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你想當什麼樣的老師?從科學傳播到經營教研
研究中教學、教學中研究 當新進教師登上大學殿堂,心想終於能一展所長時,卻被派去開設非專長科目?當資深老師為各種量化指標疲於奔命時,卻發現自己早已與科技生活脫節,還跟學生的距離愈來愈遠? 如果有一種方式,可以教學與研究並重,還能找回「當老師的意義」,那該有多好? 這本書,寫的就是這樣一個教學實踐研究的故事。 書中從問題意識、理論基礎、教學題材、教學方法、學生學習心理與評量方式六個主題,來看作者如何透過教學而在學術研究上受益,這些受益又如何嘉惠學生的過程。 從背景的觀察發想,到教學研究策略的建構落實,最後透過成果的反思及改良,來營造一個正向回饋的教研歷程,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往往一個轉念就可以促成教學的精進,同時也可以激發研究的發想。無論你是「研究精算師」還是「教學傳教士」,無論你是學界先進,還是新進菜鳥,只要對研究有熱情,對教學有執著,相信都可以藉由本書的啟發,找到屬於自己的教研之路。 ※全書各章提供作者Podcast導讀內容,請在iTunes、Spotify、SoundOn等媒體搜尋「NCTU PRESS說書中」節目收聽。 ★本書特色 1. 呈現大學「一門課的教學研究」:闡述「科學、新聞與生活」通識課的相關研究與心得,甚至是失敗與挫折,可促發老師教學新意與想像。 2. 提供完整教學規劃與操作步驟:每個章節皆分「問題意識」及「實戰」,以教學理念與發想為開端,前進教學現場實踐並記述細節及過程。
【電子書】伯公您好神
本書《伯公您好神》即是改編自客發中心106年製作的同名大獅兄家族人偶音樂劇,透過生動有趣的繪圖與文字,讓讀者跟隨著大獅兄家族返回阿公阿婆家遊歷的腳步,與獅兄家族一同認識客家人重要的信仰神祇──伯公(bagˋ gungˊ)」。
【電子書】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2017-2018展演專輯
本書收錄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2017至2018年展覽精華,以及首創以六堆大路關石獅為底蘊的「大獅兄人偶劇團」表演內容,希冀將客家展演成果生命延長,觸及更多觀眾,讓客家文化展示舞台更豐富多元。
【電子書】2019文化創意產業永續與前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國立屏東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系於2019年10月25日舉行「2019文化創意產業永續與前瞻學術研討會」,主題為「地方創生與創業」,當天有許多相關領域之先進、專家與學者參與,並且有14篇優秀論文於研討會進行發表。本書收錄研討會當天口頭發表的所有論文,包含「地方經濟產業再活化」、「青年微型創業之發展與未來」、「地方創生與創業之人才培育」與「客庄與原住民之地方創生與創業」等相關議題之論文。期盼本論文集出版之內容,能作為政策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之參考。
【電子書】無求常安:鄧啟福口述歷史
臺灣第一位民選大學校長 臺灣電信史的見證人不忮不求的胸懷 隨遇而安的境界鄧啟福生長於日軍鐵蹄下的中國,為避烽火,千里迢迢從湖北來到雲南壘允,小小年紀就經歷千里逃難,途中痛別親人,失去所有手足,看遍生死流離,儘管環境艱困,仍能隨遇而安。來臺後勤奮向學,因緣際會趕上留美熱潮,進入美國最頂尖的貝爾實驗室工作。在國科會期間,鄧啟福執行多個影響深遠的大型研究計畫,如:次微米元件中心計畫、MPC計畫、環境保護計畫,並籌設高速電腦中心、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等,其中也包括高爭議性的太空衛星計畫。而他在擔任「電信國家型計畫」主持人時,大力提攜年輕後進,發揮組織長才,樹立工作典範,為臺灣無線電信產業奠定堅實基礎。鄧啟福是臺灣第一位民選大學校長,任職期間致力於交大校園擴建,奠定今日交大校園的規模。整編新增系所,強調人文教育,成立全國第一個電機資訊學院,設置人文社會學院,建立e化圖書館,以求交大邁向完整綜合大學之目標,可謂引導交大走向世界一流大學之總舵手。鄧啟福的人生閱歷豐富,成就斐然,在工作上不爭出頭,處處與人為善。但他自言是個「傻傻的、平平常常的人」,只是運氣特別好,其中最幸運的是與另一半楊永寧老師攜手大半輩子。如今已年近九旬的鄧啟福,矍鑠有神地將他的故事細說從頭,塵封的歲月彷彿又歷歷在目……◎本書特色1. 親身經歷中日戰爭與國共內戰,重現烽火下的民間視角。2. 翔實記錄臺灣「第一位民選大學校長」的人生故事。3. 走過風雨的人生,展現一代知識分子樸實謙讓的風範。
【電子書】化鏡為窗:大數據分析強化大學競爭力
直覺式校務治理OUT!大數據分析IN! 在巨量資訊年代裡,「大數據」已經成為提升大學競爭力的必要工具,不僅能系統化地整合校園資源,更能透過了解學生狀態,從學生為主體來推動校務發展,成為大學校院改進與辦學的重要依據,也是各界了解大學校務研究實務的途徑之一。讓學校分析自身資料、辨清優劣,如同一面鏡子映射出校務真實面貌;從而連結全世界的大學公開資料、加以比較分析,進一步打開世界校務治理之窗,找到大學發展的飛翔方向。 本書以多元化的實證技術,加上豐富的案例,輔以超過170張的全彩圖表,不僅剖析高教相關議題的起因與複雜性,更具體展現交通大學大數據研究中心如何協助校務「化鏡為窗」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學習評估與評鑑」、「決策支援」、「資料治理」三大校務研究議題,以及「百川招生」等多元入學管道與「SAIL 計畫」、「跨域教學」等近年重要校務發展成效。 期待本書提供的交大校務研究經驗,能與其他大學彼此切磋、共同精進,讓大數據分析不僅是「呈現數據」,更能針對學校的重點議題進入深入的探討,作為各校在未來面對校務問題時,解決問題與參酌思考的重要指引。 ★本書特色 1. 交通大學首度不藏私公開,以大數據進行校務研究之專書。 2. 運用多元化實證技術,佐以豐富案例,具體呈現校務議題研究成效。 3. 在數據研究之外,更進一步剖析數據背後的意義,有利協助校方進行校務相關決策。 4. 全書全彩印刷,以大量統計圖表及歸納清晰的表格,與深入淺出的文字相輔相成,有助讀者理解。
【電子書】109年國土防衛與安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紀念一江山戰役65周年
為緬懷一江山戰役先烈成仁殉國與大愛情操,回顧國軍英勇事蹟,同時盱衡中共武統嚴峻威脅,主要就「野戰戰略」、「島嶼防衛作戰」、「軍人武德」之觀點,重新檢視1950年代臺海戰役之歷史背景、雙方戰略指導、作戰經驗教訓與對國際世局之影響,據以納入國軍防衛作戰指導與戰訓精進之參考。
【電子書】孟加拉:金色千塘之國
孟加拉共有兩個文化遺產和一個自然遺產:巴凱爾哈特清真寺歷史名城(1985)、帕哈爾普爾的佛教毗訶羅遺址(1985)、孫德爾本斯國家公園(1997)。巴凱爾哈特在15世紀中葉之後遺留下的無數清真寺、蓄水池、公路以及其他公共建設,具有令人嘆為觀止的建築技術和工藝。帕哈爾普爾的佛教毗訶羅遺址見證了7世紀大乘佛教的興起,體現出非凡卓絕的藝術成就,對往後佛教建築發展有著深遠影響。孫德爾本斯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紅樹林,除了是成長型生態過程的範例區,亦因物種多樣性而聞名於世。
【電子書】臺灣大事年表(2015-2019)
本館職司臺灣文獻之採集、整理與編纂,為讓國人簡明瞭解臺灣的發展歷史,在民國101年2月啟動「《臺灣大事年表》編纂計畫」,請館內同仁,就其研究專長,從荷西時期及以前、明鄭、清領、日治及戰後(至103年止)。距上次出版後又經過5年,故仍囑館內同仁,就近年時事進行彙整,,撰寫104-108年所發生的事件,擇選紀事約230條、3萬2千字,且將仍在進行中的事件列入,做為歷史見證。
【電子書】匈牙利:東西方之間
匈牙利位居歐洲的中央,以農牧業為主要產業,擁有非常珍貴的民族藝術資源,尤其是世界遺產,截至2019年為止共有八個,本書則造訪其中四處:布達佩斯包含多瑙河岸、布達城堡與安德拉斯大道、潘諾恩哈爾姆修道院及其自然環境、霍洛克老村落及其周邊環境、霍爾托巴吉自然國家公園,從中世紀的宗教建築、居住城鎮以及自然美景皆盡收眼底。
【電子書】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2018-2019雙年報
客家文化發展中心於2018-2019年間,以打造優質博物館為使命,推動南北兩大客家園區各項研究、典藏、展覽、教育推廣及公共服務等活動,以保存並傳承客家文化。
【電子書】國小六年級分數數位學習扶助教材學習與評量
以理論為基礎,並利用數位科技的優勢,有系統開發一套完整的分數數位學習扶助教材,以利於教師規劃學習扶助教學課程與進行學習扶助教學,進而協助不同程度學生都能依據自己狀況進行分數課程的學習。(此書是其中的一本為六年級部份)
【電子書】狗狗開課囉!學習輔助犬融入教育活動設計
「狗狗開課囉!學習輔助犬融入教育活動設計」屏東大學與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屏東縣政府教育處合作在校園推動學習輔助犬融入教學,老師們在教學上有許多的創意發想,2017年和2018年本校舉辦學習輔助犬國際研討會,老師們的分享得到很多熱烈的迴響。特別邀請其中五位老師將他們在校園中推動學習輔助犬融入的過程及活動設計編撰成本書。書中特別拍攝了開箱文,讓大家對學習輔助犬推動工作有個基本的認識,透過學習輔助犬的介紹、校園推動輔助犬活動的相關準備(包括人員的協調及處室間的合作)、全校或班級的宣導等介紹,能讓推動學校可以做好事前準備工作。活動的內容包括學習輔助犬融入讀寫活動、生命教育及輔導諮商活動,加上一些延伸活動。文中也介紹一些動人的小故事,並介紹各校推動衍生的各種文創宣傳品。屏東大學推動學習輔助犬的宗旨是「用生命影響生命」,透過本書讓更多人瞭解學習輔助犬帶給學校和師生的影響,也提供未來校園推動學習輔助犬活動或對狗狗融入學習有興趣者可以參考。
【電子書】國小六年級分數數位學習扶助教材與教學
以理論為基礎,並利用數位科技的優勢,有系統開發一套完整的分數數位學習扶助教材,以利於教師規劃學習扶助教學課程與進行學習扶助教學,進而協助不同程度學生都能依據自己狀況進行分數課程的學習。 (此書是其中的一本為六年級部份)
【電子書】國小五年級分數數位學習扶助教材學習與評量
以理論為基礎,並利用數位科技的優勢,有系統開發一套完整的分數數位學習扶助教材,以利於教師規劃學習扶助教學課程與進行學習扶助教學,進而協助不同程度學生都能依據自己狀況進行分數課程的學習。(此書是其中的一本為五年級部份)
【電子書】國小四年級分數數位學習扶助教材學習與評量
以理論為基礎,並利用數位科技的優勢,有系統開發一套完整的分數數位學習扶助教材,以利於教師規劃學習扶助教學課程與進行學習扶助教學,進而協助不同程度學生都能依據自己狀況進行分數課程的學習。(此書是其中的一本為四年級部份)
【電子書】國小五年級分數數位學習扶助教材與教學
以理論為基礎,並利用數位科技的優勢,有系統開發一套完整的分數數位學習扶助教材,以利於教師規劃學習扶助教學課程與進行學習扶助教學,進而協助不同程度學生都能依據自己狀況進行分數課程的學習。(此書是其中的一本為五年級部份)
【電子書】國小四年級分數數位學習扶助教材與教學
以理論為基礎,並利用數位科技的優勢,有系統開發一套完整的分數數位學習扶助教材,以利於教師規劃學習扶助教學課程與進行學習扶助教學,進而協助不同程度學生都能依據自己狀況進行分數課程的學習。(此書是其中的一本為四年級部份)
【電子書】國小三年級分數數位學習扶助教材學習與評量
以理論為基礎,並利用數位科技的優勢,有系統開發一套完整的分數數位學習扶助教材,以利於教師規劃學習扶助教學課程與進行學習扶助教學,進而協助不同程度學生都能依據自己狀況進行分數課程的學習。(此書是其中的一本為三年級部份)
【電子書】衝動與脈動:創作經驗中的心理動力
本書藉由作者在創作教養與創作經驗的心理分析陳述,拼裝創作行思與教學的想法,其中有具體的經驗轉化:如,城市中的身體;也有純以抽象理念推導的說明與文獻整理,回應那啟動創作欲力的瞬間心理樣態──即本書的主題:創作衝動心理機制的原型與時代遞延下的殘餘(或間錯的誤解行思)。 這是一本關於個人對創作心理動力經驗與推想的分析論述,整部書寫更接近的是一種創作,書寫構築的方法與視覺拼貼創作習慣相仿,一幅由斷片般的拼貼思維烘托出的個體創作心理動力圖像。看似套套邏輯、不斷迴旋的書寫,從原點開始,繞了一圈,又回到原點的徒勞或困縛裡;或如每日初醒重開機(reboost)的意識迴旋,不斷重讀路上的風景,最終,期望會對於「前」原點有些不同的看法。
【電子書】一生一次旅遊指南:家庭的第一堂生死課
家庭的第一本生命教育圖文書──談論死亡,才能擁抱生命臺灣已正式邁向高齡化社會,長照、病人自主等議題漸成主流,但「死亡」卻仍是鮮少人願意直接面對的話題。本書是一本實用的「生命旅行指南」,內容涵括每個人在生命最後一程應該關注的事,包括:臨終醫療處理、身後事處理、預立遺囑,以及喪親後的失落調適等問題,並收錄多個深刻的生命故事。本書用平易近人的筆觸與清新活潑的插畫,呈現生死議題的眉眉角角。在死亡這趟一生一次的旅行中,我們沒有辦法替你做選擇,但可以用最溫暖的方式一起做好行前準備。當我們一起正視死亡、談論生命,也許就能少一點害怕。運用淺白的文字、活潑的敘事與溫暖的插畫,來談生命中最大的關卡。──張玉佩(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教授)打開探索死亡和對死亡應有預習認知的心門。──郭慧娟(臺灣死亡咖啡館活動發起人/生死關懷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本書特色1.將死亡的重大議題,如預立醫療決定、器捐、遺囑與喪禮等,及其相關內容以活潑的圖表呈現,有助於一般大眾理解。2.適合作為學校生命教育、心理諮商輔導等重要輔助讀本。
【電子書】大原風情:鹿野鄉.瑞源、瑞隆、瑞豐、瑞和
鹿野鄉《大原風情》,以記錄大原客庄風土民情為旨趣,「大原」泛指鹿野鄉鹿寮溪以北的平原地區,包括今瑞源、瑞隆、瑞和、瑞豐四村,「風土」指的是景觀物產,「民情」指的是庶民生活。大原客庄的歷史,從客家東遷展開序幕,在未開鐵公路的時代,客家人挑擔牽牛,翻山越嶺,沿哲東岸懸崖險灘而行,有些地方還要趁退潮時「走水路」來到臺東,這趟家族大遷徙的歷史,就是一個驚奇。
【電子書】圳水生穗:豐原區.翁仔社
18世紀開始,來自唐山以潮州府大埔縣為主的客家族群,開始活躍在臺中盆地歷史的舞台上。19世紀中葉戴潮春事件為敘事軸線,族群矛盾與仕紳階級的爭鬥,這些家族的故事隱藏在聚落各個角落的祠堂而流傳著。信仰是文化的根本,廟宇更是凝具社區共同意識的源頭,也是庶民信仰最真實的一面,再印證大埔客家先民與平埔族人在這塊土地上的足跡。
【電子書】來寮客庄:東勢區.大茅埔
歲月為這座古老聚落增添了深度,生活在大茅埔的鄉親則為其注入了內涵與故事性,這座聚落始終在等待我們停下、靠近、走入、感受與發掘。
【電子書】泉湧豐饒:關山鎮.水井仔
本部村史從七個分別闡述,「水井開庄從頭講」介紹關山地區的歷史脈絡,水井仔的生成、庄頭地名及族群人口分布;「老古人言講庄頭」讓客家耆老述說記憶中的老庄頭;「依山傍水拓家園」敘述早期東遷移墾的家族故事;「看天絡食興農業」探討水井仔受歷史時局及地理環境影響的農業地景變化;「歷史風華老古道」敘說水井仔到紅石間老古道上的地方事業興衰;「敬天拜地求世和」闡述客家族群在地方信仰上的面貌;「老古文化傳世代」談自古至今在地方客家文化生活與傳承動力。
【電子書】東片山下:池上鄉.新開園
今池上鄉錦園、萬安興水墜一帶舊稱新開園,清末開山撫番之際,部分西拉雅族與阿美族人開始在此拓墾,部分漢人亦陸續移住開墾,由於係新闢之地,故名新開園。面對觀光產業的發展,小村生命史的記述仍不容忽略。這本村史在此關懷中誕生,帶領我們看見人們從移居拓墾到落地生根的歲月裡,所編織的地方面貌。
【電子書】中國神話的符號現象
本書是從文學研究的角度觀照中國神話諸現象的一種嘗試。用語言符號學的視角來解析「語義派」神話研究的基本理路,整體架構引含著對於「前神話」、「神話」、「後神話」的理解與闡述。第一章導論是論述的基礎;第二章到第六章分別以顓頊與魚婦關係、女媧與西王母神格、徐州漢畫像石升仙圖像、武氏祠上古帝王圖像、現代小說對后羿嫦娥故事的演繹等主題為例,試圖呈顯並解決中國神話研究一些眾說紛紜的問題,探索未來足以擴展的研究視角。
【電子書】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27):高雄縣政府檔案(三)
本書係由檔案局所藏《高雄縣政府檔案》選編而成。本冊內分查報損失、撫卹救濟等兩單元,是瞭解當年二二八事件後高雄縣政府綏靖清鄉動態的原始材料。
【電子書】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25):高雄縣政府檔案(一)
本書係由檔案局所藏《高雄縣政府檔案》選編而成。本冊內分法令與計畫、各區鄉鎮事件動態、案犯逮捕、山地綏靖與慰問及自首自新等五單元,是瞭解當年二二八事件後高雄縣政府綏靖清鄉動態的原始材料。
【電子書】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26):高雄縣政府檔案(二)
本書係由檔案局所藏《高雄縣政府檔案》選編而成。本冊內分綏靖清鄉與宣慰工作、任免與獎懲等兩單元,是瞭解當年二二八事件後高雄縣政府綏靖清鄉動態的原始材料。
【電子書】臺北帝國大學與近代臺灣學術的奠定
本書以1928年創設的臺北帝國大學為核心,先敘明臺北帝國大學與臺灣研究,以及附屬圖書館的創設及發展;接著,以理農學部的昆蟲學.養蠶學、稻作學、氣象學、製糖化學等講座教授素木得一、磯永吉、白鳥勝義、濱口榮次郎為主角,以人物為經,事件為緯,究明相關學科之建立、創新過程及特色,以及在臺灣學術發展史暨日本帝國學術圈中之地位及重要性,藉期對近代以來臺灣學術發展史得到較為適切而周延的了解。
【電子書】蝸牛在荊棘上:路翎及其作品研究
「我所奉獻出來的是我們土地上陰暗的血跡,而在這解放了的大地上,這是已經快要成為陳舊的回憶了。這樣的一些鬥爭狀態,這樣的一些題目,已經快要不存在了。」——路翎左派進步話語政治中的路翎創作像是一抹胭脂欠缺真實的血色,但路翎不曾「轉向」,胭紅並不虛假,血色也未必更真。二元對立的框架囿限不了路翎的作品,此疆彼界之間的「斜線地帶」(/),才是路翎創作所座落的位置。本書系統地探討了當代作家路翎不同時期的創作,並對其整體風格進行了定位和概括,相較於以往側重於路翎特定時期創作的研究,本書企圖全面把握路翎創作歷程和各時期作品的研究成果,探究生平與作品間的複雜聯繫,同時從作品的創作語境認識作家的活動時空,釐清二者間千絲萬縷的關係,具有突破性的意義。本書不僅廣泛收集並掌握了路翎創作及當前學界相關研究的文本和史料,進行了扎實的文獻整理,更對路翎創作和代表作品作了細緻的史料辨析,植此論述路翎各時期的重要作品與創作實際,對於路翎的長篇力作《財主底兒女們》、四十年代的底層書寫、五十年代的工人形象與戰爭書寫,以及晚年的詩歌創作,都作出了重新解讀,並在與前人研究對話的基礎上,提出了具備說服力的分析角度和闡釋框架,一方面深入中國大陸相關研究成果,另方面借鏡台灣經驗,從相互參照的論述位置出發,梳理路翎生平與創作中具備文學史穿透性意義的左翼文學書寫政治,作出浮映想像力和現實感的別樣闡釋,對路翎研究打開了嶄新的視野。「路翎是一九四○至五○年代最孚厚望、同時也最令人惋惜的中國作家,後以『未完成的天才』的形象留存在這一時期的文學史上。路翎的故事,是迄今為止未被充分解讀過的故事,在他身上,凝聚了這一時期文學史上最富勇氣的追求和探索,也呈現了最為尖銳的矛盾衝突。上承魯迅的『硬譯』和堅持,中經胡風的賞識和砥礪,以『主觀戰鬥精神』之發揚,診療『語言奴役的創傷』,在『大眾化』和『主觀論』的縫隙中,努力走出一條自己的『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這是路翎的『主觀』,也是他的創作實績所呈現的『客觀』。相對於直接服務於革命宣傳的『大眾語』之塑造,路翎為人詬病的『歐化』語言,不啻於創造一種『新方言』,使成為推動新文學繼續前進的力量,卻不幸被他的批評者推向了『大眾化』的對立面,由此承受了語言和文學問題的政治化處置的最為慘痛的結果。在這個意義上,他自身正是背負著『語言奴役的創傷』的最為觸目的例子。自那以來,路翎這個名字,始終是中國文學史上一個懸而未決的疑竇和啟迪,促使人們不斷回訪追訴那段歷史。玉雯的力作,正是這種回訪追訴的最新、也是迄今為止最為扎實的成績。」──張業松(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本書涵蓋路翎一生的文學事業,勾勒路翎的創作發展軌跡與心路歷程。論述中企圖跳脫學術界『左派/右派』、『進步/落後』、『現實主義/現代主義』、『個人/集體』等各種二元對立的理論框架,回歸文本的細膩閱讀與具體論析,挖掘路翎豐富而複雜的文學個性與心靈世界。同時勾連路翎與中國現、當代社會歷史發展,路翎與中國現代文學傳統、西方/俄蘇文學傳統之間錯綜複雜的交互作用、拉扯與拮抗,具有廣闊的學術視野。行文既有雄辯的氣勢,又不乏細緻的詩意,是一部見解獨到、論述嚴謹,讀來酣暢淋漓的路翎專論。」──蘇敏逸(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電子書】革命—後革命:中國崛起的歷史、思想、文化省思
提供認識中國崛起的不同視角重新認識當代中國「革命—後革命」的歷史進程作為中國大陸當代最重要的知識思想界參與者之一,賀照田先生在本書中延續並發展了他獨特的「知識-感覺」批判方法——「關鍵不在其經歷細節的代表性,而在於個人經歷後面的情緒感受的代表性,和把這情緒感受與時代歷史-觀念-教育結構直接辯證的整理問題的方式」。賀照田先生談革命,並非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或主流歷史學通常著眼的角度討論,他關注的核心是革命中的「意識」、「無意識」問題。相比主流政治經濟學探討中國革命的政策、國際關係等客觀制度,主流歷史學探討毛澤東等上層政治人物的動向和自上而下的動員機制,賀照田則特別關注普通知識分子和老百姓的意識與感覺。而本書中的「感覺」問題,包括且不限於個人與集體丶國家與社會丶歷史與當下、傳統與現代⋯⋯也就是在這種獨特的思考基礎之上,賀照田先生以史學的方法加以觀念、感覺的維度,嘗試重新梳理二十世紀中國的實踐和思想遺產。而作為近年思考成果的匯總,本書的寫作與思想亦與當今中國、世界現實緊密相關。閱讀本書,可以充分感受到思想對於歷史和現實的力量。「實際歷史狀況常常是『病藥相發』,但在人們長期的認識意識中卻是『撥亂反正』,且這一『撥亂反正』意識對新時期的確立與展開有深刻的影響,對新時期幾十年中的眾多認知與思潮都有重要影響,因此它既是當代中國大陸諸多問題得以發生的重要意識背景,也是諸多思潮與知識的歷史-現實認知所以出現偏差的關鍵原因。相比,『撥正反亂』的歷史觀雖然也是對『撥亂反正』歷史觀的清算,但由於它是以對待歷史不夠深入、耐心為前提的,當然不能像更貼近當年『革命—後革命』實際歷史展開過程的『病藥相發』歷史理解意識,更能把我們導向更準確、深刻的歷史和現實認識。」──賀照田「賀照田努力於客觀、精準掌握對象,但並不認為『歷史現場』和自己無關、外在於自己,反而認為如何認識歷史其實是現實中非常重要的問題部分。就本書的主題而言,如何認識革命便是後革命時代最根本、最關鍵的問題之一。」──鈴木將久「我們會發現世界裡本來瀰漫了種種令人苦惱,甚至於讓人感到絕望的事情,但人類歷史這種狀況恰恰不應該讓我們拋棄理想⋯⋯我們毫無捷徑,從最困擾的地方開始思考問題才是深入現實、通往美好未來的捷徑⋯⋯在我看來,這是照田兄一貫的立場。」──李南周
【電子書】巷口3067:一場擾動與連結新竹舊城的教育實驗
市場中的策展活力,擾動新竹舊城的新面貌新竹舊城區由老空間、老文化、老產業等元素組合形成特色,隨著時代變遷,舊有的元素逐漸衰敗,且脫離一般人的生活。如何透過有形和無形、軟體或硬體的手段,發揮些許轉變的力量?交大USR團隊將隱藏在新竹街廓中的傳統市場──「東門市場」視為舊城問題和機會的縮影,在這兩個大小不同的場域中,推動不同形式的行動:結合設計、科技、行銷傳播三大領域構成團隊的核心力量,在為期兩年的時間裡,透過學校課程、藝術展演、手作體驗、空間改造等方式,與新竹舊城、東門市場的店家與居民連結、互動。本書收錄這些擾動與連結的歷程,包括邀請在地藝術者指導學生實作,藉此親近及延續地方生命力,以及設計舊城探索、店家尋訪、手作體驗等活動,吸引新竹市民參與、深入了解舊城的歷史文化。此外更運用大型竹構築,串連新竹重要地景,打造供民眾休憩活動的公共空間;並規劃「巷口行動實驗室」(位於東門市場三樓,攤號為3067),以不定時的學生駐點、空間改造及活動策劃,希望引發更多改變,發揮社區裡的「巷口」功能、為市場居民服務。希望這場擾動與連結地方的教育實驗,能為其他對地方創生、地域活化、大學社會責任等議題感興趣的讀者,帶來一些觸發。
【電子書】歲時禮俗文化論略
本書先以自序說明本書出版緣起,接著,由上下兩編正文與結語,論述由「劫」到「節」的發展,再探討歲時禮俗未來的研究動向。上編,藉由基本天文曆法及二十四節氣與生活的關係,說明絕大多數歲時禮俗活動,來自古人面對大自然嚴峻考驗的因應措施,因而多理解歲時禮俗與生活的關係,可以增進人與大自然的和諧,緩和人與大自然的緊張關係。下編,藉由十大歲時節日實例以探尋節日起源,嘗試回歸古人過「劫」的體驗。當今人歡樂過「節」的同時,實應反思古代禮俗活動安排的意義,為促進人與大自然的和諧而努力。附錄可提供後續研究的參考資訊。
【電子書】軍隊社會工作暨軍事社會學第十七輯
錢淑芬老師關於軍官人事行政的探討、胡正申老師討論如何將體驗與反思應用在教學上、丁華老師的研究團隊探討如何運用機器學習技術預測自殺行為、崔艾湄老師針對軍隊助人者在輔導多元性別從軍者時所遭遇的困境與挑戰、陳依翔老師與博士班學員簡斌虔介紹社會工作在美軍軍事行動中的運用、邱保龍老師與博士班候選人鄧啟明探討軍人家庭中擔任長期照顧者的需求、嚴巧珊老師討論我國女性軍人作為樣板的現象、郭盛哲老師探討AI人工智慧在軍事上應用的社會學意涵、以及與鄭吉成中校共同合作探討軍人家庭親子關係如何受到軍人職務角色的影響、最後則是與一○九年班全體學員共同合作討論西方社會工作專業尋找自我定位的歷史過程。
【電子書】聯合作戰計畫程序作業手冊
此作業手冊提供一個架構,用以實施兵力運用軍事計畫作為。主要針對從事聯合作戰的相關讀者所設計,然而其中的概念與內容亦適用於海軍戰役與戰術層級單位。本手冊的編纂參考下敘文件:美軍聯戰準則計畫(JP-5)、海軍計畫程序(NWP 5-01)、美國海軍陸戰隊作戰準則(MCDP 1)、指揮與管制(MCDP 6)、陸戰隊計劃程序(MCWP 5-1)、美國陸軍指揮與參謀學院「戰術決策程序」(ST 100-9)、戰役設計指南(JAWS Campaign Planning Primer)、聯戰任務行動清單(UJTL)、美國陸軍戰院戰役規劃手冊、陸軍計畫與命令(FM 5.0)、美軍聯戰準則(JP-3)、聯合特遣部隊總部(JP 3-33)、聯合戰術、技術與程序─聯合作戰環境情報準備 (JP 2-01.3)與聯合作戰中心所出版的各類相關準則及專書,我們認為上述文件的部分內容及文字完全適合用於本作業手冊的相關內容。本書格式的設計著眼能適用於各種兵力規模、作戰環境及任務型態的計畫需求以達成任務,這個設計也適用所有的軍事作戰範疇。
【電子書】異國事物的轉譯:近代上海的跑馬、跑狗與回力球賽
為了探究文化移轉時可能發生的諸多現象以及其背後的歷史動力,本書以「異國事物的轉譯」為題進行探討,且另闢蹊徑將考察重心由文化的複製與移植,移至其間「看似相同、實則有異」的曖昧轉變,希望藉由近代中國的案例,探索文化與文化互動時的若干原則。全書主要以當時日正當中的大英帝國與力圖振作的中國為載體,以中西往來頻繁的上海為地理空間,藉檢視具有豐富文化意涵的跑馬、跑狗、回力球等三項西式運動,來分析文化移轉過程中所產生的變化。本書特色在於將過去「次殖民地」的說法去政治化,正面檢視上海殖民社會的特性。藉著將大英帝國具體化,書中深入論述運動與殖民之間的複雜關係;而讀者也會發現,跑馬、跑狗、回力球賽這些賭博性質濃厚的「異國事物」進入中國後,不僅出現顧此失彼、甚至暗渡陳倉的情況,其原有的運動意義也無可避免地被重新解釋。
【電子書】攀一座山:以生命書寫歷史長河的鍾肇政
本書先以風箏的意象作為開場,帶出故事的主人翁鍾肇政,再以倒敘的手法從他出生開始寫起,到他畢業後擔任代課教員、青年師範學校甫畢業就被被徵召為學徒兵,而後終戰。終戰後的新生活,可以看到鍾肇政如何克服改朝換代後的時代鉅變、語言障礙、工作適應的難題,看到他純真的戀愛過程,再到他成家了,新娘卻已非伊人的惆悵。鍾肇政一直如同海綿般吸收著外界給予的養分與刺激,無助而又徬徨地思考自己的何去何從。成家後鍾肇政開始筆耕人生,追求他的文學志業,隨著歲月流逝,鍾肇政慢慢走入他人生的最後一哩路。他一生奉獻給台灣文學,書寫台灣這塊土地與人,為歷史留下見證。他還想再寫些什麼,但首要之事是照顧他生病臥床的老妻,兩人相濡以沫的情感在此書中恬靜安好的氛圍流淌……
【電子書】聯合網際作戰
本教則適用於網際作戰的計畫作為、作戰執行以及戰果評估所需之聯合作戰準則。目的在規範美國三軍部隊執行聯合作戰行動的諸般作為,以及當美軍與政府、非政府機構、多國聯盟部隊,及其他跨組織夥伴協調時之考量依據。其亦可提供戰區指揮官和其他聯合作戰部隊指揮官依其權限下達軍事指導時運用參考,並說明和作戰、教育與訓練相關之聯合作戰準則。本教則可作為各級部隊發展相關計畫之軍事指導原則,但並無意限制聯合作戰部隊指揮官對兵力編組和任務遂行的權力以確保統一作為,達成整體任務目標。
【電子書】國家安全與國防科技發展:政治作戰理論的應用與創新
本書係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政治學系,於2019年10月15日在國防大學復興崗校區辦理「第十屆軍事政治學」學術研討會及2019年11月15日與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於國防大學復興崗校區合辦「國家安全、亞太區域安全與國防科技發展策略」學術研討會中所發表文章的精華。 本書主題以「國家安全與國防科技發展:政治作戰理論的應用與創新」名,書中內容除可提供政府國防政策、國防產業發展方向建議,並助益我國國防與外交事務、國防科技研發與軍事採購策略的良性發展外,亦有利各界人士更進一步地了解政治作戰與軍隊、國家及政治之關係,完善軍隊與社會關係之良性發展。
【電子書】新媒體時代下的軍事傳播與輿論戰
隨著傳播科技的進展與兩岸局勢的多變,近年中共對台攻勢轉向以資訊控制為手段的輿論作戰,諸如散佈假訊息、動員網軍與駭客、操控媒體新聞報導等攻勢,為此本書匯聚軍事傳播、兩岸關係、國際事務等領域學者的研究,期望整合相關研究成果,提供國軍政戰工作精進參考。
【電子書】軍事新聞論壇第七集
本書旨在匯聚有關軍事新聞、軍事傳播、軍隊公共事務暨軍隊危機傳播等研究,一方面作為相關學術研究交流園地,另期以持續成果,提供國軍政戰工作精進參考。
【電子書】第32屆梁實秋文學獎得獎作品集
1987年11月3日,梁實秋先生逝世。1988年起第1屆由中華日報與行政院建設委員會共同設置「梁實秋文學獎」,紀念大師梁實秋在散文與翻譯方面的貢獻。2008年至2012年再由九歌文教基金會承辦。2013年第26屆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接下這個重任。梁實秋文學獎是是少數獎勵翻譯(譯文、譯詩)文學的比賽,每年聘請名家評審、專論得獎作品得失,為國內優質文學獎之最好示範與指引,深受各界重視。本書乃是將第32屆梁實秋文學獎的徵件辦法、評審紀錄以及得獎作品集結成冊出版。
【電子書】國土防衛與安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08年度
回顧古寧頭大捷對臺灣安全之影響、進一步探討金門於軍事戰略及野戰用兵之價值、以及如何藉此一戰史例證,省思當前敵我作戰環境及方式的改變,啟發國軍外離島防衛作戰新思維,達成「防衛固守、重層嚇阻」的軍事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