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史新論:科技與中國社會分冊
本書題為《科技與中國社會》,乃藉目前西方S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的研究取逕,作為中國科技史研究的借鏡,並圖以此促進科技史和其他歷史研究的對話。本書的目標有五: 1.反對實證論的科學理性與線性進步的史觀。 2.重視研究科技實作(practice)。 3.視科技為社會建構的產物。科技研究者不是獨處於象牙塔中的天才,而是不斷在同僚、體制、儀器和大自然之間穿梭,來往協調,以形成科技知識。 4.討論科技知識和物件如何形塑社會並從使用者的角度看待科技知識的生產。從科技知識的形成與擴散,檢討我們目前所身處的科技世界中的種種現象,以及日常生活中,人們如何應對這些科技知識。 5.反省科技本身的價值。不預設科技是人類理性發展的極致,並指出科技的研究成果及其體制,不但用以控制自然,亦用以控制人群,成為支配者(國家、階級、種族、性別)形塑特定秩序和常規標準的利器。 本書共收論文十篇,分別討論上古宇宙觀與天文星占、中國醫學與數學的知識形構、宋代科技的實作和文化間的關係、明代的數學與社會及中國和其他文明間的科技交流。雖非未涵蓋中國科技史的全部斷代或議題,卻指出了一些重要的研究課題與方法。就議題方面而言,技術史、博物學、數術、帝國主義的擴張與近代中國科技發展等都有待更進一步的挖掘;方法方面,除了一般人已熟知的脈絡化研究外,歷史上的知識論和實作、書的歷史與科技發展、科技知識與實作的跨地網絡、科技知識和科技物與權力支配和反抗的關係等,都是本書試圖拓展新思考方向。 經由複雜的歷史個案,我們盼望讀者與我們分享中國科技史的趣味,而不總是問:「為何中國科技落於西方之後」;並反思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科技,如何影響我們的社會、文化與自我,而不只想著:「如何利用科技促進經濟發展與提振國力」。
圖解天工開物
【圖解版】古今百餘幅彩圖,以淺顯有趣的圖文方式,精闢剖析農工業製造過程。《天工開物》討論了農業和手工業兩大領域內的三十項生產技術,可說是古今跨時代的農工業代表作。這本書雖不是專門的技術指導書籍,但卻為當時普遍的傳統生產技術留下了頗為完整的紀錄。<圖文解說:生動和真實>作者長途跋涉獲取實際經歷,對各種錯誤觀念持有批判態度,注重實踐並以自己的觀察、調查和試驗從事寫作,絕對不會盲目依從古書,因而書中內容具有生動和真實的特點。<由淺入深:輕鬆閱讀>我們保留了原典中的分類與標題,但先後順序加以稍微重新調整,從農業到手工業到大型製造業,循序漸進、由淺入深,並以淺顯的文字、活潑的導引、有趣的注釋與生動的補充說明,跳脫枯燥乏味的學究式說理,重新編撰的,可以輕鬆閱讀的作品。能看懂古人的文字,就能領略他們的思想脈絡,了解當時社會文化的狀態,找出可以學習借鏡的智慧精華。<百幅製圖:精闢剖析>這本書雖然是在明代才刊行,但在這些百餘幅圖的生產紀錄裡,不論是食品、成衣、鑄造工業,有很多是已經傳承千百年的技術知識,在西學大量湧入中國以前,這是一本綜合當代以及古代傳統科技的科技百科全書。在那個時代的世界上,或許也只有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具有技術百科全書的水準。所以英國的學者李約瑟把宋應星跟十八世紀法國啟蒙運動的領袖之一,主編「百科全書」的狄德羅相比,稱宋應星為「中國的狄德羅」。
雙面好萊塢科學科幻大不同
這是本有趣又迷人的電影科普讀物!事實將從幻想中被釋放……科幻電影是如何表達出我們對於科技何去何從的最深層希望與恐懼……l 雖無法判斷外星人是否長得像《星艦戰將》的蟲族戰士或《異形殺機》裡討厭的蛞蝓,那麼令人反感,但根據演化發展的歷程推論,外星人似乎是不可能恰好跟地球上任一物種長得一模一樣。l 全球暖化這件事的確正在發生。溫室效應是否真會導致難以置信的猛烈氣象和極寒氣候,就像《明天過後》的劇情?若海平面上升,會像《水世界》那樣整個地球都泡在水裡嗎?l 八千五百萬歲的蚊子和一億歲的蜜蜂,儘管未腐化,但是要取得仍有用的DNA似乎不太可能吧!這樣的DNA不會衰退或變得品質不佳?l 邪惡的機器人或出狀況的人工智慧,最極致的目標其實是想完全剷除人類。但是,現實世界中還沒有出現這種有思想的人工智慧。l 科學家到底是怪咖、英雄還是惡魔?這些電影藉由逼真而易懂的方法探索一系列錯綜複雜的主題,從太空旅行和雷射技術,到基因工程、全球暖化,以及核子戰爭的後果。儘管真實世界的科學工作或許不如電影裡演的那般精彩,不過對於廣大的觀眾群來說,若想一探當代某些最迫切的議題和想法,科幻電影必然是條既迷人又有效的途徑。
酷發明2.0
閱讀電子書,在虛擬世界過第二人生,使用會自動分解的生質塑膠為愛車噴上防盜微粒以防竊,穿上特殊材質運動鞋從事極限運動減緩台北101大樓搖晃的阻尼器,讓夜間景象一覽無遺的夜視攝影機我們每天都在使用各式各樣的最新科技,身處在未來感十足的建築大樓裡,但你曉得它們是如何運作和建造的嗎? 《酷發明2.0》精選百餘項最先進的高科技產品,詳介其構造與運作:從「生活」上的水耕栽培、空中浮床到「通訊」上的Wi-Fi玩具、抬頭顯示器,從「玩樂」上的PSP、Wii遊戲機到「行動」上的隱形快艇、Segway PT電動車,從「探險」上的太空站、火星探測車到「建築」上的法國密佑大橋、大峽谷天空步道,以及「防護」上的生物辨識、彈射座椅、淨水吸管……搭配X光圖、微距攝影、3D分解圖等精美圖片,以及清楚翔實的解說,探索現今最新及未來可能的高科技生活。
科技與生活
本書不同於坊間現有介紹科技在生活中應用的介紹性書籍,而是以科學、技術與社會(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STS)三者之間的關係為主軸,即以所謂的STS理論來探討人類生活中,科學與技術的研發如何改變社會的型態,而社會的需求又如何促成科技的進展。書中以澳洲的國家發展為例,利用科學與技術的觀點貫串全書來討論相關的社會議題,包括能源、醫療、工業、經濟乃至於未來的開發等,都有詳實的介紹與實際的例證。尤其目前高等教育強調通識化,國家發展強調永續經營,本書精采的內容可成為最佳之教材。本書適用於大學、技術學院之通識課程及理工、教育、管理、經濟、社會等科系之「科技與生活」課程使用。
材料破損分析
「材料破損分析」(Failure Analysis)相當於「材料診斷學」,也就是當材料發生破損時,利用各種儀器及方法,從破損的形貌觀察及破損成份分析,推斷破損的機制,並藉此尋求破損原因,以便對症下藥,或者避免重蹈覆轍。材料破損形式可歸納為機械力破損、腐蝕性(化學力)破損及高溫(熱力)破損。機械力破損主要涵蓋恆力破損、疲勞破損及磨耗;腐蝕性破損則包括均勻腐蝕、粒間腐蝕、孔蝕、隙縫腐蝕、伽凡尼腐蝕、去合金等類型;高溫破損主要分為高溫腐蝕破損與高溫強度破損。針對這些材料破損種類,本書將詳細說明其破損特徵與破損機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從事破損分析工作,有許多分析儀器與檢測技術可以利用,大致區分為破損形貌觀察工具與破損成份分析工具,前者包括宏觀觀察、微觀觀察及電子束觀察相關儀器,後者則涵蓋表面分析、次表面分析及本體分析之各種儀器;此外,非破壞性檢測亦為破損分析必須了解的技術。另外,從材料破損分析的角度,殘留應力量測及破壞力學理論亦是重要的輔助方法。本書針對這些破損分析工具及技術亦將作完整介紹。
圖解90分鐘了解尖端科技的結構
目錄 前 言 序 章 尖端技術與產業.經濟的關係 PART1 電子技術的世界 PART2 通信&網路技術的世界 PART3 新素材的世界 PART4 生命科學與生物科技的世界 PART5 新交通與運輸系統的世界 PART6 環境與能源技術的世界 PART7 尖端技術的世界
古文明七十發明
兩百五十萬年來最偉大的發明是什麼?最早的房屋是什麼樣子?輪子的演進歷程為何?最早製作木乃伊的文化竟然不是埃及?最重要的農業發明是什麼?早在七千多年前就有鑽開頭骨治病成功的外科手術?發源於中國的除了名列世界三大無酒精提神飲料的茶之外,現今養活最多人口的馴化水稻也是起源於中國,甚至是風靡西方世界的足球運動?本書從兩百五十萬年前人類遠祖使用簡易的石器工具開始,一直瀏覽到十五世紀的初期,從古文明令人炫目的種種發明之中,精選影響今日世界最鉅的七十種發明,分為〈技術〉、〈藏身處所和生計溫飽〉、〈運輸〉、〈狩獵、戰爭和運動〉、〈藝術和科學〉、〈裝飾人體〉六大篇,各篇依主題再細分章節作深入的研究與探討,經由考據推論各項發明的起源、演變與特色,為你述說一則則迷人的歷史故事。本書特色包括:一、還原古文明時空,揭開古代發明的祕密欲揭開古代發明的祕密,必須以人類演化史及世界歷史等縱向線索為經,具備世界各地自然環境及地理條件等橫向知識為緯,並運用化學、力學等科學原理進行分析,更需要深入了解古代各文明社會的制度架構,試圖從留存至今的蛛絲馬跡與文獻紀錄等斷簡殘篇中,還原各項發明當時的時空背景,有時候還需要加上一些想像力,才能解開古代發明的祕密,作出合理的解釋與推論。二、世界權威專家跨國合作,共同破解人類發明史的疑團四十二位頂尖的科學、考古及歷史學者組成跨國團隊,運用現代科學與最新的研究成果,聯手探究世界各地考古遺跡與零碎片段紀錄,深入淺出剖析古文明各項發明的發展歷程,彙整出具權威又客觀的研究結果。有些發明的源頭有明確的考古證據,有些只能從古人遺留下來的文獻與圖示推論,有些沒能留下痕跡的發明仍神祕無解,無論如何,都能從中窺見人類古文明的整體樣貌。三、老祖先深具巧思,讓人類生活得更好人類史上的大小發明或重要或看似枝微瑣事,都是老祖先在不同時期與地區創新的智慧結晶,其中有些更是革命性的重要發明,兩萬五千年前出現的「帶孔針」即為一例;有了針把皮革、毛皮等具保護功能的材料縫製成多層次衣物,歐亞人種藉此才能整年在遼闊的凍原上生活。早於西元前二五○○年駱駝就已馴化,然而一直要到二千多年後「駱駝鞍具」的發展出現,才打通了跨越撒哈拉沙漠的長途貿易大道。《古文明七十發明》帶你乘著時光機回到古文明世界,綜觀人類祖先深具巧思的精彩發明!◆全書共計五百五十四張精美圖片,包含四百八十四張全彩照片。◆四十二位世界頂尖的科學、考古及歷史學者跨國合作,共同破解人類發明史的疑團。◆知名建築學者漢寶德、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館長王駿發專文推薦。
真空技術精華
本書分為七章,內容由淺入深包括重要的氣體理論、應用真空的基本原理、真空中氣體的性質及真空中的氣流形態、真空範圍的區分、真空技術應用的範圍等。 抽真空的方法有各類幫浦的介紹包括原理、構造、操作及應用等。真空量測包含介紹各類真空計及其校正、真空的基本量,如抽氣速率、氣流通量及氣導的測定、真空系統計算包括管路氣導、薄壁上孔道的氣導、有效抽氣速率、抽氣速率損失、氣體分子的平均自由動徑、氣體分子撞擊率及單分子層附著時間等的計算。 真空系統的測漏包括測漏儀、找漏孔及堵漏、真空系統的污染包括防止及消除污染的方法、系統烘烤對真空度的影響。此外並介紹常用的真空製程、高科技真空製程及鍍膜技術。 本書可使入門者循序漸進的學習,亦可作為熟悉真空科技者有系統復習的參考資料。本書可供真空技術課程的用書,及從事與真空相關的科技人員的參考書。
工廠自動化30 STEPS
小小的日本之所以能夠成為經濟大國乃拜製造業所賜。有製造業斯有經濟界;美國脫離工業化社會進入服務社會的結果,卻導致了生產力低落。自動化的引進是日本製造業的活化泉源之一。當今企業存續問題已不能只考量國內競爭,更需要掌握國際化的競爭。企業經營管理為確保利益,無論在金融、資訊及科技各領域中都必須佔有領先地位。而構築智慧型自動化系統一途。本書將製造體系加以解析,把智慧型自動化系統的建置與發展分為安全、工具、工程、生產線及工廠單位五個部份,以詳細的30個步驟,輔助具體事例加以說明,讓您即學即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