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笑容掛著眼淚:紀念史紫忱教授百歲冥誕
本書從史紫忱先生諸多未結集篇章精選而成 & 略分四輯: 輯一「心酸酸的」,收與教育有關短論十三篇。 輯二「笑容與眼淚」,收政經社會之時評二十二篇。 輯三「只是凋零」,收文藝與節慶之雜感二十篇。 輯四「大冰塊爆火花」,收藝術與書法評論九篇。 並有二輯附錄,其一為自述生平,有四篇;其二為史先生的基本資料,含小傳、著作目錄、年表、評述資料等。 顏曰「笑容掛著眼淚」,旨在彰顯史先生對於現實之憂懷,對於人文藝術本質之掌握,以紀念先生百歲冥誕。 本書特色 由台灣文學館李瑞騰館長主編已故文大中文系史紫忱教授之文集,每篇文字皆顯示了史教授對於現實之憂懷,以及對於人文藝術本質之掌握。
【電子書】“我这个时代”的德国:托马斯·曼长篇小说论析
本書對德國著名作家湯瑪斯‧曼的小說進行了深入研究,對其藝術特徵和文學、歷史價值進行了剖析。對於相關領域研究者來說極具參考價值。
【電子書】讀書絕句三百首
是書係就經、史、子、集,各系兩韻,故名之曰《讀書絕句》。實三百三十二首,云三百者,總數言之也。大抵各家系一首,間若《易》、莊子、王維、李白、杜甫及蘇軾等,則因其人其書素所愛讀,故多作一首。
【電子書】南宮搏著作研究
南宮搏是現代歷史小說的第一人,胡適先生曾稱讚他的作品乃「現代化取材及寫作手法高明」,而羅宗濤則細膩地提及其作品擁有古色古香與語言揉合兩大特點,另外,龔鵬程更嘆息南宮搏雖與當代高陽齊名,但卻不甚受評論界重視,殊為可惜,由此可見,其作品擁有極高之可讀性。但南宮搏其實不惟歷史小說卓然超群,他尚有獨一無二、華人所寫之第一部美國歷史小說《新路》;描摹都會愛情及南飛候鳥心境變換十餘部寫實小說;文辭典雅且唯美浪漫的詩詞創作;及以春秋筆法針砭時勢之人物與政治批判等,凡此,皆說明南宮搏乃一全才之創作者,並在質與量上均有傲人的成果。此書即從上所述,一一探討剖析,將此一名家介紹與研究者及社會大眾。
【電子書】國文課沒教的事2:劉炯朗讀三字經
大師新講《三字經》 無分年齡大小、學歷高低,都能從中啟發智慧,感受趣味。 & 年僅七歲的孩子為何有資格當孔子的老師?為何能掌管國家典籍、校正藏書? 四時、五行、七情、八音、十義……數字中究竟藏著多少攸關實際生活的密碼? 三傳、四書、六經、二十二史……古籍裡到底留下多少不可不知的智識遺產? 精讀《三字經》,觸類旁通有大用 有故事可講:孔融讓梨時,如果梨子大小差不多,或是數量不夠,該怎麼分配? 有道理可論:五常仁、義、禮、智、信和五行金、木、水、火、土有什麼相關? 有文墨可讀: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到底是留?還是不留?中文斷句多奧妙。 有歷史可評:王莽謙恭未篡時,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今人是否懂得以史為鑑? 有愛情可談:漢武帝金屋藏嬌,華屋裡住的是元配皇后,外遇別曲解典故啊! 《三字經》只有千餘字,一字一句盡是寶藏,囊括了教育、道德、文學、數學、歷史和哲學,同時觸及人文社會、天文地理、人物典範等領域,可說是最實用的智慧經典。 《劉炯朗讀三字經》以更廣義、更實際的方式,從歷史、文學、科學及藝術等不同角度解讀,具體呼應了臺灣教育制度下活潑多元的學習,可作為親子教育與人格奠基的重要讀物。 & 獲獎記錄 ▲《學校沒教的邏輯課》 ▲《國文課沒教的事》(2011) 2012年臺北市101年度兒童深耕閱讀好書推薦 2012年臺北國際書展馬英九總統購書書單 ▲《下課後的奇幻補習班》(2011) 2012年臺北國際書展馬英九總統購書書單 ▲《一次看懂自然科學》(2010) 2010年開開卷年度好書獎最佳青少年圖書 馬英九總統推薦2011年暑期青年閱讀好書 2011年第35屆金鼎獎圖書類非文學獎科學類 2011年第33次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介 ▲《一次看懂社會科學》(2010) 2011年第33次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介 ▲《20不惑──大學校長親授33堂生涯必修課》(2010) 2010年度臺北縣國中小優良圖書 2011年第33次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介
【電子書】國文課沒教的事2
大師新講《三字經》 無分年齡大小、學歷高低,都能從中啟發智慧,感受趣味。 & 年僅七歲的孩子為何有資格當孔子的老師?為何能掌管國家典籍、校正藏書? 四時、五行、七情、八音、十義……數字中究竟藏著多少攸關實際生活的密碼? 三傳、四書、六經、二十二史……古籍裡到底留下多少不可不知的智識遺產? 精讀《三字經》,觸類旁通有大用 有故事可講:孔融讓梨時,如果梨子大小差不多,或是數量不夠,該怎麼分配? 有道理可論:五常仁、義、禮、智、信和五行金、木、水、火、土有什麼相關? 有文墨可讀: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到底是留?還是不留?中文斷句多奧妙。 有歷史可評:王莽謙恭未篡時,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今人是否懂得以史為鑑? 有愛情可談:漢武帝金屋藏嬌,華屋裡住的是元配皇后,外遇別曲解典故啊! 《三字經》只有千餘字,一字一句盡是寶藏,囊括了教育、道德、文學、數學、歷史和哲學,同時觸及人文社會、天文地理、人物典範等領域,可說是最實用的智慧經典。 《劉炯朗讀三字經》以更廣義、更實際的方式,從歷史、文學、科學及藝術等不同角度解讀,具體呼應了臺灣教育制度下活潑多元的學習,可作為親子教育與人格奠基的重要讀物。 & 獲獎記錄 ▲《學校沒教的邏輯課》 ▲《國文課沒教的事》(2011) 2012年臺北市101年度兒童深耕閱讀好書推薦 2012年臺北國際書展馬英九總統購書書單 ▲《下課後的奇幻補習班》(2011) 2012年臺北國際書展馬英九總統購書書單 ▲《一次看懂自然科學》(2010) 2010年開開卷年度好書獎最佳青少年圖書 馬英九總統推薦2011年暑期青年閱讀好書 2011年第35屆金鼎獎圖書類非文學獎科學類 2011年第33次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介 ▲《一次看懂社會科學》(2010) 2011年第33次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介 ▲《20不惑──大學校長親授33堂生涯必修課》(2010) 2010年度臺北縣國中小優良圖書 2011年第33次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介
【電子書】偉大之書:帶給人類的影響比權力還多
書籍之書 拜倫說:「一滴墨水可以引發千萬人的思考,一本好書足以改變無數人的命運。」茫茫書海,如何選擇一部偉大之書?TOP 100 Book編輯部為我們精挑細選100部世界最偉大的著作,讓我們能在很短的時間裡拜讀偉大經典。 思想之書 經典之作都蘊含著偉大的思想,具有永恆的藝術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內涵,100本書連貫起來,就是一部簡明的世界思想史。 偉大之書 影響世界歷史的宏篇大論,其著作者定然是非凡之人,藉由對作者以及寫作過程的介紹,能讓我們認識這些世界最偉大的思想家。
【電子書】库切小说“他者”多维度研究
《庫切小說他者多維度研究》選取諾貝爾獎獲得者庫切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其代表性小說《等待野蠻人》、《邁克爾·K的生活與時代》、《恥》和《伊麗莎白·科斯特洛:八堂課》的研究,從殖民霸權時代、后基督時代、后種族隔離時代、后現代語境等不同維度系統地探討了庫切小說中的“他者”形象。書稿總體上包括兩個部分,一是其博士論文《庫切小說“他者”多維度研究》,用英文寫成;二是附錄部分,收錄了較為詳細的中外庫切研究資料。
【電子書】Voices from Tibet:Selected Essays and Reportage
Tsering Woeser and Wang Lixiong are widely regarded as the most lucid, insightful writers on contemporary Tibet. Their reportage on the economic exploitation,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cultural destruction and political subjugation that plague the increasingly Han Chinese-dominated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TAR) is as powerful as it is profound, ardent and analytical in equal measure, and not in the least bit ideological.Voices from Tibet assembles essays and reportage in translation that capture many facets of the upheavals wrought by a rising China upon a sacred land and its pious people. With the TAR in a virtual lockdown after the 2008 unrest, this book sheds important light on the simmering frustrations that touched off the unrest and Beijing's relentless control tactics in its wake. The authors also interrogate long-standing assumptions about the Tibetans' political future.Woeser's and Wang's writings represent a rare Chinese view sympathetic to Tibetan causes. Their powerful testimony should resonate in many places confronting threats of cultural subjugation and economic domination by an external power.Having discovered her Tibetan heritage as a young adult, journalist-poet Tsering Woeser (唯色) now occupies a unique position as chronicler of modern Tibetan memory. Her writings are widely regarded as the voice of Tibet. Woeser received the Prince Claus Prize in 2011 for her compelling blend of literary quality and political reportage, as well as the International Women of Courage award by the US Department of State in 2013.World-renowned as a most vocal, vigilant observer of Chinese-Tibetan relations and ethnic minorities issues within China, Wang Lixiong (王力雄) was recognized with the Freedom of Expression Award from the Independent Chinese PEN Association. Wang’s works are widely considered some of the most authoritative and balanced on Tibetan issues by a native Chinese writer.Both are frequent commentators on Radio Free Asia
【電子書】溫庭筠接受研究
「詞」至溫庭筠,始以獨特的體性與「詩」畫境;他以「花間鼻祖」、「詞宗」之姿,流聲千古。譽隨之,謗亦隨之,自晚唐以迄清代,有競唱的風潮,也有拒唱的尷尬;有「多作側辭豔曲」的隱諷,也有「感士不遇」的情感會通,譜出了元音交響的接受歷史。歷代讀者綦繁,難以盡數。但「第一讀者」是開啟接受視野、奠定接受基礎、指引接受方向的特殊讀者;其理解與闡釋,往往形成接受史鍊,在一代又一代的接受中被充實和豐富。本書因此摒去蕪雜,以「接受」與「不接受」並重,揀擇溫庭筠接受史上最具意義的「第一讀者」切入,由此延展研究主題。從而展現動態的溫庭筠接受過程,考察接受現象中的詞學意義,並提供新的思考結果與學術見解。
【電子書】戰國策語用研究
語用學(Pragmatics),是一門研究語言運用的學科,屬於語言學一個新的學門。《戰國策》的主要內容為「游士輔所用之國,為之策謀」,即游士說客的策謀,本書全面研究游士說客策謀所運用的語用技巧,用以明白說客與策謀的高明所在。
【電子書】地文誌:追憶香港地方與文學
香港遺落的文化史、書店史、文化人物史 東方之珠最值得典藏的篇章 殖民之島的文藝前世、香港的今生記憶 香港詩人、學者作家陳智德 以文學、歷史、音樂、流行文化為範疇,結合史料、詩作、典故、圖像 為讀者一一細數香港的前世今生,填寫香港記憶的補遺 & 一九九八年七月六日凌晨,最後一班客機降落,啟德機場結束大半個世紀以來的任務,經過一段搬遷日子後,原來的客運大樓被分割為許多不同部分重新開放, 分租給各種不同機構,作許多不同用途。二○○三年四月,「沙士」陰霾籠罩的日子,我重回沒有飛機升降的啟德機場客運大樓,穿梭於人跡杳杳的不同區間,記下 種種不由自主的割裂。每感它的割裂,它的蛻變,與我們的成長都屬同一軌跡。──陳智德 & 香港做為亞洲重要經濟樞紐,有其獨特的商業地位。長久以來,其文學與文化領域的關鍵發展需要更深度的論述。香港詩人、學者陳智德在《地文誌:追憶香港地方與文學》一書裡,從啟德機場的停用開始,回顧歷史脈絡,描繪今日香港的現狀。「香港反覆被稱甚至自稱為『文化沙漠』,彷彿樂此不疲」,殊不知有《中國學生周報》、《70年代雙週刊》、《盤古》、《大拇指》、《詩風》、《突破》、《素葉文學》等等幾代人創建的文化刊物,像旺角的書店就是不可抹滅的閱讀記憶:「至今日為止,旺角仍是九龍地區的書店集中地,多家樓上書店密集地分布在旺角的心臟地域──西洋菜街及奶路臣街一帶,且有它歷史的痕跡:已消失或已搬遷的包括南山、五車、洪葉、文星、東岸、貽善堂、實用、復興、精神、學峰、紫羅蘭;仍健在的有田園、新亞、樂文、學津,這四家書店至少經營了二、三十年,都是我中學時代就開始流連的所在。」 《地文誌:追憶香港地方與文學》糅合了不同的文類,例如地方紀事、掌故拾遺、成長回憶、文學談片,同時穿插個人及他人的詩作。全書共分兩卷,【上卷】「破卻陸沉」──以文學為樞紐,編列地區為經緯,旁及述說、引用、評論多位香港前輩和同代作者的香港城市故事、經驗描寫,和自己的地方生活體驗互為闡發。【下卷】「藝文叢談」則以書與城為主調:香港的老書店、二樓書店、文藝刊物,讀者彷彿進入時光隧道,在終年不散的灰塵和霉味中,那些被遺忘的書店、文藝刊物和它們承載的傳統,以及書店老闆、文化人,陳智德以文字為他/它們留下動人的記憶。 陳智德在《地文誌:追憶香港地方與文學》裡,範疇橫跨文學、歷史、音樂,結合史料、詩作與圖片;他大膽提問:當許多人視「本土」──尤其是「香港的本土」為一種「狹窄」的題材時,又對香港的歷史、香港的文學有多少認識?這是對地方書寫的提醒,也戳破人們慣常的歷史觀,為香港的身世補充了最重要的文化篇章。
【電子書】文學、帝國與醫學想像
《文學、帝國與醫學想像》結合英國文學、歷史與醫學史, 從醫療觀念與脈絡出發,以跨領域觀點重新閱讀十九世紀英國經典文學。 & 如《科學怪人》中,法蘭肯斯坦為了打造人體盜墓取屍,反映當時解剖學的發展;迪更斯小說則描寫工業革命下,大都會倫敦的社會底層生活及貧民窟,藉由書寫真實社會狀況,呼籲大眾重視疾病與公共衛生。十九世紀末則有福爾摩斯與開膛手傑克等較為大眾的罪案小說。其中福爾摩斯使用嗎啡與古柯鹼,屬於藥學與臨床醫藥使用的範圍;開膛手傑克的作案手法則顯示出兇手熟知外科手術知識,都與現代醫學發展有密切關係。至於《金銀島》和《所羅門王的寶藏》等航海冒險小說,也是當時英國最流行的文類之一,表面上能讓讀者認識殖民地,宣傳國威,背景也隱含在前往殖民地的茫茫大海上如何克服疾病,以及解決殖民地醫療困境的問題。 作者藉由對十九世紀重要作品或社會現象進行跨文學與醫學的分析,由此歸納出十九世紀後半葉大英帝國的發展上,看似無甚相關的帝國、醫學、文學實際上有著緊密連結。也企圖藉由跨領域閱讀文學作品,開啟更多元的文學研究策略與省思,以及更具人文關懷的醫學教育視野。 本書特色 1. 以醫學史的角度出發,用全新觀點解讀經典英國文學。 2. 結合人文與醫學兩大學科,建立跨領域的閱讀分析。 3. 讀者能同時賞析文學、了解醫學發展脈絡。 4. 附錄醫學簡史,介紹西方現代醫學起源。
【電子書】南洋人民共和國備忘錄
馬來西亞的月球暗面從此留住沒有國籍的人不被國家承認的魂回不去的家園被背叛的祖國革命如何顛覆家庭/感情 性慾如何顛覆革命歷史如何顛覆真實 碎紙屑如何顛覆歷史膠林深處,馬共出沒──南洋華人的政教禁忌黃錦樹最新短篇小說集《南洋人民共和國備忘錄》在奇幻想像、魔幻傳奇境地挑戰歷史不能說的、沒人敢寫的祕密對共產黨的想像 全面翻轉一個一身傷疤的謎樣男子一位在森林深處等待共黨英雄歸來的孕婦一群因新村計畫餓昏了頭、準備吃人肉的馬共男子一位因為愛上大哥的女人為自保而供出黨的一切的叛徒一位走出森林後在出版業大發利市的馬共零餘者一個讓女生懷孕卻不願意負責的左翼婆羅洲青年一名被馬來亞建國總理,也就是自己的好友關起來的策士一群靠馬共經驗扮人偶四處表演的四兄弟一篇從章魚口中吐出來的殘簡集評論、小說、散文寫作於一身的黃錦樹,以鮮明的個人風格和馬華題材,開拓了獨具視域的馬華小說風貌。他的小說呈現了大馬政教環境、華人生存寓言和歷史傷痕,關注馬華文學生態、華人移民的處境和命運,無論題材和思考,其顛覆、戲謔和後設技法,和飽滿的歷史憂患,獨具個人強烈特色和風格。黃錦樹最新短篇小說集《南洋人民共和國備忘錄》收入11篇獨自成立又合為整體的小說,企圖呈現的都是馬共黨人及其親人的真實樣態──並非官方右翼歷史的虛偽,也不是馬共回憶錄所歌頌的英勇──那是一個個有血肉有情慾、正義激昂卻同時會計算利益的活生生個體。在某個歷史的瞬間裡,人咧嘴或哭或笑,連皺紋都凍結。生命的荒謬性。在那樣的片刻,時代的颶風掃過,政權的動盪使得生命的一次性變得如此殘酷,人是再也不能回頭了。那是作者念茲在茲對歷史的懷抱、對即將被湮沒的記憶之召喚。作者有如說書人,以歷史真實為背景,以小說寓言為主題,描繪/虛構了大馬社會極少碰觸的題材──馬共,即馬來亞共產黨,挑釁政教禁忌,引領讀者進入不甚熟悉卻又別具魅力的馬華/馬共視域。《南洋人民共和國備忘錄》圍繞著馬共,以個人的方式向這些歷史人物致意。小說中不同流亡、離散的歷史/人物,由此發生的悼亡、憤慨、無奈、悲涼等複雜情緒,形成抑鬱、嘲謔等不同形式的小說面目。
【電子書】世界最偉大的人文經典
人文經典當以人為本,如若不以人為關注中心,談不上是人文經典。它能使人認識自我,認識自我與社會、他人的關係,尋找自我存在的意義。人類的存在是虛無的嗎?《存在與時間》、《存在與虛無》也許能給我們一些答案。 & 自有文字以來,人類發現了許多自然的奧秘,但是關於人自身的祕密卻還是諱莫如深,人性到底是善還是惡呢?人的精神到底是怎麼運作的呢?如何才能看透人心?《倫理學》、《人性論》、《精神現象學》、《夢的解析》從不同的角度解釋了人的本性。 & 人離不開文化,如果把文化比作人類歷史長卷的底色,從《論語》到《世說新語》,再到《焚書》,人文精神就有了不同的表現。本書中的30部人文經典就是人類思想紀錄的一個片斷。
【電子書】我的童話人生:安徒生自傳
人生就是一個童話。我的人生也是一個童話。這個童話充滿了流浪的艱辛和執著追求的曲折。我的一生居無定所,我的心靈漂泊無依,童話是我流浪一生的阿拉丁神燈!很久很久以前……在那遙遠的過去,童年時的安徒生擁有一座木偶劇院,在虔誠和迷信中長大,劇院是他的整個世界、生活和夢想。終日沉浸在對詩的迷醉裡,為了尋求幸福人生-「可以成名」,決心獨自前往哥本哈根闖蕩世界。女巫對著他的母親,預測安徒生的未來:「啊,你兒子將來能成為一個大人物,將來有一天,歐登塞都會受到他榮譽的恩澤。」在冒險的旅途中,他找尋到屬於自己的阿拉丁神燈,從此孜孜不倦地寫作……「我的身心充滿旅行的欲望,我有鳥一樣的天性,我想飛遍全歐洲。」他遇見了文豪狄更斯、維克多.雨果、大仲馬、巴爾札克、格林兄弟,度過了許多美妙如夢的夜晚。他傾聽內心的聲音,「寫童話的欲望越發強烈,根本無法停筆」,永保一顆赤子之心,「旅行就是生活」,和國王、王后度過的每個夜晚,在他的心田灑滿陽光,折射出童話色彩的情景,孩子們在這些童話故事裡看到了色彩斑斕的裝飾,成人則對隱藏在故事背後的深刻寓意更感興趣……
【電子書】現代主義及其不滿
台灣現代主義文學世代,在寫實傳統之外,開啟了一個虛構的文學世界。這種文學中的虛構,卻又真實無比,具體呈現作者心靈底層的喜怒哀樂。《台灣新文學史》作者、國立政治大學講座教授陳芳明最新論著重新評價台灣現代主義文學俯望台灣現代主義文學的抑揚頓挫《現代主義及其不滿》共收入文學評論家陳芳明的十篇論著,以抽樣的方式,來檢驗一個時代美學是如何在台灣文學形塑起來。本書探討了鄉土作家葉石濤、鍾肇政,外省作家朱西甯,女性作家李昂的文學作品,用以說明現代主義是如何跨越族群、性別的界線。縱然是在同樣一個美學運動的洪流裡,卻都有其各自的身世特色與藝術視野。另一方面,本書也探討了現代詩人余光中、瘂弦、楊牧的藝術奧祕。這些詩人作品的詩行之間流動著內在情緒與情欲,衝擊著當時政治權力所規訓的身體。陳芳明指出,現代詩人余光中、瘂弦、楊牧或許不至於被稱為浪子蕩娃,但他們詩中的意象與暗示,已遠遠超越了社會道德所能承受的境界。陳芳明在《現代主義及其不滿》中認為,對於現代主義的評價,必須從藝術作品的內部結構與外在影響慎重考察。現代作家能夠涉獵的範圍,不再只是停留在現實的觀察,而是反過來對肉體與心靈的深入考察。情緒與情欲的議題也開始進入文學營造的範疇。世間所謂的悖德,如邪惡、沉淪、墮落的幽暗面,慢慢受到台灣現代作家的勇敢注視。台灣參與現代主義運動的作家,包括本省與外省,女性與男性,容納的美學觀念,完全來自台灣土壤。就廣度而言,從來沒有一個運動像現代主義那樣,展現其氣勢磅礡的一面。僅是文學一端,台灣社會見證了詩、散文、小說、評論的豐饒與繁複,更別提在音樂、繪畫、戲劇、電影、各個面向的拓展。那是一個陣容相當整齊的時代,他們可能在各自領域努力營造,卻不時相互支援,相互對話。那種精神結盟所產生的力道,創造了文學史上相當罕見的格局。當現代詩論戰進行之際,現代繪畫也正展開激辯。
【電子書】黃碧端談文學
「不要忘了人類文明中的文學力量!」省思經典的雋永與智慧 黃碧端談文學力作黃碧端以悠遊書海的豐富視野引領讀者窺見文學史中,人性之奧祕、人情之曲折、人間之華美一探作品裡外的迷人風景與故事!重讀經典,一覽文學祕境遊歷不同時空的文學家置身的年代與風華在作者引領中你會發現──每一次重讀都有新滋味學者、知性散文作家,也是著名專欄作者黃碧端,在她曾長期執筆的「西灣隨筆」和「黃碧端專欄」中,雖然觸類史地時事,卻永遠展現文學的質地。至於以「山間行草」為筆名所寫的「半月文學史」,更暢談文學世界的掌故新知,以獨到的眼光,豐富的學養以及縝密的觀察,為文學史料提出精采新詮。本書不僅包含她的專欄妙筆,更整理她漫談古今中外文學的篇章,期望在這資訊龐雜,價值紛亂的時代,能與讀者分享文學心靈的清澈、豐富與奧祕!《黃碧端談文學》談論的文學大家,包括西方的海明威、佛洛依德、費滋傑羅、艾蜜莉.狄金生、阿嘉莎.克莉斯蒂、安妮.法蘭克、卡繆、賽萬提斯……,也談中文世界的張我軍、王國維、賴和、林語堂、傅雷、蕭紅……,當然更有文學史上諸多廣受矚目,不可遺忘的事蹟:最成功的電影改編原著,發揮最大影響力的翻譯家,最使人扼腕的諾貝爾獎落選人,最有名的爭議書……
【電子書】放歌縱酒話盛唐:詩聖杜甫的鎏金歲月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杜甫《春望》鎏金的盛唐,顛沛的詩人。在他的眼中,輝煌的歲月於兵戎下化為瘡痍;在他的筆下,苦難的時代於紙墨間化為永恆。他,是杜甫,是在盛世與動盪中望盡悲歡的詩聖。從出生到離世,他歷經了唐朝的璀璨與陰暗;顛沛流離、漂泊四處的命運,讓他空懷滿腔的熱血與抱負,盡化為血淚交織而成的詩作。讓我們跟著杜甫,一起穿越時空,親臨大唐盛世。
【電子書】文學與生命的交響樂章
本書以「生命列車」的時間軸為概念,將生老病死必經歷程,例如家庭、同儕、愛情、養生、臨終關懷共五個單元,各選兩篇立場相異的文本,交織出生命現場直白的對話空間,並設計適合的學習單延伸思考。你可以閱讀到父母、孩子不同的價值觀,友情中的契合與背叛,相愛容易相處難的無奈,身心靈合一的養生觀,優雅從容地向世間告別等精彩的生命對話,適合大一國文選用本教材。
【電子書】中國現代文學制度研究
本書從「文學制度」角度切入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文學制度」是現代社會與現代文學發生互動與緊張的中介,是中國現代文學生產、流通和消費方式的表現。本書分析了中國現代文學制度的職業化創作機制;報紙雜誌的傳媒機制;讀者接受的消費機制;文學社團的組織機制以及文學批評、審查與獎勵的規約機制等。文學制度促使文學與現代社會合謀,確立了文學的生產秩序,使社會和文學的各要素如作者、作品、媒介和讀者之間建立了有效的運作機制。它並推動文學審美意識被社會所承認與接納,實現文學從傳統向現代的意義轉變。文學制度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有限性,應同時被反思和批判。
【電子書】我從來就不喜歡魯迅:從政治異見到文化異見
「暴力加謊言,是一切與自由為敵的無知兼無恥的勢力們的鎮宅之寶。」中國知名異議人士綦彥臣,力倡獨立思想的重要性,透過對自由、理性、神學甚至性慾的等議題的深入探討,提出與眾不同的見解--不受權力控制,擺脫道德約束,「即便你把我關在籠子裏,四周蒙上黑布,我還總有自慰的自由。我願意想誰,就想誰。」這,就是思想自由的精神!
【電子書】山城臥治:「三言」馮夢龍宦遊福建壽寧文獻考論
馮夢龍其代表作「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家喻戶曉,為中國文學史上的經典。馮夢龍的一生雖充滿傳奇色彩,卻鮮見相關紀錄,幸好馮擔任壽寧縣令任上撰成的自傳體縣志《壽寧待志》留下大量史料,作者憑藉本身壽寧地域優勢,並立足於掌握到的豐富資料,結合閩東的地域文化,展開馮夢龍宦遊壽寧時期施政思想與活動、著述成就、四年任上重要政績編年等三方面的梳理及論述。
【電子書】身體政治:解讀二十世紀中國文學
本書以中國現代文學書寫為素材,從身體視角研究二十世紀中國政治文化的內在邏輯。人類思想史的源頭,東方以「貴身論」為中心形成了「身本論」傳統,西方以身心二分法為中心形成了心本論的理路。五四文化革命時期文學描寫中普遍存在身體病理隱喻,左翼革命時期身體書寫以犧牲美學和勞動美學為圭臬;二十世紀八○年代以來的「身體寫作」則堅持一種「身體消費」立場。本書還從饑餓政治、性政治、疾病政治的內在理路出發,討論了窮愁、怨恨、陶醉、孤獨等四種身體的「在世狀態」。最後,以身體本位的貴身論倫理學作結。本書特色這是一次關於身體與文學關係問題的思考與探討。從中國思想的原初立場,「五四」新文化革命中的「身體」觀念,革命時代的身體意識形態,到身體寫作,性政治,身的在世狀態以及身體的後現代處境,著者們對身體、文化、政治三者的關係作了深刻的探索。進入本書,感受一次身體「大寫作」。
【電子書】大江東去:王士元教授80歲賀壽文集
王士元教授是當代最具活力的語言學家之一。他引領中國語言學達到新的水平。他以創立著名的「詞彙擴散理論」而在國際語言學界享負盛譽;他又進行跨學科開放式語言研究,把語言學研究和電腦科學結合,從廣度和深度開拓了語言研究的領域,是推進中國語言學的核心學者;他是劃時代的語言學大師。 今年適逢王教授80華誕,教授門下高足與學界朋友共同編著這本文集向王教授致敬。文集匯聚了六十多篇來自兩岸三地、歐美東亞的精選華章,分為中文、英文兩輯出版。作者都活躍在語言學各領域的前沿,多方法、多角度進行語言的探索研究,其中多以中國語言為分析課題,更有部分文章從現代語言實驗、考古學、古人類學、心理學以及計算建模等跨學科方式研究語言,帶領讀者進入語言學研究的全新境界。 本書顯示了現代語言學的創新成果,體現了王教授的學術理念。對於語言研究學者極具參考價值,亦能拓展語言專業的學生對中國語言學的認識。熱愛中國文化的讀者亦可透過中國語言的研究,增加對中國文化的瞭解。
【電子書】Eastward Flows the Great River:Festschrift in Honor of Professor William S–Y. Wang on his 80th Birthday
Professor William S-Y. Wang is among the most influential contemporary linguists. For several decades, he has been lead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inguistics to a higher level. Professor Wang established the famous theory of lexical diffusion, advocating 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and interdisciplinary methods for research on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His writings have appeared in handbooks, textbooks, encyclopedias, numerous technical journals, and have been translated into several languages. On the occasion of his 80th birthday, numerous pupils and colleagues of Professor Wang come together for the compilation of the Festschrift to pay tribute to him. The Festschrift has over sixty contributions by scholars from Mainland China, Hong Kong, Taiwan, East Asia, North America and Europe, partitioned in Chinese and English volumes. Authors are active in areas of various linguistic frontiers, investigating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from an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Most of the contributions investigate Chinese language via modern linguistic experiments, archeology, anthropology, psychology and modeling methods and so on, leading readers into new realms of linguistics. This Festschrift shows the achievements of modern linguistics, reflecting Professor Wang’s academic philosophy. It is not only a great reference for seasoned language researchers; it can also help broaden knowledge in Chinese linguistics for students interested in languages. Readers who wish to know Chinese culture will also expand their understanding of it through these studies of the languages in China.
【電子書】大師莫言
揭祕中國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本土作家2012年10月11日,莫言榮獲2012年度諾貝爾文學獎,這對全球華文作家來說,是激勵,也是鞭策。本書以莫言為核心,作者數次採訪莫言,關照其前後左右,做了梳理和總結,讓讀者更好地瞭解莫言及其作品,在字裡行間邂逅一個最真實的莫言。莫言是少數一直活躍在文壇第一線的作家,橫跨兩個世紀,苦心孤詣,創作30多年,始終懷著熱忱和理想。尤其值得讚歎的是,他完全是自學成才,小學剛畢業就失學,後來從伍,偶然的機會被解放軍藝術學院錄取,獲得衝刺文學高峰的平臺、起點,天賦和奇蹟融合,不斷爆發,成就巨大。2012年10月11日,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中國本土第一位獲此殊榮的作家。本書作者以數次訪談莫言為基礎,第一次披露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奧秘:莫言饑餓、寂寞的童年,莫言人生的轉機,莫言如何被解放軍藝術學院破格錄取,莫言如何上課、創作,莫言的人生經歷如何影響其作品品質,莫言小說的藝術特徵和成敗得失等,說明一個人的成功是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莫言獲獎當之無愧。諾貝爾文學獎評審委員會:通過魔幻與現實、歷史與社會多視角的融合,莫言創造了一個錯縱複雜讓人聯想到威廉.福克納和加西亞.馬奎斯作品的世界,同時他在中國傳統文學及口述文學中找到了一個出發點。
【電子書】中國現當代文學論爭中的理論問題
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學者群貫穿現當代中國文學理論問題論爭的全新闡釋之作本書主要針對中國近百年來在文學理論界不斷引起爭論的問題,進行初步的梳理與探討,書中論及三○年代中期前的文學觀念之爭、歷次的新詩論爭、語言與圖像的關係、中國文學與世界文化的問題、全球化語境下的中國文學理論發展等文學理論問題。書中史論結合,在豐富的史料基礎上,力圖對所提出的問題,描述其文化、歷史源起;同時以論為主,在當前全球化文化發展的語境中,以文化建設的現代性需求為依歸,貫穿文學的自律、他律,以及其相互之間協調與不協調,甚至越界現象的思想,對文學理論中的論爭問題予以新的闡釋,描述文學理論發展中所出現的新變與趨勢,並參與當前文學理論的建構和生成。本書特色1. 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學者權威之作2. 書中史論結合,對文學理論中的論爭問題予以新的闡釋,描述文學理論發展中所出現的新變與趨勢,並參與當前文學理論的建構和生成。
【電子書】岑嘉州詩校注與評箋
本書藉係依據民國六十年作者「岑嘉州詩校注」參考修訂而成,全詩計分「校注與評箋」兩大部分。在校注方面,凡詩中有明顯訛誤者,均根據善本詳加校注,並將正確者,以()示之。凡屬偽作,則詳加校証,並剔出偽作八篇;在評箋方面,將杜確「岑嘉州詩集序」及作者「感舊賦並序」及「招北客文」共計三篇作一注釋,列於書中供參,並將參考之詩評列於書後供參,同時並作「岑參交遊考」將可考訂之人名附上,不可考訂者,則作「岑參人物姓名難予考訂者」附上,以資參考。
【電子書】地球文學結構
以文學透析世界.把詛咒化為葡萄園透過地球上的偉大作家,深入我們賴以生存的結構所有人都知道經緯線鋪滿了我們所生存的世界,用以定位座標,出發或返回。然而經緯線並不真的存在。地球上存在過那麼多故事,總也透過文字述說,記憶或忘卻。文學的確是宏偉的空中樓閣--因為它在人類內心構築了整個地球。.特別收錄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的評論專文兩篇世界文學的土壤,孕育出千姿百態的奇花異草,各有其美。透過反映社會、體現人生的文學作品,那些未曾到達的地方、難以企及的風景,皆能任讀者盡情欣賞、恣意行旅。傅正明透過一雙雙觀看世界的深邃心靈之眼,帶我們發掘身處其中卻難識其內部構造的文學世界,那是外在的盛放,也是內裡的風景。《地球文學結構》是一本評介世界名家與名作的專著,範圍遍及世界地圖各大區塊--歐洲、北美、中南美、亞洲、中東、非洲等;時間則橫跨近現代至今;涉及神話、詩歌、散文、戲劇、電影等各種文學藝術形式;更特別收錄了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的《生死疲勞》《檀香刑》全新評論兩篇。全書按地域分為九輯,輯錄了五十七篇作者為《聯合報》和《明報月刊》等報刊發表的文學評介專欄文章,目的就是為一般中文讀者帶來更寬廣的視野,既有作品文本分析,也折射了世界各地的歷史和現狀的某些側面,更力求弘揚西方人文主義精神和世界文學的優秀傳統。經由作者細心萃取精髓、整理更新,添加首度發表的精闢文章,一趟豐富的文學之旅即將展開。
【電子書】她的傳統:華裔美國女性文學
一位台灣女性外文學者∕雙語知識分子,秉持文學與文化使命感,從跨國的角度鑽研華美作家以英文或中文發表的代表性文本。以離散為視角,關注式的閱讀為方法;結合理論、歷史與文本交織出這些作品的文學與美學價值,為華文世界的亞美∕華美(文學)研究再創新猷,意義非比尋常。本書特色1.台灣第一本專注於華美女作家的中文專書,並與廣闊的中文世界學者、讀者分享。2.就族裔(華裔)、性別(女性)、職業(作家)而言,這些作品具有「三重弱勢或特性」,借用猶太民族的「離散」(diaspora)觀念,並將離散視為具有批判性、生產性、創造性的空間,以此檢視美國華裔女作家的創作。3.在方法上,標舉「關注式的閱讀」(attentive reading),強調亞美文學應擺脫早期局限於政治或社會的角度,而應正視其文學與藝術價值,以此審視進而肯定其藝術價與地位。4.就語文而言,本書討論對象除了一般認定的華裔美國文學,也包含了從台灣、中國、新馬等地移居美國,以英文或華文創作的作家,這點符合了「多語文的美國文學」(Languages of What Is Now the United States)的論點,也呼應了亞美研究中有遠見的歷史學家與學者,如麥禮謙、市岡雄二、王靈智(L. Ling-chi Wang)、黃秀玲(Sau-lingCynthia Wong)等人對於亞洲語言的重視。5.作者既掌握美國學界的論述,又善加利用台灣學者的發言位置與利基,針對特定的華美女作家英文與華文文本進行細讀,具體而微地展現了越界的觀點,以及跨國與跨太平洋的眼界,有效地拓展了亞美∕華美(文學)研究的視野。
【電子書】三姑六婆 妒婦 佳人
三姑到底是哪三姑?六婆又是哪六婆?為什麼她們總是傳統小說裡不可或缺的綠葉。傳統男尊女卑的倫理觀念中,嫉妒是婦女「七出」的罪名之一。古代男人的馴悍記又是採用了哪些方法?文士風流依紅偎翠,佳人傾心命途坎坷佳人為啥總是要與才子私訂終身於後花園呢?本書以古典小說中的類型人物為題,從文化、社會、文學三個角度切入,深刻地論析了說部中向來受到學界忽略的三姑六婆、妒婦、佳人等類型人物,基本上,作者以大量的二、三流小說(旁及史籍、筆記小說、戲曲)做為展開討論的基礎,因為在這些小說中驚人的集中化、模式化、扁平化,可以說是某種文化觀念的「潛意識」(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投射,有助於對傳統文化的具體分析。本書文采華贍,議論精到,而縱橫古今說海,廣涉經史子集,蒐零採佚,每獨具隻眼,實為古典小說研究中不可多得的佳構。作者學養富厚,術業專精,長期投入古今通俗小說的研究,研究成果及所開創的領域,向來為學界所矚目,本書牛刀小試,讀者鼎嘗一臠,當可知味。
【電子書】文本文學審美風格
從中國言志詩與西方模仿文學互照互識出發,用符號─結構方法重構文學現象,本書指出不存在泛泛而論的文學風格,任何文學風格總是以文本為切分單位的文本現象。而且,這種文本風格不是渾然無序的,而是包含最小文學手法、文本手法統一體、文本純文學風格、文本文學審美風格四個結構層級之整體。本書特色以中、西兩面的文學理論,全面論述文學風格。
【電子書】元好問〈論詩三十首〉研究:修訂本
元好問的〈論詩三十首〉在中國詩學批評史上佔有崇高的地位。作者剖析了近世中、港、臺及海外地區的學者研究〈論詩三十首〉的概況及成就,並深入分析其成詩年代、編次失序之因及其文學性。〈論詩三十首〉在釋義方面,爭議之處頗多,作者通過審慎的研判,作出中肯的結論。至於〈論詩三十首〉對後世的影響,本書提供了相關資料,以供考參。
【電子書】閱讀明清:明清文學的文化探索
本文集邀約余崇生、李姿瑩、李麗美、許建崑、陳碧月、陳佳君、黃惠菁、錢奕華、簡貴雀及顏智英等十位中文系教授,分別針對明清小品、旅遊、飲食及世情四個主題,由不同的視角切入細膩探索,並以淺明流暢的文字撰寫文章,提供讀者對明清小品散文更寬廣的認識與理解。
【電子書】西漢文學思想史
依據西漢文學思想演進的自然段落,分為漢初至景帝末、武帝時期和昭帝至西漢末三個時段,密切結合各個時段之政治狀況、社會思潮和士人生存情狀,從文學創作和文學觀念兩個層面,全面描述西漢文學思想發展演進的軌跡。本書力圖貫徹三條思路:一是注意梳理各個時段之政局狀況、社會思潮和士人心態,揭示它們與當時的文學創作和文學觀念的聯繫;二是注意分析和總結各個時段文學作品之創作傾向,以考察它與當時理論表述形態的文學觀念之關係,互為印證;三是鑑於西漢時期文學尚未自覺和獨立的實際,力求揭示其「前文學思想」的特徵,為之準確定位。基於上述考量,本書認為,高祖初到景帝末,是西漢文學思想的道儒交糅、由道漸儒時期;武帝在位階段,是文學思想的儒學獨進期;昭帝初到西漢末,是文學思想的本儒兼道期。西漢一代文學思想的發展演變,始終附隸於經學的發展演變,隨之浮沉俯仰。本書特色★ 全面客觀地描述西漢二百三十年間文學思想發展、演變的歷史。
【電子書】對決人生:解讀海明威
連個像樣的敵人都沒有,那樣的生命不值得活!「楊照經典學」全面解析美國文學大師海明威:文學硬漢與他的《戰地春夢》、《老人與海》本書特色以廣博多面的視野解析海明威的生命與時代,直白曉暢,兼具深度及趣味,有別於僅就作品文本的解讀角度。附海明威大事年表及延伸閱讀書目,方便讀者快速進入海明威文學世界的入門導覽。了解20世紀經典大師的最完整導覽海明威的生命故事就像冰山,顯露出來的只有十分之一,而那底下的十分之九始終少有人真正進入。楊照此回全面解析海明威這位特出的文學大家,不僅從其作品,更連結其人生,甚至放大到整個時代,清晰而完整地掌握了海明威的生命景觀,徹底挖掘了冰山下的巨人軌跡。從海明威熱愛的事物、心中的作家排行榜、不可思議的精簡語言風格,到他所經歷過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生活的時代氛圍,乃至於現代主義風潮及美國精神等複雜面相,全都在楊照的精闢解說下變得條理分明、清楚易懂。海明威名著《戰地春夢》和《老人與海》雖已出版多年,譯本無數,中文世界卻始終欠缺夠格的文本解讀,讓讀者明白作品本身的意涵、海明威為什麼寫下這些作品,而他又是以怎樣的人格特質寫下了這些不朽作品。楊照猶如文學偵探,一一蒐羅線索、破解謎團,帶領讀者真正深入海明威的文學世界,領略這位一代大家的魅力。在那一聲遙遠的槍響後,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海明威已經逝世超過五十年,他豐富精采的生命和作品仍不斷誘引著一代又一代的讀者進入他的世界。海明威是現代主義的大將,冰山理論的開山祖師;他也是戰地記者,熱愛挑戰的硬漢,結了四次婚的風流男子--但很可能多年來他都被誤解也被誤讀了。此時,結合《老人與海》文本與解讀海明威生平,正是重新體會「為什麼要讀海明威」的時刻。
【電子書】對決人生:解讀海明威
連個像樣的敵人都沒有,那樣的生命不值得活!「楊照經典學」全面解析美國文學大師海明威:文學硬漢與他的《戰地春夢》、《老人與海》本書特色以廣博多面的視野解析海明威的生命與時代,直白曉暢,兼具深度及趣味,有別於僅就作品文本的解讀角度。附海明威大事年表及延伸閱讀書目,方便讀者快速進入海明威文學世界的入門導覽。了解20世紀經典大師的最完整導覽海明威的生命故事就像冰山,顯露出來的只有十分之一,而那底下的十分之九始終少有人真正進入。楊照此回全面解析海明威這位特出的文學大家,不僅從其作品,更連結其人生,甚至放大到整個時代,清晰而完整地掌握了海明威的生命景觀,徹底挖掘了冰山下的巨人軌跡。從海明威熱愛的事物、心中的作家排行榜、不可思議的精簡語言風格,到他所經歷過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生活的時代氛圍,乃至於現代主義風潮及美國精神等複雜面相,全都在楊照的精闢解說下變得條理分明、清楚易懂。海明威名著《戰地春夢》和《老人與海》雖已出版多年,譯本無數,中文世界卻始終欠缺夠格的文本解讀,讓讀者明白作品本身的意涵、海明威為什麼寫下這些作品,而他又是以怎樣的人格特質寫下了這些不朽作品。楊照猶如文學偵探,一一蒐羅線索、破解謎團,帶領讀者真正深入海明威的文學世界,領略這位一代大家的魅力。在那一聲遙遠的槍響後,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海明威已經逝世超過五十年,他豐富精采的生命和作品仍不斷誘引著一代又一代的讀者進入他的世界。海明威是現代主義的大將,冰山理論的開山祖師;他也是戰地記者,熱愛挑戰的硬漢,結了四次婚的風流男子--但很可能多年來他都被誤解也被誤讀了。此時,結合《老人與海》文本與解讀海明威生平,正是重新體會「為什麼要讀海明威」的時刻。
【電子書】兒童文學新視界
《兒童文學新視界》是台灣兒童文學研究者立足本土、積極吸納歐美新知,努力與世界對話的活力展現。宛若卡洛爾筆下的愛麗絲,作者們漫遊在兒童文學的世界裡,張開好奇的眼睛,從圖畫書理論、都市空間概念、旅行與飲食文化研究、翻譯與國家主體性等議題,重新觀看兒童文學、反思兒童文學研究的過去與未來。本書集合了七篇兒童文學評論與一篇國外學者訪台演講稿,宛若一扇台灣兒童文學研究的陳列窗口。在新的視野之下,作者們透過文字演繹兒童文學研究的可能方向。楊麗中、劉鳳芯、黃惠玲的圖畫書討論,涵括台灣與西方作品,匯聚成為豐富的對話。古佳艷與吳玫瑛觀察少女小說與男童故事,說明跨文化的變遷與霸權論述對於性別形象塑造的力量。蔡欣純與賴維菁則以文化研究的立場,思考當代日常生活中,與兒童文學相關的食物與觀光消費現象。萊莫教授的訪台演講,以兒童文學的基本結構「在家∕離家∕返家」作為起點,說明彼得兔與哈利波特這類看似簡單的故事,其實背後不簡單。本書特色1.廣納國內外兒童文學研究者的精采論述,涵括台灣與西方作品,為兒童文學研究開啟更廣闊的視野。2.切入兒童文學閱讀的多元解讀面向,較以往研究更具可讀性,適切反映當代文化研究的繽紛風貌。
【電子書】李白紀遊詩時空美學
本書是由語法學空間系統理論、視覺空間感知理論、語言與認知的空間理論、物理學相對論時空理論、天文物理學時空理論、美學等,解析詩人時空思維、詩歌時空景象情意,與詩篇零度空間至四度時空之視覺美感。本書從詩人時空思維、語法空間系統展現、視覺空間感知呈顯、物理空間等之方面,探析詩篇語言空間與詩人認知空間之繫連與理論之延續關係。再就李白紀遊詩展現所見所思之視覺空間意涵,探析詩篇中零度空間至四度時空景象之意蘊情思表現。最後以李白紀遊詩時空視覺美感效益為證,申論其中所顯現的學術意義、時空摹寫之獨特性,與其在中國詩史浪漫詩派的發展特色。
【電子書】流聲的歲月:近代中國著名學者的側影
本書乃集結吳海發文稿之著作,談論環繞近代中國的事蹟。書中分為四個主要章節,分別從人事物入題,有悼念師長,記述名人的記人章節,也有至中國各地造訪時,留下的述景文章,對於文壇中重要的雜誌、著作,甚至是新起之秀,吳海發在書中也略有分析評點。
【電子書】亞/美之間:亞美文學在臺灣
1849年加州興起淘金熱,數以萬計的華人苦力從中國廣東四平、台山一帶登船出海,航向遙遠的地平線,長途漫漫來到美洲「金山」,他們的故事成為亞裔美國的傳奇,他們的血汗建造美國的跨洲鐵路,他們變成湯亭亭(Maxine Hong Kingston)筆下的「金山勇士」,他們就是今日亞裔美國的始祖。1882年排華法案之後,日本人、韓國人相繼來到美國,成為東亞勞工輸美的先河。1898年菲律賓群島被美國佔領,菲律賓人變成最早的境外亞美人。其後1950年代的韓戰,1960年代的越戰造成無數韓裔、越裔兒童或被收養或經逃難來到美國。回顧十九、二十世紀的亞洲與美國,亞/美之間充斥離散、戰爭與殖民。亞美文學在台灣從早期單德興、何文敬主編的專書(1994, 1996),其後張瓊惠、張錦忠(2001)、李秀娟(2006)、王智明(2012)等編輯專刊,近二十年已然綠樹成蔭,論述有成,這段歷史說明了亞美文學在臺灣的建制化,也展現了臺灣學術與全球接軌的枝蔓。本書收錄的十二篇論文,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論述亞洲與美國「破碎國境」(porous borders)之間的跨越、往返、滲透與交疊,章節結構依地理分為四輯:華美文學、日美文學、韓美與越美文學、馬美與菲美文學。本書特色1.亞美文學研究領域的重要參考書。2.第一本收錄華裔、日本、韓國、菲律賓、馬來西亞與越南裔亞美文學論文的專書,為亞美文學在臺灣更添新葉。
【電子書】中國新文學廣告研究
文學廣告是書局、出版社為了行銷的宣傳文案沒有文學廣告,新文學作品就難以得到讀者的關愛本書主要由四部分組成:第一部分主要以中國新文學廣告研究為主。第二部分以新文學版本、序跋研究為主。第三部分主要包括作家軼事以及作品問世歷程的鉤沉等。第四部分主要包括書評、隨筆兩類文章。新文學廣告隱含有新文學生產、銷售、傳播等方面的大量歷史資料。如:有作品的修改和版本變遷的提示,有文學期刊的創辦和發行的內幕,有文學運動、文藝鬥爭的留痕,有作家或編輯之間關系的呈現……等等。新文學廣告是新文學研究中不可或缺並值得發掘的史料。
【電子書】文學研究的知識論依據
本書對文學研究知識論依據的研究遵循邏輯與歷史相統一的原則。其內容主要包括九個方面:第一章分析文學研究的性質;第二章分析文學知識的性質問題;第三章分析文學研究的知識依據及其意義;第四章分析文學研究的規則與層面;第五章探討文學研究的思想資源;第六章探討文學研究的價值問題;第七章探討文學研究的問題意識與未來意識;第八章探討中國文學研究的語境與視點;第九章分析中國文論研究的語境與出路。最後在結語部分對文學研究的三個核心問題進行理論總結:即現代性和西方性、民族性和開放性以及文藝研究與文化研究等方面的關係。
【電子書】敬之書話:生活的弔詭
那年在長沙四十攝氏度的暑日,有幸與向敬之長談。驚人的閱讀視野,十歲起手捧外公的老書開始,向敬之多年來已是頭號書癡,長期積累閱讀能量,博學多聞的筆觸,讓他可以享有書寫評語的自由,不限於人情壓力,選擇書寫獨白,與閱讀者交心。很高興他有三本書在台灣出版,各有寬度、廣度、力度和深度的內容。從歷史的深處,到思想的高潮,與生活的弔詭,向敬之認真地引經據典,遠紹旁搜,深入淺出,用心梳理不同的文字版圖。多年積累,多年潛學和覃思,使這位年輕的藏書人、讀書人、寫書人、編書人,有了很多值得喝彩的成績單。對於習慣速食文化的我們,也難得藉由一位愛書人的筆記,馳騁世界書房,窺探古今圖文。我迄今還記得他幽默有趣的侃侃而談,記得他近似尖刻的挑剔推敲,當然,也更欣喜他的文字和情思,從楚辭故鄉,飄過嶽麓山下的長長湘江,飄過我夢繞的淺淺海峽,讓我們台灣讀者一同分享愛書人誠懇的閱讀筆記。本書特色作者以多元的角度分享他對數十本兩岸有關生活議題類書籍的深度體悟。他的作品不僅可以快速的讓讀者得知一本好書的中心思想,架構精要,更可以幫助讀書跳脫思考窠臼。文字流暢易讀且兼具廣度與深度,令讀者會有想找出該篇文章推介之書來細讀的慾望。
【電子書】現代圖象詩中的音樂性
本書旨在探討現代詩中關於圖象詩的音樂性,包含文字與符號所組成的圖象其所代表的意涵,與其中所涵蓋的節奏、旋律以及整體的音樂性,跳脫以往研究圖象詩的意象表徵,而是找到另一個不同的方式去連結圖象詩中的情緒與內容起伏。
【電子書】從「介入境遇」到「自我解放」:郭松棻再探
郭松棻受沙特存在主義的影響──介入境遇,將人生的精華歲月投入於保釣運動與統運。「中國」烏托邦理想幻滅後,仍繼續鑽研馬克思主義,為個人存在尋找施力點與意義,此時的評論作品呈現出思辨、冷冽的筆調。後半生則轉向小說創作,沉浸於詩意唯美的抒情感性與歷史環扣,相互建構成具有「異質性」與「藝術性」的現代主義之作,不僅以此自我撫慰,更是藉以步上自我精神解放的自由道路。郭松棻前後的曲折除了意識型態的轉型之外,也經歷了身心的折磨與粹煉,一如他透過小說敘述者說道:軀體的損傷拓開了認知的世界(〈落九花〉);並自述:疾病與創作幾乎有絕對的關係。這樣的思想引領著身心漸衰的他不間斷地遨遊於幽靜而浩瀚的文學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