鋼琴彈奏法:鋼琴大師演出備忘
作者柏曼以多年的演奏與教學經驗,回答所有關於鋼琴彈奏的問題。不論你是還在摸索音階的初學者,或已是整日與李斯特、普羅高菲夫為伍的鋼琴高級班;不論你是業餘愛好者、或是專業演奏家,這本書都是最佳的演出備忘錄。手好酸,但還是練不好該怎麼辦?我到底該怎樣放鬆我的手跟身體呢?練琴的時候需不需要背譜?什麼是彈性速度?每一次練習都要把曲子從頭彈到尾嗎?什麼時候該踩踏板?音色與觸鍵有關嗎?音樂性又該如何表現?
我國表演藝術團體
我國於99年初通過文化創意產業法,但是否代表我國表演藝術團體從此一帆風順、觀眾叫好、票房長紅?身為觀眾的你,是否知道國內觀眾目前一個月花多少時間或金錢欣賞音樂、舞蹈、戲劇等等表演藝術?你是否發現,國內表演藝術團體正在全球化的土石流之中逐漸萎縮? 好的表演是否等於好的票房?票房差是否代表節目差?表演藝術是否一定要迎合觀眾口味?觀眾又該如何看待創新、難以理解的表演節目?政府應該如何看待表演藝術市場?觀眾應該如何看待表演藝術團體?表演藝術團體應該如何看待政府文化政策與票房?表演藝術是否一定要成為產業? 如果你翻開這本書,恭喜你!表示你對台灣表演藝術市場有些興趣;如果你讀完這一頁,感謝你!代表你是一位關心台灣表演藝術的人;如果你買下這本書,非常敬佩你對表演藝術市場的認同;如果你走出書店,去買一場國內表演藝術團體的票卷…讚美你!我們的未來有了希望! 這是一本表演者必備、政府文化官員必看、觀眾必須了解的書。作者以淺顯易懂的筆觸、深入且多元的案例,剖析表演藝術產業之中文化政策制定者、表演者、與廣大觀眾三者之間的多元關係;並且依據各種不同定位的表演藝術團體屬性,提出具體的經營策略建議! 本書特色 從專業、業餘、推廣不同面向,探討表演藝術團體在經營上的諸多選項。筆者以本身為專業表演者的身分、長年經營隊的經驗分享,為表演藝術產業的版圖作清晰的釐清!
二胡三味(附1CD)
許久沒發片的二胡演奏家溫金龍,在「十方書有限公司」的邀約下,與日本作曲家淺井道浩、關西規模最龐大的津輕三味線演奏團體「龜甲會」之領導人龜谷英明,合錄一張以電子音樂搭配二胡與津輕三味線的專輯《二胡三味》。光碟內包含六首曲名,分別是(Prelude)、(Dream Chaser)、(Asian Ballade)、(The Desolate Heart)、(Revive)、(Finale)。 除了光碟之外,還有一本二十五開大小的書籍,內容為溫金龍、龜谷英明與淺井道浩的訪談錄。首先在溫金龍的部分,訪問的重點是他年輕時代的努力以至後來成功的完整回顧;第二部分為龜谷英明介紹津輕三味線的音樂、歷史及個人經歷等;最後則是淺井道浩對這次創作過程之剖析,也淺談他身為賽車手和作曲家雙重身分的生活型態。本書特色 台灣的二胡之王溫金龍,不僅年輕時便贏得許多人夢寐以求的第一(除了數十場音樂比賽第一名,也是第一位以站立之姿拉二胡、第一位演奏電子胡琴的音樂家,又是第一位和國際知名音樂家及樂團合作的二胡演奏家),如今人至中年,他又多了一項創舉——與日本傳統樂器津輕三味線合奏並且發行專輯《二胡三味》,預定2010年的農曆年前在台灣和日本先行上市。 此專輯的作曲家淺井道浩,同時也是越野賽車手,創作的曲子經常成為日本電視節目的配樂;津輕三味線的演奏家龜谷英明,不僅致力於保存日本的民謠文化,亦積極投入關西一帶的音樂活動與教學。 為了追求純淨的高音質,本張專輯在混音的後製作業中,採用日本綠色音符公司(Green Note)自行研發生產的GN-3以及GN-MR PRO系列,不僅達到淨化音質的效果,亦將錄製過程中所有可能產生的電磁波徹底清除,讓聽者得以聆聽到最真實、自然的音色。
臺灣傳統音樂概論:器樂篇
當前台灣社會的音樂,以樂曲的文化背景論之,可分為通俗音樂、歐洲藝術音樂、創作的藝術音樂,及傳統音樂。前兩者的活動蓬勃,後兩者雖隱性而微,卻最能體現台灣音樂文化的特徵。台灣傳統音樂分為歌樂篇(《台灣傳統音樂概論.歌樂篇》已於2005年出版並入圍金鼎獎)與器樂篇,本書分析器樂部分,包括原住民器樂、南管指套與譜、北管牌子與譜、客家八音、十三音與陣頭式器樂、戲劇過場音樂、漢族宗教儀式中的器樂等,並以樂器分類法、樂器命名、樂器生態、台灣傳統樂器分類等作為總論。除以文字敘述或分析樂種現象,作者還親自採譜,以樂譜表現各類台灣傳統音樂中的器樂曲調樣式。本書藉客觀資料呈現,描述台灣傳統音樂曾經有過的諸多樂種,及其生態與音樂特徵,重新呈現台灣傳統音樂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