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現代學科與理論論
後現代 本書所界定的後現代主義是對現代傳統的批判,強調多元論、不確定性、變化、邊際化、差異、語言遊戲等特徵。而後現代主義涉及各種領域,從文學到藝術,從音樂、舞蹈到電腦,從政治到經濟,從社會科學到自然科學以至於大學的高等教育等等,無不滲透著後現代的革命精神。 本書所探討的領域包括文學、美學、電影、戲劇、音樂、舞蹈、繪畫、政治、經濟、國際關係、科學及高等教育(大學),每一章的作者對該領域的後現代理論及其發展情形均有扼要的介紹,試圖藉由短短的文字描述能引發讀者對「後現代」的興趣,加深對後現代思潮的理解。 編者簡介 陳俊榮(孟樊) 陳俊榮,以筆名孟樊行世。台灣嘉義人。政大政治研究所碩士。台大法學博士候選人。曾任職於中國時報及聯合報,擔任過報社編輯、主筆及報紙專欄作家。長期任職於出版界,曾任時報出版公司主編、桂冠圖書公司副總編輯及聯經出版公司企劃主任,並曾任教於輔大、文大等校。 現為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司總編輯,掛名主編「文化手邊冊」系列叢書,同時任教於南華管理學院出版學研究所,並為電視文化研究委員會委員。 著作/《大法官》 《當代台灣新詩理論》 《後現代併發症》 《當代台灣新詩理論》 《台灣世紀末觀察》 《台灣出版文化讀本》 《台灣文學輕批評》 主編/《後現代學科與理論》 鄭祥福 鄭祥福,一九五五年生於浙江常山。一大八二年畢業於原杭州大學(現浙江大學西溪校區)哲學系,一九九四年獲得哲學博士學位。 現為浙江師範大學政法系教授,系副主任。專事現代西方哲學的教學與研究。曾發表〈走出真理問題的迷宮--論當代西方科學哲學的真理觀〉(《中國社會科學》一九九六年第五期)、〈後現代科學哲學的出路何在〉(《哲學研究》一九九三年第十一期)、〈范‧弗拉森與後現代科學哲學〉(《哲學研究》一九九五年第三期)、〈實在、指稱與認識的自組織性〉(《哲學研究》一九九六年第十二期)等論文六十餘篇。 出版個人著作《後現代主義》(揚智一九九九)、《范‧弗拉森與後現代科學哲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九八)、《李歐塔》(生智一九九五)、《後現代政治意識》(揚智一九九六);與孟樊共同主編《後現代學科與理論》(生智一九九七)一書。
後結構主義
後結構主義 後結構主義曾經是西方學術舞台上最為活躍的一種思潮,它的一些觀念已深入人心,尤其在非西方國家大有方興未艾之勢。 因此,有必要介紹和總結後結構主義,讓人們明白它究竟是怎麼回事。二十世紀後期的哲學已偏離了尋求真理的道路,走向語言遊戲,但它的確也反映了二十世紀末人類的精神文化生活現狀,一種「後現代主義的心態」。 混亂的哲學是混亂的精神生活之反映,我們渴望走出混亂,但總不能完全從傳統中搬救兵;最好的出路是,對後結構主義和其他「後」思潮進行批判性的分析總結,從中找到哲學新生的契機。 作者簡介 楊大春 四川省蓬安縣人,西元一九六五年生。先後就讀於西川大學哲學系、南京大學哲學系、杭州大學哲學系、一九九二年六月獲哲學博士學位。現任杭大哲學系講師。與人合著《現代西方哲學本體論》一書,並發表論文多篇。
細胞,信息與科學-生物學的啟示
本書是作者從生物學的角度,就電腦、微生物、語言、音樂、死亡、昆蟲等題目抒發所思所感的29篇隨筆小品,通過這些文章,作者透露出一個極富啟發性的主題:萬物都是複雜地相互依存的,我們過去做夢也沒有想到我們今天和自然的瓜葛竟然如此變本加厲地糾纏不清。
解構理論
對解構理論的認知 「解構」一詞是台灣世紀末思想文化界最流行的一個新詞,但什麼是「解構」,卻很少人能把它說清楚。 本書對於「解構」一詞的解說及對此一埋論的闡釋,言簡意賅,並對此一埋論的代表人物有詳細的論,且以解構式閱讀具體實踐操作,是迄今為止國內所見對「解構」一詞解說最清楚、詳細的一本入門書。 本書主要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研究:解構理論的基本特徵,解構理論的理論背景和代表人物,解構理論的閱讀方式,哲學、文學與人。 本書的特色是著眼於閱讀,從讀者的立場,而不是作者立場看待解構理論。 作者簡介 楊大春 四川省蓬安縣人,西元一九六五年生。先後就讀於四川大學哲學系、南京大學哲學系、杭州大學哲學系、一九九二年六月獲哲學博士位。現任杭大哲學系講師。 與人合著《現代西方哲學本體論》一書,並發表論文多篇。
改變近代世界的三位思
本書對馬克斯、尼采與佛洛伊德這三位近代思想家的生平及其思想,都作了一個扼要而詳實的介紹。最後對他們的思想,心作了一個客觀而強力的評判,評判的最大特色,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相信起三位思想家於九泉而問之,彼等也必口服心服也。讀其書,知其人,更知思想之建設與破壞力量的強大,則吾人對於思想之培養,會知所更張矣。
簡易哲學
「簡易哲學」集筆者在輔仁大學近二十年授課之經驗成果而寫成,此也為輔仁大學哲學概論課所用教材之一。 & 但一年授課時間總計一僅約六十小時,故不能給學生提供一完整的哲學綱領,於哲學的基本概念亦不能探討透徹。 & & 經十數年與學生在課堂內外的交談,筆者深感學生所最迫切需要知道的,就是對於宇宙及人生等深奧問題的瞭解。本書的目的是欲使學生體會到哲學的目前不在增加人的知識,而在闡明人的知識,同時瞭解人的知識是如何膚淺不足,並使學生瞭解真有些問題是無法答覆的。 & & 哲學的宗旨並不在解答問題,而在澄清問題,因為發現問題是洞悉宇宙的初步,人若根本沒有發現問題,則對於宇宙人生一無所知。在本書內,筆者提出各家各派的學說,是為了闡明即使成名的哲學家,對這些問題亦莫可奈何,因為很多問題根本遠超過我們人類智能所瞭解的範圍以外。 & 本書分為認識論、宇宙論、社會哲學、倫理哲學、宗教哲學五章。
存在主義
我們面臨著古老價值急速崩潰的世界,時代的危機緊逼著我們,使我們感到焦慮、感到不安。存在主義思想便在這種情景下,揭露問題。並努力於尋找一些可供解答的方案,雖然,到目前為止他們的成效沒有得到定論,然而他們的用心已贏得無數人的關注。 & 存在主義是本世紀興起於西方而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哲學思潮。本書匯集國內學者有關這一學派人物思想的專文,並選擇西方哲學史專家對這一學派的特點論述。 全書共分三個部份,第一個部份,為對存在主義作一概括性的介紹,第二個部份為論述存在本主義陣容中的各個思想人物,第三個部份收集有關討論這一學派的文章。 這本文集中,提供讀者對存在主義作一論廓性的了解,同時它也反映了我國學者對這一學派的認識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