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元化《太極拳正宗》考析
趙堡太極拳的歷史源遠流長,歷代傳人在傳授趙堡太極拳時都有一些資料流傳,但是,將趙堡太極拳系統地整理成書,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前只有太極拳專家杜元化一人。他是陳清萍的再傳弟子,並得到陳清萍的另一個弟子張敬芝的傳授,比較系統地掌握了趙堡太極拳的拳理拳法。 他所寫成的《太極拳正宗》一書是對趙堡太極拳的一次全面總結,由於《太極拳正宗》發行少,看到的人不多,同時,他運用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道家學說無極、太極、兩儀、四象、八卦的原理來寫趙堡太極拳,加上文字上的障礙,一般的人不易看懂,以上原因,使這本書得不到廣泛的傳播。
三才門乾坤戊已功
>是氣功科學在武術應用和保健上的經驗總結。作者王培生(原名王力泉,號培生,取培養陰陽辯證思想,萬物土中生之意)現已年進古稀,德高望重,既具有高深的武學修養,又和藹可親,平易近人,故大江南北,向王老師求教者甚眾。 王老師曾著>(出有中,外文版)以及全國高等院校推行的武術教材>等書,為發展武術上貢獻良多。王培生老師在五十多年的武術教學實踐中,以其高深的德,藝,博得武術界人士的一致好評。同時,經常在接待外國武術界友好人士中,以精湛的拳法法技術獲得外國朋友的熱情贊揚,令他們嘆為觀止。幾十年來,王老師在拳法和氣功功法理論上繼承了前人的成果,尤更側重於發展觀點上的探討總結。 >一書分為理論和體用實踐兩大部分。在理論部分,剖明了氣功與武術的秘奧所在;在體用實踐部分,集五十多年的親身實踐體會和行之有效的寶貴心得,結合中國的醫學理論,以樸素的陰陽辯證哲理剖析武術與氣功的精髓,用陰陽哲理之法則來指導功法的鍛鍊。 不難想像,這一切將使學習者在保健和技擊上都會收到極為明顥的效果。 此書內的功法,以內家拳功法為主。內家拳法歷來主張〔用意不用力〕,也就是說,用陰陽哲理的〔意識〕和〔知覺〕來指導動作,每一招式每一動作都必須符合拳理和人體氣血運行的規律。堅持久練者,不但可以達到防疾袪病,強體健魄,益壽延年之功效,在防身方面,更是運用自如,體現了陰陽五行相生相剋之理,可收〔四兩撥千斤〕,〔以小勝大,以巧取勝〕之奇效。 因此,若能反覆實踐,細心揣摩,潛移默化,久而久之,則可臻於高深境界。在應用時〔人不知我,我獨知人〕,隨心所欲,收發自如! 王培生老師竭幾十年精力鑽研武學。近年來,他除了在北京各高等院校講學外,還經常受高教部派遣到各地高等院校講學,並受到一些省,市的武術協會,氣功學會的特邀前往講學。 另外,不少出版社,雜誌社和報刊編輯部派記者採訪或約他寫稿,題字等等(本人曾有幸跟隨在王老師身邊外出講學)。王老師雖然很忙,但對這些要求總是盡量給予滿足。>就是在百忙中完成的。 此書所載的功法,通過許多人的實踐證明,確不失為氣功和武術的精華。此書圖解清楚,練功有素者,循理漸進,自會諳其妙旨;初學者,按圖索驥,亦可無師自通。
心意門秘籍
本書內含心意門歷代拳家秘而不宣的河南兩大派系之技術:馬氏心意六合拳與嵩山少林寺心意把。其中馬氏心意六合拳章節,以河南心意六合拳馬學禮之弟子張志誠系所傳拳法為主體。其中挖掘整理的「心意四把捶」、「十形七拳」、「心意六合劍」、「少林心意把」及「心意門拳譜」,皆為我國武術文化遺產中具有重要研究價值的珍品。歷來心意門人從不輕易外露,故知之者甚稀。今公諸於世,倘能使學習、研究心意門拳法技藝者有所補益,則得償夙願。就本人編寫此書之初衷,意在弘揚心意門這一武術精粹,以示對中國古老傳統文化遺產的珍惜之情。但由於學識水平有限,技藝尚欠精深,書中訛誤之處在所難免,誠望海內外行家斧正。
武式太極拳精華
太極拳 當今太極拳已經風靡於全世界,凡是有華人的國家就有太極拳。作者走過十多個國家,訪問了很多的教太極拳的教練,有的教練根本就不懂得太極拳的原理就去教學生,更有的人告訴作者:「您別見笑,我這是在騙外國人。還有一些外國人也在教太極拳,不管什麼樣子都叫太極拳。」 美國是經濟強國但不是太極強國。就現在而言,美國的太極拳還處於剛起步階段,很多地方還需要去完善,去修正,在很多人的眼中還不懂什麼是太極拳,有些人自認為去了幾趟中國就學會了太極拳,其實不然。最重要的是,你有沒有得到真傳,你的老師他不懂太極拳,如果你的老師就是三腳貓的水平,你怎麼能學到真功夫呢? 看到美國洛杉磯太極拳阿里巴巴比陽春白雪更受歡迎的局面,看到洛杉磯一些嘴巴式操持著太極拳的發展。真是讓人擔心,由於這個現象,作者認為更有必要多出一些好書來扭轉這種不正常的局面,因此作者編著了本書,希望對讀者有所助益。
太極導引新身體空間
太極導引 「太極導引」此種細膩運動,運用身體的旋轉、開閤、延伸、絞轉,再配合大量的呼吸,使身體四肢不斷交錯運轉,促使全身經脈通暢,五臟得到按摩,順利排毒並消除贅肉;特別強調心理的專注寧靜,能提高精神的安定層次,紓解壓力。這套運動沒有年齡限制,從12歲到80歲均能學習,其差異只在動作的層次與深度。 方法會依個人身體條件而略有變化,但只要掌握著幾個基本原則,人人都可藉由「太極導引」找回健康,因為太極導引是一種從身體到心靈、從方法到態度的生命耕耘原則。 作者簡介 張良維 1962年6月生於台北縣萬里鄉,學習傳統功法近三十年,並深入探索內功修為。致力於擷取傳統養生運動功法的精髓,培養出平易近人、簡便有效,而且符合現代需求的全民運動。 其作《太極導引新身體空間》一書,旨在跳脫過去對功法拳術的刻板印象,並凸顯運動與身體開發的重要關係,進而已更開闊的「太極」-在互動之中保持平衡-的態度,導引大家進行身體小宇宙的開發之旅。 現任: ◎台北市太極導引文化研究會理事長 ◎時報會館太極導引課程指導老師 ◎台北市公務人員訓練中心太極導引課程指導老師 ◎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太極導引課程指導老師 ◎台北市敦化國小兒童太極指導老師
柔道入門
柔道的源起 成為柔道母體的柔術、和、體術等都是屬於徒手搏鬥的一種武術。提起柔術的歷史是極為古老的,在「古事記」中的「爭力」或「日本書記」中可以看到的野見宿彌將當麻蹴速予以賜死的「捔力」記事,聽說是柔術和相撲的開始云。 冒著生命危險的搏鬥技,在日本的平安時代以宮中所舉行的節慶相撲而被獎勵,並次第加上儀式、娛樂等終於演變為競技化,後來到了江戶時代則由勸進相撲轉變為近代相撲而發展於今天。另外,在平安朝末期到源平、戰國時代則各國烽火不斷而陷入混戰的局面,這時武士們在戰場則必須具備撂倒對方的技術和體力。因而,大家即開始研究於實戰性的搏鬥技,並加以研練,如此久而久之成為有系統的組織,並終於以柔術之形而產生一種流派。
福建少林拳入門
探究中國武術真面目 本書是為了想要探究中國武術真面目的年輕人所撰寫的。 河南嵩山少林寺在民間的知名度較福建少林寺為高,但「少林拳」卻不是源自嵩山少林寺的拳法,而是由福建少林寺及其大成的拳技。由於福建少林寺位於九龍山深山,而且入山限制甚嚴,少有如願者,於是此一名剎變因此逐漸為人所疏遠、淡忘。 福建少林寺的技法,宛若大洋深奧,爰不易以有限篇幅來加以悉數公開。本書乃將少林拳中的「基本拳」、「擒拿術」、「投跌制敵術」、「少林散手對打」、以及五行拳中最實用又適合練習的「入洞鶴」介紹於內。至於五行拳中的龍、虎、豹、鶴、蛇拳等,作者將在日後另外陸續撰書。
一天10分鐘健康太極拳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基於長年的太極拳生活中所得到的太極拳真髓,嚴格挑選出簡單易學,有助於提高健康效果的太極拳,編成一天只要花十分鐘就能得到健康的太極拳。 據說太極拳的歷史長達三百五十年,基背景包括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太極拳的動作在攤開手時如鶴般的優閒,落腰前進的姿勢就像在地上爬行的蛇一樣。太極拳的魅力,就是能使呼吸緩慢,心情穩定,形成穩定的自然體。 太極拳健康法是將小宇宙人類的氣與全宇宙的氣合成一體,使氣自然循環全身的運動。此外,每個動作都好像長江大河一樣,在緩慢的流動中隱藏著深不可測的秘密。 作者簡介 麻生秋子 1956年出生於日本東京都。於獨協大學留學時開始學習太極拳。畢業後加入全日本太極拳協會,曾任研究員,後來擔任指導員。1991年於北京體育大學主辦的國際武術太極拳表演交流大會「四八式部」中獲得優勝。
肌力的訓練&調整
肌力的訓練 運動最重要的就是肉體。跑、投、踢、推、拉-全部都是帣體表演。那麼,該如何改善這些演出呢?應該怎麼做才能跑得更快、投得更遠、踢得更強勁呢?因此,必須先了解自己的肉體。亦即,必須先從認識身體哪裡有骨頭?哪裡有關節?哪裡有肌肉?等開始。移動身男的支幹是骨骼。但是,要移動骨頭,就必須移動骨頭和骨頭的連接處-關節。而擔任移動關節的就是肌肉。等於是骨頭、關節、肌肉、韌帶這麼部位殢動之下,才能完成一項運動。如果不了解自己肉體的構造,便無法得知該鍛鍊哪個部位。 為獲得最終目的「改善競爭水準」,到底需要什麼呢?首先,將調整行為分成訓練中和訓練以外的時間。訓練中,要求加強肉體。所謂強健體魄,乃無懈可擊的身體。亦即,有柔軟度、不怕受傷、競賽時所須的肌力充分發展的狀態。為鍛鍊這樣的體格,必須清楚明白身會的機制,組合適當的訓練課程。調整訓練和休息之間的平衡,努力改善體能。再者,必須學會如何吸收知識如何活動身體的方法。 作者簡介 廣戶聰一,運動整體師、運動訓練員。1961年生於東京都。經歷樁球、格鬥比賽等,邁入整體治療的領域。修習含飲食方面的科訓練理論;69年創立整體運動的「廣內館」而後擔任職業摔角團體,泛量級的公公認訓練員管理個一流運動選手的身體管理角色。
合氣道的科學
合氣道 要了解合氣道,須先了解氣,抱著這種主張,合氣道以氣之武道而更加深人們的關注,尤以最近中國氣功熱甚囂塵上,二十一世紀勢將成為氣的時代。 但本書中我不擬藉由你的概念解明合氣,因為我認為特別是在合氣道的入門階段裡,不循氣的概念比較容易認識合氣。 我曾經是合氣之道的逃兵,我的恩師是曠代名人,當初親炙師父的神技,我嘆為觀止之餘,不免思及合氣顯然不是普通人能修習的,於是我打消修練的念頭。 但隔幾年後我得有機緣接觸太極拳,才赫然發現它與合氣有共通性,因此我不揣鄙陋,仍嘗試藉此闡明合氣,然而我此舉唯一能仰靠的,就是讚嘆恩師神技時那種真實合氣的感觸記憶,親身體驗名家技巧的感觸,成了我的榮耀和寶貴的財產,憑著那種感觸的記憶,我自認本書能夠芋程度接近合氣的真實。 作者簡介 吉丸慶雪,本名貞雄,一九三一年出生於大分縣佐伯市,愛媛縣立今治西高等學校、國立電氣通信大學畢。 曾擔任日立中央研究所研究員等職務;現任日中太極拳交流協會主任指導員,太極鍊體會合氣鍊體會之主事者,住浦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