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小鳥
彩筆描繪 作者以彩筆描繪百鳥,不論振翅翱翔的雄鷹或維躍枝頭的喜鵲,皆賦彩清麗、形象婉約,總引人進入一處活力旺盛的藝術世界;然而在繽紛色彩的背後,從在她藝專念西畫,轉向國畫的成功的這個轉捩點,她也付出了很大的心血。 她充沛的生命力自筆端源源不絕的流洩,不能不讓人確認她在國畫領域的美好人生歲。 天地萬物有情,作者以自然為師,仔細觀察翎毛飛禽的情意,有時用大寫意,有時用小寫意,有時用兼工帶寫的技法,或者捕捉老鷹的炯炯眼神、剛健外貌,或者描繪白鶴的溫和目光、優雅體態,總能恰如其分的掌握意境和氣韻,並強調形神兼備,同時,她借物寫情、抒發胸懷,引人進入鳥語花香、四季運轉的開闊天地。
海水魚熱帶魚
熱帶魚 微風吹拂,水上碧草蕩漾,花瓣灑落,隨流水緩緩遠去;魚兒托出水面,靜靜的春水頓時激起層層漣漪。 這等優美的意境似乎似曾相識;的確,正如詩句「風後不動草,紅雨灑花津。跳波魚出藻,攪碎一池春。」如今,畫家的筆鋒一轉,再將人們帶離滾滾世俗紅塵的亂流,隨著群群熱帶魚,游向寬闊清涼的精神世界。 唐代詩人寫禪境與幽隱,多用山林造境;而宋詞和元曲中的道家情調,則是以水造境,畫家亦復如此,因而創造了許多遠離塵囂、笑境冷傲的境界。 詩詞著眼於漁夫山樵傍水依山時的心靈感應,以閱讀詩詞的心情來欣賞作者筆下的游魚,便能發現:詩詞、繪畫竟是殊途同歸,詩人、畫家以旁觀者清醒的眼光,靜觀人生世態演變的軌跡,帶領欣賞者避開心靈的污染,回到人生單純的起點,對入世的生涯,產生沖淡與平衡作用。 作者簡介 林湖奎 畢業於美術專科學校,其後立雪於嶺南畫派大師趙少昂之門,深造研究,孜孜不息,卓然有成。近十年來在英、澳、台韓、日、港、星、馬各地展出,凡十餘次,遐逃稱譽。 追隨趙少昂大師逾十年,舉凡花卉,蟲色走獸,盡得其法,登其堂奧,其後卒由絢爛歸於平淡,力求突破,畫風與同窗學友,迴異其趣,論者多之。所繪竹維、遊魚諸作,重視墨韻,講究線條,一反沒骨之法,賦色極其清雅脫俗,風格盡脫前人窠臼,而轉變嶺南畫派之形骸,頗予人清新雋永之感。
工筆花鳥
工筆花鳥 在中國花鳥畫長久的歷史中,畫家們以不同的創意,發展不同的運筆、用墨、賦彩的方式,而各種畫法又可粗略的分為勾輪廓線和不勾輪廓線兩種。勾輪廓線的畫法,集是以墨筆勾出題材的形象;或留素白,不上色彩,即是「白描」;若上彩,色彩又可清淡、可濃稠,有人稱做「雙勾填彩」。 本書所畫的題材,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草木鳥虫,大家對其形象都相當熟悉,而在描寫處理時也較易掌握。但是,不可因為題材的熟悉親切,而忽略了對物象的觀察和體會。唯有精密的觀察、了解,下筆才能扼要的勾提出物象鮮活的精神,使畫面勃然有生氣。 作者簡介 劉玉霞 從事工筆花鳥繪畫有十幾年的劉玉霞,他師從喻仲林與歐豪年兩位老師,對工筆、寫意筆法的融合,他總能適切掌握各種花卉的氣質,牡丹的富貴、荷花的潔淨、還唐的妖嬈、梧桐的清逸及古柏的蒼勁,而對各種靈禽飛鳥的姿態、神情,經常恰如其分的蕩漾於畫面之間。
石濤畫語錄研究
石濤是我國明清之際的大畫家和大畫論家,他的作品及理論對我國當代書畫創作及其理論的發展已經產生了重大影響,這種影響可能將愈來愈大。對石濤的畫語錄,我國美術理論界已作過相當多的研究,出版有《石濤研究》(鄭拙廬著)、《石濤畫語錄》(俞劍華標點注釋)、《畫譜》(黃蘭波注釋)、《石濤畫語錄譯解》(黃蘭波著)、《石濤與{畫語錄)研究》(韓林德著)、《石濤畫學本義》(楊成寅著)、《我讀石濤畫語錄》(吳冠中著)等專著。 本書每章有關畫語錄的文字,一般皆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石濤畫語錄及題畫詩文的重要原文;第二二部分是對原文中較生僻的詞語、獨特而重要的概念作必要的注釋和解析;第三部分是編著者對石濤畫語錄中提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命題作出解釋、分析或發揮。在第三部分,編著者有時提供中外古今畫家或理論家們的有關理論資料,以便同石濤的畫論作比較、對照,並有助于讀者更加深入地理解石濤畫學思想的本義和價值。本書所刊印的圖片資料,絕大部分是石濤的有代表性的繪畫或書法作品,有時也提供一些與石濤畫論相關的圖像資料。在本書的編著過程中,作者盡量注意《畫語錄圖釋叢書》原定的關于畫理與畫法相結合、普及與提高相統一、深入淺出、可讀性強等原則,力求在適應廣大青年書畫家需要的前提下,有助于美術史論專家或美學家對石濤畫學思想和書畫作品作更加深入的綜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