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鑑定與分析(一)禮器與紋飾
書作耆譚顯崑先生,台灣新竹人,現於新竹市執業牙醫。自幼對中國古代文物深感興趣,長期從事玉器收藏與研究,累積玉器鑑賞的知識與能力。90年代中期開始撰寫玉器書籍。本書以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玉器文化與之緊密地交織著,深深地融入了中國人的感情中。作者實事求事詳細介紹各種鑑定要訣、圖文豐富易懂,希望讀者在翻閱之餘,能得到幫助!
玉器鑑定與分析(二)肖生玉器
書作耆譚顯崑先生,台灣新竹人,現於新竹市執業牙醫。自幼對中國古代文物深感興趣,長期從事玉器收藏與研究,累積玉器鑑賞的知識與能力。90年代中期開始撰寫玉器書籍。本書以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玉器文化與之緊密地交織著,深深地融入了中國人的感情中。作者實事求事詳細介紹各種鑑定要訣、圖文豐富易懂,希望讀者在翻閱之餘,能得到幫助!
台灣之珍:三峽聖眼文石
本書從簡史延革,地質,成份,成因,加工,欣賞,收藏與保養等,分別作有系統的介紹,並配合精美彩圖做對照,必能引發讀者對三峽聖眼文石的認知與喜愛。
古玉雅集
國人素有尚古藏寶的遺風和傳統,談到古玉,同的難題就是「高深莫測」!想一探古玉堂奧,卻不得其門而入。坊間有關古玉鑑賞的專著不少,但因各種各自表述,相互矛盾,已經到了令人無從吸收的地步,而有「盡信書不如無書」之嘆! & 然而,古玉的專業學術方面,不論是歷史、考古、地質、工藝美術…等相關專業,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而有相當多令人激賞的成果發表,相較於一、二十年前的觀念,可謂天差地別。 & 古玉之難懂,主要是涉及廣泛的專業,一般人無法「見樹又見林」一窺全貌。 & 作者以其本身具備工藝美術、地質學上的專業素養,加上近十年的研究收藏心得,整理撰寫成書,以圖文並茂的方式,方便讀者進入神秘的「古玉殿堂」。
神祕能量的寶石
幸福的寶石 所謂的能量石是指隱藏著不可思議的力量的石塊之意。近年來,在日本,因水晶的力量展露頭角結果,引起眾人的矚目,但這能量石,並不只限於水晶石,如人們以飾品所配戴於身上的寶石,也都有隱藏著力量而被稱為能量石。 寶石是具有各不同的顏色或光輝,而隱藏於寶石中的力量,也因寶石的種類不同而有異,寶石是由於大自然吸取宇宙的能量,並經過很長很長的時間所形成,而時間越久則越有內藏著更多能量,而對於持有該寶石的人帶來正面作用,古代的人藉肌膚來感受此一寶石的能量,並視守護石而利用為護身符或除魔之用,並且深信,其不可思議的力量為大自然的精氣的結晶而當做為招致幸福的寶石。 本書是從各種角度來介紹,各寶石持有的力量,以及以用方法。
翠玉中尋寶
翠玉中尋寶 向來種質、水分、色澤和雕工俱佳的高檔翠玉深受東方人歡迎,魅力沒法擋,其吸引力可說首屈一指。 《翠玉中尋寶》更進一步,深入細析市場中各種作偽手法,客觀論述有關B玉的爭議,一針見血,如抽絲剝繭,引導消費者更廣博認識翠玉,從中尋寶,達到保值的作用。喜愛翠玉的同好者萬勿錯過,初入門者更屬參考的最佳指南。 全書共收錄三百二十件不同的珍貴翠玉A貨實物彩圖,包括難得一見的清代精品,值得細心玩味。 作者簡介 李英豪,廣東中山人,一九四一年出生,自幼喜愛藝術和四處逍遙遊。曾任香港現代文學美術協會會長、國際繪畫沙龍主席、世界收藏家協會亞洲區顧問、國際蘭圃顧問、世界園藝中心顧問,為著名的「香港四怪」之一。六十年代後期,已以藝術評論知名。七十年代末期至八十年代初期,曾替某英聯邦珍郵拍賣行鑑別郵票。 七十年代初期「半隱居」,研究收藏學和花鳥蟲魚貓狗。八十年代中期,李英豪東山復出,埋首著述。一九八八年與夏淑敏結婚,再過優游自在的「半隱居」生活,與山林海天為伍,探遊各個古文明國家。二人亦極喜愛收集古董錶、古陶瓷、古玉、翡翠、珍郵、宜興紫砂茶壼、古錢幣、田黃印石、古董飾物、觀音像、鼻煙壼、天然水晶、郵票等,收藏範圍甚廣。
蜜蠟.琥珀
內容簡介 最近香港、台灣、中國大陸和海外各地興起蜜蠟和琥珀的收藏狂潮,瘋魔各階層,深入民間,不少男女作為佩戴的裝飾品和護身安神之用。古稀珍品更成為收藏保值的上佳對象;但是目前坊間有很多偽品和染色貨魚目混珠,作為明智的消費者和蜜蠟琥珀發燒友,必須先學懂鑑別真假優劣,以免受騙。 本書收錄二百多張彩色圖片,包括各品種蜜蠟、琥珀的珍貴和稀有珠串,寶光四溢,七彩繽紛,瑰麗多姿,賞心悅目,怡情養性。 作者簡介 李英豪 廣東中山人,一九四一年出生,自幼喜愛藝術和四處逍遙遊。曾任香港現代文學美術協會會長、國際繪畫沙龍主席、世界收藏家協會亞洲區顧問、國際蘭圃顧問、世界園藝中心顧問。
金飾購藏要訣
金飾購藏要訣 黃金,一直被人們視為珍寶,它的珍貴價值,穿過時空;璀璨的色彩,猶如陽光奪目。在人類歷史中,燃亮了一段一段的傳奇,成為帝王貴族的收藏珍品。 本書由寶石鑑證師林小玲主導,為讀者詳述黃金資料,包括其歷史、製造裝嵌方法、款式設計、鑑定須知、護理秘訣等等。 本書作者林小玲是是資深寶石鑑定師,繼《寶石選購要訣》與《評鑑有色寶石》後,再以其專業知識,與讀者分享賞購黃金的要訣。 作者簡介 林小玲 生於廣州,在港中學畢業後負笈到加拿大完成職業治療學士課程,在考獲醫療管理碩士文憑,其後於多間醫院工作,由於對寶石一向有濃厚興趣,她公餘在大學進修地質學,從而累積寶石礦物方面的知識。在參加英國皇家寶石學會每年舉辦的國際公開考試,以高分取得寶石鑑證師的文憑,除為多項委員會成員及於多個社團主持講座外,另著有《寶石選購要訣》與《評鑑有色寶石》等書。
保值白玉
保值白玉 中國人歷來以白玉象徵吉祥,純潔和品德高尚,所謂「溫潤而澤,仁也」。由於上等白玉質逾眾玉,具有廉而不劌的本質,故喻作君子。「白如截肪」的一級白玉、羊脂白玉和「荔枝肉」白玉等成為國內、港台和海外各地愛玉人士的珍藏對象,特具保值作用。 李英豪繼「民間玉」、「護身玉」和「鑑別古玉」,以其收藏和鑑別中國玉器三十年的豐富經驗,向各位提供選購保值白玉的竅門,精簡扼要指出中國從商代到各朝白玉的形制、紋飾、時代風格、色沁等,鞭闢入裏。 本書共收錄近三百件珍罕中國白玉圖片全彩色精印,包括商、周、春秋戰國、漢、魏晉六朝、唐、宋、元、明、清(以乾隆時期為主)的精品,瑰麗多姿,賞心稅目,怡情養性。
古玉概說
古玉概說 本書作者濱田耕作,開宗明義,對玉的含義、玉的產地、玉之種類及加工方法,玉器與石器的關係,進行了論述。最後一章是結論,從中國文化史的高度,對中國玉器的美術價值進行了歸納。 並從考古學的器物類型學著手,將主要玉器種類分別圭及其與有關係的玉器,璧及其與有關係的玉器,琮與機,刀劍及帶飾等用的玉器,附屬於身體的各種玉器--葬玉等。他的分類,既考慮到了形製,又兼顧到功用,十分科學。 作者感到國內考古學界力量不集中,假然能夠彙集海內外的收藏家的實物與圖片,和新發覺的收穫,會齊考古專家作古玉的研究,這樣就必能更精密、周到,這是作者想要實現的夢想,現在就在這本書中實現了。
鑽石賞鑑大全
寶石賞鑑大全 這是一個璀璨悅目的寶石世界。 帶著柔美璀璨的姿態,是大自然與設計工藝的精妙結合。鑽石具備堅不可催的特性,是恆久不逾的浪漫象徵。 鑽石在寶石世界中,確實擁有皇者風範,意態動人,寓意深刻,難怪成為眾人傾心的瑰寶與研究的對象。 本書作者林小玲是是資深寶石鑑定師,繼《寶石選購要訣》與《評鑑有色寶石》後,再以其專業知識,與讀者分享賞購寶石的要訣。 作者簡介 林小玲 生於廣州,在港中學畢業後負笈到加拿大完成職業治療學士課程,在考獲醫療管理碩士文憑,其後於多間醫院工作,由於對寶石一向有濃厚興趣,她公餘在大學進修地質學,從而累積寶石礦物方面的知識。在參加英國皇家寶石學會每年舉辦的國際公開考試,以高分取得寶石鑑證師的文憑,除為多項委員會成員及於多個社團主持講座外,另著有《寶石選購要訣》與《評鑑有色寶石》等書。
珍珠賞購要訣
珍珠賞購要訣 小沙粒跌入蚌中,經過歲月的琢磨,慢慢形成價值連城的珍珠,叫人不禁嘖嘖稱奇。 珍珠--渾圓精巧,瑩亮生輝。是芸芸珠寶中最出塵脫俗的一種,故此深受女士歡迎。不過,基於珠寶商常以贗品魚目混珠,要選購高品質的珍珠實非易事,就算甘願付出高價,也未必能夠購得物有所值的真珠。 本書作者林小玲是是資深寶石鑑定師,繼《寶石選購要訣》與《評鑑有色寶石》後,再以其專業知識,與讀者分享賞購珍珠的要訣。 作者簡介 林小玲 生於廣州,在港中學畢業後負笈到加拿大完成職業治療學士課程,在考獲醫療管理碩士文憑,其後於多間醫院工作,由於對寶石一向有濃厚興趣,她公餘在大學進修地質學,從而累積寶石礦物方面的知識。在參加英國皇家寶石學會每年舉辦的國際公開考試,以高分取得寶石鑑證師的文憑,除為多項委員會成員及於多個社團主持講座外,另著有《寶石選購要訣》與《評鑑有色寶石》等書。
古玉辨
古玉辨 中國古代文化藝術寶庫中,可賞者為書畫,可藏者為金銀青銅,可玩者。為玉器。玉器精光內孕,小巧玲瓏,吳尊卑之分,無富貴之別,均可佩之,均可玩之。中國玩玉族甚多,玩出功夫來的可謂是大有人在,而玩出理論來的卻寥若晨星,劉大同可稱為總結玩玉理論的第一人,其力作《古玉辨》稱作盤玉經典,大概不會言過其實。 《古玉辨》全書共分九十七的章節,篇幅雖只在萬言左右,但言簡意賅,論述精闢,分析入微,既概述了玉器的歷史、種類、用途,又包括玉的普通名稱,玉的品性、玉的質地、玉的色澤、玉皮、玉的產地等,更把打開玩玉知識大門的鑰匙交給讀者。 關於作者 劉大同 劉大同「自幼嗜古有癖,獨於古玉有甚,飲食起居,佩不去身」,有「玉痴」之美名。他晚年積「六十年把玩佩帶之經驗」撰成的《古玉辨》,於一九四○年問世以來,成為玩玉者的必讀之作。他既善於玉器歷史的敘述,玩玉理論的歸納,更將自己的玩玉心得,玩玉的趣聞逸事,流露在字裡行間,使其更具有可讀性。 譯者簡介 熊寥 中國著名的藝術史論家、教授,獲有「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的號稱。祖籍江西南昌,世居景德鎮,一九六九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一九八五年獲「文學.美術史論」博士學位。擅長於中國陶瓷藝術史論,著述甚豐。他的著作見解新穎而科學,立論有據,文筆流暢,特別是在學術研究上有重大發現。專著《中國陶瓷與中國文化》、《陶瓷美學與中國陶瓷審美的民族特徵》、《官窯名瓷》、《明代青花》、《古瓷指南》、《古玉辨》等。他因國學根基厚實,文筆極為優美。
中國玉
玉器學與年代鑑定 玉器學是一門新興的科學,中國先驅是吳大澂,西方的先驅是Berthold Lauffer,由於它是近二十年來的新起步科學,故目前我們對中國玉器的了解尚無法深入奧妙之境。再加上玉材種類繁多與複製品的氾濫,造成學者辨識玉器的困難重重。此外,乾隆以前的玉器幾乎未曾簽下製作年代或者是作者姓名,乾隆以後的玉器也只有少數簽有年代和姓名。 於是,這些無法確定年代的玉器,只有靠比較方式來追溯其所屬的年代。譬如和相同風格的青銅、陶器、雕塑、金、銀、木器和景泰藍作比較以大致確立其製作日期。但是這種比較方式有時比較不可靠,尤其是對中古時期和明代這一階段的玉器更是。因為有些玉匠生活在偏僻地區,世世代代因襲前人的技法和題材,墨守成規,一成不變。 一旦接觸了外面的流行樣式或技巧,又在短時間內做了全然的改變﹔還有一些玉匠專門製造迎合外族人口味的玉器,即使民間有了新花樣出現,他們也只是採用其中一部份,絕不作全盤的變更。因此,玉器學專家特別注意微小的改變,因為一個細微的變化可能是朝代、風格更替的重大線索。
珠寶新貴
珠寶新貴 作者選擇從消費觀念出發的理由是,它和讀者的關係最直接,在本書中不是想告訴讀者珠寶行情如何、該如何鑑定,而是討論一些消費觀念,因為,四年的觀察,作者發現觀念最重要,買賣雙方如果都有正確的觀念,珠寶消費的過程,就不會暗布驚險、神秘和猜疑,整體市場也不致於扭曲。,害苦買賣雙方。 在台灣的珠寶市場日益蓬勃,已非過去小眾消費的景況,消費者面對那麼多的選擇,如何能買得最好,業者面臨愈形愈激烈的競爭,如何能生存且不違良心,唯有正確的觀念能促使雙方關係呈良性循環。本書希望藉著以較輕鬆的文字和精彩的圖片編排,讓讀者能輕而易舉地接受。 作者簡介 黃尹青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 曾任民生報及美國世界日報兒童版編輯 現任民生報家庭消費編採中心記者。
民間玉
民間玉 說文解字云:「石之美者,玉也」是以石質具有溫潤堅密四美者,稱之為玉。古之帝王以玉作六器,祭禮天地四方;而國有玉璽,加官用玉帶。玉被作為飾品配件,代表無比高尚。「人君德美如玉」:「言賢者德者,如金如玉」。玩玉愛玉是美好事物追求,也讓人如玉如意。 中國古玉代表君子之德,我們從古文物中,可以窺見古代某一個時期古人的思想、信仰、體制,以及民族心等。 古人相信玉能使人「永生」,有「不朽」的意思,倍添玉的神祕色彩呢! 作者簡介 李英豪,廣東中山人,一九四一年出生,自幼喜愛藝術和四處逍遙遊。曾任香港現代文學美術協會會長、國際繪畫沙龍主席、世界收藏家協會亞洲區顧問、國際蘭圃顧問、世界園藝中心顧問,為著名的「香港四怪」之一。六十年代後期,已以藝術評論知名。七十年代末期至八十年代初期,曾替某英聯邦珍郵拍賣行鑑別郵票。 七十年代初期「半隱居」,研究收藏學和花鳥蟲魚貓狗。八十年代中期,李英豪東山復出,埋首著述。一九八八年與夏淑敏結婚,再過優游自在的「半隱居」生活,與山林海天為伍,探遊各個古文明國家。二人亦極喜愛收集古董錶、古陶瓷、古玉、翡翠、珍郵、宜興紫砂茶壼、古錢幣、田黃印石、古董飾物、觀音像、鼻煙壼、天然水晶、郵票等,收藏範圍甚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