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魔法學校(增訂版):傻瓜兵團打造零碳綠建築
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大誤解」: 綠建築,就是要有閃亮亮的太陽能光電板、嗡嗡作響的風力發電機? 綠建築,是造價更昂貴、更高科技的智慧建築,一般人住不起? 綠建築,是讓人住在「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休閒別墅? 本書作者為台灣的綠建築重量級推手——林憲德教授,嚴正指出: 綠建築的真精神,是營造自然通風的房子、儉樸的建築造型、無華的室內設計、重複使用的家具建材、最少管理的庭園景觀……。因此,綠建築絕非更貴的建築、更絕非高科技,而必須是更便宜、更自然、更本土的技術才行。 於是,一座推廣綠建築的環境教育基地——「綠色魔法學校」,在台達電鄭崇華董事長的美意之下催生了,由綠建築大師林憲德教授負責全程的設計監造,並網羅了一群對建築的光、熱、風學有專精的頂尖研究團隊,以及來自台灣四面八方的企業綠達人,成功打造節能65%、節水50%、碳足跡減少52%,榮獲美國與台灣最高鑽石級綠建築標章雙認證,同時更是世界級的「零碳‧綠建築」。 「綠色魔法學校」以一座最符合亞熱帶氣候精神的綠建築自許,要以高超的學術研究、以最平凡的造價、以每個細節都是最好的綠建築教材,成為在台灣最值得推廣的「平民綠建築」。本書要帶領所有人身歷其境,親身感受百分百綠建築的魔法,是如何達成節能、生態、減廢、健康的最高境界,同時見證「Made in Taiwan」綠建材的優異和實用特點。 * 【節能魔法】從設計與設備雙管齊下,節能省錢超簡單 一般建築耗能的主因,在於建築物規劃不良,造成空調、照明等超量設計。「綠色魔法學校」達成節能的驚人成果,是從設計與設備雙管齊下,輕鬆達成節能60%的效益。打造節能建築的秘訣很簡單,就是審慎規劃建築物外觀,提供深遮陽開窗、屋頂花園隔熱、利用通風塔、吊扇等來創造的自然通風,並徹底執行空調、照明等設備的減量設計;其次,善用高效率變頻空調、全熱交換器、高效率燈具、照明控制、高效率受電變壓器等設備硬體來節能,就可以不花錢或少花錢,同時換來每個月電費帳單的省錢驚喜。 *【生態魔法】營造生物多樣性,低維護又節水的生態景觀 你知道嗎?整齊畫一的行道樹、修剪乾淨的樹形、開闊的草坪、幾何排列的灌木叢、百花綻放的花海,其實是生態上貧瘠的象徵。「綠色魔法學校」有的是天生天養的野生森林與用心復育的亞熱帶雨林;有的是一座節水、低維護、不施肥、無農藥的「屋頂野生花園」;有一個能夠處理廁所污水的「生態水池」;有一處讓大家體驗務農之苦的都市菜園;還有一棵百年金龜樹成為鎮館之寶……。更特別的是,周邊廣場鋪面採用國人自行研發的JW生態工法,堅固得可以開上坦克車,但又可以透水、透氣;如果能全面採用,就能讓大地水循環通行無阻,讓蚯蚓、微生物在都市中活動了。 *【減廢魔法】賦予廢棄物新生命,實踐「從搖籃到搖籃」的精神 建築產業是高污染、高耗能的產業,其一磚、一瓦、一鋼筋、一玻璃都是環境破壞之源。「綠色魔法學校」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秘訣:一是採用高爐水泥做成的鋼筋混凝土,減少了大量爐渣、空氣污染,也減少水泥用量;二是拒絕使用高碳排放的磁磚,尤其台灣磁磚用量為世界的四倍,原因在於誤信磁磚有良好的防水功能,事實上磁磚只會讓建築外牆漏水不斷且抓漏不易。三是內部隔間牆使用淤泥製成的「預鑄輕質鋼筋混凝土版」,可達到廢棄物再利用與結構輕量化的雙重目的。另外,室內使用的地毯和窗簾,都是以回收尼龍和回收寶特瓶製造的;而庭園內外牆也以工地原址拆除的廢棄磚頭、水泥塊、枯木、竹片砌成……,成為小生物的棲最佳息處。「綠色魔法學校」賦予這些廢棄物新生命,實踐的正是「從搖籃到搖籃」的精神。 *【健康魔法】綠建築看得見,健康百分百 室內健康問題之禍首,首推油漆、黏著劑等化學物質所釋放的甲醛及揮發性有機物質!「綠色魔法學校」採用無臭、無味、輕鬆無負擔的最健康裝潢塗料,不含甲醛與重金屬,還擁有防霉抗菌、防污自潔、調濕健康的功能。其次,杜絕最容易結露、發霉、累積塵埃、滋生細菌的空調系統,採用「抗菌健康環保鋼版」做為空調風管系統的材料,可長久有效抑制細菌生長繁殖,提供健康的空氣品質。另外,在石材的選用上,採用台灣出產的蛇紋玉石和新港化石,不但沒有進口石材的核輻射線、氡氣污染的危機,還是有益健康的礦石。就連廁所也採用以腳踩式水龍頭出水,不用電源、省水、手免接觸,可輕鬆調控水量,並可避免細菌傳播與交叉感染。 「綠色魔法學校」無論在節能成果、生態多樣性設計、減廢環保、健康建材選用,可說是台灣建築史上振奮人心的綠建築,因為從鋼筋水泥的骨骼肌肉、電線的神經系統、到牆面塗料的皮膚,幾乎處處是綠設計、綠建材,參與者更是綠建築領域的優秀綠領人材。有如此經典的「超級平價綠建築」的範例,從浩瀚科技中去蕪存菁,挑選出經濟實惠的綠建築技術,相信非常值得建築營造業、公部門執行者、建材供應者、建築師、室內設計師、景觀園藝師,以及想住健康好宅的民眾借境取法。 本書特色 1.破除綠建築標榜取法歐美的的迷思: 建築產業是人類文明的必要之惡,綠建築的推廣正是要降低對環境的影響。然而,位在濕熱氣候的台灣,居住者所需要的綠建築,絕對和溫帶歐美國家不一樣,不會是閃閃發亮的玻璃帷幕、浪費能源的高科技管理形式,更不迷信昂貴的綠色科技,更不鼓勵盲目的綠色建材採購……。也就是說,綠建築必須因地置宜,而且環保又便宜。 2.一座符合熱濕氣候的綠建築取法典範: 「綠色魔法學校」是一座充分展現亞洲的儉樸生活哲學、熱濕型氣候的綠建築造型,開口適中、自然通風、遮陽又遮雨、樸實無華……,不但保有先進的全球建築觀,同時善用本土特色、本土技術、本土氣候、本土建材的優勢來發展建築產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樣高品質的綠建築,造價是最經濟實惠的,證明綠建築不必花大錢,可推廣且落實到每棟建築。 3.堅持台灣建造,百分百綠建材: 「綠色魔法學校」從水泥、石材、玻璃、油漆、地毯、電線、鋼板到空調設備等由裡到外,都是來自國內最高水準的的綠色產品或綠色科技,打造全球最高品質的綠建築經典大作。也就是說,等於是台灣綠建材發展至今的成果大展,也是全台綠色商品的展示空間,將有助於營建產業、甚至一般人善用的這些綠設計、綠建材、綠點子,融入成為一般住商大樓或是居家裝修之中。 4.從觀念、技術到建材等一氣喝成的經典案例: 作者林憲德教授堪稱國內最具影響力的綠建築研究者,對於建築省能、綠色建築的研究與推廣不遺餘力,更是「綠色魔法學校」經典綠建築的設計監造者,在書中他毫不保留地分享是如何以科學實證的精神,將綠建築的理念、技述及建材一氣喝成,完整落實到建築物之中的實踐過程,讓有綠建築粗淺概念的人、讓想運用綠建材的實踐者,甚至是有志打造綠建築的追隨者,可以更了解且不必自行摸索,反而可以踩在巨人的肩膀上,蓋出更人性、更自然的綠建築。
竹構設計:系統性說明工程竹的物理性能、新式接頭及構造系統,剖析世界48個竹建築工法實務經典之作
竹子擁有韌性高、重量輕、生長快速、固碳能力強、碳足跡低等特性,為符合SDGs多項目標,建築設計界廣為推行的永續建材。台灣擁有豐富竹子資源、量產穩定,近年可看見台灣在地實踐者以竹材回應對土地與環境的關懷成果,例如構竹林鐵新銳展、花博竹跡館、長榮大學長榮堂。竹材自2000年在德國漢諾威世博大放異彩以降,深受歐美建築師關注,也成為國際認可的高性能建築材料。如今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新加坡未來城市實驗室、劍橋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哥倫比亞大學、卡爾斯魯爾理工學院等校皆投入工程竹產學合作。專業推薦(依姓名筆劃順序排列)王銘顯/王銘顯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甘銘源/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江益璋/德國工程博士、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許倍銜/臺灣竹會理事長、陽明交大建築所副教授兼所長陳冠帆/原型結構工程顧問有限公司結構技師陳建同/與木製研負責人高小倩/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建築與室內設計系專任副教授葉育鑫/初樸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暨負責人、2022~2025 年兩屆「島嶼構竹」策展人、逢甲大學建築專業學院兼任講師楊恩達/建築人手札創站人蔡孟廷/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建築系教授劉昭明/悅山工坊負責人21世紀建築轉向生態、風土與節能,繼木構之後,竹構造成為既傳統又前衛、在地又國際、工藝與科技兼具的受矚目建材。本書正是進入此領域的重要敲門磚。─王銘顯《竹構設計》從材料特性到國際實例,全面展現竹材在永續建築中的應用價值。對台灣建築專業社群而言,本書不僅是實務指南,更是推動在地材料創新與低碳轉型的重要啟發。─江益璋本書涵蓋面向完整,呈現和竹構建築相關的知識,從竹的生態到材料與加工面向,加上竹構造的系統性知識,並輔以大量案例,是學習竹構建築的優良讀物。─許倍銜在全球邁向淨零碳排的時代,竹材以高強度、低碳足跡與自然美感,成為永續建築的關鍵材料。本書從結構與設計專業的視角,結合國際案例與技術解析,揭示竹構如何同時滿足安全、效率與美學,並為專業者提供實踐指南。這不只是一本技術書,更是一本讓我們重新看見──結構之美,源自材料本質的前瞻之作。身為原型結構的負責人,我大力推薦本書的專業與結構美學!─陳冠帆台灣的竹林資源豐饒,但從製造觀點來看,竹材作為建築材料確實具有挑戰性。這幾年在林業署推動下,做了許多有趣甚至帶有實驗性的嘗試。本書內容扎實,作者從材料本質思考,並結合各國智慧與工法,描繪兼具力學與工藝巧思的竹構造。相信此書能為台灣竹建築發展帶來重要助益。─陳建同《竹構設計》是目前探討竹建築最具系統性的一本專書,具深厚理論研究與實務的應用價值,並為永續建築材料的設計提供重要參考與啟發。─高小倩竹子一直提醒我們,建築不必只是消耗資源,它也能與自然共生。從雲林農博、島嶼構竹、石壁竹創森,到八仙山自然構築與長榮堂,台灣實踐者以竹回應土地與環境挑戰。本書作者系統梳理竹材特性、工法與全球案例,既是入門指南,也是專業深化的重要經典,將成為更多人理解竹構築的起點,開啟台灣與世界對話的可能。─葉育鑫台灣雖擁有豐沛竹材資源,但竹構長久以來缺乏政府單位與認證機構提供科學依據與施工規範,始終難以正式登入專業建築領域,尤其更難出現在公共建築。此書以嚴謹資料整理,涵蓋竹材植物學特性、結構力學數據與國際規範,並凸顯快速生長、碳封存等永續優勢,呼應台灣推動低碳政策的方向,盼藉由此書,啟發台灣建築更多的想像與努力。─楊恩達在永續循環的理念下,竹材因其韌性佳、生長快速與高吸碳等特性,已成為回應時代需求與環境挑戰的重要材料之一。然而,竹構造在施工技術與結構性能上的應用,仍因不甚普及而面臨一定的發展限制。本書透過詳盡圖文說明,從竹材特性、構造工法到設計實例,系統化呈現竹構造應用方式,內容豐富且具實用價值,值得推薦。─蔡孟廷本書內容相當豐富,即使像我這樣在竹產業深耕多年、對竹材料製造、裝置建築與室內應用皆有涉略的人,也覺得十分值得學習與借鑑,是一本極佳的竹材應用專書。─劉昭明本書為具代表性的竹建築經典著作之一。由德國自然建築學者格諾特‧明克撰寫,系統說明竹材特性、乾燥養護及保存;集成材、接頭及不良設計改善對策、新式接頭系統、構造元件系統,全彩呈現大圖、平面圖、設計圖、結構細部照片。自1995年初版以來,已增訂至第三版,為國際多所院校列為參考用書。在永續建築、在地設計與國際視野並進的當下,本書為建築師、結構技師、營建技師和相關從業者提供一個掌握竹材與實踐應用的捷徑。
綠裝修住宅設計一本通:住進節能家居、跟過敏說bye bye
你是過敏、氣喘、皮膚炎的常客嗎? 許多健康問題可能不是天生,而是「住」出來的! 綠裝修三大優勢 一、預防病態建築症候群 二、降低能源消耗 三、減少頻繁改造,節省支出成本 健康家居裝修的六大必備觀念 關鍵一 空間條件對了,裝修沒煩惱! 關鍵二 選對設計師,規劃更順利 關鍵三 健康宅的三大元素:陽光、空氣、水 關鍵四 正確生活習慣,健康UP! 關鍵五 預留彈性設計,住得更長久 關鍵六 裝修雖重要,後續管理不可少 居家空間應該是提供健康、安心的生活場域,然而因為裝修不當,往往成為影響健康的隱形殺手。許多家庭,特別是有小孩、長者或過敏體質的成員,因為呼吸系統對於裝修材料、家具塗層中的甲醛、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或細懸浮微粒(PM2.5)相當敏感,同時也因為高溫高濕環境所產生的黴菌與塵螨等生物性汙染,加劇過敏、氣喘、皮膚炎等病態建築症候群(Sick Building Syndrome, SBS)。這些問題,許多住戶往往在入住後才驚覺,卻已經難以補救。因此如何在裝修前做好規劃,打造真正健康的居住空間,成為現代人不可忽視的重要課題。 此書提供正在規劃裝修、希望提升居住環境品質者實用的知識與規劃關鍵,從裝修前的必知觀念開始,帶領讀者評估打造健康家居的注意事項,並按照裝修流程,依序解析裝修前期(規劃設計)、裝修中期(施工管理)、裝修後期(完工維護)的關鍵條件,協助讀者在每個環節做出最佳決策,避免常見的裝修誤區,確保居家空間的安全與健康。
環保綠建築套書(共三冊):綠建材+環保住宅+木構造
單書介紹↓↓ & 冊一《綠建材》 以綠建築的真正意義切入並貫穿全書, 深刻傳達綠建築的內涵。 作者是以「取自大自然的國產材料、從生產到施工不做多餘加工或耗費能源、只需最低程度的處理即可報廢或回收,對環境負荷小、對人體無害」定義綠建築材料, 歸整出110個健康綠建材、生態綠建材、高性能綠建材等成分或生產過程、以及施工步驟工法。 並且針對木質地板聲響、泥作裂痕等常見問題提供解決辦法,又另闢篇幅提出病態建築症候群的改造方法。 除了實務層面以外,更建立屋主與建商、建築從業人員使用綠建材和維護上的正確觀念。 & 冊二《環保住宅》 以順應環境為起點,重新認識環保住宅! 環保住宅不是仰賴昂貴的設備,或只能落實在新建築中的概念;而是回歸人與大自然的友善關係、善用環境特色,創造以人為本、順應生態的人性化居住空間。本書網羅了110種環保建築的關鍵要點,並具體呈現出實用的建築工法。活用這些設計提案,讓你可以不花大錢,就將老宅或新屋打造成節能又舒適的有氧綠住宅! & 落實環保設計,以下主題帶你逐步實現: 配置:配合周遭環境配置建物,調節氣候創造多層次的空間享受。 剖面:藉由剖面圖思考露台、窗戶的設計,調節明暗、冷暖程度。 外觀:將牆壁、屋簷等外觀建造成能融入當地的樣貌。 內裝:考慮人與內部陳設之間的關係,設計以人為本的住宅。 開口:開口設置的位置,是確保採光和通風的關鍵。 隔熱:正確且有效的隔熱,是減輕冷暖房負荷的不二法門。 環保材料:認識天然的建築材料,並靈活使用。 環保工法:環保加工、有效回收,達到低汙染的原則。 評估:透析住宅的節能基準,設計、規畫環保住宅。 水:提升供水效率,循環並節約利用水資源。 機器:了解現有的機器,讓建築設備也有節能減碳的功效。 照明:利用節能照明,創造多變、豐富的居住情境。 未利用能源:積極採用或開發可循環再生的能源。 微氣候:利用外部空間來調整微氣候,提升居住環境的舒適度。 環保行動:順應環境變化以維持良好居住品質的六項行動。 知識:利用在地積累的經驗與智慧,打造融入自然的住宅。 & 冊三《木構造最新修訂版:從基礎到實務理論,徹底解構「柱樑構架式」工法、材料、接合、耐震與構架計畫全圖解》 擁抱木造,實現建築與人、自然永續共存共享的理想。 木構造是有益環境永續發展、現在和未來的營造趨勢。而木頭獨有的柔美曲線、溫潤觸感,也是現代建築展現力與美的首選媒材。在日本,歷史悠久的柱樑構架式工法因構架自由度極高,且合乎經濟可行性、易改造維修,一直都是最受青睞的主流工法。 本書作者獨立執業結構設計逾40年、獲獎無數,親歷數次重大震災、及建築技術革新,累積深厚的實務經驗和專業涵養。從業之餘主持日本全國柱樑構架式工法研究會貢獻己力,是深受業界敬重的一流木構造家。本書是作者從業40年一手梳理的木構造系統精華,以大量到位圖解,傳授木構造特性、結構系統、構架計畫、地盤基礎工法等,帶領讀者通曉木構造入門必備學理知識。 專業推薦 李綠枝/大藏聯合建築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洪育成/考工記工程顧問有限公司負責人 陳啓仁/國立高雄大學建築學系教授‧永續居住環境科技中心主任 蘇文清/國立嘉義大學木質材料與設計學系教授 &
蝸牛住宅與斑馬公寓:臺灣防災健康宅的幸福提案
蝸牛住宅與斑馬公寓,啟動臺灣住者有其屋的新世代! & ◎專業度與知識量100%!收錄劉志鵬建築師50堂臺灣防災健康宅講座摘要、10篇媒體專欄文章及相關博士論文實證成果,顛覆傳統綠建築的思維! & ◎真實性與親和力100%!不同於一般專業建築用書,精選全台15個雅緻防災健康綠好宅的案例,首度公開業主的真心話與經驗分享! & ◎劉志鵬建築師長年深耕綠建築領域,並研發出適合臺灣的創新構造工法,「蝸牛住宅」與「斑馬公寓」即為其在住宅開發產品之代稱,盼能啟動臺灣住者有其屋的新世代!
環保住宅
你知道家中的小庭園也能成為天然的污水處理系統嗎?而且,只要將百葉窗、或竹簾設計在對的位置上,夏天就可以有效達到降低溫度,再也不需要開冷氣了。又或者,只取用當地建材、運用在地前人的智慧,簡單就能設計出會呼吸的住宅。 & 只要巧妙利用建築結構、搭配住宅附近的自然環境,建造「環保住宅」其實一點也不難! 改變一個細節,如陽台植栽,住宅環境立刻升級。 將百葉窗或竹簾設置在對的位置上,有效改善室內溫度。 利用室內外的溫度差,可以創造出微風吹拂的感覺。 整合概念,深入了解居住環境,協助建築師實踐環保住宅設計。 & 拋開「綠建築指標」的枷鎖,以順應環境為起點,重新認識環保住宅! 讀這本書之前,請先拋開「建造符合環保政令和指標的環保建築,造價一定昂貴」的印象,回到人與大自然的友善關係著手。本書從十六個建築面向中,幫你抽絲剝繭出最實用的110個建築原理與概念,讓你可以完整地建構出環保建築雛型、與實用的建築作法、技巧。 & 書中的建築面向包括: 配置:不只考慮建築物本身,與周遭環境相互配合,除了調節氣候,還能創造出多層次的空間享受。 剖面:藉由剖面圖來思考如何設計露台、窗戶等的開口,以便掌握住宅日後的明暗、冷暖程度。 外觀:將牆壁、屋簷等外觀建造成能融入當地氣候的樣貌,以順應當地環境需求。 內裝:懂得人類行為與內部住宅陳設之間的關係,設計出以人為本的住宅。 開口:開口位置的設置,是確保採光和通風的一大關鍵。 隔熱:正確且有效得隔熱,是減輕冷暖房負荷的不二法門。 環保材料:熟知大自然環境中的天然建築材料,使用時才會得心應手。 環保工法:以環保方式加工,拆除時才能有效回收、或達到低汙染的原則。 評估:透析住宅的節能基準,才能設計、規畫環保住宅。 水:創造讓水能夠循環再利用的技巧與方法,節約用水,環保住宅才能成行。˙機器:了解目前市售、及已開發的機器設備,讓建築設備也有節能減碳的功效。 照明:懂得利用節能照明,才能創造出多變、豐富的居住情境。 未利用能源:積極利用、或開發可循環再利用的能源,才能確保地球上的資源不會枯竭。 微氣候:設計出能緩和、或調節居住環境的氣候,提升居住環境的舒適度。 環保行動:為了因應環境的變化,就應該具體了解必要採取的行動。 知識:利用在地前人所累積的智慧,花小錢就能打造融入大自然的住宅。 & 從各個部位的建築結構說明起,組合出完整的核心概念。內容涵蓋建築結構的建造方式、建材的種類、選擇機器設備的方法,以及如何運用自然能源,配合圖解說明設計原理與目的。 環保建築並不是昂貴、或只有在新的住宅中才能落實,只要善用當地的住宅特色、技術、與建材的優勢,不管老宅新屋都能創造出最經濟實惠的有氧綠住宅!
健康住宅設計學:陳宗鵠建築師的能量綠建築
實際案例驗證健康住宅影響力 創造紓壓療癒能量的快樂環境 打造對全齡人都友善的養生保健終身宅 │掛名推薦│ 潘文忠 教育部長 │專文推薦│(依姓氏筆劃排列) 王榮進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所長 林聰明 南華大學 校長 林松洲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 名譽教授/日本國立東京大學藥理學 博士 張 磊 國家住宅與居住環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副主任 徐南麗 健康與建築雜誌社 社長/澳門科技大學 講座教授 孫健行 中華學校財團法人中華科技大學 董事長 趙 怡 政治大學 副校長/永慶慈善基金會 董事長 蘇一仲 和泰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 「身體就像蓄電池,今天用完今天充」,現代人每天在外奔波耗費能量以致於 回家以後身心非常疲憊,需要一個舒適、安心、愉悅又可享受家庭和樂的「健康好宅」,補充能量恢復身心靈健康。現在市而上推出的住宅大部分以追求豪華絢麗為口號,以高端富人為模凝購買對象,往往忽略了大部分消費者對住宅空間的心理威受、有效率空間合理價格、不增加社會環境負擔的所謂「豪宅」產品。 過去全球的住宅產業發展都以「建築物體」為主要訴求,從1973年作者在美國執業建築遭遇能源危機時,大家都致力於節約能源建築到近年的綠建築產業,這半世紀以來,住宅產業大都關注在經濟性因素,考量建築物體為主要對象,往往忽略住宅應是以人體的「身心健康」為基本考量目標。 經濟高度發達後,住的需求已經逐漸由「物質滿足」轉化提升為「心靈安住」的共同意識需求,將使用者及設計專業考量的因素轉化為以身心靈健康為目的,塑造人性化居住空間,打造讓人越住越健康的幸福好宅。 健康好宅應是讓人越住越健康的載體, 是居住者的安全庇護所,更是終身終老、永續傳承的住所。 大環境發生突發病毒傳染流行已經變成常態,現代住宅規劃概念及設計技術必需考慮減少病毒傳染的方法,形成現代住宅的基本功能以及健康住宅設計新趨勢。經過作者實踐建案體驗經驗,住宅設計之空間分區規劃可減少病菌空氣感染途徑兼具個體化舒適環境及節約能源功效、進口門廳氣密規劃及設施設備可減少病菌物體介質感染途徑,採用適當個體化空氣清淨機亦有抑制病毒活化之效益等等,許多設計技術成為現代健康住宅基本要求。 本書提出如何讓你家變成「健康好宅」的設計及使用方法,内容包含:從物理環境塑造健康綠住宅、讓身心靈平衡的健康綠住宅、降低有毒化學物質的健康綠住宅、健康友善的社區環境、讓身心靈平衡的健康綠住宅,分析每項因素包括的影響因子對身心如何產生疾病影響,如何選擇適當的使用方法及專業設計策略等。本書作者特別以實際設計興建完成「李院健康好宅」作案例說明,驗證本書所提環境影響因素可行性及可信度,消費者可安心居住避免引發身心疾病,還能儲蓄每天身體需要的能量,讓你的身、心、靈越住越健康的好宅。 │本書特色│ 1 住得健康是邁入「高齡化社會」預防醫學的關鍵 現代人壽命增加、環境卻日漸惡化,許多身體的問題來自於不當的居住環境,房子不是新建、豪華就是好宅,能住得健康,遠離疾病威脅,讓身心靈平衡,才是未來好宅的趨勢。 2 專業內容深入淺出,以案例實證「健康住宅」設計 作者專業橫跨學界、業界,從實驗研究與實際案例操作,驗證健康綠住宅的六大影響因素,做為消費大眾及建築從業人參考使用。 3 跨領域整合健康生活、綠住宅設計的方方面面 從建築、醫學、心理學、科學風水等專業面向分析六大環境影響因素,並提供與時俱進的嶄新思維,提供全齡人都適用、健康綠住宅的規劃策略與使用方法。
從竹子到竹房子:給所有人的竹構築指南
這是一本將台灣建築師們數十年來的竹建築技術與經驗,轉化為一般民眾易讀易懂的手冊。從竹子的特性談到竹材處理、竹構的基礎施作,深入淺出地說明從竹子變成竹房子的過程,並輔以國內外精彩的竹建築作品介紹。
21世紀全球永續住宅〔好評改版〕
美國國家建築博物館策劃嚴選, 21世紀全球29個最具綠色意識的環境友善住宅。 不再只是太陽能板的21世紀幸福綠住宅! 是每位建築師都想完成的設計夢想;是每位居家人都想擁有的永續空間。 從美國亞歷桑納州乾燥不毛的沙漠、到芬蘭波里的冰封林地,從澳洲新南威爾斯的熱帶海濱、到紐約曼哈頓下城的都會,從巴哈馬叢林蛇蠍的熱帶荒僻小島、到瑞士阿爾卑斯山角的明媚小鎮,全書收錄了來自十二個國家29棟「綠設計」中的新住宅範例,幾乎涵蓋了所有自然環境背景,這些案例有些是由知名建築師所設計,也有一些是正在嶄露頭角令人期待的新一代建築師。本書將全部案例以氣候帶及城鄉類型劃分成六類:都市住宅、郊區住宅、山區住宅、水岸住宅、沙漠住宅、熱帶住宅,甚至還介紹了新興的活動式居所個案。 每個住宅作品都同時展現出永續設計所縕涵的多樣性及發展性。輔以大量的彩色照片、平立面圖、手繪圖或電腦繪圖,每篇文章都描述出作品的綠色特質,並詳述這些住宅如何融入貼近於各自所處環境中。負責設計的建築師許多都是以善用自然材料及尊重自然風土聞名者,其中包括了美國建築名家史帝芬.霍爾、提出「從搖籃到搖籃」的全回收無廢料設計概念並長期在綠建築領域佔有領導地位的威廉.麥唐諾、善用竹子木材等自然建材的日本建築家隈研吾、以創新紙建築聞名的日本建築家阪茂、強調建築必須融入貼近土地的AIA建築獎得主美國建築師雷克與弗拉托、擅用夯土技術於美國沙漠地帶造屋的瑞克.喬伊、在加州一帶持續專研永續建築的普赫+史卡帕、案子遍及歐洲各地的德國建築師偉納.索貝克等等。而除了單戶住宅外,本書更收錄有曾獲美國十大綠建築榮譽位於加州聖塔摩尼卡的低收入戶集合住宅「科羅拉多庭院」,及位於芬蘭赫爾辛基極具野心的生態社區實驗住宅群「維基新區」。 本書是由美國國立建築博物館策劃編製,搜集全球優異的綠色設計住宅作品,來自不同地域特色的設計,雖然不一定雷同於每一位讀者所居區域,但每個案例當中在思考省能、通風及光線明亮的重要居住條件上,所採用的方式及設計巧思,同樣極為值得身在亞熱帶的台灣讀者認識並參考運用。 ◎永續住宅基本要項 ◆小即是美。一個運用了所有永續手法的建築,相對於僅僅一半大小的任何建築,實際上並不真正的對地球比較友善。 ◆建築座向應該要多利用冬季陽光與夏季遮蔭。對基地原有的動植物與土壤,須將傷害最小化。 ◆在合理範圍內,應當盡可能靠近公共運輸、工作地點、學校、購物場所等。 ◎永續住宅應用要項 ◆使用回收材料,甚至原本的基礎或建築體構造都整個予以再利用。 ◆木材來自永續經營的來源。 ◆材料的內含耗能(embodied energy)越低越好——這裡指的是,材料提煉、製造與運輸至基地的過程中必須使用的能源總量。 ◆採用自然材料,例如可以輕易生長補充供應的竹子。 ◆有效率的照明系統,如利用日光以節約電力,或以感應器、計時器自動關閉不必要的照明。 ◆收集雨水與中水(洗滌槽與淋浴間流出的水),並重複利用在花木澆灌或廁所清潔的水系統。 ◆確保住宅的居住舒適體驗、建築意義與價值、對未來新使用方法的適應能力等,以延長住宅壽命,減少未來改建工程。 ◆隔熱材料、玻璃、建築立面與外殼,應具備良好能源效率,並應促進自然通風降溫以取代機械空調。 ◆利用日照能源,轉換為電能。被動式手法如集熱材、高日光效率玻璃,主動式手法如太陽能板等。 ◆室內材料與裝修,從地毯到油漆,應將化學物排放量最小化,並促進室內空氣品質。
台灣.綠築跡
21個隱於台灣的綠色建築, 無論是圖書館、咖啡廳, 抑或是小學生追趕跑跳碰的國小校園, 都是台灣友善地球的最佳永續建築。 & 走遍亞歐19國,尋訪50座城市後, 天豪繼續開啟他的綠色流浪, 此次他以一週一鄉鎮,一步一腳印, 走訪台灣二十幾處知名綠建築與永續設計, 以最專業的角度及最感性的文筆, 帶領讀者感受絕妙的永續設計, 以及絕美的綠建築。 & 本書特色 & 作者的綠色流浪足跡首度回到台灣,探索台灣近三十個綠建築及永續設計,包括公共建設,如學校/圖書館/社區營造;民營公司,如台積電,私人住宅,如知名的菁芳園咖啡廳和台灣首座低碳認證的雲民宿。
圖解綠建築(Green Building Illustrated)—世界名師經典
華盛頓大學榮譽教授暨知名建築師FRANCIS D.K. CHING與 LEED建築設計權威IAN M. SHAPIRO暢銷鉅作 全球建築行業專業人士與學生必備綠建築聖經最新中文版! 在技術書籍中融入令人難以置信的細緻插圖解說! 如何將永續性的承諾落實於現實之中! Francis D.K. Ching的暢銷系列書在全球廣受建築相關人士的熱烈迴響,這次Francis D.K. Ching和Ian M. Shapiro在本書中以精美的圖表搭配文字來說明綠色永續設計和施工的基本觀念。 從建築物的外部環境到內部設計,書中涵蓋建築永續發展的多元面向,為實務設計綠建築的過程提供了遵循的架構和詳細的策略。解釋了為什麼我們需要綠色建築,其背後的理論和新方向的可能。《圖解綠建築》包括綜合性的重點議題,如:位置選擇、如何應用建築形狀的被動設計、節約用水、通風與室內空氣品質、加熱和冷卻系統,以及選用對環境最小衝擊的材料。在整個流程中,作者繪製的概念圖與說明圖能夠清楚地讓您融會貫通每個主題。 在建築科學和整合設計的基礎上,本書涵蓋了國外綠建築設計新興卻成熟的工具與方法。 《圖解綠建築》是一本全面且完整,具有高度實用性,內容呈現相當精緻的書籍,對於設計師和學生來說,更是能在這重要領域中保有日益進步而不可或缺的資源。 “「圖解綠建築(Green Building Illustrated」是建築相關科系學生和專業人士的必讀書籍,本書將豐富且具有表現力的插圖與易懂的文字相互結合,使綠建築的概念躍然於紙上,就如同綠建築專家直接參與空間設計一樣的直覺。” - Rick Fedrizzi,美國綠建築協會(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創始主席兼執行長
健康宅在臺灣
和屋宅談一場終生的戀愛吧~踏出臺灣健康宅的第一步。 ◎臺日專業建築師聯合執筆,其合作經驗並為臺灣打造健康宅的里程碑。 ◎從氣候環境等各項條件,說明健康宅構成要件,輔以大量圖片說明,清楚明瞭。 ◎臺灣健康宅完成個案圖片,證明臺灣也有健康宅,為臺灣居住品質的提升築夢踏實! 「半放棄式住宅」? 這是日本建築師對臺灣住宅的評論 您放棄了您的家? 放棄了家人的健康嗎? 別放棄! 臺灣現在也有健康宅! 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住宅」定義是:能使居住者在「身體上、精神上、社會上」完全處於良好狀態的住宅。 本書更具體提出,健康住宅的基本條件就是,住宅的外在環境與內在條件需搭配調適。首先,須找到健康的硬體環境,不可在有害環境中犧牲了健康;再來,是建物本身如何健康的續存下去。並從光、空氣、水、音、電磁波、維生、蟲害、進化七大指標,一次滿足建築7.0--智慧、綠色、健康的需求。 作者從臺灣的先天氣候、環境品質等各方面條件說明健康宅的要件,加強說明打造健康宅的的SOP,從服務建議、技術流程、設計圖說、營造團隊等等各方面,一步步務實推展,告知建造一個健康、幸福的住宅並非虛無的夢想,此外提供日本棟匠健康宅及臺灣雅緻健康宅的介紹與案例,包括圖說、構材、施工紀錄及相關驗證,希望能在豐富的圖面資料及說明中,讓大家充分的認識「健康宅」。 居住品質提升是人類代代延續的追求,現在,臺灣也有健康宅、更有一流的健康宅打造團隊--劉志鵬建築師繼前兩本著作、完成七代工法以及創新「綠能建築構造」發明專利後的又一巨獻!
日本當代建築巡覽
伊東豊雄的療癒系建築「岐阜圖書館」 安藤忠雄的空靈系景觀建築「頭大佛」 山本理顯純粹理性而晶瑩梯透的「函館未來大學」 藤本壯介奇想式建築的集大成「武藏野美術大學」 石上純也的抽象森林玻璃盒「KAIT工房」 妹島和世的變形蟲展示館咖啡「J-Terrace Cafe'」 西澤立衛與地景融合的自然系建築「千住博美術館」…… 從建築概念到都市美學,從運用元素到建物特色, 解讀日本當代大師作品絕不能錯過﹗ 19位建築名家X59個經典建築 作者將引領你實際走訪日本當代不可錯過的特色建物, 親身感受大師的建築美學﹗ 安藤忠雄在《都市徬徨》一書中曾提到: 「所謂的建築,單單藉由二次元的展開圖面、照片或是描述的語彙,是無法瞭解全貌的。隨時間改變而移動的光影、吹過的風所攜帶的氣味、響遍建築裡頭的人們交談聲、在周邊漂浮的空氣對肌膚的觸感……,除非親自前往現場,使用手足至於全身的感官與性靈來體驗之外,並沒有其他的方法。所以,建築家就是要旅行的吧﹗」 本書中提到的幾個建築漫遊的路線,基本上建立在作者關於日本當代建築探險的旅程之上。包括作者在2004年參加過、並於2015年舊地重遊「安藤忠雄建築之旅」、為東海大學建築系所策劃的「SANAA+伊東豊雄建築見學」之旅,以及於2015年創立Atelier SHARE/享工房有限公司之後、規劃成行的「日本中部--關東」、「北陸--長野--關東」、「日本關東與東北」等建築深度體驗朝聖之旅的行程。 這本書除了是作者關於建築旅行足跡的記錄之外,也包括與日本建築巨匠們的邂逅、年輕建築家們的交往、建築達人們的共事等,讀者除了能跟隨作者的腳步一覽大師們的精心巨作,也能從作者的解說中領略建物傳達出的概念和情感。
跟著台達蓋出綠建築
台達創辦人鄭崇華憑著熱情與信念, 帶領團隊從校園到廠房、從亞洲到美洲, 10年間打造超過20棟有日光、有和風的綠建築, 實作經驗凝聚成能量,登上世界舞台贏得肯定與尊重。 & 被譽為「環保傳教士」的台達集團(Delta)創辦人鄭崇華,長年致力推動能源教育和綠建築觀念,而且非常關心令產業界人士頭疼的技職教育、氣候變遷、能源和電價等複雜議題,更不時登上前線勇於發言,希望帶動台灣的社會發展模式和經濟成長結構,未來能順利向永續方向成功轉型。& 本書從鄭崇華投入綠建築的初心談起,介紹台達從亞洲到美洲、從校園到廠辦,10年來打造 超過21棟綠建築,並透過讓員工擔任志工、推動綠領建築師培訓工作坊,透過競賽方式吸引 年輕人加入,將綠種子向下扎根。展望未來,台達更將積極推廣綠建築,將台灣的成績搬上 國際舞台,接軌世界節能減碳的潮流。 & 1971年從電視零件起家,爾後登上全球最大電源供應器龍頭寶座的台達,為何會涉入看來和本業八竿子打不著的能源和環保領域?更妙的是,多數經營者無不企盼,諸如油、電、水、氣等能資源價格和伴隨經濟發展所付出的外部成本,最好愈低愈好,怎會有像鄭崇華這樣的企業主,竟然帶頭呼籲政府做出合理裁決與更高的價格機制? 在電子製造業已經占有一席之地的台達,為什麼要蓋這麼多棟綠建築?為什麼如此關心環境議題與能源危機? 本書從鄭崇華投入綠建築的初心談起,介紹台達從亞洲到美洲、從校園到廠辦,一步一腳印建造的21棟綠建築,帶讀者一覽台達10年來的綠築跡。 &
就是愛住木設計的家【2015全新個案升級版】:最潮木生活空間設計提案550
最新!最強!最IN潮流!2015-16木設計居家粹選 & 解析木╳材質、木╳形式、木╳工法、木╳運用、木╳色彩、木╳造型、木╳異材質、木╳傢具搭配、木╳環保、木╳科技全新應用 & 全新精選居家18+設計元素250+風格佈置250+嚴蒐好店20+設計師32 & 木質的溫暖感受和迷人氛圍,是廣受喜愛居家設計風格, 隨著潮流進化,溫潤無壓木空間,將打破你的既定印象,新貌百花齊放! & 潮流1:永續林樹材取代珍貴木種 潮流2:膠合板抗收縮較實木更穩定 潮流3:木紋拼貼卡榫體現材質美 潮流4:紓壓木設計跨入廚房和衛浴 潮流5:染色、噴漆創造木質個性 潮流6:延展柔美曲線的驚人木造型 潮流7:木與相異材料混搭時尚更實用 潮流8:廢舊木料新生成為空間靈魂 & 您是否也期待,用自然的原木素材打造一個家?透過木頭材質,賦予空間一份溫暖舒適,藉由質樸、可塑性高的木質地,創造「家」的美感。讓住家,就像住在森林裡一樣清爽美好。 & 本書透過18個住宅實例,介紹木材質於家空間中的設計與應用,包括木天花、木地坪、木壁面、木門窗、木質收納展示與區隔界定…,各種「木」於「空間元素」的創意設計,描繪出令人嚮往的木生活空間場景。 & 書中並放大解析各個關鍵性的「設計細節」,例如木作設計必須特別注意的木紋肌理(花色)、木頭的染色配色、拼貼接合手法、鑲嵌鏤空、邊角處理等細節。完整的設計元素與概念之後,內文進一步提供木材質「傢俬佈置」搭配靈感。 & 閱讀本書,可以滿足對木空間生活的想望、學習木材質設計技巧與搭配美學,並有嚴選好店的實用資訊,不論是現成木製品的傢具傢飾店,或是要訂做專屬個人風格的木作,甚至是木作教室、木料賣店與擅長木空間的設計師等,資訊豐富完整,讓木質空間從設計、學習到實踐,變得更為簡單。
自然的建築
隈研吾的代表著作《負建築》,是從思考性的角度來探討一些知名建築師的作品,以及他對建築的省思,但並未談到他自己的作品。但這本《自然的建築》,就談到了他自己設計的知名建物的源起,是他對於水、石、竹、木、土、和紙等素材的思考,所完成的一座座代表性作品,並提出他對所謂「自然的建築」的特殊觀點。自然的建築是連結【場所、素材和地球環境的幸福關係】的建築。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提出他的特殊觀點,透過具體實例探討水、石、竹、木、土、和紙等素材,建造他心目中的幸福建築。「混凝土」這種素材與「二十世紀」這個時代,因性情相投而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以一種技術,覆蓋整個世界,把世界變成一體,這就是二十世紀的主題:國際主義與全球化,以此建立國家、都市與文化。在建築的領域內,有可能達到全球化的,恐怕只有混凝土。 那麼何謂自然素材呢?有人認為,混凝土也是自然素材。照邏輯來說,它的主要材料是砂、小石頭、鋼筋、水泥,而水泥則以石灰石為主要原料,所以,組合這些自然素材所造出來的混凝土,當然也是自然素材。是否屬於自然素材,並非問題的所在。事實上,自然與人工的界線頗為模糊。所謂自然的建築,不是指用自然素材製作出來的建築,當然也不是在混凝土表面貼上自然素材的建築。所謂自然,是指「關係性」。自然的建築,意謂著將「場所」與「幸福」的關係結合在一起的建築。場所與建築的幸福婚姻,便會生出自然的建築。
蓋出自己的風格木屋工法構造、木材選搭、預算分配實例解析,完成冬暖夏涼、自然休閒的綠房子
嚮往國外影集中的大器又舒適的美式木屋住家嗎? 喜歡日本全能住宅王裡常出現的小但空間又極度運用的木造屋嗎? 誰說台灣氣候不適合蓋木屋? 看看周遭動輒百年的日式木屋依然屹立不搖就知道! 只要做好隔熱防潮, 在台灣你也能蓋出各式不同風格造型的木屋, 而且木屋施工快、承重輕又環保 更適合台灣山區喔! 蓋自己的房子4《我的山城木屋夢》好評升級,全新封面+20個蓋木屋圓夢故事+增訂蓋木屋知識 如果有一天,能夠蓋一棟屬於自己的房子,我想要蓋一棟有自己生活風格木屋,在溫暖自然的木質陪伴下,和家人共度幸福的綠活人生 離開喧囂的都會,往鄉間或山林的方向前進, 在台灣,有群人一頭栽進蓋木屋的世界, 用溫潤、自然的木材質,打造出「家」的輪廓。 有的人家,一家人在壁爐旁圍坐著聊天,爸媽說故事給孩子聽; 有的人家,站在木屋餐廳中島,就能望見阿里山小火車經過; 在木頭的迴廊上,隨時向山谷裡大聲唱歌;赤腳踩在木地板上,感受四季的舒適涼爽。 木頭蓋的家,外頭不是鐵窗,而是一片草原、藍天和森林裝飾, 這些不是夢裡的場景,是一群逐夢踏實的愛木屋主,日常生活中的真實感動! 如何實踐夢想中的木屋生活?就從「蓋」自己的風格木屋開始吧! 木材質有許多與生俱來的優勢條件,譬如調節溼氣與溫度的特質,在木屋裡生活過,才能體會什麼叫做「冬暖夏涼」。木屋還有許多經濟面、效率面、環保面及施工快速優點,「乾式施工法」也能減少對環境的破壞,木材質回收再生容易,是善待土地的環保建材。 《蓋出自己的風格木屋:工法構造、木材選搭、預算分配實例解析,完成冬暖夏涼、自然休閒的綠房子》一書蒐錄20個成功蓋木屋的個案,深入了解支持屋主實踐夢想動力背後的故事,以及建造Know-how,從「技術」、「創意」與「感動」出發,導引讀者進入蓋木屋的真實情境、輕鬆學習蓋木屋。 在20個木屋案例中,以四種不同的夢想起源作為閱讀分類:「退休生活.開啟新的人生桃花源」、「愛戀木頭.就是愛溫暖木質」、「養生度假.讓生活行光合作用」、「圓一個夢.人生從木屋開始」,帶著讀者拜訪台灣各地的木屋築夢者,看看「圓夢的人」如何蓋木屋,「愛戀木材質的人」如何善用木材質,以及蓋木屋作為「養生度假」居所的人,或用木屋開啟人生另一起點的「退休計畫者」,如何挑戰實踐自我、追求更美好生活,透過「蓋木屋」讓自己的人生行光合作用,獲得生命的滋養能量。 每個案例都詳列木料建材使用與建造費用,掌握預算分配的要領。內文搭配豐富的木屋建造Know-how,並採訪屋主入住後的實際感受,分享「哪些優點是值得推薦」、「哪些缺點改了之後會更好」,藉此讓讀者獲得寶貴的木屋經驗。 個案之外,在第二部分則針對木屋的優點、形式、材質、原則、注意事項,蓋木屋須注意的法令和流程與步驟、及木屋的保養方法等,將蓋木屋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及狀況,一一回答。文中搭配專業木造建築師講解及圖說,快速建立讀者對木構造建築的概念,並且馬上就能著手實現木屋主人夢想。
日本當代前衛建築:自然系
傾聽漂浮在空氣中的絮語 領略風中的節奏與溫度 體感猶如在樹蔭下駐足的悠閒 & 「自然系」為建築學者謝宗哲教授提出的概念,用以理解日本當代建築的發展現況。在歷經上個世紀的機械年代之後,「與自然共生」成為許多日本年輕建築家的創作核心,這可說是一種因應現實處境的演化過程。本書分析的新世代建築家包括:以森林般的建築打破內外分界的藤本壯介、從糾結纏繞表現生物秩序的平田晃久、探索建築嶄新尺度的石上純也,以及訴諸原初人體知覺的大西麻貴。以上四位皆著重於人們與所處環境的關係,但又能以獨特的姿態與自然交往,各自展露不同的創作語彙與有機的建築型態,成為繼「代謝派」與「建築雙雄」之後,日本當代建築最被期待的現在進行式與未來式。 「與自然共生並不僅只於建築性能上的追求,在表現上也應該擺脫那種自主性強的、柏拉圖式的幾何形態,轉而追求一種更新的有機性格。」 ──伊東豊雄 「一直以來,自然與人造都是對立的,建築被視為人造物的典型。我思考著將自然與人造連結在一起的可能性,也就是將『建立自然環境』與『長出人造物』的原理加以結軌。」 ──平田晃久 「『住在家裡』這件事和『住在大樹裡』是相似的,其有數根分枝,各別的分枝都成為舒服的居場所。那不是完結的房間,而是相互具有關係性的居場所。」 ──藤本壯介 本書特色 七組建築團隊,超過四十件案例圖文呈現,包括伊東豊雄、SANAA、CAt的經典建築回顧,以及藤本壯介、平田晃久、石上純也、大西麻貴的前衛作品分析
我愛綠建築:健康又環保的生活空間新主張(修訂版)
綠建築所提倡的是一種兼顧健康、省錢、環保的新生活哲學,不論是室內環境、住宅格局、建材選購、管道設計、植栽綠化、建物節能、水資源利用等等,綠建築都能提供您簡單又實用的生活智慧法寶。本書並倡議唯有厲行綠色生活,才能促進人類與地球環境的永續共生。 本書第一章,開門見山地直指綠建築的定義與時代意義;第二章以「生態、節能、減廢、健康」四大範疇來說明綠建築的實質內容;第三章為國內外綠建築實例;第四章為消費者對綠建築知識的生活應用,可說是一本大格局的地球環保教材,也是一本雅俗共賞、深入淺出的綠建築導覽手冊。 此外,本書不僅適合作為國高中環保教育或社區教育的通識教材,讓綠建築的健康觀念能向下深耕;一般民眾更可以從簡單易懂的30個妙招中瞭解許多日常生活上關於節能、省電的實用方法以及如何選購既符合生態環保又經濟實惠的舒適住宅。在這個消費意識愈漸高漲的時代,營建相關業者或是房屋仲介業者更可以透過本書瞭解符合地球環保意識的綠建築觀念,打造消費者喜愛的居住環境。假如您想進一步探窺更深入的綠建築專業領域,本書後面的附錄,蒐集了國內綠建築的主管機關及諮詢單位、綠建築技術及綠建材選購指南、相關出版品及參考書、國外相關網站、綠建築優良作品等資料,一定可提供最大的服務。 本書特色 (1)適合作為國高中環保教育或社區教育的通識教材。 (2)一般民眾可以從簡單易懂的30個妙招中瞭解許多日常生活上關於節能、省電的實用方法以及如何選購既符合生態環保又經濟實惠的舒適住宅。 (3)營建相關業者或是房屋仲介業者更可以透過本書瞭解符合地球環保意識的綠建築觀念,打造消費者喜愛的居住環境。 (4)政府營建、都市規劃、都市開發、節能、環保等等各相關局處單位可以本書作為綠建築宣導書籍。
蓋一間超讚綠住宅
「環保設備」+「誘導式設計」實踐真正的環保綠住宅!近年來,關心節能環保議題的人增加了。特別是在東日本大地震致使福島核能發電廠發生事故之後,人們對節能和節電的意識急速升高。節能減碳不該只是個口號,施行獎勵節能和省電的作為,全民一起創造不仰賴核能發電的社會,和防止地球暖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在環保意識高漲的現今,有建造新房屋的計畫、或是打算改建住家的人,這些人們所扮演的角色都非常非常重要。這是因為,若是大家都經由這個機會,將各種建築上的巧思靈活規劃到住家裡,便能夠產生大規模的綠住宅(節能住宅)。只要這樣的住宅能逐漸增加,與我們所期望的光明未來是息息相關的。本書當中是以正統的方式建造正統派的綠住宅,徹底整理出為了改建為綠住宅所需的相關資訊,提供給想要建造這種住宅的人淺顯易懂且實用的資料與方法。書中幾乎網羅了所有與綠住宅有關的主題,並盡可能地以具體重點來表示。例如節能或節電的效果,以及能夠得到怎樣程度舒適感的室內環境等,皆盡量以具體化的資訊表現出來。透過這樣的呈現方式方便進行資訊比較,讀者也可以視自己的需求,針對規畫的內容進行優先順位的排序。本書特色詳細的建造範例具體說明本書所介紹的內容不單只是理論性說明。作者運用它豐富的知識,結合輕鬆可愛的繪畫插圖,進行最好理解的圖示比較範例與其概念的說明。打造綠住宅不可缺少的技術「誘導式設計」所謂的誘導式設計,是指充分了解太陽和風的性質,藉由巧妙地引入或遮蔽它們並結合在住家設計中,為居住在裡面的人帶來自然力量的「溫暖」「涼爽」「明亮」的設計巧思。書中就以大篇幅介紹這個誘導式設計,讀者一讀本書之後,必會了解它的重要性及方法,將這個設計法加入建造或改建的過程中,設計出好住又環保的家園。老房子也可以輕鬆變身為綠住宅 作者以33年的自家中古木造建築為改建實例,進行「提昇斷熱性能」「遮蔽日照」「改善通風」「改用太陽能熱水器」等改造工程,並且列出改造前改造後的差異。成功將屋齡30年以上的舊屋改建成冬暖夏涼的環保綠住宅。
養一個會呼吸的家:有氧健康宅So Easy,讓你省錢又舒適
國人十大癌症榜首—肺癌,不菸族肺癌患者人數高得離譜!過敏兒、氣喘病人20年來級數上升!怎樣睡都睡不飽?一上班就頭暈眼花?病態建築症候群是甚麼東西?健康的房子是養出來的!因為真正重要的東西,是眼睛看不見的!健檢房子體質,探討結構材料、機能生活,從外入裡,建築、健康、綠色,三大議題整合論述,對症改善,有氧好家在。撇開綠手指的迷思,選對植物,輕鬆入門,養出一個會呼吸的家!讓家養肝,你養身,健康森活切重點!讓家潤肺,你有氧,機能設計這樣搞定!本書特色以健康機能為前提,提供讀者輕鬆成就一個造氧淨化、會呼吸的健康家屋。一、養房子跟養孩子一樣重要,別讓病態建築症候群跟定你,拖垮身體的健康!二、有氧淨化三伏貼,讓家一開始就有好體質。三、輕鬆找出你的居家健康照護師,30種造氧淨化機能植物,省錢又舒活的美感綠生活。四、20種綠色處方籤:以Step by Step方式呈現+解說,一看就懂!五、歡迎光臨8處有氧森活門市,4大達人送健康花禮。六、不說話的朋友,植物與人的綠光饗宴
從巴洛克新古典主義到第一代綠建築:柏克萊大學城百年建築風雲錄
柏克萊大學作為世界一流的知名學府,來自它頂尖的學術理論及研究發明,也許改寫過世界人類的歷史,在啟動劃時代的思潮上,也可能引領過風騷。而這座人才濟濟的大學,對周邊的鄰里社區的具體貢獻,當首推這座小城的建築景觀。先後入駐柏克萊的居民,不僅企圖要在文化藝術上力創新局,更在住屋型態上尋求劃時代的變革。他們主張建築要與自然共生、呼應環境風土,既要善用太陽光、讓植物發揮降溫減熱效益,更要追求建築造型與周遭環境和諧共融的美感。當年雖然沒有「節能減碳」的口號,但其順應自然的精義,比起現代人在地球暖化的催逼下,紛紛揚起「綠建築」的大旗,更要提早了一百多年。這本書寫的多半是二十世紀初期完成的建築,其中校園裡的經典建築多已列名「國家註冊歷史性場所」、「聯邦歷史資源名錄」、「加州註冊歷史地標」、「柏克萊城市地標」。校園外的住宅建築,也有不少是在「柏克萊城市地標」之列,即便不在其中,也早已躋身為百萬名宅。
屋頂記:重拾綠建築遺忘的立面
當人們總在宣揚綠建築、綠建材、老屋改造的概念時,是否曾想過,屋頂依然是被忽略的築地?第一本呈現屋頂建築設計新意的書世界上第一個向屋頂挑戰,以全新手法進行設計的建築師,就是柯比意(Le Corbusier)。現代人要在都市尋找全新生活空間,請再次啟動大師視野,「往上看」!你會發現新天地。有利於環境保護的「綠化屋頂」,可以減少「都市熱島效應」,延長屋頂壽命,提供雨水的儲備,創造生態,減少建築的能源消耗,甚至可以……帶來糧食!因此,你不需要在鄉郊擁有一塊地,不需要很大面積、花很多錢,屋頂,將不止是屋頂~它可以做為你的心靈閣樓,你的祕密基地。近幾年來,屋頂的未來潛力逐漸地被發掘。箇中緣由就是:因為屋頂的密封技術變得越來越有效,讓功能性亦隨之進化得擁有更多的可塑性。而且,當都市化現象在世界各地不斷激增的時候,幽靜的郊區已經不再有吸引力,反而越是靠近工作地點的都市建築房價,越有節節高升的跡象。這時問題便出現:人們該在都市的何處去尋找全新空間,以達到起居和實用的目地呢?答案,必然得「往上看」!屋頂,在國內往往都被當成「違建」式的居住著,甚至被荒廢了。其實若屋頂成為了建築業的新資產,自然能吸引新一代的建築風潮,並塑造全新的環保模式。藉著本書,世界各地的建築師將證明,屋頂的功能除了提供遮陽、擋風雨外,還能做為建築的「第五元素」(建築大師科比意在1926年即提出將屋頂作為「新建築」的第五元素),設計成居家空間。本書內容依三大功能「休閒」、「住家」、「庭院」來分類,每個個案介紹包括設計案的初衷、概念、基本資料、藍圖、完工成品等。本書特色探索綠建築業中尚未成為主流、但卻已經在世界各地崛起的設計模式。本書讓你了解,屋頂的功能除了在提供遮陽、擋風雨外,還可以設計成怎樣的居家或實用空間。屋頂,在國內往往都被當成「違建」式的居住著,甚至被荒廢了。本書要提醒,其實若屋頂成為建築業的新資產,自然能吸引新一代的建築風潮,並塑造全新的環保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