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簡史─起源:從宇宙微塵到原始細胞,追尋生命起源與生物機制的真實脈絡
從宇宙塵埃講起,解讀生命分子如何一步步組成今天的你我精準重建生命內史,每一個細胞都有故事!【一場穿越40億年的科學之旅】本書帶領讀者從宇宙大爆炸與元素誕生開始,跨越數十億年的時間長河,探尋生命從無到有的真實歷程。它不只是一本講述生命歷史的書,更是一部從分子層級出發、揭開生命本質的科學作品。從最初的化學元素與分子如何在太空中自然形成,到RNA世界的崛起、細胞的誕生,再到原核生物如何建立基因、蛋白質與遺傳系統,作者以縝密的邏輯與生動的敘述,展現生命起源的深層奧祕。▎生命的「外史」與「內史」並行過往的生命簡史多半聚焦於大型生物的演化事件,如恐龍滅絕、人類誕生等「外在歷史」。而本書的最大特色是引導讀者進入生命的「內在歷史」──從分子與基因層級切入,解析每一項生命功能(如訊息傳遞、感覺、繁殖)的形成原理。作者將分子生物學、細胞學與演化理論融合為一體,為讀者鋪陳出一幅從化學到生物、從簡單到複雜的生命圖景。▎從微觀分子到人類誕生的脈絡本書內容涵蓋從宇宙中元素生成、生物前體分子的自然形成,到原核生物建立基因—蛋白質體系的過程。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書中詳述RNA如何成為生命初期的主角,又如何在演化中讓位於DNA與蛋白質的合作體系,形成今日地球生命的基礎框架。這種「內史」視角不僅補足傳統生命史的空白,也幫助讀者理解生物學中許多關鍵概念的來龍去脈。➔深入淺出,化專業為科普本書雖以最新的生命科學研究為根基,但語言親切自然,無艱澀術語堆砌,適合具備高中程度以上閱讀能力的普羅大眾。作者善於透過比喻、實驗故事與歷史人物的科學貢獻,將難懂的分子過程變得直觀且具畫面感,讓讀者在知識吸收中保有閱讀的趣味與驚奇。無論是科學愛好者、教師、學生,或只是對生命起源充滿好奇的你,都能在書中找到啟發。➔探索更複雜的生命階段本書為上冊,聚焦於生命起源與早期生物演化的分子與細胞基礎。下冊將延續本書邏輯,繼續探索真核細胞的誕生、多細胞生物的出現,以及動物、植物、真菌等複雜生命體的多樣性與功能,最終走向人類的出現。本書特色:本書以清晰流暢的科普語言,結合最新的分子生物學成果,從宇宙大爆炸談起,層層揭示生命起源與演化的內在機制。全書深入淺出地解釋基因、RNA、蛋白質與細胞的形成與功能,將「生命的外史」與「內史」融合為一體,既滿足對生命起源的好奇,也使讀者理解生命結構背後的分子奧祕,適合有志深入探索生命科學奧妙的讀者。
對不起,長這樣!深海生物圖鑑
你是否也好奇過那個未知的世界? 還記得在深海追殺尼莫爸爸的可怕怪物嗎? 真是讓人毛骨悚然,居然發展出了那種長相! 【全彩精緻仿真圖鑑!】 【深海生物.詭異程度大車拚!】 【詳列深海生物棲息深度、生存環境、體長、食物種類!】 【每一頁都好有趣!不斷增加的深海小知識!】 想要好好生活下去好困難! 深海生物們的海底求生記,竟演變成一場千奇百怪的『獵奇畸胎秀』! 與眾不同的相貌到底是為了什麼!? !不這麼做的話,就無法繁殖! !不住在這裡的話,就可能會死! !不努力進食的話,就等著被吃掉! 當深海生物好困難,只好改變身體全力奮鬥! 找不到異性!自由轉換性別,想生就可以生; 咬住不要放!在雌性的肚皮上生活,一起同化; 只有你可以!用特殊的光線,傳送愛意; ──後代好重要,增產報國花樣百百種! 驚悚的母親!用別人的屍體保護孩子; 情侶一起住!甜甜蜜蜜生活在別人身體裡; 甲烷水合物!住在替代石油的新能源中; ──這就是深海生物的居住正義! 眼睛變巨大!捕捉些微的光線; 獠牙更尖長!長到嘴巴無法閉上; 發光最誘人!吸引獵物蜂擁而至; 下顎大十倍!食物都別跑; ──吃飯皇帝大,這道理在深海亦然! 深海,是一個光線抵達不了的漆黑世界。 即便身處科學發達的21世紀,對人類來說仍舊是充滿謎團的地方。 周圍一片漆黑、溫度冰冷,水壓也比表層高出許多。 棲息於這樣的深海生物們,為了環境發展出令人覺得毛骨悚然、難以想像的容貌! 遠遠超乎想像的外貌、難以預料猜測的生態⋯⋯深海生物們肯定能讓我們見識到各種「生物的神秘」。 那麼,這邊就來帶領大家進入深海生物棲息,令人驚恐的深海世界吧!
圖解生物學 廣開版
從一個細胞的微觀,到整個地球生態的巨觀!DNA的發現為生物學揭開嶄新的一頁,也為人類與物種之間提供永續共好的答案。 國立台灣大學生命科學系名譽教授 嚴震東教授專文推薦「幾乎所有的學門領域都要和生物掛勾。掌握到這樣的脈動,麻省理工學院規定所有幾乎不分科系都必修生物學;中央研究院院士會議也建議各大學應重視這門學科,讓各學院都改為必修科目。生物學的重要性真是不容小覷。」生物學是自然科學中最容易引發興趣的學科。生物學的研究解答各種生命體的諸多疑惑,原來親子間靠著基因遺傳,而非血脈相承;人體內具備某些自殺機制,好維持正常的生理運作;與恐龍最相關的現代生物不是爬蟲類,而是鳥類……,不只更新了視野,也吸引人更往科學靠近。隨著科技的進步,生物學不斷有新的發現。好比生物遺傳物質DNA基因研究的突破,讓生物學在研究方法和發展方向一變為基礎知識與實務應用緊密結合的科學。基礎知識(如生理學、生物化學、遺傳學、生態學等)被廣泛應用在醫學、農業、食品、環境上。基礎研究的需求推動新技術的開發,新技術又促使發現更新的知識。生物學成為跨領域科學應用的關鍵環節,一躍為明星學科。本書的章節布局別具用心,新奇有趣的例子隨處可見。從生物最小構成單位「細胞」和地球生物的演化,人體的生理運作機制、遺傳基因的奧祕、以及生物體的構成和發育原理,進一步討論醫療應用相關的生物知識,以及先端醫療技術——「基因製藥」、「基因治療」和「再生醫療」等等。最後綜論人、生物、地球環境的生態學。全書由淺入深,由DNA的微觀論至生態環境的巨觀世界,由基礎知識連結到生技新知、聚焦當今重要議題,是基礎學習或重拾生物學知識者的最佳入門書籍。
真希望基礎生物這樣教【暢銷修訂版】:國高中生必備!看圖學生物,從細胞、遺傳學、物競天擇到生物學,建立生物素養一本就夠!
★ 上市後再版不斷,補習班、課輔老師推薦用書 ★由細胞生物學博士、國際科學雜誌專業筆者所寫,以系統化邏輯完整爬梳的「基礎生物圖解大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焦傳金、賽先生科學工廠創辦人/林厚進,好評推薦!最適合國、高中生的生物補充課外讀物!本書內容涵蓋國、高中生物課程,從基礎到進階的核心主題,帶你用創新的圖像視覺學習法,以有助於快速記憶的插圖、圖表、圖例,加上簡潔有力的說明,讓複雜的生物知識零壓力吸收!書中包括從生命起源的生物概論、細胞結構、性別決定與遺傳,再到生物進化史、生物圈分類、人體結構功能與疾病、生態系統與溫室效應,一次掌握生物學的11大主題,易讀、好懂、充滿趣味性!不僅能夠培養生命科學軟實力,也是學習基礎生物不可或缺的最佳圖文百科!你知道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的差別嗎?哪些生物是無性生殖?哪些動物是靠溫度決定性別?當體內細胞停止運作會發生什麼狀況?又容易引發什麼疾病?全書共分為11章節,以生命的誕生為起點,探討DNA、蛋白質與細胞的生物結構,透過天擇演化論,掌握整體概念,進而學習生物的分類法、人體運作及人類的未來。無論做為國高中生的自學書、課外讀物,或者老師用來輔助教學的課程教材,都可以讓「生物課」精彩又有趣,快速內建完整的生物概念!◎ 亞馬遜讀者★★★★★好評推薦:「我是一名家教,不斷在尋找更好的教材。這本書的視覺效果非常出色,配合的文字也恰到好處,很容易理解。」──Andrew Menzie「我買了這本書送朋友的女兒,她即將進入高中。學校教的內容對她來說太難,因為教得太快了。她告訴我,這本書很有幫助!」──Nana7「這是視覺型學習者的極佳資源。書中知識量大,表達方式卻簡單易懂,非常棒。」──AKStevenson「我超喜歡這本書!我正在大學裡準備一門生物課,但我對生物一無所知,還好有這本書。」──Kaela◎ 本書特色:特色1:最生動有趣的教學法!深入淺出的重點式說明,以貼近生活的角度介紹生物基礎。特色2:以圖像掌握整體概念!將複雜的知識視覺化,一眼看懂細胞、遺傳、演化的結構。特色3:系統化的生物科普書!以11大主題建構生物學的基礎,培養紮實的科學軟實力。
隱藏的宇宙:生物多樣性,關於物種、基因、演化、功能和生態系統的驚奇故事
想守護生物多樣性,就得先全盤了解它究竟是什麼? 一本由英國皇家植物園科學主任撰寫的人文科普書, 結合充滿啟發性的故事和最新科學研究,為我們展示生物多樣性的奇蹟! 正如宇宙已被證實遠比人類最初所想像的更複雜,我們這個星球上的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也一樣,其廣度與深度都遠超乎我們的理解。地球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宛如一個「隱藏的宇宙」,它比大部分人了解得更豐富、更多樣、更複雜,且更緊密交織。 全球最大的植物和真菌科學研究機構之一的科學主任,亞歷山卓.安東內利,帶領讀者從物種、基因、演化、功能和生態系統等各層面理解生物多樣性的奇蹟。 .你知道全球至少有三百萬種真菌,但至今只有十五萬種被列入正式紀錄嗎? .鯨豚的親緣關係,更接近豬這一類陸生哺乳動物嗎? .獅、虎交配後的下一代沒有生育能力,狼、犬交配的下一代卻有,是為什麼? .每組DNA都有保存期限?《侏儸紀公園》根本是胡扯? .人類迄今產生超過35萬種人造化學商品,這些化學汙染對野生動物具有同等破壞力? .避孕藥所含的合成荷爾蒙,不僅讓公魚變性,也妨礙母魚排卵? *生物多樣性:它沒有你看到的那麼簡單 簡義來說,生物多樣性就是「地表生命的多樣變化性」;但事實上它是一個錯綜複雜、涵蓋許多特質與意義的概念。若把它想成一顆五角星,每個突出的角雖相互連結,但也各不相同。它們分別是:物種多樣性、基因多樣性、演化多樣性、功能多樣性,以及生態系統多樣性。 任何單一面向都無法表達出完整的生命多樣性概念,僅僅保育其中的單一要素,就可能會過分犧牲其他要素。本書深入探討這顆生物多樣性之星的每個要素如何互相連結。 *生物多樣性的價值 這些生態網絡的重要組成,從全世界到我們的自家後院,各種令人驚奇的生物,支撐著人類文明生活幾乎所有方面,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食物、藥物、纖維、服裝、建築材料等等來源。 *生物多樣性所面對的威脅 然而,我們在探索地球生命的過程中,對周遭物種並沒有滿足於觀察、學習或謹慎地從它們身上得到好處,反而是留下影響深遠且經常不可逆的破壞。 到目前為止,就在短短的幾十年內,我們失去了地表四分之一的熱帶雨林,把一兆四千億噸促使地球暖化的二氧化碳灌進了大氣,還在這個星球上增加了五十億人口…… *拯救生物多樣性 此時,地球正處於一種生物多樣性消失與氣候劇烈變化的緊急狀態中,本書不僅揭露了危機所在,也闡述為了保護和恢復世界各地的生物多樣性,我們能夠做些什麼,和哪些是我們已經正在做的。 拯救地球的生物多樣性,守護我們息息相關的「隱藏的宇宙」,我們可以做到以下五點: 1.&& &保存被留下的物種,復原已被破壞的物種 2.&& &降低溫室氣體排放與增加碳封存,抑制氣候變遷 3.&& &採取行動防治污染、入侵物種及過度開發,降低這些助長因素 4.&& &創造更多永續生產形式的商品與服務,特別是食物 5.&& &所有人都要減少消費與製造廢棄物 儘管關於生物多樣性的報導已多如牛毛,我們所觸及的仍然只是冰山一角──在它有用的特質裡等著被發掘的寶藏,根本無可限量。我們不知道下一場世紀大疫情會是什麼,或許能讓我們從中倖免的解方,就藏在剛果的森林或紐西蘭的草原裡! 結合全球與個人這兩種層級的改變,是保護全世界生物多樣性最有力的工具。這個世界正極度需要自然的擁護者,而改變從你開始:你真的可以發揮作用,讓這個世界變好。 &
神聖生態學
「大地是神聖的,處處都有靈魂。」獵人能否成功打到獵物是由動物所決定的,違反尊重與互惠的原則就注定空手而回。二十一世紀的今日,人們該如何學習各地原住民擁有的知識?「傳統生態知識/原住民知識」跨領域研究巨著林益仁 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教授顏愛靜 臺灣共用資源治理學會理事長專文推薦王嵩山 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兼任教授台邦.撒沙勒 成功大學考古學研究所教授李光中 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教授汪明輝 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副教授官大偉 政治大學民族學系教授兼系主任林華慶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署長陳張培倫 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副教授葉秀燕 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教授蔡政良 臺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教授戴興盛 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教授羅素玫 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副教授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序)神聖生態學的範圍包含生態科學、環境科學與永續科學外圍的各種意義與價值……。許多原住民傳統的「知識- 實踐- 信仰複合體」都蘊含一種智慧,能明顯或暗中啟發許多想法,使人明白背後那更大的核心意義與美感,以及人類在其中所處的位置。──費克雷特.伯克斯人要如何與環境培養出能夠維護環境的適當關係,是我們這時代面臨的重大議題之一。一九八〇年代以來,人們對於傳統生態知識越來越有興趣,這或許同時代表了兩種需要,從原住民運用資源的方式擷取生態智慧的需要,以及從傳統生態智慧持有者身上學習一些智慧,來發展出新的生態倫理之需要。然而,這些需要也越來越突顯,所謂「資源管理」是過於以西方為中心的觀念。很多原住民族的語言裡,甚至根本沒有「資源」或「管理」一詞,他們更重視的反而是「互惠」、「尊重」及「管家責任」等詞。因此,傳統知識教導我們的不是如何管理資源,而是如何面對人與環境之間的關係。本書的宗旨在於探究「神聖生態學」的相關概念,「神聖生態學」則是透過整全、合乎倫理、尊重與人道主義,進而盡到管家責任的方式,來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想要瞭解傳統民族與環境之間深刻的文化關係,就必須讀一讀《神聖生態學》。……這本書真的很讚!──史多弗(Richard W. Stoffle),亞利桑納大學人類學院教授 伯克斯理解傳統生態知識的跨領域研究方法非常獨特,且相當實用。《神聖生態學》……尊重多元的聲音,並以深刻的見解回應日漸浮現的環境隱憂。──佛斯提奇(Paul Faulstich),比瑟學院環境分析系教授 本書……提出了對於傳統生態知識更深刻、更廣泛的洞見,包含這種知識對於人類這個物種的生存有何重要的意義。幫助人們重新思考:人類何其有幸與其他非人生物共存,對各物種有何責任,以及人類在這些關係之中的位置。──席瑞(David Syring),明尼蘇達大學杜魯斯分校人類學系副教授 我欣賞伯克斯整合科學知識與傳統生態知識的方法,他採用的方式能有效證明這些不同形式的知識都能彼此互補,並證實我們有必要藉由跨領域的研究,來處理氣候變遷與環境問題。──達靈頓(Sue Darlington),漢普郡學院人類學與亞洲研究系教授 本書可作為教導原住民知識與永續發展的教材……準確地反映出原住民學者的傳統生態知識研究深度。──福德(Claudia J. Ford),羅德島設計學院講師
居家環境有害生物圖說
近年來台灣因氣候變遷及地球暖化,環境變得有些異常,因此環境裡及居家中發生的害蟲種類越來越多,對日常生活造成困擾。有些害蟲是在室內孳生(如蟑螂、蛾蚋、螞蟻、斑蚊、黃果蠅及蚤蠅等),有些是在室外環境繁殖後入侵到室內(如肉蠅、大頭金蠅、白蟻及老鼠等),往往造成生活上的困擾及環境衛生問題,影響人類的生活品質,甚至媒介人體病害及寵物疾病,如登革熱、日本腦炎、漢他病毒及犬心絲蟲等病原,必要時需請病媒防治業PCO協助進行防除作業。本圖說即為一實用工具手冊,可提供業者與客戶解說時參考使用。
血宴:吸血生物之日常
在大自然中,蚊、床蝨、蜱,甚至蝙蝠都是耳熟能詳的「吸血鬼」,但世界那麼大怎會只有這幾種生物靜待撕破你的皮膚,吸啜你體內血紅色的珍露?邪惡蝙蝠吸血、河流變態藍色小魚鑽入尿道…這些傳聞都代表著人類對大自然的好奇及未知。《血宴:吸血生物之日常》將會帶你進入奇幻的真實世界,解構一些既詭異又神秘的吸血鬼,看你能否避之則吉,免成吸血大軍的一員……作者從日常生活中會遇上的各種吸血生物出發,逐一介紹牠們的行為和習性,亦從科學實證出發,述及學術界各種消滅或控制這些病媒的嘗試。書中亦詳述生物化學理論,方便有興趣了解各種實驗背後原理的讀者,查找各篇章的引用文獻延伸閱讀。這本書以輕鬆有趣的筆觸,讓不同年齡、背景的讀者都可以從科學面向了解這些與我們同吃同睡的生物。
真希望基礎生物這樣教:國高中生必備!看圖學生物,從細胞、遺傳學、物競天擇到生物學,建立生物素養一本就夠!
★史上第一本!由細胞生物學博士撰寫的「基礎生物圖解大全」, 為國、高中生適用的生物補充教材課外讀物!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焦傳金、賽先生科學工廠創辦人/林厚進& 好評推薦& & 本書內容涵蓋國、高中生物課程,從基礎到進階的核心主題, 帶你用創新的圖像視覺學習法,以強而有力的圖像輔助,並使用簡潔有力的說明,& 將複雜的生物知識以精準且引人入勝的插圖、圖表和圖例,完全零壓力的學習! & 包括從生命起源的基礎生物、細胞的結構、性別決定到遺傳, 到生物的進化、生物圈的分類、人體結構功能與疾病、生態系統與21世紀溫室效應等等, 一次掌握生物概念的11大主題,不僅易讀、好懂,充滿趣味,更有助於記憶, 是培養生命科學軟實力、學習基礎生物不可或缺的最佳圖文百科! & 你知道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的差別嗎?哪些生物是靠無性生殖?哪些動物是靠溫度來決定性別? 當我們體內細胞停止正常運作的話,會發生什麼狀況?又容易引發什麼樣的疾病呢? 全書分為 11 章節,以生命是什麼為起點,探討生命的結構型式,像是DNA、蛋白質與細胞, 透過天擇演化論,掌握整體概念,進而學習生物的分類法、人體運作、探索植物的生命, 以及當我們正陷入全球氣候異常危機時,究竟該做什麼改變,才能起到保護生物的多樣性與未來? & 本書透過科學求真的歷程,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簡至繁的精準解說,從此學習生物不必背!& 無論做為國高中生的自學書,或者老師想要做為搭配課內教材來輔助學生學習, 都可以讓學習生物這堂課變得既精彩更有趣! & 本書特色 & 1.這樣的生物很可以!創新視覺學習法帶你推開「生物真有趣」的大門,一目瞭然生物學的核心概念! 2.用圖像開啟生物腦!由淺入深教你認識細胞、遺傳學、演化……種種知識,翻開每一頁都有新收穫! 3.史上最強生物科普!全書11大主題扣合108課綱,輕鬆建構孩子對生物學的認知架構,厚植科學實力! &
假仙生物日記簿
大自然的隱身高手 「擬態是讓你看錯我,偽裝則是讓你看不見我」 & 中山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 顏聖紘&& 審訂 & 國立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名譽教授 楊平世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副研究員 詹美鈴 推薦 & 自然環境中大部分掠食者會依賴視覺來搜尋獵物,所以會不會被發現,成為攸關生死的絕對因素。地球上形形色色的動物,為了覓食、繁殖、存活,在不同的棲息環境中,都各自演化出屬於自己獨門的功夫,其中最爾虞我詐的就是模仿其他生物或環境的樣貌,例如花紋、顏色與有毒生物類似,讓掠食者看錯不敢靠近,或是身體的形狀、顏色與植物、石頭、樹皮相似,讓掠食者看不到,而得到生存的機會。 &
生物學(第三版)
許多「生物學」教科書都從「細胞」開始講起,學生開始接觸這門課,學習興趣就被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微觀生物學給嚇跑了。 & 作者朱錦忠老師最初編寫本教材第一版時,即以「生活化」和「本土化」為目標,撰寫這本貼近我們個人也貼近我們生存環境之生物教科書,在舉例印證時,盡量以本地生活可以看到的事例或現象作說明,以期引發學生的興趣與共鳴;在內容編排上,則以生命的起源、演化、分類等宏觀生物學為始,帶領學生認識整個生物世界,之後再引導學生認識細胞學、遺傳學等微觀的部份,以免學生在一開始時就被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微觀生物學內容給嚇跑了。另外,為能因應本地學生的閱讀習慣和學制特性,作者有別於翻譯書籍過於發散式的旁徵博引,改採聚歛式的撰寫方法,把握層次分明、架構清晰、淺顯扼要等原則,符合本地學生的閱讀習慣和學制特性,讓師生雙方,能在學時有限的條件下收到最佳的教學成果。 & 本書第一版於2009年出版後即廣受許多老師認同並採用為教科書,數次加印,並於2014年大幅修訂出版第二版。可惜朱老師英年早逝,本書多年無法更新改版。幸得陳德治老師同意修訂改版,並徵得朱老師著作權繼承人同意,成為本書共同作者,依據最新生物學研究結果為本書進行修訂,讓本書獲得新生。 & 第三版最大的變動是將生物的分類系統,從過去慣用的「五界說」修改為近年廣為學界認同的「三域說」,並將部分生物所屬分類階層進行調整,以祈能提供讀者更多與時俱進的內容,與世界接軌,同時亦能延續原作者朱老師的良苦用心。 & 全書共8章,各章節之間穿插編有「延伸學習」專欄,提供基本的知識背景、不同觀點的辯證、台灣本土可見的例證,章末編有「本章綱要」及「學習評量」,引導讀者對整章統整複習,並評量學習成果。學習評量的解答以QR Code提供讀者掃描閱讀。 &
SDGs系列講堂 生物多樣性:守護生態基因庫,一同為地球物種共生努力
地球透過生物多樣性,供給人類繁衍壯大的資源。 但隨著人類發展而滅絕的物種、毀壞的生態, 開始漸漸反撲,要怎麼幫地球恢復生息呢? & ※生物多樣性是什麼呢? 所謂的生物多樣性,是指地球生物的豐富特性及其連繫。從人類的祖先到發展成智人,開始一步步發展,最終人類成為地球史上最強的生物。人類一直以來都是從地球索取食衣住行、醫藥、能源等等的物質,舉凡智人時期的採集、狩獵,人類擊落形成後的農業、畜牧,再到近現代工業革命後的化石燃料。地球以土地的養分滋養植物萌發、以草木果實餵養動物生長,死後屍體回歸大地成為養分與能源,不同的物種形成群體、再形成生態系統。可以說我們如今所享受的一切都是建立在地球的各個生態系統之上、由各類生物所提供,這些價值與成果都是仰賴生物多樣性提供。 & ※人類活動加快生物滅絕速度,如今問題開始反撲 自約38億年前生命誕生以來,無數生物物種誕生而又逐漸滅絕。其主要原因在於自然環境的變化,不過近年來的滅絕現象則明顯是我們人類的活動所致。因濫捕、引進外來物種使得生態系統崩壞;因開發使得陸地、海洋棲地被破壞、汙染或耗竭;因品種改良高價值物種而使得病蟲害橫行,這些人為的原因都加快了物種滅絕的速度。缺乏生物多樣性最直接的後果,將導致糧食危機。 接連爆發來自動物的新傳染病SARS、MERS、伊波拉出血熱或是COVID-19,也完全是人類過度接近野生動物所致。人類砍伐森林或隨意開發,破壞了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又捕捉並販售野生動物,就此開啟了未知傳染病的大門。 地球暖化也是源於人類消耗地球生物多樣性所致。遠古時期的生物遺骸成為了化石燃料,燃燒化石燃料產生二氧化碳(CO2),因溫室效應導致氣溫上升;隨著石油化學工業的發達,又催生出名為塑膠的新素材,創造出無數難以分解的垃圾問題,進而威脅到現代的生物多樣性 & ※守護生物多樣性等同於拯救人類的未來 人類於約700萬年前出現在地球上,如今立足於生物界的頂端,一直以來從各式各樣的生物索取資源。但時至今日人類引發地球暖化、導致氣候變遷,世界已陷入的危機之中,唯一的避免之道在於恢復並持續維持地球原有的「生物多樣性」,讓陸地、海洋等的各個生態系統發揮吸收碳、儲存碳的功能。 本書將會帶著大家認識這門學問,就從理解猶如地球寶藏的「生物多樣性」開始,踏出守護地球的第一步。 ‧認識身邊出現的動植物→學會尊重與愛護生物 ‧認識餐桌上的食品來源→愛惜食物與挑選在地、友善食材 ‧認識生活中使用的產品→選用環保與可回收資源 ‧過友善地球的生活方式→珍惜能源、實踐環保行動 每個人都能像這樣從小事做起,一起為生物多樣性盡一份力。並且一同反思對缺乏生物多樣性,對地球造成威脅的問題,再逐一探究解決方法。 & PART 1 生物多樣性的基礎知識 Part 2 危機正悄悄迫近各種生物 Part 3 人類與生物的關係史 Part 4 為了守護生物多樣性 &
危險生物百科圖鑑
在環境嚴酷的大自然中,優勝劣汰,生物們為了生存、繁衍後代及保護同伴,各自演化出獨有的自保武器,像是肉食性動物獅子和獵豹擁有尖銳獠牙和利爪、眼鏡蛇的毒牙可噴出毒液,抵抗危險,除此之外,甚至部分植物及色彩鮮豔的蕈菇還帶有劇毒。 & 這本書介紹了生活在世界各地的生物,現在就讓我們一同探索這些在大自然中竭力生存、充滿魅力的危險生物吧! & 本書特色 & ◎依照棲地環境,介紹主要生活於當地的物種具備了哪些防禦武器,在遭遇危險時又會做出哪些反擊行為。 & ◎搭配清晰生態照,詳細解說關於生物的體型、形態特徵、生態行為及危險之處,並規劃QA解答各種關於危險生物的各種疑問。 &
國中.高中生物:從細胞開始認識生物的遺傳、演化與生態系 人人伽利略37
★國高中生物學習重點總整理★ & 細胞是所有生物的共通點,藉由細胞精細的構造與分工合作,衍生出現在如此多采多姿的世界。本書就以細胞為起點,介紹動物細胞、植物細胞的功能與結構,以及個體是如何透過消化吸收免疫等功能維持個體生存,再透過奧妙的遺傳機制等來繁衍生命,用精美圖片幫助您掌握脈絡,加深印象。 & 有許多生物靠無性生殖就可繁衍後代,那性別又是為什麼而存在呢?有趣的是雖然人類性別由染色體決定,有些動物卻是靠溫度來決定性別,又或寄生的位置來決定,有些魚類植物甚至能轉換性別,讓人不禁感嘆自然的奧妙神奇。另外,雖然子女會跟父母長得相似,但有種說法認為「兒子與母親相似,女兒與父親相似」,這是真的嗎?在此一探遺傳的世界。 & 生物要適應環境,就需要不斷演化,最後一章說明生命的歷史及研究成果。生物的世界何等貼近生活,又廣袤不已。人人伽利略擅長以全彩精美圖解展示自然科普相關領域,無論讀者是國高中生或是教育工作者,都可搭配課內教材輔助學習,增進樂趣! &
日本生物學專家的物種辨識技巧大解密!培養觀察眼,逐步探索圖鑑與生物鑑定的世界
為什麼我們老是無法順利鑑別眼前的生物? 究竟該怎麼做才能鑑定出生物的種類? 跟著本書,一起一步步深入圖鑑和生物鑑定的世界吧! 調查自己眼前的自然物(但不限於自然物)以確定其名稱的工作叫做「鑑定」。且不論擅不擅長,總之我非常喜歡鑑定這種行為。然而,似乎有很多生物愛好者和研究者都對鑑定這件事感到苦惱或不擅長。 而本書,就是專門針對那些覺得「鑑定好難」的同好,以及曾苦惱不知該如何教導他人鑑定生物的讀者,嘗試就「究竟怎麼做才能鑑定出生物的種類」、「鑑定生物時我們的大腦究竟是如何運轉的」這些問題,將我自己的想法和心得化為文字的產物。 鑑定生物,是一種能直接品味這顆行星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令人心神雀躍的活動,觀察、觀察、再觀察,然後才能確定種類。多去其他地方走走,鑑定能力會急速提升。前進吧!生物鑑定之路!
從細胞到生物圈:馬爾薩斯陷阱、地球系統演化史、拉馬克歸來,在「好玩」過程中理解生物學的本質
神奇的自然歷史、遺傳與變異、穩定與適應、生命的起源與演化⋯⋯ 跳脫死板觀念,最有趣+最好玩+最嚴肅的生物課來了! 【最有趣】不只告訴你「其然」,還會告訴你「其所以然」! 【最好玩】在不知不覺的「好玩」過程中理解生物學的本質! 【最嚴肅】每一個知識、概念都是學者嚴謹的科學研究結果! ►首先,為了生存奮戰 ──在漫長的演化歲月中,自然選擇造就了生物的適應 ▎「冷凍」北美林蛙:人家冬眠,牠直接讓自己結冰! 林蛙冬眠時會完全進入冷凍狀態。牠把自己埋在2.5~5公分厚的樹枝和樹葉下,牠會被徹底凍成硬塊。最極端的情況下,牠身體裡2/3的水分都會結冰,這時牠不呼吸,沒有心跳,新陳代謝完全停止。待春暖花開時,伴隨著溫度的回升,林蛙被慢慢「解凍」,短短幾分鐘之內,牠的心跳就能奇蹟般恢復,同時呼吸也變得正常。 ▎南極冰魚的血液之謎:牠們體內沒有紅血球啦! 冰魚將紅血球完全除去,並允許血紅素產生突變而退化。牠們的血液中只有1%的血細胞,甚至可以說「牠們血管中流的是冰水」。冰魚擁有很大的鰓,並且皮膚沒有鱗片,上面有異常粗大的微血管,這些特徵提高了牠們從環境中吸收氧的能力。冰魚的微管可在冰點之下正常組成,並且維持穩定的結構。牠們還「發明」了抗凍蛋白,這種特別的蛋白質幫助降低魚體內冰晶形成的臨界溫度,讓魚能在冰冷的海水中存活。 ►再來,為了後代奮鬥 ──自然選擇造就適者,但其青睞的是具有繁殖優勢的個體 ▎來自性的獎賞:偶爾偷偷放縱一回的寄生蟲! 人體消化道裡的一種叫賈第蟲的寄生蟲,從來沒有被抓到過「出軌」行為,但是它們還保留著減數分裂的全套基因,這意味著它們可能是趁著研究者不注意的時候偶爾偷偷摸摸放縱一回。性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將基因進行重新組合。若一成不變,現在可能是與環境高度適應的,但環境一旦發生改變,原來的優勢可能就成了災難。靠無性繁殖很難生存幾百萬年以上,滅絕似乎就是必然的結果。 ▎花式求偶行為:美妙歌聲、華麗外表、競技行為⋯⋯還有築巢? 動物求偶行為十分複雜,雖沒有「語言」,但求偶形式千奇百怪。有些鳥類會盡情歌唱向配偶表達愛意;有些動物透過改變體色在異性面前炫耀;雄杜父魚會咬住經過的雌魚頭部看其是否掙扎,不掙扎者便可以交配;雞結伴求偶卻只有其中一隻交配成功;雌織巢鳥透過觀察雄織巢鳥所建鳥巢的堅固程度選擇雄性,還有我們熟知的雌螳螂殘忍殺夫行為⋯⋯動物世界只遵循自然的法則,不受人類道德理念的約束,即凡是有利於物種延續的事物便都有存在的價值。 本書特色 全書以「系統」、「適應」兩個角度作為切入點,針對閱讀特點與需求,全方位將生物學知識進行系統化建構,透過系統且有趣的描述將讀者帶入一個美妙的生物世界。本書可以作為生物學學習的重要課外讀物,具有極高的科普及學習輔助價值。 &
生物大圖鑑:伽利略科學大圖鑑7
★伽利略科學大圖鑑系列第7冊★ ★值得珍藏的生物學習導覽圖鑑★ & 地球上的生物多達1兆種以上,不但共通點都是由細胞所組成,甚至在非常久遠以前,都是由共同的祖先演化而來。本書從生物學的角度帶讀者學習生物分類法,循序漸進介紹細胞是如何分裂,透過遺傳傳遞生命的奧祕,探究天擇、突變等帶來演化上的改變,接著擴及生物群體間的配偶制度、共生間的關係等,一次吸收豐富的知識內容! & 《生物大圖鑑》由日本牛頓授權,適合入手收藏,更適合國、高中生搭配學校課綱閱讀,用更輕鬆的方式打開探究自然科普領域的大門。 & 系列特色 & 1. 日本牛頓出版社獨家授權。 2. 主題明確,解釋清晰。 3. 以關鍵字整合知識,含括範圍廣,拓展學習視野。 & *適讀年齡:12歲以上/國中以上
東馬婆羅洲熱帶雨林:崩落的野生物天堂
只有在荒野之中,世界才得以保存。—梭羅〈散步〉 東馬婆羅洲熱帶雨林擁有獨特多樣的風貌與多功能的生態系統,綿延的原始叢林,豐富奇異的自然景觀,驚人多樣的動、植物群;壯觀、美麗無與倫比,是動植物學家和自然愛好者夢寐以求的天堂。 熱帶雨林是「地球之肺」。人類各種生活用品,舉凡建材、香料、橡膠、棕櫚油、藥品、咖啡等原料的主要產地,也是來自熱帶雨林。長期以來,東馬婆羅洲為了發展經濟,過度開採森林資源,沒有分寸的大量盜伐、破壞雨林,結果就是付出環境惡化的慘痛代價。 本書為臺灣第一本以東馬婆羅洲熱帶雨林為主題的生態環境專書,透過學者專家、攝影師,以及東馬在地保育團體與大自然守護者,以多元角度完整介紹奇特美麗的東馬婆羅洲熱帶雨林。全書共11篇,內容豐富、圖文並茂,包括生機盎然的混合龍腦香原始林(Mixed Dipterocarp Forests)、壯麗的地理景觀,東馬各族群的人文歷史、經濟發展,以及珍貴稀有的動植物,如長翅膀的果實,世界最大的大花草(Rafflesia)、有「豬籠草王冠」美稱的維奇豬籠草(Nepenthes veitchii)、體型碩大的紅毛猩猩、現存最小的馬來熊等,還有最重要的物種保育及雨林保護區。 此書不僅讓讀者看見東馬這片土地及人民的美麗與哀愁,認知熱帶雨林對地球無可取代的重要角色,同時喚醒更多人對雨林生態保護的重視、提升環境保育的觀念;進而能夠參與協助森林保護,永續管理雨林生態。
健康鑰方,生物訊息
由身而心而靈、由精而氣而神、由物質而能量而訊息,走向全人(Holistic)、全方位的(Integrative)真健康! ◎健康,有了生物訊息才完整──訊息、能量、物質完美金三角。 ◎鑰方,領先全球的生物訊息技術──落實永續健康生活。 ◎兩位學者將多年合作研究的生物訊息,用容易理解又不失專業的方式介紹給社會大眾。 整合中醫學、西醫學、自然醫學、功能醫學、生物能/生物訊息醫學……的理論及方法」的「整合醫學」為手段,來達到健康促進、「人人 知健康 行健康 得健康」的目標及願景! ●甚麼是生物訊息? 生物訊息是一個既陌生又親切的科學,理論非常艱深,來自於量子自旋場(Quantum Spin Field)的效應,但是宇宙萬事萬物都有訊息場,每天生活所見所感幾乎都跟訊息場有關。 研究生物訊息這個領域需要進入新的視野及思維的角度,不能再眼見為憑,應該開拓到比物質更高階的訊息頻率的領域,探究不可知、未曾知的事物及狀態。 生物訊息技術則是著眼於研究生物間溝通訊息的正確與否,並加以導正的一種純科學的技術。生物訊息技術記載訊息的方法是採取自旋(spin)來記載訊息。 ●一本生物訊息的科普書 有別於一般過於玄虛艱深的哲學思維,把看不到的未知領域當作是非科學看待,本書直接碰觸這些未知的領域,在科學理論未完備的過去,這些確實是未知的,但在量子力學已經逐漸完備的當下,一些現象已經可以清楚的套用量子力學的效應來解釋。 對於一個既陌生又親切的科學,如何使用清晰的理論與驗證說明出來,確實很難,不過在兩位作者的合作之下,李順來著重於理論基礎的論述,陳冬漢著重於驗證與經驗的論述,讓生物訊息得以在符合科學驗證、容易理解的範圍內,讓大家清晰的了解生物訊息的特性與內涵。 讀者閱讀本書,能從理論和實用面得到對訊息更清楚的認知,並能以客觀科學的角度來認識訊息,補足以往只有物質、能量的世界缺口,清楚的看見與面對完整的生命架構。 「兩位作者將他們二十幾年來在生物訊息領域默默辛苦努力與耕耘的過程、經驗及心得,用儘可能嚴謹、科學實證的態度,深入淺出、引經據典,有所說有所不說……對生物訊息較陌生的初學者,是很好的入門書;對已入門的同道,可由此書增加許多理論基礎及發展、運用的方向。」──林承箕醫師 「我非常高興本書的兩位作者能夠以相對客觀理性的華人科技業者角度,來深入討論『生物信息學』的物理與生理信息理論與現象。」──樓宇偉博士
名師這樣教生物考高分:日本最強生物參考書,基礎觀念+邏輯解題,快速貫通生物,應考就讀這本!
★第一本針對大學生物考試之速成學習教科書 ★日本最強生物老師暢銷著作 ★北一女中師鐸獎生物教師蔡任圃審定 & 大學入學考試,末代舊課綱已結束,各科目都減少了傳統記憶型考題, 其中,圖表判讀、實驗題型,更是在新課綱「素養導向」中得高分的關鍵! & 所以,生物想要考高分,單純的專有名詞背誦已過時, 「跨單元」題型才是命題新方向。 & 本書由日本最強生物參考書作者大森徹編寫, 40大主題,將胞器、酵素、光合作用、細胞分裂、生態系……等基礎生物知識, 利用測驗題目加以解說,幫你把解題邏輯,一次弄清楚! 如果你正苦惱於生物課程、正準備大學考試,讀完馬上考高分! & ◎知識型題目,用一點邏輯推理就能拿分 & 動物細胞含量最多的是「水」、其次是「蛋白質」; 植物細胞除了水之外,「碳水化合物」則占最大比例。 細胞內元素占比怎麼判別?只要牢記以上兩點就能輕鬆解決! & ◎胞器與功能,不會直接考,但要會歸納 & 所有細胞都有一樣的胞器?原核生物缺少細胞核、粒線體(提供能量); 那麼原核生物該如何代謝反應?只要有酶(酵素)就能進行! 不具備葉綠體的生物,是否也能像植物一樣行光合作用? & ◎最多考生搞混的「減數分裂」 & 動物的體細胞通常含有兩條大小和形狀相同的「同源染色體」, 同源染色體(基因組)包含了維持物種所需的遺傳訊息, 經過減數分裂所產生的子細胞,DNA含量該如何計算? & ◎PCR反應──知識融入時事,占比越來越重 & 確認患者是否感染新冠病毒時,使用的就是PCR反應, 首先需要加熱並分離DNA,再與「引子」結合, 那麼,還需要什麼條件才能將微量的DNA片段複製放大,進行檢測? & 串聯跨章節知識、短時間複習,基礎知識+進階題目一次掌握, 對照實驗、假設驗證、對話題型……通通不用怕! 考大學,生物看這一本就夠! & 名人推薦 & 北一女中師鐸獎生物教師/蔡任圃
最有趣的撞臉生物觀察百科:生物學博士教你不再叫錯名字的漫畫圖鑑
YouTube擁有40萬粉絲 韓國知名網站 Top100 最暢銷科普書 書中介紹30組共60種最容易搞混的生物, 讓你不再臉盲、叫錯名字、指鹿為馬! YouTube擁有40萬粉絲, 自然及生物界的人氣網紅「EggBugs」的第一本生物圖鑑。 將孩子眼中看似都差不多的生物,用一個決定性的差異來簡單區別, 並用細膩和生動的圖畫,以及有趣和簡潔的說明, 介紹30組共60種最容易搞混的生物,只需掌握一項決定性的差異,就能分辨!讓你不再指鹿為馬! 花豹?獵豹?傻傻分不清楚? 花栗鼠和松鼠差別在哪裡? 能夠一眼就分別出海豚和虎鯨的方法是? 跟著雞蛋博士一起來觀察,有趣又搞笑的撞臉野生動物們! 本書特色 韓國知名網站「YES 24」 Top100 最暢銷科普書 書中用細膩生動的圖畫,以及簡潔的說明來介紹相似動物之間的不同處。 只要知道了決定性的差異,就能輕易分辨出牠們! 而且不論是常見或是稀有的動物,也能在此書見到唷。 那麼,就和雞蛋博士一起,和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成為好朋友吧! 專業推薦、審訂 【專業審訂】 博愛動物醫院 林煜淳醫師 外科獸醫三寶媽─林筱瑞獸醫師 【專業推薦】 首爾大學昆蟲學博士& 李承賢 專家一致推薦分享 將核心部份簡潔概要介紹,是本讓小朋友或是初學者都容易理解的生物圖鑑─TV生物圖鑑 將容易混淆的動物放在一起,採取比較的方式,是一本趣味富饒的生物知識百科─首爾大學昆蟲學博士 李承賢 剛開始接觸到這本書,彷彿回到童年。書中用漫畫的方式,有趣的口吻,再加上對比鮮明的敘述,讓這些動物能更被深刻了解。醫療上常用區別診斷,動物學上本書用了區別分類;是非常新穎脫俗且容易記憶的方式。很棒的圖文書籍,推薦給愛動物的你!─博愛動物醫院 林煜淳醫師 本書深入淺出,趣味有趣,以圖片呈現的方式,讓我們了解相似物種之間的差異,對昆蟲或是動物有興趣的大家,千萬不要錯過! ─外科獸醫三寶媽─林筱瑞獸醫師
只要好好活著,就很了不起:接受不確定、擁抱多樣性,讓生物學的趣味,豐富你的人生視野!
【日本熱銷5萬冊】這樣的生物學超有趣! 打開求知的開關、豎起好奇的天線, 在多變的時代,向生物們學習「好好活著」的秘訣! & ★ 達文西創作「蒙娜麗莎」的理由之一,是要展示地球和人類非常相似? ★ 十年前的你,已經不存在了……這可不是耍文青,而是生物學能證明的事! ★ 農用機器人和天擇有什麼關係?人類演化成直立行走是因為一夫一妻制? ★ 免疫系統如何殺死病毒?幹細胞會是長生不老藥嗎?喝酒千萬別大口乾掉? & 專業審訂 曾文宣 泛科學專欄作家、台師大生態演化組碩士 & 演化並不等於進步,越晚出現也不代表比較優秀, 生物只是為了因應環境而不斷發展、改變。 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好好活著, 每種生物都是一樣獨特而美麗,也都一樣了不起。 & ◎ 必須符合哪三個條件,才能稱為是「生物」? ◎ 人類真有那麼與眾不同嗎?結構越複雜可不見得更高等! ◎ 要好好活著,重要的不是數量、尺寸或力氣,而是種類要多樣化! ◎ 水分子的結構就像米老鼠的頭?動物的前後內外是怎麼分的? ◎ 已經幾千歲的神木真的還活著嗎?植物拚命長高是為了什麼? ◎ 幹細胞有可能更新器官以永續生命,但換了大腦的你還是你嗎? & 在所有科學當中,生物學應該是相對最有「人味」的吧! 人類也是生物,了解其他生物如何活著,也等於在探究、發現我們自己的存在。 從何謂生物、天擇啟動的生物奇點、植物的年齡與身高、 人類直立雙足行走的演化推理、遺傳的運作等基礎知識, 到會演化的癌症、免疫系統與病毒的戰爭、飲酒習慣、抗老生技等日常話題…… 這本書就像是紙上版的電視科學節目, 日本知名生物學者、科普作家更科功,將站在知識的入口引你進門, 以平易近人的幽默口吻,看似閒話漫談又乘載著扎實知識的豐富內容, 和你說說、聊聊何謂生命的奇妙與美麗, 奇思異想又生活化的比喻和解說,搭配上九十多幅特色圖解和插畫, 不僅淺顯易懂,更充滿生動鮮明的實境感和趣味性。 & 世上萬物都自有美麗的一面,試著用生物學的眼光看世界, 發現不同的美好,也有助於我們找到使人生更具價值的秘訣。 耐心接受「未知、不確定」的狀態,原原本本地納入所見的一切, 思考和發想的空間才不會被行動的範圍所侷限,而能更加寬廣、多元。 只要始終保持著好奇心、想像力和求知欲, 願意來看看這些關於地球、不同生命和人類自己的故事,一定會有驚喜的發現! & 無論人類或細菌,都是歷經了四十億年的進化,而走到了今天。 每種生物都是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 不論體型類別,彼此相互作用、甚至進一步與地球磨合,終於造就出今日的生態樣貌。 我們雖然不必成天想著細菌或古菌,但若能秉持博愛之心,用全面性的角度來思考整個生物圈, 或許就不會忘記,除了人類之外,細菌和古菌也共同生存在這個地球上吧。
全世界最感人的生物學:用力的活,燦爛的死
為什麼一本科普書,可以讓無數人潸然淚下,重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為什麼只是講述生物死亡的二三事,卻被許多人視為人生最珍貴的禮物? 2020全日本暢銷No.1科普書,帶你體悟生的光輝、死的燦爛, 大人和孩子都值得一讀! & 生命無論多麼渺小,都有著壯觀的使命, 為此奮力而活的生物,為此安然赴死的牠們, 將讓你我感受到無盡的力量! 生與死,也許牠們比我們更懂── & 死亡是生命的一面鏡子, 最後的時刻,這些生物們看見了什麼,又訴說了什麼? & 日本知名生物學家,以感動人心的散文形式, 描繪出各種生物在有限的生命中,拚死活下去的各種樣貌, 讓我們看見了生命的傳承之美,與那些撼動人心的「最後光輝」。 & 生物,從出生開始就沒打算活著回去。這些微生物、昆蟲、動物們,到底是怎麼度過有生之年的? 從空中微不足道的蜉蝣,到地表體積最大的象,牠們求生及面對死亡的歷程,全都是一齣齣感人的生命故事: 【蟬】地下蟄潛七年破土而出,生命的最後盡頭卻無法窺見天空 【蜉蝣】生命短暫又飄渺,卻是串連三億年種族延續的戰士 【蠼螋】昆蟲中少有的母性光輝,將自己從頭到尾完全奉獻給孩子 【水母】只要沒有意外,不老不死,活著就是存在的意義 【基瓦多毛怪】深海中的母螃蟹,卻放棄溫暖朝著冰冷海洋而去 【象】牠們和人類一樣有同理心嗎?也會悼念死亡嗎? 從生物的生與死,照見你我生命的意義與思索。
大人的生物教室:透過85堂課理解生命的起源與存在
一本完整學會所有生物學的基礎知識! ★人類是在哪裡誕生的? ★心臟為什麼在左邊? ★細胞內也有骨頭? ★植物也有荷爾蒙? ★父母會把什麼傳給孩子? 如果你也曾對這些問題感到疑惑, 歡迎進入充滿奧妙之謎的生物學世界。 人類是「生物」。動物、昆蟲、植物也是「生物」。 「生物」究竟是從哪裡來的,又是怎麼產生的呢? 而生命經歷了什麼樣的曲折,才變化成今天的模樣呢? 我們的身體中,正在發生哪些事呢? 本書網羅與「生物」有關的各種主題, 搭配可用日常生活事物來理解的舉例, 以及一目了然的插圖輔助閱讀, 是一本能輕鬆享受學習樂趣的科普讀物! 生物學並非晦澀難懂的領域, 而是了解生命演進與自我存在, 使人類得以永續發展的必備知識。 讀完本書,你將徹底學會自生命誕生、人類出現以來, 細胞運作的原理和基因、DNA等生物學的基礎。 第1章 從生命誕生到人類出現 第2章 從細胞的構造到個體的形成 第3章 構成生物體的物質 第4章 揭開基因和DNA的面紗 第5章 動物誕生的機制 第6章 維繫生命的機制 第7章 生物反應與調整的機制 第8章 生物多樣性和瀕危物種 第9章 生物如何在環境中生存
不用餵罐罐就能知道的趣味生物故事
真的有會下金蛋的雞? 馬的祖先只有狐狸那樣大? 白蟻的真正祖先是蟑螂? 動物是否會做夢? 生物雖然極其渺小卻也非常偉大! 牠們開拓了人類的眼界, 並為人類的生活帶來驚喜的改變。 從冰天雪地的南北極,到神祕濕熱的熱帶雨林; 從蔚藍的海洋,到乾旱的大漠; 從廣袤的天空,到熾熱的地下, 所有的生物都奇蹟般地生長、繁育著。 它們都是我們的親密夥伴和良師益友! 有趣的生物知識即將開啟,你準備好了嗎?
絕美海中浮游生物圖鑑:254種浮游生物的真實姿態全收錄
超過250種海中浮游生物的真面目, 現在就讓你看看! 你知道蝦蟹魚等生物小時候,其實也都是過著浮游生活嗎? 你知道是哪一種烏賊,身上布滿了超過500多個發光器嗎? 你有看過「海樽」這種長得像圓桶一樣的浮游生物嗎? 你有聽過「𧊕」這種擬寄生浮游生物嗎? 其他還有水母、櫛水母、駝蝶螺、海天使、烏賊幼體、蝦蟹幼生、蝦蛄、放射蟲、有孔蟲, 你是否都曾經聽過這些有趣的名字, 卻搞不太清楚牠們到底長什麼樣子? 平時總是生活在深不可測的海洋中, 體型微小到肉眼難以分辨, 但其實牠們的美麗,一點都不輸給陸地上的生物! 本書由日本海洋學者×水中攝影師聯手打造, 滿滿收錄了254種從常見到鮮少見到的海中浮游生物介紹, 以及生物們的實寸照片,和各式各樣的生態照片。 其中也包括專業攝影師親授,水下攝影的步驟及技巧! 推薦給: ✓對海中浮游生物有興趣,想要多多了解牠們的人。 ✓對攝影有興趣,想要挑戰看看拍攝水中生物的人。 ✓想要看看美麗水母等浮游生物的照片,放鬆身心排解生活壓力的人。 .刊載超過250種以上全彩生物照片,以及生態介紹文字,其中也有實寸照片。 .主要執筆者皆為專業領域學者,本書所介紹的相關知識既豐富紮實亦不失嚴謹,時不時也會穿插科普小專 欄。適合有志於海洋生物學者閱讀。 .教授如何拍攝海中生物,以及介紹洋流、地形等地科知識,適合海中攝影初學者。
打擾了!我們是外來生物:自然界中迷人的反派角色?
會咬人!還有毒!破壞農作物! 外來種老被當成壞人…… 可是,仔細想一想: 就像不轉開水龍頭,就不會有水流出來 如果那些棲息在外國的生物 一開始沒有來到我們生活的地方,就不會變成討厭鬼了?! 那麼, 當初轉開水龍頭的到底是誰呢? 為什麼要把水龍頭轉開呢? 瞭解這些生物的由來、習性、危險, 學習歷史的教訓以免重蹈覆轍。 73種(動物)+3種(植物), 搭配詳細的插圖和漫畫完整介紹! 外來生物的區分和指定物種全都一目瞭然!
如果生物課都這麼ㄎㄧㄤ!【動物知識噴笑漫畫】豬狗貓激萌演出,笑到你滿地找頭
這樣的生物課很可以! 「10秒鐘教室」(Yan)最新力作! 蘑菇博士親授,生物圈的各種不思議歡樂開課, 讓你開眼界也大呼超妙der~ 漫畫看著看著,邊噴笑邊長知識。 紅鶴一定是紅的? 鴕鳥是好欺侮的膽小鬼? 河馬真的傻呆萌? 蛇幹嘛一直吐舌頭、瞪著眼? 小丑魚可以「性轉變」? 鴛鴦是專情的代言人? ……50則趣味滿點生物知識與眾不同全新演繹。 ★特別收錄★ 【書衣背後小驚喜】超可愛豪華陣容角色關係圖。 【生物課隨堂測驗】考考自己加深記憶。 【森林探險大富翁】遊戲中再次回味趣味故事。 學知識也可以很另類、很顛覆、很歡樂。在「10秒鐘教室」上課不用正經八百,零壓力也能學新知,就讓蘑菇博士來開釋你一直誤解的生物知識! 默默覺得如果生物課都這樣教,應該每次都能拿滿分吧XD 本書特色: ★網友大推:「10秒鐘教室」是對腦袋有幫助的優質知識型粉絲專頁,全新力作。 ★從9歲到99歲,讓世代沒代溝,男生、女生都會開心閱讀的趣味知識書。 ★內容淺顯易懂,將過去不懂的、不想懂或懶得懂的知識精采濃縮在每個漫畫故事裡。
危險生物大百科
尖牙、利爪、犄角、 放電與噴毒,飛踢、踩踏與撞擊, 動物世界裡,誰的武器最強、最厲害? ★「南方食火雞」腳爪長達12公分,前端利得像匕首,誰惹火牠誰倒楣。 ★「僧帽水母」長得像塑膠袋,就算死了也有毒,而且很常出現在北台灣海域! ★「殺手芋螺」名字很搞笑,武器更搞笑,但牠只要噴出一顆毒牙就能把人殺死。 ★「行軍蟻」體長才1公分,別名「鬼針游蟻」的牠們,誰擋路就吃掉誰! 動物為了獵食、自我防禦與保護同伴, 發展出多種令人類自嘆不如的武器與技能。 本書自全世界數以百萬計的物種裡, 精選出八十種危險生物, 逐一介紹牠們在演化過程中發展出的強力武器, 並分別標示出「力量」、「速度」與「危險度」, 十分符合小讀者們喜愛的閱讀取向。 在這八十種危險生物裡, 不乏令人大呼意外的入選者, 例如看起來溫和的長頸鹿,居然是連獅子都不敢輕易挑釁的動物; 圓圓胖胖傻呼呼的河馬,竟是連鱷魚都退避三舍的狠角色; 羽毛很漂亮的黑頭林鵙鶲,不只名字奇特,更是世界上第一種被認定有毒的鳥類。 此外還有許多足以引起孩子們注意力的生物,例如: 吸血蝙蝠、殺人蜘蛛、食腦蟲, 以及可以把身體抬得跟人臉一樣高的眼鏡王蛇等等, 這些讓人戰慄不已的危險生物,均以精美插圖及實景照片呈現! 本書特色 【收錄難得一見的實景照片,為其他書籍少見】 【精細、高度擬真的動物插圖】 【簡明俐落,知識量足又好讀的說明文】 專業審訂 裴家騏(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 學研大百科全系列推薦 沈雅琪(神老師神媽咪)
萌萌生物關係圖鑑:70種生物的不思議同居關係
★★★本書榮獲台北市政府教育局109年「兒童優良閱讀媒材」中文圖書類五到六年級/優良推薦★★★ 你存在,所以我快樂! 且看萌萌的生物們演出一幕幕「不能沒有你」的精采劇碼! 樹懶說:我的身體就是小型行動農場,隨時都能吃自己! 螞蟻說:為了吃美味的糖,我們還經營蚜蟲甜甜牧場! 公鮟鱇魚說:親愛的,我願與你(母鮟鱇魚)融為一體! 黃腰酋長鳥說:我敢跟凶猛的黃蜂當鄰居,你敢嗎? 犀牛說:我以為牛椋鳥會幫我吃蟲蟲,沒想到牠也是個吸血鬼…… 摯友、敵友、不勞而獲者、惡霸、模仿者、食客、隊友、室友、操縱者、冷面殺手……我們習慣了各式各樣的人物與人際互動,但這種關係其實也存在於自然界的各種生物之間!像是狼蛛與青蛙彼此相依共處一室,棘鱸與鰻魚一起合作打獵,花螨把蜂鳥當成通勤巴士往來花朵之間,紅蟹蜘蛛守在豬籠草旁等著白吃白喝…… 透過本書幽默逗趣的視角以及精緻可愛的水彩畫,你將得以一窺生物間令人大開眼界的神祕生活與共生關係!
滅絕生物圖鑑
69種滅絕生物+10種瀕危物種+化石‧滅絕植物 從水中生物、陸地生物到有翅生物, 隨著精緻細膩的插圖、平易近人的文字, 認識那些沒機會親眼見到的神祕生物吧! & 奇蝦、度度鳥、真猛瑪象、天堂長尾鸚鵡、空尾蜥、史特拉海牛…… 這些生物曾經存在於地球上,如今卻已滅絕。 牠們的外型或美麗或奇異,生活方式超出我們想像,或根本無從想像。 書中透過輕鬆簡單的文字,描述這些生物的有趣故事,讓人能具體想像滅絕生物們當時的樣貌。 也期許讀者能透過這些美麗的插圖與文字,在認識絕種生物之際,更加珍惜現存的物種。 & ●奧托蟲:雖然會亂吃卻愛乾淨? 奧托蟲外觀就像「有點胖的蚯蚓」,本性是凶猛的肉食動物。牠會襲擊任何移動的東西,似乎也會和其他生物共食。不過牠卻會將肛門伸出巢穴外排出糞便。明明總是亂吃,卻意外地愛乾淨。 & ●房角石:頭戴尖角帽的肉食獵人 房角石是鸚鵡螺的祖先,和烏賊、章魚同樣是頭足類。現在鸚鵡螺以蝦類或魚類的屍體維生,隱密地過活。不過在奧陶紀,房角石以凶暴肉食獵人的身分站在生態系的頂點。而其中最巨大的房角石,體長甚至有11m。 & ●空尾蜥:龍是實際存在的生物 在很久以前,有一種可愛的爬蟲類長得很像這種龍,那就是空尾蜥。空尾蜥的翅膀並不是由4隻腳變化而成,而是從身體側面長出薄薄的翅膀。空尾蜥住在樹上,展開翅膀後會像滑翔機般滑行,以便捕捉昆蟲,而為了減輕體重,尾巴呈現中空的狀態。 &
共病時代:醫師、獸醫師、生態學家如何合力對抗新世代的健康難題
《紐約時報》 暢銷書 《發現》、《歐普拉雜誌》、美國科學促進會& 最佳選書 PanSci泛科學& 選書推薦 & 心臟科權威醫師和醫療記者一起化身偵探,在諸多故事中找出健康的新定義和解答。 健康意識全新突破、疾病防治與診斷的新方向,就等這份關鍵報告! 國立中興大學 &生命科學系副教授& 吳聲海專業審訂 為什麼狂犬病、禽流感、狂牛症會傳染給人? & &&&&關於「生病」、關於各種疑難雜症,我們知道的太少,甚至連醫學也未必給得出好說法; 人類的許多疾病或狀況其實「有跡可循」,而這個「跡」指的不單單是有沒有吃好睡好、心情愉不愉快,而是觀察、了解動物夥伴們才能得到! & ◎原來你的貓咪、野外的馬……也都會「暈倒」! &難道動物也會氣急攻心或傷痛欲絕?面對危難或突發事件時,「暈倒」和「戰或逃」(fight or flight)一樣,都是動物本能的選擇──因為當奮戰無用也無所遁逃時,暈倒反而提供我們更有力的保護。因此,別再以為暈倒是人類的專利了,它可是幾億年來幫助動物避開死亡的關鍵機制! & ◎癌症存在多久了?──在化石研究中居然也找得到恐龍罹癌的證據! &癌症研究的曙光在哪裡?或許最好的方式是把癌症的成因和基因突變的證據擴充到各種動物身上,讓動物和人類的癌症研究交互辯證,藉以理出更多可能的破解線索──乳癌和哺乳的關係,就是獸醫在追蹤懷孕的母豹狀況時意外獲得驗證! & ◎誰在嗑藥?──半夜偷偷潛入藥用鴉片種植場的竊賊,居然是小袋鼠! &對「癮頭」無法抗拒的不只是人類,甚至小袋鼠、馬、羊、鳥、猴子都有愛上吸毒的不良紀錄!此外,種種成癮行為(瘋狂購物、電腦上癮、性……)也都跟藥物上癮一樣,因為我們無法抗拒癮頭帶來的愉悅感,而不斷地在「癮」中巡迴,而克服癮頭的最有效方法居然是…… & 放眼望去,還有許許多多病症和行為的成因找不到線索,且看傑出的權威醫師和醫療記者如何扮演疾病偵探,為我們說動物故事的同時,也讓我們更認識自己、認識疾病、認識整個生態系其實就是一個健康共同體,「健康」從來都不只是一個人、一個物種的事!《共病時代》帶我們連續跳坑到演化人類學、社會學、生物學、獸醫學和動物學之中,告訴我們打破學科間的高牆後織就的美麗新版圖,才可能為這個醫學發展看似先進卻始終追不上疾病演化速度的時代帶來重大突破! & 《共病時代》小測試:以下何者正確? □只有人類才會在緊張、壓力大或遇到危難時暈倒 □癌症,是醫學發達以後才漸漸演變出來的恐怖病症 □自慰、雜交、口交、肛交、人獸交……都是人類發展出來的行為 □染上毒癮是人類獨有的行為偏差 □「肥胖」只在食物充足的人類或寵物身上才會看到 □自殘和厭食症是人類的文明病 答案是以上皆非! 如果你有任何疑問,歡迎加入《共病時代》俱樂部,一次為你說明白!
UMA世界神祕生物大百科 詭祕檔案1
~99種衝擊世界的超恐怖未知生物~ 面對巨大、貪婪的UMA, 僥倖存活,已是不幸中的萬幸! UMA是Unidentified Mysterious Animal的縮寫, 指的是在生物學上未經確認的生物體。 牠們悄聲無息地棲息在人類看不到的地方, 縱然有人目擊舉報、拍下照片,甚至受其攻擊, 但累積的資料量都還是無法確切地證實其存在, 是尖端科技也無法破解的神祕未知。 本書將介紹99種潛伏在世界各處的UMA! 以【陸獸】、【人獸】、【水獸】、【異獸】為其分類, 用清楚且魄力十足的CG畫作,堂堂呈現UMA的正面型態。 ◎熱沃當怪獸——外型如狼、全身長滿紅毛,在法國馬爾熱里德山造成100人以上死亡。 ◎南迪熊——一種令人聞之色變的「食腦生物」,息在非洲肯亞共和國的南迪地區。 ◎蒙古死亡蠕蟲——隱藏在沙漠中,會吐出毒液或釋放電流,調查隊都被牠的毒液殲滅。 ◎尼斯湖水怪——棲息在蘇格蘭高地的尼斯湖,體型介於7~20公尺,沉潛在深水之中。 ◎弗拉特伍茲怪物——和幽浮一起出現在西維吉尼亞州弗拉特伍茲,釋放詭異的霧氣與惡臭。 書中以專欄呈現UMA【稀有度】、【體型】、【樣貌】、【特徵】、【出沒地區】、【有力假說】。 並收錄「UMA的危險度排行榜」、「大型UMA排行榜」, 以及過去被視為UMA的生物,現已確知存在的生物。 謹以本書致地球的冒險者,願你們踏上尋找UMA的征程, 解開世界未解之謎。 本書特色 ◎99種UMA超清楚正面肖像畫:廣蒐證據,描繪生物學上尚未確認生物的經典樣貌! ◎依型態、習性分4大類UMA:【陸獸】、【人獸】、【水獸】、【異獸】,探訪無奇不有的神祕之境。 ◎UMA超詳細基本資料:以專欄呈現UMA【稀有度】、【體型】、【樣貌】、【特徵】、【出沒地區】、【有力假說】。
地球毀滅記:五次生物大滅絕,誰是真凶?
●「帕利賽德」是誰?為何是三疊紀的末日死神,卻又可能是第六次大滅絕的救世主? ●盤古大陸為什麼會毀了地球的溫控機制? ●「扔了吧石」是什麼地質學上的好東西? ●「伽瑪射線爆終結了奧陶紀」,這說法為何被學界恥笑? ●恐龍的骨頭,是如何飛到月球上的? & 《地球毀滅記》是場迷人的時空探險。在回顧地球的五次慘烈的瀕死經驗的同時,也給面臨第六次大滅絕的我們最深沉的警醒。 & 精彩看點: & ●關鍵疑點──碳循環劇變 盤點五億年來的五次大滅絕原因,除了因為高溫(火山)、急凍(冰河期),也脫不了「碳循環劇變」這個關鍵。這樣的巧合,又給面臨氣候變遷挑戰的我們什麼樣的警醒? & ●古生物搜奇 遠古時期的動物,長得相當有創意。有五隻眼睛,在應該長嘴巴的地方,卻長著手臂的怪誕蟲;還有「生不如死」的腕足動物;以及跟人類一樣,有自我毀滅傾向的陰莖蟲,兩者都不顧後果的盡情破壞自己的家園…… & ●與怪咖科學家共遊 本書除了是怪奇生物大觀園,也是怪咖科學家大觀園。當所有人都相信隕石滅絕恐龍,偏偏有科學家唱反調說火山才是凶手。他的論點真的是空穴來風嗎?也有未來學家不擔心氣候變遷的威脅,因為他更相信毀滅世界會是人工智慧。 & ●「隕石說」如何殺出重圍? 如今看來理所當然的「隕石滅絕恐龍」。在數十年前,可是從一堆很有「創意」的臆測中脫穎而出。這些說法包括:恐龍是笨死的,染上外星愛滋病,以及飲食不均衡導致便秘…… & 在「隕石說」提出後,該怎麼在茫茫全世界,尋找終極證據──隕石坑?這任務也難倒了全世界的科學家。即便在隕石說打敗了其他競爭者,成為主流說法的今日,它仍然面對強有力的反對者──德干玄武岩。本書也生動的呈現不同理論之間的攻防戰,以及不同立場學者間的大亂鬥。 & 【審訂者】 & 台灣首席恐龍專家 程延年 美國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博士,曾任職於臺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曾擔任國立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所合聘教授。專長是化石生物學與演化生物學。論文分別發表於 《自然》、《科學》等期刊。 & 自然科學博物館助理研究員 單希瑛 臺灣大學地質學研究所畢業,現任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組古生物學門助理研究員。目前致力於新生代鱷類化石之研究,於國際學術期刊發表命名及多篇鱷類新屬種論文。
第六次大滅絕:不自然的歷史
我們之前的世界是什麼模樣?我們未來又將留下什麼樣的世界? 本書作者寇柏特試圖追查的,是一場正在進行中的大滅絕事件,並將這事件放進更寬闊的生命史背景脈絡中。 這脈絡所呈現的是,在跌宕起伏中,生命極為堅韌,卻非永遠如此。 《第六次大滅絕》藉由五種已消失的物種(乳齒象、大海雀、菊石、筆石、尼安德塔人)以及七種瀕危生物(珊瑚蟲、顆石藻、巴拿馬金蛙、鬼針游蟻、雙翼果、避光鼠耳蝠、蘇門答臘犀牛)的故事,來探討地球環境的變遷與人類的處境。 當前的大滅絕事件,起因既不是天災(小行星撞擊地球)、也不是地變(龐大的火山爆發或冰河時期降臨),而是「一場可能由人類引起的大滅絕」! 「在迫使其他物種滅絕的舉動中,」我們是否無心或短視,也「正忙著鋸掉自己所棲息的枝幹」?
50則非知不可的生物學概念
●用簡單的詞彙解釋基本的概念 ●清楚的圖表和時間軸 ●完整地綜觀生物學 物種為什麼演化? 沒有DNA還能遺傳特性嗎? 是不是所有的生物都由細胞組成? 是什麼讓我們成為人類? 在《50則非知不可的生物學概念》中, JV‧查莫里博士用50則清楚易懂的迷人短文,涵蓋經典的實驗並收錄最新的研究。簡潔地回答這些、那些,還有更多的問題,帶領你一窺最重要也最刺激的生命學問。 從神秘的性和睡眠、從大滅絕到免疫力,這本書將讓你大開眼界,了解地球生命不可或缺的基本歷程,包括基因如何控制生命的成長和行為、身體如何從一顆細胞發育成長,以及環境的力量如何透過演化創造自然的多樣性。 本書的特色是用簡單的詞彙解釋基本的概念,佐以清楚的圖表和時間軸,呈現重大科學發現的歷史脈絡,讓你能完整地綜觀這一門美妙的學科。
魚類耳石:神祕的魚類生活史
本書是國立臺灣大學漁業科學研究所曾萬年教授,彙集其研究團隊三十年的研究成果,編撰而成的臺灣第一本魚類耳石科普書籍。耳石是生物礦化作用所形成的碳酸鈣結晶,位於魚類的內耳,其主要生理功能是聽覺和運動平衡。但是,很少人知道耳石也扮演魚類的時間和環境記錄器的角色。本書透過耳石日週輪和年輪以及耳石化學元素組成,探索神祕的魚類生活史和洄游環境。全書共分為四個單元27章:第一個單元耳石的基本知識,第二個單元耳石的研究方法論,第三個單元從耳石日週輪探索魚類的初期生活史,第四個單元從耳石微化學探索魚類的洄游環境史。本書可作為魚類學、漁業生物學和海洋生命科學的輔助教材,也適合一般讀者雅俗共賞、增廣見聞。
生物之書
史上最強系列第6集《生物之書》 從生命起源到表觀遺傳學 250則趣味故事+詳解歷史+精采圖片 從閱讀中學習生物知識的百科 圖文並茂的豐富百科.博古通今的中外歷史 趣味橫生的常識故事.條理分明的資料寶典 希望讀者看完《生物之書》後,能夠對周遭世界懷抱感激之情。──麥可‧傑拉德 在文字出現之前,當人類意識到生物與無生物的差別時,我們的老祖宗已「寫」下生物史第一頁。 為何動物有利他行為? 為何心臟會跳動? 最小微生物和最大哺乳動物有何共通之處? 以上只是這本美麗圖書幾個發人省思的問題。本書試圖從歷史角度,解釋各種發現或觀念對生物學的重要性,並強調這些發現對研究員及當代思維的影響。請跟隨作者腳步,從西元前40億年追溯到現代,探究生物史上250個重要又有趣的里程碑: 生命的起源(約西元前40億年)、藻類(約西元前25億年)、植物防禦草食動物(約西元前4億年)、恐龍(約西元前2.3億年)、農業(約西元前1萬年)、珊瑚礁(約西元前8000年)、動物遷徙(約西元前320年)、血球(西元1658年)、麥角中毒症與巫婆(西元1670年)、雷文霍克的顯微世界(西元1674年)、近日節律(西元1729年)、發生論(西元1759年)、神經系統訊息傳遞(西元1791年)、細胞核(西元1831年)、人類消化系統(西元1833年)、光合作用(西元1845年)、肝與葡萄糖代謝(西元1856年)、達爾文的天擇說(西元1859年)…… 《生物之書》橫跨多元主題,有農業、動物遷徙、天擇、先天與後天、病菌說、全球暖化、益生菌、膽固醇代謝和人類基因體計畫;同時介紹關鍵的科學家和具影響力的重要人物,包括亞里斯多德、哈維、達爾文、達文西。全書以易讀、易懂的方式撰寫,並提供新的資訊與洞見給具有科學背景的讀者。 本書內容條目依年代順序組織,各含一則簡短摘要和至少一幅令人驚豔的全彩圖像。每頁底下的圖說與參照條目,提供更深入的資訊,是生物學知識入門的最佳讀物。 本書特色 ‧豐富條目:250則生物學史上重大里程碑一次收錄。 ‧編年百科:條目依年代排序,清楚掌握生物發展演變;相關條目隨頁交叉索引,知識脈絡立體化。 ‧濃縮文字:每篇約700字,快速閱讀、吸收重要生物學觀念和大師理論。 ‧精美插圖:每項條目均搭配精美全彩圖片,幫助記憶,刺激想像力。 ‧理想收藏:全彩印刷、圖片精緻、收藏度高,是科普愛好者必備最理想的生物學百科。
非凡物種:型塑人類文化、改變世界的25個自然造物
翻開這本書,它將改變你看世界的方式 英國BBC廣播電台、自然歷史博物館年度鉅獻 ★BBC+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前所未見的宏大計畫 ★精選25個深深影響人類的非凡物種 ★上山下海、橫跨最深的海溝與未知的外太空,探索科學新知 ★穿梭古今,在詩文、歌曲與藝術間尋求璀璨的自然 *英國兩大機構協力鉅作 本書由英國BBC廣播電台團隊,和自然歷史博物館共同製作。由BBC自然歷史製作小組長年編制節目的精準眼光,佐以自然歷史博物館豐厚的館藏,將25個影響人們最深遠的物種,以最生動、易懂的方式呈現,講述最深刻的人與自然故事: 1.深入歷史、眼觀今日世界 汲取自然歷史博物館裡積累的豐厚材料,重新描繪為人熟知的主題,翻新人們對他們的認知。比方說,原來獅子在我們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比想像得還重要,牠們不但活躍於非洲大草原,老是掛在旗幟上,還是足球場、搖滾演唱會現場的重要象徵。 2.跨越科別、文化,描繪自然最真實的形貌 這系列的範圍之廣、之深,震驚了經驗老道的BBC製作小組成員。他們發現,這次和以往截然不同,自己必須拜訪的竟然不只科學家,還包括了藝術、文學、媒體、社會學、音樂、哲學、歷史……等方面的學者。誰也沒想到,自己竟然必須在完聖經裡找吞掉約拿的大海怪之後,還必須去分析重金屬樂團歌詞。 3.探索被忽略、微小卻重大的意義 一隻掛在紗窗上的金龜子如何變身為超跑、成為工業設計的謬思?那隻昨晚被你嚇回排水孔的萬惡大蟑螂,又怎麼成就了卡夫卡的《變形記》?跳蚤如何乘著老鼠跨海殺人?這些你想也想不到的觀看角度,自生活的隱微處拉出一條長而精闢的切線,圈出我們平時略而不談的領域,勾勒出最壯麗的真相。 *凝視這些非凡物種,你看到什麼? 這些別具特色的自然之物,有些成為歷史的標竿,有些為藝術注入靈魂,有些則潛入語言,化為人們溝通的橋樑;更有些,在與人們彼此凝視的過程中,成了一面映照人性的鏡子。 為了呈現他們的全貌,成就了這一本最不典型的科普書,不以人人熟悉的典型方式闡述自然的故事,不分學科、不分專業領域,因此對猿猴的認識可以來自知名學者珍.古德,而對猛瑪象的認知卻可以來自《冰原歷險記》的劇本作家。 在這本書中,你可以挖鑿深奧的知識,也能廣泛而多層次的探索自然、追溯歷史。深奧的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明白:自然能激發人們無盡的熱愛之情,無論是翩翩飛舞的蝴蝶,還是渺小如跳蚤的生物,都能點燃人們的心火。 人與自然間有深刻、不容斬斷的連結。探究自然如何深入歷史長流,扎根人類文化的沃土,成為無法割離的一部分,就等於重新探究人本身。 你也許看過本書中的物種,了解他們,甚至品嚐過,但肯定沒看過他們「真正的」樣貌,沒看過他們在歷史、藝術、文學與音樂,甚至流行文化中的各種造化。 自然萬物的存在必有其道理,而他們其實超越了你的認知、延伸入象徵,已經成為了一種意義,藏在一雙雙觀看的雙眼,藏在一個個光火跳動的靈魂之中。 *這些非凡物種離你有多近? 你記得這幕影史經典場景嗎? 一隻來自原始叢林的巨型猩猩,攀上了鋼鐵玻璃構築的摩天大樓。巨掌中緊握著一名金髮女子的牠奮力一吼,城市為之震動。(電影《金剛》) 你記得這讓人一度無法安眠的嚇人畫面嗎? 遊客如織的海灘邊,一隻狡猾、神出鬼沒的殺人機器靜靜潛伏在人們的小腿之間。那若隱若現的魚鰭是死神的鐮刀,威嚇無辜戲水客的生命。(電影《大白鯊》) 你記得,這彷彿穿透書頁而來的魔法之音嗎? 哈利波特戴著厚重的耳機在霍格華茲的溫室中,屏氣凝神的看著芽菜教授將尖聲厲喊的魔蘋果拔出盆。(小說/電影《哈利波特》) 你記得,那隻追尋勇氣的膽小獅子嗎? 牠和桃樂絲、鐵人、稻草人一起踏上翡翠王國綿延的綠色道路,不畏艱難不畏路遠,只為了請求奧茲大帝實現願望。(童話《綠野仙蹤》) 猿猴、鯊魚、獅子……這些非凡物種與人的羈絆之深、牽涉範圍之廣,顛覆你的想像。他們統御了我們的所思、所感,甚至是引以為豪的創造,不但深入生活的裏層,萬千的變化更豐富了科學、影響了歷史,成就了你我想不到的大變化。
圖解病毒學
●以深入淺出、循序漸進的方式的與通俗易懂的語言,整體性而系統化地介紹了病毒學的基本理論、方法與技術。 ●特別凸顯出關鍵性的重點,將理論與實務做有效地整合,內容精簡扼要。 ●適用於醫護相關科系學生、研習醫護通識課程的學生、醫護相關職場的從業人員、對病理學有興趣的社會大眾與參加各種醫護認證與相關考試的應考者。 本書包括總論和個論, 總論重點介紹病毒的基本性狀、感染與免疫;個論則重點介紹呼吸道病毒、腸道病毒、急性胃腸炎病毒、肝炎病毒、皰疹病毒、逆轉錄病毒、及狂犬病毒、人乳頭瘤病毒等。也介紹瞭病毒學總論,各種常見的病毒及朊粒。同時針對教學中的重點與內容的疑難之處,充分運用非線性互動式的呈現方式,以圖、文、表並茂的立體互動式空間,呈現出多樣化與生動活潑的嶄新教學方式,深刻地營造出更易於被學生所接受的教學方式。
實用微生物免疫學
本書共分為三個部分,即基礎篇、免疫篇與感染篇。第一部份主要討論微生物的構造功能與生長代謝、消毒與滅菌的基本概念與方法、抗生素使用與抗藥性的傳播。 第二部分說明免疫學,它涵蓋著基本概念---「我」與「非我」的不同、「特異」與「非特異」間的界別、「正常」與「異常」的區分;內容則包括免疫系統、過敏反應、自體免疫疾病三個專章。 第三部分則是與臨床有關的傳染病,書中按照組織與系統,將常見的微生物感染症分門別類地加以敘述,亦將病原菌化整為零地放在各章中說明(不似一般書籍以微生物為主地描述疾病),其目的除了使同學於再次學習微生物學時仍有新鮮感外,更重要的是期盼能將臨床的實際情景與書本的理論知識相配合。
生物統計基礎概論和應用
本書主要以生物統計學為基礎,輔以SPSS統計軟體介紹統計分析方法於生物醫學和口腔科學的應用,期能以淺顯易懂的操作步驟與範例說明,讓使用者便捷的藉由電腦軟體獲得所需的分析結果,協助相關領域的初學者輕鬆入門,有效節省研究時間。若本書有錯誤或不確切之處,懇請批評指正,以便日後更精進,造福更多讀者。
生物力學
生物力學為以應用物理學及工程學的概念來描述身體骨骼肌肉系統的運動,以及在正常或異常受力狀態時力與運動之間的相互關係。 本書編排由簡入繁,共分為八個章節,首先從靜力學、動力學等基本工程理論開始,並逐步介紹骨骼肌肉系統與相關組織,包括骨骼、軟骨、肌肉、肌腱、韌帶與口腔咬合等之生物力學;接著以生物力學基本原理的角度來介紹上肢肩、肘與手腕關節生物力學、下肢髖、膝與足踝關節生物力學、脊椎結構及顳顎關節等部位的運動學及運動力學;最後以臨床應用實例,包括人工關節置換、脊椎固定手術、創傷骨折、復健輔具與牙科植體等應用來引導讀者將生物力學學問應用在臨床醫學或工程之中。這些都是屬於應用生物力學的基本章節,並未深入探討其他相關的課題,主要目的是希望帶給讀者更全面、完整的生物力學重要基本知識,並以這些知識為基礎,開拓臨床應用的康莊大道。
絕美!透明生物圖鑑
前所未見的透明生物, 令人屏息的造物之美! & 從來沒有見過這麼美麗的顏色,隨著花朵顏色而改變的透明蝴蝶、水晶般澄澈的花瓣……,原來這些都不是標本!在這個世界上真的存在。不管是在晨露瀰漫的山巒間,森林的深處,熱帶的池沼中,黑暗的洞窟內,深海中的珊瑚群裡……,從透明植物、透明昆蟲,到透明魚類,本書收錄絕美生態照片229張,一起探索透明生物的不可思議。 & 本書特色 & 收錄絕美生態照片229張。 全彩精裝版送禮自用兩相宜。 昆蟲學家與海洋生物專家共同監修。 & 詳細資料 &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 動物/植物> 圖鑑> 植物圖鑑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 動物/植物> 圖鑑> 魚類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 動物/植物> 圖鑑> 昆蟲/鳥
Advanced Biomaterials for Biomedical Engineering
Biomedical engineering is the key technology of the 21st century. The possibility to exploit the structures and process of advanced materials for novel functional materials, biosensors, stem cells technology, regenerative medicine, drug delivery systems has created the rapidly growing field of biomaterials technology. Designed as a broad survey of the field, this book combines contributions from molecular biology, materials science and medicine to fathom the full scope of current and future developments.It is divided into four main sections:•Interface systems•Physiochemical properties•Structures of biomaterials •Medical applicationsEach chapter describes in detail currently valuable methods and contains numerous references to the primary literature, making this the perfect “filed guide” for chemists, biologists and physicians who want to explore the fascinating world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圖解生物學
生物學是生命科學的基礎,廣泛研究生命的所有面向。在後基因時代,由於分子生物學的發展及生物醫學的廣泛應用,生物學對生活的影響,不可同日而語。 本書除了重點介紹分子生物學與細胞、動物、植物、微生物與免疫、演化與遺傳、生態學、生物多樣性與環境變遷等生物學知識外,特別針對生物與醫學、生物與資訊、現代生物技術、生物研究方法等內容的最新發展,深入而扼要地介紹,讀者可以從中深刻地了解現代生物學對醫學及農業發展的貢獻。 & 本書特色 & ★本書在使讀者了解生物學與生活的關係,培養現代國民應具備的基本生物學素養。 & ★本書巧妙地將每一個單元分為兩頁,一頁文一頁圖,左右兩頁互為參照化、互補化與系統化,將文字、圖表等生動活潑的視覺元素加以有效整合。
生生不息的科學(下):胚胎學研究
本書選取的文章中有多篇具有讓讀者會感到興趣的議題,有理論、有故事、有電影、有憧憬,胚胎學的研究過程高潮迭起,從1962年代英國劍橋大學戈登教授的複製蛙、經過1997年蘇格蘭羅斯林研究所魏爾麥教授複製出第一隻哺乳動物桃莉羊、到2007年代日本京都大學山中伸彌教授製造出誘發性多能幹細胞,都打破了古典生殖生理學的典範:只有生殖細胞精子與卵的共同參與才能產生後代的理論,這些結果令人眼花撩亂,其間1978年英國愛德華茲教授與史塔普托醫生的插花演出:製造出世界第一個由實驗室受精的嬰兒更是造福人類,目前全世界有超過5百萬個試管嬰兒出生,令不孕的男人與女人獲得自身的骨肉後代,最是現實利益的呈現。其實胚胎學研究在世界各國都遭受多多少少的忽視與阻礙,當然與人類新生命的產生與製造有關,讀者由「誰決定科學不可逾越的邊界」一文中可驗證不同國家對此類研究的不同對應態度,該文以英國與德國為例,值得閱讀與思考。根據英國「Warnock委員會」1984年向英國政府提出的報告,胚胎在受孕後的第14天開始,才在法律上具有「完全人」的地位,但在幾年後,英國的民意卻產生大翻轉,最後以醫療需求作為最重要的訴求重點,不僅符合社會的人道目的,同時也關注到倫理的基本要求,基本上允許將少於14天的胚胎作為實驗用途。德國則完全不同,一直到今天,反對胚胎研究仍是德國的主流民意,胚胎研究的爭議,在德國社會仍是個無法解開的結,而德國對胚胎研究的禁令與懷疑,就建立在產生「完美人類」的恐懼上,得注意的是:在德國的民意塑造過程中,胚胎研究的「醫療論點」幾乎完全被忽略,或者根本不具有說服力。總之本書十分有趣,值得推薦給讀者歡喜閱讀。本書特色★ 將過去四十年中《科學月刊》所刊載的各學科文章按編成專書。★ 學術性的科普圖書,普及型的學術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