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人生的10堂課:興趣與志向
10個主題,295則故事和對話,讓孩子透過輕鬆、流暢的閱讀,培養面對真實人生的能力:1 金錢 建立正確的金錢觀念,就不會為錢傷腦筋2 時間 培養良好的時間觀念,天天從容又自在3 個體與群體 與人群圓融共處,小我和大我都可以發揮力量4 溝通與表達 適切的表達自己,人緣會更好5 興趣與志向 培養興趣和專長,人生充實又成功6 身心健康 愛護身體,學習保健,活力自然跟著來7 生與死 了解生命的價值,體會生命的祝福8 邏輯與智慧 提升思考能力,活用邏輯和智慧9 對台灣的愛 前人的血汗造就今天的繁榮,這份愛要一直傳下去10 未來生活 了解世界的變化,用信心迎向未來 書中並訪談了30位社會知名人士。他們以親身經驗,將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說給孩子聽」,深刻、感人的體驗分享,是給孩子最真誠的叮嚀:陳五福 吳淡如 蕭碧華 林清玄 侯文詠 蔡志忠詹怡宜 李家同 孫 越 趙自強 黑幼龍 張雅琴陳維壽 邵婷如 倪敏然 陳家恩 莊雅惠 □ 娜王伊蕾 李慧玟 星雲大師 曾志朗 王邦雄 康來昌吳念真 陳怡安 徐仁修 翁靜玉 王千睿 謝金河 (依成書順序排列)
面對人生的10堂課:身心健康
10個主題,295則故事和對話,讓孩子透過輕鬆、流暢的閱讀,培養面對真實人生的能力:1 金錢 建立正確的金錢觀念,就不會為錢傷腦筋2 時間 培養良好的時間觀念,天天從容又自在3 個體與群體 與人群圓融共處,小我和大我都可以發揮力量4 溝通與表達 適切的表達自己,人緣會更好5 興趣與志向 培養興趣和專長,人生充實又成功6 身心健康 愛護身體,學習保健,活力自然跟著來7 生與死 了解生命的價值,體會生命的祝福8 邏輯與智慧 提升思考能力,活用邏輯和智慧9 對台灣的愛 前人的血汗造就今天的繁榮,這份愛要一直傳下去10 未來生活 了解世界的變化,用信心迎向未來 書中並訪談了30位社會知名人士。他們以親身經驗,將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說給孩子聽」,深刻、感人的體驗分享,是給孩子最真誠的叮嚀:陳五福 吳淡如 蕭碧華 林清玄 侯文詠 蔡志忠詹怡宜 李家同 孫 越 趙自強 黑幼龍 張雅琴陳維壽 邵婷如 倪敏然 陳家恩 莊雅惠 □ 娜王伊蕾 李慧玟 星雲大師 曾志朗 王邦雄 康來昌吳念真 陳怡安 徐仁修 翁靜玉 王千睿 謝金河 (依成書順序排列)
面對人生的10堂課:生與死
10個主題,295則故事和對話,讓孩子透過輕鬆、流暢的閱讀,培養面對真實人生的能力:1 金錢 建立正確的金錢觀念,就不會為錢傷腦筋2 時間 培養良好的時間觀念,天天從容又自在3 個體與群體 與人群圓融共處,小我和大我都可以發揮力量4 溝通與表達 適切的表達自己,人緣會更好5 興趣與志向 培養興趣和專長,人生充實又成功6 身心健康 愛護身體,學習保健,活力自然跟著來7 生與死 了解生命的價值,體會生命的祝福8 邏輯與智慧 提升思考能力,活用邏輯和智慧9 對台灣的愛 前人的血汗造就今天的繁榮,這份愛要一直傳下去10 未來生活 了解世界的變化,用信心迎向未來 書中並訪談了30位社會知名人士。他們以親身經驗,將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說給孩子聽」,深刻、感人的體驗分享,是給孩子最真誠的叮嚀:陳五福 吳淡如 蕭碧華 林清玄 侯文詠 蔡志忠詹怡宜 李家同 孫 越 趙自強 黑幼龍 張雅琴陳維壽 邵婷如 倪敏然 陳家恩 莊雅惠 □ 娜王伊蕾 李慧玟 星雲大師 曾志朗 王邦雄 康來昌吳念真 陳怡安 徐仁修 翁靜玉 王千睿 謝金河 (依成書順序排列)
面對人生的10堂課:對台灣的愛
10個主題,295則故事和對話,讓孩子透過輕鬆、流暢的閱讀,培養面對真實人生的能力:1 金錢 建立正確的金錢觀念,就不會為錢傷腦筋2 時間 培養良好的時間觀念,天天從容又自在3 個體與群體 與人群圓融共處,小我和大我都可以發揮力量4 溝通與表達 適切的表達自己,人緣會更好5 興趣與志向 培養興趣和專長,人生充實又成功6 身心健康 愛護身體,學習保健,活力自然跟著來7 生與死 了解生命的價值,體會生命的祝福8 邏輯與智慧 提升思考能力,活用邏輯和智慧9 對台灣的愛 前人的血汗造就今天的繁榮,這份愛要一直傳下去10 未來生活 了解世界的變化,用信心迎向未來 書中並訪談了30位社會知名人士。他們以親身經驗,將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說給孩子聽」,深刻、感人的體驗分享,是給孩子最真誠的叮嚀:陳五福 吳淡如 蕭碧華 林清玄 侯文詠 蔡志忠詹怡宜 李家同 孫 越 趙自強 黑幼龍 張雅琴陳維壽 邵婷如 倪敏然 陳家恩 莊雅惠 □ 娜王伊蕾 李慧玟 星雲大師 曾志朗 王邦雄 康來昌吳念真 陳怡安 徐仁修 翁靜玉 王千睿 謝金河 (依成書順序排列)
面對人生的10堂課:未來生活
這些學校沒有教的事,卻是我們必須天天面對的真實人生1 金錢2 時間3 個體與群體4 溝通與表達5 興趣與志向6 身心健康7 生與死8 邏輯與智慧9 對台灣的愛10 未來生活將人生中必然要經歷的事,說給孩子聽 對父母、長輩來說,如果能將自己的人生經驗傳授給孩子,相信會比留下錢財,更能幫助孩子面對未來的挑戰。而唯有透過教育,讓孩子培養面對真實人生的能力,未來的路才會愈來愈穩健。 國語、英語、數學……學校的課業當然重要,只是真實人生中還有其他課題也需要讓孩子早點知道──如何善用金錢和時間、如何融入群體並建立良好人際關係、如何發展興趣並立定志向、維護健康、了解並珍惜生命、提升思考能力、關懷家園、迎向多變的未來…… 經過三年的籌備,圓神將人生中隨時隨地要面對的10個主題,編成10本書,這就是《說給我的孩子聽》,也是給孩子「面對人生的10堂課」。10個主題,295則故事和對話,讓孩子透過輕鬆、流暢的閱讀,培養面對真實人生的能力:1 金錢 建立正確的金錢觀念,就不會為錢傷腦筋2 時間 培養良好的時間觀念,天天從容又自在3 個體與群體 與人群圓融共處,小我和大我都可以發揮力量4 溝通與表達 適切的表達自己,人緣會更好5 興趣與志向 培養興趣和專長,人生充實又成功6 身心健康 愛護身體,學習保健,活力自然跟著來7 生與死 了解生命的價值,體會生命的祝福8 邏輯與智慧 提升思考能力,活用邏輯和智慧9 對台灣的愛 前人的血汗造就今天的繁榮,這份愛要一直傳下去10 未來生活 了解世界的變化,用信心迎向未來 書中並訪談了30位社會知名人士。他們以親身經驗,將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說給孩子聽」,深刻、感人的體驗分享,是給孩子最真誠的叮嚀:陳五福 吳淡如 蕭碧華 林清玄 侯文詠 蔡志忠詹怡宜 李家同 孫 越 趙自強 黑幼龍 張雅琴陳維壽 邵婷如 倪敏然 陳家恩 莊雅惠 □ 娜王伊蕾 李慧玟 星雲大師 曾志朗 王邦雄 康來昌吳念真 陳怡安 徐仁修 翁靜玉 王千睿 謝金河 (依成書順序排列)
打造我們的和平教室
對孩子來說,在這樣的一個暴力年代裡,要知道如何做出適當的行為真的是一種兩難。 一方面,孩子每天都會從媒體中得到這樣的訊息:「這個世界是一個危險的地方,我們需要武器和打鬥,才能夠保護自己的安全」,「當人們有衝突的時候,暴力是最好的解決方法」,「人只有兩種,不是好人就是壞人」…… 然而另一方面,孩子又常常聽到大人說:「不要動手,用嘴巴說」,「不可以搶玩具,要輪流」,「每一個人都可以用那個玩具,如果你不會分享,你就不能玩」…… 這些訊息都在告訴孩子要用尊重的方式來對待他人,不能用暴力來解決彼此之間的衝突。想當然的,許多孩子會被要求採取我們的非暴力方法,而不是他們從大眾文化中聽來的暴力訊息。但是,如果他們所聽到和看到的解決衝突方法都與暴力有關,他們要如何才能學會「用說的」來解決他們的問題呢? 《打造我們的和平教室》一書將會提供實踐和平教室所需的相關資訊,讓孩子可以在老師的協助之下,學習如何創意解決問題、培養友善合作的特質,並克服暴力媒體文化所帶來的負面傷害。
良好品德齊培養-親子互動練習冊
本書針對現時小朋友在生活上常遇到,但父母又不知怎樣協助解決的問題,設計了簡單又好玩的親子互動遊戲,例如剪貼圖畫、漫畫續寫、製訂親子合約等,配合動畫和專家意見,讓家長明白小朋友的心態,並與子女一同輕鬆地面對並解決困難
屋頂上的小孩
屋頂上的小孩 《屋頂上的小孩》寫的是一個令人心痛的故事。薇拉的爸爸不告而別,留下獨立照顧三姊妹的媽媽。就在媽媽努力立足起來後,一個園遊會之旅,一瓶不乾淨的水,卻奪去了家中寶寶的生命。媽媽因此自責不已、頹廢不振,小妹也因悲傷過度,失去聲音。好心的姨媽將薇拉、小妹接過去同住,希望給媽媽一個振作的機會...... 促使作者寫這本書的原因,則是她在童年時期與家族長輩的相處經驗,就像書中的薇拉一樣,成長在一個忽略培養獨立性的家庭,直到後來才讓她有充裕的時間發現自我。 作者簡介 奧黛莉.克倫畢斯 出生於伊利諾州,《屋頂上的小孩》中濃厚的南方氣息,正是她實際的生活寫照。 目前和她的先生一起住在紐約市的皇后區,這是她的第一本兒童書;她喜歡開著車四處探險,除此之外,她更熱愛園藝,砌築石牆,搬動傢俱。
護理心理學:兒童護理
作者簡介 ◎道格拉斯(Jo Douglas) 是一位國際知名的臨床心理學家,對於醫院小兒科的臨床心理工作有相當豐富的經驗。她在兒童急性疾病醫療照顧與社區兒童醫療照顧兩方面都有長期且深入的工作經驗,尤其擅長學齡前兒童的情緒與行為問題,特別是關於兒童的飲食與睡眠等問題,她曾出版過許多討論這方面實務的專業代表著作。 譯者簡介 ◎蔡怡佳 台灣大學心理學碩士,主修臨床心理學。美國杜根(Duquesne)大學心理學碩士,主修現象學與臨床心理學。現就讀美國萊斯(Rice)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博士班。 ◎劉宏信 台灣大學心理學碩士,主修臨床心理學。美國杜根(Duquesne)大學心理學碩士,主修現象學與臨床心理學。現就讀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博士班。 兒童護理心理學的理論和實務 作者在本書中,為護理科、系學生和專業護理人員,深入淺出地介紹兒童護理心理學的理論和實務。 作者所定義的許多發展觀點,都著重於兒童的情感性和社會性需求,強調在兒童的治療過程中,父母和家人的參與是兒童照顧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本書主要內容涵括:發展中的兒童、家庭生活、兒童的初級健康照顧、特殊照顧、行為和情緒問題、醫院與社區中的病童照顧、瀕死兒童的照顧以及對照顧者的照顧等等,為當前及傳統的護理工作、理念,開創另一嶄新的視野、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