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磁性科技與應用
「磁」是一個開放的領域,舉凡物理、化學、材料科學、電機工程、冶金甚至於生醫應用,皆看得到磁學與磁性材料;對傳統工業或高科技尖端產業而言,磁性技術是不可或缺的關鍵技術。磁性現象的發現可追溯到幾千年前,磁針的指北特性運用餘航海中的定向;中世紀時玄妙的「磁」現象,藉由看不見、摸不著的磁交互作用,磁石間的吸引與排斥始終披著神秘面紗;直到19世紀電磁現象關聯性的建立,以及20世紀量子力學中對磁現象的解釋,科學家對於的「磁」越來越能掌握。然而大多數的人對於「磁」的瞭解,限於中學或是大學教科書中磁針指向以及磁粉排列的觀測,以及對於自由空間中磁場、磁通……等的描述;對於深具產業應用的磁性材料,以及根基於自旋交換耦合而產生的萬千有趣的量子現象,作系統化的引導,則很是缺乏;對於各種新穎磁性材料應用,具有介紹性質的中文書籍,更是付諸闕如。本書除著重於一般科技趨勢的應用與發展,舉凡多鐵材料、鐵基超導磁性、生醫檢測,皆是嶄新的研究題材;這是一本是用於大學(含)以上的學生作為學習上的參考書籍,更為一般從事磁性材料或元件結構等專業人員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考資料。
【電子書】探索台語白話字的故事
書中收錄了老、中、青三代對台語白話字的投入與追求,書中還附上英文翻譯,就是希望現已喪失白話字能力的外國人,也能夠一起閱讀這本書。
【電子書】2016中共解放軍研究學術論文集
中共進行國防與軍隊深化改革進程已正式啟動,且按照「黨指揮槍」以及「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原則逐步推進。這段經過精心設計與醞釀的變革,將對中共軍力現代化、區域與兩岸安全局勢造成深刻影響。本書聚焦中共軍改硬實力、軟實力等關鍵議題,具有研究參考價值,各篇論文業經專家審查,並且提供國內各相關研究機構與學術單位參考運用,希冀擴大學術交流合作平臺與研究視野。
【電子書】勝於無形:國軍軟實力指標初探
軟實力的概念源於西方,指的是一種通過吸引而不是強迫或報償手段獲得你想要結果的能力。轉換到軍事領域,軍事軟實力被釋義為是硬實力的無形延伸和補充,甚至能決定和影響軍事硬實力的方向和發展程度。這表示從軍事層面看,形塑出優質的軍事軟實力,既可以對武器裝備效能和性能水準發揮倍增器的作用,又可以轉化為直接的戰鬥力。值得推崇的是,它並不是以讓對手感到強烈敵意與反感的情緒為導向,而是建構在偏重理性為主的整體綜合表現和較量上,用以團結自己,激勵自身士氣和精神戰力,感召和爭取第三方,達成感染同化對手之目的。 本書首先從國家軟實力的來源和內涵兩個面向論述國家軟實力之定位;其次剖析軍事軟實力的來源和內涵,一方面結合軟實力概念的原創者約瑟夫.奈伊教授和共軍對軟實力的定義,一方面參酌國軍現階段與未來的需求,為軍事軟實力作出定義;然後依據文獻和國軍部隊實際需求,把國軍軟實力展現的主要方式蘊涵於軍隊目標、軍隊價值、軍事文化、軍事政策、軍事制度五個向度。據此,如何將軍隊目標、價值、文化、政策和制度等核心要素加以整合開發,成為國軍系統性知識的一環,並朝向可供維護、評核的方向發展,指標體系的建構,應是首務。
【電子書】國防大學空軍指揮參謀學院空權與國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近年來,中共空軍在援引俄羅斯相關軍事科技,並在經濟力的支撐下,逐次完成新一代兵力整建,日前中共發射「神舟11號」載人太空船,並順利與「天宮2號」完成對接,顯見其積極朝「空天一體,攻防兼備」戰略方向邁進,後續發展殊值密注。「無空防即無國防」,制空權為現在戰爭勝負之關鍵。目前,兩岸不論在整體國力及軍備發展上,皆處於向中共方面傾斜的失衡狀態,面對大國的軍事威脅,研擬「創新、不對稱」策略,發揮「以弱擊強」之效,爭取生存發展空間,為吾人須審慎面對的嚴肅課題。
【電子書】軍隊公共事務15講
形象是機構組織的無形資產,可以創造無形的價值,但形象亦如人的身體,有時也會遭受傷害,輕如傷風感冒,重則傷筋動骨,甚至可能衝擊過去好不容易累積起來的績效。 本書為講述軍隊公共事務,內容包括公共事務的定義、相關理論,軍隊與公共事務、軍隊公共事務面臨社群網路的挑戰以及在大數據下軍隊公共事務呈現的面貌等。為國內討論軍隊公共事務之先驅。
【電子書】克比睡不著:與海洋動物的奇幻冒險
少年克比的奇幻漂流 在藍色大海遇見無限想像 離鄉背井求學的克比,在一夜失眠後,決定逃逸出生活常規,跳上末班火車往南出發,卻被海浪捲入大海,在遇到被野放的海龜後,開啟一段探險旅程。在這段旅程中,克比遇見海龜、雪花魟、台灣前肛鰻、皇帶魚、企鵝與小白鯨等6隻海洋動物,透過牠們的自述,認識其個別的特性與遭遇,也一起在湛藍大海的懷抱中,擁抱彼此的溫暖與生命的悸動.... 本書跳脫傳統知識性書籍的直述呈現,改用冒險故事帶入豐富的海洋動物知識,讓海洋動物們以主觀視角來訴說不一樣的海洋觀點。同時搭配幽默風趣的插畫及生動紀實的照片,激發讀者對海洋的無限想像,是一本非常適合中小學生閱讀的海洋知識書。 本書特色: 1. 6個故事皆為作者實際走訪屏東海生館進行訪問與調查後、重新書寫而成。 2. 採用擬人?事法讓6個海洋動物訴說自身特性與獨特遭遇。 3. 各篇皆附相關海洋知識的補充介紹。 4. 輔以多幅於海生館拍攝的精采照片及生動插畫,提升閱讀的有趣性。 我身戴那些鐵片游著游著,想想自己似乎成為某種形式上的朝聖者,拖著一家子的寄望,前行直至雙腳無力。──海龜 他發揮著魟魚堅強抵抗的精神,威脅背後欲對尾巴下毒手的巨大怪物,不料下一秒淒烈慘叫聲響起,他的尾巴掉落在面前。──雪花魟 原來我們腹部的巧克力色非常自然,並不用在意閒言閒語中的「一白遮三醜」,因為我們屬於不同種,有著我們獨特的長相。──台灣前肛鰻 現在我的頭充滿一股亮麗的紫色,接下來沿著脊椎骨有漸層的黃綠色,身軀則是略透明清的藍。──皇帶魚 我記得媽媽的表情是多麼驕傲,還一面秀著手上的婚戒。媽媽叮囑我,就算我生的玉樹臨風,也還是要謹記企鵝的忠貞,不能處處留情。──企鵝 我當然是很想要回到遙遠的海洋,跟家人與朋友不在乎邊界、自由自在地游泳,夏天回到深祖母綠的出生地,冬天或許游到更遠的外海看看不一樣的世界……──小白鯨
【電子書】軍事新聞論壇(第四集)
本書旨在匯聚有關軍事新聞、軍事傳播、軍隊公共事務暨軍隊危機傳播等研究,一方面作為相關學術研究交流園地,另期以持續成果,提供國軍政戰工作精進參考。
【電子書】軍事、社會與政治:中山思想及政治作戰
本書以軍事、社會與政治為主題,並分以中山思想及政治作戰範疇為探討子題。作者們立基於軍事政治學的觀點下,首先解構中山先生的軍事相關思想,論述中山先生的海權觀、王道思想、國防經濟思想、對日外交與心理戰及文武關係思想等;其次則探論政治作戰實務,討論提升國軍精神戰力作法、戰爭中文物掠奪省思及中共軍隊改革軍區善後辦公室議題。
【電子書】共軍心理服務工作系列研究:專業人力的甄選與教育訓練
在過去幾年教學與研究過程中,均大量仰賴有關美國軍隊社會工作或軍牧制度的文獻,作為我軍心理衛生(輔導)體系參照與比較之標的,但卻始終未曾著墨我軍最大的假想敵—中共。 事實上,共軍相對應之「心理服務工作」雖起步較晚,但在短短的十餘年時間中,各類實務工作的發展日趨成熟,並已自成一個完整的工作組織體系,貫穿於軍事建設的各項領域中,其重要性不言可喻。秉持「知敵、識敵」之理念,揭露共軍心理服務工作之樣貌,進而厚植我軍反制與應對作為,實有其必要性存在。 本書即為共軍心理服務工作系列研究之一,全書共區分為六個篇章:第一章;第二章介紹自1999年起,共軍心理服務工作發展之歷程,為本書主題—「專業人力」作背景鋪陳;第三章至第五章,則分別針對共軍心理服務工作人員之「甄選」、「規劃」、「教育訓練」與「任用情形」逐項進行探討;最後,在第六章對照國軍心理衛生(輔導)工作的實施,提出啟示與建議。
【電子書】軍隊社會工作暨軍事社會學(第十四輯)
《軍隊社會工作暨軍事社會學》論文輯從2002年開始的第一輯,今年2016年已經進入第十四年、也是第十四輯的出版,多年來陸續呈現老師們長年的研究成果,且十四年來沒有間斷地持續進行,相當難能可貴,已成為本系的一個傳統。 此次收錄的文章亦反映老師研究的多元性:有錢淑芬老師關於軍事社會化的深入探討、胡正申老師關於教學成效評估的研究、丁華老師及研究生對於軍隊周邊社區的軍民互動研究、陳依翔老師呈現美軍如何防制致癮物質的濫用提供我們借鏡、郭盛哲老師應用戰爭社會學的概念來分析古寧頭戰役的歷史意義。 期望這些研究成果得到社會各界與學術先進的指教,使我們的研究將來更上層樓。最後感謝政戰學院每年均支助本專輯的出版,對鼓勵學術研究有莫大的幫助。
【電子書】臺灣科舉家族軼聞與傳說
臺灣的科舉制度,濫觴於明鄭時代,至清領後的康熙26年丁卯科鄉試起,才正式開科取士,一直到光緒31年停止科舉詔令。鑒於科舉人物眾多,分布各地,也流傳著不少傳說,本書即以以故事性為主,再配合相關文獻史料,依次為進士、舉人及其他三大篇幅。歷史人物愈知名傳說愈多,許多傳說,虛實參半,即使是荒誕不經的人物傳奇,其實仍屬臺灣民間文學範疇,而若干文獻失載的史實,又可能在傳說中保存著蛛絲馬跡,有待抽絲剝繭,釐清真相!
【電子書】歸零與重生:石岡婦女921災後生命歷程
102秒的百年大震,17年的重建之路,一位身歷其苦的受災人,用懷抱人文胸懷的觀察者之心,深入觀察與訪談,紀錄一群平凡婦女在921後歸零、重生的生命歷程,也見證了客家婦女突破伙房限制、重新詮釋女性價值的可能。民國88年9月21日凌晨,短短幾分鐘天地的劇烈翻騰,以南投縣集集鎮為中心,順著臺中盆地東邊與中央山脈西側的丘陵沿線區域,撕裂整個空間內自然與人為建構的物質環境,造成人員嚴重的傷亡,讓人們體驗到芮氏規模七點一數據的意義。人透過劇變的921地震,穿越地域、族群與性別,一方面模糊化與拆解了鮮明的族群特性,另一方面卻擴大了族群性格的想像。一群居住在臺中石岡地區的婦女,她們和你我一樣,都經歷了這場百年大震,地震摧毀了她們的家園,她們流淚、傷心後,卻選擇更堅強的面對這場老天給的考驗。在地方特有的伙房與父系繼嗣群體的限制下,突破了伙房社會的規限,從家屋內傳統客家食物的廚房手藝出發,通過傳統美食工作的展演,轉換生命的舞台,重新詮釋女性角色與主體生命實踐的意義。本書作者以人類學民族誌為理論與方法的基礎,針對石岡傳統美食小舖婦女於921災後的生活進行深度訪談、觀察、參與體驗。透過婦女口述與實踐的方式,理解婦女災後的生命歷程,進而發現客家婦女體驗災後生命的變化,選擇生存的策略,承轉生命的可能性。李永得/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張維安/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院長蔡詩萍/台北之音台長簡美玲/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教授羅烈師/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副教授(依姓氏筆劃) 感動推薦拜讀宏釗老師的大作,我們看到了因崩裂而卑微的生命,竟因徹底的歸零而重生、而壯麗,無疑印證了「活著就有希望」的生命韌性與強度。──李永得本書不僅是當代臺灣客家研究與書寫裡,極為突出的一部作品,也是以人類學民族誌,書寫人類社會面臨災難、無常之人性與處境的重要著述。 ──簡美玲感謝宏釗,讓我了解女人,了解自己,了解田野。推薦《歸零與重生》給關心女人、糾結傷痛、自省清明、漂蕩田野或戀戀客庄的讀者。 ──羅烈師
【電子書】曾文溪流域綜論
曾文溪發源於「水山」,其中上游丘陵山地的地質年輕脆弱,在造山運動中,這些未變質且膠結不良的土石,不斷被抬升,新的斷層於平原區不斷開始發育,然也因這種地質,曾文溪由它的縱、橫斷面、流向、流量及鄰近的地形特徵,順應千百萬年自然營力的作用形成今日河川的面貌,在嘉南平原演化出一段臺灣移民開括的歷史。本書的發想,來自於民國100年社區大學與日本交流的經驗,當時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向水利署提出「百年走百川」的計劃,實施過程中碰撞出「流域學習」的概念。民國104年,林朝成老師、王筱雯老師擬將「流域學習」的理念帶進成功大學的通識課程和專業服務學習行動。其間,認識了地理學家《大臺南的地形》一書的作者—楊宏裕。楊老師紮實的在地考察功夫,正可承續先前時報文化、經典雜誌說曾文溪故事的風格,在曾文溪上、中、下游的地景中說出一個個的故事、地形的學理與聚落生活的方式。同時,邀集跨領域的學者許泰文、黃世輝、鍾振坤、莊孟憲加入專書的撰寫,以充實曾文溪多面向的內涵,為曾文溪流域學習做了知識的準備工作。
【電子書】2016音樂藝術與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本論文集為國立屏東大學音樂學系2016年「音樂藝術與教學學術研討會」專題演講2篇以及論文發表6篇之成書,主題側重於鋼琴、聲樂、理論作曲教學之理論與實踐結合,邀請國內、外諸位學者,從音樂理論、演奏家與教學實踐等不同面向,提供經驗交流與綜合討論之機會,帶領讀者認知音樂藝術與教學整體而多元的智識與觀念。
【電子書】政道與治道
此書收錄15篇儒學研討會的論文。撰稿者,中國大陸學者有兩位;日籍學者有四位;韓籍學者有三位;台灣學者有五位,美國學者有一位。討論當代新儒家的論文有三篇。討論東亞儒學的論文有七篇,其中談日儒者有三篇,談韓儒者有三篇;談琉球如學者有一篇。討論古代中國儒學的論文則有兩篇。討論現代儒學的論文有一篇。討論晚明遺民儒學的論文有一篇。而另外一篇論文是對中國儒家的一般性論述。以上論文就地理範圍言,跨及中國大陸、臺灣以及日韓琉;就時間脈絡言,則從上古通過近代、現代而及於當代。而若檢視其內容,基本上,多就如家的政治思想、學術以及儒者的政治觀念和實踐而闡述詮釋之。若就研究的儒家思想家或政治家言探討人物包括韓儒趙光祖、鄭道傳;中國儒家王船山、梁漱溟、康有為、徐復觀、孫中山;日本儒家山崎闇齋。論者有就傳統儒家之政道、治道的政治思想進行論述,亦有就傳統儒家政治理想和觀念在當代民主政治文化下的問題、優缺點以及因應之方而詮釋者。甚至有就當代新儒家與當代人間佛教對於現代性中的治世觀進行對照而論述者。
【電子書】臺灣全志(卷5):經濟志.商業篇
臺灣不僅自身商業發展快速,1990年代全球化浪潮開啟後亦未缺席,成為國際企業在東亞的主要據點,商業交易行為的規範有其必要性,若不加以限制,則容易衍生問題,據現行商業登記法規定,臺灣商業主管機關在中央為經濟部、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在縣 (市) 為縣 (市) 政府。然而,商業行政主管機關實則兼負管理與推廣之責,為推動經濟發展,商品展覽一直是政府商業輔導的重點項目。 商業秩序,主要分為三類,一是交易秩序,二是公平交易與消費者保護,三是商品檢驗。 為了加速經濟自由化,臺灣對外經貿也愈加熱絡,對於交易行為之規範的需求也日益加深,為使商業交易活動回歸正常化,經濟部在接受行政院指示研擬公平交易法草案後,終在民國80年1月31日正式通過立法。 本志在商業篇方面,記述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臺灣的商業組織、商業行政管理、商業團體、商業秩序、商業活動和服務業等課題。
【電子書】臺灣全志(卷5):經濟志.工業篇
二次大戰後初期,臺灣工業行政機關系統複雜。先是有資源委員會,負責管理國營基本重工業和動力事業,並接收臺灣的工礦事業,進行復原工作。民國38年6月,政府成立臺灣區生產事業管理委員會,取代資源委員會大部分職權,管理臺灣的各項企業,工業是其中的一項。 有鑒於工業政策制定與執行權責向來沒有統一,民國59年,中央政府整併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生產小組,以及經濟部工業司、工礦技術室、機械工業發展小組、石油化學工業發展小組、紡織工業發展小組、汽車工業督導小組等業務,成立經濟部工業局,成為戰後第一個專責掌理工業發展的行政機關。 本工業篇內容相當豐富,有關工業行政機關、工業政策、工業生產、各類工業發展、工業團體和工業區等課題,都有所記述。
【電子書】臺灣全志(卷5):經濟志.科技篇
根據民國60年代初期政策擬訂的優良工業投資。很多具有良好條件的工業中,所能選擇發展的工業,取決於技術水準與國家所得。政府擬定各業優先發展的順序為:(1)石油化學工業,(2)電子工業,(3)機械電機工業,(4)基本金屬工業,(5)運輸工具工業。而政府既選電子產業為重點發展工業,其最相關之單位為行政院經濟部,故於經濟部工業局擬定民國64-73年間的長期經濟建設計畫製造部門計畫中,電子工業列有發展重點及措施,以配合電子工業發展。 本科技篇,所述及的內容,包括科技產業政策、積體電路與晶圓代工產業、資通訊產業與產業群聚、電力能源產業、綠能產業等課題。
【電子書】臺灣全志(卷5):經濟志.交通篇
交通事業涵蓋有通信(含郵政、電信)、運輸、氣象、觀光等四部門,交通建設屬專門事業,可見交通事業範圍甚大,內容極為龐雜。臺灣的交通部門分屬由交通部統籌管理。 地方交通行政機關有:臺灣省政府交通處(民國87年12月配合臺灣省政府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原有交通處業務由交通部統轄辦理,並成立中部辦公室,其所屬機關,則改隸屬於交通部,如鐵路局、公路局、基隆、臺中、花蓮、高雄等港務局等單位)、臺北市政府交通局、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高雄市政府建設局、高雄市政府捷運工程局等單位。 本志交通篇裡,有關二次世界大戰後臺灣鐵路營運與高速鐵路的規劃、公路監理與客運業管理、港灣建設與航運業、都市運輸與大眾捷運系統、航空業與機場建設、郵政與電信、觀光與氣象等課題,有所記述。
【電子書】重大災害事件軍隊社會工作
救災已是國軍最主要的任務,就算士氣低落,但在災害的現場,毫無意外的,我們又再一次看到國軍官兵無謂風雨辛勤救災的身影。 當外界關注軍隊如何更有效率的投入救災工作的時刻,軍隊社會工作所關心的角度會著重在參與救災任務官兵的心理健康狀態及壓力復原的過程,許多的研究成果隨著921地震後開始對災害心理衛生的重視與投入逐漸的累積;對軍隊社會工作而言,由於國軍官兵幾乎所有的救災任務無役不與,執行各種不同的任務內容,從災民搜救、挖掘搜尋罹難者、物資補給、災民撤離收容到環境清理,也因此累積了許多重大災害救援期間軍隊社會工作(心理衛生)的實務輔導經驗,當然這些成果都是難以計數的損失、血汗、淚水與壓力所累積而成,筆者作為學術研究者,深深感念這些無名英雄無私的付出與貢獻。本書的內容就是近年來筆者對災害軍隊社會工作研究成果的集結與呈現。 第一章討論的主題是重大災害救援與軍隊,雖然就學理與組織設計的原則上,軍隊應該是救災的最後一道防線,但從近年各國軍隊主動參與救災的趨勢來看,軍隊在災害救援的工作上勢必扮演更積極的角色。第二章則是從過去相關的研究成果瞭解參與重大災害救援國軍官兵的壓力反應為何?以作為後續討論的基礎。第三章的內容為說明重大災害救援期間軍隊社會工作的內涵,理解制度上軍隊的心理衛生工作如何協助救災官兵在預防、面對與適應壓力反應的作法。第四章主要的討論對象為有接觸大體經驗官兵在救災過程中的壓力來源與壓力反應。第五章則是嘗試以劇本的形式,透過心輔官協助一位參與大體挖掘工作而產生嚴重壓力反應弟兄的適應過程,具體的說明軍隊社會工作在不同階段的救援任務中實務工作專業技巧與作法。第六章則是運用復原力的觀點去理解具備有何種特質及內外在支持力量的官兵較能夠迅速的自壓力反應中復原,可作為日後有相關任務時遴選適當人選的參考。
【電子書】臺灣全志(卷5):經濟志.農業水利篇
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臺灣的農業水利史事,諸如:農業行政機關與農業政策、農民組織、農業生產(作物栽植與生產)、農耕技術(機具與肥料)、農業經營、農業經濟與經濟成長、水利行政組織與水利政策、水資源的規劃與開發、水利設施及其效益等諸多面向,在本志之農業水利篇有所記述。
【電子書】臺灣全志(卷5):經濟志.國際貿易及對外投資篇
二次大戰後臺灣經濟之發展,大抵經過幾個時期:(1)民國34-47年:第一次進口替代時期(2)民國48-57年:出口擴張時期(3)民國58-69年:第二次進口替代時期(4)民國70-90年:貿易自由化暨參與世界貿易組織時期。 民國48年政府開放對外投資,由於因為政府以推動貿易為主要對外經濟政策,因此對外匯嚴格管制,且以出口為賺取外匯之主要目標,對於對外投資政策則保守不鼓勵,且對對外投資的資金加以限制。民國70年代起,由於台灣在50、60年代累積了可觀的外匯存底,與美國的貿易順差也引起美國的抗議,為了平衡國際貿易,且使國內資金有出口,政府積極展開對企業輔導,推動對外投資政策。 本志之國際貿易及對外投資篇內容主要針對戰後至民國90年間,臺灣在進出口貿易及對外投資情形作一總體性敘述,內容包括:國際貿易及對外投資環境及政策、國際貿易及對外投資相關機構,以及對亞洲之貿易與投資、對美洲之貿易與投資、對歐洲之貿易與投資、對非洲之貿易與投資、對大洋洲及其他地區之貿易與投資等課題。
【電子書】臺灣全志(卷5):經濟志.礦業篇
有關臺灣礦產資源而言,臺灣現今探明的礦業資源約有200餘種,種類雖不可謂少,但是大多數的礦藏儲量不豐,已開採的礦產資源計有30餘種。 依據礦產的屬性或用途,臺灣的礦藏可分為「能源礦產」、「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和「砂石資源」4大類。除上述之資源外,臺灣尚有鹽和寶石等非金屬礦產。 本志之礦業篇主要就礦業環境、礦業政策與機構、礦業資源的開發及礦產的進口等層面加以陳述。
【電子書】臺灣全志(卷5):經濟志.漁業篇
二次大戰後初期,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農林處水產科主掌臺灣的漁業業務。臺灣省政府成立後,農林處改稱農林廳,臺灣漁業仍屬農林廳水產科管轄之。 臺灣省各縣市的漁政機構也歷經多次變革。民國34年「臺灣省縣政府組織」,漁業業務歸屬各縣市政府建設局(花蓮、臺東、澎湖是建設科)管轄。之後,臺灣省政府為因應社會環境的變化,將縣市政府調整組織結構,漁業相關業務由建設課水產課改隸屬縣府直轄的農林科,並改稱為水產股,負責各縣市內的漁業管理事項。 本篇主要著重於臺灣漁業及畜牧業的發展,分別從漁業機構與團體、漁港及周遭設施、漁業發展、水產品加工、畜牧業發展、水產試驗事業等等層面加以記述。
【電子書】臺灣全志(卷5):經濟志.林業篇
二次大戰後,主管臺灣林業之行政機構為林務局。根據民國35年11月核准的「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農林處林務局組織規程」,林務局任務包括林業調查,森林規劃及施業案編定;公私有林之營造、管理、利用、監督、指導及獎勵事項;木材檢驗及檢定、國有林野營林附帶之道路及軌道管理;其他有關臺灣省林業行政業務。 本林業篇記述內容包括林業行政機關與林業政策、造林事業及其成效、保林事業及其成效、林產物之處分等課題。
【電子書】臺灣全志(卷5):經濟志.總論、經濟成長篇
中華民國在民國38年(1949)撤退至臺灣,在民國38年至民國90年間,有關臺灣之經濟史事,作一全面陳述,就有關臺灣的經濟成長、農業水利、林業、漁業、礦業、工業、科技、商業、交通和國際貿易及對外投資等各個面向,做綜合性的述說,以明白臺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以下簡稱「戰後」﹚的半個世紀之間的經濟發展與變遷。 在經濟成長篇方面,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臺灣的經濟發展、經濟行政機構的變遷、國民所得與就業結構、經濟成長與社會公平(所得分配與社會福利)、從進口替代到出口擴張、外來援助(美援)與經濟成長、經濟突飛猛進的前因後果、臺海兩岸開放與全球化下的臺灣經濟、臺灣經濟成長的挑戰等面向,在本篇有所記述。
【電子書】農為國本:臺灣農業檔案專題選輯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與國家發展委員會為使國人能深刻認識臺灣農業發展歷程,特規劃「農為國本-臺灣農業檔案特展」,精選檔案規劃為六大主題:一、農業組織沿革;二、臺灣農業伊始;三、增產報國;四、泱泱大農;五、臥農轉型;六、承先啟後,分階段呈現不同時期臺灣農林漁牧產業的發展歷程、農業組織與任務的演變,農業政策的推動與成就,到現今農業的面貌及未來展望,每一主題依照其屬性及時序,對國人公開展出,並以簡短淺顯易讀的解說文稿,期能增進參觀者對臺灣農業的了解與認同。
【電子書】非線性系統與控制II:控制設計
本書提供初學非線性系統的讀者一個友善的閱讀平台,透過觀念的講解,圖形化的解說,理工的應用實例,讓非線性系統與控制的教學或是自學都變得容易。對於非線性系統,我們必須先去分析並了解它,然後再去談論如何操控它。依此理念,本書分成Part I和Part II二部,Part I包含五個單元講授非線性系統的分析部分,Part II包含七個單元講授非線性系統的控制部分。在本書的Part I中,我們已經從各個不同角度分析了非線性系統的特性與行為特徵。在經過非線性系統的分析後,如果我們發現非線性系統的行為是不穩定或不符合設計需求,這時適當的外力(控制力)必須介入非線性系統以改變其行為。非線性控制的目的即在於決定甚麼才是適當的外力,可使得非線性系統能表現出所期望的行為,這正是本書Part II所要討論的內容。本書的Part II介紹了控制非線性系統的各種不同方法,分析其適用時機,並討論其優缺點。Part II內容的難易度定位在大四或研究所一年級的自動控制課程,可做為「非線性控制」的授課講義,以及「強健控制」、「適應性控制」、「最佳控制」課程的參考用書。本書適用於以非線性系統為控制對象的課程以及進行相關領域研究的讀者。在另一方面,對於各種控制理論有興趣的讀者,本書則提供了一個整合的平台,方便於各種方法的查閱與比較。本書Part II包含七個單元,每一個單元分別介紹一種非線性控制的方法,內容長度適合於一個學期2或3學分的課程來講授。本書Part II包含有五大特色: 全面性閱讀:讓讀者一次讀懂各種非線性控制理論。 變與不變的對比:詳細介紹「以不變應萬變」的強健控制與「以動制動」的適應性控制。 使用時機的判斷:剖析不同非線性控制方法的優缺點,讓讀者明瞭甚麼時候該用甚麼控制方法。 最新研究的掌握:文獻導讀提供讀者各個非線性控制領域的研究現況及進一步的閱讀資訊。 總結與複習:最後一章以混沌控制整合非線性系統的分析、控制與應用,幫讀者複習整理本書所介紹過的各種控制方法。
【電子書】日治時期初等教育史料選編
1896年日本中央公布「臺灣公學校令」,臺灣總督府除將原先臺灣各國語傳習所乙科生全部轉為公學校本科生外,又命令各地方縣廳積極招收臺灣學童就讀。日本設公學校主要目的是「對本島人子弟實施德教、傳授實學,以培養國民性格同時使其精通國語(按:日語)為主旨」,可瞭解日本統治臺灣之初,如何規劃及推展日語教育。
【電子書】日治時期北部抗日史料選編(2)
從本書中,可瞭解日治初期抗日陣營在彈盡援絕的情況下,不得不屈居山林,委身草莽。絕大多數民軍受不了殖民政府的威逼利誘而歸順,但其中亦有始終如一、不變初衷之人,如林李成毅然拋棄在廈門的安逸生活,偷渡回臺號召同志,準備與日方做最後一搏。
【電子書】日治時期臺灣燐寸史料選編(2)
本書主要探討臺灣「燐寸」販賣及營業狀況、戰時統制概況及對應策略、進出口轉運及配銷模式、島外燐寸統制、賣捌 (按:批發商) 事業的營運、從事燐寸賣捌事業的臺灣人,以及相關產業發展脈絡。
【電子書】臺灣總督府律令史料選編(明治38年)
本書收錄臺灣總督府於明治38 年(1905)發布有關臺灣菸草專賣、土地登記規則、民事訴訟特別程序、刑事訴訟特別程序、法庭管理規則等律令,解說探討各該項法令規範制定、研議、增修及決定的過程。
【電子書】扮仙戲:新三仙會
「扮仙戲」在台灣傳統戲曲演出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舉凡各地廟會慶典、迎神賽會、年節慶賀、宗教科儀等等演出,總要以「扮仙戲」開場,或配合儀典進行,「福祿壽」三仙到場獻寶,祈祝國泰民安、富庶安樂,祝福「請主」福壽康寧、吉祥如意。
【電子書】楊宗保與穆桂英:不打不相識【有聲】
歌仔戲,是台語文與戲曲表演藝術的結合,與人們的生活亦曾有緊密的情感聯結。 長期致力於傳統戲曲教學領域,實有感歌仔戲人才培育繁難,及教材匱乏之困隘。民間團體在經費、劇本、音樂資源短缺的困窘下,無法有足具規模之作品呈現;而職業劇團則礙於版權、演出戲劇品質…等考量,雖有獨樹一格之佳作,卻難共享資源,終究僅能孤芳自賞。 有鑑於此,故而規劃製作本教學保存用折子戲特輯,以書冊(劇本、劇照、樂譜)及影音光碟(示範演出DVD)之形式完整呈現。【楊宗保與穆桂英】全劇由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歌仔戲學系養成的孩子,也是目前在舞台上正在發光發熱的傑出校友及在學學生聯合演出,故特聘專業導演指導排練,及專職攝影公司以高品質收錄、製作,更提供有心向學、力求精進之學子仿傚之樣範。 此外,製作本教材不僅為本校之專業教材;亦提供於各非商業演出性質之民間社團、研 習班,做為技藝研修之示範,以達推廣之效益。藉此,期盼能注入更多不同族群、不同年齡層的戲曲新苗,透過觀賞、學習而了解其中精髓,進而願意進入劇場,享受我們所熟悉的語言、精緻的音樂、與專業的戲劇氛圍。 文化的傳承除了有心播種,更需有力支持才能逐漸成長茁壯、與時俱進;惟有無限熱忱戲曲表演者與廣大的觀眾群並存,才能讓歌仔戲開枝散葉、綿延不絕。
【電子書】日治時期臺灣舊有寺廟史料選編
本書主要在探討日本統治臺灣後,臺灣舊有寺廟之發展,諸如寺廟之重建或建立或廢止、寺廟申請所屬財產處分出售、捐贈,或提出財產異動報告、廟宇興建紀念碑、寺廟祭祀募款、廟宇臺帳報告、寺廟相關之法令規範等。
【電子書】神經網路與教育:學習的藝術
創新的教育之道如何因材施教?如何學得有效率?在科技日行千里的今天,教育者如何採行創新的教育模式?學習者如何學得更有效率?本書將提出創新學習與教育的做法,以光學神經網路模擬人類生物神經網路(人腦),探討神經網路的聯想記憶行為,並解說督導式學習以及非督導式(自修)學習方式,從而導引出學習的藝術,包含聯想、認知、創造性等學習方式,讓您發揮神經網路與生俱來的能力,找到學習的真樂趣。瞭解神經網路的侷限與潛力,讓你和天賦互相找到對方!
【電子書】身體技術作為工夫實踐:六○至九○年代臺灣現代劇場的修「身」
本書處理臺灣現代劇場從六○年代到九○年代劇場身體、話語、和文本敘事之間的消長與辯證。以身體技術作為工夫實踐如此雙重的身體性,從外部轉向內在,經由轉化自我去建立起主體。驗證六○至九○年代臺灣現代劇場,包括臺灣八○年代末期興起的「本土化」運動,如何從修身的歷史經驗,找到臺灣現代劇場獨特的主體性、朝著追尋自我的方向前進。本書不僅反映了作者對臺灣現代劇場長期的關注與觀察,也結合其對劇場理論與實踐的專業知識,為研究臺灣「身體劇場」的重要著作。
【電子書】生物產業技術概論
生物產業技術相當廣泛,本書分成兩大部分,一是應用領域,另一是專門技術。在應用領域方面,可以簡單用“HAS FEE”表示,以方便記憶,其中H代表醫療(Health Care);A代表農業(Agriculture);S代表特用化學品(Specialty Chemicals);F代表食品(Food)兩個E分別代表環境(Environment)及能源(Energy)。 在應用領域中之醫療方面,由清華大學化工系胡育誠教授撰寫「生技醫藥」、宋信文教授及陳松青先生撰寫「生醫材料簡介」。農業方面,由朝陽科技大學曾耀銘教授及藥毒所高穗生博士撰寫「微生物農藥。特用化學品方面,由嘉年生技公司林景寬總經理撰寫「生技特用化學品」。食品方面,由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廖啟成博士撰寫「食品生技」。環境方面,由清大化工系陳國誠教授及大葉大學生物產業科技系吳建一博士撰寫「生物技術在環境保育之應用」。 能源方面,由清大化工系吳文騰教授及偉科生技公司副總經理陳志威博士撰寫「生質能源」。在專門技術方面,由陳國誠教授撰寫「酵素技術」;吳文騰教授撰寫「醱酵技術」;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吳夙欽教授撰寫「動物細胞培養,國家衛生研究院徐祖安博士撰寫「基因重組蛋白表達」;中正大學化工系李文乾教授簡介「功能基因體學」;清華大學化工系朱一民教授撰寫「生化分離程序」。本書是由多位學者專家有系統整合的集體著作,內容寬廣,值得作為生技產業簡介的教材或從事生技產業人士的參考書。 &
【電子書】道家的氣化現象學
本書之八篇文章,在理路上以「氣化現象學」為總綱領,由現象學的角度重新闡釋道家氣論的當代意義。接著由氣化遊戲進一步開展為具體世界的身體、器具、語言、死亡等議題。並且由氣論開展其外王面的批判性,以氣化遊戲概念對於時代問題(工作、技術、壓力等)進行批判。
【電子書】中共涉外與對臺工作之威脅與評估:2015國家與軍事安全焦點議題研討會論文集
國家安全是各國追求國家發展目標最重視的工作,我國也不例外。當前我國正面對東海、南海島嶼主權爭端、兩岸關係、中共軍力現代化,以及非傳統安全等複合式威脅,在在顯示唯有安全,國家才能穩定發展。其次,國軍作為國家安全與發展最堅實之後盾,必須認清國際局勢、敵情威脅,進而採取有效之對應作為。本書基於對國家安全與軍事安全重要議題深度思考,藉舉行研討會方式,邀請軍文各界專家學者參加,汲取多方卓見,並據以彙編為專書,達到客觀分析、助益政策制定、強化策應作為等目標。
【電子書】第28屆梁實秋文學獎得獎作品集
1987年11月3日,梁實秋先生逝世。1988年起第1屆由中華日報與行政院建設委員會共同設置「梁實秋文學獎」,紀念大師梁實秋在散文與翻譯方面的貢獻。2008年至2012年再由九歌文教基金會承辦。2013年第26屆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接下這個重任。 梁實秋文學獎是臺灣第一個以作家為名的文學獎項,也是少數獎勵翻譯(譯文、譯詩)文學的比賽,每年聘請名家評審、專論得獎作品得失,為國內優質文學獎之最好示範與指引,深受各界重視。本書乃是將第28屆梁實秋文學獎的徵文辦法、評審紀錄以及得獎作品集結成冊出版。
【電子書】客家採茶戲文生教材精選:山伯英台
此教材劇目是改編自中國古代東晉時,浙江上虞祝家有一女祝英台(又名:祝九妹),女扮男裝到杭州遊學,途中遇到會稽來的同學梁山伯,兩人便相偕同行。同窗三年,感情深厚,但梁山伯始終不知祝英台是女兒身。後來祝英台中斷學業返回家鄉。梁山伯到上虞拜訪祝英台時,才知道三年同窗的好友竟是女紅妝,欲向祝家提親,此時祝英台已許配給馬文才。之後梁山伯在鄞當縣令時,因過度鬱悶而過世。祝英台出嫁時,經過梁山伯的墳墓,突然狂風大起,阻礙迎親隊伍的前進,祝英台下花轎到梁山伯的墓前祭拜,梁山伯的墳墓塌陷裂開,祝英台投入墳中,其後墳中冒出一對彩蝶,雙雙飛去。
【電子書】時空‧旅行:探尋國家寶藏
為多元行銷國家檔案,便利各界蒐藏運用,本局以「時空.旅行」為概念,從歷年發行的「檔 為多元行銷國家檔案,便利各界蒐藏運用,本局以「時空.旅行」為概念,從歷年發行的「檔案樂活情報電子報」檔案瑰寶相關單元精選12則和鐵路、公路、航港、觀光與郵政等交通相關的檔案故事,希望藉由這本書的編輯出版,能讓讀者展開探尋國家寶藏的檔案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