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圖解芭蕾史中的關鍵時刻
專業推薦王雲幼 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教授、北京舞蹈學院特聘教授伍曼麗 中國文化大學舞蹈學系教授歐建平 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名譽所長、博導* 用圖像閱讀的方式,架構出恢弘的芭蕾舞蹈歷史。* 芭蕾的發展與成形,與歐洲諸國對舞蹈的見解與詮釋息息相關。* 穿插趣味漫畫,將歷史的前因後果串聯成有趣的故事。芭蕾的故事,要從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貴族舞蹈開始說起,15世紀義大利的舞蹈教師皮亞琴察寫下了迄今發現最早的舞蹈書籍,人們開始遵照「合乎禮儀的規範」來學習它的節奏、形態、姿勢和步伐。17世紀的法國承繼了義大利文藝復興思潮和王公貴族贊助藝文的深厚傳統,宮廷芭蕾崛起。熱愛芭蕾的太陽王路易十四將舞蹈融入宮廷生活,將其化為貴族身分的符號與象徵,皇家舞蹈學院的建立,標誌著舞蹈獨立為一種正式的藝術形式和職業。芭蕾自此之後,在不同國家、不同時代,融匯、積澱其語彙、動作、風格,兼容了許多舞蹈家、藝術家的詮釋與增色。本書梳理的時間線,將幾百年的西方芭蕾史分為「從文藝復興的積澱到宮廷芭蕾的輝煌」、「走出宮廷後的革新與停滯」、「浪漫芭蕾走進劇院」、「俄羅斯人的古典芭蕾」、「芭蕾的叛逆年代與新的世界版圖」五個部分。用鮮活的文字與生動的插圖,辨清每一階段舞蹈發展的路徑與特性。
編舞如何思考:舞蹈構作筆記
傑洪‧貝特斯以在當代舞蹈領域的豐富經驗為基礎,以清晰簡潔的口語,提出理解構作的原則、方法和實踐方式,並列舉與多位舞蹈創作者的合作過程與對話,以及表演運用和呈現出的各項元素,融合創作與演出的實際經驗,不只是紙上談兵。 自由書寫、為素材命名、共享責任、布局、虛構、概念地圖等關鍵詞都在創作、探索與追求意義的過程扮演重要角色,同時也藉由這些概念邀請所有創作者一起思考、討論、反思,最終形成屬於自己的研究、觀察與創作方法,進而創造出獨特且有意義的作品。 本書特色 1. 與萬座曉劇場主辦之艋舺國際舞蹈節合作出版 2. 首本介紹「舞蹈構作」概念的專書 3. 結合創作顧問與編舞家的實際創作經驗與體悟 4. 適於舞蹈與表演工作者,以及舞蹈相關科系師生閱讀
凝視無垢:莊子.泛靈.後人類
當你緩緩地走時,你會感覺空氣、陽光、還有周遭所有的東西都會放大。——林麗珍 在泛靈的宇宙觀裡,人只是所有萬物中之一物,而這些物之間有著關係性的聯繫,這些聯繫不是在象徵或形而上的層面,而是在物質的層次,是關乎身體、感官、覺受,與「情感」有關但卻溢出個體的界限,並且不囿限於類屬的分野。因此,主與客、內與外、生與死無法截然二分,而是有著曖昧不明的中間地帶,在那裡時間不以過去、現在、未來的直線結構運行,而是多重時間性的交纏縈繞,空間不以客觀尺度為依憑,而是以力量的強度與速度的快慢來經歷。
50則非知不可的世界民間舞蹈知識
民間舞是一切舞蹈之母,來自於世世代代文化的累積,不曾離開我們腳下的土地。 隨著舞者鮮活美麗的步伐,踏遍山川湖海,感受絢爛的人間煙火。 舞蹈是表現人類情感最直接、最形象的方式。在沒有舞者的遙遠年代,舞蹈的發生存在著不同的動機,有為了生活技能的傳承而創造的舞步,有為了呼朋引伴而展現的舞姿,還有為了發洩過剩精力的躍動,與祈求天地庇佑的陣型。 民間舞蹈是人們生活的一部分,是當地社會中人們集體創造的結晶,然後被一代代地傳承下來。起源自然大地,真實地反映了舞者的靈感與願望,也是當地文化風俗的直接展現。本書向讀者介紹世界各地中,千姿百態的民間舞─全世界的民間舞有多少種?民間舞與大自然有什麼關係?「離太陽最近的人」說的是誰?英國的民間舞都有哪些?跳民間舞真的可以交到女朋友嗎?所有您想知道的民間舞問題,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解答。 &
在規劃與變化之間:編創與即興舞蹈
生命是一首無法排練的作品。對生命而言,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即興的專家。 舞蹈的編創vs.即興,兩者看似不同的概念,要如何在舞台上相輔相成? 舞蹈創作講求動作在時間性與空間性安排下的組合,輔以為了表現意念與內涵所建立起的印象而特別拿捏的動作質地。終其目的是為了要在表演行為裡呈現創作者的意念。即興講求當下起心動念時,在時間性與空間性的拿捏,佐以在動作執行的當刻,因為動作質地的表現所產生的形象。一旦當即興行為變成一個表演活動時,所有的呈現也都成了引起觀眾想像的依據。唯一差別的是,舞蹈創作在事先已經預設了要對觀眾述說的內容,而即興表演要到最後才知道原來對觀眾表達的樣貌是什麼。 本書試圖解析舞蹈作品形成的各個面向,理清創作的思考脈絡、舞蹈美學與風格被確立的依據。希望以這份創作書寫做為作者自己舞蹈創作階段性的總結,讓這個總結成為對後人及這個時代的見證,以為再出發的依據。 &
不舞之舞:論當代藝術中的舞蹈
本書集結了表演與文化研究學者張懿文過去十多年的觀舞紀錄及舞蹈評論,介紹了在多樣化場域及展演形式的跨域舞蹈,並探討在當代視覺藝術中的跨界「編舞」,以及現代科技如何解構並重塑了編舞美學。 & 作者從編舞理論出發,考察了過去被「正統」舞蹈論述所忽視的跨界表演,如在美術館或替代空間中的行為表演、科技藝術中的身體裝置,甚至是面向普羅大眾的社交舞蹈和世界舞蹈,並進一步從舞蹈和表演理論的觀點,提供視覺藝術跨域身體展演的分析和討論。 & 本書上篇「論舞」,以「舞蹈展演空間——跨場域實驗」、「表演科技實踐——跨進人類世」、「當代舞蹈反思——跨文化對話」三個角度切入,探討表演的美學演變、身體展演。下篇「話舞」是賞析二十多場舞蹈,以「論舞」的三個角度深入評析,並論證台灣當代編舞與歐陸「非舞蹈」實驗的交互影響,展望國際,同時關照在地的文化視野。 & 鑑賞推薦 & 陳雅萍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副教授/台灣舞蹈研究學會理事長 邱誌勇 國立清華大學藝術學院學士班主任/科技藝術研究所所長 &
52則非知不可的舞蹈欣賞概念
舞蹈之美,沒有一定的標準,也沒有絕對的好壞。唯獨與舞者感同身受,才能看見那悠遠的舞蹈芳華。透過本書的52則舞蹈欣賞概念,帶領讀者進入舞蹈的絢爛世界。 & 一幅畫,我們「看」到它的鮮豔色彩;一首歌,我們「聽」見它的悅耳動人;一件雕塑,我們「觸」摸到它的鬼斧神工。而一段舞蹈表演,除了可以看見舞者華美的服裝、聽見高潮迭起的背景音樂,更能用心感觸到,舞者將所想表達的藝術內涵,揉合進有力的舞蹈動作中,帶給觀眾們前所未有的震撼。 & 從高雅的劇場藝術到通俗的街頭舞蹈,琳瑯滿目的舞蹈動作,絢爛得令人目不暇給。究竟舞蹈之美的差異為何,我們不能客觀地去定義它,因為每個人對舞者的動作有諸般感受,唯獨自己才能細嚼慢嚥出箇中的滋味。 & 拉筋真的會長不高嗎?學舞蹈能夠養活生計嗎?這些為人津津樂道的話題,或許不屬於專業領域的範疇,也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卻使舞蹈知識更貼近我們的日常生活。透過本書主題式的解說,循序漸進地導入藝術鑑賞的相關知識,帶領大家解讀一些關於舞蹈的神奇秘密與迷思。 & 鑑賞推薦 & 伍曼麗 中國文化大學舞蹈學系教授 歐建平 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名譽所長、博導 &
一堂永遠不會結束的課:如何克服萬難,與世界頂尖藝術家合作,追求極致?平珩的國際共製「心」經驗
用永不放棄的心,追求藝術的極致!世界級舞團「舞蹈空間」與日本、香港、西班牙頂尖編舞家、奧斯卡音樂大師合作軌跡珍貴全紀錄!表演藝術界人才濟濟,但要成功整合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優秀藝術人才,始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一場膾炙人口的「國際共製」演出背後,都是主事者專業、耐心、手腕的極致體現,更需要永不放棄、止於至善的決心!表演藝術在台灣,至今仍是小市場的文創手工藝品,但「舞蹈空間」舞團創辦人平珩卻早已從「國際共製」中看到未來,藉由與世界各地的藝術總監、製作人、編舞家、音樂家和舞者合作,不僅可以誘發表演藝術工作者的創作動能,更可以透過一部部「超規格」的作品,讓世界在舞台上看見台灣。別出心裁的《時境》,用150公斤的扁豆,演繹時間的軌跡;《沉睡的巨獸》以130個大紙箱,堆疊出社會與政治、生存與人性;《反反反》運用2公尺長的碳纖方框,聚焦壓迫與弱勢;《媒體入侵》用7米高的巨大氣球,搭配聲光投影,詮釋「液態」的世界……「國際共製」是藝術家跨越顛峰的墊腳石,也是屬於藝術行政工作者一堂永遠不會結束的課。不管你站在台上,坐在台下,還是隱身幕後,「舞蹈空間」的故事都將會為你提供最寶貴的經驗。而能夠打破國籍、語言隔閡的,從來都是人與人之間,那一分為夢想獻身的赤誠!
舞蹈與當代藝術:1900-2020跨域舞蹈史
舞蹈是從表演藝術而生,當代藝術則從作品展出此一形式而來,除了這個基本差異之外,兩者的創作歷程、工作方式及目標常常相當接近。兩者的創作關係一直以來都很緊密,參照點混合又重組,領域交疊、邊界跨域,兩者的高度混雜,成為了藝術與社會最前衛的思想實驗場。 《舞蹈與當代藝術:1900-2020跨域舞蹈史》列舉數十位來自歐美亞的當代編舞家及其作品,重新審視二十世紀初以來,在當代藝術與舞蹈兩個領域中深具意義的作品,呈現舞蹈是如何經由自身特殊的創作過程,與當代視覺藝術實驗合作,建構出最真實的獨特性。 本書特色 1.&& &法國知名舞評家全面解析本世紀舞蹈跨域創作重要潮流 2.&& &2021新版法文、中文版同步出版 3.&& &附贈《偉大的馴服者》海報 4.&& &與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合作出版
俄羅斯學派之古典芭蕾套書
【套書特色】 ★原北京舞蹈學院附中校長、芭蕾舞教育家 曹錦榮先生推薦 這套由李巧老師翻譯的芭蕾教學法叢書是俄羅斯芭蕾舞學派教學的經典。對芭蕾舞教學有著解疑、示範的作用。是每一位芭蕾舞教師最貼心的教科書,也是舞者最實用的參考書。 ★摘錄自 北京舞蹈學院芭蕾舞系2011年發行簡體中文的出版說明~ 《俄羅斯學派 古典芭蕾教學法》作為俄羅斯瓦崗諾娃芭蕾舞學院認定的教科書,是一本極具權威性的專業教材。本系特將該書定為古典芭蕾訓練課程的指定教材同時願意將此書推薦給每一個學習和熱愛芭蕾舞的人。 【內容簡介】 本套書為舉世聞名的俄羅斯瓦岡諾娃芭蕾舞蹈學院官方認定的教科書,充實詳盡的記載了古典芭蕾由簡而繁的舞蹈技巧;描述各種動作從初學式、完成式乃至各種變化做法的演進過程及循序漸進的教學步驟。書中並有部份動作的練習組合範例、高年級課程範例、八年學制的教程大綱等。本書有多種文字譯本,為世界各地芭蕾舞校的重要參考書籍。譯者經多年精心翻譯方能有中文譯本的出版。 《俄羅斯學派之古典芭蕾教學法典》 本書為舉世聞名的俄羅斯瓦岡諾娃芭蕾舞蹈學院官方認定的教科書,充實詳盡的記載了古典芭蕾由簡而繁的舞蹈技巧;描述各種動作從初學式、完成式乃至各種變化做法的演進過程及循序漸進的教學步驟。書中並有部份動作的練習組合範例、高年級課程範例、八年學制的教程大綱等。本書有多種文字譯本,為世界各地芭蕾舞校的重要參考書籍。譯者經多年精心翻譯方能有中文譯本的出版。 《俄羅斯學派之古典芭蕾教學法典》對教師而言,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專業參考書;對舞者來說,則是檢驗與鞭策自身學習的工具。 《古典芭蕾基訓初階:一至三年級的教學》 誠摯的將這本 俄羅斯學派 的專業好書,獻給所有的舞蹈愛好者,尤其是熱愛古典芭蕾的同好。不論你是舞蹈老師、成熟的舞者或是學生一定都會愛上此書,也能深深感受到作者對芭蕾及對我們的愛。 本書將動作過程及身體各部份的協調性記載得巨細無遺、絲絲入扣。而以表格列出動作練習的節拍,對照著身體的動作程序,讓讀者彷彿身歷其境、同步練習,就像是在腦海中觀察著最正確動作的slow-motion一般! 最獨特、感人的是字裡行間不時出現的各種提醒,有些是為了怕你受傷;有些是為了讓動作完成得更順利而優美;更多的是為了使你養成良好的專業習慣,以促進中、高年級的學習,最終能夠在舞台上呈現完美的表演。 如非頭腦最清楚、經驗最豐富、最誨人不倦的教學專家執筆,怎能寫得出書中這些細膩的文字內容。這樣幾近「碎碎念」的描述手法,不僅表達了作者對古典芭蕾藝術的熱愛,也十足傳達了對我們的疼愛之心。 《古典芭蕾技巧進階:四至五年級的教學》 精湛的舞蹈技巧是古典芭蕾藝術的一項重要元素。當具備了初階訓練的穩固基礎之後,就逐步進入技巧養成的階段。芭蕾的技巧是以平穩幽雅的旋轉、從容懸浮的跳躍、簡潔俐落的擊腿、輕盈靈敏的踮立等面貌呈現在舞台上的。這些技巧最終還將互相滲透、交融,進而形成空中的旋轉,踮立的跳躍等等不可思議的高難度舞步。為了要掌握芭蕾藝術的核心技巧,並且避免在訓練的過程中受傷,必須學習手、眼、身、步、法的協調配合。許多時候,甚至需要將心神意念貫注在身體活動中,以抵抗自由落體的慣力衝擊;或者相反,運用肢體反彈的力道順勢完成擊腿的技巧。相關的細節和訣竅,全部包容在這本俄羅斯學派 的專業好書中。 俄羅斯教學法素以科學性與邏輯性聞名於世,對於專業技巧訓練的先後順序格外審慎、嚴謹,本書據此詳盡闡述四年級和五年級的所有教學內容,並且提供了各類技巧訓練的教學範例。
編舞筆記
國際知名舞蹈家、編舞家強納森‧布洛斯(Jonathan Burrows)認為舞蹈是與自己身體的思考方式進行的一場對話。他反思自己多年來的舞蹈生涯與創作經驗,以及帶領舞蹈工作坊的討論內容,詳細寫下創作、醞釀創意的過程與工作方式,不僅帶領讀者理解創作舞蹈表演的歷程與原因,更期望自身的經驗能幫助其他舞者及編舞家順利進行創作。布洛斯分享編舞過程的許多練習、冥想、原則與概念,舞者與編舞家都能藉此找到屬於自己的創作美學與方向。不管想要創作什麼樣的舞蹈表演藝術,《編舞筆記》都能作為實用參照。 本書特色 1. 創作舞蹈的實用經驗,加深理解舞蹈藝術 2. 與2020桃園鐵玫瑰藝術節合作出版 3. 適合舞蹈工作者、舞蹈相關科系師生閱讀
假如我是一隻海燕:從日治到解嚴,臺灣現代舞的故事
從日治到當代,一百多年來,臺灣人始終在追尋自由, 政治的自由、思想的自由、文化的自由; 而臺灣現代舞發展的歷史,就是臺灣人追尋「身體的自由」的歷史。 假如我是一隻海燕 永遠也不會害怕 也不會憂愁 我愛在暴風雨中翱翔 剪破一個又一個巨浪 ──雷石榆,〈假如我是一隻海燕〉 我們對於自己的身體,看似有權自主,實際上卻受到許多禮俗、傳統觀念,或是法律等無形的規範,限制著我們的自由。另一方面,舞蹈這項藝術的核心,則是以身體為語言,用最直接的肢體運動,表達出人最真實的內在感受。在這層意義上,現代舞走得相當遠,因為它的出現,就是為了打破古典芭蕾日益僵固的審美標準,讓身體能夠盡情揮灑,更貼近奔放的心靈與思想。而這源於反叛、追求自由的現代舞,雖誕生於二○世紀的歐美,卻引起了普世的心靈共鳴並傳入亞洲,先是日本,而後朝鮮,最後輾轉進入臺灣,落地生根。 《假如我是一隻海燕:從日治到解嚴,臺灣現代舞的故事》以細緻而優美的文筆,生動地描繪了現代舞在臺灣的發展,同時,也記錄下臺灣人在政治與文化之外,追尋身體自由的歷史。「假如我是一隻海燕」語出雷石榆的同名詩作,這是他寫給愛妻蔡瑞月的詩作,後也被改編為現代舞作品;而這隻在狂風巨浪中奮力飛翔的海燕,既象徵著蔡瑞月,也象徵著臺灣現代舞發展史上每個舞者努力的身影。回顧過往,最早,經由日本的現代舞之父石井漠、朝鮮的半島舞姬崔承喜,影響了臺灣的蔡瑞月、李彩娥等一代人,再到如今人們熟知的林懷民與雲門舞集等,是在他們各自的努力之下,現代舞在臺灣才逐漸成為一項被人認真看待的藝術;也是因為這些舞蹈家的努力,才讓臺灣人普遍更理解、更能掌握、更懂得展現自己的身體。而這項藝術所象徵的,諸如自由、解放、抵抗等近代啟蒙思想的精神,也歷經日本帝國的殖民、戰後國民黨的統治與戒嚴、冷戰局勢下的美援勢力,渡過層層壓力、重重難關,最後終於完成了在地化,發展出自己的特色。 本書特色 1. 少數關注臺灣舞蹈文化發展,並且面向大眾的藝術通史著作。且除了關注舞蹈藝術本身之外,亦關注舞蹈家們在政治、性別等層面的努力與突破,描繪出現代舞在整個文化當中的位置,以及對整體社會的影響。 2. 過往相關著作,一類是以「舞蹈」為主,並未特別點出「現代舞」這個舞種的特殊意義,以及它和臺灣史、臺灣文化發展的緊密關聯;而另一類著作大多以單一舞蹈家為中心,關注其生平故事,卻比較無法俯瞰全貌。本書則以現代舞為軸線,用舞蹈家的生命片段為材料,來描繪此舞種的發展,既關注橫向影響,也關注縱向傳承。 3. 作者本身學習現代舞,所以書中並不僅止於史料的鋪陳或是講述人物故事,亦能夠用深入淺出的方式,適時講解觀舞重點,分析舞蹈作品的美學所在。
落日之舞:台灣舞蹈藝術拓荒者的境遇與突破1920-1950
從日本帝國趨於日落的太平洋戰爭後期,到國民政府遷台前的短暫暮光之際 台灣舞蹈藝術曾如夕陽中的幾抹雲彩,燦亮、多變、絢麗…… 台灣精緻化、舞台化的舞蹈表演藝術,在觀念與形式上是殖民現代化的成果,而其發展鑲嵌在三個極為不同的時代脈絡中:日本殖民統治、戰後的短暫過渡,以及國府遷台後的兩岸對峙與國際冷戰局勢。在三個表面看似斷裂的政治與文化環境中,底層卻有歷史的伏流延續而轉變著。徐瑋瑩的《落日之舞:台灣舞蹈藝術拓荒者的境遇與突破1920-1950》探究日治到戰後初期台灣舞蹈藝術萌發的脈絡,聚焦於舞蹈與政治(戰爭)、性別、階層、教育等因素之關係,梳理台灣舞蹈藝術如何可能的社會原因。 舞蹈研究有其時效性,在時間沖刷下,後人是愈來愈難貼近時代的真實脈動,感悟體驗的深入書寫。台灣舞蹈藝術史的學術建構勃發於解嚴後的1990年代中葉,但隨著第一代舞蹈家們陸續凋零,舞蹈界的學者雖然努力研究與書寫,但是因人數屈指可數,加上瞬間即逝的舞蹈藝術讓資料蒐集、釐清、理解相對困難,因此舞蹈史的建構,呈現零散片段的現象。 徐瑋瑩以兩位被喻為「台灣第一」的新舞蹈家林明德與蔡瑞月為主軸,將其生命史置入宏觀的歷史長河,考察行動者如何邁向舞蹈藝術之路,也揭示形塑舞蹈家之可能(或不可能)的社會機制,並同時參照同一世代其他舞蹈家的生命歷程,藉此彰顯林明德、蔡瑞月在同世代舞蹈家中的殊異性。對身為舞蹈人的徐瑋瑩而言,「落日之舞」的探索,不只是學術知識的積累,還有對於自我的填補與療癒,以及啟動繼續追尋台灣舞蹈藝術史的動力。
DANCE我的看舞隨身書
隨身書 根據社會學家的研究顯示,舞蹈是創造力最早勃發的泉源,甚至比人類的出現還早。然而,眾多優異的舞蹈藝術家們,在「形式」與「內容」二方面不斷地翻新和開創,雖然讓舞蹈的類型日趨豐富而多元,但也因為各有不同的思考邏輯和表現手法,造成與大眾的隔閡與距離。這本書正是一把鑰匙,讓您經由對「形式」與「內容」的了解,重新尋回對身體的感覺,激發最原初的創造力量。 作者簡介 美國紐約大學(NYU)表演研究系藝術碩士。現為優劇場劇團戲劇顧問、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諮詢顧問、國立藝術學院及淡江大學兼任講師、中華民俗藝術節基金會副秘書長、民生報「民生劇評」專欄撰稿人。主要作品:中國時報「紐約傳真」十篇以上;《表演藝術》雜誌四十篇以上;《台灣舞蹈》雜誌五篇以上;《民生報》「民生劇評」三十篇以上。曾出版:《OH?李國修!》;主編:《豐足的美麗》《勇士的腳印》《劇場表演手冊-俄國篇》。
台灣後來好所在
薪傳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六日,是卡特政府宣佈承認大陸,與中華民國斷交的日子。而當天,也正是雲門舞集「薪傳」首演的日子。這一天,因而成為一個分嶺。台灣的社會與民,從此走向一與過去大有不同的路途,進而爆發新的能量;「薪傳」,則成為雲門舞集最轟動的一齣舞劇,歷二十年不衰,也成為臺灣文化作品代表之一。 透過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六日這天兩件事情的前後發展,我們可以重新體會台灣政治、經濟及社會環境變動的情境,也為一件獨特的文化創作的過程和背景留下見證。 他們舞得驚心動魄,那只為了謀一口飯的移民形象,不再只是形象而已,經過他們的詮釋,已化為有血有肉的真人物,誓與天抗、與海鬥,不能前進,就只有死亡。他們在舞台上飛躍、翻滾、急奔、哀泣、歡樂,每個動作都牽動著觀眾的每一個細胞。舞罷,他們自己都被感動得抱在一起嚎啕大器,領隊的老師們也上台來,緊緊擁抱,器成一團。素來很吝惜稱讚掌聲的香港人,和幾百位參加舞蹈節的各國舞者齊齊站起來,給予如雷貫耳的掌聲,學生們整整謝幕長達二十幾分鐘。 作者簡介 古碧玲,興趣廣汎泛,認為任何存在天地間之事物,都值得關切。深好閱讀的樂趣,喜覽各類書籍,政治、經濟、歷史、傳記、科普、時尚、文學、藝術、電影、推理、性研究乃至於烹飪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