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不朽的愛情悲劇
本書所呈現的,主要是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愛情故事;這是一個不朽的愛情悲劇。如果誤以為《紅樓夢》就「只是」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故事,那當然是大錯特錯,但是相信也不會有人否認,他們倆的故事在《紅樓夢》中確實是極為重要的一段,甚至可視為全書的主幹。《紅樓夢》的內容實在是太豐富了,舉凡建築和園林藝術、服飾、器皿、飲食、醫藥、音樂、美術、戲曲遊藝、哲理宗教、禮儀典章制度以及歲時習俗等,在書中不但都有觸及,還都描述得條理分明、巨細靡遺。 至於人物,作者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寫了四百多個人物,(相當於莎士比亞所有戲劇作品中創造出的人物數量的總和!)其中像林黛玉、賈寶玉這樣,無論形象或個性都非常鮮明生動的人物,據保守估計至少也有幾十個!《紅樓夢》氣勢之恢宏,由此可見一斑。 作者曹雪芹,名霑,字夢阮,號芹溪、芹圃、雪芹。他的身世不凡,出身於聲名顯赫的貴族世家,他的曾祖、祖、父三代供職清廷內務府,世襲江寧織造達六十年之久。雍正時,其父輩不幸被革職抄家,乾隆朝又遭巨大變故,曹家遂徹底走向沒落。由於曹雪芹親身經歷過一個沒落貴族世家的種種滄桑,所以才能如此細膩傳神地呈現出舊社會中封建制度的方方面面。 曹雪芹所要寫的,是一個令人稱羡的大家庭,原本榮華富貴,後來因家庭成員獲罪以至被抄家,逐漸走向沒落,終於繁華成空的大悲劇;這個大悲劇是由許多重要人物各自的悲劇所組成的,而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愛情悲劇只是其中之一,不過正如前面所述,他們倆的悲劇是《紅樓夢》中極為重要的。 因此,將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故事作為主力呈現,似乎「窄化」了《紅樓夢》,但應該也可適度傳達出《紅樓夢》的主要精神吧。 他們倆的悲劇,肇始於在封建社會中,婚姻大事向來是由父母決定,子女本身並沒有資格決定。賈寶玉的父親命他娶薛寶釵,他就非娶不可,儘管實際上他心裡喜歡的是林黛玉。婚姻大事無法自主,最終導致了林黛玉、賈寶玉和薛寶釵三個人的悲劇;而這個愛情悲劇與賈府的由盛而衰也恰好互為表裡,相輔相成。 《紅樓夢》最初是在十八世紀中葉開始流傳,問世不久便風靡全國。儘管書中對於封建制度有很多批判,可是本書在當時的封建士大夫中仍然廣為流傳,甚至還出現了「開談不講《紅樓夢》,雖讀詩書也枉然」這樣的諺語。 《紅樓夢》的價值和意義是多方面的: ‧是中國古典長篇小說中最優秀的作品。 ‧是中國古典長篇小說史上,首度「作者以生活素材,特別是以自己的真實經歷、真實感受為素材的基礎上,進行創作。」許多學者都認為,就因為這一點,《紅樓夢》可以說也已進入了近代小說的領域。 就因為《紅樓夢》如此地豐富,如此地博大精深,研究《紅樓夢》才會成為一門學問。不過,有一點應該特別強調的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紅樓夢》,作者其實都不止曹雪芹一個人,還有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作者,那就是高鶚,他的年代略晚於曹雪芹。 曹雪芹剛開始創作《紅樓夢》時,年紀很輕,還不到二十歲。他前後花了十年時間,經過了五次的增刪修改,但是在他去世的時候,《紅樓夢》實際上只有八十回,成為殘稿。一直到曹雪芹死後不到三十年,高鶚等人才整理、補足並刊刻付印了由不知名作者所續寫的後四十回,成為一百二十回本。 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悲劇故事,就是按照前八十回的線索所完成,一般認為與曹雪芹創作的部分應該是相當一致的。
戲曲的故事-人生如戲
自從元代開始有戲劇腳本刊刻以來,戲劇文學就一直在中國文學領域發出耀眼的光芒;戲劇文學可以說是中國古典文學藝術天地裡,一枝令人不容忽視的奇葩。在這本書裡,我們精選了出自京戲、崑曲、黃梅戲十分頗具代表性的故事,有悲劇,也有喜劇,只不過所謂喜劇並不同於現代戲劇中那種荒唐搞笑的方式,悲劇又不全然是絕望悲涼,其中又還蘊藏著希望;這顯然是因為受到長期儒家思想的影響,相信禍福相倚,講究中庸之道,所以喜劇和悲劇也就不是那麼地截然二分了。有一點要特別提醒大家的是,因為是戲劇,有些故事儘管主人翁在歷史上確有其人,故事本身卻往往做了不少戲劇化的處理,並不符合真實的歷史,這就好像一大堆出現在電視螢光幕上的「清宮戲」,絕不等於是「清史」一樣。其中最明顯的例子當屬《漢宮秋》,這是王昭君的故事。在正史上,王昭君當然是確有其人。她本名王嬙,是大詩人屈原的同鄉,漢元帝時被選入宮中,但是入宮數年,一直沒有機會見到元帝,心裡常常頗感哀怒。竟寧元年的春天,剛好匈奴呼韓邪單于第三次入漢,提出和親的要求,王昭君便憤而主動請行。在臨行前的歡送儀式上,王昭君豔光四射,元帝一看,非常後悔,但終因不願、也不能失信,只好眼睜睜地看著王昭君隨著呼韓邪單于出關而去。這才是歷史上真實的「王昭君出塞」。
民間傳說-故事的寶庫
豐富多彩的民間傳說「民間傳說」和「神話傳說」一樣,最早都是靠著口語來流傳的,只是更強調「民間」兩個字,也就是說就故事內容來看,更深入、也更貼近老祖宗們的生活。一般來說,民間傳說大致可分成幾類:‧告訴我們萬事萬物是怎麼來的:譬如花生為什麼是長在土裡而不是長在樹上?為什麼會有稻穀?中國人為什麼不喜歡烏鴉,一聽到烏鴉叫就覺得是觸霉頭?‧告訴我們大自然的故事:在民間傳說中,每一個名山大川、湖泊小溪,都彷彿有一個精靈,有一個故事。‧告訴我們許多節日的由來,包括為什麼不同的節日會有不同的習慣與禁忌,為什麼要吃不同的食物等。‧告訴我們許多名人的另一面;在民間傳說中,有許多有趣、也很有意思的稗官野史。‧告訴我們許多市井小民的故事;在這一部分中,有些像是童話,有些像是笑話,其中也蘊含了很多老祖宗的生活經驗和人生智慧。這幾種不同類型的故事,本書都有。民間傳說呈現了老祖宗生活的方方面面。從這些豐富的民間傳說中,我們除了可以欣賞一個個精采的故事,欣賞老祖宗對於萬事萬物種種饒富趣味的奇思妙想之外,也可從中看出許多老祖宗生活的軌跡,體會到老祖宗的處世哲學;有的或許已不合時宜,有的卻似乎永遠不會被時代所淘汰。同時,許多民間傳說還成了日後很多文學作品的源頭,這也就更增加了民間傳說的可看性
上古神話-童話的搖籃
令人回味無窮的上古神話假設你是一個原始人,從來壓根兒就不知道什麼是「雷」,什麼是「電」,什麼是「彩虹」,當你看到這些風呀雲呀霧呀打雷呀閃電呀彩虹呀等等一切大自然的景象,你會怎麼想呢?又怎麼解釋呢?此外,好端端的為什麼突然會有大洪水?又為什麼會有旱災?這些災難究竟意味著什麼?是上天在懲罰我們嗎?假設你是一個原始人,你的生活一定非常非常的艱難,不僅覓食不易,面對一大堆的自然現象無從解釋,因而總是心懷畏懼,還要躲避野獸的攻擊,想盡辦法戰勝大自然嚴酷的考驗……各個民族都有「神話」,神話往往表現了高超的想像力,是先民們在毫無科學基礎的情況之下,用他們的頭腦盡可能的去解釋種種科學現象;神話往往也是「寫實」的,因為從神話故事中,我們不但可以一窺先民們艱苦卓絕為生活而奮鬥的過程,也可以了解老祖宗們對於萬事萬物的諸多看法。長久以來,被認為保存中國古代神話最豐富也最具有淳樸面貌的著作是《山海經》;相傳這是大禹和他的助手伯益合力之作,記載了禹為了治水周遊列國所遇到的種種光怪陸離、不可思議的見聞,但實際上據學者考證,《山海經》絕不可能是一人之作,甚至不可能是同一時代之作,但不管如何,《山海經》仍然是現今中國上古神話的寶典,也可以說是中國文學中「童話」這個文體的開山祖師。除了《山海經》,和另外一部由西漢淮南王劉安與其門客共同編撰的著作《淮南子》,其實從先秦古籍一直到各個朝代的各類書籍之中,都經常可以看到不少中國上古神話的斷簡殘篇,如果說中國神話故事「零碎而分散」是相當貼切的。這本書裡所蒐集改寫的故事,都是一些最有名、最具代表性的上古神話,當然,也都是些精采雋永、令人回味無窮的故事。
寓言-古人的智慧
寓言的原始精神這本書裡收錄整理了六十幾個中國最有名、也最有代表性的寓言,分別出自上古神話、《史記》、《韓非子》、《戰國策》、《呂氏春秋》、《淮南子》、《太平御覽》、《莊子》、《說苑》、《老學庵筆記》、《景德傳燈錄》、《後漢書》、《新序雜事》、《列子》、《佛經》等書。「驢子的本事」(也就是「黔驢技窮」的故事),則出自唐代大文學家柳宗元一篇散文代表作<黔之驢>。「寓言」是一種特殊的文體,它的篇幅短小,是一則則誇張、滑稽、生動、有趣、諷刺、驚奇的故事,但內涵豐富深刻,往往蘊含著關於人性精闢的分析,以及關於人生非常雋永的哲理。一般人談到寓言,往往只立刻聯想到伊索寓言,實際上中國寓言的成就不但與伊索寓言比起來毫不遜色,甚至可以說更有過之而無不及。很多寓言都被整理成所謂的「成語故事」,不過在這裡我們希望呈現的是寓言故事的面貌,所以並不特別強調「成語」,有些僅在故事結束的時候稍加注明。此外,我們在這本書裡所呈現的也是這些經典寓言的原始精神,並未加上現代人某些觀點的詮釋或批判。比方說,「愚公移山」的故事著重的是一種做事的執著和堅誠,如果批評愚公妄想移山是一種「破壞大自然」、「沒有環保概念」則大可不必。這些經典寓言的精神是不會被時代所淘汰的,請大家仔細體會。
忠的故事-民族英雄列傳
文天祥正氣凜然,慷慨赴義 岳飛精忠報國,名留青史 蘇武北海牧羊,冰雪志節 張騫忍辱負重,揚威西域 世亂世忠臣,看這些中華英雄 中君愛國,兵馬勤王,抵禦外侮 用血淚譜寫出流芳百世的不朽之歌!
台灣民間傳奇4
《台灣小百科》是為台灣的孩子們所策劃的百科全書,全套共有十館,內容包括了台灣的人、事、時、地、物。 & 《台灣小百科.傳奇館》的<台灣民間傳奇>系列,收錄了許多台灣最膾炙人口的傳說軼事,不論它們是真是假,是悲劇還是喜劇,現在都已成為台灣文化的一部份,也成為我們認識台灣的一條線索。 & 《台灣民間傳奇(4)》收錄了三個故事: 一、<老水蛙好心得好報>──孑然一身的老漁夫(老水蛙)偶與人見人怕的水鬼變成好友,後來解救了本該被水鬼「掠交替」替死的懷孕女子,意外使得閻王免於失職之罪,而水鬼也得以重新投胎。老水蛙不但得到水鬼所贈的銀兩,還收了義女(該懷孕女子)和義孫。 二、曬彎的石階──李大少年時因為家貧且父親早逝而備受村人輕視,在打拚多年後終於成了巨富。返鄉祭祖的時候,他說:「這石階竟被太陽曬得這麼平了!」勢利的村人竟連聲附和,而被李大所嘲諷。 三、周百萬──早年台灣北部知名巨富周氏一族的興衰故事。周廷部在機緣巧合與自己的努力經營下,贏得了「周百萬」的稱號;不料,「創業維艱,守成不易」,第二代的周百萬(周廷部的獨子)自幼驕奢成習,數年之內,便將家產敗盡。
種金子
《看故事學邏輯》系列叢書是為五~八歲孩子編的邏輯故事繪本,目的是希望讓孩子在看(聽)故事中,自然的進入邏輯的世界,培養邏輯思考的能力。每冊書前均有一篇<邏輯解碼>,說明闡釋該則故事中的邏輯概念;書末則附有<邏輯練習>,讓父母、老師和孩子一起進行「邏輯激盪」。 故事大綱: 有一年,地方上鬧旱災,農人們央求足智多謀的張義去找吝嗇的林員外幫忙;結果,不出所料,林員外說什麼也不肯拿錢出來幫助大家。為了解決大家的困難,聰明的張義只好靠「種金子」來籌錢。最後,所有的農民都分到了一些錢,老天也下起雨來,使得大家都很快樂;只有林員外一個人咬牙切齒、悶悶不樂。 究竟張義是用什麼方法說服林員外,讓他相信金子可以「種」得出來的呢?
台灣民間傳奇3:俠盜廖添丁
《台灣小百科.傳奇館》的<台灣民間傳奇>系列,收錄了許多台灣最膾炙人口的傳說軼事,不論它們是真是假,是悲劇還是喜劇,現在都已成為台灣文化的一部份,也成為我們認識台灣的一條線索。&
台灣民間傳奇1
<台灣小百科>是為台灣的孩子們所策劃的百科全書,全套共有十館,內容包括了台灣的人、事、時、地、物。 & <台灣小百科.傳奇館>的<台灣民間傳奇>系列,收錄了許多台灣最膾炙人口的傳說軼事,有些具有勸世勵志的意味,有些反應昔年先民生活的風貌;有些是無法證實的神怪靈異事件,有些是於史有據的歷史典故;還有些只是人人口耳相傳,引為笑談的滑稽故事不論它們是真是假,是悲劇還是喜劇,現在都已成為台灣文化的一部份,也成為我們認識台灣的一條線索。 & 在<台灣民間傳奇(1)>裡,收錄了三個有趣的故事──好鼻師(一個普通人假裝具有超靈敏的嗅覺,幫別人找尋失物)、傻子扮皇帝(不學無術的敗家子在自家穿起歌仔戲服大做皇帝夢,還僱了一大批「文武百官」助陣)、小偷阿治(從小就偷遍左鄰右舍的阿治在幾經波折之後,終於改過自新) & 本書除了經過現代作家改編,讓故事更活潑外,每個故事都有數張精美插畫,不但生動有趣,也十分具有古早的的台灣味。
台灣民間傳奇2【百科傳奇館2】
台灣小百科」是專為台灣的孩子們策劃、編製的百科全書。這套書分成十館:動物館、植物館、文化館、住民館、民俗館、宗教館、歷史館、傳奇館、產業館、地理館;內容涵蓋了台灣的人、事、時、地、物,是孩子們認識台灣的好材料。希望藉由這套書,能讓台灣的孩子,都成為熱愛台灣的「新台灣人」。
元宵節
元宵節 如果說爆竹是「年」的鬧鐘,點燃了春節歡樂的氣氛;那麼花燈就好比是「年」的晚安吻,提醒人們過了「上元暝」就該收心,明天將是年節過後的頭一天,要開始為新的一年打拼、努力了! 元宵節是農曆新年過後第一個大節日,又是一年中第一次見到月圓,非常重視家族團聚的中國人見到十五月圓,便想起人更應該團圓;一鍋圓滾滾的元宵,一團團溫暖的燈火,便象徵著人們祈求全家團圓、平安的心願。 在街上,小孩開心的提著燈籠遊街;在寺廟,美麗的花燈將夜空渲染成五彩繽紛的天幕;看花燈的看花燈、放煙火的放螢火、猜燈謎的猜燈謎……每個人似手都想捉住年節的尾巴,痛痛快快的享受元宵夜。 你知道為什麼元宵節要提燈燈籠嗎?你想解開最古老的一道謎語嗎?元宵節要射「燈虎」,到底是哪一種虎?啊!好吃的元宵,有沒有配一個好聽的傳說故事?還有,台灣哪裡有精采的元宵節嘉年華會呢?
紅樓夢(下)
紅樓夢 《紅樓夢》又名《石頭記》,是中國最著名的一部小說,不僅在中國家喻戶曉,國際上更將之稱為「紅學」,把它當成一項專門的學問來研究。 《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約生於清雍正年間,幼年居住南京,家境富裕,但清雍正六年,曹家遭到抄家,因此家道中落,他也因此窮困、潦倒。後來他將小時候的記憶,寫成這本《紅樓夢》,但只完成八十回就過世了,後四十回是由高鶚根據曹雪芹的寫作計劃所補寫出的。 《紅樓夢》敘述發生在金陵賈府的故事,以寶玉、黛玉的戀愛與賈府的興衰為主題所發展而成。中國古典小說的結局,多以大團圓收場,但《紅樓夢》卻是一部大悲劇,因而格外受重視,並且深深打動讀者心絃。本書將《紅樓夢》加以改寫,使它更適合青少年閱讀,讓青少年讀者也能感受《紅樓夢》的魅力。
第三隻眼:絲路古道傳說
絲路是中國和西方的交通要道,千百年來流傳著許多神話和傳奇……安西現成外的榆林石窟,有尊二十多公尺高的泥塑三眼佛。關於這尊三眼佛額頭上的[第三隻眼],也就是人稱避塵珠的由來,有一個充滿趣味又發人省思的故事。&
儒林外史(古典文學少年版)
《儒林外史》是一本社會寫實、反應清朝當時讀書人的原形的小說,它描寫的讀書人為致力學業,處事虛偽造作,盲從禮教陋習,作者並提出他理想人生的啟示,推崇平民高潔人物,強調世俗的功名富貴不如人格德行學問。讀者在讀此書的同時,若能欣賞其藝術的手法,從人物所搬演的事件中得到省思,獲得惕勵,更是可貴。
三國演義(古典文學少年版)
《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本歷史演義小說,書中描寫的人物如曹操、劉備、孫權、關羽、張飛、諸葛亮等,都是歷史上真實的人物;書中的事件也是確有其事。它不僅是一本精彩的文學作品,也是一部益智的讀物。
鏡花緣(古典文學少年版)
《鏡花緣》是一本傳奇小說,它描寫唐武則天年代不得志的秀才唐敖,隨妻舅商船出海,遊歷海外奇國異邦,經歷奇人異事、珍禽怪獸的經驗。唐敖此行原為散心,二來也想尋訪夢中被神指點的「貶落人間的名花」,後在經過小蓬來仙島時,一去不返,使得他的女兒唐小山〔原是仙界百花仙子〕兩度出海尋找,最後也脫離凡塵,入山修道。
三俠五義(古典文學少年版)
《三俠五義》最早叫做《忠烈狹義傳》,書中所提到的包公、八王爺等人都事歷史上真實記載的人物。故事假託宋代,其實表現的是作者身處的清代。本書藉包公清廉無私的形象,以及各位俠義之士為民除害的俠義風範,帶領讀者跟著包公一起審案,跟著三俠四處訪查跟著五義上山下海。
清官海瑞
無愧天地的好官 忠臣義士,人人歌頌;亂臣賊子,人人唾棄。這種觀念自古以來都不曾變過。 本書為了要激發少年朋友們對忠臣義士的敬仰,特地把歷史上有名的一位忠臣--海瑞的事蹟,編列在少年古典小說精選集裡。 海瑞是明朝嘉靖年生,從小喜好讀書,做事踏實又很孝順。歷任縣令、主事、巡撫等重要職務,臨終前官拜光華院大學士,死後追贈少保官職。 由於他稟性剛毅正直,所以在任職內,事無分大小,都公正無私。他的廉潔作風,深得當時老百姓的愛戴,威武不屈、敢作敢為、不肯向惡勢力低頭的精神,更使人們敬仰。 全書共分三十八節,可當作歷史來讀,也可當小說看。有笑有淚的內容使人不禁隨著書中描述的情節而拍案叫絕、或黯然神傷。
水滸傳3中國之旅
水滸傳 「水滸傳」敘述的是一百○八條好漢的故事。 寫這一百○八條好漢,是如何被壓逼,他們又如何抵抗,最後終於齊聚於梁山的艱辛歷程。 作者施耐庵在這部小說中反映了民本思想,同時成功地塑造出許多人物和精采的故事,如武松打虎、魯智深投奔五臺山、林沖雪夜殺奸賊等等,這些精采的片段,都常常被搬上戲劇舞台,廣為人知。 「水滸傳」流傳了幾百年,直到現在都受到人們的喜愛,由此可知它的魅力有多大了! 本書以圖文並茂的眉批形式,讓孩子不只讀名著,還知道相關之天文、地理、科技、社會、歷史等知識,兼具趣味性、知識性、可讀性與教育性,是增進全語文學習能力的最佳寶典。
封神榜4中國之旅
封神榜 「封神榜」是一部神魔小說,它的作者是明朝的許仲琳。 許仲琳以周武王伐紂為線索,博採民間傳說,再加上他自己的虛構,鋪衍而成這一部一百回的小說。 前三十回寫紂王荒淫暴虐,周文王訪賢伐紂;後七十回寫商周戰爭,紂王自焚,武王分封列國和姜子牙封神。全書表達了一種反對暴政,主張仁政的思想,認為正義必定會戰勝邪惡。 「封神榜」不只是一本好看的神話小說,同時也具有一定的認識社會、認識歷史的教育意義。 本書以圖文並茂的眉批形式,讓孩子不只讀名著,還知道相關之天文、地理、科技、社會、歷史等知識,兼具趣味性、知識性、可讀性與教育性,是增進全語文學習能力的最佳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