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日據時期戶口調查史料選編
本書以《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戶政史料之主題進行基礎研究所撰述32篇成果,引用檔案達300餘件,此外參考《臺灣總督府報》、《臺灣日日新報》、「亞細 亞歷史資料中心」檔案、日文舊籍及當代學者研究論文等,頗有參考價值。另本書大致涵蓋日據時期明治38年(1905)臺灣第一次臨時戶口調查之重要檔案, 並依類分6章,可囊括臺灣第一次臨時戶口調查之來龍去脈,彌補讀者面對浩瀚檔案難以入門之憾。
【電子書】臺灣總督府律令史料選編(明治33年)
館藏《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蒐整當時臺灣總督府的重要公文書,總督府重大政策過程亦收錄其中,尤其明治時期的各項律令制定頗為完整。本書即以明治33年臺 灣總督發布31項「律令」為對象,選編素材取自《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各項律令制定過程中相關文書,並採錄「亞洲歷史資料中心」網路公開文書和館藏《臺灣 總督府報》的律令發令公告等史料,以圖文兼具方式撰述而成,深具參考價值。
【電子書】日據時期實業教育史料選編
本書依據《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臺灣總督府報》、《臺灣日日新報》及日文舊籍等,以日據初期之實業教育為主,挑選出40個研究子題以解說圖檔的方式撰 述而成,希冀提供對日據臺灣實業教育有興趣之讀者參考引用。從本書中,當可瞭解日本人統計期間,如何規劃及推展近代實業教育,為臺灣培育許多實業相關人 才,成為日後農工商業的基礎專業人力,對各類產業貢獻良多。但臺灣總督推展實業教育時,對臺灣子弟仍不改一貫作風以各種有形或無形差別待遇。日本殖民教育 殷鑑未遠,回顧過往,得見現今臺灣教育政策,以全體人民為依歸,深感萬幸,更加珍惜目前的成果。
【電子書】日據時期在臺日本佛教史料選編
本書承續日據時期在臺日本佛教1,繼續蒐整《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中有關在臺日本佛教檔案史料,依淨土宗、曹洞宗、真宗等,檢選重要檔案編纂而成,計40 篇。主要探討日本據臺後,日本宗教在臺活動之情形、布教狀況或興衰起落。尤其從「宗教報告」瞭解先民信仰、日人布教與洋人之傳道等紀錄,但令人惋惜,是該 報告第三期即明治36年後即不復見於《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中。
【電子書】日據時期賣捌人史料選編
本書依據《臺灣總督府專賣局公文類纂》、《臺灣總督府報》、《臺灣日日新報》及日文舊籍等,以臺灣「賣捌人」鹽業主題進行基礎研究所得到研究子題42篇, 內容涵蓋臺灣各種專賣事業之「賣捌人」的配銷沿革、臺灣各地賣捌發展之脈絡及日據時期臺灣專賣事業賣捌之過程概況,從中可瞭解日據時期臺灣總督府為因應人 民生活需求及政府財收,以一元管理方式總攬專賣事業之整體營運及推展,對研究日據臺灣專賣事業的販賣型態有所助益。
【電子書】省財政耕耘者:前省財政廳李博文副廳長口述訪談
「財政為庶政之母」有為的政府推動各項建設,以符民眾需求,所仰賴的是完善的財政。本館徵得李博文前副廳長之同意接受口述,分別將省政府財政演化歷程、公 共設施保留地徵收及推動市地重劃與區段徵收地政措施、獎勵民間興辦公共建設、設置臺灣省建設基金、建構透明化財政補助制度、修正「財政收支劃分法」及制定 省法規「實施九年國民教育經費籌措辦法」等影響臺灣財政結構的重大變革做訪談,為省財政發展留下紀錄與經驗傳承。
【電子書】日據時期交通史料選編
本書依據《臺灣總督府專賣局公文類纂》、《臺灣總督府報》、《臺灣日日新報》及日文舊籍等,以日據初期臺灣海運發展過程各層面進行基礎研究所得到研究子題 32篇,內容涵蓋內地命令航線、沿岸命令航線、戎克船管理措施及基隆、高雄兩港建設等,且各子題亦挑選關鍵檔案,以圖文兼具方式,實可瞭解日據時期臺灣總 督府為發展海運,促進經濟,以補助金扶植大阪商船公司開闢多條命令航線,訂定戎客船取締規則,導正雜亂無章之市場秩序,建設兩港以吸引大船停靠之用心,深 具參考價值。
【電子書】日據時期交通史料選編
本書依據《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臺灣總督府報》、《臺灣日日新報》及日文舊籍等,以日據初期之初等教育為主,挑選出32個研究子題以解說圖檔的方式撰 述而成,大致涵蓋日據初期臺灣海運發展過程各層面之史料,包括船稅制度、關稅定率法、大阪商船的華南航線、南洋航線、海盜事件及取締措施及戎克船管理相關 措施等。從本書中,當可瞭解日據時期臺灣總督府為發展海運,促進經濟,整頓臺灣戎克船船籍,採取各種管理措施,取締海盜及鴉片走私,並訂定適合臺灣實況的 關稅法規,建立戎克船貿易的市場秩序,並積極經營華南航線及開闢南洋航線,促進輸出入貿易及拓展航權的努力,深具史料佐證之效益。
【電子書】臺語讀音綜合讀本
本館退休編纂編纂陳石曾綜合諸家之長,並詳細檢證其字,重新思考十五音發音之格式,忘寢廢食,編為《臺灣話十五音【閩南漳泉二腔系】簡易呼讀學習本》,又 繼續從事通俗系列讀本的編纂,鑑於韻文的朗讀,為語言學習最佳利器,因而選擇各種早年兒童蒙書,逐一以羅馬符號,注以漳泉兩腔系之正確發音,不僅青少年可 讀,即使未受過早期書房教育之成人,亦可據此琅琅上口,本書為系列讀本之一種。
【電子書】臺灣總督府專賣局公文類纂目錄.第三冊(昭和2年治昭和7年)
本書為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之「臺灣總督府專賣局公文類纂」,基於該檔案為日本殖民統治臺灣時期,有關全臺專賣事業以及經濟、產業等重要史料。為方便引導研究者確實掌握專賣局檔案之內容,將昭和2年至7年間逐冊逐件檢核正確之檔案,編製目錄第三冊,俾利配合資料庫供查詢之需。
【電子書】臺灣總督府專賣局公文類纂目錄.第四冊(昭和8年至昭和13年)
本書為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之「臺灣總督府專賣局公文類纂」,基於該檔案為日本殖民統治臺灣時期,有關全臺專賣事業以及經濟、產業等重要史料。為方便引導研究者確實掌握專賣局檔案之內容,將昭和8年至13年間逐冊逐件檢核正確之檔案,編製目錄第三冊,俾利配合資料庫供查詢之需。
【電子書】日據時期臺灣鹽業史料選編
本書依據《臺灣總督府專賣局公文類纂》、《臺灣總督府報》、《臺灣日日新報》及日文舊籍等,以臺灣鹽業主題進行基礎研究所得到研究子題35篇,內容涵蓋臺 灣古老鹽田之發展沿革、臺灣各地鹽田發展之脈絡及日據時期臺灣鹽田開設過程概況,計分臺灣鹽業建造開發之起始、臺灣鹽田發展過程、影響鹽田建造之要素、臺 灣各鹽田之沿革及概況等4章節,精選重要並輔以解讀,可視為瞭解臺灣鹽田建設及相關地區開發過程解說文,深具佐證及參考價值。
【電子書】陳守信院士回憶錄
本書以近半篇幅敘述陳院士的學術歷程,包括第三章:開啟清華歲月,第五章:一生中已有四位諾貝爾,第九章:陳守信的學術研究與著作,第十章:國際聯繫、合 作與貢獻,第十一章:桃李滿天下,可一窺陳院士治學的嚴謹與執著;他的合作夥伴敘述他有「厚實理論基礎」、「思考透徹」、具「通盤眼光」,總在思考「最困 難的問題在哪裡?」、「如何突破?」善於看出「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最關鍵的問題」,在尋求「最具挑戰性、最尖端的題目」時異常敏銳,而因思考通透,並 運用厚實理論知識,配合電腦模擬,協助估計可能的答案,每每建功;另一方面,陳院士勤於教育與培養學生,樂於與人分享知識,並熱心從事研究領域推廣工作; 同時回憶錄在陳院士卓有貢獻的光關聯散射、中子散射、複雜流體、膠體、低溫水等各領域多有著墨,將成為各該領域不僅在美國,而廣及國際間發展史不可或缺的 篇章與史料。
【電子書】明湖居詩歌集
本書收〈明湖居雜詩〉一小詩集與〈長生殿〉洋歌劇腳本;都是閒來信筆塗抹而又敝帚自珍的修定稿。〈雜詩〉不多,自述懷舊、閒居快遊、歷史時事、遊藝遐想各 體粗略具備。〈長生殿〉劇中死不見屍的楊玉環還陽,替唐明皇招魂而後追隨以俱去,是遊戲筆墨,或可算做翻案文章。律體詩的平平仄仄,其系統跟作者的母語沒 多大差別。在這古老的詩國裏南腔北調,古今詞彙與方言歷來都是「現代」文學語言的源泉;書中遂照樣雜揉文白與俚語。詩體老舊,但長存於一般人日常的口耳之 間,舊瓶不妨裝新酒;況且無律的古體與失律的打油,除了用韻,堪稱自由。雖無深意,寫現實不顯隔閡。 This book of verse consists of a volume of miscellanies and an opera libretto, composed by the amateur author whose profession is the historical Chinese linguistics. There are biographic, nostalgic, historical writings, travel notes, and a certain fantasia. As his mother tongue is fitting for the tonally regulated poetry, all the pieces are in the vintage poetic forms. The blend of colloquialism with traditional and dialectal expressions as well as the street talks in one pot somehow helps to bring closer the gap between the archaism and the modern life.
【電子書】金釵記:前鎮加工區女性勞工的口述記憶
那是一個沒有KTV的年代,卡拉OK尚未出現,夜生活只有舞廳與酒吧,電視也只有三台,好萊塢電影帶來了貓王(Elvis Presley)的藍調搖滾與阿哥哥舞(A-gogo Dance)。換下藍色工作服,這些加工區的女性勞工也曾是穿著普普風緊身上衣、大喇叭褲與大墨鏡,跳著阿哥哥舞(A-gogo Dance)的時尚女郎。那還是戒嚴的年代,電台裡放著是鄧麗君、瓊瑤的電影配樂與劉家昌的愛國歌曲。這些閒暇時光的記錄構築了七○年代臺灣日常生活與通俗文化的樣貌。余光開始介紹西洋流行音樂,ABBA與披頭四,約翰屈伏塔(John Travolta)的「周末夜狂熱」(Saturday Night Fever)引領了迪斯可風潮。這些日常生活的片斷,看似平淡無奇卻是我們隨時可以觸摸的風景,建構「知面」(Studium)與層層堆疊的文本。十二位受訪者從閒談間各別提供了零散的記憶拼圖與影像,拼湊出彼時女性勞工的總體生活樣貌,從工作、家庭生活甚至休閒生活,這些充滿「懷舊」的記憶口述,其實是試圖抓住現代化的碎片,一如班雅明(Walter Benjamin)筆下的「俄羅斯玩具」,利用個別言說下跳越與斷裂的時空懷想,進行工業遺址與城市空間的想像,這些片片段段甚至零碎的回憶與「真實」產生了距離感,甚至是「超現實」的美好感受。
【電子書】科技社會人2:STS跨領域新挑戰
成令方(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副教授):「『隱形』的科技人需要被看見,只有被看見後,我們才能看到過去科技人的篩選機制、教育政策、研發認定的狹隘與限制。」-摘自本書〈導讀-隱形的科技人〉傅大為(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教授兼人社院院長):「我們更看到廣義科技知識的流動與蘊含,從抽象的理論到物質的技術物,從全球系統性的問題到個人身體的認同與政治,都是STS可以分析與研究『科技知識』的對象。」-摘自本書〈導讀-STS與科技知識的前世今生〉王文基(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科技與人性間的關係可以是箝制性的,也可具有解放性。至於如何改動這個關係,由誰來改動,往何處改動,『箝制性』或『解放性』又由誰定義,始終都不是單純的技術或專業問題,而是政治、社會或更貼切地說,STS的問題。」-摘自本書〈導讀-科技始終來自人性?〉林崇熙(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教授):「從農業與工業的發展辯證、建築之綠色設計如何促進永續生活、生質能源計畫在諸多矛盾中顛簸、及將核四爭議跳脫替代能源議題而朝向能源民主思考等,皆討論了大學教育最忽略的適當技術、適當產業、適當社會等社會關鍵議題,並指出社群營造、社區公共性、民主參與等邁向公民社會諸多社會實踐的重要性。」-摘自本書〈導讀-以廣納式社會系統來建構新產業〉吳嘉苓(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面對不確定性的年代,從來自科學社群的反思,體制外的社會運動挑戰,體制內的審議民主改革,到『公民╱科學的運動聯盟』,科技治理持續需要各領域的新思維與新行動。」-摘自本書〈導讀-科技治理:面對不確定的年代〉本書是《科技 社會 人》台灣科技與社會研究(STS)案例集第二集,出版初衷是將STS異質觀點引入大專教學中,嘗試在專業分化以及隨之而來的「跨界」努力之外,培養學子直接面對世界的思考能力。全書共收錄20篇案例,牽涉主題多元,從居家技術物到大型科技系統,從工程師的思維到使用者的觀點,從科技知識到情感療癒,從產業、政策規劃到科技治理等,頗能補充國內近年新研究案例。藉由這些產生自具體案例的解答與疑難,本書邀請讀者追問一些更普遍的問題,包括科技創新與使用的關係、科技的內嵌政治、科技系統的風險內涵、富情感的科技如何可能、科技與民主等議題。作者群:成令方、楊谷洋、謝小芩、林大森、陳佩英、秦先玉、林文源、傅大為、John Law、郭文華、邱大昕、施麗雯、王文基、張國暉、林宗德、林崇偉、駱冠宏、林崇熙、李丁讚、李宜澤、房思宏、洪靖、吳嘉苓、范玫芳、李河清、陳政亮、黃令名
【電子書】布瑞頓舞臺作品《教會比喻》三部曲的研究
英國作曲家布瑞頓勳爵(1913-1976)的作品呈現豐富的英格蘭特質,1945年的歌劇《彼得‧葛萊姆》促成「英格蘭歌劇」復興。本書介紹布瑞頓1964年到1968年完成的創新舞台作品《教會比喻》三部曲,作曲家如何具體而微地將日本能樂、峇里島甘美朗等東方音樂素材應用在西方音樂形式下,進而深入探討作品中隱含的東方的宗教哲學與西方的神學觀點。讀者可藉此認識布瑞頓的生平,並聆聽作曲家的屬靈告白。
【電子書】另眼看御宅:跨媒體傳播下的日本文化剪影
ACG、御宅、日劇、動漫、推理小說、輕小說、百合文化、AKB48…,當所有關鍵字橫跨各種傳播媒介飛奔而來,似乎也勾勒出我們對於日本社會文化的各種想像,甚至因應這股日本次文化風潮,「御宅族」成為夯名詞。本書集結日劇達人小葉日本台、推理小說家林斯諺、寵物先生,熱愛漫畫、小說的百合控淺色貓、半成品,以及多位專精於日本次文化素人研究者的精闢觀察,共同分析日本娛樂影音與流行文學,究竟有什麼視覺與文字魅力,又是如何建構出御宅文化的浮光掠影?
【電子書】霧峰林家文書集:棟軍等相關信函
本書收錄林朝棟所率領棟字各營營官、幕友,在1892年前後的大嵙崁征番戰役期間及善後過程中,與棟隘各軍支應處的林拱辰等人往來信函。從這些文書內容中,可以深入瞭解棟字各營軍餉調度、軍米籌買運搬、糧械軍裝請領、營伍人事異動,以及棟軍與臺北府城間的軍需籌撥等情形,其中有許多目前官方文書所無之細節,故為探討清治晚期北臺棟、隘各軍內部運作的一手材料。此外,在當時以武力為後盾的開山撫番政策方針下,以霧峰林家為核心的中路山區拓墾事業在進行的過程中,如何「以番制番」,並以征剿及餽贈安撫等手段處理番漢關係,以及撫墾事務的運作情況,均可由本書所收文書中略窺一二。
【電子書】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初期重要史料彙編:中美協防〈一〉
本書以1950年代美軍協防臺灣為主題,由蔣中正及蔣經國兩位總統文物史料中,蒐集整理二百餘筆目錄,千餘幀檔案數位影像。內容區分1.軍援裝備及款項、2.軍事人員訓練與交流、3.協防演習訓練計畫等重要史料,經重新摘由編目後出版。藉由披露政府決策高層與美國往來過程,呈現出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如何爭取、運用美方外交與軍事的支持,始能在1950年代從風雨飄搖到逐步安定的全貌,也才有日後穩健發展的機會。
【電子書】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初期重要史料彙編:中美協防〈二〉
本書以1950年代美軍協防臺灣為主題,由蔣中正及蔣經國兩位總統文物史料中,蒐集整理二百餘筆目錄,千餘幀檔案數位影像。內容區分1. 中美共同防禦條約之簽訂、2. 國際輿情與對臺態度、3. 對臺軍事觀察報告等類重要史料,經重新摘由編目後出版。藉由披露政府決策高層與美國往來過程,呈現出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如何爭取、運用美方外交與軍事的支持,始能在1950年代從風雨飄搖到逐步安定的全貌,也才有日後穩健發展的機會。
【電子書】軍隊社會工作暨軍事社會學(第十一輯)
本次專輯收錄之文章反映出老師們研究領域之多元性。首先是錢淑芬老師關於軍事人力資源培育方案的討論,重點是放在政戰學院每年的「新生成長團體」的成效評估,具有實務上的價值。 & 其次為前系主任胡正申老師關於軍隊社區睦鄰服務工作的討論。這項議題已漸受到國軍的重視,這項研究正好為此一趨勢的發展與成果提出驗證。 接著是丁華老師對於志願役退伍軍人求職與再就業現況提出最新的分析。丁華老師一直在這方面耕耘甚久,這次的調查資料品質非常高,研究的發現極具政策上的參考價值。 再來是陳依翔老師針對女性軍人在職場上的壓力,以及她們獲得什麼樣的社會支持作出深入的分析。關於女性軍人的研究越來越廣泛,但關於女性軍人在職場上面臨哪些壓力的研究仍然不多見。此一研究具體地提出她們所面臨的困境,以及獲得哪方面的社會支持。 接著是崔艾湄老師探討眷村集體記憶的研究。崔老師實際走訪眷村,並以豐富的訪談資料與照片呈現這個即將消失卻充滿生命力的社區。 最後是郭盛哲老師關於心輔官工作滿意度的調查。心輔官是軍隊心輔工作的核心,究竟他們對於這項工作的滿意程度為何,滿意與不滿意之處又是哪些。這項研究透過問卷調查一窺其真實面貌。
【電子書】新銳:傳統與創新的藝遊
本書接續《大師》對國家文藝獎得主之北藝大教師與校友進行訪談與出版的規劃概念,今年則以獲台新藝術獎的北藝大師生為焦點訪談對象,將這些中/新生代藝術家如何吸收傳統、顛覆傳統、創新傳統並嬉遊於藝術創作的姿態展現於世。 序推薦序編輯臺報告 視覺藝術導讀崔廣宇高俊宏王俊傑吳達坤饒加恩 表演藝術─戲劇篇導讀符宏征李小平王嘉明黃明正楊汗如碧斯蔚‧佑 表演藝術─舞蹈篇導讀蘇文琪鄭宗龍 跋 &
【電子書】引領為榮:台灣產業經濟檔案數位典藏專題選輯—榮民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印記十
運用檔案管理局典藏之榮民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檔案,研究榮工公司背景、設立沿革、經營方向之演變,以及民營化之歷程。
【電子書】中華民國國史紀要(二)十一年─二十年
本套書主要採編年方式,以時間繫事,敘事上仿紀事本末作法,詮釋國史發展。內容從民國建立起,每十年為一冊,包含政經演變以及值得關注之社會團體、學術文教、風俗習慣及法規慣例等具備時代變化意義之部分擇要記述,期能描繪國家發展的趨勢與面貌。本冊內容重點包含聯省自治運動興衰、北方軍閥混戰、國民革命軍北伐統一過程、中國國民黨訓政產生的以黨領政、教育與司法黨化,以及外交收回利權和關稅自主的斬獲等。
【電子書】全民國防與國家安全的系統性分析:國防法第三條的詮釋
依據國防法第三條內容對全民國防做系統性分析,以說明全民國防的廣義概念,及全民國防與國家安全的關係。
【電子書】臺灣客家婦女研究:以美濃地區鍾、宋兩屋家族婦女生命史為例
本書所討論為美濃地區鍾屋與宋屋兩家族婦女三、四代人的生命史,其所牽涉的時間軸線橫跨清領、日據到1990年代約近一百二十年間歷史。鍾、宋兩屋屬於美濃傳統三合院(當地稱夥房或屋)之宗族家族,墾拓初期皆陸續從二大庄(龍肚、牛埔)移墾,鍾家往南三公里處,以開發荖濃溪沖積平原為主;宋屋離開美濃庄,西移三、四公里,開發了閩、客交界地。兩屋以家族成員、勞動組織與生產規模不同,因此對兩家族婦女生命史的觀照,有助於理解臺灣客家婦女因所處的地理環境、生活物質條件、信仰、組織、社會規訓等因素的差異,所表現出不同的豐富生命張力與特色。
【電子書】軍隊與救災:第四屆軍事政治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軍事政治科學的研究與教學為本系的教育目標,每年之研討會皆以軍事政治科學為主軸,除凸顯本系之教育特色,亦深具軍事學術發展之指標性。為持續深耕軍事政治科學學術,並結合建軍備戰需求及前瞻國防政策發展方向,本次論文集以「天然災害防救與國家安全防範」為主題,廣邀民間知名學者專家參與出版,達擴大學術交流,深化學術研究品質,肆應國防實務需求之目的。
【電子書】藝乘三部曲:覺性如何圓滿?
在這裡,表演者 (Performer) 就是行者,行動中人,修行人,譬如教士、戰士或智者。葛羅托斯基的〈表演者〉這篇宣言,乃至整個「藝乘」,其宗旨可以古儒橫渠先生的四句真言來覆頌︰ 一、為天地立心︰這個心就是「覺性」,六祖慧能說的「自性」,《奧義書》上說的「旁觀的鳥」,亦即藏密或多瑪斯福音所傳的「動即靜」。 二、為生民立命︰命就是「過程」,從不知不覺地活著──其特徵即自以為是「醒著」──到中夜覺寤的過程。你的行住坐臥不要違背這個「過程」,有一天就會真的醒過來。 三、為往聖繼絕學︰對葛氏而言,往聖就是史坦尼斯拉夫斯基、拉曼拿尊者、孟買大君、愛克哈特等等。他們都在自己的時空場域宣說︰醒來。然而,道成之後也多成了絕學。 四、為萬世開太平︰什麼萬世?什麼太平?啊,當下(「覺性」)即是,你就是 (That Thou Art)! 當然,《藝乘三部曲︰覺性如何圓滿?》這本小書不是為古人加註,而是以藝乘核心的「身體行動方法」 (Method of Physical Actions) 來劍及履及,教現實成為理想,理念化作實相。
【電子書】大武山下的美麗韻腳:屏東小站巡禮
若能跟著火車閱讀這片大地的美好,肯定會發現,傳唱了八十多年的詩歌,依舊無怨無悔地在阿猴平原上多情地唱著,每當火車穿梭高屏溪,聽著下淡水溪鐵橋發生鏗鏘有勁的歡呼聲,離南國的美麗小車站越近,離家也就不遠……。這本書,是寫給永久駐守在屏東土地上的小火車站們的深情情書。
【電子書】沿著山的光影
這是一部充滿濃厚文化地理學的文學書寫,郭漢辰聚焦在185線的山下景象-那些以大武聖山為信仰、神話與生活的核心,所形成的聚落歷史與景致。他以身體中的通感,包括眼、耳、鼻、舌和觸覺,敏銳地從表象的風景深入探索排灣和魯凱的社群、文化、歷史、藝術與人物,使這部文本不僅是優秀的地方誌,也是文化詮釋的創作。
【電子書】隱士哲人:陳冠學紀念文集
回顧陳冠學的一生,他遠離塵囂,回歸田園達三十餘年,從未半途離開或潦倒以終,而是隨順自然,積極且正向地完成自我。本書由知名作家周芬伶主編,集結了心岱、余昭玟、郭澤寬、陳文銓、陳文發等人的論述,為陳冠學的文學一生留下詳實周全的剖析,藉由此書讓讀者得以識得這位屏東瑰寶-現代的隱士哲人。
【電子書】相遇在風的海角
阿朗壹古道所在的海角,為中央山脈與太平洋交會之地,青山無路,煙波浩渺。歲月在此無限靜緩,而風,卻顯得過於氣盛,時而撩人衣衫,時而奪人巾冒;那因風掀動的層層波浪,年復一年,亙古推送不息的潮歌,彷彿殷勤吟誦隨人解讀的禪意。如今走在阿朗壹古道上,古道的風依然吹送舊時的氣息,人們依然只能以雙腳一步步體驗風裡的往事,一步步聆聽太平洋的呼吸,一步步閱讀驚濤裂岸之下的岩石日記,一步步驚奇於海岸生命的堅毅多姿……。
【電子書】維基之道:協同與創造性學習
本書是德文原著的翻譯本,並另外收錄了兩個新的章節,分別談及香港及中國學校運用維基支援學習的情況。各個章節都是作者們對維基應用在教學與學習過程的個人見解。您可以照個人的需要及興趣閱讀不同的章節。除了本書外,章節都擁有共享創意(Creative Commons, CC)的許可,供用戶在網際網路免費下載。切合本書的主題,本書的內容也可在我們的維基(http://wikiway.ch),以超文本的形式閱覽。該維基也包括其他額外資訊及最新連結。歡迎您來到我們的維基,與其他人分享您在維基教學應用方面的體驗、實際課堂例子及意見使微基的內容更加充實。
【電子書】軍事傳播媒介實務:企劃知識與實作要領
各類軍事傳播文本的產製實務與實例。「媒介實務」課程一直是本系師生動腦、動手、動腳、動嘴的職能培育園地,不僅激勵學生從做中學,由實作增進改良,由改良中學習規矩方圓,而且沿襲傳承一種相濡以沫的師徒制色彩,在知識傳受之外,另有「腦力激盪」、「創意開發」、「意見交流」、「經驗對話」、「自我反思」、「視界開展」、「美學孕育」等特殊風味。
【電子書】蔣中正總統檔案:事略稿本78〈民國三十七年十二月至三十八年一月〉
《蔣中正總統檔案—事略稿本》係由蔣的秘書輯錄相關函電、令告、講詞,及節抄蔣的日記、文稿,仿傳統史學編年體例,以事繫日、以日繫月、以月繫年編撰而成蔣中正的大事長編初稿,起迄時間為民國十六年至三十八年。本書為民國三十七年十二月至三十八年一月,內容有撤離徐州、頒布全國戒嚴令、立法院長選舉結果、白崇禧提議和談、李宗仁代行總統職權、臺灣省政府主席陳誠就職、中共侵入北平等。
【電子書】蔣中正總統檔案:事略稿本82〈民國三十八年十月至十二月〉
李宗仁反對行政院任命湯恩伯為福州綏靖主任。蘇聯承認中共政權並召回其使節。顧祝同電呈,非總裁復任總統,長期駐蹕西南,領導督促,不足以振奮人心,挽救危亡。召見陳誠、黃少谷,聽取復職之建議。手擬革命實踐研究院課程目錄與內容要旨。與王世杰、黃少谷等談全局及指示保衛臺灣方針。與俞大維談美國外交。閻錫山、張群來謁,研商中央政府駐地及今後國家大計。
【電子書】家園深情與空間離散─儒家的身心體證
儒家從孔子始,均因天下崩裂之故而被迫離開家園,同時離散於大地空間,他們其實對於家園卻恆是具有與土地相和諧融一的深情,然而由於禮崩樂壞以及戰亂分裂,不得已在大地上離散,在大海中漂泊,可是卻在其等心靈中和生命裏,堅持儒家的志節,持續發揚儒家的德學,於漂泊離散中堅守並實踐了儒家的道德倫常。本書收有作者歷年投稿發表的相關論文共七篇,從孔子到南明遺民大儒朱舜水、黃道周以及當代新儒家上下兩千多年的儒家,作者闡釋表彰他們在離散之中的高貴情操、他們的深厚智德與倫理、家園對他們的深刻意義以及他們對家園的無限深情。
【電子書】臺灣客家聚落之信仰調查:變與不變-義民爺信仰之擴張與演變
本書《臺灣客家聚落之信仰調查:變與不變—義民爺信仰之擴張與演變》為臺灣客家研究專題計畫主題委託案成果之一,以作者之一吳學明教授過去研究歷程所涉新埔枋寮義民爺信仰之議題為基礎,透過文獻建構信仰形成背景,並調查全臺以枋寮義民爺為主神的分香廟,歸納該信仰於各時期、各分香廟的建立與發展,及與新聚落居民的聯結情形,以全面性地分析義民爺信仰的演變,來說明發展過程「變與不變」的多元化現象,期能深入呈現臺灣客家義民爺信仰史實,形塑出其多樣風貌,及形成的背景知識和所體現的時代意義。
【電子書】臺灣傑出表演藝術家之創造與生涯歷程
本書乃是邀請五位傑出表演藝術家成為研究參與者,經由深度訪談及蒐集相關文件資料的方式進行複式個案研究,據以瞭解傑出表演藝術家之創作與生涯歷程。傑出表演藝術家之藝術生涯歷程及影響因素可分為家庭環境因素、藝術工作之養成教育、從事藝術工作之歷程、生命中的貴人之引導與影響以及時代背景之影響。 本書的五位主角聶光炎、劉紹爐、王海玲、羅曼菲及廖瓊枝從事藝術工作皆長達三十年以上,「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一語道盡表演藝術所需投入的時間、精力與青春。這對於現今社會上所瀰漫著的投機心態,希望能不勞而獲、一夜成名、一夕致富者,應有所啟示。成功並非是一蹴可幾的,像這些藝術家能有今日的成就,那真是無從計數的長串耕耘歲月。這幾位傑出藝術家在訪談過程中,不斷、不斷地強調的都是這樣的心念:「藝術就是生命,要將整個生命都傾注在藝術領域中,要全心投入藝術並與生命融為一體。」
【電子書】反思身體:跨領域教學實踐與研究誌要
本書凝聚不同學門的教師,書中處理了教學現場裡以及歷史上各種不同與相同的身體經驗,並記錄教學執行者自身的研究反思,以及教學實踐之教案、實施結果分析、研究手札。這些寶貴的教學實踐與研究所得來的身體經驗,皆是創造新論述的重要資源。
【電子書】民國102年第四屆軍人武德與品格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為提升軍事院校在軍人武德與品格教育相關學術議題的研究能量,及增進軍事教育政策規劃人員、教育人員與研究人員在軍人武德與品格教育相關議題觀念溝通與經驗交流,使各級部隊全體官士兵能重視培養軍人武德與品格教育,俾益增進武藝,確保戰力維繫。
【電子書】世紀交通:運輸重要檔案專題選輯
本書係交通部與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合辦「世紀交通-運輸重要檔案展」展件內容選輯,內容依序區分為「交通運輸組織沿革」、「鐵道運輸」、「公路運輸」、「航港運輸」、「航空運輸」等5大主題,並搭配交通運輸發展歷程之相關檔案及文物影像,多元呈現交通運輸發展歷程,使民眾瞭解交通運輸的沿革及各項交通建設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