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探究竟!圖解宇宙‧地球的96個小知識
接續《探索奧秘!圖解不可思議的自然現象》,本書更進一步探索宇宙的種種不可思議。從我們居住的地球,以至太陽系中的月亮與其他行星,不可思議的現象比比皆是。本書以淺顯文字搭配清晰的插圖與表例,詳細說明宇宙大爆炸的形成、九大行星運轉方式、地球大陸板塊移動歷程等科學知識。運用科學頭腦來探究宇宙,教育性與娛樂性兼具,是一本老少咸宜的好書。
地球科學英漢對照詞典(精)
本詞典收集了地球科學相關領域之重要且常見的地科辭彙約90,000條,及天文學、太空科學、大氣科學、海洋學、固態地球科學與地球科學系統等最常見詞彙。所收集的辭彙領域包含了:●天文學:天文物理、星球結構及演化、星際物質與銀河系、天文觀測、星系(太陽系、銀河系)、天體的起源和演化等。●太空科學:高層大氣、電離層、磁層、太空電漿物理、雷達探測、及遙測科學等專業名詞與學術用語。●大氣科學:大氣物理學、大氣動力學、大氣化學及天氣學。●海洋學:海洋物理學、海洋化學、海洋生物學、海洋地質學。●固態地球科學:地球物理學、地球化學、地質學。本詞典的編纂目的在於提供從事地球科學研究人員或大學科技學院地球科學、地質科學、地球物理、大氣物理、天文研究所等相關專業的師生、翻譯人員或教育管理相關專業人士查閱和參考。
發現之旅(海報書衣版)
全彩精緻印刷,完整收錄數百張英國倫敦自然史博物館精美藝術作品 & 一部迷人的視覺饗宴,歷史上最偉大的10場自然探險 漢斯‧史隆的牙買加之旅/達爾文的小獵犬號航行/詹姆斯‧庫克的太平洋歷險/威廉‧巴特蘭的北美洲漫遊/華萊士的深入亞馬遜雨林/ & 17世紀至18世紀,這群探險家、生物學家、藝術家,在一趟趟的航海探索中,用數百幅素描、照片、手記,描繪出對自然物種(包含植物、動物、昆蟲)最令人讚嘆的藝術作品,構築成史上最動人的10場發現自然之旅。 & 發現自然、發現生命、發現歷史 讓我們一起進入這場自然史上最偉大的發現之旅!! & 發現之旅是一部迷人的視覺記錄,收錄了10次最重要的自然歷史考察探險故事。本書介紹的眾多冒險故事和偉大科學發現包括有:漢斯‧史隆爵士在1687年的牙買加之旅、詹姆斯‧庫克驚險萬分的太平洋航行,以及達爾文著名的歷史性航程。 & 倫敦自然史博物館收藏著世界上最珍貴的自然歷史文獻和相關的藝術品,它擁有 50萬的藝術品,以及超過一萬冊的文獻資料,其中也包括許多罕見的古卷宗。本書蒐集了倫敦自然史博物館裡的數百幅藝術品,都是不可多得的珍藏品,其中大部分是專門介紹在這10次狀闊的旅行。這些三個世紀以前精美的藝術品及素描、照片資料等都是自然科學領域最偉大的收藏之一,這些圖像背後的故事,是這些探險家、生物學家、藝術家和攝影師,將人類的成就與自然奇觀連結成一幕幕迷人的冒險旅程。
生態大咖─ 拯救地球的夢想家、擘劃家與企業家
獲得了普立茲獎的艾德華.休姆長期在環境保護上做了很多的努力,本書則是他對拯救大環境所提出的獨特見解。當人們仍因看到地球所遭受的破壞而處於驚嚇時,一群默默工作的環能大咖已成功的拯救了一大片的雨林和荒地,也保護了即將瀕臨絕種的生物。他們要告訴人們如果想繼續過著現在的生活,想讓人類的文明永續下去,一定要開始著手保護我們的環境。本書探討了許多發人省思的環保議題,也提出了實際實施的案例,包含了ESPRIT的創辦人兼執行長湯普金斯,如何從二十年前就開始著手進行綠化環境的改造,並拯救了岌岌可危的雨林生態;一群美國有影響力的環保抗爭者如何說服喬治.布希總統,迫使布希總統不得不承認人類才是全球暖化的元凶;以及一群好萊塢明星們如何發揮他們的影響力,讓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大大減少。當大自然反撲的新聞不斷出現在我們生活中時,《Eco Baron》這本書將給予我們希望和保證,它提供了拯救的方法,告訴我們只要有決心和一顆想改變的心,人人都可以讓我們所處的環境變不同。
大滅絕:不可忽視的地球SOS
自古以來與紅樹林沼澤地相連的岸邊都是人們聚居的地方,他們利用紅樹林所能提供的自然資源,包括木材、薪炭、食物、水產、藥物及其他化工原料等有用物質。美麗的紅樹林不僅為人類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休閒觀光場所,更是海洋生物多樣性的一個重要體現。調查研究表明,紅樹林是至今世界上少數幾個物種多樣化的生態系之一,生物資源非常豐富。紅樹林另一重要生態效益是它的防風消浪、促淤保灘、固岸護堤、淨化海水和空氣的功能。盤根錯節的發達根系能有效地滯留陸地來沙,減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茂密高大的枝體宛如一道道綠色長城,有效抵禦風浪襲擊。颱風襲擊,凡是堤外分佈有紅樹林的地方,海堤就不易被沖跨,經濟損失就小。紅樹林是海岸居民的「保護神」。近年來,不少學者發現紅樹植物及其土壤對某些重金屬,如鎘、汞、鋅及鉛有相當程度的吸附及固定作用,所以,現在許多國家及地區均有利用自然或人工濕地作為較廉價的污水處理系統。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海岸守護神,仍然沒有擺脫被人類破壞的命運。救救紅樹林吧!
深入淺出談地球科學
有科學家在美國《發現》雜誌撰文說,有跡象表明,第五紀冰川期即將來臨。此前,一些加拿大科學家在經歷了一九九六年的大風雪以後也公開宣稱,地球已經踏入了一個新的冰川期。與此同時,美國一家電視臺在科學頻道的節目中也暗示:地球在一九七○年左右就已經進入了第五紀冰川期。 二○○一年,美國中西部到大湖地區經歷了一場由於蜜蜂大量減少而造成的災難。美國威斯康新州的農民普遍抱怨,因為可惡的冷冬,蜜蜂都凍死了,結果使得他們的農作物因授粉不充分而大量減產。科學家認為,這正是第五紀冰川期的表現。 中國科學院蘭州高原大氣物理研究所的湯懋蒼等專家認為,現在地球正在從「太平世界」緩慢地向強對流型轉化,屆時強造山運動和熱能向機械能轉化的現象又會出現,一個新的大冰期很可能會降臨地球。他們還根據自己的模型推測,第五紀冰期大概將在一億年後來臨。 第五紀冰川期的到來會給地球造成什麼影響?第四紀冰川期的來臨,曾導致了大量生物物種的滅絕。 最近有美國專家稱,人類進化正趨於停止。若果真如此,這對人類本身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停止進化就是退化的開始。如果人類不能不斷地提高自身肌體的抵抗能力,而只滿足於享受「舒適」的自然環境和高科技帶來的「免疫」能力,那麼可以想像,在下次大冰期來臨時,人類將面臨全面毀滅的嚴酷命運。
台灣森林探險
十九世紀時台灣山林仍未大量開發,在茂密的森林中,生長著各式各樣的生態物種,對位於人類來說,那是一塊蘊藏豐富瑰寶的「秘密花園」;而時值海外探險熱潮年代,歐美、日本生態學者遂相繼來台,他們本著對植物研究工作的熱愛,深入台灣未經開闢的險峰峻峽,投入標本採集製作的工作;幸運地,台灣植物生態史的原貌,因這群學者的奉獻,而獲得了保留。 & 本書即以日治時期,歐美植物學者:佛歐里(法)、艾維斯(英)、卜萊斯(英)、威理森(英)、巴特雷(美)等人來台先後順序,詳實的紀錄其個人背景、來台採集的行程路線、所採集的樣本種類、為紀念其所發現而命名的台灣植物,並且有日籍友人或學生的為文追憶,以紀念這些學者對台灣植物的偉大的貢獻。
改變世界的地圖:一位科學研究者的孤寂與榮耀
當學生時,我們藉由枯燥無意識的背誦理解這個世界:死背礦物成分學地球科學,忘了自己正站在這塊堅實大地上;熟背週期表,卻無法理解這些英文字碼代表的化學元素怎能組成物質;或許學會用經緯度換算時差,卻從沒想過兩者為何相關…──【悅讀.選書】電子報 一幅地圖改變了人類對世界的認識,改寫了國家權力關係的規則…… 就是這張地圖,開啟了一個研究領域,開啟了一個方興未艾的時代,一個充滿科學研究的興奮和驚喜的時代,從此,人類終於蹣跚走出宗教教條的迷霧,開始了解人類和植物的真實起源。──序曲 威廉‧史密斯所生存的時代,是充滿教條、信仰和確定性的世界,是一個固執保守的英國社會,而他的發現和理論,卻將會動搖這個社會所賴以存在的基礎。──自沉睡中甦醒的土地 威廉‧史密斯接觸地質學的時候,該學問仍然可以說是比較屬於神話和迷思之列,而不屬於嚴格科學的範疇;而他進入地質學的奇妙世界,過程其實很平凡無奇。──查得沃小石的秘密 威廉‧史密斯接觸地質學的時候,該學問仍然可以說是比較屬於神話和迷思之列,而不屬於嚴格科學的範疇;而他進入地質學的奇妙世界,過程其實很平凡無奇。──改變世界的地圖 威廉‧海德‧渥拉斯敦正式去函地質學會,宣佈他計劃提出一份遺產,價值一千英鎊的股票,希望可以創立一個獎項──第一年的收入用來鑄造鋼模──然後每年頒給一個人,獎勵他或她「對於地球礦物結構」的研究。 ──所有榮耀歸於博士
看!岩石在說話
大自然的奧妙,常以不同型態、不同樣貌呈現,並在其中蘊藏許多故事和人生哲學,靜待人們去領會。王鑫,一個熱愛大自然的學者,他不以學術語言來介紹自然,反而用深刻的小寓言,來引領人們進入自然。在《看岩石在說話》中,王鑫帶著他的相機走遍台灣,拍下不同型態的岩石,用一幀幀照片,具體的述說有關自然的一切,及他研究地質數十年來的領悟,處處充滿對大自然的愛護之情。從「活生生的石頭」開始,王鑫說著進入自然的故事。到「如何看」一章,教導人們對自然的崇敬,直到「景觀的構成」、「美質」、「道法自然」、「自然教育」等章節,處處可見王鑫對自然的熱愛。 王鑫的照片生動有趣,每一個岩石特徵在他的眼中,也都成了有趣的故事、難得的珍寶。譬如高雄月世界的泥漿,是會畫圖的泥漿,編織出屬於他們的故事;澎湖沿海的濱台及島嶼上被風化了的玄武岩,則是海枯石爛的真實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