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音學講義
本書於1920年6月由商務印書館出版。1921年7月國民政府教育部經國語統一籌備會專家審核批准作為全國各地教授國音參考用書。是年8月已發行至第五版。可見此書對當時的國語統一運動有相當大的影響。作者在書中以發音語音學的原理和方法結合國語實際情形描寫國語語音各要素,又以傳統音韻學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國語語音之聲韻、等呼、四聲諸系統。作者還介紹了國音標準和注音字母的形成過程,記載了每一個注音字母的出處,並且提供國語老國音的完整系統,以及許多用老國音注音的文字材料,本書因這些重要內容而具有很高學術價值。同時,本書以淺顯易懂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講解國語語音系統之精要及其歷史演變傳承,即使在其問世近百年後的今天,仍不失為中文系學子學習語音聲韻之基礎範本。
語言風格與文學韻律
文學家都有自己的風格特點,每篇作品也都有自己的風格特點,過去的文學家用自己的一套方法說明這些特點,現代的語言學家用另外一套方法說法這些特點。文學家用的是印象的、唯美的、主觀的、綜合的方法,語言學家用具體的、求真的、客觀的、分析的方法。他們觀察的方向和視點不同,目標卻是一樣的。他們都把這項研究稱為「風格」。為了區別這兩種不同的視點,我們把後者稱為「語言風格」。所以,我們應該結合傳統的文藝風格學和現代的語言風格學,為文為的研究開展出一條新的道路。語言風格學可分為三個領域,包括韻律風格學、詞彙風格學與句法風格學,本書主要介紹第一個領域,也略提及後兩個領域的基本概念。十八篇中以唐詩和詩經的韻律分析為主。在附錄中也介紹了語言風格學各家的定義,以供讀者參考比較。
語言的歷史
語言,一部關於人類的動人故事。語言從何而來?擁有哪些引人側耳的故事?台灣的語言又與世界語言網絡有著什麼樣的關聯呢?傳統語言史不外乎語言變遷的描述,或人類語言結構的重塑,本書不僅涵蓋於此,更由物種溝通的起源談到未來的可能發展,以最寬廣角度全面且精要地理解「語言」。語言學專家史提夫‧費雪,以親切平易的方式為您述說「語言」的故事!本書為語言史入門書籍,對語言的歷史進行最廣泛的介紹。寫作目的,則是希望目前僅具備一般外語、語言常識的讀者閱讀之後,能對語言學有初步的瞭解,以便日後朝這項專業努力。在這樣的目標下,本書可視為修習大專語言學概論之前的簡介,亦即讀者不需事先接受任何語言學訓練,也不必具備任何先備知識或瞭解任何專有名詞,就可以看得懂。雖然定位為語言史概論,但其實本書與傳統的語言史書籍大不相同:傳統語言史的內容不外乎語言變遷的描述,或人類語言結構的重塑;本書則不僅涵蓋人類語言,更納入了動物的語言,可說是一本以最廣的角度來理解語言的精簡語言史書籍。本書第一章由自然與過去開頭,最後一章則以科技和未來作結。在這本語言史概論中,同時包含了眾多的大、小議題:從所有動物的語言到特定哺乳動物的語言,從特定語族的語言、現代地球村的語言以至於英語成為未來太陽系共同語言的可能性,本書講述的是一個以世界上最讓人動心的主題──語言──的普遍性與獨特性的故事。遠古的年代,原人(hominids)開始說話,這是人類語言故事的開始、之後語言演化的基礎,也就是本書關切的重點。一些重要的問題,都沒有確切的答案,比如:「語言」是什麼?「語言」與其他認知活動之間有什麼關係?人類的「語言」和其他物種的溝通方式有什麼差別?撰寫語言的歷史,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嘗試回答這些問題。本書並未概括語言演化的理論層面,我們的確提及了語言的演化,卻是擺在一個比較大的框架來看,也就是只是一個概觀。至於比較深入的理論爭辯(如「字」的起源、句法的出現等),大家可以參考本書後面所附的書單。人腦因為進化而能處理特定的口語資訊,的確是個很吸引人的領域,但很遺憾它並不屬於這本語言史入門書所涵蓋的範圍。
訓詁演繹:漢語解釋與文化詮釋
這是一本將古老「訓詁學」現代詮釋──結合理論與文化應用、兼容並蓄的「漢語文化學」,就古典漢語而言,它也仍然是一本「訓詁學概論」。 「訓詁學」其實是一門實用且有趣的學科。訓詁並非只是經書注解,而是有系統的認識與學習漢語。本書將古典訓詁學分為「漢語解釋」與「漢語文化詮釋」:「漢語解釋」包括漢語的語音、語法、文字、語義的主要理論系統與特質,也包括漢語形、音、義三要素的綜合理解;「漢語文化詮釋」則列舉一些以漢語材料進入文化理解的案例,研究的材料從古代漢語到現代漢語都有,內容深入淺出,希望引領漢語學習者知所應用,而領略漢語之美與富。 本書具有完整的漢語言研究的理論架構與應用功能,是一本通俗而不失專業的「新訓詁學」。對於學習「文字學」、「聲韻學」、「訓詁學」、「漢語語言學」、「漢語文化學」的人而言,是一部專業的參考書籍;對於一般喜歡漢語文化的社會大眾,也是可以輕易上手的讀物。
王雲五綜合詞典增訂本
本綜合詞典是就「王雲五大詞典」及「王雲五小詞典」兩本書依目前之需要與最新之資料,合併重編完成。本書在取材方面以中等學校各科目之參考及補充資料,無不具備。為推廣我國文化,普及教育之工作,因此計劃?訂重編這本「王雲五綜合詞典」。開始收集資料,將原詞典之七千單字增為一萬單字,詞句亦由原來之三萬條,增為五萬條,較原書增加了百分之五十。這詞典的編排仍按王雲五先生所發明之四角號碼排列,另加兩種索引,一是部首筆劃,另一是以國語注音排列。因此本詞典可採用三種方法來查索。
自覺與中國的現代性
這部論文集是“現代性與20世紀中國美術轉型”跨學科研討會的成果。在香港的這次會議上,我們特意邀請了人文社會科學界不同學科的著名學者,在多學科的對話中一起探討現代性的中國問題。我們的理論構想提出了一個跟西方現代主義藝術的判定標準全然不同的思路,所以我最關注它在整個現代性研究語境中的合法性究竟如何。 “中國美術的現代轉型”是一個具有相當輻射力和包容性的跨學科議題,它並不僅局限於中國近現代美術史研究的論域,也會影響到中國當代藝術實踐;而且由它生發的問題,有可能成為推動當代學界省察“傳統”和中國現代性歷史經驗、重新思考現代性的西方話語傳統的動力。這次跨學科研討會,對我們整個課題研究起到了思想奠基與學術建構的重要作用。
當代語言學概論(初版)
本書特點1.最新理論為綱:不像很多同類書籍,仍以索緒耳的組合∕聚合為綱,本書以最新理論為綱較好。2.文句簡潔明快:文句增一分不可,減一分不行,使一般讀者很快進入狀況;作者運用語言之能力極佳。3.舉例適當:所舉諸例皆具說服力。4.理論切合實際:理論與漢語、英語實際情況結合得很成功。魯國堯南京大學漢語言文字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音韻學研究會會長在結繩記事的時代就已有語言學,今天語言學領域不但涵蓋語言分析及語言結構,更企圖把研究主題延伸到認知科學的版圖,而且在語音合成(sound synthesis)的分析及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方面尤有貢獻。語言學也兼及社會文化及心理的層面,一方面積極從社會結構及男女性別差異等面向來解構語言和社會的關係,另一方面,語言學也直探我們的心理深處,希望能從語言訊息處理過程來理解語言和人類心理活動之間的互動。本書先從現代語言學探索的兩個問題入門,其次界定語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或語言本能(linguistic instinct)及語言使用(linguistic performance)的分野,據此將現代語言學分為理論語言學(theoretical linguistics)及應用語言學(applied linguistics)。探索「語言能力」的部分稱為理論語言學,涵蓋了語音學、音韻學、構詞學、句法學及語義學等五個主題,分別見於本書二到六章。其他的語言學專業,如社會語言學、語用學、神經語言學、心理語言學、語言習得和第二語言習得等共六個主題,則為本書七到十二章。末章為歷史語言學,探究語言的改變及語言的分類。書末附有極實用之「名詞解釋」。
魔幻現實主義在台灣
雖說當今學者咸以為魔幻現實主義已經不再只是隸屬拉丁美洲,而是一種全球化的國際論述,我們不該忘記,魔幻現實主義之於拉美的特殊本土意義才是啟發後現代與後殖民學者的根源,這也是我們認識魔幻現實主義在台灣所必須關照的背景基礎。特別是在台灣的學術研究中,對於魔幻現實主義的定義、淵源等相關知識,大多是援引中國大陸的翻譯或編輯,往往陷於去脈絡化的截取。檢視魔幻現實主義在拉美的本土化過程之後,將進入本研究的重心,也就是要處理臺灣文學的應用。相較於魔幻現實主義在歐洲與拉美所建立的批判精神,在台灣,我們將可以得到怎樣的理解?或者說,八0年代臺灣政治的轉型,使得文學創作者用多元化的形式呈現當代文化場域的軌跡。在此延燒的魔幻現實主義熱潮只是一種文學形式的表達,抑或潛藏對於某種集體意識下的批判?
Contrastive Research & 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Revised Edition)
This book is an up-to-date introduction and guide to crosslinguistic studies and the field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SLLT) related to Chinese and English. The first part of the book provides a scholarly and well-illustrated theoretical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which is essential in understand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ntrastive analysis and crosslinguistics influence on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second languages. The second part of the book analyzes important syntactic patterns from various linguistics levels and comments on previous studies with new empirical data which come from qualitative as well as quantitative investigations...
顛覆語言學習:創造個人學習STYLE
本書適切地揉合了活動性與實用性,且將研究成果直接導入實際練習當中,以幫助學習者能自我覺察並找到成功的途徑。除此之外,作者還提供了各種提昇學習成效的點子。從這些點子中,讀者可以得到一些學習心得:成功的學習也可以是很有趣的!每個人學習語言的方法可說是五花八門,但是最重要的還是要保持正面的學習態度。
迷魂陣(SPELLBOUND)
本書作者乃資深電影迷,自小酷愛在黑暗中注視銀幕,並不幸養成品頭論足習慣。識字後借題發揮的塗鴉賺取零用錢,歷年來屢被誤認影評人,深感遺憾。曾於上世紀末出版四不像電影散文結集《影印本》以正視聽,《迷魂陣》是他十多餘年後再接再厲的第二本電影專書,拉雜成章,滿口胡言,絕無評論成份,更欠研究精神,希望能夠一了百了,澄清坊間的美麗誤會。 全書共分六部份,由維琴妮亞.吳爾夫的鼻子到王家衛的夢囈,四面包抄人身攻擊,生理心理內外夾攻,務求完成個人的意淫宏願。受害者不計其數,艾幕杜華、妮歌.潔曼、裴勇俊和張曼玉等當紅炸子雞固然劫數難逃,慘遭作者上下其手,劉別謙、余麗珍,黑澤明及柯德莉、夏萍等已退出江湖的老行專也不得安息,被揪出來肆無忌憚調戲,甚至非正式電影從業員如湯顯祖、翩娜.包殊、亦舒和聖羅蘭也被拖下水,在光影雜交會中拋頭露面。
漢語(第二版)
漢字與西方拼音文字不同,漢字是表形文字,文字意義從字形中表現出來,雖然有90%以上的形聲字,但是聲符受到地域、時間的影響,已無法正確標音,因此學習漢字先要學習標音方法。在許多種標音方法中,注音符號是最能把握正確而清晰的漢字字音的,但是對於已有英文背景的外國人士,本書所介紹的漢語拼音則是比較容易學習的標音方法。 本書編寫方式由單韻符入手,穿插著聲符和韻符,由淺而深循序漸進。單韻符注重口形,有口形圖;聲符部分,每一符號藉形音義兼顧的圖畫加強憶。內容適用於初學漢語拼音者,也適用於已有注音符號基礎者,希望讀者藉此多會一種標音工具,以有助於華語文的學習。
汗簡注釋
《汗簡》,是北宋初年郭忠恕彙集的一部古文字書。書名取自古人「殺青簡以寫經書」,謂之「殺青」,亦謂「汗簡」,借以說明「古文」是源於古人竹簡上所寫經書的古文。 《汗簡》自成書以來,罕有知音;而研究《汗簡》的著作,更屬鳳毛麟角。惟一專門研究此書的,是光緒年間遵義鄭珍的《汗簡箋正》。 本書作者黃錫全先生有鑑於郭忠恕當時身處在先秦古文幾乎逸盡、託古之風盛行的時代,受當時文字水平鑑別能力局限的影響,在《汗簡》一書中收錄了一些偽字、錯字、或是後世俗體,且《汗簡》成書已有千餘年經刊修、傳抄、翻刻,其中後人竄改、遺漏的錯誤,都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根據自身近年戰國文字研究積累的成果,對《汗簡》條分縷析而成《汗簡注釋》。
語言之鑰
南方朔每次出版新書就獲得中國時報開卷、聯合報讀書人好書推薦。在大田所出版的語言系列是南方朔針對語言研究的成果展現,內容豐富而博學精深,是人類思想與想像力結合的精闢之書。 & 《語言之鑰》是這個系列的最後一本書,所謂「鑰」即是通往智慧大門的開端,集合所有語言的大成,是絕對不容錯過的語言寶典。 & 當全世界都在玩「說謊語言學」,當文字已經標籤化,愛等於恨、勇敢等於懦弱、真理也將變成謊言,語言的意義一天一天的失去…… & 但南方朔多年來沉醉的語言研究,在語言被歪曲的烽火之地,《語言之鑰》依然對我們生命的居所發出璀璨明亮光芒,讓我們得以在本書中找到閉鎖心靈的入口。
比利時語言政策
本書所探討的比利時語言政策制定的緣起過程,係導因於比國自西元1830年獨立建國以來,因獨尊法語而引起境內兩大族群--北部操荷蘭語的法蘭德人與南部操法語的瓦隆尼人兩者間的長期紛爭及衝突,致使比國政府不得不就語言問題在政策上有所因應,其後乃有一連串的語言政策制定,其後甚且連帶導致比利時政策的調整,使比國的政治體制由最初的君主立憲單一體制轉變為聯邦體制。 比國政府藉游政治制度的變革以因應國內各語言族群的需求及維繫各族群團體的永續發展,其做法堪稱為語言政策制定的成功典範。比利時過往因語言使用不公平所導致的慘痛經驗,及其後針對語言問題的處理模式並進而制定公平的語言政策的種種做法,對於由四大族群所組成的台灣實具有許多珍貴的參考價值,其間也許因國情差異而無法一成不變的全數擷取,但最值得學習的則是比利時語言政策所體現的在多元文化社會中,對語言族群差異性的尊重與包容精神。
歐洲整合與歐盟語言政策
本書由語言政策的觀點以及歐洲市民日常生活的互動問題來觀察歐洲整合,提供讀者另累思考歐洲整合的方式。 同時藉由探索歐盟面對成員過多元文化的衝擊下,如何透過語言政策消除不同文化之間的矛盾對立,進而將其轉化為歐洲市民在歐洲化過程中強而有力的後盾,歐盟這樣的多元文化思維以及其所延伸的因應政策,更宏觀來看,或許是別國家追求本土化以及面臨全球化挑戰頗值借鏡的參考依據。
胸有成竹說成語
書市上的成語書籍,要不是各種大小不一的成語辭典,就是兒童為青少年設計的成語故事書。不同於大家印象中的成語書籍,這本《你是成語高手嗎?》可說是關於成語的通通有,除了成語故事淺顯而精采的敘述外,還有以下單元:【讀後趕想】、【古人這麼說】、【老師說】、【另有說法】、【顛倒說】。在【讀後趕想】中將提供現代觀點,在我們與古人智慧的之間搭起橋樑;【古人這麼說】將列出古文出處;【老師說】中除了有意義的解說外,更重要的是用法的說明,每篇舉出錯誤的例句,並提醒讀者容易誤解與誤用的地方,當然也有正確而漂亮的造句範例。在【另有說法】與【顛倒說】中,延伸出相似義與相反義的成語。可以明顯看出本書兼具閱讀趣味與實用性,尤其在成語用法上的解析、應避免誤用的發生,都是此類書的創舉。青年學子或社會人士讀後,將可在成語這個領域上躍進一大步。
語言是我們的希望
《語言是我們的希望》是南方朔語言系列第五本著作。書裡保有一貫批判性的說文解字,再次將現代人說的「話」、寫的「字」、使用的「符號」,做科學性、史料性的剖析、演繹,南方朔帶領讀者在語言符碼轉變的絲路上尋根,以微觀卻深層的角度探看現代文化社會之面貌。 南方朔將次文化錯亂使用的語言,諸如:說屁話、你很賊、包二奶等通俗語,一一指出語言原本使用的目的,正確陳述的用法,再對照現代人胡謅瞎說卻自以為是的荒謬,完全披露現代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輕率。這本書的精彩正來自南方朔大辣辣的批判與糾正,更包含政治性語言無理、文化性語言失根、經濟性語言錯亂。喜歡辯論式文章的讀者,對政治文化批判高度興趣的讀者,這是一本不可錯的語言經典之作。
名句現學現用
本書希望是連結現代人生活與古文名句的催化劑,其中賞析與實用並重的單元,將重新喚起讀者對古文的喜愛。在【生活名句】中,將透過日常生活的實際語境,介紹一句今天常見常聽到的古文名句。 從中讀者可以學習到古文名句正確與巧妙的運用。接下來則是有上下文名句的呈現、詳細的注釋、優美流暢的白話文翻譯,以及深層意義的詮釋與賞析。另外,在全篇的精華【讀不完的名句】中,讀者可延伸學習,認識更多的古文名句。此處將介紹古典或是現代的意義類似或是相反的名句,並進一步解釋比較。 通篇讀來從學習實際應用一句古文名句,到了解整段古文的來龍去脈,欣賞其的意境,體會其智慧,以及認識更多相關聯的古文名句與語文知識。從此開口說話,下筆為文,都能引經據典,不再言語無味。
在語言的天堂下
語言系列豐富地進入第四本,新書《在語言的天空下》展現台灣語言的生命力,更收錄了最新流行的社會脈動的語言,你知道「快樂丸」代表了網路行銷e時代的來臨嗎?它是歐洲青少年舞會文化的最愛,現在卻成了台灣青少年的最愛,這當中的相互連結為何?現在大街小巷大家都在做「SPA」,上網發現關於SPA的條目竟有三千多條,你知道現在的台灣是--給我「SPA」,其餘免談……南方朔上古下今,抽絲剝繭尋找出這些流行語的背後社會意義,錯過了這些流行語恐怕你會趕不上時代的語言。 語言不但是社會的、流行的,當然也是生活的,我們習慣的台灣小吃扁食、碗粿,這些名稱是正確還是以訛傳訛;道歉的語言、身體的語言、咀咒的語言,是媒體控制了語言還是語言被媒體控制? 薑是老的辣,南方朔集畢生功力於一役的語言之書,將徹底打開你的語言天空。
民俗文化中的語言奇趣
民俗是人類族群在生存與發展中形成的習慣性行為模式與生活方式,它從物質與精神兩個方面透視了民族文化的歷史與現狀。因此,要瞭解一個民族,不妨先瞭解它的風俗習慣;要學好一種外國語,也離不開瞭解與其相應的民俗文化背景。中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古國,中國民俗文化以其豐富多彩歷史悠久著稱於世。本書從語言著手,多角度地描繪了中國民俗文化的靜態面貌與動態表達,以使這一份文化財富為更多的世人所詳悉。書中既有豐富的史料,更多現狀的採集,目的只是為了讀者諸君讀過後感覺到確有所獲。&
語言與社會生活-社會語言學
本書是中國著名語言學家陳原所著《社會語言學三書》的第一本。社會語言學為本世紀下半期新興學科,旨在探討語言與社會之關係,闡明語言因社會生活之變動而發生的變異,以及從語言變化之軌跡推斷社會之進展。本書為該學科用中文撰寫的第一部系統著作。從當代中文的語言材料出發,分析和綜述種種社會語言現象。行文生動,深入淺出,娓娓道來,引人入勝。
在語詞的密林裡-應用社會語言學
本書是中國著名語言學家陳原所著《社會語言學三書》的第二本。作者選取當代中文的二百個語詞或短句,探尋其社會意義或產生這些語詞的社會環境。各篇獨立,有如二百則超短散文;配以具啟發性插圖,堪稱圖文並茂。書前引錄哲人狄德羅箴言曰:「一句不恰當的話,一個奇怪的詞兒,有時比十個漂亮句子使我學到更多的東西。」
語言學簡史 4/e (A Short History of Lingusitics)
該書以歐洲語言學的發展為主線,兼述古印度、古代中國、阿拉伯,和猶太語言科學的重要成果,全面論述了語言學從古希臘到現代的發展。 而其特點是扼要、概括、脈絡清楚,因此最適合研究生和大學本科生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