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_114 國中小參考書現貨
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中文書 > 全部商品

二二八記者劫

呂東熹  著
玉山社 出版
2016/02/24 出版

從風起雲湧投入媒體& 到噤聲失語的新聞界 原本熱衷於辦報或擔任專職記者、編輯工作的文化人,受二二八事件影響,被迫脫離文化傳播戰場,使得日治時期因文化啟蒙與抗日運動過程中,所建立的文人批判精神與傳統,遭到斷裂、重挫、壓抑或出走,臺灣人更進而失去了文學、文化傳播的主導權。 對當局提出異議與批判,是臺灣在抗日運動過程中所建立的傳統,戰後臺灣人發行的媒體刊物,也都延續了這種批判精神;但這樣蓬勃的言論市場與智識份子批判精神的發展良機,卻在二二八事件衝突中消失。總計二二八事件期間,除兩家國民黨報紙外,其餘二十餘家皆遭禁刊。 於是,臺籍知識精英在二二八事件之後,大多噤聲膽寒,從此脫離言論出版界。,二二八事件不僅嚴重挫傷了臺灣新聞界,它造成的政治恐怖,也切斷了臺灣本土歷史文化的傳承。 本書特色 1.&& &收錄戰後在《台灣新生報》、《國聲報》、《和平日報》、《人民導報》、《大明報》,以及臺灣廣播電台等幾家媒體任職,於二二八事件中遭到政府殺害或構陷入獄的媒體人及其家屬的生命故事。 2.&& &書中收錄的幾個戰後敢於對政府施政提出針砭與建言的媒體,大多於二二八事件中遭到停刊的命運,任職其中的媒體人也遭到迫害,這段歷史,讓我們了解臺灣媒體為何從熱情投入到噤聲,失去言論自由,進而由來自中國的報業傳統取代,掌握文學、文化傳播的主導權,切斷臺灣歷史文化的過程。

9 特價43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陳逸松回憶錄(戰後篇):放膽兩岸波濤路

曾健民  著
聯經 出版
2015/11/04 出版

十年漂泊浪淗沙  小畜異鄉成我家 待月停琴翻子史  中原再望塞翁馬 & 《陳逸松回憶錄(戰後篇):放膽兩岸波濤路》 不只是關於陳逸松先生的個人生命史, 更是一本關於台灣戰後歷程的時代史; 突破了兩岸分隔的歷史界限,打開了新的歷史空間和想像。 & 陳逸松是日本殖民時期的第二代台灣人,這一代人並未見證由清入日的改朝換代大震動,而是在殖民統治進入穩定期後才出生,接受了比較完整的現代教養。而這一代台灣知識分子求學、成長時恰好遇上全球性殖民地民族解放運動以及左翼社會主義運動的高潮期,受到世界思潮之影響,一方面痛恨殖民地歧視統治,一方面懷抱左翼理想,而且在他們最有活力的青年時期迎來了日本殖民終結、台灣光復、中華民國政府遷台的時代巨變。 這群「新台灣人」從1930年代開始活躍於政治、文化、經濟的舞台,此後至1950年代為止的大變局中,有人入獄,有人冤死,有人逃亡,或者沉默噤聲。陳逸松身為其中的一分子,他的一生經歷足以見證台灣從殖民到戰後的歷程,本書所述即為其戰後時期的回憶。 陳逸松自認是社會主義者,但實際上他的主張一貫帶有濃厚的人道主義和自由主義色彩,而且是個厭惡理論空談、一無所懼的親身實踐者。他在日本殖民時期被視為反日知識分子的代表;在1945年加入三民主義青年團迎接新政權,獨資創辦《政經報》,隔年當選台灣省參政員;1947年加入「二二八處理委員會」,1948年出任第一屆考試院考試委員,赴南京就職;1949年兼任撤退來台的中央銀行常務理事,1956年與張深切合作拍攝台灣第一部電影《邱罔舍》,1967年環遊世界時初次接觸海外台獨運動,1971被「羊羹事件(花旗銀行爆炸案)」牽連,開始受到警備總部嚴密監視,1972年前往日本、美國;1973年受中華人民共和昨總理周恩來之邀訪問中國,隨後留下擔任人大代表,並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法以及刑事訴訟法等多部法律的修訂工作;1983年離開中國赴美定居。 陳逸松為中共政權服務,使其成為海外黑名單,長期不能回到台灣,直到解嚴後的1997年才再度踏上故土,三年後辭世於美國休斯頓。 評論這樣的一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最適切的解答就是「人道主義」。 陳逸松關心的是為被壓迫者爭取自由,在這樣的原則下,他坦然與中國共產黨合作,無論是協助修訂憲法或者刑事訴訟法等法令,其出發點均在於「保障人權」,無論中國的法律條文和實際施行的狀況有多大的落差,陳逸松只是盡一己之力去實踐自己的理想,而非站在中國之外空言批評。 在過去數十年裡,像陳逸松這樣勇於追求個人理想的生命史,並不容易被台灣社會知曉,更不用說是理解。《陳逸松回憶錄(戰後篇):放膽兩岸波濤路》是第一部詳細呈現他後半生抉擇與行動的回憶錄,這樣一本書,確實有助於我們深入理解戰後台海兩岸史中許多陌生的面向。

79 特價27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止痛療傷+關鍵十六天:白崇禧將軍與二二八(紀錄片珍藏版)

時報文化 出版
2015/05/26 出版

二二八事件被淹沒的一段歷史 療傷止痛 × 關鍵十六天 & 白崇禧將軍來台最新史料、採訪紀實與歷史紀錄片 & 一九四七年三月十七 日,國防部長白崇禧奉命來台,在二二八事件後全島民眾惶恐不安的時候,宣慰人心,查明真相,至四月二日完成任務,返回南京,前後 共計十六日。文學巨擘白先勇有感於二二八事件逐漸平反之際,這段歷史仍被刻意掩蓋與遺忘,於是邀請歷史學者廖彥博考察史料、採訪二二八事件見證人與受難者家屬,試圖還原白崇禧將軍來台宣慰的十六天關鍵歷史,寫下《止痛療傷:白崇禧將軍與二二八》一書。 & 關鍵歷史影像化 & 歷史紀錄片《關鍵十六天:白崇禧將軍與二二八》亦由白先勇教授監製、採訪,廖彥博撰寫腳本,與馬克吐溫國際影像合作,費時兩年拍攝而成,力圖透過影像還原歷史的真相。本片由白先勇教授現身主持,娓娓道來白將軍十六天來台行程的過程和原委,追尋白崇禧將軍來台始末,也採訪當年在白將軍令下獲救的二二八受難者,從往昔被忽略處著手,多有前人未發之創見。《止痛療傷》提供了詳盡的歷史資料,《關鍵十六天》紀錄片傳達影像的直觀震撼,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 【關鍵十六天:白崇禧將軍與二二八】製作陣容 監製/白先勇 製作人/汪怡昕 導演/熊迺興 企劃編劇/廖彥博 旁白/樊光耀 題字/董陽孜 出品/馬克吐溫國際影像有限公司 片長/50mins & 【止痛療傷:白崇禧將軍與二二八】 & 「二二八」事件,是台灣近代歷史上最慘痛的悲劇,所帶來的衝擊和影 響,至今仍未消散。目前對於「二二八」事件的研究,多半集中在二月二十七日事件爆發起,到三月上旬這一段時間。然而對於「白崇禧來台宣慰」這段歷史,卻仍然沒有專門、詳盡的討論。 & ◎白崇禧如何成為來台宣慰的人選? ◎這十六天當中,白崇禧作了什麼決定?發生了什麼作用? ◎前後期間遭受到什麼樣的困難和阻撓? ◎對於「二二八」事件的發展與善後,還有往後的台灣,又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 民國三十六年三月十七日,國防部長白崇禧上將奉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之命,帶領十餘名隨員,由南京飛抵台北松山機場。他所承擔的使命,是要宣慰「二二八」事件之後,全島六百萬顆惶恐震懼的心靈;他要查明的,是台灣軍政當局千方百計想要隱瞞的真相;他所面臨的,是躁動不安的局面,和紛亂如麻的善後處置。 從三月十七日飛抵台北,到四月二日返回南京覆命,總共十六天的時間,白崇禧將軍以沉著的態度,明晰的智慧,悲憫的胸襟,為遭受「二二八」重創的台灣民眾止痛療傷。他在重重掣肘之中,查明台灣軍政高層濫施捕殺的真相,並拯救了眾多民眾的性命。 & 這是一段被隱藏淹沒多年的故事,也是台灣近代歷史上不可不知的關鍵十六天。 & 收錄二二八見證人、受難家屬最新訪談史料 & 本書是白崇禧將軍之子──名作家白先勇與歷史學者廖彥博,共同尋訪耆老,蒐集湮沒史料,還原關鍵十六天的史實真相。本書抱持著「還原歷史真相」的態度,運用各項檔案、電報、函件,以及相關當事人的日記與口述訪談紀錄,重建白崇禧奉命來台宣慰的前因後果,盡量以每個小時作為單位,近距離觀察這平撫傷痛的關鍵十六天。 本書附錄除了完整收錄與白崇禧宣慰台灣相關的函電、講詞,一字不易,全文照錄之外;為彌補官方檔案之不足,更收進白先勇教授與「二二八」見證人蕭錦文、受難家屬楊照等人的六篇口述訪談,以最新的史料提供讀者來自民間社會庶民記憶的不同觀察角度。

79 特價39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二二八消失的台灣菁英 二○一五年增訂版 2

李筱峰  著 、陳孟絹  著
玉山社 出版
2015/02/17 出版

哭過歷史的漫漫長夜, 我們終究要撫慰歷史的傷口, 起來迎接黎明的晨曦。 在二二八事件中蒙難的台灣社會菁英,大都曾經懷抱改革台灣社會的熱情, 他們的無故獲罪與消逝,是台灣近代史上無盡的辛酸與血淚。 本書收錄在事件中遇害的社會菁英人物來介紹觀察,透過他們一生的發展與消逝,不僅讓我們看清台灣歷史的輪廓,更可窺見台灣異乎對岸中國社會文化的性質。 收錄:黃朝生、徐春卿、陳屋、李仁貴、楊元丁、張七郎、許錫謙、郭章垣、張榮宗、黃媽典、陳澄波、潘木枝、盧鈵欽、陳復志、湯德章、蕭朝金、黃賜、王石定、葉秋木 本書特色 1.經典重現,二十五年後的增訂再版,讓年輕一輩的國人認識並了解這段不能遺忘的台灣歷史。 2.李筱峰教授與年輕研究者陳孟絹合作,增補多年來陸續出土的新事證,讓在二二八事件中蒙難的台灣菁英的生平與遇難過程,有更清晰的輪廓。

9 特價34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二二八消失的台灣菁英 二○一五年增訂版 1

李筱峰  著 、陳孟絹  著
玉山社 出版
2015/02/17 出版

哭過歷史的漫漫長夜, 我們終究要撫慰歷史的傷口, 起來迎接黎明的晨曦。 在二二八事件中蒙難的台灣社會菁英,大都曾經懷抱改革台灣社會的熱情, 他們的無故獲罪與消逝,是台灣近代史上無盡的辛酸與血淚。 本書收錄在事件中遇害的社會菁英人物來介紹觀察,透過他們一生的發展與消逝,不僅讓我們看清台灣歷史的輪廓,更可窺見台灣異乎對岸中國社會文化的性質。 收錄:林茂生、王添灯、陳炘、宋斐如、吳鴻麒、李瑞漢、林連宗、王育霖、林桂端、施江南、阮朝日、吳金鍊、陳能通、廖進平、林旭屏 本書特色 1. 經典重現,二十五年後的增訂再版,讓年輕一輩的國人認識並了解這段不能遺忘的台灣歷史。 2. 李筱峰教授與年輕研究者陳孟絹合作,增補多年來陸續出土的新事證,讓在二二八事件中蒙難的台灣菁英的生平與遇難過程,有更清晰的輪廓。

9 特價34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紀念之外:二二八事件.創傷與性別差異的美學

陳香君  著
典藏 出版
2014/02/06 出版

本書針對二二八紀念美展提出三個問題。二二八事件發生於1947年,當時的國民黨殖民政權有系統地消滅台灣知識分子,並且重重地鎮壓各地民眾。為回應1980年代中期到1990年代對二二八事件的歷史化和紀念所發展的台灣建國運動,1993年起台灣民間與政府相繼舉辦二二八紀念美展,這種形式的紀念活動確實有助於當代台灣國族和文化認同與主體性的論述發展。 於此首先提出的問題是:這究竟是不是如1990年代中期以後經常被提出的說法,認為這是一個已經過去的「事件」,台灣人要往前看,繼續走下去?第二個問題是:「女性」和「女性身體」如何以及為什麼被納入這個敘述,以致再度被遺忘?第三個問題則是:像二二八這樣的歷史事件的力量,會對文化帶來什麼負面影響?美學實踐如何對見證和轉化的過程提出貢獻? 二二八事件不應只是一個單獨的歷史事件,也是一種歷史和政治的創傷。創傷會帶來長期、未知和無邊無際的影響,而一再回來干擾,甚至到今日。因此,我們有必要重訪二二八記憶形成的過程,在此論述中則是透過當代藝術的途徑,謹慎地找出它作為一種創傷的結構和機制,而非僅只將它視為一個創傷事件。同時,筆者也想指出,透過二二八紀念活動和歷史化所形構的新台灣國家論述,事實上是父權下的產物,具有非常嚴格的邊界,它讓台灣對二二八事件中菁英男性受難者以外的女性和其他人完全被遺忘,或是被短暫地紀念,然後很快地又被遺忘。創傷的力量來自於佛洛伊德所發現的機制,這機制不僅造成個人心理上的痛苦,也對文化認同和傳統的形塑有所影響,亦即:早期創傷——潛伏——防衛——精神官能症——受壓抑的局部復返。本書會說明二二八事件在台灣的記憶形成過程中,如何一再重複這個創傷結構的循環。筆者的建議則是,二二八事件具有創傷的性質,只有透過見證和聆聽創傷,這個創傷的循環才有可能轉變。 本書特色 一、首部以針對二二八事件與紀念美展所呈現的藝術、文學作品的美學實踐,爬梳當代台灣國族和文化認同與主體性的專論。 二、批判現行普遍的「紀念」形式與困境,提出應具有更深沉的文化意義與企圖,以及理解二二八事件歷史化的脈絡與發展,並見證和感同身受地聆聽,創傷才能獲得實質的轉換與達到紀念的目的。 三、本書結合了精神分析學的「創傷理論」,並從女性主義文化理論,試圖在家父長制的社會下,找回二二八事件中消失了的女性主體。

9 特價45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解碼228:解開二二八事件處理大綱的歷史謎團

陳君愷  著
玉山社 出版
2013/04/01 出版

二二八事件中的三十二條處理大綱為何變成四十二條?為什麼會成為國民黨政府武力鎮壓臺灣民眾的口實?一九四七年三月七日,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廣納民意,向臺灣省行政長官陳儀提出三十二條處理大綱,要求政治改革,遭到陳儀嚴詞峻拒。翌日,《臺灣新生報》卻刊出總數四十二條的處理大綱,並成為武力鎮壓的口實。為什麼會這樣?本書抽絲剝繭,直探這個幽暗昏昧的歷史黑箱,帶您揭露這段令人驚心動魄的歷史內幕……本書特色1. 針對所有有關「二二八事件處理大綱」的資料進行歷史專業研究比對,抽絲剝繭,解開國民黨政府派兵武力鎮壓台灣民眾的原因之謎。2. 還原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擬定「二二八事件處理大綱」的歷史現場,釐清武力鎮壓口實的歷史公案。3. 資料齊全,涵蓋當時所有關於此事件的報紙報導、當事人回憶錄等一手史料,重回當時的時空,是二二八事件研究又一重要著作。

9 特價34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秋蟬的悲鳴:白色恐怖受難文集-第一輯[軟精裝]

國家人權 出版
2012/12/01 出版

在那個權威政府與箝制言論的時代氛圍下,政治受難者如本書中的郭振純、蔡寬裕、吳鍾靈等前輩,無法自由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與言論,然而他們依然身體力行去堅持他們的信念與理想。在當時的戒嚴體制下,只要是與當政者相異的觀念或想法,無論是左派、右派,皆面臨被捕入獄、剝奪人權的災難。對照今日我們後人享有的人權與民主自由的成就,更感到彌足珍貴。

95 特價28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警察與二、二八事件

習賢德  著
時英 出版
2012/08/01 出版

二二八研究表面似乎告一段落。「官逼民反」、「國家大屠殺」、「蔣介石是二二八原凶」早已成為定論,不肯讀書又不考據歷史的國民黨團隊,為了搶得本土話語權,竟欲拒還迎不時配合演出。除了二二八基金會賠償、除了全省各縣市二二八紀念館企圖壟斷史觀,馬英九更年年含淚道歉。但是背負著「外省原罪感」的馬英九,卻從來不敢「順便」追悼一下二二八中死難的幾百位外省老弱婦孺。真實的二二八歷史是醜陋的,民進黨扭曲歷史為了奪取政權,國民黨配合演出是為了選票,歷史真相呢?一個治安事件,從蔣介石、陳儀到所有軍政首長都是罪人,所有參與者包括流氓、皇民份子;強奸犯、縱火犯、搶劫犯都成了「烈士」,世界上會有這種事?綠色學者利用政府經費做了大量有關二二八口述歷史,這些口述歷史學術價值不高,原因是:一、作者專業訓練不足。二、作者多有語言誘導被訪問者之惡行。三、被訪問者外省人很少,大部份是所謂本省「受害人」的一面之詞,史料價值不高。習賢德教授,是台灣少數性格狂狷的知識份子,多年前即懇切拜訪民國卅四年十月來台接收警務且親歷二二八動亂的中央警校台幹班菁英,完成了珍貴的口述歷史。當時這些前輩官警仍有五百多人,接受訪問的共卅七位。本書對二二八歷史非但保存了許多親歷二二八警官、員警的回憶,而且這些員警在二二八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與參與暴動、代表民眾與政府談判的民間領袖截然不同。這本書彌補了多年來口述歷史的一片空白,他們的口述歷史對二二八的許多描述竟然跟其他本省人親歷者說法完全不同。習教授的口述歷史完全按照正統方法進行,心中沒有立場,過程沒有暗示誘導,其史料價值非常高,而且可補二二八口述歷史缺少外省人及政府官員部份的大漏洞。憑藉「有幾分證據,才說幾分話」的學術基本原則,逐段考據撰成本書。其中有關早年中國國民黨革命實踐研究院受訓學員的檔案資料,成為本書補述二二八時代背景,以及辯正史觀的重要素材。研究一個像二二八這樣大規模的治安事件,竟可以沒有警方的口述歷史。參與二二八民眾的說法跟政府軍政首長、員警、外省民眾的說法同樣重要,口述者的說法有立場問題,有心態問題,有記憶錯誤問題。口述歷史只是歷史素材,至於歷史事件之解讀根本就是史學研究者的重要工作,缺少員警察的口述歷史,如何去辨別政府與民間的是非呢?怎麼能深入瞭解二二八這段歷史真相呢?無論朝野各方的政治立場如何,對二二八事件的評價如何,這本書都是研究二二八的重要史料,除非有人可以具體指證習教授的口述歷史方法錯誤,或三十多位受訪者集體撒謊。

9 特價324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白色恐怖X檔案

林樹枝  著
前衛 出版
2010/06/01 出版

做為二度入獄、歷經12年鐵牢的政治良心犯,作者(枝伯)自身有很多冤屈傷痕可以細數,但他卻選擇挖掘歷史塵埃底下的先行者事蹟,勾勒一個台灣人被壓迫、被監視、被關、被槍斃,但仍勇敢反抗不義政權的黑暗時代。本書收錄了三十餘件白色恐怖時期的代表性案件,包括:在異鄉冒死援助印尼獨立、被奉為國賓的陳智雄,因投身故鄉解放而成為台獨首位烈士;被譽為「完滿的人格者」的魏廷朝,即使三進三出國民黨黑牢,猶然勇者無懼;涉及武裝起義未果的蘇東啟,在鐵肩挑起叛亂重罪身陷囹圄之際,心繫的還是「春耕時恐雨水不足,夏收時憂豪雨不休,颱風起又驚農舍被大風掀去。且問鄉親父老是否安好?警特稅吏依然橫行?」;以及「廖文毅案」、「黃華案」、「鄭評台獨案」、「台灣獨立革命軍案」、「台灣民主自治同盟案」……等蜂起事件,紀錄其間的來龍去脈,還原當中的理想與意志。透過這本獻給全台灣政治受難者母親的血淚之作,一幕幕揭竿而起的奔走疾呼不再無人回應,一批批激揚悲憤的台灣孤魂終於重現天日,願他們能以台灣民主潮流的濫觴之姿,永存於台灣人的共同記憶當中。

9 特價36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陳儀的本來面目

陳兆熙  著
印刻 出版
2010/02/28 出版

在隨政權移轉的所謂歷史定論之外是否還存在一個真正的「人」?解讀「二二八」 另一個角度的真相 一段曾經被扭曲噤聲的歷史一個在國共鬥爭中遭抹滅的爭議人物「自我接事以來,一般的批評好的多,將來或許會變壞,等我離開以後,又會變好的,這是我的經驗。所以這些說好說壞的話,我一直不大注意。我終究還是個我,保持著本來面目。」─陳儀,一九四八年七月十八日。陳儀何許人也?1945年,日本投降,陳儀出任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行政長官。1947年,台灣爆發「二二八事件」,陳儀引咎辭職。1950年,以「煽惑軍人逃叛」罪名遭槍決。在台灣的現代史中,陳儀因「二二八事件」名留史冊,且多受譴責。一般評論指他治台期間,失政在前,鎮壓在後,導致屠殺無辜,最終又因擬「投共」而遭槍決。然而在背負「二二八」的歷史罪責與「貪官」、「屠夫」的標籤下,真正的陳儀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本書收錄數篇文章,包括曾與陳儀在台共事的部屬之回憶,簡述陳儀生平,並根據他長年之行為模式及其他曾與之長期相處者之言論,探討陳儀的思想及人格特質,在主流歷史定論之外,還原陳儀的本來面貌,也提供讀者另一種解讀歷史的思考方向。陳儀簡介陳儀字公俠,後改為公洽。1883年生於浙江省紹興縣。早年留學日本,學習軍事,畢業於士官學校及陸軍大學,並加入旨在推翻滿清政府之革命組織「光復會」。返國後,曾任浙江都督府軍政司司長、浙江省第一師師長、浙江省省長、國民政府軍政部次長、福建省主席、行政院秘書長等要職。1945年日本戰敗,陳儀出任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行政長官並兼任臺灣省警備總司令。1947年因「二二八事件」,黯然離職。次年,復出任浙江省主席。1949年,因涉嫌慫恿時任京滬杭警備總司令湯恩伯與中國共產黨談和,遭解除職務並予軟禁,嗣轉押至臺灣。1950年,「以煽惑軍人逃叛」罪名,遭槍決。

9 特價18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狗去豬來:二二八前夕美國情報檔案解密

Nancy Hsu  著
前衛 出版
2009/02/24 出版

OSS電報,1945/10/27:……建議美方應在兩週內離開此地,否則應促使中方離開這裡,由我們佔領此地。……二戰結束後,在中國奸商官匪集團尚未進駐台灣之前,戰略服務處(OSS,美國中央情報局前身)就已派遣資深軍事情報人員來到台灣,在台北設立工作站。1945-47年的戰後初期,正是台灣歷史的關鍵時刻,那時的台灣,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讓旅日王育德博士留有非常貼切的「狗去豬來」的喟嘆名言,讓台灣民眾從熱情歡迎國軍演變成二二八起義,從慶祝脫離日本殖民轉變為懷念日治時代?美方似乎有先見之明,特意派遣一批資歷顯赫的精銳情報人員來台,例如,第一任主任克拉克上校是戰時在中國蒐集毛澤東情報的人物,第二任主任摩根上尉則是戰時負責訓練法國抵抗軍,並滲入德國戰俘營的高手。這個特遣隊廣泛地接觸在台的日軍高層、陳儀當局、中國駐台軍特警、台灣領導人物,以及全島各地的台灣大眾,並訪談各式人物,輯要當時的報刊、盛傳的謠言和人心的期盼,全面地見證二二八前夕中國佔領政權在台的劫收嘴臉與台灣民眾的普遍心聲。拜「資訊自由法案」所賜,上述的情報終得解密。本書所收錄的,就是當時戰略服務處每日傳發給總部的解密電報,以及美國駐台領事上呈大使館的解密報告,和第二任主任摩根上尉未出版的私人回憶錄相關段落。在閱讀這些解密文件之前,作者更替讀者整理了英語世界中的台灣研究文獻,以歷代外國觀察者的眼光,精闢地勾勒出福爾摩沙的浮沉盛衰。如譯者蔡丁貴教授所言,一次的錯誤,猶可違,二次重複的歷史錯誤,恐怕連上天都不會憐憫,望本書能帶給讀者深思!

9 特價22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帝國的正午-隋唐五代的另類歷史(下)

梅毅  著
白橡文化 出版
2008/07/01 出版

透過歷史層層的煙霧,回望一千多年前屹立於東亞大地上強大繁榮的唐帝國,蒼涼之情,油然而生。在輝煌的七世紀,中華帝國的疆域,最東涵括幾乎整個朝鮮半島,最西亙至中亞的鹹海之濱,最南抵至越南,最北綿延到廣袤的西伯利亞。更為重要的是,唐帝國不僅僅是軍事意義上的大一統帝國,還是一個以高度文明著稱的幅射八方的文化帝國。其實,至隋而唐,中華帝國的版圖和域內人口並沒有超過先前的西漢時代,恰恰是胡漢民族融合後的嶄新精神面貌和文治武功,使得盛唐文明如日中天。唐帝國的威振八荒,與其說是武力征服,不如說是文明宣威。唐代帝皇之所以能成為亞洲中心的「天可汗」,君臨萬邦,恰恰體現出中華大地上胡漢人民血乳交融後誕生的強大民族共同體的強大和莊嚴。大一統國家燦爛的文明,倏忽成為過眼雲煙。為此,我們不得不相信這樣一個事實,世上沒有永恒的帝國。但是,偉大帝國消失,大一統強盛的不朽理念卻已深入後來者的內心,持久不衰,難以忘懷。一千多年過去了,中華大地經歷過數次四分五裂,中原政權不止一次分崩離折,但對偉大唐朝的想往與渴望,卻深植於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的精神之中,前赴後繼,薪火相傳。筆者基於一種私人性視角,從某個新奇的側面觀察並描寫中華帝國這一黃金時代,想以一個歷史守望者身份,力圖向讀者展示近三個世紀的時間裡中華帝國的無上光榮與血雨腥風,並想闡釋出歷史進程中「偶然性」和「英雄」個人相結合時所釋放出的驚人能量。

9 特價269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帝國的正午:隋唐五代另類歷史(上)

梅毅  著
白橡文化 出版
2008/06/25 出版

當代最痛快淋漓的歷史著作提供你前所未有的臨場感受以獨特視角觀察,犀利落筆,首度讓您感受到歷史進程中「偶然性」和「英雄」個人相結合時所釋放出的驚人能量!夢回唐朝,千年縈繞。最最令人心眩神迷的,是唐帝國海納百川的博大和恢宏自信的氣度。詩歌的浸潤,胡風的影響,音樂歌舞的盛行,書法藝術的臻至極盛,民俗生活的豐富多彩,多種宗教形態的繁興,各種文明的輸出與輸入,在中華帝國的土地上長成出一個無比輝煌、無比強盛、無比光榮的令人眼花瞭亂的盛世。八表九極,神韻悠揚,令人無限神往。由隋唐到五代,中華帝國從如日中天的盛世滑向極度衰弱的末世:反叛、殺戮、饑荒、瘟疫、欺騙、背叛,汗與血浸透了歷史的書卷。混亂之中,無數雙貪婪的眼睛覬覦著雕有九條金龍的無上寶座。亂哄哄你方戰罷我登場之際,中華帝國的實際統治疆域極度萎縮,對燕雲十六州的割棄,更為數百年後中原帝國的浩劫埋下了最大的一個伏筆。唐承隋制而發揚光大,至五代卻亂之,本書深刻揭示了中華文明由盛而衰的內在邏輯。

9 特價269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消逝在二二八迷霧中的王添燈

藍博洲  著
印刻 出版
2008/03/01 出版

一九四七年三月十一日上午六時,一群憲兵突然闖入臺北市港町一町目十五番地(今貴德街)民宅,抓走「身高一六八公分,體重不到四十公斤」的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發言人王添?。王添?從此一去不回,在歷史的迷霧中失蹤了。  關於王添?的生死真相,有一個說法是:「有人問王添?是不是有意當台北市長。添?回答說:『我哪會說這些話!不過,以後若用選舉方式選市長,那我也敢出來競選!』那人馬上說:『那你到陰間當市長吧!』旋即將汽油潑在他身上,放火將他燒死。」  從茶農、社會課公務員、漢醫推廣編輯到參與臺灣自治聯盟,後轉為茶業實業家,再走入政治窄門成為第一屆省參議員,乃至結合進步青年辦報,最後擔任二二八處理委員會宣傳組組長。王添?各階段生涯的身影乃至死亡傳說,在藍博洲心中縈繞不去。  一九八七年青年藍博洲加入《人間》雜誌,基於「臺灣人當知臺灣史」的自我要求,開始在歷史荒塚中摸索,因而邂逅王添?的弟弟。一九八九年寫作〈永遠的王添?〉,收錄於《幌馬車之歌》,後來再加寫成〈硬骨稜稜意氣豪──二二八蜂起的旗手王添?〉,收於《沉屍?流亡?二二八》,直至本書,藍博洲的王添?傳記書寫總算告一段落。  二○○一年,台北二二八紀念館入口大廳豎立了一座王添?的紀念雕像。在迷霧中消失的王添?終於重現人間。

9 特價30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圖說隋‧唐‧五代

龔書鐸  著 、劉德麟  著
鳳凰 出版
2007/05/01 出版

玄午門之變,李世民繼位,為何必須先行發動宮廷政變?武則天的「國老」狄仁傑,因何獄中承認謀反!漁陽鼙鼓動地來,安祿山如何驚破《霓裳羽衣曲》。黃巢花開百花殺,竟能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精通為官的馮道,如何歷任五個朝代八個皇帝,位極宰相。輕鬆的語言洞查歷史真相,專業的眼光破譯千古之謎;點評千秋人物的成敗得失,探索懸而未解的歷史疑案。本書圖文並茂,體裁多樣,通過精心選取的一千餘個歷史故事,引人入勝地再現了中國的悠久歷史與燦爛文明。全書歷史脈絡清晰,史實細節具體,文字簡明生動,圖片豐富悅目,是一部有品位的歷史知識讀物。赫赫強隋,兩代而亡,千古運河,繁華江都,讓人空懷嗟歎。唐人崛起於富饒的關隴,八水繞長安,象徵唐主開闊的胸懷;多姿的三彩,承載唐人多樣的追求。文化繁榮,詩家萬人,絕律廣泛吟唱。友好對待兄弟,封國渤海、冊立南詔、結好吐蕃,眾多民族「和同為一家」,好一派盛唐氣象。可是盛世如此短暫,繁華過後,天下離亂,五朝更迭,十國並起,百姓在戰火中將和平企盼。

9 特價25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二二八真相解密-一甲子迷障

武之璋  著
風雲時代 出版
2007/03/07 出版

拋棄歷史仇恨 打破省籍情結還原歷史真相 再造社會平和  「二二八」事件,一個沉痛與悲傷的代名詞,這段歷史,從國民黨諱疾忌醫的避談階段,突然跳到民進黨把二二八當成政治鬥爭工具,二二八的歷史真相非但混沌不明,而且藍綠雙方各自為了政治考量,共同把二二八解讀成「種族滅絕」、「國家大屠殺」,而老百姓的行為是「官迫民反」、「偉大的、神聖的起義」,在歷史上可媲美「黃花崗」起義。  然而,各種訴諸情緒化的字眼,都不能使後人真正瞭解歷史真相,本書即期以最公正持平的角度,引用第一手的資料,企圖扭轉歪曲不實,還原歷史真相。

9 特價25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二二八事件真相考證稿

黃彰健  著
聯經 出版
2007/02/09 出版

彭孟緝收復高雄市政府,是暴徒先開槍?戰後從日本歸來的台籍日本兵及日本浪人,造成二二八事件爆發迅速、惡化蔓延於全島?高雄歷史博物館對二二八高雄事件的簡介,誤導了台灣人民?《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定本存心抹黑彭孟緝?二二八事件發生已六十年,這一道歷史的傷痕,迄今仍影響全台灣,甚至海峽兩岸中國人民的福祉。以往有關二二八事件的報導,均為口述歷史拼湊,本書作者中央研究院院士黃彰健先生,以多年來收集的珍貴歷史文件,還原了歷史真相,於二二八事件六十週年之際,完成本書。

79 特價43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隋唐五代史

高明士  著
里仁書局 出版
2006/07/30 出版

本書不僅著墨於隋唐在中國史所扮演承先啟後的歷史地位,更注意到它在中外文化交流方面的貢獻,尤其在東亞地區形成所謂中國文化圈。  除了歷史的陳述外,本書更提供了很多很好的課題與思考方向。

9 特價40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隋唐五代史(下)(精裝)

王仲犖  著
頂淵文化 出版
2005/06/16 出版

本書[下冊]共有四章及隋唐五代史大事年表,第七章唐末農民大起義與唐王朝的衰亡.第八章五代十國的政治與經濟.第九章隋唐五代的學術與宗教.第十章隋唐五代的文學藝術與科學技術.本書佛教思想部分是五十年代寫成的,本書的五代史部分是八十年代寫成的.

9 特價54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二二八戰士-黃金島的一生

黃金島  著
前衛 出版
2004/11/22 出版

對台灣人而言,二二八事件是悲情的、飲恨的歷史。悲情者,台灣人脫不開被殺、被關、被彈壓、被白色恐怖統治的宿命;飲恨者,台灣人本可掙脫奴隸仔命當家作主的機會,卻失之交臂。二二八中,台灣人和國民黨軍真正的武裝交戰零星可數,最大氣魄且 稍具規模的,當屬二七部隊於埔里烏牛欄的戰事。本書就是烏牛欄戰役第一線指揮官黃金島的一生故事。黃金島,台中南屯草地出身,16歲負笈日本,本來想習醫,卻陰錯陽 差考為日本海軍運輸部派赴南洋的技術士,在海南島成為海軍特別志願兵,實地參與大日本的「聖戰」。大戰後,原台灣人日本兵的黃金島被羈於中國集中營,第一次見識到「祖國」的「厚待」,後逃出集中營,與台灣同鄉集資僱船歸航台灣,不幸遇上大颱風及中國海盜。千辛萬苦回台半年多,黃金島又躬逢二二八事件,自是奮不顧身勇敢跳入,可惜功敗垂成,換來了逃亡六年,繫獄二十四年的青春代價。本書清楚記錄二二八史書上僅寥寥數語的烏牛欄戰役實況,以區區三、四十人兵力,竟能和國民黨軍21師436團第二營七、八百人鏖戰竟日,雖不敢說是驚天地泣鬼神,至少是轟轟烈烈為台灣挺身一戰了。台灣男兒當如是。致於逃亡六年苦澀的逸趣,24年黑牢的煎熬磨難,直是活生生的現代歷史劇,見證台灣島上曾經有過這麼一位英勇聖戰士:黃金島的際遇人生。

9 特價22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第三隻眼睛看二二八

王景弘  著
玉山社 出版
2002/01/25 出版
9 特價22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解讀二二八

李筱峰  著
玉山社 出版
1998/01/01 出版

歷史學者李筱峰以釐清歷史輪廓的堅持,在本書中藉著精闢的文字論述和歷史照片,完整呈現二二八事件的背景和經過,深入分析二二八事件對台灣的影響。使得《解讀二二八》成為了解二二八事件的入門書。 & 《解讀二二八》是一本了解二二八事件的入門書。本書並在附錄部分,收錄李筱峰教授針對二二八事件的各相關文章,計有:〈香港、台灣、二二八〉、〈天安門 事件中的二二八模式〉、〈歷史給我們的教訓是-歷史沒有給我們教訓?〉、〈改「中正紀念堂」為二二八紀念堂〉及〈「白色恐怖」應與「二二八」一併處理〉。

9 特價22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隋唐史別裁

李樹桐  著
臺灣商務 出版
1995/06/01 出版

本書係作者根據多年研究之心得,融入前人、時人的創見以及地下發掘資料中所作成的新結論。 全書分為政治史及文化史兩部分。書中辨明剔除了前人著作中,因迴護、溢美並與事實不符的記載,據實直書,使隋唐史原有的真相具體呈現,是研究歷史及一般讀者實用的參考書。

9 特價40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派系鬥爭與權謀政治:二二八悲劇的另一面相

陳翠蓮  著
時報文化 出版
1995/02/23 出版

二二八悲劇  二二八事件發生時,CC派的台灣省黨部結合台灣省政治建設協會蔣渭川等人,以圖主導事件處理委員會。  軍統掌握的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則運作情治人員、流氓分子擴大事端、製造混亂,又積極鼓動青年學生出面接管治安,待國府軍隊增援,青年學生首當其衝,成為被捕被殺的對象……。  面對緝煙血案爆發,台灣省行政長官陳儀以降的官員一面虛與委蛇,緩和民怨;一面策謀分化處委會,使其陷於爭權對立。既已向國民政府請兵,卻又處處對民眾欺瞞,待知援兵將至,又大施計謀羅織罪名……。 作者簡介 陳翠蓮  1961年生,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系政治理論組畢業,台大政治研究所碩士、博士。曾任自立晚報政治組記者、中國時報政治組記者,目前任職自立晚報。

9 特價36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

賴澤涵  著
時報文化 出版
1994/02/01 出版

二二八事件  本書為行政院成立之「研究二二八事件小組」之研究報告。報告發表後,又經執筆人修訂,深具史料與學術價值。過去由於政情限制,官方未曾面對問題,以至於事件真相隱晦不明。解嚴以來,平反呼聲不斷,政府也鑒於此事件之解決日益迫切,乃於1991年成立專案小組,結合政府、民間、學界的力量,針對「二二八事件」進行大規模的調查、研究,提出這份報告。 作者簡介 賴澤涵  台灣省人,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歐本那校區)歷史學系博士。現為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研究所研究員,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黃富三  台北市人,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英國劍橋大學碩士。現為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教授。 黃秀政  台灣省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博士。現為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 吳文星  台灣省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博士。現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 許雪姬  台灣省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博士。現為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9 特價40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五代十國與兒皇帝

小魯 出版
1993/01/01 出版
9 特價26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愛憎2-28-神話與史實

戴國輝  著 、葉芸芸  著
遠流 出版
1992/02/16 出版

神話與史實:解開歷史之謎 每一個歷三十多年而不輟地浸淫某一領域的學術研究者,其實都有著其難以為外人道的內在深情,便是這深情引領著學術研究者即使上窮碧落下黃泉,或寂寞地踽踽於思索的到途中亦不覺辛苦。作為一個二˙二八事件及台灣史的研究者,我常在午夜夢迴的寂寞中自問:是什麼力量驅動我走上這道路?是什麼歷史的或無由言說的深情可令人一往而無悔呢? 記憶回到一九四五至一九五○年代前半期的往事,那些熱情而真摯、帶著青春期的正直與理想主義色彩的同學的面容,那些目睹憤怒民眾砸爛專賣局台北分局而驚心動魄的自己,以及一個因「白色恐怖」而自陷頹廢主義借酒澆愁的好友的面容。是那些年少時代被擺佈道理史巨大變局中的心靈震動,引著我直至今日?抑或是大量的捕殺讓流寓日本的我全心要解開這命運之謎呢?理性的認識與感性的深情交相纏繞在心中,連自己都難以分辨。 作者簡介 戴國輝,一九三一年生,本籍桃園縣平鎮鄉。一九五五年赴日留學;一九六六年以論文《中國甘蔗糖業之展開》獲東京大學農學博士學位;現任立教大學史學科教授,從事台灣問題研究多年。 葉芸芸,一九四五年生,本籍彰化縣鹿港鎮。實踐家專畢業,現任職華府喬治城大學醫學院研究助理。

9 特價25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二二八民變

楊逸舟  著
前衛 出版
1991/03/01 出版

二二八之後,台灣人才學會了把中國政權的聲明或公告倒過來看,寬大意味著殺人,廉潔意味著貪污,自由意味著壓迫,民主意味著獨裁,大公無私意味著大私無公。本書不僅客觀記述了二二八民變及其前後的歷史真相,且告訴您怎樣洞察中國體制的本質,並敦促台灣人應如何自處自救。史家楊逸舟先生博採文徵,探訪民輿,加以親身體驗,作了良心的見證。台灣人已不容許再重蹈覆徹、重演歷史的悲劇,唯有團結一致,內除出賣、外抗併吞,台灣民族才有生存的一天。台灣人也已沒有再天真與幻想的權利了!

9 特價11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1947台灣二二八革命

王建生  著 、陳婉真  著
前衛 出版
1990/02/28 出版

二二八大革命一面是青年學生、都市群眾、熱血奔騰,舉槍抗暴。一面是商家百姓踴躍捐輸,共衛鄉土。一面是有心人士處心積慮,奔走呼號;一面是投機政客掣肘,喪失機先。一面是統治者假意曲成,笑裡藏刀;一面是大軍壓境之濫捕濫殺,血流成河˙˙˙˙˙。這是一個史無前例,激昂動盪的大時代;這是一個台灣人世世代代、永誌不忘的大事件──二二八大革命。

9 特價22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二二八事件學術論文集

陳芳明  著
前衛 出版
1989/07/15 出版

二二八事件學術論文集  二二八事件是台灣人的國殤事件。它標誌著戰後台灣社會成長的一個轉捩點,也代表著台灣政治人格重整過程中的一道傷口,透過這個事件,可以窺見台灣先人追求理想尊重公義的強烈願望。但是,在歷史上佔據重要地位的這個事件,並沒有得到恰當的評價,相反的,遭遇到權力人物的蒙蔽、扭曲與醜化。這本書,是站在台灣人立場,從政治、社會、文化的觀點,重新認識二二八事件,書中收有海外知名專家學者的學術論文,包括林宗光、林宗義、林衡哲、陳芳明、張旭成、張富美、謝聰敏等。書中也還有重要史料與官方文件,允為二二八事件研究的重要參考 作者簡介  陳芳明,台灣左營人,1947年生,1969年畢業於輔仁大學歷史系,1973年獲台大史學研究所碩士,1974年赴美,在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攻讀史學,現任〔台灣文化〕總編輯,〔台灣文庫〕執行編輯。  他的筆名比真名更廣為人知,他以〔陳嘉農〕寫詩與散文,以〔宋冬陽〕寫文學評論,以〔詩敏輝〕寫政論文章,本行則是史學專家。  他的作品集有:鏡子與影子、詩與現實、受傷的蘆葦、放膽文章拼命酒、台灣人的歷史與意識、在時代分合的路口、在美麗島的旗幟下、鞭傷之島,並為台灣文庫主編〔台灣意識論戰選集〕、〔楊逵的文學生涯〕、〔二二八事件學術論文集〕,目前正在撰述〔謝雪紅評傳〕。

9 特價18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隋唐五代中日關係史

余又蓀  著
臺灣商務 出版
1988/08/01 出版
89 特價24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頁數2/2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