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案例式(15版)
作者任教期間,發現採用傳統理論性之教學方式,不易引起學生學習之興趣,但如以淺顯易懂的文字表現及案例式的講授方式,則較容易讓初學者引起學習興趣並激勵思考日常生活問題,進而達到「學以致用」之效果。 & 本書之內容,採逐條釋義及提示家事事件法相關法律為之,並配合實務案例解說分析,提出思考焦點、問題論述、案例結論、相關案例與重要判解,期能對於讀者,有所助益。
在夾縫中抵抗:從依法治國與司法抗爭的比較經驗看香港
當國家權力透過法律、法庭和法治的語言不斷膨脹,猶如霍布斯所描述的「利維坦」時; 作為微小個體的我們,有什麼樣的空間和資源去抵抗威權的野心? & 羅永生(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退休副教授) 阿古& 智子(現代中國研究學者,東京大學大學院綜合文化研究科教授) 專文推薦 & 李雪莉(《報導者》營運長&總主筆) 吳介民(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何明修(臺灣大學社會系教授) 倉田& 徹(立教大學法學部教授) 陳玉潔(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助研究員) 陳健民(香港社會學者、政治大學社會學系客座教授) 張潔平(媒體人) 許菁芳(多倫多大學政治學博士、暨南大學公共行政系助理教授) 許仁碩(北海道大學媒體與傳播研究院助理教授) 黃丞儀(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研究員) 共同推薦 (按姓氏筆畫排序) & //黎恩灝的這部新著最為值得細續的,就是作者更為深入地為我們提供一個歷史梳理和理論解釋,去解答香港原有的法治為何會如此脆弱,令威權法治可以長驅直進。更進一步的,雖然面對香港法治四面楚歌的困境,作者也不忘為讀者開拓縱深的歷史和環球視野,參照外地種種「司法抗爭」的經驗,為法治敗壞和理想失落的情勢下,提供坐困愁城之外的思考出路和精神鼓舞。// ─羅永生(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退休副教授) & //李柱銘、梁家傑、戴耀廷——香港過去幾十年的民主運動是由多位香港法律專家所領導的。現在,在《港區國安法》體制下,民主派已不能在街頭或議會中開展活動,而被監禁者可以「自由」發言的法庭則成為了最後的抗爭舞臺。本書透過與大量外國案例的比較,仔細探討繼承中英文化的香港司法的獨特性,並探討司法抗爭的可能性,成為了一本絕望中的希望之書。// ─倉田& 徹(立教大學法學部教授) //本書作者黎恩灝生於香港,幼時經歷六四天安門鎮壓、香港主權移交給中共,過去十多年在以不同的崗位參加香港的民主化運動和人權運動。以殖民主義和極權主義的歷史為鑑,分析當權者如何以例外或緊急狀態為名,建立特殊的法律體制,透過依法治國,完成政治控制和剝削人性尊嚴。 本書回顧東西方歷史經驗,包括南非、美國、巴勒斯坦和臺灣,以及法律人和抗爭者以法庭作為抗爭場所的盈與虧。 進而深入剖析了法律在當前世界情勢下的重要性,具有重要意義。// &─阿古& 智子(現代中國研究學者,東京大學大學院綜合文化研究科教授) & =制度匱乏不等於價值滅絕= & 過往的香港享有國際社會公認的司法獨立和法治,也是「香港故事」中香港成功的基石與港人自豪的來源。對外資來說,優秀公平的商法及民法、廉潔的法官、高效的司法機構等,已提供足夠誘因來此通商;對港人來說,法治、司法獨立的概念深植人心,彷彿擁有法律和法庭,便足以保障人權與自由。然而,香港真的是個法治(rule of law)社會嗎? 其實,香港法治之建立,可說是英殖時期的政治手段:香港的法律制度移植自普通法與便於管制的殖民地法例,雖有司法獨立之外衣,卻不曾擁有真正的民主問責,對政權始終缺乏有效制衡,也為日後威權主義式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鋪路。主權移交後,威權色彩更為鮮明,司法逐漸被政權馴服,甚而為其利器,成為權力意志的延伸,種種狀況在二〇二〇年六月《港區國安法》通過後益發嚴峻,「四十七人案」、「《立場新聞》案」、「黎智英案」等國安大案即為例證。 & 本書作者黎恩灝從法律的根本概念入手,討論何為法治的充分意涵,法律、政治權力與社會發展的互動,以及威權體制如何利用「法治」、「依法治國」等概念遂行對於社會的全面控制。同時也透過南非、美國、巴勒斯坦和臺灣等地的經驗,比較各國的行動者與法律人,如何以法庭為戰場與威權體制進行司法抗爭,及其產生的得與失,希望能為仍在夾縫中頑抗的人們,開啟新的思考空間與行動可能。
當代法律:第二十五期 公司治理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金管會)於2013年發布「2013強化我國公司治理藍圖」,提出形塑公司治理文化、促進股東行動主義、提升董事會職能、揭露重要公司治理資訊及強化法制作業,並指定臺灣證券交易所(簡稱證交所)設立「公司治理中心」,推動各項重大公司治理業務,提升我國資本市場公司治理水準。從金管會自2013年起推動「2013強化我國公司治理藍圖」、2018年推動「新版公司治理藍圖(2018-2020)」、2020年推動「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迄今剛滿10年,2022年3月3日發布「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2023年發布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行動方案,更可見公司治理的重要性。當代法律本期很榮幸邀請到中信金金延華法務長、新光人壽高全國法遵長、前國票金公司治理主管吳志豪大律師、東元電機蔡靜玫法務長與謝丹瑜律師、建業法律事務所蔡文萱合夥律師、萬國法律事務所黃正欣助理合夥律師為文,分享多年的經驗,為讀者分析法律人在公司參與的角色。
不平等的審判:心理學與神經科學告訴你,為何司法判決還是這麼不公平(暢銷紀念新版)
人類與生俱來的限制,如何阻礙司法實現真正的正義?完整討論受害者、嫌疑人、法官、檢察官、證人、專家、群眾……刑事判決中各個行動者的視角如何受限,藉助最新科學研究成果,直探人性誤區,提出解決之道!──繁體中文版銷售逾萬冊,暢銷紀念新版──★《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暢銷書★Audible.com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好讀》(Goodreads)每月選書★2016正義社會媒體獎(Media for a Just Society Awards)決選名單★2015《更大的善》(Greater Good)年度選書★2015 綠袋子典型法律寫作獎(Green Bag Exemplary Legal Writing)獲獎書★20th 美好人生年度書獎(Annual Books for a Better Life Awards)決選名單李茂生|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名譽教授周偉航(人渣文本)|專欄作家紀岳君|《徐自強的練習題》紀錄片導演蔡崇隆|《九槍》紀錄片導演賴芳玉|律師羅秉成|行政院政務委員/臺灣冤獄平反協會創會理事長──正義推薦| 編輯觀點本書就像精彩的犯罪推理短篇小說集——但書中情節卻都是真人真事。針對司法體制,作者提出了我們最在乎的問題:「正義究竟該如何達成?」當書中討論受害者標籤、法官角色定位、不同背景的大眾對同一案件的歧異立場時,令人立即想起的是臺灣社會每每發生重大刑案後,輿論熱議甚至社會對立究竟所為何來、該如何解套;藉著對證人記憶、犯罪心理等的深入剖析,作者也揭露了人類心與腦的運作實際上如何恆常地偏離認知的常軌,而我們又可根據最新科學進展,如何有效修正偏失的司法準星。除了討論司法正義,更難能可貴的是書中也積極探討:面對社會上層出不窮的犯罪,什麼樣的心態和做法,才能真正促進未來的安全?有限的資源該如何分配,才能使社會安全最大化?當新聞上出現慘絕人寰的刑案,我們恨不得能立即斬奸除惡,平復社會秩序;那麼,這本書中的深刻思索和洞見,便是一盞明燈,指引我們找到臺灣社會迫切需要的解答。| 獨立思辨,深化理解書末〈讀者指南〉收錄十八個專為本書設計的討論主題,可於讀書會及課堂討論中使用,強化閱讀深度,激發對話火花。「我們在日常行為中表現出來的混亂,和法律中的不公平相差無幾。」──《新科學人》(New Scientist)性侵被害者來到警局,準備從眼前的五個人當中指認出犯人。在這五人裡,她明明看見真正攻擊她的人,卻指認出無辜的懷特。她對自己指認結果的確信,讓懷特平白坐了二十八年的冤牢,還錯放真正的凶手繼續犯案。其實,根據上千件針對記憶的研究和真實案例,平均每三位遭到指認的嫌犯裡,就有一人是無辜的——人類的記憶原本就有盲點,而司法制度又使得盲點的後果更加嚴重。湯普森遭控謀殺,死刑定讞。他幾度命懸一線,直到律師在湯普森同時期的另一件搶劫案中找出塵封多年的血液證據,證明了他的無罪。九年來,搶劫案的檢察官刻意隱瞞了這項證據,可是,這不是因為檢察官顢頇殘酷,反而是因為他一心伸張正義,希望能不辱使命地制裁犯罪,而制度的缺失也給了他知情不報的機會。當一個損害造成時,我們想要找到罪犯,並且藉著處罰來重整道德秩序,這種欲望有時候違背了我們對於公平的承諾。在我們的心靈深處,究竟存在著什麼樣的本能,讓這一切不平等的審判得以發生?總是有我們漏掉的通道,通往不正義我們以為事實昭然若揭,卻不知道自己只看得見自己相信的事。我們以為義憤填膺是在守護最重要的價值,但立意善良的好人,卻可能促成令人遺憾的不正義。人的大腦與心理究竟有哪些運作機制,刑事程序又出了什麼問題,使得整個司法體制不但無法主持正義,反而危及了社會中最弱勢的那群人?在這本擲地有聲的著作中,法學教授亞當‧班福拉多從刑事判決中各種參與者的角度出發,運用眾多歷史判例、最新科學研究成果及大量法庭實際案件,完整揭露人類認知與心理上的特質是如何與充滿漏洞的法律制度互相加乘,從而產生各種不公不義的後果。同時,他也針對司法制度的實際操作層面,提出諸多務實可行的修正,以期透過關鍵處的改革,避免不正義的發生,使我們終能達成法律之前的真正平等。|本書特色1.作者專為臺灣讀者撰寫序言。2.作者具有豐富律師實務及司法研究經驗,每章皆聚焦司法判決中的於一種行動者,涵蓋法庭眾生相,不偏於特定角色,讀者可透過本書關照司法審判全局。3.引用大量最新科學研究,專從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的角度立論,闡明錯誤判決背後的運作機制,並提出務實的改革之道。4.本書篇章皆以生動的實際案例作為開端,針對審判不公的形成原因層層推敲、抽絲剝繭,使法律知識猶如小說般易讀易懂。作者能深入淺出地論述抽象理論或概念,並能針對專業名詞做簡明易懂的解說,傳遞知識的同時,處處啟發讀者深度思考。5.書末特別收錄作者對談,幫助讀者清楚掌握全書要旨;並收錄十八道精心為本書撰寫的討論題目,幫助讀書會或課堂討論的帶領人,針對相關議題進行更深入的意見交流。★國內推薦★▼紀岳君|《徐自強的練習題》紀錄片導演&拍攝「徐自強的練習題」紀錄片時曾一度因製作困難,而轉向與臺灣實境遊戲設計師合作,想要套用日本「逆轉裁判」的遊戲概念構思臺灣版的「法庭實境遊戲」。我們希望讓觀眾透過角色扮演參與審判,讓觀眾扮演律師、檢察官、法官、陪審團等角色,在遊戲過程中體會冤案故事。雖然計畫尚未實踐,但沒想到本書作者更前衛地提出要以「虛擬審判」方式改善現代法庭審判的弊病,這引起我強烈的好奇心一路把書看完。▼羅秉成|臺灣冤獄平反協會理事長&本書從心理學與神經科學的跨域視野,經由多宗確鑿的冤案分析,批判司法錯誤所造成的判決不正義,質疑「我們的司法制度有足夠的彈性可以回應神經科學的新發展嗎?」這不單是美國司法要面對的問題,凡是以「人」為主體參與法庭活動的司法制度,都無可迴避「人性與心理」的共通問題。作者巧思以心理學、神經科學、法學的不同專業領域的知識為「經」,再以受害人、嫌疑人、證人、專家、律師、檢警、法官各種訴訟程序中的角色為「緯」,穿梭交織成一幅冤案地圖,照見隱藏於案件卷宗的錯誤因子,使之無所遁形,深具啟示意義。★海外好評★▼《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優質評論班福拉多在這本極具重要性、研究也極深入的出道作品中,從心理學和神經科學切入,讓我們看到警察、陪審員和法官在作判斷時,通常都是受到直覺的引導(而不是客觀的事實)……這個嶄新的研究挑戰了現行法律制度中絕大部分核心內容的基本假設,例如證人的記憶、陪審團的審議、警察程序,以及懲罰。……這是一個獨創而帶來爭議的理論,它顛覆了我們向來珍視的信仰——在法律之前,人人都可公平地獲得正義。▼《新科學人》(New Scientist)評論(班福拉多)在本書中認為,刑事司法最大的錯誤源於制度並沒有考慮到人類認知、記憶和決策上的缺陷……每一位法律專業人員都應該閱讀此書,我們其他人也是如此,因為我們在日常行為中表現出來的混亂,也和法律中的不公平相差無幾。▼丹尼爾•品克(Daniel H. Pink) 《動機,單純的力量》(Drive)作者亞當•班福拉多寫的這本書會讓你重新思考對於犯罪和懲罰的一切信念。他同時運用了科學和故事,恰如其分而有力地指出,在法庭中,其實我們並沒有考慮到人類心理,所以造成了極度的偏頗。……它可能是你今年看過最重要的一本書。
民法概要突破(第8版)
民法架構及法條之解析 並附錄地政士及不動產經紀人考古題 民法概要突破一書編輯的三大特點為 ◎敘述深入淺出& 快速掌握基本觀念 & ◎內容精要寫實& 全盤掌握民法全貌 & ◎考題重點完全剖析& 確實掌握考試高分 幫助考生掌握民法一科應考秘訣 ●地政士/不動產經紀人國家考試用書 ●大專用書 ●公務員地政類考試用書 &
身分法體系解題完全攻略
熱騰騰!本書收錄了最高法院大法庭於民國112年12月12日,針對「夫妻雙方對難以維持婚姻之重大事由均須負責時,得否依民法第1052條第2項本文規定,請求離婚?」問題的見解,即最高法院112年度台上字第1612號民事判決。本書特色:體系地圖˙綱舉目張本書於各個章節之前均會附上體系地圖使讀者快速瀏覽後才展開章節的介紹。主文寫作架構清晰、淺顯易懂,讓你徹底掌握體系架構及學說精髓,完全攻略身分法。關鍵實務˙去蕪存菁本書精選最新及重要最高法院實務見解,使讀者在學習身分法時,不至於陷入實務見解茫茫大海當中,讓你迅速掌握實務脈動,完全攻略身分法。爭點分析˙抽絲剝繭本書對於身分法較為複雜困難的爭點,會以爭點分析的方式帶領讀者了解問題意識,並讓你掌握實務與學說爭議關鍵,完全攻略身分法。觀念連結˙觸類旁通本書對於民法其它編與身分法具有關聯性的議題,會以觀念連結的方式讓準備司律考試的讀者能夠前後融會貫通,完全攻略身分法。溫馨叮嚀˙深入淺出本書針對較為艱澀、複雜抽象的概念會透過淺顯易懂的白話文說明,讓讀者對於身分法上的重要概念不再似懂非懂,完全攻略身分法。專題討論˙更上層樓本書對於重要時事或是較為深入的議題,會以專題討論的方式,讓讀者對於身分法的深入議題不再恐懼,帶你更上層樓,完全攻略身分法。精選試題˙打鐵趁熱本書嚴選了重要的司律一試以及各校轉學考考試的題目,透過參考答案的講解,讓你在考試程風破浪,完全攻略身分法重要考題。
國家責任與保護義務:2019行政管制與行政爭訟
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於2019年召開之「行政管制與行政爭訟──國家責任與保護義務」學術研討會,計有5個場次。前4場次由8位學者發表論文,4位評論人與談,共同探討國家賠償及國家保護義務上的重要課題。最後場次則安排「我國國家賠償法的修法及檢討」圓桌論壇。本書共收錄論文7篇,並附圓桌論壇實錄,以饗讀者。
行政程序法(3版)
多數情況下政府機關與人民間的行政法問題,在公法上往往是一種民法特別思考的模式;人民與公部門間成立的關係,有時也會使用到私法上的一些原則。由於行政本無法,不像歷史悠久的民事法與刑事法,政府為行政行為要受法律嚴密管制,在我國法制史上是一件新鮮事。 在我國的行政法是多部不同法律的總稱,其要者除了本法,還有訴願法、行政訴訟法、國家賠償法、地方制度法、行政罰法與行政執行法,法制史上不僅很年輕,且都不在同一部法典內規範,這常使初學者十分頭痛。但以上規範行政各法中,最為重要的就是作為行政法總法的本法,是行政法的入門磚。 本書希望初學者不至於因行政法感到困難而放棄,以簡易白話的方式,逐條說明,並從一些基礎的案子,佐以立法理由與解釋,讓讀者快速理解,也嘗試用生活的例子,讓讀者瞭解進入行政法這個領域時,可能會發生的事情。除了建立基礎概念,本書不管是對於個人法律知識的充實,或是準備考試前的一些行政法觀念之釐清,皆有所助益。 與本書一版上市時相比,至2023年11月為止,行政程序法的本文並無多大變化,僅於2021年1月修正公布第128條條文。本次改版其他較大的改變是,增錄由原行政程序法第44條至第45條所衍生的政府資訊公開法全文,並增加若干近年國家考試相關條文的選擇題。主要集中在與人民日常生活最為相關的本法第一章總論與第二章行政處分,以增加讀者閱讀後即時練習,迅速掌握對相關條文的確實理解。 2017年法務部公告了本法篇幅不小的修正草案,大多在第一章第十一節送達、第二章行政處分涉及送達的條文、與本法施行前常見的職權命令。此份草案現在正在審議中,至本版截稿時仍無確切進度。囿於本書出版時程,請讀者注意掌握修法進度,自行補充。
信託登記與稅務規劃DIY(4版)
信託具有理財功能,您知道嗎? 透過信託,可讓委託人避免成為晚景淒涼的老人! 委託人可用信託,照顧未成年子女的長期生活! 信託對於個人及家庭有非常多的好處,信託可透過專業人士管理財產,也可保障自己或兒女未來的生活,可謂是益處多多,本書從信託的基本觀念著手,讓不懂信託的您,也能迅速入門! 信託法自民國85年立法至今,運用的層面極為廣泛,包括個人信託、法人信託及金融機構的信託商品等,市場上有關信託機構推出的產品名稱可以用「琳瑯滿目」來形容。 本書特別針對信託的內容、相關的稅務規劃及信託登記實務,用淺顯易懂的文字敘述提出詳盡說明,讓想利用信託規劃財產的個人或專業人士能有所參考。
信任「放在」錯誤的對象:揭開詐騙集團真實手法
★ 以真實案例陳述並揭發詐騙集團面貌與手法,讓世人知悉,引發政府重視。 ★ 面對已成事實的詐騙財務損失,個人與家庭如何面對危機,並在受打擊中重新站立起來。 因信任公務機構人員打來的好心與幫忙報案電話,以及相信警察、檢調人員的辦案能力。卻沒想到這全是詐騙極團已寫好的詐騙劇本,自己成為演員全然不知。詐騙集團為了金錢已失去善良和慈悲心,對方才不管被騙的人已失去一生儲蓄,有可能尋短而失去寶貴生命,甚至造成家庭破產。 本書的內容為真實案例,內文中的姓名及電話是虛擬,作者希望透過本書幫助社會大眾了解詐騙集團的離奇手法,走出迷失,以避免受害。受害人身心已是低落,親友如何展現適合態度,才不會造成再次傷害,造成難以承受的情況發生。並且可以從主角品川的視野,看見台灣社會底層情況及台灣在國際上的處境。 台灣詐騙集團之猖獗已破壞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及安全感。期望藉由本書的出版,能讓政府重視詐騙集團已對社會及家庭經濟構成嚴峻的危害,並且促使政府相關單位思考如何立法嚴懲歹徒,讓社會不至於失去信任。
鍾禾的憲法強迫取分:體系、爭點、解題一次搞定
《鍾禾的憲法強迫取分:體系、爭點、解題一次搞定》全一冊以淺顯白話的方式闡述各種憲法爭點,並在第三章基本權各論中以「基本權違憲審查答題模板」帶你融會貫通、掌握違憲審查的答題技巧。
例外狀態(重譯本)
二十世紀至今,剖析人類重大危機的當代經典《例外狀態》 阿岡本是當代最具原創性與批判力的歐陸哲學家之一,他對於主權、例外狀態、生命政治、裸命、營、生活形式等概念的重新詮釋,已經成為今日人文社會科學所共享的理論資源。 在本書中,他對於「例外狀態」進行了揉合歷史與哲學的系譜考察:從古羅馬的「懸法」、獨裁與權威,中世紀的失序慶典,一直到法國大革命後的圍城狀態、戒嚴法、緊急權力與「憲政獨裁」。在思想層面,則是經由重構施密特與班雅明的「隱密」論戰,提出主權性的「虛構例外狀態」和解放性的「真實例外狀態」之間的關鍵區辨。 作者認為,西方政治自古以來就是透過例外狀態的概念─制度裝置,設法保持法律與暴力、以及法律與生命之間的隱蔽連結,甚至在最極端的情況下將暴力與生命本身設定為法的起源──獨立戰爭與革命制憲、反恐與防疫「戰爭」等皆為鮮明例證。而對長期處於武力威脅、國際孤立與內部分裂的臺灣而言,例外狀態的歷史與「例外國家」(”state” of exception)的處境之間的關連性更值得我們再三省思。 本書出版於二○○三年,正值反恐戰爭熾熱之際;二十年後,全球則剛度過一場漫長的世紀之疫/役,再度使得「例外狀態」成為熱門關鍵字。這個譯本由原譯者根據義大利文原版重新翻譯,並加上一篇新的譯序,以及修訂過的合著長篇導讀。 &
保險紛爭免煩惱:金融消費糾紛自救手冊
被迫幫朋友捧場買了保險,卻發現對方私吞保費嗎?被理財專員連哄帶騙買下高額投資型保險,現在欲哭無淚嗎?保險業務偷偷偽造保單,又該怎麼向保險公司索取賠償?繳了多年保費,要申請理賠時才發現認定標準不同嗎? 本書整理21個各種各樣的保險糾紛案例作者曾任金融消費評議中心評議處處長以生動的文筆逐篇分析複雜的案情仔細解釋流程、提醒常見問題教讀者如何正確利用金融消費評議中心的評議制度才能成功爭取應得的權益!
講這麼多,證據咧?跟著律師合法蒐證、有效舉證(2版)
為何告人反被告?辛苦蒐集證據卻是白忙一場?隨時可能下架的網頁資料如何蒐證?證據在第三方怎麼辦?我能用測謊證明清白嗎? 這是市面上第一本以「證據」為核心的生活法律書 22個真實判決改編的案例從事前蒐證到事後舉證不講解太多複雜的法律條文只提供最實用的行動指南讓你在面對糾紛時◆ 搶先站穩第一步 ◆
人生2.0,換一種活法:美國移民全攻略,從簽證、綠卡到投資移民必備指南
我們無法改變環境,但可以做出選擇。你想要你的人生,有什麼樣的改變? 移居、簽證、投資移民、移民前後的稅務規劃, 本書介紹移民美國的各種方式和相關知識,你也能實現移民夢想,開創人生2.0! 升級2.0的人生,幾乎是所有人的夢想,美夢成真的方式也有很多種,別忘了你手中所擁有的選擇權利。 這是為有移民或移居美國夢想的讀者而寫的指南,由一群移民美國的會計師和律師撰寫,他們以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知識,直接且詳盡地告訴讀者有關移民、移居、簽證等知識。 首先,移民先從移居開始。要移居美國,有許多簽證可以做選擇。什麼是E-2簽證?外派高階主管要用什麼簽證?為什麼L-1A有移民的捷徑之稱?這兩種簽證的申請、優勢、比較與該注意的事項,都會一一介紹跟說明。 接著,正式進入移民人生。到底什麼是移民?為什麼大家都想移民去美國?美國的移民體系中,主要有職業移民,親屬移民,婚姻移民三大項。其中職業移民簽證又分為五種優先級別,本書會從職業移民簽證第一優先類別的EB-1C和大家較熟悉的EB-5投資移民,以及NIW(國家利益豁免移民)來做介紹。 除此之外還有作者專業的長篇訪談,包含關於做生意、人際交往、公司經營成功的關鍵──內控與風險管理等實用建議,了解如何在美國建立成功的事業。專業的會計師還會告訴你如何操作移民前後的稅務規劃,以及移民後該如何報稅等等。本書另有收錄有史以來第一份台灣護照價值報告,報告中可以看到,2023年台灣護照價值8,759,212台幣,台灣公民可了解自己護照的價值與優勢,並善加利用。 本書從移民或移居的不同角度,詳盡介紹了各種移民簽證選擇,提供了實用的申請指南和注意事項。這些簽證對於學經歷和資金的要求有難易程度上的差別,但都是有機會達成的。不論是準備移民美國、尋找更好機會的專業人士,還是對美國移居有興趣的讀者,希望能幫助制定明智的決策。期待嚮往改變及更好生活的每一個人,都能夠換一種活法,追求更豐富、更有意義的人生。 &
法官的日常:原來法官這樣想,你一定要知道的法律知識
你以為的恐龍法官真的這麼恐龍嗎? 或許是我們不夠瞭解法律 又或者是不夠瞭解法官的判決根據 這本圖文書將用詼諧的方式 帶你了解法官怎麼想 從日常生活到在法庭之上 法官的智慧和幽默,以及法律與生活的交織, 讓你不只邊看邊笑 更能同時重新認識法官以及更了解法院。 這是一場法治的冒險之旅, 一個笑聲不斷的紙上法庭。 看似嚴謹的法律專業人士,在法庭之外也有獨特的一面。 你將發現他們不僅僅是法律的執行者,也有充滿人情味和幽默感的一面。 在本書中,你可以用輕鬆詼諧的方式看到: 法官們在法庭外的興趣和愛好,例如登山、看臉書、市場逛街; 洞悉法官們的心情波動,從壓力紓解到充滿激情的判決過程; 了解法官們面對案件時思考的角度、應對的方式和評判的條件等等; 更能從書中了解到許多基本的法律常識。 無論你是對法律感興趣的新手,還是已經熟悉法律領域的專業人士, 本書都將帶你深入探索法官的日常生活,讓你更全面地了解司法系統的運作。 希望帶給讀者們不一樣的視野和感受,引領讀者從一個比較輕鬆、詼諧、幽默的角度,去重新感受、理解「司法」的面貌。 &
【首刷限量贈:法官語錄書籤套組】法官的日常:原來法官這樣想,你一定要知道的法律知識
你以為的恐龍法官真的這麼恐龍嗎? 或許是我們不夠瞭解法律 又或者是不夠瞭解法官的判決根據 這本圖文書將用詼諧的方式 帶你了解法官怎麼想 從日常生活到在法庭之上 法官的智慧和幽默,以及法律與生活的交織, 讓你不只邊看邊笑 更能同時重新認識法官以及更了解法院。 這是一場法治的冒險之旅, 一個笑聲不斷的紙上法庭。 看似嚴謹的法律專業人士,在法庭之外也有獨特的一面。 你將發現他們不僅僅是法律的執行者,也有充滿人情味和幽默感的一面。 在本書中,你可以用輕鬆詼諧的方式看到: 法官們在法庭外的興趣和愛好,例如登山、看臉書、市場逛街; 洞悉法官們的心情波動,從壓力紓解到充滿激情的判決過程; 了解法官們面對案件時思考的角度、應對的方式和評判的條件等等; 更能從書中了解到許多基本的法律常識。 無論你是對法律感興趣的新手,還是已經熟悉法律領域的專業人士, 本書都將帶你深入探索法官的日常生活,讓你更全面地了解司法系統的運作。 希望帶給讀者們不一樣的視野和感受,引領讀者從一個比較輕鬆、詼諧、幽默的角度,去重新感受、理解「司法」的面貌。 &
當代法律:第二十四期 刑事沒收再省思
立法院於2015年通過刑法中關於沒收條文的修正,2016年實施新制。立法者在立法理由中明確表示,「沒收為本法所定刑罰及保安處分以外之法律效果,具有獨立性,而非刑罰(從刑)」,是刑法上的一句巨大變動。然而,這樣的變動在理論及實務的運作上,並非全無值得探究的地方。當代法律此次邀請了吳燦前最高法院院長、薛智仁教授、蕭宏宜教授、許恒達教授、謝煜偉教授、李榮耕教授、林書楷教授及陳誌泓律師為文。在幾位學者專家的分析討論後,讀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及全面掌握沒收制度相關議題。
公寓大廈實務問題Q&A
解決常見的公寓大廈實務問題,釐清公寓大廈內各種角色間的權利義務,這本書通通告訴你! ◆ 謬論一:管委會依委員會議決議,每次委員會出席委員發放500元出席費,是否合法? A:不合法。應依規約規定或區分所有權人會議之決議為之。 ◆ 謬論二:管委會可以公布未繳交管理費之住戶姓名? A:不可以。但可以公布住戶棟別。 ◆ 謬論三:規約內可以有「禁止成立宗教團體的集會場所」之規定嗎? A:不適當。規約內不宜有「禁止成立宗教團體的集會場所」之規定,以免限制他人之財產權。 ◆ 謬論四:承租人積欠管理費,管委會可限制其搬遷嗎? A:不可以。不得限制其住居,以免觸犯妨害自由之罪,但管理負責人或管理委員會得訴請法院命其給付應繳之金額及遲延利息。 ◆ 謬論五:夏日蚊蟲孳生,住戶是否可以在樓梯間點蚊香驅蟲? A:不可以。在樓梯間點燃蚊香,係非依其設置目的及通常使用方法使用共用部分。 公寓大廈已成為都會地區住居生活型態的主流,面對這種住宅建構的社會變遷,原以民法物權編為主的法律架構已不足以規範解決公寓大廈層出不窮的複雜問題,因而制定了「公寓大廈管理條例」。 本書將常見的公寓大廈實務問題,透過淺顯的文字敘述,以Q&A方式解說,並附上相關的法院判決及主管機關見解,期能有助於民眾對於公寓大廈問題的了解。
專利法:案例式 (11版)
21世紀為知識經濟時代,國家經濟實力或企業競爭力,係取決於無形之智慧財產權或知識產權。智慧財產於無形資產中占有舉足輕重之角色,其中之專利權,係以創作及發明為基礎所形成之心智結晶,在智慧財產權之制度設計上,專利權之排他與獨占之效力最為強大,誠為智慧財產權之重要一環。 & 專利法為典型之科技法律,兼具法律與科技之面向,涵蓋範圍跨越各產業,故如何掌握法律規範之重點,正確解釋及適用法律,將專利法理論應用於實際之具體事件,誠屬重要。作者從事智慧財產權審判多年,本於教學及實務之經驗,本諸國內、外學說、實務見解及審判經驗,將本書內容分為專利之授與、專利實施及專利保護三部分,為總括及系統化之解說,並以例題之方式,說明及分析法律之原則,使實務與理論相互印證,將專利法理論轉化成實用之學。本書計有案例92題,先於介紹各章節理論之前,先提出例題,使讀者產生問題意識,繼而說明及分析原理,最後解析例題解答,俾於有志研習者除能全面瞭解專利法原理原則外,亦可應用於實際之具體個案,期能增進學習效果及實務運作。
營業秘密與競業禁止:案例式(5版)
作者從事民事與智慧財產審判多年,本於教學及實務之經驗,本諸國內、外學說、實務見解及審判經驗,將本書內容分緒論、營業秘密之內容、保全程序與秘密保持命令、營業秘密之侵害與救濟、競業禁止等主題,為總括及系統化之解說,並以例題之方式,說明及分析法律之原則,使實務與理論相互印證,將營業秘密與競業禁止之理論轉化成實用之學。 & 本書計有案例26則,於介紹各章節理論之前,先提出例題,使讀者產生問題意識,繼而說明及分析原理,最後解析例題解答,俾於有志研習者除能全面瞭解營業秘密與競業禁止原理原則外,亦可應用於實際之具體個案,期能增進學習效果及實務運作。
智慧財產權概論(第九版)
本書旨在建立起有關智慧財產權法的基礎法律概念,進而有效連結智慧財產權法與其他知識領域的事物判斷,相得益彰於理論與實際的綜合知識能力。 & 本書作者在法學領域任教多年,對教師授課及學生研讀時的需求十分熟稔。本書除了依法律體系的分層撰寫,讓讀者可以從本書目錄找到關鍵的法律術語及其概念之外,也依學期授課時程將全書規劃為十七講,可做為教師安排授課進度參考。 & 智慧財產權範圍很廣,最主要的有《著作權法》、《商標法》、《專利法》及《營業祕密法》,這四項對大專學生來說也是必備的知識,各大專院校也普遍開課提高學生在智財權方面的法律素養。 & 所有的創作與科研發明,都牽涉到智慧財產權中的著作權、專利權,例如視覺藝術、音樂及表演藝術、工藝產業、電影產業、廣播電視產業、出版產業、廣告產業、產品設計、設計品牌時尚產業、建築設計、數位內容等。此外,所有產業的經營,都需有商標權的概念;在職場任職也需對營業秘密法有所認知。因此,「智慧財產權」成為全國各大學院校專業系所、通識教育的熱門課程,更受到社會大眾的普遍重視。 & 近年來有關學術倫理事件頻傳,許多政府官員、大學教師、研究生的計畫、著作論文等,因涉及學術倫理疑慮而被停權,甚至被撤銷學位。因此,教育部、科技部乃大力推動學術倫理,各大學也因應成立研究誠信或學術倫理辦公室,建立違背學術倫理案件的處理機制,防止不當研究行為的發生。本書從第五版起在「著作權」章中新增有關「學術倫理」的探討。 & 另外,網路蟑螂,亦即無權利人搶註他人商標文字,惡意搶註為網域名稱進行兜售出租或淡化商標的行為也經常發生。本書從第五版起在「商標權」章中加入了網域名稱與商標權的介紹,提醒商標權人瞭解商標與網域名稱的關係以保護其權益本書網域名稱與商標權單元可提醒商標權人瞭解商標與網域名稱的關係,才能保護其權益。 & 第九版主要是根據最新的法令修訂:《著作權法》(111.6.15)、《商標法》(112.5.24)、《專利法》(111.5.4)、〈專利法施行細則〉(109.6.24)、《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組織法》(112.4.26)、《營業秘密法》(109.1.15) ,提供讀者明瞭修正後的法律動態。 & &
陸海空軍刑法析論
著者曾任高等軍事法院檢察署主任軍事檢察官,熟稔軍事刑法且有豐富的實務經驗,本書係其結合傳統與現代、學說與實務、法學與軍事勤務研究交流的著作。在撰寫形式上,著者將法條逐條詮釋,對於爭議之條文,則在其後增註「重要爭議問題分析」,用以彰顯該條文的實務常用性與學說爭議性,所以,著者將綜合逐條釋義與問題研究的特點定名本書為「析論」。本書廣泛蒐羅傳統與近期學說、軍(司)法實務見解並加以解讀、對話,內容包括立法理由、概說與釋義,從抽象到具體並深入詳述各罪的重要概念,但凡有重要爭議的不同見解者,則以具體的法律問題形式,於各該當罪名後,皆有詳盡的列點研究分析,盼在力求精要與周延中,竭力取得平衡。本書撰擬初期為「考試」參考用資料,隨著參考文獻資料、實務見解愈來愈豐富,綜合解析各家之言,列舉闡述軍、司法實務見解,輔以各罪本身或相互間爭點問題之剖釋,最終定位為教學、考試及實務全方面的運用參考用書。
當代法律:第二十三期 家族傳承 公司交棒
家族企業在全球的經濟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然而家族企業面臨產業創新、企業社會責任、數位轉型、永續發展等新挑戰,特別是不論是將企業所有權、經營權交給下一代,還是將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開,交棒給專業經理人,都需要建立完善的傳承制度,因此【家族傳承、公司交棒】也是家族企業目前急需面臨的課題。本期邀請政治大學法學院教授暨公司治理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方嘉麟、文化大學法學院教授兼副校長王志誠、政治大學法學院教授兼副院長暨碩士在職專班執行長朱德芳、義守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教授鍾喜梅、東吳大學法學院兼任助理教授張大為、倍安保險劉秀娟總經理、建業法律事務所楊克成資深合夥律師、萬國法律事務所陳誌泓合夥律師、林庭宇資深律師、香港SQUIRE PATTON BOGGS胡玉瑩合夥律師、賴建宏會計師等學者專家為文分享,相信能幫助讀者更為了解此一議題。
當文創遇上法律:行銷創意的規劃
這是一本每個創作人都應該擁有的行銷創意法律好書! 濮海華(陽獅集團商務總經理)——專文推薦 專業律師團隊 × 藝術傳媒第一品牌 重金請算命大師取的品牌名稱,有人搶先註冊了該怎麼辦? 開會提出的創意被別人整碗端去,這樣算抄襲嗎? 業主主張完全擁有著作財產權,我只能認命當弱勢的乙方嗎? 上傳影片使用免費資料庫梗圖,為何會被原創作者請求下架呢? 你也對這些問題感到困惑嗎? 關於創作權利歸屬、創作素材、作品命名等行銷創意涉及的法律議題, 本書一次解答! 從本書培養行銷問題意識,不再當文創法律小白! 不需再擔心誤觸法網,讓行銷變成一件容易的事! 多數時候創作人只關注作品本身,對於創作各個環節相關的權利與義務並沒有太多概念,因此往往衍生出法律問題,讓辛苦的成果付之一炬。《當文創遇上法律:行銷創意的規劃》是每一個創作人都應該拜讀的好書!——陽獅集團商務總經理& 濮海華 廖純誼律師以淺顯易懂的案例闡述創作過程的權利歸屬、素材利用、商品與服務命名、銷售與行銷推廣的策略所涉及的法律問題,從而於複雜艱澀的法律問題中建立觀念,才不會讓嘔心瀝血的創作成果因誤觸法網而化為烏有。 本書所稱的「行銷創意」涵蓋層面廣泛:在文創商品或是服務還在規劃、創作的時期,就已經涉及行銷。當創作萌芽之時,除了要考量市場需求,還必須確保所規劃、創造的內容,權利是屬於自己,同時確切了解創作設計過程中是否侵害到他人權利。 為了能享受創作的美好果實,這本書是你隨時可諮詢的法律專家,維護創作權益的好夥伴! &
行政處分的構造?(2版)
台灣當代行政法體系,難脫德意志的身影。其中作為法學式方法論之顛峰,奧圖‧麥耶(Otto Mayer,1846-1924)的影響,無法被抹滅。麥耶得自法國行政法學上的靈感與啟示,在德意志行政法學上建構的概念、制度或體系,多少來自其有意的重新雕塑。其中,行政處分(Verwaltungsakt)的構造,充滿了他自己(參照司法裁判)的創意與想像。同時以行政處分作為一個嚴格的制度觸媒,用以啟動行政執行與行政救濟。戰後行政程序法的定義條款,便成為行政法總論的核心。對於繼受制度的台灣,影響更鉅。他自判決確定力得之的靈感,建構了一套以官權自我權威正當性作為前提之行政處分公定力或存續力的法體系。這樣的行政處分構造深入影響將其繼受之國度,但這些繼受國將之本國化調適的努力,卻見輕緩之別。在台灣,則跳過在地內化的嘗試,直接再次「篩選」汲取德國戰後的制度建構養分,轉而「看似」以信賴保護或法安定性理論進行行政處分存續力結構的鋪排。然而,行政程序法的實踐經驗顯示,這個華麗裝飾的概念法學產物,其實還是回到官權權威最原始粗糙的操作。台灣行政處分的構造,也應該開始思考與感受它的「對照領域(Referenzgebiet)」給予回饋的強烈力道,反思單純地進行法學式方法論之建構,可能出現的瓶頸。
2017行政管制與行政爭訟—行政程序法2.0
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於2017年召開之「行政管制與行政爭訟──行政程序法2.0」學術研討會,探討當前行政程序面對的重要挑戰。會議論文主題包括行政命令是否包括職權命令、自動化作成行政處分的效力、行政處分之廢止、行政處分的送達、公眾參與重大開發計畫、對話型行政程序,以及行政合理性的內涵等。李建良特聘研究員亦針對行政程序法的革新,發表主題演說「行政處分2.0」,從理念溯源、概念思考、功能思考、法治思考,以行政處分為討論核心,直探法治行政的新思維。會後,研討報告中之5篇,經雙向匿名審查通過後收錄於本書,加上主題演說,共計6篇論文,收錄出版。此外,本書亦包含當初為了舉辦研討會,邀請行政機關代表來所參加座談會,和會議論文作者一起討論行政程序法的相關爭議。有鑑於該場座談會的內容洵實,並能凸顯行政部門運用行政程序法的日常實踐,特收入本書,以供讀者參考。
早點知道就好了:頂尖律師教你51個超實用金錢法律常識
職場.所得稅.房屋買賣租賃.家庭問題.遺產處理,每個人一生當中可能接觸到的重要法律 / 稅務問題,都集結在此書當中!如果不懂關鍵的法律觀念,就可能被課下重重的智商稅,本書聚集資深法律專家見解,助你掌握法律及稅務的重要觀念,幫你和你的家人省下大筆的金錢!&★職場:工作內容跟當初徵才的描述不同怎麼辦? 如果被公司資遣我該怎麼作?。★所得:所得稅怎麼報最省? 上有父母下有兒夾心族如何減稅?★家庭:夫妻間的財產怎麼管比較好? 如果離婚財產會怎麼分配?★房產:買房賣房如何減稅? 房屋出租也有減稅方式?★遺產:親人生前有債務,該繼承還是拋棄? 贈與子女大筆財富,減稅有妙招?&法律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且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但法律的艱澀用語及繁雜瑣碎的條文,對大多數人而言,有如閱讀無字天書般難懂。本書由建業法律事務所資深律師團隊為你解析一生受用的法律稅務知識,幫助你掌握職場、所得、家庭、房產、遺產等重要領域的實用法律觀念,無論你是職場新手、家庭主婦、房客房東、遺產繼承者等,都能從這本書中獲得大大的益處。&精彩內容&▌進入職場別吃虧面試過程和實際工作的內容不同,該如何保障自身權益?面試官的問題都要回答嗎? 哪些問題可能構成就業歧視?責任制是無上限加班嗎? 責任制是老闆說了算?被資遣該怎麼辦? 有哪些權益一定要爭取?&▌所得報稅有技巧 有哪些項目能夠抵扣稅額?很多家人要撫養,如何能省更多稅?股利所得、勞退金,快速計算最實惠的報稅方式。&▌化解家務事難題如果另一半可能有債務問題,該怎麼處理?另一半外遇,我能夠求償嗎?假設夫妻離婚,如何爭取財產分配和撫養費?不願意或無法撫養父母,有罪嗎?&▌買房賣房眉角多買房之後屋況與契約不符,該如何處理?賣房面臨大筆稅金,如何省稅?出租房屋當房東,也能夠省稅嗎?&▌財產繼承宜規劃想把房子轉給小孩,該用贈與還是買賣?親人驟逝,既留下財產也留下負債,該如何處理?兄弟姐妹共同繼承房產,該怎麼分配處理?一次繼承大筆財富,原來有省稅妙方?長輩留下口頭遺囑,有法律效力嗎?
美國商標法:體系與重要判決
1.本書完整介紹美國商標法內容,說明其使用保護主義與先使用權的特殊體系與架構。 & 2.另對美國商標法中的商標不得註冊事由、商標異議、撤銷、廢止等事由,均進行歸納整理,並比較與台灣制度的異同。完整呈現美國商標法的體系架構,為一本體系完整的專書。 & 3.全書整理介紹超過50則美國最高法院與各巡迴法院重要判決,包括2023年6月美國最高法院最新二則商標判決。 &
如何回應民意?關於犯罪與刑罰
隨著社會多元、網路的盛行,資訊的接收快速,加上網路的匿名性,使得社會大眾更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身為現代社會的公民,對於社會事件的思考,如果不具備基本的專業素養,易牽引個人思路,加上民主政府基於選票的考量,也會受到網民的影響,長期下來,將不利於社會發展。Kinzig教授身為犯罪學者與刑事法學者,希望藉由淺顯的概念與社會大眾對話。本書適合不具備犯罪學與刑事法專業的讀者閱讀,作者試圖以實際的案例帶入基本理論,讓讀者能重新思考,跳出原有的生活經驗,進而理性思考刑事政策。此外,本書分為十二章,可以看出,Kinzig教授的寫作功力,內容環環相扣,吸引讀書想一章一章看下去。然而,本書對於從事犯罪學與刑事法學專業人士,也是重要的參考資料。
當代法律:第二十二期 數位轉型 資安威脅
在數位化浪潮下,資料已成為個人、組織、機構,乃至於政府機關運作的核心,也是其競爭力的主要來源。然而,隨著資料的大量產生與儲存,也衍生出許多資料安全的威脅。根據國際資安公司Radware 的最新報告顯示,2022 年期間,網路安全威脅持續演變並變得更加複雜。在數位轉型之際,無論是在內部或外部形式上,只會更為複雜,如何維護資料的安全,面對日新月異的攻擊手法,是本期企劃專題聚焦之所在。此次邀請了翁逸泓教授、張志偉教授、勤業林彥良資深執行副總經理、白哲豪協理、怡安保險吳明璋副總經理、林鴻諭副總經理、謝杰凌協理,以及劉奕成首席顧問、章晴威經理,為文深入討論及分析最新的資安趨勢及各樣相關法制議題,相信能幫助讀者更為了解此一議題,掌握數位時代下的趨勢及走向。
民事程序法爭議問題研究(2版)
本書主要以探討及分析民事程序法中重要之實務爭議問題為主。除實務爭議問題之研究外,於相關議題探討中尚加入國內、外學理上重要爭論與發展之狀況及個人對爭議問題解決之淺見。本書包含民事程序法領域如下實務上與學理上重要爭議問題之研究:確認訴訟、客觀訴之變更與追加、當事人變更與追加、客觀預備合併、客觀選擇合併、連帶債務共同訴訟之型態與確定判決之效力、分割共有物請求權與共有物分割之效力、裁判分割共有物訴訟、訴訟繫屬登記與確定判決之效力(包含2017年民事訴訟法第254條最新修法之評析)、輔助參加之確定判決效力、自由心證與窮盡原則、占有之事實推定與權利之推定、醫療瑕疵與因果關係證明度降低、損害額確定之性質、數人參與侵權行為之賠償責任、舉證責任分配與舉證減輕、第二審上訴之法院審查範圍、家事訴訟事件與家事非訟事件之區分、家事事件之合併與分離、假扣押原因之解釋及其與釋明、供擔保之關係、調解程序當事人互相讓步陳述之效力、本票強制執行裁定之停止執行等重要爭議問題之研究。
一紙對付壞鄰居:大家都可以自己依法解決的公寓大廈糾紛(2版)
這是一本獻給現代公寓住戶的萬用法典 不管你是房東搞消失、還跟鄰居不熟的租屋族還是處處有人情包袱的社區管理委員或是想自己開間小店養老的退休爺爺都有各自的麻煩事。來自鄰居的菸味蒐證無門、停車位的充電樁不是你想裝就裝、住戶管理費拖欠不繳…… 這些疑難雜症,書中通通有解! 現代社會中,公寓的居住形式變得更加普及,如何跟不同背景的人們培養和諧的鄰里關係,也是。本書作者身為法院實務工作人員,藉由詼諧的文字與生動有趣的案例,免去艱澀的法學理論敘述,輔以明亮的色彩和漫畫,期能以此書為廣大民眾節省訴訟的時間與金錢成本,及早回歸寧靜的日常生活。
律師教你簽租約:房東、房客必知的租屋法律知識
如果你是辛苦在外打拼的租屋族,只有想一席棲身之地卻問題連連,「租房不成,房東怎麼不還定金?」「房東電費定價太離譜,難道都沒人管管?」 如果你是細心維護屋況的房東,希望與房客兩方歡喜卻不如所想,「房租一直拖著不繳,我可以斷他水電嗎?」「我的房子變的弄得又髒又亂,該如何跟房客算帳?」 有以上情形,你絕對需要這本書來幫助你解決麻煩!房客只想安居樂業,房東也想輕鬆收租租賃關係中可能遇到的大小事件與情境透過26篇房東房客間的實際案例還有清晰易懂的圖表、實用的訴狀範例讓你輕鬆了解《租賃專法》更完整說明近幾年新興的包租代管、社會住宅,還有租屋補助的法律眉角
縫補的正義:一部美國憲法的誕生,聯邦最高法院的歷史關鍵判決
化繁為簡 精選美國重大司法案件 拼湊出一部當代人類最迫近「正義」的成文憲法 & 理解美利堅核心價值 就從理解憲政演進開始 國民法官時代必備!認識美國法律史的第一本書 & .美國聯邦制的誕生源於何時? .刑法為何要建立在無罪推定之上? .為什麼市場需要反壟斷? .歷代的法院如何看待種族平權? .墮胎是否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權利? .如何防止總統突破權力的牢籠? & 做為人類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成文憲法,以及近代歷史第一個實質意義上以法治國的超級大國,美利堅的憲政發展過程,是我們理解西方歷史乃至憲政法理不可或缺的一把鑰匙。美國憲政的演進,堪稱是人類對「正義」的終極追求。 & 由於英美法體系龐雜,華文資料較難取得,目前市面上的相關書籍均為國外英美法學者的經典大部頭譯作,論述深刻繁複,對初學者或想理解普及法學知識的人們來說,門檻實在過高。本書即是為了突破這樣的困境而寫就,由年輕一代的本土普及法學歷史知識作家執筆,以淺顯易懂的方式,整理出250年間美國法律史的重大變遷。 & 美國著重判例,因此許多法理都得從歷史過程尋找解答。內容精挑每個時代裡最去蕪存菁的司法大案,敘述案件的起因、過程與判決結果如何影響或回應了各自時代。這些案件得以代表該時代面臨的問題,碰觸的也都是仍能適用至今的議題,包括地方分權、無罪推定、蓄奴道德衝突、公民權、反壟斷、墮胎選擇權、水門案總統越權等等。可以說,這也是一本認識美國核心價值的法學入門書。 & 自美國前總統川普於任期內提名3位保守派大法官進入聯邦最高法院後,近幾年以首席大法官羅伯茲為首,最高法院陸續提出了墮胎權、種族平權招生等議題的「逆轉」判決,造成美國社會極大衝擊,反彈及憂慮聲浪不斷。這也說明了,原先全世界以為的美國核心價值並非恆久不變;所謂人類基本權利的形塑,更與憲政演進過程有著極大關聯。在性別、種族等議題深刻主宰並分裂美國的此時此刻,法律無疑是最後一道關鍵防線,也是各方勢力與論述競逐之處。 & 有些學者將美國憲政稱作「最後的正義」。然而這樣的正義,其實是因應各時代所衍生的需求,因地制宜、縫補拼貼而成。這部成文的正義或許仍不完整、也不夠全面,但正是這樣的不完美,讓我們有了持續不斷迫近正義的動力。理解它,理解它如何被縫補,也就是理解人類如何追求真善美的過程。在這個人人皆是法官、法學素養迫切的時代,更顯重要。 & 專文推薦 & 范建得/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創所所長 & 聯名推薦 & 王銘勇/大眾聯合法律事務所所長 王鼎棫/法律白話文運動網站主編 陳仲嶙/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教授 蕭奕弘/律師,法普網站「一起讀判決」主筆 & 好評推薦 & 「影集《紙牌屋》看不夠嗎?來看美國政治人物如何透過憲法,進行三權分鬥,並打造你我熟悉的政經制度?背後的故事,在詳盡的考究與生動的述說下,又有什麼啟發?一切都在《縫補的正義》。」──法律白話文運動網站主編,王鼎棫 & 「本書不同於坊間常見的法學緒論課本,不是專門講述判例內容逐條釋義的「法學教科書」,亦非專談美國歷史的「歷史講義」。本書記錄著美國人民在追求正義的路上的艱辛歷程,以及歷任大法官是如何在不同時代中循序漸進調整解釋,一步步完善原則與例外,以適應現實。這段歷程也讓最初最弱小的司法權站上舞台,真正達成三權分立的平衡。」──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創所所長,范建得 &
圖解著作權法-3版
著作權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每天看書報、聽音樂、上網瀏覽下載資源等例行活動,就是在接觸他人的著作;而平日所拍的照片、日記等等,讓您也成為一位作家。當完成這些作品的那一刻起,就是著作權法中的著作人(俗稱作家),同時授予著作權(精準的說是著作人格權與著作財產權),這權利不但內容豐富多樣,而且大多數會跟隨您一輩子後,還能再延續50年,也就是說,它會存在比您更久,一定成為您身後遺產的一部分。 本書將著作權法中的重要概念,或易誤解之處,以一頁文、一頁圖的方式,依序說明概念,用一般人可以接受的通順文字,說明最精華的著作權法概念。如此一來,當遇到著作權的問題時,就可以輕鬆釐清問題點所在,可保障自身權利,也可免於侵害他人權利。
提著菜籃聊憲法:原住民、移工、同婚、流浪犬、區塊鏈……20件你必須了解的基本人權大小事
★李鴻禧、鄭麗君、苗博雅 重磅推薦★ 從#Me Too運動到同婚權益,從言論自由到食品安全。 這些看得見的、看不見的,說出來的、吃進去的, 每一件日常大小事,全都與憲法有關! ◤權利的起點,生活的保障 憲法永遠站在雞蛋這一邊!◢ 我們的食衣住行、柴米油鹽,都與憲法脫不了關係。 因為有憲法,生活中許多問題才能得到正視與保障── 能與心愛的人結婚,不再為飆漲的房價望屋興嘆,為工作上過度地壓榨出聲,或為不合理的對待爭取權益,確保吃下去的是安全、安心的食物,不成為網路世代中個資外洩的受害者…… 如同艷陽下庇蔭人們的樹,大雨中遮蔽風雨的一方屋簷,憲法保障我們的每一項基本權利, 它永遠站在雞蛋這邊,而非傾靠權力與城牆。沒有憲法,等於沒有國家、沒有身分證明,我們沒有辦法找工作、投資、買房、旅行。甚至校園的流浪犬,以及我們生存的環境,都需要依賴憲法保護,但大多數人卻感受不到這如同空氣一樣,不可或缺之存在的重要性。 本書將以社會上真實發生過的故事為例,如賽神豬、NFT、18歲公民權等,探討與尋常風景緊密相依,卻又不時被你我遺忘的這份契約。 就讓長年提倡憲政常識普及化的作者黃崇祐帶領我們輕鬆地提著菜籃聊憲法,抓一把蔥、捏一把蒜,把20道街坊巷弄的知識好料通通打包回家!
作為意志與表象的刑法學:當代中國自由主義刑法價值觀及其理論體系的構建
德國著名哲學家亞瑟.叔本華的名作《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寫著:「在倫理方面的行為,如果不是由於一個人純潔、直接的衝動,而是由於一個概念、一個教條而產生的,就他的性格說,這又是過於高尚的,那麼這一行為就會由於後來自私的懊悔而在這個人自己的眼裡也要喪失一切的功勞。」世界不只是物質的。法律的世界,尤為如此。以規範教義學為根基的傳統刑法學更應當時刻顯明自己的價值立場。刑事法學科相關理論研究重點不應僅停留在其理論解釋學階段,還應當更加豐富其在解決相關具體理論問題上的研究維度、空域範圍及其對相關社會現實問題的回應之精確度等方面。現代人類社會更應當尊重源自天地自然的良知與公義。尤其在刑事立法與司法實務中,尊重人格尊嚴、個人的獨立與自由發展、法的中立與均衡。對於我們身在中國大陸的法科教育工作者個人而言,應當繼續大量閱讀並積極學習有關西方民主國家之憲政價值與自由主義書籍,應當繼續與相關國際專家學者全面交流互訪,應當繼續努力翻譯相關著作書籍,為中國社會民主、法治與自由之啟蒙繼續工作並努力保持思想之獨立。
新編六法參照法令判解全書(94版)
本版最新修正至民國112年6月28日總統暨立法院公布之法規命令。 全書收錄國內法規與國際公約近700種、各級法院重要裁判判例要旨近5000則以及大法官釋字第1-813號解釋。 & 本書突破坊間六法全書只列法條之通例,而於各主要法規中,逐條附註「條文要旨」、「增訂理由」、「修正理由」、「參照法令」及「判解要旨」,俾讀者於閱讀條文之餘,兼及相關之法令、解釋、判例及裁判,以澈底瞭解條文真義,並作深入研究之參考,此為本書最大特點。 &
當代法律:第二十一期 淨零排放 新時代碳費、碳稅、碳權、碳交易
台灣證券交易所和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共同設立「台灣碳權交易所」,於2023年8月7日成立,而為響應全球2050淨零排放潮與歐美碳邊境調整機制趨勢,也產生各種節能減碳的問題,目前初步規畫似乎偏向「碳排放權」,企業的碳排量有一定額度,企業實施減碳措施控制碳排量,即可將剩下額度轉售予超出碳排的公司,而產生碳交易;若企業自願性減碳,可再向國際減碳機構申請認證、產生碳權,也能進行交易,新的碳成本來臨,企業該怎麼做,是大家非常關心的課題。本期特別邀請有「台灣碳交易之父」美譽的臺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李堅明教授,以及長期關心此議題的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林幸助特聘教授及其研究生陳冠宇、呂佳宜、東吳大學法學院宮文祥副教授、中興大學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紀和均助理教授、開南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系金士懿助理教授,以及吳欣盈、吳怡玎、洪申翰、陳椒華四位立委為文分析此議題!
口述講義民事訴訟法(下)(3版)
本書係講授民事訴訟法課程之口述講義,其內容旨在闡述新民事訴訟法之基礎理論及基本構造,既就訴訟理論為體系性及批判性闡釋,又舉具體案例予以反覆演練及說明,助益於全盤理解新民事訴訟法學,並學會靈活運用之本領。本書下冊說明訴訟之審理及事案之解明、訴訟程序之終了及判決效力之範圍、小額訴訟與中間程序,與聲明不服及事後救濟。
稅捐法秩序:稅捐、稅法與基本原則?
本書為學術專門書籍,就我國稅捐法秩序當中幾個基本概念,作詳細而完整介紹,其內容包括:①稅捐與非稅公課之定義、實例與區別實益;②研究稅捐之不同學科,包括會計學、財政學與法律學,稅法與其關聯法科,例如與民刑法、社會法與環境法關係,稅捐法之法源與法律解釋法;③稅捐之憲法基礎,包括稅捐法規範之憲法解釋與憲法審查、稅捐法規範所涉及基本權,與稅捐法所應適用的基本原則,包括量能而平等課稅原則、依法課稅原則、比例原則與過當禁止、正當法律程序原則等。作者希望透過本書說明,有助於讀者得以瞭解,合於一體性之稅捐法秩序下稅捐法規範的應然狀態,及其與我國現實上實然狀態的差距。
專利法(2版)
專利法或許給人一種難以親近的感覺,因為一份專利總是會既需要符合法律規範,又有專業技術,因此法律人與技術背景人士總是能輕易地各懂一半,但是要一窺全貌就有些吃力。而專利法在審查實務的部分,偏重於機關對人民的行政法問題,在公法問題上,這是一種思考模式。但專利獲准公告,在進入權利主張階段時,人民與人民之間在民商法上,與公部門作為裁判者所成立的關係,又會遇到私法上的另一些原則。在公法與私法的共舞之間,更多法律初學者常常一起身就昏了頭。 本書希望達成的目的是,使初學者不至於感到痛苦困難而必須放棄;從一些基礎的案子佐以立法理由與解釋,嘗試用一些較生活化的例子來解釋當你進入專利法這個領域時可能會發生的事情;期許在有一些基礎觀念以後,在這一趟勇敢的旅程當中,有著是冒險中的刺激快樂,讓創意成為生意。
原來法律跟我想的不同,給現代女性的第一本法律專書
★市面第1本專為女性而寫的法律入門書!★市面第1本由「法規分類」的生活法律攻防書,讓讀者更加一目瞭然。★男性律師的專業x女性自由撰寫者,觀點不偏頗,理性且溫暖。&★專業律師教你如何處理離婚糾紛、預立遺囑、交友詐騙、侮辱誹謗、職場性騷擾等關鍵日常問題!「女生老是越想越不對勁,竟然事後告我性侵?」「網紅不就是公眾人物?為什麼罵他還會被他告公然侮辱罪及加重誹謗罪」「現在通姦除罪化,難道我只能眼睜睜看著老公出軌?」&■&& ■&& ■&★市面第1本專為女性而寫的法律入門書! \ &執業超過十年專業律師犀利解說 &/&&★ 從民事、刑事、性侵害犯罪防治法、家事法、勞動基準法等完整解說女性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法律問題與盲區!★ 市面第1本由「法規分類」的生活法律攻防書,讓讀者對法律觀念建立更加簡單明瞭。★ 超過50件日常生活常見案例分享!女性、上班族、家長必讀!&「人帥真好?人醜性騷擾?」「我自己賺的錢,想留給誰就給誰不行嗎?」「在網路上留言:『求上車』,會有問題嗎?」「借錢給朋友,並已請對方簽了本票,這樣就能請對方還錢吧?」「被詐騙的錢,有辦法要回來嗎?」「已經簽了離婚協議書,還能反悔而主張無效嗎?」……等許多日常生活你以為的小問題,其實都是「法律」的大問題。&▋ 法律了解的深淺,就是你人生輸贏的關鍵!善用法律知識與簡易法律觀念,一點點細微言行改變,就會讓人生大不同。利用法律來保護自己、提醒親友,一個事件,最後會不會吃虧的關鍵,通常就是對「法律理解」的深淺。&本書除了著重於臺灣犯罪主要受害者:「女性」,也希望盡量以深入淺出的方式給讀者基本的法律觀念與心態。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會因為不小心觸法而受害,也不會因爲受了委屈卻沒有含冤昭雪的機會。&法官、律師和醫生相同,面對案件與病人,都像面對陌生人,法官不會看了案件就清楚你的個性與成長背景,醫生不會只看一次診就知道你有什麼遺傳性疾病。我們能幫自己與親友的,只有讓自己更了解相關知識,減少犯罪和被害的委屈。▋ 本書提供的方法不僅限於女性,也適用於……✔老實的上班族:為勞方和資方建立良好的法律知識,合作不吃虧。✔辛勞的家長、師長:協助小孩及學生養成良好的法律觀念。✔一般男性:為自己培養正確的法律觀念,保護自己與身邊女性親友。&&【專業好評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Metoo& 讓被害人能勇敢站出來,本書會告訴你站出來後,能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吳宏毅(「毅大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吳志光(輔仁大學法學院院長)范姜真媺(東海大學法律學系教授)陳美菁(作家、主持人)張瑋軒(作家、《女人迷》創辦人)&&【本書特色】★本書以法規分類,用常見生活案例解說,並將法規獨立排版顯示,淺顯易讀!本書章節以法規類型做分類,內容引知名案件或常見法律問題做解說,讓讀者更有共鳴。書中將法條獨立排版,讓讀者閱讀及引用法條更為快速確實。★你可以在這本書得到重要法律概念講解,讓你輕鬆建立正確觀念,不輕易受委屈!在解決問題之前,先為讀者建立正確法律觀念。「法律」跟你想的絕對不同:想告人卻成為被告?對方明顯犯罪,為什麼不會被判刑?法律觀念的培養,才不致讓自己與親友受委屈。★男性專業律師與女性專業編者合作,完整說明法規與大眾想法的差異!從女性思考角度出發,男性律師專業分析。每個人的觀點不盡相同,兩性想法亦具差異,本書以女性角度出發,由男性專業律師解說,觀點不偏頗,分析文字理性且溫暖。&★溫暖法律提醒外,提供常用書狀範本與合約審閱須知!書中除了有專業律師的溫暖生活法律提點外,為使讀者更能有效了解法律並實用本書,書末提供合約審閱須知與書狀範例。想要告人或是談離婚要準備和思考的東西比你想的還多。
必備六法(31版)
■ 本書輯錄現行重要法規凡95種,共分憲法、行政、民法、商法、民訴、非訟、刑法、刑訴等8大類,輕巧實用,物超所值,為準備國家考試暨研習我國法律之最佳入門工具書。 & ■ 本版新增修法規係收錄至112年6月29日總統正式公布暨行政機關發布之最新法規。 & ■ 新增法規:國民法官法(109.8.12)、通訊保障及監察法(107.5.23)、辦理民事訴訟事件應行注意事項(110.12.29)、跟蹤騷擾防制法(110.12.1)、法院辦理刑事訴訟案件應行注意事項(112.6.29)。 & ■ 修正法規:憲法訴訟法(112.6.21)、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組織法(112.4.26)、法官法(112.4.26)、證券交易法(112.6.28)、銀行法(112.6.28)、期貨交易法(112.6.28)、家事事件法(112.6.21)、中華民國刑法(112.5.31)、人口販運防制法(112.6.14)、刑事訴訟法(112.6.21)、少年事件處理法(112.6.21)等重要法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