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人民幣:十一位中國前線學者經濟訪談實錄
探討基礎經濟話題,引爆13億人民幣商機! 中國前線學者以專業角度剖析如何搶搭投資西進末班車! ●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 哈繼銘:中國的未來,面臨什麼挑戰? ●訪玫瑰石諮詢公司董事、前摩根士丹利董事總經理 謝國忠:中國面臨什麼經濟狀況? ●訪泰德集團董事長兼總裁 陳平:新生的契機,新格局,新文化,新思想,新經濟危機? ●訪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首席經濟學家 曹遠征:七億美元救助下的全球經濟.. ●訪中歐商學院教授 許小年:凱因斯主義能不能救中國? ●訪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 莊健:貨幣政策與農村消費可否帶領中國? ●訪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新金融》雜誌主編 連平:人民幣是否能借經濟危機成為區域貨幣? ●訪中泰信託投資公司總經濟師 陳樂波:經濟危機下的金融創新機遇? ●訪《財經》雜誌首席經濟學家 沈明高:救房市還是救經濟? ●訪法國巴黎證券(亞洲)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陳興動:為什麼人民幣要保持穩定? ●訪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王博:金濟危機的哲學思考?本書特色 金融危機過去了嗎?世界經濟格局在金融風暴中已悄然變化,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國家,正在這波新格局中重新調整自己的位置,而中國應如何妥善地利用格局變化趨勢進行有益的自我調整? 本書完整收錄11位中國前線學者經濟訪談內容,全面直擊兩岸三地未來經濟發展與佈局! 中國角度╳台灣觀點 您不可錯過的重量級經濟訪談實錄! 台灣知識技術交流協會理事長、企業教育訓練名師 王尹 龍華科技大學國際企業系副教授 林為中
黑心帝國:中國製造業第一手全揭秘
中國製造業是個完全黑白顛倒的世界,錙銖必較的中國廠商為了省錢,不顧品質。原先自以為聰明的外國進口商,一個個被耍得團團轉。歡迎來到黑心帝國!在中國出口製造業正要蓬勃起飛之際,頂著華頓商學研究所的MBA學位,又會說華語的作者孟天(Paul Midler),正好來到華南,幫忙外國公司處理疑難雜症。從廉價藥妝連鎖店、比利時鑽石商到紐約廢紙回收業者,通通都請他收拾爛攤子。黑心帝國是揭露中國出口製造業各種詭計的故事,作者現身說法,每個章節都充滿戲劇性。我們跟著他一個案子接一個案子,掀起中國製造商的重重內幕,深刻瞭解外國廠商在這當中所碰到商業和文化的雙重撞擊與挫敗。本書在幽默中帶有深意,真實的故事帶領我們進入中國經濟崛起的另一面向。作者看我們仔細看看身邊這麼多消費商品,全都產自這亂七八糟的環境。黑心帝國呈現當代的掏金熱和掏金者的下場。兼具娛樂性和啟發性,這本書讓我們深刻發現,文化對商業交易的影響既深且遠,要瞭解中國的黑心產品層出不窮的原因,答案就在中國文化裡。
中國外資企業常用會計科目處理解析
本書以外商在中國帳務處理常見會計科目作為每篇主題,,分別是「財務費用」、「長期股權投資」、「長期借款」、「存貨」、「短期借款」、「固定資產」、「管理費用」、「貨幣資金」、「交易性金融資產」、「累計折舊」、「生產成本」、「實收資本」、「所得稅」、「投資收益」、「未分配利潤」、「應付帳款」、「應付職工薪酬」、「應交稅費」、「應收帳款」、「盈餘公積」、「營業收入」、「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預付帳款」、「預收帳款」、「資產減值損失」共計26篇,再以180個專欄形式的題目,圍繞這26項會計科目進行不同角度分析,為在中國投資的外商處理會計科目時,尋找正確的帳務處理方式及入帳作法。
中國房地產常用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城市房地產抵押管理辦法、房屋登記辦法、物業管理條例、房地產產權屬體系框架圖…等綜合論析。 另有收錄「中國房地產估價師考題」及「中國房地產經紀人考題」,考上成績單及文章分享…本書特色 *本書涵括各房地產重要法條綜合論析,系統完整、觀念清晰、提綱契領、簡單易懂,提高學習興趣。 *附錄收錄「中國房地產估價師考題」及「中國房地產經紀人考題」,更有助於讀者準備應考中國國家級證照之用。
咱們北京、上海人這些年:想賺人民幣嗎?先來瞭解2000萬北京人和2100萬上海人
無感經濟來臨!主計處公布,台灣處於21年來最高經濟成長率9.8%,為什麼你沒有感覺及享受到經濟復甦?因為你遺漏了二千萬人口的北京和上海的投資、就業市場而年輕的你,有志難伸吧!想去260萬人口的台北市打拼嗎?放大你的目光和眼界吧!兩岸經濟協議(ECFA)後該到2100萬人口的上海和2000萬人口的北京大賺人民幣!由上海、北京人專為台灣人所寫的書由「故事情境」中,瞭解大陸各項經貿人文議題的書由「小說情節」裏,領著我們與上海、北京人一起長大的書花三小時讀完本書,得到三十年上海、北京人的成長經歷。以往台灣年輕人畢業後,總是帶著滿腔熱血、懷著遠大夢想,哼唱著《向前走》:「我要來去臺北打拼,人說什麼好康的都在那。……喔,什麼都無驚!喔,向前走!」隻身前往臺北去打拼。身上的錢或許只有幾百元,但不管遇到多少挫折,都有克服的決心和勇氣,希望等到有朝成就時,再回家鄉來接爸爸、媽媽、妹妹們一起同住…….。 但曾幾何時,在臺北闖出名號或功成名就的人及事,都變成了遙遠的「傳奇」和「故事」,再也不曾真實的發生在你我身邊。你不曾,你同學不曾,所有你認識的人都不曾,都不曾在這台灣最繁華的大都市闖出一片天、一塊地,臺北似乎不再是只要肯拼就會贏的地方了。而整個台灣,薪資不漲、就業困難,年輕人失去夢想,買不起房子、不敢結婚、不敢生孩子,似乎也不再是個能作夢的地方了。 可是依2010年行政院主計處公佈,台灣處於二十一年來最高經濟成長率(GDP)九.八%啊!經濟的確在復甦,但是人民為什麼毫無感覺呢? 因為再細查主計處資料:「人均GDP」與「經常性薪資」兩條線,過去都是亦步亦趨的向上走,但到了一九九五年,GDP繼續上揚,但「經常性薪資」,卻只在同一個水準上延伸。甚至於二五到二九歲的年輕族群,一九九八年到二○○八年間的平均薪資出現負成長。簡單說,你的薪水自一九九五年起迄今十五個年頭沒調整了,如果你是年輕人,一九九八年到二○○八年間薪水甚至於越來越少! 忽略內需,是薪水與經濟成長(GDP)脫鉤的主因。政府帶頭以短期就業方案掩飾高失業率的事實,而民間薪資停滯、派遣公司充斥,年輕人感到無力、失去信心,也造成了台灣結婚率、生育率在全球墊底。 那麼台灣那麼高的經濟成長率,如同六○年代「經濟奇蹟」年代的經濟成長率怎麼來的呢?那全依賴「出口」來維持這漂亮數字,但真正攸關多數民眾的內需大餅,執政者始終不注意或無力,所以人民對經濟成長毫無感覺。經建會主委劉憶如說:「現在,出口已經是台灣經濟成長的唯一貢獻者,這是最大問題」。 「出口」的最大市場在哪兒呢?不是美國,不是日本,而是中國大陸。 我們無法改變整個大環境、大時代的趨勢,我們該做的是「看清楚」整個大環境的前進方向,在第二次「台灣經濟奇蹟」年代啟動時,放大、放遠我們的目光和眼界!以往年輕人畢業去臺北打拼,而現在有個同文同種,且比臺北多八倍人口的「上海」和「北京」等著我們大展拳腳。就如同二百多年前的英國人,橫渡整個大西洋到美國開疆闢地。而現在我們只須跨越一七○公里的台灣海峽,就有諾大的土地和市場任我們奔馳、遨遊。 尤其兩岸經濟協議(ECFA)後,大陸的市場就更形重要,就算我們不曾打算前往大陸,大陸也必然深深影響我們,我們不能不正視及去瞭解它。然而兩岸分隔六○年,雖然同文同種,但在共產制度長大下,在唯物史觀(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下的十三億大陸人,他們的思想和行為是完全異於我們的。 如果我們想前往大陸有所成就,不論是讀書、就業、婚姻、理財…有所成就,想大賺人民幣,就必須先瞭解大陸人的思想和行為。而瞭解要從日常生活裏、成長過程中,才能真切體會、深入全面。而本書就是以真實的成長故事,「包裹」著各式各樣與中國大陸(北京、上海)相關的社會、經濟議題,並且廣泛有系統的將北京、上海人的讀書、就業、婚姻、理財等生活模式介紹給海外華人(台、港、新、馬…)。 本書是丹陽文化繼暢銷書「咱們大陸人這些年」後,再次推出的「都市實踐攻略本」,若說「咱們大陸人這些年」是前往大陸的理論原則篇、是內功心法、是九陽神功。那麼本書──「咱們上海、北京人這些年」是前往大陸大賺人民幣的武功招式、是「九陰真經」、是「獨孤九劍」。 如果你還沒修鍊內功心法(「咱們大陸人這些年」)也無妨,在這速成的年代,我們特別挑出九陰真經中的速成心法、及不須內力的獨孤九劍──「上海」和「北京」篇。讓我們從小說情節裏,隨著主角的成長過程,一起長大。讓我們由故事情境中,瞭解大陸各項經貿、人文議題。讓我們花三小時讀完本書,得到三十年上海、北京人的成長經歷。讓我們到二千一百萬人口的上海和二千萬人口的北京大賺人民幣!
2012中國經濟不能說的祕密:一個趨勢投資家的真實告白
◎2012:中國瀕臨經濟崩潰的關鍵年?近期中國內部市場充斥大小泡沫,外部又有美國發動貨幣、貿易、通膨戰爭,在內外夾殺下,危機重重不容小覷。◎台灣在這波中美戰爭中沒有決斷能力,只能看結果隨機因應,把握新一波危機行情,讓你保命賺得財富。◎中華經濟研究員研究員吳惠林 專業導讀、丹麥盛寶銀行(SAXO BANK)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李紀綱 專業推薦。一場比金融海嘯規模還大的經濟衝擊即將出現,你準備好迎接下一場財富重分配的機會嗎?把握新一波危機行情,可讓你保命並賺得財富!!二次衰退會在2012發生嗎!?歷史經驗顯示,金融危機後伴隨新一波的衰退機率幾乎是百分百,相隔期間恰巧都是4到5年,金融海嘯過後計算4到5年,也就是2012到2013年。當前氣氛詭譎,負面消息從未停止,當中的問題何在……◎風暴核心就在中國‧過多資金追捧房產、原物料,炒作成全民運動‧4兆人民幣刺激經濟計畫,讓資產泡沫持續養大‧歐美國家伺機發動貨幣、貿易與通膨戰爭‧中國主席胡錦濤交棒在即,為經濟增添不穩定變數◎臺灣處於暴風地帶‧臺灣投資環境相對開放,台幣、台股成狙擊目標‧ECFA簽訂,經濟愈發導向中國,台商首當其衝‧ 央行總裁彭淮南任期將至,熱錢襲擊磨刀霍霍金融市場將會透過行情獎勵率先發現真相的人!想成為未來這場金融巨變中的贏家,現在就該開始認真作功課!【6種快閃指標,保障你的財富安全】指標一:人民幣升值,熱錢快速撤出中國,金融危機一觸擊發。指標二:歐美對中國課徵懲罰關稅,全球貿易大減,經濟衰退席捲全球。指標三:中國通膨過熱造成資產大減值,企業借不到錢投資,掀起倒閉潮。指標四:歐美再發生經濟衰退,熱錢換回美元保本,中國股、匯市重挫。指標五:中國政局動盪,危及實體經濟。指標六:環境污染與水資源短缺,企業經營成本暴增,爆出走潮。【2012投資保命Q&A】(更多Q&A詳見本書)Q:不管人民幣升值或是貶值,外匯應該怎麼買比較有賺頭?A:中國未來的變數是全球性事件,全球股市、匯市、商品以及各種投資標的都會受到嚴重影響。目前只知道當中國出事後,美元將是少數受惠的貨幣。但是判斷未來局勢時,一定不能用人民幣升貶當作判斷局勢變化的基準,因為在中國政府掌控下,人民幣將是最落後的指標。Q: 如果現在是中國經濟關鍵倒數時刻,那買什麼最好?如果經濟崩潰了,買什麼最好? A:在中國經濟尚未加速惡化前,全球經濟的主角依然是美國,只觀察中國的變化,無法找到崩潰前可能的投資標的。各位讀者真正該做的是放棄長期投資總有一天能獲利這個觀念,未來也要勇於撤出資金,才不會在下一波風暴中滅頂。Q:如果中國經濟崩潰,台股、黃金、外幣分別可以做什麼投資策略?A:只知道風暴中美元將是最大受惠貨幣,但真正最好的投資策略,是在風暴後一兩年,從股市中找尋生存下來的企業,這些熬過市場考驗的贏家,未來可能創造超過10倍以上的利潤。
南寧、桂林、北海、海口、昆明、貴陽重要商圈及銷售通路市調報告
通過對海口、北海、桂林、南寧、貴陽、昆明六大城市的全面調查,針對重點產業、城市商圈、市場通路、台商及陸商典型經營案例展開研究分析,以全面掌握該地區市場的整體情況。
Deconstructing ECFA: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Taiwan
Taiwan is located where the world』s largest continent and its vastest ocean meet. It is surrounded by great powers such as China, Japan, Russia and the United States, while Indonesia, Malaysia, the Philippines, South Korea, Vietnam and other close neighbors are middle powers. We can say that the importance of Taiwan』s strategic position at the geographic crossroads of Northeast Asia and Southeast Asia is without parallel. Even more important, Taiwan has created an economic miracle over the past century. Before the Second World War Taiwan』s per capital national income stood at around 80 percent of Japan』s national income, which made it No. 2 in Asia in term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fter the war, from the 1970s, the Taiwanese economy entered a period of rapid growth, and has counted among the world』s top 20 economies ever since. During the past three decades Taiwan has considerably contributed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Southeast Asia and China. In China』s case in particular Taiwanese investment has outright acted as an engine for the Chinese economy. From the 1980s Taiwanese businesspeople began to invest in China, unconditionally transferring capital, technology, and specialists to China. Particularly after the 1989 Tian』anmen Incident, when the Chinese ecomony ground to a halt as countries around the globe slapped China with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anctions, Taiwanese capital and personnel provided timely help. As a result the dying Chinese economy was revived and China was able to become the world』s conventional industry kingdom. During the past thirty years the volume of trade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 has dramatically increased, almost 2,900-fold, from US$500 million in 1978 to US$145 billion in 2010. Later on when China was eager to develop its high-tech industry, Taiwan permitted, again at the right time, manufacturers of more than 7,000 items including notebook computers and other electronics to invest in China. Between 2001 and 2007 virtually all computer manufacturers from Taiwan moved their production lines to China, helping China to quickly become the world』s factory in the information industry sector. Since products made by China-based Taiwanese companies contribute to Chinese exports, China was able to quickly accumulate foreign currency assets so that its foreign reserves hit US$2.4 trillion in 2010. China is currently planning its third big leap forward, namely industrial and technological upgrading. To achieve that goal Beijing is eager to import technology-intensive industries and a modern biotech industry. Right at this time China needs a third batch of Taiwanese investment and technology to overcome its problems with industrial upgrading. That』s the reason why China and China-centric pressure groups were promoting the conclusion of an 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 (ECFA)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 so actively.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the victorious and the defeated nations were all saddled with severe destruction. Especially the totalitarian countries failed to make progress with China stagnating even longer for almost 40 years so that among the large nations China had the most backward economy. Subsequently, Taiwan kept providing China with capital and technology for nearly 20 years and even took its own customers (markets) from around the world to China. But while Taiwan contribu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economy, Taiwan itself suffered a massive outflow of capital and technology. As a result the Taiwanese economy took a heavy blow from a severe stock market weakness, an increase in bad bank loans, the emergence of a fiscal deficit, and unemployment soaring to a historic high. Against this backdrop, the ruling Chinese Nationalist Party (KMT) government in Taiwan encountered the onslaught from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which again caused negative economic growth. As Taiwan』s economic growth rate saw a single quarter contraction of almost 1
解構ECFA:台灣的命運與機會
儘管反對聲浪高漲,但馬政府仍抗拒舉行公民投票,強行於2010年6月與中國簽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但ECFA之爭辯並未隨其簽訂而落幕,它所帶來的副作用與後續效應才正將開始。 全世界所有國家在經貿發展時,皆強調分散風險的原則,然而馬政府對此不僅坐視不管,甚至將中國視為未來台灣經濟「黃金十年」之唯一關鍵,此點無疑是漠視台灣的國家安全,導致台灣被鎖進中國的嚴重後果。 同時,對於 ECFA此一攸關台灣前途的重要政經議題,馬政府不僅未與社會大眾充分溝通,甚至隱藏其可能造成的損害,更沒有準備具體的補救與配套措施。尤有甚者,對於在野黨以及社會各界要求將ECFA交付人民公投的訴求,馬政府擺出強硬拒絕之態度,只在事後交由其掌控之立法院追認了事,此種不願將政策讓人民充分討論與決定的做法,對台灣民主發展造成極大的斲傷。 ECFA如同香港「與內地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的翻版,而台灣簽訂ECFA之後是否會步入香港後塵?「東協加三」對於台灣的影響是否一定要靠ECFA來化解?ECFA真的會對台灣金融業帶來利多嗎?ECFA是否如政府所言,會讓「鮭魚返鄉」,帶來資金回流,創造就業?本書針對以上重要問題邀請國內著名學者提出精闢之分析與見解。主編簡介吳榮義 比利時魯汶大學經濟學博士。現為新台灣國策智庫副董事長、台俄協會理事長及台灣智庫董事,同時也是台灣經濟研究院資深顧問。曾任行政院副院長、台灣期貨交易所與證券交易所董事長、台灣經濟研究院顧問、台北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兼系主任。研究專長為經濟發展、總體經濟與區域經濟合作。近期著作為《台灣.中國經貿關係的回顧與展望-未來台灣經濟該何去何從?》。副主編簡介曹添旺 台灣大學經濟學博士。現為東吳大學經濟學系教授、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兼任研究員、台灣大學經濟學系兼任教授、國科會人文處諮議委員、經建會諮詢委員、新台灣國策智庫經濟組召集人。曾為哈佛大學燕京學社(Harvard Yenching Institute)訪問學人、國科會人文處經濟學門召集人、中國農民銀行常務董事、中華票券金融公司董事、台灣經濟學會理事長。研究專長為國際金融、總體經濟、所得分配。曾獲國科會傑出研究獎(2次)、優良研究獎(4次),研究論文曾發表在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Oxford Economic Paper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Economics Letters等國際知名學術期刊。作者群 (依篇章序)簡介陳博志 現為台灣智庫董事長,台灣大學經濟系名譽教授,曾任總統府國策顧問、總統經濟顧問、行政院經建會主任委員、中央銀行理事、台灣大學經濟系主任及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專長為產業政策、總體經濟、兩岸經貿。著作包括<台灣經濟戰略:從虎尾到全球化>、<兩岸經貿交流再突破的策略>、<東亞各國出口品的替代關係>。陳明通 現為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曾任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主要研究為政治文化、政治發展、大陸問題研究、現階段大陸政策分析,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1990年取得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吳志中 現為東吳大學政治系副教授、東吳大學政治系歐盟研究中心主任、臺灣歐洲聯盟研究協會秘書長、臺灣智庫執行委員,與台灣法國文化協會理事長。榮獲法國政府外交部獎學金,1998年在法國巴黎第一大學取得政治學博士。曾任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訪問研究員、法國里昂政治學院訪問教授,美國國務院國際訪問領袖(IVLP)、國策研究院綜合企劃部副主任。主要研究專長為地緣政治學、外交政策、法國政府與政治、區域主義、台灣政府與政治等。除了學術研究領域之外,吳教授對於公共議題具有相當的熱誠,能說中文、法文、英文、閩南話。林忠正 台灣大學經濟學博士。現為政治大學合聘教授。研究專長為應用個體經濟學、總體經濟學、效率工資理論與社會風俗模型等。研究論文曾發表在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Economic Inquiry、Oxford Economic Papers、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Economics Letters等國際學術期刊。洪財隆 奧地利茵斯布魯克大學經濟學博士。現任清華大學「中國研究學程」兼任助理教授、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曾任行政院陸委會諮詢委員、日本「亞洲經濟研究所(IDE)」客座研究員、台灣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研究專長為區域經濟整合、國際貨幣體系、兩岸經貿關係。蔡易如 國立台灣大學經濟學博士。現為國立聯合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助理教授。蔡教授曾任行政院主計處研究員,並曾擔任多項國科會研究計畫主持人,如台灣家庭預防性儲蓄之驗證、1990年前後台灣家庭消費型態之轉變。研究專長為新經濟地理。劉錦龍 現為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教授。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經濟學博士,曾任美國杜克大學訪問副教授、傅爾布萊特基金會訪問學者與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專長為環境經濟、產業經濟、應用個體分析、應用計量分析。王塗發 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經濟學博士。現為財團法人國家展望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玉山周報副總主筆、新台灣國策智庫顧問、台灣經濟研究院顧問、台北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兼系主任。曾任第六屆立法委員(經濟及能源委員會召集委員)、行政院政務顧問、台北大學教務長、台北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兼任主任。研究專長為產業關聯分析、經濟政策與經濟發展、能源與環境經濟學、台灣與中國經貿關係,論文發表於國內外著名期刊、論壇。黃博怡 中興大學法商學院經濟學博士。現任實踐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專任教授兼金融發展研究中心執行長、台灣金融研訓院金融研究所顧問。曾任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常務董事、高雄銀行常務董事、玉山金控董事。研究專長為銀行經營、金融市場、產業經濟、制度經濟。近期有多篇文章發表於Journal of Developing Areas、中小企業發展季刊、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等相關學術期刊。邱建良 臺灣嘉義縣人,1959年生,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為系所教授暨系所主任,美國密蘇里大學經濟學博士,研究方向為財務計量、數量方法的研究,過去曾於國外Journals such as 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 Applied Financial Economics, Applied Economics, Economics Bulletin, Quarterly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s, Journal of the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Journal of the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Journal of Real Estate Portfolio Management等學術期刊發表多篇研究。張鼎煥 現為明道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助理教授。淡江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博士。研究專長為財務管理、投資行為、能源經濟等。曾任台灣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工業技術研究院研究員、立法院國會助理、民眾日報記者等職。楊志海 中央大學產業經濟所博士。現任中央大學經濟學系教授。曾為東亞國際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Studies of East Asian Development,國際東□□□研究□□□□)訪問研究員(2007),多次擔任國科會研究計畫主持人。研究專長為創新經濟、國際經濟、經濟發展、應用個體計量。近期研究論文發表於Tourism Management、Agricultural Economic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Taiwan Economic Review、Japanese Economic Review、Pacific Economic Review等學術期刊。陳吉仲 現為中興大學應用經濟學教授。美國德州農工大學農業經濟學系博士。研究專長為氣候變遷之經濟分析、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國際農產貿易、農業部門模型的應用與分析。曾參與國科會研究計畫如氣候變遷對全球糧食市場之影響和其因應對策之評估,聖嬰現象對台灣水資源的經濟影響及其預測價格的估計。
台灣科技產業驚嘆號:從蘭花王國到高科技島,8大明星科技產業的萌芽、轉型與突破
從製造王國到高科技島,台灣的科技產業締造許多「世界第1」奇蹟與驚嘆號! 台灣缺乏自然資源,但憑著一股不服輸的精神,多項科技產業創造出「世界第一」的紀錄,過去素有「蝴蝶蘭王國」、「自行車王國」乃至「製造王國」等美譽,如今也在高科技領域頻傳佳績,筆記型電腦、主機板、伺服器、WLAN設備、大尺寸液晶面板、晶圓代工的產量全都高居世界第一! 近百多年來,台灣不但通過各個歷史階段,科技發展的歷程也是高潮迭起,從清末、日治與二次戰後的基礎建設與科技政策,傳統農業與製造業所歷經的蛻變、轉型與新局,以及高科技產業在極短時間內創造新一代台灣奇蹟,背後的精采故事令人驚嘆連連。本書即介紹台灣極具代表性的8大明星科技產業,分為三大類別: 農產科技業的蛻變--以近年頗受矚目的花卉產業(蝴蝶蘭)為代表 傳統製造業的轉型--不斷自我挑戰、推陳出新的紡織、自行車、工具機產業 高科技產業的新局--屢登世界經濟顛峰的半導體、電腦週邊、光電、通訊產業 這些產業都對台灣整體產值貢獻良多,也在國際產業鏈中舉足輕重。每一種產業都曾面臨技術變革與外來挑戰,有些歷經了自發的蛻變過程,有些則是產、官、學界密切配合而走出新的道路。這些精采的故事呈現了台灣科技發展的多樣面貌,也對未來的創新發展提出建言與方向。
ECFA東西向貿易對台灣之衝擊
本書特色: ECFA之簽訂影響台灣之前途甚鉅,而其內涵之理解有賴深入之國際經濟、國際政治與國際法律(WTO)之分析。其中,尤其是WTO法律更涉及商品貿易規範、服務業貿易規範以及智慧財產權法等專業知識。本書以全球化知識經濟時代之現代人所須具備之WTO法律知識(包括專利、商標、及著作等智慧財產權)為經線;以過去台灣經貿史、現在台灣之國際環境以及將來之政經發展為緯線,希望能提供讀者一本全面而完整的 ECFA相關知識專書,以協助讀者在ECFA議題上作獨立、自主之判斷,並從中獲取迎向全球化知識經濟時代所必需之國際產經知識及視野。
山寨手機幕後真相
本書是第一本結合中國內地實地觀察,以及台灣人經營管理觀點的書籍,透過在地人的觀察,我們能夠掌握關於山寨現象更清晰的概況,文中對山寨概念的興起原因與影響範圍,做了深度解讀,並且以台灣人的在地觀點,說明山寨在管理以及商業模式上,對我們有著哪些切身的影響。由於「山寨」已經重組了巨大的產業鏈,已引發諸多產官學界的學者、專家、企業主的討論,你、我不能輕忽「山寨」所帶來的影響與威力! 本書特色1.山寨手機究竟有何巨大影響力,竟能掀起產業界的革命,它究竟革了誰的命?「山寨」革了資本主義的命!革了帝國主義的命!革了托拉斯╱壟斷的命!革了既有勢力╱利益團體的命!2.本書忠實呈現中國山寨市場的一手資訊,帶領讀者實際走訪山寨發源地,深度追蹤山寨機的蹤跡,了解這群草根人士如何以非正規軍的方式進入廝殺激烈的商場,以模仿、低價策略、快速反應的精神,闖出自己的路子。給予台灣讀者以不同角度深入了解,笑傲全球的山寨革命背後令人深思的一面。
ECFA大衝擊:台灣的危機與挑戰
一 ECFA與台灣,中國經貿關係-未來台灣經貿該何去何從? 吳榮義二 ECFA與「中樞-邊陲」效應 黃天麟三 從ECFA看台灣經濟危機與出路 王塗發四 解構ECFA神話 林向愷五 東亞區域整合下的台灣經濟-ECFA真的必要嗎 楊志海六 解析ECFA的倡議與爭議 洪財隆七 ECFA與兩岸農業交流對台灣農業的可能衝擊與因應策略 吳榮杰八 我國銀行業前進中國的機遇與挑戰-ECFA未必是萬靈丹 黃博怡九 從法律面探悉ECFA對台灣之衝擊-以服務貿易為中心 許忠信本書特色爭論多時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即將在2010年6月下旬第五次江陳會時正式簽署。另一方面,行政院公民投票審議委員會3日晚間將就ECFA公投案進行審議,民進黨則規劃於5日在高雄啟動「人民要作主、ECFA要公投」系列活動以為反制。在ECFA洽簽進入尾聲、支持與反對陣營升高對抗的此刻,不變的是,政府始終無法清楚說明「ECFA到底是什麼」?對台灣人民的未來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與衝擊?《ECFA大衝擊:台灣的危機與挑戰》匯集了學者專家的意見,從經濟、金融業、農業、服務業、國際法等各個角度切入,深度剖析ECFA的可能影響,並進一步思考台灣的經濟未來與方向。
超越香港:珠三角都會區的發展
香港從來都沒有與珠三角地區隔絕,可是即使在回歸十多年後,也還沒有真心實意地與珠三角地區融合,這主要是政治問題,先是英國殖民地因素,回歸後是對一國兩制的曲解。 珠三角地區經濟總體規模已超越香港、台灣,正在追趕韓國。香港或可從負增長轉為正增長,但仍只會是幾個百分點的增長。因此,二○一○年同城化的廣州與佛山的經濟規模便開始超越香港。若用購買力平價計算,香港經濟幾年前已膛乎其後,差距正在加速擴大。香港在珠三角地區幾十年的經濟領導地位正在拱手讓出。 香港以服務業為主的經濟是與廣州推動的都會化和都會區的發展是對抗,抑或是配合,以至整合,將決定香港未來的命運,亦影響到珠三角地區能否吸納香港,產生更大的協同作用,推動整個區域的發展。 香港當前的挑戰是能否超越自身,融入珠三角,把香港變化為珠三角都會區的組成,推動珠三角地區都會化以更快、更好的速度演進。
咱們大陸人這些年
ECFA後你的競爭對手是六億大陸青年不是台灣島上三百萬的御宅族 讓我們藉由一個大陸青年的成長故事,輕輕鬆鬆瞭解大陸及大陸人的讀書、就業、婚姻、理財等生活模式,這樣才能痛痛快快去賺錢 本書是國內第1本,由大陸人專門寫給海外華人(台、港、新、馬…),讓海外華人瞭解大陸人的思想及成長背景,以便海外華人前往大陸旅遊、經商、理財、工作、讀書、談戀愛…的書籍。 本書也是國內第1本,以故事體”包”社會財經議題的寫作方式的大陸議題書籍,讀完此書你會比大陸人還瞭解大陸人。 書中作者以真實的成長故,「包裹」著各式各樣與中國大陸相關的社會、經濟議題,並且廣泛有系統的將大陸人的讀書、就業、婚姻、理財等生活模式介紹給海外華人(台、港、新、馬…)。例如:大陸獨特的戶口制度對讀書、婚姻、就業、社會福利…等的影響;大陸特殊的房屋改制度造成的房地權利多元化…..等;大陸針對世界經濟危機,於2008年末起所實施的4萬億(四兆)救市計畫,對年輕人的創業計畫有何幫助……等。 書中不談政治鬥爭,只描述政治對一般人民生活的影響,希望讀者看完後,能對整個大陸的急速發展有完整性的瞭解。本書作者在中國改革開放(1979年)後一年,出生於四川的農村,當時大陸的社會開始因改革開放而急速轉型,政治上鄧小平樹起了改革的大旗,四大經濟特區:深圳、珠海、廈門、汕頭陸續成立….。作者已有兩個姐姐,但父母因傳統思想還想生個男孩傳香火,卻恰巧碰到中國將“實行計劃生育”(俗稱一胎化)寫入憲法……。 書中藉由作者的成長過程,除了將大家耳熟能詳的事兒,例如:「春節聯歡晚會」(俗稱春晚)、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個體戶、中國搖滾樂的崛起、轟動全國的學潮(天安門事件)、南方談話和九二共識、中國第一家證券交易所、香港回歸、《色戒》的大陸公映、4萬億(四兆)救市計畫….等以故事及趣味化的方式介紹給大家外,另外由主角家中第一台「熊貓」牌黑白電視機、託熟人買冰箱、想上學也不容易…寫起,一直到第一次下海經商、大哥大(手機)人手一支、休閒生活多元化、成為有車一族不再是夢想、節能減排、我的創業夢想……等,彰顯出大陸經濟的澎湃發展。 另外,書中也談到大陸的一些「特殊」事兒,例如:大陸房子分房改房、商品房、小產權房、集體房等,價差常有一半之多,所以買房子要有相當的常識,不能只聽仲介的介紹。還有大陸因為獨特的戶口制度,大陸人的社會福利及婚姻…等管理都是依戶口所在來劃分及辦理的,而全國訊息(資訊)的電腦化也還在進行中,所以或許在上海邂遘的帥哥,沒到他山東青島老家的民政單位查戶口訊息,還真不知他是否結過婚。而大陸是世界上少有以刑事處罰嫖客的國家,作者一名台商朋友在上海嫖妓遭逮,當場被關十五天,而公安還跨海寄公文到「臺北市公安局」告知,要臺灣警方將台商的嫖妓犯行列入紀錄並通知其家人….。所以到大陸嫖妓臉上是不會如傳說中被刻上「嫖客」、「淫蟲」二字,但是不慎被抓是真的會送去勞改的。 換言之,這本書裡是藉著作者的成長故事,將大陸大部分80年後(1980年以後出生)青年的共同生活經歷,很平實又很廣泛的介紹給大家。讓海外華人瞭解改革開放30年來,大陸人是在怎樣的環境、制度及背景下成長,而希望能讓彼此間的隔閡因為瞭解而逐漸消失。也由於大陸的發展著實太快,而大陸的土地又大,那麼大面積且高速的發展,在世界的歷史是少見的,即便身在其中的大陸人也很難窺得全貌,所以也希望大陸的讀者能從本書找到反思點及個人繼續前進的方向。 瞭解是成為朋友的第一步,瞭解也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出、進口押匯與信用狀實務
本書取材民國97年12月底,相關金融規定,國際商會(ICC)統一慣例註釋及意見實務、法務、理論兼備、附註UPC600註釋或ISBP規定,以信用狀實例解析,避免出口廠商誤入陷阱。
長春、瀋陽、大連重要商圈及銷售通路調查報告
大陸市調報告大全外貿協會最新出版的權威性市調報告,深入大陸具市場潛力城市實地調查,全面剖析當地商機及台灣產品利基所在,絕不能錯過的專業拓銷秘笈!
山寨風暴:是模仿,還是創新?
最近不論是在網路、媒體、報章雜誌,甚至是日常生活的對話中,「山寨」已成為熱門話題的關鍵詞。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山寨」不像是正面的名稱,但山寨產業的發展可是不容小覷,就以現在最夯的「山寨機」(包括手機、筆電等)為例,已經是中國大陸的當炸子雞,且大陸在此一供應鏈完整、內需市場夠大與消費行為的特殊,加上中國政府的有意放任,預期隨著此次全球金融海嘯對世界產銷結構所造成的衝擊,它即將形成一個在中國與印度等開發中國家的新興產業的發展模式。甚至連Intel與Microsoft針對山寨產業的崛起,也已經出現妥協的因應模式。本書是從立體動態的角度及思維,來完整分析山寨產業的產業定位、市場區隔、垂直整合、規模經濟、產業聚落與核心競爭力。時間主題是以現在為中心,指出當前的現象、成功模式及遭遇的問題;再分別從往後看過去發展的軌跡,也分析它的形成原因;往前看則預期將今後的發展趨勢,展望相關的新興產業、政府的行政法律動向、國際的思維及可能的市場規模。同時本書也朝深度與廣度探討。在深度方面,分別分析其在技術、產業、市場、法律與策略上已經與即將面臨的各種機會及威脅;而在廣度部份,則將廣泛探討山寨產業目前的業種,並以之歸納出來的成功模式,推估今後可能出現的其它山寨產業。名人推薦:這是一本很值得推薦的書,因為它經由生動有趣、引經據典,又充滿另類挑戰的過程,足以刺激我們開放大腦、睜開眼睛,引發嶄新的觀念及另類的思維。另外,它值得您花心思去看的理由是,它有許多的案例剖析,非常實用。--中山大學校長 楊弘敦知識是21世紀國家經濟差距的主要來源,但知識差距一直受到忽視,其實它是一個嚴肅的課題。我們應該在追求經濟成長的同時,也責無旁貸地去協助降低貧富之間的知識傳播的藩籬。山寨冰山之下更深層的意義,值得我們深思。--逢甲大學副董事長 高成恕理性與效率是人類在經濟與法律交融的世界裡一直想追求的目標,但是它很難達到。面對新的經濟變動,我們要有勇氣打破陳規,重新思考新的向度,尋找那些更寬廣的又合乎公平正義的遊戲空間。這本書給了我們另類的思考。--交通大學商學院院長 張新立企業管理的一大特色是講求實務的探討,案例教學己經變成當前各國管理學院的主流。台灣科大管理學院這次對山寨產業的探討,為兩岸的實務案例增加了一個令人激賞的成果。--政治大學商學院院長 蘇瓜藤作者群以他們集體的智慧、深厚的理論基礎與精準的實務經驗,帶領讀者對有趣的山寨產業進行了一趟豐富之旅。內容精采、淺顯易讀,他們的用心值得讚賞。--台灣大學財金所教授 李存修學問的精義是要我們對爭議的問題,能用法理情兼具的角度去找出可行的對策。本書作者運用清晰的經濟、法律與產業邏輯,讓讀者能夠山寨的機會與威脅有一個更清楚的瞭解。--台南大學科管所長 辛玉蘭對於產業界來說,山寨是熱門;對學術界來說,它是偏門,但是台科大的經師、業師與禪師們一起發功,把它剖析、詮釋得那麼精采,很不容易。--淡江大學商學教授 蕭峰雄「戰略對策」的視界就是從完全不同的角度來研究、探討,以求對關鍵或爭議的焦點獲得實在的理解。山寨的遊戲規則與經濟行為確實值得我們加以瞭解。--瑞士歐洲大學管理學教授 范揚松智慧財產權是法律對於「人類運用精神力創作成果」的保護,和對「產業正當競爭秩序」的保障。這本書幫助我們清楚地瞭解智財權一體的兩面。--中華智財經營管理協會理事長 陳明邦台灣科技大學是技職院校的第一品牌,特別講究的理論的探討及實務的運用。這本書充份展現出台科大一貫的風格,將山寨從相對及前膽的角度,為我們切出非傳統的世界。--研揚科技董事長 莊永順 經濟與政治,是不可分離的人類習題,隨著全球化時代的來臨更是不可能逃避。本書點出了山寨產業與智慧財產權的衝撞,也勾勒未來的可能發展,十分具有參考價值。--台灣晶技總經理 林萬興未來十年全球經濟的發展,誰都不能不重視中國的崛起。台灣小筆電的供應量占了全球的96%,五家廠家坐在一起就可以決定市場的價格;但是因為品牌與通路都不在自己手上,而只能賺2 ~ 4%的苦工小利。大陸市場給了兩岸產業這個扭轉乾坤的機會。--鑫華管理顧問總經理 蔡翼
台日韓商大陸投資策略與佈局:跨國比較與效應
⊙ 面對全球化,台日韓商大陸投資策略和佈局?他們面臨什麼機遇和挑戰?⊙ 台日韓商大陸投資採取本土化策略、策略聯盟與多角化經營有何特色?⊙ 台日韓商大陸投資是惡性零和競爭?還是採取多元「競合」策略?⊙ 台日韓商大陸投資後,是否出現認同轉變?大陸民眾如何評價?⊙ 面對大陸投資環境急劇變遷,台商應如何思考未來產業與發展走向?⊙ 本書提供台商和學界大陸投資跨國比較初步研究成果。
大成長與大機遇:陶冬看全球、中國經濟熱
中國經濟的八個展望美國衰退陰影下的全球經濟人民幣加速升值次貸危機與金融開放台灣.香港.中國A股牛市未死我選H股的六大標準中國憑藉二位數字的高經濟成長率,過去三年逐漸在全球經貿及投資舞台取得發言權;中國企業及中國股市的成長爆發力,過去一年透過香港這個國際熱錢窗口的展示,表現得更是令人驚歎。如今,台商西進設廠不再是新鮮事,繼之而起的是全球股民都想賺人民幣升值的匯差。然而,面對擁有13億人口的內需大國,未來的成長前景充滿機遇也有挑戰,作者以經濟學科班出身的背景,擔任投資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站在第一線上觀察中國經濟的現況,以及中國與全球經濟的互動,同時提出不同面向的精闢分析與趨勢見解,觀點細膩、譬喻生動,是掌握中國經濟與股市投資脈動的最佳讀本。
中國戰爭即將到來
中國正取代伊斯蘭極端主義,成為一個藏在暗處的惡魔。中國製品挾低廉要素成本的優勢,低價傾銷全球各地(可視為一種大規模生產的武器),輸出通貨緊縮,造成世界各國經濟衰退,失業率居高不下。經濟高速成長對能源、工業原材料的需求大增,則已衝擊到國際市場供需形勢,造成價格波動。 本書作者、美國廣播電視媒體名嘴、加州大學爾灣分校教授納瓦羅(Peter Navarro)認為,中國正展開「一項大膽尋求全球經濟霸權的行動」,他並指出一些潛在的因素,可能會引發中國和其他國家的衝突。包括: 1.仿冒戰爭 由於背後有政府撐腰,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海盜國家。盜版商品無所不及,包括:軟體、電影、空調、汽車、煞車片、刮鬍刀、冰箱,以及威而剛、立普妥、健壓樂(Norvasc)等暢銷全球的藥品;不僅危害數百萬人的健康,並破壞保護創新的智慧財產立法的美意。 2.二十一世紀的鴉片戰爭 由腐敗的官員、金三角幫派份子,以及國際走私集團聯合組成的鐵三角,使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販毒集團,以及製造古柯鹼、海洛因、甲基安非他命、搖頭丸所需的先驅化學品的世界工廠。中國犯罪集團賺得的龐大非不法現金,使中國的銀行體系逐漸成為全球洗錢中樞。 3.空氣污染與全球暖化戰爭 世界銀行所公布全球前二十名最骯髒的城市,中國便占了十六名,顯然中國應該獲頒全球污染最嚴重國家的后冠。中國的快速工業化,結合寬鬆的環境保護管控,造成大量毒性排放物外洩至鄰國。內蒙古的沙塵暴掃過韓國和日本後,留下漫地的毒性塵屑。中國的褐霾亦順著高空噴射氣流,飄洋過海危害洛杉磯、溫哥華,甚至洛磯山脈。燃燒煤炭的中國工廠,以及愈來愈多的汽車,即將遮蔽美國的天空;而且中國也是全球暖化的最大兇手。 4.血腥的石油戰爭 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其石油消耗的成長率幾乎占全球石油消耗成長量的一半。為了取得油源,中國出售彈道飛彈並移轉核子武器技術給伊朗政權、運用聯合國否決權默許蘇丹的種族屠殺、協助安哥拉、辛巴威等非洲國家獨裁者掠奪石油或礦藏等資源。這種石油外交政策,導致數百萬人被屠殺或陷於貧窮,並使中東和亞洲地區的核子武器快速擴散。 5.新帝國主義戰爭 中國以巨額低利貸款、精密的武器系統以及部隊,使得巴西、古巴、委瑞內拉、赤道幾內亞、象牙海岸等國毫無警覺地陷入債務深淵,中國再飛快地汲取巴利維亞的錫、智利的銅、古巴的鎳、剛果的鈷、獅子山的金、盧安達的鎢以及南非的各種礦藏。這些中國「新殖民地」的獨裁者,將賄款存入瑞士銀行的私人帳戶,而被他們統治的人民則愈來愈窮。 6.水資源戰爭 由於水資源太少,水質污染嚴重,中國政府面臨嚴重的缺水危機。農民抗議蠶食鯨吞的企業家;被迫遷徙的民眾抗議腐敗的政府官員;河川下游省份抗議上游省份;這也演變成河川上下游國家的外交戰爭。中國不顧柬埔寨、寮國、泰國、越南等湄公河下游國家的抗議,在瀾滄江興建大水庫,影響下游國家五千萬民眾的食物供給、水路運輸和生活。 7.中國的內部戰爭 近十年來,中國每年發生近十萬次抗議與暴動事件。中國鄉村地區幾乎像奴工營,環境污染狀況非常嚴重。民眾已忍無可忍。農民幾乎已被貪腐的官員搾乾。官員協助土地開發業者取得土地,將地方補償金放入自己的口袋,然後請地方幫派份子壓制抗議民眾。大城市裡,領不到薪資的工人,以自殺表達不滿。西部邊陲地區,「漢化」政策也使得少數民族醞釀分離運動。 8.中國的定時炸彈 中國人口老化的速度,比社會富裕的速度還快,卻沒有儲備相當的年金。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造成癌症、傳染病、心臟病例暴增,再加上公共醫療制度不健全,使情況更為嚴重。中國愛滋病蔓延的情形,由捐血醜聞拉開序幕,經由毒品注射的交叉傳染、一九六○年代的性愛革命、氾濫的人肉交易,爆炸似地快速蔓延。 本書特色 如果你以為中國的沙塵暴、空氣污染跟我們沒有關係?先來看看以下事例: . 中國沿海的硫氧化物只需一天,東北地區也只要七十二小時就可以到達台灣。 . 受中國沙塵暴侵襲,日本與韓國的機場、道路、商店、學校都被迫關閉。對地區經濟造成的損害,每年高達六十億美元。 .美國某曲棍球員罹患因污染引起的疾病,他作夢也想不到,罪魁禍首竟然是隔著半個地球的中國火力發電廠。 .製造各種廉價商品的中國工廠排放的毒性煙霧,隨著高空噴射氣流,飄洋過海危害美國西岸地區。 .中國的興築水壩計劃,攔阻了瀾滄江的河水進入湄公河,使得湄公河每年總值二十億美元的漁獲量大為減少,並破壞河川的生態環境。 中國經濟的飛速成長,已成為其他國家的災難。明日的中國戰爭已不是單純的兩兵對決,而是幾乎涵蓋每一個層面。 加州大學納瓦羅教授在本書中揭示這些潛在的衝突──中國不但逐漸成為毒品的世界工廠,也是重要的毒品交易洗錢中心;為了掌控全球金屬、礦產、原物料等資源的供應,不惜採用「新帝國主義」手段;為了取得油源,甚至移轉核子武器技術給伊朗政權、運用聯合國否決權默許蘇丹的種族屠殺,導致數百萬人被屠殺或陷於貧窮;中國國內因性交易氾濫潛伏的愛滋病危機……。 除非我們能了解驅動這些政治、金融、社會、能源、環境衝突的基本經濟力量,並做出目前迫切需要做的決定,否則無法避免這場即將來臨的中國戰爭。
龍的經濟《首席經濟學家的中國思路》
一本理解中國市場的『重中之重』經典書籍為何舉世都在研讀龍的經濟?在親中與反中的選項裡,聰明者將選擇務實的知中始驚.次疑.終和當全球的原物料餵不飽中國這隻餓龍,就知道沉睡百年的龍甦醒了。從工廠到市場,面對中國以全球側目的飛速崛起,亟欲圈地插旗的國際企業,紛紛搶灘登陸,深恐錯失孕育企業的富饒土壤。然而,世人終究懷疑,當世界『走進中國』之後,中國是否也會『走進世界』?儘管中國加入了WTO,儘管更是通過私有財產制象徵的物權法,但是中國老邁的國有企業,以及本質上與資本主義相左的政治體制,依然提供正反意見者樂觀與悲觀的唇槍舌戰。眼見龍的騰飛,舉世從初始的驚異、接次是滿腹的疑懼,終將不免臆測:巨龍在天的中國發展究竟伊於胡底?只如想像的龍圖騰,聲威懾人終不存在?抑或預示吉兆,繁榮穩定未來可期?東方熱、中國熱,勢必加溫。在這股前所未有的熱潮中,首席經濟學家兼具宏觀與微觀的客觀冷眼,提供理解中國、乃至全球經濟圖像的洞察思路。作者觀點 對於中國經濟增長的未來而言:到2025年,中國大陸將躍居全球第一大貿易國,成為最主要的機械、鋼鐵、水泥、能源、食品和原材料進口國;按照實物產出來計算,其經濟總量將達到美國或歐盟的一半;新興的城市中產階級的人數可能達到3?4億,將超過美國今天的全部人口……然而,中國並非全新的經濟物種,它不過是“亞洲奇蹟”的再版。在世界舞臺上,中國固然在扮演著起來越重要的角色,但它對世界經濟即將帶來的影響要比目前流行的說法緩和得多。歸結而論,有七個中國不會改變世界的理由:1.中國不會重新改寫世界經濟的增長史。2.中國不會吞噬全球的製造業。3.中國不會買光世界的金融資產。4.人民幣不會成為下一個世界貨幣。5.中國不會成為世界市場上通貨緊縮的輸出源頭。6.中國不會導致其他發展中國家陷入停滯。7.中國不會破壞“華盛頓共識”。
文化大商機
中國崛起,稱霸全球經濟指日可待,不論投資或創業,必須掌握中國最有前途的黃金產業,它是中國經濟的下一個繁榮,更是最能快速致富的大金礦。大賺中國錢,就在文化創意產業! 本書作者以敏銳的觀察力與實務經驗,細說文化創意產業目前在中國的現況發展與未來展望,並提出案例分析,對關心中國文化創意產業運作的人士極有助益;就藝術行政與創意產業經營研究的角度而言,本書也提供了很好的「教戰守則」。 本書特色 a)圖文並茂 b)資料豐富 c)全面觀點 理財周刊創辦人 梁碧霞 政治大學科管所教授 李仁芳教授 電影導演 李崗 台北市廣電公會理事長 汪威江 中國光線傳媒副總裁兼光線英事達總裁 李德來 中國海潤影視製作 董事局主席兼行政總裁 劉燕銘 香港有線電視藝術總監 黎康年 推薦
到大陸賺大錢
本書特色 「……在動筆寫這本書之前,多年來在大陸奮鬥的汗水與淚水,重新湧上腦海;當年成行之前,也曾渴望有什麼人或什麼書,能在我啟程前助我一臂之力,化解當時惶恐不安與矛盾掙扎的心情,並減短摸索時間,避免浪費時間與精力的錯誤嘗試……」「如今,我對大陸有了較深層的瞭解與認識,回顧這些過程中,仍夾雜著複雜的心情,尤其是待在大陸時期盼著回台灣休假,回到台灣休假時,卻仍惦記著大陸的工作,被老闆電話追著問我幾號的機票回去?……但是辛苦換來的代價,是我的成長、歷練和自信,這些無價的收穫,是不是也是你所期待與追求的呢?」 作者這一段開場白,真實地反映了許多在異鄉努力、打拚的台灣人的心聲。據估計,已有數十萬名台灣人(包括台商、台幹)在大陸工作、生活。地球村的時代裡,沒有人能夠固守一隅而能求得發展,更別忘了台灣人本來就是身體裡流著移民者開拓精神與血液的特殊人種! 大陸淘金,先練武功! 台灣景氣每況愈下,該要避風險了,不管是找出路,還是換跑道,同文同種會是優勢也是長處。 大陸,你去還是不去?也許你也一直在問自己這個問題,你是在面對機會還是逃避現實? 你的工作是大陸的熱門行業嗎?去了,是台幹還是台勞? 去之前該做些什麼衡量與準備?你對大陸的了解夠嗎? 本書作者以在大陸實際工作經驗的過來人身份,分析大陸職場現況、生活環境與各省特色,包括行前各項準備工作、登陸後生活注意事項、環境轉變的心理建設、 心理歷程的種種演變……等,還有離台後的安家問題、子女在大陸的教育問題、 在大陸買房產以及嫁娶大陸配偶……生活、工作方面的所有疑問,在本書中都有詳盡介紹與解答, 讓您一天之內成為大陸通,明智地決定自己的下一條路, 更是即將啟程赴大陸或考慮到大陸發展的你, 行前最有效的工具書與活用參考手冊。
2006產業技術白皮書
經濟部一直將發展高科技產業,輔導產業升級,強化國內產業研發能力等工作,視為長期施政的重點。為推動產業技術發展,自八十年度起,經濟部配合科技專案之規劃與成果推廣,每年編印『產業技術發展概要』一書供各界參考;自八十四年起,每年根據「經濟部產業技術白皮書編印發行作業要點」定期發布『產業技術白皮書』,內容對於科技專案,主導性新產品開發計畫之規劃與成果,以及國內產業技術發展等皆有詳盡介紹。本書發行之目的,一方面為彰顯政府施政透明化的決心,另一方面希冀透過白皮書的出版,確實反應國內各產業技術的發展現況與未來趨勢
台商企業的中國經驗
頂新集團、巨大機械、台達電、震旦集團、寶成集團、宏碁集團等台資企業,在中國大陸佈局多年,也各有斬獲。儘管屬於不同產業,規模也不一樣,但有個共同特點:都已先後在中國投資,企業本身在海峽兩岸都有相當知名度,並在中國快速發展。因此,本書編寫的重點放在伴隨企業成長而展現出的各類經營策略、企業決策的背景、發展歷程和前景,並探究這些台資企業成功的軌跡。從這些企業領袖身上,本書找出了「不尚空談,身體力行」、「用人唯才,激發潛能」、「求新求變,迭創卓越」等三個共同的特質,也可以說是經營企業的普世價值觀和不斷創新的原動力。「不尚空談,身體力行」是指企業領導者具有真知灼見,能帶領團隊和企業員工共同奮鬥。「用人惟才,激發潛能」是指優秀的企業領導者都十分重視每個人才的使用,同時更重視發揮整個團隊的作用,團隊核心才是企業真正的領導力。團隊必須是由多種不同專業、不同經歷和不同個性的人所組成的,團隊有不同的層次,把他們都凝聚起來並充分激發潛能是企業成功的最基本條件。這是很難做到的事,但本書中的企業領導者做到了,也揭示不少具啟發性的故事。「求新求變,迭創卓越」是指企業的活力在於面對激烈競爭環境,不斷改變自己,而企業領導者的領導方法就是求新、求變。迭創卓越正是求新求變的目標與結果,卓越反映在很多方面,績效優良當然是重要的指標之一。每章個案主要根據資料和訪談真實描述,既重理論分析,更從實際出發找結論,盡力避免空泛的議論。每章末更提出一些思考題,可作為商管學院的個案教學參考資料,對企業界在如何創建一個成功企業上也有所啟發;對於想瞭解台資企業登陸的發展歷程以及兩岸經濟關係的讀者,也會有所幫助。
龍頭到龍尾-台灣經濟何去何從
眾多經濟學家觀察台灣經濟的脈動,皆體認台灣不是一個自主自足的經濟體,它必須依賴國際貿易,進而國際經濟的發展。從1950年代起,到2003年止,對美國與日本的依賴度很大,但進入廿一世紀後,局面漸為依賴中國大陸的事實所取代,因為中國大陸不僅能提供較具優勢的生產資源,而且也能提供胃納力相當大的消費市場,作為近水樓台的台商,即使受到政治上的干擾,也會奮不顧身地,背棄「南向政策」,選擇大陸為其西進策略,對企業而言,經濟的誘因是難以拒絕的。但在人民意向與政府政策背道而馳的情況下,台灣經濟能有發展嗎?這一點恐是讀者心中最大的問題。在本書,作者分四篇探究台灣經濟:台灣經濟何去何從、台灣經濟的處境與癥結、新時代與新思維,以及西進行動的經濟背景。書中對當前政策有批判,亦具建設性的建言,同時對台灣經濟重要問題作客觀的剖析,使讀者瞭解其所產生的原因及解決的途徑。
台資併購大陸企業決勝指南
面對全球化的激烈競爭,逐步開放的中國大陸市場,正掀起一股外資併購大陸企業的風潮。當前兩岸經貿關係日漸密切,台商企業為了增加大陸內地及世界市場的經營實力,併購大陸企業已為時勢所趨,日後將更形普遍。本書是作者長期研究的心得與併購經驗的結晶,獨創台商中小企業也能併購大陸企業的操作模式,絕對是台資併購大陸企業最佳的操作指南!本書特色■掌握改革契機,創造併購利基◆兩岸專家共同執筆,併購實務經驗無私大公開◆全國第一本有系統介紹台資併購大陸企業的教戰守則◆最新穎、最豐富、最完整、最實用的法律概念與操作模式◆首創台商中小企業也能併購大陸企業的操作秘笈◆有效降低併購風險,厚植台商企業頂尖實力◆林益世(立法委員、中國國民黨副主席)、孫選中(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院長)、黃柏霖(高雄市議員)專文推薦
台灣租稅獎勵與產業發展
台灣經濟發展奇蹟的背後,有人認為租稅獎勵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但也有人認為租稅獎勵造成租稅負擔不公平,並降低產業競爭力。究竟租稅獎勵與產業發展的關係為何,租稅獎勵是否有助於產業的發展,是一項值得吾人探討的議題。因此,本書以文獻回顧及次級資料整理的方式,探討台灣租稅獎勵與產業發展的關係。全書分為五大部分。首先,探討產業發展與政府的角色,並探討租稅獎勵與產業發展的關係。其次,介紹我國產業租稅獎勵措施的沿革。第三,彙整歸納有關台灣實施租稅獎勵成效的實證研究結果。第四,介紹租稅獎勵的國際規範與各國運用趨勢。第五,對我國未來產業租稅獎勵政策的改革與運用提出一些建議。研讀本書,相信將有助於國人對租稅獎勵與產業發展此一議題的深入了解。
中國未來黃金十年WIN&UP 2005~2015
中國人放眼全球:本書是道道地地以中國人的眼光放眼全球。中國改革開放以後,外商從小心翼翼的探索商機,到掀起蜂擁而至的浪潮,中國的商業趨勢專家如何看待這些全球的跨國公司?既知中國本身的優劣所在,並熟稔中國的全盤環境,打從跨國公司的腳一踏中國的門檻,他們就仔細地觀察跨國的各行各業如何生存、獲利、起伏…等。遠遠與日本人、美國人、法國人…各國看中國市場的觀點有所出入甚至大為迥異!本書其實是在地人言商的最寶貴書籍!◆『磁吸效應』下的黃金十年:2005~2015年,中國未來的黃金十年猶潛藏許多使人致富或漸至衰頹的因素。但就中國整體市場而言,這十年是全球新興國家望塵莫及的,也是千載難逢的,若沒趕上這波致富浪潮,國際局勢的詭譎、中國內部的傳承或改革,都難以預料,發財要趁早,讀(此)書不可晚!
當代中國經濟改革
未來,是金磚四國(BRICs)大行其道的年代! 根據《商業周刊》最新報導,高盛證券經濟研究團隊預言:2050年,世界經濟強權會劇烈洗牌,新六大經濟體的面孔將變成:中國、美國、印度、日本、巴西、俄國。這是一份重繪全世界經濟地圖的報告,而且震撼全球。其中,中國在成功的宏觀調控下,不僅將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市場與工廠,更無疑是金磚四國中最穩建而可敬的首要領航者。面對全球變局,掌握中國在崛起過程中的經濟轉型背景與現況發展,是現代人掌握時代變局、走在世紀進步的前端,不可不知的重要知識與環節。 1. 本書運用現代經濟學的制度分析工具,對中國改革的整個歷程進行考察,理出了中國經濟何以能在改革的大環境中高速度增長的脈絡,並提出了作者對於未來經濟改革和發展的思考。 2. 《當代中國經濟改革》共計12個章節,包含總論、部門專論、宏觀經濟與社會層面的問題,以及最後的結論,全書分章進行剖析與闡釋,是一本當今分析中國經濟改革進程的重點圖書。 3. 為幫助讀者系統化了解當代中國經濟現狀如何、將向何處發展、會對整個世界產生如何重要的影響,作者不僅在每章的開頭揭示「注目焦點」與「學習標竿」,更於文中闢出專欄深度分析各項延伸的重要經濟課題,而且摘出精要的微言大義,並於各章結尾附上提供讀者「讀後再探」的思考題,以及精選的「聚焦閱讀」書目。
第二次:徐小波二次經濟奇蹟總構思
「第二次台灣經濟奇蹟」是本書的中心思維,在台灣邁入不同階段的經濟發展過程中,世界也面臨了急速的變化,為順應潮流,台商也極積調整,開始跨國經營,尋求低成本的生產基地。但政府政策及法令的調整,就慢了好幾拍,為避免台灣的經濟角色被邊緣化,作者在一九九○年代,與一些理念相同的朋友,推出亞太營運中心的倡議;二○○○年代,又提出了知識經濟及定位台灣下階段的經濟發展於高附加價值服務業的倡議。本書表達了作者自一九六九年至二○○四年,從事法律教學及實務,並且參與許多有關財經決策及法令的研究及建言後,對台灣未來經濟發展的期望與願景。
失業.通貨緊縮和財經政策
近年來,台灣經濟出現多次景氣循環現象,經濟成長率低於長期的平均成長率。失業問題越來越嚴重,是否失業問題變成長期問題?是否存在像1980年代歐洲的結構性失業問題?通貨緊縮存在的壓力是否與近年來日本的情況相類似?或與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問題相類似?此外,當我國經濟出現五十年來未見的負成長局面,總體經濟政策是否有缺失?政府對未來經濟走勢預測能力是否充足!這些都是值得深入探討的議題。本書除了針對上述問題討論外,亦指出寵體經濟穩定政策的侷限性即可用性。尤其是探討貨幣政策執行及財政赤字的結構問題,並探討中央銀行制度及兩岸經貿政策,期能有助於短級的經濟景氣問題,及長期的結構性失業問題。
投資中國完全指南:外企改制、外資購併和上市指引
這是一本所有外商進入大陸市場的教戰手冊,包含第一手的外商投資大陸案例及所有相關法規,作者以其實務操作外資企業改制、收購及轉制的經驗分享讀者。由大陸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副部長馬秀紅、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朱曉明聯合推薦。
中國經濟:透析全球最大經濟體
走過五千年中國經濟發展史,放眼未來的經濟榮景! 根據研究,自九零年代以來,外國企業已陸續在中國大陸投入3,000億美元以上的資金,除了美國之外,全球沒有其他任何國家,能夠吸引如此鉅額的外資進入當地市場。回顧五千年來中國經濟史的深厚累積,再面對今日蛻變中的新中國,中國經濟若持續以一定速度增長,未來必將成為全球經濟規模和影響力最龐大的國家。而隨著中國逐漸躍升為世界最大市場與工廠,全球各界無不摩拳擦掌,希望能在WTO的規範之下,逐步實現逐鹿中原的中國夢。 有鑑於此,若想掌握中國的經濟、社會情況,並進一步認識現代中國,絕對不能忽略這帶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本書由大陸最具權威性的經濟學者蔡昉與林毅夫教授合著,所有想探索大陸經濟的社會大眾,或是與中國有貿易往來的企業主、上班族,以及研究大陸經貿專題的教師與學生、媒體工作者、政界人士等,都將在本書三大組織架構的協助下,廣泛而深刻地瞭解中國經濟的全貌。 首先,本書以鑑古知今的方式,詳細介紹中國經濟史的基礎概要、自然條件與人口資源,進而體檢其金融體制政策,並分析其經濟增長脈動與結構變化。再者,運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協助讀者全方位掌握中國產業現況,從改革農經體制、發展工商企業、建立社會保障制度,到治理環境、永續經營,逐步強化讀者對宏觀與微觀產業經濟知識的了解。最後,再將視野拉至高點,從而前進大陸、盱衡全球,讀者將明白中國如何融入世界經濟的場域,並掌握政府職能的角色扮演與財經政策的操盤方法。藉由歸結其比較優勢,本書將協助讀者掌握中國經濟發展的未來契機!
台灣崛起(從停滯到高飛的經濟躍升)
1998年,趙博士預測:「韓國經濟將快速復甦。」, 結果韓國經濟果然由危機中恢復,表現優於其他東亞國家,表現舉世稱羨。 1999年初,趙博士預測:「台灣經濟將面臨衰退。」,結果台灣經濟成長停滯,失業率攀高,景氣空前低迷。 一向精準預判經濟發展的趙博士,在台灣近年景氣不佳,繁榮遠颺,民眾失去信心,各種看壞台灣論調紛紛出爐之際,以細膩論說著作的方式,再次發表對國內景氣的預測,引起廣泛重視。 2003年,趙博士清楚指出:「台灣將於2005年左右,進入下一個經濟盛世。」這個說法的立論為何?何以作出如此違逆現勢的預測?台灣為何可以在經濟停滯後,得以反轉高飛,再創繁榮。趙博士提出的論證與分析,不僅宏觀且細膩,足令久違的台灣民心士氣,得以重建與恢復。雖然預判的是2005年以後的局勢,但這不是一本「預言書」,而是一本「預言正在實現」的書。其結果,可以拭目以待。
朗文英漢雙解商業英語辭典
《朗文英漢雙解商業英語辭典》是商業和商務語言最新而完備的指南。 最新修訂版本內容涵蓋廣泛,類別有會計、金融、保險、證券交易、銀行業,管理及財政等收詞量豐富,蒐集有關詞目13,000多條包含中國大陸、台灣、香港三地的中文譯名英漢雙解,中英文定義清楚簡明全書前後各處互相參見十七個實用附錄,包括商業英語縮略語表、長度單位表、丈量單位表、各地貨幣及城市一覽表、標準時間換算、國際電話撥號等供行政管理人員、秘書、商科學生、大專院校師生及翻譯人員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