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6~1107_為什麼要說對不起(王宏哲
1106_2026手帳年曆

相關主題

中文書 > 全部商品

雪漠心學概論

雪漠  著
中華國際 出版
2021/04/05 出版

作者在心學書系中所講的諸多內容,便是對傳統心性學說的集中展示作者依託傳統大手印的傳承與實踐,打破教派局限,汲取了儒釋道文化中關於心性修煉的滋養,並結合自己的實踐體驗,進行了系統地研究揚棄消化和實證,重新整合,獨成體系。 跟一般的經典或學術著作不一樣的是,本書系側重於兩個方面:一是關於心性的修養與訓練,試圖直指人心。因此,本書拒絕了所有長篇大論的理論,拒絕了生僻深奥的辭彙,同樣拒絕了訓詁考據,既具備世界觀和普世性意義,又具備實踐論和方法論的意義。二是系統地介了鮮為人知的大手印心性學說,使本書具有了人類學和文化學的意義。而且,它不是簡單地採摘拼裝,而是對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剔其糟粕,有世界觀,有方法論,有機融合,有揚有棄,有體有用,有教有證,或能對和諧社會起到有益的作用。 本書特色 雪漠心學試圖以一種更有利於人類整體的方式,對傳統文化進行整合,將儒釋道三家思想的精髓傳承下來,着力於方法論和實踐論。以儒學修齊治平為基礎,以道家無為自然為提升,以佛學破執後的明空智慧為超越,適應不同心性和追求的人,從最基本的做一個社會家庭中的好人,到超脫世俗名利做一個高人,再到最後的做一個無執著有大愛覺悟之人,均有具體的方法,總有-款能撫慰滿足世人焦灼的心靈。每一個個體的心靈寧靜和清涼,必然會延及整個社會,使其變得更加和諧与清凉。

9 特價783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南懷瑾談歷史與人生

練性乾  著
老古 出版
2020/10/26 出版

南懷瑾先生在台灣有許多頭銜:教授、大居士、宗教家、哲學家、國學大師和禪宗大師等,還一度名列台灣十大最有影響的人物,但流傳最廣的卻是這個最普通的稱謂─南老師。本書取材自南先生的《論語別裁》、《孟子旁通》、《老子他說》、《禪宗與道家》、《新舊的一代》、《易經雜說》、《易經繫傳別講》、《觀音菩薩和觀音法門》和《金粟軒詩放八講》等。本書內容博大精深,文字通俗易懂。既涉及詩話與人生、文化與文學、讀書與論史、談典與論人,也涉及知命與立世以及作者的人生精言;在闡述我國傳統文化經典名著時,作者廣征博引,談笑風聲;談詩時,既有典故,又有哲理;談人生時,引用了大量典故和詩詞;用典故時,又有作者其獨到的見地。

9 特價37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何炳棣思想制度史論(二版)

何炳棣  著
聯經 出版
2020/08/21 出版

何炳棣先生退休二十年研究之大成──《何炳棣思想制度史論》 何炳棣先生初治近代英國農經史,再入明清人口財政史, 最後總結上古中國農業文明起源; 自19世紀始,上溯至西元前五千年終, 在中國史學界遍尋不出第二人。 本書為思想制度史專著,何炳棣先生畢生「久久不跳進思想史」,因為他認為「如果自青年即專攻思想史,一生對史料的類型及範疇可能都缺乏至少必要的了解,以致長期的研究寫作都空懸於政治、社會、經濟制度之上而不能著地。」 由此可見何炳棣先生治學,一向用「紮硬寨、打死仗」的方法,正面「攻堅」歷史學界的重大議題。其「攻堅」利器就是「考據」,以考據為功的思想史,不同於「當代大多數思想史家所關心的,往往僅是對古人哲學觀念的現代詮釋,甚或「出脫」及「美化」,置兩千年政治制度、經濟、社會、深層意識的「阻力」於不顧。 哲學大師馮友蘭曾說:「敘述─時代─民族之歷史而不及其哲學,則如『畫龍不點睛』。」何炳棣先生積四十年之經驗,窮究中國明清至上古農經制度,告誡後學「不畫龍身,龍睛從何點起?」龍身指的是政經社會制度;龍睛則是文哲思想體系。何炳棣先生在退休二十年間,「一往直前,義無反顧」,「踏進先秦思想、制度、宗教、文化的古原野」,積四十年畫「龍身」的經驗,點五千年中華文哲思想的「龍睛」,本書可說是何炳棣先生畢生學術的畫龍點睛之作。

79 特價59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國近當代哲學史

曾春海  著
五南 出版
2018/07/25 出版

以19、20世紀之交,中國振衰起弊的維新思潮為起點,接著分出1949年前後大陸的當代新儒學、港臺當代新儒學,這種分法主要是依照兩岸大多數學者的習常分法。其間,同中之異甚多,例如:馮友蘭被視為新儒學之一是否恰當?這真是仁智互間的有歧見之論斷。再者,兩岸被習稱為當代新儒學的諸多學者,視域開闊,學問淵博,一般人把他們局限於儒家是不太公正的。事實上,他們很多人對佛學、道家哲,甚至美學,都有深刻的研究成果。因此,本書特別紹述他們對老莊、佛學的研究貢獻,讓讀者們有更開闊的視域。此外,中國近當代哲學的焦點問題,主要是中國在面對西方現代化洗禮後的強權,向中國挑戰時,中國的回應何以虛弱無力?中國的傳統哲學與文化究竟應選擇何種路向?書中呈現了中國當代哲學在面對外來多元文化差異的較勁,以逐漸走向成熟的哲學與文化理念,尋求開放、包容和相互學習,截長補短式的會通調和來開展突破性的創進路向。

95 特價80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國哲學思想史

武內義雄  著
香港中和 出版
2018/07/24 出版

◎日本實證主義研究方法下的中國思想史專著 ◎作者曾為日本昭和天皇講授中國哲學 ◎若干中國重要學者受其啟發 武內義雄是中國哲學思想研究的重要學者,他以實證論來研究中國思想史的方法,啟發了後來的許多重要學者。二戰中他曾為日本昭和天皇講授中國哲學。 這本《中國哲學思想史》是武內義雄重要的著作,由現代翻譯家汪馥泉翻譯。武內義雄按古代期(諸子、經學),中古期(三教交涉),近代期(儒教革新)的分類,研究和書寫了中國哲學思想的源流與演變。既脈絡清晰賅要,又有新的論證角度與獨到見解,讀者可有頗多獲益與啟發。

9 特價36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嚴復思想述評〈全〉

台灣中華 出版
2017/04/05 出版

周氏所著之《嚴復思想評述》將嚴復思想分為「全盤西化時期」、「中西折衷時期」、「反本復古時期」,系統地論述這位清末極具影響的啟蒙思想家、翻譯家和教育家,並著眼於嚴先生的思想轉變,與一時代思想緊密的交互關係。 本書特色 1.本書系統地論述這位清末極具影響的啟蒙思想家、翻譯家和教育家,並著眼於嚴先生的思想轉變,與一時代思想緊密的交互關係。

9 特價41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在底層深處:張承志的文學與思想

李晨  著
人間 出版
2016/09/12 出版

張承志是「紅衛兵」這一稱謂的命名者和那場備受爭議的政治運動的參與者,卻拒絕以單純的懺悔對此一帶而過,而是背負著歷史的重量,以身體力行的實踐堅守理想並匡正錯誤;他是新時期初崛起的第一代青年作家,作為上山下鄉運動的親歷者卻從未以哀傷怨懟的筆調記敘無可挽回的青春,而是堅守「為人民」的創作原則,書寫邊疆底層生活帶來的啟示;他是文革結束恢復高考後率先踏足菁英學府接受研究生教育的新一代學者,卻從未將知識困於書齋,而是讓雙腳邁入廣袤貧瘠的西北大地深處,更及至東西方接壤的阿拉伯地域;他是早早疏離主流文學圈、毅然放棄公職的自由文人,卻從未以西方的自由、民主為標尺來丈量中國,而是對新帝國主義霸權在全球的蔓延有超前的警覺和疾呼;他是八十年代理想主義的旗幟,卻從未在理想潰散後的商業主義浪潮中隨波逐流,而是逆流而上,標舉「抗戰文學」;他是虛無主義全面降臨時刻的信仰者,闌入伊斯蘭教卻從未畫地為牢,將宗教版圖視為終極,而是更深地描寫中國,將批判的矛頭和情感的歸宿一併指向中國。 本書特色 張承志用一支硬筆 宣示著底層深處的文化意義、 被壓迫者的人道正義, 以及知識分子永不妥協的良知。

9 特價36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存在交涉:日治時期的臺灣哲學

集結國內外十二位跨領域學者最新研究 戰後七十年來第一本日治時期臺灣的哲學專書 日治時期,臺灣在文化上不同於日本,政治上又不歸屬中國 只有透過現實世界與抽象理論之間的辯證,來重新認識自己的存在 以存有問題出發,思索早期臺灣哲學的時代精神 臺灣當代哲學的誕生,始於日本統治下的現代化浪潮。當時臺灣正面臨殖民同化的生存危機,早期哲學家所關心的是:若臺灣在文化上不同於日本,政治上又不歸屬中國,那它到底是什麼?他們思想的共通特徵是「存在交涉」——透過現實世界與抽象理論之間的反覆辯證,來重新認識自己的存在現況。以存有問題出發,正是早期臺灣哲學的時代精神。 然而,哲學始於懷疑,常體現於對既有價值體系的批判。故而早期哲學所遭遇的困挫,多來自當權者的壓迫。除了在日本皇民化與戰時體制下受到壓制,在後來的兩蔣威權統治下更是禁忌,終而造成本土哲學的斷裂。為使先哲思想不致沒於荒蔓,本書的出版正是為了稍微填補這一段思想史上的空白。 本書以專家而非專題的方式編輯,讓讀者了解臺灣早期哲學家的理論之外,也能對其人與所處時代背景有較清楚認識。本書共收錄十一篇文章。除第一章導論,其餘十章則是國內外十二位學者針對臺灣九位哲學家的研究:包括李春生在基督教觀點下的儒家詮釋、林茂生的陽明研究與殖民政策下的教育哲學理想、洪耀勳的實存概念與真理辯證、林秋梧的左翼佛學、張深切的孔學批判、陳紹馨的社會哲學理論、廖文奎從祖國派到臺灣民族獨立的認同轉變、郭明昆以西方人類學方法探討傳統經學與家族稱謂,以及黃金穗從研究數理邏輯到創辦《新新》來思索臺灣文化前途的歷程。

79 特價43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生命昇華的探索

李慈雄  著
南書院 出版
2015/12/01 出版

「身心性命,內修外用」踐行南懷瑾先生最後叮嚀, 恒南書院矢志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於世界。 ◎輯錄恒南書院創辦人李慈雄先生,自書院創建以來在書院內外演講及隨筆,還原講演內容,並由主講人親自增刪,補足因時間限制而精略之內容,更能全面吸收講者思想體系。 ◎講演主題多樣,卻都聚焦於中華傳統文化的踐行體系,傳承南師思想教化。 ◎值得一提的是,諸篇文章皆是在南師辭世後所講、所寫,文句中滿溢對於先師教化的感念及懷想。 秉承南懷瑾先生意願建造之恒南書院,原定名為「南懷瑾書院」,並預計請南師入書院講學,無奈南師辭世,無緣講演於此,其門生仍遵師遺囑,繼續為中華文化的發揚而努力,持續講學不輟。 作者自年少以還,於宇宙性命的緣起和生命昇華的探索,饒富興味。〈生命昇華的探索──對哲學、科學與宗教的反思〉求證中國文化在生命昇華中的完整體系。 〈《原本大學微言》中的內養外用功夫〉,《大學》的微言大義及內養外用功夫為南師最重視的,作者藉此講題,推廣南師之思想教化。 南師生前倡議推動「重建禪宗叢林道埸」,江西「洞山普利禪寺」重建開光時,作者趁出席儀式大典之機緣開講〈漫談中國文化與禪宗〉。 〈老師與我──一個真理追求者三十六年的參悟與懺悔〉,道出了作者自青春年少一直至先師辭世,當中三十六年的真理追求和參悟懺悔。 〈告子書──二○一四年新春寄語〉二○一四年初,恒南書院「論語別裁研讀班」第一期始業,作者小結個人人生經歷的體悟,寄語鼓勵學員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無論是否曾經聽過現場演講,無論是否了解過南師思想,都值得一讀的講演錄。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9191913.pdf

9 特價25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恒南書院講演錄 第一集:南懷瑾先生誕辰紀念講座專集

朱清時等  著
恒南書院 出版
2015/12/01 出版

恒南書院傳承南懷瑾先生思想教化踐行體系,同海內外讀者以此演講錄創造對話平台。 ◎講演主題多樣,聚焦中華傳統文化「身心性命,內修外用」的踐行體系,傳承南師思想教化。 ◎主講人皆為各領域專家,亦是弘道修行的具體實踐者,且幾乎都長期親炙南師的教誨。 & 秉承南懷瑾先生意願建造之恒南書院,每年於南師誕辰時,舉辦諸多講座、研討會、研讀班等,一方面懷念南師,一方面播種中華文化。講者專研於各自領域,內容值得反覆細細咀嚼,現呼應廣大社會大眾要求,將講演內容集結。 & 〈量子意識──現代科學與佛學的匯合處?〉講對佛學與科學的認識,總被科學拒之門外的「意識」,何以跟科學扯上邊? & 何謂五蘊皆空?《指月錄》中說的:「眾微聚曰色,眾微無自性曰空」是什麼意思?〈附錄:再談物理學步入禪境〉以現代物理學觀點為您解惑。 & 佛法告訴我們世界所有現象不真實的觀念,同時它還有「業果不失」的主張,〈唯識佛法與因果〉以維識學的觀點談論此一佛法觀念。 & 〈遺傳學與佛法〉用遺傳學的各種工具,去瞭解在佛法裡已經闡述過的事情。 & 〈思維的陷阱〉、〈附錄:對「國學熱」、「書院熱」的冷思考〉以太湖大學堂為例,談教育與文化現象。 & 無論是否曾經聽過現場演講,無論是否了解過南師思想,本書都是值得一讀的講演錄。

9 特價378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咖啡中的哲學沉思:孤獨,他者與自然

謝青龍  著
大邑文化 出版
2014/09/03 出版

在品味咖啡的同時,你就已經遠離紛擾,喚醒內心潛在的孤獨感受。 而孤獨所帶來的自由與超越,將讓想像力不再受到任何羈絆。 本書以哲學思想為基底、咖啡美學為媒介,邀請對於咖啡與哲學有興趣的朋友,一同探索生命的孤獨、與他者的相遇、以及對自然的省思。 第一篇「咖啡的孤獨哲思」,即面向自我的哲學沉思,從孤獨的美感中,開始學會面對真正的自己;第二篇「咖啡的他者哲思」,即面向他者的哲學沉思,說明 人在追尋自我意義的同時,也必須看見他者的存在,從而得知,棄絕自己始能看見他者,而看見他者才能看到自己;第三篇「咖啡的自然哲思」,即面向自然的哲學 沉思,從咖啡的公平貿易談到環境生態的保存,進而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最後在咖啡之為「物」的哲思中,體悟到「泰然任之」的道理。 來一場與天地萬有深度契合的相遇吧!

9 特價32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雲深不知處:南懷瑾先生辭世週年紀念

劉雨虹編  著
南懷瑾文化 出版
2014/06/01 出版

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來自兩岸三地、美加學者,從不同角度談當代思想大師南懷瑾 ◎收錄兩岸三地,美國、加拿大等28位學者、27篇緬懷南懷瑾老師的文章,從不同的角度認識當代思想大師──南懷瑾。 ◎全書以「學術教化、亦師亦友、因緣學習」劃分,主軸清晰,易於理解。 ◎不同的地域、迥然的領域,各種思路藉此薈萃撞擊,精彩可期。 南懷瑾先生,一九一八年生於浙江省樂清縣,幼承庭訓,少習諸子百家。一生行跡奇特,常情莫測;四處奔波,化育無數。出版有儒、釋、道等各家五十多種著述,以其獨到的方式,引領新世代的人們植入文化的核心智慧,讓讀者更樂於瞭解歷史人文的博大精深。 二○一二年南師逝世於他創立的太湖大學堂,享年九十五歲。二○一三年他的相識友好,以及學生們,為紀念南師辭世周年,集結紀念文章,編成《雲深不知 處》紀念集,追懷南師的行誼與恩澤。上海國家會計學院夏大慰院長以范仲淹名句:「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來形容一代宗師的風骨與典 範,描述南師仙風道骨的模樣是:「他總是用一種慈祥、溫和的微笑,睿智、通透的目光,來看這個世界,只有看透世情名利,看破紅塵榮辱,心地純淨無瑕的人, 才能有如此明快的笑容。」 美國政治智囊雷蒙(Joshua C.Ramo),則描述了南師的治學態度:「他所要的那種精確,是任何標籤、文字都無法實現的。南老師追求的是更深層次的準確,非準確的準確。」而南師的 教學方法則是:「不僅僅用他自己的學識,並調動同學們的各種情緒和翼望,南老師希望學生全面感受、徹底領悟。」 曾沐浴南師恩澤,或想一親南師教德的子衿,都可透過本書,再次體會南師日月經天、江河行地的厚德流光!

79 特價23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東拉西扯:說老人、說老師、說老話

劉雨虹  著
南懷瑾文化 出版
2014/06/01 出版

◎本書寫作機緣從談老人、談南懷瑾老師開始,處處可見南師治學、教學、待人處事上的風範。 ◎筆耕不輟的劉雨虹老師,字裡行間中展現九十幾歲老人洞燭世事無常的智慧。 ◎將禪理哲思化入一則則小故事中,讓讀者不知不覺間被潛移默化,彷若拈花微笑。 轉身過去,想起人生路上的荊棘和花朵,想起老師,從前的老師,想起九十年來的自己,想起種種一切……於是提起筆,寫下第一篇,老人、老師、老話。 作者劉雨虹於一九六九底結識南懷瑾老師。她追隨大師數十年,親沐大師風範,並曾撰寫《禪門內外:南懷瑾先生側記》等書。 今年已九三耄耋之齡的劉老師仍執筆不輟,常於網路發表文章,內容大多是生活隨筆與感懷。因文筆流暢侃侃而談,頗有返璞歸真的赤子童心,是真性真情的流露,因此在眾人的喜愛與敦促下而集結成本冊。 本書內容經常提及南懷瑾老師的點滴,以及因而產生的感悟;並以自己近一個世紀的歲月歷練,來看待當今的生活現象。所以本書除了作者個人的人生體驗外,也充滿了南老師的智慧與教化。 但,這本望似應該充滿深奧哲理的著作,卻充分表現出怡然自得、恬靜安祥的氛圍。南老師曾向劉老師說:「學佛第一步先要把自己這個人作好,而且要做一個誠實又堂正的人。」南老師這句話,已經為本書及劉老師的思想做了最好的註解。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9058810.pdf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孟子與盡心篇

南懷瑾文化 出版
2014/05/01 出版

全球首發!國學大師南懷瑾集儒、道、釋三家思想大成之重要著作。 ◎全球首次發行,南懷瑾老師最新談《孟子》重要著作。 ◎講述旁徵博引,為南懷瑾老師集儒、道、釋思想大成的重要著作。 ◎從「盡心知性談起」,進而論及領導、全民福利、教育、戰爭,乃至民本制度……等在現代社會之重要議題,重新審思傳統文化的意義與內涵。 〈盡心篇〉是《孟子》七篇中最後一篇,也是孟子思想的精髓。其中闡述了不少孟子學說的要義。以仁道論說,孟子認為仁道即是人道,人道則以心為中心,故 盡其心即是整個仁道的本質;談到性與命,則說命功是由修養可得,性功需要識見透澈,將性命雙修的道理解釋地十分具體;同時更強調了內聖外王的儒者思想。 南懷瑾老師以他道貫古今的淵博學識,詮釋孟子學說,從基本的「動心忍性」,到「盡心知性」談起,進而論及現代社會十分重視的議題,如:管理問題、全民福利、教育、戰爭,乃至民本制度……等,更啟發人們重新省思傳統文化的內涵與意義。

79 特價25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南師所講呼吸法門精要

南懷瑾文化 出版
2014/05/01 出版

首次完整收錄南懷瑾老師講述「安那般那」出入息, 一部教你由有入空,鎔鑄道、醫、密宗、瑜珈的重要修行法門 ◎中國的道家、中醫、道教或西藏密宗、印度瑜珈同時注重的修持之道。 ◎一部養生,達到究竟境界的基本功法。 ◎補正歷代所傳的典籍對呼吸法門缺謬,收錄南懷瑾老師闡述呼吸法門的理論與技巧。 南懷瑾先生在宣導文化說法五六十年的經歷中,深感幾世紀來,由於修持方面的障礙和問題,造成行者難以如法,故而修持的人能成功者極為罕見。 先生一生致力於各教派的實證和研究,認為釋迦佛所傳最快捷修行的兩大法門,未獲真確明瞭,實為行者難以成功的主要原因。 為此之故,近數年來,先生講課時,常常涉及《達摩禪經》中之十六特勝安那般那法門的解說。 「安那般那」,也就是出入息、呼吸法門,不論在中國的道家、中醫、道教或西藏密宗、印度瑜珈,都是重要的修行法門。 本書是在南懷瑾先生指示下,將其散見各書及講記中之安那般那修法,加以收集整理,並匯編成冊,以方便學習者修持之參用。在這本書中,南懷瑾先生評論了一些修行方法,不管是正說,是反說,讀者定有智慧去深入,去體會。 呼吸法門的修煉,首先是「風大」,就是「地、水、火、風、空」五大中的風大,也就是動能。風就是氣,氣是在人體中流動的。所以一般人修呼吸法門,可以 健康、長壽。相傳佛陀曾令四位弟子永久住世,他們所修的便是呼吸法門;對於佛法的修行者而言,呼吸法門也是快速成就的兩個法門之一,另一個是白骨觀。

79 特價12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走近馮友蘭

馮鍾璞  著
臺灣商務 出版
2013/10/01 出版

★ 當代哲學大師風範!三史釋今古 六書紀貞元 四覺解人生馮友蘭先生為中國近現代著名的哲學家,他的經歷與著述體現了近現代中國「傳統與現代」的交融與衝突。藉由14位當代哲學系學者與其弟子―孔繁、王仁宇、牟鍾鑒、余敦康、徐愃、陳來、陳徒手、陳戰國、陳曉平、單純、馮鍾璞、翟志成、聞黎明與蒙培元等人,對馮友蘭的回憶所撰寫的文字,及歷史事件的親歷者之述憶。讓一代哲學大師的真實風貌與人生思考,留在歷史的長河裡。

79 特價3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燃燒的安魂曲

袁紅冰  著
亞太政治 出版
2013/07/10 出版

我心疼,所以我書寫藏人自焚的心靈史詩和長歌。>是一部以文學形式體現哲學思考的著作。從二00九年至今,已有超過一百一十名藏人通過自焚展現對自由和尊嚴的追求。>通過主人公金聖悲對美麗死亡方式的追尋過程,深刻探索了在中共專制統治之下藏人自焚的心靈及現實原因。袁紅冰用詩意和哲理的筆觸,寫出藏人如何在物慾沸騰的時代頑強地堅守對心靈的忠誠,如何堅守以心靈為核心價值的生活方式。>隨長風燃燒,半烈焰起舞;點一盞禮佛的金燈,在雪山之巔;點一團自由的聖火,在蒼穹之巔;火燒起來,是死的起點;火燃成灰,是心靈的回歸。火焰中有祖先的榮耀,火焰中有自由人的驕傲;揮舞金焰歡笑的,是雪域鐵漢,在紅焰中放歌的,是高原美人。太陽哭了,雅魯藏布是他無盡的淚;蒼天哭了,暴風雨是他漫天的悲;噢──我哭了,燃燒的心化作安魂曲。

9 特價25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何炳棣思想制度史論

何炳棣  著
聯經 出版
2013/07/03 出版

何炳棣先生退休二十年研究之大成──《何炳棣思想制度史論》何炳棣先生初治近代英國農經史,再入明清人口財政史,最後總結上古中國農業文明起源;自19世紀始,上溯至西元前五千年終,在中國史學界遍尋不出第二人。本書為思想制度史專著,何炳棣先生畢生「久久不跳進思想史」,因為他認為「如果自青年即專攻思想史,一生對史料的類型及範疇可能都缺乏至少必要的了解,以致長期的研究寫作都空懸於政治、社會、經濟制度之上而不能著地。」由此可見何炳棣先生治學,一向用「紮硬寨、打死仗」的方法,正面「攻堅」歷史學界的重大議題。其「攻堅」利器就是「考據」,以考據為功的思想史,不同於「當代大多數思想史家所關心的,往往僅是對古人哲學觀念的現代詮釋,甚或「出脫」及「美化」,置兩千年政治制度、經濟、社會、深層意識的「阻力」於不顧。哲學大師馮友蘭曾說:「敘述─時代─民族之歷史而不及其哲學,則如『畫龍不點睛』。」何炳棣先生積四十年之經驗,窮究中國明清至上古農經制度,告誡後學「不畫龍身,龍睛從何點起?」龍身指的是政經社會制度;龍睛則是文哲思想體系。何炳棣先生在退休二十年間,「一往直前,義無反顧」,「踏進先秦思想、制度、宗教、文化的古原野」,積四十年畫「龍身」的經驗,點五千年中華文哲思想的「龍睛」,本書可說是何炳棣先生畢生學術的畫龍點睛之作。

9 特價58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孫中山箴言

香港中和 出版
2011/05/22 出版

孫中山不但是身體力行的革命家、偉大的政治家,而且還是影響深遠的思想家。他根基於中國傳統思想的土壤,吸納西方現代民主共和意識,為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他所留下的豐厚的思想遺產,對今日國人仍然有著巨大的啟迪和教育作用。本書從孫中山文稿和書信中,進行認真遴選,輯錄了三百多條箴言,希望能對讀者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9 特價234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惟適之安

黃克武  著
聯經 出版
2010/12/01 出版

  本書以新的史料刻畫出  嚴復所面對的挑戰與思想上的徬徨和奮鬥,  並藉此思考文化轉型的現實意義。  本書以嚴復為例探討中國近代的思想與文化的轉型。轉型時代的觀念由張灝先生提出,意指1895至1925前後的三十餘年間,中國思想文化由傳統過渡到現代的關鍵時代。在此期間中國受到傳統與西力的雙重衝擊,產生了劇烈的變化。嚴復為轉型時代中具代表性的知識分子,他的生活與思想均表現出「現代性」與「傳統性」,或說「啟蒙」與「反啟蒙」交織併陳的轉型特點。本書利用新的史料刻畫出嚴復所面對的挑戰與思想上的徬徨和奮鬥,並藉此思考文化轉型的現實意義。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純粹力動現象學 續篇

吳汝鈞  著
臺灣商務 出版
2008/08/01 出版

★本書為《純粹力動現象學》續篇,主要是補充正篇所未及充分闡發的義理!透過對純粹力動與絕對無這兩個關鍵性的比較,展示出純粹力動作為終極原理、真理較絕對無更為殊勝之處,更具足動感,並提出絕對無的力動轉向觀點。這是對京都學派的多面的理解與嚴刻的批判,在國際哲學研究界中亦為首次。

79 特價47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當代中國哲學第一人:五論馮友蘭

翟志成  著
臺灣商務 出版
2008/02/01 出版

馮友蘭是當代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家和哲學史家。在中共立國前夕,他選擇了留在中國大陸,一著棋差,使自己變成了毛澤東欽點的「反面教員」,在中共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改造和清算知識分子的政治運動中首當其衝,受盡了人所難堪的精神凌遲和肉體折磨。本書肯定了馮友蘭的學術成就與理論創穫,並深入地剖析了他選擇留下來接受中共統治的心理因素和時代背景。本書也指出了馮友蘭所提出的「抽象繼承法」,究其實是一種從中共的「階級分析法」之伐性刀斧下搶救傳統文化的論述,它既表現了馮氏的良苦用心,同時也反映出他的勇氣和機智。本書還追蹤了馮友蘭在中共立國之後,是如何成了多次學術批判和群眾鬥爭的鵠的;而被迫不斷地自我誣蔑和自我否定的結果,竟使得他在中共立國前一手創立的「新理學」大系統,最終難免灰飛煙滅。本書還著重評述馮友蘭在文革結束後恢復舊業和恢復自我的努力,並指出其中的成績,以及其所受到的限制。

79 特價25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純粹力動現象學

吳汝鈞  著
臺灣商務 出版
2005/05/01 出版

本書為造論之作,繼熊十力《新唯識論》之後,建立以純粹力動為核心觀念之形而上學(現象學)體系。本書之主旨在以純粹力動為終極原理,突破當代新儒學之體用不二論。純粹力動是體亦是用,體與用完全相同,因而體用論可以廢掉。純粹力動是一恆常在動感中的超越的活動,它會凝聚、下墮、分化而詐現現象世界。另方面,它在主體方面表現為睿智的直覺。後者可通過自我屈折作用而成知性,對現象世界加以認識和執取。知性亦可復作現象學的轉向,從執的狀態逆反地躍起,回復原來之睿智之明覺,體證現象世界本為純粹力動之詐現而已,因而不予執取,反而現象世界為實現文化價值的場所。此等文化活動包括知識、道德、藝術、宗教等各項。

79 特價70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哲學.美學與生命的刻痕

史作檉  著
科技圖書 出版
2005/05/01 出版

  生命是生命,不是其他任何事物,也不可能由其他事物所代換,反而其他事物,都只是生命之自然之延伸,但唯創作與生命最為接近。如果說整個生活本身就存在於一種全創作之範圍當中,那麼,生命實際上已進入到你的生活裡面了。或許人可能要花數十年之反覆追求,最後才算向自己證明了一點點生命之訊息,但每個人都必須按照自己的方式重新來過一次,並加以證明才行。

9 特價13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哲學日記

史作檉  著
理得 出版
2005/04/07 出版

  哲學基本上是一種生活方式所以本質上它和一般日常生活沒有什麼兩樣如有所不同,即在清晰與混淆、自知與不自知之間罷了。換句話說,對日常生活採取清晰的反省過程,所形成的充分自知的生活方式,就是哲學生活;反之,即為一般生活,即為混淆與不自知。本書是作者在其抽象性哲學方法建構的過程中涉及日常生活的反思,而以日記形式陳述之,故此一來讓人倍感親切。

9 特價22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章太炎與近代中國

里仁書局 出版
2004/08/18 出版

本論文集係民國八十七年十一月,由善同文教基金會主辦,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系所協辦之「章太炎與近代中國學術研討會」所發表之論文。

9 特價45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戴震學的形成(精裝)

丘為君  著
聯經 出版
2004/07/30 出版

本書旨在探討近代中國知識界最具影響力的三位啟蒙思想家:章太炎、梁啟超,與胡適,如何將十八世紀的知識領袖「戴震」,轉化成一個近代的文化生產場域,並產生了我們這一時代的重要知識論述。戴震是在儒學內部最早發現「以理殺人」的思想家,從而成為五四反傳統肯定個人欲望、權利的先驅者;但另一方面戴震又是乾嘉考據學代表人物。當他窮畢生精力考證經典時,西方已開始科學革命,知識體系迅速現代化。而一般認為,乾嘉之學的興起,使清代學術陷於遠離自然和社會的瑣碎考證,無疑對中國近代知識的形成具有負面的作用。戴震集啟蒙先驅和考據經師於一身,形成如此大的反差,使得某些思想史研究者不得不將戴震的考證和他的義理觀互相隔裂開來。這樣一來,中國傳統知識體系的現代化,似乎就和清代思想沒有甚麼關係;中國文化的現代轉型,便完全被視為一個向西方學習的過程。本書旨在探討中國文化的現代轉型與清代思想主流考證學間的關係。它主要在思考:在激烈地批判與甚至是否定傳統的過程中,近代中國就知識與思想發展的角度而言,經過了什麼樣的歷程而有了今天的風貌。「轉型期中國」(1895-1925)的代表性思想家章太炎、梁啟超,與胡適,在他們以「啟蒙」的旗號對傳統做激烈攻擊的過程中,是如何透過對清代知識主流考證學的反省,來詮釋並轉化那個被詛咒、污名化的「傳統」??尤其是儒學傳統,並進一步地使它與自西方引進、具有威望的所謂「科學知識」接軌。

9 特價40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生命的學問:陳復心學書札

陳復  著
唐山出版社 出版
2002/02/01 出版
9 特價2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李宗吾的人生哲學:厚黑人生

湯江浩  著
揚智文化 出版
1999/05/01 出版

厚黑之道  「天命之謂厚黑,率厚黑謂之道,修厚黑謂之教;厚黑也者,不得須臾離也,可離非厚黑也。」這句話對出了厚黑之精要,也說出了李宗吾的人生哲學,本書即是以厚黑學為基礎來看李宗吾的人生學問。  厚黑之學問,博大精深,自古至今,非聖賢者能、非市井小民所不能,生意人之愛,之所謂又厚又黑之道。偏偏人面之厚,不一定黑;而心地之黑,顏面又不一定掛得住,自尊心該放哪兒去?  使厚黑道之人者,謂工具、謂過程,無一人稱為好。;然人心之常易,使厚者久之,則性情多變而無一定;使黑者久之,則眼視盡乎名利,何能取之平衡,才可稱之師厚黑之道而使之。  本書適合全民閱讀,書中以小品詼諧的筆觸敘述中國古代聖哲的處事哲學、人生智慧,期盼為現代社會指引一盞明燈,提供精神苦悶的現代人心的方向。

9 特價22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十年機緣待儒學:東亞價值再評價

杜維明  著
牛津大學 出版
1999/02/01 出版

十年,作為一個時間跨度在人類歷史中稍縱即逝,但對當代儒學發展則是一個「十年機緣」。本書作者認為,未來這跨越世紀的十年機緣已呼之欲出。 一個世紀以來,儒學的命運與中國現代化的進程相消長。近三十年來,儒學似乎開始時來運轉。從有關工業東亞模式的論域、中國大陸新儒學研究熱,到國學熱和回歸傳統,港台、新加坡、日本、韓國、越南等對儒家傳統價值的普遍認同,以及西方漢學以外的思想學術領域對儒學思想體系的日益關注,在空間推移上已從港台到東亞,從東亞走向全球。 縱觀二十世紀以來儒學的發展,新一代新儒家雖然從理路上接續了宋明心性哲學及本世紀第一、二代新儒家的道德形上學,但問題意識及其所涉及的論說層面已有很大不同,由此,體現在儒家傳統的現代詮釋諸方面的走向也相去甚遠。如果說,當代新儒學的先驅者試圖以「返本開新」的直抒胸臆,揭示儒家傳統在現代進程中的相關性,則后繼者旨在,以對這一傳統的創造性詮釋,拓寬和加深所謂「相關性」本身的內涵。

9 特價25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戴東原的哲學

胡適  著
臺灣商務 出版
1996/02/01 出版

胡適 & 字適之,安徽績溪人,生於公元一八九一年,一九六二年去世。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曾任中國公學校長,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及校長;抗戰時,任駐美大使,膺選國大代表;晚年任中央研究院院長。著有《中國古代哲學史》、《白話文學史》、《章實齋年普》等書,另輯成《胡適文存》。

79 特價19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當代新儒學論衡

鄭家棟  著
桂冠圖書 出版
1995/12/01 出版

知與行  新儒學的發展經過幾代學人的努力,在方法的改進、學理的精緻、體系的圓融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同時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張力亦表現得日益突出。儒學正在脫離歷史,成為某種形上架構;脫離社會,成為某種專業。  儒學工作為身、心、性、命之學的真正危機,亦不是來自其所遭遇到的外在評擊,而是來自在專業化大潮的衝擊下「知」與「行」的內在分離。本書著眼於來發展儒家思想的自我轉換和未來發展,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論述當代新儒學的發展、演化、理論成果及其思想限制。

9 特價27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中國啟蒙的歷史圖景

顧昕  著
牛津大學 出版
1994/06/01 出版

本書認為,被中國政治領袖和知識分子當作民族活力的「五四」運動,在紛呈記憶和緬懷的支配下,其敢蒙的歷史圖景是模糊不清的,尤其在八九年「五四」七十周年的紀念當中,中國知識分子關於敢蒙的 反思,呈現在巨大複雜的政治背景下,種種從現實出發不斷地與歷史的對話,顯現出來的是一場五四話語與意識形態衝突。 全書分七章,在韋伯(Max Weber)、席爾斯(Edward shils)和布狄厄(Pierre Bourdieu)等的理論架構下,作者對當代中國編史學一一關於啟蒙與救亡、傳統與反傳統、激進與保守,正統與異端、本質主義和整體主義等等,作出細緻的爬梳與尖銳的分析和批評。作者在展示這歷史學意識形態化過程的同時,又描繪出我們民族最新的集體記憶。&

9 特價306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當代哲學

幼獅文化 出版
1993/01/01 出版
9 特價81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近期台灣哲學

李世家  著
林鬱文化 出版
1992/09/01 出版
9 特價27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學術與思想(一)

殷海光  著 、林正弘主編  著
桂冠圖書 出版
1990/03/01 出版

學術與思想  殷海光先生逝世轉瞬已屆三十載,但在此間、在海外仍有許多人懷念,這不但證明他的道德力量與思想成就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同時也顯示了「五四精神」雖已殘破,但仍有其生命力。  但是殷先生的著作,坊間已經很難看到,本公司有鑑於此,特廣求搜羅,得殷太太首肯和海內外學人的鼎力支持,將殷先生生前論學的文章予以重排出版,以紀念殷先生在中國近代學術與思想史中的貢獻,並使喜愛殷先生的讀者可以初讀或重讀他那些感人的文章。

9 特價27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學術與思想(三)

殷海光  著 、林正弘主編  著
桂冠圖書 出版
1990/03/01 出版

學術與思想  殷海光先生逝世轉瞬已屆三十載,但在此間、在海外仍有許多人懷念,這不但證明他的道德力量與思想成就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同時也顯示了「五四精神」雖已殘破,但仍有其生命力。  但是殷先生的著作,坊間已經很難看到,本公司有鑑於此,特廣求搜羅,得殷太太首肯和海內外學人的鼎力支持,將殷先生生前論學的文章予以重排出版,以紀念殷先生在中國近代學術與思想史中的貢獻,並使喜愛殷先生的讀者可以初讀或重讀他那些感人的文章。

9 特價27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