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_114 國中小參考書現貨
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中文書 > 全部商品

愛、理想與淚光:文學電影與土地的故事(下)

遠景 出版
2010/12/15 出版

  當你用腳親炙我們的土地與風景,當你用心貼近台灣的文學與電影,仔細聆聽,台灣靈魂所發出的自然之聲,你將會發現:這塊土地充滿了愛、理想與淚光。  文學是透過文字的藝術,感應時代風潮,反映社會現實生活,表現人們的思想和感情;電影則是以影像美學,極視聽之娛,呈顯各種交織的生命光影,揭露人們的慾望和想像。而文學與電影的夢幻結合,時而水乳交融,時而相互輝映。萌發於二○年代以後的台灣新文學與電影,歷經不同的歷史階段,感應不同的時代變化,都曾經產生過不少成就斐然、令人繾綣難忘的傑作。  此次由行政院文建會策劃主辦,國立台灣文學館出版發行,交由遠景出版公司所負責編輯製作的「文學.電影.地景」編篡出版計畫,經過多位電影人、文學人的討論與票決,揀選了三十部「文學電影」,延攬專人執筆,分別從小說至電影的轉化、題旨內涵、藝術特色,以及電影中地景之今昔對比等相關角度切入,撰文成書,希望能為台灣文學與電影一路走來艱辛的進程留下歷史的證言。這三十部「文學電影」,從1966年的《幾度夕陽紅》至2008年的《一八九五》,將近紀錄了半個世紀的歲月。  電影尚有一個很重要的特質,像紀錄片一般,會為美好的風景定格,永恆保留台灣的地景實像。這三十部「文學電影」所呈現的地景,包括了台灣本島與離島,從北部港都基隆到南國港都高雄,從東海岸到西海岸……,儼然展現了台灣海島地景的特色。為此,本書借重詩人路寒袖的攝影才華為台灣掌鏡,遠赴各地及澎湖離島,拍攝一系列現今的地景。透過電影中地景的今昔對照,當會加深我們對自己土地的認識與關愛,體悟台灣外在與內在真誠的素樸之美。作者簡介李志薔  台大機械研究所畢業,為國內知名之小說家,並曾擔任多部影片及紀錄片導演、編劇、製片等職務。曾獲聯合報文學獎、中國文藝協會青年文學首獎。第一部劇情長片《單車上路》,林正盛讚譽全片有種獨特散文詩的氣息,曼漢姆及福岡影展亦認為該片為亞洲電影開發了新的視野。2010年《秋宜的婚事》,甫入圍金鐘獎最佳電視電影、最佳編劇等三項。林明昌  淡江大學中文博士。曾任林語堂故居執行長,現任教佛光大學文學系及外文系,並任佛光大學世界華文文學研究中心主任。在學校教授現代詩及小說,也創作現代詩及小說;教授中國古典文學、華語教學、也解讀諾貝爾文學獎作品及日本文學。喜歡素描、水彩和攝影,也是國術社指導老師,喜歡拉二胡及大提琴。遠離所有流行時尚。亮軒  本名馬國光,著名散文家。畢業於國立藝專影劇科、紐約市立大學布魯克林學院碩士。曾任國立藝專廣播電視科主任、中廣節目主持人、世新大學口語傳播系副教授。亦為聯合報、中國時報及若干雜誌專欄作家。曾獲中山文藝獎、中國時報吳魯芹散文推薦獎。出版散文集、時事評論集、小說集、文學研究文集二十餘種。張昌彥  資深影評人,推動電影文化不遺餘力。曾任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董事、國家電影資料館董事、影評人協會理事、金馬影展執委會執委等;也擔任過國內外多項電影競賽的評審,電影經歷十分豐富。張恆豪  文學研究者。主要著作有《覺醒的島國──日治時代台灣文學論集》,主編有《台灣作家全集》(日治時代)賴和集、楊逵集、呂赫若集、龍瑛宗集、張文環集等十冊。陳三資  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系畢業,美國北伊利諾大學戲劇碩士。曾任職於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台北市文化局以及所屬藝文館所。《插天山之歌》、紀錄片《鍾肇政文學路》執行製片。現為自由工作者。陳儒修  美國南加州大學電影電視學院電影理論博士,現任職國立政治大學廣電系副教授。著有《台灣新電影的歷史文化經驗》、《電影帝國》,譯有《電影理論解讀》、《第三世界電影與西方》、《電影之死》、《佛洛伊德看電影》,編著有”Cinema Taiwan: politics, popularity and state of the arts”等書。黃玉珊  畢業於政治大學西洋語文學系,後於美國愛荷華大學主修戲劇電影,之後又轉到紐約大學,1982年獲得電影藝術碩士學位。歸國後投入紀錄片工作,先後任教於世新、文化、台灣藝術大學、台南藝術學院音像紀錄研究所等。主要研究領域是影視編導、獨立製片、女性電影、紀錄片以及電影評論。黃建業  學者、影評人、舞台劇導演。現任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及電影創作研究所專任副教授。曾任北藝大戲劇系主任及劇本創作研究所∕劇場藝術研究所所長、國家電影資料館館長、台北電影節總策劃等。著作包括《楊德昌電影研究》、《人文電影的追尋》、《潮流與光影》等,並主編《電影辭典》、《世紀回顧圖說華語電影史1896-1999》、《跨世紀台灣電影實錄》等專書。解昆樺  台灣師範大學國文所博士,目前擔任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專案助理教授。著有《轉譯現代性》、《詩史本事》、《青春構詩》等專著,並曾獲文建會台灣文學獎首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林榮三文學獎等。在電影研究方面,主要著重在小說與電影劇本改編的課題,目前正展開侯孝賢、朱天文電影劇本之系列研究。熊啟萍  文化大學中文系畢業,曾在出版界短暫任職,隨後至加拿大留學多年,現為業餘文字工作者。作者對五、六○年代的電影極為熱愛及熟稔,自幼接觸當時的影與歌,早年曾為「今日世界」撰稿。基於對「古典美人」樂蒂的難以忘懷,因而寫下一本紀念她的書──《明月流霞》,也同時紀念一個輝煌的電影時代。鄭順聰  1976年生,嘉義民雄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畢業。曾獲台北文學獎、雜誌編輯金鼎獎、行政院新聞局電影創意故事入選等。曾任《重現台灣史》雜誌主編、《聯合文學》雜誌主編。著有詩集《時刻表》。應鳳凰  台北市人,師大英語系學士,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東亞系文學博士。曾任「中國時報人間副刊」資料主編、成大台文所副教授,現任教於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文所。多年來致力於整理台灣文學史料,編有《光復後臺灣地區文壇大事紀要》、《1980年文學書目》等工具書,著有《筆耕的人》、《台灣文學花園》《50年代台灣文學論集》等。藍祖蔚  自由時報大生活群組執行長。看電影看了50年,寫電影寫了25年的超級影迷,持續每天以一篇文字,紀錄電影人生的心情。

9 特價441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愛、理想與淚光:文學電影與土地的故事(上)

遠景 出版
2010/12/15 出版

當你用腳親炙我們的土地與風景,當你用心貼近台灣的文學與電影,仔細聆聽,台灣靈魂所發出的自然之聲,你將會發現:這塊土地充滿了愛、理想與淚光。  文學是透過文字的藝術,感應時代風潮,反映社會現實生活,表現人們的思想和感情;電影則是以影像美學,極視聽之娛,呈顯各種交織的生命光影,揭露人們的慾望和想像。而文學與電影的夢幻結合,時而水乳交融,時而相互輝映。萌發於二○年代以後的台灣新文學與電影,歷經不同的歷史階段,感應不同的時代變化,都曾經產生過不少成就斐然、令人繾綣難忘的傑作。  此次由行政院文建會策劃主辦,國立台灣文學館出版發行,交由遠景出版公司所負責編輯製作的「文學.電影.地景」編篡出版計畫,經過多位電影人、文學人的討論與票決,揀選了三十部「文學電影」,延攬專人執筆,分別從小說至電影的轉化、題旨內涵、藝術特色,以及電影中地景之今昔對比等相關角度切入,撰文成書,希望能為台灣文學與電影一路走來艱辛的進程留下歷史的證言。這三十部「文學電影」,從1966年的《幾度夕陽紅》至2008年的《一八九五》,將近紀錄了半個世紀的歲月。  電影尚有一個很重要的特質,像紀錄片一般,會為美好的風景定格,永恆保留台灣的地景實像。這三十部「文學電影」所呈現的地景,包括了台灣本島與離島,從北部港都基隆到南國港都高雄,從東海岸到西海岸……,儼然展現了台灣海島地景的特色。為此,本書借重詩人路寒袖的攝影才華為台灣掌鏡,遠赴各地及澎湖離島,拍攝一系列現今的地景。透過電影中地景的今昔對照,當會加深我們對自己土地的認識與關愛,體悟台灣外在與內在真誠的素樸之美。作者簡介李志薔  台大機械研究所畢業,為國內知名之小說家,並曾擔任多部影片及紀錄片導演、編劇、製片等職務。曾獲聯合報文學獎、中國文藝協會青年文學首獎。第一部劇情長片《單車上路》,林正盛讚譽全片有種獨特散文詩的氣息,曼漢姆及福岡影展亦認為該片為亞洲電影開發了新的視野。2010年《秋宜的婚事》,甫入圍金鐘獎最佳電視電影、最佳編劇等三項。林明昌  淡江大學中文博士。曾任林語堂故居執行長,現任教佛光大學文學系及外文系,並任佛光大學世界華文文學研究中心主任。在學校教授現代詩及小說,也創作現代詩及小說;教授中國古典文學、華語教學、也解讀諾貝爾文學獎作品及日本文學。喜歡素描、水彩和攝影,也是國術社指導老師,喜歡拉二胡及大提琴。遠離所有流行時尚。亮軒  本名馬國光,著名散文家。畢業於國立藝專影劇科、紐約市立大學布魯克林學院碩士。曾任國立藝專廣播電視科主任、中廣節目主持人、世新大學口語傳播系副教授。亦為聯合報、中國時報及若干雜誌專欄作家。曾獲中山文藝獎、中國時報吳魯芹散文推薦獎。出版散文集、時事評論集、小說集、文學研究文集二十餘種。張昌彥  資深影評人,推動電影文化不遺餘力。曾任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董事、國家電影資料館董事、影評人協會理事、金馬影展執委會執委等;也擔任過國內外多項電影競賽的評審,電影經歷十分豐富。張恆豪  文學研究者。主要著作有《覺醒的島國──日治時代台灣文學論集》,主編有《台灣作家全集》(日治時代)賴和集、楊逵集、呂赫若集、龍瑛宗集、張文環集等十冊。陳三資  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系畢業,美國北伊利諾大學戲劇碩士。曾任職於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台北市文化局以及所屬藝文館所。《插天山之歌》、紀錄片《鍾肇政文學路》執行製片。現為自由工作者。陳儒修  美國南加州大學電影電視學院電影理論博士,現任職國立政治大學廣電系副教授。著有《台灣新電影的歷史文化經驗》、《電影帝國》,譯有《電影理論解讀》、《第三世界電影與西方》、《電影之死》、《佛洛伊德看電影》,編著有”Cinema Taiwan: politics, popularity and state of the arts”等書。黃玉珊  畢業於政治大學西洋語文學系,後於美國愛荷華大學主修戲劇電影,之後又轉到紐約大學,1982年獲得電影藝術碩士學位。歸國後投入紀錄片工作,先後任教於世新、文化、台灣藝術大學、台南藝術學院音像紀錄研究所等。主要研究領域是影視編導、獨立製片、女性電影、紀錄片以及電影評論。黃建業  學者、影評人、舞台劇導演。現任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及電影創作研究所專任副教授。曾任北藝大戲劇系主任及劇本創作研究所∕劇場藝術研究所所長、國家電影資料館館長、台北電影節總策劃等。著作包括《楊德昌電影研究》、《人文電影的追尋》、《潮流與光影》等,並主編《電影辭典》、《世紀回顧圖說華語電影史1896-1999》、《跨世紀台灣電影實錄》等專書。解昆樺  台灣師範大學國文所博士,目前擔任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專案助理教授。著有《轉譯現代性》、《詩史本事》、《青春構詩》等專著,並曾獲文建會台灣文學獎首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林榮三文學獎等。在電影研究方面,主要著重在小說與電影劇本改編的課題,目前正展開侯孝賢、朱天文電影劇本之系列研究。熊啟萍  文化大學中文系畢業,曾在出版界短暫任職,隨後至加拿大留學多年,現為業餘文字工作者。作者對五、六○年代的電影極為熱愛及熟稔,自幼接觸當時的影與歌,早年曾為「今日世界」撰稿。基於對「古典美人」樂蒂的難以忘懷,因而寫下一本紀念她的書──《明月流霞》,也同時紀念一個輝煌的電影時代。鄭順聰  1976年生,嘉義民雄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畢業。曾獲台北文學獎、雜誌編輯金鼎獎、行政院新聞局電影創意故事入選等。曾任《重現台灣史》雜誌主編、《聯合文學》雜誌主編。著有詩集《時刻表》。應鳳凰  台北市人,師大英語系學士,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東亞系文學博士。曾任「中國時報人間副刊」資料主編、成大台文所副教授,現任教於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文所。多年來致力於整理台灣文學史料,編有《光復後臺灣地區文壇大事紀要》、《1980年文學書目》等工具書,著有《筆耕的人》、《台灣文學花園》《50年代台灣文學論集》等。藍祖蔚  自由時報大生活群組執行長。看電影看了50年,寫電影寫了25年的超級影迷,持續每天以一篇文字,紀錄電影人生的心情。

9 特價441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國片的燦爛時光:小野、王童、李安、李屏賓、吳念真、侯孝賢、楊德昌、楊貴媚、蔡明亮、陳昭榮、廖慶松的電影事件簿

鄒欣寧  著
推守文化 出版
2010/09/08 出版

在《海角七號》之前,國片有好多故事可以說——透過侯孝賢的《戀戀風塵》,你驚豔於九份的美麗,但你沒聽九份孩子吳念真談起過自己寫出劇本的緣由,或許也不清楚攝影大師李屏賓,能拍出本片如詩般雋永的結尾,是因為上天賜予的機緣;不論有沒有看過《恐怖份子》,你一定知道大師楊德昌——但他是怎麼用三個月時間拍出這部經典作品,又為什麼小野讚譽他為電影的建築師之餘,卻忍不住想寫信罵他有「小飛俠症」?你當過學生、經歷過聯考的煎熬,但看了阿匹婆和文英阿姨主演的《熱帶魚》,才赫然發現,不論是小孩的升學考試,還是大人的人生壓力,都不過是一場喜劇……在蔡明亮的《愛情萬歲》,我們從主角身上看見愛情的缺席,也看見台北大安森林公園剛落成時的孤寂,然而結尾那場極具張力的哭戲,卻是楊貴媚自覺莫名奇妙下「走」出來的……每一部經典的誕生,背後都有人為的努力與美麗的巧合,記錄電影的光華,也傾聽城市的故事。本書特色聽他們說國片的故事、最珍貴的紀錄好電影的迷人,在於即使下片多年,那份餘韻繞樑的存在感依舊縈繞左右,《恐怖份子》、《戀戀風塵》、《稻草人》、《飲食男女》、《熱帶魚》、《愛情萬歲》、《徵婚啟事》;小野、李安、王童、楊德昌、侯孝賢、吳念真、李屏賓、陳玉勳、陳國富、廖慶松、楊貴媚、陳昭榮、辛樹芬、李康生……7部片 × 16名影人這些片名、人名,已成為與台北人、台灣人血脈相連的共同記憶。本書是電影史(或說出版史)上,少數有機會涵納台灣電影界重量級人物口述老電影的作品,不但談電影、談電影人、談當年幕後最生動或最令人回味的花絮,也談令人懷念的城市回憶: 電影誕生過程中最珍貴的點滴紀錄,首度公開~

9 特價25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電影與人生

樊明德  著
五南 出版
2010/08/02 出版

本書的目的即在探索人性本質,以電影為藍本,置於社會學與心理學的架構之下檢視。對人的觀察視角何其多,再此僅專注的心靈的禁錮與解放,電影提供我們一個生動活潑、具體而特定的時空脈絡,有利於我們的觀察與反省,此書劇中的多位主角,歷經淬煉,最終都能超越禁錮,或許能做為我們尋找生命意義的參考。 我不能告訴您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因為您是宇宙唯一的存在。生命意義必須告自我追尋、詮釋與實踐,先從瞭解自己開始,進而探索自己與他人互動的關係,然後才能在虛空中找到定位,知道自己何去何從。

特價3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天堂沉默半小時:電影中的信仰尋思

王怡  著
宇宙光 出版
2010/07/06 出版

身為知名評論家的王怡除了熱愛讀書,也愛看電影。身為一位敬虔的基督徒,他又是一位思想自由奔放的作家,兩者相輔之下,他終以文字獻出了一篇篇獨具洞見的精采影評,字字寫進人的真實生命境地,讀來令人共鳴不已。  本書中,王怡解析了電影《黑暗騎士》《送信到哥本哈根》《追風箏的孩子》《駭客任務》《陌生的孩子》《贖罪》《班傑明的奇幻旅程》……等三十多部廣受歡迎的影片,就讓作者帶領你在電影世界中,尋思生命的真義。

9 特價22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視覺傳達設計欣賞

五南 出版
2010/05/02 出版

此書以視覺傳達設計的歷史為主軸,敘述人類從最早有記載的史料到最近資訊社會的發展,內容廣博。從歐洲史前洞穴壁畫、結繩記事、文字、書籍設計、海報,到電腦的應用及影響等等;在知識的範疇上更是論及大眾傳播、藝術潮流、視覺心理學、時代思想變遷等相關領域,描述對象則以西方國家的視覺傳達設計發展為主。此書獨具之特色在於書中談到中國的平面設計史,作者以現代的視覺傳達設計概念分析早期中國社會視覺傳達設計的發展;在分析西方視覺傳達設計的發展時,也參雜著一些作者的中國美學觀點。此書對跨於中西交會頻繁的臺灣,當可成為從另一角度切入西方設計美學的參考。纂寫旁徵博引,是一本關於視覺傳達設計的入門之書。

95 特價36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聲色盒子

張靚蓓  著
大塊 出版
2009/12/16 出版

聲音,到底是實體,還是想像與回憶?榮獲七座金馬獎最佳錄音獎、第五十四屆坎城影展高等技術大獎、國家文藝獎、法國南特影展舉辦杜篤之個人回顧展……他是台灣電影史上獨一無二的名字——杜篤之。本書詳述他數十年來的電影歷程,包括早期中影時期的工作經驗,其後多次與楊德昌、侯孝賢、蔡明亮、王家衛等國際知名大導合作,再與二十一世紀台灣電影新世代導演如魏德聖等人的相互激盪。由土法煉鋼而終至與世界接軌,經由錄音技術的演進,見證電影大師們的一代風範。好的電影令人永難忘懷,走過三十多年的電影路,杜篤之就是一部台灣新電影的活歷史。

79 特價27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關於電影學的100個故事

范永邦  著
宇河文化 出版
2009/12/08 出版

如果您喜歡電影,一定會喜歡這本書。 在電影百年史的浩瀚海洋中汲取了其中的一百滴水,讓我們一起來真切感受電影的五彩斑斕與發展軌跡。 有人曾預言電影會死。當再過百年之後,又有哪些電影能夠被人們銘記呢?是大眾的好萊塢電影,還是小眾的意識電影?是顯現在我們面前已然熠熠發光的,還是那些隱藏在背後不為人知的?這一切在現在看來都是未知數,但可以預見的是,電影的未來一定會更加輝煌,朝著高品質的巔峰蜿蜒前行。 電影對於欣賞者來說,就是哈姆雷特。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心中也有一千個關於電影的定義。它是肆意大膽的日本電影,是不斷壯大的黑人電影,是內斂含蓄的華語電影,是關注年輕一代的西班牙電影,是帶著「地方保護」色彩的冰島電影,是風靡全球的好萊塢大片……有人在電影中尋找愛情,有人在其中尋找希望,也有人在其中學會勇敢……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開放的門

Brook-Peter  著
書林 出版
2009/11/23 出版

從《李爾王》到《卡門的悲劇》,從《馬哈/薩德》到《摩訶婆羅達》,彼得‧布魯克的劇場創作不斷推陳出新,引領劇壇風騷長達五十餘年。觀眾來到劇場尋找生命,但劇場中呈現的生命,勢必不同於在劇場外得到的生命,這是一個哲學的悖論;演員得精心準備,但必須隨時願意放棄準備的成果;導演最可靠的工具,就是很容易覺得無聊……彼得‧布魯克以他劇場生涯的軼事為例,為這些定律做了最佳註解。你也可以看他跨越時空、侃侃而談他眼中的莎士比亞、契訶夫、印度和伊朗的原住民劇場。本書以一貫清新的見解和優雅的詞句,帶你一探彼得‧布魯克劇場舞台上和幕後的鮮活魅力。……深深吸引並挑戰讀者對劇場的概念。無論是導演、演員、戲迷,都會發現這是一本必不可少的珍藏。-Howard E. Miller 「什麼是劇場?」國際劇場與電影大師彼得.布魯克,透過三篇精彩文字檢視了這個問題。布魯克對待戲劇的態度,與其說是一種文化活動,不如說是文化上的重要儀式。西方文化通常將戲劇視為消遣,其他文化則顯然以更內在私密的方式推崇戲劇。從日本的能劇、伊朗的塔其耶,談到他自己製作的莎劇《暴風雨》,布魯克提出他深刻的體悟:即做為一個導演,如何回應觀眾的情感需求。-Edward Lighthart彼得.布魯克說「開放,開放是最主要的事。」-〈為什麼演《何以如是》?訪談彼得‧布魯克導演〉「我深信只有當下活生生的感覺,才是劇場成立之絕對要件。」-〈疑問〉「當你注意到這個當下,你的內在就有一種轉變,這種轉變就已經和開放性有關。當你進入劇院,你看到某人在表演,可是你不一定要去問這是誰,而是專注面對你眼前這個意象,一個透空的木框,你會看到開放性,也會感受到自己變得開放。」-《PAR表演藝術》越洋專訪 其他人談彼得.布魯克他是偉大的當代藝術探險家之一……一位傑出的藝術家。–Andre Gregory彼得.布魯克持續地讓人驚奇,不是以一般、時興的方式,而是用古老而堅持的方法,總是發人深省。–Ken Burns二十世紀少數真正的劇場創新者。–Clive Barnes

9 特價25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皮克斯傳奇

時周文化 出版
2009/08/07 出版

* 這是一個創造快樂的行業,擁有說故事的能力、幫大人小孩製造歡笑的魔法,一共創造74億美元的價值!* 看一群失業的電腦動畫狂,如何造就出地球上最成功、最創意蓬勃的動畫電影公司之一!* 連迪士尼自己內部的市場研究都顯示,媽媽們比較信任的品牌是皮克斯,而不是迪士尼!一個當不成老師的電腦繪圖者,一個被蘋果電腦趕出門、一夜之間從矽穀神童淪為眾人嘲笑對象的過氣角色,再加上中年失業的學術界逃兵……這是個關於一小群人的故事,他們有著同樣的雄心壯志,在數學架構的虛擬世界裡創造了新的說故事方式!他們沿著漫長而迂迴的道路步步前進,終於讓自己的夢想成真。  一九八○年代初期,皮克斯還只是盧卡斯電影旗下的特效部門,而後,靠著動畫天才約翰.拉薩特與眼光獨到的企業家史帝夫.賈伯斯,製作出《玩具總動員》、《海底總動員》、《瓦力》等叫好叫座的電影,不但為動畫電影立下里程碑,更成為動畫製作領域的黃金標準。皮克斯成為華特迪士尼公司皇冠上最耀眼的寶石,其經濟價值高達74億美元!大衛.A.普萊斯抽絲剝繭,揭開這家公司的光鮮外表,探究皮克斯與迪士尼之間錯綜複雜的愛恨情仇、翔實寫出皮克斯草創期的困境,以及曾歷過的企業長期鬥爭(包括這些動畫界龍頭之間的暗潮洶湧,例如動畫天才拉薩特槓上夢工廠的卡森柏格、賈伯斯對上迪士尼的總裁麥可.艾斯納)。《皮克斯傳奇》生動記錄了皮克斯動畫工作室的歷史、發展,它的故事,是藝術、科技和創業奮鬥三者揉合而成的共同體,展現企業如何從小事情做起,邁向大成功。

9 特價31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閱讀新視野:文學與電影的對話

許建崑著  著 、陳又凌繪  著
幼獅文化 出版
2009/05/21 出版

本書啟示:讓孩子在電影和書籍間,得到想像與思考的樂趣,並藉著閱讀吸收、感受從電影裡所得到的感動。全書分為七部分,文學除了文字敘述外,也能以影像傳達所要的訴求,作者簡略介紹電影演變,詳述電影所傳達的意念;經典故事透過影像,如和解析,電影的文學性及教育性要怎麼品味。許建崑老師由文學的觀點切入,講述電影與人生的關係,不僅提供另一個欣賞電影的角度,也為成長中的孩子施予必須的養分。選讀的電影,都是師長可以運用在教學上的影片,小孩愛看,又不讓人覺得嚴肅,是灌溉文學種子的最佳肥料。★本書特色:影像是最容易吸引孩子目光,也最能引發孩子真實的情感,但如何從孩子對影像的興趣導入閱讀,乃至引發孩子開始探索真實的自我以及對文學的延伸,需要一點小技巧。「閱讀」,可以是動態的;可以充滿色彩;可以將想像化為現實。最明顯的例子是《哈利波特》,原本是一本熱銷書,但改編電影後,依舊是熱銷電影,但也不影響書籍銷售,原因在於電影只是提供另一個角度的思考,以及得到視覺的刺激,而文學可以讓想像更奔放、情感更投入,兩者相輔相成,這也是進來學校及坊間熱衷推影像教學,藉著討論電影劇情達到情意教育。許建崑老師的這本書,正是展開了閱讀的另一面的觸角,正如書名《閱讀新視野》,真正讓人看到閱讀的多樣性,也讓老師及孩子更容易進入影像的文學世界。

9 特價22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影及舞台劇構成:影劇傳播創意觀

孫陽  著
藝術家 出版
2009/03/18 出版

從這頭的創意,落實到那頭的戲劇──「作戲」究竟從哪裡作起?至何處結束?過程如何進行?跨足電影、電視、劇場三界,集數十年之影劇編導功力本書作者理清編劇之頭諸,道盡「作戲」的始末  把創意催熟成一齣戲劇,從觀眾的角度來看似乎水到渠成,但在創作者與製作人的眼中,其首尾可能要拆解成構思、表達和執行等各個層面來看,各個層面又細分成數個步驟,再加上人力合作與資金協調等環節…,換言之,一齣成功的戲劇──無論在大銀幕、小螢幕或舞台上──在執行的過程中,皆牽涉了難以一言述盡的千頭萬緒。  本書的系統爬梳專注於戲劇的源頭──創意,落實為可搬上舞台的戲劇的過程,從觀念、語言、建構和境界四個方面著手,逐一釐清做為戲劇創作源頭的目的、意趣、靈感、模擬、興趣,語言(包括肢體語言)表現,其賴以成形的形式、危機、佈局、情景和敘事,以及其哲學與美學境界及效應等諸議題,在條理討論中,夾藏著作者從事影劇製作與編導數十年來的經驗反芻,為從影劇傳播的角度道盡「作戲」始末的系統論著。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宮崎駿的動漫密碼

青井汎  著
大地出版社 出版
2009/01/08 出版

《蜂巢的精靈》、克爾特、五行思想、印度神話、宮澤賢治、堀田善衛、花輪和一……  什麼是宮崎駿隱藏在故事裡的真正世界觀?最強的娛樂片裡,暗置了意想不到的「隱藏畫」!本書一一破解隱藏其中的密碼。  西班牙電影《蜂巢的精靈》、漫畫《護法童子》、哥雅的《巨人》、宮澤賢治、世界各地的神話、太古的洞窟壁畫、陰陽五行思想……  宮崎駿的動畫作品裡面巧設了各式各樣的「機關」。若不被其表面的娛樂性所局限,一一破解隱藏其中的密碼,則宮崎駿所凝視的深刻而廣大的世界將會展開在我們眼前。  這是一本超越單純的動畫論,而試圖喚醒諸多日本人早已忘卻之「真情」的難得論考。

9 特價22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現代影示錄

周啟行  著
臺灣商務 出版
2008/11/01 出版

令人回味再三的經典電影導覽 將54部中外經典影片,以文字化作深入淺出的紙上電影,囊括商業電影及藝術電影,另影迷們回味無窮! 每個人生的四季,都有太多相似的心路歷程,除非自己親身經歷,在生活中,充滿「戲劇性」的故事,我們見識得太少了;在黑暗中,當光束投射在一塊白布上,它創造了如同海市蜃樓般的奇觀景像,看似呎尺天涯的距離間,納含真實世界的縮影與現實人生的放大。電影的觀賞無非是一場合法的人間圖相全窺紀錄。 在印象裡,原型人物的真實面貌、生活狀態、心緒情境、事態發展合理性…看了常令人無言以對,或無限思考,也可以管中窺豹,百般挑剔。 在銀幕上,反覆衝擊我們視覺的,除了滿足世人感官刺激與情緒宣洩,提供大眾歡娛享樂的消費層面之外,它還是多少人心中夢想的實現。 它像是掠過麥田的風,又像迷失在鏡像裡,曾經年輕過的夢囈,還可以是伴隨成長,卻被歲月逐漸遺忘,在不經意處,喚回激情四溢的青春波浪。 節選54部影片,把視聽元素的基本論點,評論鑑賞的竊竊私語,由電影故事引發的生活感悟,即興書寫的觀影備忘,超乎影像之外的聯想和心得匯流,作者衷心希望這些「蒙太奇」都停留在您眼前的這本書裡,因為電影比生活更真實、更動人!

79 特價27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表演藝術年鑑2007

國立中正 出版
2008/10/03 出版

由國立中正文化中心《PAR表演藝術雜誌》出版的《表演藝術年鑑》,創刊於1995年,一直是國內表演藝術的重要出版品。自2004年起,《表演藝術年鑑》重新改版,定位為忠實紀錄表演藝術資訊的工具書。《表演藝術年鑑》是國內少數持續出刊十年以上的文化年鑑,長年記錄台灣表演藝術的創作與生態變化。2004年以前,年鑑的編輯結構偏重表演藝術發展之論述。然而,考量《表演藝術年鑑》將成為未來研究者研究表演藝術產業之重要參考依據,恐論述之撰述人受限於個人主觀限制,較難客觀呈現每年表演藝術環境之演變及表演藝術生態輪廓。因此,自2004年開始,表演藝術雜誌社與表演藝術聯盟提出年鑑「工具書」的編輯架構與企畫,系統化分類蒐集資訊,客觀呈現年度表演藝術領域的樣貌及現象。改版後的《表演藝術年鑑》在架構上參考了《文學年鑑》、《公共藝術年鑑》、《文化資產保存年鑑》,全書共分為年度十大新聞、大事紀、全新製作、政策分析、研習活動、出版品、評論文章、創作獎項、附錄等單元。此外,也邀請學者專家撰寫年度回顧專文,為年鑑蒐集之大量資訊提綱挈領。《表演藝術年鑑》轉型為工具書導向,則資料的翔實與周全是重要編輯原則。此外,編輯群也規劃研究專題,逐年加強研究之深度及廣度,以驥望《表演藝術年鑑》不僅止於學術研究參考用途,甚至可以讓產業界有效應用。轉型後的《表演藝術年鑑》依照上述原則編輯,連續兩年下來,資料之蒐集已可見清楚的脈絡,研究之廣度和深度亦逐年突破。因此,為維護資訊呈現之統一脈絡,以利後續研究者或得以將資訊放在時間軸上清楚比較,《2007年表演藝術年鑑》將延續工具書體例,延續詳實資料蒐集原則及擴大研究範圍,以守護其成為瞭解台灣表演藝術發展最重要的工具書之宗旨與目標。

9 特價40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bravo 20 (英文版)

國立中正 出版
2008/05/01 出版

bravo精采20英文版 (全書皆為英文)1987年國家音樂廳及國家戲劇院(簡稱兩廳院)落成啟用,到今年(2007)剛好是成立20周年。這20年來,多少國內外知名的表演藝術團體在這裡將藝術結晶完美地呈現給大眾觀賞,從音樂、舞蹈、戲劇,到戲曲,逐一呈現出這20年來國內表演藝術生態環生態環境的變遷與成長。今年欣逢兩廳院成立20周年,特別製作此紀念專刊,並以大量精采的舞台節目翦影,為讀者再次呈現這20年來的精采節目。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空的空間Peter Brook

國立中正 出版
2008/02/22 出版

彼得‧布魯克是當代最知名的導演,《空的空間》是一本歷久彌新,值得一讀再讀的劇場理論經典,彼得‧布魯克分享了他最開放性的舞台空間概念,及充滿原創力的生命力戲劇觀,同時也旁徵博引了二十世紀最重要的表演藝術大師的戲劇理念與創作,來佐證他的生命力戲劇觀。 當代重量級劇場大師彼得‧布魯克親撰帶您由導演的觀點看戲劇,剖析現代劇場的四種面向開啟觀眾無窮的想像力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是種虛構;在劇場裡「如果」卻是種實驗。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是種逃避;在劇場裡「如果」卻是種真理。 一個人在某人的注視下,經過一個「空的空間」,就足以構成一個「劇場行為」 在時尚精品店裡,有人會指著架上說:「這雙靴子正流行。」這是個不容辯駁的事實。一個「活著」的劇場,如果認為自己可以遠離像時尚那樣的瑣碎事物,那們它勢必會萎縮下去。在劇場裡,每一種表現形式誕生時,就已注定會死亡;每一種形式終將被重新建構,而建構出的新概念裡,也會包含週遭影響所留下的印記。 在電影與劇場之間只有一個有趣的差異。電影將來自過去的影像投射在銀幕上,就好像是心靈在生活中對自己所做的一樣,所以使得電影的真實看起來更具親密感。當然,事情根本不是如此,它不過是對日常生活所感覺到的非真實面,所做的令人滿意與享受的延伸罷了。在另一方面,劇場總是在當下強調它自己。這就是它可以比一般意識流更加真實的原因。 當您在讀這本書時,或許它已經過時。但是對我來說,它是一個練習,現在已凝結在紙上。劇場不像一本書,它有一種特別的現象:總是可能重新開始。這現象在生命中是一個神話;我們永遠不可能在任何事上重來,落葉難回,時光永不倒流,我們永遠不會有第二次機會。就像在劇場裡,節目單始終是會被換掉的。

9 特價306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絳唇珠袖兩寂寞

王安祈  著
印刻 出版
2008/01/01 出版

又誰知、九重宮苑、春寂寞,煙鎖層樓憾事多。 天長地久淚無盡,豈止一篇長恨歌? 今朝戲場歌遍徹,征衣情、深宮怨幾許心事細細說。 --〈三個人兒兩盞燈〉《絳唇珠袖兩寂寞──京劇‧女書》收錄國家文藝獎得主王安祈四齣新編京劇劇本〈王有道休妻〉、〈三個人兒兩盞燈〉、〈金鎖記〉及〈青塚前的對話〉,除了傳統戲曲曲目的改編外,更從張愛玲的小說中汲取創意,嘗試多元手法,融合現代化思維與古典情韻,進而提出現代人「觀看經典」的另一種態度,凸顯創作和時代的關係,其中細膩的女性思維,更賦予了傳統戲曲新的視界。御碑亭裡的情慾流轉試探,煙鎖重樓中的寂寞悵恨,曹七巧的愛與怨,以及文姬與昭君的對話、對立、對比,萬仞宮牆、千里關山,溫婉女子內心的深沉情事,從一回眸一轉身之間鉤掘隱微,引逗出恍惚難言的幽約怨悱,孤寂與深情,華麗與蒼涼,從沉遠靜定的劇場深處幽幽傳來。戲曲不僅是「文化資產」,更是鮮活的「劇場藝術」,透過劇本的改編顛覆,京劇不再只是教忠教孝,而是以更深層的人性挖掘為追求,不只保留了京劇之美,也拉進了傳統戲曲與現代觀眾的距離,將傳統曲藝發揚光大。

9 特價2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第八版)

麥格羅希爾 出版
2007/12/27 出版
9 特價81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倒數計時

紀蔚然  著
印刻 出版
2007/11/15 出版

本書為知名劇作家紀蔚然2007年最新發表劇作,並加收錄其2001年的劇作《無可奉告》。《倒數計時》:看過《夜夜夜麻一、二》,當然一定不能漏掉延續經典的完結篇。錯過一或二,你更要把握最後機會,親身體驗這麻辣犀利、幽默暢快的「夜夜夜麻」系列獨特風味。〈倒數計時〉是創作社經典戲碼「夜夜夜麻」系列的完結篇。歷經十年創作的「夜夜夜麻三部曲」,藉由三齣風格獨具的戲劇,深入窺探時代變遷、政局變化、文化轉型下每一代代表人物的內在。《夜夜夜麻》寫一群步入中年的四年級男人在1997年的一場麻將聚會;《驚異派對》寫一群正值壯年的五年級男人在2003年的一場同學會;而在《倒數計時》中,編劇紀蔚然將時間帶到2007年,包括四、五、六、七年級四個世代的四男兩女在跨年時刻的一場既疏離又熱絡,既冷清又喧鬧,既寫實又抽象的倒數計時party,除了有紀蔚然一貫的犀利爽快,卻比夜夜夜麻一、二的男性主題之外,更多了幾分柔性細膩看世事人情。〈無可奉告〉:因為無可奉告,我們正企圖找尋線索;城市十分撲朔迷離,關係非常匪夷所思,說話充滿隱喻卻又時常離題,城市中的人拼命找尋線索,線索卻是時而交錯,時而分離,時而顯現,時而隱匿,但我們最終卻發現:一旦說出線索,線索立即消失…… 一齣冷面喜劇,一場台灣打屁語言的尖銳紀實。《無可奉告》主要在呈現語言於人際互動中所扮演的多樣角色。全劇並無一線性的劇情,而有三條時而交叉、時而又分離的敘述主線。第一條線的焦點人物為一名叫「雨顏」的謎樣男子,有關他的過去、他的職業、他的性慾取向等等一直是他周遭朋友設法一窺其究的重點;第二條線以一個家庭為主,這個家庭於大地震後慶幸全家平安,但在大地震之前,家庭的內在結構早已崩解;第三條由各式各樣的人物穿插交織而成,有撿場人、計程車司機、乘客、情侶等等。全劇並無主線及單一的劇情,企圖呈現當今台灣語言的風貌,並探究那風貌背後的時代隱憂。

9 特價198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臺灣當代影像:從紀實到實驗

同喜文化 出版
2007/11/01 出版

膠卷上的臺灣歷史 臺灣當代影像──從紀實到實驗 增訂本 書籍以十九篇論述文章,二十五萬字的篇幅,分別說明台灣紀錄片的發展與社會變遷之間的關連、紀錄片的回顧與前瞻、探討紀錄片的本質與定義、當代台灣紀錄片的種種面向,一直到各部重要紀錄影片的介紹分析、紀實\紀錄\實驗之間的模糊地帶等,都有詳盡深入的討論。執筆者為主編王慰慈、李道明、李泳泉、陳儒修、郭力昕等人,為想深入瞭解台灣紀錄片的讀者們提供最寬廣、最專業的參考憑藉。

9 特價31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bravo精采20:兩廳院二十週年舞台回顧

國立中正 出版
2007/10/29 出版

1987年國家音樂廳及國家戲劇院(簡稱兩廳院)落成啟用,到今年(2007)剛好是成立20周年。這20年來,多少國內外知名的表演藝術團體在這裡將藝術結晶完美地呈現給大眾觀賞,從音樂、舞蹈、戲劇,到戲曲,逐一呈現出這20年來國內表演藝術生態環生態環境的變遷與成長。今年欣逢兩廳院成立20周年,特別製作此紀念專刊,並以大量精采的舞台節目翦影,為讀者再次呈現這20年來的精采節目。

9 特價31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自己的空間:我的觀影自傳

李歐梵  著
印刻 出版
2007/09/14 出版

繼《上海摩登》掀起上海文化研究及出版的熱潮,此次他的「人生影史」將再帶動老電影觀賞瘋!這是一本別開生面的電影著作,作者從自傳的角度切入,邊述邊論,把作者個人最鍾意的西方電影經典名片,舊夢重溫。從中學時代最迷戀的《學生王子》、《美人如玉劍如虹》、《亂世佳人》、《羅馬假期》等各種類型名片,到作者旅美後在哈佛大學的布拉陶戲院留連忘返,屢屢重看的《北非諜影》,後來發現的諷刺喜劇、「通心粉」西部片、《齊瓦哥醫生》、《大紅臂章》等,當然作者最景仰的幾位歐洲大導演──特別是楚浮和維斯康堤──也在詳細討論之列。全書內容深入淺出,筆鋒常帶感情。可與鄭樹森的《電影類型與類型電影》參照閱讀。有幾年我幾乎每天都看電影,有時甚至一天看兩場,那時候電影就是我的世界,一個與我的四周生活完全不同的世界,我覺得在銀幕上看到的世界更有分量、更充實、更必須、更完美,而銀幕以外的世界卻只是零散的東西隨便混一起——我的生活的材料,毫無形式可言。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在那個匱乏的時代,我唯一的心靈空間——也是可以逃離現實生活的避難所——就是電影院。我甚至願意逃課去看電影,就是因為我只有在電影院裡才能遠離家庭、學校、社會,甚至民族、國家、政府,得以享受個人充分的自由,失落在另一個更豐富也更完美的世界中。電影陪伴著我成長,它是我的初戀;電影也是我的課外教本和「新知」的來源,我甚至還從半懂不懂的對話或歌詞中試著學英文,竟然走火入魔,連英文電影海報也照背如流。”I Lost It at the Movies.” 我在影院中失落的「It」就是我的青春。 李歐梵

9 特價21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放送台灣之聲:嘉義縣國家廣播文物館

文建會  著
日創社 出版
2007/08/31 出版

書中除介紹嘉義縣國家廣播文物館特色,並邀請各館館方人員、志工、在地居民、文史工作者等暢談己身與文化館成長的點滴歷程,以社區營造精神為核心,著重空間與文化的在地關係及文化館豐富的故事性。

特價15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竹塹時空光影:新竹市影像博館

文建會  著
日創社 出版
2007/04/01 出版

書中除介紹新竹市影像博物館特色,並邀請各館館方人員、志工、在地居民、文史工作者等暢談己身與文化館成長的點滴歷程,以社區營造精神為核心,著重空間與文化的在地關係及文化館豐富的故事性。

特價15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流轉河畔光影:高雄市電影圖書館

文建會  著
日創社 出版
2007/04/01 出版

書中除介紹高雄市電影圖書館特色,並邀請各館館方人員、志工、在地居民、文史工作者等暢談己身與文化館成長的點滴歷程,以社區營造精神為核心,著重空間與文化的在地關係及文化館豐富的故事性。

特價15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中國獨立電影 訪談錄

歐陽江河  著
牛津大學 出版
2007/03/01 出版

《中國獨立電影》結集了多位中國青年導演的訪談錄,以及由多位作者寫成的多篇評論文章,讓人對這批新銳導演有較多的認識。這樣一群中國青年導演,他們的電影寫作,他們的種種思考,洞見,夢想,追求,探索,實踐,勞作,奉獻,突破,在中國電影史上,在觀眾和讀者眼裏,以及在電影美學和電影理論的專業研究領域裏,應該獲得怎樣的評價,解讀,定位,命名?問題有待提出,討論有待深入。一個中國電影史上新的命名呼之欲出──中國獨立電影。

9 特價40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中國武俠電影史

陳墨  著
風雲時代 出版
2006/08/23 出版

 從《精武門》到《臥虎藏龍》,從李小龍到成龍,到底誰才是影壇真英雄?中國武俠電影史,一一告訴你!!   中國電影發展百年以來,武俠電影佔了相當重要的地位,從1920年代初期最早的《荒山得金》一片,到2005年的《臥虎藏龍》、《英雄》等片,武俠電影一再開創了中國電影史上另一頁新的視覺震撼。   從早期模仿西部片的打鬥,到《火燒紅蓮寺》的欲罷不能,再到《流星?蝴蝶?劍》的新派武俠,再到胡金銓的《俠女》終於在國際影展上揚眉吐氣,中國武俠電影的發展愈趨成熟;乃至其後的李小龍旋風,更將中國武術揚威海外,造成一股「中國功夫熱」。   而近代的武俠片熱潮,則從成龍的《醉拳》開始,到李連杰的《黃飛鴻》系列集其大成,而以金庸小說改編而成的一系列電影,如《笑傲江湖》、《新蜀山劍俠》等片,更是將武俠電影帶至最高峰,成為電影史上的「東方不敗」。此亦造就了許多國際知名的大導演,如徐克、王家衛及吳宇森等人的備出。   至2006年,李安導演的《臥虎藏龍》一片,不但入圍十三項金馬獎,更囊括了奧斯卡四項金像獎,成為中國武俠電影史上的另一奇蹟,中國武俠電影也愈向國際化邁進,標誌著中國電影的「娛樂時代」再度來臨,對武俠電影的觀念與形式進行現代化的重構。至此,隨著新銳導演的努力及電影技術的精進,中國之武俠電影仍會不斷地繼續延燒,終至打出一片江山。

9 特價261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百年電影閃回

陳墨  著
風雲時代 出版
2006/05/22 出版

電影何人發明、如何誕生、何時誕生,以及電影何時、如何傳入中國,各國、各地的專家們仍在爭論不休。當然也有一些「公認」的說法。例如,一八九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法國的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的一家咖啡館中,第一次做電影的商業性放映,算是世界電影的第一個可以記錄的生日。又如,據上海一八九六年八月十二日《申報》記載,前一天,有一個法國遊客在上海徐園「又一村」放映了一部電影短片,穿插在戲法、焰火等遊藝雜耍節目中,人們竟能在一塊白布上看見西洋的風光民情、活動人物,一時目瞪口呆,這「西洋影戲」,實在了得!於是,這天,也就成了「公認」的電影傳入中國的日子。

79 特價25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莎姆雷特

李國修  著
印刻 出版
2006/04/14 出版

【本書附錄】 1作者自序 2三度編導的話 3劇本導讀 4劇情簡介 5場次結構表 6莎士比亞原著《哈姆雷特》分場故事大綱 7台大外文系暨戲劇系教授彭鏡禧看《莎姆雷特》 8二○○○年狂笑版演出人員總表 9當李國修遇上莎士比亞(附李國修創作年表) ◎以下資料,「絕對」與《莎姆雷特》無關? 關於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1564.4.23?1616.4.23) 英國伊莉莎白時代劇作家,一五九九年之後是環球劇院的劇場經營者。集劇場經營者、演員、導演、劇作家於一身。為當時最多才多藝的劇壇人物。 莎士比亞自一五九○年起為當代英國倫敦市民創作戲劇,共寫了三十七個劇本,及三本詩集。依題材、內容、形式,可將作品分為三大類:歷史劇、喜劇、悲劇。此外還有早期創作的詩與晚期發表的傳奇劇。其詩作最有名為《十四行詩》;歷史劇如《亨利四世》、《理查二世》;喜劇如《仲夏夜之夢》、《皆大歡喜》;悲劇如《哈姆雷特》、《羅密歐與茱麗葉》;傳奇劇如《辛白林》、《暴風雨》等。 莎士比亞在世界文學中佔有特殊地位,他不但是當時最成功、最富商業價值的劇作家,後人亦廣泛認為他是古往今來最偉大的作家。莎士比亞最偉大的天才表現是在他的悲劇創作,其作品所創造的喜、怒、哀、樂場面使人印象鮮明,歷久難忘;運用之語言及比喻亦十分巧妙,創作中的許多優點能傳譯到其他語言而仍然保存。

9 特價198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電影類型與類型電影

鄭樹森  著
洪範書店 出版
2005/11/11 出版

鄭樹森教授近年所撰有關電影論述之專著,通過比較文學的思考方法,直接切入一全新的藝術表現形式,檢驗電影類型之所以成立及其相關的文化意義,結合理論與實踐,達到解析作品以詮釋義理的目的;對許多耳熟能詳電影名片,提供豐富的資訊,並加多角度的殫釋,令人回味無窮。

9 特價25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人間條件(完整典藏版)

吳念真  著
圓神 出版
2004/04/29 出版

創意歐吉桑吳念真撼動人心的第一齣舞台劇!《人間條件1》DVD完整版終於誕生了! 3小時精采演出+全彩劇本書幸福 其實很簡單吳念真的人間條件首部曲滿足你心中缺憾的幸福快感「創意歐吉桑」吳念真跨足劇場界第一齣舞台劇,同時開創「國民戲劇」的風潮,以幽默的風格,呈現平凡人物眼中的社會景況,讓人在笑鬧中看見生活的辛酸,又能在感動落淚時體會人間的溫暖。因為他的一句話,她一定要重返人間。因為她的出現,每個人的人生有了重大改變。「人間條件」敘述一個鄉土味重的父親──天天想著簽六合彩發橫財;一個封閉內心的母親──整天只親近電視機;一個青澀的女兒──情竇初開又心事重重;一個逝世多年的阿嬤──心中掛念著一個男人,抱持著一絲遺憾,為了找到思慕的人,告訴他當年來不及說的話,於是附身在孫女身上,戀戀不捨、回望人間。

特價59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夜夜夜麻一二

紀蔚然  著
印刻 出版
2003/12/03 出版

本書收錄紀蔚然兩部劇本──《夜夜夜麻》與夜夜夜麻2《驚異派對》,作者巧妙地將社會現況融入劇情,以反諷喜劇的手法、生活但風格化的語言,探索四、五年級不同世代的夢想與失落。  《夜夜夜麻》:四個大學同窗好友聚在一起打麻將,有憤世嫉俗的計程車司機、落魄的詩人、紅頂商人與大學教授,青春的夢想與現實的處境相互對照衝擊著彼此,有人用球棒執行自己的正義,有人用名利麻痺自己……最後只剩日以繼夜的滿腹牢騷……與麻將。  《驚異派對》:一場surprise party,引發另一場預期外的風暴,歸國學人、離職記者、公關公司老闆,還有個莫名奇妙走紅的計程車司機,學運的激情對照現今市儈的沉淪,信仰、愛情……都可以妥協,只要能夠生存下去……

9 特價16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我的第1部電影

十方書 出版
2003/11/12 出版

小學作文簿裡那篇,你寫的是老師、醫生,還是異想天開的神仙?此後的歲月中,無論是否如願踏入他人眼中的熱門行業,當你在戲院看到一部好片時,難道內心不曾有過這樣的騷動:我也想當導演,拍一部撼動人心的電影。   有些人的確做到了!即使身無內文,然而靠著價值連城的意志力,他們實現了曾在心中一閃而過的念頭,比如的女導演阿麗森‧安德斯、捧紅布萊德‧彼特的湯姆‧狄西洛他們都是以一部電影發跡的創業家。   閱讀這些人的現身說法後,你就會瞭解他們如何破解拍片的緊箍咒,其中包括籌資、找演員、拍攝與發行等;一旦掌握這本電影製作的秘笈,或許下一個導演就是你!

9 特價288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電影分鏡概論:從意念到影像

五南 出版
2003/06/01 出版

本書所談的是電影創意流程的故事,特別是影像如何形成的過程,也就是電影藝術的核心事物;如何化煩為簡,把意念轉為影像。導演團隊整日鑽營的原本是相當個人化的經驗,但經過理性和邏輯的分析與整理後,就變成可參考、遵循和能激發我們靈感的許多準則;諸如鏡頭的時空因素、鏡位調度的原則、畫面構圖、觀點、敘事策略等,本書都條理清晰地將它們陳列了出來,為有興趣摸索電影的人提供了影像創作時一些關鍵性的思考點。 & 此外,本書也擷取了美國電影自默片以來,歷經有聲片及好萊塢片廠制度的黃金時代,以至1960、1970年代獨立製片風潮所累積的電影媒體本身的創作經驗,使電影創作藝術的精華得以重現,供我們學習,和幫助我們思索這門藝術發展的軌跡。

95 特價5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影美學百年回眸

孟濤  著
揚智文化 出版
2002/01/01 出版

書中剖析了世界電影發展史上各個國家、各個派別的著名影片,並對在電影發展史上起過重要作用的名編劇、名導演和名演員作了詳細的介紹品評。行文流暢,觀點鮮明,史料豐富,給人以知識的營養和智慧的啟迪。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消逝的影像:台語片的電影再現與文化認同

廖金鳳  著
遠流 出版
2001/08/01 出版

顯而易見的是,突然間女性可以是間諜、武士、俠客、飛賊或特警,她們可以經營酒家、組織幫派,同時能夠是稱職的單親母親。無論多麼地脫離現實,至少她們不再必然是孤女、養女、丫環、村姑、盲人、棄妻、酒女、舞女或妓女。除此之外,我們還看到瀟灑遊蕩的歌手、英勇殲敵的特務、正氣凜然的牛仔、武術高超的俠客、嬉戲海濱的女郎、神出鬼沒的女盜;還有一群或是情報員、或是毒梟、或是花花公子、或是富家大少,不管是在開車、數鈔票、打高爾夫球或喝咖啡,總是戴著緊貼墨鏡(wrap-around-shade)的英俊男子。 台語片從一九五五年至一九七二年之間生產的多達千部以上影片,委實展現出五彩繽紛的生活狀態。整體而言,它們在前期流露出對於生活充滿濃厚怨歎,後期則展現若似巴赫汀(Mikhail Bakhtin)所揭示狂歡式(carnivalesque)的再現形式。如果台語片是透過前期的哀怨世界,抒發日據時期揮之不去的夢魘,後期則是以一個完全去政治化(de-politicized)的狂歡世界,一方面宣誓自身愈挫愈勇的生存,一方面或許也指涉那個視之不見的嚴苛社會狀態。

9 特價198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電影百年發展史:後半世紀

麥格羅希爾 出版
2001/02/12 出版
9 特價684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蛋啦!

曾麒穎  著
成陽 出版
2000/12/27 出版
9 特價29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當代中國電影 1998

黃寤蘭  著
時報文化 出版
1999/03/01 出版

當代中國電影 影市越是低迷,出版者支持電影的決心越是旺盛。 創作是永不枯竭的源頭活水,越處於逆境越如沙漠裡努力迸現的生機,紅得更豔,綠得鮮翠,印証於電影果然不虛。這使得這本電影文化與現象報告專書的出版,逐年有了更新的意義。 今年度這本書的視野比往年更廣闊,不僅循往例邀請本地的學者、影評人出任觀察委員,並擴大戰線,邀請香港和大陸的學者加入,各自就該地電影文本與重要現象開會討論出年度議題,並分別撰寫後匯集成冊。因此書中出現香港篇、大陸篇和台灣篇三大段落,對比齊觀,互為參考,並收錄三地剛整的電影作品的電影作品編目,期使這本書的閱讀者能掌握到最充分的資訊與意見。 作者簡介 台灣篇 王志成  紐約大學電影藝術碩士,現為影評人、紀錄片導演,著作有影評集《聲色之謎》。 林則良  淡江大學歷史系畢業,從事文字工作,影評陸續發表於《中時晚報》、《破報》、《電影欣賞》等刊物,著作有《對鏡猜疑》、詩集《與蛇的排練》、以及日記小說《被自己果實壓彎的一株年輕的樹》。 陳儒修  南加大電影理論博士,現任台灣藝術學院電影系副教授,著作有《台灣新電影的歷史文化經驗》、《電影帝國》。 陳寶旭  淡江大學大傳系畢業,紐約大學大傳研究所,為資深影劇記者,現任職《中國時報》娛樂週報撰述委員。 游惠貞    紐約大學電影系碩士,現任文化大學與慈濟醫學院兼任講師,編有《女性與影像》一書。 聞天祥  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現為專業影評人,著作有《孵一顆電影蛋》、《影迷藏寶圖》、《攝影機與絞肉機》、《告別大師》。 大陸篇 黃式憲  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現任北京電影學院教授,著作有《鏡文化思辨》、《電影劇作概論》。 戴錦華  現任北京電影學院教授,著作有《浮出歷史地表》(與孟悅合作)、《鏡與世俗神化》、《電影理論與批評手冊》、《鏡城突圍》、《猶在鏡中》、《拼圖遊戲》。 編者簡介 黃寤蘭  現任中時晚報副總主筆,曾主編《西洋音樂百科全書》,著作有《鄭善禧:畫壇老頑童》等書。

79 特價19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影視史學

張廣智  著
揚智文化 出版
1998/10/01 出版

影視史學  肇端於美國學界的影視史學,目前已在史學界內引起很大的迴響,它是媒體革命所帶來的後果,不僅讓我們以新的眼光來看待歷史,更對書寫史學形成巨大的挑戰。影視史學全新的敘述歷史的手法,在在發人深省。本書對此一新的領域有全面且系統性的介紹。  影視史學是當代西方史學的新品種,發端於美國,在海峽兩岸的台灣與大陸學人中,也引發極大討論,對影視史學作出積極的回應。影視史學是一個全新的史學門類,影視史學中的「影視」應包含多方面的涵義,並非僅是指電影與電視,影視史學的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透過本書,將可對這一門新的歷史學作進一步的了解。 作者簡介  張廣智  一九三九年生,上海復旦大學歷史系畢,或大陸首屆西方史學史專業碩士學位。現任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致力歷史教學與研究三十餘年,領域集中於世界古代史、西方史學史、史學理論和世界文化史,發表相關論文一五0餘篇,出版著作十五部,主編有《世界文化史》等書。

9 特價13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影(百年發展史.前半世紀)

VRISTIN THEA  著 、DAVID BORDWE  著
麥格羅希爾 出版
1998/09/01 出版
9 特價58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中國電影我見我思

梁良著  著
茂林 出版
1998/08/12 出版
9 特價25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台灣電影閱覽

李泳泉  著
玉山社 出版
1998/08/01 出版

台灣電影閱覽 <台灣電影閱覽>這本書的產生,猶如是保存台灣電影史一樣,作者有感於我們整理台灣電影史料的進展,遠不如電影人凋零、老戲院拆毀改建的速度,撰寫<台灣電影閱覽>相對來說猶如補破網總是顧此失彼,永無寧日,但作者仍盡心盡力完成了這本書,只因在最困難的時刻,仍要保存最珍貴的資料。 這本書探討台灣史上,從以往到現在,具代表性的電影。而時代的不同總是反映在電影上,加上作者的旁徵博引以及時代背景的介紹,將來龍去脈,娓娓道來,能讓不熟悉此一領域的朋友進入狀況。 作者希望這是拋磚引玉的起點,而不是蓋棺論定的終點。 作者簡介 李泳泉-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奧斯汀德州大學廣播電視電影研究所。與陳麗貴合譯有<雕刻時光>。現任教於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系。

9 特價25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電影觀賞

鄭泰丞  著
桂冠圖書 出版
1995/09/01 出版

電影觀賞   大眾傳播的各種媒介符號中,映象由最先進的科技所製造,且包含文字、聲音和形象三種符號。現代人接觸映像愈加頻繁,映像文化在大眾文化中的比重也愈增強,然而,映像在我們的心理上產生的是最接近又最疏離的效果。  本書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藉由映像觀賞與宗教信仰在功能和意義上的比較,探討映像作品在現代文明中的文化意義與定位問題。

9 特價18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袋鼠男人

李黎  著 、劉怡明  著
遠流 出版
1994/12/01 出版

袋鼠男人  本書為電影>的劇本,由李黎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討論男性懷孕生子的可能性,是一則有科學根據的預言.  故事敘述在美國工作的年輕華人夫婦由於妻子失去子宮,於是從事生物科學研究的先生想到製造人工子宮,並以自身為實驗品,嘗試懷孕,且得以成功.編劇李黎為著名的作家,曾出版>,>,>等書.  本片導演為劉怡明,這是她第一次執導劇情片,但在這之前,她曾做過吳天明,張藝謀,李安等人的助手,曾在中國大陸,美國等地有過豐富的拍片經驗.

9 特價144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台語片時代

國家電影資 出版
1994/10/31 出版
9 特價324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電影美學

姚曉濛  著
五南 出版
1993/11/01 出版
95 特價17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3/4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