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1105_深夜食堂30
1103~1105_神奇柑仔店1920完結篇

相關主題

中文書 > 全部商品

走過百年-20世紀台灣精選版1971-2000

徐宗懋  著
台灣書房 出版
2009/12/31 出版

20世紀對台灣來說是一個不斷「改變」的時期,歷經脫離日本殖民、國民政府遷台、土地改革、美國經濟援助、十大建設、經濟起飛、政治民主化……,作者透過敘述的方式,紀錄下這一連串政治、經濟、社會上的重大變革,這些改變的過程帶給台灣這塊土地極大的衝擊,但也正因如此,我們也看見台灣在這一百年當中的進步與成長。 封面文案作者透過這些曾在台灣社會中烙下印記的重大事件,撰寫出此書,並道出了20世紀的臺灣歷史。除了鋪陳事實外,作者也體現時代的包容,讓書中每一篇文章都代表臺灣社會奮鬥的心影。而透過其細膩的筆觸,使人回顧過去的同時,不免產生歲月匆匆、年華流去的感觸。本書特色透過這些大事紀,讓台灣人民更加清楚的了解到,當我們的民族未來又再次遇到類似甚至是相同的處境時,應該要往哪一個方向前進,這便是因為此書紀錄下這些重大事件而發揮了歷史「鑑往知來」的功用。

9 特價40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維繫傳統文化命脈:員林興賢書院與吟社

張瑞和  著
晨星 出版
2009/12/11 出版

漢學衰微久矣!有或興之,輒或阻之,使無人焉,不畏艱難,而勤率之,將終於凘滅矣。今日者,殘燈如豆,曙光一線,存亡繼絕,不可謂非諸君子之力,亦不可謂非吾員林之幸。──黃溥造彰化縣儒學建立於雍正四年(1726),為推展地方教育的前哨站,而「興賢書院」草創於嘉慶十二年(1807),到光緒廿一年(1895)割讓為止,共八十八年。隨著彰化科舉士人的增加,地方書院亦發揮實際的教育作用。「興賢吟社」於大正十三年(1924)創立於興賢書院,最主要的創立者是黃溥造,努力延續書院傳播漢文化的功能,並擔負起文化抗日的責任。「興賢吟社」歷經了日治時期、戰後時期、九二一震後重建等種種難關,始終屹立不搖,它集合了所有人的力量,更代表台灣一個很重要的精神象徵。本書收錄了許多「興賢書院與吟社」相關的歷史背景和重要詩人傳略,也完整收錄「興賢書院、吟社」年表,是了解彰化儒學、書院發展的重要書籍。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福爾摩沙及其住民:19世紀美國博物學家的台灣調查筆記

史蒂瑞  著
前衛 出版
2009/12/08 出版

一部塵封百餘年的珍貴書稿,首次曝光!1873年,Steere親身踏查台灣,走訪各地平埔族、福佬人、客家人及部分高山族,以生動趣味的筆調,記述19世紀下半的台灣原貌,及史上西洋人在台灣的探險紀事,為後世留下這部不朽的珍貴經典。1873年,年輕的美國博物學者史蒂瑞(Joseph Beal Steere)遊遍中南美洲後,轉而橫越太平洋,一舉深入外人眼中神秘詭譎的福爾摩沙島,展開長達半年的調查採集之旅。當時島上的西方人士極少,像史蒂瑞這種專業的博物學家,更是鳳毛麟角,因此他以超越前人的專業視野,為後世留下這部不朽的踏查記錄。本書的第一部分,就是史蒂瑞走訪邵族、巴宰族、賽德克族、西拉雅族及排灣族等族群的詳實記錄。他具體描繪了當地的風俗、生態、住屋、服飾、刺青、獵首、語言、音樂等面向,為消失中的台灣南島民族傳統文化,留下一幅權威性的生命圖像。另一方面,他也努力追溯南島民族的過往,從偏遠山區的八十多歲老嫗口中,記錄下一百多個西拉雅語詞彙,更從崗仔林的頭人處,用槍枝換取近30份的「新港文書」。當然,島上隨處可見的福佬人、客家人,以及各地的交通狀況、城鎮、族群關係、習俗、營生方式等,史蒂瑞也沒錯過,透過他的描述,19世紀下半的台灣社會重現在前,彷彿觸手可及。史蒂瑞返國途中,還特別前往大英博物館圖書館,檢視福爾摩沙的相關文獻。在浩繁書帙間,他搜尋到17世紀的荷蘭牧師干治士、蘇格蘭旅人萊特,18世紀的傳奇冒險家貝尼奧斯基伯爵,以及19世紀的「安妮號事件」船難者金理、史溫侯領事等人所寫下的探險紀事、獄中日記,很多都是今日難以窺見的作品,再加上他本人的所見所聞,就構成了本書的第二部份。本書雖寫成於1870年代,卻命運乖舛,塵封了百餘年後,才在2002年由李壬癸院士整理出版。但經典畢竟是經典,一經問世,即躋身台灣史的重要文獻,並以生動趣味的筆調,娓娓道出原汁原味的先祖歲月,值得我們細細回味。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梅樹上的櫻花:神秘的反面部隊與「太原五百完人」真相

楊怡祥  著 、楊鴻儒  著
元神館 出版
2009/12/04 出版

任誰也想不到,歷史課本上歌功頌德的山西「太原五百完人」、金門地下碉堡與古寧頭大捷,幕後功臣竟然不是國民黨軍隊,而是曾經席捲大陸半壁江山的日本軍人。他們堅守立場、力抗中共軍隊,等待國民黨接收;甚至加入山西的閻錫山陣營,戰至一兵一卒,成就「太原五百完人」佳話(其中真正的國民黨幹部只有四十六人,其餘都是日本軍人)。國府播遷來台後,又在蔣介石的引介下,分別化名「林保源(根本博中將)」、「白鴻亮(富田直亮少將)」等,帶領一批軍事專家為台灣效力,默默為強化軍人素質、軍事制度與基礎建設而努力。早年凡是少將以上的軍官(包括郝柏村上將),幾乎沒有一個人未上過「白團」教官的課。他們堅持不願曝光、不說日語,就好像日本的「反面」劇演員一樣,所以被稱為「覆面部隊」或「反面軍魂」。事實上,這些忠貞的日本軍人就好像開在梅樹上的櫻花一樣,成就了中華民國與台彎奇蹟,卻在最絢爛時凋謝,空留去思。現在這一段神秘的異國部隊現代史逐漸曝光....。

5 特價20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紮根臺灣六十年(第一冊)

張玉法  著 、陶英  著
渤海堂 出版
2009/11/26 出版

1949年,百萬人自中國各地來到臺灣,各有不同的背景、身分與職業。歷經六十年的時間在此奮鬥根!本書總共收錄一○六位人士的傳記,收錄大陸十八省來臺人士的紀錄,這些人從事廣播、記者、軍、公、教、出版、司機、警衛、銀行、航海員、文藝界人士、醫院與餐廳經營者等,廣泛包含各階層人士。本書為第一冊,主要收錄江蘇省、山東省來臺人士在臺灣六十年的奮鬥歷程。

特價38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紮根臺灣六十年(第二冊)

張玉法  著 、陶英  著
渤海堂 出版
2009/11/26 出版

1949年,百萬人自中國各地來到臺灣,各有不同的背景、身分與職業。歷經六十年的時間在此奮鬥根!本套書總共五冊,共收錄一○六位人士的傳記,收錄大陸十八省來臺人士的紀錄,這些人從事廣播、記者、軍、公、教、出版、司機、警衛、銀行、航海員、文藝界人士、醫院與餐廳經營者等,廣泛包含各階層人士。本書為第二冊,主要收錄山西省、四川省、江西省、河北省來臺人士在臺灣六十年的奮鬥歷程。

特價38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紮根臺灣六十年(第三冊)

張玉法  著 、陶英  著
渤海堂 出版
2009/11/26 出版

1949年,百萬人自中國各地來到臺灣,各有不同的背景、身分與職業。歷經六十年的時間在此奮鬥根!本套書總共五冊,共收錄一○六位人士的傳記,收錄大陸十八省來臺人士的紀錄,這些人從事廣播、記者、軍、公、教、出版、司機、警衛、銀行、航海員、文藝界人士、醫院與餐廳經營者等,廣泛包含各階層人士。本書為第三冊,主要收錄安徽省、河南省、陝西省來臺人士在臺灣六十年的奮鬥歷程。

特價38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紮根臺灣六十年(第四冊)

張玉法  著 、陶英  著
渤海堂 出版
2009/11/26 出版

1949年,百萬人自中國各地來到臺灣,各有不同的背景、身分與職業。歷經六十年的時間在此奮鬥根!本套書總共五冊,共收錄一○六位人士的傳記,收錄大陸十八省來臺人士的紀錄,這些人從事廣播、記者、軍、公、教、出版、司機、警衛、銀行、航海員、文藝界人士、醫院與餐廳經營者等,廣泛包含各階層人士。本書為第四冊,主要收錄浙江省、湖北省、雲南省、廣東省、遼寧省來臺人士在臺灣六十年的奮鬥歷程。

特價38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紮根臺灣六十年(第五冊)

張玉法  著 、陶英  著
渤海堂 出版
2009/11/26 出版

1949年,百萬人自中國各地來到臺灣,各有不同的背景、身分與職業。歷經六十年的時間在此奮鬥根!本套書總共五冊,共收錄一○六位人士的傳記,收錄大陸十八省來臺人士的紀錄,這些人從事廣播、記者、軍、公、教、出版、司機、警衛、銀行、航海員、文藝界人士、醫院與餐廳經營者等,廣泛包含各階層人士。本書為第五冊,主要收錄湖南省、貴州省、福建省、廣西省來臺人士在臺灣六十年的奮鬥歷程。

特價38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台灣荷蘭總督

司馬嘯青  著
玉山社 出版
2009/10/27 出版

~大航海時代的台灣,十二位荷蘭總督的治台經驗~十七世紀初,歐洲新興的國家---荷蘭,追隨其他歐洲海權國家的腳步,開始找尋通往東方的貿易之路,除了爭取東南亞的香料之外,也積極開拓與中國、日本間的貿易。在東方,由於當時治理中國的明朝政府實行海禁政策,拒絕荷蘭將其屬地作為貿易據點,使得荷蘭最終選擇台灣(大員)作為貿易根據地,台灣因此進入荷蘭統治時期。在荷蘭統治台灣的三十八年間,一共派駐過十二位總督,在這十二位總督的治理下,台灣被打造成東亞重要的交易集散地,成為世界貿易網路的一部份,也吸引了大批新移民進入開墾(包括漢人、東南亞人、歐亞混血兒等),奠定此後數百年發展的基礎。本書首度以荷蘭總督為中軸線的方式,貫穿這整段歷史。透過對歷任總督的背景、婚姻、政績等的剖析,生動的描繪出早期台灣的發展景象。更配合同時間歐洲、美洲、東亞等地的歷史發展,讓讀者在認識台灣本身的歷史之餘,也能更進一步了解歷史上的台灣,是如何與世界文明接軌。 本書特色◎首度以十二位總督貫穿荷蘭統治時期,透過各任總督的背景、經歷、治績,帶領讀者一窺三百多年前的台灣◎除台灣本身的歷史外,並藉由同時間歐洲、美洲、東亞的發展,深刻描寫出台灣與世界的連結。

9 特價387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艱困與榮光:臺灣政治發展史論

李功勤  著
幼獅文化 出版
2009/10/09 出版

本書以客觀的歷史高度,深入剖析臺灣百年來的政治發展。從日本殖民臺灣51年的統治下,曾引發的抗爭,以及皇民化效應;臺灣光復初期的228事件與土地改革等政、經事件,對臺獨運動與臺灣經濟發展的影響;1949年的大遷徙,如何帶來臺灣巨大的衝擊與融合,並促使中華民國重建與再生。歷任總統的領導風格與時代意義,如蔣介石、蔣經國的「溫和威權主義」;李登輝代表的本土政權;陳水扁象徵的政黨輪替與民主化意義;馬英九力挽對立的兩岸關係與撕裂的族群意識,都在本書中精闢剖析,是了解臺灣史、臺灣在地意識的最新研究著作。

9 特價25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記憶九二一震災重建:紀念九二

吳崑茂  著
五南 出版
2009/09/01 出版

九二一集集大地震發生於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一日,規模七.三,死亡人數高達二千四百五十五人、失蹤人數達五十人,房屋全倒三萬八千九百三十五戶、半 倒有四萬五千三百二十戶,這是近代最嚴重的地震災害。 地震發生後,政府迅速採取緊急應變措施,立即動員國軍協助救災,更成立「行政院九二一震災災後重建推 動委員會」,進行長期的重建計畫。 & 作者曾任行政院九二一震災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副執行長,在十週年之際,再次回顧、見證十年努力的心血和汗水,在臺灣九二一震災傷痛逐漸風化之際,警惕你我並且以更多的智慧與努力,投注災害防治,以減少悲劇的發生。 & 本書特色 & 本書共分三篇,專訪篇,選擇二十位對重建深度參與的人士,紀錄其寶貴建言;論述篇,係作者對重建重要施政的論述;附錄篇,係多年來作者在報章上發表的重建文稿中較有代表性者。

95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臺灣體育史

五南 出版
2009/08/01 出版

從自一九四五年臺灣光復學校體育推行起,到揚名美國職棒大聯盟的「臺灣之光」王建民,臺灣逐漸在國際運動賽事的舞臺上發光發熱,寫下一篇篇美麗的體育扉頁。 本書由國內九位專家學者共同撰寫,內容包括緒論、學校體育史、社會體育、運動競技史、國際體育史、運動設施發展史、體育學術研究發展史、休閒運動產業發展史、民俗體育史及結語,並附錄「戰後臺灣體育大事紀」,以供查閱。本書不僅可協助各級學校體育教師充實及提升有關臺灣體育發展史實的專業知識;更可作為各大學或研究所開設「臺灣體育發展史學」等相關課程之參考書目。 本書詳實記載臺灣體育發展的事實與活動歷程,敘述人、事、物的各種紀錄,說明「地、法、理」形成的過程,並串連臺灣體育過去、現在與未來的趨勢。

95 特價42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締造台灣的日本人

黃文雄  著
前衛 出版
2009/07/29 出版

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 台灣近代化之父──後藤新平 台灣醫學衛生之父──高木友枝 台灣蓬萊米之父──磯永吉 奠定台糖發展基礎的「武士道精神」──新渡戶稻造 台灣文化史研究始祖──伊能嘉矩 首位專精台灣人類學的調查員──鳥居龍藏 台灣近代美術之父──石川欽一郎 台灣第一個「生蕃通」──森丑之助 等…… 1895~1945這50年是改變台灣與中國的分水嶺,台灣人在經過日本半世紀的治理後,由「化外之民」,搖身一變成為具高資質程度的世界公民,這個事實,對比戰後逃難來台的中國人斑斑可考。然而時至今日,台灣人卻在統治者主導的「仇日抗日」史觀下蒙昧了。 事實上,在日本統治台灣的半個世紀中,不知有多少日本人為台灣的近代化犧牲奉獻不遺餘力。就工業建設方面論,有建造台灣縱貫鐵路的長谷川謹介,整建台灣上下水道的「台灣自來水之父」巴爾頓及濱野彌四郎師徒,興建主持嘉南平原水庫的「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技師;從醫療衛生觀點言,包括戮力培育台灣醫師人才的「台灣醫學衛生之父」高木友枝,積極設立基礎醫療設施與施行鴉片漸禁政策,杜絕台灣人吸食鴉片惡習的後藤新平;在農產開發上,有致力於山岳探險與森林開拓探索的伊能嘉矩、鳥居龍藏、森丑之助等先驅,更有開發蓬萊米的「台灣蓬萊米之父」磯永吉與其助手末永仁……他們的努力,正是打造今日進步台灣的基石啊! 從上下水道、電氣建設、森林保護、治山治水、殖產興業、教育文化等角度,本書具體引介了一百多位對台灣現代化有貢獻的日本人,透過作者井然的敘述,搭配近百張具歷史意義的圖片,讀者將可一窺日治時期全貌,重新發現那段被反日官方紀綠霧化的記憶。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台灣四大革命

陳冠學  著
前衛 出版
2009/06/30 出版

生為台灣人,當知台灣事。在歷代官編或民間史家所編台灣史籍上,都說台灣「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亂」,意指台灣人天生反骨,反亂事件層出不窮,殊不知那是突顯統治者官方正當性的偏見的歷史,以及半御用文人筆下的順民的歷史。可惜大部分台灣人也都不明究裡,世代附庸傳誦著被洗腦、被捏造的歷史。台灣血淚斑斑的反抗革命中,規模最大的,荷蘭時代有1652年郭懷一所領導的革命;清領時代有1721年朱一貴所領導的革命,1786年林爽文所領導的革命,1862年戴潮春所領導的革命。這三次革命或攻克全台,或持續三年,戰況至為劇烈,可嘆最後都功敗垂成,失敗原因,除了本身條件不足,「烏合之眾」難於統合,最主要者當是漢奸、台奸的密告和出賣,及義首、勇首、買辦讀書人階級、地方頭人、漢儒、漢豬「弔民伐罪、替天行道」的憑官勢助剿,台灣人打台灣人,可悲可憤。然而,先烈們慷慨激越,義薄雲天的起義革命精神,將永遠照耀骨氣內斂的台灣史,尤其戴潮春革命中女英豪們的貞烈精神,將永遠照耀具生命價值的全人類史。

9 特價18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裨海紀遊校釋

郁永河  著
大華傳真 出版
2009/06/01 出版

《裨海紀遊》又名《採硫日記》,為郁永河來臺九個多月之記錄,內容詳及產物、風俗民情、氣候、政事、地理變遷及原住民文化型態、體貌特徵等,翔實而真切呈顯了清初文人眼中的臺灣異象。由於此書包羅萬象,滄海桑田、時移勢遷之際,校釋本書所涉及之範疇亦甚廣,全書分上中下三卷分別校釋及語譯,書前有「導論」一篇,書後附有郁氏來臺路線圖及來臺行程表等等。注釋凡千餘條,其文字量數倍於原文,除了學術上的考辨外,一般意義上的生難字詞、典故亦加以註解。同時編者特意引用相距《裨海紀遊》較近的典籍、圖片,如《諸羅縣志》、《臺海使槎錄》、《番社采風圖考》等,希冀讀者能在文字與影像交會處,神遊於文化發生之現場,思考文化與歷史的脈絡,體會三百年前臺灣島的人文風情。

9 特價243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台灣佛教史

江燦騰  著
五南 出版
2009/03/01 出版

有關臺灣佛教近三百多年來(1662-2008)發展和變革的「通史性主題論述」,觀察論述近百年兩次,分別來自戰前的日本佛教,與戰後來自大陸漢 傳佛教等傳統所造成的鉅大衝擊,並說明不同時期臺灣地區所面臨多次政權鼎革前後的佛教史變化,及新統治當局在官方宗教行政上所採取的不同措施,與來自佛教 界自身的相對調適和轉型過程所出現的各情況。 & 為求掌握臺灣本土長期佛教發展歷史的各種面向,作者以學院派歷史學者所慣用的細緻歸納法,來透視臺灣地區的漢人,自明清時代移墾迄今為止的出家 佛教制度,和在家佛教制度的長期互動史。 此外,也嘗試運用近代文化人類學所主張的「深描」技巧,對有意義或具代表性的各本土佛教的教團及其重要佛教領導人 物的經營事業手法,進行具體細節的歷史描繪和變革風貌的陳述。

95 特價61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臺灣鄉鎮舊地名考釋

廖忠俊  著
允晨文化 出版
2009/01/01 出版

臺灣舊地名之緣起分類,可歸納為出自於自然環境地形、位置、動植物等原始景觀及人文現象之移民漢人與原住民交替、拓墾、人文設施、維生營業機能、屯鎮軍防設施、政治教化、史蹟紀念人物、血緣地緣聚落、異族統治及外來語譯名、神仙傳說等息息相關。作者歷經五年的時間,行遍全島各縣市文化中心、學術機構之相藏書及地方志、古契,或收購或借閱,又親自山巔至海邊,訪古蹟廟宇,行田野考察,其與舊地名相關碑碣並加以照相作為圖證。本書希望能激起讀者加深認識臺灣這塊土地生活空間。

9 特價34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新編台灣史

新文京 出版
2008/12/30 出版

本書內容豐富多元,在內容及議題的安排上,較過去教科書,已有顯著的不同。除增加原住民族與客家族群的探討外,也從日治時期台灣人的「祖國意識」之破滅,衍生出「台灣意識」的成長。而回首台灣民主之路的坎坷難行,亦從五○年代組黨運動談起,詳述至民進黨的創立與執政。另有關國民黨威權體制的建立,諸多台灣史皆有提到,但五○年代的「白色恐怖」,坊間史書論及不多,故本書專列一節以敘其始末。至若台灣的宗教信仰;解嚴後,台灣的社會運動,此為台灣社會文化史之範疇,過去大多數台灣史教科書均予以忽略,本書亦列專節論述之。

特價49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台灣通史(新版)

高永謀  著
漢宇國際 出版
2008/12/09 出版

從史前時代開始,就有許多不同種族、語言、文化的人群,在不同時期、不同地點,遷徙或移入台灣活動,他們所創造的歷史,都是這個島的歷史。歷史的深遠和寬廣不是我們能夠輕易把握,但我們不能因此遠離或者拒絕歷史的饋贈,於是我們嘗試用一種生動甚至精彩的方式觸摸歷史的真實,所以就有了這部《彩圖版台灣通史》。 本書共分七章,分別為【考古台灣】【歷史台灣】【海洋台灣】【清國台灣】【日治台灣】【光復台灣】和【現代台灣】。全書呈現庶民觀點的台灣史,人物與事件交織,大量台灣老照片和年表配合豐富的內文。

9 特價43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臺灣近代史事與人物

陳三井  著
臺灣商務 出版
2008/12/01 出版

矢志不改漢衣冠意志堅如鐵石定蓬來美島真可愛自鄭成功開臺後,臺灣即與中國大陸結為一體,成為國史不可分割的一部份;而自甲午割臺後,臺灣的抗日運動亦與中國革命相激相盪,桴鼓相映。本書以臺灣近代史事與人物為討論,時間上自清季至國民政府來臺後;大抵以政治史為主,其中有關人物者五篇、史事者四篇。

79 特價1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台灣經濟、社會與文化的變遷

賴澤涵  著 、王嵩山  著
威仕曼 出版
2008/09/01 出版

本書適合選用為大學歷史科的教材。  全書主要在分析臺灣四百年之經濟、社會和文化等方面的變遷,使讀者瞭解今日臺灣演變的由來及問題所在。本書的教學目標、摘要、問題習作及所列參考書,旨在幫助讀者整理要點,並可作為進一步的探討問題或研究之用。書內討論的議題有:台灣原住民族的社會、經濟與文化;荷、西、鄭氏王朝對台灣的經營與影響;日治時期台灣的社會、經濟與文化;戰後台灣社會、經濟與文化的變遷;基督教、佛教在台灣的發展與影響;日治時期台灣人的中國大陸經驗;台灣漢人社會的民間信仰與性別文化的初探等等,希望每位讀者接觸本書之後,能對台灣社會有一全面的認識。

9 特價40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台灣統治與鴉片問題

劉明修  著 、伊藤潔  著
前衛 出版
2008/08/01 出版

昔日台灣頭人與阿舍子弟的高尚玩意兒,看日本殖民政府如何巧施漸進禁絕手腕。 從荷蘭統治時代就在台灣島上蔓延的吸食鴉片惡習,在日本統治時代被徹底根除了。一個不識鴉片為何物的民族,竟然能夠割掉長在另一個民族身上三百多年的惡瘤!這是如何辦到的?這樁當時國際傳頌的殖民地傳奇,被日本總督視為不可一世的輝煌功績,也被戰後的中國獨裁政權刻意遺忘。 殖民地的歷史,總是搖盪於官方文件與刻意遺忘之間,因而需要被殖民者親自來解密。本書正是第一本全面檢視這段歷史的專著,用台灣人的觀點,如實映照出日本統治者的實際功績與背後隱藏的陰暗面。後藤新平建構的鴉片漸禁政策的確了不起,也確實成功預言了解決鴉片問題的時程,但鴉片的專賣收入卻迷惑了殖民者,漸禁政策的漏洞也在日後逐漸顯現。因此,蔣渭水、台灣民眾黨幹部、杜聰明等人挺身而出,與御用紳士相抗衡。這些台灣良心的努力,因緣際會得到了國際上反鴉片煙及反日勢力的呼應…… 經由本書開破,我們的歷史,終於清晰了起來。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台灣人的抵抗與認同

陳翠蓮  著
遠流 出版
2008/08/01 出版

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人們,何時出現全台灣為規模的集體意識?何時開始以「台灣人」自我命名?又如何思考群體的處境與未來?以近代國家的概念來看,即是國族主義與國族認同問題,這在任何國家的政治史上都是最核心的議題之一。一九二○年代日治中期以來,知識份子以「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為號召,對抗日本殖民帝國統治;二次大戰結束,迎來了祖國政府,卻在短短時間內爆發全面性抵抗,台灣人國族認同受到劇烈衝擊。從一九二○年代至一九五○年代,是台灣政治史上國族主義初始形成的重要階段,本書從政治與文化、情感與理性兩大主軸,分析此期間台灣人的國族主義與認同傾向,並探討菁英與群眾的、平時與戰時的、正式與非正式的反殖民抵抗行動。

9 特價43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台灣登山一百年

林玫君  著
玉山社 出版
2008/07/05 出版

從懼山、望山,到親山、護山,山的印象因人的認知與政權的更迭,而有不同的面貌與想像……。 早期由於山高雲深路遙遠,加上山地原住民的民情隔閡,以及漢人缺乏登高冒險的精神,所以台灣高山始終蒙上一層神秘的雲霧,可遙望而不可及。 日人治台以後,由於國土資訊的掌握、山林資源的開發,再加上原住民部落的鎮壓與治理,探險蒐奇、休閒強身風氣的興起,促成近代台灣登山運動的發展。 直到今日,登山活動已經成為擁有相當穩定人口的戶外運動,一個多世紀以來,登山者憑著堅實的步履,在蜿蜒曲折的山徑中,踏出豐富多彩的百年登山史。 本書將台灣登山歷史的發展,上拓至清治時期的台灣,詳述日治、國民政府及當代的台灣登山運動的演變,以及新興登山休閒活動的介紹,讓台灣登山運動的演進,回溯至百餘年前的時空縱深,並為台灣登山史與休閒史的書寫,紮下豐厚的基石。

9 特價34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日本留給台灣的精神文化遺產

黃文雄  著
前衛 出版
2008/05/23 出版

日本統治台灣的五十年期間,真的像反日人士所說的那樣,是一段充滿掠奪、壓榨與暴行的歷史嗎?作者全面挑戰這種說法,並細數在台灣的經濟產業開發、博物學研究、教育體制、文學發展、共通語言等方面,日本人實際上做了什麼,留下那些決定性的影響,以詳實的資料反駁長期誤導的錯誤歷史認識。 除了兒玉源太郎、後藤新平等政治人物的功過外,你是否還知道開發東台灣功績甚鉅的賀田金三郎、讓世界驚艷「帝雉」之美的菊池米太郎、踏遍台灣山林的鹿野忠雄、開啟台灣近代教育的伊澤修二、啟蒙台灣美術意識的石川欽一郎、建立台灣手工藝教育基礎的山本鼎、系統化台灣語的小川尚義……於今看來,這些老一輩台灣人懷念的「日本精神」,不就是由他們開創打造了台灣的精神文明嗎?歷史為鑑,現在就請先隨本書走一趟日本遺留在台灣的精神遺產巡禮吧!

9 特價25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台灣古戰場風雲

葉鴻州  著 、吳瑩  著
玉山社 出版
2008/03/30 出版

台灣數百年來的大小戰役,早被人遺忘,甚至不曾聽聞,但這都是各個族群在台灣這塊土地上,最真實的歷程……。台灣——自十七世紀到二十世紀,似乎都離不開各種爭戰:大員島上的鄭荷大戰,鄭成功強攻荷蘭人,成就了近代史中唯一一場東方戰勝西方的戰役;東海岸大港口,阿美族人與清國軍隊發生衝突,竟慘遭清軍設計,面臨集體屠殺的夢魘;新竹枕頭山,北埔姜紹祖率兵勇二百多名,以「竹竿倒菜刀」對抗日軍,最後不幸戰死,二十幾天後他的遺腹子誕生……。面對著烽火漫天、生死交關的時刻,台灣人或以卵擊石、壯烈犧牲,或順應低頭、屈服強權,不論如何,全都是先民們在這片土地上,打拚奮鬥所留下的真實過往。本書以事件發生的地點為敘述的主軸,再加上拍攝過程中製作團隊的心路側寫,帶領我們亦步亦趨的重組出事件發生的始末與場景,讓歷史陳跡與當下時空接軌,也讓我們重新省視現在所擁有的一切。本書特色1.紀錄片《古戰場風雲錄》,入圍2005年金鐘獎。2.第一本以台灣戰爭與戰場為主題的台灣歷史著作。3.內文以現在的地理位置為敘述主軸,鋪陳過往的歷史事件,讓讀者可以按圖索驥,親臨現場感受歷史的震撼。4.文末皆有拍攝團隊在拍攝過程的側寫,詳述拍攝團隊於拍攝時的心路歷程,讓歷史事件的再次呈現,激盪出更豐富的意涵。

9 特價25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追蹤彰化平原

康原  著
晨星 出版
2008/03/26 出版

往昔,有一府二鹿三艋舺的符碼;今天,人文彰化見證半線風華。闊茫茫的土地 濁水流出半線美夢有夢上?向望相隨 阿水師腳跡真肥古早時 船隻惟鹿港的風華運送到寶斗帶來青菜佮稻穗 半線人真敖頭戴台灣的天 腳踏彰化的地阿水師生湠後代 溪水一代流過一代有水就有夢 夢惦土地咧震動我已經立定志向,五十歲以後要獻給「彰化平原」,為這塊生我、育我、長我的土地去找尋,找祖先留下來的汗漬與血跡,用我的筆去建構土地的歷史,記錄子民的生活。或許寫出來的只是土地上的點點滴滴,但我相信累積許多點可成為線,漸漸就可擴大成一個面。久而久之「彰化平原」的面相就能呈現在鄉親眼前,我們的子孫就不會說:「彰化沒有什麼歷史與人文。」而漠視家鄉。──康原

9 特價22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大臺北文化誌(口袋書)

李永萍  著 、朱惠良  著
藝術家 出版
2008/01/04 出版

★一本精緻的口袋「藝文」旅遊書,刊載賞玩大台北古蹟、文化的最佳去處★大臺北的歷史軌跡與福爾摩沙交織而成的點滴故事,是旅遊書,也是一本文化誌 《大臺北文化誌》為台北市文化局與台北縣文化局所策劃的一本大臺北「藝文」旅遊口袋書。本書將大臺北近120個散落各處的景點,依其創設年代排列,並區分為5大單元:美麗島(17至19世紀中葉)、殖民實驗場(1895-1949)、大國民(1949-1986)、解嚴臺灣(1987-1999)、新世紀(2000迄今),在索引上使用了分區的方式:北海岸、河左岸、河右岸與山巒盆地。全書不僅有詳盡的文化景點資訊簡介,還有在不同單元主題的援引之下,依著台灣的歷史演進,展現大臺北的歷史軌跡與文化發展,是一本小巧中帶著深層文化容顏蛻變的文化誌;同時本書亦可讓居住於島內的我們與遠道而來的觀光客,從冊中細細咀嚼大臺北的好風光,既而行動/觀看/參與我們的歷史。

9 特價16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臺灣貿易史

外貿協會 出版
2008/01/01 出版

歷史可以鑑古今,可以知興替,這本集多人心力完成之台灣貿易史,可以為國人及國際人士,在瞭解台灣之發展進程上,提供一個不同的角度視野,並為世人開?一扇對台灣嶄新歷史認知的視窗:原來在這一座美麗的島嶼上,數百年來有著無數的勤奮人民,用他們的努力與智慧,不但與大洋為友,更透過大洋向外無限的延伸他們的觸角。他們與世界各國進行貿易,也透過交易與接觸,汲取滋養,參與國際社會的脈動與人類文明的進程。

95 特價61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面對危機的台灣

前衛 出版
2007/11/01 出版

一個對台灣有深厚感情的美國學者──喬治‧柯爾(George H. Kerr),繼《被出賣的台灣》(Formosa Betrayed)正義揭發戰後台灣被國民黨政府奸商官匪集團劫收蹂躪,及美蔣秘密聯手擺佈出賣的真相後,又深下功夫,鑽研台灣歷史和現狀,以豐富翔實的材料,用最簡短的篇幅,最精彩而貼切的文字,適切寫出歷史台灣和現狀台灣始終面臨一波又一波危機的苦惱運命。喬治‧柯爾基本上是以台灣本位的觀點出發,亦即主張台灣應脫離中國及羈鎖諸國的控制,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這種台灣獨立的觀點,當然極不見容於國民黨政府,甚至終其餘生,也甚受他本國--美國的冷遇。

9 特價18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台灣近現代史論集

李筱峰  著
玉山社 出版
2007/10/25 出版

歷史學的研究,是「現在」與「過去」的不斷對話。從當前關切的課題中,引發我們回到歷史去找題材、尋靈感、求答案。長期投入政論寫作的歷史學者李筱峰教授,本著對歷史學研究不可旁貸的責任,把一九八五年至二○○七年寫作之有關台灣近現代史的部分研究論文及史料彙編,選輯成冊出版,內容涵括近百年來台灣國家認同的歷史發展、引爆二二八事件中的文化衝突、歷史人物在二二八事件扮演的角色、戰後台灣歌謠所呈現的台灣風貌……。將台灣近現代重要的歷史課題,做了最深刻而清晰的探討與研究。本書研究的主題雖然都是歷史,但正如李筱峰教授於本書序中所言:「研究歷史的目的,是為了將來。」也因此更凸顯出這本論集的價值,不但有著相當「實用」的現代感,更透露出一位長期投入台灣史研究的歷史學者,對建構台灣未來圖像最殷切的關注與期許。

9 特價43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台灣高山之美:玉山(全彩長卷精裝)

陳月文  著
聯經 出版
2007/10/20 出版

這是第一本以長軸模式,將一條高山步道完整呈現的書。冀望透過精緻的繪圖,特殊的書本設計,將台灣玉山之美呈現出來,具典藏的價值。玉山位居台灣中央位置,也是台灣地勢最高的區域,有「台灣屋脊」美稱。玉山主峰標高3952公尺,不但是台灣最高山峰,也是東北亞第一高峰。這座國家公園不但是台灣面積最寬廣的國家公園,同時也是高度落差最大的國家公園。區內有70﹪面積為超過2000公尺的高山,交通不便,一般人不易親近,較少遭受人為破壞,因而得以保存諸多台灣原生種動、植物。本書將玉山的主峰線登山步道,從入山口一路到主峰頂,以手繪的方式,將沿途景觀作了最完整的呈現。山景在不同的季節展現不同的姿態顏色,不變的是,那帶給樂山者的毅力與美麗。玉山主峰線登山步道,沿途景觀豐富,或山巔崢嶸突立、拔地高聳;或綠樹叢生、充滿婉約綠意;或稜線平緩而綿長……。把玉山找回來 洪義男大衛魔術師把「自由女神」變消失了!而我,從玉山攻頂回來後,腦筋一片空白,「玉山」不見了?山是往上走,卻要往「橫」著畫,我面對著上百張的相片瞧它千百回,一心只想著該如何「將玉山找回來」。這次為了畫本書,出版公司特別派了八位「護法」一路護送我上玉山主峰。感謝老天爺給足了面子,至少晴空萬里,途中隊友縱然得了「高山症」,依舊一路相隨,讓我們不僅攀上主峰,還順道挑戰了西峰,差一點要「爬著」回台北。勘查玉山途中,遇上來自國際的多位盲胞,他們也勇敢的來登玉山。每一位視障朋友臉上都洋溢著興奮的心情,在保護者細心的牽引下挑戰、認識玉山,我們忍不住沿路爲他們鼓掌加油。本書的完成要特別感謝「小紅帽」主編(這次登山她戴頂小紅帽),從沒登山經驗的她,一路指揮她的另一半陳老師細心拍攝,「這裡很重要必拍、那裡也要拍」,爲我提供了上千張珍貴的相片,幫助完成玉山繪製的使命。此次玉山探勘以及繪製,玉山國家公園也提供諸多資源,尤其是解說課的宋小姐,抱著重感冒一路協助我們,並提供許多極有價值的重要資料。玉山,終於找回來了!感謝八位護法幫助。玉山一書,讓我終生難忘。三上玉山 陳月文三次攀登玉山,都是為著寫書,一次寫台灣植物;一次寫罹患癌症病童實現心願,攀登玉山;這次則是為了這本書。說來好笑,三次都罹患了高山症,頭痛、臉腫、眼睛痛,但除了第二次,因為與一群陌生人為伍,擔心成為他人的負擔而放棄夜半攻頂之外,第一次和第三次都咬緊牙關,登上了玉山頂的3952公尺高峰。每當終於站上台灣陸地的最高點,我的心都充滿了感恩、感激,與對玉山深深的讚嘆。因為,隨著一次次的親近,我對玉山的認識一點一點增加,也就更為敬仰,更能體會他的美與豐富。這次,除了我和畫圖的洪義男老師之外,出版社的工作人員,外加一個資深領隊,一行九人,浩浩蕩蕩行向玉山。途中,我們與食品企業的年度登玉山團體相遇,並在排雲山莊,見證了兩隊新人的玉山訂婚典禮。下山途中,我們與「亞洲登玉山視障團體」錯身。看著這些盲人,在義工的引導中,用他們的身體其他感官,一步步走上玉山,實在讓人動容,讓人深深讚佩!每一回攀登玉山,我都遇見許多外國人,這些外國人遍及五大洲。你看,連外國人,甚至於盲眼的外國人都想親炙玉山之美,用他們的身體一步步體會玉山的與眾不同,我們身處其中的台灣人,不是更該早早的貼近他。當然,如果你在親近玉山之前,先閱讀了這本書,相信,你玉山行的收獲必然會更為豐富。

9 特價40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台灣河川之美:淡水河(全彩長卷精裝)

俞珩  著
聯經 出版
2007/10/20 出版

第一本以長軸形式,將淡水河流域從淡水出海口到北橫群山,以手繪的方式,將沿途流域完整呈現。淡水河是台灣第三大河川,匯聚了大漢溪、新店溪和基隆河,悠悠晃晃地一路行過都會和鄉野,目睹時代的起伏興衰,人事的聚散離合。如今,仍然在二十一世紀繼續流動。猶如母親以臍帶哺育胎兒的成長,大地也以河流維繫著城鎮的繁榮。淡水河──這條台灣第三大的河川,匯聚了大漢溪、新店溪和基隆河,悠悠晃晃的從歷史中一路行過北台灣的都會和鄉野;目睹滄海變桑田,時代的起伏興衰,人事的聚散離合,跑馬燈似的在它眼中映現,如今,它仍以柔軟的身段,踏著一貫的步調,徜徉在21世紀。在晨曦、夕暉的映照下,多少人沉醉在它的萬種風情中,你可曾好奇它來自何方,它緣起於何時,以及它曾走過的悲歡歲月?現在,我們就來聽聽有關它的故事。後記 林鴻堯天天天藍,叫我不想「它」也難……在好山好水的蘭陽平原長大,抬頭看見遼闊的藍天不是都會人士口中的情趣,而是一種生活養分。稍長後舉家在板橋定居,又負笈台北,那一抹天藍便爲水泥叢林所遮蔽,縱使筆下可以精準的畫出同樣澄淨的天空,但沒有雲氣的流轉,少了水影的映照,他僅僅是欠缺生命的色塊。當我背著行曩沿著淡水河來到淡水,不經意的抬頭,藍天,就一望無際的鋪展在眼前,水影天光,恍若臨冬山河而居的兒時景像,於是這處有藍天的山城河港,成了我落腳的地方。從幾年前開始,繪事工作之餘,每週前往鶯歌授課,緣河而上是我例行的路程,因此,在聯經主編與我聯繫後,沒有多加思索,我選擇繪製這本以「淡水河」為題的書。當我刻意騎車展開溯源踏查之旅,爲她攝下了百餘幀不同的容顏後,赫然發現,藍天依舊,但映照藍天的水面已不復昔日澄澈,汙染、淤積帶給她的轉變絕不是報導上誇大的形容,而數十載臨河親水的我竟渾然未覺,淡水河若有情,必會嗔怪我的冷漠吧!我想,在二十一世紀,讓淡水河以長卷形式如敘事詩般呈現在世人的眼前,這不是一份工作,而是淡水河交付於我的功課。其實,不是我選擇了淡水河,而是大河欲假我之手,展現她一路走來的榮光與踏上時代新舞台的丰姿。後記 俞珩曾經有一段不快樂的日子,快樂的往返淡水學畫,朝去夕歸,溽暑頂著刺進皮膚的炎陽,隆冬冒著鑽入骨髓的寒風冷雨,每週只要蒙觀音山眷顧一眼,經淡水河洗滌一遭,便覺心眼透亮,豁然開朗。愛上滬尾綿細的豆花,愛上小鎮淳厚的人情,我以遊子觀光的眼睛瀏覽父母魂牽夢縈的西湖,卻用圓夢的心境親近淡水,感受淡水河的溫柔敦厚。「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中的縹緲水境令人神往,遂為書齋冠以「一方築」之名,構築一幅臨水岸而居的桃源。大學時候的戀心情愫似乎也冥冥牽引出今朝親水的因緣。感謝鴻堯君和惠鈴主編邀我共同完成這本書,讓我在九五年秋告別了那段與水相親的日子後,得以另一種方式接近她,透過她的美麗與哀愁,今日看水依然是水,卻已不再是浮光掠影的邂逅,從此,她的盈盈身影常駐我心!  

9 特價40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台灣史志新論

黃秀政著  著
五南 出版
2007/09/12 出版

本書研究主題包括台灣歷史與台灣方志兩部分,共收錄論文十四篇。前者有九篇,分別對「鄭和到台灣」傳說、林氏宗族與清代台灣中部的開發、1895年清廷割台與台灣命運的轉折、日治時期台中林氏宗祠的創建、二二八事件的發生及其對台灣的傷害、戰後大里的經濟發展與社會變遷、戰後台灣婦女參政問題、台中縣海線地區的開發,以及羅香林與客家研究等課題加以探討。 & 後者包括五篇論文,分別論述楊家駱與新方志、全球化下方志纂修的因應與創新、譜學與金石碑刻研究的創新、戰後台灣方志的纂修。此外,作者接受台灣省政府委託,主持《九二一震災災後重建實錄》編撰計畫的總檢討,完整紀錄並檢討九二一震災災後重建的成果與缺失,是台灣史上有關地震救災志篇的珍貴文獻,亦一併加以收錄,以提供讀者比較參考。

95 特價55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筆耕笠山晴雨《鍾理和紀念館》

文建會  著
日創社 出版
2007/08/31 出版

書中除介紹鍾理和文學紀念館特色,並邀請各館館方人員、志工、在地居民、文史工作者等暢談己身與文化館成長的點滴歷程,以社區營造精神為核心,著重空間與文化的在地關係及文化館豐富的故事性。 &

特價15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自由主義與新世紀臺灣

允晨文化 出版
2007/07/01 出版

本書收錄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舉辦的「自由主義與新世紀台灣」研討會的十篇論文。雖然論文題材互異,但「自由主義」的主題一以貫之,由此可見自由主義充滿生命力,可以與各式當代議題互相關聯,成為「與時俱進」的一套思想模式和價值體系。事實上,自由主義其實沒有提出很多深奧道理,甚至自由主義的帽子下,可以容納各式各樣不太一致的觀點,因為既然崇尚「自由」,就必須有更廣的胸襟來面對異議、接受批評。事實上,這也是為什麼自由主義能夠日新月異、持續保持開放和活潑態度的根本理由,就是靠著這種不故步自封的特質,自由主義戰勝過各種意識形態。本書呈現的正是自由主義本身的曖昧性、雜多性與可能性,而藉由這種多元的光譜,來牽引、折射出「新世紀」台灣面臨的種種新興議題。期望激勵每一個公民充分認識到自己是國家的主人,有權利透過由下而上的民主參與和集會結社,來引領台灣邁進到自由民主的成熟階段。畢竟要經過這種種考驗,「自由」才會真正在台灣生根,成為台灣人珍惜的核心價值。

9 特價36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近代台灣慘史檔案

邱國禎  著
前衛 出版
2007/06/01 出版

台灣在政黨輪替之前的歷史,是一頁又一頁的慘痛,台灣住民屈辱於外來政權統治下的命運,當然也是悲哀的。可是,把這種慘痛和悲哀以具體案例呈現的書並不多,以致漸漸流於空泛的吶喊。本書是作者在民眾日報擔任主筆期間,以將近一年的時間蒐集資料,完成二百八十餘個代表性案例的記述,串起台灣從日治時期至蔣家王朝專制獨裁統治期間的慘痛史具象。透過這些個案,我們可以看到時代的荒謬、逆流及統治者對待台灣住民的冷血、殘酷,提供我們很多錐心的省思,台灣住民應該從歷史的慘痛與悲哀中覺醒、站起來。作者在1998年將這些個案逐日發表在民眾日報上,獲得非常廣泛的迴響,九年後在千催萬喚下才結集出版,實感於外來政權復辟勢力囂張,往昔是湮滅台灣悲痛歷史,近年則竭盡所能變本加厲地竄改史實,持續其洗腦台灣住民的黨國卑劣伎倆,台灣住民不容他們奸計得逞。慘痛、悲哀已經過去,我們要把它銘刻在歷史的扉頁上,並且把它傳承給新的一代,讓他們記取教訓,努力地活出尊嚴偉大的台灣人。

9 特價45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思想(4):台灣的七十年代

聯經 出版
2007/02/05 出版

一個時代的思想狀況,相當程度上是由先前階段的思想狀況演進發展而成。回顧台灣社會幾十年的思想轉變軌跡,1970年代不能不說別具意義,蕭阿勤先生甚至借用雅斯培的字眼,稱之為台灣戰後史的「軸心時期」,扮演著此後思想發展的樞紐。當時,五十與六十年代的閉鎖禁制仍然延續著,但是上一輩人辛苦散播的火種,終於在戰後新一代──蕭先生稱之為「軸心世代」──的意識裡擴散。六十年代末期東、西方世界同時爆發的動盪和反抗,從外面提供了強大的刺激啟發;島內統治集團的世襲換代,也觸動了一定程度的變革氣氛。各種因素與傾向相互激盪,讓七十年代的台灣呈現著前所未見的文化與觀念的盛景,鄭鴻生先生不吝冠以「文藝復興」的美名。本期專輯「台灣的七十年代」,重新面對了那個時代。鄭鴻生、郭紀舟、詹曜齊三位的報告與敘事,加上蕭阿勤高度分析式的提問,共同構成了本期主題。論述一個時代的意義,自然不是幾篇文章所能竟其功的。我們的作者視野集中,主要注意當時的刊物、書籍、以及知識界的幾場論戰。這幾篇文章扼要生動地捕捉當時的思想氛圍,但沒有人會說一個時代的內容窮盡於此。不過,一個時代的精神自覺,在此確實可以窺其大貌。僅就論戰來說,當時台灣社會的幾個主要議題,不是在此十年之間都引發過激烈的討論,形成了各種立場的自我界定與相對定位嗎?七十年代的知識份子,歷史經驗比較貧乏、知識資源也很有限。但是論戰所形成的分歧觀點,在後來的時代將繼續發展變化,帶動新的分歧與結合,進一步塑造八十年代之後的各項議題。如果問題意識是在歷史中發展的,七十年代便應是台灣那歷史的啟動時代。不過,跟八十、九十年代比起來,台灣的七十年代畢竟還顯得生澀、焦躁、「太理想主義」。一個主要的原因殆為,如果說後來兩個十年的思想文化運動,有著社會、政治運動的帶領、呼應與支援,那麼七十年代的知識份子,基本上是孤立的,與社會隔絕的。從《大學雜誌》、校園的各類騷動,到後來的《夏潮》、《文季》、鄉土文學論戰、民歌運動,一路上明顯看到,知識人苦苦呼喚尋找「社會」、「民間」、「鄉土」、「工農」,而竟沒有任何回音。孤立令他們缺乏信心、缺乏方向感;但是孤立疏離卻也讓他們較為自由,能夠忽視現實而去嘗試與衝撞。七十年代的精彩與徒勞,原因大抵在此。到了八十年代末期,人民、鄉土等等想像,終於應族群與本土的召喚現身之時,七十年代人多少有些尷尬與意外。──那葉公所好所畏之龍,竟是生得這般模樣?無論愛之恨之、擁抱還是排斥,似乎都不再是當年的那番滋味了。為了善盡思想公共平台的責任,《思想》時常準備開拓不同的欄目,盡量讓各類議題與文體進入共同的對話空間。繼上一期增設「思想狀況」之後,本期增加了「新書序跋」,讓新書的作者、譯者、編者、推薦者多一個管道介紹書籍、呈現觀點。歡迎各方人士積極參與。此外,本刊與台灣哲學學會合辦的「主體性」徵文活動,經過慎重縝密的評選過程,由吳豐維先生入選。吳先生的大作,也在本期發表,請各位留意。2006年是漢娜鄂蘭誕生一百週年。這位在1975年去世的思想家,身後的影響力猶過於生前。蔡英文先生當年迻譯她的《極權主義》等名著,開中文世界之先河。如今由他來為文紀念,特別有意義。還需一提的是,鍾大智先生紀念格爾茲去世、張志強先生論《大國崛起》電視影集,雖然文章較短,卻都有獨特的分析與完整的觀點,值得讀者正視。

79 特價28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打拼:台灣人民的歷史

玉山社 出版
2007/02/01 出版

公共電視歷時5年超級巨獻! 第一部以影像首部以人民為主體的影像台灣史 第一本詳述歷史重建過程的幕後紀實。 【取材選擇.場景重現.服裝考證.視覺特效.造船與造人】 「打拚——台灣人民的歷史」是公共電視台歷經五年策劃、拍攝製作的歷史重建節目。製作期間所投入的精神與所遭遇的困難,正印證了台灣人民數萬年來的「打拚」精神,與歷史相呼應,展現同樣的精彩。 本書分為總論、幕後與特輯三大部分。總論以歷史的角度切入,將台灣從史前時代至今的歷史做一個概括性的闡述,也是「打拚——台灣人民的歷史」說故事的主軸。幕後則藉由重要歷史場景的塑造與導演的專訪,呈現製作單位在歷史考證的嚴謹之外,也還原充滿笑與淚的製播過程。最後的特輯,以一、二集的服裝、3D動畫與造船等過程為主,是史料如何藉由科技重現的首度曝光。 台灣史詩八部曲:島嶼黎明∕福爾摩沙∕帝國邊陲∕外海挑戰∕烈日殖民∕覺醒時代∕悲劇未央∕航向民主

9 特價378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台灣進行曲《未清算的歷史 未完成的革命

李敏勇  著
前衛 出版
2006/12/04 出版

《台灣進行曲》以「未清算的歷史」與「未完成的革命」兩輯呈現李敏勇以詩人之眼對台灣民主轉型期的觀察與批評,既批判了殖民體制,也反思了本土政治改革運動。 對於台灣的國家重建與社會改革具有深刻思維的李敏勇,在論述篇章中流露他的台灣之愛,流露他兼具溫柔與剛性的風格,流露他以文化為核心的文明性和進步性。 在自由時報與台灣日報論述專欄發表的這些動人篇章,見證台灣邁向新世紀的動向,描繪台灣的願景和視野。

9 特價22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從劉銘傳到殷琪-穿越台灣鐵路

吳僑生  著
皮球出版社 出版
2006/12/01 出版
9 特價25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吳土吾史:台灣

林淑珺  著
朝日文化 出版
2006/11/30 出版
9 特價18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品臺北 A Taste of Taipei

江春慧  著
觀光傳播局 出版
2006/11/17 出版

與你分享私密又集體的區塊記憶 在許多不同的臺北相關書籍中,或以介紹臺北舊址,或專注一個場域裡的新鮮流行,往往流於浮面的想像或觀光式的介紹。 在臺北市政府出版的新書《品臺北》中,我們將由生活的層面來認識臺北:除了知道信義區是最適合購物的新場域,也知道在此地的人們,匯聚出一種什麼面貌;除了知道西門町擁有青春身影之外,也讀見了一條街的始末,諸多此城的文字創作者,一起為這本書貢獻私密又集體的區塊記憶…此外,由吳孟芸、阿尼默、吳怡欣等。 年輕優秀藝術家所創作的碗形裝置藝術,妙意橫生,在圖文的交錯中,更搭配由攝影師許斌、顏涵正等人飽含人文氣味的攝影作品,在開本特殊的裝幀之中,可以盡情飽覽臺北風情。除了抒情氣味的品嘗之外,在每一區的後頭,也具實用性質地附上了當地美味餐館的介紹,使得心靈與身體都可以在《品臺北》中找到自己的住址。

95 特價30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福爾摩沙大百科

野人文化 出版
2006/11/09 出版

全球視野,在地行動的第一步,從閱讀《福爾摩沙大百科》開始!行過萬里路之後,你怎麼看待台灣?走遍世界各地,該如何向外國友人介紹台灣?遍覽群書後,你如何摘要台灣的特色?心中是否可以勾勒出台灣的人文萬象以及自然地圖?原來早在17世紀,天南地北的紐約和台南就有相似的命運?同樣位於北緯20-30度,埃及、印度不是乾旱就是鬧水災,為何只有台灣得天厚愛風調雨順?這是一本最令人感動的大百科!由數十位專家學者和在地菁英,共同協力完成的劃時代鉅著。全書分為總論及個論兩大部分,帶你同時宏觀世界,更能微觀台灣。(一)總論:以全球化的視角,從全方位的面向,探討台灣的地質地形、氣候、海洋、山脈、河流、森林、動物、開發史、居民、交通、產業、建築、文化藝術、飲食生活,用你從未看過的角度解讀台灣:世界版-以世界地圖為主圖,帶你放眼世界看台灣。概念版-以台灣地圖為主圖,讓你了解原來台灣這麼豐富。驚豔版-用圖為憑,不論遠觀或近看,原來台灣這麼美,。對照版-對比國外同類主題,台灣小雖小,卻在世界上佔有一席之地。(二)個論:帶你台灣走透透,先從北、中、南、東、西看見分區特色,再走近看各縣市自然地理、人文景象。25縣市319鄉全都詳實羅列在這裡。本書不只帶你遍覽台灣全貌,更讓你找到台灣與世界對話的方式。本書特色:1.國際觀:將台灣放在世界的平台上串聯、比對,以最宏觀的視界,解讀台灣!2.跨領域:總攬台灣人文與自然萬象、縣市鄉鎮圖鑑的百科大寶庫!3.圖像式百科:前所未見的分類主題地圖,加最新電腦GIS(地理資訊系統)立體造像技術地圖,視覺化圖解台灣!

79 特價117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台灣 400年的歷史

喜安幸夫  著
海信 出版
2006/10/30 出版

要徹底了解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多少要先了解它的過去,因此研究這個地區的歷史、地理背景是必要的。臺灣有著自己獨立的主權、立場與尊嚴,我們必須要有這個認知,看到的才會是一個真正存在於國際社會中的臺灣,否則就會錯失事物的本質,也就會喪失它在國際社會中的立場。作者以其專業的角度,追本溯源,從元、明時代開始述及台灣,直至鄭成功時代;談到清末時的台灣的國際地位、日據時代的社會以及現今的國民政府。尤其難能可貴的是,本書對於台灣近代的民主政治發展過程著墨甚多,從抗日、二二八事件、台灣獨立運動、動員戡亂時期、農地改革、退出聯合國、中美斷交、中日斷交、中壢事件、高雄美麗島事件、開放黨禁、開放報禁、五二○事件、李登輝時代的來臨,等等,對於生長在台灣的我們,是一本值得去思考的一本好書。

9 特價27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台灣經濟發展史略《揭開致富面紗》

陳添壽  著 、蔡泰山  著
立得 出版
2006/09/30 出版

由於近年來國內政經環境和兩岸關係的變化,一本從『台灣島史』經濟發展為出發,衍生台灣主體性與整合性發展的論述,成為課堂和社會上大眾關注的焦點。

9 特價25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黃金之島:福爾摩沙追金記

蕭景文  著
玉山社 出版
2006/06/26 出版

台灣,擁有全世界單位面積產量最高的金礦,自17世紀以來即為殖民者和探險家心目中的「黃金之島」。為了找尋傳說中的黃金,荷蘭人、西班牙人和漢人前仆後繼投入一場又一場驚心動魄的福爾摩沙追金記。  台灣是個礦產資源極為貧乏的小島,卻有著全世界單位面積黃金產量最高的金瓜石和九份金礦,可說是名副其實的「黃金之島」。為了找尋黃金之島上傳說中的遍地黃金,殖民者和探險家憑著一連串不確定的口傳及偶然的運氣,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福爾摩沙追金記:荷蘭人勞師動眾全島走透透,還為此在花東折損了優秀商務員;西班牙人的探金活動更是慘烈,二百多名採金人在花蓮遭原住民出草而客死異鄉。  19世紀末,基隆河砂金以及九份金礦,曾短暫地讓清國政府統治下的少數漢人淘金致富,即使日本人領有台灣,金礦區由殖民政府主導的財團瓜分之後,仍有成千上萬的台灣人為了一圓淘金大夢,前仆後繼地聚集到九份、金瓜石。然而,日復一日的黑洞歲月過去之後,這群距離黃金最近的人們才真正了解到,大多數的人其實與黃金無緣。

9 特價288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頁數11/14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