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的編輯學:日本編輯教父松岡正剛教你如何創發新事物
掌握編輯知識的精髓,就能萃取知識、活用知識。 & 編輯於遊戲而生 編輯隨對話而生 編輯因缺陷而生 編輯是比對、是聯想、是冒險。 編輯可以在任何地方,以任何形式開始。 & 大部分的人在聽到「編輯」一詞時,想到的是文字工作或職銜。 不過,在日本從事編輯工作、培育編輯後進超過半世紀的松岡正剛認為,編輯知識的技巧不只在書籍、報章雜誌、電視、網路中應用,就連小說、漫畫、影集,甚至企畫書、業務報告、專案計畫,也都看得到這些技巧。 松岡將編輯定義為「解讀目標資訊的結構,再以嶄新的設計傳遞這些資訊的作業」,編輯在五花八門的現象之中運作,在我們大腦之中發生的事情,大部分都屬於編輯的範疇,就連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本質上也是一種編輯。 為了讓一般人也能善用編輯這門技術,松岡將他的方法和思考,歸納在本書中,試著從各個面向討論「編輯是蘊藏於人類活動之中,最基本的資訊技術」。 松岡正剛認為,資訊有三種動向,分別是:「資訊如同生物活著」、「資訊無法離群索居」和「資訊已窮途末路」。 「資訊如同生物活著」的意思是生命的本質本就是遺傳基因這類資訊的編輯,人類也是在這個資訊編輯架構之下活動。 「資訊無法離群索居」是指資訊持續和其他的資訊聚散離合,資訊之間有所謂的「緣分」。 「資訊已窮途末路」則是資訊是正在尋找去處的「流浪兒童」,等待適當的帶領。若以一句話形容這三個動向,那就是資訊會互相建立關係,找出這種關係線的作業就是編輯,也就是說,編輯就是「發現關係」。 由於我們很難知道編輯正如何進行,因此,松岡寫成這本書,告訴我們該如何得知「在自己身上出現的編輯狀態」,並且引領我們有哪些系統或工具有助於編輯。 編輯可以在任何地方,以任何形式開始。一本書,告訴我們探索「思考技術」或「呈現技術」的方法,只要每天持續琢磨自己的編輯世界觀,就能掌握編輯知識的技巧,培養萃取知識、活用知識的能力。 &
藝術與書的懷舊未來式
懷舊事物中能夠看見些什麼?足以令人開拓眼界、耳目一新的舊事物其實都是一種未來式。當我們向過去探索時,也有機會看到全新的可能性。探尋的過程,也可以慢慢建構出自己的身分認同與文化價值。作者將分享台灣多元而與眾不同的島嶼文化,還有他在藝術中所看見的未來。世界越快,心可以慢在全球化的世代,科技日新月異,世界一瞬萬變,我們每天所接受的資訊量可以說是無數古人一生的總和。然而,或許可以在時間的縫隙中,找到一個休憩的所在,回頭看看重溫過去,尋找遺失的美好。在時間的賽道中,我們不斷向前看,在某些時刻,我們也應該緩下腳步,回頭向後看去,看看過去所走過的點點滴滴,在那之中,可能蘊藏著我們之前沒有注意到的可能未來。不僅僅是個人或是產業,台灣的歷史也恰是如此,在台灣這座舞台上,不同時代許多人來來去去,他們都為台灣裝飾了許多,包含各式文化、各地美學、時尚風潮,在時間的積累下,台灣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過去,在這之中,又能夠看見什麼未來呢?「青春終將逝去,唯記憶不被遺忘。這些年代久遠的絕版期刊,作為某種時代的見證、美學的啟蒙,每隔一段時間偶爾翻閱,就會有一股瞬間打開了時空膠囊的怦然心跳感。且隨冊頁流轉、潮流更迭,想像自己也彷彿跟著走進了激揚的歷史現場,重拾過去一代人曾經洶湧澎湃、新舊交鋒的青春記憶。」「台灣這個熱帶島嶼本身其實就有許多令人驚艷的特有種顏色,如珠光鳳蝶黃、奧萬大楓葉紅、太魯閣大理石灰白、老建築木門窗湖水藍,以及台灣藍鵲和藍腹鷴這類珍稀鳥類羽色等。這些深具台灣風土特質的色彩文化,或許有可能將台灣平面藝術或裝幀設計的其他領域帶入更多元的發展方向。」在藝術與舊書中,作者寫下了他自己的懷舊未來式,為大家描繪出了他所看見的美麗新世界。
不畏虎:打虎般的編輯之旅
本書集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生修習「出版實務產業實習」課程之心得。字裡行間可見每位同學在修課後,對出版產業的認識,對編輯體驗的感想。從基本的履歷表撰寫、課程心得回饋,到實際參與出版企劃書習作、國際書號申請;從稿件整理、打字排版到內部和總編溝通及對外與外包廠商聯絡,一步步實務操作,運用課堂所學,將出版工作的想像化為真實。修課過程中,有辛苦、歡笑和淚水。對編輯工作的內容,已經有初步的認識。不論課程結束後,是否一如初衷,堅持以出版為業,或決定另闢蹊徑。本次課程的經驗,都將為大學生涯帶來別樣的感受,在未來職涯選擇上,發揮至關重要的影響。
編輯的創新與創業:日台韓越泰61個編輯創意團隊的實戰經驗
▍ 編輯的守備範圍有多廣? & 不單是製作書籍、雜誌或網站,有越來越多的編輯更是開始從事開店、規劃活動等超出「編輯」範疇的行動。他們的目的也變得更加包羅萬象,囊括振興地域的宣傳活動,以至打造全新社群。 & ★各界「小編」必備之工作與創意精華★ & 一次遍覽北海道至沖繩,日本全國各地共56個編輯團隊的工作與創意。並收錄台灣、韓國、泰國、越南的5個編輯團隊工作實例分享! & 鄭林鐘(骨董級編輯人/華山文創園區顧問): 如果前幾年夯爆的「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可以板塊位移到創新創業的領域去大顯身手,那麼為什麼沒有人提出「編輯思維」(editorial thinking)呢? 現在,我手上終於看到真的有人將編輯思維運用到創新與創業了,而且表現絕佳,而且一來就是61個案例。 在《編輯的創新與創業》書中,我們看到一批優秀的編輯們跳脫一般人對編輯工作的認知,有人編輯一個小鎮、一座島嶼、一條街道、一場演唱會,有人編輯一個品牌、一道風景、一個對話空間……每一個案例,都是揮灑編輯功夫所創造出來的。 & KOH BODY(RAYING STUDIO創辦人): 不同於市面上最多重視美觀的設計範例集,本書是由編輯者的視點來介紹跳脫傳統「編輯」的想像。 & ▍ 編輯是名詞,也是動詞,一切皆可編輯! & 不局限出版或雜誌編輯,本書案例遍及各界「小編」的工作範疇,具備創新與創意的工作實例,並詳述創業過程的實戰經驗。從點子的產出、執行流程、乃至在實作與合作時所發想的巧思,進行鉅細靡遺的介紹,如: & TORCH Inc.──連接北海道至全國的「在地小物經濟圈」:民宿、群眾募資、媒體藝術、出版。 社區營造創意──以車站為中心,打造出自治區「MAD City」:活用閒置空間、建立地方啤酒品牌、地方廢棄再利用。 CUON──為日本讀者推介韓國文學:版權代理與出版、開書店、至韓國文學舞台舉辨文學之旅。 She is──收集多樣的女性聲音:創辦女性線上文化誌、打造線上與線下對談空間。 千十一編集室──「編輯」小鎮的出版社:出版以「漫步小鎮」為主題的小說、開設挖掘地域資源的全國性工作坊「LOCAL MEME Projects」、開設連繫各地編輯的線上社群「EDIT LOCAL LABORATORY」。 YADOKARI──介紹極簡主義及迷你屋:發行介紹世界上各種生活形式的網路誌、從事「可動產」的企劃販售、發行極簡生活新構想的小型刊物《月極本》。 happening──了解泰國創意最前端:攝影集與畫冊出版、店鋪經營、藝術及音樂活動主辦…… & 跨越國界網羅61個編輯創意團隊豐富的工作實例,前所未有的《編輯的創新與創業》,如台灣代表RAYING STUDIO創辦人KOH BODY所說:本書是由編輯者的視點,介紹跳脫傳統「編輯」的想像。 & ▍ 編輯的價值是什麼? & 影山裕樹:編輯是一種能站在特定客層立場,從各式各樣角度看事情的人。而且,編輯還會以令人咋舌的行動力進行調查,並苦思出實際的內容產品,不到滿意絕不罷休! 須鼻美緒:編輯也算是一種跨領域的「通才」。正因為是通才,才有辦法因應所有領域及客群。 & 【本書目標讀者】 #出版編輯& #雜誌編輯& #網媒小編& #電商小編 & #各界行銷企劃& #私人企業與公部門公關& #地方創生機構…… 歡迎加上你的hashtag! ▍ Special Essay 若林惠(黑鳥社創辦人) 金承福(CUON創辦人) ──了解日韓編輯人的思維 & ▍ 各方編輯好手共襄盛舉的台灣代表 田園城市 RAYING STUDIO ──台日文化交流的橋梁 & 名人推薦 鄭林鐘(骨董級編輯人/華山文創園區顧問) ──〈啟動你的編輯思維〉專文推薦 王玉萍(寫寫字採編學堂創辦人) 李取中(週刊編集創辦人暨總編輯) 黃金樺(彰化縣青年發展處處長/建築師) KOH BODY(RAYING STUDIO創辦人) ──熱血推薦 &
編輯這一行:日本實用書傳奇編輯,從40年經歷剖析暢銷書背後,編輯應有的技藝、思維與靈魂
編輯必須具備工匠的自覺, 能與社會深入交流,認知自己是在做一件「作品」。 A編工事中│編輯 B編│「編笑編哭」經營者 出版魯蛇碎碎念│編輯 李映慧│大牌出版總編輯 林聖修│啟明出版總編輯 陳夏民│逗點文創結社總編輯 傅月庵│資深編輯人,作家 ──推薦 什麼是編輯? 怎麼樣的個性適合當編輯? 編輯的品味與技藝該如何磨練? 暢銷書就是好書? 文藝書編輯與實用書編輯的差異是? 企畫的點子從哪裡來? 模仿暢銷主題可行嗎? 書名、設計、標題與圖表該如何規畫? 文章要如何改寫?& 編輯,是製作一本書的匠人、無所不能的專案執行者、擁有敏銳市場嗅覺的行銷企畫,同時也是超越藝術工作者的專業人士……說起來五花八門,編輯這一行,到底是在做什麼? 本書由創造日本商業書這個類型,並締造百萬暢銷紀錄的傳奇編輯片山一行,從他四十年的從業經歷中,回到做書的原點,分享「編輯」這門職業的內涵,含括編輯在當今社會中應該扮演什麼角色、具備什麼樣的人格特質,以及與作者、相關從業者要如何維持關係,也從心法到技法,包含企畫、書名、書封、標題、文案到圖表,深入探討做為一門技藝的編輯力。 怎麼樣的人格特質適合當編輯── 「編輯是什麼都能做的藏鏡人:編輯要賭上自己的人格,與作者溝通互動,把做出來的書交到讀者手中。」 暢銷書是如何誕生的── 「如果你有辦法附身在讀者身上,就會想到新企畫了。」「即使是類似的書,也要盡量加入其他書沒有的切入點,從讀者的觀點下工夫。」「你編的書最好懂!」就是讀者最大的讚美! 暢銷書就是好書嗎── 「我一直有種『賣不好就不行』的業務思維,但本質上依然是個編輯。編輯有骨氣,不炒冷飯,不想當個跟風撿便宜的人。有這樣的編輯魂,出版業才能常保清新。我們當然可以『模仿』暢銷主題,但模仿與『抄襲』基本上完全不同。」 本書特色: 百萬暢銷書編輯從業四十年的經驗法則 從實用書立場出發的編輯學 講一名編輯該如何培養感性,也理性探討製作一本書應該具備的技術與知識 不論你是出版人、愛書人、書店從業人員,本書不只告訴你編輯工作的眉眉角角,更在這個數位崛起、紙本看似沒落的年代,帶領讀者重新思考出版的必要性,以及這個時代中編輯的責任,傳授混沌時代裡,既要跟上時代又不隨波逐流的「編輯學」!
編輯樣Ⅱ:會編雜誌,就會創意提案
博客來排行冠軍暢銷書《編輯樣》之後六年, 最受歡迎的「《聯合文學》編輯室報告」 + 最犀利坦白的「現場實務分析」回來了! 封面由設計大師聶永真親自操刀! 這次還要告訴你:「會編雜誌,就會創意提案!」 ★特別好禮: PressPlay【超編輯術,突破你的創意盲腸!】音頻課程獨家放送!(見頁308) 從不可思議的實體刊物改版歷程,到無所不能的文學創意提案, 《聯合文學》決定性的品牌擴張行動, 一口氣衝入數位社群年代創意現場! Pbook+Abook+Ebook 超時代新型書體 一次整合刊物、網站、活動、商品、廣告的全方位編輯力與創意思考策略! 2014-19《聯合文學》編輯室報告+72則雜誌操作現場 不只編輯人這樣,更是最強創意人那樣! 「會編雜誌,就會創意提案!」您不覺得能夠當一個雜誌編輯真是太有趣了嘛! 《編輯樣Ⅱ:會編雜誌,就會創意提案!》是知名作家與雜誌人王聰威主導的《聯合文學》,於2014年至2019年進行全彩大開本改版歷程的完全紀錄。這個具有勇氣與創意,卻也飽受誤解與批評,幾乎令各種文學刊物翻天覆地的大型行動,為《聯合文學》贏得了金鼎獎四十年的「年度雜誌大獎」、「最佳人文藝術類雜誌獎」與「雜誌類個人獎:設計獎」,不僅培養出一批原生的文學雜誌讀者,更對新一代臺灣藝文刊物的編輯概念、技術帶來影響和衝擊。 王聰威在書中除了反思品牌精神、編輯策略、技術實踐等雜誌現場實務,可作為中高階內容產業人才的工作指南之外,並藉由此次改版行動,以《聯合文學》作為核心品牌,將文學策略與編輯力貫徹於網站、活動、商品、廣告等創意提案。王聰威證明如果你是一位編輯人,就能成為一個創意人,並且盡情把創意運用於各個工作領域。
手塚番:我曾伺候過漫畫之神
․被譽為「漫畫之神」的手塚治虫,一起工作過的編輯第一手訪談! ․面對死線的大師真面目以及經典神作的創作祕密! ․漫畫名家安達充、高橋留美子、竹熊健太郎絕贊推薦! ․收錄神之前助手、漫畫大師石坂啟特別為文庫版繪製的漫畫『神之指定表』。 ․追加收錄曾任手塚助手的藤子不二雄Ⓐ珍貴訪談。 他是神,還是惡魔……?! 在漫畫之神身邊不眠不休看守追稿的編輯血淚訪談錄! 漫畫業界暗中流傳的那些傳聞的真相! 幾乎憑一己之力開拓出故事漫畫新天地的天才——漫畫之神手塚治虫,他的身邊曾有無數位名為「手塚番」的編輯陪跑者。 為了確認流傳至今的無數「手塚傳說」之真偽,作者大膽採訪曾任「手塚番」的前編輯們。這些人後來多成為日本各大漫畫雜誌的編輯長,於是「傳說」逐漸成為了「神話」⋯⋯ 【傳說1】我跟同時期進公司的同事說:「我在當手塚老師的責編喔。」他就回我:「你會死掉的。」 【傳說2】「聽說責編羽生先生曾在手塚老師那裡揮舞日本刀?」豐田龜市:「揮過刀的不只他一個,有很多人啊!」 【傳說3】神如果接下畫得痛苦萬分的案子,責編就一定會被殺掉。——在作品中被殺掉。 【傳說4】有責編會藉機把手塚大神拐走,造成恐怖混亂。最大規模的一次號稱「九州大逃亡事件」! 王登鈺、阮光民、李衣雲、臥斧、麥人杰、龍貓大王——膜拜推薦! 即使身為「漫畫之神」,還是需要眾多編輯,才得以有流傳至今的諸多漫畫傑作。這些伴隨「神」的編輯們有一個稱號,就是「手塚番」!歷經30年,這個稱號已經變成一種榮譽勳章。從他們口中透露出最直接真實且驚人的「手塚傳說」真相。 書中訪問了13位擔任過「手塚番」的編輯,以及3篇外傳:手塚Production社長、「初代助理」藤子不二雄Ⓐ,以及創刊50年《Big Comic》初代編輯長小西湧之助,書末同時收錄漫畫大師石坂啟11頁的短篇漫畫『神之指定表』。 在每一位「手塚番」真情流露的分享中,不僅能看出手塚治虫驚人的創作力與創意,更顯露了手塚許多不為人知的「平凡」,例如編輯為了怕自己不在手塚身邊,自家稿子的完成時間會被擠掉,而連日徹夜未歸地與各家出版社的編輯一起擠在狹小的等候室裡;也有人因為手塚的任性而不禁出手打了手塚;或是為了拿到稿子,編輯只得追著逃走的手塚到外地的旅館;還有人自己小孩快出生了卻為了要等稿子而無法陪產,反而被手塚催促;更有被手塚一再拖延、最後仗著酒意把終於拿到的原稿在手塚面前一扔後甩頭離開的編輯;或是手塚在趕稿期間突然消失去為兒子慶生的小故事等。手塚的傳說,因為這些真實的「手塚番」訪談,讓傳說變成了漫畫迷得以津津樂道傳誦下去的神話,更彰顯了手塚被尊敬、崇拜的理由。 這本每一位「手塚番」跟手塚之間的回憶都相當珍貴且獨一無二,生動有趣的細節歷歷在目,而本書所記錄下來的並不只是這些故事,其中交織了日本漫畫發展的歷史和整個出版業的時代變遷。
編輯七力(修訂本)
令人驚艷的編輯寶典,改版重出! 一次搞懂編輯工作的內核 編輯作業全攻略 編輯有七力: 定位力、選提力、結構力、採訪力、寫作力、視覺力、標題力 你還需要幾力? 編輯的理念 好的編輯人能客觀地判斷作品的好壞。心態上,他懂得欣賞作者的努力,其次則是能以編輯專業找回作者遺失的客觀眼光,並鼓舞作者前進。 在專門的領域,編輯的知識往往不若作者,但至少要有與作者「對話」的能力──可以提問,可以建議,甚至可以說服。 「清晰度」是一位好編輯必須向讀者保證的首要品質,編輯絕不能讓自己都不明白的東西印出去。編輯不是內容生產者,但某種程度而言,卻是內容文字(影像)的再生產者。 編輯的信念 他服務的是一個特定的世界(文學的世界、財經的世界、科普的世界、社會科學的世界……),而不是某一個特定的作者。 名人推薦 詹偉雄‧謝春滿‧梁寶華‧裴偉‧陳素蘭&& 熱烈推薦 「在網路時代中,編輯的工作不僅不會消失,它可能成為一個更重要的藝術和技術。從獨特的選題眼光、題目的佈局拆解、展現內容的手法、圖文整合的表現,乃至一個可以說明一切的標題,擁有這些技術的編輯,正是在資訊爆炸的網路時代中最好的引路人。而這本書就是引路人的最佳練功指南,誠摯推薦給對編輯工作有期待和想像的大家。」——《數位時代》社長 陳素蘭 「作者將多年在雜誌編輯的經驗心得,毫不藏私的提供出來,並點出全新的思考模式。文章不論是以紙本或網路的方式呈現在讀者面前,編輯都是最重要的那扇門,而與時俱進的編輯,就是要和讀者產生最大的共鳴。看完這本書,我相信你能找到這扇門關鍵的鑰匙。」——《鏡週刊》社長 裴偉 「這是作者在新聞職場上奮戰多年的經驗與心得,沒有虛矯的學術套路,有的是一點一滴歸納並知識化後的真工夫。」——《工商時報》總編輯 梁寶華 「一本具有編輯與採訪實作經驗的好書,匯集二十餘年功力而成,值得所有新聞工作者參考;特別是雜誌工作者,更值得一看!」——《今週刊》副社長 謝春滿
新聞工作的實用邏輯:兩種模型的實務考察
新聞是背負社會期待的工作,應該具有專業性格,依照專業邏輯行事。只是在現實社會中,新聞工作始終踏著塵泥前進。實際觀察,沾滿塵泥的步伐敘述實務場域有著屬於自己的實用邏輯,而且跟隨社會改變,新聞工作者像是踩踏在不同泥土地上,依照不同土地特性,演化出適合的行走方式,用對應於各自時代特徵的實用邏輯完成新聞工作。 實用邏輯或許顯得不夠堅定,不夠理想,卻不應該被忽略,它寫實描述了新聞場域的運作與各種問題。透過實用邏輯的引導,本書嘗試提出「農耕」與「做電視」兩種模型,分別描述過去以報紙為主,以及當下以有線電視為主的新聞場域,分兩階段細看近三十年來台灣新聞工作的演變、今昔差異,試圖重新解釋當下新聞工作為何演變如此。並且,期待實用版本與專業版本新聞工作的比對,可以促成實務與學術場域對話的機會。
江湖人語 走跳社會的人生潛規則
一點突破,全面擴張。 誰能揭露醜聞、新聞的幕後真相? 縱橫黑白兩道,走跳江湖數十載。 & 發掘痛點、盲點、潛規則。 初入職場如何洞悉陷阱,從遜咖搖身轉變為人才。 除了天分更要衝鋒陷陣。 &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以人的故事為主題,不以新聞報導的方式呈現,而是有血有淚的真實故事,寫下感悟情義的江湖憶往、細膩刻骨的社會觀察、走跳新聞的工作倫理、職業幕後的心酸刻苦、警界高層的軼聞風雲。
新聞最前線(中英雙語版)
本書集結了美南報業集團李蔚華董事長的新聞札記,過去數十年間,從大國冷戰結束到中國崛起,數位時代帶來之衝擊,地球暖化對氣候造成之變化物質文明對人類之極大影響;李蔚華以其獨特的知識觀點,剖析國內外重要新聞──媒體事業是為多元社會不斷記錄歷史,為社會伸張正義,為弱勢者吶喊,為社會提昇能正量。
我的新聞是這樣跑出來的:衝撞第一現場的理性與感性
這裡看不到煽惑的新聞報導, 只有第一現場的真相與漏網, 以及第一線記者最真實的心。 本書是新聞主播黃逸卿投入媒體工作十多年的第一手告白與省思。 憑著一股新聞魂,黃逸卿衝鋒陷陣搶新聞,不斷超越自己身心的極限。不論是前總統李登輝訪日行程的獨家畫面、倒扁現場瘋狂連線導致無法如廁的荒誕、大膽前進情色圈卻在訪後遭飛車追逐的驚險……所有電視上看不到的驚險與緊張一如實現形。 儘管生活極度緊張與高壓,黃逸卿在她多年的採訪生涯中,經歷了許多人一輩子很難碰到的事,她在海地貧民身上看見生命的艱苦與希望,從老農的血汗與無奈 中看到家庭與責任,縱然有悲有喜,卻是她最珍貴的人生閱歷。書中更透過自身的經驗與觀察,剖析新聞的價值與受到的誤解,並分享她身為媒體人的自省,期許大 眾看見事件背後的真相,以及新聞從業人員的真性情。
誹謗官司:呂前副總統的名譽官司
新聞自由不應無限上綱 & 二○○○年,《新新聞》週刊以未經查證之消息報導副總統呂秀蓮爆料總統府緋聞,輿論譁然,更引發一場「新聞自由」與「事實正義」之間的抗爭。 & 《誹謗官司》一書即是由當時律師團的成員尤英夫律師將二○○○年十一月爆發的「新新聞嘿嘿嘿」事件,從案發到二○○五年四月廿一日最高法院判決確定的訴訟過程,及當時媒體的相關報導,鉅細靡遺全部蒐錄、解析。 & 尤英夫律師將官司過程整段真實記錄,由提出告訴的律師團討論、保全證據之動作,到開庭時雙方律師及當事人的辯證攻防、證人提供審判參考證詞,以至公布判決後高等及最高法院上訴過程,足令讀者從中觀察官司進行之程序和步驟,是部法律訴訟的的教戰守則。 & 呂前副總統的這場名譽官司的判決結果讓我們見證了所謂「新聞自由」,是報導事實真相的自由,而非捏造不實,誣陷他人的自由,更非淪作政治鬥爭工具的自由!自由是一種權利,更是一種責任、一種良心,凡享受言論自由者,應先具備言論良心,信守言論責任。沒有媒體責任,就沒有媒體自由。新新聞事件顯示的不僅是媒體素質,而是媒體淪為政治鬥爭工具的道德墮落!
編輯樣
由知名設計家聶永真設計封面 + 一次刷新文學雜誌的編輯術 以及挑戰創意發想的歷程 & 讓喜愛文學的讀者了解文學這一行的種種面貌, 讓對雜誌充滿想像與期望的讀者,獲得最大的閱讀樂趣! 雜誌編輯人就是這樣! 今天起,讓我們練習編輯一本雜誌, 也整理自己的心。 一期一次,重‧新‧開‧始。 史上最受歡迎《聯合文學》編輯室報告+「Guide Book」核心創意編輯術+總編輯現場分析MEMO 《編輯樣》是知名小說家王聰威,以雜誌人身分主導《聯合文學》雜誌改版的創意紀錄。 內容包括史上最受歡迎,完整55期動人又幽默的「編輯室報告」一口氣結集! 加上王聰威為每期雜誌所撰寫的反省備忘,專注分析專輯企劃、封面設計、改版進程等等成敗得失,以及與FHM總編輯高翊峰長篇對談,深入討論雜誌編輯的各式技術、創意概念、理想性、未來性。 全書以「Guide Book」為核心的創意編輯術,足以作為各類雜誌編輯的進階參考指南。從今天起,大家一起來編一本有趣厲害的雜誌吧!
典藏台灣:聯合報60年影像紀實
本書特色1. 一張老照,訴說一個真實故事,紀錄一段悲歡歲月。2. 聯合報從三百萬張底片中,精挑台灣一甲子縮影。3. 記錄蓽路藍縷、貧乏老舊時代,有笑有淚。4. 定格王公將相、販夫走卒容顏,亦莊亦諧。5 .「認識台灣」的校園最佳歷史教材、家庭最佳藝術典藏
行過烽火大地:戰地女記者遊走邊緣國度的採訪實錄
有朋友說,新聞記者寫書一定要夠快,把握讀者的即時興趣,把握市場;他們擔心我這本書已給時間拋離。不過,對我而言,寫書的意義多於製造一種商品,記者的前線採訪,以及一宗新聞事件的出現,當然都有其時效性,但同時亦有一定的歷史涵義。 與其不停去追趕,不如稍作停頓,翻一翻舊賬,說不出會有新的發現。這本書讓我翻出不少舊賬,翻得熱淚盈眶。如果可以的話,我願意手上的一枝筆就把我所經歷的那一刻凝聚,與讀者一同哀嘆、憤怒、喜悅、沉默,然後回顧、反省,並喚起一些重要的記憶,好讓我們好好看清這一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