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滾記:Bob Dylan自傳
「前方的道路將會崎嶇艱難,我不知道它通往何方,但我還是踏上這條路。眼前即將出現一個奇怪的世界,亂雲罩頂,閃電頻傳。那個世界,許多人不理解,也從來沒能弄懂。我卻直直走了進去。那是個寬廣的世界。」這本自傳的結尾這樣寫。今日世人知道,那個寬廣的世界,會因為巴布.狄倫直直走了進來而得到改變。 狄倫的歌聲如此美國:寬大、認真、充滿理想,節奏感十足。狄倫所說的故事如此引起共鳴:憤怒、慧黠、辛辣、純潔、批判、傷感。那樣的狄倫,是如何形成的?他的自傳將會給出答案。 在自傳第一部曲《搖滾記》中,狄倫回顧了人生幾個重大轉折。讀者跟著他的步伐,從故鄉明尼蘇達州來到紐約曼哈頓,看見1961年的格林威治村,經歷烏茲塔克事件。 讀者看見狄倫帶著對民謠的熱愛來到紐約,儘可能尋找表演的機會,但他只唱自己想唱的歌。他聆聽各種民謠並欣賞其他歌手;他閱讀思想經典,因為詩而震撼,因為故事而感動。幾段戀情隨風而逝,幾個朋友終生維持情誼。 在傷逝的情懷之中,狄倫追記往事,情景鮮明,歷歷如昨。有時敘情,有時寫景;有時詩意,有時熱情。《搖滾記》承載了巴布?狄倫對於一個非凡時代所懷抱的情感,呈現了一顆誠實的藝術心靈,讓世人更深入思索狄倫對世界的影響。 &
我是你的莫札特
沃夫岡.阿瑪迪斯.莫札特(1756-1791),精采又短暫的一生,寫出無數美妙的樂章,留存演奏至今。三十五年的人生,莫札特卻讓我們對他的印象停留在幼年音樂神童階段。遊走在多重的音樂形式與長年旅行的計畫,莫札特的性格從他的音樂作品似乎不能讓人直接洞見。 他對音樂的天份,從他幼年時期就被全歐洲當奇聞討論,但是莫札特到底是誰?也許透過他自己的觀點,能讓我們不只看到他的音樂,也能感受到當時的歐洲文化與身歷其境體會音樂神童的傳奇。 本書所收的二百餘封信裡,大部份是莫札特寫給家人的家書,私密與親切的書寫佈滿字裡行間,頑皮、狡黠又粗鄙的妄語讓人驚訝,遠遠不同於古典音樂給人的保守規矩印象。 莫札特對人生、音樂、家庭、金錢、愛情及當時的政治文化都用他自己最不設防的文字表達在書信中。 也因為上述這些敏感話題,書信中密碼遍布,莫札特以多種語言能力和與家人的默契做為溝通。書信中的暗語,幾百年來,已成了密碼學專家熱愛的研究對象。本書特色 音樂神童,以書寫表達藝術家的童真狂野,內容近乎成人級的童言童語。滿佈密碼和多國語言的書信中,除了音樂,還對當時社會、人際、愛情、經濟、家庭都有深刻且辛辣的討論。 很多信的結尾,莫札特都竭盡所能地表現他熱情的一面,也是西方書信的習慣,所以「我是你的」(似英文書信結尾也常見的「yours,」)加上莫札特成為書名。 2006年是莫札特誕生250年紀念之年,也同時激起大家對音樂神童一生的好奇。有關莫札特的研究與討論許多,但是只有他自己寫的書信讓大家有與音樂神童最直接的接觸。 可能因為內容常常超出記憶中大家對音樂神童可愛的印象,書信中的莫札特頑皮、狡猾、愛開玩笑、對事物的評斷也直接不做作,因此不是優良讀物的典型。如果以成人童話的角度來看,可能與莫札特一起受到感動及竊笑的頻率會暴增。
作曲家別名曲解說珍藏版23:舒曼
本系列叢書將每一位大作曲家的主要作品附上豐富譜例加以解說,呈獻給讀者。書中盡量增加一些近年來較為顯著的研究成果。作曲家生平部分,聘請各權威作者執筆,並在書末附錄作品一覽表、年表與關係人名表等,使讀者方便利用。
作曲家別名曲解說珍藏版22:俄羅斯國民樂派
本系列叢書─「作曲家別名曲解說珍藏版」,改採一本專輯介紹一位大作曲家的方法,依據「最新名曲解說全集」重新編寫,將每一位大作曲家的主要作品附上豐富普例加以說明,呈現給讀者。
世界級的台灣音樂家:蕭泰然
蕭泰然,這位說起話來輕柔溫雅,創作出來的音樂卻撼動人心的台灣音樂家,被譽為「台灣的拉赫曼尼諾夫」。他曾經因為家庭變故被迫遠赴美國,因為創作《出頭天進行曲》被列入黑名單,長達十八年無法返回摯愛的故鄉,也曾因為病痛而陷入黑暗的死亡幽谷,但他總把這些磨難看作是上帝所給予的試煉,然後轉換成音符,用音樂表達所有的情感。旅美鋼琴家陳芳玉曾經這樣剖析蕭泰然的音樂:「在他的音樂中,友情、思鄉與信仰在紛亂衝突的情感中散發出來,他所創造的,乃是深入反映其純真與個人靈感的結晶,他所成就的,如同指向永恆勝利的巨人。」 秉持著音樂家的責任,在於將過去流傳於斯土的民謠、通俗歌謠妥善整理的信念,蕭泰然的音樂充滿濃濃的台灣味,客居美國十八年雖遭思鄉與病痛所苦,但也創造出他音樂生涯中的黃金歲月,從鄉土的民族音樂家,蛻變成國際級的音樂家,不但贏得世界級的掌聲,也將台灣的文化藉由音樂傳播到世界各地。 這樣一位雖然遭逢生命無數轉折,卻始終用音樂傳達他對故鄉台灣的愛的世界級音樂家,他的生命故事絕對?得細細品味。
杜普蕾的愛恨生死
威爾森幾乎訪遍音樂界每一位與杜普蕾有關的知名人士。她為賈姬的事業生涯做出定位,從賈姬早年對大提琴聲音的認同、以十六歲之齡首次登台、到她二十來歲即擁有國際明星的成就,威爾森檢視了賈姬驚人天分的起源和本質,並且對她作為詮釋者持續發揮的重要性做出評價。賈姬超脱世俗的本性,以及在演奏中傳達人類情感的能力,隱藏了一種複雜的人格特質,在這種特質裡,深沉的疑惑和富有創造性直覺的堅定同時並存。威爾森觀察到這些衝突,描寫了賈姬從活蹦亂跳的小女孩到長大成人的變化,以及她和充滿領袖魅力、才氣橫溢的巴倫波因兩人的婚姻歷程。她以感性的陳述對於賈姬的殞落——當她無法再演奏、勇敢對抗多發性硬化症的摧殘——做出總結。《杜普蕾的愛恨生死》詳實的披露一位女性完全奉獻給音樂的一生,它是賈桂琳.杜普蕾最完整的生命紀錄。
作曲家別名曲解說珍藏版19:白遼士
本系列叢書將每一位大作曲家的主要作品附上豐富譜例加以解說,呈獻給讀者。書中盡量增加一些近年來較為顯著的研究成果。作曲家生平部分,聘請各權威作者執筆,並在書末附錄作品一覽表、年表與關係人名表等,使讀者方便利用。
馬友友:不穿襪的大提琴家
馬友友,一張親切可愛的臉孔 一位享譽國際卻謙遜和氣的大提琴家, 你聽說過他曾經弄丟大提琴的故事嗎? 你知道襁褓中的他曾經差點凍死嗎? 不論是高科技實驗,古典音樂,還是民間音樂,巴哈的六個靈感,阿帕拉契華爾滋,探戈的靈魂…馬友友跨界攻略本, 將這位平易近人的大提琴家, 從少年成長故事到七十八張cd記錄, 全方位大公開。 本書增加馬友友最新作品[絲路]的介紹,其中有電影[臥虎藏龍]配樂中,大提琴獨奏的音樂。
杜黑:樂壇黑面將軍
樂壇黑面將軍 因為早年在文化大學就讀時,包克多教授給予杜黑學習成長的機會,所以杜黑深知機會對年輕人的重要。 民國78年,愛樂基金會成立第二年,杜黑亟思對策,要打響基金會的名氣,剛好抗戰歌曲解禁,杜黑把握時機,在尚未完全解禁的爭議下,演出全本的「黃河大合唱」,果真造成轟動,打響了第一炮! 杜黑以專業的音樂素養,放射狀地經營他所選擇的「音樂事業」。他表示:「一般人把音樂當做職業,看成一種謀生的能力,但我認為音樂是生命的事業,需要經營和思考。」 第一屆國家文藝獎業已評選完竣。時報為持續文藝獎之精神、促使五位得獎人之生平、事蹟、奮鬥歷程與藝術成就廣為民眾認識,因此企劃出版了這套第一屆國家文藝獎五位得獎人之傳記。得獎大師包括文學類:周夢蝶,美術類:鄭善禧,音樂類:杜黑,舞蹈類:劉鳳學,戲劇類:李國修。 作者簡介 余怡菁 1964年出生於宜蘭,台大外文系畢,美國紐約大學(NYU)新聞和傳播碩士,在紐約居住7年,曾任職於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世界日報。現為自由作家,著有《與藝術相約在紐約》。
偉大作曲家群像:巴哈
巴哈 這本傳記描繪了音樂史上最出色的音樂家巴哈--嶄新、迷人的面貌。縷述巴哈早年所承襲的文化背景,艾林納的摸索歲月,擔任管風琴師的經歷,以及萊比錫時期的風風雨雨。 同時鋪陳巴哈家族繁衛的過程,以及巴哈音樂的各個階段。書中隨處可見當時的浮雕和繪畫,得以讓讀者緬懷巴哈意興風發的年代。 所有巴哈重要作品的創作背景、來龍去脈都解說得淋漓盡致,並且重新擺在巴哈的時代去了解,一般讀者及音樂專業人士皆可從中獲得樂趣。 作者簡介 提姆‧道雷 在曼徹斯特大學研習歷史,並獲該校博士學位,是一位著名的編輯和作家。他同時擅長長笛和小提琴,曾寫作多本出色的音樂家傳記。 譯者簡介 徐仲秋 台大外文系畢業,師大英語研究所肄業。現任工商時報國際組編譯,譯有《靈魂企業家》、《脫穎而出》等書。
偉大作曲家群像:拉威爾
拉威爾 曾經有人說,沒有什麼比拉威爾的音樂更能象徵法國的精確理想與優良回味。然而他的背景幾乎不能更國際化了。他有一位瑞士籍的父親和一位巴斯克籍的母親,於1875年出生於聖章地露,以62歲之齡在巴黎去世。 拉威爾主要的理想,以及他最佳音樂作品的特質,都來自藝術與生活。他對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新興的思想與藝術審美觀的轉變都有極度敏說的感受力。 事實上,拉威爾的音樂正精確的反應出他這個人。這本圖片豐富的傳記以拉威爾時代的世界大事為背景來看他的作品與成就,因此不僅吸引一般音樂愛好者,也將吸引從事音樂研究的學生與個人。 作者簡介 大衛‧伯內特‧詹姆斯 原本立志加入海軍,然而小兒麻痺症的侵襲粉碎了這個夢想,於是他轉而研習音樂,並成為一位專業評論家兼音樂記音,他曾擔任許多著名雜誌的編輯,目前則從事寫作與廣播的工作。 譯者簡介 楊敦惠 國立台灣大學畢業,獲美國羅徹斯特理工學院課程設計碩士,完成美國羅徹斯特大學心理學碩士學位。 喜愛從不同的角度欣賞音樂作品,並探究音樂與其他藝術形式間的異同。偏好巴洛克以前及浪漫樂派以後的曲目,以及傳統風格演奏的爵士樂。目前專事音樂方面的寫作與翻譯工作。
偉大作曲家群像:馬勒
馬勒 馬勒的生平極為複雜,他在指揮上的成功每每掩去他在作曲上受到肯定的渴望。這份肯定在他生時始終不曾實現過。作者在這本傳記中揭示馬勒的個性,波瀾起伏的一生和他的音樂是如何的不可分。 讀者對馬勒和愛爾瑪之間非比尋常的關係又有一層新的體會。馬勒在維也納掌理歌劇院斯間的一言一行重見觀瞻,正是造謠生事者的頭號目標。作者以妙筆縷陳馬勒的指揮事業和他亟思創構傳世作品之間的衝突。 觀諸樂史上一些才華橫溢的創作天才,馬勒可算是一個異數,因為他生前在一個領域中揚名,而身後卻在另一個領域中立萬。 作者簡介 愛德華‧謝克森 是廣播人兼作家,曾獲新時代學的金牌獎章,經常為衛報和權威的音樂唱片刊物撰稿。
偉大作曲家群像:莫札特
莫札特 沃夫岡‧阿瑪迪斯‧莫札特埋葬在一個不知名的墓園,然而,這位音樂天才一生都在做阿謏奉承的事。 身為音樂史上的重要天才,他在3歲時就演奏鍵盤樂器,5歲時作曲,而且持續到1791年孤獨地英年早逝--那時他35歲。他獲得靈感寫下一些最美的音樂:交響曲、協奏曲、四重奏、歌劇、彌撒曲,全都輕易地自他筆下流洩而出。 許多書都在歌頌他,這本新的、有插圖的傳記也一樣,然而本書的初衷是要呈現模札特身為十八世紀維也納產物的面貌。根據當時的媒體報導,及莫札特自己保存豐富的信件內容,作者技巧地重塑莫札特在薩爾茲堡的孩童時期,初嚐勝利的滋味,以至最後遭漠視的生活故事。
偉大作曲家群像:貝多芬
貝多芬 貝多芬身逢近代歐洲最為動燙的時期--法國大革命、拿破崙的崛起與賀落,以及中產階級的勃興與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歐洲的發展大開大闔,自此奔流不回頭。 貝多芬的音樂是一朵從保守的維也納綻放的進步花朵。這是一本新的傳記,對貝多芬的生平與時代背景另有一番見解。 作者引用貝多芬的信件和友人的回憶,還包括多幅在貝多芬生命中重要的人、地的圖片,以及作曲者草稿、親手筆跡。適合沒有專業知識的愛樂者,對學生和專業人士而言,它也是貝多芬其人其樂的第一手資料。 作者簡介 艾提斯.奧加 倫敦三一音樂學院研究員,曾任職BBC音樂部門,現為瑟瑞大學講師。 譯者簡介 蕭美惠 政治大學西洋語文學系畢對,現任工商時報國際新聞組召集人。 林麗冠 台大中文系畢業,美國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碩士,現任工商時報國際組編譯。
偉大作曲家群像:孟德爾頌
孟德爾頌 費利克斯‧孟德爾頌‧巴托第在生時被視為一位傑出的音樂家,甚受維多利亞女皇所喜,孟德爾頌的第三號交響曲便是獻給她的。 作者詳究孟德爾頌的早年,然後是他遊歷歐洲各地、萊比錫時期、和他在英格蘭受到空前的歡迎,他在此創作《以利選》、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以及若干無言歌。本書博引孟德爾頌的書信日記,作曲家現身說法,歷歷在目前。書中也有孟德爾頌的友人和同儕的收藏。 當時的記載、精選的圖片畫作,使本書增色不少。本書特別針對愛樂者或是非專業人士撰寫,但是也包括極有價值的原始資料。 作者簡介 莫賽爾‧莫襄斯基 一位成功的鋼琴家,足跡遍佈歐洲,也在前西德主持廣播節目。他也為古典音樂週報和每日電訊報撰稿。 譯者簡介 陳素英 英國諾丁漢大學英語碩士。曾任東吳大學英語系兼任講師,現任傳大藝術經紀公司經理,負責國外聯繫及翻譯工作,包括筆譯音樂、舞蹈、戲劇等表演藝術相關資料及記者會現場口譯。平日亦為自由譯者。
偉大作曲家群像:蕭邦
探索蕭邦音樂的風貌 這本全新的傳記引人入勝地記錄了蕭邦生活的時代,以及政治意識如何塑造他的音樂。 書中藉由當代的雕刻、繪畫與版畫,鮮活地重現作曲家生命中重要的人物與地點。 作者大量引用當時的文件、書信與記錄,並重製了鮮為人知,蕭邦所繪的諷刺畫。 本書十分適合非專業愛樂人士閱讀,其中豐富的第一手資料同時提供學生與專業人員珍貴的線索,以重新探索蕭邦音樂的風貌。 作者簡介 ◎艾提斯.奧加(Ates Orga) 倫敦三一學院研究員,曾任職BBC音樂部門,現為瑟瑞大學講師。 譯者簡介 ◎江靜玲 東吳大學中文系畢業,英國倫敦城市藝術行政碩士。現任職中國時報。著有《紅塵手記》、《千帆過盡》,編譯《文化與公共政策》等書。
偉大作曲家群像:德布西
德布西 阿齊爾-克勞德.德布西誕紐於一個不安的時代,他歷經過公社時期的政治動盪、世界博覽會的文化爆炸、世紀未巴黎的創作萌芽、歐洲戰前的狂囂騷亂,以及它終空一頭栽進的歷史上最血腥的戰爭之一,他去世時德國砲彈正在他附近的巴黎街道上爆炸。 在德布西音樂那吸引人的表面下,也發生了一場不亞於他那個時代任何事件的激進革命,只不過它的成功仰賴的是誘惑力,而非武力。德布西身為「現代音樂之父」的地位,對於將「現代音樂」與史特拉汶斯基的不規則節奏和荀白克的猛烈不和諧想在一起的愛樂者來說,或許顯得困擾,但是像精緻而富感官性的作品,一舉突破了傳統的和聲、曲代和管弦樂配器的概念,而音樂的語言從此再也不樣了。 作者簡介 保羅.荷密斯 獲約克大學英文與哲學榮譽學位 曾任教職、文字編輯 目前教授成人教育班的英文與寫作課程 著作:布拉姆斯-他的生平與時代…等。 譯者簡介 楊敦惠 台灣大學畢,美國羅徹斯特理工學院課程設計碩士、羅徹斯特大學心理學碩士 目前專事音樂方面的寫作與翻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