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時候讀莊子:莊子的姿勢、意識與感情
今日人心的浮躁與不安,無異於千年前的戰國時期 古代經典《莊子》,正是現代人強化心靈的實用法則 讓自己在艱難的處境中,仍能身心安適 & 全新繪製漫畫.逐字原典白話圖文解說 來自中醫、武術世家,獨樹一幟的觀點 這堂兩岸三地華人慕名而來,場場爆滿的課程,現在你也能領會 & 人的一生所懸念的,無時無刻不影響著我們的心,而心,則影響我們的一生。 要如何駕馭自己的心,為漫漫人生尋出一條清明澄澈的道路,莊子之道有解。 & 世界總告訴我們人生要有追求,於是每個人都陷入被環境左右心思的循環中。 我們追求順境,面對逆境卻手足無措;渴望快樂,卻對傷心失了界限,任憑它往深淵裡去; 知道要去愛,卻無法面對沒有愛的痛苦,苦苦陷於失落的泥沼中。 & 兩千多年前的中國經典《莊子》,正是現代人強化心靈的實用法則! & 若失去了一段愛情,莊子教你:「厲風濟則眾竅為虛」。大風一停,發出聲音的樹穴皆回復寂靜。愛過了、努力了,就該放下,為什麼要放任心情擾動不安?& & 用盡全力卻無法得到肯定,莊子說:「物莫之傷」。既然無法掌控外在,不如轉而經營內心,讓自己不再陷溺於世俗價值的網羅,任龐大壓力將自己淹沒。 & 經常為負面情緒、憂鬱與焦慮所纏擾,莊子教你:「莫若以明」。把視野提升到太陽和月亮的高度看事情,將會發現世界如此廣大,使你有寬闊心胸駕馭人生百態。 & 我們才是心的主人。心雖柔弱,但是只要經過有意識的訓練, 它也可以是護衛自己一生最有力量的武器! 要為生命找道理,要安定惶惶不安的心靈——現在,正是時候讀莊子! &
人情:正是時候讀莊子 二
★熱銷超過十五萬冊《正是時候讀莊子》、《莊子,從心開始》、《穴道導引》作者蔡璧名最新作品 ★原典逐句白話漫畫圖文解說・ 鍊就投身滾滾紅塵人世間的勇氣 ★吳念真、吳淡如、李嗣涔、林麗真、陳怡蓁、鄧惠文 精彩推薦 日久未必見真情,倒一定會見人心 工作、生活、愛情、人際關係,在生命裏種種不得已的境遇中 讓中國經典《莊子》帶你 打開處人處群與用情的明燈 如何與人互動,能不傷人也不傷己 如何付出感情,能不傷心也不傷身 讓你懂人情、識百態、知人心。 ▎人生難成就圓滿,都周旋著人情 我們都想要個美好人生,公平均富,躋身人生勝利組,有人相伴。 但身處亂世,價值並非越辯越明,面對不可理喻之人的巨大身影,渺小如你、我,如何能免於人為禍患?如何看待自己天生的短處與乖舛的境遇?為何深愛之後總是傷?難道,要與世隔絕,才能保全一身? 人,終究需群。但人情冷暖,世態炎涼。心身誰從不痛?生活哪能無傷?你我的難題,兩千多年前的經典《莊子》已經給予明白的解方。 ▎心愈靜定,身就愈輕靈 吸引兩岸三地慕名而來的臺大中文系蔡璧名老師,也是暢銷書《正是時候讀莊子》、《莊子,從心開始》與《穴道導引》作者,《正是時候讀莊子》從《莊子》內篇前三篇〈逍遙遊〉談樹立好人生目的,〈齊物論〉談知道此心紛擾從來,明白此心紛擾何去。談〈養生主〉了解職業與學習用心之間的關係,道在技在、道進技進、道長技升的萬法歸一氣息。 本書延續《正是時候讀莊子》以漫畫重現經典原典的方式,全新繪製《莊子》內篇第四、五篇〈人間世〉、〈德充符〉兩篇,呈現莊子處人處群與用情的智慧,教你及早看清,籌謀對策,乘御人生順境逆境,在亂世不為世所亂,愛得天長地久但不為情所傷,歷經淬煉的生命更臻圓滿。 ▎人在江湖,心亦能自由 面對難纏可惡之人、苛刻如虎的上司 莊子教「若一志」、「心齋」。不要涉險,但也不逃離,不委屈不強硬,將針砭是非的手指轉向自身,從徹底療癒自我開始。 渴望晉身人生勝利組,為成材而拼命 莊子教我們了解何謂「無用之用」,出頭鳥容易招來亂棒痛打,唯有強化保全心身能力,才足以對付亂世。 如何受歡迎、有魅力? 莊子教「才全」、「德不形」,胸襟器度像平和如鏡的一汪大洋,澹靜面對,便能得上司、朋友、情人不自覺地喜歡、親近。 世人多為愛恨癡狂 莊子開發「無情」這劑免受情傷的疫苗,不困於過度的喜愛眷戀或討厭憎惡的情緒,心身才能無傷。 & 日久未必見真情,倒一定會見人心。 洞明世事、練達人情,從來不簡單。 古代的一陣清風,吹散現代人心頭的霧霾。 ——正是時候讀莊子! &
莊子,從心開始
身心的安定,是面對混亂的時代最有力量的武器 以淺顯的語言,契合現代生活的事例,解讀莊子的治身心之道 暢銷書《正是時候讀莊子》、《穴道導引》作者蔡璧名最新著作 懂得莊子之智慧,在逆境中,仍能放鬆身心; 在優勝劣敗的競走中,不會喪氣疲憊; 在人生的驚濤駭浪間,也能安適無傷。 本書是暢銷書《正是時候讀莊子》作者、臺大教授蔡璧名將她在兩岸熱烈好評、超過三十萬點閱觀看的「莊子」台大線上課程重新整理成書的課堂講錄,用淺白的語言、每個人都能共感的經驗,深入淺出解讀中國經典莊子的哲學於生活之中,每個人都能領會、應用。 作者蔡璧名六度獲選臺大優良教師、榮獲臺大教學傑出獎,在臺大講授莊子十八年,課堂往往座無虛席。她以獨特的中醫、武術世家家學背景,將深奧的國學與醫道相融合,獨樹一幟,吸引新鮮人、教授、主婦、甚或短期來台的旅客前往聽講、不斷重返課堂,將她所詮釋的莊子視作人生指引。 本書除了蒐錄包括莊子內七篇中的前三篇〈逍遙遊〉、〈齊物論〉、〈養生主〉,另增可應用於身心修鍊操作的〈體驗古典〉單元,本書教你如何: •&& &看待生命──學職涯規劃、人生道路上的各種爭競低潮與關卡抉擇、生離死別。 相應之道不在外逐,只要把注意力收回自身,心就可以不煩、不亂、不痛的地面對。 •&& &愛養身體──難以成眠、心靈意志無法靜定、身體糾結緊張。只要掌握正確的姿勢原則,放鬆身體,就是最好的養生之道。 •&& &面對感情──去愛,怕深陷與失去;不去愛,怕的是悔恨與錯過。只要懂得深情而不滯於情原則,面對人與生俱來的情感需求、追求與渴望,可以不執著、不陷溺。 《莊子,從心開始》解答現代人普遍的心靈痛苦, 讓你自然感受彷彿就在與莊子閒聊間,體會莊子的治身心之道。 從生活領會莊子,用莊子駕馭人生。 &
形如莊子、心如莊子、大情學莊子:從生手到專家之路
蔡璧名新作──《形如莊子、心如莊子、大情學莊子:從生手到專家之路》 依循傳統中國哲學特重修習、實踐之特色,承繼學界既有「工夫論」研究, 進而正視認識理論與完成任務間的巨大差異,採「專家與生手」研究進路試圖突破「論」的樊籬, 尋求將《莊子》的理想身體感在日常生活中體現、落實的可能。 《形如莊子、心如莊子、大情學莊子:從生手到專家之路》解碼輻輳於「鵬」與「樹」的群組譬喻,可在儒學為主流價值的文化座標上定位出《莊》學典範之特質。而對比儒、莊論「孝」與用情之同異,可一窺二者用「心」原則與哲學底蘊箇色所在。 莊子以「心」為永恆主宰並為一切工夫鵠的,然由生手至專家的修練過程仍需「形」與「心」相互輔成。傳統思想義界下的「身體」,實涵括有形的軀體感官與無形的心意志氣,同時延伸至人文化成的範疇。本書聚焦於過去被忽視關乎「形」的實修研究,探究「緣督以為經」、「形如槁木」等身體技術,援引廣闊文化域中對「身體」的共識,試圖使人得以理解乃至具體實踐《莊》學。 關於《莊》學的日常意義,蔡璧名的《形如莊子、心如莊子、大情學莊子:從生手到專家之路》對比西方正向心理學,發現莊子肯定人「咸其自取」的主體性,倘在一貫的工夫體系中習練形如莊子、心如莊子、大情學莊子,拾級而上,人人最終皆可臻於「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的逍遙無待之境。
勇於不敢 愛而無傷:莊子,從心開始二
情傷太重,才甘願,學習補強此心。 職場乏了,才想聽,怎樣溝通才能不累? 兩千多年的莊子智慧,一部超越時空的經典 提供現代人求學、情路、職場,安頓心身的法則 & 彼時迷途,求學阡陌縱使規矩昭然,卻沒有一條路能看見遠方。 那年錯愛,蹉跎青春,只換來心碎。此刻紅塵,被職場的權力關係層層綑綁,動輒得咎。 多少次,我們種瓜卻不得瓜,給愛卻不被愛,理直卻更難容身! 置身人間世,要如何才能心身無傷、全身而退? & 有一種處人魅力,不慍不執,愛而無傷。 有一種處世智慧,不卑不亢,勇於不敢。 寂寞幽昧的人生,幸有莊子偕行。 & 兩岸三地人士慕名聽課,臺大中文系蔡璧名老師,十九年來於課堂深入淺出講授《莊子》,《正是時候讀莊子》系列、《莊子,從心開始》、《穴道導引》等書,累銷逾二十萬冊,讓許多人找到安定的力量。本書延續《莊子,從心開始》,以淺白語言佐以生活事例,逐句解讀《莊子》〈人間世〉、〈德充符〉,引導你我應用莊子處人處世的智慧,鍊就將壞事翻轉成好事的能力。 & ▎愛了嗎?傷了嗎?掉進日益不見天光的黑洞了嗎?──讀《莊子》,培養愛的能力與人格魅力 & 愛情不難。愛對人,最難。 像是愛他、又好像不是。 心動,就該行動了嗎?究竟該繼續緊握這雙手?還是該毫不留戀地往前走? 莊子陶養你看人的眼光,點出:沒有器量,就沒有體諒。 & 什麼樣的對待值得偕行一程?什麼樣的人值得共度一生? 莊子說,是情深似海、愛厚如洋。原來相愛最關鍵的元素,是精神、是靈魂。 & 想愛,卻愛得傷神,隨他而去的心要如何追回?凋零的人要如何回春? & 莊子提供一系列情傷急救設備,有「不以好惡內傷」疫苗、「用心若鏡」OK繃、「安之若命」止血劑、「心齋神凝」葉克膜,供君取用。 & 向外探尋有待機緣,何不致力向內涵養,成為「理想情人」。原來,不敢奢求,竟源於自己的將就。從此偕行莊子,走上修鍊自己成具大洋一般遼闊胸襟的路。& & ▎如果職場盡是假面、虛言和壓力──-讀《莊子》,學會職場健心術 & 活在必須小心翼翼才能保全己身的職場或複雜的人際網絡中, 究竟該審時度勢迎合群意,抑或有所堅持敢於進言? 還是懷抱老莊「勇於不敢」精神,尊重每個生命的特殊性, 在錯綜複雜的人際網絡中試著設身處地,學習如何「用心」? & 莊子挑最艱困的時局、最難應付的對象,為我們具體說明有效溝通之道與心情安適之方。 原來,真正讓一己不再日日開懷、夜夜好眠的,是欠缺主宰自己心身的能力。 & 世界夠黑,人才懂得:可以把心點亮。 情傷太重,人才甘願:學習補強此心。 職場乏了,你才想聽:怎樣溝通才能不累? 遠路才是近路,絕處才易逢春。──正是時候讀《莊子》! &
老子的N維傳訊【暢銷紀念增訂版】:德道經原文重現重譯
老子的N維傳訊【暢銷紀念增訂版】 ——《道德經》原文重現重譯,揭開千年之謎! 本書以全新版本重新出版,帶來多項重大突破:1. 全新導讀與敘述——與原書大不相同,讓讀者更易理解。 2. 場景式解讀——每則《道德經》前新增情境描述,幫助讀者掌握背景脈絡。3. 全球首創河洛拼音標示——讓《道德經》的發音更具還原價值,提供全新閱讀體驗。《道德經》一向給大家很深奧的感覺,為何老子要寫如此深奧難懂的文章?幸好1973年湖南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老子二本,1993年湖北郭店出土戰國後期楚國竹簡,經過學界比對,驚覺原來道德經被篡改一千多字,現在看到的通行本不是老子原文,難怪讀不懂。跨越二千年,老子的傳訊帶來令人震撼的真相!事件的發生:老子從N維時空傳訊給我……這是一本奇書,不是一般著作。呂尚(呂應鐘)教授在2015年發生了不可思議事件,老子直接傳訊給呂教授,整部《道德經》除了李鴻源教授的導讀之外,大多敘述呂教授與老子的對話,以及中土出土的版本,證明流傳本很多被篡改。雖然作者在2015年之前,沒有讀過全部《道德經》,但在天人感應之後的2年11個月後,竟然能還原老子《道德經》,有此可證明作者絕對是有某種使命,才能從事這項艱鉅的任務,本書敘述這整個重要過程,內容非常精彩,一定要詳述閱讀,才不至於錯過關鍵時刻。作者次年展開一整年的考證工作,透過傳訊過程記錄整個老子從N維傳給他的原文,不僅給了他非常震撼的感受,而且發現流傳本道德經幾乎每一則都被篡改過,這事實在是茲事體大。難道大家二千年來都錯讀了《道德經》嗎?在文化上這是人類的重大問題。有興趣的讀者可以上各種網絡,輸入《道德經》篡改這些字詞,就會出現一大堆文章。有一天作者問:「您老的德篇與道篇從何時就被篡改了?」老子的信息回復:「吾於函谷關撰文後交給關令尹喜,遂西出函谷關,也不知二千年來歷經後世有多少人篡改。」作者很驚訝,若是如此,如今古籍上的各種版本都有被篡改的嫌疑,要以何本為準?而老子那個時代,都是先用口傳再刻寫,難免同音刻成不同字,果然在後來……以下內容敬請各位讀者詳閱本書。
解愛:重返莊子與詩歌經典,在愛裏獲得重生
金石堂強力推薦書&! & 後來,我們都忘記: 一路追求的,應該是幸福 熱銷超過三十萬冊《正是時候讀莊子》、《穴道導引》作者蔡璧名最新作品 偕同莊子與詩歌一起前行,在濃如酒的愛裏,保有淡如水的心 在情愛的路上,任憑自己跟著感覺走。感覺對了,就愛上了,就朝思暮想、無法自拔了。 但,愛是什麼? 如何追求、如何面對、如何放下?從小到大沒人教懂我們,卻牽引整整一生。 作者蔡璧名開設的《莊子》系列課程,在臺大校園裡,總是座無虛席。其實她在臺大任教早期,便以詩課廣受歡迎。 本書嘗試用詩歌喚醒學子的感知能力與表達能力,並以莊子哲學深入詩人的情感案例,練習在「多情多感」的同時,深情而不滯於情,擁有極度地親密與極度地自由。 這是一堂「學會用情」、「學會愛」的文學與哲學的對話課,一朝活用經典,才覺相見恨晚! 我們將學會,面對情山欲海如何舉重若輕;在情感關係裏,如何相愛相扶,但不相累相傷,終能在濃如酒的愛裏,保有淡如水的心。 ▎有「愛」,能不能無「傷」?愛情這東西,太愛跟不愛一樣要人命,如何在情愛中不失去自我? ▎什麼是擁有所愛,最好的方式?已靠近,便希望不要再遠;已擁有,便渴望不要離散。如果將對方藏起,或是用繩約將彼此綁緊,都不是擁有所愛最好的方式,那莊子保有所愛的方式是什麼? ▎一段感情,最終決定愛與不愛的是什麼?原來不是外貌、學歷,而是一晌失控的情緒與心!那要如何培養自己愛的力量?如何製造自我的深情與大器靜好的心? ▎你喜歡當情感關係中的主導者或配合者?你總配合著他嗎?還是要他常配合著你?誰主導、誰配合,才能譜出一段感情中最美好的交響? ▎如何在「愛」裏學會「忘」?如果不夠愛才會傷心才會嫉妒,愛得太過濃烈又傷痕累累,何不透過莊子相忘的工夫,學會在親密關係裏,擁有完整的生命與自由。 動心是一種緣遇,用情是一種修行。情與愛,本該是人生中一段美好的旅程。 不論你今年幾歲、置身何地,都有機會在愛裏獲得重生。
漫畫老子道德經(典藏版)
中國經典《老子》教你身心歸於平靜,是受世俗社會壓迫下疲憊的人們最神奇的「良藥」! 《老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經典之一,是先秦道家學派的代表性著作,相對於「中華精神生活主食」的儒家經典《論語》,《老子》被譽為中國人精神生活的「良藥」,其繼承了《周易》、《洪範》等著作的樸素辯證法思想,揭示了事物之間相互依存的關係,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讀老子,洞察社會人生,打開探討智慧人生的大門 《老子》一書共八十一章,五千言,上篇講「道」,下篇講「德」,所以又稱《道德經》、《五千言》。《老子》以「道」為核心,建構了上至帝王御世,下至隱士修身,蘊涵無比豐富的哲理體系,內容包羅了宇宙觀、人生論、認識論、方法論以及為人處世、治國興邦等方面。 「道」是老子哲學的最高範疇,即事物存在和變化的總規律、推動事物運動和變化的內在力量。「道」的提出說明老子思想有其體系的平臺。「德」則可以理解為「順道而行」或按「道」的法則去生活,即一事當前,不勉強、強出頭之意,也即老子所主張的「無為」。 所以,魯迅說,不讀《老子》,不知中國文化;胡適說,老子是中國哲學的鼻祖,是中國哲學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學家。 用漫畫闡述「道」和「德」的 深刻內涵、獨特的宇宙觀、認識論及方法論! 《漫畫老子道德經》採通俗、生動的圖文,化簡為易,全面詮釋了「道」和「德」的深刻內涵、獨特的宇宙觀、認識論及方法論,另對老子的生平也做了翔實的考證。《漫畫老子道德經》可謂為不失實用性、資料性和保留價值的精進典藏之作。 本書特色 1.老子的著作是一部從「天道」的角度探討人道的哲學著作,其思想深深地影響著中國,乃至世界。據統計,《老子》是目前被翻譯文種最多的作品之一,是中國文化的主要經典。 2.本書作者以深厚的文史功底,對《老子》的內涵作了充分的闡解、辨正和引述,具有深入淺出,明白通暢的特點。 3.《老子》五千言,賅古今,通上下,中華文化的原典,東方智慧的源泉!
一分鐘秒懂漫畫道德經:國學大師南懷瑾給予高度評價,老子的一切智慧,都在本書中。漫畫獎得主馮戈口碑之作,零基礎輕鬆入門「萬經之王」《道德經》
老子:「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原來老子這麼懂「躺平」!愈年輕愈要讀《道德經》81章趣味漫畫,通篇大白話像追劇一樣看完,秒懂中國生存智慧零基礎輕鬆入門「萬經之王」《道德經》,「一分鐘秒懂」專治各種「看不懂」!「中國漫畫獎得主」馮戈國學入門口碑之作,好讀、有趣、有用、有料拿起來就放不下,秒懂就看懂了!老子的話,如猿走山、月經過畫,絲絲不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無所不通。——中國國畫大師 俞懷瑾老子的智慧,面對事物,不用情緒來反應,照見己心、任運不惑。人們都希望永遠年輕,然而年輕的不老秘方,而是老子的孩子。——國學大師 李善林這是一本讓你細品後還想大笑,禁不住開始自嘲與微笑來面對世界的書。——文學家 洪醒夫《道德經》被稱為「萬經之王」,是中華文明智慧及哲理的泉源。兩千多年來,備受歷代先賢,王朝統治者,中外大學者、大哲學家推崇,更讓無數人走出人生困局。馮戈吸收老子智慧菁華,以趣味十足的漫畫形式講解這部流傳已久的經典,逐字逐句拆解老子智慧,講透做人之道、處世秘訣。其風格詼諧幽默,文字深刻直白,讓我們笑著笑著就讀懂了《道德經》,學會了《道德經》裡的做人處世哲學。本書曾榮獲第四屆中國漫畫獎優秀學院獎。---傳說有一天,大教育家孔子前來拜見老子,老子親自出城迎接。孔子按當時的禮儀,雙手捧著大雁,作為見面禮,畢恭畢敬地獻給老子。孔子有一連串的問題請教老子。老子學問廣博,耐心解釋。臨別時,他留給孔子幾句珍貴的話:第一,古人的東西不能看作是一成不變的金科玉律;第二,君子遇到適當的時勢就出仕,遇不到適當的時勢就隱居起來;第三,有道德、有學問的人是低調而穩重、藏而不露的。君子具有很高尚的德行,表面卻很愚鈍……老子的話令孔子茅塞頓開。孔子再三感謝後,默默離開。孔子回家後三天沒給學生講課,學生疑惑。孔子慨歎:「鳥,我知道牠能飛;魚,我知道牠能游;獸,我知道牠能跑。會跑的我可以用網罩住,會游的可以用線去釣,會飛的可以用箭去射。至於龍,我就無法知道了。牠是乘著風雲上天。我見到的老子,他就像一條龍。」出於對老子的敬慕,尹喜虛心求教,和老子一起探討和交流共同關心的話題「道」。並懇求老子著書傳世。老子被他的真誠感動,便伏案提筆,書寫著他的思想,揮灑著他的智慧……老子繼續著述。終於,一部五千言的奇文寫成了。文約意豐、博大精深、涵蓋天地宇宙智慧的曠世奇書——《道德經》,誕生了。《道德經》也叫《老子》,分上、下篇。上篇〈道經〉,論宇宙根本,涵天地變化之機;下篇〈德經〉,論處世之方,涵人事進退之本。此書不僅開創了中國古代哲學的先河,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巨著,而且更是被後世萬代奉為修身立命、出世入世、治國安邦的經典著作。書中以漫畫的方式呈現道德經傳達的內容,配合幽默的情境,讓讀者更容易清楚明白的瞭解這部經典著作。
每天懂一點老子:順應自然而生、找回內在平靜的85種智慧
戰勝自己的人,比戰勝他人的人更強大。焦慮世代,讀老子正是時候。 在動盪不安中,如何不為外在世界所困?《老子》教你順應自然而生、找回內在平靜。 《老子》成書於兩千多年前,雖無具體人名與地名,卻以深邃的哲理長久指引著東亞思想,並廣為世界讀者所傳誦。 它的思想核心,是一種充滿生命力的動態世界觀——萬物並非靜止,而是在誕生、變化與消逝的循環中運行。這告訴我們:勇於擁抱生命中的不確定,方能獲得內在的平靜。 本書是一場重新認識《老子》的旅程,也是一次獲取心靈自由的契機。書中以平易語言重新詮釋《老子》的智慧,讓讀者得以於日常生活中實踐:►事物總是在變化。你自己也是如此。——事物變化,生滅循環。如果你能理解:這意味著你本身的存在也充滿了可能性,你就能從無端的焦慮中解脫出來。 ►不要被語言束縛。也不要束縛語言。——倘若你正畏懼著某些事物,那或許,你畏懼的僅僅是它們冠上的名稱。如果能理解這點,你就能從無端的焦慮中解脫出來。 ►正因為想依靠確定的東西,才會感到不安。要活在不確定之中。——正因為想全然依賴確定的東西,你才會感到不安。你其實早就被賦予了,在那份不確定之中活下去的力量。 ►能戰勝自己的人,比戰勝他人的人更強大。——能了解他人,可謂之智者。能了解自己,則是更高層次的明智者。能戰勝他人,可謂之有力者。能戰勝自己,則是更高境界的強者。 ►不執著,就不會失去。——想要做得好的人,反而會失敗;執著的人,反而會失去。聖人無所作為,所以不會失敗;無所執著,所以不會失去。 本書將引領讀者,以老子的話語照見自身,從生活中的困境與變化汲取力量,找到活得自在而真實的方式。
老子,道德經全本典藏版
★ 老子只用五千字,就說出人生所有問題的答案 ★ 最有系統化的道教入門讀物 ★ 朱元璋、河上公、王弼等名家注解 & ■ 《紐約時報》評選古今十大作家之冠! 老子是公認的百家之祖,是中國古代文化的奠基人,老子的思想對中國的思想史、文化史、宗教史都有巨大而深遠的影響,被譽為「東方巨人」、「中國和世界的第一哲人」。《道德經》中的智慧,源於老子對世事人情的深刻洞察,時局的動盪、社會的不安定、人事的紛爭、生命的無常……都深刻地影響到老子的思想,並且反映在《道德經》中。 & ■ 我們給你一本最全面、易懂的《道德經》! 老子的思想主要展現在《道德經》中,它是一部歷代學者已經研究兩千多年的偉大著作,雖然只有五千言,但是內容涉及哲學、文學、美學、社會學、倫理學、軍事學等許多領域,儼然一部精微的百科全書。更重要的是,它的體系完備,構造出樸素、自然、宏大的框架,被世人稱為「萬經之王」。 & ■ 精闢語譯、原文釋評、經典案例,輕鬆讀懂《道德經》! 本書以精闢語譯加上原文釋評,同時輔以經典案例,對《道德經》進行詳細解釋與深刻剖析,並且收錄《道德經》全文,使讀者徹底領悟老子的哲學思想和人生智慧! & 《道德經》是中國著名的哲學經典,被道教奉為主要的經書之一,作者是老子。《道德經》屬於韻文哲理詩體,文詞樸實精煉。總共有八十一章,分為《道經》和《德經》兩部分,以天地之間的道理來印證人間的道理,取法於自然,復歸於自然。 &
老子教你斷捨離,讓人生更輕鬆:不糾結、不生氣、不委屈,越柔軟反而越強大的簡單生活指引
★熱銷破萬冊《人生有點難,老子幫你變簡單》、《人生不容易,老子讓你更順利》系列最新續作! ★喜馬拉雅FM「每天聊點道德經」播放量破1.6億、9.7高分好評、逾60,000讀者熱烈推薦 ★當當圖書破12,000則評價,99.9%好評 ★人人看得懂、用得上、最好讀的《道德經》解讀本 & 為什麼已經很努力了,卻好像永遠都不夠好? 總覺得別人都很成功,只有自己在原地踏步? 做事結果經常不如預期,到底如何調適才好? & 身處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社會,我們都被「得第一」、「不能輸」、「拚到底」的想法所影響,於是把人生變成了一場「永無止境的生存戰」,就怕自己動作太慢被淘汰……長期下來,我們逐漸深陷其中,永遠都不能放鬆,永遠都不能停下來,無法好好過日子,最後身心都出了問題。 & 其實,你的所有煩惱,兩千年前的古人全都知道! 而活得更簡單、更輕鬆、更快樂的答案,就在不敗經典《道德經》裡。 & 為了讓更多人認識《道德經》,羅大倫博士從修養身心的角度出發,用最貼近你我生活的故事,逐句逐字解讀,幫助我們了解老子的智慧,解決各種人生的疑難雜症,讓人生如有神助,越來越順利。 & ◎太在意成功與失敗時,老子提醒你: 成功又怎樣?失敗又怎樣?百年後都是一場空。只要按照自己的步調盡力而為,對得起自己就好。 ◎老是放不下得失心時,老子告訴你: 所有得到都是暫時的,任何失去都是新的機遇。與其緊抓著事物不放,順其自然反而會發展得更好。 & ◎自我感覺不好時,老子鼓勵你: 不要小看自己,即使是看似沒用的人,也有可能在關鍵時刻發揮力量,為世界帶來獨一無二的影響。 & ◎小人惡意中傷時,老子建議你: 用不著跟小人計較或勾心鬥角,也不用在意別人的眼光,專心把事情做好,自己內心坦然最重要。 & 世界越複雜,越要跟著老子,學會放慢腳步,開始為生活做減法,把日子越過越輕鬆。 & 古今中外讚譽 & 《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 尼采 老子的雋語,像粉碎的寶石,不需裝飾便可閃耀。──林語堂 行商數十載,唯獨《道德經》不曾離身。──馬雲 老子的著作,尤其是《道德經》,最受世人崇仰。── 黑格爾 &
傅佩榮講莊子(全三冊)
.立足原典,全面解讀莊子思想,傅佩榮譯解經典系列所費心力最大、收穫最多之著作.中國最大音頻平台喜馬拉雅FM熱門課堂,最新補充、修訂、改寫.與21世紀「後現代社會」習習相關,先破再立,融合當代人的生活講述莊子智慧《莊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性經典。傅佩榮教授自2021年11月起,在中國音頻平台喜馬拉雅FM講述《莊子》,立足原典,深入淺出,全面解讀莊子思想,本書根據原課程為基礎,加以補充修訂與改寫,全書共三冊,分別譯解內篇、外篇、雜篇,完整收錄其多年研究《莊子》的全部心得。《莊子》是人生必讀的一部書。明朝學者王世貞將其選入四大奇書,清朝學者金聖歎亦評其為六才子書之一。傅佩榮教授指出,《莊子》的特色是思想深刻、系統完整、啟發無限,在中國文化發展中,老莊思想之道家與儒家分庭抗禮,對於後世影響卓著。莊子思想帶給讀者的啟發是無所限制的。老子虛擬一個聖人做為悟「道」的統治者,到了莊子筆下,重點轉為個人也可以悟「道」。學習莊子思想,可以調整宇宙觀,挑戰人生觀,顛覆價值觀,帶來源源不絕的驚喜與覺悟。莊子思想也與21世紀「後現代社會」習習相關。因為他的做法是「先破再立」。破除傳統的價值觀,明白所有的教條都有其限制,並要先問自己:一生的目的何在?是為了別人而活?還是為了社會既定的價值觀而活?莊子認為最好追求為自己而活,活得真實而真誠,並設法悟「道」,再進一步與「道」合一。本書融合當代人的生活講述莊子智慧,解決人生困惑。《莊子》是一本既有趣卻又很難懂的書,傅佩榮教授以簡明生動的方式,引領讀者認識莊子的心靈大觀園,並總結莊子對現代人的明確點撥。
老子說放下得失,人生更從容:不計較、不強求、不執著,大家反而來成就你的正向生活指引
總印量逾30,000冊──《人生有點難,老子幫你變簡單》、《人生不容易,老子讓你更順利》、《老子教你斷捨離,讓人生更輕鬆》系列精彩完結! 喜馬拉雅FM「每天聊點道德經」播放量近2億、9.7高分好評、逾60,000讀者推薦 ★焦慮時代不可或缺的身心放鬆良藥★ 各種心靈的苦,就讓羅大倫博士透過《道德經》為你解開吧! 做事的結果總是不如預期,是否讓你感到心情鬱悶? 面對各種外在的眼光與評價,是否讓你內心不安寧? 要在競爭的社會生存,是否讓你感到身心逐漸失衡? 處在越來越動盪不安的時代,社會上開始充斥著某種聲音,要求我們「成為有競爭力的人」、「永遠要比別人更好」,於是我們開始不停地追求、比較、勾心鬥角,生怕稍有鬆懈就會被淘汰……長期下來,我們的內心逐漸被「不能輸」、「不能吃虧」、「不能失敗」的壓力綁架,無法好好過日子,甚至連身心都出現了問題。 其實,你的所有不愉快,兩千年前的古人都能體會! 而讓生活少糾結、少焦慮、少生氣的答案,就在不敗經典《道德經》裡。 為了讓更多人認識《道德經》,羅大倫博士從修養身心的角度出發,用最貼近你我生活的故事,逐句逐字解讀,幫助我們了解老子的智慧,解決各種人生的疑難雜症,讓人生如有神助,越來越順利。 ►很努力卻沒有回報時,老子鼓勵你: 你的付出絕對不會白費,只要堅持下去,把每個小事與細節做好,等到時機成熟時,一定會看到結果。 ►與別人鬧不愉快時,老子提醒你: 什麼都要計較的人,遲早會吃虧,與其弄到兩敗俱傷,不如改用包容、理解、關愛去回應,各種誤會自然會被化解。 ►對未來感到迷茫時,老子建議你: 不妨放慢腳步,找出對社會有益、感興趣或擅長、能持續做好幾年的事,若能把方向理順,屬於你的道路就會出現。 世界越不穩定,越要跟著老子,練習把心定下來,將目光放在能創造正面影響的事物,把日子過得更順利、更從容、更自在。 ※ 本書涵蓋內容為《道德經》第61~81章。 古今中外讚譽 《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 尼采 老子的雋語,像粉碎的寶石,不需裝飾便可閃耀。──林語堂 行商數十載,唯獨《道德經》不曾離身。──馬雲 老子的著作,尤其是《道德經》,最受世人崇仰。── 黑格爾
莊子教你看懂人生這場戲:原來,我們都被困在自己想像的劇情裡
★喜馬拉雅FM「梁冬私房筆記:莊子的心靈自由之路」播放量破2,300萬次 ★當當圖書《梁冬說莊子》系列破13,000則評價,99.8%好評 世界有點複雜,豁達大師莊子會陪你找到自由的解答。 面對做不完的工作、趕不上的進度,你是否很爆炸,好想喊「我受夠了」? 碰到愛批評、愛爭論、愛比較的人,你是否很崩潰,好想說「小人退散」? 不斷與機會和成功擦身而過,你是否感到沮喪,好想問「是我不夠好嗎」? 人生中會遇到的各種想不通、放不下、過不去, 莊子早就透過一幕又一幕的超現實短劇告訴你怎麼做了。 ►被情緒綁架時,請提醒自己── 所有情緒反應,都只是出於內心預設立場的習慣而已;不如深呼吸一口氣,換個角度看事情,或許反而能看見轉機。 ►碰到用嘴巴刷存在感的人時,請記得── 對方除了證明你是錯的而他是對的以外,什麼也證明不了。請盡快遠離這種人,否則你一定會充滿挫折感。 ►事情不如預期時,請告訴自己── 任何事物的好壞對錯都不是永遠的,此刻看似不好的結果,未來也可能變成好結果;不妨盡情享受過程中的風景。 在《齊物論》的世界裡,所有事物都是同一個生命體, 而我們的所見所聞,只是不同攝影機拍到的各種角度而已。 世界越亂,越需要讀莊子, 練習不隨波逐流,從今天起好好過生活。
道法自然,老子與道德經的處世哲學:30篇貼近心靈的道家人生課,在浮躁世界中找到單純安靜的內在力量
知止與知足,無為之中的大為──老子的自在人生課!從道的哲理到生活的練習,運用簡單又深刻的提醒,在壓力時代活出輕盈自足的生活▎走進老子:道家智慧的起點 本書是一部深入淺出地闡釋老子思想的現代著作,從老子的生平談起,導引讀者理解《道德經》的核心理念──「道」。書中指出,道是宇宙的本體,是天地萬物的根源,也是人生應遵循的原則。老子所主張的「無為」,不是無所作為,而是順應自然,不強求、不爭執。透過對「道」的詮釋,本書引導讀者重拾簡單、清靜、內省的生活方式,讓老子智慧成為現代人面對焦躁社會的心靈指引。▎現代應用:從經典到生活的轉化 本書將老子的思想落實於現代人的生活困境中。作者以青年學子、職場新鮮人、煩惱中的都市人為對象,從「簡化才能美化」、「知足是最大的財富」等主題切入,讓老子思想不再遙不可及,而是能實際運用於日常。例如面對物質誘惑與競爭壓力,書中鼓勵讀者放下執著,重拾內在安定,並學習老子的「三寶」──慈、儉、不敢為天下先,以養成柔和、知止、謙讓的處世態度。▎哲理與故事並行,深入淺出 全書由三十多個主題構成,每個主題以淺顯的語言與生動的故事詮釋深奧的道家思想,並結合歷史人物、現代案例,使讀者更容易理解與感受。例如從〈國王的新衣〉談「純真」,用蘇軾的「超然臺」說明「心無罣礙」,還有從現代人對名利的執著引出「知足常樂」的道理。每章後皆設有「閱讀省思」問題,促使讀者思考自身的價值觀與生活方式,使閱讀成為自我對話的過程。▎智慧的回歸:簡樸人生的呼喚 本書不僅是一部哲學導讀書,更是一本人生指引書。面對今日資訊爆炸、價值混亂的世界,書中強調回歸初心,保持嬰兒般的純真,體會「自然就是美」的真諦。老子的理想國雖不切現實,但其背後所傳達的和平、清靜與內在自由,正是當代人最渴望的心靈歸屬。透過本書,讀者不僅與老子有了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更有機會重新審視自身的生活方向,找到屬於自己的「道」。【本書特色】:本書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詮釋老子的思想與《道德經》,結合現代生活案例,讓老子的智慧貼近當代人心。作者以三十個主題呈現老子思想,透過故事、歷史人物與哲理相互輝映,讓抽象的「道」具體可感。每章皆設有閱讀省思,鼓勵讀者反思自我,實踐知足、簡樸與自然的生活態度,是一本結合理性與感性、古典與現代的心靈指引書。
跟著莊周去夢遊:遇見最自由的哲學靈魂
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何為逍遙,何為道?談無用、談忘我、談生死如晝夜莊子教我們如何與世界並生【走進莊子的生命風景】本書從莊子其人其事出發,帶領讀者走進這位戰國時期哲人豐富深邃的生命世界。作者以細膩的筆觸重現莊子貧賤不移、拒絕仕途、獨善其身的高潔風骨,並藉由歷史記載與寓言故事,描繪莊子如何在動盪不安的世局中保持思想自由與人格獨立。透過與惠子等友人間的對話、對權貴的拒絕、對生死的豁達態度,讓讀者得以在歷史與哲學之外,感受到一種濃厚的生命溫度。【逍遙之道的心靈實踐】全書深入剖析莊子哲學中的核心概念「道」與「逍遙」。莊子主張「心齋」、「坐忘」,以清空私念、去除分別,進入與天地齊一的境界。書中透過對〈齊物論〉、〈逍遙遊〉等經典篇章的解析,細述「道」的境界如何使人超脫物我對立,達到精神自由與內在平和。這不單單只是古人追求的理想,也是現代人面對焦慮與混亂的一帖心靈解方。【批判權勢與禮法的哲人之眼】莊子雖遠離政治,卻對世俗權力與禮法制度提出尖銳批判。他揭露君主專制的虛偽、名利追逐的荒謬,並以諷刺寓言呈現人性在制度壓迫下的扭曲。本書深入探討〈說劍〉、〈山木〉、〈應帝王〉等篇,呈現莊子對君權的質疑與對人性自然的擁抱。透過輕靈的文風與機鋒不斷的辯證,莊子為世人保留了思想的清流與反省的空間,提醒我們如何在現代社會中保有判斷與良知。【萬物齊一的現代啟示】最終,本書將莊子的哲思延伸至現代處境。莊子所倡「萬物與我為一」,是對人我、物我關係的重新理解,也是對價值觀與存在意義的徹底反省。書中從生態觀、生命倫理、價值相對性等角度,探索莊子思想在當代的延展性。無論是對權威的超越、對自然的敬畏,還是對自我內在的安頓,莊子的智慧如同千年回音,依然在今日震盪人心,引領我們尋回失落的自在與圓滿。本書特色:本書以生動通俗的筆法詮釋莊子思想,展現其超然物外、貧賤不移、遊戲人生的精神風貌,並著重探討「道」的哲學內涵與修道境界。全書融會莊子文本與歷代評注,深入分析「齊物論」、「逍遙遊」、「應帝王」等篇章的核心觀點,並連結個人修養、人生態度、社會批判與自然觀,展現莊子思想對當代心靈自由的深刻關照與啟迪。
漫畫莊子寓言哲學(長銷經典版)
用漫畫解析《莊子》寓言的思維、哲學的天籟,讓你一看就懂!蘇軾:吾昔有見於中,口未能言。今見《莊子》,得吾心矣! 魯迅:其文則汪洋捭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 從李白、白居易到唐玄宗、陶淵明、蘇東坡,甚至明代的金聖嘆,皆深受《莊子》影響,愛不釋卷,逍遙遊於其中。為什麼這麼多人讀《莊子》呢?莊子既是智者、哲人,也是隱士與天馬行空的思想家,是繼老子之後,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莊周一生著書十餘萬言,書名《莊子》。這部文獻的出現,標誌著在戰國時代,中國的哲學思想和文學語言,已經發展到非常玄遠、高深的水準,是中國古代典籍中的瑰寶。莊子的想像力極為豐富,善於運用各種譬喻,活潑風趣,睿智深刻,能把一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周春才的《漫畫莊子寓言哲學》藉由淺顯易懂的用字、簡潔的線條描繪《莊子》,使其內容更通俗生動,兼具實用性、資料性與保留價值。
從易經看莊子
●「嗜欲深者天機淺」,這是領悟參透莊子、易經之學的重要關鍵。●清代大儒金聖嘆評點的六才子書,沒有《易經》,沒有《老子》,卻將《莊子》列名第一。●劉君祖將《易經》和《莊子》相互註解,將難解的問題占卦讓易經來詮釋其中妙義。這種天人互通,感應道交的方法,突破了前人的窠臼。林安梧(山東大學易學與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國立東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元亨書院山長)白培霖(華邦電子技術長)賴賢宗(國立臺北大學中文系教授暨東西哲學與詮釋學研究中心主任)龔鵬程(前佛光大學校長)一致推薦我們讀一切經典,絕非迷信復古,而是藉古人的智慧啟發我們的智慧,以應對解決當代的問題。《莊子》是一本奇書,也是一本好看的書。他用驚世駭俗的誇張語言,嘻笑怒罵的諷刺寓言,有時也假借古人之口說他想說的話。徜徉其中就像和知交老友,一起遊山玩水,心情愉悅,又暢談人生歷練智慧。清代大儒金聖嘆評點的六才子書,既沒《易經》也沒《老子》,卻讓《莊子》列名天下第一才子書。翻開歷史,開明盛世,儒家都被提出來點綴門面,莊嚴朝廷。但遇到亂世老莊學說經常被用來安撫人心,休養生息。如今二十一世紀,人心更加漂浮,對立更形嚴峻,各地衝突、戰亂不息。午夜夢迴,我們似乎回到戰國時期,莊子這本奇書,將比任何心靈雞湯來得有效。年輕時劉君祖跟隨毓鋆老師讀《莊子》,用的是晉郭象注、唐成玄英疏、清郭慶藩集釋,還參考葉玉麟太老師的白話譯解。郭象的注有1347條幾乎另成一家之言,毓老師說深悟善用可以之治平天下。郭象辯才無礙,口若懸河,官做得不小,有從政的實務經驗,並非只是空談的玄學之士。方今天下大亂,無經國體致的政客比比皆是,難解民生困苦,若能細究郭注應有甚深體悟。自古以來解《莊》的書不少,劉君祖卻將《易經》和《莊子》相互註解,還將難解的問題占卦讓易經來詮釋妙義。這種天人互通,感應道交的方法,協助我們突破前人的窠臼,而用一個嶄新的觀點,來解釋莊子。這樣不但對莊子一書有新的詮釋,對於易經也有嶄新的領域。讀《莊子》讓人心曠神怡,讀劉君祖的《從易經看莊子》,更能一舉數得,不僅讀到莊子的豁達,也讀到易經的奧妙,更有莊子加易經的「致廣大而盡精微」的妙味。
當道德經有另一個解,老子與你談生命哲學:無為不言×修身養心×治國之方,從個體到群體,以「道」詮釋世間真理
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最殘忍的老子 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最殺伐的老子 堅強死之徒,柔弱生之徒──最清醒的老子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最溫柔的老子 寥寥五千言,解法五百種,一部老子各自表述的亂象迎來終結! 從古代的君王典籍到現當代的自我成長寶典, 兼顧學術與親民,一部《道德經》的最終解答! ▎從物到我乃至於天地──一個自在的生命系統 在《道德經》中,老子深刻地描繪了一個融合了道德、人性和社會治理的哲學體系。其思想常被詬病「晦澀、跳躍性強、邏輯性低」,旨在建立一個萬物和諧、平衡的生命系統。不只是一花一木一人一家,而是萬物乃至時空宇宙的全面建構。本書將帶您一窺老子眼中的萬物流衍。 ▎見天地,見自己、見眾生 老子建構出的生命系統的終極樣態是天地、萬物、聖人和民的複合生命系統。人在宇宙間,不只自成,也成為宇宙之一。離開虛空的理論踏回現實,老子呼籲人們透過克己奉公、擇善固執的道德原則來實現系統的恆定與和諧,從自我圓滿走向天地的圓滿。 ▎自我圓滿之路 關於個人修養和德行的議題,老子提倡無私、慈悲和謙遜,並強調克己奉公的精神。鼓勵人們追求內心的平靜和清靜,透過覺醒來實現心靈的自由。老子用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複雜的哲學觀點,作者進一步將內容與現代生活做連結,從日常出發尋道、證道、得道。 本書特色 《道德經》不僅是中國古代哲學的經典之作,同時也是一本充滿智慧的生活指南。本書作者苦心鑽研生命領域多年,崇尚老子思想並有一套系統見解,欲透過對道、德、自然等概念的探討,啟發人們思考人生的意義,並為讀者提供具體實踐的方法以實現內心的平靜和諧。 &
我與老子的座談會:道德經詳譯通解
這是一本認識老子《道德經》基礎入門的參考書籍。 你我同學先讀為快,老少同行後來居上。 因為淺言,所以道理更清晰;因為細語,所以道理更明白。 原來老子《道德經》揭示了人人本來生命與道合一的真實可貴以及證道必經的心路歷程。 讓老子牽著我們的手,全新體驗一下生命之泉的真實。 不必遠行,只在當下;不需費神,自然安心。 幸福快樂也會與我們同行;吉祥豐足一直跟我們相伴。 所以這個白話譯本《我與老子的座談會》,可以作為學校裡面莘莘學子的經典文學基礎參考書籍,或是一般年青人提振精神,積極創新的活力補給站,更是年近半百的社會精英們回顧人生,邁向第二春的最佳跳板,當然,老朽之人也可以選修參考,自得其樂,過著逍遙自在的人生。
問道老子:古傳中醫傳人胡塗醫,從養生修道到投資,解譯老子給當代人的生存指南
★幽默文字、深入淺出的角度、接地氣的觀點,輕鬆連結經典智慧與現世困境! ★以醫家天人之學,闡道德之旨趣,備一家之妙論! ★從修道養性、中醫養生、管理哲學、到投資理財都要讀的一本書! & 「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道德經》中有大智慧, 於現世能修道求真、明心見性, 當世道越艱難,我們越需從《道德經》尋求解方, 透過老子的通達之言,將人生難題化繁為簡, 獲得生活方向的指引。 & 自古以來,醫道本同源,古傳中醫傳人──胡塗醫, 通過幽默筆調與獨到見解,融會貫通醫學與道學中的大智慧, 並在人事紛繁當中,安定人心,以不變應萬變, 儘管身處紛亂世道,仍能不著相、時刻不忘本心與本性。 & 而老子的智慧,即便在現代,也能付諸實踐於生活: 如養身修道,以「抱樸守拙」、「綿綿若存」為發心; 想健康長生,可以多練正椎、晃海,是為練功以守竅; 炒股之道,須銘記「禍福相依」、「柔弱處上」; 經營公司、領導下屬,從「其政悶悶」、「治大國若烹小鮮」做起; 所有生活煩擾,都能從本書獲得領悟,並踏上屬於自己的大道之途。 & ▍為何我們要在現代讀《老子》(亦即《道德經》)—— 1.充滿智慧大道,提升個人成長與內在寧靜,歐巴馬、愛因斯坦也在讀!& 2.成為心靈寄託與生活指引,幫助人們從欲念中解放,重新思考人生意義。& 3.遵循四時八卦養生健體,連結自然與人的關係。& & 【本書特色】 1.大道貫之——醫道同源,尋求身、心、靈的共同解方 中醫藥博士胡塗醫,從小熟讀醫道經典、 學習古傳中醫, 熟稔養生之道,從心至身,自內到外,入世間帶你領略老子大智慧。 & 2.盡付笑談間——不走尋常路的講經之道 「焚經經在,注經經亡」,為避免失意傳言,此書並非逐字逐句講解, 而是在作者的行文談笑間,讓讀者輕鬆領略《道德經》蘊含的深廣內容。 & 3.現世困境求生——當代社會最需要的生存智慧 無論是對內的靜心冥想、練功強身,對外職場管理、投資炒股, 皆能在書中找到對應現況的經文,得出圓融的解決之法。 & 4.凡你所問,皆能回答——特別收錄〈求道解惑QA〉 彙整大眾的問答精華集,從經書解惑到修道之法, 都能透過胡塗醫醍醐灌頂般的回覆得到解答。 &
傅佩榮講道德經:老子思想的現代意義
.傅佩榮教授熱門線上課程,由中西哲學視角解讀《道德經》,深度理解老子思想的現代意義,收聽超過四千萬次,廣獲熱烈好評。.由《道德經》八十一章原典出發,將老子與孔子、莊子、韓非子等中國思想家,以及海德格、雅士培等西方哲學家加以對照,上接中國傳統,亦照見西方哲學,總覽傅佩榮教授對老子完整系統的最新近研究。本書由傅佩榮教授在中國大陸最大音頻平台喜馬拉雅FM開設課程所輯成,由《道德經》原典出發,全面而深入地闡釋老子思想。課程廣受好評,至今收聽已達四千萬次,訂戶超過十四萬人。《道德經》全書五千多字,分為八十一章,但章章相通。傅佩榮教授以其數十年深耕中西哲學之豐厚積累,闡釋老子思想之精微奧妙,全書扣緊三個關鍵詞:道、德、聖人,展現老子之完整而完美的系統。傅佩榮教授指出,老子異於先秦諸子之處,正在於「道」概念。「道」是萬物的來源與歸宿,以這個定義貫穿全書,使讀者提升眼界,領悟自己的生命也是有來源與歸宿的。一切由道而來又回歸於道,所以人生不是虛幻的。如果可以悟道,則個人生命得以安頓。全書不僅針對《道德經》及古今大家集注充分解讀,並將老子與孔子、莊子、韓非子及海德格、雅士培等東西方思想家對照比較,可謂上接中國傳統,亦照見西方哲學,為傅佩榮教授研究老子學說最新近的心得總覽,使讀者一同深度理解老子思想的現代意義,成為自己生命的統治者。
老子他說(上)
老子原著五千言,精華簡鍊,幾乎一個字就涵蓋了一整個思想觀念,尤其它空靈的內涵,對人類的思想哲學來說確乎已超越了時間與地域的隔閡,因此造成目前世界性的研究風氣。古今中外歷來研究老子的著作不下數百千家,相互因循,執文考證,見解各別,莫衷一是,令學者無所適從,到底什麼才是老子他要說的真義呢?清名士紀曉嵐稱道家學術「綜羅百代,廣博精緻。」究竟這道家源流的老子五千言在秦漢以來兩三千年的歷史文化中,影響了多少次歷史性波瀾壯闊的興衰起落?老子其猶龍乎?南懷瑾先生在本書中以經史合參,以經解經的方式,藉著老子自證的現身說法,刻劃出中國文化中道家隱士思想在歷史巨變中影響時世偉大磅礡光輝燦爛的一面。同時發揮了幾千年來書院學者所不知、不能言及的道德內蘊。老子他說,他說老子,這是領袖之學。這是修養的極致,有心文化者,有心領道事功者,有心修道成聖者,不可不一讀!再讀!
從易經看老子道德經
●《道德經》流傳影響甚深甚廣,是《聖經》以外最多外國譯本及論述的書籍。 ●劉君祖三教會通,不僅以《易》解《老子》,以《莊子》解《老子》,還以《心經》《金剛經》《華嚴經》來詮釋解析《老子》。 ●《道德經》是道家最高思想,充滿悲天憫人的情懷。許多警世箴言歷久彌新,能夠在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給予啟發和幫助。 《道德經》是道家最高思想,充滿悲天憫人的情懷。 許多警世箴言歷久彌新,能夠在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給予啟發和幫助。 《道德經》是劉君祖接觸的第一部子書,當時雖然年輕涉世未深卻非常喜愛,如今歷經歲月滄桑,一再重讀或上課講述時體會日深,他曾多次嘗試以《易經》通《老子》,相互印證,有許多驚喜的發現。 《道德經》至今流傳的版本分為道經和德經兩部分,上篇道經共37章,下篇德經共44章,五千言中充滿悲天憫人的情懷,也提出不少警世箴言。其中關切政治的表述相當多;例如「治大國,若烹小鮮」(第六十章),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第五十七章), 「愛民治國,能無為乎」(第十章)。在第七章中老子講「長生」講「天長地久」,老子說想要長久永恆,必須效法天道的無私。影響了後世許多修道、求道之人追求長生的養生思想,包括煉丹、畫符咒等等。按照老子的思想,是要清心寡欲、隨順自然才能夠做到。歷史上大家熟知的秦始皇、漢武帝,掌握了最高權力,渴望長生不老,想盡辦法運用權勢滿足自己無窮的欲望,卻與大道背道而馳,怎麼可能長生呢﹖ 一般人以為老子主張清靜無為,其實並不是真的無所作為,而是去除私心私欲後道心堅固的無不可為。《道德經》中的警世箴言,對於治國平天下的政事,濟弱扶傾的王道理想,以及職場上的進退謀略,都有深刻的洞見。 現今國際間博弈加劇,國與國之間的矛盾衝突不斷,劉君祖認為這些國際紛爭最好還是要以外交談判協商來解決。老子注重生態也是個反戰者,許多觀點論述至今仍值得執政者參考。面對瞬息萬變的國際情勢和突如其來的失序困境,若能運用老子處於亂世、面對憂患的人生態度和生命格言,可以增長智慧、靜定人心,讓人不憂不懼的承接外在的一切變化。
莊子諵譁(上下不分售)
你是什麼材料? 你是哪一種人? 你想自在逍遙嗎? 你想長生不老嗎? 你有聖人之道嗎? 你有聖人之才嗎? 你想成為領導人嗎? 你有能力作個被領導的人嗎? 你的生命獨立自主嗎? 你在人世間扮演什麼角色? & 《莊子》這本書,《四庫全書》歸類於道家,且道教尊之為修持所倚之《南華經》;但千古以來,有識之士咸認其為諸子百家之重要地位,內容涵蓋世間、出世間一切觀念法則,以及實際修養身心之道,故而認為是中華文化最偉大不朽之作。 & 更有美國一九七七年諾貝爾獎得主普里高津(IIya Prigogine),自稱七十年代起的物理重大渾沌理論,卻與莊子的渾沌說相吻合等等。西方最新科學的渾沌理論,後來繼續發展,產生了對中華文化的新評價和新觀點,所以《莊子》一書所受的重視可見一斑。《莊子》雖經千百年時空移轉,其所言始終屹立不搖。 & 但是,不論莊子的文章氣勢多麼優美高雅,對現代人來說,仍是艱深難明、莫測高深。參閱近代多家有關注解,或語譯,或注釋,多數惟字面解說或彙集他家注解而已,對一般讀者而言,實難從中獲益。更因文哲學者,以解說世間法為主,難解出世間之道途;而另方面專家,則以出世部分的研究為重,鮮少兩全兼備之者。 & 現南師懷瑾先生,既於青年時期遍研諸子百家之學,自立之年,又深入經藏道法,歷經多年身體力行實證,故於《莊子》之講解,遊乎經史子集之中,不論出世入世,評比精義,正說反說,更提示《莊子》出入禪道的旨意。且以通俗話語,深入淺出,為讀者聽眾開啟門戶;如稱南師所講為別具一家風格,可謂實至名歸。再說南師講述之特點,因不拘小節,不重訓詁,蓋南師所專注者,宗旨大義而已,惟以言談內容為重,故識者亦有瑕不掩瑜之說。 & 《莊子》一書分《內篇》《外篇》及《雜篇》。《內篇》只有七篇,有學者們考據,認為《內篇》是真正莊子自己所寫,本書中,南師懷瑾先生針對《內篇》七篇有深入淺出的講述。〈逍遙遊〉說明人生要具有高見,就是普通我們講見地、見解、眼光、思想。〈齊物論〉所講的,是我們人如何從物理世界的束縛中解脫,而到達真正無差別,真平等的那個道理。〈養生主〉闡述要想真活著不等死,就要懂得養生了。懂得真正的養生以後,才可以做人,接著就是〈人間世〉,就是如何以出世之道,轉而逍遙自在地生活在這個人世間。世路固然難行,在難行中,如何以最高的智慧、最高的藝術去行,那必須要有德行的充實,德性的充滿,故講解〈德充符〉。接著說〈大宗師〉,一個人能夠做到了了生死,由出世的修養而超凡入聖,這樣一個人,才夠得上稱為一個大宗師。最後一篇是〈應帝王〉,帝王代表了治世的聖人,這是中國舊文化,上古最古老的觀念,認為足以領導國家天下的人,非有道之士不可。只有有道之士才可以入世應世,成為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帝王。《莊子》的內七篇是一系列的,有連貫性的,從第一篇〈逍遙遊〉如何解脫,到怎麼樣悟道、修道,然後到〈大宗師〉;由得道的完成,既可以出世,又可以入世。 & 《莊子》這一部書,它代表了道家,並且影響了中國幾千年文化和知識份子。它內在瀟灑,所講的人生境界,形成了東漢到南北朝三四百年間特殊的文化思想境界。更有意思的是,直到現在我們仍然受到它很大的影響。 & 南師懷瑾先生在一九八一年的秋季,於臺北十方書院講解《莊子》。至於本書題目《莊子諵譁》,曾有多方建議,但南師一生特性,素來不以學者自居,更不喜歡重看自己講的著作,而且在過去幾十年的講說成書時,每每題名謙讓,如講論語叫別裁、講孟子叫旁通、講老子叫他說,都是表示不入學術正統,只是邊緣的外行話而已。所以對於本書,也特別取名為「莊子諵譁」。問南師原意,但說是譁啦譁啦,諵諵自語罷了! &
人生不容易,老子讓你更順利:不比較、不競爭、不追求也能達到目標的生活實踐指南
★《人生有點難,老子幫你變簡單》上市即榮登誠品暢銷榜,已連續上榜11週,三個月即再刷4次 ★喜馬拉雅FM「每天聊點道德經」播放量破1.2億、9.7高分好評、逾50,000讀者熱烈推薦 ★當當圖書破12,000則評價,99.9%好評 ★人人看得懂、用得上、最好讀的《道德經》解讀本 & 關於有點難的人生,那些老子還沒說完的事…… & 《人生有點難,老子幫你變簡單》講述了《道德經》第1~20章,本書將從第21章開始,告訴你即使身處亂世,也能好好生活的祕密! & 大家的生活總是光鮮亮麗,好像只有自己活得好辛苦?為什麼拚命想追上別人的腳步,卻只是越來越退步?生活中一堆不順心的麻煩事,到底要如何才能破解? 活在鼓勵「個人成就」的社會,我們都在不知不覺中被外在環境左右,把每天都過成了「來比比看誰最厲害」的馬拉松:要比別人更棒、更出名、更有錢…… & 長期下來,我們逐漸深陷其中,永遠都不滿足,永遠都覺得匱乏,並且開始捨不得、放不下、想不通,無法好好生活,常常連健康都出了問題。 & 其實,你所碰到的每一個人生關卡,兩千年前的古人早就經歷過了! 而過得更順利、更自在、更強大的答案,就在不敗經典《道德經》裡。 & 為了讓更多人認識《道德經》,羅大倫博士從修養身心的角度出發,用最貼近你我生活的故事,逐句逐字解讀,幫助我們了解老子的智慧,解決各種人生的疑難雜症,讓人生如有神助,越來越順遂。 & ◎忙到喘不過氣時,老子告訴你: 工作是無止盡的,只要對得起自己就好,無須把健康也賠進去,沒有了健康,擁有再多也是歸零。 & ◎總是忍不住比較,老子提醒你: 只要有比較,人生就會有痛苦。若能轉換心態,多專注於自己,把眼前的事情做好,自然就會變強大。 & ◎與人發生衝突時,老子建議你: 眼前的不愉快都是暫時的,無須過度糾結,把力氣留給真正重要且美好的一切才是真正的智慧。 & ◎看什麼都不順眼時,老子鼓勵你: 任何事情皆有好壞,若能摘掉心中的有色眼鏡,從不同的角度去欣賞,終究會發現世界可愛的一面。 世界越亂,越要跟隨老子,學會卸下包袱,放慢腳步,把心思放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活出美好的生活。 & 名人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 沈雅琪(神老師)/資深教師 許瑞云/花蓮慈濟醫院能量醫學中心主任& 厭世哲學家/《厭世講堂》作者 & 古今中外讚譽 & 《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 尼采 老子的雋語,像粉碎的寶石,不需裝飾便可閃耀。──林語堂 行商數十載,唯獨《道德經》不曾離身。──馬雲 老子的著作,尤其是《道德經》,最受世人崇仰。── 黑格爾
人生有點難,老子幫你變簡單:不刻意去做,反而過得更好、更強大的亂世生存指南
這是個屬於老子思想的年代! ★喜馬拉雅FM「每天聊點道德經」播放量破億、9.7高分好評、逾40,000讀者熱烈推薦 ★當當圖書破10,000則評價,99.9%好評 ★人人看得懂、用得上、最好讀的《道德經》解讀本 & 每天都很厭世,覺得人生好難?很努力卻諸事不順,搞得心好累?總是太在意別人,活得好有壓力? & 生活在鼓勵人們「不停追求」的世界,我們都在不知不覺中被外在環境左右,忘了傾聽自己的內心,於是開始捨不得、放不下、想不通,接著感到情緒低落、內心不安、憤怒不已,有時連健康都出了問題。 & 其實,你所經歷的煩惱,兩千年前的古人也一樣煩! 而活得更從容、更自在、更強大的答案,就在不敗經典《道德經》裡。 & 為了讓更多人認識《道德經》,羅大倫博士從修養身心的角度出發,用最貼近你我生活的故事,逐句逐字解讀,幫助我們了解老子的智慧,解決各種人生的疑難雜症,讓人生如有神助,越來越順遂。 & ◎覺得自己是魯蛇時,老子提醒你: 人生就是在「有」和「無」之間尋找平衡,沒有經過沉澱,就不可能知道生命有多精彩,不需要因為暫時處在不好的狀態就感到焦慮。 & ◎太在意別人的想法時,老子告訴你: 好壞、美醜、胖瘦的標準都是相對的,今天的批評也許是明天的誇獎,不需要比較與糾結,坦然生活就對了。 & ◎碰到挫折、失敗時,老子鼓勵你: 逆境往往是成長的養分,若能跳出來換位思考,學習擁抱不美好,你將會不斷成長,事情也會慢慢變好。 &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選擇障礙發作時,老子教你: 保持安靜的狀態,仔細觀察、客觀分析,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發現最適合自己的機遇。 世界越快,越要跟隨老子,學會卸下包袱,放慢腳步,照著自己的步調,活出真正想要的生活。 & 古今中外名人紛紛讚譽 & 《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 尼采 老子的著作,尤其是《道德經》,最受世人崇仰。── 黑格爾 老子的雋語,像粉碎的寶石,不需裝飾便可閃耀。──林語堂 行商數十載,唯獨此書不曾離身。──馬雲 &
在無何有之鄉遇見莊子
《莊子‧逍遙遊》:「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 精研中國義理、生命哲學的曾昭旭,認為莊子是在哲學、文學都達到高明圓妙之境的第一人,因此歷代的詩人、文人、藝術家,幾乎沒有人不喜歡莊子的,所以他以深入淺出之筆,從文學、哲學角度詮釋莊子,並佐以現代人的生活事件、常見的困惑。在文與理,今與古之間,尋找現代人安頓身心之道。 曾昭旭重新詮釋《莊子‧內篇》,從〈逍遙遊〉始到〈應帝王〉結束,每篇皆引原文翻譯成白話文,並逐句解析,如〈逍遙遊〉中的鯤鵬之喻,暗示人莫執著名相,要隨時放下事實名相的束縛,回歸到生命的自在逍遙;〈養生主〉裡的庖丁解牛,卻點人在世間所以會煩惱不自由,主因不在環境惡劣而在自己心中堵塞著種種成見;而〈齊物論〉中子綦與子游師徒的對話闡述「吾」與「我」的差異,〈人間世〉則借孔子之口闡述如何不受人際關係所累以得自由;〈德充符〉則是以一個遭受刖刑的跛者王駘,討論如何不受不正常的形貌所累以得自由。〈大宗師〉則是探討生死之觀,透過子祀、子輿、子犂、子來這四個好朋友,談如何輕鬆面對病痛與死亡。最後一篇的〈應帝王〉則是莊子的政治哲學,他不談如何施政,而是著重在為政者的心態到底是愛人民還是利用人民之上。 莊子以哲學的觀點,文學的語法,運用寓言故事,隱射生命本質與義理,闡述理想的生命哲學。透過曾昭旭的詮釋,讓我們可以了解莊子人生哲學的終極理想,了解文學的高妙之處,進而持續修為成為真正的人,並達到逍遙自在過生活的目標。 本書特色 ★擅長將哲學融入生活的曾昭旭老師,深入《莊子》內七篇,透過引述原文,翻譯成白話,並詳細解說其中隱藏的奧祕,讓我們輕鬆了解道家獨到的生活智慧。
厭世講堂:顛覆人生的十堂莊子課
★16萬粉絲團人氣作家「厭世哲學家」首本代表作! ★「厭世代」必修、「佛系人」必讀,顛覆人生的十堂莊子課! & 當「正能量」已經失去普遍維繫人心的力量,你該用什麼做為人生指引? 當社會用各種價值定義你的時候,你該用什麼定義自己? 讓厭世哲學家的「厭世講堂」,帶你跟著《莊子》走一趟思想之旅! & ▷當你發現自己根本是個廢物…… 莊子告訴你:「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 ——大家都知道「有用」的東西才是好,卻不知道「沒用」的東西,才能保有自己真正的價值。 & ▷當你找不到什麼才是「真正的自己」…… 莊子告訴你:「今者『吾喪我』,汝知之乎?」 ——我已經殺了我自己,因為「無我」才是「真我」。 & ▷當你覺得人生道路充滿不順遂…… 莊子告訴你:「天無私覆,地無私載。」 ——天地對萬物是完全公平的。人生中,一切的好與壞,貴與賤,都是天地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夠勇敢,就用你現在這個樣子,去活出一個與眾不同的人生! & 本書以《莊子》思想做為十堂課的主軸,以正統厭世風格寫下深刻、細膩的解讀,道破這一代人所面對的各種困境。不管是生命中的困惑、絕望還是無可奈何,以《莊子》為師,你就能探索到不同以往的解答! 名人推薦 宋怡慧/作家,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 祁立峰/《讀古文撞到鄉民》作者& & 凌性傑/作家&&&&& & 消極男子/圖文創作者&&&&& & 敏鎬的黑特事務所/《人生自古誰不廢》作者&&&&& & 劉滄龍/臺師大國文學系教授& & 歐陽立中 /作家、教師&&&&& & 潘柏霖/人類 謝金魚/歷史作家 ——鼎力推薦 & 厭世哲學家看透世情,以出世之心入世嬉遊。無知無用、廢如莊子,乃能厭棄俗情常規、重估當世價值。同時,向莊子學習「做自己」,並不是自我中心地膨脹自己,而是放下自己,不再徒勞。——劉滄龍/臺師大國文學系教授 & 為何你懂那麼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那是因為你少懂一個人:莊子。厭世哲學家帶你讀懂莊子,然後過好人生。——歐陽立中 /作家、教師&
莊子七講:活出生命本身的大用
我的喜歡,就是唯一的熱門, 走出自己想走的路,活出自己想要的內涵, 就可以超離有用與無用的兩難困境, 不是人間社會的冷門或熱門, 而是我自己的門,獨一無二的門。 & 國學巨擘王邦雄教授五十年講學、研究不輟,以自家生命的感受,體證莊子哲學思想的宏闊及義理內涵的轉折,論說詮解理路分明,抉發智慧開顯新義,隨著歲月的錘鍊,感悟會通更進一層,真情實感觸動人心,流動在字裡行間的,不是知識理論而是生命智慧。 本書解讀莊子思想最為核心的內七篇,依循貫串其中的縱軸線去展開鋪陳,將莊子的處世哲學與生命態度,以具體的生活經驗說解,道出了莊子獨步千古閒散自在的意態與風貌。 如何突破存在的困局、克服人世的難關?如何在逆境中安頓身心,追求自我的成長?莊子妙道哲理的慧解光照,將解消心靈的桎梏與生命的困苦,引領每一個人走向自在自得的人生旅程。
不如讀莊子:教你如何活得自由的寓言
人生懸而未決之事都交給莊子吧! 你是否感到人生受困無助,生活備受束縛,世事嘈雜紛擾? 不如讀讀莊子,一起領略讓心自由、超越生命的大智慧! 必讀名家選輯經典白話本,流傳千年的智慧寓言,人生問題的最佳解答 莊周夢蝶 看待萬物的眼光,就是決定我們能否活得自在的關鍵? 井底之蛙 資訊爆炸的紛擾年代,如何超越人世知識的拘束? 邯鄲學步 為何我們找不回屬於自己生活的節奏? 螳臂當車 立意良好的事,只要方法用錯了,美事也會變憾事? 螳螂捕蟬 人們為什麼大多都見利忘害、事事糾結,迷而不返? 人,生活在現實的社會中──是不自由的。 莊子察覺了人的根本問題,就在於人的不自由。人為什麼不自由?因為人有依賴。人依賴物質、情感、知識、藝術、上帝而生活。這些依賴,便使人人陷入「不自由」的困境。如果人要實現自由,便須先去掉依賴之心。 莊子的哲學,是自由的哲學。是把生命放入無限的時間、空間去體驗的哲學。就讓莊子教我們如何解開心中束縛、突破生命限制,讓心活得自由。
道:古徑今聲——老子〈道德經〉中英雙語解讀:上冊(簡體中文版)
《道德經》,一部生命的史詩。“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開章明志,道可開拓,可踐行而不可執,名可言而不可定。道,不是條條之路,而是無名之始。名,不是字字之名,而是萬象之標。未有天地,未分萬物,道已行於無間,潛於無聲,生而不語,化而無形,卻為天地之本、眾生之母。道不居一形,不守一名。顯于流轉,成於踐行。無形無跡,卻無處不在,故能超乎常理而不失其真。《道德經》非教條之書,乃歸真之歌,一首無聲之頌。它教人喧中守靜,擾裡見清。于有無之間自如出入,在光陰流轉中沉澱、演化、昇華。它起於 “無”, 非虛寂, 而是萬象之源泉。它歸於 “德”, 非強制, 而是順道而生的餘響。柔勝剛,謙居上,不爭而勝,不言而應。它非英雄史詩,無無刀光劍影,卻寫盡眾生歸路。它非征服之歌,而是歸真的低吟。風中,有它的步履。水中,有它的迴響。落葉歸根,皆循其道。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四時有序,皆在“無為”中顯“大為”。它不塑造聖人,只引人返璞歸真,化繁為簡,識微見遠,喚醒那被塵世遮蔽的本覺, 如嬰兒般純淨,如谷神般幽深而不竭。在它的世界裡,生命不是攀登的高峰,而是回歸的源頭。不是爭衡的競技,而是沉潛的靜修。于靜中通達,于思中昇華。它不是一本書,而是一條路,一條歸於本真的隱徑,悄然在你心中鋪展。正是:無名化有始,大道隱無聲。柔光不爭處,歸途由心生。Dao De Jing, an epic of return. The Dao that can be explored and walked is the extraordinary Dao. The name that can be named is the extraordinary name. Dao is not a road to follow, but the source before roads began. Names are not mere words, but signs of the ten thousand things. Before heaven and earth, before form and sound, Dao moved in stillness, shaped all, yet claimed nothing. It has no form, no name, yet it is present everywhere. It acts through non-action and leads without striving. This is not a hero's tale, no battles, no conquest. It is a silent song, a return to what is real. In noise, it teaches stillness. In motion, it reveals rest. Between being and non-being, it flows. It begins in the nameless not emptiness, but origin. It culminates in De not virtue imposed, but virtue revealed. Soft surpasses hard. Low becomes high. Those who do not contend cannot be opposed. Spring grows, autumn gathers, leaves fall and return, all follow the Dao. It creates no saints, only awakens what was hidden. Simple as a newborn, deep as the valley, inexhaustible. Life is not ascent, but return. Not conquest, but cultivation. The Dao is not a book, but a path quiet, inward, unfolding from within.Epilogue:From the nameless, all things begin.The great way flows without sound.Where gentle light never contends.The true path is born from the heart.
道:古徑今聲——老子〈道德經〉中英雙語解讀:下冊(簡體中文版)
《道德經》,一部生命的史詩。“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開章明志,道可開拓,可踐行而不可執,名可言而不可定。道,不是條條之路,而是無名之始。名,不是字字之名,而是萬象之標。未有天地,未分萬物,道已行於無間,潛於無聲,生而不語,化而無形,卻為天地之本、眾生之母。道不居一形,不守一名。顯于流轉,成於踐行。無形無跡,卻無處不在,故能超乎常理而不失其真。《道德經》非教條之書,乃歸真之歌,一首無聲之頌。它教人喧中守靜,擾裡見清。于有無之間自如出入,在光陰流轉中沉澱、演化、昇華。它起於 “無”, 非虛寂, 而是萬象之源泉。它歸於 “德”, 非強制, 而是順道而生的餘響。柔勝剛,謙居上,不爭而勝,不言而應。它非英雄史詩,無無刀光劍影,卻寫盡眾生歸路。它非征服之歌,而是歸真的低吟。風中,有它的步履。水中,有它的迴響。落葉歸根,皆循其道。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四時有序,皆在“無為”中顯“大為”。它不塑造聖人,只引人返璞歸真,化繁為簡,識微見遠,喚醒那被塵世遮蔽的本覺, 如嬰兒般純淨,如谷神般幽深而不竭。在它的世界裡,生命不是攀登的高峰,而是回歸的源頭。不是爭衡的競技,而是沉潛的靜修。于靜中通達,于思中昇華。它不是一本書,而是一條路,一條歸於本真的隱徑,悄然在你心中鋪展。正是:無名化有始,大道隱無聲。柔光不爭處,歸途由心生。Dao De Jing, an epic of return. The Dao that can be explored and walked is the extraordinary Dao. The name that can be named is the extraordinary name. Dao is not a road to follow, but the source before roads began. Names are not mere words, but signs of the ten thousand things. Before heaven and earth, before form and sound, Dao moved in stillness, shaped all, yet claimed nothing. It has no form, no name, yet it is present everywhere. It acts through non-action and leads without striving. This is not a hero's tale, no battles, no conquest. It is a silent song, a return to what is real. In noise, it teaches stillness. In motion, it reveals rest. Between being and non-being, it flows. It begins in the nameless not emptiness, but origin. It culminates in De not virtue imposed, but virtue revealed. Soft surpasses hard. Low becomes high. Those who do not contend cannot be opposed. Spring grows, autumn gathers, leaves fall and return, all follow the Dao. It creates no saints, only awakens what was hidden. Simple as a newborn, deep as the valley, inexhaustible. Life is not ascent, but return. Not conquest, but cultivation. The Dao is not a book, but a path quiet, inward, unfolding from within.Epilogue:From the nameless, all things begin.The great way flows without sound.Where gentle light never contends.The true path is born from the heart.
新譯老子道德經九家注讀本
老子《道德經》是中國思想的極致瑰寶,更是世界不朽哲學經典,寂靜無為之哲學智慧,至今仍引人深思! 在清代以前,《老子》的傳本已逾百種,兩千年傳抄間不免訛誤,遂衍生三千餘種校訂本。注疏更是不計其數,流傳至今逾千種,其中以王弼的版本和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兩個抄本帛書甲本、乙本,最為學界重視,但是甲本缺字一千四百字,乙本缺字六百字,並非學人理想的讀本。 此外,在種種老子集注、集解的版本當中,雖然採用諸家學說,例如焦竑的《老子翼》選輯了六十四家注本,卻都只是拾掇片段加以引述,令後人欲窺全貌卻感望洋興嘆。綜觀歷來諸家集注雖廣採群說,然多僅引片段,難窺原典之精要。 囿於《道德經》版本浩如煙海之研讀困境,本書《新譯老子道德經九家注讀本》為補救以上所述研習老子思想之此一缺憾,首度集結,完整收錄《道德經》歷來最重要的九種注本,讀者得以對觀研讀,包含王弼《老子道德經注》、河上公《老子道德經章句》、嚴遵《老子指歸》、蘇轍《老子解》、 憨山德清《道德經註》、王夫之《老子衍》、黃元吉《道德經真義》、薛蕙《老子集解》、焦竑《老子翼》。 更邀請專精中國、道家哲學研究之林久絡老師(東海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專文導讀,從《道德經》各家版本問題來理解「文本趨同」以及「語言趨同」的現象,最後如何使老學思想聚焦,並提供詳實有用的閱讀方法與順序;反覆玩味,涵泳於各家注釋文本之中,帶領讀者一步步走入《道德經》的「眾妙之門」! 由《道德經》原典到歷代詮釋集注者,以歷代注疏為經、思想演變為緯,串聯戰國至清末千五百年來「老學」的詮釋脈絡,一書盡覽儒、道、佛三家對老子思想的異同與對話,既可深究經典義理,亦可領略思想交融的智慧風景。【本書特色】● 中文世界唯一集成首度完整收錄自戰國至晚清九大權威注本,橫跨一千五百年間的老學研究。著重義理比對,一書洞見各家注說精要。● 三教觀點並陳儒、道、佛三家詮釋並列對照,觀點兼容並蓄,洋洋大觀,使讀者在研讀《道德經》時,也能同時領略各家宗風,展現多元互文格局與思想風貌。● 古文/白話前後對讀每章皆附現代白話譯文,與古文原典、各家注疏並列,易於互相參照。● 典藏裝幀精裝直排,版式典雅,適合學術館藏、收藏與研修。● 全球學術價值《道德經》原文僅五千餘字,卻已有超過二百五十種西方譯本,僅次於《聖經》,老學研究橫跨東西世界。
一次讀懂老子道德經的智慧
道教核心的信念道法自然,它認為一切來源於自然,最終又一切回歸自然。人只有與自然和諧相處,追求天人合一才會有好的結局。君子無為,而天下自治道家中的「無為」一般包含著兩層含義:一是崇尚天道的自然法則,即人與自然界之間的自然無為。提出「道法自然」、「天地生萬物,然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二是崇尚人道,人事規範,即人類活動應與天道般自然無為。提出「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也」。其中在崇尚人道方面又有兩層意思,一即提倡人應順應自然界,隨緣而動,不要隨意破壞自然的和諧與平衡;二即社會人際關係方面,提倡應統治者效法「道」的自然無為精神,儘量簡化社會的各種制度與規範以保持民間民風單純樸實。
打開莊子的方式:解構莊子的邏輯思維,重塑他的處世哲學
人生的根本,是先與自己相處,再與世界交往。★你的自在人生,在莊子這裡★莊子的人生體悟在今天仍然考驗著每一個人:見解都有侷限,狀況都會轉化。有新的正解,就有新的誤解。 《莊子》總會讓人有不同的新領悟,此時的新領悟往往與先賢們有所不同,甚至與自己以往的體悟有別——其中必有誤解,然而誤解是通往真理的必經之路,此刻的見解在未來也終將被新的看法取代。 人一生總在尋找自我,卻常有外物干擾,又時不我待,怎麼會不茫然呢?本書以拆解與重塑方式打開《莊子》,將它內化於我們心中,思辨自身的處世之道:★你遵守的仁德我也得遵守嗎? ★世間的善惡有絕對標準嗎? ★生命有限,知識無限,問題的答案只有眼前看到的嗎?★人最終要去往何方呢?莊子之學講究尊重天性,認為我們必須自己去感悟與啟發。他不是要「指明」一條道路讓人們懵懵懂懂地去走。每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自我,對於哪裡才是「明」見解各有不同,答案又怎麼會相同呢?莊子給予我們一個工具,讓我們前往想去的地方:【逍遙遊】一切逍遙的本質都指向一個命題:如何回來做自己。【齊物論】世間所有事物分為兩種,一種叫外物,一種叫內心。【養生主】多自省,養心神,輕名利,求真知,這才像個人。【人間世】眾生芸芸,福禍紛紛,看清了生命卻不倉促,見多了人世卻仍動情。【德充符】所謂命運,不過是弱者的藉口罷了。【大宗師】沒有一帆風順的求道之路,只有百折不撓的成長精神。【應帝王】以自己的見解來規範他人的見解,必定會讓人迷失了自己的本性。《莊子》是一本文思哲思皆達到巔峰的千古奇書,他的寓言波瀾詭譎,人們大多讚嘆他的神妙沖虛,然而無論他寫得多綺麗,核心意義在於授人以漁,積極入世,自在處世。本書以莊子名篇《莊子.內篇》為底本,對當中汪洋恣肆的思維進行深入淺出的拆解。作者巧妙地將莊子思想與現在的社會環境結合,探討成長、夢想、人際關係等,用清晰易懂的方式讓我們能以自我來進行參悟,從中得到屬於自己的理解,跳脫世俗框架、不陷入他人的見解,讓我們人生的每個階段都能坦然、自在與豁達。現在就打開莊子,你的自在人生在這裡。
空谷幽蘭:尋找中國現代隱士
從有文字記載的時候起,中國已經有了隱士。他們住在城牆外,生活在大山裡;他們没没無聞,但卻孕育了精神文明之根。來到現代社會之後,這些隱士是否還在?他們過著怎樣的生活?1989年,一位大鬍子的美國人,來到了終南山,打開了中國隱士社會的大門。‧中國大陸熱銷超過數百萬冊,掀起一股入終南山尋隱的熱潮‧英文原著在歐美各國引起許多人追尋中國精神文明的興趣‧2017年金樹國際紀錄片節特別評審團獎《隱士》原著作品‧特別收錄:新版作者序有人說,中國已經沒有隱士,但我在這裡發現了隱士的天堂 一九七二年,一個正攻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的人類系學生來到了台灣,在一個佛教寺廟裡生活了三年。他這樣描述自己的生活:天亮前起來誦經,夜晚聽鐘聲,一日三餐素食,一個房間,一張床,一頂蚊帳,沒有鈔票。如果我的腿太痛,我就讀書。 三年後,波特離開寺廟,居住在竹子湖的山村裡,開始著手翻譯中國古代隱士的著作:寒山,拾得,豐干,石屋和菩提達摩。但最後,他決定自己親自去尋訪中國隱士,即使歲月變遷,他根本無法知道自己是否能夠找到他們,或這種與萬物融合為一的宗教式生活方式是否真實存在。 最終,他來到了終南山。 終南山又稱月亮山,歷史上一直是人們前來試圖接近月亮的神德和它力量根源的地方。當有人開始企圖離開城市,尋找隱居之地時,終南山就成了理所當然的選擇。這裡是隱士傳統的開端,也是孕育中國精神文明之地。 他發現,即使在二十世紀,即使在歷經許多戰亂與變遷之後,終南山上仍居住著許多隱士。這些隱士過著最原始的生活,忍受著常人難以忍受的孤獨和貧寒,他們可能住在茅篷裡,種一點菜,其餘的時間就用來修行。他們喜歡獨處,在獨處中,達到精神的覺醒。他們追求自我的解脫,但同時又不離開這個世間,他們對萬物更深的覺悟和仁慈,讓和諧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他們往往是最幸福,又最和善的人。記述的不僅是一次尋隱之旅,也是一場尋道之旅 本書描述了傳統的隱士文化,也結合了作者的生命感悟。書裡採訪了一些當代道教與佛教的代表性人物,當時年齡最大的已經九十多歲,仍持續隱修的生活。作者白描般的文字格外優美、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對終南山一帶的景色及人物描寫,令人感覺有如置身其中,而且字裡行間透露著西方式的幽默,常常令讀者會心一笑。此書出版之後,在歐美及中國引發的廣大討論,遠超過作者的想像。作者說:這是因為我們羨慕這些隱士,他們所做的是我們的夢想、希望,是我們某一天也會去做的事情。
道藏三十六真經
「道藏三十六真經」通常指的是道教經典中的「三十六部尊經」,這些經文是道教修行的重要文獻,涵蓋了道教的教義、修行方法和理論。根據證據,這些經文分為三洞,即「洞真、洞玄、洞神」,每洞各包含十二部,共計三十六部。 具體來說,「三十六部尊經」包括: 洞真十二部:主要講述天地造化、陰陽變化、九轉還丹、金液煉形飛仙之道。 洞玄十二部:涉及消災治病、謝過祈禳、濟度薦拔存亡之道。 洞神十二部:闡述治國治家修身之道。 這些經文在道教中具有重要地位,被認為是修行者必須研習的經典,其內容融合了佛道兩家的思想,強調修心養性、行善積德、清淨無為等修行理念。此外,這些經文還被收錄於《正統道藏》中,並在歷史上對隋唐時期的道教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道德經白話精解
《量子世界的奧秘》及《周易白話精解》作者 鮮于文柱教授 最新著作《道德經白話精解》2024年3月12日已經出版,全書18開、608頁、53萬字、定價700元。 《道德經》中所說的〝道德〞,並非我們一般人所認知的道德觀念。《道德經》的智慧深不可測,老子引領我們透過觀察外在事物的變化,去掌握隱藏在事物背後〝道〞的本質特性和規律。量子理論不能脫離人的意識參與來解讀,老子樸素辯證法的哲學思想同樣的也是如此。 樸素辯證法是老子哲學中最有價值的一部份,在中國哲學史上首開先河,從來還沒有誰像他那樣深刻和有系統的揭示出事物對立與統一的規律。老子認為事物的發展和變化,都是矛盾對立統一物的一體兩面,對立面的雙方都具有互相依存,互相連結,相互作用的關係。隨著時間的推移,在陰陽交互作用運動變化的過程中,相反相成,並能向其相反的方向相互轉化,這種由量變引起質變自然的運動變化,老子認為這就是陰陽的基本規律,也是自然的普遍法則,在任何一個領域均一體適用。 老子觀察天地萬物永不停歇的處在一種能量與物質,聚散存亡,有形與無形的運動變化過程之中,周而復始,循環不已。因此,其樸素辯證法是原始反終,探究萬物初始的狀態,反璞歸真,以〝道〞的靜態本體本質特性為依歸,順應自然,效法天道,與大道合一,恢復純真無我天賦的本性,以達德性與〝道〞體天人合一的境界。 老子教導我們如何通曉事物自然發展大勢之所趨,去掌握事物運動變化中的〝勢〞,順勢而為,由〝自然無為〞〝利他〞轉化成〝利己〞,從而達到〝無為而無不為〞的最高境界。老子也教導我們在人世間任何一個領域如何持盈保泰,長久處於陰陽平衡、和諧統一的最佳理想狀態,方是長生久視之道。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文章須自出機杼,方能成一家風骨。〞本書結合《易經》哲理、量子科學理論及佛家思想,參合研究,相互解讀,互通有無,互相印證,融合貫通,彼此發明,綜合整理之後,做一完整詳盡與眾不同的論說敘述,思想一以貫之,更加縝密詳實,所論述〝道〞的整體輪廓與內容,是當今唯一與量子科學理論與《易經》哲理、佛家思想相互結合解讀的《道德經》版本,內容獨樹一格,實屬創舉。 本書對儒、釋、道三家讀者及修行、養生的普羅大眾而言,能對老子《道德經》有更深一層的領悟與認識,精神境界能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歡迎有興趣的讀者先睹為快! 不論是老子在《道德經》中對〝道〞的論述,還是本書中所做的闡述說明,就如同〝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說法者所說的那些語言文字,都是那個指向月亮的手指,仍然不是明月。而是要人們在這些語言文字上,對〝天道〞的概念有更深一層領悟與認識,去悟得〝意在言外的弦外之音〞。
第二屆姜太公世界道家論壇論文集
本書為「第二屆姜太公世界道家論壇」的學術成果。本次會議延續第一屆有關道家思想、軍事、文學及藝術等研究主題,吸引海內外約五十位的學者與會與發表,會議主題也擴大至姜太公文化創意產業研究、道家思想與生態文明研究、道家思想和養生研究、以及道教與佛教之間思想的文化研究等。透過本次會議讓世界看見臺灣和道家文化,了解中華傳統優良文化在臺灣。
老子:王弼注校証(第1版)
按,老子,最好注本為王弼注,清、《四庫全書提要》云:「弼以老、莊說《易》,論者互有異同,至於解《老》則用其所長。故是注,詞義簡遠,妙得微契。《老子》注本,此為最古。」──陳國慶《漢書藝文志注釋彙編》封面書法題字:圓融源榮畫字 今所見王弼注者,多以《老子道德經》名之,若《世說新語》凡語及王弼者唯以《老子》說之,而王弼注者乃《老子》而非《道德經》,清四庫館臣不能明之,而近人樓宇烈《老子道德經注‧校釋》因之。故其正文、注文多有相歧異者,又有後人見王弼注殘缺而妄補者。 故作者據帛書本、郭店本《老子》參校《韓非子‧解老‧喻老》等,以正《老子》底本,然後能証王弼注之是非也。唯樓氏《校釋》為詳盡,故多據以為說,蓋首創者難為功也。自一九九九年著《老子校正》以來,凡所論者皆與《老子》相關之論文,今撰「《老子》王弼注校証」,是正底本、明是非,但求不誣古人,不誤今人也。 本書分上、下篇,收錄《老子》八十篇章。各章架構為:一、《老子》原文;二、王弼注;三、作者校正王弼注。
道家哲學主幹說(第1版)
中國哲學史上一本重要的著作享譽全球的道家文化國際學者、當代新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本書既有對宏觀議題的整體詮釋與應用,也有對郭店簡本《老子》、《呂氏春秋》、《淮南子》……等個案的深入分析,作者提出道家在中國哲學居於主幹地位的學術創見,具有重大學術價值,也是中國哲學史上的重要著作。 一九九○年一月,作者在發表《論道家在中國哲學史上的主幹地位——兼論道、儒、墨、法多元互補》時,提出「道家哲學主幹說」的觀點,引起了學界至今三十多年來很大的關注,包括1.是從專業哲學(包括理論建構、思想方法的推衍及重要概念的分析)進行討論,並沒有擴大到文化方面。作者認為,在文化方面,儒家是主導、主流;但在專業哲學方面,道家是主體。2.是從史論、概論和方法論等方面進行系統論證,形成本書,也是作者多年來理性思維的結晶。 本書包括導言、方法論、概論、史論等四篇、十三章,即從「得意忘言」的詮釋方法到譜系學方法的應用;論道與物關係問題:中國哲學史上的一條主線;「理」範疇理論模式的道家詮釋;郭店 簡本《老子》所呈現的重要哲學問題——由改寫哲學史的觀點談起;道家在先秦哲學史上的主幹地位;從《呂氏春秋》到《淮南子》論道家在秦漢哲學史上的地位;道家思想在現代……等, 系統地提出道家在中國哲學處於主幹地位的學術創見,是中國哲學史上具有「學術典範」的重要著作,也是讀者了解「道家思想」不可或缺的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