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韓國EcoNine公司的ESG專家為讀者們揭示了在這個時代,企業生存的必要策略需要什麼條件才可以構成一家「好」公司?這是一個讓企業得以永續發展的故事ESG──環境、社會與治理,不僅是跨國大企業必須實踐更是每一個人都必須關心的議題除了中小企業與ESG相關甚至連辦活動、展覽、演唱會…都和ESG息息相關什麼條件可以構成一家「好」公司?如今,除了提供價格合理的優質產品外,注重可持續發展的企業更容易贏得消費者青睞,並在全球市場中脫穎而出。為了實現永續發展,公司必須在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ESG)方面表現優異。然而,在日常繁忙的核心業務中,企業往往難以專注於 ESG,因此許多公司容易忽視甚至放棄相關工作。作者徐旭在 ESG 領域深耕逾 20 年,他提出了一套核心 ESG 準則,幫助企業突破這一障礙。本書首先對 ESG 進行了精準定義,並深入解析全球企業如何實施 ESG、如何建立 ESG 管理機制,以及如何確保其長期永續發展。作者強調,ESG 不僅是監管機關的要求;唯有整個公司共同參與 ESG 管理,才能實現真正的永續發展。這套理念不僅適用於製造業和大型企業,也適用於非製造業及中小企業。對於任何希望深入了解 ESG 並致力於跟進其最新發展的人來說,本書都是必讀之作。好評推薦關於 ESG 管理的書籍雖然不少,但真正能以人性化視角、正面探討供應鏈可持續性問題的卻寥寥無幾。每次翻閱,我都能深切感受到徐旭執行長二十餘年業界經驗的厚度與真誠。對於認同作者批判性思維的讀者而言,這本書絕對是必讀之作——「如果我們彼此相連,就別無選擇,只能保持透明。」—安秉玉(韓國環境公社會長,前環境部副部長)本書捕捉了企業領導者的真誠心聲,深入探討在全球商業環境中實現永續成長所必須的 ESG 策略。作者指出,ESG 不僅是一種趨勢,更是決定企業長期生存與成功的核心要素。與其他 ESG 書籍不同,本書特別為那些往往忽視永續管理的中小企業而寫,從全球供應鏈的視角清晰說明 ESG 的重要性,並剖析企業面臨的現實挑戰及可行解決方案。強烈推薦所有希望實施 ESG 管理的企業參考閱讀。 ——柳延哲(聯合國全球契約韓國協會秘書長、前外交部氣候變遷大使)我曾在 EcoNine 徐旭執行長麾下工作多年,深切體會到他對工作的真誠投入。在此期間,公司與員工都學到了許多寶貴的經驗,並共同成長。閱讀徐旭執行長的著作時,我再次被國內外引領 ESG 潮流的企業案例所啟發。我不再只是追隨潮流或為了客戶交易而實施 ESG 管理,而是更加堅定地從真正的 ESG 視角反思與改進公司,以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對此,我深表感謝。——姜尚宇(跨國集團CTR Holdings執行長)作者以二十多年專業經驗,支持韓國企業在環境與永續發展上的創新,並將這些經驗濃縮成本書的核心哲學。書中強調,中小企業雖常被經濟新聞忽略,卻是國家經濟的基石,也是應對氣候變遷、全球經濟變局與結構調整的關鍵。作者認為,每個人,包括我們日常遇到的平凡鄰居,都可能是解決未來挑戰的關鍵力量。在氣候、疫情與地緣政治頻繁變動的環境中,他以充滿溫暖與人文關懷的方式,揭示了「ESG密碼」的實踐方法。書中不僅展示了國內外企業在ESG領域的成功案例,也提供了切實可行的策略與思考框架。作者指出,理解並實踐「ESG密碼」的中小企業,最終將成為主流,引領未來經濟與社會的永續發展。對希望深入掌握ESG、提升企業長期競爭力的人而言,本書必讀。——李恩英(韓國首家國際發展合作環境與社會安全顧問公司Gaia Consulting執行長)
本書整合管理與創業學派精髓,以永續系統發展(SSD)方法論為核心,解析企業從創價、成長、轉型、系統領導、策略發展至永續創新的動態管理要訣及必要修煉,幫助企業打造永續經營競爭力。 第一篇〈觀念篇〉闡述創價成長、永續創新等六大核心知識脈絡,第二篇〈實踐篇〉收錄科技製造、數位永續、社會企業及社會影響力等領域共十二個標竿組織案例:■溢泰實業 ■艾美特 ■兆利科技 ■叡揚資訊■新呈工業 ■海能量科技 ■ESPRO ■芙彤園■賀木堂 ■翔耀綠能 ■佳格食品 ■產業創新研究院以系統化學理與真實案例的對話提供實務框架,協助企業前瞻布局、主動創新,並透過生態系發展策略管理,兼善社會、環境、經濟利益,邁向永續經營,實現基業長青。為企業家、教育界、非營利組織及創新創業者提供跨域學習平台,共創永續未來。大師推薦──施振榮/宏碁集團創辦人創業家在創業過程會面臨許多挑戰,首重「氣長」,才能等待時機到來。領導人應具備「創造價值、利益平衡、永續經營」三大基本信念,而企業經營追求永續,就要持續不斷地創新。John Sterman/美國MIT史隆管理學院系統動態學講座教授暨永續中心主任在動態與複雜性不斷攀升的數位賦能時代,唯有具備系統思維才能做出更有效的決策並持續學習。系統動態學能協助我們深入理解所處的複雜系統——無論是組織、企業、市場、整體社會,甚至全球氣候體系。本書提供最佳實踐案例。Marya Besharov/英國牛津大學賽德商學院教授暨社會創新創業中心主任因應當前全球政經社會環境與ESG永續思潮,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具備社會創新創業精神以及系統思維的領導者——他們能洞察挑戰背後的複雜結構,並跨域協作,推動有意義的改變。
• 想創業、轉型或升級經營格局的中小企業主• 重視實戰與策略並重的商管讀者• 對商業歷史、企業案例與投資思維有興趣的普遍讀者群1. 融合中西智慧,揭示致富底層邏輯從中國白圭「人棄我取」的經商哲學,到美國范德比爾特、卡耐基的戰略轉型與佈局,本書精選歷史與現代企業家的成功案例,讓你掌握貫通古今的經營思維。2. 九大經商準則 × 實戰心法全面傳授從「有捨有得」的取捨智慧,到「穩中求勝」「未雨綢繆」的長期經營視角,全面歸納成九大關鍵法則,幫助讀者建立系統化的商業思維。3. 大量實例剖析,直指決策核心案例涵蓋亞馬遜、星巴克、小米等企業實踐策略,揭示其短期吃虧背後的長遠佈局,為讀者提供精準決策的參考座標。4. 策略思維與格局養成並重本書不僅教你怎麼賺錢,更帶你看懂市場週期、競爭態勢、政策環境對企業的影響,協助讀者從經營者思維升級為企業舵手視角。
科技教父 施振榮╳劉順仁 打造新時代的經營與會計心法, 讓企業的隱性價值現身,締造永續的成功 ★ 與台積電特別合作,專章收錄:培育多元共融的將才★ (by 台積電資深副總經理何麗梅) ❝ 如果你想要在商業上(其實也包括人生)成功, 你所創造的必須多過你所消耗的。❞ ─────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 ▎經營者的王道修養,輔以會計制度與AI的協助, 是企業永續發展的不二法門 王道經營會計學以王道思想為基礎,強調經營與會計的結合:經營著重願景與策略;會計著重衡量與執行。王道思想可細分為三個支柱:同理與同情心、真實誠信、當責。 ★ 同理與同情心: 自身「受苦」的經驗加上會計數字輔助,對商業「痛點」的感受與偵測會更為準確。 ★ 真實誠信: 真實誠信在財務報導中,代表認識「整體」,並且真實表達「整體」。 ★ 當責: 指的是一個人主動承擔責任的心態。單靠「問責」只能做到A,加上「當責」心態才能 做到A+。 而王道的落實則仰賴三個面向:價值創造、利益平衡、永續經營。 ★ 創造價值:在企業經營上,知識可以帶來正常盈餘。高維思考才能驅動經理人看見「尚 未展現可能性」的商機,進而創造超額盈餘。 ★ 利益平衡:合理的利益分配是價值創造的基礎;能創造顯著績效與能夠實現核心價值 者,都應該獲得合理獎酬。 ★ 永續經營:企業的衰敗都在存對於隱性價值的忽略,相對地,企業每一份對於創造隱性 價值的努力,都是在奠定基業長青的基礎。 本書透過王道的歷史發展與觀念架構,把會計系統所能發揮的價值提升到最大,並鼓勵企業建立AI時代所必備的深度思考與問答文化。案例豐富而詳盡,包含亞馬遜、沃爾瑪、台積電等知名跨國企業。 ▎讓 AI 成為「王道智謀共創的夥伴」 問AI的方式有邏輯、有層次、能抓住關鍵,AI提供的洞見就會像剖木一般,層層解開。例如,當我們問AI:「什麼是ESG報告?」它只會提供定義;但當我們問:「公司如何運用ESG報告,在供應鏈上控管風險並且建立市場信任?」它就會整合架構,建構風險模型,列舉成功案例,甚至提供策略建議。 AI無法代替人的思考,但它能放大思考的廣度與速度。例如,在會計、策略、法遵、ESG、甚至產品設計與客戶體驗上,AI可以協助我們: .快速掃描龐大資料,擷取重點。 .模擬多種場景,進行策略預演。 .結合內部財務模型與市場資訊,生成高品質的決策備選案。 當企業中有更多經理人能提出更高層次的問題、建立更有策略性對話機制,AI就能成為「王道智謀共創的夥伴」。
各行各業1%強者,業績爆發還能休假的祕密,就藏在南瓜田裡★ Amazon經管類傳奇經典,長踞 No. 1 ★第一次當老闆就該懂的經營眉角,幫你避開經營陷阱、精準聚焦、業績倍增!一本讓所有經營者都想私藏的翻身攻略為什麼有些南瓜大如馬車,有些卻小到讓人不屑一顧?創業狂人米卡洛維茲踏遍了冠軍瓜農的農場,發現原來種出巨無霸南瓜的方法,就是在各行各業成功的通則──你必須鐵了心,去蕪存菁、不節外生枝,這樣大南瓜(你的事業)才能爆炸成長。其實,經營事業不能什麼都做。把養分用在對的地方,事業才能直上天際!一個簡單的觀念,卻是多少管理者的慘痛教訓!如果缺乏紀律,你要不是變成金錢的奴隸,就是變成時間的奴隸。本書透過作者獨到的經營洞見,加上各行各業奇蹟般的翻身故事,歸納出一套容易吸收、執行的經營之道:南瓜計畫。賺得更多,但做得更少。業界口耳相傳,直擊那些最廣為人知的經營迷思◆ 客戶永遠是對的?只有「對的」客戶才永遠是對的◆ 幾乎所有失敗者都這麼想:只要接到那個大客戶,我就成功了◆ 公開「獨門配方」竟然會讓你更搶手,為什麼?◆ 對客戶就是要偏心,你才能有真正的競爭力◆ 消費者需求是種迷思:如果南瓜夠大,就不需要再迎合市場《南瓜計畫》適用於各行各業,拯救的案例包括:餐飲業、航空公司、自由接案、網拍、營造業者、寵物業、音樂界、釀酒商、網頁設計師、安養中心、律師……而你的事業也將就此進化!
未來在等待的差異化能力是什麼?大家很常問:「接下來十年,有什麼事會出現變化?」很少人問我:「接下來十年,有什麼事不會出現變化?」──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知道什麼不該改變,什麼該放棄,找出今日出眾且合意的差異化特色,站穩軸心,深化紮根,就能在明日耐久而靈活地轉型發威。 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組織與個人如何建立根基,來提高穩定感、深度與價值?這是為當今變化頻繁、處處干擾的商業環境,所撰寫的變革型指南。 書中強調要掌握「軸心」,而非盲目「軸轉」。軸轉一詞,在2020年疫情爆發後,加速成為組織調整策略的代名詞,意味著商業策略上的改變方向。然而,如果沒有差異化與穩定的能力,頻繁的軸轉只會導致企業效益不彰。 作者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重心腳」(Pivot Foot)概念,如同籃球選手轉身時,一隻腳緊貼地面提供穩定感,才能有力的轉身。重心腳是由顧客見解、產品知識和信任構成的穩固根基,它為變革提供重要指引。書中獨創5D原則,引領企業找出自己的差異化特色:出眾(Distinctive):組織有別於競爭對手之處,取決於顧客的體驗,而非僅是內部觀點。合意(Desirable):產品或服務是顧客真正想要的,人們願意為此付費,同時也能創造內部價值。耐久(Durable):難以模仿或複製的差異化特質,通常源於品牌聲譽、生態系統或獨特文化。靈活(Dynamic):能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確保未來能持續合乎顧客心意。宣導(Disseminated):將差異化特色傳達給組織內外人員,確保每個人都了解,並知道如何貢獻心力。 幫助企業釐清應該在何時、何處、如何深入扎根,區分真正的機會與純粹的干擾。精準聚焦於企業最重要的事物,掌握勝出關鍵。【各界好評】「夏皮洛撰寫的著作立論扎實,有利應對這令人頭暈目眩的時代。他提出簡單又重大的準則,兼具穩定感與敏捷度,這種高明的做法可以達到永久的軸轉,有助你打造具有代表性的長久事業。」──丹尼爾.品克(Daniel H. Pink),《紐約時報》冠軍暢銷書作者,著有《單純的力量》(Drive)、《後悔的力量》(The Power of Regret)、《未來在等待的銷售人才》(To Sell Is Human)「創新已成為既定的標準,但創新要是變成品質與重心的仇敵,會發生什麼情況?史蒂芬.夏皮洛的這本書不僅著眼於改變局勢的關鍵環節,更闡述何時必須做出改變,改變是否有其必要。夏皮洛重新思考詞語與做法在維持現況上發揮的效能,鼓勵大家日後要更嚴謹思考,把重心放在本質上。」──馬歇.葛史密斯(Marshall Goldsmith)博士,Thinkers50評選為全球第一高階主管教練,《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著有《放手去活》(The Earned Life)、《練習改變》(Triggers)、《UP學》(What Got You Here Won’t Get You There)「『不讀時報,閱讀永恆。』1863年,亨利.梭羅寫出這句不朽的建言,而整整一百五十年後,社群媒體和今日的忙碌文化取而代之。史蒂芬.夏皮洛和梭羅一樣,都很清楚未來的人們會沉迷於下一件大事(the next big thing),但這本書的讀者會抵抗這股干擾狂潮,加倍投入本質與深度,藉此達到差異化、脫穎而出。」──麥克.貝勒(Mike Bechtel),勤業眾信管理顧問公司未來長,聖母大學企業創新兼任教授「軸轉在新創公司之間蔚為風潮。然而,夏皮洛闡明,軸轉要是少了差異化與穩定的能力,就有如急轉彎後卻哪裡都去不了。如果你所在的商業環境正發生變化(誰不是這樣呢?),請務必閱讀本書。」──湯瑪斯.戴文波特(Thomas H. Davenport),巴布森學院特聘教授,麻省理工學院研究員,著有《魔鬼都在數據裡》(Competing on Analytics)與《AI傳產驅動力》(All-in on AI)「對各個組織來說,科技與人工智慧正在改變局勢,而夏皮洛的重要見解猶如一道強大的力量,聚焦於不會改變且不該改變的事物。他的核心信念是『在差異化之處發揮創新精神』,這不僅是一句建言,更是一件要務,在當今活躍又動盪的世界,有助於茁壯成長。這本書有如一張路線圖,可以協助領導者推動改造並堅守真正不變之事物。」──保羅.道格提(Paul Daugherty),埃森哲(Accenture)公司技術創新長「在今日競爭激烈的企業環境下,脫穎而出不僅重要,更是必要。夏皮洛的這本書提升了對話的層次,從單純的差異化升級到大師班,幫助讀者成為無可取代的要角。本書超越讀物的範疇,它是強大的催化劑,將可以促成事業的轉型。」──多利.克拉克(Dorie Clark),暢銷書《長線思維》(The Long Game)作者,哥倫比亞商學院高階管理教育教師
策略定位決定企業的生存邊界,也是驅動成長的首要引擎 唯有看清全局與價值鏈,才能在競爭中找到長久立足點 ▎定位不是口號,而是生死抉擇 很多人以為「定位」只是廣告語,但真正的策略定位更像一場艱難的數學猜想。企業必須在需求與心智的二選一之間找到平衡,還要在上游、中游與下游之間看清整體格局。它不只是選詞造句,而是一次次決定要走哪條路、承擔什麼風險、押注在哪個未來。 ▎找到自己的風水寶地 市場競爭永遠殘酷:有時候需要硬碰硬,有時候得靈活繞道。關鍵在於誰能找到真正的「牛鼻子」——引領行業走向的關鍵點。潛力產品不是靠想像,而是來自對趨勢的敏銳捕捉,以及在低風險與高潛力之間找到兼得的解答。當一些快速崛起的品牌案例被拿來討論時,人們看到的並非奇蹟,而是精準定位的結果。 ▎成長的飛輪效應 小企業要長大,靠的並非單點爆發,而是能否建立持續旋轉的飛輪。從價值主張、產品組合到營利機制,都是飛輪的齒輪。真正的定位,是讓產品與需求緊密聯結,進而推動企業從第一個飛輪走向第二個飛輪,形成不斷自我強化的循環。從新興電商到特色連鎖品牌,再到跨境快時尚平臺,它們的成長歷程,都是這種機制的最佳注腳。 ▎核心競爭力的延展 當一款主打產品誕生,挑戰才剛開始。如何將它升級成整座產品寶塔?如何避免陷入「灌木叢」般的無序擴張?答案在於核心競爭力的分形延展,讓一個優勢被多次複製,並支撐企業在轉型時找到新的曲線與飛輪。這是一場不斷銜接的演化,要求企業既要繼承,也要差異,更要優生。 ▎企業是生命體,而非機器 最後,本書提醒:品牌不是浮在產品之上的幻影,而是扎根於真實商業模式的延伸。企業若要長久,必須被視為一個生命體——有經營與管理的經脈、有持續成長的養分。策略定位的真正價值,不在於短期的銷量,而在於為企業生命週期導航,讓它從一顆幼苗成長為參天大樹。 〔本書特色〕 策略定位是一門關於選擇與聚焦的藝術。它揭示企業如何在變動的市場中,辨識趨勢、塑造潛力產品,並以差異化路徑突圍。定位不僅關乎競爭,更在於構建飛輪效應,讓產品、模式與價值鏈形成持續循環。從草根創業到跨國企業,成功關鍵在於抓住核心優勢並持續放大,使品牌與組織成為能自我生長的生命體。
這不是一本關於回顧,而是一本關於未來的書。翻開它,讓文化賦能行銷,讓品牌點亮城市。本書探討:1. 從城市文化資源中找出差異化優勢。2. 跳脫短期活動思維,轉化為可長期經營的城市品牌。3. 建立居民的參與感,讓文化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4. 打造能夠被看見、被認同的城市文化產品與體驗。延續前著《城市品牌行銷》的架構思維,本書《城市文化創新》進一步聚焦在「文化」──這項城市最關鍵、卻也最常被忽略的無形資產。在前一本書中,作者透過品牌定位、價值共創與城市敘事,為地方建立一套可長期經營的品牌策略藍圖。當作者深入接觸各地政府、在地團隊與企業組織時,更深刻理解到:城市品牌行銷只是第一步,真正能讓城市獲得認同與連結的,是文化──那份深植於土地、人民與歷史記憶中的獨特性。然而,若城市文化缺乏創新與持續進化的能力,就容易被遺忘,成為僅存於記憶或建築中的封存物。城市不能只是回顧傳統,更需要有勇氣走向未來。
創投家為什麼最想知道商業模式?企業營運為什麼無法持續盈利?轉型變革為什麼不知道從何下手?「商業模式」是營運思考必備工具只要有組織,就會有商業模式。優異的商業模式會促使組織快速成長;糟糕的商業模式則會讓最具前途的創投公司注定失敗。任何經營公司的人,不論事業是否成功,都知道顧客、供應商、員工、資源、資金與夢想之間的關聯性。本書提供了一個架構,讓你能以視覺化方式設計並評估你的夢想,也會讓你看到你需要填補的空白處有多大。◎為你的組織量身設計「商業模式」商業模式是以地圖或故事呈現的設計,這些要素集中圍繞在資源、交易、價值創造,當這些要素達成協調、彼此相互配合,便能產生前後一致且說服力十足的敘事,而商業模式就有可能持續進行:(1)資源:是商業模式的原料。記得檢視在你的組織中,有哪些關鍵資源?不論是資產、知識或能力,都必須詳細列出可以取得和必要的資源。(2)交易:是連結的樞紐,指的是連結、結合、交換各項資源。其中,「跨界交易」最為重要,例如向客戶銷售商品、跟供應商買原料,都屬於跨界交易。如果想要評估商業模式,可以從這開始下手。(3)價值:商業模式只有在能「創造」並獲取「價值」時才算成功,因此組織必須要將資源和交易中所蘊含的價值變現並獲取,才能夠獲益、存續及興盛。(4)敘事:優異的商業模式會訴說前後一致、說服力十足,也能實行的故事。當敘事將資源、交易、價值連結在一起時,商業模式本身便能達成協調一致。對一致性的概念有所了解後,就能打造出商業模式地圖和商業模式圖。該如何把資源、交易與創造價值用敘事巧妙地連結起來?需要哪些工具?什麼架構?怎樣打造?如何調整?◎你的商業模式資源夠SHaRP嗎?1.專業化(Specialised):同樣都是MP3隨身聽,蘋果的iPod為何可以擁有75%的市占率?2.難以複製(Hard to copy):可口可樂的優勢在於,具有他人難以複製的商業機密。3.罕見(Rare):稀少的資源指的可以是資產、不尋常的知識和獨特的能力。4.寶貴(Precious):有價值的資源是實際可行產品與服務的基石。◎在不同的時機,你可以採取不同的三種基本工具:1.創業前:你可以利用「RTVN架構」洞察商機。2.對於剛起步的事業:「精實畫布」協助你探索最成功的商業模式。3.成長公司:「OBMC商業模式地圖」有效發揮企業中的資源與能力。商業模式是判斷組織是否可長期維持下去的唯一最佳指標。不論你是經驗豐富的高階主管、中階的經理人、小型企業的業主、創業家,或只是對商業和管理有興趣的一般人,只要從頭到尾完成商業模式的週期和分析,就能掌握讓事業維持不墜的關鍵所在。
趨勢不是命運,是可以預測與駕馭的技術別再盲目跟風,打造自己的風口優勢才是關鍵!===========》 顧客旅程 × 商業模式 × 設計思考 × 敏捷開發 《===========台灣、東南亞跨產業上千名經理人共同見證IBM、PwC數位轉型顧問,前爭鮮集團總經理── 江勇慶 ──》》當市場風向瞬息萬變,企業該如何辨識趨勢、抓住機會、創造價值?》》本書提供一套跨越洞察、設計與執行的系統性方法,幫助讀者在變局中看清趨勢動向、建立清晰策略。從顧客體驗分析、商業模式設計、設計思考到敏捷開發,作者以實戰經驗拆解創新落地的關鍵技術,結合多元案例與評估工具,協助企業走出跟風盲點,打造屬於自己的風口優勢。》》本書適合所有想看懂變化、掌握趨勢、引領轉型的商業實踐者。▎專文推薦Casey|前爭鮮餐飲集團台灣區執行長Ray|犀牛盾共同創辦人陳俊銘|JC Training 創辦人 ▎風口好評呂志豪|臺灣科技大學EMBA執行長 許景泰|商戰CXO 執行長Mr. Market市場先生|財經作家◤◤無論是企業領導者、主管,或是希望把理論轉化成成果的實務工作者,我相信都能從此書中獲得啟發。尤其在這個變動快速的時代,書裡的方法和思路,能讓組織更有方向規劃下一步。◢◢── Casey|前爭鮮餐飲集團台灣區執行長◤◤我常常聽到同仁回饋說:「和江顧問談過之後,原本模糊的地方突然清楚了。」那種「清楚」並不是因為有人幫你下了結論,而是因為他讓你自己找到最適合的解法。◢◢── Ray|犀牛盾共同創辦人◤◤作者Chris長期專注於企業轉型與創新策略的實務輔導,累積了豐富的戰略視野與第一線經驗。他不僅陪伴眾多中大型企業完成數位轉型與組織創新,也協助新創團隊在激烈競爭中找到突破口。◢◢── 陳俊銘|JC Training 創辦人▎如果你是……,這本書值得你一讀:※ 新創團隊與創業者,正在思考未來團隊的路徑與方法※ 企業內部創新推動者或顧問,正在努力建立創新文化※ 企業中的轉型負責人,正在苦惱如何排除轉型的阻力※ 想理解新趨勢與創新邏輯,提升自己的商業思惟能力 培養趨勢洞察力,在每波浪潮前端提早卡位,掌握市場風向乘風而上!── 寫給每一位在變局中尋找方向的實踐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