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書讀懂智能家居
科技將引領家居智能化! 透過網路實現All in one的生活概念, 運用手機、平板等平台控制家電、警報等產品, 智能家居的出現,讓你一手守護家中生活! 想做早餐卻擔心睡過頭嗎?想知道寵物單獨在家時都做些什麼嗎?想知道家中的防盜安全嗎?想像電影中的場景,用一支手機或是平板,就能掌控家中的一切嗎? 智能產品的出現,將帶給人類家庭自動化的智能生活!只要運用布線、網路技術,將與家居生活有關的產品帶入,不管是防盜、影音、家電品等設備,就能建構成智能家居。 不管是睜開眼就能吃到香噴噴的早餐,或是一個指令就能開啟家中監視器,查看寵物是否搗蛋,甚至是運用智能探測防盜系統,即使出門在外也不用擔心小偷闖入,只要有效運用智能家居產品,就能改善生活品質,讓生活更加豐富多元。 本書特色 循序漸進,深入淺出 本書先由基本理論了解智能家居的發展現況、演變過程等,再對智能家居的技術與系統設計加以分析,最後再針對實際運用技巧與功能操作進行說明。 圖片解析,淺顯易懂 利用圖片加以解說,幫助讀者能夠輕鬆了解智能家居的知識與功能。 從理論到應用,從書走入生活 從基本概念到應用技巧說明,使讀者能夠在生活中實際操作,並利用多家廠商的家居產品進行舉例說明,使讀者能夠清楚了解智能家居產品的功能操作。
Social Issues of Advertising
Advertising is something which we are exposed to from a young age and which can affect us in many different ways. Centered around the question “Does advertising improve society?” this volume explores the impact and issues of advertising and questions its social responsibility, with a focus on Hong Kong society. The collection of essays offers a broad view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ociety and advertising, from an introduction to semiotic studies, exploring the use of gender stereotypes to the employment of brand placement as a new form of product promotion. Written by professors of advertising with experience from both within the industry and from international research, this is a senior level textbook designed to augment any studies in advertising, marketing, public relations or media studies.
歐盟大麻煩: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分裂,全球大蕭條即將再臨﹖
全球第一本解說英國脫歐、歐盟未來與世界經貿前景的中文書籍 隆重上市! 英國脫歐舉世震驚! 一天之內全球股市蒸發68兆台幣,全球震盪 當全球追求區域經濟整合之際,英國為何要離開歐盟﹖ 面對英國脫歐、移民問題、歐元危機及右翼政黨興起等四大挑戰 歐盟麻煩大了! 英國脫歐,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歐盟裂解,世界經濟秩序重新盤整! 歐元危機未解,歐盟經濟持續衰退! 移民問題導致右翼政黨興起,法西斯主義幽魂再現! 美國影響力衰退,未來更趨向孤立主義,無力對抗俄羅斯、中國的霸權擴張! 一九三○年代全球大蕭條即將再臨,世局如何演變﹖ 英國經濟學家布特爾理性分析歐盟病根,並希望「英國脫歐」觸動歐盟根本改革契機,挽救經濟。 英國公投脫歐舉世震驚! 二戰後因為政治因素而統合的歐盟,卻與它的公民越來越疏離,無法有效達成政治整合 在經濟上,雖然歐盟是世界第一大經濟與貿易集團,相對於早期的成功,但近年來卻成長疲弱,不但落後於英國與美國,更難以追及新興的亞洲國家。 更重要的,歐元受到全球金融風暴與希臘債務危機的影響,維繫歐元的存續,更成為歐盟的沉重負擔。 作者認為導致歐盟在經濟表現低劣方面,有八個主要因素: 1.&& &歐盟的設計者,針對規模會帶來利益這件事,過度重視。 2.&& &在過程中,他們低估了歐盟以外其他地區的經濟成長。 3.&& &他們低估了優良政府是經濟成長關鍵的重要性。 4.&& &和諧與規章的時間表當中,包括了太多對商業的干涉。 5.&& &歐洲有關勞工法與福利的社會規範,讓雇主也相信是反商的。 6.&& &歐洲的領導者對於把經濟成功基本要素弄對這件事,所付出的注意不足--這並不像許多在亞洲的領導者。 7.&& &他們沒有妥善運用歐盟的資金(必須承認的是,歐盟的資金並不巨大)。 8.&& &和諧與團結是原本的目標,卻掩蓋了不好的經濟政策所導致的結果﹔而國家之間的自然敵對狀態,原本可以創造出較佳的經濟表現,卻陷入窒息。▫ 基於經濟學家的立場,作者大膽主張: 放棄單一貨幣(解散歐元)、針對歐盟體制進行根本的改革。 但是歐盟本身無法推動如此巨大的轉變,因此,英國以公投手段進行脫歐,一方面將可使英國得到更好的國際貿易競爭機會,另一方面也能觸動歐盟採取必要的改革措施。 作為世界重要的經濟與政治集團,歐盟的未來,關乎全球政治經濟的重大變化。而英國脫歐在即,是否真能觸動歐盟展現改變﹖
改變世界經濟地理的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是「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中共現任國家主席習近平為進一步提高中國對外開放水準,所提出的戰略構想。本書集結知名的十三位學者和專家的見解,例如林毅夫、湯敏、胡鞍鋼、喬良等,從國家政治、經濟、文化、歷史、軍事、外交、安全等角度,全方位觀察和分析「一帶一路」戰略及其所帶來的影響,讓讀者更加了解這個世紀大戰略的清楚面貌。
新南向東協利基產業商機揭密:越南、馬來西亞、泰國
近年來,東協的崛起已成為全球矚目焦點,其市場潛力不容小覷。台灣因地利之便,推動「新南向政策」勢在必行。如何有效掌握東協市場現況,善用台灣優勢前進東協,成為我業者的必修課題。為深入了解東協市場,尋找台灣利基,外貿協會特派研究員前往越南、馬來西亞與泰國進行市場調查。透過統計資料、國際知名調查研究資料、權威市場預測及深度訪談,使讀者得以了解東協市場特性、產業發展現況及市場趨勢,全面掌握東協市場先機,提供我業者拓銷建議。
竟然這麼簡單的經濟入門書!
這才是學校沒教的現實經濟! 超有趣、超好懂,卻又不失深度。 從現實面開心學經濟。 & 早點培養判斷、預測能力,景氣好與壞,自己先知道! & 吃到飽是賺還是賠? 減肥失敗與存不了錢有關係? 午睡耗費多少成本? 貧富差距不見得是件壞事? 安倍經濟學的效果如何? 通膨時代真的要來了嗎?...... 以上這些,其實全都是「經濟問題」! & 本書集結許多與民眾切身相關的經濟問題而成的經濟入門書。 內容中沒有艱澀的算式或是繁雜的圖表,而是從日常生活必然會看見、聽見的人事物解說經濟。 除了討論日常生活經濟之外,也談論到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外匯、景氣好壞、通貨膨脹…等問題,是一本由小至大擴展解說經濟學的書,並用幽默的方式徹底解說令人厭煩、忍不住想敬而遠之的經濟架構與流程。這下子,你也能成為經濟通了! & 本書教導看待事情如何用經濟學的角度觀察,就不容易被某研究報告所矇騙,養成「先見之明」的能力,未來,將比別人更早一步掌握趨勢。 & 本書特色 & ◆本書所舉的範例是日常生活到處可見的經濟行為,一點都不艱深難懂。 ◆教你如何用經濟學的角度觀察人事物。 ◆突破原有經濟學給人呆板專業的印象,本書絕無圖表及計算公式。
為什麼Google不夠用?從世界首都到體育知識,你絕不知道的滑世代勝出關鍵
《如何移動富士山》暢銷作家全新力作 在什麼都可以搜尋到的時代, 我們永遠無法Google到的一件事, 就是我們該Google什麼! 低頭時代,你更需要抬頭才看得見的致勝關鍵 & 當熟背25000條道路的小黃司機, 遇上把GPS當唯一指標的Uber駕駛, 你,想成為哪一個? 雲端大腦時代,我們以為自己越來越無所不知, 然而當Google斷線的那一刻,儲存在大腦記憶體裡的還剩多少? 在什麼都可以「滑」到的時代, 要比別人技高一籌的絕不是連線速度,而是: ◆20%的人相信錯誤的事,慎防達克效應 1995年的一樁銀行搶案,搶匪以為在臉上塗了檸檬汁, 就可以讓臉部在監視器裡隱形! 「五分之一法則」認為,若是調查中提出某種光怪陸離的想法, 至少會有20%的人相信,包括: ─相信真的有女巫。 ─相信太陽繞著地球轉。 ─相信有外星人綁架案。 ─相信歐巴馬是穆斯林。 從新墨西哥在哪裡,到1895年發生過什麼事, 網路讓我們更能查到各種似是而非的知識, 浸身在氣味相投的「同溫層」中, 反而更不易察覺自己錯在哪裡! ◆記得不起眼的小事,善用知識溢價 發音標準、略懂體育賽事、知道古巴在地圖上的哪裡, 竟然可以讓收入高人一等? 最高法院有幾位法官、太陽系最大的物體為何, 答對的人竟比答錯的更健康? 比教育程度、家庭背景更關鍵的致勝法則, 就在如何靠冷知識變身熱門人才! ◆從刺蝟變狐狸,應對文化盲社會 希臘詩人亞基羅古斯(Archilochus)說: 「狐狸所知甚多,刺蝟只知道一件要事。」 許多人把藥瓶上「一茶匙」當成「一湯匙」, 誤解一盒哈根達斯上標示的熱量, 看不懂保單上艱澀的條文與術語……, 懂得更多不僅能讓你賺得更多,還能更健康與更幸福! 唯有博學多聞的人明白自己不懂的有多少, 知識就像不急著吃的棉花糖, 當下無法獲得的滿足,會在無法預期的時刻給你最大回報。
預見:起飛中的智能穿戴商業契機
「我們正身處一場技術革命的開端……人們假定將來的技術和今天的一樣。 但他們還不知道,技術正在我們周圍爆炸起來,每件事都將變得不一樣了。」 & —李•斯爾佛(Lee Silver),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生物系教授 一場像海嘯一樣的資訊技術革命,正排山倒海而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顛覆全球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習慣。這場技術革命由智慧型手機時代大步直跨走向智能穿戴設備時代,以自然的方式融入人體,介入人們的生活,並且建造生活。未來的經濟發展也將因智能穿戴設備呈現全新的格局,全球經濟因以智能穿戴設備為核心的智能技術而面臨全新的革命與洗禮。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預測,2016年全球將銷售2.746億台智能穿戴式裝置,比起2015年的2.32億台,年成長率達18.4%。也因為這龐大的商機,讓人們興起探索智能穿戴設備的商業模式,急欲了解智能穿戴設備該以甚麼樣的商業模式成功進入盈利階段。 本書將和讀者一起深入探討智能穿戴設備的商業模式話題,引導讀者建立廣闊的商業視野,實現商業價值。 本書特色 系統性:本書分為三單元,即現有的商業模式、具體案例深入剖析以及未來可能存在的商業模式。通過這三個單元的系統闡述,為讀者建立一個前瞻的商業價值觀。 全面性:本書從宏觀和微觀、現在和未來,結合理論與案例對智能穿戴設備的商業模式進行有依有據的解讀和預測,使讀者全面深入地了解這一行業目前及未來的發展方向。 實用性:本書對互聯網行業、智能穿戴設備行業、智能家居行業、醫療行業、廣告業、創業者、投資者、政府/協會、研究機構、大專院校等單位及相關人士均具參考價值。 可讀性:本書重點著墨於未來將會出現的商業模式,而這一部份將會從多個角度,對未來智能穿戴設備在各個領域內出現的商業模式進行暢想,因此極具可讀性。 唯一性:本書是目前唯一一本解讀智能穿戴設備商業模式的專業書籍。
與珍雅各邊走邊聊城市經濟學:城市,是經濟發展的溫床
珍‧雅各逝世10週年紀念‧全球繁體中文版首度問世 為什麼我們賴在城市不走? 每年五月,你會在加拿大多倫多街頭看到一群人,或步行,或騎車,在路上緩緩而行。他們有時會停下來欣賞建築,有時候走在公園裡比手畫腳。 這就是有名的「珍雅各散步」(Jane’s Walk),紀念已故城市作家珍‧雅各女士(Jane Jacobs, 1916-2006)。 珍‧雅各之所以令參與者們懷念,不僅是因為她是當代最有影響力的城市規畫研究者,是最早砲轟都更政策的社運領袖,更重要的,是她獨樹一格的說故事風格。例如她於1961年所出版的《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中,就以淺白有趣的文字,揭開許多都更政策看似堂皇,實際上完全無視居住者需求的真相。也因為這部令人驚豔的經典,珍‧雅各一直被奉為平民城市規畫大師。 但珍‧雅各自己,對這樣的封號並不滿意。在她看來,城市經濟學才是自己最拿手的強項。「若要說我是本世紀最重要的學者,」有一次她接受雜誌訪問時說:「我最大的貢獻,就是為城市的經濟擴張,提出了我的論點。」 這本《與珍雅各邊走邊聊城市經濟學》,就是她最得意的代表作。跟隨她書中的步伐,你將會發現她敏銳的觀察與洞見,一一顛覆了我們對「城市」與「經濟」的理解。 例如你很可能至今仍然相信,人類是先有農村,而後發展出城市。錯了,珍‧雅各說,應該是倒過來才對。珍‧雅各依據考古學的發現指出,人類其實是先有了城市,而後才打造出農村的。包括農業在內,其實都不是什麼農村產物,而是先萌芽於城市之中,而後才被移植到城市周邊的鄉下,進而讓鄉下演變為農村。 理解了這個逆轉的順序,將幫助我們重新理解,要如何打造一個城市的經濟生活、發展周邊農村經濟。因為這意味著:城市是創新的溫床,而農村是延伸創新的基地。舉例來說,假如你住膩了城市,想要回去農村定居,那麼也許你不該期待農村會自動帶給你就業與創業的機會,相反的,你得把你在城市中學會的技能帶回去,為農村開創新的機會才行,這樣一來,你才不會在移居之後失望,敗興而返。 還有,我們今天拚經濟、拚就業,往往寄望於大企業,總以為要打造更多就業機會,自然得從大企業開始才行。同樣錯了,珍‧雅各說,回顧城市經濟史就能發現,很多大企業雖然財力雄厚,員工人數龐大,但可惜它們關心的是經營效率,重視的是眼前的客戶,其實根本不願意多花心思,去創造更多就業──想想看,有哪個大老闆不希望用最少的人力,賺到最高報酬呢? 相反的,能為城市源源不絕創造出新工作的,珍‧雅各認為必定是為數眾多的小公司。他們善於觀察市場需求,找出原有商業模式中的不足,然後勇於嘗試與創業。沒錯,他們的失敗率很高,初期也很難找到資金,可是一旦成功,就能為城市帶來「爆發性成長」,帶領城市走向下一個榮景。 珍‧雅各發現,世界上充滿活力、經濟發展蓬勃的城市,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具備一種能「創造新工作」的能力。這種城市中的居民,平常能從現有的產品與服務中賺取生活所需,而且還會不斷動腦筋,三不五時發明出新玩意兒。例如胸罩、東京的腳踏車製造,這些剛開始不被看好的新玩意兒,往往最後創造出龐大商機,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到了城市,就從此賴著不走的理由。 這是一本趣味盎然的作品,如果你本來就是珍‧雅各的粉絲,我猜想你很可能一直在等待這本繁體中文版的問世。如果你正在思考我們國家經濟的未來,更別錯過這部經典。很難相信,一本完成於五十年前的書,竟能如此正確地預言了我們的現在與未來。 走一趟「珍雅各散步」,參與者常會發現:一個城市的誕生,必然伴隨著頻繁的商業活動,但並不是所有城市都能長期保持榮景。有些城市雖然一度輝煌,但隨後卻一敗塗地;有些城市看似雜亂,卻蘊藏龐大潛力。你所居住的城市,是哪一種呢? 咱們邊走邊聊吧。
創造金錢買不到的機會:諾貝爾經濟學獎突破市場經濟賽局的思維
☆市場設計經濟學之父重量級代表作 ☆亞馬遜書店選書、賽局理論類第一名暢銷書 改變思維邏輯,翻轉機運的新經濟學 金錢價格,自由競爭,從不是唯一的決勝條件 轉換架構,先掌握市場參與者的需求,不論面對升學、求職、擇偶的關卡,都能開創出有利的新選擇 人人羨慕的名校,即使甘願付高額學費,也不見得能進入。該如何提高擠進名校窄門的機會? 大家都缺人才,即使祭出高薪,也不見得有吸引力。要搶一流人才,還有什麼其他方式? 從早到晚,從小到大,我們生活中充滿各種選擇,無論求學招生、勞動就業、甚至婚姻擇偶,都是選擇,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每個選擇都涉及供需,都是個市場。過去,我們太仰賴用價格來思考市場,其實決定市場選擇適配的條件非常多,在網絡連結大開、共享經濟流行之後,如何運用條件、設計市場,更受各方重視,成為經濟學的新顯學。 史丹福大學教授艾文‧羅斯一生研究配對市場,開創市場設計這門新的經濟學分支,並因此贏得201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在這本書中,你可以看到他如工程師般拆解市場無法順利運作的原因,親手打造更安全、簡單又有效率的新系統。 ●他運用市場設計的概念,拯救許多在生死關頭的腎臟病患,幫助許多人在就學、就業等人生緊要關頭中得到最想要的機會: ●他重新設計紐約與波士頓的公立學校選校招生系統,每年幫助超過10萬戶家庭安心填寫志願,進入理想學校。 ●他建立腎臟移植交換平台,幫助美國的洗腎病患更快找到適合腎臟,進行移植。 ●他重新設計美國的全國住院醫師配對計畫,每年幫助超過2萬名醫師與住院醫師找到醫院工作。 許多企業透過市場設計理論看出新市場的潛力,像是Airbnb、Uber、eBay找出市場閒置資源,藉由細緻的市場設計,成功建立交易平台;Google也利用運算技術快速拍賣網民的眼球,打造網路廣告競標市場。 我們每個人置身各式各樣的市場,而且很多市場並無法用金錢決定。了解市場設計,你可以扭轉劣勢,做出更聰明、更有自信的決策,甚至抓住建立交易平台致富的好機會。
話說三分,點到為止: 讓你秒懂的幸福人生經濟學
這個世界上處處都有低成本、高效益的事情,就看你是否能夠動動腦筋讓自己事半功倍,輕鬆獲得成功!如果你不懂經濟學,那損失可就大了!邊際效用、槓桿原理、沉沒成本、成本效益分析、蝴蝶效應……千萬別以為這只是在書本裡才有的專有名詞,也別以為只有黑板和學生們才用得到它們。如果我們不注意保護幸福,它就會在指尖中溜走;如果我們不學會放棄,就無法達到新的成功;如果我們不衡量做事的機會成本,就無法得到更大的成功……這些經濟學中常說的概念,其實在生活中也有廣泛的應用。不信嗎?那麼就來看看這些在你身邊的經濟學吧!
下一波經濟狂潮:從人口、債務、物價指數剖析未來十年全球經濟的贏家與輸家
紐約時報暢銷書,《時代雜誌》、《經濟學人》、柯克斯評論盛讚 Amazon當月經濟類編輯選書、經濟類暢銷榜冠軍 暢銷書《誰來拯救全球經濟》作者、全球知名的市場趨勢家──盧奇‧夏瑪 帶來未來五至十年內全球經濟變化的嶄新預測 巴西、印度、中國、印尼……這些在全球經濟上佔有一席之地的泱泱大國們,它們的成長熱潮還會持續多久? 而在全球經濟局勢一片慘澹的可能未來之中,是否在我們逐漸失去關注的地方,有著某些國家伺機而動,準備崛起? 自2007年以後,巨大的金融風暴席捲全球,造就了許多新興國家逐漸崛起,改變了世界經濟的影響力排名,但是,自2013年開始,這些新興經濟體卻開始面臨了許多不同的困局,光是2013年,整體新興市場的股市暴跌25%,曾經的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也逐漸被另一個可悲的名字取代─「脆弱五國」(巴西、印度、印尼、土耳其、南非)。 然而,在這之前,我們幾乎看不出那繁榮的背後竟然藏著逐漸衰敗的真面目。這些曾經不可一世的新興國家,竟然會在短短不到十年之間開始崩解,究竟我們應該如何看穿這些繁榮的數字與包裝過的假象,來為未來的世界經濟變動做好萬全的準備? 本書作者盧奇‧夏瑪將透過十條關鍵的透視規則,包括負債最大的問題如果不是數字大小那會是什麼?一個國家投資在哪種屬性的產業上才是明智選擇?洋蔥的價格提示了什麼訊息?本地人的行為又能夠看出什麼端倪?……等等,帶領讀者了解下一波經濟狂潮將從何處開始崛起,並深入剖析現今各國的困境與即將面臨的未來,你將不再隨著他人操弄起舞,徹底理解即將到來的經濟變化。
從臺灣營運大陸:跨境電子商務的市場商機及操作實務
面對擁有龐大消費客群的中國大陸電商市場,僅一海峽之隔的台灣應如何掌握此一成長潛力無窮的商機,即為政府及台商應審慎思量的課題。為此,本書將從探討台灣發展跨境電商的困境談起,進一步探究台灣應如何跨足中國大陸電商市場,以及由台灣進入大陸跨境電商須知的「五大途徑」、「八件要事」、「六大秘訣」、「四個陷阱」、「跨境電商平臺案例」。
大難時代 (五週年新版)
──本書入圍2011金融時報高盛年度最佳商業書籍獎決選名單── 是誰造成了全球金融危機、次級房貸風暴、公司組織崩壞? 我們對危險視而不見,終於大難臨頭! 為什麼大家都知道老闆錯了,卻沒有人願指出來? 為什麼沒有人敢在會議上質疑那樁注定失敗的企畫案? 金融危機、馬多夫騙局、次貸風暴,難道只是少數壞蛋幹的? 我們可曾懷疑: 「為什麼我這麼容易辦到信用卡?」、 「為什麼這項投資的獲利如此豐厚?」、 「為什麼我可以貸到這麼多錢?」…… 本書作者赫弗南是英國BBC資深節目製作人, 她提出最令人矚目和引人入勝的洞見, 探討人類本性為什麼這麼容易對危險視而不見。 從個人的婚姻危機,公司企業的組織崩壞, 一直到幾乎撼動整個世界的全球金融風暴……, 為什麼我們對於錯誤和危險的決策,如此缺乏抵抗力? 作者以優雅流暢的文筆,尖銳直剖的觀察, 揭穿了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安的真相, 道出歷史上真實發生過、有如史詩般的悲劇與災難,讀來怵目驚心。 作者從心理學、腦神經科學及管理學的角度, 直指人性的盲點,並剖析現代化公司組織造成的嚴重弊病。 最後提出寶貴的建議: 我們該如何聽見內心深處請求自己睜大眼睛的呼喚? 我們又該養成什麼習慣、建立哪些制度以保持警覺? 認清深藏在我們心中的盲點,別再當一個沉默的幫兇, 正視事實和恐懼,才能獲得足以促成改變的力量。
現代政經趨勢分析
編者序 到任台灣經濟研究院半年多時,某天,資訊服務中心主任張佳桂來找我,談及我經常在報章雜誌發表文章,應該集結出書。這是本書誕生的起點,讓我萌生了出版本書的意念。 過去我不是沒有過出書的念頭。我的老師,孫震、王作榮,台經院的前輩,吳榮義前院長、洪德生前院長,都有出書。之所以作罷的原因之一,是覺得時代逐漸不一樣了,當前,集結時論的出版品愈來愈少,檢討其原因,可能是這個時代大家的閱讀習慣都改了。 生活在智慧型手機的時代裡,人人滑手機看留言、新聞或八卦訊息,報章雜誌的專欄、社論則隨便看看,買書透過紙本仔細閱讀的人更是少數。2015年國內整體書籍出版銷售值年減15.69%,銷售值比重占整體出版業則下降至38.34%,首度跌破四成比重,在在顯示書本在我們的社會愈來愈不討好。 另外一個原因,則是我的文章都有時效性。我受的是計量經濟學的訓練,偏好用數據來佐證、陳述論點,因此想到出書,每篇文章都要「大動干戈」,一想到就頭痛。 經過佳桂幾次的遊說,也想到網路搜尋資訊、文章固然方便,但篇章分散、無系統性,且經過一段時間後,網路上的資料可能消失或發生被覆蓋的情形,而無法閱讀。故出版專書在網路資訊發達的年代仍有其必要性,而紙本出版與數位閱讀仍可以共存,基於此,我想了一個辦法,也可達效用的極大。我把跟我一同從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轉任過來的吳孟道、陳華昇、譚瑾瑜三位博士,一起拉進來做本書的作者,將我們四人近一年來於台經院累積之分析政經相關議題的滿意文章,編集出版成冊,提供讀者更多面向、系統性的政經議題之參考觀點。 吳孟道是貨幣金融的專家,對人民幣研究在台灣是無人能出其右;陳華昇的專長是政治經濟學,對兩岸關係亦有深入研究;譚瑾瑜擅長區域經濟,對產業經濟有獨到的見解;我在國政會時期就經常向他們三位請益。現在有出書的機會,加入他們三人來共襄盛舉,也藉由出書讓各界了解這三位年輕人的實力、潛力,這是再好不過。 本書就成了我們四人共同的集子。內容分為五大主題:壹、「透視國內外政經議題」,評析房市、人民幣及中國政經情勢等國內外政經重要議題;貳、「創造產業及出口新模式」,全球連兩年景氣衰退,在各國經濟情況都看壞下,以出口為主的台灣,拯救出口衰退的藥方為何;參、「兩岸經貿競爭與合作」,面對中國經濟巨輪的轉動與變革,特別是紅色供應鏈的衝擊下,台灣應運用既有的產業、金融發展經驗,在兩岸合作中突破缺口、搶占良機;肆、「構建平台推動區域經濟整合」,面對TPP、RCEP,或是APEC戮力推動的FTAAP,亞太區域經濟整合新型態之雛形已現;伍、「尋找台灣經濟新定位」,2016年5月我國新政府上任,將以新南向政策和推動加入TPP等政策結合,促進台灣參與亞太區域經濟整合。期能透過上述之論述及分析成果,帶給讀者收穫與啟發。 林建甫 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
中間人經濟:你我都是中間人,只要掌握中間人的心法,就能創造價值與獲利!
★Amazon.com亞馬遜讀者評價4.5顆星 ★《哈芬登郵報》、《快公司》雜誌等多家媒體推薦報導 網路興起,中間人沒消失,反而愈來愈多,也更重要, 其實,我們都是中間人,但很多人完全不自知。 掌握六大心法,讓你在成為一流的中間人。 本書整合經濟學、社會學和心理學的最新研究, 獨家傳授中間人的成功心法, 無論你是買家、賣家、中間人,都能從中受惠,創造多贏局面! 1990年代,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亞馬遜執行長貝佐斯都曾提出, 中間人將死,網路會取代中間人,成為最無所不在的中間人。 但經過了二十多年,中間人不但沒有消失,反而越來越多。為什麼? 美國社科暢銷作家瑪麗娜.柯拉可芙斯基(MarinaKrakovsky)指出, 網路不但沒有扼殺中間人,反而創造出更多中間人。 由於你我都需要信任感,如果買賣雙方直接交易互動不會太多, 透過中間人更能建立起信任感。 她發現,雖然大家都不喜歡中間人,但我們都是中間人,分布在各行各業, 只是許多工作看不出明顯是中間人,有些人未必意識到自己就是扮演中間人的角色。 包括:業務、經紀人、房仲、理專、房貸專員、保險員、獵才顧問、中古車商、婚禮顧問、 律師、醫生、記者、編輯、行銷、創投人、旅遊業、Dropbox、Youtube、eBay、Uber、Airbnb, 還有網路創造了更多新的中間人…… 柯拉可芙斯基彙整經濟學、社會學和心理學的最新研究,把中間人分成六種類型, 每種角色能解決特定的問題,少了中間人就無法達成互惠的交易── ◎橋梁型中間人:降低實體、社會、時間的距離,促進雙方交易。 ◎認證型中間人:去蕪存菁,提供賣方實際品質的資訊,讓買方更安心。 ◎執法型中間人:確保買賣雙方盡最大努力,彼此合作,誠實以對。 ◎擔險型中間人:降低供需波動與其他變數,尤其是買賣雙方想避險的時候。 ◎禮賓型中間人:在資訊超載的情況下,為客戶省麻煩,做出適合的決定。 ◎隔離型中間人:協助客戶達成目的,而不會留下貪得無厭、自我吹捧、喜歡搞衝突的印象。 最後她認為,在現實生活中,這些角色會重複與互動, 你必須先知道交易夥伴的期許,才能自由切換所扮演的類型。 本書破除中間人的迷思,教你各種中間人必須掌握的心法與技巧。 如果你是買方或賣方,你會更清楚想找哪種中間人,讓自己受惠並避免被騙; 如果你是中間人,會幫你思考自己擅長哪個角色,讓你成為受客戶喜愛、創造價值和獲利的中間人。
金錢解毒-力抗印鈔騙局求生術
後金融海嘯時代,全球央行「劫貧濟富」以毒攻毒,瘋狂印鈔兼實施負利率,打著拯救經濟的旗號,實質掠奪平民財富,令你身家大貶值!眼看新一波金融危機即將掩至,你應如何保住血汗錢?香港奧國經濟學院創辦人兼院長王弼,以簡單淺白的理論,探討濫發鈔票及負利率政策的因由,拆解各國政府如何聯同一眾銀行,以印鈔毒計,掠奪平民財富。高踞手機應用程式「iStarPicks 有料股評」星級專家榜首位置、擁有20多年投資經驗的王弼,綜觀危機四伏之環球經濟,更直視中國信貸危機及產能過剩的風險,預言新一波金融危機即將掩至。 面對經濟逆境,你要看穿印鈔騙局,以投資解毒,才能在金融「毒海」求生。王弼於書中傾囊相授「求生秘笈」,透過買磚頭(物業)、做期權莊家及入美股三招,學曉保本避險,為經濟寒冬做好準備!
超級銀行
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堪稱為全球的「超級銀行」。在國內,它協助地方政府進行翻天覆地的變革;在國外,全球多個國家都倚賴它提供貸款,其影響力舉足輕重。 本書作者是彭博新聞社的資深新聞從業員,他們以西方傳媒的視角,一步一步揭開國家開發銀行的神秘面紗,挖掘國家開發銀行如何在紅二代陳元的領導下,由一個擁有大量不良貸款的銀行,漸漸強盛起來,並且從世界舞台崛起。本書詳細分析了國家開發銀行怎樣通過地方融資平台、發行債券來協助多個地方政府如天津、重慶、婁底等進行大量建設,從而刺激中國的經濟增長。此外,又聚焦於國家開發銀行與全球各國的關係,尤其是與非洲與南美國家的巨額貸款協議,探究其怎樣逐步提升在國際的影響力,以及它所面對的各種金融危機。 這不僅是一本關於中國國家開發銀行的書,更是關於中國崛起為一個全球性的超級經濟體系的書。&
Eight Months Behind the Bamboo Curtain—A Report on the First Eight
This was the motto of Chang Kuo-sin, and the ideal which he inspired generations of students of communication to follow. He proved his own dedication to this when, in 1949, he found himself in Nanking, the former nationalist capital, under the rule of the newly victorious communists. For eight months he lived and attempted to work in the midst of these historical changes. He managed to smuggle his detailed notes out to share with the world at a time when almost no reports of the new regime were being published. To mark the centenary of his birth,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s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has republished this important work by one of its most distinguished professors.
China,s Energy Policy from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Before 2000, roughly 96% of China’s energy demands were met domestically. Since 2001, however, this position of near self-reliance has changed. With steadily increasing demands, China’s need for foreign energy has grown. Today, China is the world’s biggest energy consumer and emitter of greenhouse gases. Building upon the first volume, which examined China’s energy plans, this book will examine the strategies China has taken to meet its burgeoning energy demands, continue its fast-paced economic growth and also address the mounting concerns about environmental welfare and the true cost of China’s development. With new chapters addressing international agreements, the so-called “China energy threat” and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his volume will continue to discuss and interpret both domestic policies and China’s international role.
美國量化寬鬆政策對中美貨幣權力關係之影響
貨幣陪伴人類的歷史約五千年。&&&& 貨幣作為人類經濟活動的基礎,從早期的以物易物,金本位制,再到現代主權貨幣的時代,貨幣的意義與型態不斷地演進變異,儼然已成為一種新的權力型態,理所當然地也成為大國政治間新的權力鬥爭場域,也是新的權力工具。&&&& 近年來,隨著美元國際地位的動搖,人民幣的崛起,美國聯準會為了挽救金融危機,發動了量化寬鬆政策,並要求人民幣升值。&&&& 這場美元與人民幣之間的戰爭──&&&& 究竟誰勝誰負?&&&& 究竟鹿死誰手? & &
FinTech革命:金融科技完全解析
《日經》狂銷熱賣,台灣第一本最前瞻、最實用、彩色圖解的科技金融專書! 獨家專訪10位從科技業跨足金融圈的先驅,深入剖析日本前4大銀行的改革作法、7家日本地方金融機構的成功經驗! 本書近50個詳細彩色圖解,全方位檢視P2P貸款、行動支付、區塊鏈、比特幣等重大變革,讀者得以用最簡單、最快速的方式了解Fintech金融科技帶給世界的改變。 & 「FinTech」(金融科技),是把金融和技術相乘在一起產生的新價值。全球金融機構都在金融科技的革命中動搖,許多金融科技創新企業,正依靠著新技術提供嶄新服務,而這些服務也逐漸被部分消費者、投資人所接受。人、物、錢在市場不斷流通,宛如狂想曲一般地沸騰。對金融機構來說,金融科技企業是敵人還是自己人?是對立還是共榮? & 本書從金融科技最前線的美國說起。矽谷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而日本也趕上海外金融科技革命的浪潮。雖然與美國相比,日本仍處於初期階段,但面對新時代的來臨,日本銀行開始全速轉變,使得日本金融科技企業,逐日遍地開花。 & 電子支付先鋒PayPal 與eBay拆分後,進攻日本市場。東京即將舉辦奧運,預料訪日人數將急速增加,連帶支付市場也蠢蠢欲動,未來如何發展?而美國Square公司的傑克•多西(Jack Dorsey),創造世人熟知的推特(Twitter),還要掀起全新革命,是否會再次震撼世界? & 虛擬貨幣比特幣(BitCoin)茁壯與泡沫帶來什麼啟示?支撐比特幣成長的 「資料區塊鏈」,因為做為FinTech核心技術,備受矚目,本書也將針對資料區塊鏈技術的本質及超越虛擬貨幣的廣泛應用詳細說明。
下一個統治世界的企業:人工智慧讓47%以上工作被機器人取代,我如何把威脅變機會?
◎舉辦救災機器人競賽,美國國防部的善意為何引起日本、歐洲疑心? ◎從無人車到宅配事業,Google收購八家以上機器人公司,打算多久征服所有產業? ◎GE奇異免費提供全世界人工智慧運作系統,圖謀什麼?刺激德國發動工業4.0。 ◎讓機器學習西班牙文,竟然中文和英文能力自動進步!這是驚喜還是警訊? ◎臉書成立人工智慧研究院,搜尋引擎百度在矽谷成立人工智慧研究所, 德國的西門子、福斯汽車皆致力發展機器人思考型工廠,減少人力支出; 還有日本的軟銀、美國的微軟、蘋果、亞馬遜……爭相投入。 哪個企業主導AI,那個企業就能統治世界……最遲二○四五年全面接管。 &&&& & 人腦路數全被電腦洞悉、機械手腳極度擬真人類, 當人工智慧翻轉了世界,你的工作是進化或淘汰? 47%以上的工作會被機器人取代,威脅?只要你「早知道」,就會變成機會。 &&&&& ◎人工智慧,是毀滅人類的幸福工具嗎? ──機器學習是雙面刃,迎刃而解也可能傷到自己: ․全球人才不到50位,你的機會來了: 不僅谷歌成立專門研究室,臉書、百度也加入戰局,較勁意味濃厚。 就連最自負的蘋果也不惜和微軟合作,企圖攜手對抗谷歌大神, &&&&&&&&&&& & ․ 哪些工作會消失,哪類工作更吃香? 園藝專家、理髮師、廚師等需要結合模式辨識與細部運動神經的職業, 最不容易被人工智慧取代。請問,你現在的工作是……? &&&&&&&&&& & ․機器人大舉入侵,你如何應對? 儘管Google以鐘形曲線為證,不斷強調無人駕駛車的安全性, 但現實世界裡的肥尾曲線,使無人駕駛車仍舊背負了不保證一定安全的宿命。 所以,碰到危險時還是必須由人來判斷。 ◎全世界被AI統治的那天 ──最遲2045年,誰主導AI誰就能「管理」世界: ․機器人之所以從實驗室走向大眾市場, 兩大關鍵為:開發成本大幅降低,與少子化、高齡化使得勞力需求倍增。 谷歌率先看出這中間的商機,搶先一步卡位。 ․谷歌、亞馬遜都想用機器人稱霸供應鏈,乃至於宅配: 當家庭、辦公室,甚至各類職場都仰賴機器人的生產力時, 未來消費者不論怎麼選擇,壟斷市場的企業都能持續獲利。 && & ◎人類價值何在,更進化或者遭淘汰? ──從德國、歐盟的機器人計畫,看人類的機會: &&&& & ․當電腦負責邏輯分析運算,人就發揮「主觀」。 把車子交給機器自動駕駛,卡車司機可在車上做更多辦公室業務。 建築師不必擔心沒靈感,而是利用電腦程式,在短時間內畫出上百張設計圖。 次世代機器人的技術性轉移,正好讓我們有機會思考「人類究竟該做什麼工作」。 &&&&& & 人類的最後堡壘絕對不是人工智慧智能,我們還有更厲害的…… 畢竟發明機器人的,還是人。 更重要的是,目前相關專業人才屈指可數,你現在追還不遲——。
第五波:現在,人類已進入「創新社會」
單一專長將被社會淘汰 & 人類從農業社會花了約四千年,才進入工業社會。從工業社會到資訊社會約兩百年,從資訊社會到知識社會約二十年,從知識社會到創新社會約十年。知識社會變遷迅速,創新社會則幾乎跟手機一樣,就如同各家大廠每年都在推出新穎款式與功能,日新月異。人類的學習何嘗不是如此呢? & 台灣社會的學習方式還停留在工業社會的學習2.0,必須要轉換到知識社會的學習4.0。然而,由於社會變遷加遽,學習的觀念及方法也該從學習4.0升級至學習5.0。 因應「競爭力」打造不同的「學習力」 在農業社會時代,「農產品」是最重要的競爭力,因此台灣最初靠著香蕉及甘蔗出口,賺進了無數的「財富」。進入工業社會後,工業產品及原料成為社會最重要的財富,因此工業產品的「生產及管理」成為顯學,大學紛紛設立「工業管理學系」。可想而知,在當時工業製品的「生產及管理」已經取代了農產品,成為工業社會獲得財富的核心競爭力。在工業社會之後,就是資訊社會,「資訊」成為最重要的競爭力,資訊產業儼然成為主流產業。大學也隨之設立了「資訊科學」、「資訊管理」、「資訊工程」等科系。新竹科學園區的設立就是掌握了資訊社會的IT產業潮流。 進入了知識社會,知識當然是最重要的產業,所以可以預見的,知識成為最關鍵的核心競爭力。由於「知識」乃經由「學習」而得,「學習」的良窳將影響「知識」的品質與競爭力。由於不同社會,會有不同的產業及競爭力,同樣的,不同的社會,亦需要不同的教學模式,才能將新社會所需要的競爭力教授給學習者。 & 本書特色 & 1.莊淇銘教授未來學多年,對於因應產業轉型該如何改變學習方式有非常獨到的見解 2.提出多元專長的構想,無論社會演進的型態為何都能有一席之地 3.創新大膽的台灣文創與觀光提案,打造台灣軟實力5.0
歐盟貿易政策新趨勢
歐盟歷經一甲子以上的統合發展,至今仍屹立不搖,歐盟結合了28個會員國的經濟實力,且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實體,在國際經貿社會舉足輕重,並扮演領頭羊的角色。WTO是歐盟與台灣經貿往來重要的平台,歐盟在WTO中扮演一個領航的角色,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歐盟在WTO有很大的影響力,例如目前歐盟的『綠色經濟』、『綠色產業』的倡議,已經反映在2012年的GPA『綠色政府採購』,因此歐盟的技術標準與規則逐漸成為WTO的規範,歐盟實際上積極參與全球治理,而影響著全球的產業政策。 2015年10月,歐盟執委會公布『Trade of all』的文件,描繪未來歐盟貿易政策的新趨勢,本書詳細闡述歐盟新的貿易區,台灣企業了解歐盟貿易政策的內容與趨勢,有助於拓展歐洲市場。 本書內容新穎,洞悉歐盟貿易政策的新趨勢,非常有出版的價值,可供我國政府、產業界與學術界研究歐盟貿易政策的參考。
凱因斯錯了?二十一世紀經濟學
再創二十一世紀經濟學巔峰之作!! GDP增加,真的能代表經濟成長? 貧富差距真的適合用所得衡量? 究竟是什麼因素影響經濟的繁榮與蕭條? 我們該如何面對經濟危機,使經濟成長? 為什麼像金融海嘯那樣的經濟悲劇會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 為什麼經濟學家對於經濟危機總是一籌莫展? 捫心自問,我們真的夠了解經濟嗎? 本書藉凱因斯之名對舊有的各學派經濟論述做出挑戰, 從商品、資源、金融市場等角度切入, 探討經濟成長、分配公平、貧富差距與課稅制度等經濟問題, 以小篇幅內容、簡易論述帶您輕鬆了解「二十一世紀經濟學」。 &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3583769.pdf
膽大無畏:這10年你最不該錯過的商業科技新趨勢,創業、工作、投資、人才育成的指數型藍圖
★《紐約時報》暢銷書 ★Amazon.com商業理財前十大暢銷書 ★2015年美國企業界必讀的25本書之一 「21世紀如果你需要閱讀一本商業書,那應該就是這本。」 ──雷‧庫茲威爾(Ray Kurzweil),未來趨勢家 本書作者迪亞曼迪斯為奇點大學創辦人,2014年被《財星》雜誌遴選為「全球最偉大50位領導者」之一,和心流基因體計畫創辦人科特勒在本書提出非常實用的指數型發展藍圖,給所有創業家、工作者、投資人、社會/大學新鮮人用於日常實踐。 指數型科技正在衝擊全球,大幅破壞產業、改變流程,影響每個人的工作、生活及投資。上網裝置及人口持續增加,現在一小群人得以擁有足以快速摧毀傳統百年企業的強大能力。本書作者帶我們認識這種指數型科技及趨勢發展,為我們指出商機及其對人類的意義。內容共分三部: 第1部 介紹指數型科技。這些科技正在擾亂《財星》500大企業,現在想要從「我有一個很棒的點子」發展到「我經營一家價值10億美元的公司」,速度比任何時代都快。近期成功的企業案例有Instagram、Uber和Airbnb,它們做對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打造出對使用者友善的簡單平台。值得密切關注的有物聯網的發展,還有5個領域已經出現破壞性的成長,即將改變世界。 第2部 聚焦在「膽大無畏」的心理論述。任何偉大成就都需要具備強健的心理素質,作者分享一套強大的心智工具,帶我們聽聽四位億萬富翁的經驗談,包括Google創辦人賴瑞‧佩吉(Larry Page)、特斯拉(Tesla)汽車創辦人伊隆‧馬斯克(Elon Musk)、維珍集團創辦人理查‧布蘭森(Richard Branson)與Amazon.com創辦人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此外,科特勒為我們揭示心流之道,告訴我們人類終極表現的關鍵。 第3部 了解如何善用全球群眾的力量。竄起中的十億人正在構築廣大市場,現在你可以透用「群眾外包」(crowdsourcing)完成工作,藉由「群眾募資」(crowdfunding)募得數百萬美元資金,並可設計誘因導向的競爭幫忙解決最大難題。社群力量比你想得大很多,有很多指數型人才不但願意、也能夠協助實踐最大膽的夢想。 本書寫給所有具備新思維的指數型人才、創業家、行動主義者和各領域領導者,指數型科技大量破壞,但也創造出人類史上前所未有的可觀機會。由於指數型發展的賦能,只要有心、用對方法、掌握時機,改變世界的力量,人人得而有之。
國貿實務菁華-教戰手冊
台灣係一海島型國家,天然資源少,加上近年來傳統產業大量外移,未來台灣是否能在國際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貿易將是一大關鍵要素。作者不僅有完整的國內外貿易實務經驗,目前更是專業的國際貿易顧問,協助外貿經驗不足的中小型工廠,拓展外銷市場、直接與外國客戶聯繫、諮商及危機處理等,促成買賣雙方無數的商機。除此之外,她同時也教授國際貿易實務、商用英文等課,豐富的教學及工作經驗完全呈現在此書中。 今將理論及其豐富的實務經驗做連結,加上目前證照當道,特將本書分成兩篇:第一篇為「學科基礎概念篇」,將國貿通則法規、實務案例及專業名詞詳加細述,並附上相關練習題及經驗分享的「貿易花絮」;第二篇為「術科進階演練篇」,根據國貿業務丙級技能檢定術科考題模式,編列了熟練考試題型的概念及應考試題模式,以期此書可帶給讀者多功能效益及附加價值。
十三五規劃與香港 — 定位、機會與挑戰
「十三五」,是作為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整體佈局的第十三個五年規劃,其中的港澳部分更繼續單獨成章。對比「十二五」,字數略為減少,更重要的是遣詞造句發生了明顯變化。 對中國而言,「十三五」是實現全面構成小康社會的奠基石,對香港來說,「十三五」則是促進經濟發展、改善民生,以及加強兩地交流合作的平台。未來五年,香港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應如何提升自身的競爭力?香港又應該怎樣利用自身優勢謀取新出路? 本書由兩位資深傳媒工作者擔任主編,撰稿都是「十三五」規劃之專家學者。全書分「總論」、「領域及專業合作」、「粵港澳合作」和「專論」四方面,從大環境及各項專業領域分析「十三五」政策對香港的影響。香港在未來五年,能否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推進民主、促進和諧」?未來的香港,在粵港關係以及「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簡稱「9+2」)中應居何種位置?
親愛的臥底經濟學家(2016全新封面版)
金融時報最好看的專欄(2016全新封面) 工作爆肝?劈腿被逮?開會開到死?FACEBOOK沒人讚?! 榮登暢銷榜!金融時報、泰晤士報等媒體大推! 他講話很直、很沒禮貌,可是很爆笑。 他不會提供肩膀借你哭泣,但會為你獻上最實在的理性線索與生活建議 他,是隱藏在你身邊的臥底經濟學家 2016 全新封面貓下去! 活得不快樂?看臥底經濟學家怎麼說吧… Q:忙到快爆肝了,該怎樣解脫? A:為自己訂一個「價格」吧,低於這個價錢,寧可休息。 Q:孩子很皮,該揍嗎? A:不要揍他,扣他零用錢即可。 Q:人幹嘛燙衣服? A:因為我們缺乏其他更有效的指標,來判斷一個人的能力。 Q:要不要在乎童貞? A:看你的性別。女人失去童貞,是一種投資;男人失去童貞,只是一種消費。 Q:真愛,很難找嗎? A:放心,人總是很快就降低標準的。 拿起這本書,會讓你心情愉快,充滿好奇,而且忍不住一直看下去。 警語:內有爆笑物,吃飯喝湯時請勿翻看本書!
強國不強?中國國力與經濟成長的極限
哈佛商學院、華頓商學院著名中國通最新力作! 哈佛商學院熱門課程菁華! 面對中國空前快速發展,中國企業又是如何與全球競爭? 從傳統製造業到網路電商,中共的政治影響力無所不在,外資企業的機會又在哪? ●到中國經商,技術早晚會被轉移或偷走,你能保護自己維持領先嗎? ●公司的中國風險組合有適當的避險安排嗎? ●以黨領政下,為什麼中共依然沒有安全感?國內維穩、國防事務仍然占極高預算比例? 從世界工廠變世界市場,中國13億人的驚人消費力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市場,然而許多外資卻也發現,他們在中國生存日益艱難。全球頂尖的中國商業經營個案分析團隊,從歷史、政治、企業管理三大面向,深入淺出剖析當前中國政府的實力和目的,大膽直陳中國經濟成長的關卡與在中國做生意的陷阱。所有現在或未來打算在中國投資經商者,來往兩岸的跨國企業經理人、上班族,都應該一讀。
工業大數據:工業4.0時代的智慧轉型與價值創新
★第一本結合各國發展策略與臺灣案例的工業4.0專書,探索適合臺灣工業4.0的創新轉型之路 物聯網X服務聯網X工業大數據分析是製造業轉型的強力引擎 挖掘消費者尚未察覺的需求,以新商業模式與智慧體系服務打開新藍海! 物聯網超連結,翻轉產業,任何優勢都擋不住升級換代的浪潮, 從製造強權德國、生產大國美國、到精密的日本、新興的中國,都向工業4.0靠攏,重塑生產力。 到底什麼是工業4.0?臺灣如何在全球新競賽中找到自己的優勢與定位? 本書作者李傑是率先研究工業大數據的先驅者,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智慧維護系統(IMS)研究中心主任,深度參與德國與美國先進經濟體的工業4.0計畫,他更熟悉亞洲的優勢與挑戰,臺灣、日本、中國大陸的製造業都向他請益。李傑不僅與IMS和西門子、英特爾、奇異航空等國際公司合作,共同研發出智慧維護系統Watchdog Agent®,被《財富》雜誌譽為本世紀三大熱門技術,他也和上銀、研華等企業合作,推動參與產業智慧轉型。 李傑在書中彙整他多年研究與產業互動的成果,分享工業4.0如何運用大數據與物聯網,落實生產、管理、服務的智慧化,並獨創工業4.0製造業轉型為服務創新的重要思維:煎蛋模型,指出工業4.0不僅顛覆製造過程,更翻轉革新了營運思維與策略布局。企業除了創新研發,打造無憂的生產環境,優化產品本身,也要抓出真正重要的數據,分析找出客戶未察覺的需求,創造配套服務或周邊產品,才能拓展企業價值,持續獲利。 本書結合國外領先企業與臺灣的案例,對臺灣產業政策提出建議,深入分析臺灣企業該做什麼,以及該如何做到。 從產品創新到價值創造,從賣產品到賣服務,是智慧經濟時代的轉型關鍵。
奪命曲線:哈佛經濟學家推理系列
哈佛經濟學家推理系列——《致命的均衡》《邊際謀殺》《奪命曲線》 美國百所大學經濟系指定課外讀物 這回,史匹曼接受美國某企業家成立的基金會委託,來到英國的劍橋大學,協助洽購大經濟學家馬歇爾的故居。馬歇爾是凱因斯的老師、現代經濟學理論之父,其故居貝立奧莊(Balliol Croft)在經濟學圈內享有盛名,他的傳世巨著《經濟學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便是在此寫成。沒想到購屋計畫尚未談妥,同行的美國企業家即遭受神祕攻擊,差點喪命;之後主教學院院長奈吉爾‧哈特以駭人聽聞的手法慘遭謀殺,使得購屋之行更加顯得危機重重。 等到第二具屍體出現,若有所悟的史匹曼不惜冒著生命危險,與生平僅見的殘酷冷血殺手面對面展開搏鬥! 在書中,偉大的經濟學家馬歇爾、邊沁、亞當斯密、凱因斯的觀念將粉墨登場…… ★愛情是一種「相互依存的效用函數」? ★史匹曼在分析謀殺案時說:「分析這類問題的要點不是詳細檢閱動機——警方就是太常在這個部分出錯——而是要仔細剖析利弊得失。」 ★「資訊不對稱」的觀念,如何用來偵破命案?
邊際謀殺:哈佛經濟學家推理系列
哈佛經濟學家推理系列——《致命的均衡》《邊際謀殺》《奪命曲線》 美國百所大學經濟系指定課外讀物 這三本經濟學推理小說,是由兩位美國經濟學教授所合寫的,他們自1978年開始合作,至今完成三本,是經濟學界絕無僅有的大膽嘗試。三本書共同的主角是哈佛大學的經濟學教授亨利‧史匹曼,他在書中將遭遇離奇的兇殺案,而運用經濟學的常識推理,漂亮破案。 在加勒比海林木蓊鬰的聖約翰島上,月桂灣蔗園飯店是個理想的度假勝地——看來是如此。但是對於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亨利.史匹曼來說,這個假期還帶給他一個出乎意料的遊戲:謀殺案。 島上警方的調查工作幾乎完全觸礁,而這位矮小、禿頭、又喜歡用人類行為來訓練自己好奇心的史匹曼,則進行他自己的調查,只是他用的是完全不同的法則——經濟學法則。他從「理性」這個主題變化出許多經濟概念並加以應用,其中包括: ★理性的人在選擇「工作」或「休閒」時的思考方式; ★如何為一本書訂定最適售價; ★為什麼有些人會和別人保持著某種關係; ★一個產品的供給量和銷售量在什麼情況下會相等; ★不同個人的效用無法比較。 故事核心在一個謎:某人的行為無法令人一眼看穿,但我們不知道是什麼被隱藏起來了。當史匹曼看見有人的行為似乎不太理性,不是以表面上最低的成本來達到目標,他就知道其中必有蹊蹺,只要充分觀察這些「非理性」的行為,他就能推論出對方葫蘆裡賣什麼藥。 《邊際謀殺》裡有兩個謎。一是誰殺了張三和李四,另一個是故事的理性經濟世界,和真實世界之間有多少相似處。第二個謎使第一個謎更具有吸引力。
一本可以讓你看懂的經濟學
掙20英鎊,花掉19.96英鎊的人,留給他的是幸福,掙20英鎊,花掉20.06英鎊的人,留給他的是悲劇。――查爾斯•狄更斯(英國作家) 你把我剝得精光,扔到沙漠裡,如果有一支駱駝隊經過,我還能成為百萬富翁。―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美國石油大亨) 財富慾望的幾何變數 一個孩子問億萬富翁:「你是怎樣成為億萬富翁的?」 「一塊錢一塊錢地賺囉,當你重覆一億次時,就自然而然地成為億萬富翁了。」富翁回答道。 「賺一塊錢不難,可是怎樣堅持一億次呢?」小孩接著問道。 「你可以不去想一億次,想得太多反而會增加你的心理壓力,讓你覺得賺一塊錢也是那樣遙不可及。你賺錢的時候只想著這是唯一的一次。既然是唯一的一次,你就一定要把它賺來。賺來這一塊錢之後,再去賺下一個一塊錢。如此反覆,時間一長,你會發現,自已擁有的財富是許多個『一塊』,你會從自己過去的成績中得到信心,那時候你的財富就不是一塊一塊的增加,而是一萬一萬的增加,甚至是百萬百萬的增加。」 有個人手裡拿著一個蘋果,而他真正想得到的是一塊錢。另一個人手裡有一塊錢,他很想吃蘋果。 不過,對第二個人來講,這個蘋果用0.5元來買,才比較符合他的意願。 於是,兩人進行了討價還價,最終,兩人都做出讓步,第二人花了0.75元買到了蘋果。雖然這兩個人沒有得到他們預期的最大利益,但都在可能的程度上,得到自己最大的利益。 人類對物質財富的需要,催生了經濟學。經濟學,也正是一門「研究資源配置」的學問。不過,想搞清資源如何配置,就要搞清人類的行為;想搞清人類的行為,就必須深入人類的心理。於是,經濟學就從人類的「欲望」開始了。 交換,是最初的也是最常見的經濟活動。 最早的一批經濟學家,被稱作「古典主義經濟學家」。十八世紀的英國亞當‧斯密(AdamSmith,一七二三~一七九○),就是他們中的代表人物,也是「理性人假設」的創造者。在亞當‧斯密看來,一切經濟現象都源於人類的利己主義本性。由於每個人都是「理性人」,都希望得到利益的最大滿足,於是就出現了交換。而在交換的過程中,人們都得到了自己最需要的東西,在可能的條件下(比如支付能力)實現了自己了最大利益。而整個社會經濟,就由此運轉了起來。 在早期的經濟學家看來,與人類的無止境的欲望相比,世界上的物品、財富總是稀缺的。而後來的經濟學家卻發現:與人類有限的購買能力相比,社會上的生產總是「過剩」的。為了實現社會中每個人「最大幸福」,經濟學家們開始了無盡無窮的探索旅程…… 人們的這種印象沒有錯,經濟學,它千真萬確就是一門以「理性」為基礎,而發展起來的科學。 正如很多科學都建立在一種基本假設的基礎上,經濟學,也有它自己的基本假設。經濟學的這個最基本假設,叫做「理性人假設」,又稱「經濟人假設」。它的意思就是:每個人都在既定的條件下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而整個經濟學的體系,都是由「理性人假設」開始,逐步發展了起來。 「理性」,不可企及的目標? 一提到經濟學,人們最容易聯想到的一個形容詞,恐怕就是「理性」了。 的確,在人們的印象中,經濟學是一門非常「理性」、非常現實的學問。如果一個人喜歡浪漫和幻想,人們就會說:經濟學恐怕不適合他,他應該去接觸文學藝術。不過,假如這個人有點浪漫「過頭」,不夠現實,以致於影響了自己的生活,人們又會對他說:「嘿,去學點經濟學吧!」 本書特色 這不是經濟學專著,而是一本生活中的經濟學,主要講述了慾望永遠比錢高一釐米,沒錢的時候想買件好衣服,有錢的時候想買限量版汽車,我們永遠差那麼一塊錢。金錢和慾望本身勢必是美。美在於金錢的使用和慾望的滿足。只差一塊錢真實講述了人生的一種狀態,永不滿足,永遠感慨。我們往往只看到現在窮人和富人的天差地別,卻忽略了他們的歷史和過去。今天的富人,可能就是昨天的窮光蛋;今天的窮人,可能就是昨天的富人。窮人和富人,他們曾經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然而結果為什麼迥然不同呢?
不當行為:行為經濟學之父教你更聰明的思考、理財、看世界
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行為經濟學之父,理查‧塞勒半自傳性代表作! & 「塞勒博士是『行為經濟學』先驅,將心理學的研究應用於經濟學的決策分析中。 他的實證研究和理論洞見,加速行為經濟學的擴展,亦為經濟研究和政策方面帶來深遠影響。」 ──2017年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 & ◎ 美國亞馬遜、《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冠軍 ◎ 《經濟學人》年度選書 ◎ 《金融時報》、麥肯錫年度最具影響力6本書之一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丹尼爾‧康納曼、羅伯‧席勒& 共同推薦 ◎ 台大經濟系副教授馮勃翰 審定 人類會做出不符經濟學預測的行為?當我們談到經濟時,真該把自己擺進算式裡! & 行為經濟學無所不在,諸如國家政策、企業管理,以及逛超商要不要買「第二件半價」等思考模式,皆與這門學科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英美各國政府、世界頂尖大學、金融界已將行為經濟學應用在政策執行與規畫管理上。 & 傳統經濟學假設經濟人是理性的,以追求最大利益為前提,但是行為經濟學之父塞勒博士指出,人類並非完全理性,我們不如愛因斯坦聰明,也沒有苦行僧的自制力,而是有熱情有偏見有衝動的人類。我們會在發薪日去大血拚,還會因為股市短期獲利而影響判斷,所做的決定反而與經濟學家假設的標準性模型相去甚遠,更有甚者,這種不合理行為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因此,經濟的核心是人──可預測卻易犯錯的個人,我們需要的是以真實人類為主體的經濟模型,才能有助於個人、企業,以及政府做出更好的決定。 & 本書行文幽默風趣,塞勒博士的研究貼合現實,能夠引導讀者在日趨複雜難懂的世界中做出更聰明的決定,並且將行為經濟學應用在生活各個層面中,包括理財、購物、投資等,將會徹底改變讀者對經濟學、自己,以及整個世界的看法。 & 我們每一天都在應用行為經濟學…… ◎300元購入的紅酒現增值為3,000元,收藏家不願賣出,只偶爾開一瓶來喝,也不想花3,000元買酒。為何他寧願喝現值3,000元的酒,卻不想花同樣金額買酒或賣掉原先的收藏? →這就是「機會成本」。無論喝掉藏酒或買新酒,機會成本是一樣的,可是一般人很難在機會成本和掏出現金之間畫上等號。放棄賣出賺錢的機會,感覺不像從皮夾裡拿出錢來那麼難受,相較於親手奉上實實在在的現金,機會成本既模糊又抽象。 & ◎黎妮雅願意開十分鐘的車去買原為500元,折價後少100元的鬧鐘,卻不願意為了定價5萬元的電視機,開十分鐘的車買折價100元的同樣商品。 →儘管這十分鐘都價值100元,但是我們較願意為了定價500元的鬧鐘多跑一趟,正是因為電視機省下的錢算不上是「最小可覺差異」。一般人對於獲得和損失皆呈現敏感度遞減,面對獲得,我們抱持著風險規避態度,面對損失,卻抱持風險偏好態度。 & ◎文斯付了3萬元的室內網球場會員費,他罹患網球肘後依然忍痛繼續打了三個月,只因不想浪費已繳的會員費,直到疼痛變得完全無法忍受才決定放棄。 →繼續打球對財務有助益嗎?或只是覺得「浪費錢」而有罪惡感?傳統經濟學家認為應該忽略沉沒成本,偏偏人們無法忘懷。如果花錢買了卻沒用,感覺很像實際損失那些錢。我們應該要知道忽略沉沒成本是完全符合理性,甚至是必要的。 & ◎學校在數學大考前五天傳簡訊通知家長,此作法提升數學測驗成績的程度相當於額外多上一個月的課。家長與學生們都說他們希望該作法能持續下去,顯然他們挺樂意被輕輕推一把。 →「推力」是吸引我們注意力和影響行為環境的某些小功能。人會犯下可預測的錯誤,如果我們能夠預期這些錯誤,就能先想辦法以減少錯誤發生,或提醒人們可能會忽略的事情,發簡訊就是方法之一。
未來產業
2016年最值得期待的經濟趨勢巨著 白宮科技創新顧問專業剖析,教你搶進未來二十年關鍵產業 ★《紐約時報》暢銷書 ★亞馬遜網路書店經濟類、全球化、國際商業類暢銷第一名! ★國內外各界重量級人物媒體一致推薦! 上一波由數位領頭的全球化與創新浪潮,幫助低勞動成本地區超過十億人口脫離貧窮; 下一波,將使最先驅產業晉升主流,卻也嚴重挑戰全球中產階級的經濟地位! 機器人、尖端生命科技、金融程式編碼化、網路安全,以及大數據,是推動未來二十年全球經濟社會變遷的關鍵產業。我們如何在這一波創新浪潮中找到方向?如何適應工作本質的變化?網路戰爭的可能會激發下一次軍備競賽嗎?新興國家如何創建自己的創新熱點,以迎頭趕上矽谷的成就?今天的父母如何協助孩子為未來做好準備? 創新專家亞歷克.羅斯當年以年輕的新媒體公司創辦人之姿,出任歐巴馬網路選戰的幕僚,後來獲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延攬,特別為他增設資深創新顧問一職,落實以社群媒體推廣外交的方針,是深刻了解數位時代脈動的佼佼者。 任職國務院期間,他造訪全球四十一國,從剛果難民營到敘利亞戰區,從沒有銀行卻發展金融工具的非洲國家,到南韓的機器人研發實驗室,見證紐西蘭提升農產量的雷射科技,烏克蘭大學生將手語轉換成語音的努力,更加洞悉未來的樣貌。 羅斯結合敘事與經濟學分析,融入從科技巨擘到軍事專家等各領域頂尖者的洞見,透過清晰、平易近人的語言解析複雜的主題,提供生動而有知識根據的觀點。本書是一部了解現今與未來世界運作方式的重要著作,是各國各產業的商業人士必讀之作。
大數據的另一章!資料分析3.0時代,靠分析讀懂你的客戶,讓企業贏得競爭優勢
亞馬遜網路書店5顆星評價 資料分析革命!驅動企業前進的新動力。 全方位解讀大數據的實戰應用,你絕對需要的一本書! 如何具備後大數據時代精準決策分析3.0思維, 是你能看透大數據商機以及超越競爭對手的關鍵。 在現今變化多端的市場環境下,「能夠快速因應條件變化的能力」便是獲得成功的關鍵。本書內容說明如何將資料分析(包含大數據和小數據)中獲得的資料洞察與日 常營運緊密結合在一起。資料分析革命已經開始,我們必須要瞭解在資料分析時代如何透過「營運分析」來提升業務決策能力,以及如何參與其中。 在這本書中,你將學會如何理出頭緒、掃除障礙,然後積極利用目前的主流趨勢及流程,來確保能夠持續超越競爭對手。內容全方位指導你如何經歷建立團隊、營造企業文 化、升級分析方法論、利用技術使企業向營運分析演變的過程,並詳細地講解使分析營運化對企業的改變為何,以及企業該如何朝向「更快更好更有效地做出決策」 的營運分析演變。 本書的寫作風格通俗易懂,適合任何背景的讀者閱讀,而且還提供了一個在所有類型的業務流程中嵌入分析流程的可擴充框架。想透過資料分析超越競爭對手的人,本書推薦給你!
迎戰金融4.0:十二波顛覆金融的新浪潮
一股「勢不可擋的力量」正改善客戶服務、風險管理和效率,迫使金融業全面轉型。 無論是P2P網路貸款、虛擬貨幣、第三方支付或群眾募資,當顧客不再需要直接接觸金融業,誰能找到客戶,誰就是這個時代的贏家。誰掌握了支付和清算,誰就是世界中心。 未來中國資本市場的走向,台灣發展數位金融市場的趨勢。 & 資金運行的軌道進入下一個週期,誰掌握了支付和清算,誰就是世界中心。 一股「勢不可擋的力量」正改善客戶服務、風險管理和效率,迫使金融業全面轉型。 負利率時代來臨,流動性過剩、房地產泡沫、債台高築等問題一一浮上檯面,金融業效率低下、成本高昂的經營方式,讓客戶愈來愈難以相信,連華爾街大老都受不了繁瑣的監管,紛紛投向數位金融市場。 隨著網路行動化,去銀族(de-banked,不去銀行的人)興起,不再受地點時間限制,只要輕輕一按,不用填寫一大堆單據、不用趕三點半,立即支付任何款項,每個人都是大客戶。 金融業壟斷的局面也被非金融業打破,客戶繞過中介系統交易,迫使金融業向下看。過去金融業翻天覆地使用的技術,現在資訊科技提供了以前無法控制、無法掌握的資訊來源,創新與傳統的角力只會更激烈。 本書匯集十二位中國金融界權威,深度剖析數位時代來臨,金融體制內外的創新與監管,不只指點未來中國資本市場的走向,亦可作為台灣發展數位金融市場的借鏡。
錢的歷史:貨幣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及未來
《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暢銷書作家 為什麼我們會有錢?為什麼我們需要錢? 從貝殼到比特幣,從以物易物到累積財富 華爾街金童帶你探索金錢的生命 從生到死,金錢以各式各樣方式記錄我們一生重要時刻。在印度,大家送錢給新生嬰兒及其雙親。在日本,則送錢給新婚夫妻。在奈及利亞,金錢是陪葬品,跟著死者入土。金錢不僅影響我們的情緒、需求,甚至讓我們甘願為了金錢冒風險。我們對金錢習以為常,把擁有金錢多寡視為成功與否的標準,但卻很少探索為什麼金錢會在我們生命中扮演如此重要角色。 《錢的歷史》作者賽加爾是人人稱羨的華爾街金童,他目睹二○○八年金融風暴造成的傷害,立志要搞懂金融危機和個中原因。他花七年時間旅行超過七十萬英里,走訪超過二十五個國家,從荷蘭的鬱金香狂熱,到雷曼兄弟金融海嘯,探索金錢有什麼特色,讓全世界繞著它奔忙?金錢究竟有哪部分是我們無法掌握的?金錢又有哪些是讓我們產生怪異、不理性的行為? 本書討論金錢的生命,分為頭腦、身體和靈魂三部分。頭腦部分:為什麼我們使用金錢?作者以生物學、心理學和人類學回答這個問題;身體部分:錢是什麼?藉由研究有史以來金錢的實體形式,以及未來可能的形式來回答這個問題;靈魂部分:我們應該如何運用金錢?作者轉向宗教和藝術,說明金錢不只是價值的象徵,也是我們價值觀的象徵。 作者帶領讀者走遍全球,深入探索金錢和人之間的關係。對金錢有深入、豐富的討論,也對人性本質和大腦思想的運作,提出妙趣橫生的介紹。他從生物學、心理學、人類學,和神學等不同學科的角度,探討金錢概念的原型與演化過程。本書寓教於樂的故事,將改變你對錢的定義。
新藍圖新活路:台灣新經濟模式倡議
新境界文教基金會提出以「台灣經濟發展新模式」引領台灣走一條新的道路,建立一個「以人為本」的政府,從人民的需求與尊嚴出發,決定國家政策方向。我們一致認為未來台完的經濟發展應該是以「創新」、「就業」、「分配」為核心概念,並持「以人民為本」的經濟願景。在這願景之下,經濟成長的動能來自於「創新」,經濟發展的目標是為了創造「就業」的機會,經濟成果必須要做到全民公平的「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