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蔣中正總統檔案:事略稿本75〈民國三十七年六月至七月〉
《蔣中正總統檔案.事略稿本》係蔣氏之秘書參閱相關函電令告,及節抄蔣氏日記,以仿《春秋》以事繫日,以月繫年編撰而成。本書(75冊)為民國37年6月至7月間,頒禁?節訓詞,勗勉全國人士澈底禁?;主持軍事會議,指示中原會戰之部署;東北流亡學生與憲軍發生衝突;通電各省市首長剿除股匪協力經建;指示穩定物價安置難民。
【電子書】蔣中正總統檔案:事略稿本79〈民國三十八年二月至四月〉
《蔣中正總統檔案.事略稿本》係蔣氏之秘書參閱相關函電令告,及節抄蔣氏日記,以仿《春秋》以事繫日,以月繫年編撰而成。本書(第79冊)編印出版民國三十八年二月至四月,內容有行政院遷廣州辦公並簡化機構為八部二會,和國共和談經過、中央銀行現金轉運問題,以及台灣推行三七五減租政策法規制定等。
【電子書】蔣中正總統檔案:事略稿本74〈民國三十七年四月至五月〉
本書係蔣中正總統檔案37年2月18日至3月31日止之事略稿本。內容敘及蔣中正於戡亂時期剿共策略及在剿共戰役之努力,但因歷經8年對日抗戰,民生經濟困窘已極,國軍實力又大受損耗,導致戰局逐漸逆轉,而爭取美國援華的努力又因美方對國府諸多不滿而沒有成果,蔣中正雖面對戰後各項政治、軍事、社會等困境,仍希望按照原定時程,實施憲政,乃排除一切困難,終於使國民大會在3月間如期召開。
【電子書】蔣中正總統檔案:事略稿本73〈民國三十七年二月【下】至三月〉
本書係蔣中正總統檔案37年2月18日至3月31日止之事略稿本。內容敘及蔣中正於戡亂時期剿共策略及在剿共戰役之努力,但因歷經8年對日抗戰,民生經濟困窘已極,國軍實力又大受損耗,導致戰局逐漸逆轉,而爭取美國援華的努力又因美方對國府諸多不滿而沒有成果,蔣中正雖面對戰後各項政治、軍事、社會等困境,仍希望按照原定時程,實施憲政,乃排除一切困難,終於使國民大會在3月間如期召開。
【電子書】蔣中正總統檔案:事略稿本80〈民國三十八年五月至七月【上】〉
《蔣中正總統檔案.事略稿本》係蔣氏之秘書參閱相關函電令告,及節抄蔣氏日記,以仿《春秋》以事繫日,以月繫年編撰而成。本書(第80冊)編印出版民國三十八年五月至七月十五日,內容有宋美齡函陳英美國家冀圖承認中共政權、蔣中正函復李宗仁表示無意復職、財政金融糧食會議的召開、國民黨中央非常委員會的設立、臺灣省政府幣制改革方案的公布、美國《每日鏡報》社論〈被遺棄的盟國〉譯文等。
【電子書】蔣中正總統檔案:事略稿本76〈民國三十七年八月至九月〉
《蔣中正總統檔案.事略稿本》係蔣氏之秘書參閱相關函電令告,及節抄蔣氏日記,以仿《春秋》以事繫日,以月繫年編撰而成。本書(76冊)為民國37年8月至9月間,軍事檢討會議上指示改造官兵心理加強精神武裝;國防部審判日本戰犯;主持中央政治會議,通過財經緊急處分令;手令國防部厲行勤儉建國運動;電示外交部長應付安全理事會柏林問題之方針。
【電子書】蔣中正總統檔案:事略稿本72〈民國三十七年一月至二月【上】〉
《蔣中正總統檔案—事略稿本》係由蔣的秘書輯錄相關函電、令告、講詞,及節抄蔣的日記、文稿,仿傳統史學編年體例,以事繫日,以日繫月、以月繫年編撰而成蔣中正的大事長編初稿,起迄時間為民國三十六年至三十八年。 & 本書為民國三十七年一月至二月十七日間,內容有調整全國文職武職人員待遇、赴瀋陽主持軍事會議、從輕改判二二八事變份子、港警強拆九龍城民居事件、通過財政金融十項改革辦法、司徒雷登否認曾主張國共和談、完成新剿匪手本等。&
【電子書】道海老和尚訪談錄
是釋法藏、卓遵宏、林桶法、侯坤宏等人對臺中南普陀寺退居住持道海老和尚進行的口述訪問記錄。道海和尚,山西省晉城縣人,民國13年出生,13歲出家,民國38年因國共內戰避難香港,民國69年正式定居臺灣。綜觀其一生,可概括為如下三階段:一、中國大陸階段,二、香港修學階段,三、臺灣弘法階段。由本訪談錄可知他在以上三個階段的生命歷程,尤其定居臺灣以後,對於佛門戒律之弘揚,最值得稱道,而他對佛教教理與修行的體驗,在本書中也有重點式的描述。
【電子書】梅貽琦校長逝世五十週年紀念會論文集
梅貽琦先生 (1889-1962),清華大學校長,二十世紀偉大的現代教育家。他一生盡瘁教育,踐行大師論、通才教育、自由學術、教授治校,主導北京清華大學黃金時代,開創西南聯合大學教育奇蹟,在生命的晚年創辦新竹清華大學,被海內外清華學子譽為「永遠的校長」。2012年10月26-27日,新竹清華大學舉辦「梅貽琦校長逝世五十週年紀念會」,藉在追念一代學人風範之際,冀能激勵華人教育面向未來發展。以陳力俊、鄧昌黎、顧秉林為代表的兩岸及海外二十多位學者,和與會代表們一起緬懷梅先生事蹟行誼,就其辦學理念所契合的主題,包括通識教育、體育教育、全球化、學術自由、民主治校、大學精神等展開研討。學者們將演講內容撰寫成文,凡十六篇,經整理編輯成冊。另外,本書還收錄一篇中央研究院陳守信院士深切感念梅先生德風之演講詞。本書既是致敬梅先生典範長存,又為讀者打開瞭解梅先生與高等教育的一扇視窗。
【電子書】台灣文壇的「實況轉播」:一位大陸學者眼中的台灣文壇
本書分「文學批評」及「實地考察」兩部分,提供觀察與剖析台灣文學及文壇的新視角。本書特色面對本土思潮的竄起,南北文學的對峙,台語文學的張揚,各種文學現象的悖謬,古遠清沉潛在兩岸文壇之間,評述台灣文壇發生的重大事件,以其敏銳性提出警訊與諍言,並用書評和茶座形式,力薦台灣文學。
【電子書】浮塵掠影:李志夫先生訪談錄
本書是本館同仁對李志夫教授進行的口述訪問記錄。李教授從小離家,入青年軍,後隨軍來臺。退伍後,進入文化學院哲學系就讀,期間曾親近過曉雲、印順、白聖、道安、東初、聖嚴、星雲、慧嶽等法師及李世傑、張曼濤等佛教學者。李教授曾留學印度,對印度文化有極深刻之了解。在治學上,李教授很重視邏輯學,對天台與唯識有精湛之研究,曾主持進行有關天台三大部(《法華玄義》、《摩訶止觀》、《法華文句》)與唯識三大部(《成唯識論》、《攝大乘論》、和《瑜伽師地論》)的校釋工作,並已取得相當成果。又,李教授對於法鼓山具有創建之功,在臺灣佛教教育與佛學研究上,法鼓山的成果有目共睹,而這正是李教授對法鼓山、對臺灣佛教貢獻之所在。
【電子書】蔣中正總統檔案:事略稿本77〈民國三十七年十月至十一月〉
《蔣中正總統檔案-事略稿本》係由蔣的秘書輯錄相關函電、令告、講詞,及節抄蔣的日記、文稿,仿傳統史學編年體例,以事繫日、以日繫月、以月繫年編撰而成蔣中正的大事長編初稿,起迄時間為民國十六年至三十八年。本書為民國三十七年十月至十一月,內容有督導東北作戰、主持中央政治會議、徐州會戰、黃伯韜殉國、國際審判法庭宣判等。
【電子書】蔣中正總統檔案:事略稿本81〈民國三十八年七月【下】至九月〉
對白崇禧指示保衛華中戰略。主持中央常務委員會會議,討論黨的改造方案。電李宗仁、閻錫山對西藏當局驅逐中央駐藏人員舉動,乃反叛行為,中央政府應速作嚴正表示。飛往韓國訪問。美國公佈中美關係白皮書。召見陳誠指示迅即成立東南長官公署。葉公超發表嚴正聲明答覆美國公佈之中美關係白皮書。閻錫山電呈行政院院會決議決定向本屆聯合國大會提出控蘇案。蔣廷黻電呈聯合國大會對我控蘇案已通過列入議程,並交第一委員會處理。
【電子書】我的人生路
羅符卿校長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第一屆傑出校友,此書為其自傳。人的一生,成功、失敗、富貴、貧窮各有不同,一般人都認為那是命運為什麼?我認為:命是天生的,出生以前的,不易改變;運,是後天的,天天在變,天天在動,有自然的,有人為的。命很難改變運,運可以改變命,尤其是人為的改變。&
【電子書】蔣介石與日本:一部近代中日關係史的縮影
本書透過蔣介石一生的軍政經歷,呈現他對日本的敵我意識變化。首先,論述蔣人格形成過程中日本所扮演角色。對蔣而言,早年的東瀛留學之旅,不僅是其接受現代科技文明洗禮的起點,更是結識孫中山及加入革命陣營的關鍵。其次,探討北伐期間日本政府的三次出兵山東,對蔣所造成之衝擊。面對日本之不願中國統一,雙方已無合作空間。但耐人尋味的是,滿洲國成立後,蔣介石以「安內攘外」政策應對之。其目的有三:一為消滅反側,二為消滅地方勢力,三為迴避對日作戰。尤值注意者,蔣利用日本的恐共心理,爭取日本政府對剿共政策的支持,則是塘沽協定後,華北得以暫無戰事的緣由所在。及至蘆溝橋事變爆發,蔣介石與蘇聯簽訂「中蘇互不侵犯條約」,爭取大量軍事援助,並掌握日本防蘇心理,預測日本在中國戰場的調度戰力,奠定中國的長期抗戰基礎。最後,蔣在抗日戰爭結束時制訂「以德報怨」政策,對保存日本領土完整及維繫天皇制度,有最直接的貢獻。這一舉動,除為戰後日本復興奠下良基以外,也影響了1950年代東亞國際政治的發展
【電子書】優游坊廂:明清江南城市的休閑消費與空間變遷
作者前作曾提出晚明時期已經形成所謂「消費社會」的說法,而消費社會是奠基在都市化的基礎上。本書的內容是以明代中葉至清中葉江南城市居民的休閑消費活動作為研究核心。作者嘗試將「空間」的觀念帶入到消費研究的領域,並且由城市空間出發,探討明清城市內休閑消費活動如何改變了空間結構,進而分析現象背後所反映的社會關係與權力糾結。本書分成三篇,各篇有兩章,分別從六個面向來探析。
【電子書】對外華語文化教學實證研究-以跨文化溝通與第二文化習得為導向
※本書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出版中心與Airiti Press共同出版本書為作者五年來耕耘對外華語文教學領域的成果,以跨文化溝通與第二文化習得為目標、實證研究為特色,並體現視訊、多媒體、教室等三種學習場域的華語文化教學方法,利於教師精準利用各種學習場域的優勢特點,發展以文化應用能力為導向的專門文化課程教學,使學生在習得華語的同時亦習得文化,並具備跨文化溝通能力,而得以與華語母語者進行成功的跨語言與跨文化溝通。本書周全關照文化的多元層面,且其學習內容均布於華語各級程度,既兼融古典與現代文化、文學與非文學,亦兼攝白話與文言、口語與書面語體等,具有華語文化教學的代表性。
【電子書】霧峰林家文書集:墾務.腦務.林務
本書收錄霧峰林家在臺灣清治末期「開山撫番」時期之文書。主要為林朝棟部屬間的往來書函、帳單、清冊等,是為研究中部山區開發、撫墾隘務、番漢關係、樟腦事業經營、木料採伐、官紳往來與林家族內事務的一手材料。霧峰林家為臺灣五大家族之一,臺灣家族的發展與際遇,可說是十八至二十世紀臺灣歷史變遷的一個縮影。
【電子書】大武術教材教法
介紹大武術(又稱疊羅漢)之表演藝術,包括基礎技巧養成,疊羅漢之技巧,及大武術之運動傷害及防護。特技表演在臺灣民間的發展,曾經存在一種光彩奪目且不受形式拘束的自由表演風格,現今走進現代劇場之後,更要邁向精緻提升,在傳統特技表演藝術中,捕抓到生活中無形潮流所激化傾洩出來,表演者的內在與外在的豐富性,從而改變原本稍嫌僵化的主觀性,當能更具時代性,與當代觀眾也更能建立起親密感,這也是本系同仁共同期盼與努力目標。
【電子書】戲曲毯子功初階教學技巧
本書是國內第一本出現教師「把、托」教學的教科書,相當一般高中、國中的教師手冊,應屬開創性之新里程碑。本書紀錄與整理關於毯子功教師教學時的技術與方法,期待能夠拋磚引玉,提供教學經驗,為戲曲幼功教育的傳承盡一分心力。基本功訓練是舞臺表演的基本動作訓練,內容有腿功、包括腿部柔軟度、肌耐力、平衡感與爆發力訓練,手部動作訓練,包括協調、反應與動作記憶能力訓練,肢體訓練,使型態姿態舒展、輕盈、優美,更富韻律感與節奏感,透過訓練以提高表演藝術中的美感與表現力,使舞臺表演具有程式化的規範與形體美感。
【電子書】跨文化視域下的儒家倫常(上)
「儒家倫常」(Confucian Ethos)意指儒家的倫理常道,包括理論、規範,亦包括它在世間各領域之實踐與施作之義及其現象。本書旨在關注儒家倫常在「跨文化視域」(intercultural perspective)下的新典範之詮釋和理解,探討在跨文化的交流、互動、會通、對話之下,儒家能否自傳統中轉化、創造,以因應既全球化又重視在地的新時代,同時更作出它的人文貢獻。 臺師大漢學研究團隊精選2012年於國家圖書館舉辦之「跨文化視域下的儒家倫常」國際學術研討會的17篇論文,時間從上古經中世、近世而到當代;地域橫跨了中國、日、韓與越南;學術兼及儒、釋、道以及西哲。既合乎跨文化視域之要旨,亦跨越時空架構以及思想大教來會通儒家倫常之道與學。儒家的創新性和當代性的返本開新,希因此專書出版而得以振興發揚。
【電子書】跨文化視域下的儒家倫常(下)
「儒家倫常」(Confucian Ethos)意指儒家的倫理常道,包括理論、規範,亦包括它在世間各領域之實踐與施作之義及其現象。本書旨在關注儒家倫常在「跨文化視域」(intercultural perspective)下的新典範之詮釋和理解,探討在跨文化的交流、互動、會通、對話之下,儒家能否自傳統中轉化、創造,以因應既全球化又重視在地的新時代,同時更作出它的人文貢獻。 臺師大漢學研究團隊精選2012年於國家圖書館舉辦之「跨文化視域下的儒家倫常」國際學術研討會的17篇論文,時間從上古經中世、近世而到當代;地域橫跨了中國、日、韓與越南;學術兼及儒、釋、道以及西哲。既合乎跨文化視域之要旨,亦跨越時空架構以及思想大教來會通儒家倫常之道與學。儒家的創新性和當代性的返本開新,希因此專書出版而得以振興發揚。
【電子書】臺灣總督府專賣局公文類纂目錄.第一冊(明治30年至大正10年)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是紀錄日本殖民統治臺灣時期,有關全臺專賣事業以及經濟、產業等重要史料,計有12,815冊,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於民國88年列入數位典藏計畫,由於案數位龐大,數位化過程中之整理、分類及影像掃描、後設資料著錄等均耗費相當多的人力與物力。為方便引導研究者確實掌握專賣局檔案之內容,將明治、大正年間逐冊逐件檢核正確之檔案計1,576冊編製目錄,俾利配合資料庫供查詢之需。
【電子書】臺灣總督府專賣局公文類纂目錄.第二冊(大正10年至大正15年)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是紀錄日本殖民統治臺灣時期,有關全臺專賣事業以及經濟、產業等重要史料,計有12,815冊,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於民國88年列入數位典藏計畫,由於案數位龐大,數位化過程中之整理、分類及影像掃描、後設資料著錄等均耗費相當多的人力與物力。為方便引導研究者確實掌握專賣局檔案之內容,將明治、大正年間逐冊逐件檢核正確之檔案計1,576冊編製目錄,俾利配合資料庫供查詢之需。
【電子書】我國軍人家庭
家庭是我們人類出生以後,第一個面臨的團體,也是一個我們最熟悉的地方。它是人類生活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一種社會組織,也是人類關係最為持久、以情感導向 為主體的初級團體。家庭一直是無怨無悔的提供給每一個人孕育、生長、成長與發展的場所,是人格發展與社會化的發源地,也是人類面臨衝突挫折、紓解壓力、宣 洩情緒、表達情感的心靈海港。 軍人是社會的一份子,也是較為特殊的一群體,他的職責是保國衛民,因此常留守部隊、隨時待命,加上軍隊結構的特性, 常因任務需求而不斷調遷,這些都影響他們與環境的互動情形,例如:人際互動關係、異性交往、對婚姻的價值觀、對家庭的責任感等。這些軍中環境的特色,都直 接或間接的影響軍人與家庭的互動。現代的軍人責任重、工作時間長,同時又扮演兒女、先生太太、父母親的角色,的確是很難為的。 軍人的家庭在其一生 中更是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僅是提供感情上的避風港,往往也是推動軍職事業向前邁進的主力,所以從職務角色來看,對身負保國為民此一重責大任的軍人 而言,家庭對他的意義的確是重要的。也因為從事的環境是如此的特殊,軍職的身分必然會對其本身的家庭造成影響或轉變。 本書針對我國軍人進行一系列的研究,包括我國軍官家庭特質、軍官家庭支持、軍官家庭功能、三安政策等研究,也彙整我國軍人福利相關法規、美國軍人家庭福利服務,最後提出我國國軍家庭福利服務之建議。
【電子書】國軍政治作戰與聯合作戰之鍵連(2012年第3屆軍事政治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聯合作戰文化鑲嵌在聯戰機制中,並且以軍事軟實力之形態與硬實力結合,相映發揮聯合作 戰效能。 為探究聯合作戰文化形塑以及國軍政治作戰之鍵連作用,本研究認為「文化」因素 至為關鍵。 因此,本書除探討政治作戰在聯合作戰指揮機制中如何發揮鍵連功能,亦研析國軍基礎教育如何涵育聯合作戰文化價值觀,進而精進聯戰機制,逐步推升 國軍的有形和無形戰力。
【電子書】身體的積木:疊疊樂【有聲】
本書由基礎的身體訓練開始,透過對身體的基本認識,進而分析、介紹雜技中肢體堆疊的動作組合。對於一個專業的表演者而言,正確的使用身體,不但可以增加動作的精確與流暢度,更重要的是,減少身體的負擔,避免運動傷害。另一方面,身體也與我們的心靈、感受和想法聯繫在一起,藉由正確的身體訓練,將可以在身、心、靈當中,找尋到屬於自己的平衡。 希望透過本書的介紹與分享,能夠將身體的正確觀念和基礎訓練與知識,傳遞給從事堆疊表演的工作者,以及表演藝術相關領域的工作者。讓大家能更深入地了解堆疊表演的技巧,與身體的概念,也希望能藉此機會,讓更多人能認識堆疊表演的細節,分享這一門藝術的美好。另外,表演者對身體的正確概念,關乎著身體藝術性的表現,期盼透過對自己身體的理解,能夠提升表演的整體素質,創造出更豐富多元的表演藝術樣貌。 身體的內在宇宙浩瀚而寬闊;身體的內在精神博大而深遠。人,處於天、地之間,身體雖被外象框限,但經由對自身內在的了解與體悟,透過呼吸將“氣”與天地延伸連結,擴大身體宇宙的空間與意涵,形成深而廣的內在世界,如同太極導引、瑜珈這類身體訓練當中,所提及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從事堆疊表演的工作者,以及表演藝術相關領域的工作者,若能著重身體內外修為,打開動作、技巧的框架與侷限,進入身體宇宙,一起運作循環,其表演的質地和意蘊,必定悠然神巧、自然自在。
【電子書】不同凡響:白鶴陣的表演藝術及其鑼鼓樂
白鶴陣為台灣最早發展出來的陣頭之一,早在民國17年台南七股鄉樹子腳寶安宮即有白鶴陣出現,是由大賓先生發起成立的武陣,以保護康府千歲聖駕。白鶴陣源自宋江陣,宋江陣是流傳極為久遠的陣式,活動方式極為壯大複雜,演出時的氣勢極具震撼力,在台灣的南部地區深受人們的喜愛,白鶴陣攝取的宋江陣的精華,又結合了白鶴陣的特質,發展出由別於宋江陣的陣頭,在民間頗為盛行,因此之故,把系統相近的宋江陣、白鶴陣與金獅陣,全稱為宋江三陣,在民間活動中產生極大的影響力。
【電子書】Ina 傳唱的音符:Pinaski 部落變遷中的女性(1980-1995)
藉「媽媽小姐合唱團」的組成與活動,探討1980-1995年pinaski部落的歷史動態變遷,觀其在文化傳承上的表現,剖析部落權力的重整和移轉,反省卑南族兩性角色的現代演化;另一方面則深入這38位合唱團成員的個人生命史。「Pinaski」是現今「下賓朗」部落的族稱,屬臺東卑南族八個部落之一,曾數次遷徙,而目前的位置及空間是在日劇時期完成。
【電子書】阿美族的棒球:身體、文化與認同
為了深入探索阿美族棒球麗史的特殊性,本研究檢視該族在歷史上如何涉入棒球運動,並從中深入分析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歷史軌跡和文化轉型,建構阿美族在社會生活中的集體記憶和生命經驗;亦試圖探索族人如何在棒球運動中審視自己的身體,以及身體實踐與族群認同的關係。
【電子書】布農族的狩獵:歷史、空間與權力
旨在探究布農族人在臺灣的歷史脈絡中,歷經不同的統治政權,其傳統狩獵文化在劇烈的政治、經濟與文化變動中,族人的狩獵實踐、狩獵論述與族群認同歷經的轉變。從文獻資料顯示,布農族屬活動性強、移動率高,且極適應高山環境和氣候的族群,因此以布農族為主體探究臺灣員原住民族狩獵文化變遷及其意義。
【電子書】長光部落:社會文化變遷與發展
藉由對長光部落之研究,從部落遷移、社會發展、文化變遷、宗教信仰,族群關係、經濟生活及近代國家政策對原住民族的影響,探究分析阿美族歷史。研究團隊透過部落歷史的整理與描述,對原住民族群的歷史與文化有更為深入的認識和瞭解,以期助於建立多元文化學習的環境,進而相互包容與尊重。
【電子書】日治時期臺北高等學校與菁英養成
臺北高等學校創立於90年前,培養出許許多多各個領域的領導者,見證了臺灣高等教育的發展。臺北高等學校「自由」與「自治」的學豐,對於今日的臺灣師範大學而言,同樣具有啟發與引領的作用,而我們也本著自由開明且自治自信的態度,在菁英養成的任務上繼續前進。
【電子書】蔣中正總統檔案:事略稿本69〈民國三十六年三月至五月〉
《蔣中正總統檔案.事略稿本》係蔣氏之秘書參閱相關函電令告,及節抄蔣氏日記,以仿《春秋》以事繫日,以月繫年編撰而成。本書(69冊)為民國36年3月至5月間,宣示臺灣查緝私煙事件發生經過與中央處理方針;發表聲明,反對四國外長會議討論中國問題;宣布政府改組以後之施政方針;發表關於對德和會問題聲明。
【電子書】蔣中正總統檔案:事略稿本68〈民國三十五年十二月至三十六年二月〉
《蔣中正總統檔案.事略稿本》係蔣氏之秘書參閱相關函電令告,及節抄蔣氏日記,以仿《春秋》以事繫日,以月繫年編撰而成。本書(68冊)為民國35年12月至36年2月間,頒布中華民國憲法,告全國同胞全力促成憲法實施;與馬歇爾商談對共方針及政府改組問題;宣布經濟緊急措施方案;臺灣省臺北市發生查緝私煙事件。
【電子書】蔣中正總統檔案:事略稿本70〈民國三十六年六月至八月〉
《蔣中正總統檔案.事略稿本》係蔣氏之秘書參閱相關函電令告,及節抄蔣氏日記,以仿《春秋》以事繫日,以月繫年編撰而成。 本書(第70冊)編印出版民國三十六年六月至八月,內容有國民政府處理學潮方針、新疆北塔山事件、接收旅大問題,及國共四平街會戰、魏德邁考察團來華等等。
【電子書】蔣中正總統檔案:事略稿本71〈民國三十六年九月至十二月〉
《蔣中正總統檔案.事略稿本》係蔣氏之秘書參閱相關函電令告,及節抄蔣氏日記,以仿《春秋》以事繫日,以月繫年編撰而成。 本書(第71冊)編印出版民國三十六年九月至十二月,內容除了蔣氏因應國共內戰,指示戎機外,尚有省思美國對華外交政策、處理民主同盟援共問題、主持六屆四中全會及對黨團統一的感想等等。
【電子書】中華民國國史紀要〈一〉元年─十年
本套書主要採編年方式,以時間繫事,敘事上仿紀事本末作法,詮釋國史發展。內容從民國建立起,每十年為一冊,包含政經演變以及值得關注之社會團體、學術文教、風俗習慣及法規慣例等具備時代變化意義之部分擇要記述,期能描繪國家發展的趨勢與面貌。本冊內容主要包括民國肇建、臨時約法、國會開幕、二次革命、張勳復辟、對德宣戰、南北議和、五四運動、外蒙與西藏問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以及國語運動、新式學制、新思潮知識報刊、法院與法典、司法獨立、所得稅與印花稅、證券交易所的成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