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錄兒童心理學大師溫尼考特40年的長期觀察與思考靈光。★三十一篇臨床與理論的精華,帶領讀者認識兒童的發展歷程。與你並肩走在愛孩子的路上:獻給親愛的小孩、親愛的你!當孩子哭鬧奔跑、沉默不語,或出現身心症狀時,他不是想故意搗蛋,而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地呼喚世界的回應。這一刻,我們只需要適時地出現在他的身邊,傾聽他、讀懂他,在寧靜的陪伴下,他就能慢慢走出獨立的步伐,好好長大。溫尼考特兼具小兒科醫生與精神分析師的雙重身份,終其一生關照著孩子們的成長。在本書中,他始終提醒著我們:孩子並不需要「完美」的照顧,一切只要「夠好」就好。本書收錄了這位貼心的醫生橫跨四十年、共三十一篇的思想結晶,用包容、溫暖的語言,帶領我們進入孩子的內在世界。無論是嬰兒早期的發展、家庭對兒童生活的影響、各種症狀背後的心理成因,他都有著鞭辟入裡的洞見;另一方面,他也能退後一步、以更全觀的視野,探討小兒科醫師、精神分析師、心理學者、社會工作者等各種專業人員如何各司其職,真正為孩子們打造出「夠好」的環境。這本書,獻給親愛的小孩,也獻給所有親愛的照顧者。無論你是家長、教師、醫師或社工,只要你曾在陪伴孩子的路上遭遇困難、疑惑,或感到無能為力,你都能在溫尼考特的文字裡,找到真實的理解與力量。這本文集以個案難題為核心,如精心策劃的展覽般條理地呈現,為心理工作者、特教人員與社工打造了重要的里程碑,尤其對在各類機構中照顧困境兒少的工作者,具有高度的參考價值。——蔡榮裕不同於溫尼考特的其他著作,本書以大量的臨床材料為主。在那些面向父母與各類照顧者的演說中,他提出了許多理解幼兒的實用觀點,而這些觀點正來自他作為兒科醫師與精神分析師的真實臨床經驗。——許薰月暖心推薦|按姓氏筆劃排列王浩威|精神科醫師、榮格分析師石昱棋|牧陽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林玉華|前輔仁大學醫學院臨床心理學系系主任林耀盛|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兼系主任孫明儀|映安社會工作師事務所負責人張通銘|彰基兒童醫院兒科部副部長、臺北醫學大學醫學士、 中興大學學士後醫學系部定助理教授郭煌宗|中國醫藥大學兒少發展暨心智行爲科顧問許薰月|諮商心理師、巴黎西堤大學精神分析與心理病理學博士蔡榮裕|松德院區思想起心理治療中心分析治療督導、臺灣分析治療學會理事長、 臺灣心理治療個案管理學會理事長謝佳芳|紐約IPTAR兒童與青少年精神分析取向治療師
心理學是一門有趣又充滿吸引力的社會科學。了解心理學可以幫助我們認識自己,改善我們的生活。搞懂心理學就是要幫助我們活得更快樂,盡情發揮所有潛能。本書收集101個有關心理學的選題,舉凡從治療的藝術表演、利他主義、犯罪心理,再到性別差異、思覺失調症及社會病症……等等領域,內容廣泛,包羅萬象。舉例如下:妄想與幻覺──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我始終相信「他」(某韓劇男主角)深愛著我。──情愛妄想症(Erotomanic)我就知道「他」遲早會出軌。──嫉妒妄想症(Jealous)「他」為了甩掉我不斷地恐嚇我甚至下藥害我。──被害妄想症(Persecutory)現在,我每天都會聞到「他」的氣味。──幻嗅(用藥、腦傷或化學物質失衡造成)而且,「他」還是會關心我,跟我說話。──幻聽(用藥、腦傷或化學物質失衡造成)目光接觸──眼神真的會放電嗎?「視線」在日常對話中扮演著關鍵角色,習於與對方做目光接觸的人,不僅被視為性格開朗,也被認為是較值得信賴。政治人物會以目光「掃視」全場;業務員也很擅長與聽眾做目光接觸;盲人戴上墨鏡是為了避免無法與人四目交接的尷尬;保安從業人員也會戴墨鏡,以利於隨時留意可疑者而不會被發現;交通警察會戴上鏡面反光的眼鏡,讓憤怒或緊張的駕駛看不到警察的目光,只看到自己的倒影,進而打消抵抗的念頭。安慰劑效應──打疫苗到底有沒有效?一種精神高於物質的概念,病人雖然獲得無效的治療,卻「預料」或「相信」治療有效,而讓症狀得到舒緩的現象。哪一類安慰劑最有效?若要將安慰劑的療效提升到最高層級,它必須非常大顆而且是粽色或紫色,要不然就是非常小顆而且是紅色或黃色。幽默、笑話與笑聲──歡笑一籮筐笑話可以釋放通常受壓抑的情緒及驅力。佛洛伊德認為有兩種關鍵型式:與性驅力及攻擊驅力有關的黃色笑話。這些驅力通常受我們的超我或良心(審查)控制。因此,一個笑話必須能釋放心理能量才會成功。驅力的釋放也能造成壓抑的能量釋放,而這種釋放以歡笑表現出來。笑聲與幽默具有社交性的感染力,男性會受到被自己逗笑的女性吸引,女性也會受到能逗她們笑的男性吸引。印象管理與自我呈現──裝乖心理學什麼是印象管理? 在面試中,每個人都會「裝乖」,把自己包裝成非常正向,其實形同撒謊或隱瞞事實。說謊是份苦差事,不但困難而且費力,因為你必須同時做許多事:1 把故事說對:必須巧舌如簧,不得與所有眾所周知的事實有任何牴觸。2 把故事記得一清二楚,反覆陳述時才不會出現任何不一致。3 仔細觀察面試官,確保他們吞下誘餌。4 熟背劇本把戲演好:展現的情緒必須與情節相符。5 除了把劇本背熟,還得壓抑對真相的記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面試官也有方法識破你的謊言:1 要求面試者把故事倒過來說。這種敘述方式有點難度,但假如故事不是捏造的就會容易得多。說謊者並不會永遠把時序整理得很完整,在這種情況下很快就會露出馬腳。2 在陳述過程中與受試者保持目光接觸。說謊者必須專注思考。在有目光接觸的情況下回想自己羅織的謊言將會非常困難。3 提出意料之外的問題。說謊者很怕說出「我想不起來/不記得/不知道」,因為這會讓自己顯得很可疑。不只一次提出意料之外的問題,從對方的回答中找出這類跡象。4 魔鬼代言人。精明的說謊者隨時都能清楚表示自己的意識形態立場。請他們針對某個議題提出意見。說謊者在這時候會比誠實者反應更迅速,並提出更豐富的回答。5 策略性提問。多數說謊者需要回避及否定,他們需要動用許多策略以避免承認或敘述真相,也需要用到否定策略。誠實者比較多話,擔心面試官不知道自己的所有過往;內疚者則因害怕被揭穿定罪而比較寡言。因此,聰明的面試官會先提出開放性問題,再提出封閉性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誠實者比較容易說出實話,而不是謊言。本書涵蓋層面廣泛,是一本認識心理學的入門好書,對於心理學感興趣的人絕對會有所收穫。作者認為,無論學校、醫院、監獄、組織機構和各大企業,甚至各行各業,大家都需要懂一點心理學,因為,這麼一來即可輕易破解人們的各種「偽裝」行為,甚至還能分辨職場裡的偏差行為、工作詐欺……等等。本書提供許多有趣的案例與簡單理論,讓人一讀就懂,而且欲罷不能!
・適用於AP心理學與IB國際文憑課程,完美補充課堂學習與考試準備・每頁一個主題,搭配圖解說明與重點整理,吸收知識更有效率・關鍵理論與經典實驗搭配資訊圖表,幫助理解並牢記重點・排版簡明、邏輯清晰,讓複雜心理學變得超簡單一次搞懂心理學重點!《超簡單心理課》精選心理學必讀主題,將艱深的知識濃縮成清楚易懂的單元,從大腦結構、記憶運作,到恐懼症與各種心理治療,完整涵蓋AP心理學與IB國際文憑課程內容,是學生複習、準備考試不可或缺的高效工具書。本書透過精細的繪圖與照片,配上條理清晰的文字說明,涵蓋認知心理學、發展心理學、臨床心理學、社會心理學與犯罪心理學,幾乎每一頁都附有容易消化與加深印象的重點提示與補充說明,有助融會貫通。DK 發揮一貫強大的博物館式圖文整合能力,讓讀者在研讀每個觀念時,就宛如進入一座迷你主題博物館,得到不同於教科書的學習體驗。不論是課業複習、考前衝刺,還是純粹對心理學充滿好奇,《超簡單心理課》都能讓你輕鬆掌握人心的奧祕!
行為從來不是隨機發生,而是受內在結構與經驗模式牽引情緒失控、溝通卡關、選擇困難,背後都有可解釋的心理機制▎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套「心理操作系統」 這不是一本要你背心理學名詞的書,而是一部帶你「重新理解自己」的實用心理指南。從「為何我們搞不清自己的情緒」、到「選擇的自由其實是幻覺」,本書揭開心理運作的底層邏輯,讓你第一次看見:原來困擾我們多年的情緒反應、選擇困難、關係糾結,背後其實都有可拆解的心理機制。▎人不是被塑造,而是被重複經驗「寫入」 書中從嬰兒期的依附開始,描繪每個人成長過程如何被語言、環境與創傷「編碼」。你以為你已經長大,但那些不安全感、被否定的陰影、或是討好他人的慣性,其實仍活在童年的腳本裡。這些心理印記不只是記憶,而是持續影響你每一次的決定與反應。▎你以為在做選擇,其實早已被推著走 決策心理學告訴我們:「理性」只是故事的表面,真正左右我們的,是無意識的感受與過去的經驗記憶。本書用一針見血的方式,拆解賭徒謬誤、沉沒成本、後悔預期等心智陷阱,讓你發現:原來許多「錯誤選擇」根本不是你的錯,而是整個社會系統讓你看不清選擇背後的結構性限制。▎心理學的重點是能用在自己身上 從調節情緒、建立心理韌性,到設立關係邊界與重新設定自我信念,本書提供一套可以實作的「心理更新術」。你將學會如何透過日常語言修復創傷、如何建立屬於自己的學習策略、如何創造新的心理迴路,而不再被舊有的程式碼牽著走。▎與自己和解的起點 如果你對關係失望、對自己困惑、對未來焦慮,本書將帶你看見:不是你壞掉了,而是你從沒學過怎麼修正。本書就是一份操作手冊,讓你重新成為自己心理系統的主程式設計師。〔本書特色〕你每天的情緒反應、關係互動與選擇困難,其實都來自一套早已寫入卻從未更新的心理系統。本書從心理學的底層邏輯出發,帶你認識內在如何運作,並教你一步步拆除無效的信念、重建情緒與行為的迴路,成為自己心理的設計師。
訊息能否抵達,取決於內容,更取決於人心的解讀信任與好感,是長期合作與關係經營的關鍵資本▎第一印象,往往決定成敗 無論是個人、品牌還是企業,關係的起點都源於我們與他人相遇的瞬間。本書帶你深入心理學與公共關係的交會點,剖析從陌生到熟悉的每一個細節,揭開「好感」背後的科學機制,讓你在不同場合都能快速建立信任與共鳴。▎溝通,不只是說話 我們常以為把話說清楚就能傳達,但情緒、非語言訊號與心理偏誤,往往讓訊息在途中被扭曲。透過實際案例與心理實驗,本書解析語調、肢體語言與故事敘事的力量,幫助你在日常交流、商務談判甚至危機應對中,讓對方「聽見你想說的」。▎人心經營,是一門長期的功課 從社會交換理論到群體動力學,書中告訴你為什麼有些關係能持續深化,有些卻在短時間內瓦解。無論是社群經營、品牌塑造,還是企業內部溝通,都需要掌握心理驅動力,創造認同、投入與滿意度的正向循環。▎影響力,建立在理解之上 說服的關鍵不在於壓倒對方,而是找到共同的信念與價值。書中整理了六大心理槓桿與多種行為策略,教你在面對不同對象與情境時,選擇最有效的切入點,避免踩中心理抗拒與反效果的地雷。▎理解人性,才能走得更遠 從品牌人格到組織信任,再到危機後的心理修復,本書用實用、可落地的方法,幫助你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打造長久穩固的關係網。無論你是公關人、領導者、創業者,還是想提升人際影響力的人,都能在這裡找到具體可行的心理學工具。〔本書特色〕這是一本結合心理學與公共關係實務的全方位指南,帶你從第一印象到長期關係經營,全面掌握人際互動的心理機制。內容涵蓋溝通技巧、說服策略、情緒管理、群體心理、品牌塑造與危機應對,並以豐富案例解析背後的行為邏輯。無論面對個人交流、社群經營或企業管理,你都能找到讓人信任、願意合作的關鍵方法。
★榮格本人親授的分析心理學入門課!★由大眾演講彙編,淺白風趣,平易近人。★解說意識的感官、思維、情感、直覺四種功能,以及如何透過聯想實驗發現無意識、家庭靈等現象。沒有什麼不是心靈的,比如說藝術家或工程師的幻想,像是鐵橋或藝術作品,當然這個講台也是…… ──榮格本系列書由榮格於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的講座內容集結。由於對象是大學生與一般大眾,他透過最平易近人的話語,生動地講解他所開創的「分析心理學」到底是什麼。本書所探討的主題──意識與無意識,是深入學習榮格思想最基礎的知識。榮格首先從生活經驗談起什麼是心理學,說到「心理學研究的是普遍有效的東西,涉及所謂的心靈或靈魂……」,接著介紹意識的四種功能──感官、思維、情感、直覺,更罕見地提到了意志如何調配四種功能,共同形成「我」的覺知。然而榮格認為,意識不能與靈魂等同,它只是心靈的一小部分。意識窮盡之處,心靈仍然廣闊無邊,於是他展開對無意識的探索,發揮科學家本色,說明他如何透過實驗推敲出個人與集體無意識中的情結,以及我們如何透過釋夢,來洞悉無意識想傳達的訊息。本書(講座)時期的榮格,思想大體成形,他走出低潮,睽違二十年再度站上大眾講台。宛如聊天般地,他談旅行、談生活、談文學、談診間佚事,卻時時緊扣思想要義,著實驗證他「無處不是心靈」的基本信念。他以淺顯、多面向又風趣的方式深化受眾的知識體驗,是絕無僅有、原汁原味的分析心理學「入門」課。本書不僅說明了心靈結構、無意識的運作模式、情結與心理功能、夢的解讀方法,也讓我們看到他用以支撐理論的豐富案例、實驗與人類學觀察。──陳宏儒本書講稿充分展現了一個作為「教師」的榮格,可以看出榮格認真備課,思維清晰。──李孟潮專文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王浩威/作家、榮格分析師李孟潮/精神科醫師,《榮格的30個夢》作者陳宏儒/諮商心理師,經營臉書社團「榮格讀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