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的抉擇
基本倫理學與墮胎 一個行為如果要有道德上的價值,必須出自義務而為之。 倫理學討論的是與錯的行為,以及我們所應該生活的方式。這裡面牽涉到一套引導行為的規則。他對我們有很大的影響,包括增進生的幸福、改善痛苦的狀況、用公正的判準解決利益的衝突,以及告訴我們對任何一件事應該給予支持還是譴責。引導行為的規則也許是普遍而有效的,也許因文化而異、每個社會的核心都有一套它傳授給年輕人的道德規則。但是不管怎樣,如果沒有某種引導行為的準則,人類的生命一定會傾向變壞。 本書所要談的內容包含倫理原則在生與死的論題上的應用:生命的價值、墮胎、自殺、安樂死、死刑、動物的權利、戰爭、以及其他的主題。但是首先我們需要先瞭解我們在理論上基本的選項,否則我們的應用就缺乏一個主要的架構。康德的那句名言可以這樣改裝來說:實踐的倫理學沒有理論是盲目的,而倫理學的理論沒有實踐是空洞的。 作者簡介 波依曼,英國牛津大學博士、美國密西西比大學哲學教授。其主出著作有:《生與死》、《真理的探尋》、《發現對與錯》、《主觀主義的邏輯》等倫理學著作。
今生今世
生與死 目前,社會因作品中所討論的生和死問題而分裂成兩個極端的陣營:生命神聖、死和瀕死的意義、自殺、安樂死、墮胎、死刑、動物權、世界饑荒和戰爭,作者在用辯証的形式為讀者們編成這一本文集,蒐集來自正反觀點中最好的文章。 作者為本書的每一部分撰寫了簡短的引言以及每一篇文章作者的介紹,幫助讀者定位作者的問題和立場。在我們的時代中,清楚、包容、富想像力地思考道德生命的重要。對一個有思想的人來說,沒有什麼事比它更能鼓舞人,也沒有什麼事會比它對我們的社會更具挑戰性。 在本書的小小引導下,幫讀者了解尊重生命的重要,以及生命的意義與宗教之間的關係,找到合理性與死亡的恐懼。 作者簡介 波伊曼 ◎英國牛津大學博士 美國牛津大學博士 美國密西西比大學哲學教授。 ◎其主要著作有:《生與死》、《真理的採尋》、《發現對與錯》、《主觀主義的邏輯》等倫理學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