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善禧:畫壇拾荒老人
已是從心所欲不踰矩之齡的鄭善禧,仍是台灣藝壇老當益壯、創作力旺盛的老頑童,號稱「畫壇拾荒老人」!他是在台灣這塊土地上接受教育,爾後吸收、茁壯、創新的重量級水墨畫家,即便早已受到各界的肯定,又曾獲得首屆的美術類「國家文藝獎」,但仍謙遜的自嘲:「豬屎籃,怎能結綵呢?」而他面對藝術創作的態度,正如其畫作上的題字「撐上水船,一竿不得放鬆」。鄭善禧的水墨創作,是二十一世紀台灣水墨的發展歷程中,承接上世紀與新世紀的關鍵人物之一;作品創發台灣本土色彩,藝術表現上又兼具傳統國畫的詩、書、畫涵養,加上又有西方繪畫寫實的造形能力,更有來自民間鄉土的俚俗野趣,塑造出他個人重彩、拙樸的獨特風格,區隔出不同於中原水墨畫脈的台灣水墨新美學觀。藝術家出版社推出的《台灣近現代水墨畫大系》套書,是2004年本社重要圖書的出版,首先面世高一峰、鄭善禧二本,分別由蕭瓊瑞、鄭惠美撰寫。鄭惠美曾造訪畫家二十多次,深度挖掘畫家在藝術上的寶藏,提供讀者一手資料與圖版。蕭瓊瑞則收集了高一峰所有重要文獻資料,並取得其家人提供圖片,網羅畫家更為完整詳實的作品呈現,提供讀者全面性的閱讀與欣賞。
墨彩天機:1張克齊花鳥畫集
欣賞張克齊的工筆花鳥,就彷彿身處祥和的大自然一般,在真實中透露著生命張力的感動。張克齊將大地萬物的真趣,以細膩的線條、靈動的筆墨、雅緻的敷染躍然於紙絹,使中國工筆花鳥畫的傳承,生機再現。
花鳥有情:徐仁崇工筆畫集
從小立志當畫家的作者,在「花鳥有情」的序文中自述:「面對上帝給予的大自然寵賜,我挹注了所有的青春歲月,在斗方之間無悔的耕耘,一幅幅的作品,訴說著一個個動人的故事,填補著生命裡的空白,也傳達了夢想的追求。」
徐悲鴻卷1:藝術生平論述
徐悲鴻對中國現代藝術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這並不僅僅因為他在藝術上的成就,他同時也是一位美術教育家。五○年代後,他的寫實主義繪畫理論,影響了 中國大陸一代的藝術家。「徐悲鴻繪畫全集」一套三卷,從他的藝術生平到素描、油畫及水墨作品,大師風采躍然紙上,徐悲鴻多面向的藝術創作,顯露出他豐富易 感的內在世界。
嶺南派畫法(三):山水.動物.人物
嶺南畫派的山水、人物、走獸畫法,從日本畫技法滲入西洋畫的色彩,而展現出所謂的嶺南風,它的技法是如何呢?本書不但有例圖,也詳細分解、示範。
台灣美術全集16:林克恭
林克恭出身台灣望族「板橋林家」,地靈人傑的環境孕育他優雅的藝術涵養與氣質。他本其修習法律合情合理的規則及經濟的簡明有效原則,利用自然去感受提鍊簡 潔的造型做為繪畫表現方式。油畫強調自我精神,在物我合一的大自下達到筆致精純、色調美妙境界。他並培育無數學子,無論創作或教育,其藝術理念在台灣畫壇 如一泓清泉,自有其獨特地位。
台灣美術全集15:陳德旺
陳德旺畢生以研究美術為唯一職志,深入理解西洋人在造型、色彩、畫布平面所拓展出的廣大空間,而作純個人表現。他的本質是色彩畫家,採用象徵性手法,以暗 示代替描寫,透露內心未可知的神秘訊息,其渾然的氣魄與細膩的詩情,在深植古典的基礎上開出璀璨的浪漫之花。這位真誠的藝術家以純淨無瑕的心靈,全力投入 繪畫研習與製作,以苦行僧的腳步,走出深具價值的人生。
自然.寫生.林玉山
翻開一本本速簿,一頁頁生動靈活的素描,似乎要從紙面上幻化而出,變成各式各樣的花鳥走獸,對林玉山而言,無論膠彩畫或水墨畫,也不管是哪一種題材,下筆寫生的同時,已抓住了對象的精神,而畫家溫文安適的性格,除了真實描繪物體形狀之外,更使筆下的生物多了一份可親可愛之情。追求自然,寫生為本──這就是老畫家林玉山的信念。林玉山一九七七退休師大教職,但每週仍兼課數小時直到一九九二年,當一九八二年師大美術研究所成立,他即擔任「國畫創作」課程的指導教授,師大歷屆畢業製作的花鳥畜獸作品的創作,以及寫生風氣的形成,可以說直接或間接地受到林玉山繪畫的影響,事實上,他繪畫的技法與理念,仍持續繁衍傳播之中。
山清氣爽:周澄工筆山水
山清氣爽 春有蹤跡誰知?畫家周澄筆下的春,便是化山水於中心,再靈現於紙上,於是,我們便在畫面的葉梢聽到了春風,在山岩上聞到苔香,在岸邊的孤舟上迎向春雨,更在桃花紅霧中,明白了春的嫵媚。 在畫家周澄筆下的夏,其實不焦也不燥,雖然舉世煩囂,但山水之間卻有無數的角落傳達出造化的妙意,夏不是殘暴,夏是能量之神壯麗渾厚的展現。讓人忘卻夏的酷威,只是訝然而滿足地遊了一趙世外桃源。 在冬之系列裏,有霜有雪,寒巖殘枝,但在一切落盡,空茫之間,大自然也並未死去,正是休養生息,韜光養晦的好時機。因此反而有種寒晴,乾淨的快意。當然也有雪壓江的逼側,但也有梅露枝頭的生趣。畫家仍以澄靜關情的眼,一一的將冬映入眼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