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後來者言:商人與企業家的社會責任
商業與財富中的榮譽、道德與公義 改變聖雄甘地一生的一本書 變動的時代裡,每個商業世界的人都該讀的一本書 聆聽十九世紀工業時代的力挽狂瀾之聲,思考二十一世紀商業時代被冷落的原則,重新檢視我們不能放棄的那些事──我們該相信的正義,我們該持守的本心。 所有勞雇關係,所有對雙方最有利的事,最終都離不開公義。 一百五十多年前,社會評論家約翰・拉斯金寫下《給後來者言》,對當時的英國社會投下一枚震撼彈,與眾不同的觀點引起了許多激烈的譴責。 十九世紀英國成為歐洲的工業大國,工人大多在惡劣的環境下工作,卻得不到公平的待遇。勞工與雇主間的矛盾日深,大小抗爭不斷。1859年秋日,倫敦建築工人為了縮減工時走上街頭,抗爭持續二十六週。1860年,拉斯金在《康希爾雜誌》上先後發表四篇探討政治經濟學的文章,1862年集結成書,也就是《給後來者言》。 拉斯金在《給後來者言》中抨擊了政治經濟學家論述,闡述他對政治經濟學、社會公義、財富的觀點。他認為,貿易和戰爭一樣能有英雄主義,企業主應以公義為依歸。所謂公義中蘊藏著「人對別人應有的情感」,是實際影響勞資關係最重要的因素,能使勞工發揮最高生產力。他批評當代盛行的經濟理論排除人的心靈與情感,根本無法調解勞雇雙方衝突。 真正的公義,是削弱財富的支配力、執行道德上的影響力。雇主不該因一己之私低價斂聚勞力,應以合理待遇聘用優秀職工,將財富、勞動機會、自我提升的能力傳遞給整個國家社會。拉斯金認為政治經濟學關注的應是國家和人民的福祉,而非個人商業財富的累積。財富的意義在於能為人所用並創造意義。真正的富有,不是積聚錢財恣意享樂,而是能將錢財化作能深刻豐富生命的體驗。人,才是財富所在。 我一開始讀這本書就停不下來,它緊緊攫著我不放……我整夜未眠,決心根據這本書裡的理念改變我的人生。──甘地〈一本書的神奇魔咒〉
凱因斯錯了?二十一世紀經濟學
再創二十一世紀經濟學巔峰之作!! GDP增加,真的能代表經濟成長? 貧富差距真的適合用所得衡量? 究竟是什麼因素影響經濟的繁榮與蕭條? 我們該如何面對經濟危機,使經濟成長? 為什麼像金融海嘯那樣的經濟悲劇會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 為什麼經濟學家對於經濟危機總是一籌莫展? 捫心自問,我們真的夠了解經濟嗎? 本書藉凱因斯之名對舊有的各學派經濟論述做出挑戰, 從商品、資源、金融市場等角度切入, 探討經濟成長、分配公平、貧富差距與課稅制度等經濟問題, 以小篇幅內容、簡易論述帶您輕鬆了解「二十一世紀經濟學」。 &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3583769.pdf
珠江台商風雲記
本書是一位台商執筆親歷之記實! 大陸開放已30年,西進投資是當時政府一再限制,勸說南進發展的……不顧政治仍有十多萬台灣人聯手湧入廣東,找地建廠,自台移轉機器生產外銷;好像美國西部大開發,鱘魚上游,欲躍龍門。初期蠻荒之地,除了文字語言能相通外,生活背景、行為、思想、心態及穿著是完全不同的。 而經過多年,台灣媒體、輪替政府的傾向,早已把西進台商視為異類,輕忽錯怪甚至扣上不愛台灣的大帽,別忘了他們也是道地台灣人! 作者也算是錯入大陸台商行列,經歷20年,老年之際寫出些台商在大陸打拼故事,敢說西進台商是群有技術、有智慧、有文化也有適應各種環境的勇敢商人,只是際遇不同,成敗結果不同而已! 冀望讀者看完這本風雲記,能不吝予西進台商些鼓勵吧!
富稅時代
&& &&有錢人如何用「合法偷走的稅」賺到天文數字?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引起全球熱議「資本主義vs.貧富差距」, 倫敦政經學院學者祖克曼,接棒公開「境外金融、避稅天堂」的百年報告,再掀「財富分配」話題! 作家王伯達 律師呂秋遠 財稅專業立委、教授曾巨威 「泛科知識」總編輯、共同創辦人鄭國威 共同推薦(以上照姓氏筆劃排序) & ▲解構逃稅金三角:維京群島、瑞士、盧森堡 銀行保密原則有如溫室效應氣體,受影響的並非單一國家而是全世界── 瑞士:外國人資產達63兆台幣,保密條款掩護貪污者! 維京群島:空殼公司與匿名信託基金會的大本營! 盧森堡:與企業暗盤交易,炒作國際基金! 香港、新加坡:亞洲金融中心被歐盟列入「避稅黑名單」? & ▲看歐洲人如何自己偷走自己的財富! 希臘的國債至2015年初「才」11兆台幣,但據算,光是被藏在幾個「避稅天堂」國家的私人資本,竟高達192兆台幣!全世界每一年光是被避、逃掉的稅就高達4.3兆台幣! & ▲大企業操弄營業所得稅,二十一世紀的新稅制該怎麼定才合理? Google、Amazon、Apple……這些國際科技龍頭與許多生技、製藥大廠,如何透過層層會計煙幕,成為驚人的節稅巨人?營業所得稅全面性被操弄已是公開事實:美國企業申報的獲利,有一半集中在六個避稅天堂國家,至少讓美國政府營所稅短收30%!但避稅天堂不但影響賦稅正義,更是導致貧富差距、令經濟體系危殆的幫兇。下個世紀是否有機會成為實現財富重分配、機會均等的最後一戰? & 德國、葡萄牙、西班牙、拉美、簡體中文、土耳其、韓國、日本、瑞典、荷蘭…… 多國搶購海外版權、普世關注議題! & 法國媒體評論: 《十字報》(La Croix):讀這本小書,勝過讀十本金融全球化的教科書。 《新觀察家期刊》(Le Nouvel Obs):一項難能可貴的調查 《世界報》(Le Monde):最深入探討避稅天堂的一本書 《經濟選項期刊》(Alternatives Economiques):精采絕倫的一本書 《瑪麗安報》(Marianne):絕佳好書 《解放報》(Liberation):今年必讀 & 如今的社會越來越不平等,然而要縮小貧富差距,第一步就是要去測量其規模到底多大! 這場戰爭不只是國與國間的角力,而是公民們拒絕接受國家對逃漏稅無能為力的假象,所進行的一場奮戰。 「避稅天堂在宏觀經濟的統計數據中不斷重複出現,可是相關學術研究卻付之闕如。於是我試圖理解大筆逃漏稅金額所代表的意義,企圖分辨合法與非法的部分、思考國家應如何面對此問題,並設計出21世紀的新稅制。」 & 現今稅制的漏洞,令富者越富、貧者愈貧,有錢人想方設法規避稅金、導致稅收來源只能奠基於受薪小市民!藉由新的計算方法,作者祖克曼發表令人驚訝的數字:全世界有8%、近192兆台幣的私人資產被藏到瑞士、盧森堡、維京群島、新加波、香港,這些資產不但完全不用繳稅,而且總額不斷創下歷史新高!這是頭一次有如此全面性而透明的調查,時間橫跨過去一百年以來的紀錄,空間遍及全球各國。 & 合理、正義的賦稅制度,是全球下個世紀必須面對的公民戰爭!祖克曼除了將這些合法或不合法的避稅方法公諸於世,更提出建立全球金融合作機構、對於富人海外資產與空殼公司預扣資本稅,以及以貿易制裁促使各國覺醒等防堵辦法。 & ★金融犯罪電影中的要角:追溯瑞士銀行的保密立法 瑞士銀行與法國銀行不同之處在於:瑞士銀行會竊取鄰國政府的稅收。瑞士的金融業興起於1920年代,在法國兩次決定對富豪加重課稅之後,1933年到1945年間,外國人一共在瑞士開了220萬個新戶頭。事實上是先有大量新開戶才有銀行保密原則立法,並非是外界原本所知、被美化過的理由「保護被迫害的猶太人的帳戶」。 & ★解構逃稅金三角:維京群島、瑞士、盧森堡 截至2013年秋天,存放在瑞士境內的外國人資產達到63兆台幣,其中只有7兆多台幣是定存,多數客戶借由英屬維京群島的信託或空殼公司,隱匿真實身份,再投資法令寬鬆、全球基金數量僅次於美國的盧森堡,讓他們不用繳交一毛稅金。 & ★192兆與4.3兆兩個可怕的數字! 根據至2013數字估算,大約有全球家戶金融資產的8%、有約192兆台幣的資產放在避稅天堂,其中僅不到五分之一是以各種不同存款形式存放,其餘超過150兆台幣,則投資於全球的股票、債券、基金。以私有資本的平均年報酬率5%,並以各國的所得稅、遺產稅、富人稅等稅率計算,每年各國政府因避稅天堂所產生的稅收損失,竟高達4.3兆台幣! & ★愛爾蘭與盧森堡的悲歌! 跨國企業逃稅搞垮愛爾蘭:大企業因垂涎稅率只有12.5%的愛爾蘭,讓位於愛爾蘭的子公司以賤價進口,再調高天價出口,企業「假獲利」大增,雖令愛爾蘭的貿易順差一時間表現亮麗,但與本國的競爭優勢毫無關係,當地居民更無法受益──因為全部要吐回去給在國外的跨國企業真正所有人。再看盧森堡的貧富差距危機:只有五十萬人口的盧森堡,2013年有三分之一的產出,都用在支付給銀行外籍股東、基金持有人。從開始成為避稅天堂的國家後,盧森堡活在貧窮門檻以下的人口比例多了一倍、房價翻了三倍,只有十萬居民的盧森堡市,房價跟倫敦一樣可怕。一個國家兩個世界,一邊是有不少為外國籍的富裕銀行家、律師與會計師,另一邊是非金融業者的當地居民,盧森堡的教育品質竟是所有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成員國中,吊車尾的國家。 & ★以往:對抗避稅天堂無效而漫長的戰爭 1962年,戴高樂總統對摩納哥進行封鎖政策,讓設籍在摩納哥的法國人必須遵守繳稅的法律。歐盟2005年7月1日施行「儲蓄歐盟相關指令」,但只規範利息,管不到紅利,加上針對歐盟成員國盧森堡與奧地利的特許例外,讓該辦法形同虛設。其後雖有G20簽定「詢問制資訊交流機制」協議,但必須要有足夠事證強烈懷疑本國人有逃漏稅的犯行,否則瑞士等避稅天堂國家就不需配合,反而加速資金匯出到簽署最少金融資
RCEP、TPP 誰與爭鋒vs. 中國、美國誰將勝出?兼論臺灣加入RCEP或TPP 的可能性
本書嘗試從較宏觀的國際合作演化模式著手,探討下列主要議題:(一)國際合作是否需要有霸權?如果霸權不是促成國際合作的唯一必要條件,那還有哪些?(二)如何以「利益」為核心建構理論架構,來解釋國際合作型態的擴展與變遷?(三)不同區域經濟組織自有其組成之因素,而其合作與整合之差異應如何檢定?(四)臺灣當局加入亞太區域經濟體系的策略思維為何?本書以無窮賽局利益與結構性利益為基本架構,融合「垂直利益」與「水平利益」的概念,據此將區域經濟整合的國家利益區分為「現有生產利益」與「未來虛擬利益」兩項,來回答前兩項問題,最後再以五項指標,來檢定第三、四項問題,並以此提出臺灣參與可能的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的策略選項。
彩券煉金術:利用隨形理論提高彩券中獎機率,由貧到貴,改變人生!
樂透達人邢老闆(邢紀藩)首次獨家揭露彩券的選號方法! & 列子˙說符:「形枉則影曲,形直則影正,然則枉直隨形而不在影。」 & 「隨形理論」是作者邢紀藩獨創的理論,該理論認為宇宙萬物之間,除了「先天隨形」外(例如:形直則影正),還存在著「後天隨形」以及「萬物隨行」的關係。 & 「後天隨形」為相同羽毛的鳥會聚集在起、原本不相像的夫妻,結婚後會變得很相像。 & 「萬物隨行」則為宇宙萬物之間都存在著一種微妙的因果隨形關係。 & 因此,利用這套「隨形理論」,我們可以觀察到,當重大社會事件發生時,和樂透開獎號碼之間的因果關係。 & 透過本書及多多練習,您可以讓自己計算樂透獎號越來越準,不再是電腦選號,也不用胡亂瞎猜。 & 除了樂透彩券,本書亦針對運動彩券,多有著墨,並以實例印證「隨形理論」是符合科學且積極有效的方法。
新國際政治經濟學:批判的觀點
自1970年代開始,國際政治經濟學(簡稱國政經,IPE)已近半個世紀的發展,其中呈現出多元的研究議題、研究途徑與不同學派間的競逐。毫無疑問,由美國國關學者所主導的國政經研究,採行國家中心本體論與實證主義認識論的研究方法,取得了所謂的「主流」地位。 & 不過,這僅是理解與解決國際政經問題的一種(非唯一)方式,本書之目的即是對此進行反思,希冀能提供讀者不同於美國學派的視野,以更清楚認識我們的生活世界。 & 首先,系統性地討論不列顛學派以及其核心批判國政經(Critical IPE)的發展脈絡、主要特徵與研究途徑;其次,各別討論女性主義、新葛蘭西主義與歷史社會學派等國政經研究途徑及其研究議題;再次,分析介紹古典帝國主義、依附論、世界體系論及新葛蘭西學派等屬於(新)馬克思主義傳統的理論,如何對歐洲的整合進行觀察研究;最後,則是追念已逝不列顛學派創始者史翠菊(Susan Strange)教授的主要國政經思想。
信任:社會德性與經濟繁榮
自由民主和資本主義,必須仰賴「信任」才能運作。 膽敢忽略文化因素的生意人,唯有失敗一途。 經濟繁榮來自社會互信。 經濟生活的目標不只是為了累積物質商品, 也是為了獲得他人的認同。 1995年法蘭西斯.福山(FrancisFukuyama)出版《信任》一書,乃是他繼《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後,再一次震撼知識界的書。立緒文化於1998年出版中文譯本,原書名為《誠信》,再版時將書名改為《信任》,使其更符合原著內容。 福山在社會科學界以擅於創造議題著稱,《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與《信任》二書,為其代表。在《信任》一書中,福山檢討社會文化與社會性格在經濟發展中扮演的角色。 福山指出自由民主和資本主義現代化社會,必須仰賴信任感才能有效運作。檢視當今社會許多衝突的根源,究其實是社會核心價值的斷裂。一個社會儲備社會資本的多寡與內部的信任關係,是該社會政經結構穩定發展的關鍵。 值此社會信任度低迷之際,台灣爆發了無良企業的誠信問題,本書之再版有助於我們調整原有的意識形態與文化成見,並提供嚴肅思考與反省的機會。
數位經濟社會學
這是一場無可避免的世紀變革。 & 面對數位時代的來臨,全球經濟活動與社會結構正在迅速轉變,政治的情況、社會的發展及經濟的解構,都已與過去兩百年的經驗截然不同。近三十年來,Internet的興起,E-mail、Facebook、Line等通訊軟體、4G手機、Pad等各種數位科技蓬勃發展,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革命性的改變。 & 我們所要面對的社會,是一種數位社會,它屬於後後現代的世界,在經濟與政治方面亦然。一旦未跟著這樣的主流浪潮走,就可能遭到社會的淘汰與邊陲化的命運,所以,正式面對後後現代與數位狀態,是相當重要的當代課題。本書作者將內容分為「經濟篇」、「數位篇」及「社會篇」而論,帶領讀者們進入風起雲湧的數位與後後現代世界。
嗨,馬克思!再見啦,資本主義!
「無論是誰,只要努力工作就能生活得好」 V.S. 「富人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窮」 當後者才是事實時,你還能不懂資本主義嗎? 輕鬆進入資本主義世界,沉重揭開血汗奴工真相 本書讓你清楚知道資本主義怎樣讓你變成奴隸! 馬克思:「資本自從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沾著血和骯髒的東西。」 工作時數越來越長,薪水卻越來越少 每個「人」都成了商品,卑微地向資本家兜售自己 資本的貪婪導致經濟大恐慌,那隻「看不見的手」真的看不見了 只要有錢賺就殘酷無情地驅趕好端端的人,是資本主義的特徵, 而對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則是資本主義國家的特徵。 當前在各大城市以再開發的名義驅趕在那裡正常生活的人,給予微不足道的補償金,這其實就是現代版圈地運動。 該是重新了解資本主義的時候了! 《資本論》很多人感興趣,但因龐大的篇幅、深奧的概念、複雜修飾和術語,很少有人讀或讀完。因此,為了便於一般讀者的閱讀,本書不是對原著的簡單濃縮和解釋,而是不拘泥於原著結構,自由地重新解構了原著體系,以淺顯易懂的語言講解了《資本論》的精華。 本書重點並非介紹《資本論》的整體理論,不完全沉迷於原著,刪除了原著中大量艱澀的理論體系和闡述、數學演算式及英語縮略語,將深奧的理論與歷史和現 實結合起來,特別是將學術性的理論語言改為生活語言,大量採用豐富的現實生活事例,藉由在勞動第一線能夠接觸到的具體事例與比喻,解釋了難以理解的概念; 以講故事的形式,以形象化的非常易於理解的現實生活的內容和場景,結合新近社會上發生的或正在發生的事,引用了馬克思以後的理論和現實,對《資本論》進行 了一些使讀者易於理解的補充和解釋,讀者反映淺顯易懂,生動有趣。 書中隨處有有趣的對話場面,並附上漫畫,在説明讀者理解內容的同時增添了閱讀的喜悅。本書同時也介紹了從圈地運動到美國次貸危機等數百年來資本主義歷史上發生的有趣事件。 本書特色 1.刪除了難以理解的修飾,術語,符號。用日常生活中的事或物比喻。 2.通過具體事例解釋深奧的概念。 3.幽默的語言,加入許多日常生活化的對話。 4.使用漫畫增加閱讀樂趣。
圖解經濟學:最重要觀念
英國大文豪蕭伯納說:「經濟學是一門讓人生幸福的藝術」。 它是一門社會科學。 在有限資源的情況下,如何透過決策,使資源作最有效率配置,使得人的欲望,達到最大的滿足。 本書以淺顯易懂的方式撰寫,透過圖文搭配的呈現方式,提升讀者的學習興趣及效率。本書不僅是讀者自學的最佳選擇,也適合在學學生參考,或上班族充電之用。
歷史大博弈:深入淺出談十大賽局理論
★教懂得用賽局理論看待世事,為成功布局,你將比別人擁有更多勝算! 本書以博奕理論為基礎,佐以歷史事件為參照, 引導讀者面對問題時如何審時度勢做出最適當的決斷。 & ★1994, 1996, 2001, 2005,十二年內諾貝爾獎四度垂青的重要資訊經濟理論,決策者不可不懂! &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本書教你從細讀歷史的趣味中,磨礪出縱觀全局的謀略智慧。 培養運籌帷幄和未卜先知的能力, 不只能掌控一時一事,還能夠左右大局。
賽局原來這麼生活
甚麼!把妹和賽局竟然有關係?男女朋友約會之前先搞懂賽局,才能出奇制勝?平板電腦大戰,竟然是「小豬勝大豬」賽局的應用!為甚麼當一個人在困境中保持積極樂觀,才是最佳選擇?請看「勵志賽局」精彩分析。如何透過「重複賽局」解讀歐債危機中的聯合撥款行為。本書特色賽局理論是近代西方一門研究決策的學問,它和中國兵法相同的是:講求策略最佳化,利潤最大化。不同的是,賽局理論是將決策的過程,作有系統的歸,納並以數字、表格及圖形呈現,建立成一個數學模型,最後分析並找出最佳解,以提供決策者參考。本書針對各領域對應用賽局理論有興趣的人所設計。適合具有邏輯推理及簡易數學知識的學習者來閱讀,並應用在日常生活。全書由淺入深的講述賽局理論的基本概念,再以淺顯易懂的案例逐一探討賽局模型。
臺灣經濟的38個迷思
現代經濟學在臺灣社會已流傳半個世紀,但經濟理論並未在一般社會大眾心目中生根、萌芽,甚至正確的經濟觀念也欠缺。在臺灣,絕大多數都受到相當高的現代教育水準,但是經濟盲點仍存於很多層面。它根植在基本觀念中,卻表現在行事作風上。盲點的存在會誤導社會大眾對正確知識的判斷,甚至會導致效率的降低,成本的提高。作者為中華經濟研究院資深經濟學者,以四十多年對臺灣社會經濟的觀察與研究,所獲心得與反省,針對臺灣經濟關鍵問題提出了38個迷思,為便利閱讀方便,特將本書分成六篇:(一)政府篇,如公共政策的盲點;(二)社會篇,臺灣社會潛在的隱憂;(三)經濟政策篇,如臺灣經濟下沉的根源;(四)產業篇,如產業政策的盲點;(五)經濟學者篇,如科技產業亟需脫胎換骨?(六)其他篇,如政商勾結為民主政治必然之惡?以利大眾了解與切身有關的經濟問題事例。國寶級經濟學家 于宗先 著名嘴滿天下.院士有幾人經濟非玄學.用心看仔細高科技產業.產學創新機少子化問題.口號所引起?M型的社會.毫宅現端倪經驗非萬能.政府應謹記本書特色國寶級經濟學家 于宗先 著名嘴滿天下.院士有幾人經濟非玄學.用心看仔細高科技產業.產學創新機少子化問題.口號所引起?M型的社會.毫宅現端倪經驗非萬能.政府應謹記
公共經濟學
本書對政府介入經濟活動的原因、理論依據及其影響,以及政府干預是否妥適等問題加以探討,供公共經濟學相關課程及有興趣於此領域的社會人士參考。 近三十年來,政府管制及經營公營事業的典範逐漸在台灣社會裡退卻,取而代之的是自由化的思想。雖然如此,政府在經濟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卻日趨複雜。本書從「公共經濟學理論」出發,除涵蓋近代公共經濟學的理論部分,又在第二篇「公共經濟學專題」中以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民營化、醫療保健、退休金、老人問題、教育、環境及公司治理等八大重要議題,再以全球各主要經濟體發展經驗對應當前台灣發展,以簡短、淺顯的方式說明公共經濟學重要概念,及當前國際和台灣經濟體系運行的方式,並據此說明諸多經濟現象背後的經濟思維。
一題數學解決全球經濟問題(黃金普及版)
大前研一說::上班族身處工作滅絕危機。陳光說:Don't worry!一題數學解決全球經濟問題。這本書讓您負債→資產→倍增→身價上億◎經濟大預言-檢視自己現在所處的位置◎如果狗都比我們會賺錢-富人的金錢藍圖◎億萬富翁破解密解-改變心態,窮人翻身◎ 你是最有可能成為身價上億的人-由倍而億◎打造無貧世界-我們正在寫歷史
消費社會學
這本書是寫給大學部學生閱讀的入門教科書,適合關心「消費與社會」的社會學、文化研究及通識課程使用。一般討論消費的書籍多半充斥哲學術語,本書卻能兼顧歷史與理論,明暢易讀且逸趣橫生,迄今仍是最佳消費社會學導論。 本書的敘述軸線或可簡單描述為:消費如何變成一般人的日常經驗?沿著這條軸線,作者首先說明消費社會的降臨,而後剖析各家經典理論,再以各種實例,趣談諸如購物與百貨公司、廣告、住家、食物與酒、觀光旅遊、身體、服飾與時尚流行等庶民生活的消費面向。全書於是乎清楚描繪出,資本主義不僅是生產的革命,而且是消費的革命。 作者除了為台灣版作序以外,更特別為台灣的讀者新撰一篇<東亞地區的美食與旅遊︰個案研究>(第六章),盛情可感,尤為珍貴。
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實務解析
營所稅查核準則修正後最新最全面的必備手冊!員工分紅費用化、折舊方法、開辦費、商品報廢、報查期限、所得稅稅率及稅捐稽徵法罰則已有重大變革,本書針對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之最新修正,全面整合其施行實務,為所有相關從業人員必備之工具書!作者為專業資深會計師,因應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已有重大修正,為使相關會計從業人員,以及公司行號更清楚明瞭其變革與查核實務,特別撰寫本書,條理分明、步驟清晰,內容並包含完整相關法規,為超好用的實用指南。本書特色◎針對所得稅法與營利事業所得稅法的最新變革,提出最全面的實行實務。◎條理分明、步驟清晰。◎表格清楚、容易理解。◎包含完整相關法規,內容最完整全面。本書主要讀者◎相關會計從業人員。◎公司行號。◎對稅法應用有需要學習了解的讀者。
經濟學的新視野(新版)
經世濟民之道,大師帶領你開啟! 台灣公認、世界肯定的頂尖經濟頭腦朱敬一、林全,用輕鬆筆調談論與大家切身關係的經濟知識。在你面對複雜艱澀又瞬息萬變的經濟問題時,能協助你獲得正確、多元的思考面向,避免「濫情又理盲」! 這也是一本活用的經濟論著;它的思考十分銳利,論述一針見血,但以散文形式呈現,不失為一份輕鬆的讀物。從中,我們可以看到經濟學豐富的面貌,也能閱讀到兩位台灣經濟大師獨到且深入的見解。
原富(上)(下) 二冊
《原富》一書是嚴復翻譯英國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的《國富論》(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這本書最早明確提出財富形成的泉源和過程,揭示出財富在社會各階層的分配。全書包括兩卷共5部,在第一部的序言中,亞當‧斯密對全書進行了概括描述,他認為國民財富的產生主要取于兩個因素,一是勞動力的技術、技巧和判斷力,二是勞動力和總人口的比例,在這兩個因素中,第一個因素起決定性作用。另外,書中所提到的分工原理、供需法則、生產三原素、資本論,都是形成今日資本主義社會的重要基石。而且對於勞動市場、商品市場、貨幣市場、生產要素市場、資本循環、專業分工等都有相當多的論述,其中亦有不少是為了抨擊當時的重商學派及重農學派的理論而生。尤其認為經濟的出發點是利己心〈Self-interest〉,在經濟生活中,每個人都追求自己的利益,是人性的一面,也是一種自然現象。本書特色:★嚴復翻譯經典重現!★本書最早明確提出財富形成的泉源和過程,揭示出財富在社會各階層的分配。
經濟學典範2:經濟學奧義完全解析
距離我上一套著作出版也有十年了,再次經過了十年,也再累積了十年的經濟理論鑽研與解題功力,再經過不斷地焠鍊與諸親朋好友的溫馨鼓勵,終於使套融入我心血結晶的升研究所經濟學典範得以問世。一種充實的喜悅滿足溢滿於我的心胸之間,讓我對下一個十年的升研究所經濟學考試的輔導更加充滿著信心,也期許緣閱讀本書的同學對未來也是充滿著光明的信心。本書特色本書依據本人二十年的教學輔考經驗編撰而成,內容與近年各研究所的命題趨勢互相呼應,使同學能用最具效率的方式準備研究所入學考試。本書的兩大特色為第一:理論介紹“言淺意深”,務必使研讀過的同學對升研究所涉及的經濟理論能獲得相當程度的體會。第二:收錄最多的歷屆研究所考試題目,份量等同於坊間的「分類試題整理」,讓購買這套叢書的同學除了對升研究所涉及的經濟理論融會貫通外,更能將理論與我精選出的大量研究所考題互相映證,讓同學達到“知行合一”的境界。本書以基本觀念為主軸,適用於一般的管理科系之上課用書,或者升學考試(升碩士、插大)及高普考公職考試。
一題數學解決全球經濟問題
大前研一說::上班族身處工作滅絕危機。陳光說:Don't worry!一題數學解決全球經濟問題。 這本書讓您負債→資產→倍增→身價上億 ◆經濟大預言-檢視自己現在所處的位置 ◆如果狗都比我們會賺錢-富人的金錢藍圖 ◆億萬富翁破解密解-改變心態,窮人翻身 ◆你是最有可能成為身價上億的人-由倍而億 ◆打造無貧世界-我們正在寫歷史
台灣賦稅體制之演變
本書係對過去50多年台灣賦稅體制的演變過程,所經歷的內外環境變遷,及為適應台灣經濟由農業為主流轉變為以工商業為主流所採取的財政政策以及為獎勵投資與促進產業升級所採取的稅式激勵措施,作了有系統而深入的探討。由於台灣是以對外貿易為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又是提倡均富的社會,因此,在為增加就業機會所設立的加工區與經濟特區,以及為提升技術水準所設置的科學園區,無不在賦稅制度方面作了多次的調整;同時為縮減貧富差距也在稅率及社會福利方面採取了些因應措施。但是,由於環境變遷太快,社會壓力團體日趨增強,致賦稅制度的應變方向也受到了嚴峻的挑戰。針對這些演變及其所衍生的問題,本書都作了客觀而公允的評價,不但對一般讀者提供對瞭解賦稅問題的參考,而且對政府決策者也提供一些具建設性的建議。本書特色本書為兩位作者對台灣數十年來經濟財政問題總檢討的系列著作之一,是對台灣深入了解不可或缺的一環。
入世賽局:衝突的策略
本書為200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湯瑪斯?謝林開創性的巨著,其在冷戰時期,利用賽局理論解釋了當代最重要的問題──全球安全和武器競賽。《衝突的策略》一反當時討論談判問題時,主要從合作性、零和賽局的角度研究什麼樣的談判結果是公平和有效率,而是以「非合作」、「非零和賽局」的角度,研究衝突和談判策略的一般理論基礎。該理論大自大國間的核戰略、國外援助,小至黑社會幫派衝突、大人對小孩的管教策略皆可適用。更重要的是,謝林不滿足於一般性的理論探討,更直接關注如何從這些理論出發,深入研究現實生活中的策略互動和選擇,尤其是國際事務中的衝突與合作問題。謝林在《衝突的策略》中,發展出最重要的思想為--可信承諾在衝突或談判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此思想啟發了德國經濟學家雷恩哈德.舍爾頓於1965年提出子賽局精練均衡概念。除此之外,謝林的《衝突的策略》還包含了許多精闢和深刻的見解及思想,深信任何對賽局和策略感興趣的讀者,都將從本書的閱讀中獲益匪淺。
金字塔底層大商機
1.建立企業積極參與金字塔底層的基本架構,提供創造雙贏的基礎。這一部分的重點也放在相關各方──大型企業、NGO、政府機關和貧民本身──需要做哪些改變。2.遍及各種行業的十二個實例,從中可看出,金字塔底層逐漸成為活絡的市場。這些實例涵蓋零售、醫療保健、金融服務、農產交易和政府等產業;秘魯、巴西、尼加拉瓜、墨西哥和印度等國家;跨國企業子公司、大型地方企業、新創企業和非政府組織等機構。他們出於同樣的參與動機:想透過技術、企業、以市場為本的解決方案,結合各種組織,一同改變貧窮的面貌。3.由於決策者不太能夠聽到窮人的心聲,對他們的感受總是自以為是。所以這部分(錄於CD上)就讓窮人從他們的角度述說他們的故事。由MBA學生組成的研究小組,用攝影機錄下與金字塔底層消費者和企業經理人的對談。
賽局高手全方位策略與應用
人生無處不權謀,策略選擇隨時隨地出現在每一個生活的小細節,甚至包括每天上班的交通動線選擇。賽局理論其實就是一種策略思考,透過策略推估,尋求自己的最大勝算或利益,從而在競爭中求生存。賽局理論是數學的一個分支,在社會科學上應用卻極為廣泛,人際關係的互動、球賽或橋牌的出招、股市的投資、乃至國際關係中的戰與和,影響二十世紀人類社會至深。電影「美麗境界」主人翁納許,即因賽局理論獲得諾貝爾獎。本書深入淺出,介紹賽局理論的發展與形態,以及各種生活與實務上的分析應用。
國富論
經濟學經典 這是一部改變人類歷史的創世鉅著。 經濟學之父──亞當.史密斯親赴歐洲各地考察,於一七七六年發表此書。這是人類首度針對政治經濟原理,進行邏輯嚴謹的科學論證。 大師在書中闡述了財富來源和經濟發展的原理,並且說明財富在社會各階層自然分配的秩序。他不僅強調市場機制的無形力量,更凸顯出經濟體系存在著表面名目現象與內部實質聯繫的雙重性。 在這些市場理論推出之外,本書主導了人類政治經濟的演進方向,即使是現今龐大複雜的社會,其運作方式仍然依循本書的模型原則。 當社會中的大多數人們身陷在貧富日益不均,充滿財政與貨幣幻覺的經濟變局裡,這部真正透析經濟本質的不朽經典,可以讓讀者用更廣的觀點去思考社會中詭譎的市場經濟。 作者簡介 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 古典經濟學的代表性人物。1723年出生於蘇格蘭,先後任教於愛丁堡大學和格拉斯哥大學,主要講授邏輯學與道德哲學。1778年出任蘇格蘭海關稅務司司長,1787年受聘為格拉斯哥大學校長。重要著作有《國富論》《道德情操論》等。 譯者簡介 謝宗林 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經濟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現任中華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經常在《經濟前瞻》《東南亞經貿報導》等專業期刊發表論述。 李華夏 台大經濟系學士,美國南伊利諾大學經濟學博士。曾任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歷任政大、清大等校兼任教授。譯作有《資本主義的未來》《海耶克論海耶克》等。
經濟指標圖解
從事金融工具操作時,美國政府定期公布的各項經濟指標,往往會造成股市,債市和匯市瞬間大幅震盪,致使不重視基本分析的投機客蒙受嚴重虧損。然而侈談基本分析,卻又令金融操作從業人員望而卻步。為了彌補缺憾,本書透過圖表及文字,深入淺出地帶領您跨入經濟理論與統計方法的殿堂,直接說明經濟指標對金融市場可能造成的衝擊。凡想瞭解金融市場及經濟基本面緊密關係的人,務必閱讀本書。 「想瞭解日常公布的經濟資訊會對投資產生何種衝擊的人,這是一本非常實用的手冊。」—Dr. Donald Ratajczak, Georgia State University「對投資老手而言,本書是一本參考手冊,對有意進軍金融市場的新手而言,則是必讀的教材。」 —Thomas W. Rooke Pain Webber Incorporated
資本主義的動力
這本《資本主義的動力》是一九七六年布羅代爾在美國霍普金斯大學所作的三次學術報告的講稿。講稿以Afterthoughts on Material Civilization and Capitalism為題譯成英文,此後又譯為意大利文。本中文版根據作者法文版翻譯,對於原稿未作任何更動。作者特別提醒讀者注意的是,本講稿問世在一九七九年出版的《15至18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之前。 & 布羅代爾認為歷史可區分為短時段、中時段和長時段,認為歷史學家更重要的是研究長時段的發展,而不是僅去對短時段的政治軍事等事件作詳細研究,而要從數十年的中時段的週期波動的探討中,進一步找出百年甚至數百年整個文明的發展趨勢以及延續於其中的基本社會經濟文化等結構。 & 在《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中,他探討資本主義的發展,不直接從資本主義的表面下手,第一卷先探討這幾百年之中,一般人的日常物質生活,其次再探討與一般人生活相關的交換制度、市場制度。進一步才討論基於這些超乎日常生活的,以少數大商人經營為主的資本主義式經濟的發展過程。 & 本書可視為《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最精簡的導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