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次第修心之實踐(附DVD)
「道次第」──指行道方法之前後次序。「修 心」──指觀修自己的心續。「道次第修心之實踐」是學佛者聞思修的具體表現。所謂「菩提」,指所要斷除之過失與染污全皆淨除,所要證獲之功德全皆徹底通達,而到達無學道之菩提;所謂「道次第」,指行道方法之前後次序。<<三主要道>>即是依循菩提道次第之順序條理分明地將道次第所宣說的義理──出離心、菩提心、空正見,濃縮其精華成為字詞短少而含義深廣之十四偈偈頌。因其簡潔有力,又容易念誦憶持,故<<三主要道>>極方便修行者觀想與修持。佛教之修行注重修心。所謂「修心」,指觀修
達賴喇嘛 西藏之心
傳統上,西藏一直是政教合一的國家。佛教向來是西藏的國教,在中共入侵西藏之後遭受挫敗。西藏人篤信宗教,極為虔誠,在面對中共的統治時,宗教激勵鼓舞他們忍受共產主義的衝擊,並為了爭取自由而奮戰。本書提供大量宏偉壯麗的照片,展現西藏的樣貌──令人屏息的景致、神聖莊嚴的寺院,以及從事各種經濟活動的藏人生活。這本攝影集也穿插了清晰闡釋佛教理想的短文,以及西藏人行走在佛教道路上的足跡。本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第十四世達賴喇嘛針對人心的快樂、人類的心靈提升所做的開示;第二個部分詳細說明了西藏的生活方式、西藏的經濟和社會面向,尤其是宗教所扮演的角色。本書內容洗滌人心,富啟發性,搭配精美圖片,引領讀者深刻了解並欣賞西藏這「世界屋脊」的迷人之處。
道次第之前行開示(中英對照附DVD)
本書是2005年達賴喇嘛尊者於春季大法會中,在印度.達蘭莎拉「大乘法林」所傳授的道次第是宗喀巴大師所著作的《菩提道次第廣論》。為期十四天的法會,尊者在每天還沒進入正行教授之前的前行開示當中,除了總攝道次第的精要而略說之外,更鳥瞰佛法所含蓋的全部教理而深入淺出地闡明。尊者以寬宏的思維以及長遠的眼光所傳播的這些法理,不僅可以當成佛教徒修學佛法時的指引;甚至對於非佛教徒而言,如果能將這些道理應用在日常生活中,不但個人可以獲得幸福人生,整個國家社會也能維持安穩和諧。所謂「菩提」,指所要斷除之過失以及染污全皆淨除,所要證獲之功德全皆徹底通達,而到達無學道之菩提。所謂「道次第」,指行道方法之前後次序。道之本質:諸凡趣入,則成為行向世間或出世間最上果位之路徑;可區分為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無學道,共五種。若僅從字面上而言,「道」指行走之路徑,或是行走之根基。三士道之道次第論典──《菩提道燈論》,是至尊阿底峽尊者於五十九歲時,西元1040年經由尼泊爾蒞臨藏區阿里,於當地居住三年期間所著作而成。其後,宗喀巴大師於四十六歲時,西元1402年,匯集波羅蜜多乘之所有道次第──三士道之道次第,而著成解說一般經論以及廣釋《菩提道燈論》之《菩提道次第廣論》。《道次第之前行開示》含書籍及DVD一套兩片,附有中、英文字幕。全書有中文(繁簡字體)、英文兩種語言,令懂得中、英文的任何人皆能隨時隨地閱讀,沐浴在尊者的智慧法語之中。其十四天的開示內容如下:第一天:概說修行要義,第二天:噶當傳承三士道之修學,第三天:道次第修持精要,第四天:善用難得之暇滿人身,第五天:免除墮入惡趣之法,第六天:貪戀輪回樂之過患,第七天:殊勝菩提心,第八天:愛他勝己之心,第九天:福慧雙修,第十天:止觀雙運,第十一天:斷除煩惱之法,第十二天:緣起性空,第十三天:研讀經教之重要性,第十四天:略說密續。本書特色:所謂「道次第」指的是解脫成佛的道法次第,前行是指學習佛法之前應有的準備,也就是對道次第總體大綱及架構有所認識,這是修學顯密佛法的共道,是學佛必修必讀的重要知識。本書附有達賴喇嘛尊者開示之DVD,以藏文原音附上英文、中文繁簡字幕,可以自由選擇語言,配合書本閱讀,不但具有臨場感,亦能加強聽聞印象,增加記憶之功用。
當光亮照破黑暗:達賴喇嘛講《入菩薩行論》
寂天《入菩薩行論》是大乘佛教最重要的精神與哲學典籍之一,也是達賴喇嘛尊者鼓舞自己的精神與力量的最大泉源。 「各種層面的佛陀教法,目的均是為了開發智慧。」 「第二世紀的印度祖師龍樹說,對於精神發展而言,信心和理智兩者都是關鍵要素,這兩者中,信仰是基礎。然而他很清楚地說,要讓信心有足夠的力量,驅使我們在精神方面有所進展,我們需要理智,也就是一個可以讓我們辨認正道並培養深刻洞見的能力。但是瞭解不應只停留在知識與理智的層面,應該結合你的內心與心靈,這樣才會對行為產生直接的衝繫,否則你對佛教的研究將純粹只是理智上的,對你的態度、行為或生活方式將沒有絲毫影響。」──達賴喇嘛 本書是達賴喇嘛於一九九三年法國南部講寂天《入菩薩行論》〈智慧品〉的內容集結。此次講法的特別之處,在於尊者使用兩部論點相左的參考書分析有情與現象的究竟本質,引導讀者認識佛教修行上開發智慧的重要性。 尊者在說法中將個人體悟及實踐的經驗及心得點綴於其中;書中並收入尊者帶領讀者做觀修的方法,對於內容的了解是一項有利的輔助。
心與科學的交會:達賴喇嘛與物理學家的對話
以西方科學最偉大的成就,結合西藏最巧妙的思考與哲學洞見,為近代物理開啟希望之門。 在西方與佛教兩種傳統中,理性的分析與經驗之間,或理論與實驗之間的密切關係是顯而易見的。二者在對世界的探討中均扮演決定性的角色。理論領導著實驗,而理論上的觀點是佛教禪定修持的基礎。佛教的見解認為我們所研究的世界,在究竟的層次上並無自性的存在。人類富饒的經驗世界與科學的研究都發生在世俗實相的範疇內。世俗實相允許最微妙而隱藏之領域的存在。以佛教的觀點來看,人類所具有的潛能在原則上是有能力達到那領域的。如果我們對自己的感應能力加以適當的訓練,凡我們可清楚地推斷的世俗實相,皆可變為我們經驗的部分。 同樣地,科學家也永遠可以改良實驗來進行更精確的探究,用以證實或推翻現有的科學理論。 一一摘自第八章「窮究世界,深探人心」
達賴喇嘛的故事:和平使者
「達賴」是蒙古語的「海洋」,「喇嘛」是藏語對和尚的稱呼。「達賴喇嘛」是西藏人民公認的宗教和政治領袖的稱號。 1960年他被迫帶領一群人逃離西藏,在印度北方的達蘭沙拉成立流亡政府。雖然寄人籬下、生活條件很差,但四十年來,超過三萬人的社區,不曾發生兇殺、搶劫和強暴事件,藏胞說:「任何犯罪,都是對達賴喇嘛的污辱。」讓這裡成為「香格里拉」(藏語「天堂」)。 在全球政治領袖中,像他如此長期擁有聲望者不多。他也是一名幽默的演說家,經常在世界各地宣揚他的理念。他的英文著作超過七十本,翻譯成各國文字的書已有數百本了。 他的一生,活得精采;他的演講,令人著迷;他的著作,永傳後世。本書將訴說這位「和平使者」,少年時究竟是在怎樣的環境下,培養出日後如此豐富的學識與不凡的氣度。本書特色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適合孩子閱讀的和平使者達賴喇嘛的故事。 世界最崇高的諾貝爾和平獎,1989年頒發給來自西藏,流亡海外多年的精神領袖--達賴喇嘛,表揚他追求和平、理性和自由的努力。他超越種族、文化、國界,關懷眾生的世界觀,以及非暴力的解決方法,令人印象深刻。 但你知道達賴喇嘛童年和青少年遭遇過哪些逆境?遇到了哪些能夠啟發他、激勵他的人和事?四海一家、眾生平等與堅持非暴力等理念,在他少年時期是如何蘊釀的呢?本書將告訴您 *1. 達賴喇嘛童年時代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 *2. 為何他能成為世界歡迎的和平使者?而且能享有這項殊榮達半世紀? *3. 他能寫出一本又一本的勵志心靈經典,靠的又是童年時所養成的哪些好習慣? *4. 他在事業和平上所獲的殊榮,哪些是他童年時就立下的宏願?
達賴喇嘛前傳
這樣一位睿智、幽默與親切的和平主義者,究竟是如何長成和養成的?他的少年時代和我們一般人有何不同?他成長的西藏高原有著怎樣的景緻?他的藏傳佛教信仰又帶給他怎樣的文化承傳?而他生來注定的法王地位,又如何轉動他的命運之輪?他一路走來,又有什麼樣的訊息預告著他這樣不平凡的人生? 他,生於小農之家,當他被認證為達賴喇嘛十四世時,就得在與世隔絕的拉薩岩山上的布達拉宮,接受啟蒙,熟讀佛經和學習禪修。在這房室成百上千的古老建築中,他這個小孩,雖有一群出家人陪著他念經,有著比任何西藏小孩還多的西洋機械玩具和新奇玩意兒,卻遠比任何小孩都還孤獨和不自由。中國入侵,他親眼目睹了和他的信仰相悖的暴行,他被迫提早告別少年時代,擔負起整個西藏民族的興亡。他生命中最重要的轉淚點,關鍵的1959年,也就是他從西藏出走踏上印度的那一天,達賴喇嘛就再也不是專屬西藏人民的領袖,他已選擇走向世界,讓全世界認識了西藏,認識了藏傳佛教,那時的達賴喇嘛才不到二十四歲。透過作者獨特的敘事角度和達賴喇嘛姪子凱度頓珠所提供的第一手精采歷史照片,影響達賴喇嘛的關鍵人物將一一現身,悠悠帶引我們走進達賴喇嘛告別西藏高原的重要歷史時刻。
愛心-用慈悲與智慧,創造生命的真愛喜悅
透過世界級精神領袖達賴喇嘛的話語,我們可以為自己生命帶來更多愛與慈悲的指引,並藉由樸實易行的方法,學習如何真正地接受他人,把困擾的情緒諸如憎恨、憤怒,轉化為愛、喜悅與心靈的寧靜。 本書是擷取達賴喇嘛所開示的精華,他用最淺顯的文字和語言,讓世人,尤其是西方人,也能領受到佛法的甚深見和廣大行。字裡行間除了有世間法的美德善行,也有出世間法的慈悲與智慧,在在鼓勵著人們能夠尋找到內在喜樂的泉源,並散放出正面的能量,讓人類社會邁向祥和理性的境地。────陳琴富(中時晚報執行副總編輯)
五世達賴喇嘛-羅桑嘉措傳(下)第三函
《五世達賴喇嘛傳》第三函共十一節,記述了從1676年藏曆2月到1681年藏曆9月的五年半的時間中,有關此時間五世達賴喇嘛的活動內容。 五世達賴喇嘛晚年的這一段時間雖然不長,卻很重要。這期間五世達賴喇嘛的身體不好,可能是因青年時長期奔波,風餐露宿,患有關節疾病和眼疾,因此老年時行動不便,四處求醫和沐浴溫泉。他還出資組織名醫配製醫藥,藏藥的大規模配製,即開始於此時。因此本書中留下了許多關於當時西藏醫學發展的情況,值得研究藏醫史的學者注意。 在宗教方面,五世達賴喇嘛注重培修寺院,建造塔像,供養僧伽,並主持許多寺院塑造佛像、繪製壁畫的工作,親自撰文記述。在前後藏各寺院,他舉行大規模的誦經祈福的法事,其記述之詳細,是其他藏文史籍中極少見到,是認識格魯派的宗教活動之寶貴史料。 在政治方面,當時西藏和清朝皇室以及蒙古各部的關係、格魯派和吳三桂「三藩之亂」的關係,五世達賴喇嘛對第巴桑結嘉措的精心培養等,都是?史學界所關心的歷史謎團。 本書中的翔實記載,對探討這些重大的歷史問題,提供了豐富的材料。對於有興趣了解西藏和格魯派歷史的讀者,《五世達賴喇嘛傳》第三函內容的重要,更是不可錯過。 五世達賴喇嘛袒露自己神奇的一生,是
五世達賴喇嘛-羅桑嘉措傳(上)第三函
《五世達賴喇嘛傳》第三函共十一節,記述了從1676年藏曆2月到1681年藏曆9月的五年半的時間中,有關此時間五世達賴喇嘛的活動內容。 五世達賴喇嘛晚年的這一段時間雖然不長,卻很重要。這期間五世達賴喇嘛的身體不好,可能是因青年時長期奔波,風餐露宿,患有關節疾病和眼疾,因此老年時行動不便,四處求醫和沐浴溫泉。他還出資組織名醫配製醫藥,藏藥的大規模配製,即開始於此時。因此本書中留下了許多關於當時西藏醫學發展的情況,值得研究藏醫史的學者注意。 在宗教方面,五世達賴喇嘛注重培修寺院,建造塔像,供養僧伽,並主持許多寺院塑造佛像、繪製壁畫的工作,親自撰文記述。在前後藏各寺院,他舉行大規模的誦經祈福的法事,其記述之詳細,是其他藏文史籍中極少見到,是認識格魯派的宗教活動之寶貴史料。 在政治方面,當時西藏和清朝皇室以及蒙古各部的關係、格魯派和吳三桂「三藩之亂」的關係,五世達賴喇嘛對第巴桑結嘉措的精心培養等,都是?史學界所關心的歷史謎團。 本書中的翔實記載,對探討這些重大的歷史問題,提供了豐富的材料。對於有興趣了解西藏和格魯派歷史的讀者,《五世達賴喇嘛傳》第三函內容的重要,更是不可錯過。 五世達賴喇嘛袒露自己神奇的一生,是
五世達賴喇嘛-羅桑嘉措傳(上)第二函
《五世達賴喇嘛傳》的第二函,計分上、下兩冊共十九節,記述了五世達賴喇嘛從1666年到1676年的十年間的事跡。這期間對五世達賴喇嘛來說,是他鞏固和發展自己的政治和宗教權威的重要時期。在他和固始汗1653年取得清朝皇帝的冊封之後不久,固始汗和四世班禪相繼去世,西藏的政治和宗教領袖,唯五世達賴喇嘛碩果僅存,為各方希望所繫,他透過掌握第巴的任命權和影響力,以及碩特部汗王的繼承,逐步集中了西藏的政教權力,成為西藏至高無上的政教領袖。
五世達賴喇嘛-羅桑嘉措傳(下)第二函
《五世達賴喇嘛傳》的第二函,計分上、下兩冊共十九節,記述了五世達賴喇嘛從1666年到1676年的十年間的事跡。這期間對五世達賴喇嘛來說,是他鞏固和發展自己的政治和宗教權威的重要時期。在他和固始汗1653年取得清朝皇帝的冊封之後不久,固始汗和四世班禪相繼去世,西藏的政治和宗教領袖,唯五世達賴喇嘛碩果僅存,為各方希望所繫,他透過掌握第巴的任命權和影響力,以及碩特部汗王的繼承,逐步集中了西藏的政教權力,成為西藏至高無上的政教領袖。
快樂-達賴喇嘛的人生智慧+最後的達賴喇嘛
快樂-達賴喇嘛的人生智慧這是達賴喇嘛的人生理念,也是最真誠的心靈建議。在《生活更快樂》這本全美暢銷名作中,我們首度得以透過最平易親切的方式,體驗世界最偉大的精神導師之一達賴喇嘛所提供的實用人生智慧。本書中,達賴喇嘛從相信人性本善佛學宗教的慈悲情懷出發,提出一套兼具靈性與理性的追尋快樂之道,指引讀者以豐盈的內在修為處理人生課題;另一名作者卡特勒博士則以西方精神學者的觀點,與達賴喇嘛展開心靈對話,並適時提出現代心理學說及臨床治療經驗作為佐證或闡釋。這樣一場生命科學與靈修智慧的對話,使全書同時精妙呈現東方心靈修論和西方生命思想,成為一大特色,也使全書內容更具統合性與說服力。全書以定位明確的「生命的目的」、「溫柔與慈悲」、「痛苦的轉化與超脫」、「克服障礙」、「回歸靈性生活」五大主題,循序漸進引領讀者體認達賴喇嘛的理念,並提供佛家冥想訓練法,幫助讀者進行實際修為。達賴喇嘛指出,只要透過心智訓練,快樂就是人人皆可達成的實質目標,而真正的快樂並非來自外在滿足,而是源自心靈的安頓寧靜。他分別探討了親密關係的本質與慈悲心的價值、闡述痛苦的本質與成因、提供改變自我的有效步驟,指引讀者追求更高層次的靈性生活,讓自己成為一個善良、有感覺的人,為這個世界的美好盡一己之力。在本書淺顯生活化的描寫中,我們可以深刻感受到達賴溫柔仁慈的心靈、博大寬容的思想、幽默自在的風範。這本語言精鍊、思想宏達、結合東西方心靈思想精華,卻又如此貼近人心的作品,精確體現了達賴喇嘛真誠、豁達的宗教觀與生命觀,正是世紀末一份最珍貴的心靈獻禮,將帶給讀者無窮的心靈寶藏與喜樂泉源,實為不容錯過的勵志美德書。 最後的達賴喇嘛西藏對台灣人而言,一直是個感覺上並不陌生,實際上卻又十分遙遠、神秘的地域。在這個島嶼上,有一部分人心懷大中國情結而始終視其為「中國」之土;有些人每每強調西藏人亟欲脫離中國而獨立的政治主張,以明心志;而對於廣大的佛教信眾而言,西藏則有如聖地仙域,不可輕褻。在眾聲喧譁、各取所需的表述之下,西藏遙遠的面容卻也越來越模糊。本書作者多年來關懷西藏問題,曾數度遠赴達蘭莎拉訪問達賴喇嘛、深入瞭解西藏流亡政府的實際運作、並親身體驗流亡藏人的生活;長期在報章發表西藏問題的報導,筆下頗能表達出中文書寫中少見的「藏人觀點」。在本書中,作者對西藏的關懷則落實到現實的政治層面來,她致力於描寫這一世達賴喇嘛如何在達蘭莎拉重新建構起一個新型態的西藏流亡政府;如何在傳統政教合一、以貴族、喇嘛為主的政經環境中,進行「民主轉型」;如何落實以西方民主為本的「西藏式民主」;在這種情況下,歷代達賴喇嘛以「轉世」形式永續領導的概念以及藏人長久以來的信仰勢必深受衝擊。本書即藉由達賴本人及其身邊領導精英的政治主張,展開對西藏與中國問題、喇嘛轉世問題的討論。如此一政治理唸成真:達賴喇嘛僅就宗教身份轉世、西藏政教分離,這一世達賴喇嘛必將成為「最後的達賴喇嘛」,而藏人所面對的未來,也將是一個全新的時代。
五世達賴喇嘛-羅桑嘉措傳(上)
仔細研讀本套傳記,會發現本書是一部十分難得的歷史記錄,其中包含有許多珍貴的史料。五世達賴一生經歷許多重大的歷史事件,例如,關於五世達賴喇嘛的家族、認定為四世達賴喇嘛的轉世的經過等,以及他與固始汗、藏巴汗’噶瑪巴活佛、仲麥巴家族的關係.........等,唯有五世達賴喇嘛的自傳中,將這些影響西藏歷史的大事的起因和經過清楚地記錄下來。另外,有關當時格魯派和西藏各個教派的關係,各魯派內部達賴喇嘛和班禪大師之間的關係,各個大寺院之間的關係等,也唯有本書的記載最為翔實和全面。
五世達賴喇嘛-羅桑嘉措傳(下)
仔細研讀本套傳記,會發現本書是一部十分難得的歷史記錄,其中包含有許多珍貴的史料。 五世達賴一生經歷許多重大的歷史事件,例如,關於五世達賴喇嘛的家族、認定為四世達賴喇嘛的轉世的經過等,以及他與固始汗、藏巴汗’噶瑪巴活佛、仲麥巴家族的關係.........等,唯有五世達賴喇嘛的自傳中,將這些影響西藏歷史的大事的起因和經過清楚地記錄下來。 另外,有關當時格魯派和西藏各個教派的關係,各魯派內部達賴喇嘛和班禪大師之間的關係,各個大寺院之間的關係等,也唯有本書的記載最為翔實和全面。
答案
本書主要收錄藏傳佛教的心靈導師──達賴喇嘛於北印度的菩提加耶,與西方佛教徒之間的對答語錄。透過西方人不迷信權威且實事求是的態度,並以科學的角度向喇嘛提出有關修行與人生的疑惑,為您解開生命的答案。 有別於達賴喇嘛一般以傳記為主的書籍,《答案》一書除了能讓您體驗達賴喇嘛的慈悲與智慧,更是一部能夠打破人與人之間隔閡的作品!您絕對不能錯過! 本書特色及定位:1.法鼓文化全新譯作─透過專業佛教出版社的角度,介紹當代大師的智慧結晶,為讀者開拓佛教閱讀的新視野。2.東方與西方的智慧交融─參與對談的對象,皆為西方佛教徒,由於西方人不迷信權威,一切唯理是從,不似東方人講求尊師重道,面對一代高僧,罕於打破沙鍋,追究到底。當西方佛教徒對上來自東方的達賴喇嘛,將是一場東方與西方的智慧交融。3.現代人的心靈良藥─書中所問的問題,主題相當廣泛,包括:佛教教義、禪修方法、政治、社會、科學、心理……等各項問題,甚至也觸及了限制核武、自殺等課題,為困惑無助的現代人,開啟智慧之光。
大圓滿
「大圓滿」是藏傳佛教中最高及最核心的究竟真理。而達賴喇嘛則是藏傳佛教的最高領導,一位無與倫比的佛教上師。請看尊貴的達賴喇嘛是如何來詮釋和開示「大圓滿」的精義。 從八○年代起,達賴喇嘛不斷走訪世界各國,傳法,並傳播和平的哲學。在走訪西方的過程中,達賴喇嘛曾有四次接受邀請傳授「大圓滿」的法教。第一次是1982年在巴黎,達賴喇嘛說明「灌頂」及「根、道、果」的意義;第二次是1984年夏天訪問英國和蘇格蘭,達賴喇嘛論述了大圓滿修行的核心;第三次是1988年於芬蘭,達賴喇嘛把大圓滿放入佛法四聖諦和四法印的背景之中討論;第四次是1989年10月在美國加州聖荷西市的開示,那時正好是達賴喇嘛榮獲諾貝爾和平獎消息傳來之後第三天,整個開示更有歷史性、更加殊勝。本書收錄並整理了這四次開示的重要內容,跟讀者分享。在這些開示中,達賴喇嘛說明為什麼大圓滿是「一切乘之冠」,他同時說明在藏傳佛法的所有傳統中,最後的開示都趨向同一個究竟點:澄明(clear light, 明光)。達賴喇嘛一再強調,身為修行者,我們必須更寬廣的了解佛法的整體架構。在要求我們更嚴格的研讀佛教原典的同時,他也不斷提供方法,讓我們把一些特殊教義應用到日常生活之中。這些開示的目的,是要加強西方修行者的佛法基礎,讓他們的見地更清晰、更深入,希望佛法未來在西方能夠穩定而實在的生根。本書以時間順序呈現達賴喇嘛的四次開示,每一次開示之前並提供簡短的序言作為背景,讓讀者能夠了解開示的時空,同時也打開一扇窗,讓讀者體驗達賴喇嘛的生活點滴。達賴喇嘛擁有廣博的知識、智慧和經驗,在解釋大圓滿時,有著獨特的觀點和視野,完美的捕捉到大圓滿毫不費力的深度和放鬆。本書同時收錄了紐修堪布仁波切的開示「給世界的禮物」。紐修堪布仁波切是這時代大圓滿最高權威之一,達賴喇嘛對他也表達最高敬意。對於心儀大圓滿法教的讀者而言,這絕對是一本值得珍藏的經典著作。
二世達賴喇嘛-根蝢嘉措傳
本書是二世達賴喇嘛根敦嘉措所寫的一本自述其生平與經歷的傳記。內容從其出生、成長、受戒出家、修行的情形,以及其弘法講經、興建寺院、利益眾生等事跡。他是達賴喇嘛轉世制度系統的開始。同時也創建了在格魯派歷史上有重要地位的曲科傑寺。而歷世達賴喇嘛的駐錫、居住之所 ── 甘丹頗章,也是在他的時期成立的。另外,對歷世達賴喇嘛有重要意義的曲科傑寺之神湖 ── 拉莫蘭措,以及達賴喇嘛的護法神吉祥天女,也開始於二世達賴喇嘛的時期,而要瞭解這些問題,本書則是最重要的第一手歷史資料。
一世達賴喇嘛-根敦珠巴傳
本書記述一世達賴根敦珠巴其德證雙全、著作等身,不論修行、學識、文章、佛法功業等,成就非凡的一生。並從其童年的奇遇至他出家修行,後來大展講經說法、利益眾生的種種事跡。本書不僅讓我們對達賴喇嘛這一西藏最重要轉世系統的形成與發展,及其歷史背景有更清楚的了解,同時也提供我們一位學富五明、才學修證兼備的西藏佛教高僧典範。第一世達賴喇嘛根敦珠巴,其「達賴喇嘛」的這一稱號是在其百年後才被追封的。他並非生來即是教派之主,安享尊榮,而是出生貧苦,幼年出家,一生中艱辛奮學,以自己努力和奮鬥,才具有了非凡的學識和智慧,為藏傳佛教發展作出了重大的供獻,成為後人景仰的佛教大師。一世達賴喇嘛根敦珠巴是一位有學有證的高僧,他身為宗喀巴大師七大弟子中最年輕的一位,但卻也是對格魯派的形成和發展,貢獻最大的一位。他德證兼備、著作等身,並且精通一切顯密經典,辯才無礙,對聲明學更有獨到的研究,而關於因明和戒律的著作,更富有極大成就,是當時各教派公認的大學者。他在修行、學識、文章、佛法功業上的成就,都十分令人敬仰,因此,他在當世被尊稱為「一切智」,而這「一切智」的封號,也就成為了歷世達賴喇嘛轉世的共同稱號。而他在弘揚佛法事業上
四世達賴喇嘛-雲丹嘉措傳
在歷代達賴喇嘛之中,四世達賴喇嘛雲丹嘉措的經歷應該說是非常特別的。他是唯一的一位非藏族人出身的達賴喇嘛。而且他還是出生於蒙古的王族中,是當年將「達賴喇嘛」此尊貴稱號獻給三世達賴索南嘉措的俺答汗的曾孫。他的這一特別的出身,使他在格魯派的正史上占有了很重要的地位。而這一時期也是西藏風雲激蕩的年代,所以有關他的事跡資料流傳下來的很少,使得這部可信的簡略傳記,更具珍貴的價值。四世達賴喇嘛是十七世紀到二十世紀三百多年中,蒙古數量眾多的格魯派轉世活佛的第一人,由於蒙古各部對藏傳佛教格魯派的信仰,也使得清朝的滿族皇室,選擇藏傳佛教為主要的宗教信仰。由於這種種的因素,五世達賴喇嘛所著的這部<四世達賴喇嘛雲丹嘉措傳>就成為認識和研究四世達賴喇嘛,以及其身處時代的西藏政治、宗教、歷史等,唯一獨特難得的珍貴資料。本書生動地描述尋訪四世達賴喇嘛轉世靈童的過程,並從其家族、誕生的殊勝事跡, 至坐床、受戒出家,拜四世班禪為師,以及其在前後藏弘法利眾的情形,到最後英年圓寂等不可思議的一生。是所有欲了解歷世達賴喇嘛事跡、格魯派歷史等,西藏宗教、歷史、藝術風情所不可錯過的一本傳記。
三世達賴喇嘛-索南嘉措傳
本書精采而詳細地描寫了三世達賴喇嘛,從誕生、坐床、受戒學經、幻現奇跡、巡遊西藏各地,以及最後在青海蒙古部落中傳佈佛教,而客死他鄉,壯心不已的非凡一生。歷世達賴喇嘛轉世的傳奇事跡,同時也帶領讀者探索當時西藏的寺院建築、文學風格、藝術作品、民間風情,是絕佳不可錯過的西藏歷史傳記。三世達賴喇嘛索南嘉措,是歷史上首次得到「聖識一切互齊爾達喇達賴喇嘛」(達賴喇嘛)的尊號。這是當時蒙古的俺答汗贈送給索南嘉措的尊號,由此開始,才有了「達賴喇嘛」這個稱號。三世達賴喇嘛也是將西藏格魯派教法,傳入蒙古的第一人。他使當時信仰薩滿教的蒙古人,廢除夫死妻殉葬的殘酷風俗,以及為亡者宰殺很多駝馬畜生的習慣,從而改進黃教(格魯派)。《第三世達賴喇嘛傳》的作者,是西藏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宗教領袖、著述宏富的學者──五世達賴喇嘛。他廣泛地採用格魯派的文字資料,並採集一些親身陪伴過兩輩達賴鄵嘛的歷史當事人的敘述,因此他記述的三世達賴喇嘛的生平事跡,是比較全面而且可信確實的記載。後世的蒙漢藏史籍和外國學者,在敘述這一時期的西藏歷史時,所引用的資料,幾秋都源於這部《三世達賴喇嘛傳》。《第三世達賴喇嘛傳》的價值,當然不僅顯現在西藏歷
幸福的修煉
全書共分六章,分別是:〈轉化心境〉、〈通往快樂的旅程〉、〈慈悲與不害〉、〈生死法門〉、〈靈修之道〉、〈二諦〉。達賴喇嘛在這些演說中,闡明了「利己」與「利他」間的關聯,並進一步論及此種心態對於人類社會的影響;試圖使信眾瞭解輪迴的痛苦本質,從而藉由悟道找尋通往快樂的途徑;教導人們用慈悲不害萬物及眾生的心態來解決個人、國家和世界的問題;開示我們如何活得更好、死得更安詳;教授培養出離心、菩提心及空性的智慧的靈修之道。 在本書中,達賴喇嘛強調了轉化心境的必要,並指出經由探究人心的本質來確認人生生命的目標的重要性。談論的內容由人生之苦痛、喜樂、愛與真理,遍及宗教、世界經濟、全球政治情勢等議題,在在顯露其身為當世最偉大的宗教領袖之一所具有的遠見與智慧。 大部分章節並有編者詳盡輯錄的達賴喇嘛與聽眾間的問答,從中可以看出達賴喇嘛善於用淺顯易懂的文字闡述深奧廣博的佛理,並提出實際可行的建議。而圖登梭八仁波切喇嘛所作的詳盡導讀則與本書廣泛的主題相得益彰。
THIS IS達賴喇嘛
真正的偉大在於平凡!真正的智慧在於謙虛…。在人生不斷的歷練中,藏傳佛教法王為您開啟幸福之門。 1935年七月六日破曉時分,達賴十四世出生於青海省湟中祈家川小村的普通農家;他兩歲時,被發現是達賴十三世的轉世靈童。 一九五○年,由於中共威脅日增,十六歲的他正式執掌政教大權。 一九五九年,拉薩抗暴後於印度達蘭薩拉成立流亡政府。 一九八九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2001年,新世紀的開始,他將再度訪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