渥爾坡-行為治療學派創始人
此一療法重點放在確認影響行為的因素,並設法消除適應不良的行為,設定明確治療目標、客觀評估成果,協助當事者學習更多有效的行為。適用於恐懼症、憂鬱症、行為異常等症狀,深具實用療效,亦適用於教育、壓力管理、小兒科及老人醫學等領域。 渥爾坡強調療效必須是明顯而經得起檢驗的,有系統地觀察和測量病人可以使我們更加了解人的天性,更有效地治療人的疾病。這樣的態度在當代將心理治療常態化的努力中,的確值得借鏡。──台大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 李宇宙 作為行為治療的肇始者之一,渥爾坡的胸懷是開放的、無私的,方法是科學的、冒險的……在本書中讀者可以大量地讀到各種行為改變技巧的創新與沿革,渥爾坡的不藏私與不居功應當是其中最大的推動力之一。──新光醫院精神科專科醫師 周勵志 本系列叢書具歷史性、當代性、實用性及周延性,可以讓讀者在很短的時間內,及很輕鬆的心情下,得以汲取大師的精華,不只對精神醫療院所內各級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師、社工員、護理人員、職能治療師適合入門之用,社區或學校中的諮商輔導人員、宗教社會福利領域內的助人工作者,甚至一般民眾有興趣了解心理世界者,也都是本叢書的適合對象。──台中私立仁愛之家附設醫院靜和醫院院長 陳登義 書海浩瀚,找一本好書,真難!擁抱好書,讀來很無憾,真好。 心理諮商經典系列,讓我輕鬆找到心目中的好書,讀生命潛能這套叢書等於讀完一門心理學,讀完一部心理學史,讀完一套心理重塑的密語。──專業作家、臨床心理師 游乾桂
孩子的天空:成長.學習.邁向卓越的七大需求
美國小兒科權威布列茲頓醫師與頂尖兒童精神科醫師葛林斯班觀察發現,在社會資源有限、各方需求競逐角力的情況下,今日家庭面臨的壓力與負擔之沉重遠甚以往;基於深刻長遠的關懷,布列茲頓和葛林斯班分別就兒童心理和身體健康的角度,結合紮實的臨床經驗和研究智慧,以對話錄形式生動的呈現健康小孩應享有的七大基本需要。唯有適切提供這批生力軍足夠的教養條件,未來社會的願景將充滿無限盼望。
人類發展-成人心理學
在過去,兒童期之後的發展研究始終不受發展學家的青睞。一般人認為,在經歷了青春期之後,便是發展之終點了。然而,人類在不同的生命階段都會不斷地遭遇到各種身體與心理上的挑戰,例如產假後重返工作崗位的婦女,即將轉業或退休的中年人,處理喪偶問題之寡婦,對抗生命末期之疾病的人等等,皆有待人們發展出各種因應策略,而這些因應策略反過來又會影響個人之身體與心理狀態,因此成人發展之議題仍相當值得我們關注。
心理病理學
心理病理學這本書簡潔地介紹成人心智疾病的主要類別,作者從歷史觀開始,討論心理異常可以如何界定,也回顧了主要的分類系統以及在進行分類與診斷時會出現的一些議題.作者討論了精神分裂症,焦慮疾患以及飲食疾患各個疾病的主要徵候、症狀以及它們對病人行為的影響,還有它們對親屬與朋友所造成的衝擊.在一系列的個案研討中,這些議題被生動地呈現了出來,顯見兩位作者可觀的臨床經驗,也讓學生有機會測試自己的了解程度.心理病理學這本書提供了實務所必要的知識及心智疾病的主要概念,可協助讀者檢驗並學習一些技術,適合所有修習普通心理學的學生,也適合正在學習心理照護的人們,不管他們的專業背景是什麼.
教育與道德發展
幼兒道德發展對任何社會都是重要的議題,然而相關的研究直至本世紀以前,並未受到學術界的重視,這種觀點直至1960年代,主要因柯伯格的研究而打破。柯伯格最大的貢獻,是顯示道德發展的研究,除了依循經驗法則以外,亦可兼及哲學思維。其所造成的影響極其深遠。本書雖已超出柯伯格的中心思想,但仍遵循著柯伯格所開創的傳統。 無疑地,道德發展今日已成為學術界研究重心之一。各種有關心理學,哲學,教育學,人類學,社會學甚至生物學的研究蓬勃發展。唯一最基本的問題,是「道德發展」對這些感興趣的學者專家們的定義為何?這個問題可能需長篇累積地深入探討。而這本書則為道德發展的研究,提供了綜觀的看法。
健康心理學(游)
心理學無疑促進了我們對健康的理解,這特別是得助於健康心理學(health psychology)這個有活力而清新的研究領域。Anthony J. Curtis首先界定健康心理學,且描述它所涉及的主要理論模式。然後,他考慮社會流行病學(social epidemiology)和健康策略(health policy)的附加領域,更進一步論述疼痛和疼痛管理、醫生-病人的溝通、疾病的心理因素、生活風格對健康心理學的衝擊、以及壓力和壓力管理。心理學理論被徹底應用於健康心理學的實施上,以顯示各個理論、模式和健康心理學研究對於日常健康行為的關聯。 這本《健康心理學》是為正要邁入高階研究的學生所量身定製。它具有一般教科書的特性,提供了各種檢驗和學習的技術。它應該足以吸引那些想要一窺心理學堂奧的學子,也有助於那些在各式療養機構服務的人員,不論他們是看護人員、醫療技術人員(paramedics)或社工人員。
打破沈默:幫助孩子走出悲傷
孩子都是快樂且無憂無慮的嗎?事實上,大多數的小孩是悲傷的。很多孩子在經歷過自然災害、人為破壞暴力行為所引起的死亡傷害後,他們變得震驚、麻木且恐懼而封閉自己,無法學習、感覺與溝通。 如何幫助與孩子一同面對死亡的課題,打破沈寂—因害怕、恐懼以及難過所造成的沈默?以安全及愛的方式治癒他們的傷痛。 本書是探討兒童悲傷反應與治療的專業書籍,在自殺、愛滋病、暴力及虐待案件上對兒童的心理影響,並提供真實案例、觀念解說與助人技巧。對於國人在經歷九二一震災、自殺事件不斷,協助孩子走出哀傷面對死亡的心理復健有莫大的助益。
健康心理學
健康心理學 本書主要分為四部份。第一部簡介健康心理學,包括其定義、涵蓋的範圍、及其追求的目標。這部份討論心理學的原則與研究方法,並特別強調壓力與調適,因為此乃幫助我們瞭解個人健康情況的關鍵;另外,第一部同時也收錄心理神經免疫學的最新發展。 第二部則著重於患病經歷、住院醫療和疾病防治三方面的研究。健康心理學者所關心的重要議題則在第三部討論。這些議題反應了健康心理學家研究方向的多樣性,不論是急性或慢性病、基本的疾病預防,乃至增進健康等等議題。其中有不少議題已經成為英國國家衛生政策裡最突出的幾項。 第四部更開展了本書的視野,不侷限於以個人的角度探討健康心理學,甚至考慮到家庭與社會層面對健康的重大影響。 作者簡介 Marian Pitts 英國Staffordshire大學心理學教授,她曾經在非洲做過研究,也在東倫敦大學、美國田納西大學與辛巴威大學任教過。 Keith Phillips Westiminster大學社會與行為科學學院院長兼心理學教授。 譯者簡介 王仁潔 畢業於台大生理學研究所,大學讀的是熱愛的獸醫系,也認真地修過教育學程。因為對所有關於生命的事物都有興趣,也勇於嘗試各種相關工作,目前正準備做一名有愛心的臨床獸醫師。 李湘雄 台北醫學院醫學研究所人文醫學碩士
動物和人的目的性行為
托爾曼 本書是新行為主義代表人物之一托爾曼(E. C. Tolman)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也是新行為主義運動的經典之一。托爾曼的心理學理論既是行為主義的,又是完形的;但另一方面,他又以行為具有目的性來反對傳統的行為主義,以意識覺知雖然存在,卻屬於私下秘事不能被置於科學王國之內來反對完形心理學。因此,就某種意義上說,他是在行為主義與完形心理學中間各取所需,走了一條他自己的目的心理學道路。
視覺與認知
視覺與認知 視覺是生物各種感官知覺中最發達的一個系統,也是知覺程序中被研究得最為詳盡的一個系統。尤其近一、二十年來,實驗心理學和神經生物學方面的進展,使視覺科學的研究在許多議題上已經具有相當的深度。 本書介紹的主題包括視覺知覺與視覺運動系統兩大部份,整體而言較偏重視覺訊息的處理。視覺知覺部份的前五章對現階段視覺研究者如何用系統分析來探討視覺的機轉有詳細的說明,其他章節則分別處理錯覺輪廓、立體、色彩與運動知覺;視覺運動部份主要著重於描述注意力如何影響知覺程序,及大腦對眼睛運動的操控。 這本書適合國內大學部心理學系高年級學生或心理研究所的研究生,修習「知覺科學」「認知科學」或「實驗心理學」課程使用,對教授或修習「生理心理學」「神經生理學」的研究者也有很高的參考價值。相信作者群在其專長領域方面的研究方法與成果介紹,對台灣認知神經科學研究的開展,有積極的啟發作用。
習慣心理學(歷史篇)
本書延續對「習慣」這個關鍵概念的研究,目的是要引起世人對自己與他人習慣的注意與重視,以期正視習慣對個人、人類存亡關係重大的事實。全書揭開古今中外與習慣有關的知識寶藏,堪稱該研究領域有史以來最完備者。
解讀生命密碼:自性光
自性光 徹底了解生命、改善現狀,每個人身上都有自性光由經、橙、黃、綠、藍、紫、黑、白、粉九色組成,各自代表不同的性格與健康狀況...選擇合適水晶可補身光不足。 光為生命三大要表之一。「光」看起來無色無味,實際上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原色所構成。 我們的生命本身也有身光、自性光,由紅、橙、黃、綠、藍、紫、黑、白、粉九色組成,如果有所欠缺,不能九光具足,人就呈現或暴躁或軟弱,或細膩或粗鄙...等等多種樣貌。可以說一生的性格、人際關係、健康狀況,甚至吉凶禍福都與自性光密不可分;如能了解自己的身光,就等於掌握了生命密碼;只要設去補足欠缺部份,即可改善性格,進而改變命運。 請你仔細閱讀,共同來了解生之密碼。 作者簡介 張世禎,民國四十八年生,輔仁大學法律系畢業曾任職海軍軍法官、味全公司法務室長,潛心研究光法,頗有心得。陳錦華,民國四十七年出生,輔仁大學法律系畢業,中醫師檢定考試及格,著有「強身氣功」。
我對你錯(二)
思考法 《潛能開發系列》是《水平思考法》創始人波諾博士,對人類思維程序最簡明、深入完整而精確的剖析。他以圖文並茂的方式,將人類潛能的「原創性思考法」鮮活地呈現在讀者的眼前,予人深思,啟人創見。 波諾博士強調:重創意、用腦靈活、隨機構想的「原創性思考法」,可以衍生出無數單純、圓滿、有效而出人意表的思維答案。他不像傳統的思考法,放棄想像而只重因果邏輯,將多元的思索過程,囿限於單一的、刻版的答案。波諾博士的《潛能開發系列》,史無前例,飽孕靈思,是教導人類開發人類潛能工程的最佳指南。 這套書,解說深入淺出,遣辭風趣明快,單看文字就能瞭解多元思考的理論內涵和實習步驟,書中另有圖例解析,使我們在學習過程的每道關鍵上,能輕輕鬆鬆地吸收到多元思考的精髓,激發我們的潛能。 博士在本書中把傳統延續下來的思考方式稱為「岩性邏輯」,並直接針對其僵化的分類、斷論、爭辯、深入分析批判,198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哈佛大學教授就感嘆的地說:「很難想像岩性邏輯殘酷、高傲的特性造成了多傷害!」 作者簡介 愛德華.波諾,1933年生於英國Malta郡,牛津大學醫學博士,劍橋大學哲學博士,曾執教牛津、倫敦、劍橋及哈佛大學,現任劍橋大學思考研究基金會主席。 波諾精研醫學,後旁及心理學及生理學,功力深湛,論著甚多,在學術界特受尊崇與推重。
我對你錯(一)
思考法 《潛能開發系列》是《水平思考法》創始人波諾博士,對人類思維程序最簡明、深入完整而精確的剖析。他以圖文並茂的方式,將人類潛能的「原創性思考法」鮮活地呈現在讀者的眼前,予人深思,啟人創見。 波諾博士強調:重創意、用腦靈活、隨機構想的「原創性思考法」,可以衍生出無數單純、圓滿、有效而出人意表的思維答案。他不像傳統的思考法,放棄想像而只重因果邏輯,將多元的思索過程,囿限於單一的、刻版的答案。波諾博士的《潛能開發系列》,史無前例,飽孕靈思,是教導人類開發人類潛能工程的最佳指南。 這套書,解說深入淺出,遣辭風趣明快,單看文字就能瞭解多元思考的理論內涵和實習步驟,書中另有圖例解析,使我們在學習過程的每道關鍵上,能輕輕鬆鬆地吸收到多元思考的精髓,激發我們的潛能。 博士在本書中把傳統延續下來的思考方式稱為「岩性邏輯」,並直接針對其僵化的分類、斷論、爭辯、深入分析批判,198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哈佛大學教授就感嘆的地說:「很難想像岩性邏輯殘酷、高傲的特性造成了多傷害!」 作者簡介 愛德華.波諾,1933年生於英國Malta郡,牛津大學醫學博士,劍橋大學哲學博士,曾執教牛津、倫敦、劍橋及哈佛大學,現任劍橋大學思考研究基金會主席。 波諾精研醫學,後旁及心理學及生理學,功力深湛,論著甚多,在學術界特受尊崇與推重。
少年不憂鬱:新新人類的成長之路
少年情懷總有數不盡的愁,會因青澀不懂交遊而懊惱;人生正要從學習起步,偏偏起步維艱,眼前彷彿漫天迷霧,看不清去路。從探索生命、規劃生涯到交友、求學。新一代的種種困境迷思,都在書中顯現。深情聆聽的諮詢者,貼近理解當事者的困境,以專業的誠摯剖析,為這大大小小的惶惑提出寬解之道,搭起一座關愛的橋,注視周遭各角落的焦灼心靈,共同開啟解疑人生的一扇視窗。
超個人心理學
心理學 心理學是研究人的科學,旨在瞭解人的經驗與行為,藉以促進人的身心健康及生活幸福。惟心理學的研究往往停留在人的心理層面,而疏忽了人的精神和超個人的經驗,本書對精神層面的探討,鮮國內心理學研究涉及,彌足珍貴。其內容就心理學家奉為圭臬的科學典範,和佛洛伊德及華森的兩種心理學典範予以說明,及客觀的評析,亦將化約主義的謬誤專章討論。 此外,詳細介紹了人文運動的振興與發展過程,闡明人本心理學的基本觀念等。為國內心理及諮商學術研究開啟新的一頁。 作者簡介 李安德博士,加拿大籍。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諮商心理學碩士,芝加哥羅耀拉大學實驗心理學博士。從1971年以來一直在台灣教授心理學,以及從事心理諮商工作。曾任台灣大學心理研究所與輔大應用心理系教授。現任台灣師大教育研究所與彰化師大輔導研究所教授。近十幾年來,專門研究心理綜合、人文諮商及超個人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