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金石堂十大影響力好書 限量珍藏套書
本套組包含《第六十七隻穿山甲》+《黃色臉孔》+《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日本出版界話題作,只有紙本書可以體驗的感動)》+《Stay True保持真誠(首屆普立茲自傳文學獎得主,作者訪台紀念版)》+《巴奈回家:凱道.二二八公園的二六四四天》+《不當世界的局外人:當世界充滿變數,你需要不被帶風向的國際識讀力》+《你忘了全世界,但我記得你:一位語言學學者與她失智、失語的摯愛丈夫》+《更新粒線體,根治慢性病》+《隱性潛能:華頓商學院最具影響力教授,突破天賦極限的實證科學【附潛能提升秘訣卡】》+《權力與進步:科技變革與共享繁榮之間的千年辯證》+【金石堂極簡帆布書袋】 & ★榮登美國《紐約時報》、法國《世界報》、日本《每日新聞》書評,來自鬼地方的小說家最新長篇。 ★鑽入深秋!告別「夏日三部曲」,陳思宏超越自我,挑戰小說技藝/記憶,任文字在眼裡造風雨。 ★一場出走法國的行旅,於回憶裡拼湊自我,在羈絆中尋覓自由,不只是柏林,巴黎也要叛逆。 ★致敬所有的女孩和LGBTQIA+!獻給父權社會下,那些本該值得自由生長,卻遍體鱗傷的,他與她。 & 面對充滿惡意的時代,要不一起逃跑,要不一起睡著 & 不演了,要睡了,風來了,雨下了 穿山甲的鱗片 自由了 & 她,是個過氣的中年女星,跑跑通告,嫁給政客,沒什麼代表作。她膽小懦弱,可是很多話能說,唯一能上嘴的成就,就是小時候和他一起拍了床墊廣告和一部得獎電影。現在,她兒子搞失蹤,老公忙選舉,那部電影卻被4K修復,在南特影展重新上映。她決定到法國,找他。 & 他,是個不擅言詞的演員,無止盡的眼淚讓他成為影帝。他沉默不愛笑,身體粗獷豐饒,想哭就幹,流精亦流淚。童年和她拍的電影他沒忘,那是道結不了痂的傷。如今,他的愛人離去,心裡荒蕪,耳畔無聲,不料竟有人捏著他的手肘、躺上他的床。塞納河畔突然吵嚷,是她。 & & 她一直講,他不說話,任記憶帶他們出發,散步,走路,時快時慢,步伐凌亂。從巴黎到南特,彷彿當年,從臺北到高雄,不能說破的祕密,無法言語的痛楚,都還在等出口。然而走到盡頭,二人回首,這才發覺來時路上,滿布穿山甲的腳印,彼此都是千瘡百孔……。 & & 《巴別塔學院》暢銷作者 & 犀利機智的諷刺小說新作 & 作品非得掛上「政治正確」的招牌, 才能叫好叫座? 「我」非得擁有「妳」的黃色臉孔, 才能寫出感動萬千讀者的故事? & *全球最大閱讀社群Goodreads網站讀者票選「年度最佳小說」 *繼《巴別塔學院》連續兩年奪得英國圖書獎「年度最佳小說」 *作者榮登《時代雜誌》The Time Next 100人物榜 *Amazon.com、邦諾書店、水石書店、NPR、《紐約時報》、《時代雜誌》年度好書 *瑞絲薇斯朋Hello Sunshine讀書俱樂部選書 & 朱宥勳(作家)、吳曉樂(作家)、李麗美(旅美書評人)、陳思宏(作家)、陳榮彬(臺灣大學文學院翻譯碩士學位學程副教授)、盧郁佳(作家)、譚光磊(國際版權經紀人) ──激賞推薦 & §故事簡介§ & 「這本小說的核心概念不是我的,但救了這本書的人是我。 永遠不會有人理解我投注了多少心血, 要是哪天真相大白,世人看著我寫下的美妙文句時, 他們就只會看見雅典娜。 不過絕對沒有人需要知道這件事,對吧?」 & 年輕的白人女作家茱恩從小嚮往寫作,第一本書出版之後卻不叫好也不叫座,反而她的好友、身為中國移民後裔的雅典娜成了名利雙收的文壇寵兒。某日兩人相約聚餐,雅典娜才提到自己剛寫完的神祕新書,不久後就意外身亡。茱恩在雅典娜家裡發現了新書原稿,當下決定據為己有。 & 雅典娜的書稿《最後的前線》是一部描寫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華人移工的歷史小說,儘管茱恩對其中的時代、文化背景完全不熟悉,她仍然著手修改投稿,並且替自己換了個帶有「東方風味」的筆名,如願以這本「關注少數族群又具有普世性」的小說與知名出版社簽約。 & 《最後的前線》的推出讓茱恩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但她開始覺得雅典娜的鬼魂糾纏著她──朗讀會上出現了跟雅典娜長相神似的聽眾,網路論壇上有匿名帳號指控她剽竊,接著雅典娜的Instagram帳號竟也恢復活動……!?茱恩的一個個謊言越滾越大,成了作家社群、出版界、乃至擴及全國社會的一場荒謬風暴,她再也不知道這失控的一切該如何收場…… & & §好評推薦§ & 「伍迪.艾倫電影《命中注定,遇見愛》諷刺成名作家一心撿現成,盜用車禍昏迷無名小卒的未出版書稿,名利雙收。朴範信《銀嬌》學生不但靠老師代筆成名,還要殺人滅口。史蒂芬.金〈秘密的窗〉闡述剽竊陰影,《誰找到就是誰的》寫書迷槍殺作家劫稿,通過嫉妒、占有,揭露痛苦的自我懷疑。 在這條探討創作魔考的軸線上,匡靈秀《黃色臉孔》走得更遠,翻出新的高度:文學明星網紅化,踩進種族政治火藥庫、引發網路暴力,讓主角道出,炎上成為常態已無可避免,因為出版就是只在網路上發生。乍聽令人震驚,社群掏空出版的地基,危崖只剩片板凌虛御空,架在名利幻影之上。 &其實,本書只是先用伍迪.艾倫、朴範信的方式談剽竊的現實利益。然後用史蒂芬.金的方式談精神成因,坦承作家有兩種,一種人被劣評打擊到再起不能,每一落筆都會喚起舊傷。只有羨慕別人成功,只有站在成功者的基礎上二創,成為別人,借殼壯膽才准許自己往下寫。一種人沒空在乎別人怎麼想,『世上故事那麼多,被我聽到就是我的,難道還要你簽同意書嗎。我寫你又沒有惡意,你幹嘛覺得受傷,那都是你的幻想。』本書犀利刻劃出內外的衝突激盪,為參戰隊伍開拓反思的珍貴餘裕,也為兩種作家提供了深刻的同理。」──盧郁佳 & 「絕佳的閱讀體驗,包含犯罪、諷刺、恐怖、偏執、文化挪用問題……令人難以釋卷,更難以遺忘。」──史蒂芬‧金 & 「這部小說展現出優秀的執行力,緊湊勾人且節奏快速。」──NPR & 「閱讀《黃色臉孔》的經驗就像在內心世界跟一個瘋狂小丑展開狂野殘酷的持刀決鬥,這是一部犀利不留情的諷刺作品,讓我心中尖叫連連……既是因為它的驚悚、也是因為它的幽默。」──吳恬敏(《瘋狂亞洲富豪》主演) & 「這部傑作用諷刺的手法揭露了系統性的種族歧視問題,以及往往由掌權者所建構的扭曲敘事下隱藏的真相。」──《書單》 & 「出色的諷刺小說,融合了恐怖與幽默,對出版業界的種族、文化傳承、身分認同、多元性做出細緻的探討,也如實呈現了群魔亂舞的社群媒體。堪稱匡靈秀的最佳作品。」──《波士頓環球報》 & 「繼暢銷書《巴別塔學院》之後,匡靈秀交出具有高度娛樂性的新作,敘述一場大膽的文學騙局。」──《衛報》 & 「這本書電力四射、令人坐立難安,尖銳地評點文化挪用與種族認同的議題。」──《圖書館期刊》 & 「本書的耀眼之處在於匡靈秀陰沉機智的筆調,批判出版業界、文化剝削以及網路人設的內耗本質。」──《芝加哥書評》 & & 唯有紙本書得以實現, 對詭計最大的敬意和最深的愛意! 作者杉井光: 「要完美翻譯這本小說, 全世界恐怕就只有臺灣辦得到了。」 推理作家陳浩基: 「百年不遇,絕無僅有。」 《達文西雜誌》年度之書 「這本推理小說真厲害!」第8名 「好想讀推理小說!」第20名 週刊文春推理小說第9名 紀伊國屋書店店員選書第5名 亞馬遜書店排行榜第1名 亞馬遜書店最多人贈禮書籍第1名 TBS電視臺《國王的早午餐》BOOK專欄特輯 TBS電視臺《晨間》特別節目介紹 朝日新聞〈暢銷書〉專欄介紹 日經新聞〈暢銷作的秘密〉專欄介紹 ⋅˚₊. 𝑻𝒉𝒆 𝒄𝒍𝒆𝒂𝒓𝒆𝒔𝒕 𝒔𝒕𝒐𝒓𝒚 𝒊𝒏 𝒕𝒉𝒆 𝒘𝒐𝒓𝒍𝒅 .₊˚⋅ 享譽文壇的知名推理作家宮內彰吾罹癌過世。宮內在出版界緋聞不斷,明明已有妻小,卻仍然與眾多女性交往,更與其中一位生下了孩子,那就是我。 宮內過世之後,他的長子主動聯絡我。他說宮內死前,好像還持續在撰寫一本名為《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的小說。我那同父異母的哥哥看上高額的版稅,想將之作為遺作出版,無奈一直找不到手稿。 身為書店員工,我知道知名作家過世,正是拓展銷量的機會,生前的作品將炙手可熱。起初我站在如此功利主義的角度思考,但在得知宮內寫作途中曾遭遇難以解釋的瓶頸後,對小說本身產生了好奇。 在欲望與業報盡頭病倒的作家,臨死之際最後的依託──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我和編輯霧子小姐展開調查,尋找未曾謀面的生父的遺作。我們詢問了他的家人、編輯、情婦,然而隨著拼湊出來的父親形象逐漸清晰,我周遭的一切卻開始變得透明…… ⋅˚₊. ୨୧ .₊˚⋅ ❏ 驚動日本出版界的「那本話題作」 絕對不可能猜到的結局──閱畢後你的世界將徹底透明 絕對不可能出成電子書──只有紙本書可以體驗的感動 在電子書崛起的時代,單憑紙本書,短短一年突破45萬冊! ❏ 「看到」之後就回不去了,一生只能體驗一次的設計 「在我的閱讀生涯中,只有一本書在閱讀完後讓我徹底目瞪口呆。我想帶給讀者像那本書一樣純粹又強烈的閱讀『體驗』。為此,我將這個點子寫成了故事,並透過許多人的協助,變成了一本書。這本書光是能出版,就稱得上是奇蹟了。」「要完美翻譯這本小說,全世界恐怕就只有臺灣辦得到了。感謝過程中所有締造奇蹟的相關人士。多謝!」──杉井光 ❏ 作者 × 譯者 × 編輯,合謀獻給讀者的情書 日本出版社再三確認:「你們真的做得出來嗎?」 繁中版責編:「至今做了超過一百五十本書,這本書絕對是編涯最大挑戰之一。」 繁中版譯者:「個人翻譯史上最沉重的鐐銬,任何譯者一輩子無法忘懷的書。」 作者杉井光和日本責編的「聯手犯案」,由繁中版譯者和責編延續的「跨國犯罪」,經過無數討論和測試,終於完美還原所有細節! ❏ 封面由日本插畫家「fusui」繪製 插畫家fusui接下委託後表示:「我第一次讀小說讀到大叫。」在約十件的插畫提案中,最終選定現在的插畫製作封面。fusui以淡色筆觸表現故事的通透性,僅僅一幅畫即描繪出故事的場景和巧思,讓讀者在閱讀前及閱畢後對於封面產生不同的感受。 & ❏ 各領域愛書人努力不暴雷推薦 編哭編笑社群經營者|B編 推理評論人及作家|Faker冒業 推書手|L 原生電子推理雜誌《PUZZLE》主編|冬陽 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作家|宋怡慧 日劇譯者|李冠潔 譯者|泥蛙 文字工作者|臥斧 流轉翻翻書|流轉 《小書痴的下剋上》譯者|許紋寧(許金玉) 閱讀書帳.愛書人|陳子楹 演員|陳妤 推理作家|陳浩基 作家|陳曉唯 作家|彭樹君 書際探險家|蛙蛙 作家|馮國瑄 《黃色臉孔》譯者|楊詠翔 詩人導演|盧建彰 推理作家|薛西斯 小說家|瀟湘神 香港推理小說作家|譚劍 (※按姓名筆畫序排列) 「這部小說是只能透過紙本書施展的文字奇蹟,如果有人問:為何在數位浪潮裡我們堅持不放棄紙書?《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就是答案。花三頓飯的時間完讀一本讓我在最後一頁忍不住驚呼的小說,這是世界上最美好的體驗。」 ──編哭編笑社群經營者/B編 「自《火目的巫女》開始就有追看杉井光的小說,沒想到他會以此作『二次出道』,躋身於推理作家的行列。這是一個關於愛的故事。是對推理小說的愛,是對紙本書的愛,更是對(後設)詭計的愛。《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的『內』與『外』的故事都是因愛而生。而編輯和譯者費盡心思讓這部小說的中文版得以面世,同樣都是因為愛。」 ──推理評論人及作家/Faker冒業 「身為一個電子書愛好者,經常有人會問我為什麼無法割捨紙本書。以前的我都只能推給紙本書的氣味、觸感這些主觀感受。但現在的我能說:『如果不是紙本書,那麼這本充滿愛的書就不可能存在。』」 ──推書手/L 「『匠心獨具』、『神乎其技』的一部作品,除此之外我不知道該說什麼才不至於暴雷,只期待有更多人同我一樣,接受這本小說帶來的震撼與感動。」 ──原生電子推理雜誌《PUZZLE》主編/冬陽 「一直被提醒『嚴禁暴雷』,但《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絕對是偵探小說迷的福音。『透明』、『紙本書籍』代表什麼意義?緊張的情節可能隨時會崩掉你思考的弦。如果錯過了,你將失去顛覆閱讀極限的機會,一起來讀吧!」 ──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作家/宋怡慧 「《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不只是推理小說,更是一本寫給出版業的情書。杉井光用驚人的執行力,將『紙本書』這個載體化為盛大詭計中的關鍵道具,強制讓讀者成為故事的一部分,讓我們在看到真相、認為這個詭計不可能達成時,驚覺自己就捧著那個『不可能』的成果。 這是幾乎無法重現的詭計,只能在紙本書上存在,也或許只有用日文才能最自然地呈現。 電子書籍化不可能,翻譯不可能──看完原文書,我是這麼相信的。 但皇冠出版社和譯者簡捷化不可能為可能,成功重現作者的犯行,將世界上最透明的證據送到台灣讀者手上。 現在輪到你拿起這本書,一起成為這場『不可能的犯罪』的證人。」 ──日劇譯者/李冠潔 「文風洗練、向來以多產與高品質著稱的輕小說名家杉井光,進軍文藝書市的神級話題作!小說家對讀者拋出的訊息,以世界上最透明的方式被溫柔地接住了。」 ──譯者/泥蛙 「聲稱最透明卻讓你難以看透。意外失去母親,那位我認為非親非故,卻有血緣關係的大作家,留下血腥疑惑,教我在迷霧裡穿梭。心緒扭曲錯亂,實情卻透明?細節揭露時讓人充滿驚奇,這是只能用紙本呈現,非讀不可的厲害小說!」 ──流轉翻翻書/流轉 「總有一些邪惡(褒義)的書籍需要看紙本,才能帶來最原汁原味的體驗。這本就是其中之一啦!身為譯者,最讓我驚嘆的是譯者對於文字的運用,而當讀者跟著主角抽絲剝繭,自己也慢慢的拼湊線索,謎底揭曉之時,隨之而來的感動與餘韻可謂非常強烈,務必自己一探究竟!」 ──《小書痴的下剋上》譯者/許紋寧(許金玉) 「超級推!一個由作者、編輯與譯者三人建構出的透明故事,遠遠超過我對推理小說與紙本書的想像。透明帶來的無限延伸也讓我看見超越時間、空間的另一種形式的愛與關懷,同時身為紙本愛書人與推理迷的我,真的好愛這部小說啊!」 ──閱讀書帳.愛書人/陳子楹 「他讓讀者變成受害者!等等,不是你想的那樣⋯⋯這是作者、譯者、編輯聯手精心策劃獻給讀者的情書,即便過程中發現自己『已經中計』,閱讀到最後仍然樂在其中,畢竟這麼浪漫的驚喜,誰不會又哭又笑的原諒呢?」 ──演員/陳妤 「本作的中文版可說是近乎奇蹟般的存在,不諳日語的讀者能夠欣賞原作引人入勝的劇情外,知悉真相後更可『細味』譯者和編輯努力下的成果,這種閱讀體驗可說是百年不遇,絕無僅有。」 ──推理作家/陳浩基 「《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的書名,對應中文有個奇妙的巧合性,文眼的『透明』亦可解釋為『曉悟』。『曉悟』,在某個瞬間,領會了悟其中的深意,將事情的底蘊由人的內心翻攪而起。看似荒誕的故事裡,總有著意外的契機,如同光穿透過人的生命,射入人的內心,將原以為的、錯以為的人事物,一瞬之間翻轉過來,或許仍有傾斜,但人已能看見從前未曾細看過的自己。」──作家/陳曉唯 「讀到最後謎底揭曉的時候,我不禁在心中驚叫:不會吧?這是真的嗎?然後瘋狂地回翻前面的書頁不斷確認。 啊啊啊~是真的!竟然有這種事! 太瘋狂了!哪一個正常的作家會想要寫這樣的一本書啊? 翻譯這本書更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本書譯者到底是怎麼辦到的?太令人欽佩了! 終於明白為什麼這本書只能閱讀紙本而絕對不可能出成電子書,也終於明白作者杉井光為什麼說這本書能出版就已經是奇蹟。 真的沒有辦法介紹這本書,除非自己讀到最後,否則無法體會其中的驚人之處。 所以只能說,Just讀it,然後一起驚叫吧!」 ──作家/彭樹君 「這本推理小說超.好.玩!作者精心設計了『透明』詭計,讓讀者在字裡行間參與解謎,直到真相揭曉才恍然大悟,精彩結局亦完美回饋所有耐心推理的讀者。很高興這部在日本書界引起熱潮的獨特作品,如今也將為繁中讀者帶來極大樂趣,值得收藏!」 ──書際探險家/蛙蛙 「一段離奇的尋父記!我的世界本來就沒有這個人!不顧家庭、風流的爸爸,他死了關我什麼事?事情越來越離奇,奇怪的迷陣。更可怕的是,事不關己的讀者,也被逼得涉身其中!猛然回頭,原來一切都是愛,愛就藏在細節裡。」 ──作家/馮國瑄 「過世的渣男名作家 × emo私生子少年 × 謎樣正妹編輯,數位時代下唯有『紙本書』媒材才能實現的故事,是一封獻給紙本書的情書,也是對出版職人的禮讚!中文版成書本身也是巨大的奇蹟!!!」 ──《黃色臉孔》譯者/楊詠翔 「敘述性詭計的本質,即是內容與形式的結合。然而所謂的『形式』是什麼?小說是形式、言語是形式、書是形式、紙也是形式。形式的邊界究竟可以推到多遠呢?在本作中可以感受到作家想尋求那個邊界盡頭的熱情,您也準備好同等程度的挑戰熱情了嗎!」 ──推理作家/薛西斯 「要我說的話,《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真是本驚人的工藝品。到底是怎樣的作者會想寫這樣的故事,又是怎樣的出版社才願意翻譯這本書?光是這本書存在於此,就足以讓人對出版業獻上敬意──看完的讀者肯定能明白。」 ──小說家/瀟湘神 「這本書有兩大可觀之處: 1. 前半部塑造了可能是史上獲最多男作家羡慕的推理作家宮內彰吾。 2. 後半部用了一個非常瘋狂、戀態(並無貶義)、驚天動地的文字創作手法,可比『漏字文』小說。如果你喜歡這種文字遊戲,本書和電影《鐵達尼號》一樣是『一生必須看一遍』,seeing is believing。 除了作者,本書譯者也非常了不起,我必須說聲『 』。」 ──香港推理小說作家/譚劍 &
寂靜風暴【秘密心事版】:這本書,將引發一場史詩級的天候現象。【首刷限定燙印紀念扉】
所有的愛, 都是有人將自己的靈魂打碎, 再試圖拼成某一種完整。 ✦《紐約時報》書評:「這本書,將引發一場史詩級的天候現象。」✦ ✦全球多達20種語言版本✦ ✦超過30家國際重量級媒體選書推薦✦ ✦榮獲誠品選書✦ ▍首刷限定.燙印紀念扉. ▍獨家收錄.繁體中文版後記. 風暴的開始總是微小, 一張紙條,一杯熱茶,一次凝視,一份純真── 當兒子亞伯和鎮上那些少年們一樣突然失蹤,賽瑟莉心想,報應果然來了。 她曾以為新的殖民者會讓馬來亞更好,但這份憧憬很快就破滅。日軍三年內殺的人,比英國殖民五十年來殺的人還要多。丈夫日漸頹喪,大女兒小棗變得嚴肅沉默,小女兒茉莉每天都得在地下室待上一天,躲過日本士兵上門「要姑娘」。 這一切都要怪十年前的她,當時她擁有一個女人被認定該有的幸福──一個好丈夫、可愛的孩子、舒適的房子,賽瑟莉卻總幻想著掀翻這一切。直到她遇見了藤原。 那個男人描繪了一個屬於亞洲人的亞洲、一個白人不是唯一勝者的世界。他們不再需要努力表現出文明與教養,卻依舊被視為低下的人種。他說得那麼少,卻讓賽瑟莉如此振奮,改變彷彿就在一波浪潮之外。於是,她開始與藤原「合作」…… 如今那波浪潮,卻不斷淹過賽瑟莉的頭頂,殘忍沖刷著她與她的家。眼看又一波惡浪向她的孩子襲來,賽瑟莉知道,她必須把十年前啟動的一切,修正過來── ✦ 直到想不起是什麼造就了一切,才終於明白, 原來愛,或者生活,本就是場風暴。 一個過於渴求嶄新的自我,一場沒有盡頭的癡心等候, 一段無法輕易諒解或憎恨的關係,一份禁不起太多慈悲的友誼。 當謊言以最純真的樣貌來到面前,卻只剩懸崖邊緣能夠互相依偎; 當缺角的我們試圖掙扎,卻依然只是易碎的靈魂, 如果終其一生,都得在風暴中前進,請牢記所有失去與失衡── 無論生命多麼破碎,也知道怎麼完整。
迷宮中的盲眼蚯蚓
淒美虛幻的愛情故事,隱隱透露的是一個國家多舛的命運。明眼人看不穿的現實迷宮,盲眼蚯蚓悠悠轉轉,又怎麼可能尋獲一線生機?五年內二度榮獲東南亞國協文學獎(S.E.A. Write Award)泰國女作家第一人,首本暢銷獲獎代表作狂銷20萬冊,影視改編確定媽媽發現爸爸外遇的那天,一切都將被淚水淹沒。用黑膠唱片替代教養的舅舅、耽溺言情小說的姊姊、暈上左翼青年的妹妹、謊稱是戰地記者的影迷、在旅人夢境邊緣搖搖晃晃長大的男孩、從沒為人類姪女掉過眼淚的貓叔叔……一個個動人卻又似乎出了差錯的角色,試圖在破碎的人生裡尋找那一片能完整自己的拼圖,卻始終不得其解。 這是一對姊妹與男孩三角情迷的故事,與一段關於成長、追尋、心碎的旅程。主角在雙親外遇、離異陰影籠罩的家庭下茁壯,深受傳統與宗教的影響,卻又浸淫於西方流行文化。他們面對生活中各式柔情卻遙不可及的幻夢——無論是情愛的,或是政治的——總是亟欲擺脫卻又無力抗拒。每個看似自主的抉擇,卻往往落入世代的宿命輪迴。 《迷宮中的盲眼蚯蚓》透過奇幻敍事手法,帶領讀者體驗泰國近百年來的心靈起伏和記憶塗鴉,以華麗文字勾勒泰國當代的景致和光影,無論是熱帶的花海葉蔓、曼谷的巷弄幽徑,又或者泰人的打鬧笑誑,皆於威拉蓬筆下化為一座迷人卻又令人嘆息的迷宮,等待明眼人翻開書頁,踏入這個關於理想、迷思、記憶與遺忘的故事之中。大約在1980-90時,我就已經在構思這本書的內容,但真正的寫作動機是為了向我17歲的兒子解釋,當時 2010年的泰國到底發生什麼事(紅黃衫軍互鬥)。我想寫下來,但我沒辦法直接寫政治。於是,我寫愛情。──威拉蓬.尼迪巴帕|本書作者
迷宮中的盲眼蚯蚓(首刷限量特色印簽扉頁版)
◆ 來自泰國作者的溫暖問候,首刷限量特色印簽扉頁 ◆淒美虛幻的愛情故事,隱隱透露的是一個國家多舛的命運。明眼人看不穿的現實迷宮,盲眼蚯蚓悠悠轉轉,又怎麼可能尋獲一線生機?五年內二度榮獲東南亞國協文學獎(S.E.A. Write Award)泰國女作家第一人,首本暢銷獲獎代表作狂銷20萬冊,影視改編確定媽媽發現爸爸外遇的那天,一切都將被淚水淹沒。用黑膠唱片替代教養的舅舅、耽溺言情小說的姊姊、暈上左翼青年的妹妹、謊稱是戰地記者的影迷、在旅人夢境邊緣搖搖晃晃長大的男孩、從沒為人類姪女掉過眼淚的貓叔叔……一個個動人卻又似乎出了差錯的角色,試圖在破碎的人生裡尋找那一片能完整自己的拼圖,卻始終不得其解。這是一對姊妹與男孩三角情迷的故事,與一段關於成長、追尋、心碎的旅程。主角在雙親外遇、離異陰影籠罩的家庭下茁壯,深受傳統與宗教的影響,卻又浸淫於西方流行文化。他們面對生活中各式柔情卻遙不可及的幻夢——無論是情愛的,或是政治的——總是亟欲擺脫卻又無力抗拒。每個看似自主的抉擇,卻往往落入世代的宿命輪迴。《迷宮中的盲眼蚯蚓》透過奇幻敍事手法,帶領讀者體驗泰國近百年來的心靈起伏和記憶塗鴉,以華麗文字勾勒泰國當代的景致和光影,無論是熱帶的花海葉蔓、曼谷的巷弄幽徑,又或者泰人的打鬧笑誑,皆於威拉蓬筆下化為一座迷人卻又令人嘆息的迷宮,等待明眼人翻開書頁,踏入這個關於理想、迷思、記憶與遺忘的故事之中。大約在1980-90時,我就已經在構思這本書的內容,但真正的寫作動機是為了向我17歲的兒子解釋,當時 2010年的泰國到底發生什麼事(紅黃衫軍互鬥)。我想寫下來,但我沒辦法直接寫政治。於是,我寫愛情。──威拉蓬.尼迪巴帕|本書作者
Lost in her dream: She is from Shanghai
A series of shots of Shanghai, the river, people. A young woman, MEI-LIN, walks through the crowd, separates herself from it. The car is parked on a lonely street near the East River. We HEAR MEI-LIN SINGING "THE END IS SILENCE."
碼頭上的陌生人
身為亞洲人,為何弄清自己的身分認同成了複雜難解的事? 傲視國際文壇的華人作家歐大旭 對於離散的沉思錄 也許,這無關長相, 而是因為我們但願大家都能和你我一樣。 我們希望陌生人是自己人, 是我們能理解的人。 歐大旭,在歐美文壇異軍突起的亞洲人,馬來西亞多種族背景下的華人移民第三代,小時候就會說多種方言、如今以英語寫作的作家。 你是哪裡人?他常被問,卻始終想不出一個適切的回答。 他對自己的身分定位展開思索,試著透視家族回憶與世代記憶,擺盪在東西文化之間,深刻的觀察中流露真情。 以我們家族來說,以類似我們家的家庭來說, 分離是一種表達愛的方式。 他寫個人與家族的疏離,以及世代間的差異如何變得越來越大。 他寫教育如何形成階級,階級又如何影響教育,也談到往往被西方人視為同質的華人有著多麼複雜的族群與語言差異。 他描繪出離散的哀愁,以及小人物在身世侷限下散發出動人的異彩。他道出生命中難以言說的痛,那樣的痛如何解釋了人的存在狀態。 不同世代、性別、文化的人,不同的移民──這本書裡迴響著他們的聲音。歐大旭勾勒了一幅現代文化認同的織錦畫,他的故事遠超越了他個人,在多元歧異的世界中促成溫柔的理解。 ※特別收錄 歐大旭新撰〈自序〉獻給中文版讀者 學者熊婷惠〈那張臉、陌生人與倖存者〉專文評析
竹掃帚博士
三分之一的人生都在為考試而讀書,學歷到底幫了我們什麼? 一場贏回人生尊嚴的戰役!少年吔,拿起竹掃帚奮勇戰鬥吧! & 李子摶,二流大學設計學博士,原以為畢業後可以留在母校任教,但原先答應他的系主任卻突然反悔,另外聘請了一位海外留學的碩士。子摶憤而痛揍系主任,打翻了火鍋,一不小心燒毀半個辦公室。事件後,子摶的母親為幫助他早日適應社會,於是停止供給生活費,並祕密安排他到舅舅經營的停車場當管理員,每天拿著偌大的竹掃帚,掃地、收錢、記帳、倒垃圾…… & 面對系主任追殺式的提告和舅舅不時的羞辱,子摶為求生存,加倍認真讀書,想要考取世界一流大學的博士學位,計畫卻被一隻橘貓打亂……橘貓抓傷停車場內的租賃車,不僅害他遭受鄰近租車公司刁難、還因此被精神異常的鄰居拿鐮刀追殺、心機美女色誘利用、目睹警察違法慘遭報復,更進一步招惹停車場對面的黑道建設公司……被捲入販毒、擄人、恐嚇、暴力、謀殺事件之中。 & 手中只有一支竹掃帚的他,被迫將多年累積的知識與經驗轉換成生存策略,挺身面對層層難關……最終他是否會向命運低頭,從此意氣消沉、與世隔絕?還是就此得到自信與勇氣,看破生死,走上英雄之路?難以預測的驚人發展,你絕對不能錯過! & 本書特色 & ★ 一個停車場管理員的成長奮鬥故事!面對層層難關……最終他是否會向命運低頭,從此意氣消沉、與世隔絕?還是就此得到自信與勇氣,看破生死,走上英雄之路? & ★ 三分之一的人生都在為考試而讀書,學歷到底幫了我們什麼? 一場贏回人生尊嚴的戰役!少年吔,拿起竹掃帚奮勇戰鬥吧! &
蛻︰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移民工文學獎的徵件範圍,上屆開始從臺灣擴展到港澳新馬日韓,本屆再度擴展到全亞洲。憑藉著移民工文學獎的文稿,我們能夠嘗試彼此對話,並理解彼此不同的文化。這些文稿呈現了許多普世的人性面向,反映了跨越國界與文化的對話空間,展現移民工的心聲與經驗的真實性。每一篇移工書寫的文稿,就如同閱覽著被翻開的「生命之書」。每個字詞、每個句子,一頁頁反映著他們離開家鄉,在外面世界為命運拼搏的現實與生活記事。他們作為「他者」與邊緣的身分,確實變成了他們成為實踐者與社會觀察者的能量,使他們能以更誠實、明白、還有真實的語言與心聲,去描繪、批判與書寫他們所觀察的社會。這就是移民工文學作為滋養人性文化之對話空間的目的。無論如何受到壓迫,文字也未被消滅,持續書寫以保持完好。如果沒有記寫,這些流離異鄉人的身影與聲音,也將消失在歷史中。
馬來素描
書寫新加坡少數被消音、形形色色的人物故事 & 閱讀亞非言的《馬來素描》就像坐在新加坡最長的地鐵東西線車廂內。三十幾站,五十幾公里的旅程。用一小時餘的時間,隨著列車橫貫島國兩端,在高架軌道上俯瞰地面風景。 & 這一本速寫/素描作品以極短篇的方式完成,像是呼應著新加坡的地理面積和生活步伐。作家彷彿帶著一台照相機,在新加坡街頭拍下了日常瞬間,潛入組屋區裡的生活片刻,駐足,按下快門鍵,為讀者放送各種趨近的、逃離的、扭曲的、溫柔的、痛苦的生活觀察和想像。例如書中以地名為篇章的極短作品,以數段文字描寫定格畫面,卻也如精靈般自由進入人們的思與言。 & 新加坡青年作家亞非言,是著名雙語詩人、小說家和劇作家,也是新加坡政府眼中的「異議分子」。書中形形色色的人物,是在新加坡主流發展敘事中被消音的一群少數族群,只佔總人口百分之十五的馬來人,他們彷彿是獨立前未曾存在的土著,獨立後總跟不上發展步伐的「落後」族群。作者透過這些短篇故事,揭露新加坡在英才治理、多元文化主義、世俗主義等現代性話語下衍生的種種問題,而馬來人的「落後性」被視為種種社會問題的源頭。他們生長於家國,卻漸漸成了無家者,是新加坡馬來人面對的困境。 & 亞非言的書寫實踐繼承自上世紀馬來知識分子傳統,作品皆有高度社會關懷和歷史意識,亞非言筆下的馬來人,是各個尋找聲音的活生生主體。 &
文藝創新與文化視域
伴隨世紀之交中國經濟社會發生的深刻變革,文學創作在表現手法、藝術追求和審美風格上也展現出全新的風貌。把脈世紀之交文學、消費社會與大眾傳播之間的關係,透視消費文化背景下文學審美特徵的變遷,是透視當代中國文學的重要視角;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文化需求日益增長的時代背景下,傳統文化如何進入當代生產、生活空間,如何借助現代創意設計發掘利用深厚文化資源,成為當今文化及文化產業發展的關鍵所在。本書對上述問題進行了視角獨到、見解新穎、闡釋深入的分析探討;既有深刻的理論洞見,又有詳實的實證分析;既有宏觀理論分析,又有微觀案例剖析,是一部理論與實踐有機融合的學術論著。
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百年學術論叢.第六輯
一、中華文化與閩臺社會 二、漢語語法教程 三、王維──生命在寂靜裡躍動 四、中斷與連續──電影美學的一對基本範疇 五、圖書考辨與文獻整理 六、閩臺區域社會研究 七、明清中琉交往中的中國傳統涉外制度研究 八、文藝創新與文化視域 九、清人宋詩選與清代文化論稿 十、別處另有世界在──邁向開放的比較文學形象學
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百年學術論叢.第五輯
一、王進安《明代韻書《韻學集成》研究》二、李詮林《臺灣現代文學史稿》三、林婷《出入之間──當代戲劇研究》四、高偉光《神人共娛──西方宗教文化與西方文學的宗教言說》五、郭洪雷《小說修辭研究論稿》六、陳衛《聞一多詩學論》七、陳穎《中國戰爭小說綜論》八、黃科安《現代中國隨筆探賾》九、黃鍵《京派文學批評研究(修訂版)》十、劉海燕《從民間到經典──關羽形象與關羽崇拜生成演變史論》
奇幻世界用語百科
~707則奇幻詞彙,創作者必備!~ 內含豐富圖示的最終定案版! 使遊戲、漫畫、小說更加有趣! ◆◆熟知奇幻世界的智者精心揀選707個關鍵字◆◆ 冒險時刻已近,你腦中的知識,足以應付將至的危機嗎? 傳奇正要展開,旅途中,你也許會遭到「石像鬼」突襲,「魅魔」勾引, 又或者迷失在「雪伍德森林」,被居民們視作「異端」。 當然在危機環伺的世界,誰也別妄想全身而退, 但你可以運用本書搜羅的知識化險為夷。 ◆◆五大章節,邁向奇幻世界的捷徑◆◆ 書中以五大關鍵字【城堡】、【人物】、【奇幻文學】、【異世界】、【戰場與兵種】分章, 輕量級的裝幀便於攜帶上路, 若你不確定眼前的情勢,不妨對照書內附上的圖片,以利在最短時間釐清狀況, 當然也可借助書中清晰的索引。 聽聽過來人的提醒:越是緊急的時刻,越是要分秒必爭。 搞懂本書編排的邏輯,就是爭取時間的不二法門。 ◆創作者必備,讓劇情更加曲折的靈感大全!◆ 如果你並非冒險者,而是更邪惡的奇幻創作者, 可以將本書當作「如何埋伏更多陷阱」、「如何讓主角處境更加艱困」的靈感集, 各種妖魔神物、拷問刑具都能在書中信手拈來, 而奠基於神話、童話、傳說、史實上的知識, 能讓你所創作的世界更加具體可信。 在險惡的路途中,天真與無知只會讓你身陷險境, 本書豐沛的知識,比任何「王者之劍」都要可靠, 帶它上路將是你最明智的選擇。 祝福各位一路順遂。 本書特色 ◎707則奇幻世界歸來的智者精挑關鍵字,暢遊奇幻世界必備本書! ◎夢想生物、中世紀各式道具、神話中的世界景觀等圖文對照! ◎內容奠基於神話、童話、傳說、史實,讓創作的世界更加真切可信!
小說跨界應用
想創作一本書….卻陷入迷宮中,一直走不出來。 靈感留在夢中世界,每天都白紙一張。 思緒困在鏡中世界,無法打破框架, 趕緊翻開這本書找到出口! 作者將其十多年小說教學生涯的教學素材及可供分析的學生創作,教學心得與延伸出去,採用課堂講義「小說十一問」,架構對創作小說的想法,並積極改變為多元教學方式,歸納整彙心得與作品分析,具體完成本書。 小說是敘事的美學,繪本是視覺的旅程,透過本書,即使門外漢或膽小鬼都能製作出一本本原創故事繪本與文學短評,表述自己情感與人對話。 本書特色&& & --引導小說與繪本製作 --分析敘事類型與議題 --提供教學活動與設計
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百年學術論叢.第四輯
一、王漢民《傳統戲曲與道教文化》 二、呂若涵《另一種現代性──「論語派」論》 三、李萬鈞《中西文學類型比較史》 四、林海權《李贄年譜考略》 五、袁勇麟《中國當代雜文史》 六、祝敏青、林鈺婷《當代小說修辭性語境差闡釋》 七、蔡彥峰《元嘉體詩學研究》 八、歐陽健《中國歷史小說史》 九、賴瑞雲《孫紹振解讀學簡釋》 十、譚學純《廣義修辭學研究──理論視野和學術面貌》
逝者如渡渡
1681年,最後一隻渡渡鳥死於人類的槍口下 從此,「逝者如渡渡」成為西方一句哀傷的諺語 比喻失去的一切,將不再回來 最後一隻渡渡鳥,1681年,死於槍口下,模里西斯。 最後一隻旅鴿,1914年,死於辛辛那提動物園,美國。 最後一隻隆鳥,1649年,死於人類的捕殺,馬達加斯加。 最後一隻異龍鯉,1981年,死於乾涸的異龍湖,中國…… 這些動物因為人類而滅絕。 牠們走了,我們還在,孤獨的人類是可恥的。 每滅絕一種動物 人類又向孤獨邁進了一步 本書道出了幾百年間,數種動物因為人類而走向滅絕的故事。 渡渡鳥,不會飛也跑不快,曾經在模里西斯島上幾乎沒有天敵,卻在被航海家發現後,不到兩百年的時間全數滅絕,只剩下一顆殘存的鳥頭,收藏在牛津大學的自然歷史博物館中。不可思議的是,島上的卡爾瓦利亞樹也在渡渡鳥滅絕後,如同殉情般,從此不再有種子發芽。& 此外,神話般巨大的隆鳥,神出鬼沒的紐芬蘭白狼,隨著愛奴人消失的日本狼等,每個滅絕故事都顯露出人類的無知。當最後一隻旅鴿死於動物園時,懊悔的美國人甚至立起了一塊紀念碑:「旅鴿,是因為人類的貪婪和自私而滅絕的。」然而,有多少人記得這種鳥過去多達五十億隻,龐大的鳥群飛過天空時,讓大地一片昏暗。當時最有名望的鳥類學家奧杜邦還曾經說過:旅鴿,絕不會被消滅。 擬人與紀實手法 道出對動物的關懷 如今,台灣雲豹已經滅絕,石虎也因為土地過度開發,在台灣僅存約五百隻。地球正面臨六千五百萬年前恐龍滅絕以來,最嚴重的物種滅絕。作者申賦漁擁有記者和作家雙重身分,他以記者特有的敏銳筆觸,以及作家細膩的人文關懷精神,在本書第一部分訴說了渡渡鳥、旅鴿、隆鳥等近二十種已經滅絕和瀕臨滅絕動物的故事,並在本書第二部分帶領讀者省思中華虎鳳蝶,以及象、虎等動物野放和豢養的問題,字字句句道出對動物的關懷,但願悲劇不再重演。
讓青春的意象遄飛(第三輯):跨領域讀寫課程學生作品精選集
西松高中自推行優質化專案即開始發展特色課程,至通過臺北市課程與教學領先計畫,校本特色課程的發展更為蓬勃。本書為國文科所發展「跨領域讀寫」課程的學生作品集成第三輯,特精選四個讀寫訓練單元,其中有基礎能力培養之「寫作的立意取材」,也有進階寫作能力養成之「寫作的氛圍營造」;另精選「飲食文學的體驗與寫作」及「大溪老街的巡禮與讀寫」作為跨領域課程之代表。本課程以學習者的思辨為中心,期能激發學生基本的讀寫能力,以建構更完整的文學素養。書中的每一篇文章,即使不是學生最完美的文字表達,卻都是他們最情真意摯的作品,也是最能展現其青春意象的表率。
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百年學術論叢.第三輯
一、朱立立《臺灣及海外華文文學散論》二、朱玲《意象‧主題‧文體──原型的修辭詩 學考察》三、汪文頂《現代散文學論稿》四、余岱宗《現代小說的文本解讀》五、郗文倩《古代禮俗中的文體與文學》六、涂秀虹《明代建陽書坊之小說刊刻》七、張善文《象數與義理》八、陳澤平《十九世紀以來的福州方言── 傳教士福州土白文獻之語言學研究》九、歐明俊《唐宋詞史論》十、鄭家建《透亮的紙窗(修訂本)》
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百年學術論叢‧第二輯
1.《漢譯佛典文體及其影響研究》2.《古本《尚書》文字研究》3.《中國當代文學的問題類型與闡釋空 間》4.《左傳戰國策研究》5.《中國詩學體系論》6.《中國現代話劇史》7.《古詩文評述二種》8.《中國現代傳記文學史論》9.《中英文學交流史(十四至二十世紀中 葉)》10.《中國語文學史論》
經學研究四十年:林慶彰教授學術評論集
林慶彰教授是享譽海內外的知名學者,研究範圍涵蓋經學、圖書文獻學、日本漢學。四十年來,林教授孜孜矻矻地投入研究工作,藉由發表論著、籌辦會議、編製工具書、彙編叢書與論文集等方式,拓寬學界的交流渠道,提供豐富的參考材料,開展研究的多元議題,長期以來扮演「總工程師」的角色,引領風氣,鼓舞後進,影響廣大深遠。卓越的貢獻備受學界肯定推崇,在當代經學發展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本書繼《經學研究三十年──林慶彰教授學術評論集》後,蒐集近十年間,各界評論、記錄、訪問林教授的文章,分為「經學評論」、「文獻學評論」、「媒體報導」、「相關資料」、「附錄」五部。透過本書內容,對於林慶彰教授近年來的學術足跡、研究成果、學界評價,都能有更深入的瞭解。
魏子雲著作集‧金學卷
《魏子雲著作集》是以〈魏子雲著作及相關研究論著目錄〉作為出版基礎。〈目錄〉編輯,是以家屬捐贈國圖的手稿資料為基石,兼採各圖書館的檢索系統,收錄先生一生論著。上編收錄先生全部著作,類分專書、單篇和編輯三部份;下編收錄他人評論及報導。各類均以時間先後的序列為之。資料蒐集初步估算有一五三一篇文章,包括古典小說研究二三八篇(《金瓶梅》研究二○三篇)、中國語文與教學講論二二九篇、戲曲論評三六三篇、文藝論評二八七篇、書畫六十六篇、創作及隨筆三四四篇和翻譯四篇。初步規劃著作集分四卷:有〈金學卷〉、〈曲論卷〉、〈語文教學卷〉和〈創作卷〉,必要時還有〈外編〉。〈金學卷〉便是《魏子雲著作集》的第一輯。 〈金學卷〉全書概分為十冊,以先生著作出版之時序為經,排列次序;輔以各書厚薄做緯,略為調整,併冊而成。第一冊收錄《金瓶梅探原》、《金瓶梅編年紀事》、《金瓶梅的問世與演變》;第二冊收錄《金瓶梅詞話註釋》;第三冊收錄《金瓶梅研究資料彙編‧上編》;第四冊收錄《金瓶梅研究資料彙編‧下編》、《金瓶梅散論》;第五冊收錄《金瓶梅審探》、《金瓶梅原貌探索》;第六冊收錄《金瓶梅劄記》;第七冊收錄《小說金瓶梅》;第八冊收錄《金瓶梅的幽隱探照》、《明代金瓶梅史料詮釋》;第九冊收錄《金瓶梅研究二十年》、《金瓶梅的作者是誰》;第十冊收錄《深耕金瓶梅逾三十年》、《金瓶梅餘穗》。共收錄先生十七部《金》學研究專著。 〈金學卷〉最大特色就是可以清楚看到一位學人的問題意識,如何作研究準備,如何關注史料,如何集中焦點;藉版本校勘,文本注釋,編年,劄記等外緣問題來回檢索,探討《金瓶梅》的十大問題。先生過世前,則期勉後進,盼早日將金學的問號變作句號。本卷的出版即提供後學研究取資之便。
陳新雄教授八秩誕辰紀念論文集
陳新雄先生一生,傳揚師說,著作等身,研訂字體,編輯字書,創設學會,交流兩岸,桃李天下,實為肩承章、黃之學,勇於開創新局第一人。今年適逢先生八十冥誕,感念先生春風化雨之德,出版本論文集以作為永久紀念。 本論文集,包括學術論文及紀念文字,稿件來自兩岸、港、日等地的學者,總共六十篇,其中論文四十篇,全書達五十萬字,體現同行的懷念、學生的愛戴。
陳新雄教授八秩誕辰紀念論文集
陳新雄先生一生,傳揚師說,著作等身,研訂字體,編輯字書,創設學會,交流兩岸,桃李天下,實為肩承章、黃之學,勇於開創新局第一人。今年適逢先生八十冥誕,感念先生春風化雨之德,出版本論文集以作為永久紀念。 本論文集,包括學術論文及紀念文字,稿件來自兩岸、港、日等地的學者,總共六十篇,其中論文四十篇,全書達五十萬字,體現同行的懷念、學生的愛戴。
傳統與現代:第一屆臺灣竹塹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連橫所美稱「文學猶為北地之冠」的竹塹,位於臺北與臺中之間,文化發達早於兩地。細數竹塹文學發展歷程,從明鄭、清領、日治以迄現當代,於此地出生或長年客居,或短暫棲身之藝文作家、學界名流,可謂群賢畢至。由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主辦「第一屆竹塹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為國內首度舉辦新竹在地學術研討會,本書集中蒐錄會議論文集,總計二十篇海內外專家學者佳構鉅作,包括兩篇專題講座與座談討論,論題內容則從文學上的地方精靈、客家文學、地方文士的詩文集、在地詩社、北管子弟社群的查考,乃至宏觀勾勒新竹傳統與現代的漢學思想傳播,以及地方風物書寫與文學創作現象等等,皆可見竹塹學術多面向的研究論述,以及獨特的文化殊趣與區域特色。
賴和‧台灣魂的迴盪:2014彰化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二○一四年,適逢賴和先生誕生一百二十週年,彰化縣文化局特別將年度學術盛事「彰化研究學術研討會」訂為「賴和.台灣魂的迴盪」研討會,邀請學界對賴和先生有精深研究的碩彥鴻儒撰寫論文,藉此弘揚賴和仁醫濟世的精神。研討會的主題涵蓋賴和的許多面向,包含賴和的文學地位、彰化民俗、賴和詩歌的風貌、美學、編輯觀等,從賴和個人生平、作品內涵到賴和對台灣新文學的影響。參與的作者有:有林明德、陳萬益、蕭水順、施懿琳、周益忠、楊翠、呂興昌、陳憲仁、葉連鵬等著名的台灣文學學者。有多篇論述是過去未曾碰觸的方向,拓展了賴和研究的領域,也加深彰化學的深度,可謂是學術界的一件盛事。在賴和一百二十歲冥誕,能夠匯聚海內外前輩與年輕的學者代代相傳的力量,發揚賴和文學的精神與內涵,更具深遠意義。
大學「營養」學分—遇見16 堂不一樣的通識課
通識教育是學生不可或缺的養分,若只有專業的滋養,無法讓學生看見世界完整的圖像與認識生命的全貌。通識教育需以不同的視野,讓學生接觸專業無法觸及的部份,透過通識教育擴展知識的廣度,提升思考的深度,促進多元的閱讀,充實心靈的內涵與探索生命的可能,期盼學生能走在這些沃土上,進而開花結果。本書集結16位學有專精的老師,鉅細靡遺地紀錄16門精彩的課程,從這些文字裡我們看見專業與熱情,彷彿也聽見了一篇篇動人的樂章,更感受到教與學正愉悅的律動著。
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百年學術論叢‧第一輯
《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百年學術論叢 第一輯》 各冊介紹1. 《中國現代散文史(1917-1949)》 俞元桂作者簡介:主編:俞元桂作者:俞元桂(1921-1996)號桂堂,福建莆田人。一九四二年福建協和大學中文系本科畢業,一九四六年國立中山大學研究院中國語言文學部研究生畢業,獲文學碩士學位。歷任協和大學中文系副教授,福建師範大學中文系主任、教授。著有《桂堂述學》、《中國現代散文史》、《中國現代散文十六家綜論》和散文集《晚晴漫步》、《曉月搖情》等,為中國現代散文史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人。姚春樹一九三七年生,福建莆田人,一九五九年畢業於福建師範大學中文系。福建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著有《中國現代雜文史綱》、《二十世紀中國雜文史》、《中外雜文散文綜論》,參與編寫《中國現代散文史》等。王耀輝一九三三年生,福建石獅人,一九五九年畢業於福建師範大學中文系。歷任福建師範大學中文系講師、華僑大學中國文化系主任、教授。參與編寫《中國現代散文史》、《臺灣文學史》等。汪文頂一九五七年生,福建安溪人,一九七八年畢業於福建師範大學中文系,一九八七年研究生畢業,獲文學碩士學位。現任福建師範大學副校長、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著有《現代散文史論》、《現代散文論集》、《現代散文學初探》等,參與《中國現代散文史》編寫,並負責修訂工作。本書簡介:本書全面系統地評述中國現代散文從一九一七年至一九四九年的發展歷史,以題材、體式的縱向梳理為經線,以分期、分類的橫向綜述為緯線,以代表性作家作品和社團流派的分析評論為重點,交織重構現代散文多樣發展的歷史風貌,從中探尋和總結現代散文的發展規律與經驗教訓。作者撰文力圖廣泛佔有材料,秉持實事求是、論從史出的治史原則,借鑒我國古代編年體和紀事本末體史書的體例,著重梳理現代散文豐富多樣、縱橫交錯的發展脈絡,而將作家作品還原於散文史分期分類的歷史語境和縱橫坐標中加以點評。行文敘事結合點、線、面,特寫鏡頭和群體鏡頭,微觀和宏觀,大幅增強史的立體感。本書視野宏闊,體例新穎,史料翔實,史論結合,史識精當,史筆練達,結構周密,學風謹嚴,被譽為體大思精的散文史著,曾獲全國高等學校優秀教材獎。2. 《後革命的轉移》 南帆作者簡介南帆本名張帆,一九五七年生,福建省福州市人。現為福建社會科學院院長,研究員;「閩江學者」、福建師範大學特聘教授,「紫江學者」、華東師範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文藝理論學會會長、福建省文聯主席。主要從事現當代中國文學和文學理論研究。已出版《文學的維度》、《無名的能量》等多部學術著作以及多部論文集和散文隨筆集,發表學術論文三百餘篇。曾獲魯迅文學獎、華語傳媒文學獎等各類獎項數十種。本書簡介持續了大半個世紀的革命話語出現了深刻的轉折。文學凝聚了這個轉折所製造的多種複雜經驗:驚訝、激動、感傷、依戀、懺悔、痛苦、猶豫,如此等等。文學始終是社會軀體之中的文化神經。宏大敘事的轉換不僅觸動了社會記憶的根系,同時還帶來了全面的文化緊張。革命不再是惟一的主題。另一些關鍵詞浮現出地平線,例如現代性、全球化。然而,令人驚訝的是,文學又一次從這些關鍵詞背後讀出了壓迫、反抗與全面解放的籲求。另一輪歷史緊張正在形成。這些聲音不斷地迴響在文學的周圍。文學不可能迴避這些衝突,權力與力比多的種種較量陸續地抵達文學,發展出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故事。承擔種種新型的歷史主題,這是文學介入當下歷史敘事的重要標誌。3. 《中國近現代雜文史》 姚春樹作者簡介姚春樹一九三七年生,福建莆田人,一九五九年畢業於福建師範大學中文系。福建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中國現代雜文散文研究。著有《中國現代雜文史綱》;參與編寫《中國現代散文史》;主編《二十世紀中國雜文史》、參與《中外雜文散文綜論》、《中國現代雜文散文雜論》等編輯工作。相關研究成果多次獲獎。本書簡介本書「史」、「論」結合,對中國雜文從古代向現代嬗變的歷史輪廓和歷史規律做了具體描述和清晰概括。對魯迅和周作人等雜文作家、雜文創作的思想和藝術,做了深入闡釋。引用材料豐富翔實,對雜文創作闡釋和理論梳理尤其用心。本書最後,作者把前此有關論述,提升到創建中國現代雜文美學的理論維度,並加以總結,從而賦予本書獨特的理論豐采,堪稱同類著述中的皇皇之作。4. 《漢語音韻與方言史論集》 馬重奇作者簡介已有本書簡介已有5. 《月迷津渡—─古典詩詞個案微觀分析》 孫紹振作者簡介孫紹振一九三六年生,上海人,一九六○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現為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文學院教授委員會主任、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福建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一九九○年在德國特里爾大學進修,一九九二年在美國南俄勒岡大學英文系講學,一九九五年至一九九六年在香港嶺南學院作訪問研究。學術著作有《新的美學原則在崛起》、《文學創作論》、《美的結構》、《論變異》、《審美價值結構與情感邏輯》、《中國當代文學的藝術探險》、《文學性講演錄》、《孫紹振如是說》、《文學文本閱讀學》、《名作細讀》、《孫紹振如是解讀作品》、《月迷津渡:古典詩歌個案研究》、《孫紹振文集》(八卷,韓國學術情報出版社)等。散文集有《面對陌生人》、《靈魂的喜劇》、《滿臉蒼蠅》、《愧對書齋》、《榕蔭望月》、《孫紹振幽默文集》(三卷)等。本書簡介本書收錄作者近年來所寫古典詩歌的微觀分析文章的精選之作,其質量更甚作者早期名作《名作細讀》一書。作者於本世紀初投身本項研究時,是帶著興趣的自發性,經過多年的研究,已從當時的就詩論詩,轉而注重學術文獻的梳理和歷史成果的吸收,以中國傳統細讀理論,揚棄西方當代詩歌理論,並進行中西接軌。這成為後來作者在研究上的自覺性追求。作者編輯本書時,心情頗為複雜。喜的是對古典詩歌甚具難度的微觀分析上頗有進展。憂的是在根本上,個案分析的侷限不可諱言。畢竟是解剖麻雀,雖然五臟俱全,但是,宏觀理念和方法全為隱性。雖於個案可以在月迷之中尋覓津渡,然在方法論上難免霧失樓臺之嘆。授其魚不能授其漁,其憾何如。為彌補不足,作者於本書中,特編撰〈古典詩歌宏觀解讀發微〉一章,旨在為建構中國式微觀解讀詩學,提供初步學術基礎。6. 《聚訟詩話詞話》 陳一琴 選輯、孫紹振 評說作者簡介選輯:陳一琴評說:孫紹振孫紹振一九三六年生,上海人,一九六○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現為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文學院教授委員會主任、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福建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一九九○年在德國特里爾大學進修,一九九二年在美國南俄勒岡大學英文系講學,一九九五年至一九九六年在香港嶺南學院作訪問研究。學術著作有《新的美學原則在崛起》、《文學創作論》、《美的結構》、《論變異》、《審美價值結構與情感邏輯》、《中國當代文學的藝術探險》、《文學性講演錄》、《孫紹振如是說》、《文學文本閱讀學》、《名作細讀》、《孫紹振如是解讀作品》、《月迷津渡:古典詩歌個案研究》、《孫紹振文集》(八卷,韓國學術情報出版社)等。散文集有《面對陌生人》、《靈魂的喜劇》、《滿臉蒼蠅》、《愧對書齋》、《榕蔭望月》、《孫紹振幽默文集》(三卷)等。本書簡介本書是有關古今詩歌審美特徵的爭論選輯,論爭無論或明或隱,統稱之「聚訟詩話詞話」。全書分三編,約八十題:上編側重於理論上的爭辯,中編是諸多案例的歧解,下編為若干有關問題的討論。為提供學者研究時比較參酌,所選輯資料,除後者完全複述不再重見外,一般從寬予以收錄。在紛紜聚訟甚至針鋒相對的爭論之中,讀者有時可以得到比正面論述更為深刻的啟迪。但部分讀者也可能因歧解迭出而感到茫然,莫衷一是。為此,本書於每題後特設「孫評」欄目,將就此題聚訟予以評說,或梳理提示,或比較剖析,或廣為引證,或發揮己見,希望能引起讀者對此爭論的興趣和思考,對批判地傳承古代詩話詞話豐碩成果有所幫助。7. 《福建文學發展史》 陳慶元作者簡介陳慶元福建省金門縣人。一九八二年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現任福建師範大學散文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福建省教學名師。先後被聘為山東大學、復旦大學兼職教授、東吳大學客座教授。兼中國韻文學會副會長、中國古代散文學會副會長、福建省文學學會會長。歷任福建師範大學古籍所所長、文學院院長兼中文系主任、協和學院院長。長期以中國古代文學、中國古代詩文、文獻學、地方文獻研究,為主要研究方向。自一九八八年以來,研究成果獲得多種獎項。長期開設魏晉南北朝文學院專題、福建文學發展史、古籍整理實踐等多門課程。專書著作二十餘種、論文百餘篇,並著有散文集《東吳手記》於臺灣出版。本書簡介本書試圖在整個中國文學發展史的大背景下來描述福建文學發生、發展的軌跡,探討它的發展規律和特點,並沿著文學發展的順序論述一些重要文學流派和作家、作品。本書時代下限止於一八四○年,為了使讀者能夠對一八四○年後的福建文學發展有所了解,書
互涉與共榮:唐宋生態文學研究論集
「互涉與共榮─唐宋生態文學研究論集」,是明道大學唐宋學研究系列之ㄧ,本書聚焦在唐宋生態文學為討論主題,中國古代重視天地萬物生滅的平衡法則,在古籍中常見天、地、人三才和平制約的道理,先民敬天愛地、順應四時以安身立命,從而達成「和諧」的生命境界。
他們改變了台灣:十三位閩籍墾臺先驅的傳奇事蹟
從明天啟元年開始,大陸墾民大批進入臺灣墾殖,由此臺灣進入了大開發時期,這段時期一直持續到臺灣建省臺灣開始近代化建設為止。大陸墾民是這段曠日持久大開發活動的先驅者與主力軍。在這一開發活動中,湧現出無數可歌可泣動人的開台故事和傑出人物。本書在廣泛搜集兩岸史料基礎上,以通俗化語言,逐一敘述開台王顏思齊、台中霧峰林家、臺北板橋林家、開發宜蘭的漳浦雙賢、臺灣文化教育奠基人陳永華、收復與深度開發臺灣的民族英雄鄭成功、實施康熙統一臺灣偉業的首功施琅、新竹的開山祖王世傑、籌台宗匠藍鼎元、阿里山神吳鳳、首倡臺灣近代化建設的欽差大臣沈葆楨等閩籍先賢卓絕而動人的開台故事,這些重要的開台治台典型人物為臺灣各項事業的開發,為臺灣的繁榮與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他們是大陸同胞的驕傲,也是臺灣同胞的光榮,更是兩岸緊密歷史淵源的締造者和見證人。
讓青春的意象遄飛——2013年【假日文學寫作營】學生作品精選集
本書為西松高中優質化第二年計畫「假日文學寫作班」之課程教材與學習成果。課程設計的理念依然是以語文能力的訓練為主軸,並利用跨領域學習的精神,透過跨越學科界限、探索、觀察思辨、綜合創造等步驟,使學生在各領域知識的學習中,培養獨立思辨與綜合創造的能力。教材的研發乃經由本校國文科教材編寫社群共同發展而成,無論是教材架構的嚴整、教學方法的創新、跨領域知識的多元,均是社群老師縝密發想與充分討論的成果,足供日後發展校本特色課程之重要參考。
菜鳥先飛:出版社實習新體驗
七月始,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來自多所大專院校的一群大學生,展開了出版社實習之旅。 至少半個月的時間,在倉儲、叢書、雜誌、進出口、門市等各個部門報到。 二○一二夏天,我們帶著夢想起飛。 拿掉新鮮人的青澀,要讓更多人知道,我們的發現有多驚人。
第一屆港中年度文選:雁塔集
因為想要看見學生書寫自己的生命故事,所以展開了「港中年度文選」的構思,希望藉著這本著作,讓學生明白:能夠書寫,就是展現自己最美好的天賦。
憶記與超越:唐宋散文研究論集
明道大學中國文學系2002年8月創系,國學研究所於2004年8月創所,系所決議以「唐宋學」為研究主軸,先後辦理過「唐宋詩詞」(2007)、「唐宋散文」(2008)、「唐宋學術思想」(2009)等國際學術研討會。唐宋散文研究論集在首任講座教授胡楚生領導下,以「憶記與超越」為經緯,成此錦繡。
尚古與尚態:元明書法研究論集
清梁巘〈評書帖〉有「元明尚態」之論,本論集即針對張雨、楊維楨、黃道周、王鐸等元明「尚態」書家開創性書道之探討;復有針對趙孟頫、楊桓、王寵、董其昌等元明「汲古」書家傳承性書藝的回顧;更有針對元明書風與日本書法互動的觀察。
尚法與尚意:唐宋書法研究論集
清梁巘〈評書帖〉有「唐尚法、宋尚意」之語,本論集即針對唐代歐陽詢、顏真卿,及兩宋書法之審美意識或建構、或解構,對尚法、尚意之論多所探索,擴及中、日、韓書道發展與影響,智光披彩,慧力揚發,機鋒閃爍,光芒四射。
游藝與研學:唐宋俗文學研究論集
唐宋俗文學泛指變文、講唱、話本、小說、傳說、故事、曲子詞、俗曲、小戲等,集民間技藝與文學形式於一,而與傳統士大夫的雅文學能分庭抗禮者。本論集分別從理論分析與表演鑒賞加以探究,期能為今日俗文學的推展提供方法與借鏡。
重構與新詮:唐宋學術思想研究論集
唐宋時代思想活躍,文化發達,是歷朝各代最為文明昌盛之期,唐宋學術思想更是多元而精彩,展現出雍容大器的風華,本書唐宋學術思想研究論集聚焦於重構與新詮,企圖在遵古炮製之外,另有慧眼,獨具匠心,看見舊文明與新理想。
中國哲學理解、詮釋與分判之研究
本書是作者繼《宋明儒學新論》(高雄:高雄復文出版社,2005年7月)一書後,研究中國哲學的又一本專著。全書旨在呈現作者近幾年來,環繞「如何建立中國哲學詮釋的主體性?」此一「核心問題意識」,而對儒、道、釋三家所作的主要研究成果。因本書所蒐錄的十四篇論文,均聚焦在中國哲學的理解、詮釋與分判問題上,故名為《中國哲學理解、詮釋與分判之研究》。在《宋明儒學新論》中,作者提出了:「宋明儒學,依理學家們『思路』(思維方式)之不同,可概分為『兩型』:凡持『分解的思路』者為一型,程頤、朱子之學屬之;而凡持『全體論與整體實存的思路』(辯證的思路)者為另一型,橫渠、蕺山與船山之學等屬之」的論點;而在本書的十四篇論文中,作者則進一步主張:中國哲學(儒、道、釋三家),依思想家們「思路」之不同,亦可概分為「兩型」:凡持「分解的思路」、有預設「超越的分解」架構者為一型,除程頤學、朱子學外,另外如老子之「天道論」、如來禪(含達摩禪、早期禪與北宗蟬等)學、道安學、華嚴學以及牟宗三之「兩層存有論」與「良知自我坎陷說」等亦屬之;而凡持「全體論與整體實存的思路」(辯證的思路)、沒有預設「超越的分解」架構者為另一型,除橫渠學、蕺山學與船山學外,其他如梨洲學、莊子學、天台學、南宗禪(含六祖禪、馬祖禪與大慧禪等)學、熊十力晚期體用哲學以及作者的「實存的心之自我轉換(假)說」等亦屬之。基本上,本書乃是《宋明儒學新論》的進一步發展。兩者的差別主要有二:一、論述的範圍擴大了:《宋明儒學新論》只是專就宋明儒學的理解、詮釋與分判來立論;而本書,則是將理解、詮釋與分判的範圍,擴大至中國哲學的儒、道、釋三家;二、論點更加明確、深入與細緻化了:在《宋明儒學新論》中,作者的「核心問題意識」尚未十分明確,且對「分判標準」(思路)的了解亦不夠細緻與深入;而在本書中,則上述情形均已獲得大幅改善。因此,本書可以說是《宋明儒學新論》的擴大、深入與細緻版本,而足可代表作者對中國哲學理解、詮釋與分判的最新看法。
藝術欣賞:絢彩西洋繪畫
《藝術欣賞──絢彩西洋繪畫》與大家欣賞西洋文藝復興時期至現代的繪畫藝術,並對各時期代表性的、傑出的畫家進一步賞析,內容豐富、附圖充足。本書作者累積十年多在大學任教與藝術寫作的經驗,精選二十三篇藝術欣賞的文章與讀者分享,還有附錄特加油畫創作錦囊十二單元;藉以認識獨具藝術價值的油畫,了解藝術家如何運用油畫媒材與技法於創作。本書盼與讀者以藝術陶冶性情、豐富人生,且經由此書增加藝術美感的體驗,提升藝術涵養與增進繪畫欣賞、鑑賞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