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_114 國中小參考書現貨
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中文書 > 全部商品

福爾摩沙的「健行」:法國軍官薩勒鏡頭下的清法戰爭

黃㵾任  著
玉山社 出版
2025/01/10 出版

藉由45張臺灣、澎湖的影像,以及1篇敘述臺灣地景的文章,重新審視十九世紀晚期法軍在清法戰爭期間的影像記錄,更進一步分析這些臺灣歷史影像背後的世界史意義。從主觀攝影回溯臺灣史的嶄新角度。1884年清法戰爭蔓延至臺灣後,隨軍來臺的軍官薩勒(André Salles)帶著他個人主觀的觀察意識,拍攝了45張臺灣、澎湖的影像,並寫下一篇敘述臺灣地景的文章,發表於法國山岳俱樂部的期刊——《年鑑》。本書利用薩勒留下的45張影像與期刊文章,了解這位在戰爭期間步行於臺灣的法國軍官,究竟帶著什麼樣的意識與觀點,拍下並保存了這些影像?這些影像背後又隱含了哪些歷史與知識的脈絡。薩勒是隨軍來臺作戰,執行海上封鎖任務的軍人,而非來臺傳教或經商。因此,他的影像與其說是為了記錄臺灣的特殊性,倒不如視為他個人知識的實踐成果。而從薩勒個人實踐的角度來詮釋影像資料,正好能補足過往側重圖像內容分析的臺灣影像史研究。此外,本書不僅利用薩勒的影像內容與筆記,看出他的觀察、拍攝意識,也嘗試重新審視十九世紀晚期法軍在清法戰爭期間的影像記錄,更進一步分析十九世紀晚期臺灣歷史影像背後的世界史意義。從薩勒的影像,我們將不只見到臺灣、澎湖的人文景觀,也能理解這些景觀與近代法國海軍及登山活動的關聯性。本書特色1. 45張十九世紀臺灣、澎湖影像首次完整公開。2. 除了歷史見證之外,也從影像中剖析拍攝者的主觀意識。3. 分析十九世紀晚期臺灣歷史影像背後的世界史意義。

9 特價378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滄海桑田:大臺南兩大內海的環境變遷

吳建昇  著
暖暖書屋 出版
2024/12/31 出版

本書以「滄海桑田」為名,就在於呈現臺南兩大內海-倒風內海及台江內海的環境變遷,也就是由水域空間浮覆成為陸地的過程,嘗試以時間為縱軸,從歷史文獻或地圖資料,盤點臺南兩大內海在地理環境上的變化,顯示在地形地貌的改變及其影響,讓讀者對古今大臺南的地理變化有初步的認識與了解。大臺南海岸線的地理環境變遷,可以說是「滄海桑田」的最佳案例,過往臺南西側近海地區曾有兩大內海──即「台江內海」與「倒風內海」,不過這兩大內海卻在19世紀以後已陸化成地,過往曾經浩瀚千里、商艘雲集的潟湖水域,隨著歷史發展而逐漸消失,原有環境地貌被聚落、魚塭、農田所替代,原來依附兩大內海生活的民眾百姓,有的跟著海岸線西移遷徙到近海地區,更多的是與大環境變遷而共生共存。此外,過往在臺南外海曾經有許多大大小小的離岸沙洲,早期較著名的有北鯤鯓、南鯤鯓、馬沙溝、青鯤鯓、加老灣、隙仔、北汕尾、一到七鯤鯓,近百年則有王爺港汕、青山港汕、網子寮汕、頂頭額汕與新浮崙汕等,不過隨著數百年的歷史發展,目前僅存網仔寮汕仍屬離岸沙洲,其他大小沙洲或已經與陸地相連,亦有已消失不存。這是臺灣歷史上地理環境變動最激烈的地方,這些地景、地貌與人群生活的改變,可以說是大臺南、或說是整個臺灣島的「滄海桑田」。

79 特價37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這樣臺南:眾聲四起,百態敘事(一冊關於臺南400的全記錄)

聯經 出版
2024/12/31 出版

這是一座最古老的城市,也是一座最新穎的城市。她遭遇過世界,總能以最包容的姿態面對時代與各種期待,迄今仍然。從1624到2024,人群來往,一座城市的四百年或者更多,承載著多少人的想望與看顧;那些被帶來與留下的,無不形塑著今日的臺南風貌。這裡不只是空氣中充滿蔗糖或鹽分的城市,更是人們勇於造夢與創新的所在。「臺南400」絕不止步於沉湎過去,台灣燈會、臺灣文博會、台灣設計展與期間大小活動,是一次又一次對於城市歷史、文化、價值的深刻反思,也是對於大臺南多元且豐盛內裡的再探索。這是一本關於臺南400的全紀錄,亦是一座古城的文史共筆提案,下一輪「臺南400」的備忘錄!◆ 收錄二十二篇專訪文章,全方位帶你看懂到底什麼是「臺南400」、這一年發生哪些事。◆ 達人領路,從表演、窗景、音樂、飲食等六種生活視角,再一次認識臺南。◆ 「光節」引路與「光環境」的塑造,為臺南古蹟、淺山與市鎮帶來何種全新體驗與看見。◆ 搜羅二十個地方團隊的跨域行動,看見最草根、最生猛的臺南在地能量。◆ 壓軸篇章收錄「臺南400」落幕後,未完待續的臺南文化重磅對談。英國有倫敦、法國有巴黎,德國有柏林、日本有京都,臺灣呢?當然是臺南。四百年前的1624年,荷蘭人在臺南建立熱蘭遮城,臺灣被捲入世界的浪潮中;四百年過去,人們始終生活在歷史之中,這座城市如何為過去賦予現代樣貌與意義,並將它帶往更久以後的未來世代。擁有眾多廟宇、古蹟與歷史的臺南,該怎麼兼顧保存與創新,以風土文史為底激盪出嶄新的文化創意,走出屬於自己的城市風華?而當這場盛會的喧囂漸漸平息,不禁想問:「臺南400」之後,能為臺南留下些什麼?這座古城的文化又將走向何方,從臺灣的古都變為世界的古都?為了回應1624,臺南以「一起臺南,世界交陪」為號召,藉由城市行動與全民參與,創造出關於2024年臺南的當代面貌。而這本書則以臺南400為起點,從歷史、文化、藝術與社會等多重角度切入,探討臺南文化價值的發展、挑戰與未來可能性,讓四百不只是時間的總結,更容納城市的起伏變遷。歷史學者、文化評論家、藝術家、社區工作者、公職人員⋯⋯,各方人士眾聲喧嘩,對話臺南400的實踐、思考與想像,共同勾勒出城市文化治理、文化政策與文化發展的新藍圖。文學家說,「這是個適合人們做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日子的好地方。」那你呢,你的臺南是什麼樣子?

79 特價43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高砂戰士錄

蔡岳熹  著
蒼璧出版 出版
2024/12/13 出版

沒有記憶的族群,無法建立自己的國家,無法反省的人民,也無法使國家更加強大。令和六年終戰之日,位於東京的靖國神社外圍一早就人聲鼎沸,從地鐵九段下車站一號出口走出地面,對著來參拜的路人邀請連署散發傳單與宣傳理念的各種政治人權宗教團體志工迎面而來。但是進入第一鳥居後人聲被蟬鳴取代,安靜的人群在通過每個鳥居時虔誠一鞠躬再繼續前行,在拜殿前秩序井然排隊等待參拜。能樂堂前正在進行施放白鴿的儀式,感謝240餘萬為保衛國家犧牲寶貴生命的英靈。這一天不是國定假日,但是接近正午時分,人群已經排過第二鳥居。大東亞戰爭是臺灣人第一次以國家名義參與的國際戰爭,動員20餘萬人,約5萬人戰歿與行蹤不明,臺澎地區更在戰爭期間因空襲造成平民生命財產損失,周遭海域也有不少遭美軍潛艇擊沉的客貨輪,傷亡枕藉。但是80年來,這件牽連甚廣的大戰在臺灣人的集體記憶似乎不存在,學校教育隻字未提,戒嚴時代的電視媒體或出版品以及政府舉辦的儀式只紀念統治者在中國戰場的抗戰歷史,連曾經經歷過戰爭時代的臺灣長輩也鮮少提到當年的記憶,一直到解嚴後,戰歿者的遺族甚至沒有如228受難者一樣的發語權。隨著時間流逝,許多戰爭記憶也隨著見證者進入歷史,而年輕一代終將只有接受黨國杜撰的記憶。帝國最後一位繳械解除任務的軍人──中村輝夫,在發現他的摩羅泰島豎立一尊表彰英勇的雕像,但是在他家鄉的年輕人卻無人知曉這號傳奇人物,造訪當地的遊客只是為了一個跟在地無關的包子而來。中村輝夫的中日文傳記內容記述判若兩人,在在顯示臺灣歷史傳承的扭曲與可悲。多年來,雖然由臺派政黨掌控中華民國流亡政府,但是對於歷史的詮釋,仍然無法以臺灣這片土地的視角來檢視日治50年的族群集體記憶。透過黨國的抗日史觀,不僅無法真實反映出當時臺灣人所面對的國族選擇與參戰意願,甚至會陷入被強迫拉夫的無知悲情,跟著中國人一起對抗自己祖先的泥淖之中。全臺灣唯一承載臺灣近代戰爭記憶與肩負和平教育推廣的高雄旗津戰和館,目前僅是高雄歷史博物館下轄的次級場館,與世界各國國家級戰爭博物館的規模相較,呈現出臺灣是世界經濟的巨人卻是族群歷史記憶的侏儒這種強烈的對比。所幸還有不少對重建臺灣近代史保有熱情的專業或業餘人士,透過多年田野調查口訪與原始文獻查閱,慢慢拼湊出歷史原貌。蔡岳熹醫師是筆者高雄醫學院的前輩,出版過不少由日文翻譯的醫學專業書籍,並非文史專業,但是在早年行醫的過程中接觸到曾經參戰的高砂義勇隊耆老引發對於這段被隱沒歷史的興趣,多年來的資料收集,已經完成前作《叢林中的山櫻花》,大量參閱日本方面的文獻與採訪記錄,是中文世界研究高砂義勇隊戰史的案頭書。而本書則是進一步記錄說明日本帝國陸海軍志願兵中的高砂族部隊的征戰史,還原臺灣原住民在大東亞戰爭中所經歷的史實,這也反駁黨國立委高金素梅為了獲取利益,汙衊其先祖在戰爭中犧牲奉獻的各種說法。「空之神兵顯彰會」會長奧本康大先生提到英霊を二度死なせてはならない一度は肉体の死二度目は記憶から忘れ去られる死不能讓護國英靈二度死去第一次是肉體的死亡第二次是記憶的逝去沒有記憶的族群,無法建立自己的國家,無法反省的人民,也無法使國家更加強大。

79 特價3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北投.草山溫泉歷史「再發現」物語:從日治「天狗庵」到民國「中山樓」

許陽明  著
圓神 出版
2024/12/01 出版

許陽明先生被譽為台灣古蹟守護的第一人,二十多年來,他與管碧玲及其團隊從北投起步,克服了重重挑戰,推動全台灣超過一百棟歷史建築成為法定歷史資產。其中,北投溫泉博物館、北投公園和天狗庵紀念公園,更是保存工作的亮點。他懷抱著對北投的熱愛與使命感,詳實記錄了守護這些古蹟的歷程,除了深入追溯北投溫泉的歷史,還親赴日本九州,尋訪相關歷史人物的後代,細細寫下屬於溫泉鄉的百年傳說。從日治時期的公共浴場到戰後的觀光勝地,每個時期的建築和文化都見證了北投的變遷。從天狗庵、星乃湯到北投石的發現與保護,都展現了許陽明對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以及傳承珍貴歷史文化的使命感。北投的過去,許陽明為讀者娓娓訴說;北投的未來,他也充滿熱切期許。除了溫泉鄉的歷史記憶,本書也深入探討如何將北投打造成「活的博物館」,讓文化資產不只是靜態的建築或文物,更與社區生活環境結合,讓更多人得以親近,切身體會這些珍貴遺產的價值與意義。推薦語節錄幾乎上窮碧落下黃泉的追查它們的前世今生,如他自已說的,那是史詩級的美麗故事,他奮筆寫下本書,用許多時間寫了二十幾萬字,述說屬於溫泉鄉北投這一百多年的歷史與傳說。—謝長廷從一百多年前北投溫泉事業開基肇始,讓這些北投開發先驅們的故事,得以信實地穿越百年時空而來到讀者的面前。……再者,這本書介紹了許多日本的建築形式與文化,更從文化,地理歷史等各種角度去呼籲與保護許多文化財……這些北投珍貴的文化資產,其建築與流轉的世紀物語,都將成為台日交流的美麗橋樑。—垂秀夫各界推薦陳建仁 前副總統、前行政院院長謝長廷 前行政院院長、前駐日台灣代表處大使垂秀夫 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前秘書長、前日本國駐中國大使鄭麗君 行政院副院長、前文化部部長 李 遠 文化部部長 薛化元 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教授、228基金會董事長 李乾朗 台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教授 王志弘 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79 特價6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短波時代:從冷戰到民主,從情報播送到和平之聲,讓世界聽見臺灣之音

鏡萬象 出版
2024/11/29 出版

★ 百年來台灣廣播史,也是台灣戰後歷史的縮影★ 世界、亞洲、台灣歷史角度來看人與廣播的關係★ 在言論箝制的年代,看傳統技術如何突破資訊管控的高牆這裡是臺灣之音!This is Radio Taiwan International走過百年政權更迭、媒體管制,與傳播科技的演化不變的是透過電波傳遞自由訊息的初心H.E. Andrea Bowman 柏安卓女士 Ambassador, Embassy of Saint Vincent and the Grenadines in the R.O.C. (Taiwan) 駐台外交使節團團長 聖文森及格瑞那丁國大使中央研究院院士 朱敬一文化部長、知名作家 李遠(小野)作家、主持人 馬世芳前中央廣播電台董事長、知名作家、國家文藝獎得主 路平金鐘獎最佳主持人 溫士凱跨界聲音工作者 賈培德國家影視聽中心董事長 褚明仁聯聲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列)這是數位鐵幕的時代卻也是短波廣播突破藩籬、迎來復興的時代近百年來,央廣從「自由中國之聲」到「臺灣之音」、從神祕機構到公共媒體,央廣的歷史,就是台灣向世界發聲的歷史。這本書是央廣獻給臺灣和世界的禮物。——Rti 央廣董事長·賴秀如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二十年,數位科技快速發展,原先該是訊息快速流通,更能邁向同步的世界,卻在許多地域築起了難以跨越的數位管控高牆。此時,似乎式微的空中電波重新以超越阻隔的遠距傳播能力,成為傳播自由訊息的重要媒介。而即將邁向創臺百年的中央廣播電臺(Rti),正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央廣的故事彷彿台灣歷史的縮影:殖民時期草創的硬體設備,在二戰與冷戰時期執行著不同當權者的任務,當國家邁向自由開放後,建立起自我風格與主體性,並透過與世界的交流,成為民主自由陣營中不可或缺的聲音。歷經戰爭與遷徙,族群融合與民主轉型,如今的央廣已成為國家對外重要的多語公共媒體,在跨越空間限制的陪伴下,有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忠實聽友:如莫斯科聽友成為鄧麗君的粉絲;墨西哥偏鄉的小女孩發現家中的果樹就是節目介紹的龍眼樹。而央廣每年總會收到數量驚人的來信與收聽報告,甚至有熱情聽友從數千百公里外前來參與各地舉辦的聽友會活動。在媒體形式的不斷創新之下,廣播牽起的緣分卻綿長不斷,本書細數了中央廣播電臺邁向百年的歷程,更從主持人、聽友的角度講述廣播與人的連結,以及百年來透過空中交會所產生的真摯情感。&

79 特價34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鑛山誌 Vol.3:礦山生存術

黃金博物館 出版
2024/11/29 出版

《鑛山誌》關注水金九礦山生活圈,關注在地的空間與人文,邀集在地居民共同書寫在地記憶,紀錄耆老記憶,與在地居民共同挖掘地方知識,累積在地有形及無形文化資產,打造更多博物館的可能想像。本期關注以礦業為核心形成的產業群,護士、郵差、撩柴師、打石師、尋金人、理髮師等等,如何共築礦山的歷史。

95 特價14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案渡卷河

周見信  著
慢工文化 出版
2024/11/27 出版

《來自清水的孩子》繪者周見信最新力作★在一個歷史與虛擬空間並存的敘事中,主角們沿著淡水河流域,展開了一場跨越400年的辨證之旅小路和不斷變化外型的AI助手阿河,沿著淡水河,從1582年到1983年展開了一段豐盛的時光之旅。透過古老文獻和檔案資料,他們重建了河岸上五段歷史事件。隨著旅程的展開,他們逐漸發現歷史並不僅僅是事實的記錄,而是由多重敘事所交織而成的複雜拼圖,那麼,記錄和研究歷史的真正意義是什麼?小路身在什麼時空、為何要研究淡水河歷史,真實身分將在劇末揭曉!《來自清水的孩子》漫畫家周見信,再次展現多重技法,以不同紙張、結合工筆、水墨、版畫、漫畫以及電繪創作出這本視覺華麗又充滿流動感的圖像小說。作者以河流作為緯線、時間作為經線,織出時間、空間與人類的錯綜關係,更以輕快的劇情展示出:在資料蒐集、建構、分析和視覺化都能高效完成的AI時代裡,「思辨」才是一決勝負的核心。

特價35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東海岸十六夜

瀟湘神  著
網路與書 出版
2024/11/25 出版

這個時代的妖怪研究者 瀟湘神邀您一同秉燭夜話神遊東海岸的傳說世界神話、祕史、妖怪傳說……從金包里到八瑤灣,似真似幻的鄉野搜奇選個新月的日子,每晚讀一篇,直到比滿月更圓滿的月相來臨為止……或許夜本醉人,原本清清楚楚的事物,在月的微光下晦暗模糊,於是魔法與妖怪,追憶與夢,就從清晰的「邊界」釋放出來,隨螢蟲而舞。這時點一盞銀燈,準備一壺小酒,慵懶斜倚,低訴著真假難辨、又帶著幻想感的故事⋯⋯那就是「夜話」。──瀟湘神遊動的妖魔、閃著光輝的神祇、雲霧繚繞的迷離幻境,十六個東海岸驛站、十六段夜話許多人對東海岸的想像有著「時差」……臺灣最悠久的史前遺跡就在東部,進入歷史時代前,東臺灣就已在世界舞臺活躍。學者透過科學證據,發現新石器時代流傳於東南亞的玉器,有些竟來自花蓮豐田;東部也曾發現大量材料來自西亞、南亞的玻璃珠,透過與東南亞的貿易流傳到先民手中。東臺灣早就是海洋貿易的一環,只是不被主流描述,進而被想像成不存在。明明有古老深厚的歷史,人們卻擅自忽視。妖怪研究者、奇幻小說家瀟湘神透過一次次在東海岸的旅行與研究,搜羅東海岸的故事野史、鎔鑄多次考察紀錄,將經驗與歷史敘事的框架重疊,讓傳說落腳,在迷離幻景中挖出那刺眼的現實,企求鬆動人們心底的頑固邊界。水瓶子 青田七六文化長 曲辰 大眾文化研究者朱宥勳 作家吳佳璇 精神科醫師邱常婷 小說家孫大川 前監察院副院長馬翊航 作家盛浩偉 作家陳國偉 中興大學文學院副院長楊双子 小說家詹順貴 律師謝金魚 歷史作家共同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序)雪赫拉莎德用一千零一夜將阿拉伯的文化折疊在內,瀟湘神則用十六個夜晚,將東臺灣以及臺灣的歷史折疊在內。作者穿梭於傳說、歷史、妖怪、現地考察之間,以旅人之眼讓我們看到「臺灣」之所以為臺灣的理由。──曲辰 大眾文化研究者瀟湘神的散文,是全然獨樹一格的:日式深美的抒情,兼有厚實的知識基底,卻又不流於學究氣。更重要的是,他對一切文化遺痕與人類活動,都有著強烈深究的興趣。由是,一段傳說、一片殘牆,都能展開世界史的尺幅與人心的深度。──朱宥勳 作家《東海岸十六夜》是環臺旅人最好的時空導覽手冊。──吳佳璇 精神科醫師我是瀟湘神的書迷。他面對知識與歷史材料的想像力與穿透力,對「說故事」樂此不疲的探索,常常令我產生被玩弄的快感。知道《東海岸十六夜》的計畫有一些日子,當我以為它理應與《殖民地之旅》並讀(且期待得到一些獨門民宿體驗)時,我又被玩弄了——這是一節節刻意引入謎團、充滿問答的旅程。它既像是為「地方」、「傳說」揭祕的大地遊戲,卻往往自問自答、自我挑戰;建築於縝密推理之上,卻又對島嶼的複雜身世保持敬畏。「傳說」有時帶著「附會」:層層疊疊的文明地層中,他的旅人之眼看見的是「依附」與「交會」,重組我們對既定時空線條的認知,且充滿對過往人類心靈之複雜、之隨機、之糾纏的有情理解。帶著《東海岸十六夜》重遊臺灣,個人與群體的幽深記憶,必然產生震動,隨之抬升。──馬翊航 作家

79 特價4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畫中有話:古寧頭戰役油畫修復與回顧

王振愷  著
遠足文化 出版
2024/11/20 出版

紀念古寧頭戰役75週年  在國共對峙時期,位於最前線的金門經歷了數場重要的戰役,如1949年10月的古寧頭戰役。在激烈壯闊的戰役背後,除了歷史照片外,也為這座經歷烽火淬鍊的島嶼,留下許多極具意義的畫作。  戰爭畫象徵一個時代的歷史背景,古寧頭戰役油畫自1980年代開始著手繪製,迄今近40個年頭,可謂極為珍貴的文化資產。從2014年開始,古寧頭戰史館和胡璉將軍紀念館陸續完成修復21幅油畫,透過郭江宋修復師的專業技術,讓珍貴的文化資產獲得更全面的保護。  2024年適逢古寧頭戰役75週年,本書以古寧頭戰史館、胡璉將軍紀念館等相關油畫作品詮釋和轉譯這段歷史,並扣合臺灣美術史、藝術家之研究,重新彙整館藏油畫作品資料,以推廣油畫修復與保存的意識。  本書以十年修復工程和古寧頭戰役戰史為敘事基礎,在章節安排上則以作品所描述的時序為依據。第一章以當代視角重新觀看這座獨特的島嶼,從宏觀的角度回望金門的歷史,然後逐步聚焦於古寧頭戰史館與戰畫的歷史構成,並進一步描述郭江宋修復師與這批戰畫的相遇與修復過程。  第二章至第四章以古寧頭戰史館十三張戰畫為主,從賴武雄的〈戰備整備〉開始,楊興生創作的〈領袖視察〉作結,依序描繪國軍進行戰事整備、共軍渡海夜襲、登陸激戰、國軍指揮反擊、李光前團長壯烈成仁、古寧頭聚落內巷戰、火燒共軍補給船隻、崖下俘虜等,從戰事歷史敘事、畫作形式分析、創作藝術家簡介、郭江宋修復師的修復過程等多個面向進行討論。第五章解密胡璉將軍紀念館內展示的八幅古寧頭戰畫之修復過程及畫作內容,首度公開八幅戰畫的內容。第六章則強調修復戰爭畫,讓戰爭成為歷史。

79 特價43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穿越臺灣趣歷史2:從猴猴族到茶金,考古最有戲的臺灣史

賴祥蔚  著
時報文化 出版
2024/11/19 出版

89則臺灣歷史新爆料,原來原民、先民是這樣生活!臺灣漢人有平埔族血統?一府、二鹿、三新莊?臺灣第一城在哪?臺南、鳳山、彰化或臺北?臺灣曾有多少煤礦?光看碧潭就驚人;領先《茶金》!升級林口茶業的林進富;賴和更勝《太陽的後裔》?臺灣的「女生尊王」是誰?孫中山隨身攜帶威士忌贈送蔣渭水?臺灣到處都充滿傳奇的歷史內幕!作者多方調查考證,以通俗平順的文字分享真實歷史,呈現充滿傳奇與趣味的臺灣史,裡面有許多發現,還可能會顛覆以往的歷史認知,在閱讀本書宛如有穿越時空的感受。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義大利思想家克羅齊(Benedetto Croce)從家族史重新體驗臺灣史,甚至是人類史。許多人常說臺灣是我們的母親,既然如此,更該多認識臺灣的歷史。所有的臺灣人,其實都跟臺灣歷史緊密相連。過去幾年一邊看歷史書,一邊探索自己的家族歷史,意外發現祖先的家族史,就是一小頁的臺灣史。換個角度認識,與其爭辯大歷史與史觀,不如讓臺灣學子們從探索自己的家族史開始!★著作榮獲國家圖書館「臺灣出版Top1」作者賴祥蔚博士,帶你挖掘最具臺灣古早味的傳奇、趣事趣聞!★從原民記載、漢人大舉移民來臺,史蹟、風土、民情、習俗、傳說,不誤解的最臺知識,讓你不再認同迷航,愛臺灣就是這麼有奇趣!〡誠摯推薦〡富邦集團董事長 蔡明忠台北101大樓董事長 賈永婕中華民國(臺灣)歐洲之友會理事長 何鴻榮寵愛之名曙光協會理事長 吳蓓薇

79 特價3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百年建築.今昔物語:國立臺灣文學館的空間記憶與生命紀事

這邊 出版
2024/11/13 出版

有空間,就有故事!4個時期,4×4篇人物轉譯故事與珍貴歷史照片是建築的編年史,也是個人的斷代史從政治中心到文學殿堂,跨越百年光陰,在增建、改築、修復的過程中,細數臺文館建築的歷史與生命的溫度。從「臺南州廳」、「空軍供應司令部」、「臺南市政府」到「國立臺灣文學館」,這棟建築歷經歲月洗禮與空間變遷,最終成為我們如今熟悉的樣貌。這是一個新舊混融的建築空間──在地理上,伴隨臺南東西部發展的軌跡,座落於新舊市區開發的中心節點;在歷史上,橫跨日治到戰後,見證政權的更迭與城市的興衰;在文學上,歷經舊文學式微與新文學的萌芽;而在建築上,其本身也由於政治與戰爭等因素,進行過各種維修與整建,形成不同時期各異的姿態。建築的歷史也是人的歷史,而空間本身訴說的就是故事。本書即邀集臺灣文學界的創作者撰寫16篇轉譯故事,著眼百餘年來空間的動態,藉由虛實交錯的手法,爬梳老建築的百年歷史,呈現人與空間的互動,交織出臺南州廳到臺灣文學館的迷人面貌。【4個時期,4×4篇人物故事與歷史照片】◆臺南(州)廳時期(1916─1945)臺南廳長松木茂俊建築師森山松之助與近藤十郎裕仁皇太子與歌人國枝龍一臺南州知事一番瀨佳雄◆空軍供應司令部時期(1949─1969)空供部司令魏崇良臺灣第一代舞蹈家林香芸平劇老生謝景莘與天馬平劇隊空軍子弟姚蓬麟◆臺南市政府時期(1969─1997)第一位本土女性建築師與市長夫人王秀蓮第8屆臺南市長蘇南成前《聯合報》府會線記者林建農前臺南市政府民政局專員許瑛峰◆文資中心籌備處與臺文館時期(1997至今)臺文館古蹟修復建築師陳柏森臺文館古蹟修復工務經理黃貴光前臺文館副館長陳昌明臺文館圖書室館員丁千惠

79 特價36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臺灣史:武裝抗日與理蕃

戚嘉林  著
戚嘉林 出版
2024/11/11 出版

本書四大特點: 一、 全書立足於日本侵台的日方史料。是時,日本為炫耀其侵略戰功,留下大量詳實史料與圖片,甚至每役耗用多少子彈?多少砲彈?殺戮多少抗日份子?均有詳實記載,台灣城鎮遭砲火攻毀斷瓦殘礫亦留下照片,惟抗日陣亡“義軍”照片,則因日方管制屈指可數。 二、 全書注釋詳實,與當代國際學術規範接軌,客觀展現台灣抗日歷史真相;全書注釋來 源99.0%取材於台灣本島的出版品。 三、全書配置嚴謹地圖,配置大量圖片,圖隨文走,俾與文字內容相互印證,使讀者融入歷史 情境,勿忘台灣曾慘遭殺伐的歷史悲劇。 回首1895年乙未武裝抗日,斯時外省官兵與本省志士,違抗朝命,為守大清之地,合組“義軍”。是時,官兵餉缺械舊、黑旗軍係新募之勇、民軍則草野農夫,“義軍”與武備精良訓練有素的日軍相較,宛如隔代,遇日軍機關砲/野戰砲,目所未睹,各相驚駭,但仍力戰,自台北大嵙崁、桃竹、台中、彰化、嘉義、台南城外,一路敗退,屢敗屢戰,直至最後,“義軍”犠牲即高達八九千人。接續1896年起,漢族武裝抗日於全島風起雲湧,日軍疲於奔命鎮壓。據統計,僅是1895-1902年間,漢人至少30,000人慘遭屠戮,是時台灣漢人僅300萬人,其間青壯年男子每百人就有五人遭殺戮、傷者不下十餘人,比例之高,令人心驚動魄。關於後續漢族的激烈武裝抗日,從蔡清琳、羅福星、賴來、張火爐、陳阿榮、羅臭頭至余清芳,日帝殘酷鎮壓,直至1915年?吧哖事件方告一段落,整個武裝抗日期間長達20年。日本當局雖然血腥鎮壓,但對抗日志士亦不乏內心表示敬意,甚至印製簡水春郵像,至於?吧哖事件的余清芳,日本殖民當局臺南廳長松木茂俊、臺南廳警務課長高橋傳吉等高階官警多人,還圍繞余清芳合照,崇其英雄本色之意昭然若揭。至於對原民的殺伐,日本書籍都自認不諱的承認是“殖民”。而日本殖民政府推動「五年計畫の理蕃事業」,是以現代軍警討伐社蕃,血染中央山脈,山地收歸國有,亦即全面沒收原民土地,徹底掠奪蕃地;日帝對原民的殺伐迫害,首任「蕃務本署」總長大津麟平看不下去,抨擊理蕃討伐將成為日本永遠的「聖代污點」(永ク聖代ノ污點)。

79 特價72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世界的台灣史

林呈蓉  著
玉山社 出版
2024/11/10 出版

唯有以世界史、區域史的角度,才能看見台灣的特殊性!今天台灣社會的國際處境,源自於十九世紀。相較於陸權國家大明或大清,海權國家的西方列強早已看清台灣在東亞的價值,鄰近的日本更以「寶島」稱之。數百年來,這個島嶼被插過逾五面旗,政權頻仍是重要的歷史特色,然而,也因為這裡自古就是「亞太營運中心」,人流、物流的輻輳之地,因此多樣族群與多元文化成為島內社會的另一特色。本書從世界史的角度闡述台灣史,從最早登載台灣的地圖,到AI產業中心,台灣的歷史命運,雖然曾經有如「雨夜花」般坎坷,但台灣人深信「一支草一點露」,面對挫折卻從不放棄,總以「望春風」的正向態度努力不懈,並成為二十一世紀「新台灣精神」背後的動力。時間的巨輪不會就此停歇,依舊日復一日地往前運轉。本書特色1.從世界史的角度闡述台灣史,凸顯台灣自古便是亞太營運中心的海洋特性。2.看見歷經政權更迭的台灣人,如何在逆境中生存,進而如海綿般吸取經驗。3.從世界的角度書寫台灣歷史,建構海洋史觀。

9 特價49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百年不退流行的台北文青生活案內帖(附手繪三市街實戰地圖)

本事出版 出版
2024/10/28 出版

理想的生活,從來不是容易的。  那時候,世界很新,很多事物沒有名字,  他們相約咖啡店聊天聚會,逛書店,到公園散步,  身陷理想和現實之間,糾結矛盾,進進退退,  為未來世世代代的文青,  預言百年難違的命運…  一本可以按圖索驥、永不過期的歷史旅遊書,  從現存老的台北三市街地標穿越時空,回到歷史現場,  跟著日治時期的文青一窺台北的日常生活。  附精美手繪三市街導覽地圖,可以按圖索驥穿越百年台北城  一九三○年,台北。  表面上是摩登男女自由來去的跳舞時代,女性的窈窕身影與紅袖添香,是城市之光的最佳代言,但堂皇的大樓、旋轉的霓虹燈下卻有闇影。  罷課、罷工、婚姻自由等改革運動無役不與的艋舺青年,面對警察取締與日益衰老的父親容顏,只能罷手回家。想在聲色中逃避現實裝失憶,一抬眼,卻見咖啡館中前來侍坐的女給,竟是社運場上曾經一同高聲抗爭的女同志……  不論是好或是壞,日子都會一直來。一百年前的台灣人,在日本政權籠罩下無可遁逃,過生活除了動手動腳還得動腦袋。即使銘刻著漢人的傳統,日治時期台灣的飲食、衣著、讀書、聽歌、跳舞、愛情、休閒,盡情學習東京和巴黎,出現目不暇給的改頭換面,像是剪短頭髮、開了窗,讓繞道日本而來的歐美文明西風吹進身體和家裡。  百年前台北文青就在多重文化力量交錯之下,蝕刻出都市青年獨有的複雜矛盾樣貌,一言難盡到平淡無奇的困頓與掙扎,至今未曾改變。  追求理想的生活和對抗霸權,本質是一樣的,都是一場革命。本書特色  1.追求理想的生活和對抗霸權,本質是一樣的,都是一場革命,台北文青難違的宿命。  2.一本可以按圖索驥、永不過期的歷史旅遊書,從現存老的台北三市街地標穿越時空,回到歷史現場,跟著日治時期的文青一窺台北的日常生活。  3.一本給台北的城市身世備忘錄。台北向來是一個高度異質的社會,十九世紀末日人開始統治台灣五十年,更是一個值得標示的歷史斷面,文化、思想衝擊加劇,精彩的人事物在生活各領域輪番上演。人物殞落,地景凋零,但這些曾經未曾消逝,甚至仍以另一種面貌,不斷重演。  4.從日治時期台灣小說透視時代的內在情緒,揭露現代化建設表象下的不安、驚疑與時不我予,食、衣、住、行、育、樂等看似尋常的生活切面,其實是一則又一則沈重的預言。  5.隨書附精美手繪三市街導覽地圖(寬23cm x 高31.8cm),可以按圖索驥穿越百年台北城。

79 特價37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度量瘋狂:精神疾病和世界衛生組織的科學主義

吳易叡  著
左岸文化 出版
2024/10/23 出版

◉台灣為何一度成為世界衛生組織的精神醫學研究中心?2023年國際行為與社會科學史學會凱隆書獎(Cheiron Book Prize)決選二次大戰後,和平降臨,隨著「世界公民」理念的興起,「如何衡量人類集體的心理健康?」這個世界衛生組織的願景,伴隨科學與技術的創新、人員組織的新設計、各式資金的啟用,以及理論層次上的反省,逐漸落實成形。在這個跨國、跨專業的全球冷戰網絡裡,台灣人林宗義醫師扮演了關鍵的重要角色。他是誰?為何有能力擔任主持精神醫學計畫的大任?冷戰的地緣政治因素如何影響此全球計畫的進展?專家(精神科醫師、人類學家、社會學家、流行病學家……)如何協商出全球普世性的標準,同時又能涵納多元文化價值?什麼樣的組織設計,才能有利各國合作?成就了什麼,又失落了什麼?這段歷史又如何引領出當今精神醫學、全球公衛的樣態?作者身體力行,進行地理大尺度的跨國檔案追尋,從檔案文獻、會議紀錄、醫學論著及口訪資料,一步步拼湊出這段歷史的軌跡。前半部從世界衛生組織出發,後半部從台灣角度重新出發,「雙向書寫」世界衛生組織運行的面貌,描繪「中心」與「地方」的互動,期許台灣成為一種方法學。

79 特價39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世界來過台灣:從荷蘭、美國、西班牙、大清、日本到中華民國,一覽他們來過台灣的足跡,解鎖課本沒有教的歷史彩蛋!

張胤賢  著
麥田 出版
2024/10/03 出版

台灣從來就不是教科書上的台灣他與世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從荷蘭、美國、西班牙、大清、日本到中華民國每一個時期的台灣,都展現無比精彩的歷史韌性一起按圖索驥,在故事裡找出台灣與世界之間的歷史彩蛋!鄭成功住在神社裡、教堂的聖母也繞境……原來這些地景歷史,都跟他們有關係!隨著藍色的浪,島嶼的故事也隨之婆娑搖曳,承載著世界的足跡,每個時期的台灣都精彩又有趣!&閱讀這本書,你可以知道台灣與世界的連結。或許,你也可以跟隨這本書的腳步,從台灣走向世界。你可以在虛擬的網路搜尋資料與照片,認識台灣和世界歷史,當然你也可以實際去拜訪書中提到的景點、地標,或者與歷史人物有關的史跡,無論他們是在台灣或者在國外。而在這個過程中,我相信本書讀者也會更深刻地認識在地與他者的歷史。——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與歷史研究所合聘副教授英家銘專文推薦&從他者的足跡,看見世界的台灣&胡椒能退兵?基隆、台南的荷、西發財夢公元五世紀,西哥德蠻族包圍羅馬城時,流傳一段傳說:給我交出一噸胡椒香料,我馬上就會退兵。千年後香料濃郁醒腦的氣味,喚醒沉睡的台灣,Fermosa 在這「香料—瓷器—白銀」的套利路線上,等待著葡萄牙傳教士呼喊她的芳名,彷彿前世情緣,最終Fermosa成為世界洋流的匯集地。就讓我們循著辛辣的刺激、華麗的瓷器、雪花的白銀,一窺雞籠、大員在國際伸展台上的美麗倩影。&屏東萬金教堂,西班牙傳教士掀起十二月瘋聖母台灣每年三月瘋媽祖,那你知道屏東的十二月瘋聖母嗎?沒錯!就是聖母瑪利亞的那位聖母!萬巒寧靜的小鎮上,一座西班牙古堡式的古風教堂矗立田野之中,每年十二月都會由約五十名教友輪流扛著三百公斤重的聖母轎,遶境赤山、萬金村十多公里,沿途鞭炮聲不絕於耳,是什麼樣的故事讓這座教堂熬過戰火的摧殘以及本土居民的敵意,甚至能夠媲美「三月瘋媽祖」?&地景歷史還有番外篇!沒來過台灣卻落腳在台灣的他們&台北天后宮,一尊不願回家的日本神明台灣地價最貴的廟宇,台北西門町天后宮,參拜完正殿媽祖,走入左側殿,迎面而來的竟是一位身披袈裟、手持佛珠盤坐的日本僧人。這尊風格迥異、少見於其他宮廟的神明,其實是日本桓武天皇第16次遣唐僧:空海大師。傳說他的母親大刀氏「夜夢天竺印度聖僧因而懷胎」,從小就被左鄰右舍稱之為「神童」?為何後人擲筊請示是否願意回日本,祂卻說不要?&日月潭玄光寺,唐三藏頭骨舍利的漂泊滄桑日月潭著名的5個景點:慈恩塔、玄奘寺、玄光寺、拉魯島以及涵碧半島的育樂亭,連接成日月潭邊的幸福連線,這一切的一切,竟與幾百年前的大唐風雲人物唐玄奘有關?身為大唐的風雲人物,他居然是一名偷渡客?更是太宗手下「天字第一號」的諜報高手?別被《西遊記》給騙了!歷史上的唐僧並未修成正果,反而落得淒涼的晚景!&原來這些景點,都跟這些國家有關係&在小琉球烏鬼洞,有荷蘭人屠殺原住民的遙遠記憶;在桃園中壢高中的銅馬像,藏有日本皇族能久親王的棄子悲歌;在台東天后宮,有北洋艦隊砲擊東台灣的悲壯過往……從開山神社、萬金教堂、供奉媽祖的天后宮,到校園裡的銅馬像,最有趣的地景故事,讓歷史更有意義地連結到生活,一起按圖索驥,從台灣走向世界,解鎖那些你不知道的台灣故事!&世界來過台灣,讓這裡不只是一座島嶼&走入國際從來都不是現代才有的議題,本書精選九處歷史遺跡,九篇精彩的台灣世界史,已可抵達的地景為立足點,從歷史的角度重新爬梳台灣與世界的連結,原來島嶼的前世今生,早已融入世界的豐富與多元。&&跨界好評推薦&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宋玉雯台灣大學中文系教授/林永勝清華大學歷史所合聘教授/英家銘北一女中國文老師/蔡永強中壢高中歷史老師/李皖玲&中壢高中國文老師/許志信&中壢高中國文老師/黃承達內壢高中國文老師/郭依蕙和平高中國文老師/莊金鳳竹東高中校長/詹文克板橋高中國文老師/溫雅茹故事StoryStudio執行長/涂豐恩信傳媒總編輯/張瀞文&新竹高工校長/陳世程新竹高工圖書館主任/陳惠青新竹女中國文老師/黃美珠新竹高商國文老師/蔡濬廷鼎佳能源董事長/閻明宇&歷史專欄作家/陳啟鵬歷史網紅作家/金哲毅(金老ㄕ)

79 特價31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1624荷蘭人在福爾摩沙

姚開陽  著
蒼璧出版 出版
2024/09/27 出版

姚開陽先生是集歷史學術、帆船航海、繪本插畫三種專業於一身的作者,這使得他的作品權威性超越一般,更成為美國國會圖書館的收藏。《1624荷蘭人在福爾摩沙》是用大量高精緻度的插畫將四百年前荷蘭人在臺灣的歷史場景一一再現。讓人們如同走入電影場景中體驗,而且每一幅都有具學術考證標準的文字說明,是臺灣圖象歷史的鉅作,也是最值得收藏的精品。姚開陽先生是集歷史學術、帆船航海、繪本插畫三種專業於一身的作者,這使得他的作品權威性超越一般,更成為美國國會圖書館的收藏。

79 特價67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重現清法戰爭台灣戰場:基隆、淡水、澎湖清法軍戰事記錄比對

前衛 出版
2024/09/19 出版

★紀念清法戰爭140週年戰役始末、戰事記錄再辯證,重探台灣在清法戰爭中的戰略地位追循法軍、清軍和鄉勇的歷史腳蹤,探索戰爭防線與戰鬥現場本書主要結合史料E. Garnot所著、黎烈文翻譯的《法軍侵台始末》,以及劉銘傳在戰爭期間的奏摺《劉壯肅公奏議保臺略》兩部著作來進行歷史比對。其中劉銘傳棄守基隆的決策,特別引用了基隆通判梁純夫、淡水新關稅務司法來格以及台灣道劉璈的看法進行比較。關於法軍淡水登陸戰的部分,除了劉銘傳的觀點外,還納入了馬偕、在地居民及淡水新關稅務司法來格的觀察。澎湖之役部分,則對比了澎湖副將周善初及通判鄭膺傑的回報和楊岳斌派探員的調查結果,都是有趣的歷史辯證與發現。另外也簡述了當時兩國的戰略與戰術、清法兩軍的概況,以及交戰前台灣的備戰情況;同時整理收錄清法戰爭相關的傳說、地方記憶、詩詞紀念、清朝皇帝賜匾及地方的紀念活動等。經由基隆和澎湖的法國公墓索遺留下的蛛絲馬跡,見證清國、日本及中華民國統治下的變遷過程。書中也整理列出清法戰後的名人事蹟,以及基隆、淡水、澎湖的清法軍地名比對等內容。|本書特點|1.這是一本用腳論戰的書本書不是一本紙上談兵的書,而是用腳論戰的書。面對歷經100多年變遷、物換星移的地形、地名、山嶺和戰爭現場,我們長時間用腳踏查、比對,試圖重現戰時清法軍的防線陣地與對戰路線等。2.以清法軍及相關說法比對戰事對戰是雙方的事,單方面的說法只是片面主觀的視角,因此,本書以比對來探討兩軍對戰的狀態,雙方戰略、戰術的比對等,其至對文化歧異的比對,有助於我們趨近真相。3.重現戰場的今昔地名100多年前的法軍、清軍對戰場都有自己的地名用語,因此,不同的地名稱呼成為後人看地圖、了解戰場與戰事的一大障礙,本書的重要任務是指認清法戰事的相關地點,都能對應到今天的地名。4.主要戰役與防線示意圖為了讓讀者可以了解每場戰役的地理位置和攻擊路線,每場主要戰役都有示意圖。法軍在佔領基隆港市後及佔領月眉山、紅淡山後建構的防線陣地,也都有示意圖。清軍退守基隆河南岸後努力構築的許多綿密防線陣地非常令人驚奇,這張清軍示意圖中的防線,都是我們用腳走出來的。5.以大小標導引閱讀為了容易閱讀,內文以大小標導引,法軍和清軍的標題以灰色標示,可以明顥辨識;農曆的日期和子、丑、寅、卯…的時間以國曆日期和現代時間比對,以方便閱讀。

79 特價37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家是動詞:臺灣族群遷徙故事

鄭安睎  著
衛城出版 出版
2024/09/04 出版

家的形成,是如候鳥般不斷飛翔的旅程, 橫跨15000年歷史,譜寫6段臺灣族群故事, 重新探索臺灣如何成為我們的家園。 我們對家的認知是多元的。從個人到家族遷徙的足跡、短暫停靠或永久定居的地理空間,到新加入與離開的成員,這些複雜的經驗,構成每人對家的獨有認同,也讓「家」是不斷變動的動詞,而非靜止的名詞。 本書由六名臺灣史領域的學者作家,共同寫下六個族群的遷徙故事,也就是不同群體如何以臺灣為家的歷史。其中包含一萬五千多年前就居住在臺灣的原住民移動軌跡;大航海時代,跟著商貿與統治者腳步抵達的漢人;隨著宗教改革與帝國擴張,來到臺灣傳播普世信仰的西方宣教士;日治時期視在臺灣生長、視臺灣為記憶原鄉的「灣生」日本人;二戰後形成特有眷村聚落文化的外省人,以及二十世紀末,在婚姻與工作移民潮中來到臺灣的新住民。 這些族群在島上流轉遷徙、築建家園,也面對在同一塊土地上共處的命運,彼此互相對抗、競爭、協商與融合。這種動態軌跡,造就今日臺灣特殊的族群版圖,形塑我們對自己與他者關係的認識。本書將以知性之筆,娓娓道述幾世紀以前臺灣便展開的「家園化」歷程,共同譜寫被隱匿在公眾視野的歷史記憶。 ◆ 原住民的集團移住與傳統領域變遷 ◆ 移墾漢人的籍貫地理分布與文化在地移轉 ◆ 基督教長老教會的信仰傳播與本土認同 ◆ 在臺日人的原鄉風景與帝國/島國空間移轉 ◆ 外省群體的眷村文化與世代認同更迭 ◆ 新住民群體從被汙名化標籤到發展多元異國文化

79 特價3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他們的鐵道時代:七位鐵道職人的生命故事

前衛 出版
2024/09/04 出版

他們的人生,他們的記憶,見證臺灣百年鐵道的發展沿革。月臺上,多數人僅是鐵道的過客,但有另一群人,卻是一生與之緊密相連。這些人,有接受日治時期專業訓練,駕駛、維修蒸汽火車,改造客車,見證臺灣鐵路百年現代史的專家;也有見過大風大浪、致力服務旅客的大站站長們;還有創新鐵道餐飲,推出令人垂涎三尺、堪稱懷舊經典的「臺鐵便當」的餐旅總經理;以及隨國民政府來臺、特殊罕見的「鐵道兵團」。本書作為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鐵道口述歷史」書系的首部作品,收錄了七位鐵道前輩珍貴的口述歷史,由「運務」、「站務」與「鐵道兵」視角,走進這些鐵道人們的生命經驗與工作現場。看他們在時代的流轉與技術的變遷過程中,如何參與臺灣鐵道事業由日本時代以來的現代化歷程,並承擔、銜接著臺灣鐵道交通事業與族群文化、社會經濟及大眾生活的密切關聯。透過這些耆老們的鐵道記憶與精彩人生,一覽臺灣鐵道的業務縮影,以及豐富的文化面貌與職人精神。【感動推薦】許雪姬 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教授張素玢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兼任教授鍾淑敏 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陳進金 國立東華大學歷史學系教授陳文松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兼博物館副館長謝仕淵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79 特價39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法蘭西侵臺記:從霍亂到封鎖

元華文創 出版
2024/09/02 出版

本書是集合了兩部法文的博士論文的譯著,分別是《福爾摩沙與澎湖群島:1884-1885年兩個島嶼佔領期間的霍亂》及《福爾摩沙島的封鎖》。前者有對臺灣山川形勢,風土民情的一般性介紹,和作為一名軍醫,作者對霍亂的觀察及對病人的臨床醫療記錄;後者為探討1884年間法國宣布封鎖福爾摩沙島的情形,對理解當時福爾摩沙島與國際間的情勢,有很高的參考價值。本書特色譯註者從幾種已經中譯的十九世紀著作中,引用了許多資料,大大的豐富了本書的內容和提高了本書的可讀性和趣味性,也還原了一些史實。這些著作都是作者當時在臺灣的見證,歷歷在目,活靈活現。

79 特價34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從銀座通到中正路:重返1945之前,老屋與檔案組成的非日常行旅路線

裏路出版 出版
2024/08/21 出版

用旅行來還原城市的歷史風貌,也探討民主與威權的時代意義。一本從祕密檔案、歷史遺址中挖掘的非日常文史小旅行,走訪11座城市*12條旅行路線* 47個黨產歷史現場* 56文化景點,當然還有數不盡的街頭美食。從踏查中,帶你認識臺灣的過往與現在!你知道什麼是「不當黨產」?你我熟悉的街道風景、古蹟建築甚至街角店家,都有可能是「不當黨產」。日治時期的臺南銀座通,在國民政府接收後改為中正路,但變的不只是路名,更多的是那些在威權體制下不見或逐漸模糊的歷史真相。從古蹟、地標到公園、電影院、藥妝店甚至平凡無奇的停車場,它們的前世都曾經在歷史上留下不可或缺的一頁。本書以黨產建築為核心,結合手繪地圖和一日旅行行程,提供讀者探索臺灣各城市的視角。走訪這些歷史現場彷彿穿越時空,回到1945年之前。從日治開始探索臺灣時代軌跡,用不一樣的方式,認識舊城老屋的前世今生和興衰起落,現在就跟著非日常行旅路線,來一趟常民文化與城市記憶的深度旅程,按圖索驥發掘你我生活的土地,還有哪些隱藏的時間與記憶。◎本書特色-以「黨產建築」為主題的旅行書,規劃12條非日常旅行路線。-收錄手繪12張旅行地圖,搭配一日景點行程,輕鬆帶出遊!-精煉文字搭配豐富史料與照片,是認識臺灣史的文史精華。◎專業審訂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時期文史工作者 張維修◎專文推薦臺灣大學慶明文學講座博士後研究員、「疑案辦」網站副主編 路那青田七六文化長 水瓶子見域工作室共同創辦人 吳君薇

79 特價35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台灣史100+10件大事(上)戰前篇

李筱峰  著
玉山社 出版
2024/08/12 出版

全新改版,新增千禧年後10件大事!以台灣為主體,並以當前的時空為立足點,深入淺出地選出台灣史的100+10件大事。回顧歷史,是為了走向更美好的未來!台灣──這座美麗之島,在戰前經歷荷蘭人的佔領,鄭經的東寧建國,之後遭到清帝國併吞,又在戰爭中被割讓給日本,台灣官紳們成立了台灣民主國……;從早期的渡台移民三禁、近代西教與醫學入台,到首次舉辦地方選舉……等專屬於台灣的大事紀中,感受到台灣的脈動是如何與世界連結在一起。透過本書,台灣史學者李筱峰教授希望讓更多生長在這塊土地上的人,了解台灣近三、四百年來的各種變貌,在看見台灣人辛酸血淚、奮進掙扎的同時,進而發現台灣歷史的特殊性格,反省失敗與缺失,為現實的台灣尋找及起造光明的出路。本書特色1. 2024年全新改版增訂,以時序系統、單元式主題介紹台灣近代大事。2. 以台灣作為主體,從台灣經歷過的重要事件,瞭解我們自己的歷史。3. 內容涵蓋政治史、經濟史、文化史、社會史、教育史等,完整呈現台灣史的全貌。

9 特價43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台灣史100+10件大事(下) 戰後篇

李筱峰  著
玉山社 出版
2024/08/12 出版

全新改版,新增千禧年後10件大事!以台灣為主體,並以當前的時空為立足點,深入淺出地選出台灣史的100+10件大事。回顧歷史,是為了走向更美好的未來!台灣──這座美麗之島,在戰後國民政府接管台灣,發生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到台美斷交、解除戒嚴、台灣首次總統直接民選……;從海外台灣獨立運動的展開、各式各樣的民主運動崛起,到科技島國的建立……等專屬於台灣的大事紀中,感受到台灣的脈動是如何與世界連結在一起。透過本書,台灣史學者李筱峰教授希望讓更多生長在這塊土地上的人,了解台灣近三、四百年來的各種變貌,在看見台灣人辛酸血淚、奮進掙扎的同時,進而發現台灣歷史的特殊性格,反省失敗與缺失,為現實的台灣尋找及起造光明的出路。本書特色1. 2024年全新改版增訂,以時序系統、單元式主題介紹台灣近代大事。2. 以台灣作為主體,從台灣經歷過的重要事件,瞭解我們自己的歷史。3. 內容涵蓋政治史、經濟史、文化史、社會史、教育史等,完整呈現台灣史的全貌。

9 特價43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台灣飛行場百年發展史

洪致文  著
前衛 出版
2024/08/06 出版

絕版多年,2024重新上市暢銷名作《不沉空母》完全增訂版★新增第九章離島篇,將澎湖.金馬.蘭嶼.綠島.東沙與南沙太平島飛行場一網打盡航空的發展歷史,較諸於其他的交通工具可說晚了許多,先不論氣球類的航空器,光人類可以用飛機開始翱翔天際,就已是二十世紀後的事。然而,如今航空已是人類相當重要交通工具之一。台灣的近代航空發展,一般係以日本人野島銀藏在1914年3月21日駕駛美製螺旋槳複翼式飛機,於台北古亭庄練兵場(後之「南機場」,今青年公園)的飛行表演為始。而二戰期間,將台灣視為一座不會沈沒的海上航空母艦「不沉空母」,是民眾耳熟能詳的一種政策宣傳。在日本發動大東亞戰爭,台灣捲入二戰陰霾中時,島上的飛行場正是大日本帝國往南洋連結的重要樞紐。二戰後的台灣,兩岸對峙下,仍有不少日本時代興建的機場持續使用至今,也留下許許多多台灣航空發展百年來的重要遺跡。本書為作者耗費超過二十年蒐集資料,並藉由十多年間的實地調查後整理而成的台灣航空重要著作。全書以百年來台灣島內島外飛行場/機場的發展歷史與脈絡為主軸,介紹其歷經的演變,以及殘存的各種遺構,是研究台灣航空發展及台灣軍事遺跡、戰爭遺產不可缺少的重要經典。全書的章節呈現上,以時間為主要切分點,在日本統治後期較多飛行場大量增設時,才以日本海軍與陸軍兩種體系加以區分。書中內容包含台灣航空發展黎明期的飛行場與著陸場、民航肇始期的島內飛行場,以及大東亞戰爭爆發前、戰爭間與整個二戰末期所興建的台灣島內日本陸軍與海軍飛行場,最後則為二戰後興建的台灣島內機場,以及本次增補版新增的離島機場歷史。全書除了有詳盡的文字說明外,更以超過一千六百張的圖片,包含各時代的相關地圖、航照與現地調查照片記錄,詳細呈現出台灣島內飛行場/機場百年來的發展歷程。書中首度曝光許多興建於二戰時期的飛行場重要軍事設施遺跡調查成果,是台灣在戰爭遺跡的文化資產研究上,非常重要的參考著作。【特別推薦】李孟諺 現任交通部長杜 微 現任國營臺灣鐵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許雪姬 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教授曾令毅 臺灣航空史研究者

79 特價79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限量親簽】一歷百憂解2 解鎖中國史:讀懂一場3000年皇權賽局【加贈 朝代大事年表 全彩拉頁】

李文成  著
三采 出版
2024/08/02 出版

★最會說故事的歷史講師╳斜槓Podcaster╳YouTuber ★歷史課外課!熱銷《一歷百憂解》系列作第2彈!& ★收錄‧特製80cm長全彩拉頁【中國朝代大事年表】,並對照同期世界大事! ★打破對讀史的想像!在課綱之上,更全面有趣的中國史讀物~ & ▍你的第一本中國史入門書!有哏有料讀懂脈絡! 「講得比學校有趣很多,脈絡變得清晰簡單,讓人喜歡上歷史!」──聽過李文成講歷史的人 讓行走的歷史故事書,解鎖學校跟不上的中國史! 輕鬆讀懂朝代間的權力遞嬗、解譯歷史長河中的因果, 用有哏語言解讀背後形勢、貫通脈絡後,讀史變得有料又有趣! & ▍這場長達三千年的權力賽局,我們從何時開始深陷其中? 了解中國,是現今理解全球政經局勢時,繞不開的核心話題, 距離太近的我們,卻往往被蒙上一層說不清道不明的濾鏡。 而閱讀歷史,是除去心魔的開始,尤其是學生更受用, 無論是短期準備考試,或是更長遠地建立理解世界的宏觀視野! & 本書用更全知而持平的視角,從五大切角的歷史主題大事件中, 從皇權爭奪、用人選才、財政經濟、改革陣痛、內憂外患的帝國轉型等方面, 從精彩的歷史故事出發,用易於理解的有趣語言去理解脈絡、串接古今, 能打破傳統認知框架,深入淺出地架構出獨立思辨的能力! & ▍用這樣的角度讀歷史,讓你只看一次就記住── ★誰是疑心病最重的皇帝,除了愛祖人,一言不合還讓你腦袋搬家? ★怎麼這麼好?在這個朝代,黨爭鬥輸了還能去嶺南吃荔枝? ★漢朝居然在這個朝代被借屍還魂?劉邦的棺材板,這下還壓得住嗎? ★唐朝社會制度到中後期已是bug滿天飛,是哪位debug大師出手拯救? ★《馬可.波羅遊記》可能是假的?甚至有沒有這個人都不知道? ★漢代十個皇帝有九個斷袖你敢信?他們之間的愛是可歌可泣還是可割可棄? ★這個朝代誕生了中國王朝史上第一起弒父案件,真是生兒子不如生塊叉燒…… ★六鎮之亂的起因,竟是洛陽這群天龍人造成的地域歧視? & ▍108課綱後,你更需要這樣讀中國史! ➊超會說故事的老師,幽默有料!輕鬆貫通課本中沒有的脈絡! ➋特製彩色拉頁,主題式內文 + 中國朝代大事年表,相輔相成! & ▍特別收錄‧特製全彩拉頁【中國朝代大事年表‧對照世界大事】 從周、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到近代, 以中國朝代遞嬗為縱軸,當代發生大事與時間點為橫軸, 串起一張長達3000多年、近80公分長的全彩拉頁海報, 清楚列出中國大事件的發生時間,若事件收錄書中,還有對照頁數, 在內文主題式閱讀的同時,對整體時間脈絡的前後影響能有更深認識。 此外,西方世界當時正發生哪些重要大事,也不能不知,一併收錄。 & 拉頁年表可剪下使用,無論是閱讀時對照,或貼於牆上隨時看, 皆能幫助你更好、更有脈絡地理解中國史! & ◎寬˙79.5cm X高˙21cm/全彩/特銅/100磅 & ▍讀者、觀眾、聽眾熱烈回饋! ➡《上癮臺灣史》讀者讀後感── 📢「年輕作者取材不老哏,擅長連結時事,使用最潮的語彙,採輕鬆的對話,讀著讀著真是羨慕,在學校能遇到這種老師真好呀!」 📢「讀來非常有意外驚喜的書,本以為只是好讀,但作者透過回顧分析台灣歷史上的各種人物、族群、事件、政權,來看為什麼我們或是臺灣成為今天這個樣子。」 📢「這本書不斷提醒你『鑑古知今』,很喜歡每章節最後的提問,這些問題絕對說不上溫良恭儉讓,還會讓你想破腦袋。」 📢「使用前,請注意一下自己的閱讀時間,因為,你看完真的會上癮。」 & ➡YouTube頻道「故事方成式」觀眾回饋留言── 📢「這麼優秀的深知識歷史頻道,希望能夠愈來愈多人觀看!」 📢「非常有料,這頻道10萬訂閱不是問題!」 📢「從podcast一歷百憂解到現在,很高興文成也跳入影片市場囉~加油加油!」 📢「哇,內容含金量真的很高,好深入又輕鬆的分析與對照,真的太感人了!」 & ➡Podcast「一歷百憂解」聽眾五星留言── 📢「很會說故事,最近才聽這節目,聽到主持人的學測複習整理分享,可以把歷史故事化有料又有趣,真的很厲害!」 📢「學測生請進!我覺得講的比學校有趣很多,會發現喔~原來許多事情發生的背景是這樣,會越來越喜歡歷史,發現什麼民國年代的發展、海上探險之類的都變清晰簡單!」 📢「歷史分析邏輯清楚、見解不凡,值得一聽再聽的節目,以史為鏡的說明,簡潔明瞭!」 📢「聽了學測系列的故事,我已從高中畢業十幾年,真希望當時唸書的時候有這種資源,很棒!」 & &

9 特價40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重修臺郡各建築圖說(附典藏書盒)【每冊均有故宮授權雷射防偽標籤】

蔣元樞  著
聯經 出版
2024/08/01 出版

# 國立故宮博物院授權出版 ## 建築史學者李乾朗教授專文導讀 #收錄彩繪圖文七十九幅,記錄了清乾隆年間,臺灣知府蔣元樞所建設的各府署機構和公共建築。珍貴的臺灣史文獻,再現兩百年前台南府城的絕代風華。「這本罕見的圖文並茂古書,臺灣先前曾出版過,但坊間已不易購得,此次聯經出版社以最嚴謹的方式,彩色精印,對愛好臺灣古蹟的人士而言是一大福音。不但可與現存實體建築作對照,對一些早已消失的古建築也可以緬懷,更重要的是這些精美的彩色圖樣,詮釋中國古建築的設計哲理,給予今天的建築師無窮的啟示。」——李乾朗蔣元樞在清朝乾隆年間(一七七五至一七七八)擔任台灣府知府,是最年輕、同時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最多建設的行政首長。雖然他只在台灣任官三年多,但對整個台灣,尤其是台南府城,留下難以抹滅的建設功績。蔣元樞約三十七歲時來到台灣,四十歲任滿離任,四十三歲過世,他在台灣的這短短幾年之間,除了修海防、增建砲台,也興辦書院,平均每個月至少完成一項建設。台南的許多古蹟或多或少都有蔣元樞留下的身影。《重修臺郡各建築圖說》是他是卸任臺灣知府以後所編繪製作,內含紙本彩繪的三十九幅圖(一張遺失)、四十幅圖說,共七十九幅,記錄了他在臺建設的各府署機構的樣貌與其修建理念(以整修、重建既有機構為主)。可印證蔣元樞抵臺任官後,所推動的各項公共建設,攸關公共空間建築、民生經濟、教育場所及宗教寺廟、民俗文化等主題。可以說是一份極富藝術價值的的政績報告,是研究台灣清朝時期的珍貴資料。重要建設包含:宗教寺廟:城隍廟、天后宮、關帝廟、龍王廟府署機構:萬壽宮、塩課大館、鹿耳門公館軍事治安建設:軍工廠、兵屋、各地的望樓、生番隘藔等教育場所:崇文書院魁星閣、臺灣府學、孔廟禮器、文廟樂器民生經濟:洲南塩場、安平石岸、澎湖西嶼浮圖聯經出版公司團隊的豐富人文、學術出版能量,與國立故宮博物院館攜手合作重新出版,以現代印刷技術還原古書裝幀原貌,重現其經典風華,不但讓經典更加平易近人,更進一步展示經典古籍的歷史意義與藝術價值。本書特色國立故宮博物院以最新技術重新拍攝,首度呈現最接近原作的真實色彩及完美細節。邀請建築史學家李乾朗教授專文導讀,從建築繪圖的角度分析畫作的特色及重要性。學者蔡承豪針對39幅圖、40篇圖說撰寫解說,講述畫作的歷史背景及故事。新增「各項建設地理位置古今對照地圖」,標出古蹟現今之座標,讓讀者得以今昔對照。27 × 36公分,更大尺寸,更接近原作。手工裝幀書盒,以京都美學裱紙精裝燙金,每冊均附故宮授權雷射防偽標籤。

79 特價221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臺灣史論集一:山、海、平原的歷史

周婉窈  著
聯經 出版
2024/06/13 出版

本書總題臺灣史論集,共分二冊,第一冊副題為:山、海、平原的歷史,第二冊副題:海行兮的年代。本冊收有作者十二篇論文,以及一篇考證小文。若著眼於人群的活動,山、海、平原是臺灣歷史的三個元素,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不斷起作用,有時交互起作用,有時分別起作用,或彼消此長,或毫無干係,端視議題而定。當我們研究島嶼歷史,如果心中懷有這三個意象,會有在茫茫大海中航行找到定位的安穩感,也能隨時維持一個以臺灣為主體的全視野。本冊論文撰寫時間橫跨二十四年(1999-2023),它們不是因為先有「山、海、平原」的概念而撰寫的,但反映了這個追尋的過程及其若干成果。十二篇論文,整合來看,大致呈現「山、海、平原」的臺灣的眾多面相。

79 特價75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光復初期臺灣的文化場域與文學思潮

徐秀慧  著
萬卷樓 出版
2024/06/01 出版

本書爬梳了臺灣光復初期(1945-1949)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等權力場域對文學生產的影響。以二•二八事件為界,分析省內外文化人如何占據報刊雜誌的位置,集結勢力,爭取文化生產的支配權,與國民黨官方進行意識形態與美學的鬥爭。這是經過二、三十年代以來社會主義思潮洗禮的臺灣文化人,與大陸經過抗日戰爭「文章下鄉」、「文藝大眾化」經驗的進步文化人,共同合作的結果。省內外文化人此一「民主化」的追求,在二•二八事件的淸鄉鎭壓後,僅能以文學議論的方式介入社會現實的改革。在冷戰與內戰交迫的局勢下,省內外文化人以社會主義的寫實批判精神、統一文化陣線,展現他們對美國扶持的蔣介石政權的批判。

9 特價68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一山‧一故事2:科技人的歷史旅記

邱求慧  著
時報文化 出版
2024/05/29 出版

一位熱愛登山的科技人, 透過人文歷史的考據與探索, 一步一腳印地踏查山林, 才知道我們摯愛的家鄉土地, 蘊藏著許多悲歡離合的故事….. 台灣被高山和茂密森林所覆蓋,大自然孕育了豐富多彩的景觀和生態資源。當人們走訪這片山林時,往往會意外地發現一些鮮為人知、饒富意義的歷史痕跡。 作者熱愛探訪山林,對於山中的故事充滿好奇,帶著一顆探索的心和對人文史地的熱情,逐一挖掘山岳及步道中的故事。本書精選了25條山林步道,融合了古今歷史的探索,並提供了路線圖供讀者參考。 如果您也喜愛山林,這本書絕對是您行山的最佳伴侶,為健行之旅增添無限的樂趣。如果您尚未認識台灣山林,這本書也會讓您愛上這片土地的深邃與美好。

79 特價3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見證乙未之役:一八九五年臺灣社會的實態(2版)

林呈蓉  著
五南 出版
2024/05/28 出版

一八九四年甲午戰爭爆發,因清軍節節敗退。翌年(一八九五)春,歲次乙未,日、清簽訂「馬關條約」,割讓臺、澎。 當外商告知島內買辦,臺灣已被割讓之際,社會人心惶惶,進而出現「義民vs.安民」、「反抗vs.談和」等兩樣情結,此一時期蘇格蘭長老教會扮演著安定人心的角色。作者以水彩速寫的「府城學院」,即今臺南神學院前身。該學院源自於旗后與府城的兩所「傳道者養成班」,巴克禮牧師於一八七六年接手整合,進而創辦「府城學院」(Capital College),並在神學教育之外,輔以天文地理等近代西洋知識,成為臺灣近代文明開化的原點。作者透過日記、文書、回憶錄等試窺日軍接收臺灣當下的社會實態,打破既往對一八九五臺灣社會混沌未分的刻板印象,當時臺灣社會的文明開化顯然超乎你我想像。

79 特價19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一九一一,台北全滅

林煒舒  著
網路與書 出版
2024/05/24 出版

1911年9月1日,台北市被9.09公尺的濁浪吞沒!辛亥革命前四十天,台北史無前例的洪水災難,啟動了「台灣治水計畫」……一場末日般的洪水浩劫,卻是台北現代化的起點。這段故事,應該是所有台灣人都該知道的常識……一百多年前,台北曾是一座苦於水患肆虐的城市,每逢颱風季節,洪流四溢一再上演。台北史上最悲慘的災難出現在一九一一年八、九月之交,在兩個強烈颱風南北夾擊下,帶來末日般的洪水,台灣總督府的報告資料甚至使用了「台北全滅」之詞,令人震撼……這場辛亥大洪災成為台北市的現代化與台灣百年治水事業的起點,而這段重新擘畫台北市的經歷,在一九二三年「東京大地震」被後藤新平作為參考,深刻影響著世界級都會區東京都的出現。而在這一系列台灣水利事業計畫下,則為台灣帶來「東亞第一座重力拱壩」及當時「東亞最長的隧道和導水路」等重大水利建設成就。水利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也奠定了人民安居樂業的基礎,然而這些歷史上重大水利事件,卻一直不被台灣人熟知。本書作者林煒舒耗時十餘年,從數百萬頁史料爬梳解讀,撰寫本書,為讀者們揭開這一頁頁台灣民生水利史最精彩的篇章。陳耀昌 台大醫師、台灣史作家 專文推薦王子碩 聚珍臺灣總監古碧玲 《上下游副刊》總編輯余英宗 桃園大圳紀錄片導演李曉菁 《臺灣桃園農田水利會百年誌》纂修胡川安 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韋煙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授兼系主任張素玢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退休、《濁水溪三百年》作者陳文松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兼博物館副館長陳憲宗 水利技師、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教授兼水科技研究中心主任陳鴻圖 國立東華大學歷史學系教授黃文城 農業部農田水利署桃園管理處主任工程師退休蔣竹山 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副教授兼文學院學士班主任謝金魚 歷史作家共同推薦

79 特價35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圖解台灣史【更新版】

王御風  著
好讀 出版
2024/05/10 出版

好評不斷,台灣史名學者聯合推薦的台灣史! 2024最新版 最好懂的台灣史 圖解說故事 道給你聽! 從石器時代到當下,一本掌握 上百張彩圖 最具代表性的古蹟、人物,盡收眼底 小百科註解 側寫重要人事地物,吸收歷史冷知識 人人都說愛它, 但是,你對它了解多少呢? 番薯芋頭狀的這塊土地,承載著原住民、荷蘭、西班牙、中國,和日本的統治與文化刻蝕,造就了今日多采多姿的本土風貌。 越是全球化的當代,越要熟悉自己腳下,一次擁抱台灣,就靠這本《圖解台灣史》! 台灣史名學者 聯合推薦 「這本書讓您生趣盎然認識台灣歷史。」-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 吳文星 教授 「一部讓人沒有負擔地閱讀的台灣史入門書。」-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 吳密察 教授 「視覺文化席捲全球之際,本書的出版恰逢其時。」-成功大學歷史系 鄭梓 教授 「融會貫通,敘述流暢,圖文兼顧,輕鬆易讀。」-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 戴寶村 教授

79 特價27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世界之鑰:帝國夾縫下的台灣與波蘭

林蔚昀  著
前衛 出版
2024/04/30 出版

|地理誌,也是首本瞭解波蘭與台灣共同歷史的嘗試| 從尋找「波蘭的福爾摩沙」開始,踏上補足台灣史失落環節的旅程 讓中東歐大國波蘭的視角,折射出我們/台灣的形象 跳脫國共敘事與中國史框架,以世界史的宏觀探問- 台灣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 你知道,在波蘭有地名就稱為「台灣」或「福爾摩沙」嗎? 你知道,即使到了如今,波蘭仍將台灣視為「好的中國」嗎? 二〇〇九年,作者在誤打誤撞之下發現,當時居住的波蘭城市克拉科夫(Kraków),竟然有一個暱稱為台灣(波蘭文拼法為Tajwan)的區域。在接下來十餘年間,她陸續在全波蘭發現四十八個叫「台灣」或「福爾摩沙」(波蘭文拼法為Formoza)的地方,而且種類繁多,從社區、村子、湖、島到工廠、陽台、軍事基地都有。 關於這些地方為什麼叫「台灣」和「福爾摩沙」,有各式各樣的理論。有人說,是因為這些地方地處邊陲,離中心很遠,讓人想到中國和台灣的地理對應關係。有人說,是因為波蘭人反共,所以選一個共產黨敵人的名字,好來對抗共產政府。也有人說,是因為五〇年代台灣在波蘭的形象是「叛島」,是個不歸共產黨管的法外之地,所以波蘭人會把治安不好、天高皇帝遠的地方稱作台灣。還有人說,是因為波蘭人覺得在台灣的人工作很辛苦,所以會把那種「工作很辛苦的地方」稱為台灣…… 閱讀許多波蘭和台灣的相關資料後發現:波蘭的「台灣」和「福爾摩沙」之所以叫做「台灣」和「福爾摩沙」,和台灣身為荷蘭/中國/日本殖民地的歷史、國共戰爭、蔣介石來台、五〇年代的關閉政策和劫船歷史(關閉政策下,中華民國海軍攔截了兩艘中波輪船,沒收船隻,扣押船員)、韓戰都有關。同時,因為一些其他工作,林蔚昀對今日的波蘭人怎麼看台灣做了一番調查。意識到,即使自由民主了,許多波蘭人對台灣依然有許多不了解和刻板印象,反之亦然。 然而,台灣與波蘭的關係,並不只是從一九五〇年代開始,一六三六年,第一位踏上福爾摩沙的波蘭人梅欽斯基,早於荷治時期,就已經為福爾摩沙留下紀錄!延續時間線,或有人親自到訪,或在媒體上持續關注,遠在中東歐的波蘭因各種理由,在彼岸遠遠地關注著太平洋上的這座島。 本書期盼透過爬梳波蘭文獻中的台灣,為兩地關係定錨,更重要的是,將台灣化為世界的台灣。 【作者的話】 我想要寫一本書,不只是關於尋找地理意義上的、波蘭境內的台灣,也是關於尋找台灣在波蘭的形象,關於波蘭人從十七世紀起到現在怎麼看台灣。這格局非常宏大,我清楚知道自己目前無法完全掌握,一定會留下許多未知地區(terra incognita,我更喜歡波蘭文的說法,biała plama,空白區塊)。但即使如此,我還是想以有限的能力,做一個mapping out(繪出地圖),有了這個mapping out,以後還可以回來深入探索,甚至邀請其他人加入,和我一起尋找、探索、拼湊。 很多人都說世界現在是地球村。然而,在冷戰結束三十餘年後,我們再次陷入了不自由、和彼此切斷的狀態。有人說,這是新冷戰的時代。如果是的話,那就要了解冷戰和更久以前的歷史,甚至是不為人知的歷史。這些失落的歷史,就像是失落的環節,發現了這些環節,或許我們對自己及對他人的瞭解會更全面。 &

79 特價56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南沙爭端的由來與發展:南海紛爭史國別研究

吳士存  著
香港中和 出版
2024/04/30 出版

本書取名《南沙爭端的由來與發展——南海紛爭史國別研究》,表面上看似乎只是研究南沙爭端,而不涉及南沙爭端之外的其他南海爭議。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今天的南海問題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南沙爭端”能夠涵蓋的,它除了南沙爭議之外,還涉及中越西沙之爭、中菲黃岩島之爭,以及中美地緣政治利益之爭,甚至還有其他域外國家在南海的攪局行為引發的南海亂象對地區形勢的影響。但就方法論而言,本人還是試圖抓住南海問題的主要矛盾和事物發展演變的源頭,這就是“南沙爭端”。所以,本書的特點就是圍繞“南沙爭端”談南海問題,以“南海爭端”為主線向外拓展,以求論及南海問題的方方面面。讀者只要翻翻目錄,就應該能從本書中尋覓到任何一個南海問題的可能線索。 ——吳士存 & 推廣重點 & ●焦點話題 南沙爭端是重要的國際政治話題 & ●權威解讀 本書作者是中國南海問題研究專家 & ●必讀工具書 資料豐富扎實是研究和入門必讀書 &

79 特價49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黃旺成的林投帽:近代臺灣的物、日常生活與世界

蔣竹山  著
時報文化 出版
2024/04/23 出版

從日治時代到戰後的七○年代, 臺灣有哪些物產、人們如何過生活,國家在其中又扮演了什麼角色? 飽覽一個盈滿歷史滋味, 由琳瑯滿目的物質文化打造的臺灣近代世界! & 《黃旺成的林投帽》聚焦在近代臺灣的物、物質文化與常民生活,透過「日常」再現城市脈動、以「觀看」來理解博覽會時代、從「製作」探討臺灣的物╱物產與世界的關聯、就「感官」來分析物對生活的影響,以及藉由「移動」來談戰時體制與戰後日常。 & 蔣竹山爬梳黃旺成、吳新榮、林獻堂等著名文化人的日記史料,與《臺灣日日新報》、《大阪朝日新聞臺灣版》、《聯合報》等報刊資料,穿越時空、抽絲剝繭,探索臺灣都市化與消費社會誕生的歷程,並以深入淺出的筆觸帶領讀者從微觀的方式看到宏觀的全球史發展脈絡,理解結合了物、感官與全球視野的當代史學研究新趨勢。 & 名家推薦 & 吳翎君(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宋彥陞(《古地名裡的台灣史》作者) 李純瑀(魚小姐日記版主、文史工作者) 金老ㄕ(歷史作家) 張隆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謝仕淵(臺南市文化局局長) ——誠摯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序) & 從黃旺成的林投帽簷下開展,一步步地把臺灣生活,從日治到戰後社會的點點滴滴,化成連結彼時世界的層巒疊嶂。如同魔術師手中變化無窮的高禮帽般,作者在書中為讀者參透的不僅是臺灣的生活史,還有著身為大眾史學工作者對於物質文化史及感官史的體認和應用。——劉士永(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暨美國匹茲堡大學亞洲研究中心歷史教授)|專文推薦 &

79 特價55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日治建設的尋古之旅:從基隆港到屏東二峰圳,走訪臺灣歷史的八個悠遊路線

緒方英樹  著
1841出版 出版
2024/04/17 出版

影響台灣百年現化代建設的浪漫旅程 從基隆港到屏東二峰圳,走訪八個悠閒路線 日治建設的老派散步地圖,發掘島嶼面貌 拿起書本遊覽地方勝地,來一場深度之行 & 阿里山鐵道,看見登山鐵道技術的高峰 宜蘭西鄉堤防,源自西鄉隆盛兒子的遺產 基隆海洋文化,與外來者接觸的前線 臺南山上水道,防止霍亂肆虐的基建 嘉南大圳,島嶼首屈一指的水利工程 臺中白冷圳,翻山越嶺的供水系統 屏東二峰圳,領先百年的地下水庫 日月潭發電廠,促成臺灣工業化之地 & 《日治建設的尋古之旅》,百年建築巡禮 開墾台灣大地的英烈先賢,遺產延續至今 一步一步親身感受,島嶼獨一無二的過去 為你介紹台灣必去,八個古蹟的秘境 & 本書特色 本書包含八條歷史深度一日遊路線,分別位於不同縣市,讓讀者以一天的時間,追尋臺灣最重要建設的故事,重新發現臺灣現代化基礎的源頭。 &

79 特價3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臺灣民主蘭城尋蹤文集

「臺灣的民主之路,雖然曲折,但彰顯了屬於臺灣人的堅韌與毅力。《臺灣民主蘭城尋蹤文集》,正是台灣民主歷程的見證和紀錄。」──總統 蔡英文 在追求民主的百年歷史中,宜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回顧經歷殖民與威權統治的臺灣,民主聖地宜蘭不僅孕育出了武裝抗日的簡大獅、文化與政治運動者蔣渭水和石煥長、國民黨統治時期提出〈告臺灣同胞書〉的郭雨新,還有因「美麗島事件」被軍法審判的林義雄與陳菊等前輩,以及諸多先行者;他們以無比的韌性,堅持追求民主和自由,追求一個屬於臺灣人的臺灣。 本書收錄重量級民主前輩與歷史學者的深度對話,透過3篇精彩演講和11篇專論,以嚴謹的史料考索,帶您一同前往蘭城民主尋蹤。 本書特色 ★重量級民主前輩與歷史學者何義麟、康寧祥、陳志剛、陳怡宏、陳芳明、陳菊、陳進傳、陳翠蓮、游錫堃、黃文瀚、黃惠君、楊晉平、蔣朝根、薛化元合著 ★總統蔡英文、副總統賴清德、國史館館長陳儀深、文化部部長史哲專序推薦 各界推薦 蔡英文總統、賴清德副總統、國史館館長陳儀深、文化部部長史哲──專序推薦 &

9 特價61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臺灣通史(3版)

連橫  著
五南 出版
2024/02/28 出版

全書共36卷,體裁則略仿司馬遷的史記,分為紀、志、傳三部分。總共包括四紀、二十四志、六十傳,總計約60萬字。記錄則起自隋大業元年(605年),迄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凡約1290年的歷史。 連橫本著「臺灣人,不可不知臺灣事」的精神傾注心血撰寫本書。成書於1908年-1918年。 臺灣通史一出版,頗多好評,章太炎稱讚此書「民族精神之所附,贊為必傳之作」,當時民政長官下村宏為之作序:「……分類有法,矧又氣象雄渾,筆力遒健,論斷古今,吾幾不能測其才之所至,蓋近世巨觀也。」高度肯定可見一斑。 然其部份內容也受學者質疑,或評為杜撰創作、或說與史實不符…。諸多疑義,但作為歷經十年收集資料撰寫而成,並為臺灣第一部冠以「臺灣通史」之名的史書,有其參考價值與貢獻。 &

9 特價61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光與灰燼:林連宗和他的時代(二二八事件77週年增訂版)

黃惠君  著
黑體文化 出版
2024/02/06 出版

本書為林連宗先生的傳記, 描述他生於日本時代擔任律師, 開啟台灣平民法律服務之先河。 戰後他擔任台灣省參議員,爭取司法權獨立, 後擔任制憲國大代表,要求台灣即刻實施縣市長民選, 此一訴求成為貫穿二二八事件的改革訴求。 & 1904年林連宗出生於彰化,父親在繁華的彰化三角公園經營商店,住家旁是八卦山,乙未戰爭的發生地,漢意識留在父親對漢文教育的堅持之中。林連宗早慧,在校成績優異,從進入彰化公學校的第一天,他就走入一個相對進步的大正時代,家庭的漢學教育,與公學校的現代化日式教育雙軌進行。後來考上第一所為臺灣人設置的臺中中學校(今臺中一中),畢業後進入《臺灣新聞社》擔任漢文版編輯,1923年總督府逮捕臺灣議會請願運動的人士,身在媒體的他目睹民主前輩在法庭上與統治者交鋒,為平等權與自由而戰。而年僅二十歲的他,已受前輩矚目,在文化協會彰化的演講場上,首次登壇演講。其後他到日本留學攻讀法律,並通過國家考試司法科及行政科的筆試。 & 1931年林連宗開始在報紙上寫法律專欄,開啟所謂的「平民法律服務」。這專欄他一寫就是四年多,回覆千餘則民眾的提問,對法律知識的普及化有莫大貢獻。在1935年第一場民意代表選舉,律師及法政大學畢業的人才,沒有缺席,林連宗也扮演選舉助講員。1937年日本發動戰爭,臺灣進入高壓統治皇與民化運動。在認同的征服戰中,林連宗沒有屈從,沒有改日本姓氏,也不願加入「皇民奉公會」,有所不為是他的原則。而當日本政府猶以文宣掩飾自己戰敗的跡象時,轟隆隆的空襲聲中,林連宗已開始自學中文,他知道這樣的殖民政權將過去,也意識到語言將成為未來的問題。 & 戰後林連宗眼見好不容易建立的法治社會,逐漸敗壞,於是他投入省參議員選舉。律師及民意代表的雙重角色,讓他切入司法權不獨立的問題,戰後政治惡劣、執法者犯法,但司法權卻受控於行政權,乃致無法偵辦貪官汙吏。質詢一如法庭的攻防,如何從權力的一方,取回人民的權益,他沒讓人失望。民意代表與律師的雙重身分,也讓林連宗每每在危機時刻,成為民意託付對象。法理基礎乃解決政治困厄的基礎依據,特別是當台灣內部民意與為政者產生巨大落差時,林連宗一次次被推派為代表,起身前往南京,將臺灣民意訴求中央,期能抵擋日益蠻橫的台灣治理者。不論是國民參政員選舉不明票事件,或是臺籍律師資格需經重新認定的問題,林連宗苦心奔波,一心一意,戮力改變臺灣不平的處境。 & 此時政府與人民的對立,隱隱然如將爆裂的炸彈,在施政一年的總體檢時,林連宗為文呼籲要能真實反映人民的意志,才不會是與人民對立的政府,1946年年底將舉行制憲國大代表選舉,只要憲法通過,民主自由指日可待。林連宗法律人的背景與省參議員的歷練,是參與制憲的不二人選,十月底他當選國大代表,帶著台灣民意要求1947年6月普選縣市長的主張,啟程前往南京,終於盼到憲法通過的那一刻。為臺灣爭取立即行憲,留在他給女兒的書信中,也留在國民大會實錄所記載的第61號提案中。毫無猶疑地,行憲普選縣市長成為二二八事件中,人民要求專制政體還政於民的總目標。在推動縣市長普選的過程中,不斷遭當局扣上「台獨」及「排斥外省人」的帽子,隱隱然有危機浮動著。 & 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發,林連宗在第一時間即掌握問題根源,認為除實施縣市長民選、任用有經驗的本省籍人士外,無以安定臺灣。此一主張也貫穿二二八事件,成為人民代表與陳儀政府談判的條件。3月8日全臺法律界人士召開會議,推舉法院及檢察處人選,3月9日臺北陷入封鎖狀態,蔣介石所派軍隊抵臺後,下令戒嚴,進行全面軍事接管。3月14四位便衣及一名軍憲將林連宗及李瑞漢、李瑞峯帶走,從此一去無回,家人再也無法得知任何消息。民主化後檔案揭露,「陳儀令憲兵駐臺特高組秘密逮捕國大代表林連宗」,這是陳儀有計劃地下令密逮、密裁,暗殺為臺灣奮鬥的菁英領袖,林連宗在事件期間起身為任用台籍司法精英而奔波,竟遭政府秘密逮捕之後暗殺,殉難於二二八,留下為台灣爭取平等、民主與自由的身。 & 重要事件:二二八事件77週年 & 本書特色 & ★筆鋒帶感情,表現出作者女性敏銳的觀察力,以及長年對二二八知識的累積。 ★百餘張珍貴歷史照片,立體化呈現傳主的一生。 &

79 特價39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台灣使用指南

玉山社 出版
2024/01/05 出版

這是一本導遊書,是探索土地與文化的說明指南;這也是一本歷史書,是深入了解台灣社會的入門磚。透過德國的「台灣通」視角,一探台灣是如何發展成今日的模樣。慕尼黑的Piper出版有一個「指南」導遊書系列,是從作者的個人觀點介紹各個國家、城市的特色。定居台灣已十五年的哲學家、小說家施益堅認為:「如果讓我來寫,這個指南恐怕會跟其他的導遊書稍微不一樣。」為了讓德國讀者了解台灣,當然會講到棒球與美食,免不了讚揚中央山脈與花東海岸的美麗,更重要的是台灣的政治情況及其歷史背景。普通導遊書都會避免提及嚴肅話題,但施益堅覺得如果要說台灣的話,這一點無可迴避。德文版於2021年秋天上市,2023年年初即再刷,除了大獲讀者好評,也引發德國人對台灣的好奇心與關注。為什麼台灣人需要閱讀《台灣使用指南》?來自德國的哲學家、小說家帶您深入剖析「認同問題」雖然台灣人可能不需要外國人幫忙說明台灣文化與歷史,但施益堅提到台灣朋友最常問他的問題,就是「你們西方人是怎麼看台灣的呢?」有些人是單純好奇,有些人卻讓他感覺到一種擔心:是不是你們西方人完全看不到我們?台灣自1987年解嚴以來,社會不斷地發展,民主進步可觀,這是全體公民的偉大成就,但是關於認同問題,直至目前為止仍未達成全社會的共識。透過《台灣使用指南》,台灣讀者可以看到外國作者眼中的台灣,進一步思考跟自己所認知的台灣有何異同,藉此對「台灣認同」得到一些新的啟發。──身為久居台灣的德國作家,我想要讓同胞了解,為什麼我把這個美麗的島嶼當成我的第二個家,順便戳破一些中國大外宣中關於台灣的謊言。希望台灣讀者閱讀此書的時候,會感受到作者對他們家鄉的熱愛,更希望會感到對自己家鄉的驕傲。我在這裡已經住了十幾年了,我並不是每天自問為什麼我這麼熱愛台灣?撰寫《台灣使用指南》提供我一個很好的機會:回顧我和台灣的故事、反思我在台灣的經驗、重新確認我在這個地方的歸屬感。本書特色1. 三度入圍德國圖書獎年度決選的德國作家施益堅,將久居台灣的親身經歷寫成導覽指南,向世界介紹他美麗的第二個家鄉。2. 本書不單單導覽國家與城市地理環境、宗教信仰、棒球文化……等,更為威權時代走向民主社會的近代史進程做出淺顯易懂的說明。3. 透過深入淺出的文筆,佐以德式幽默,從西方觀點帶領台灣讀者自不同角度再次認識、思索自己生長的這塊土地。

9 特價34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霧峰林家的重振:從官紳對立到相互協力(1882-1895)

黃富三  著
聯經 出版
2024/01/04 出版

霧峰林家是乾隆時代崛起之家族,透過冒險拓墾而迅速致富,崛起為地方頭人,到了十九世紀,族人林文察甚至曾經官拜封疆大吏。然而在戴潮春事件平定後,清廷改採抑紳政策,對戰功赫赫之林家由重用轉為壓抑,不僅林文察戰死沙場,其弟文明竟慘死彰化縣公堂,且背負「叛亂」惡名,家運中衰。 & 直到十九世紀下半葉,臺灣外患日增。建省之後,首任巡撫劉銘傳迫於外力壓迫與內部需要,積極推動新政,並破格重用臺灣紳商以協助推行,與林家結合成「官紳共利體」。霧峰林家即在此一政治背景下,創造了家勢重振之新機運。 & 《霧峰林家的重振》,是黃富三教授繼《霧峰林家的興起》、《霧峰林家的中挫》之後,歷經三十餘年完成之鉅著,也是霧峰林家三部曲之完結篇,透過公私文書,細緻而深入地描繪了霧峰林家如何在經歷挫折後東山再起,最後蛻變為中部最大家族。 &

79 特價6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霧峰林家的中挫:從宦途巔峰到存亡關頭(1864-1882)

黃富三  著
聯經 出版
2024/01/04 出版

十九世紀中葉,霧峰林家因效力清廷,在小刀會、太平天國及戴潮春之役中,屢立戰功,林文察高居福建陸路提督之位,其弟林文明亦榮任副將之職,其家勢之隆盛,在臺灣史上殆無其匹。 & 然而,家運無常似乎是林家的宿命,緊接而來的是一連串的挫折與危機。首先,林家因宦途受阻而退居鄉紳;接著,遭到政敵與中部鄰族之夾擊,導致頂厝系(二房)林奠國之繫獄省城與下厝系(長房)林文明之血濺公堂,甚至於幾乎遭到抄家滅族之厄。 & 這是林氏族史上繼林爽文之亂後之第二次重挫與危機。林家隱忍退讓,以司法手段代替武力方式,展開自救行動。歷經四次京控,雖未能勝訴,然其鄉紳地位與族產終獲保全,開創之後東山再起之契機。 & 《霧峰林家的中挫》敘述1864至1882年間驚濤駭浪的林家族運,藉此並可了解清代臺灣的三大問題:即官紳間之共利與相剋的複雜關係、中部豪族彼此間之制衡狀況,及司法體系之行政干預問題。透過此一重要家族的微觀式研究,更深一層地透視清代臺灣史。 & &

79 特價50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霧峰林家的興起:從渡海拓荒到封疆大吏(1729-1864)

黃富三  著
聯經 出版
2024/01/04 出版

霧峰林家是臺灣最具影響力的家族,但其崛起方式,與臺灣其他大家族有極大的不同,開臺祖冒險渡臺,深入番界山區拓墾起家,長年與自然環境搏鬥,並與官府、原住民、移民間有恩怨情仇的複雜關係,形成其武家族性與驟起驟落的族運。 & 《霧峰林家的興起》結合了官方檔案、林家文書、民間傳說等多方資料,重建早期林家歷史,內容涵蓋自開臺祖林石開始,到十九世紀林文察陞任封疆大吏的過程,介紹這段時間林家興衰不定的命運:由林石在大里杙拓荒致富,經林爽文之亂而家道中衰,而林甲寅再興家業,以至林文察竄升為福建陸路提督,一度兼掛水師提督。這是霧峰林家渡海拓荒到封疆大吏的故事。 & 書中既寫林家生存奮鬥的血淚故事,也寫强宗巨族間的結怨仇殺;既描述戰場上的叱咤風雲,也記錄政壇中的勾心鬥角,這些故事共同交織成一系列驚心動魄的圖畫。 &

79 特價50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霧峰林家三部曲:興起、中挫與重振

黃富三  著
聯經 出版
2024/01/04 出版

清代臺灣史研究的里程碑 臺灣傳奇大家族的百年故事 & 霧峰林家是臺灣最具影響力的家族,自清代以至日治時代,名人輩出,各領風騷,如林文察、林朝棟、林祖密(季商)、林獻堂等,被譽為「樹大蔭也大」。此一重要家族如何興起,無疑是臺灣史上的重要課題。 & 1980 年代,臺灣史學者黃富三教授出版《霧峰林家的興起》、《霧峰林家的中挫》兩書,利用霧峰林家所藏之私人文書,重建了臺灣第一家族在十八、十九世紀的興衰史,並從中探討清代臺灣的政治、經濟、社會變化。在臺灣史發展過程中,這兩本著作是當時具有代表性之作品,亦是臺灣史研究學術化之重要里程碑。前兩書出版三十餘年之後,黃富三教授進一步蒐集大批新發掘之文書,經長年解讀、研究後,完成第三部大作《霧峰林家的重振》。 & 這部經典三部曲,從宏觀角度完整呈現霧峰林家與清廷間之官紳複雜關係,深入論析其由抗衡(confrontation)、調適(compromise)到合作(cooperation)之階段性演變,不但突顯林家之獨特族性,而且揭開清帝國治臺政策本質之面紗。 & ▍《霧峰林家的興起》 霧峰林家的崛起方式,與臺灣其他大家族有極大的不同,開臺祖冒險渡臺,深入番界山區拓墾起家,長年與自然環境搏鬥,並與官府、原住民、移民間有恩怨情仇的複雜關係,形成其武家族性與驟起驟落的族運。 & 《霧峰林家的興起》結合了官方檔案、林家文書、民間傳說等多方資料,重建早期林家歷史,內容涵蓋自開臺祖林石開始,到十九世紀林文察陞任封疆大吏的過程,介紹這段時間林家興衰不定的命運:由林石在大里杙拓荒致富,經林爽文之亂而家道中衰,而林甲寅再興家業,以至林文察竄升為福建陸路提督,一度兼掛水師提督。這是霧峰林家渡海拓荒到封疆大吏的故事。 & 書中既寫林家生存奮鬥的血淚故事,也寫强宗巨族間的結怨仇殺;既描述戰場上的叱咤風雲,也記錄政壇中的勾心鬥角,這些故事共同交織成一系列驚心動魄的圖畫。 & ▍《霧峰林家的中挫》 十九世紀中葉,霧峰林家因效力清廷,在小刀會、太平天國及戴潮春之役中,屢立戰功,林文察高居福建陸路提督之位,其弟林文明亦榮任副將之職,其家勢之隆盛,在臺灣史上殆無其匹。 & 然而,家運無常似乎是林家的宿命,緊接而來的是一連串的挫折與危機。首先,林家因宦途受阻而退居鄉紳;接著,遭到政敵與中部鄰族之夾擊,導致頂厝系(二房)林奠國之繫獄省城與下厝系(長房)林文明之血濺公堂,甚至於幾乎遭到抄家滅族之厄。 & 這是林氏族史上繼林爽文之亂後之第二次重挫與危機。林家隱忍退讓,以司法手段代替武力方式,展開自救行動。歷經四次京控,雖未能勝訴,然其鄉紳地位與族產終獲保全,開創之後東山再起之契機。 & 《霧峰林家的中挫》敘述1861至1885年間驚濤駭浪的林家族運,藉此並可了解清代臺灣的三大問題:即官紳間之共利與相剋的複雜關係、中部豪族彼此間之制衡狀況,及司法體系之行政干預問題。透過此一重要家族的微觀式研究,更深一層地透視清代臺灣史。 & ▍《霧峰林家的重振》 霧峰林家是乾隆時代崛起之家族,透過冒險拓墾而迅速致富,崛起為地方頭人,到了十九世紀,族人林文察甚至曾經官拜封疆大吏。然而在戴潮春事件平定後,清廷改採抑紳政策,對戰功赫赫之林家由重用轉為壓抑,不僅林文察戰死沙場,其弟文明竟慘死彰化縣公堂,且背負「叛亂」惡名,家運中衰。 & 直到十九世紀下半葉,臺灣外患日增。建省之後,首任巡撫劉銘傳迫於外力壓迫與內部需要,積極推動新政,並破格重用臺灣紳商以協助推行,與林家結合成「官紳共利體」。霧峰林家即在此一政治背景下,創造了家勢重振之新機運。 & 《霧峰林家的重振》,是黃富三教授繼《霧峰林家的興起》、《霧峰林家的中挫》之後,歷經三十餘年完成之鉅著,也是霧峰林家三部曲之完結篇,透過公私文書,細緻而深入地描繪了霧峰林家如何在經歷挫折後東山再起,最後蛻變為中部最大家族。 &

79 特價164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第一法庭:蔣政權的最後掙扎

姚嘉文  著
前衛 出版
2023/12/29 出版

1970年代,蔣介石代表的政權被逐出聯合國,接著,蔣介石過世……。「中國國民黨」在台灣維持「大中國體制」的政府形象搖搖欲墜,台灣社會「民主運動」及「台灣獨立」「建國運動」浪潮席捲而至,威脅外省人政權的存在。 & 但戒嚴體制並未正面回應時代潮流,反而將任何主張「台灣獨立」的行為都視為叛亂行為,抓進「安康接待室」秘密偵訊,押到軍事「第一法庭」,在這間大的新的軍事法庭審判,炮製更多的叛亂案件,以死刑威嚇有任何主張的政治反對者。 & 這一間大間的軍事「第一法庭」是蔣氏政權為鎮壓「台灣獨立」而設立的建築物,也是蔣氏政權維護政權最後掙扎的新舞台。本書成書引用國內外公司有文獻及專家學者著作文字,書中盡量著明,如有註明不全,請作者見諒,在此向各位專家學者致謝。 &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台灣國家的進化與正常化(2版)

陳隆志  著
新世紀文教 出版
2023/12/29 出版

十七世紀是大航海的時期,1624年荷蘭憑藉著強大的海上艦隊佔領台灣,台灣是東亞航運的中心點,荷蘭利用台灣的地理優勢,作為與日本、明朝、南洋與歐洲發展貿易的中繼站或轉運地,將台灣帶入以出口貿易為導向的海洋文明體系。在荷蘭之後,台灣雖然經歷不同外來政權的統治,但是我們的祖先們在這塊土地上辛勤耕耘,付出血汗、犧牲打拚,一代傳一代,篳路藍縷,以啟山林,乃有今日。台灣的民主自由,得來不易,需要大家珍惜!維護!四百年後的今日,台灣處於歷史性的關鍵時刻。台灣人民是否能夠依循祖先們的腳步,開創民主光明的台灣?2024年1月13日的總統大選,是一場決定台灣國家的前途與後代子子孫孫生存發展的聖戰。我們要以無所不包、無所不容的精神促成台灣人民的大團結;以能忍能動、能屈能伸的精神破除悲觀的宿命感;用以島為點、以海為面的遠闊視野,消除島國傳統的狹隘;以征服海洋、開發海洋、利用海洋的精神,建設充滿生機活力、民主自由、尊重人權、繁榮幸福的國家。爭取命運的自主是我們共同的信心與決心。建立正常化的台灣國家,需要氣質、性格、智慧、勇氣與毅力。大洋精神是台灣人追求國家正常化的精神武器。我們要激發大洋精神、鴻展大洋精神,選出一位誠實有操守、有完整的政治歷練、有改革魄力、有擔當遠見,又能堅持民主、自由與人權普世價值,有保衛台灣主權與尊嚴決心的政治領袖,使台灣永續生存發展,代代不息,在國際社會積極參與,促進人性尊嚴與人類安全的進步與發展。

95 特價33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2/14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