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政治的理論與方法
一直以來,比較政治為政治理論發展的基本方法。然而,許多研究者進行研究時,卻經常自豪於強大的統計工具,而忽略根本邏輯上概念化、量度以及個案選擇等問題。本書作者分別針對質化及量化分析,提出各種比較政治方法論、途徑或理論的優缺點,並指出比較政治面臨的困境與考驗,希冀提供研究者未來執行一項比較研究時得以秉持有計劃的研究及測量觀念,進而促進政治科學的發展。
公共管理:英國文官體制的再造
自1980年代以來,在公共管理領域中發生了全球性的政府改革風潮.此種公共管理革命的出現,不僅在理論上象徵著公共行政知識領域的創新,而且在實務上亦意味政府改革行動的落實. 本書的主要內容,係以公共管理的思維為基礎,著重於英國文官體制再造的實務經驗分析.期望藉由本書對於相關問題的討論,不僅能對我國目前推動的政府再造改革有所助益,也能提供有識之士另一種思維的方向
比較政治:西歐政治與社會
本書為針對歐洲十八國之政黨體系、選舉制度及政府體制之完整分析研究。立基於托克維爾政治穩定之一般性理論,本書亦對歐洲政治公平性之演變有所考察。此外,本書亦蒐集了當今西歐市民社會與國家最新的調查統計數據。本書的重點在於作者所提出的一個突破性觀點:政治機構與政治運作的產出結果,均受到社會結構的影響,作者更站在市民社會、市場經濟以及階級、種族、地域認同、宗教等不同的立場,來描繪西歐政治體系的本質與形式。是一本對西歐政治社會現況有所完整觀察的著作。
冷戰後美國的全球戰略和世界地位
本書為描述美國的全球戰略和世界地位提供了一個思維框架,深入刻劃了冷戰後美國社會發展的特點,並由此出發探討了全球化時代唯一超級大國的經濟擴張、軍事戰略和人權外交,對美國對華政策和中美關係的今後走向也進行了深入思考。
冷戰後美國的中東政策
其中探討了歐洲企業所面臨的整體環境、財物金融、管理模式、經營理念等議題,最重要的,是本書作者巧妙第將企管教材中的各種模式與觀點,與實際所收集到的個案(其中許多企業皆為世界知名廠商)交互比對印證。讀者得以深入了解企業的成功知道與失敗之因。本書極適於企業界人士藉以檢視與省察`本身的策略與經營之道,也適於學生作為靈活的輔助教材之用。
浴火重生的東南亞國家
浴火重生的東南亞國家 東南亞是當今世界上,尤其是第三世界少有的地區明星。它高速增長的經濟活力,長期穩定的政治秩序,以反迅猛發展著的區域一體化趨勢,正在引起全世界的廣泛矚目,更是台商「南向」的目標。 東南亞在歷史淵源與地緣上,與我國關係密切,尤其在南沙群島的主權歸屬上,牽涉有關國家關係更形複雜。 東南亞除了新加坡較為進步外,其他國家尚屬於開發中狀態,經濟雖然持續成長,然而一場無情的經濟風暴,幾乎摧毀以往的努力,民生艱困的情況值得我們關懷。 作者簡介 劉富本 東海大學政治系、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畢業。現任:輔英技術學院專任教授,講授「國際關係」、「社會學」和「探索太平洋島國家」等課程。
俄羅斯轉型1992:1997一個政治經濟學的分
一個政治經濟學的分析 俄羅斯事一個轉型中的前社會主義國家,它是原本構成蘇聯的十五個共和國當中最大的一個,具有成為世界強權的一切天然和人文條件。 本書為俄羅斯的困局提供了一個政治經濟學的解釋。像許多前社會主義國家一樣,俄羅斯的政府夾在國會和國際金融組織之間,政策搖擺不定。結果凡是選舉時改革就後退,而在兩次選舉之間改革就得以向前推進。 《俄羅斯轉型》所採用的研究途徑是新制度論,它雖然是以俄羅斯為主要的分析對象,但是作者最大的興趣是在發展出有關政經轉型的一般性理論。 作者介紹 吳玉山 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系、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第一名畢業,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政治學博士。 曾任美國柏克萊加大政治系講師、柏克萊東亞研究所訪問學者與美國布魯金斯研究所外交政策研究部研究所。 現任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中國政治學會秘書長。 研究領域包括社會主義國家政治與經濟轉型、兩岸關係、民主化理論、族群政治、政治社會學、國際關係。研究區域包括俄羅斯與東歐、中國大陸、台灣
主體建構政治與現代中國文學
從意識形態研究到心理分析,再到對話語、權力、後殖民主義和性別的探討,可以看到整個二十世紀的理論探索其實都是圍繞其主體的建構問題。 主體的建構問題不單是西方當前的文化論爭,還表現在現代中國文化的探討。本書嘗試透過對「主體」的論述,探討二十世紀中國文化的變遷過程。書中十五章所涉及的理論包括意識形態、話語、心理分析學說、性別研究和後殖民意識,而貫串各種理論探討的不單是二十世紀中國文化的進程,更重要的是現代中國文化和政治對「主體」建構的探索。
東南亞政府與政治
東南亞政府與政治 本書是一部系統綜合地論述東南亞政治的著作。第一章著重從地理環境、民族構成、宗教文化、歷史概貌、政治發展諸方面為當前政治提供一個大背景。第二章按照若干類型重點分析政府體制和文官制度。第三章研究政黨、軍隊和宗教在政治權利結構中的地位。第四章討論各國的意義形態和政治文化。第五章是關於民主制和人權狀況。最後一章則從東南亞地區內外兩個方面考察它們的對外政策和國際關係。 作者簡介 張錫鎮 1947年生,河南沁陽人,198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獲法學碩士學位,現任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副系主任、教授。曾於1987~1988年在美國伊利諾大學進修東南亞政治,1996~1997年在美國丹佛大學講學,講授「中國政治經濟」和「東南亞政治、經濟和外交」。 主要論著有《當代東南亞政治》(1995年)、《西哈努克家族》(1996年)等專著以及數十篇論文,如〈中泰關係四十年〉、〈論新加坡的政治穩定〉、〈論泰國的軍人政權〉、〈東亞:通向政治穩定之路〉、〈東南亞在日本經濟發展和外交戰略中的地位〉。
透視總書記
江澤民是個怎樣的領導人 在共產中國的歷史上,江澤民的崛起是個異數。他原本無名氣、無政績,在人們心中不過是個中庸之材,但是八九年六四事件之後竄升為總書記,隨後成為「第三領到核心」再為迄今九年,超過了中共歷史上除毛澤東之外的任何一位總書記或黨主席,而在「中國最後強人」──鄧小平過世後,江澤民成為共產中國最具影響力的第一人,對兩岸關係發展的主導性尤其不可輕忽。 江澤民是個怎樣的領導人,他的政治主張;兩岸觀點危何?這是海峽兩岸中國人必須瞭解認識的。為此特由精研中共問題的知名學者阮銘先生,為讀者選編江澤民的重要文選,附上導讀,並選輯阮銘有關江澤民的評論文章,讓讀者清楚的認識江澤民這個人。 作者簡介 阮銘 一九三一年生於上海,中學時參加學生民主運動,四六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四八至五二年於燕京大學攻讀工科,畢業後任清華大學團委書記。六一年進入中共中央宣傳部,七七年調任中共中央黨校理論研究室副主任,並參與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文件起草工作。八三年因政治主張不合,被中共開除黨籍。八八年十月赴美,先後在歌倫比亞、密西根、普林斯頓、哈佛等大學研究。現任普林斯頓大學中國學社研究員、淡江大學訪問研究員。
躍動的國家越南
越南 一九九六年是揭開新生越南序幕的一年;實現與美國的正式邦交加入東南亞國家聯盟,是越南躍登國際舞台的一年。以往越南揭示三個口號,朝新的建國理想邁進;這個理想就是自由、獨立及幸福,是胡志明的建國思想。 在建國思想當中,自由與獨立在經過許多的苦難之後,於在九五年完成了;九六年開始,朝向創造國民幸福的新國家邁進;現在的越南,官民都為了達到幸福的這個目的,而開始建立一個充滿夢想及希望的國家。 追溯越南的發展過程,到九五年以前越南是第一期建國的時期;從九六年開始的下一個步驟,則是追求幸福的第二建國的時期;一九七五年越戰獲勝,七六年完成民族統一,越南成為備受世界矚目的社會主義國家;在東西冷戰的緊張時代,得到蘇聯及東歐諸國的支援和協助,開始了越南的建國之路。 充滿理想而開始的建國之路,卻因為糧食不足及極端貧困,而產生了反政府運動;運動開始後的第五年,蘇聯的社會主義也遇到挫折,結果在國民的主意之下,誕生了刷新政策;越南國民完全否定以往的條件政策,選擇了一百八十度的政策轉變。
甦醒的小龍菲律賓
菲律賓 菲律賓長達三世紀半都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在東南亞諸國當中是最早接受西歐文明洗禮的國家;殖民地時代,西班牙以菲律賓為轉運站,用墨西哥生產的銀購買中國及日本的陶瓷器等產物,在西歐銷售,得到莫大的利益。 世界一周的航路則是以西班牙為起點,到達墨西哥大西洋側貝拉.克魯斯的海路,然後再由兒經由陸路連接到太平洋側的亞卡普爾克為止,從亞卡普爾克到馬尼拉再次以海路連接;像日本伊達藩的支倉常長就是利用這一條路遠渡羅馬。 現在國內有很多來自菲律賓的勞工,形成多數菲賓在國內的就業問題,但是在本世紀初期日本的勞工也曾經到菲律賓去賺錢,從事碧瑤的道路建設或民答那峨島的馬尼拉麻的栽培工作,總數與目前在日本的菲律賓相匹敵,但是知道這件事情的日本人很少;當時,菲律賓在歐美國人的眼中看來是比日本先進的國家;事實上,在馬可仕政權的第一期為止,菲律賓還是東南亞諸國的領導者,甚至被提名為繼日本之後的奧運舉辦國。 在此充滿勞動慾望,活潑的七千萬名菲律賓人,等待國內企業的雇用機會;也許對日本而言,菲律賓是東南亞中殘存的最後聖地了;最近美國最大型的航空貨運公司聯邦快遞公司,對於昔日美國海軍基地蘇比克,設置對亞洲的大型轉運基地深感興趣,我想二十一世紀,菲律賓將再度成為東南亞的領導者。
俄羅斯政府與政治
俄羅斯政府與政治 本書簡明扼要地向讀者介紹和分析俄羅斯政治和政府體制有什麼新變化,有什麼特點,與過去相比又有什麼不同。 並且突出以下三個特點: 一、反映俄羅斯政治變化的大趨勢和主要的發展方向。 二、把當前的政治大變化與過去的蘇聯時期相比較。 三、把當前的政治體制與沙俄時期相聯繫。 作者簡介 葉自成 1956年生。1978年考入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1985年碩士研究生畢業:1988~1989年在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進修。1985年起至今在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任教,目前為該校教授、外交學與外事管理教研室主任、世界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北京大學中青年學術骨幹、學術委員會委員。 主要教學和研究方向為俄羅斯東歐政治與外交。著有《葉利欽──俄羅斯第一任總統》等書,發表有關論文數十篇。中國東歐中亞學會理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歐亞研究所特約高級研究員。 1994年獲全國青年社會科學成果優秀獎。1995年獲北京市社會科學中青年獎。 著作/《俄羅斯政府與政治》
英國政府與政治
英國政府與政治 英國在若干世紀中,在行政、立法和司法等方面,發展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政治制度。作者針對英國的兩院制議會、不成文憲法、獨特的司法系統、責任內閣制、高度中央集權、競爭的兩黨制、保守的文官制、嚴格新聞控制等主題,一一切入加以探討、詳述。 作者簡介 胡康大 1939年生,江蘇省人。1964年畢業於江蘇省南京大學外文系,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副研究員。曾於1982年至1984年在英國倫敦經濟政治學院進修兩年,1994年在英國蘇賽克斯大學英美文學院任客座訪問教授,主要從事於英國政府政治的研究。 已出版專著《英國的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比較》(合著),發表論文十餘篇,其中包括《略議英國政權中的一些特點》、《英國首相權力高度集人的趨勢》、《淺析英國的選舉制度》、《英國兩黨制的特點及反對黨的作用》、《英國議會權力的轉移及其特點》等。此外合譯《北歐式民主》、《當代意大利》、《二十一世紀的角逐》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