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2_114 國中小參考書現貨
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中文書 > 全部商品

海市蜃樓VIII:台灣閒置公共設施抽樣踏查

田園城市 出版
2025/06/18 出版

2022 年因新冠病毒疫情全球停擺超過三年,區域衝突日益高漲,導致全球經濟結構與消費模式產生鉅變。2024 年除了國際局勢驟變,台灣社會因財劃法以及立法院狂刪預算,也造成國防、民生乃至於文化、藝術諸多影響。自2024 年十月起動員二所國立大學美術系學生返鄉盤點閒置空間清單共百餘處,並逐步一一清查、過濾、排除,發現有關單位的確慢慢活化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各部會所屬空間,地方政府也較以往謹慎,分批釋出閒置空間,造福有所需求的事業或非盈利機構。隨著時光推移與消費模式變遷,台灣將會有更多老舊空間陸續浮現,有關單位如何處理,廣納各方建議並思考各種可能性,共創未來良善發展,方為社會之福矣!

9 特價72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一起泡足湯吧!最解憂的療癒通用設計

風和文創 出版
2023/10/11 出版

一起泡好湯,也來一起設計好足湯 & 社區湯、休閒湯、住宅湯、樂齡湯 一起開『撩』吧! 一段療癒旅行從足浴開始說起, 從日本嵐山車站、SHARE金澤到北投衛戍醫院,一路感受足浴新樂趣! 發現台灣也有特色好足湯,然後,一起來玩設計吧。 我們都是隱形孤鳥,不用等年老,還是會有感孤單寂寞冷。 遠離世紀孤獨,只需足浴那麼簡單! 跟著跨設計、醫學、建築、生活領域職人,學會用足湯啟動3段式療癒。忘憂、設計、氛圍,3段過程、3段療效,心靈、健康、養生多管齊下,和孤寂保持距離。 或許在15分鐘的足浴泡腳過程,因為身體夠ㄙㄤ,釋放日積月累的壓力。 或許在15分鐘內的沉浸體驗,感受設計的情境、鳥語花香,因為心情夠ㄙㄤ,才能認識新朋友、與你想親近的他有更近距離心靈接觸。 設計什麼好呢?用湯設計滿足全齡需求! 最解憂的療癒通用設計。 享受體驗足湯樂趣之前,不可不知湯浴規劃大小事。一個尺寸錯誤、燈光換錯流明,都會讓足湯氛圍失色,自然勾不起美好回憶。每種湯浴規劃須知大不同,自家湯浴設計必看,養生文化村也要看,商業湯浴更要看: ◇&& &湯不是用人多換熱鬧,想要快速社交交朋友,4到6人小群湯最有效。 ◇&& &觀光休閒湯求的是情緒要桑~~氣氛要夯~~ ◇&& &養生樂齡足湯不一樣,提供照護族群尺度安全、生理安全。 ◇&& &住宅、社區公設也能有足湯,情境式沉浸設計,開催最佳身心。 ◇&& &別讓泡足湯變成團體洗腳水,單循環動線設計。 ◇&& &獨門社區足湯模擬計畫,容積、規劃、照明、動線、空間配置、設備、選材,最健全知識庫。 泡湯也有冷知識! 異國文化大不同,一起來創造我們的湯文化吧。 泡湯也求儀式感,幾度C的水、泡多久才有療效,和鄰人泡足湯有點黏又不會太黏的距離要多少,才不會破壞美麗好心情,這些都有科學根據。就從設計開始做起,創造專屬我們的湯文化。 本書特色 原來歷史是從泡湯說起,原來療癒是可以被設計。 歡迎搭上客製足湯體驗列車,本車由建築、設計美學職人,一路從日本湯文化,「撩」到台灣特色足湯,邊說湯的心靈療效,邊看它獨到美學,連泡湯冷知識和規劃二三事,都不藏了,全說給你聽。 名人暖心推薦 方.遠行旅創意總監 丁榮生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 李清志 理數齋中醫命理諮詢中心創辦人 周坤學 再生診所院長 黃鼎殷 日本株式會社環境系統研究所主持建築師 原田鎮郎 TVBS「健康 2.0」監製兼製作人 陳韶薰 &(依姓名筆畫順序) &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你可能不知道的台南美術館

石昭永  著
田園城市 出版
2023/03/22 出版

本書主要是呈現台南美術館設計之初的原始概念、施工時的紀錄、主要參與的人、以及工程完工之後的現況,讓大家更了解台南美術館的各個面相。

9 特價45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走訪市民生活美學空間

黃宏輝  著
時報文化 出版
2021/11/23 出版

打破刻板想像,好設計賦予場所空間美好價值﹔ 透過建築師之眼,看見日常生活中的設計美學! ◎從博物館、美術館到市集,建築之美就存在於周遭空間,等待你我探尋! ◎建築師眼中的大師作品,從空間到動線上的自然風景﹐具絕對高度與代表性! 傳統建築以多重功能使用而生,機能決定一切,令人們傾向「機能決定一切,形式追隨功能」的建物,所以美術館、博物館為展覽參觀動線布局,圖書館規劃書本陳列和閱讀場所,市場則只要分割攤販位置及設置通道就可以了。但在時代潮流演進之下,舊有建築目的性過度單一化,造成不敷使用及審美觀落後,從而引發建築專業在觀念和實務上的各種改變。 想想,歷史悠久的國寶級建築﹐諸如法國巴黎羅浮宮和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為何要大肆擴建?因為展覽品變多了嗎?其實是人潮變多了,擠來擠去令看展覽猶如惡夢一場。擴建之後,這兩所博物館出現了超大前廳以舒緩擁擠現象,又可成為交流空間,人與人可以暫時停留與彼此互動。等同虛空間比例提升了,看似無功能卻極富舒暢感的狀態,從容而優雅。 再以西班牙巴塞隆納的聖卡特琳娜市場為例﹐它的內部空間舒暢,挑高起伏、富含有機變化的屋頂使市場內部活絡起來,整個氛圍靈動光彩,顛覆一般菜籃族對菜市場的既有印象﹐也比去一般大賣場或高級超市有趣太多了。聖卡特琳娜市場的出現令全世界另眼相看,各地競相效尤,既保留傳統市場的方便性和懷古意義,又以創意打造出新的空間場所氛圍。 《走訪市民生活美學空間:跟著建築師逛逛全球創意文化場館》是作者——黃宏輝建築師實地參訪各地深具特色之文化展演場館和日常生活空間後的全紀錄﹐書中內容分成六部分,分別介紹博物館、美術館、文化中心、劇院、圖書館、市集等遍及全球的創意文化場館或空間,作品涵納多位世界知名建築師的創作:從貝聿銘、安藤忠雄、倫佐.皮亞諾、諾曼.佛斯特、雷姆.庫哈斯、赫爾佐格與德穆隆,到札哈.哈蒂、王澍、伊東豊雄……等。本書像帶領讀者進行了一趟大師建築主題之旅,更進一步談論市民生活場所如何變成「市民生活美學場所」。 黃宏輝建築師致力於分享人人皆能親近感受的建築設計美學,以自身的建築知識和專業經驗,介紹讀者認識名聞世界的建築和空間。他在書中指出,現在的開放式公共建築囊括新的三項功能要素:交流空間、休閒場所及氛圍創造。它們過去在以功能為尊的建築傾向中不受重視,卻是現今建築設計的考量重點。但審美比重提升的同時,卻也不是毫無節制,作者強調:好設計的要點仍在於增進功能價值,替眾人解決問題。設計其實就存在於日常,透過建築師之眼,我們在書中看見時空轉變下的建築空間創意美學﹐實質美與精神美兩者於生活中合一,帶來品味樂趣與寬宏視野。

79 特價37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台灣公宅100年──最完整圖說,從日治、美援至今的公共住宅演化史

創意市集 出版
2021/03/27 出版

國內唯一一本介紹台灣社會住宅演進史的圖文書 完整記錄台灣公共住宅從1920年開始的發展背景、演進及轉換過程 住宅是集體消費商品?還是確保人民基本生存權利的物品? 真的住者有其屋嗎? 房地產商炒作土地、墊高地價,都市裡仍一屋難求, 老人化讓居住偏好發生變化, 新二代宅追求一碗湯的距離、比鄰而居? 公共住宅是由國家興建的住宅,在不同歷史時段裡有不同的別名,例如公營住宅、國民住宅、社會住宅等,在大眾眼光中,它不夠精巧、沒有名人居住過,且與官舍、眷村長得很像……因找不到理由認同它具有獨特的歷史價值,而不受矚目與關愛,同時也反映出台灣人對於自己公共住宅歷史的無知。 從一九一○年至二○○○年近百年台灣公共住宅史,橫跨了日本殖民、戰後威權,以及一九八○年代開啟的形式民主三個政權時期。但若正視當時社會情境與公共住宅的新類型出現,可將公共住宅的理想住宅範型與文化想像,細分為五個歷史時期。殖民時期的公營住宅和營團住宅;一九三七年理想的住宅為節約住宅,戰後為美援國宅與集中興建國宅兩類型。一九六四至一九七五年為拆除有礙觀瞻違章住宅、發展新社區建設,改採取集中興建國宅政策,理想住宅為經濟住宅;一九八○年代政治解嚴與經濟狂飆,政府興建室內商品住宅。 經過百年來的歷史實踐,住居治理仍然擺盪於平價、合宜、社會、貧民住宅之間,而缺乏明確台灣公共住宅定義,就是民眾需要怎樣的住屋,政府和建築師得設計出什麼形式的住宅與社區,政府和建商之間如何取得平衡,看來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呢。

75 特價39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校園公共藝術的環境美學

施慧美  著
五南 出版
2020/12/10 出版

校園公共藝術,是形成建築與自然景觀中,不可或缺且具有藝術教育作用的裝置。在歷史悠久的臺藝大校園,藏有許多藝術名家之作,陳設於戶外空間的多件雕塑作品,更是其中較為引人矚目者,這些作品與創作者都屬於重量級,也和臺灣雕塑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值得深入探究作品中的內涵與理念。校園內公共藝術的設置除了美化空間,也能讓學生透過欣賞而產生美感,提升人文素養與藝術鑑賞能力。本書以探討公共藝術與校園公共藝術開始,再對臺藝大與臺灣現代雕塑發展的密切關聯進行探討,最後介紹臺藝大戶外開放空間的藝術作品,冀望能喚起更多人一同發掘藝術之美。

特價38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海市蜃樓VII:台灣閒置公共設施抽樣踏查

姚瑞中  著 、LSD  著
田園城市 出版
2019/12/02 出版

台灣各地常可見偌大的閒置公共設施,其產生的原因包括政黨輪替、政務官更迭、競選支票承諾、政策轉彎、空間使用目標不明確、特定活動而非常態活動之建設、管理不善、不當的競爭型計畫、法規過時或抵觸、行政程序阻礙,加上少子化、人口超高齡化,以及成立六都導致人口更加集中於都市⋯⋯ 近十年來因政府正視公有閒置空間,逐漸進行整頓與活化,整體而言效率提高不少。本集《海市蜃樓》動員四十多位學生進行第七次全面抽樣踏查,收錄了六十一處完全閒置、部分閒置、低度使用或延宕開發之公共設施、四處天然災害導致閒置的公共設施、二十處閒置活化再閒置之公共設施,以及十五處已活化或活化中之公共設施,按往例一樣,總計一百處案例。

9 特價63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築光:曙光女中德思樓的重建之路

張景堯  著
大埕設計 出版
2019/06/01 出版

「築光-曙光女中德思樓的重建之路」是繼「築跡I」和「築跡II」之後,張景堯建築師事務所出版的單一建築作品集,內容詳細描繪了德思樓從規畫、建築、室內、景觀、家具、識別美工到公共藝術等的整全性設計過程。內容以豐富的文字搭配手稿、設計圖、施作圖和攝影照片等來訴說一棟有著重要精神意義的校舍重建的故事。 & 一棟建築物的完成,往往紀錄的是完工後美美的照片,但本書企圖呈現一個完整的輪廓,從方案發展到完工使用,讓讀者能夠感受到促成一個建築作品的完成,其背後人事物的配合以及精神上的共識,是一個與工程本身同樣重要的工作。本書選入了各個工程階段的設計圖說,有潦草的發想手稿,也有交付現場的施作圖面,配合工程階段照片,帶領讀者走一趟我們走過的路,相信比只是刊載漂亮的攝影照片來得有價值。 & 我們希望這本書除了對曙光女中有其重要意義之外,也是對建築有興趣的朋友們一本有趣的建築作品專集。我們的信念之一是:要談建築,蓋出來才算數。只留在圖紙上的美好設計如果不能付諸實現,就如同有夢想而沒有達成一般。「築光」正是一本記載著築夢踏實的建築故事書。

9 特價54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建築外觀設計關鍵:看得懂的建築表情

林祺錦  著
風和文創 出版
2018/09/17 出版

建築的表情,隨著時間變化無窮, 但是,好建築的美感是如何發想出來的呢? 建築旅遊達人林祺錦建築師花費一年的時間,整理出六大方向, 解碼建築外觀設計應用的奧秘 帶你看懂建築、實務活用! 我們日夜往來和生活在每棟建築物之間, 卻經常對空間的美感、建築的詩意視而不見, 建築物的表情,蘊藏了服務人的本質與建築師帶出的人性關鍵, 本書由專業建築師的觀點領路,讓你看了建築,也能了解建築。 ◎由建築旅遊達人林祺錦建築師帶領 從「看熱鬧」、「看門道」,進階學會看出建築的「表情」。連一般人都能看懂建築物是如何構成。 ◎新手建築師同步掌握新、舊建築的外觀塑形手法 從「看門道」到「實際操作設計」,學習頂級建築建築師進行設計時的思考路線。 ◎第一本將建築物外觀鑑賞拆解成「六大設計法則」的工具書 系統化學習建築專業的工作SOP,一本就懂建築造型構成的奧妙。 建築的外在表情,體現建築師心目中堅持的美學研究,也是與受眾感官對話的第一步。 建築立面的複雜細節,則是建築師經過思緒內外的反覆驗證,加上系統性的技巧磨練而成的。 本書藉由簡單易懂的分項說明,提供讀者初步入門建築欣賞的藝術新角度。 【138個全球案例導覽】 透過書中超過138個國內外出色的建築案例,跨越時空直到現代,看建築師如何運用環境、文化、研究理論,創造出展現經典美學。 【50位建築師、106個外觀創意關鍵技巧】 獨家歸納50位建築師的各種塑造立面的手法,例如:老建築可以靠皮層重新規劃外觀和排水管、新建築靠材料或分割來創造雕塑感,教你精準掌握設計關鍵點。 【真實案例執行分享】 從創意到執行的每一個步驟、從業主會談到工程驗收,以及建築師的生涯點滴,首度不藏私大分享,包括現場採集、環境注意、重組創意、材質分析、顏色掌握、實際個案分析、業主要求到現場施工。 【理性分解,建築設計的六大面向】 將建築設計分成「概念主題、材質、分割比例、色彩、光影、綠化立面」六大方式來討論,即使是想自己蓋房子的讀者,都能學習到設計的方法。 【系統性整理+老師的口袋密笈】 專業建築師必備的SOP,整理成容易記憶的圖表: 1.「基地調查法」 2.「選材與色彩運用法」 3.「光與介質變化設計法」 4.「材質的溫度表情」 本書特色 本書6大篇章剖析建築師如何順利進行建築外觀的創意思考: 篇章1.概念與主題: 「最基礎的就是最重要的!」 教你從直接引用、抽象轉換、企業精神、環境、家的意象等方向,進入主題, 篇章2.材質: 逐步剖析11種建築師常用材質的特性與感受,除了有高科技的帷幕網,建築師還運用很基礎的材質來發想創意,例如清水模、鏡子、塗料、磁磚、PC板,建築師的創意因為預算不高的材質,顯出更高的創意。 篇章3.分割、比例: 運用立面上不同比例的分配,光是窗戶、陽台、露臺就可以創造出「動態」或是「規則」的不同表情;甚至可以光運用分割重組,就能達成建築物外觀設計的目的。 篇章4.色彩: 色彩掌控了建築物想「凸顯」或是「隱藏」的關鍵,也是人們第一眼印象最深刻的,光是黑、白、灰的組合,都可以構成印象深刻的好建築外觀。 篇章5.光與影 光是建築重要的關鍵,透過建築開口的深度與寬度、結構的縫隙,就能展現出漫射、直光、隱喻等6種基礎「光的變化」,讓建築物在白天或夜晚,都有令人感動的感官享受。 篇章6.綠化立面 綠化立面與建築融合,已經是未來的都市趨勢,學習全球建築師是如何利用皮層、露臺、中庭讓植物作為建築景觀的主角。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海市蜃樓VI:台灣閒置公共設施抽樣踏查

姚瑞中  著 、LSD  著
田園城市 出版
2018/05/21 出版

自2010年持續至今的藝術計畫《海市蜃樓》系列作第六集 由藝術家姚瑞中帶領「失落社會檔案室」之《海市蜃樓:台灣閒置公共設施抽樣踏查》藝術計畫,至今已揭露全台超過五百座閒置公共設施。2018年推出第六集,推翻了第五集出版時宣告不再出版的諾言,直指公共空間所面臨的問題,在政黨輪替後依舊未獲改善。經過第三次政黨輪替後,新政府在上任將滿週年的2017年三月,編列了高達八千餘億元的「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草案」,其不畏朝野論戰,短短四個月強行通過並迅速執行。因此《海市蜃樓》第六集即是對此項法案所衍生的議題,與現實中存在且尚未解決、正在活化,以及已活化之公共設施,進行新一輪的統整。本集彙整115處完全閒置、低度使用、延宕開發以及解除列管與活化的閒置空間案例,包括由不當政策而導致的遊憩設施、工商園區、交通建設,以及在少子化等社會現狀下所產生的閒置學校⋯⋯除了提供公眾反思的參考之外,也促使尚在追尋未來的年輕學子,透過攝影與文字,開啓對家鄉及生活環境的省思。

9 特價63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玩遊戲,瘋設計—澳洲精選13個經典遊戲場案例

李怡貞  著 、棲位工作室  著
台灣建築 出版
2018/01/10 出版

這本書收錄了近年堪稱一時之選的澳洲重要經典得獎案例遊戲場,更獲得如ASPECT Studios、 McGregor Coxall、T.C.L 等等在澳洲雪梨、墨爾本深耕都市設計、公共空間環境專業的景觀設計事務所之支持。希望這本書的問世,能夠幫助國內目前如火如荼進行的公共遊戲場空間改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讓台灣這個原本就充滿豐富生命力、文化包容度和創意的寶島,創造出符合國情、造福平民百姓的優質特色遊戲場空間。

9 特價49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學校夢田:劉木賢建築作品集

劉木賢  著
藝術家 出版
2017/08/15 出版

校園的每個孩子心中都住著一個小王子, 讓他們自在地去探索、相遇和發覺, 讓學校成為孩子編織夢想與創造想像力的基地。 ★【臺南市長】賴清德:關懷幸福教育的建築家!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林憲德:綠建築政策最佳代言人!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局長】范巽綠:以工學詩人優雅的筆觸在天地晨昏間,導覽著一畦畦散落在臺灣魅力城鄉之間的「夢田」。 ★【前國立臺灣文學館館長】鄭邦鎮:《學校夢田》對全體校長、教育界、家長會、社區、建築界,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參考。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教授】湯志民:《學校夢田》的各項校園建築,紀錄了他對學校建築美學、綠建築、創意與永續經營的體現與貢獻。 ★【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教授】張基義:《學校夢田》是教育建築的資料集成,南方經驗的忠實紀錄,更是建築師社會責任的關鍵報告。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美術史教授】蕭瓊瑞:劉木賢的學校建築設計,已形塑一套教育哲學的架構,更進入藝術創作的品質。 ★【建築改革社副社長】徐岩奇:《學校夢田》是下一波新校園運動的討論基礎。 學校是孕育一個人思想養成的最重要歷程,校園因此可說是地方最重要的公共場所。不論都市、城鄉、山巔或海邊,有社區、有聚落的地方就有學校。而每一所學校的興建,都承載許多人的需求與夢想,包含學校所有師生、家長與學校周圍的社區民眾,有形的意見與說不出來的期望概念。 & & 本書為建築師劉木賢的校園建築作品集,收錄他所規劃的16件校園設計案例。從一開始的紙上建築構思,興建校舍的日曬汗水,到實體建築物的出現、學校師生搬進新家後的啟用感想,全書以圖文並呈的方式,講述每座校園建築的空間意涵與故事脈絡,精彩完整地描繪建築背後的設計歷程與劉木賢追求永續經營與尊重自然生命的設計哲理,為讀者開啟一場教育哲學與建築工學的詩意對話。

9 特價58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建築之間:公共空間生活

揚.蓋爾  著
創詠堂文化 出版
2017/02/21 出版

《建築之間:公共空間生活》是建築設計、地景設計、以及都市設計專業領域重要的經典之作,反思現代建築與現代都市規劃的問題,從人與環境研究來提出批評,關心移動在建築物間的人們,也督促人們對於理解公共空間的細微特質。 本書論述奠基在兩大基礎,一者是作者對各都市的調查,包含斯堪地那維亞各國和其他世界各地,另一者則是從行為研究的角度出發,從人的視野與習慣來考慮城市的評估和設計。從這個基礎之上,蓋爾談及如何透過對環境的審視和細部的具體設計,讓人駐足停留、讓人觀看、聆聽和攀談,以使一個地點具有對活動的吸引力。 本書最早於1970年代出版,目的是為點出當時機能主義建築和城市規劃的缺點,也強調建物間的生活是建築規劃、都市設計與城市計畫的重要層面之一,且必須審慎考量。現在35年過去了,許多建築風格和理念也出現了好幾年。這些年以來,各方面顯示,審慎處理城市和住宅區的活動仍是個相當重要的議題。以下兩點也都強調了這個概念:現今世界各地使用高品質公共空間的比率正不斷成長,同時大眾對於城市品質的興趣也不斷增加。建物之間生活的特色隨著社會情境而改變,但事實證明,在公共領域運作人類質量的基本原則和品質標準仍十分一致。 過去幾年來,本書不斷的更新、修改,並被翻譯成15個語言。本書為英文的第六版,與前幾版本有所差異。加入了新的材料、新的圖表,但並無更動一直以來都十分重要的概念:好好的照顧建築物之間的人們和珍貴的生活。 在歷史的這一刻,隨著不斷的成長和現代化,全世界各城市都在進行極大的改變。本書所展現的人性計畫準則,可以在這些重要的過程中作為啟蒙。

9 特價31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屋主都說讚的收納好設計250+:過來人告訴你早該知道居家不再亂糟糟的收納關鍵

麥浩斯 出版
2016/10/22 出版

怎麼住進裝潢好的家, 發現東西好多、櫃子不好用呢? 不要再勉強自己了! 告訴你過來人的收納早知道 屋主用過齊聲都說讚! 從收納動線、櫃體尺寸到材質,裝潢屋主和專業編輯不說不知道 每次收完都忍不住微笑的設計 是不是常常東西收了就忘記,買了才發現原來放在櫃子深處!! 東西太多,櫃子太少,家裡變得亂糟糟! 櫃子設計差,打開門片竟然會卡住?! 櫃子看起來很大,但收不到什麼東西,就滿了?! 惱人的收納問題層出不窮, 從源頭解決才是唯一解! 從空間規劃、收納動線到櫃體規劃, 讓你好用好收,居家風格不打折! 好收納,哪裡讚 ★讓鞋子收雙倍的好收納,讚! 加深櫃體,再加上旋轉鞋架,收納量倍增。 ★讓玄關變清爽的美形收納,讚! 在狹小的玄關最不希望櫃子太大、太壓迫,用鏡面當門片,不僅能放大空間,還能讓視覺更清爽。 ★高矮胖瘦都能歸位的好書架,讚! 偶爾設計不同高度的書架,組合在一起就能收納不同尺寸大小藏書,讓書收得乾淨整齊! ★走道竟然也能收東西,讚! 誰說走道太小、太窄,收不了東西!牆面加上層板,深度別做太深,擺上紀念品或裝飾小物,讓走道化身藝廊 ★再小空間也能擠出更衣室,讚! 利用樑下畸零空間,簡單加上門片或拉簾,臥房再小也能做出更衣室。 本書蒐集多位屋主的經驗分享好用的收納設計,讓有相同需求和問題的讀者參考。同時,專業編輯群提出絕對要小心的NG設計,避免裝潢新手做錯的困擾。 從空間規劃和物品需求切入,不同空間和物品種類會有不同的收納需求。玄關首重如何收納大量鞋子也不浪費太多坪數,書本要怎麼收才收得漂亮又不壓迫空間,小空間也能規劃出好用的更衣室等。拉出絕讚設計的關鍵要素,讓你收得漂亮又好拿。

9 特價34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東京最有意思的建築物(3版)

五南 出版
2016/09/25 出版

時尚建築的戰火已東京燃起,包括Prada、LV、Dior、Tod's等一線名牌的時尚建築都在表參道崛起,並由前衛建築師操刀,成為對建築和時尚的朝聖之地。 本書結合東京的時尚潮流與建築,是喜愛建築和旅行的讀者最佳的東京指南書,最潮的東京建築設計和建築師,一覽無遺的全記錄。 & 東京──建築和時尚的朝聖之地,知名建物與大師設計一次盡收眼底。 Σ{建築物╳建築師}=變幻的東京 東京巨蛋、LV表參道店、Dior銀座店、TOD’S表參道店、愛馬仕大樓、香奈兒銀座店、Gucci銀座店、資生堂大樓、表參道之丘、TOM藝廊、紀伊國屋書店、YKK研發中心、法隆寺寶藏館、新力大樓…… 安藤忠雄、黑川紀章、妹島和世、西澤立衛、伊東豐雄、隈研吾、丹下健三、槙文彥、詹姆斯.卡本特、青木淳、蘆原義信、柯比意、磯崎新、菲利浦.史塔克、內藤廣、西撒.培利…… 東京是個求新求變的城市,最能表徵它無止境的變幻,莫過於建築的不斷更新。這座城市的改變之強烈、之快速,就連常來的遊客也會不斷感到驚訝。東京一直是難以定義的,它能夠把都市的現實和夢想的虛構結合成不可分割的整體。 本書介紹一九四五年之後建成的東京現代建築,編排上以東京的二十三個區做分類,以照片和文字呈現日本首都中賞心悅目的當代建築,共計兩百多座非常有趣且壯觀的建築物。每座建物提供了名稱、座落地點、年份、建築師等資訊,以及建物歷史、風格特色、功用,並扼要闡述建築師的建築理念等。還附上詳細的分區地圖,是實用且便利的東京建築最佳導覽書。

9 特價40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襲園‧和美術館一起過生活(精裝):把工作、飲食、季節、職人與藝術,都裝進清水模建築裡

李靜敏  著
原點 出版
2016/03/29 出版

襲園,是用時間養出來的建築,也是可以過日子的美術館 是藝術之家、是茶屋、是食堂,也是一群人的工作場域 & 《找到家的好感覺》設計師李靜敏, 以自然建築的態度,及跨越世代的角度, 用清水模為基底,讓時間慢慢刻畫襲園這棟如山的建築,延續傳承著生命的一切 ◆最詳盡的全清水模建築書!從內外空間建構,綠植景觀、本質素材、到老件與木質運用……體驗李靜敏的職人美學觀。 ◆最有家宅之味的私人美術館!不只是靜態展示,也將藝術、工藝、建築與生活融合展演。 ◆費時四年影像記錄!看時間如何改變一棟房子,也看季節遞嬗裡的建築樣貌。 ◆詳盡透視圖!一次看懂建築內部各樓層、動線與空間配置重點。 ◆李靜敏的家大公開!從京都的家,到新竹自宅,窺見設計師的日常生活如何影響一棟建築的建造與涵養。 ◆清水模的工法、細部設計、材質、照明、家具……建築的秘密一次分享! 【是工作者的家屋,也是一座美術館】 襲園,既是工作者的家屋,也是一棟美術館。這棟建築展現了極度私人的世界觀,不僅是為了探索建築可能,更希望拜訪的人們能因此跳脫對「家」的既定印象,為生活空間找到新的應証。 這棟由李靜敏設計的建築,將地下一層做為自家空間設計的工作室,一樓以上的空間,則成為職人與藝術展出的互動空間,特別的是,從側門進入,即可與料理食堂相遇,這裡,是藝術展出開展時的交流茶會聚集地;同時也是工作夥伴們共食共享的開放式廚房餐廳。從清晨就開始準備的午餐,到五點開動的晚餐,夥伴們可以取用著來自小農的美味,就像家一樣的自在。 【走進建築,像攀登一座山】 在建築裡,經驗一座山。 襲園裡,從一樓拔地而起直達三樓的的書牆,如同山谷懸崖的意象,串連了所有樓層,那是一座立體的圖書館,同時也是環扣動線的關鍵;厚實的牆體,像是一道道山壁穿插在空間中,由2支樓梯所形成的迴游動線,以及錯層的樓地板,皆創造出宛如登山般的空間體驗,而庭院的大樹,從扎地的根部、挺立的枝幹、直到高聳的樹冠,都得踏上不同樓層,才有辦法拼出樹的全貌;獨特的空間,結合了各階段受邀展出的藝術作品,穿插在建築各角落,與空間裡所有的人一起作息,也歡迎不同的人們前來共享。 【時常前來的人,在襲園看見了什麼?】 空間裡的每一個高度都有不同的景色。年幼的孩子來到襲園,可以自在地隨坐隨臥,他們可以盡情探索,隨遇而安;歡迎成年人來到一個自己不習慣的感官世界,重新感受環境也感受著自我,重整心中的意念與自我價值;更樂於款待年邁的老朋友,在這裡他們能夠稍稍放下為他人而活的重量,走進藝術的美好,體會土地與蟲鳥的友善,重新回到孩童時代,莫要放棄作夢的熱情。 建築是全新的,骨子裡卻都是充滿歲月的老東西,以及呈現本來樣貌的素材;襲園像是一段生命的舞台,每一個轉折、每一處停頓,都在當下被發現著。時間,在這裡慢慢刻畫,那是一種悠緩的力道,不動聲色地改變一切,也延續傳承著一切。 在這裡,我們不僅僅看到建築的各個轉景與細膩之處,也凝視著生活、藝術,感受這些真實的日子是如何改變一棟建築的氣韻。 本書最後,還將透過清水模的專業介紹,從建構設計甚至工法概念切入,提供清水模設計時需思考到的細節;同時,也介紹全建築所使用的建材、燈光照明的表現,以及家具選用的想法與美學。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圖解台灣近代經典公共建築:模擬現場全方位深度導覽圖解書,看見台灣近代經典建築美學

凌宗魁  著
晨星 出版
2015/12/11 出版

50座台灣近代公共建築,以圖解方式一次導覽,提供最佳鑑賞台灣近代建築之角度與途徑。 十九世紀末歐洲因工業革命影響,建築從材料到構造 技術皆有突飛猛進的改變。甲午戰爭後台灣進入日本時代,這段時期已是日本近代建築發展的成熟時期,台灣因此在二十世紀初成為近代建築技術與風潮的實踐場 域。因此,今日在台灣各地可見近代建築風格百花齊放,見證東亞地區近代化過程的各種嘗試與努力。 國共內戰後,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受民族主義和國際局勢影響,公共建築地景同時出現美援影響的現代主義及中國復古宮殿風潮;鄉土文學運動到政治解嚴後,地方歷史和自然元素開始成為設計養分,九二一大地震和綠建築的觀念也持續刺激台灣益發多元精彩的建築風貌。 本書以空間脈絡角度切入,搭配時代氛圍及社會思潮的轉變,走訪50座台灣近現代經典公共建築,看見50種引人入勝的建築風華。 台南測候所(1898)∕新起街市場(1908)/台南公館(1910)/台中廳公共埤圳聯合會組合事務所(1911)/步兵第二聯隊本部營舍 (1912)/台南地方法院(1912)/北投公共溫泉浴場(1913)/故兒玉總督暨後藤民政長官紀念館(1915)/台南廳(1916)/台灣總督府 (1919)/台北醫院(1921)/台灣總督府專賣局(1922)/台南刑務所嘉義支所(1922)/台北郵便局(1930)/台灣總督府高等法院 (1934)/台南州新化街役場(1935)/台北公會堂(1936)/台南武德殿(1936)/台南合同廳舍(1937)/台灣銀行(1937)/台北市役所(1940)/國立台灣科學館(1957)/中山博物院(1965)/中山樓(1966)/外交部(1972)∕國立國父紀念館(1972)/中正紀念堂(1980)/高雄市立中正文化中心(1981)/救國團墾丁青年中心(1983)/台北市立美術館(1983)/中央圖書館(1985)/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1986)/劍潭青年活動中心(1988)/台中縣東勢鎮綜合行政大樓(1993)/宜蘭縣政府(1997)/宜蘭縣立文化中心演藝廳 (1998)/公務人力發展中心(2000)/宜蘭縣社會福利館(2001)/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傳習所區(2001)/國立史前文化博物館 (2001)/十三行博物館(2002)/國立台灣美術館整復建工程(2004)/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第一期新建工程(2004)/台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2006)/高雄世界運動會主場館(2009)/蘭陽博物館(2010)/日月潭向山遊客中心(2011)/六堆客家文化園區(2011)/大東文化藝術中心(2012)/台中圖書館新館(2012) 本書特色 1.提供建築主體圖解,輕鬆閱讀台灣近代建築細部語彙與特色,簡明易懂 2.安排建築落成年代前後時間,清楚對照社會發展背景與建築相關事件 3.設計「精彩一瞬間」,從建築平面圖中,讓閱讀上能更清楚捕捉到建築容易忽略的地方,如臨現場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遇見世界十大教堂:建築師帶你閱讀神聖空間

時報文化 出版
2015/10/28 出版

空間& 因情感交流而偉大 遇見教堂& 聽見空間的聖音 & 默想& 沉澱& 聆聽& 感受 開啟獨一無二的屬靈對話 & ◎全世界最大的教堂在哪裡? ◎哪座教堂是結婚儀式的夢幻首選? ◎鐘樓怪人的原型是什麼? ◎讓基督和阿拉和平共存的教堂是哪一座? ◎柯比意的哪個作品像船、像修女帽、又像大閘蟹? & 教堂建築為何能撼動人心,創造出有別於日常空間的體驗與存在感? & 千餘年來,大教堂承載著歷史的啟示,持續與當代的人類心靈對話,其表現張力及屬靈影響力,絕非一般建築物所能比擬。神聖的教堂空間自有一股沉靜堅毅,以及呈現本然的靈性面,急切地想與每一世代的朝聖者相遇。 & 一般談論教堂,或從聖經神學切入,或依循西方建築歷史的傳統來討論風格,本書則將教堂視為神人相遇的橋梁、個人和群體融合的場所,採取聖經與建築歷史的雙軌閱讀,透過世界十大教堂的解讀,深入教堂與不同時代的文化和思想底蘊,並瞭解這些神聖空間是如何真切地與人們交流。 & 世界上有哪些教堂不容錯過?參訪教堂時,又該從何處觀賞起?有哪些細節與門道要注意?本書以歷史進程分為「古典」和「現代」兩大部分,涵蓋聖蘇菲亞大教堂、西敏寺、巴黎聖母院、聖家堂、聖彼得大教堂、柯比意的拉特瑞修道院&廊香教堂、美國空軍官校卡達小教堂、水晶教堂、安藤忠雄的「風、光、水」教堂三部曲和千禧教堂等橫跨各時期的教堂建築,每座教堂皆附—— & ◎教堂建築基本資料 ◎精選教堂照片與圖說 ◎平面與金屬等角透視圖、座標與比例尺 ◎建築師檔案 & 透過建築師專業的導覽與解讀,輔以相關聖經經文,讓讀者內外兼顧,全方位感受大教堂的深度和真諦。

79 特價3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新天堂美術館

李清志  著
希甦文化 出版
2015/06/03 出版

「美術館是療癒人心的天堂!」從事建築旅行多年、被喻為「建築偵探」的作者,曾經在自己的旅行筆記中這樣寫道。 看盡知名建築師位於世界各地的代表性建築,作者突然感悟,最能表現建築師的美學態度,並且把建築物對人心的影響力發揮到極致的,其實是「美術館」。 為了讓悲傷的母親重新振作起來,作者帶母親到日本位於海邊的橫須賀美術館,看海、喝咖啡,被擅長描繪「童年」主題的谷內六郎畫作包圍;在這座「有如綠 色絲絨上的珍珠」的美術館中,母親展露了久違的笑顏。作者自己則在東京市中心的國立新美術館,有過如夢似幻的美好經驗。建築師黑川紀章,在這棟波浪狀、青 綠色玻璃立面的美術館中,展現了高超的曲面建造技術;只是坐在門廳內的躺椅上,觀看玻璃牆外一大片的綠意,耳中聆聽著巴哈悠揚的音樂,就能讓人舒服地忘卻 所有俗世塵囂。 本書收錄作者多年來走訪各地獨特美術館的建築筆記,包括當今最前衛的女建築師扎哈‧哈蒂(Zaha Hadi)所設計的香奈兒移動美術館,這座幽浮般的白色建築,可以拆卸、組裝,將以游牧的方式,出現在全球七個重要城市巡迴展出;以及一般人難以窺見,位 於層層管制、戒備森嚴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內的安藤忠雄建築,作者及一行朋友突破重重困難,終於讓非聯合國會員的台灣人得以入內一窺真相,過程中辛酸歡笑交 織。展現建築師畢生功力的美術館,讓人們逃離生活的鬱悶,擁有幸福的片刻,對現代人來說,無異是真正的天堂。

79 特價25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讓旅人駐足的世界車站建築

台灣東販 出版
2014/12/27 出版

當您在遊歷世界時, 是否也曾遇到過令人驚豔不已的車站建築呢? 如果還沒有機會親自探訪它們的話, 本書將引領您來一趟紙上旅遊, 用眼睛一一造訪這些美麗的車站! 本書從洋溢著濃厚歷史氛圍的車站,到具時尚感、彷彿要通往未來的車站等,嚴選了世界各地的34個美麗車站建築,以洗練的文字描述每個車站建築的歷史沿革與設計理念。從融合了新舊工匠創意的倫敦「國王十字火車站」、呈現出中世紀大教堂莊嚴美的比利時「安特衛普中央車站」、宛如出現在沙漠中的海洋一般的杜拜「Burjuman地鐵站」,到彷如四面環海要塞的土耳其「海達爾帕夏火車站」等座落於世界各地的美麗車站們,將驚為天人的美麗照片形式一一呈現在本書當中。

9 特價36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時尚設計潮流:文教及公共空間藝術哲學

佳魁 出版
2014/01/23 出版
9 特價61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東京公共藝術之旅

龍神欣二  著
流行風 出版
2011/09/29 出版

誰來創造城市的美,創造什麼樣的美?透過公共藝術的設置,我們能為都市生活創造什麼樣的美感價值?機能和文化是構成都市價值的兩大支柱,前者涉及的是都市的「硬價值」,也就是政府對都市建設的投資;後者卻是都市的「軟價值」,只要灑下一把種子,便可以不斷生長、再造,擁有源源不絕的生命力;硬價值是有限的,軟價值卻可以延伸其價值,甚至重生。公共藝術是城市文化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東京都內處處充滿了以公共藝術提升都市價值的成功案例。從城市公共藝術發展史上最重要的一顆明星:立川市開始,作者從藝術家的角度,帶領我們走訪大東京最重要、精彩而發人深省的公共藝術重鎮,重新認識藝術在生活中的可能性。★給旅行者 除了吃吃喝喝買買逛逛,東京還有什麼可以玩的?由旅居東京三十年的專業藝術家領路,遊遍東京都內最值得關注的公共藝術,認識最有創造力與藝術氣息的東京,開啟一趟耳目一新的東京之旅!!★給創意工作者 除了所謂的時尚與流行,東京還有更深層的藝術動能,散佈在東京都內的公共藝術中。到東京取經,不能錯過這些藝術瑰寶!★給都市計畫者 如何在有限的硬體投資中,利用藝術創造文化上的軟價值,在提升市民精神生活之餘,同時提升都市機能與實質價值?東京11處成功案例告訴你!

9 特價378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嚮往之城:慢食者與藝術家的16座城市再生運動

池農深  著
麥浩斯 出版
2011/09/08 出版

70年代,加州聖塔庫斯被封為全世界謀殺率最高的城市,舊金山大地震後毀壞了大半房舍,讓這個衝浪王國猶如廢墟;玫瑰谷,經濟起飛年代曾是東北重要建設的水泥供應來源,當建設完成、不再需要水泥後,人去樓空,恍如鬼城;繁華紐約的對岸,荒煙蔓草與巨大工廠籠罩的澤西市危機四伏,即使是大白天也無人敢入;驕傲的歷史名城伊斯頓,就在公路興起後,鎂光燈從此不再聚焦……。這些城市,因著不同的理由衰敗,直到藝術女神的眷顧……。藝術,最溫柔而有力的推手19世紀中期,美國經濟開始突飛猛進,都市化效應下大都會區房價節節升高,因此有許多藝術家為了能持續藝術創作而遠離都市,前往三、四線城市甚至是幾近荒廢的地區謀求生存。他們用藝術家獨特的眼光、豐沛的生命能量與勤勞的雙手,打造出一塊塊藝術的處女地。這些地方,雖不見得有大量的古蹟文物、長期深化的人文情懷,但在藝術家陸陸續續進駐後,卻能以看來不切實際、不能做為經濟發展主力的藝術生活,重新為小城帶來生機。台灣藝術家葉蕾蕾,費城藝術大學的終身教授,一位喜愛宋元山水畫的國民黨將軍的女兒,一位有著強烈的人世情懷的藝術家,用16年的藝術力量將已成廢墟的費城北部黑人社區變成劇場、有壁畫、有街心雕塑的宜居社區,並於2003年獲美國福特基金會頒發「改變世界的領袖獎」。原本幾近荒廢的加州小鎮孟都西娜(Mendocino),始於1987年的系列音樂節現今每年可吸引上萬人參加;加州米爾谷(Mill Valley)電影節更是李安崛起於西方電影圈的伯樂,伍迪艾倫也在此舉辦電影首映會,許多新銳導演都是在此初試啼聲,每年有多達200位電影製作人參與盛會,門票銷售更超過120萬元。佛蒙特州(Vermont)偏僻小鎮強生(Johnson),卻因為約翰(Johnthan Gregg)和露意絲(Louise von Weise)這對夫婦對「社群共同體」的信念,經營三十多年至今,每年超過六百個視覺藝術家、作家駐村,成為全美最具規模的藝術村。加州聖塔庫斯(Santa Cruz)每次天災重創後,靠著藝術家的進駐屢次重生,現在成為綠色運動、獨立製片等前衛組織的重鎮……,看似柔弱而無用的藝術,卻能帶給這些城鎮不同的發展契機,擁有自己的特色,訴說著不同於大城市的夢想。反思台灣的藝術行動在台灣,同樣也有藝術改造的經驗。台南海安路藝術造街成了觀光客必遊景點;高雄港駁二倉庫的藝術特區成為南台灣前衛藝術的展演重鎮;台北寶藏巖的違章眷村演變出藝術家與住民共生的狀態;還有台北華山文創園區、台中國美館、台東鐵道藝術村……。在台灣,藝術的能量同樣逐漸擴張,無論是一棟建築、一群房舍或鐵路,這些地點都因為藝術的進駐而重新活絡,並帶來了新的人氣、資金與商機。然而台灣卻沒有一座城市能如本書所述,讓藝術能量滲透到生活各個層面,為城市再生出悠閒的步調、宜人舒適的社群環境,創造出追求生活品質的慢食者所嚮往的美好生活。因而這些藝術城市不僅是都市生活者的嚮往之城,同時也是美食者的天堂,慢食者的最佳生活居所。本書為旅美藝術家池農深歷經三十多年,跨越時空,深入其境,真實記錄16座美國城市藝術再生的過程。在台灣亦如火如荼進行一城一特色的同時,我們可以向這些藝術城市汲取經驗,透過更多藝術面向,讓台灣的藝術改造計畫遍地開花,從而使城市開始有了自己的特色與樣貌而成為台灣的「藝術城市」,更甚者,成為台灣最適合人居住的美景之地。

9 特價378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台灣公共藝術:地標篇

游本寬  著
游本寬 出版
2011/01/31 出版

本書是以影象創作與相關藝術理論、創作實務論述並重的出版物。筆者身為影像創作者,長年以台灣在全球化中的文化認同為主軸,試從幾個環境層面,例如:日常顯現的台灣景觀、庶民建築及其相關文化產物等,探索福爾摩沙美麗本質,並讓影像猶如民間版明信片般,親切、真實(甚至幽默)的呈現在地當代的海島文化與氣質。因此書中所有圖象皆是筆者將長年在國內拍攝的累積成果,經分類整理,挑選出近百幅(約98幅作品)表露台灣庶民公共藝術的「地標」影像,以明信片的概念,將圖、與中英文論述編輯而成。全文區分為兩大部份:第一部份為英文的創作論述第二部份則是以台灣地理區域作為章節,區分為:(一)北部地區:包含台北縣、市;宜蘭縣(二)中部地區:包含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南投(三)南部地區:包含雲林、嘉義、臺南(四)高屏地區:包含高雄、屏東、台東並於此部份(1)將影像依所在地區分置於相關章節內,並標明拍攝地點(中英文並置)、日期    (2)將中文的創作論述分佈於相關章節中本書特色◎以影像創作實踐藝術理論◎以文字論述闡釋藝術理念、關懷在地文化

9 特價34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美好的台北藝術旅行

麥浩斯 出版
2010/12/14 出版

台北,深藏不露!  一個外表混亂到似乎永遠無法整齊的城市,飛機一落地就只看見殘破不堪四個字。  沒有人會因為這窘態而引以為傲的,而或許台北就是擁有這獨特卻又真實的面貌,才會讓你不自覺的愛上這座城市!  沒體驗過轉身就看見梵谷畫作並與MoMA當鄰居的感受就不算到過紐約!沒闖進水泥叢林裡的老公寓便不會發現東京過度消費的美學反省!而我們熟悉卻又陌生的台北,沒親身走進巷弄裡,又怎能看見轉角裡孕育藝術的風景?  巷弄裡的藝術文化,代表著台北的自成一格,正一點一滴的在地狹人稠的街道上將藝術滲入我們的生活裡,台北,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 從區域到聚落、從街頭到巷尾、從建築到空間,再從生活到態度,讓藝術的氣息內化成為維持我們生命的養分,這才是我們應該認識的台北!  本書將邀請藝術領域達人,以用「藝術就在生活裡」的角度,推薦台北生活週遭和藝術相關的地點,原來,在台北的任何一個角落都有可能遇見藝術!由20位在藝術相關領域都佔有一席之地的達人,包括藝術家、音樂創作者、表演藝術家、舞者、導演、插畫家等,透過文創工作者對於生活藝術美學的獨到見解,描繪出屬於台北的藝術樣貌!本書特色:  1. 台北的藝術文化崛起於街頭巷尾間,La Vie與藝術導遊帶你從東區、南區、西區、北區及城區外等五大場域,不只看見達人推薦的藝術景點,更看見這些景點背後和生活美學緊密結合的關係。  2. 透過藝術達人的觀點,從生活的角度走入藝術,舉凡藝廊、劇場、咖啡館及公共藝術等地點,讓藝術家帶你看見專屬於台北的藝術生活與私房旅遊景點。  3. 無論是老台北或是觀光客,由這些文青告訴你非去不可的台北藝術文化、新型態藝術商店或是隱身在巷弄裡的風格小店...等,帶你再一次重新認識台北。

9 特價34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公共藝術:故事漫遊

林志銘  著
田園城市 出版
2010/06/01 出版

「一個故事是否動人,並不在於故事本身,而在於看故事的眼光,如同一個人是否可愛,在於我們以怎樣的價值思維,去看待這個人的生命一般。這些故事並不特別,因為所意涵的,都鏡射著每個人的故事,這些故事也很特別,因為那些人與事的故事內容,都是那樣獨特的生活切片。」——林志銘這本書是藉由公共藝術來閱讀隱藏在作品背後的生命故事。公共藝術因以「藝術」為名,常被當成一種美學印象或藝術觀點的談論。然而,藝術作品的創意再精彩,能體現只是表象的藝術價值,但隱含在背後的人文主題,往往才是更震撼著視覺感知之後的閱讀思緒。這不是一本全然談論公共藝術的書,而是,筆者隨地漫遊多年,記錄下從公共藝術作品延伸出來的人文記憶,更深層的生命藝術之美,讓「眼中的人文視野,越來越豐富;心中的閱讀藍圖,也越來越深刻」。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極上之宿

黃宏輝  著
麥浩斯 出版
2008/12/23 出版

在世界旅館評鑑的名單中,印度烏岱浦的Udai Villa名列第一,除了皇宮般的氛圍與無邊的湖景,Udai Villa真正吸引人的地方是它的設計!繁複而連續性的線條與不斷放大縮小的空間手法,只有東方才有的設計語彙才是Udai Villa令人意亂情迷的地方。而烏布四季成為人們下榻峇里島的夢想飯店清單NO.1,也絕不是因為它是四季的緣故,設計師John Heah巧手運用當地的生態地景,比安藤忠雄早一步鑽進荷花池的大畫面震撼,更創造出劃時代的建築意義,打破冠上Aman才叫頂級旅館的定義。還有Bvlgari、Ferragomo和Armani,紛紛以精品飯店為名用建築宣示自己的品牌精神;以及四季飯店2010年才會完工的又一新作Ocean Residence,這「間」移動於海上的四季飯店每戶售價平均從一到十幾億不等,不斷行駛的海上行宮象徵著新時代的來臨……頂級旅館的定義早已不是數學問題。價格背後擁有意義的是頂級旅館所帶來的價值。除了極致的服務早已被列入不可或缺之外,還原旅館的真實面貌──建築,這幢建築將用什麼樣的方式與概念傳達出空間與人的關係、甚至帶來什麼樣的全新生活體驗,建築、設計、服務甚至美食皆極致的旅館,對於這個時代而言才能稱之為極上。黃宏輝「璞石麗緻溫泉會館」建築師黃宏輝,是一位熱愛「旅行」與「品食」而聞名的建築師,曾有5年內旅行50多次的紀錄。2007年出版《極上之味》一書即獲得年度美食作家,現為黃宏輝建築師事務所主持設計師。Irvinghuang.com

9 特價378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公共藝術觸擊

倪再沁  著
藝術家 出版
2008/07/04 出版

追溯、紀錄、批評、建言貼近台灣公共藝術之起源、脈絡與現況為台灣公共藝術體質把脈的參考手冊 公共藝術在台灣,已經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詞,各地也都有不少民眾所熟知的公共藝術作品,但究竟什麼是公共藝術?什麼是好的公共藝術?公共藝術在台灣發展的過程及其利害得失又是如何?公共藝術的問題很多,總的說來,我們常常只是拼命在「設置」公共藝術,卻很少對之檢討和反省。本書所論皆為台灣公共藝術多年來遭遇的切身問題,有批評,有建言,是進一步認識公共藝術、也是進一步策劃公共藝術的重要參考手冊。

9 特價22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美權至上

科寶 出版
2007/04/30 出版

在21世紀大家共識的「女性世紀」裡,當家的將不僅是女人,而是「美麗的女人」。「美麗的女人」不能只有漂亮的外表,「心美」更是重要;然而不同於以往女性柔弱的形象,現代女性必須爭取為社會、為全球積極奉獻的權利。真正的『新女權』,不是與男性爭名奪利的平權;而是深化成,為我們共有且唯一的地球去犧牲奉獻的權利。一、八個頂有選美后冠光環的美女,敘述她們美容保養的撇步。二、八位選美皇后與創造選美領導品牌的選美協會理事長,講述選美趣事、必勝祕笈與經驗談。三、八位選美皇后的「八美圖」寫真合輯。四、八位選美皇后的勵志篇。五、八位選美皇后的座右銘與精采人生故事。

9 特價18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輝煌的俄羅斯公共藝術與建築

馬曉瑛  著
藝術家 出版
2007/01/29 出版

由建築師黃健敏策劃,各領域學者負責執筆 以「人人都是公共藝術家」為前提的台灣公共藝術整體紀錄 「空間景觀.公共藝術」系列,以公共藝術概念進入世界上面積最大國家之著作 呈現俄羅斯兼具古典與烈性、禁制與自由、傳統與現代的藝術與文化 幅員遼闊、地處高緯的俄羅斯,在文學、音樂與舞蹈等藝術表現上,向以融合貴氣的古典素養與民間的剛強烈性為特徵。柴可夫斯基的豐富情感、托爾斯泰的人道關懷、塔可夫斯基的深刻詩意、李希特的精準演奏,都可見俄羅斯依其風土形成的剛悍民族性,貫穿在各個藝術家的縝密藝術技巧中。本書便以這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為對象,由我們對蘇聯鐵幕時期的深鎖印象出發,透過對俄羅斯的公共藝術與歷史建築的逐一探訪,引領讀者走近在既有印象背後,兼具著古典與烈性的俄羅斯文化。 「公共藝術」一辭在俄羅斯的出現,是於1991年蘇聯解體後,隨著資本主義在俄羅斯社會的興起而逐漸形成的。此一名辭的晚近出現,雖然一方面暗示著歐美資本主義開進俄羅斯文化的強大聲勢,而另一方面,或許可說它為俄羅斯的歷史建築,與林立在街頭巷尾的雕塑、壁畫和各種標誌,提出了新的觀看視角。「『公共藝術』的概念……包含了自然與歷史的軌跡,象徵人類建造家園的願景與共同生活的記憶。」在作者於前言所述的「公共藝術」的概念底下,本書所蒐羅的俄羅斯公共藝術與建築作品,或可投射出俄羅斯自20世紀以來概括的文化與歷史切面。 本書沿循著俄羅斯自沙皇統治、蘇聯時期至蘇聯解體後各國獨立的歷史軸線,探訪與歐美「公共藝術」概念旨趣相符的紀念碑、雕塑、壁畫、招牌與各式公共建築作品,包括莫斯科城櫛鱗互映的新舊建築、克里姆林宮政教合一的宮殿設計、憑弔與娛樂並行不悖的紅場、有「地下宮殿」之譽的莫斯科地鐵系統、象徵史達林時期統治的七棟摩天樓、以黨國訴求為依歸的寫實主義雕像和壁畫,以及融合傳統俄羅斯文化元素與國際文化潮流的地方商店,使它們成為探看俄羅斯民族共同記憶的窗口,進而使我們在熟悉的歐美文化以外,也和生活在他方的不同民族有所親近。 本書作者馬曉瑛於俄羅斯求學與生活多年,在她如數家珍的引領下,讀者可隨著書中敘述,逐步描繪出俄羅斯沉穩堅毅、同時也鮮豔活潑的文化與藝術性格。

9 特價34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帶你逛紐約無牆美術館

何春寰  著
藝術家 出版
2006/10/09 出版

☆ 旅居紐約的遊子,背著包包,聆聽著法蘭克‧辛納屈的〈紐約‧紐約〉,乘著地鐵遊走,一幕一幕不期而遇的驚豔──帶你逛紐約無牆美術館。☆ 匯集多位專業攝影者,將紐約市公共藝術的創意、多元,一覽無遺的,透過鏡頭,看到紐約如何引領世界公共藝術潮流。☆ 介紹紐約市官方與民間專司「公共藝術」單位與設置案例,透晰他山之石的藝術之道。教你乘地鐵玩紐約 看公共藝術品藝術旅遊新著──《帶你逛紐約無牆美術館》紐約,在911之前,她是個既夢幻又寫實的超級現代大都會;911之後,因為平添了一股重大災難事件發生地的歷史感,在眩麗的外表之下又增加了一抹滄桑。似乎活為一個現代人,一生之中如果沒有到過紐約一遊,總會覺得是憾事一樁。透過各種資訊傳播,眾所周知的「大蘋果」給人一慣的印象,通常是:金融商業重鎮、流行時尚之都、文化藝術據點;紐約不但高樓矗立、人口擁擠、寸土寸金;又集合有世界一流的美術館、音樂廳及百老匯劇場等於一身,成為舉世公認的視覺與表演藝術的中心。而在這個都市中,有一項不可忽視的精采展現,那就是「公共藝術」的生發,它讓紐約更多了一層令人驚豔的理由。旅居紐約多時的作者何春寰覺得:在紐約步行,有其必要。因為發達的公共交通體系,抒解了紐約的擁擠,而著名的棋盤式街道格局,將曼哈頓格畫出整齊的都市街道景觀,無數的公共空間與商業大樓充滿著與步行者對話的公共藝術。因此,本書挑選之作品都位於地鐵可達之處,或行人在紐約大街小巷穿梭之際,經常路過的地點。欣賞什麼樣的藝術不收門票、不清場,觀眾可以來去自如?而且幾乎24小時開放?而紐約的「公共藝術」就扮演著這種親切的角色。它反映著多元性社會特質、除了是社區自我表達、形象塑造的管道與地標的角色,也為紐約人與來自全世界的訪客,提供了在傳統美術館、畫廊等藝術展示空間之外,另一種頗具份量的藝術欣賞場域。本書將紐約市的公共藝術,按照分布地點劃分為幾個區塊,再依序介紹每一區塊中的重要作品。開始從甘迺迪國際機場切入,進到中城、上東城、上西城、下城、皇后區,最後於布魯克林區壯麗公園野生動物中心結束。每一件作品並附註作者、名稱、年代、材質與搭乘地鐵路線,方便讀者按圖索驥,親自拜訪。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紐約.藝術時區:Sometime in New York

嚴華蘭  著
典藏 出版
2006/08/15 出版

在紐約街頭迷了路。在紐約市政府公園廣場前遇到朱立安.歐皮(Julian Opie)遍佈的綿羊、村莊和綠地,十足弔詭的意外趣味;村上隆(Takashi Murakami),利用印有輕盈又扁平裝飾、卡通人物、微笑與哭泣花朵的塑膠布,將日本協會大樓正面包起來;華盛頓廣場,瑪裘瑞?考司(Marjorie Kouns)藏在花叢裡的11個大型西洋棋子,和下棋的棋手、觀望棋賽的人們與路人,彷彿正在進行一場大型棋賽;克里斯多(Christo Vladimirov Javacheff)與珍克勞德(Jeanne-Claude Denat de Guillebon)在中央公園奧姆斯特設計迂迴的路徑,豎起7532座單一、重複的橘色大門,當微風吹起,有如蜿蜒在中央公園的金色河流,這也是2005年紐約市政府「費得曼獎」得主……    Sometime in New York,紐約,藝術時區。櫥窗和建築物依舊教人摸不清楚思路地善變與屹立,於是,在紐約街頭迷了路,在各個不同的特定時區內涉入、撤離。  唱片行裡,朱立安.歐皮(Julian Opie)於2000年為英國布勒(Blur)樂團繪製的精選集封面,那四個表現團員個人特質的肖像在店內角落微笑著,這和在現代化紐約市政府公園廣場前遇到歐皮的「動物、建築、汽車與人物展」中遍佈的綿羊、村莊和綠地,十足弔詭的意外趣味。    文化的刺激與調和,就在日本協會大樓被看到,由設計路易威登(LV)櫻花包等聞名國際的村上隆(Takashi Murakami),利用印有輕盈又扁平裝飾的圖案、卡通人物、微笑與哭泣花朵的塑膠布,將大樓正面包起來。  華盛頓廣場,瑪裘瑞?考司(Marjorie Kouns)藏在花叢裡的11個大型西洋棋子,和下棋的棋手、觀望棋賽的人們與路人,形成了趣味組合,彷彿一場大型棋賽正在進行著。  克里斯多(Christo Vladimirov Javacheff)與珍克勞德(Jeanne-Claude Denat de Guillebon)在中央公園奧姆斯特設計迂迴的路徑,豎起7532座單一、重複的橘色大門。當微風吹起、陽光穿透橘色織布,長達23英里的〈門〉成了僅有16天生命、蜿蜒在中央公園的金色河流,這也是2005年紐約市政府「費得曼獎」得主。  曼哈頓,有著多變的面貌,像是第十、十一大道附近,被遺忘的鐵道逐漸在萌發的花草間成為「天堂之地」,是為曼哈頓未來的空中花園;一座1997年海航隊撤離的荒島──總督島,在「定向與漂游」展中,時間開始慢慢往前移動;以及從羅勃?史密森(Robert Smithson)遺物中的草稿圖推敲出<浮島>,於曼哈頓水面繞行,由後人完成藝術家未完志願。  

9 特價2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公共藝術空間新美學

胡寶林  著
藝術家 出版
2006/07/24 出版

公共藝術的多元形式與象徵意義,在這樣的時代,不斷有新的風格與定義產生,它的姿態繽紛、語言生動,呈現於我們生活的舞台上。從小至美化的街燈、車站內具設計感的座椅,大至在公共空間內外一切引人注意、歡愉、討論的事物;或者是由一個政治、社會、族群等的共同「議題」、一個計畫案所衍生而出的公共藝術作品,皆在每個城市裡與路過的人巧遇、對話或擦身而過。作者胡寶林,以其二十年來對於公共藝術的觀察,提出獨特的觀點。從公共藝術家不必做化妝師的角度,引領至設置在社區環境、族群認同等意象的「定點藝術」,結合了當代哲學觀點的省思,欲推廣一個非泛論的公共藝術新美學:一切都可以是公共藝術的形式,只要能夠透過參與、認同與地緣的互動,既而邁向都市共同生活中的改革與創意,才是具有意義的作品。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公共藝術在波士頓

陳昌銘  著
藝術家 出版
2005/11/28 出版

波士頓擁有超過250件公共藝術作品,從街道、公園到政府機構等,各式藝術作品林立,融入了市民的生活,提升了整體環境的生活質感。本書帶領讀者從波士頓大都會區、劍橋市、麻省理工學院一路行至捷運車站,介紹此城市的歷史背景、官方藝術委員會、基金會等執行公共藝術的過程,呈現各地區的精采作品,是一本最佳的波士頓公共藝術導覽手冊。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感人的紀念性公共藝術

黃承令  著
藝術家 出版
2005/08/19 出版

司徒強推薦 旅美藝術家  紀念性空間與公共藝術共同構築成人文精神的新場域。  近半世紀以來,關於歷史事件的紀念方式,從早期的英雄式個人寫實塑像、宏偉壯觀建築與高聳的紀念碑,開始轉化為紀念物公共化、環境藝術化、抽象符號化的表現型態,如同台灣早期隨處可見的蔣公銅像、宏偉的中正紀念堂到現今的二二八紀念公園。  隨著這樣的風潮與觀點逐漸被接受,世界各地的紀念物便陸續展現出有別於以往的多元風貌,不僅融會了地景藝術、場所精神、歷史意涵、景觀設計;更重要的是,會考量到事件當事人、家屬期望、社區的聲音等公眾意見,再開放給藝術家、建築師、景觀設計師等各界人士公開競圖,形塑出經得起時代考驗、富有語意又兼具藝術美感的紀念物。  《感人的紀念性公共藝術》一書,作者從公共性與藝術性的角度出發,收錄二次大戰前與之後,世界各國以事件標的重要性以及人物緬懷,考量了受難家屬、時代精神、都市規劃、社區需求與市民願望等等公共性意涵,而完成代表性的紀念物。  從紀念1941年日本侵襲夏威夷珍珠港,造成慘重傷亡的「亞利桑那號戰鑑紀念碑」、帶領美國人度過重重危機,歷任四任美國總統的傳奇性人物「羅斯福總統紀念區」、美國在日本投下第一棵原子彈的「廣島和平紀念公園」,以及東西德統一後,人民迫不急待推倒的「柏林圍牆」,還有「越戰紀念碑」、「愛爾蘭飢荒紀念碑」……。作者帶領我們重回歷史的時空,細心的翻閱歷史中的重要時刻,從爆破毀壞、傷痛死亡、平靜追思,政府與民眾之間無次數的溝通、對外開放競圖的過程與波折,多年後紀念園區/紀念碑的完成;一則又一則不同的案例,一件又一件不同美學風格,置於公共場所的紀念性公共藝術,安撫著存活下來的人們對於過往親人的回憶,也引導觀者重新審思、回顧在不同時代背景所立下的紀念碑、所紀念的人與事、所標示的時代意義。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打造美樂地:社區公共藝術

曾旭正  著
典藏 出版
2005/06/29 出版

眾人與創造之境。評論家Patricia C. Phillips指出,「公共藝術不能治癒復原或合理化我們的鄉愁……但是卻可以提供新的社區概念,讓我們片斷的個人經驗與史詩規模的都市劇碼共襄盛舉,創造一個當代的公共觀念……重點不在製造一些供人瞻仰的東西,而是在製造一個機會──一個情況,讓觀者用翻新的角度與清晰的視野,回頭再看這個世界。」「營造公共空間」及「營造公共生活」是今時公共藝術的重要課題,藝術走入現實,與社會產生互動,讓居民直接參與空間形態的想像、設計及建造,體驗親手營造環境的歷程與共同工作的樂趣,以此抵達藝術介入的目的。作者探討社區公共藝術的新概念,貼近社區民眾,觀察本地社區居民自立營造的公共藝術歷程與實例,帶來新而感動的公共藝術視野。

9 特價198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街頭美學:設施公共藝術

林熹俊  著
典藏 出版
2005/06/29 出版

遊戲所想像的真實世界。東京六本木新城在都市經管中加入公共藝術與設計的元素,Louise Bourgeois的巨大蜘蛛,蔡國強的立體山水,宮島達男數位虛擬的巨大櫃檯,崔正化的兒童機器人,改變人對環境設施的制式看法,美感的增添讓民眾在使用時心情愉快且放鬆,並有「東京街景/街道家具計畫」:內田繁的紅色波浪椅、Karim Rashid的粉紅色巨型雕塑椅……11位世界級藝術家的公共藝術作品分布在大道上,強烈的未來美學卻又符合實用功能,將設施的藝術美學注入六本木新城。本書回歸設置公共藝術基本面,探討設施公共藝術,強調落實整體設施的改善,才能全面性地解決空間紊亂的問題,讓民眾參與討論的設置工程的過程成為作品的一部分,也藉由本土與國際設施案例的介紹,和讀者分享公共藝術對生活的積極面影響。

9 特價198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心靈門診:醫院公共藝術

陳惠婷  著
典藏 出版
2005/06/29 出版

Be feel at home醫院:冰冷。吵亂。擁擠。蒼白。這樣的必然在藝術入駐醫院時,截然不同的轉變從此發生。波士頓兒童醫院的大廳,正面迎來的是詢問服務台有多隻巨型玩偶,有高聳的長頸鹿與可愛的熊……水池旁的青蛙、水族箱與氣球卡片店,空間設計就像好玩的兒童樂園,吸引孩子注意力,右手邊牆面設計成一本翻開的大圖畫書,從書架上跳出,中開有枚大書籤,貓熊、麋鹿、鸚鵡等動物圍繞著這面書本牆,內容是兒童醫院過去的捐款名錄。設計風格與整間兒童醫院以動物為主的情境非常吻合,淺黃色調既親切又溫馨。作者親自走訪本地和美國,以流暢說明帶領我們進入醫院公共藝術的領域,深入醫療與環境彼此不可或缺的內在意涵,公共藝術在醫院此一特殊空間迴盪的共鳴,竟是如此難以忘懷。

9 特價198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藝術反轉:公民美學與公共藝術

倪再沁  著
典藏 出版
2005/06/06 出版

Joseph Beuys創作於1982年的〈給卡塞爾的七千棵橡樹〉已然是公共藝術的曠世鉅作,Beuys希望藉此作「重新賦予這個城市一種擺脫束縛以及體驗生命的能力,以便了解自己與他人」;在充滿治安死角、廢墟荒敗的北費城社區,台灣女兒葉蕾蕾以藝術將之改造為美的樂園,原本祇存在少數民眾間的活動,提升為整個社區的公共事務,更讓各界驚豔感動,為了專心從事社區改造而放棄大學教職的葉蕾蕾說:「我的社區工作就是我的藝術。」人與藝術之間的緊密互動,正是公共藝術精采動人之處,從西雅圖飛夢社區的〈等待電車〉到川俣正批判性介入的〈東京新住屋計畫〉,本書以全球及本地的豐富例證,深化公共藝術討論,呼應Beuys所說:「我們需要社會藝術的精神性泥土,透過此者,讓所有的人變成創造者,能夠掌握世界。」

9 特價19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魔幻城市:科技公共藝術

胡朝聖  著 、袁廣鳴  著
典藏 出版
2005/06/06 出版

在六本木之丘的朝日電視台總部,宮島達男創作〈計算虛空〉,6座高達3.2公尺的霓虹數碼計時器,以不同速度計算著,從9到1,然而9之後並不顯示0,而是空白與虛無,周而復始,白天作品背景的霓虹燈關閉著,計時器以白色數位數字顯示,夜晚,霓虹燈牆以白色炫目光采吸引目光,黑色數字彷彿漂浮其上。作品充滿強烈對比,白天/夜晚、黑色/白色、生命/死亡、短暫/永恆,巨大光體的輻射效果,產生神秘的聖感,成為全球觀光客流連忘返的景點。 科技藝術發展歷程、科技藝術走向,以至於全球各類型科技藝術作品,全書提供完整多面向的資訊,可說是國內首部將科技藝術型公共藝術作為主題出版之專書,期待藉此使科技公共藝術在本地更熟成茁壯,構造本地獨特魅力的科技場景。

9 特價19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藝術進站:捷運公共藝術

楊子葆  著
典藏 出版
2005/06/06 出版

巴黎市民稱捷運裡的白色壁磚為鑽石陶片。莫斯科捷運是建築美學發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倫敦捷運海報計畫在律師Frank Pick手上發揚光大。在里斯本捷運,葡萄牙國寶Maria Helena Vieira da Siva的〈貓頭鷹〉在牆面上棲息。聖地牙哥捷運寬敞空間裡有大幅壁畫氣勢憾人。巴黎捷運「拉德芳斯站」32公尺高的通風井以700條玻璃纖維細管構成〈通風煙囪〉。布魯塞爾捷運Pik Poot的騎馬者銅像在上下行車流的湍急意象中逆流前進,作品名稱就是〈激流頌〉。 捷運是市民共同生活經驗,是城市的交通轉運站,是城市景觀設計的重要環節,是城市建構自身形象的新門面。本書敘說捷運公共藝術發展史及個案導覽,在移動中展示定點藝術的美好路線。

9 特價198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節慶公共藝術嘉年華

黃健敏  著
藝術家 出版
2005/04/01 出版

  「空間景觀‧公共藝術」叢書系列當中的《節慶公共藝術嘉年華》,即是介紹這項新興的公共藝術,由建築師黃健敏撰述、攝影。作者以芝加哥、柏林與台北市為主軸,介紹三個都市公共藝術的背景,從常態的設置至突破的節慶活動,創造了城市藝術的嘉年華,讓大家瞭解公共藝術的發展趨勢。例如「芝加哥乳牛大遊行」開創了公共藝術的新形態,造成歐美許多都市效尤;「柏林和平熊」從都市行銷深化為世界性的藝術嘉年華;「台北大湖公共藝術節」不侷限於視覺藝術的表現。這三個公共藝術活動,擺脫基地的限制、非固定、非永久性,著實使人們發現不同思維、不同價值觀所誕生的公共藝術可以有更寬廣的意義,更深邃的貢獻。  節慶公共藝術形成都市藝術嘉年華式的盛會,是都市行銷的利器,更可以帶動都市的觀光,大大增益都市的財政收入,甚至產生附加的慈善價值,成為全然不同於昔日公共藝術的新型態。這樣的藝術活動除了主辦單位的適切規畫,同時更需要民眾的熱情參與。這本《節慶公共藝術嘉年華》將可以激發您對這項藝術形態的興趣與想像,在逗趣可愛的乳牛與胖熊的引導下,進入歡欣熱鬧的節慶公共藝術盛宴中。

9 特價34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塔的故事

陳耔伶  著
好讀 出版
2004/09/23 出版

本書嚴選世界聞名的樓塔建築,引人入勝的內容、精挑細選的圖片,帶領您走進巍巍高塔的傳奇,體會人類深埋其中的宏大願望…為了更接近天堂,為了看見更遙遠、更遼闊的世界,人們建起了一座座高塔,在這些人造建築之下,透露出來的是人們無限的想像與期望,隨著一座座高塔建築的傳奇故事,我們看見隱藏其中的權力與慾望…

9 特價24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媒材篇:雕塑與公共藝術

洪致美  著
藝術家 出版
2004/01/05 出版

本書試從台灣當代雕塑發展歷程中,由雕塑造形語彙過渡到廣義的公共藝術所追尋的場所精神間,探索幾經法令微調與觀念質變,公共藝術逐漸呈現更多元有效的跨界整合性模式,及其所牽動著整體造形藝術生態的流變。

9 特價54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捷運公共藝術拼圖

楊子葆  著
馬可孛羅 出版
2002/04/15 出版

當捷運與都會市民的生活激盪出更直接、更深層的對話時,那麼,捷運就不再僅僅是一種刻板、冷漠的高科技交通運輸工具,而是以更具藝文氣質、更多變的風貌,顯影似的展現出一座城市的歷史基調與人文風情。

9 特價25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貝聿銘的世界

黃健敏  著
藝術家 出版
1995/04/01 出版

貝聿銘的世界  這是一本以國際建築大師貝聿銘最著名、擅長的美術館設計為主的書,包括了貝聿銘的碩士學位設計:上海美術館;鮮為人知的紙上建築:長堤美術館與預定於1998年完成的盧森堡當代美術館等,詳盡地介紹分析貝氏的十件  由於貝氏深信建築物與藝術品能相得益彰,本書也介紹了他在其建築作品中所事先設計、安置的藝術品。  本書並附有精心整理的貝氏平年表、作品年表與研究貝氏的英文文章索引。全書十萬餘言,附圖三百五十幅。對建築、美術館及相關設計領域與愛好藝術的人士,提供極具可讀性與豐富資料性的參考書。 作者簡介  黃健敏  1951年 出生於台北市  1976年 畢業於中原大學建築系  1978年 中原大學建築系助教  1979年 宗邁建築師事務所  1980年 建築師雜誌執行編輯  1982年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建築碩士  1983年 達拉斯WSI建築師事務所  1985年 達拉斯JKW室內設計公司  1987年 達拉斯GCTW建築師事務所  1987年 創立達福華人建築與計畫協會於達拉斯  1988年 建築師雜誌海外特約撰述  1992年 中華民國建築師全國聯合會建築師雜誌主       編  1994年 台北市建築師公會出版委員會主任委員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建築構想圖集

科技圖書 出版
1993/01/01 出版
9 特價16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