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我聞的福音(第十冊:耶穌宣教第二年(丁))
【我見我聞的福音】是一套福音神視錄。栩栩如生的情節,能帶領讀者身歷其境,參與宗徒們一起追隨耶穌的芳蹤!書中描述耶穌在地上的生活。涵蓋的範圍包括:聖母瑪利亞的出生與成長→耶穌的誕生→童年生活→三年宣教→受難聖死→耶穌復活升天→聖神降臨→初期教會→聖母蒙召升天等,猶如電影般清晰地呈現在眼前!作者華多達女仕,在1944~1947年間,耶穌親自啟示給她,讓她“看見” 福音全部的面貌。耶穌並且要求華多達詳細記錄所見所聞的福音,以供世人閱讀。直到目前為止,此套義大利原文十冊的福音神視錄,已被翻譯成二十多國語言。而教會的一些標竿人物對此書的評價:華多達當代教宗碧岳十二世,說:「要依照華多達著作的原貌出版…誰讀了,自會知悉。」中文天主教聖經思高版的推手及主要翻譯功臣,“真福”雷永明神父,對華多達的著作也推崇備至,他說:「天主的手指在這裡!」五傷聖碧奧神父曾對他輔導的教友 Elisa Lucchi 說 :「我並非建議,而是我命令妳,閱讀華多達的著作。」羅西尼神父(Fr. Gabriel Roschini) 是羅馬宗座拉特朗大學一位赫赫有名的教授,他本人撰寫過130本聖母學的書,卻謙虛地表示:把他所研讀過的統統加起來,也比不上華多達筆下所描寫的聖母那麼生動傳神!The main work among Maria Valtorta’s writings is entitled【The Gospel As Revealed to Me】. The original language was Italian and has been published in ten volumes .It narrates, in a form of “vision” , the birth and childhood of Mary and her Son Jesus→ the three years of Jesus’ public life→His passion, death, resurrection, and ascension→the beginnings of the Church→and the assumption of Mary, as if one is watching a movie.In 1944~1947, the author, Maria Valtorta, received the revelation directly from Jesus Christ Himself, which enabled her to “see” the gospel in vision.Jesus asked her to write down everything she “saw” in details, so that the world may read it and hence understand the gospel in content.Up to the moment, the Italian masterpiece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more than 20 languages. And this Chinese version is one of them.Now, let’s see what the outstanding personalities of the church said about:The contemporary Pope Pius XII said on 1984 February 26:「Publish this work as it is. There is no need to give an opinion about its origin, whether it be extraordinary or not. Who reads it will understand.」Renowned Bible Scholar, the Blessed Fr. Gabriel M. Allegra, a Franciscan missionary who is highly revered by Chinese Catholics for being the very first to translate the entire Catholic Bible into Chinese, was beatified on September 29, 2012 by Pope John Paul II, said:「The finger of God is here.」Saint Padre Pio da Pietralcina said to a spiritual daughter, Elisa Lucchi, about Valtorta,s writings. 「I don,t advise you ---I “order” you to read them!. 」 Fr. Gabriel Roschini, a distinguished Mariologist and professor, who himself has written 130 books on the topic, humbly said:「even if I put all my writings together, is still inferior to that of Valtorta’s in terms of vividness. 」
我見我聞的福音(第十冊:耶穌宣教第二年(丁))簡體中文版
【我見我聞的福音】是一套福音神視錄。栩栩如生的情節,能帶領讀者身歷其境,參與宗徒們一起追隨耶穌的芳蹤!書中描述耶穌在地上的生活。涵蓋的範圍包括:聖母瑪利亞的出生與成長→耶穌的誕生→童年生活→三年宣教→受難聖死→耶穌復活升天→聖神降臨→初期教會→聖母蒙召升天等,猶如電影般清晰地呈現在眼前!作者華多達女仕,在1944~1947年間,耶穌親自啟示給她,讓她“看見” 福音全部的面貌。耶穌並且要求華多達詳細記錄所見所聞的福音,以供世人閱讀。直到目前為止,此套義大利原文十冊的福音神視錄,已被翻譯成二十多國語言。而教會的一些標竿人物對此書的評價:華多達當代教宗碧岳十二世,說:「要依照華多達著作的原貌出版…誰讀了,自會知悉。」中文天主教聖經思高版的推手及主要翻譯功臣,“真福”雷永明神父,對華多達的著作也推崇備至,他說:「天主的手指在這裡!」五傷聖碧奧神父曾對他輔導的教友 Elisa Lucchi 說 :「我並非建議,而是我命令妳,閱讀華多達的著作。」羅西尼神父(Fr. Gabriel Roschini) 是羅馬宗座拉特朗大學一位赫赫有名的教授,他本人撰寫過130本聖母學的書,卻謙虛地表示:把他所研讀過的統統加起來,也比不上華多達筆下所描寫的聖母那麼生動傳神!The main work among Maria Valtorta’s writings is entitled【The Gospel As Revealed to Me】. The original language was Italian and has been published in ten volumes .It narrates, in a form of “vision” , the birth and childhood of Mary and her Son Jesus→ the three years of Jesus’ public life→His passion, death, resurrection, and ascension→the beginnings of the Church→and the assumption of Mary, as if one is watching a movie.In 1944~1947, the author, Maria Valtorta, received the revelation directly from Jesus Christ Himself, which enabled her to “see” the gospel in vision.Jesus asked her to write down everything she “saw” in details, so that the world may read it and hence understand the gospel in content.Up to the moment, the Italian masterpiece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more than 20 languages. And this Chinese version is one of them.Now, let’s see what the outstanding personalities of the church said about:The contemporary Pope Pius XII said on 1984 February 26:「Publish this work as it is. There is no need to give an opinion about its origin, whether it be extraordinary or not. Who reads it will understand.」Renowned Bible Scholar, the Blessed Fr. Gabriel M. Allegra, a Franciscan missionary who is highly revered by Chinese Catholics for being the very first to translate the entire Catholic Bible into Chinese, was beatified on September 29, 2012 by Pope John Paul II, said:「The finger of God is here.」Saint Padre Pio da Pietralcina said to a spiritual daughter, Elisa Lucchi, about Valtorta,s writings. 「I don,t advise you ---I “order” you to read them!. 」 Fr. Gabriel Roschini, a distinguished Mariologist and professor, who himself has written 130 books on the topic, humbly said:「even if I put all my writings together, is still inferior to that of Valtorta’s in terms of vividness. 」
楊醫職場靈思:從創造到召命的信仰對話
召命,不只關乎神呼召我們做一些事情,又或者從事某些職業崗位,召命關乎我們整個生命…… & 人稱「楊醫」的楊錫鏘牧師,由從醫轉而投身聖經研究及教學工作,多年來一直參與香港專業人才服務機構(下稱 HKPES)的服事,切實體會到職場信徒的掙扎和難處,這些年來他都默默地在這信仰羣體中耕耘生命,幫助信徒整合生活與信仰,明辨人生的召命,而楊醫的一生,也正好向我們示範了如何以整個生命回應上主的呼召。 & 參與 HKPES 服事期間,楊醫常以查經及默想經文的方式,與職場信徒交流對話,並將創造神學及召命觀引入討論,從而讓各人更透徹地認識乃至擁抱日光之下的今生,領略神在自己生命中的呼召。本書乃楊醫關於職場與信仰的整合之思想結晶,當中除了他主領研經小組、工作坊及退修營時的講話內容,更包括他與信徒之間的信仰答問,如今有系統地整理成書,希望把楊醫的精湛教導及其日積月累的信仰省思承傳下去,幫助讀者重尋上主在自己身上的召命美意,享受祂所賜的工作為禮物,藉以豐富生命。 「召命,不只關乎神呼召我們做一些事情,又或者從事某些職業崗位⋯⋯其實,召命關乎我們整個生命,涵蓋生活上所有層面,包括我們與神的關係、人生際遇、福與禍、家庭、職業工作、健康、壽命、財富、前途、疾病、苦難,我們整個人的生命都被神呼召,我們亦是以整個生命來回應神的召命。」——楊錫鏘牧師
與耶穌一起,談愛情:從交往到婚姻,讓愛延續的兩性相處秘訣
真愛,是在你最沒感覺的時候,仍選擇去愛。 ✧美國Amazon讀者全五星好評見證 ✧概念影片創下6,500,000次超人氣點閱率 ✧作者繼《耶穌比宗教大》後,再次攻佔美國各大暢銷榜 本書的兩位作者傑夫與艾莉莎,面對愛情有著完全不同的心態與經歷。傑夫是改過回頭的情場浪子,曾經有過性愛成癮、心靈卻無比空虛的黑暗時期。艾莉莎則是一心等待真愛的純情女性,在認識傑夫之前,她甚至沒和任何一個男性牽過手。 愛情經歷完全相反的他們,從相遇、互有好感、彼此瞭解,到最後修成正果。他們的觀念與過往經歷,讓兩人從戀愛到婚姻一次次地產生碰撞,但每一次都帶他們走向更深層的理解與圓滿。在這本書中,他們重新檢視上帝的創造與設計,融合了各自的生命故事與聖經教導,一針見血地點出當下許多虛幻偏離的愛情觀點,為我們呈現了神對戀愛、婚姻與性的美好心意。 不論你是單身、交往中、不確定是否該分手,或者你已經結婚,想讓婚姻更加美滿,還是面臨了某種問題,這本書都能提供你需要的幫助! 【內容特色】 ✧由男女雙方交替敘述,深入理解異性與另一半的想法 ✧沒有說教和理論,以自身經歷提供心路歷程和建議 ✧從認識、互相了解到修成正果,每個階段都有相處重點 ✧情侶、伴侶、夫妻、單身者必看! 【名人推薦】 江兒/中華迦拿婚姻家庭成長協會副理事長 何戎、Kelly/Good TV節目主持人 林鳳儀/校園福音團契高雄地區主任 倪子鈞(小馬)/金鐘獎行腳節目主持人 晏信中/台北靈糧堂青年牧區社青區監督 劉駿豪/得勝者文教創辦人
小德蘭的福傳靈修
★ 重溫小德蘭愛與犧牲的謙遜精神★ 點燃平信徒慷慨奉獻的福傳熱火★ 與耶穌一起將愛化為實際的行動我的聖召就是愛!縱然我很渺小,天主卻使我以巨人的腳步向前奔馳!主耶穌需要你,也需要我,樂於獻出手中的五餅二魚;透過小小的愛德行動與見證,勇敢傳揚天國的福音,引導更多人認識耶穌並獲得救恩,活出聖化的新生命。別擔心自己的能力不足,我們可以效法「神嬰小道」的芳表,並熱心祈求聖女小德蘭從天堂撒下玫瑰花雨,造福人群;讓慈悲的天主為世人所愛,更為世界帶來希望與平安。「你們要在心內尊崇基督為主;若有人詢問你們心中所懷希望的理由,你們要時常準備答覆,且要以溫和、以敬畏之心答覆。」──伯前三15~16福傳是讓萬民獲得耶穌的救恩,需要教會全體動員起來,抱持「捨我其誰」的慷慨精神,每天積極具體地為福傳盡一分心力。教友福傳需要培育,聖女小德蘭「真理、真愛、祈禱、受苦與謙遜、神嬰小道」的靈修精神,非常適合平信徒學習。鼓舞我們加深祈禱生活,提升福傳的意識,也指出切實有效的行動方法:以追尋終極真理的心態,面對世界多元宗教的挑戰,並以愛的見證吸引無神論者親近耶穌。透過這些微小而堅定的愛德行動,天主就臨在於我們中間,使我們獲得力量,一點一滴地轉化人心與世界。本書特色:◆ 點燃福傳的心火,深入認識聖女小德蘭的福傳使命與靈修精神。◆ 原書名為《赤子心.孺慕情》,為更加突顯傳揚福音的幅度,改名為《小德蘭的福傳靈修》。本書重新查證引用文獻、校潤和排版,書中引用的自傳採用台灣加爾默羅隱修會的譯本並加以潤飾,讓讀者更容易貼近小德蘭的用詞與思想。◆ 附錄彙整聖女小德蘭的生平概略年表,以及相關中文作品,方便讀者進一步探究。◆ 鼓舞願意獻身福傳工作的青年,以及正在分辨聖召的弟兄姊妹,效法聖女小德蘭懷著愛盡力去做好每一件小事,將遭遇的挫折和犧牲看成天主的恩賜。◆ 為教友靈修深具啟發意義,有助於整合日常靈修與基督徒的使命,將信仰融入生活並化為具體的福傳行動。適合堂區善會、讀書會等成長團體共讀討論,神父、神師、靈修指導者可作為講道和牧靈上的參考。
孩子湧進教會:從100人到1600人夢之教會主日學的復興奇蹟
★ 牧者團隊不藏私分享拓展下一代事工第一手完整報告★ 引領0~35歲世代找到接觸神的入口,記錄教會高速成長18年祕訣★ 牧養4大牧區 × 75頁教育企劃方案★ 特別收錄任萬鎬牧師1:1輔導Q&A一個小城市的教會,18年來如何實現主日學復興和教會成長的夢想?確信「沒有任何事情比下一代的教育更重要」,如何帶領各種年齡的孩子來教會?在人人都說不行的時候,夢之教會主日學卻逆勢成長,蓬勃發展,本書傾囊相授從開拓到飛躍成長的祕訣。韓國夢之教會位於人口不到28萬的小型城市,18年來有系統地實踐以聖經為中心的教育,極富創意地拓展下一代事工,讓孩子的信仰不只停留在教會,而是深入生活所有層面,培養出熱情專注的代禱者和優秀的領袖。本書深具魅力,具體呈現夢之教會牧會現場火熱愛神、持續成長的祕訣,詳細介紹向嬰幼兒、中小學生、大學生、年輕上班族傳福音和牧養方法,各部門課程設計,分享所有人都渴望知道的主日學復興方案。◆ 嬰/幼兒部:要培育孩子的信仰,再也沒有比嬰/幼兒階段更好的時候了!〔牧者心底話〕:我們夢想能培養出像撒母耳那樣充滿信心的孩子。◆ 小學部:你聽過在校園禱告的小學生故事嗎?有一百多位小學部孩子參加自己學校的禱告會。〔牧者心底話〕:請用全部的愛去愛神所託付的孩子!◆ 青少年部:每個主日都要來點特別的!〔牧者心底話〕:青少年部崇拜的特色是「有趣」,這點十分重要。◆ 青年部:從兩個年輕人成長到超過五百人。〔牧者心底話〕:群山這個小城市並不受年輕人青睞,然而一群愛主的年輕人堅持在這裡聚會,因為夢之教會青年部是培育人才的青年部。
他者與我者之間:漢語基督教的本土實踐與跨文化對話
本書是徐頌贊的學術論文集,收錄了從2013 年到2019年創作和發表的學術文章,以及主題相關的報刊文章、演講稿和紀念文。總體而言,這些文字都是圍繞「漢語基督教的本土實踐和跨文化對話」這一核心議題而展開。雖然,這些文章的論述風格和研究方法各不相同,但是內在的關懷是相通的。這份相通的關懷,就是將基督教與中華文化與社會的關係,視為「他者」與「我者」的關係。它們同時是彼此的「他者」,各從對方身上汲取經驗和他者視角,展開融「他者」入「我者」的交涉過程,進而形塑出新的實踐主體──「漢語基督教」。圍繞「漢語基督教的本土實踐和跨文化對話」這個核心,作者試圖從中國與西方、本土與全球、傳統與現代等角度,來分析基督教在華人社會文化脈絡中的本土生成與演變,包括跨文化交流、融合民間生活、塑造知識階層、參與公共社會等方面的經驗,並且從歷史、文學、宗教學、人類學的跨學科維度,分為四個部分來反思基督教的中國社會處境和跨文化對話。
看見榮耀:21世紀教會藍圖
教會存在的目的是什麼? 教會在傳統與打破傳統之間,根據什麼準則? 蕭祥修牧師的72個觀點, 發現神起初原創教會的藍圖, 在全地遍築合祂心意的教會! 本書特色 臺灣基督教界的標竿——旌旗教會,在25年前,從18位志同道合的基督徒一起建造教會,到目前發展到全世界有71間分堂點,主日聚會人數超過2萬人。起源於臺灣臺中地區的旌旗教會,是一個穩健成長的基督信仰團體,會友與會友的家庭積極正面,教會聚會方式充滿活力與創意,並因為積極參與社會,扶助弱勢,而成為臺中地區家喻戶曉的教會團體。旌旗教會被視為「信仰敬虔」卻又「勇於創新」的新型態教會,因此成為不少臺灣各基督教派學習的對象。 ◎本書萃取自旌旗教會主任牧師蕭祥修25年的牧會精華,分享他在聖靈帶領下對教會的巨視微觀,循序探究5大主題:「教會真理的恢復」、「教會的本質」、「教會存在的目的」、「教會的主權」、「教會的榮耀」。蕭牧師試圖還原、建構一個奠基於聖經的教會藍圖,以據此建造基督心目中聖潔榮美的新婦教會。 ◎本書向教會領袖提出:教會作為基督身體和地上有形實體,對人類歷史和神永恆國度有無可替代的重要性,邀請全球華人牧者,一起遍地建造屬神的強壯教會。本書同時對每一位基督徒,提出委身於一間實體教會的邀請,在屬靈的大家庭中,與其他基督肢體連結,才能將彼此恩賜發揮到最大,在愛中建立基督的身體,完成聖經中的大誡命和大使命! 當黑暗籠罩世界,教會看似無能為力、節節敗退,神卻已命定教會作真理的柱石,是神末後世代的奧祕王牌,必要和基督一同全然得勝!因此,教會必須起來,興起更多大能領袖,來開拓許多剛強像祂的教會。使基督再臨前,遍地充滿榮耀的新婦教會,為主影響國家社會,預備這地迎接榮耀的新郎君王,承接基督國度千禧年的來到!
燭照黑暗的風燈(中英對照)(精裝):根據耶穌的話語寫成的十四行詩
「這五十一首詩歌,是由解讀與默想聖經話語時所獲得的靈感寫成。寫每首詩歌,我都想像自己是坐在祂的腳邊,聆聽著祂的話語,寫出對祂教導的回應,親歷祂的同在。我向祂傾訴自己的訝異、好奇、探詢以及渴望。我可以袒陳自己的軟弱、無知和困惑。我可以求問解釋並尋求幫助。我期待,讀了這些詩歌,讀者們也能作類似的嘗試。」──馬爾科姆.蓋特
基督在我們裏面的工作:基督的三重職分在信徒生命中的施行
按照海德堡要理問答的經典劃分,真實的基督徒經歷包含三個方面:愁苦、救贖和感恩。在本書中,韋瑟牧師把上帝子民真實的生命經歷以合乎聖經啟示的方式美妙而深刻地描繪出來。他解釋了基督在基督徒的生命中如何工作──如何作為先知、祭司和君王帶領主的百姓進入救恩。基督徒會讀到那些對自己失望的信徒的生命是何種光景,也會讀到他應該也能夠如何被主引領到最為神聖的信仰深處;他會找到已經歷的一切,也會發現自己所欠缺的東西。無論是哪種情況,本書都會鼓勵他投奔滿有恩典的三一上帝,在基督裏找到他所需要的一切,在基督裏面,在神自己裏面。「但你們得在基督耶穌裏,是本乎神,神又使衪成為我們的智慧、公義、聖潔、救贖。如經上所記,誇口的當指著主誇口。」(林前 1:30-31)
那盞小紅燈
本書為加爾默羅會士保拉姆姆(Mother Paula)的信仰見證和傳記。因為父親身為政治人物的生涯,從小過著非凡的生活,從東北到日本,從南京到上海,在細膩多感的筆觸裡,同時也見證了二十世紀動盪的中國。 全書分三部分。第一部「人間事」,為從一九二七年出生至一九四九年,二十多年間跌宕起伏的人生。父親也因為大時代的詭譎局勢,從原本的國民政府官員成為滿州國的駐日大使、駐華大使。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之後,成為政治戰犯,最後因病過世。曾經豐榮的家族,隨即家道中落;大姊也因諸多打擊,在蔻豆年華離世。也因為長年就讀教會學校的姊姊的影響,保拉姆姆在這個時期種下了信仰的根苗。 第二部「與主偕行」,因為信仰的力量和耶穌會神父及修女們的協助,一九四九年保拉姆姆在上海搭最後一艘船離開中國,橫跨太平洋到美國的聖克拉拉,開始禁地隱修院五年的修道生活。在這五年間的「修德行」培育,為傳教區台灣培育了默觀傳教團體。 第三部「新天新地」,為一九五四年來台至今,在新竹創院、芎林建院、深坑拓院等,六十多年的修道生活說明。從最小的日常生活到與天主合一的闡明,這個心靈果實,實為信仰歷程裡的玫寶。 這本書也是保拉姆姆以自己修道一生的經歷,送給加爾默羅禁地生活的姊妹們的一份禮物,正如書中所言:「盼望並祈求我的故事能鼓勵我的姊妹們。當她們看到今日的我,以及天主在我身上所行的一切眷顧,就沒有誰有權利失去盼望或感到灰心喪志了。她們全都可以渴望聖德及真實的喜樂,這聖德與喜樂,是我們的會母聖德蘭的每一位女兒——加爾默羅修女們——都能擁有的。」 保拉姆姆在最後一篇「故事的尾聲」中,面對人生痛苦的贈言,也是當今世人面對考驗和挑戰時的真理: 「在今世,我們生活中的一切痛苦都不是『失』,而是無限的『得』;……唯有藉著每天接觸到的痛苦,我才得以認識我的軟弱。痛苦揭露了我遲鈍、愚蠢、無助,以及我所有根深柢固的罪根。……祂就是這樣教導我心甘情願地接受各種形式的痛苦,把它們視為生活中無法逃避的日用糧,帶我們成長,邁向救恩的途徑。 「一旦我明瞭這真理後,我便看到了痛苦的真正本質:它是工具、是方法,是天主帶領我超越自己、寄望於天主的工具。……只要我們接受痛苦,每個痛苦背後幾乎總有一份恩寵在那兒等待著,帶著我無法預測或想像的豐富益處,準備侵入我的靈魂。……」 這本書是保拉姆姆七十多年的修道歷程的誠懇呈現,也是她實踐初學導師Sr. Gabriel給她的身教──「為了別人,完全燒盡自己的痛苦和損失」。對想要了解禁地默觀生活的讀者,這本書也是翔實又寶貴的第一手資料。
耶穌是誰?
本書是美國芮賢海牧師最新著作。本書突出了耶穌的神人二性,神性層面:他是創造萬物的神,是神的道;舊約先知和義人們所見證和盼望的。人性層面:他沒有人的基因,和人沒有血緣關係。他是神生、道成肉身、神在肉身顯現。代表歷世歷代的人與神立新約,以他的身體作為世人的贖價歸於神。拯救世人脫離罪和魔鬼的轄制,從死裡復活重生了我們,帶領我們進入神的國!在筆者四十多年的傳道經歷中,不但有很多自稱為基督徒的,而且有不少自稱為牧者的傳道人,對耶穌是誰,均說不清楚。這就直接導致了福音的傳播,不信者難能信服,入門相信者也無法進入更深的相信。主耶穌來的時間近了,正在門口,許多兆頭已經出現;民要攻打民,國要攻打國,多處必有饑荒、地震、瘟疫流行;福音已經傳到地極,但外邦數目還沒有添滿。為了迎接主耶穌再來,使主耶穌的生命之道被人信服,外邦數目添滿。本書蒙聖恩而著,希望對世人有所助益。
30堂私房禱告課(下)(精裝)
禱告吧!神正熱情地等著與你談心! & 在《30堂私房禱告課(上)》,畢邁可這位透過24/7晝夜與神親密而影響整個世代的祈禱使徒,和我們分享了: & 第1部 禱告的基礎; 第2部 代禱; 第3部 靈修式禱告。 & 在這本接續的下冊中,邁可想更進一步與我們分享的,更是關乎新郎耶穌再來之前,祂渴望透過我們完成的榮耀使命: & 第4部 深入地禱告; 第5部 禱告與敬拜水乳交融; 第6部 末世的全球禱告運動。 & 今天就開始用禱告與祂親密談天,回應祂的心吧!祂真的很喜歡你,更等著回應你──即使你處於軟弱之中,祂愛的恩典卻強過這一切,也必會用你的禱告為世界帶來改變!
革命神學家湯瑪斯.閔次爾
這是一部結合共產主義與千禧年主義運動的歷史人物傳記研究。在此,布洛赫意識到基督教與馬克思主義思想之間有很強大的關連性,可以推動一位神學家走上革命之路。在布洛赫的理解中,閔次爾認為聖經要求信仰是必須與行動及思維融合,這是在地上實踐天國的可能,是成為一種「神秘主義政治」。布洛赫也指出,閔次爾相信一種總體變革的必然性,也就是「新」的社會核心不會存在於「舊」社會當中。布洛赫認為閔次爾其實是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先驅者。本書中譯本另附有閔次爾的〈致君主們的講道〉、〈布拉格抗議〉,以及農民革命的重要文獻〈致全體德國農民大會書〉和〈十二條款〉。
屬靈與屬世生活誌
本書命名為《屬靈與屬世生活誌》,大概分成下列七章:見證分享、生活點滴、新聞報導、讀書摘要、一般常識、短信,及演講詞。見證分享包括了作者參加敎會崇拜的信息、主日學課程、早期參加的禱告會、每年退修會、每月愛筵等等。生活點滴則記載了在各假日、節慶,及週末,與兒孫們相聚的美好時光。另外,新聞報導則涵蓋了作者在晚間新聞所看到和收音機裡所聽到的消息,如有所感想即加以引述及評論。讀書摘要則包括了靈修、自修時所讀到的心靈小語及名人佳句,再加上個人的觀點。在一般常識這一章裡,作者則收集了一些醫藥、健康、納税申報、注意事項、特殊術語等等。短信一章包括了致先岳母的一封無法送達的緬懷信,以及與家人、朋友之間所發送的短信。最後,作者再把幾份有特殊意義的演講稿收集在演講詞的一章中。
發現上帝的A計畫
浪子回頭金不換……一開始就不要成為浪子,是不是更好? 如果說人偏行己路,犯錯後被神挽回的路是B計畫;一錯再錯則是C計畫, 那麼找出「上帝的A計畫」─上帝的原訂計畫,就是擁抱豐盛人生的關鍵! & 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台北松山教會杜慕恆主任牧師,以獨具創意的眼光、極具同理心的教牧關懷專業,透過聖經人物的「錯誤示範」,帶領讀者用推理方式,深入淺出還原「正確行為」的故事版本,並且思考:「如果是我面臨相似情境,怎麼做才能避免犯錯?」幫助讀者體貼上帝不希望人們犯錯的心意,在各樣景況中一開始就做對,無須白白繞一大圈! & 狄更斯在一百多年前在小說裡寫到:「那是最好的時代,那是最壞的時代。」一百多年後的今天不也如此嗎?我們擁有科技數位化的生活,卻被周遭詭詐的試探、謊言包圍,以至於人心焦慮、不平靜,找不到可安歇之處。 & 杜慕恆牧師創作的《發現上帝的A計畫》帶我們回溯更早的聖經故事背景,一邊對照幾千年前聖經人物犯錯時的想法、掙扎,一邊幫助我們設身處地思考:如果故事主人翁是我們,怎麼做才不至於重蹈覆轍,還能透過上帝喜悅的方法,擁有美好的結局? & 例如夏娃受到撒但引誘時,她該怎麼想、怎麼答才能全身而退?撒但又是怎樣工於心計才能達成目的?唯有知己知彼才能幫助我們贏過敵人!而在社群媒體盛行的時代,人與人之間增加許多比較的機會,也引出許多人性黑暗面。杜牧師透過人類第一宗謀殺案─該隱與亞伯的故事,還有浪子回頭的兄弟故事、葡萄園裡的雇工故事,一步步帶領讀者學習化解比較的負面情緒,並試著以不同的認知角度看事情,在這個充滿人際困擾的網路時代,做自己的心理師! & 本書特色 & ★帶領讀者以不同眼光重回聖經故事現場,生動活潑有別於傳統解經 ★內含許多可用來作為家庭聚會、小組研經、禱告聚會討論的問題 ★透過作者多年輔導個案面對問題的經驗,能透過聖經原則幫助讀者啟發與轉念 & 推薦書評 & 春河劇團藝術暨教學總監& 郎祖筠 聖經給一般人的印象是嚴肅、正經的,不過這本關於聖經故事的書卻令我拍案叫絕!杜牧師很高明,他帶大家進入一個個聖經典故中,鋪排精彩的推理情境,深入推敲每位人物對試探的反應、對艱困環境的軟弱、對善惡的選擇。特別是近年網路霸凌頻傳、人際關係遙遠孤寂、情緒易怒又猜疑,情商(EQ)已成為職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力,善用這本書將有助於大家爬梳情緒、找出解決方案,同時抓住上帝的應許和祝福,避免陷在莫名的衝突、懊悔與忿忿不平中。 & 基督復臨安息日會醫療財團法人臺安醫院院長 黃暉庭 我在醫院工作四十年,碰到無數的困難跟挫折,但是回過頭來發現,如同聖經故事所印證:上帝自有祂的美意、上帝的計劃是如此完美!杜牧師寫的《上帝的A計畫》就是將故事裡隱藏的意義顯露出來,讓我們更了解上帝的意念,使生活更喜樂、順利,不會因著老我的思考邏輯,造成價值觀扭曲、行為偏差,進而犯下極大的錯誤。讀者在閱讀本書時,不要把它定義為宗教書籍,才會發現更多有趣的事情,進而找到為人處事正確的方向。不論是情緒管理、危機處理,都能在這本書找到對應的解決方案。
30堂私房禱告課(上)(精裝)
★ 亞設.因崔特、翟辛蒂、喬依絲.邁爾、馬健明 火力推薦! & 充滿熱情的禱告生活,就從今天起! & 禱告是崇高的呼召,也是令人驚奇的特權,而成為禱告的人,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呼召之一。只需花些時間思考這件事:我們竟能和創造宇宙的神交談!祂不只專注深情地傾聽,還會藉由顯明祂的心意、賜下指引、祝福環境、釋放公義等方式回應我們呢! & 身為國際禱告殿的總監,畢邁可一生致力於明白並活出禱告的原則和大能。他在書中結合了聖經研究和擷取自身豐富歷練的菁華,給你所需的工具,使你的禱告生活變得積極又充實。 & 今天就開始吧!神正等著和你談心。祂不只愛你,也真的很喜歡你,樂於回應你的禱告──即使你處於軟弱之中。祂的恩典是何等強大啊!你可以滿懷信心,相信你的禱告是神所看重的,也必會為你的世界帶來改變! & 簡單說,禱告就是「與神交談」。 成為禱告的人,就是我們一生中最重要的呼召! ──摘錄自《30堂私房禱告課》& IHOP國際禱告殿創辦人 畢邁可(Mike Bickle)
高地玫瑰甘美琳:從蘇格蘭高地到台灣山地的宣教之路
來自英國的宣教士甘美琳(Moira Ann Campbell),於1967年遠從蘇格蘭高地來到台灣山地的原住民部落,以她與生俱來的親和力、輔以精湛的中文,感染周遭的原民青年認識基督。甘宣教士在台近三十年,她將精華歲月奉獻給了這塊土地;早年帶領學生,將福音傳遞到全台的原民部落中;退休回到家鄉,她也繼續關懷當地的留學生,輔導、關懷、傳遞福音的工作從未停歇。本書將甘宣教士五十多年宣教的大小故事記錄下來,深願她所散發的馨香之氣,及她回應神、傳承使徒的作為,在鼓舞我們回應神對這世代的大使命。
近代中國牧師群體的出現
近代基督教之來華,隨著教會事業之成長,華人教牧群體逐漸形成。處於內憂外患時艱之華人教牧、傳道,其信仰言行,得見「愛主愛神愛教會,為人為國為社會」之特質,從而促成二十世紀中國教會之本色化。而本書之華人教牧、傳道個案,正好說明此一歷史變遷。
為此而活(精裝):周聯華牧師百歲紀念文集
他是牧師、傳道家、神學家、神學教育家、聖經翻譯者;他也是社會關懷者、人道主義者;是貧童寡婦的關顧者、正義的維護者;他還是無數人的心靈導師,啟發、引領、陶鑄著他們的生命。但是對他自己而言,他只是主耶穌的一匹小驢駒,一生跟隨、服事主,一生為主而活!身體硬朗且工作不懈的周聯華牧師,在九十幾歲時,為自己訂了一個慶祝百歲生日的計畫,他要在生日前一週,3月1日~3月8日,一連八天,在懷恩堂講道,據說連禮堂都訂好了。遺憾的是,他提前在2016年8月6日傍晚離開人世,返回天家,百歲生日慶祝計畫難以實現。眾多同工、教友、學生、故舊,至親好友,決定以另一種方式慶祝周牧師的百歲誕辰。他們用文字一筆一畫寫下對周牧師的思念,追憶、感佩與景仰;很多人還附上與周牧師合影照片,緬懷那一段與他相處的美好時光。周聯華牧師紀 念基金會將這些文章和照片蒐集起來,編製成冊,成了這本書;並在周牧師百歲誕辰前夕出版,作為生日禮物,獻給天上的周牧師。全書按照周牧師生前的主要事工分成6大章,正巧100篇,加上家人親戚的10篇,共計110篇。其中多篇以英文撰寫,為方便讀者閱讀,均另譯成中文。110位作者來自四面八方,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每一位誠誠懇懇述說著與周牧師往來的點點滴滴,各自從不同的角度描繪他們心目中的周牧師,一個鮮活飽滿的形象躍然紙上!雖然不是傳記,卻比傳記有味。最後還有兩個附錄,條列周牧師的生平大事及重要著作。關於書名1984年懷恩堂新堂獻堂禮拜前夕,周牧師在全新的講台上,刻上「為此而活」這四個字。這四字最能代表他自己,是周牧師的立志與實踐:「為活出神的話語而活;為詮釋神的話語而活;為傳揚神的話語而活。」
周聯華全集續編(1)
二〇一〇年,《周聯華全集》出版,收錄了周聯華牧師超過五十餘本的創作與翻譯作品。然而,除了這些已單獨出版成冊的書籍,事實上,還有一些少則三百字、多至五千字的單篇文章,散載於大小不一的刊物或書報,以及收錄在他人主編的書籍中,卻未見於《周聯華全集》。為免遺珠之憾,我們用了各種方法,特別搜尋這類作品,為全集進行增補,於是有了這本續編。本書收錄的文章,年代最早的是周牧師在上海就讀大學時的作品;還有他早年創作、編譯的幾個聖誕福音劇本,顯現了周牧師藝文方面的才華;更多的是討論《聖經》翻譯、本色神學及神學教育的嚴肅、專業之作。全書篇幅雖不大,文章卻很多元精彩,都是難得一見的作品。
當耶穌遇見同志
2019年5月17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明定「同志伴侶可向戶政機關辦理結婚登記」,並於5月24日正式施行。一年過去了,我們的社會對同志與同婚的看法,似乎依舊找不到理性又平和的最大公約數。 此刻 我們願意以一顆謙卑的心, 來進行更多的聆聽、思考與同理。 並在激情、口號的廢墟中, 在神學、律法的高塔下, 尋找一條 目盼、聆聽、與生命對話的新徑! 台港二十位學者、牧者、律師……誠摰推薦(按姓名筆劃順序) ★毛樂祈 / 作家、校園出版社編輯 ★吳英俊(張維)/全球跨虹者聯盟台灣代表,前衛福部愛滋防治及人權委員會委員 ★周學信 / 中華福音神學院教授&&&&&&&&& & ★松慕強 / iM 行動教會主任牧師 ★胡志偉 / 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 & ★夏忠堅 /中華基督教福音協進會秘書長 ★晏涵文 / 台師大衛教系名譽教授、台灣性教育學會名譽理事長 ★郭偉聯 / 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副教授 & ★郭媽媽 / 同志父母愛心協會召集人 ★陳思國 / 神國翻轉教會負責人 ★張懋禛 / 真光福音教會牧師 ★黃亮維 / 內科醫師、高醫性別所研究生& & ★黃國堯 / 同光同志長老教會牧師 ★馮 珮 / 高雄福氣教會牧師& ★葉光洲 / 興望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 ★裘佩恩 / 下一代幸福聯盟法律顧問、愛家公投提案人代理律師 ★董家驊 / 石牌信友堂牧師 ★董保城/東吳大學副校長 ★楊文山/中央研究院社會所研究員 ★楊錫儒/高雄福氣教會牧師 &
不可能的信心:中國內地會百年宣教傳奇1865-1965
唯有在面對人眼中不可能的情況,人才會完全將「不可能」交託在上帝手中。1865年6月,戴德生以10英鎊開設名為「中國內地會」的戶頭,一個微不足道的開始,卻承載了上帝滿滿的應許。在戴德生充滿活力的領導下,內地會宣教士進入遼闊的中國並深入內陸宣揚福音,致力「將福音遍傳中國」。作者賴恩融如實記錄中國內地會第一個一百年(1865-1965)的奇妙經歷:他們無償事奉,卻從不負債;他們雇用了數以百計的同工,卻從未承諾任何薪酬;他們從未募款或開口要錢,卻得到超過百萬英鎊的奉獻。本書獨特之處在於,提供了1905到1950年代初期中國整體教會的歷史,見證中國教會逐步成熟和中國教會領袖的興起,這也是中國歷史中劇烈動盪的時期。本書不僅是宣教史,也是少見的差會史,幫助我們看見上帝掌權的手如何在人類歷史中運作。上帝的工作通常有三個步驟:從「不可能」,到「困難重重」,最後——「成了」。——戴德生
耶穌與死海古卷:揭開基督宗教的猶太根源,及其如何影響初代教會與信仰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考古發現! 揭祕你所不知道的耶穌、猶太人和基督宗教, 是基督徒與研究者一生必讀的死海古卷。 兩千多年前,猶太人中出現了一位聖徒。他以神與以色列所立的「新約」為本,創立了一個團體。要加入這個團體必須接受一種水洗儀式,藉此聖靈會赦免人的罪。這位聖徒過世後,成員們依舊持守吃喝餅和酒的慣例,等候神國降臨。 聽起來是不是很熟悉?有意思的是,這裡說的不是耶穌和教會,而是一個居住於死海西北岸昆蘭的神祕團體。後來,人們在這裡發現了這個團體遺留下來的大量書卷,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死海古卷」。 在幾乎同一時代,這個神祕團體跟初代基督徒怎麼會如此相似?兩者之間有什麼關連?耶穌和那位昆蘭聖徒又是什麼關係? 伯格斯瑪博士研究死海古卷長達20年,也是少數親身鑽研古卷「本尊」的美國學者之一。他將在本書中提供這些問題的答案,並且揭露留下死海古卷的昆蘭神祕團體──愛色尼派,包括他們的生活、信念,以及他們與耶穌、使徒之間的淵源,幫助我們加了解初代猶太基督徒如何理解他們的信仰與儀式。 本書就像一個時光機,把我們送回古代,體驗那個孕育出人類史上最大宗教的文化與社會的色彩和深度,是死海古卷相關書籍中的必讀經典。 【內容特色】 ★鑽研原始古卷20年的專家深度解析 ★化繁為簡、化難為易,第一次接觸古卷也無障礙 ★全新視角,揭開死海古卷與初代教會的驚人關連性 ★綜合語言學、考古學、歷史文獻學,有堅實的學術基礎 ★有助於瞭解早期基督宗教文獻中的事蹟和宗教概念 【專家推薦】 陳南州/前玉山神學院副院長 蒲慕州/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教授 鄭中信/基督教論壇基金會執行長 謝哲青/作家、知名節目主持人 簡鴻模/輔仁大學宗教系副教授
中國耶穌教會小史(精裝):謝洪賚文選
謝洪賚(1873-1916),字鬯侯,別號寄塵,晚年更號廬隱。一八九六年任上海中西書院教授,一八九八年開始參與商務印書館的翻譯工作,以及上海基督教青年會的宣教事業。當時的基督教出版品多為翻譯書籍,幾乎沒有涉及中國教會的思考和與中國文化交織的創作性書籍。謝洪賚最大的貢獻是,他不僅翻譯了許多基督教經典,更重要的是創作了大量面向中國基督教、結合中國基督教社會問題的作品,開始了華人對基督信仰結合中國現實的論述,為基督教文字工作開出了一條路,並為漢語基督教文字事業奠定了最初的基礎,因此謝洪賚亦被譽為「當時唯一偉大之基督徒作家」。本書收錄文獻如下:《中國耶穌教會小史》,中國人撰寫的第一本基督新教歷史。〈聖教源流考略〉,為基督教歷史的概述。《天國偉人》,傳教士傳記著作,本書選錄第一位來華的馬禮遜的生平。《證道集》,華人基督徒的早期證道詞。《名牧遺徽》,記錄清末民初十位著名牧師的事略。《聖經錐指》,講授聖經的課本,闡述為人之道。《聖德管窺》,敘述基督生平與品性。《青年會創立者》,簡介青年會創辦者喬治.威廉之生平與青年會早期沿革。
中國加利利的歌聲:迦南詩歌與當代中國家庭教會
在中國教會廣為傳唱的迦南詩歌,緣起於呂小敏的個人靈歌。自1989年以來,迦南詩歌傳播到家庭教會、五大宣教團隊、三自會、城市新興家庭教會、天主教會,甚至海外華人教會,業已成為華人基督教最知名的本土象徵之一。本書旨在分析迦南詩歌的宗教經驗和教會認同,以揭示迦南詩歌與當代中國基督教的互動發展。
上帝一直在搬家(拆封不退)
.全面檢討基督宗教大趨勢,對基督宗教和全球大趨勢感興趣者的必讀之作。.基督宗教已經處於瀕死?伊斯蘭教才是宗教的明日之星?宗教戰爭又將歷史重演? .基督宗教以更傳統的面貌重新崛起,想要了解這個現象的意義,就不能不對近日的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有所了解。基督宗教大變局 基督宗教已經處於瀕死?伊斯蘭教才是宗教的明日之星?宗教戰爭又將歷史重演?基督宗教大變局正在進行。本書是任何對基督宗教和全球大趨勢感興趣者的必讀之作,針對基督教人口的增加、遷移以及其與伊斯蘭教關係做了深入的研究分析,探討全球宗教史上驚天動地的大變動——基督宗教在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的爆炸性擴張,以及它可能帶來宗教、政治、社會與文化的大影響。 作者詹金斯質疑當代社會與世界觀察家杭廷頓,固然正確預見了穆斯林將會人丁興旺,卻沒有看出基督徒也會出現人口爆炸現象。並進一步指出,「宗教認同感」將為全球政治面貌帶來重大影響。目前政治鬥爭的前鋒並不是階級,而是對上帝持不同見解的人,且大規模的宗教衝突與競爭業已在進行中。在這部鮮明、有挑釁性而研究詳盡的作品裡,詹金斯得到的結論是︰基督宗教正在崛起中,而且是以更傳統的面貌展現。想要全面了解這個現象的意義,就不能不對今日的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有所了解。本書是任何對基督宗教和全球大趨勢感興趣者的必讀之作。※原書名:下一個基督王國(隨書附贈《自己拯救自己》一冊)
給母親:如何為你的孩子禱告(精裝)
一個母親的禱告是無價之寶! & 這本精緻小書收集了74組禱告文:一篇是為作母親的妳禱告;另一篇則是為妳的孩子作相應的禱告。 & 每組禱告文都有一個貼近妳為母之心的主題──例如:妳孩子與主的關係、他們的信心、健康、交友、學業等等。 & 本書也附有聖經經文和空白篇幅,方便妳明確寫下為自己和家人所作的個別禱告。 & 讓本書大有能力地見證:神如何藉由禱告的母親動工,以及當妳用禱告遮蓋孩子時,他們生命的各個層面將如何地讓妳感到放心! & 透過74組獨特雙拼的禱告文,貼心地先讓母親以禱告豐潤滋養自己的心,再以代禱讓孩子生命各層面都蒙神保護!
基督徒與革命:劉靜庵獄中書簡及其他
在中國,以「革命者耶穌」或「革命的基督教」來理解這樣一個「外來」的宗教,必須從晚清一個非常知名的革命團體或組識說起,它即是以武昌高家巷基督教聖公會聖約瑟堂為基地的「日知會」,以及此一組織的關鍵人物劉靜庵。本集中收錄了諸多重要且未曾刊載的史料,包括胡蘭亭編著的《劉靜庵》、《殷子恒先生手抄劉靜菴》之手稿、〈武昌日知會與耶教之關係〉等。
從宗教到政治:黃彰輝牧師普世神學的實踐
台灣人權運動的先鋒、台灣人民自決運動的導師、 自由人文主義的世界公民,也是台灣母語文化的捍衛者。 & 從宗教的愛心出發,黃彰輝關注世俗人類社會之公平正義。在中國國民黨政權戒嚴統治台灣的「反共抗俄」時代,他關心台灣人民的困境,於1953年在日內瓦WCC委員會議上,最早說出「『一個中國,一個台灣』,和平共存」這句名言,為台灣人民自決權發言。十一年後的1964年,他的後輩友人及同志彭明敏教授跟進,發表〈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 他一生從事宗教、社會、政治與教育活動,重建、強化台南神學院,提倡母語文化,參與創立台灣第一所基督教(東海)大學,倡導「台灣人民自決運動」,主持普世教會協會「神學教育基金會」,在世界各地推動神學教育。他走過的人生路,就是二十世紀台灣民主發展歷史的一片縮影。
紅星與十字架:中國共產黨的基督徒友人
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就一直伴隨著外國人的身影。除了有共產國際和蘇維埃俄國派遣的特使、軍事顧問、志願者以外,還有那麼一批具有基督徒身分的中外人士。在那場與國民黨政府作對的武裝鬥爭和諜戰中,留下他們的足跡。然而,由於後來的中蘇關係破裂,中共不多提及蘇聯老大哥對中國革命所作的貢獻。 蔣介石政權敗走臺灣,也不想檢討那段受「基督徒朋友」蒙蔽的經歷;至於那一批捲入革命潮流中的基督徒們,大都對其那段經歷諱莫若深、三緘其口。 作者認為共產主義有一種致命的吸引力,參與革命給人帶來的偉大感和歷史感,恐怕是基督教無法給予的 ──就是「理想」與「獻身」,也就是說,正是這種不計代價的付出吸引著同有理想激情的人,基督教是從「未來的天國」來獲得報償,共產主義革命則可以在現實中實現,後者比前者更甚的是,它比較具體也較快達到目標。 《紅星與十字架:中國共產黨的基督徒友人》是由四個獨立成篇的人物傳奇故事組成的,故事中的主角司徒雷登、董健吾、傅連暲及薄復禮,都是、或曾經是基督徒,他們共同的特點是在人生經歷中都跟上個世紀發生在中國的共產主義運動有過一段刻骨銘心的遭遇,並為中共的革命創發了關鍵的歷史效用,但卻被中共的黨史忽視。 感謝推薦 ※感謝 旅美華人基督教文字工作者& 陳宣明牧師& 專文推薦 ※感謝 美國洛杉磯基督教與中國研究中心總幹事& 李靈牧師& 專文推薦
新編基督教在華傳教史
《新編中國基督教史綱》是裴士丹教授醞釀和撰寫了近三十年的學術成果,刷新了自1929年賴德烈出版《基督教在華傳教史》以來的長段空白。該書以簡潔而精準的表述梳理了自西元7世紀景教來華至21世紀頭十年基督宗教在華傳教活動的通史(包括俄羅斯東正教在華傳教史),並深刻地分析和揭示了基督教在華傳播的各個階段中所面臨的文化與政治等方面的本土化困境;同時該書還全面介紹了文革之後基督教在中國的迅速發展以及對隨之出現的複雜局面的深刻反思。Paul Cohen對此的評價是:「沒有人對基督教在華事業的複雜性比裴士丹教授瞭解得更為透徹」、「這是一本真正的突破性的著作」;Mark Noll稱該書為中國基督教史領域的聖經,讀者通過該書(無需閱讀其它著作)即可全面而準確地瞭解基督教在華傳播的整個動態歷程。
基督徒時代召命的10種堅持:夾縫中天國子民的逆流之路
回歸至今,香港政局愈發黑暗,我們難免會經受各種失落、挫折、磨難,甚至感到絕望。活在種種夾縫之中,我們又如何隨時做好準備,對抗黑暗的權勢,並緊抓天國子民的身分與價值,在夾縫中走上逆流之路? & 本書提出十個活出時代召命的價值,幫助大家重新審視在兩極處境的夾縫底下的政治及信仰日常,鼓勵我們活出天國子民該有的執著與堅持,不掉進被世界同化的陷阱。更重要的是,作者所倡議的信仰價值,斷不是那種抽離現實的清談高論,在冷氣房中想出來的鍵盤邏輯,而是在第一身實踐中得出來的經驗,在夾縫中活出來的身分與召命的見證。 好評推薦 & 「召命是甚麼?對每一個基督徒而言,這是無法迴避的問題。此時此刻,作為夾縫時代的天國子民,我們該如何活出自己的身分與召命?這是一種執著與堅持,也是一條不易走的逆流之路,但卻是我們的責任與回應。感謝葉漢浩博士在實踐中帶給我們的反思。」──邢福增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院長 & 「漢浩弟兄祈求主讓人能因看見我們的言行,便認識天父的國是何等的好。想起一位曾在烽烟中留守理大的人說,有位媽媽入大學找自己的女兒。在黑壓壓的人羣中,媽媽憑著少女的背包、掛飾,找到愛女,像尋著失羊。在遍城佈滿裂縫的當中,天父也在尋找,我們身上有散發著主的香氣嗎?我又能認得出天父一早預備在夾縫中的祝福嗎?」──莫宜端 香港教育大學整全成長發展中心言語治療師 & 「過去一段日子,社會有更大的撕裂、忿怒、仇恨、敵對、暴力,也有灰心、失望、痛苦、悲傷……基督徒怎樣活出我們的盼望?作者指出本書是在夾縫中孕育出來,沒有太多醞釀和沉澱,但個人覺得我們正需要常在不多的時間空間中作出信仰的反思和回應,本書正好提供幫助。」──袁天佑 香港基督教循道衞理聯合教會牧師 & 「葉老師在書中一再強調,夾縫是基督徒實踐使命的空間。縱然近年社會的荒謬事情,總教人感到失望和無力,但老師以聖經為根基,在夾縫與張力中為我們孜孜尋找實踐信仰價值的出路。深願此書成為每個同路人的幫助,叫我們能持守清心、勇氣與盼望,拒絕被世界同化!」──區嘉傑 同心圓助理關懷牧養事工主任 &
我見我聞的福音(第九冊:耶穌宣教第二年(丙))簡體中文版
【我見我聞的福音】是一套福音神視錄。栩栩如生的情節,能帶領讀者身歷其境,參與宗徒們一起追隨耶穌的芳蹤!書中描述耶穌在地上的生活。涵蓋的範圍包括:聖母瑪利亞的出生與成長→耶穌的誕生→童年生活→三年宣教→受難聖死→耶穌復活升天→聖神降臨→初期教會→聖母蒙召升天等,猶如電影般清晰地呈現在眼前!作者華多達女仕,在1944~1947年間,耶穌親自啟示給她,讓她“看見” 福音全部的面貌。耶穌並且要求華多達詳細記錄所見所聞的福音,以供世人閱讀。直到目前為止,此套義大利原文十冊的福音神視錄,已被翻譯成二十多國語言。而教會的一些標竿人物對此書的評價:華多達當代教宗碧岳十二世,說:「要依照華多達著作的原貌出版…誰讀了,自會知悉。」中文天主教聖經思高版的推手及主要翻譯功臣,“真福”雷永明神父,對華多達的著作也推崇備至,他說:「天主的手指在這裡!」五傷聖碧奧神父曾對他輔導的教友 Elisa Lucchi 說 :「我並非建議,而是我命令妳,閱讀華多達的著作。」羅西尼神父(Fr. Gabriel Roschini) 是羅馬宗座拉特朗大學一位赫赫有名的教授,他本人撰寫過130本聖母學的書,卻謙虛地表示:把他所研讀過的統統加起來,也比不上華多達筆下所描寫的聖母那麼生動傳神!
我見我聞的福音(第九冊:耶穌宣教第二年(丙))
【我見我聞的福音】是一套福音神視錄。栩栩如生的情節,能帶領讀者身歷其境,參與宗徒們一起追隨耶穌的芳蹤!書中描述耶穌在地上的生活。涵蓋的範圍包括:聖母瑪利亞的出生與成長→耶穌的誕生→童年生活→三年宣教→受難聖死→耶穌復活升天→聖神降臨→初期教會→聖母蒙召升天等,猶如電影般清晰地呈現在眼前!作者華多達女仕,在1944~1947年間,耶穌親自啟示給她,讓她“看見” 福音全部的面貌。耶穌並且要求華多達詳細記錄所見所聞的福音,以供世人閱讀。直到目前為止,此套義大利原文十冊的福音神視錄,已被翻譯成二十多國語言。而教會的一些標竿人物對此書的評價:華多達當代教宗碧岳十二世,說:「要依照華多達著作的原貌出版…誰讀了,自會知悉。」中文天主教聖經思高版的推手及主要翻譯功臣,“真福”雷永明神父,對華多達的著作也推崇備至,他說:「天主的手指在這裡!」五傷聖碧奧神父曾對他輔導的教友 Elisa Lucchi 說 :「我並非建議,而是我命令妳,閱讀華多達的著作。」羅西尼神父(Fr. Gabriel Roschini) 是羅馬宗座拉特朗大學一位赫赫有名的教授,他本人撰寫過130本聖母學的書,卻謙虛地表示:把他所研讀過的統統加起來,也比不上華多達筆下所描寫的聖母那麼生動傳神!
馬偕傳:攏是為主基督
在台灣,馬偕這個名字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有關後人對於馬偕的相關著述、以及淡水相關馬偕紀念建物等,文史資料都相當眾多,但本書卻透過郭和烈牧師記錄了不同的馬偕,文筆鋒利、就事論事,對於馬偕的性格有深入的觀察及剖析,必顛覆您長久以來對馬偕博士的既定印象! 本書分為六卷和16頁珍貴照片,帶領讀者進入臺灣的歷史、以及傳統民間信仰拜神的由來。除此之外,作者將馬偕時代以前的基督教簡史:十七世紀西班牙天主教「道明會」在臺灣北部,及「荷蘭歸正教會」在臺灣南部的佈教情況。第三卷介紹來臺宣教前的年輕馬偕、家庭及如何成為海外宣教師的經過。 本書最重要的核心主題是第四卷愛主愛臺灣的馬偕博士,介紹馬偕以淡水為根據地,如何學習臺灣話、自編字典、招收門徒、拔齒醫療,展開北部的宣教事工,還有馬偕的婚姻、巡迴佈教、建設教會、神學教育、遭受清法戰爭及清日戰爭的苦難等等,可謂是一卷珍貴的教會史料。後二卷介紹臺灣社會初代教會歷史,馬偕如何訓練門徒及本地傳教者和他的宣教逸事。 本書結尾是馬偕逝世篇章,介紹馬偕罹患重病依然不忘北部教會之未來發展,及一九四〇年六月二日馬偕別世,六月四日於淡水「理學堂大書院」禮堂舉行告別式情形。附錄介紹馬偕博士「日記」摘錄及其代表性著作,並特別感謝真理大學校史館提供馬偕珍貴照片。 & ※ 本書是《偕叡理牧師傳: 包括三百餘年前西班牙與荷蘭來臺佈教簡史》重編修訂版,民國60年郭和烈牧師的舊作。其中內文因當年的資料查找不易,有誤處今特由牧師林昌華及牧師娘蔣茉春專業審訂;章節、段落、譯名重新校對、修訂、潤飾,讀起來格外流暢通順,是值得您一看再看的好書。
來自父親的禮物:在聖經心理學中擁抱生命蛻變的關係
踏入臨床工作,面對治療過程中的各種挑戰,內心常常浮現一個問題:究竟人為什麼願意改變?作者以聖經原則為根基,運用其醫學、心理學專業知識,整理出生命成長的基本架構,即聖經心理學的「關係—性格—行為」模式,引領我們從與天父的關係為起點,進而塑造我們的內在性格,最後有不一樣的外在行為。全書各章皆以一幅古典名畫和一則故事開始,透過畫作畫面和故事內容,引導讀者逐步進入該章主題。章末附有問題,幫助讀者思考如何將書中的觀點應用到自己的生命或生活經歷中。《來自父親的禮物》提出的不僅是一個理論,更是可以實際改變更新我們的生命。本書獻給渴望改變的你。
怎樣教出「信二代」?
教養荒原中,指引父母和教會的明燈! 同心建立家庭祭壇 牽著孩子的手 觸摸神最溫柔的心跳 家庭是宣教的禾場,「成為孩子的父母」是一項神聖的呼召! & 基督徒父母必須有家庭宣教士的呼召,以生命影響生命,完成神所託付的使命,在教養兒女的過程中帶領他們跟隨主,作主的門徒。更應擔負起在家門訓的責任,在親職教養的過程中,把生命價值觀和道德標準建立在基督信仰的根基上,為孩子的生命中建立起基督的品格。父母的同心同行、靈命進深,才能讓兒女成長與進步,培養出敬虔的「信二代」。 教會是由家庭組成,落實家庭門訓是建造健康教會最根本的方法。 現今教會的治理模式有點像企業的經營,注重事工而忽略建造門徒。其實教會不僅要提供家庭實行門訓的材料,也要把家庭視作一個牧養單元,把家長和孩子一起當成門徒來牧養,裝備父母建立家庭祭壇,基督徒父母成為兒女的祝福。如此一來,教會豈有不增長的理由呢?
雙職事奉:扭轉歷史的16位聖經人物
生活即信仰,工作即宣教 個人工作的「職份」和國度使命的「位份」如何結合? 教會未來的發展如何從「牆內到牆外」「有牆到無牆」? 本書從16位信心偉人的「關鍵時刻」的工作扭轉力, 到「定義時刻」的生命扭轉力, 凸顯出神與他們的盟約裡、不同凡響的新局面。 本書16個案例解析,是職場宣教的最佳典範。 本書作者孔毅先生,為科技界舉足輕重的企業家,亦為虔敬的基督徒。四十多年的職場經歷,在人生重要、決定上行或下行的「關鍵時刻」,或是在特殊處境下,最終呈現出自己是什麼樣的人的「定義時刻」,孔毅先生在聖經裡找到了學習的榜樣。 本書中介紹的聖經人物,都在生命陷入困境時,接受神的呼召、在與神的互動中,扭轉了自己的人生,同時完成神的計畫,改變歷史! 對照當今的生活與工作,孔毅先生在職場的磨練中提煉出來的「扭轉五力」(動力、眼力、魅力、魄力、德力),也一一在聖經人物的生命歷程裡,找到相互輝映的呈現。本書可謂是孔毅先生數十年的讀經筆記精華。 本書以16位聖經人物為典範,以「關鍵時刻的工作扭轉力」及「定義時刻的生命扭轉力」為主軸,探討他們如何在各自環境(職場)中回應神的呼召,繼而找到命定、完成使命。還有就是他們在面對工作上的關鍵時刻,以及生命上的定義時刻時,如何謙卑順服神的帶領,不辱使命完成神所交託的工。 本書最特別之處,是描繪出這些聖經人物「以職場為禾場」,在各階段完成職場宣教的核心義理與價值;從他們的經歷也讓現在教會真正明白「雙職事奉」的迫切性,進而激勵職場信徒不僅主日在教會牆內喜樂奉獻,週間在牆外職場上成就卓越、榮神益人,更有力量地活出信仰。 同時,職場宣教也將是二十一世紀基督徒的工作觀──將信仰融入工作,真正與生活合一的敬虔方式。
我見我聞的福音(第七冊:耶穌宣教第二年(甲))簡體中文版
【我見我聞的福音】是一套福音神視錄。栩栩如生的情節,能帶領讀者身歷其境,參與宗徒們一起追隨耶穌的芳蹤!書中描述耶穌在地上的生活。涵蓋的範圍包括:聖母瑪利亞的出生與成長→耶穌的誕生→童年生活→三年宣教→受難聖死→耶穌復活升天→聖神降臨→初期教會→聖母蒙召升天等,猶如電影般清晰地呈現在眼前!作者華多達女仕,在1944~1947年間,耶穌親自啟示給她,讓她“看見” 福音全部的面貌。耶穌並且要求華多達詳細記錄所見所聞的福音,以供世人閱讀。直到目前為止,此套義大利原文十冊的福音神視錄,已被翻譯成二十多國語言。而教會的一些標竿人物對此書的評價:華多達當代教宗碧岳十二世,說:「要依照華多達著作的原貌出版…誰讀了,自會知悉。」中文天主教聖經思高版的推手及主要翻譯功臣,“真福”雷永明神父,對華多達的著作也推崇備至,他說:「天主的手指在這裡!」五傷聖碧奧神父曾對他輔導的教友 Elisa Lucchi 說 :「我並非建議,而是我命令妳,閱讀華多達的著作。」羅西尼神父(Fr. Gabriel Roschini) 是羅馬宗座拉特朗大學一位赫赫有名的教授,他本人撰寫過130本聖母學的書,卻謙虛地表示:把他所研讀過的統統加起來,也比不上華多達筆下所描寫的聖母那麼生動傳神!
我見我聞的福音(第七冊:耶穌宣教第二年(甲))
【我見我聞的福音】是一套福音神視錄。栩栩如生的情節,能帶領讀者身歷其境,參與宗徒們一起追隨耶穌的芳蹤!書中描述耶穌在地上的生活。涵蓋的範圍包括:聖母瑪利亞的出生與成長→耶穌的誕生→童年生活→三年宣教→受難聖死→耶穌復活升天→聖神降臨→初期教會→聖母蒙召升天等,猶如電影般清晰地呈現在眼前!作者華多達女仕,在1944~1947年間,耶穌親自啟示給她,讓她“看見” 福音全部的面貌。耶穌並且要求華多達詳細記錄所見所聞的福音,以供世人閱讀。直到目前為止,此套義大利原文十冊的福音神視錄,已被翻譯成二十多國語言。而教會的一些標竿人物對此書的評價:華多達當代教宗碧岳十二世,說:「要依照華多達著作的原貌出版…誰讀了,自會知悉。」中文天主教聖經思高版的推手及主要翻譯功臣,“真福”雷永明神父,對華多達的著作也推崇備至,他說:「天主的手指在這裡!」五傷聖碧奧神父曾對他輔導的教友 Elisa Lucchi 說 :「我並非建議,而是我命令妳,閱讀華多達的著作。」羅西尼神父(Fr. Gabriel Roschini) 是羅馬宗座拉特朗大學一位赫赫有名的教授,他本人撰寫過130本聖母學的書,卻謙虛地表示:把他所研讀過的統統加起來,也比不上華多達筆下所描寫的聖母那麼生動傳神!
大能的聲音
當號角響起,我們的生命開始轉變!! 號角(Shofar),來自希伯來語,是一種古老的號角樂器,通常由公羊角製成,在猶太新年及贖罪日的末尾都要吹號角。《聖經》中有關號角的記載多達80餘處,許多戰爭、敬拜、讚美的場合都少不了這釋放神能的強大聲音,「Shofar」也有聚集、警醒、紀念、信心、渴慕、呼求等重要的屬靈含義。 在21世紀的今天,上帝又是如何讓祂的聲音通過「號角」去預備祂的子民呢? 亞倫.佛比恩牧師(Allen E. Faubion)在本書中不只給了我們答案,更因著聖靈發出3A的巨響與威聲,帶領我們去體驗上帝豐滿的應許和祂強大的聲音! 那就是: 甦醒-Awake! 儆醒-Alert! 宣召-Announce! 2011年6月13日星期一,聖靈清楚地對Allen牧師說:「你是號角」!當上帝對他說出這四個字時,他的身份、生命永遠改變了。四十多年來,Allen雖然是一個虔誠的信徒,也一直在世界各地服事,但他從未認為自己是號角。直到五十多歲的時候,上帝才直接向他宣告他的使命,並給了他一個全新的屬靈生命的新視角。 Allen牧師相信上帝希望通過這本書,釋放出一種聲音:祂正在重塑「祂的子民」的身份,而我們唯有清醒、警覺並昂首挺身地向世人宣告,才能呼應祂的召喚!
大能的聲音(指南手冊+CD不分售)
上帝所做的一切都與聲音有關。亞當和夏娃藉這聲音認出了上帝在伊甸園中的存在;大衛聽到桑樹上響起腳步聲,就知道上帝在他前頭去攻打非利士人。祂的聲音,有時就像眾水之聲。當上帝發出聲音時,祂的能力和方式明確地將自己與其他所有人區別開來。然而,還有一種聲音,一種強大的聲音,一種上帝用來區別祂的同在,並釋放祂在地上目的的聲音,那就是「號」的聲音。 本書將教導您如何吹奏號角, 並顯明了上帝如何藉著它的聲音臨在我們生命中, 讓我們為祂的大能作見證。 ※ 隨書附光碟片
黑暗之後是光明:紀念宗教改革五百週年與華人教會前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馬丁‧路德改教後500年的今日,華人雖蒙受上帝極大的祝福,但無論在信徒的數量、信仰的深度上,尤對社會的影響,基督新教在華人社會中始終處於邊緣狀態。 究竟宗教改革的真正精神是什麼? 宗教改革推動的世界觀和文明論是什麼? 華人教會如何繼往開來,為公正、公義的社會制度的建立作出貢獻? & 《黑暗之後是光明》是基督教神學處境化之作。作者群以國度和聖約為基本框架,全方位展現基督教文明的藍圖,第一次為華人教會、乃至普世教會,提出「文明神學」 和「轉型神學」 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本書是美國長老會維吉尼亞主恩基督教會於 2017 年 9 月 21 日至 24 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召開「宗教改革與社會轉型」學術與靈命研討會的論文集,由雅和博傳道會策劃,王志勇、余杰主編。
我見我聞的福音(第五冊:耶穌宣教第一年(中))
【我見我聞的福音】是一套福音神視錄。栩栩如生的情節,能帶領讀者身歷其境,參與宗徒們一起追隨耶穌的芳蹤!書中描述耶穌在地上的生活。涵蓋的範圍包括:聖母瑪利亞的出生與成長→耶穌的誕生→童年生活→三年宣教→受難聖死→耶穌復活升天→聖神降臨→初期教會→聖母蒙召升天等,猶如電影般清晰地呈現在眼前!作者華多達女仕,在1944~1947年間,耶穌親自啟示給她,讓她“看見” 福音全部的面貌。耶穌並且要求華多達詳細記錄所見所聞的福音,以供世人閱讀。直到目前為止,此套義大利原文十冊的福音神視錄,已被翻譯成二十多國語言。而教會的一些標竿人物對此書的評價:華多達當代教宗碧岳十二世,說:「要依照華多達著作的原貌出版…誰讀了,自會知悉。」中文天主教聖經思高版的推手及主要翻譯功臣,“真福”雷永明神父,對華多達的著作也推崇備至,他說:「天主的手指在這裡!」五傷聖碧奧神父曾對他輔導的教友 Elisa Lucchi 說 :「我並非建議,而是我命令妳,閱讀華多達的著作。」羅西尼神父(Fr. Gabriel Roschini) 是羅馬宗座拉特朗大學一位赫赫有名的教授,他本人撰寫過130本聖母學的書,卻謙虛地表示:把他所研讀過的統統加起來,也比不上華多達筆下所描寫的聖母那麼生動傳神!
我見我聞的福音(第五冊:耶穌宣教第一年(中))簡體中文版
【我見我聞的福音】是一套福音神視錄。栩栩如生的情節,能帶領讀者身歷其境,參與宗徒們一起追隨耶穌的芳蹤!書中描述耶穌在地上的生活。涵蓋的範圍包括:聖母瑪利亞的出生與成長→耶穌的誕生→童年生活→三年宣教→受難聖死→耶穌復活升天→聖神降臨→初期教會→聖母蒙召升天等,猶如電影般清晰地呈現在眼前!作者華多達女仕,在1944~1947年間,耶穌親自啟示給她,讓她“看見” 福音全部的面貌。耶穌並且要求華多達詳細記錄所見所聞的福音,以供世人閱讀。直到目前為止,此套義大利原文十冊的福音神視錄,已被翻譯成二十多國語言。而教會的一些標竿人物對此書的評價:華多達當代教宗碧岳十二世,說:「要依照華多達著作的原貌出版…誰讀了,自會知悉。」中文天主教聖經思高版的推手及主要翻譯功臣,“真福”雷永明神父,對華多達的著作也推崇備至,他說:「天主的手指在這裡!」五傷聖碧奧神父曾對他輔導的教友 Elisa Lucchi 說 :「我並非建議,而是我命令妳,閱讀華多達的著作。」羅西尼神父(Fr. Gabriel Roschini) 是羅馬宗座拉特朗大學一位赫赫有名的教授,他本人撰寫過130本聖母學的書,卻謙虛地表示:把他所研讀過的統統加起來,也比不上華多達筆下所描寫的聖母那麼生動傳神!
我們何懼之有?基督信仰與同志群體的會遇
2012年由台灣神學院所主辦的雙連講座教牧研習會,主題是「基督教面對同性戀 的態度與觀點」,當時主要邀請了香港和台灣四位基督教倫理學的學者,還有本地的新舊約聖經學、教會歷史學、精神醫學、心理諮商、實踐神學的老師以及有實際牧養經驗的牧者來提供多元的觀點和論述,最特別的是還有幾位同志基督徒現身說法,分享他們的信仰經驗,可以說是基督信仰在台灣第一次和同志群體的會遇和公開對話。
我們正在寫歷史:宇宙光與陪伴華人走過歷史文化的宣教士
人類的歷史,走過了悠遠漫長的年代,終於走進了所謂的現代。如果現代所帶來的文化社會衝擊,是一片不可抗拒的洶湧浪潮,那麼隨著這片浪潮而來的宣教士扮演的角色是什麼?四十多年前,林教授領受了由上帝而來的呼召,從一位研究中英外交關係的學者,轉而鑽研冷門的基督教與中國歷史;他不但自己投入,更號召了一群有識之士,一起在這片乏人問津、佈滿荊棘的土壤裡孜孜矻矻、任勞任怨,四十多年後,竟然灌溉成一片繁花錦簇。藉由本書,讓我們更加明白宣教士在中國歷史文化上所代表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