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3~0924_三采成書全書系
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中文書 > 全部商品

國術太極拳

吳圖南  著
大展 出版
2015/10/01 出版

著名武術家【武林壽星】吳圖南一生致力於武林研究、教育和弘揚工作,集吳氏、楊氏太極拳精華于一身,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拳術風格,堪稱太極拳之泰斗。全書共五章,包括太極拳用功秘訣、行功心法、太極十三勢歌、打手法總論及說明等,圖文並茂,研習方法簡捷、精煉、實用。

9 特價18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少林拳術秘訣考證

唐豪  著
大展 出版
2015/09/01 出版

《少林拳術秘訣考證》是對少林拳術秘訣的考證研究。唐豪是武術史和民族體育史學科的奠基人,足迄今唯一一位對武術文獻和民族體育文獻做過系統整理的學者。深入認識他的開拓精沖和學術成就,把他所汲汲開創的武術學業繼承下來,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9 特價19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三十六式養生太極拳(附VCD)

苗樹林  著
大展 出版
2015/09/01 出版

本書包括36式太極拳的拳理、教與練、分解動作詳講、用法講解、行拳要論等。在每一個部分都有詳盡的講解,如在教與練部分有體表教學、練習方法等。本書內容詳盡全面,講解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具有可「動」易學的特點,是太極拳入門者的極佳輔導教材。

9 特價29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李漢章拳術與盤身練法

李拓原  著
大展 出版
2015/09/01 出版

第一章 拳術總論 一、練武宗旨 二、虛心受教 三、練武須知 四、武學道功 五、形意拳起源概況 六、形意、太極、八卦三家拳合一說 七、形意拳之名稱 & 第二章 形意拳概述 一、形意說法不一 二、五行拳(也稱意拳) & 第三章 形意拳之要義 一、形意拳意、精、氣、神、勁五個方面含義 二、形意拳之內與道家內丹術的關係 三、為什麼分三節 四、形意拳練法注意的問題 五、知三害 六、明四梢 七、內三合與外三合(也叫六合) 八、八字秘訣 九、調節呼吸 十、練拳三步功夫 十一、七體和十四處打法 十二、八字功 十三、泄五火 十四、上下搭橋(也叫鵲橋) 十五、練功時刻對照表 十六、講丹田 & 第四章 形意五行拳之講義 一、五行拳為形意拳之根本 二、兩儀生四象 三、兩儀合三才 四、劈拳講義 五、崩拳講義 六、鑽拳講義 七、炮拳講義 八、橫拳講義 & 第五章 形意十二大形的動像 一、龍形的動像 二、虎形的動像 三、猴形的動像 四、馬形的動像 五、鼉形的動像 六、雞形的動像 七、鷂形的動像 八、燕形的動像 九、蛇形的動像 十、駘形的動像 十一、鷹形的動像 十二、熊形的動像 & 第六章 內意的拳法與演練運動中的方式 一、形意五行拳與十二形配備練法 二、三盤手論說 三、形意拳散練之要點 & 第七章 形意拳五龍盤身的練法與特點 一、形意拳五龍盤身的練法 二、形意拳五龍盤身的特點 三、盤身拳法應注意的方式 & 第八章 八卦轉九宮練法 & 第九章 散手論說 & 第十章 形意盤身刀、八卦盤身刀與盤身的形成 一、從刀談起 二、刀的用意和十二個分解刀形 三、刀法的變化動作 四、行走的刀法三十六變招數(須會變換連接) & 第十一章 形意、八卦盤身刀(雙刀)練法及動像 一、形意盤身刀的練法及動像 二、遊身八卦盤身刀的特點 三、形意、八卦盤身刀(雙刀)演練套路 四、遊身八卦盤身刀連環轉九宮(路線圖) 五、形意、八卦盤身刀連環轉九宮歌訣 & 附錄一 孫祿堂著《拳意述真》述郭雲深、李奎垣先生言 附錄二 李漢章先生生平軼事 附錄三 形意拳傳承及個人信件材料 後記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薛顛武學錄

薛顛  著
大展 出版
2015/09/01 出版

本書在供各界武術愛好者鑒賞、研習和參考,以達弘揚國術,保存國粹,俾後學者不失真傳而已。原書大多為中華民國時期的刊本,作者皆為各武術學派的嫡系傳人。他們遵從前人苦心孤詣遺留之術,恐久而湮沒,故集數十年習武之心得,公之於世。叢書內容豐富,樹義精當,用字淺顯,解釋詳明,並且附有動作圖片,實乃學習者空前之佳本。

9 特價40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散打高級技法精要(附DVD)

大展 出版
2015/08/01 出版

《散打高級技法精要(附光碟)》由武兵、武冬、王宏強所著,揭示了散打高級連招技法,是競技獲勝的秘技, 突出了「多點打擊」「連招絕殺」「技功雙顯」等特點,運用時絲毫不給對手喘息的防守機會,是比賽制勝的法寶。修煉此技,需要練習者有較高的身體素質,用技 時方能遊刃有餘。

9 特價29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道家太極棒尺內功

王鳳鳴  著
大展 出版
2015/08/01 出版

總論、太極棒尺內功理論基礎、太極棒尺內功學練方法等內容。

9 特價19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王培生太極拳體用解

張耀忠  著 、厲勇  著
大展 出版
2015/07/01 出版

《王培生太極拳體用解》是著名武術家王培生先生的弟子、中國武術八段、北京市武術協會委員張耀忠先生的最後一部作品,書中詳細介紹了王培生先生演練的太極基本八法、五行法、三十七式太極拳,以及王培生先生對太極拳技擊的作用、理念、心法及一些秘傳實戰技巧。

9 特價21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侯氏太極拳用法解析(附DVD)

張昱東  著 、艾光明  著
大展 出版
2015/07/01 出版

張昱東、艾光明所著的《侯氏太極拳用法解析》是為希望進一步提高太極拳技術水平的太極拳愛好者而作。侯氏太極拳以外練拳架為基礎、以內養氣功為根本,並以打手、技擊聞名於世,故別稱「武當傳統三合一太極拳」。「三合一」訓練方法是提高太極拳技術水平的關鍵,是張三豐祖師所創的入道之法,希望廣大太極拳愛好者能學會它、掌握它,步入一脈相傳的中華太極拳的修煉正道。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楊式內傳太極拳小快式(附DVD)

張漢文  著 、蔣林  著
大展 出版
2015/06/01 出版

本書所介紹的楊式內傳太極拳小快式,是蔣林、張漢文先生的恩師張文炳(字虎臣)先生所傳。小快式是楊式太極拳體系中的高級功法,為實用拳架,世傳稀少,可謂是楊式太極拳中的珍品,多年來未曾泄世,知其全貌者更少。蔣林、漢文先生將所學原原本本地奉獻給讀者。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神遊太極 第二輯 (附DVD)

莊茂山  著
大展 出版
2015/06/01 出版

太極拳就是在陰陽、虛實之間找尋動靜之機。所以吾師常謂:「能知陰陽,手上便有分寸,能分虛實,腳下便有斤兩。」陰陽、虛實、動靜,是太極拳的基本元素,鬆沈、貫串,則為修練太極拳的目標,所謂無使有缺陷處,無使有凹凸處,無使有斷續處。簡單的說就是整體貫串勁的中正安舒。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鄭子太極拳三十七式示範教材

謝昭隆  著
大展 出版
2015/06/01 出版

本教材之編纂,首重干嘯洲大師正確理念的傳達,為使初學者易於理解,並特將練拳時,身體外形必須隨式變化之部分,區分為「上肢」、「腰胯」及「下肢」三部,按拳式進行,將對應變化動作以連環圖說的方式闡釋,期使大家易於模擬。 & 鄭子太極拳三十七式名稱 第一段 一、「預備式」、起勢、右抱 二、「左掤」、左抱 三、攬雀尾之「右掤」 四、攬雀尾之「履」 五、攬雀尾之「擠」 六、攬雀尾之「按」 七、「單鞭」 八、「提手」 九、「靠」 十、「白鶴亮翅」 十一、「左摟膝拗步」 十二、「手揮琵琶」、左摟膝拗步 十三、「進步搬攔捶」 十四、「如封似閉」 十五、「轉身十字手」 第二段 十六、「抱虎歸山」、攬雀尾之履、擠、按、斜單鞭 十七、「肘底捶」 十八、「右倒攆猴」 十九、「左倒攆猴」、右倒攆猴 二十、「斜飛式」 廿一、「左雲手」 廿二、「右雲手」、左雲手、右雲手、左雲手、單鞭 廿三、「單鞭下勢」 廿四、「左金雞獨立」 廿五、「右金雞獨立」 廿六、「右分腳」 廿七、「左分腳」 廿八、「轉身蹬腳」、左、右摟膝拗步 廿九、「進步栽捶」、上步攬雀尾、單鞭 三十、「玉女穿梭一」 卅一、「玉女穿梭二」 卅二、「玉女穿梭三」 卅三、「玉女穿梭四」、右抱、左掤、左抱、攬雀尾、單鞭、單鞭下勢 卅四、「上步七星」 卅五、「退步跨虎」 卅六、「轉身擺蓮」 卅七、「彎弓射虎」、進步搬攔捶、如封似閉、轉身十字手(還原) & 練拳呼吸注意事項 & 太極拳對呼吸的要求,首重「自然」,初學者於行、坐、立、臥時,呼吸皆須保持平順自然,空氣完全由鼻進出,再逐漸著意練習,使呼吸儘量「細、長、靜、慢」,不要多久,由於意識的放鬆及上身含胸、拔背、鬆腰、沈肩等姿勢的配合,自能氣沈丹田,而行腹式呼吸;當腹式呼吸已成自然習慣,養氣充足後,可再加以意念導引,練習「河車倒運」以求打通任督二脈。 & 呼吸配合行拳動作之要領,取決於腰胯:腰胯轉動時為呼氣;轉動之前,身體重量移轉重心腳的過程,則為吸氣。但如腰胯未左右旋轉,呼吸配合動作的原則如下:往上為吸、往下為呼;往內為吸、往外為呼;往後為吸、往前為呼。由於呼吸與動作一定要配合正確,才能有效發勁,初學者定要細心體會練習。 & 根據作者多年心得,當呼吸自然,氣沈丹田,養氣充足飽滿,並以「河車倒運」練氣打通任督之後,只要一開始行拳,馬上即會感覺氣遍週身,指尖漲麻;更奇妙的是:每當拳架有彆扭不順情形,「氣」也會自動幫助衝關修正,奧妙之處有待讀者將來慢慢體會。

9 特價45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太極傘:武與舞的本體覺POWER

商鼎 出版
2015/05/15 出版

太極拳近年來雖在國際上普遍推廣,但在登堂入室與健身防身的出版資料仍嫌不足,或是淪為太極體操而殊為可惜,或是敘述過於玄妙難以應用與理解;本書不炒冷飯而由更生活化與科學化的方式來介紹太極武藝--太極傘,兼顧理論背景與實務應用,除了一般太極拳強調的要聽別人的勁,更重視聆聽己勁之本體覺(Proprioception)的鍛鍊,對於初學者或是想深入研究中國武術與舞蹈藝術內涵的人,都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參考資訊。

79 特價3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武人琴音

香港中和 出版
2015/05/12 出版

一代武學宗師口傳心授 & 獨步天下的技擊與養生之法 掌風拳影裡的中國 & &彰顯一脈華夏文明的千古傳承 & 講述形意拳一門三代--尚雲祥、韓伯言、韓瑜在各自時代的遭遇,凸顯百年武人命運。首次披露尚門韓傳形意拳心法和“大刀向鬼子頭上砍去”的喜峰口之戰刀法。

9 特價31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逝去的武林

香港中和 出版
2015/05/12 出版

一代武學宗師口傳心授 & 獨步天下的技擊與養生之法 & 掌風拳影裡的中國 & &彰顯一脈華夏文明的千古傳承 & 《逝去的武林》曾在武術專業雜誌《武魂》上連載,在未出版前已轟動國內外武術界,初版即成為暢銷書。 & 李仲軒先生以七十餘年武學實踐,講述他所師承的民國年間三位形意拳大師唐維祿、尚雲祥和薛顛的言行、造詣,以及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武林中人的生活實情、習武者特有的思維意識和為我中華所獨有的身體訓練法門。秘傳與絕技之外,更有生活理念、生命感悟的餘音。

9 特價36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高術莫用

香港中和 出版
2015/05/12 出版

一代武學宗師口傳心授 & 獨步天下的技擊與養生之法 掌風拳影裡的中國 & &彰顯一脈華夏文明的千古傳承 & 本書是《逝去的武林》續篇。由“家世”和“武學”兩部組成。 & 前部由武學大家李仲軒(1915~2004)的後輩講述自鴉片戰爭至今,李仲軒的父系和母系家族成員在歷史大變遷中的個人命運,他們眼中李仲軒的性格愛好和生活細節。凸顯一支世系的百年傳承。 & 後部是象形術探佚。李仲軒的最後歲月便是講解象形術。本書根據薛顛親著《象形拳真詮》和李仲軒口傳,對象形術進行了完整解析。

9 特價396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叔公教我打太極拳:三十二式出招

邱文彥  著
臺灣知識庫 出版
2015/05/04 出版

叔公60歲都出國比賽,而且勇奪第一名,你還在等什麼呢?醫療科技的進步,延長人類的壽命,但是活得長壽還不夠,活得健康才是人類最大的財富,也是現代人的首要追求。然而,在競爭日益激烈,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的今天,相信很多人會有一種感覺:我們好像沒有疾病,但是又似乎稱不上健康。很多忙碌的現代人獨處時常被莫名的焦慮感、疲倦感、煩亂感、無聊感、無助感默默影響及困擾。這些感受就是現代人會面臨到的狀況:心理疲勞與心理疾病,將會是危害健康的「隱形危機」。所以,如何讓身心學習放鬆,將會是十分重要的課題。這是一本圖解太極招式及說明經絡對健康保健影響的實用書籍,非常適合現代忙碌的上班族們,調活經絡,養生保健。讓沒學習過太極拳的你,能輕鬆了解太極拳的鬆緊意勁及盤架,是現代人絕對不可錯過的一本好書。聯合推薦台灣知識庫 丘昌其前臺北市體育會太極拳委員會主任委員 溫送珍臺北市體育總會太極拳協會榮譽理事長 程明來臺北市體育總會太極拳協會理事長 魏博南

9 特價324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楊班侯太極拳真傳(附DVD)

大展 出版
2015/05/01 出版

本書全面系統地闡述了楊班侯太極拳架系列綜述、楊班侯中架太極拳、楊班侯快架太極拳、楊班侯大架太極拳、楊班侯提腿架太極拳、楊班侯小架太極拳、楊班侯傳楊式炮拳等內容。 & 楊班侯太極拳架系列簡介 & 李萬成所傳楊班侯太極拳械,內容相當豐富。太極拳包括中架、大架、小架、快架、提腿架、四路炮捶、十三路炮捶、撩挎八卦掌。雙人練習的有太極推手、大、散手、32短打等。此外還有太極樁功、太極內功、太極球、太極刀、太極劍、太極槍等。 & 本書介紹的主要是太極拳架系列。 & 1.楊班侯中架太極拳 & 這是班侯拳的入門架子,類似目前流行的楊澄甫定型拳架,永年人稱之為楊氏老架。其姿勢高低與動作幅度皆適中,弓步坐腿,膝蓋不超過足尖,速度較慢,打一遍約20多分鐘。在手眼身法步皆能合度的基礎上,做到圓活連貫,上下相隨,由鬆入柔,運柔成剛,漸至輕靈不浮,沉穩不僵,加之推手練習,可收相當之功效。 & 此架體用兼備,老少皆宜,尤以健身效果顯著,堅持演練,可舒筋活血,順氣通絡,調節陰陽,祛病延年,因而最宜在廣大武術愛好者中推廣。 & 2.楊班侯快架太極拳 & 快架是在中架具有相當功夫時,為增長武功而深入練習的拳架,側重於發勁練習。其特點是速度快,姿勢低,長功較快,實用性強。全套拳架要在3至5分鐘內練完,故稱快架子,亦屬低架。 & 該架在姿勢與技法上與中架有明顯的區別,步子比中架大,弓步坐腿,膝蓋一般要超過足尖,大腿基本平行於地面,或臀部再低一些。上步時身體不可起伏,足稍向外側繞至身前,以前足大趾尖著地。在演練速度上,除整體速度較快之外,很多定式動作要發勁。 & 要求以意行氣,以氣催勁;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勁合,不用拙力。很多動作均含有上中下三個部位的打法,動作大開大合,舒展大方,虛實分明。 & 據說楊班侯在打快架的四隅捶時,四捶聽起來是一個聲音,使人目不暇顧。其技擊意義多為直取,但非外家拳之剛直,內中仍然有化、引、拿、發之程式,直中有曲有圈,剛中有柔,勁不可斷,正所謂「直圈」、「含圈」,出手中隨時都有螺旋勁。此架難度較大,即使中架功底較好,初學也難以較快適應,必須先分段練習,隨著功底的增長,漸至一氣呵成。 & 3.楊班侯大架太極拳等動作的差別 & 大架的特點與快架近似,但比快架的步子和動作幅度更大,姿勢更低,速度略慢,側重於功力的增長。弓步坐腿,臀部均低於膝。由於重心低,還要邁步如貓行,不能起伏,故而腿部用力大,最吃功夫。 & 功夫深的可以在方桌或板凳底下穿越。練習大架能將周身筋骨拉開,在實戰中也能遇高隨高,遇低就低,身法自然,隨心所欲。 & 4.楊班侯提腿架太極拳 & 提腿架,顧名思義,就是強調要把腿提起來。該架和中架的名稱順序相同,只是練法不同。它是專門練習腿功和樁功的拳架,要求每個動作在上步時,先將一腿直立,另一腿提起,大腿與地面平行,然後單腿沉腰下蹲,再將提起之腿仆步伸出。每次提腿,均含有蹬、踹、挑、踩、挫和膝部沖頂等腿法,以達到腳下落地生根,穩如泰山,一身輕靈,手腳並用,隨心所欲之目的。 & 顯而易見,這種練法的功效大,難度也大,一般人開始學習,很難將一套拳一氣打下來。 & 5.楊班侯小架太極拳 & 楊班侯小架太極拳,是在練習中架、快架、大架、提腿架之後,以練意練氣為主的高層次拳架,傳授也十分秘惜。其特點是姿勢高,速度慢,動作幅度小,可以站在方桌上演練。雙手總似抱球狀,練完一遍約30多分鐘。其動作名稱與其他楊式拳架類似,但有許多「開合」動作,這是其他楊式拳架所未見到的。 & 姿勢變換也有起伏,但不是先起後沉,而是先沉後起,上步時身稍沉,弓步時身再起,這樣做有抻筋拔骨之效,也符合發勁的力學原理。 & 小架的練功層次,可以說是由招功、勁功進入氣功階段的練法,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以便達到無形無象,全身透空,肅靜自然之境。太極拳講究由開展到緊湊,練到最後,由大到小,有寸勁、分勁之內涵。但若以健身為主,也不一定要先練快架、大架才能練小架,老年拳師以此架養身也更為合適。 & 賈治祥老師講,小架不輕易傳授,是因為不好練,擇人極嚴。要全身放鬆,用「心」來練,徹底地以意領氣,以氣運身。呼吸可以逐漸與動作配合,但攆不上就不要配合,千萬不能憋氣。氣通全身,有感覺,手心發熱,身體發癢,骨縫都練開了,有時發響,但不要著意追求。 & 6.楊班侯傳楊式炮捶 & 楊式炮捶,有兩種套路:四路炮捶和十三路炮捶。 & 四路炮捶實際上是六個短套路的組合,各有其獨立性,可以單獨練習,沒有固定的連續性。十三路炮捶是連續的九式動作。 & 這兩種套路都是以增長功力和練習技擊應用的套路,是鍛鍊剛勁、直勁、螺旋勁,增長爆發力和內力的拳勢。要在中氣貫足,柔纏螺旋擰裹中,顯出剛、快、脆的形象,體現太極拳如綿裹鐵,柔中寓剛,剛柔相濟的真諦。練習炮捶還能將周身筋骨拉開,氣血暢通,節節貫串,增強體質,健全內臟,提高內力。 & 至於為什麼叫「四路」、「十三路」炮捶?前輩並沒有詳細解釋,可能是從方位和五行八卦的角度命名的吧! & 眾所周知,陳式太極拳的第二路也叫炮捶,但它與楊式炮捶沒有淵源關係,練法和名稱都大不相同。在中國武術中,炮捶是較為剛烈威猛的拳勢的一種概括性名詞。著名的三皇炮捶流傳很廣,少林寺也有少林炮捶三路,陝西紅拳系統中的炮捶套路多達十餘套。 & 楊式炮捶,似乎在楊健侯的各分支中無傳,是楊班侯所創,還是楊祿禪所傳,已無法考證。但他作為楊班侯所傳的一個重要練功方法,是客觀存在、也非常寶貴的。 & 此外,楊班侯還傳有一種單練套路:撩挎八卦掌,按照八卦方位進行練習。其動作和四路炮捶的「撩挎捶」類似,但不屬於炮捶,本書附於炮捶之後加以介紹。 & 以上拳架系列,充分體現了班侯拳「擰裹、鑽翻、螺旋、崩砟、驚彈、抖搜」的六合勁特點,使拳式在手眼身法步的前進、後退、上下、左右、閃避、迴旋、奇正等多方位得到鍛鍊,從而做到內外合一,渾然一體,在千變萬化中克敵制勝。

9 特價37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妙諦傳心 太極拳經秘譜匯宗

何欣委  著
大展 出版
2015/04/01 出版

本套叢書共三本,分為經、論、解三編,分別是《妙諦傳心——太極拳經秘譜匯宗》《神運無方——太極拳論秘譜匯宗》《微言大義——太極拳解秘譜匯宗》。 & 【經】 & 所謂經,路徑也、方法也,規矩準繩也。此編主要匯集了太極拳歷代宗師所傳承授受之口訣秘譜,其內容多言簡意賅,而其意蘊則微言大義,理法兼備;斯編廣納博收,抉微索引,所集內容之廣,前所未有。命名為《妙諦傳心——太極拳經秘譜匯宗》。 & 【論】 & 所謂論,論述也、闡發也,引申也。此編主要收錄了各派名家對太極拳理法所闡發之論述,這些精闢的論述均自實證實修、身體力行而來,乃歷代宗師一生經驗之結晶,可謂是字字千金,彌足珍貴;這些太極拳精論,對於廣大的太極拳愛好者來說,必將會起到提攜引路之妙用。此編命名為《神運無方——太極拳論秘譜匯宗》。 & 【解】 & 所謂解,分解也、釋義也,乃先賢對拳經之解悟也。歷代傳承之拳經、拳論,大多皆直指真詮,其中之微言大義不經解釋,後學難明;但未經證悟,所解又未必得真,很多時候僅從文字義來理解,不一定即是太極之真意。本編彙集之論解,皆是歷代公認之太極拳宗師所闡述,以求其符合正知、正見、正論之訴求。此編命名為《微言大義——太極拳解秘譜匯宗》。 & 【意義】 & 理法共參 & 該套太極拳經、論、解匯集,三編一體,層層遞進,從點、線、面、體,多角度、分層次立體解構太極拳的核心修煉秘旨,使太極拳之理、法、訣、用,皆可透過本套叢書得以全景式的呈現,從而還原太極拳之本來面目;使廣大太極拳愛好者,有理可循,有法可依,有據可查,在日常練習中不至於蒙昧無依,趨入旁徑。 & 此經、論、解三編,雖為一體,但各有側重,分別從不同角度深入剖析太極拳之理法、練法、修法。同時,將各派先賢之拳論彙集一編,亦可供讀者逐一進行比對研究,互參互證,使太極拳之核心內涵更加透徹明晰,可謂是法訣俱全,真機畢現,實乃日常必備之資料,習拳悟道之圭旨。 & 【挽救資料】 & 此套太極拳經、論、解叢書,抉微索隱,鉤沉起軼,將散在各個論著裏的歷代太極拳宗師拳論均進行了細緻入微的整理和彙集,透過條分縷析地分類彙集整理,使歷代先賢之拳論資料得以眉目分明,理法兼備,顯明而直指,讀者無論是查閱抑或是研究,均可展卷而盡覽,一目而了然。 & 其次,從傳承的角度來講,此經、論、解三編將歷代宗師之拳論整理彙集成冊,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挽救和保存歷史資料,使這些珍貴的太極拳文字資料不至於隨著時間的久遠而散失,這也是太極拳在傳承發展過程中非常迫切的一件現實工作。 & 所以,整理和彙集前賢之精論,對於太極拳文字資料的歷史留存,刻不容緩,意義重大。 & 【結語】 & 中華武術,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雖門派各別,但均各有得力。而太極拳作為一門內外兼修,煉養結合的優秀拳種,其拳理根植於我國傳統文化,伴隨著歷代前賢的傳承發揚,業已成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以來都深受各界人士所推崇和喜愛。其影響力之巨,適應人群之眾,傳播範圍之廣,可謂古今罕見。如今更是作為中華傳統武術的代表拳種,早已走出國門,廣泛傳播於世界各地。 & 縱觀歷史,任何一個拳種,能夠經受住歲月的洗禮而流傳下來,最終成為一個知名的武術流派,最重要的根源和核心就是其背後的理法。而理法的形成,不僅僅取決於習武者的勤學苦練,更體現在習武者對這門武學的體認經驗與專業素養,繼而才能形成一套針對這一拳種的正確理論,並以此為基,最終濃縮為可堪參考借鑒的拳論。 &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歷史的久遠,太極拳這一優秀的拳種,和其他拳種一樣,在其傳承接續的過程中,也逐漸偏離了其固有的發展軌跡,以至形成如今門派林立,拳架萬別,理法蕪雜之局面。 & 究其原因,固然有其歷代傳承接續過程中保守的一面,更多的則是一直以來其正確的理論體系,大多僅流傳於門內師徒之間的身傳口授,很少行諸於文字,即或有,亦皆深為秘惜,外人則更是難得一窺,是以碎金珠玉,難成牟尼寶珠一串,而在傳承接續的過程中,大量的先賢精論皆多有散失,以至於造成如今太極拳的發展似已進入了幾乎停滯不前的狀態,既無繼承,更無發展,雖愛好者眾,但大多僅流於枝葉而失其根本,漸迷其宗,漸失其真,只知其養生之效,而不知其搏擊之功,更難窺其入道之門。 & 而筆者則認為,聖人無二心,太極無二道,天下太極是一家,本無二無別,所謂分別者,後人之錯用心也。理法蕪雜,必然會造成學藝不精。習拳者若其武學思想不能與祖師之論心有相契,則必難得真,所得亦必非正法。正所謂差之雖毫釐,繆之已千里也。 & 而現今去古聖甚遠,又何以求其正呢?愚以為,自然應是以古聖先賢之語言為綱,字字體貼,細心體悟,以理指導其練,以練體悟其理,庶不至失其真蘊。 & 基於此,筆者承擔起了彙集整理歷代太極拳宗師經、論、解之重任,利用如今資訊發達的便利條件,廣納博收,抉微索引,厘其次第,證其錯訛,匯為三編,以為廣大太極拳愛好者參考學習之助,亦為防止這些珍貴歷史資料再次散失,挽救傳統文化的傳承接續,盡一點微薄之力。 & 整理彙編此套叢書,工程可謂異常龐大。要從浩如煙海的前賢著作中,厘出其精華,其所涉資料之多,錄入工作之繁重,所費精力之巨,實非常人所能感受。有幸的是筆者在整理此書過程中,得到了很多熱心朋友的無私幫助,才使得錄入工作變得輕鬆一些。 & 在此書即將付梓之際,特此對幫助過我的這些朋友致以誠摯的感謝!他們(所列名字不分先後)是江蘇無錫:陳道忠,浙江寧波:聞捷,湖北恩施:程鏖,湖南株洲:文志華,山西大同:陳越,四川自貢:林邦鑫,上海:徐強,杭州:唐諍皓,江西吉安:陳小鴻,湖南永興:周和平,浙江金華:盧金龍,廣東:李春霖、李金霖,武漢:楊帆,廣州:楊鎮澤,四川宜賓:余成,廣州:馮文斌、上海嘉定區:王永保,合肥:張智勇,長春:劉興鵬,合肥:吳強,河南南陽:賈國棟,江西贛州:郭小林,河北:孫利民、王崢,以及網友sufu、隨風巽、素風、浪打雲等。 & 同時在這裏也要特別感謝我的太極拳授業恩師宋保年先生,感謝他一直以來對我的辛勤教誨,也正是由於先生的悉心傳授,才使我得以一窺太極拳之真傳正法,從先生所學,收穫良多,概難言表,值此書出版之機,特致銘謝! & 【彙集說明】 & 1.此套叢書廣納博收,是目前所見到的太極拳出版物中內容最系統,收集最完善的太極拳經、論、解彙編叢書。此套叢書的出版發行,無論是對於太極拳習練者和研究者來說,都是非常實用的日常必讀叢書和學習參考工具書。 & 2.為保證本套叢書的含金量,其所收內容皆是歷史上公認之太極拳名家論述,均為正知、正見、正論,若讀者悉心鑽研,加以勤學善悟,則如有祖師親授,自可得窺太極之真諦。 & 3.本套叢書所收資料中,很多都是以前拳家秘而不宣之門內傳抄秘譜和資料,且不少資料都是首次公開,極富歷史價值和學術研究價值。 & 4.本套叢書將歷代太極拳宗師之論述分為經、論、解三編,層層遞進,體用皆賅,條分縷析,理法兼備。使歷代散於各類資料中的太極拳經、論、解,均得到條理化、系統化的呈現,讀者無論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太極密碼5 太極拳經典拳勢悟解

余功保  著
大展 出版
2015/04/01 出版

本書精選了100幅太極拳名家拳照,涵蓋了眾多太極拳流派,包括各個時期最頂級的太極名家的照片,基本呈現了主要的太極拳勢動作。對於每一幅拳照,根據不同情況,介紹了它的背景、名家、特點、內涵和體悟要旨,以及部分拳家的精闢拳論,期望給大家提供更多的相關資訊,利於感悟。 &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這種體悟並非唯一,本書只是提供了一種學習的方法,通過這種方法,每個人都會形成自己的見解,若能實現自己在拳學境界上的不斷超越,那就是本書的價值所在了。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詠春拳

黃濤  著
大展 出版
2015/03/01 出版

詩意浪漫的名稱,溫文爾雅的練法,淩厲辛辣的技術,這就是詠春拳。當年,葉問宗師挾詠春拳技藝赴港,短短數十年,詠春之花即開遍全球,並以不可爭辯的格鬥技能成為美國、德國、意大利、埃及、法國、比利時等數十個國家特種警察部隊的搏擊訓練拳種。 & 目前,世界各地已有上萬家詠春武館,風靡全球,幾可稱得上「天下第一拳」。《詠春拳》共四章節,內容包括:概述、詠春拳的技術原理、詠春拳內容詳解、詠春拳的實戰技術。

9 特價27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武式太極拳小架

翟維傳  著
大展 出版
2015/03/01 出版

武式太極拳小架概述 & 武式太極拳小架,又名功夫架,是武式門沒有對外傳授的一種功法套路,是恩師姚繼祖先生在晚年所傳授的。 & 據恩師講,其師遜之先生告之於他:「武式太極拳最終落成於小架……」師叔李池蔭(三代宗師李遜之之子)也曾與我說:「功夫想提高,拳架必須要收小。」並告知一些關於小架的功法要領。 & 關於小架以前只是單式演練,沒有一個完整定形的套路。我認為這樣對現代的武式太極拳不利,所以我根據多年的體會與實踐,編排了一套小架套路,並經恩師多次修訂後基本定稿,就在此時,姚老師突然謝世,享年82歲。為了緬懷恩師的諄諄教導,不辜負先生多年來的器重與培養,我願把小架公佈於眾。 & 本人透過多年來對小架的研習,受益匪淺,身上有了新的感受和體會,深感練習小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現把該功法的要領與特點介紹如下: & 在外形上,拳式的動作與步伐幅度較小,更加緊湊精細,變化靈活,虛實分明,開合有致。 & 在內,注重意氣的循環與身體的鬆沉起落相結合,完全是以內動不令人知的內氣潛轉來支配外形,運動中既能體現出方圓相生之意,又注重身體對拉拔長的內勁運化,動作可慢可快,並可加以爆發力相配合,充分體現出柔中有整,整內含剛,剛柔相濟的功法特徵。 & 所以,此小架要有一定的太極拳基礎後方可練習。我堅信,習練者只要深研體悟,對提高太極拳功夫一定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9 特價27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自然太極拳二十九式(附DVD)

祝大彤  著
大展 出版
2015/03/01 出版

普及版說明 & 自然太極拳29式從《自然太極拳》一書中萃取拳之精華編著而成。 & 傳統太極拳的拳理源於老莊哲學。老子《道德經》云:虛極,守靜、復歸於樸;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太極拳要虛極守靜,太極拳修煉到神明境界是返真歸樸,道法自然,自然是修太極拳的大道。吳圖南大師說,太極拳要順先天自然。楊禹廷大師說,練太極拳不要拿勁要自然。 & 自然太極拳的修煉特點,是循太極拳的運動規律和運行軌跡,師法自然,拳之規範,習拳輕靈,用意不用力,在陰陽變化中,循弧形線,上善若水,如行雲流水、鬆柔動態運行,以健體強身,祛病益壽。 & 武術界老領導老朋友徐才公對武術文明傾心善淵,他對我們說:「太極拳不要什麼式。」太極拳是中國的珍貴文化遺產,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 近年來,各界自然太極拳愛好者認為常練此拳,健體、強身、祛病、延年,良益多多。但拳式多,架式多變複雜,短時間難以把握。當前生活節奏快、時間緊,難以抽出大塊時間習練,要求拳式簡便、再簡便。 & 根據讀者意見,將81式簡化成29式120動普及版。一天學練一個式子,一個月29式便學練結束。一週學練7個式子,一週復習,兩個月學練29個式子,功夫更為紮實。以後越練越熟,熟能生巧。王宗岳在《太極拳論》中說:「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熟練後再修為,一層一層深入解開傳統太極拳的精進練法。從此越練越精,內功上身,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 有個功法上的事說明:習練一套太極拳健體強身是初步的要求,有個好身體幹什麼都方便。有人深一層修煉是很自然的事情,欲深研,身上的各個部位要按太極拳技藝的要求去整合。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孫祿堂武學論語

孫玉奎  著
大展 出版
2015/03/01 出版

武學大宗師孫祿堂小傳 & 孫祿堂(1861—1933年),幼年家貧,無力上學,但自學向上,文武皆習。先後拜李奎元、郭雲深學形意拳,拜程廷華學八卦拳,拜郝為真學太極拳。曾徒步雲遊十一省,訪技問道,平暴濟貧。援《易》為武,書法也進佳境。 & 曾受清朝正七品縣令皇封。年輕時,人稱「賽活猴」,成年後曾擊敗俄羅斯技擊名家彼得羅夫,享有「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之譽。古稀之年,一舉戰勝日本五名格鬥高手的聯合挑戰,當時《京報》《申報》《世界日報》等大媒體皆贊孫祿堂:「境臻絕頂,舉世無匹。」 & 民國時期,曾受聘總統府承宣官,中央國術館、江蘇國術館副館長兼教務長、武當門長等職。浙江、上海全國武術大賽擔任評判長。兩次擂臺賽名列前茅者及以後幾個大省市的國術館的主教練,多為孫門弟子。 & 大師窮畢生精力,將中國傳統文化融於拳術,創孫氏內家拳,著《形意拳學》《八卦拳學》《太極拳學》《八卦劍學》《拳意述真》五部經典拳書,總結出「太極一氣、動靜中和的三元理論;和一以貫之,文武同源、同歸」的拳術之道和大武學思想,為武術昇華到文化層次,樹立了里程碑。 & 孫玉奎

9 特價27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智勇(第三卷)文武之道的當代傳承

藍晟  著
東方文化 出版
2015/02/05 出版

《智勇》每年出版一卷,主要刊登智勇文化提出者、智勇文化學院創辦人藍晟老師有關國學、太極拳、八卦走轉、太極功、智勇教育等內容的講記。 & 有識之士云:萬世師表兩千年,不想仲尼武亦湛;只傳智仁不傳勇,聖門儒生修哪般。 & 基於這樣的認識,文武雙修,就是智勇文化的核心,把握了這個核心,則「壹本萬殊」。 & 因此,《智勇》以「智慧圓融,勇於精進,仁者無敵」為創辦宗旨。 & 《智勇 - 文武之道的當代傳承》已出版三卷,此為第三卷。 & 本卷分為智勇太極學、經典心解、智勇教育學三個部分,發表了《太極拳六大學練原則》、《太極混化法歌訣詳解》、《<心經>太極解》、《<管子>告訴我們的功夫修為》、《開智的智慧》等多篇講記。

9 特價27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五行通臂拳練法與用法(附DVD)

大展 出版
2015/02/01 出版

前言五行通臂拳亦稱猿猴通臂拳,在傳統的演練中,主要有刀、槍、拳三大系統,故在中華武林界一向以刀、槍、拳三絕而著稱;又因其具有技擊性、實用性,且易學易練、適應人體運動的自然規律,頗受武林內外人士所喜愛,尤其近年來,在國家大力提倡全民健身運動下,它由過去只在本門派內以師帶徒,口傳心授,秘不外露的傳統教習方式,走向公開化、社會化,習練者日眾,隊伍不斷擴大。五行通臂拳屬大架傳統通臂拳,內容主要包括:十二基礎樁功,四十八行步操練法;拳術套路有「拆拳」, 「五馬奔槽」,及後來發展成的「大連環」、「小連環」等。器械方面,有五行通臂刀(亦稱八步十三刀);五行通臂槍及短袍青雲劍、長袍純陽劍及雙人對練等。訓練過程中要求做到:拔頂抗項,含胸拔背,沉肩墜肘,三折九扣,擰腰坐胯,神情內斂,提肛收腎,意守丹田,肩背鬆順,放長擊遠,鬆肩探臂,立輪成圓,曲中求直,趾抓膝彈,中正安舒,支撐八面。講求十二種正勁,即冷、彈、脆、綿、軟、巧、輕、速、捷、靈、活、妙;十種奇勁,即沾、連、黏、挨、隨、吸、化、形、解、縮。要求練到以摔、拍、穿、劈、鑽為主線的,肩如輪,臂似扇,肘如環,腕似綿,手如鐵餅指似劍,腰如蛇行腿似鑽,胸如攏月眼似電,膝如彈簧脊似線,胯如奔馬行似猿,氣如滾水聲似磬,踝如踏板神似箭;使其達到身體各部位完美協調,應用上達到隨心所欲的程度。該拳術雖內容不多,易學易練,但對基本功要求極為嚴格,經長期訓練,掌握其精髓後,具有極強的實用性。本拳術起源於何時、何地、何人創造,因歷史流傳資料極少,已無從查證,但在本門最原始的拳術套路「拆拳」歌訣中有:「先師留下通臂掌,無影無形無柔剛,混元一氣太極象,令敵無處測陰陽」。透過此歌訣,可以看出,該拳術早期名稱是「五形通臂掌」,以拳命名是後來順應普通說法而約定俗成的結果。五行通臂拳在歷代傳承過程中,都是口傳心授,故至今尚未發現一部完整的教學資料,所見到的文字資料,也多為零星的手抄本,為使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能繼承下來,發揚光大,我們就多年學習和鍛鍊的實踐,將其大部分內容編攥整理成冊,以為今後可供參考之資料。因水準所限,雖盡其所能,終是一管之見,書中難免有掛一落萬之處,不妥的地方,還望武林同行斧正。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彈腿三部曲DVD

徐紀  著
木林森文化 出版
2015/02/01 出版

最新推出〈彈腿三部曲〉DVD單片裝2015年2月 木林森文化有限公司出版你的套路練得好,每次比賽奪金牌!對打應用的時候,武術全部不見了?你想解決困惱嗎?〈三部曲〉中找答案!徐紀老師親自講解示範。

9 特價45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腰間秋水橫

徐紀  著
木林森文化 出版
2015/02/01 出版

內容仍分中國武術基因庫、入門法、套路藏、實戰訣、兵器架;以及中國武術內外功、地雷區、修行路、現代化、危亡訊等十個章節。全面檢討傳統武術的本質、現況、練法、疑難,與必然之危機。其目的在喚起武術專業人員、業餘粉絲、高等學府與主管單位之團結合作,共同奮鬥。

9 特價32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散打實用技法精要(附DVD)

大展 出版
2015/02/01 出版

前言當下武術散打發展蓬勃向上、欣欣向榮,學習散打的人數與日俱增。特別是國內的散打爭霸賽和國際的散打挑戰賽,更是億萬觀眾熱議的話題。武術散打為國之瑰寶,搏擊奇葩,向來為世人所敬仰。散打是中國武術的一種實戰對搏功夫,同時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防身、健身、塑身運動方式。隨著「世界武術散打錦標賽」「世界盃武術散打比賽」「2008北京奧運武術散打比賽」以及「2009年首屆中國武術散打職業聯賽」等一系列賽事的舉辦,中國功夫散打運動必將源於中國,屬於世界。筆者講習武術數十載,所寫內容皆為散打之精華,既有多年來對散打技術體系精招妙法的整合與析解,又有尚未開發的優秀武技之展示與應用,同時也是筆者數十年武學體悟與教學經驗之結晶。「散打功夫系列」包括《散打基礎技法精要》《散打實用技法精要》《散打高級技法精要》三本書:《散打基礎技法精要》力推散打之拳、腿的基礎技法,拳打具有先天的靈活性,腿踢具有長度、硬度、力度的攻擊性,都是威力無比的技法,是通往散打最高境界的基石。俗話說「高樓尚需根基牢」「紮穩馬步好打拳」,因此,學練時必須在拳、腿技上多下功夫。《散打實用技法精要》著重介紹散打技術體系的摔、拿技法,既是練而能用的實用招法,也是散打技法的中堅利器。學練時雖存在一定難度,要求練習者周身協調,勁力通暢,但在制勝效果上往往更勝一籌。在摔、拿得手時,可以起到易判定、易得分、易制勝的奇效。《散打高級技法精要》揭示了散打高級連招技法,是競技獲勝的秘技,突出了「多點打擊」「連招絕殺」「技功雙顯」等特點,運用時絲毫不給對手喘息的防守機會,是比賽制勝的法寶。修煉此技,需要練習者有較高的身體素質,用技時方能遊刃有餘。本套叢書面向廣大讀者,力求做到雅俗共賞、圖文並茂,突出直觀性和實用性,激發練習者的學練興趣;以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運動和健康相結合,知識和技能相結合,並將一些鮮為人知的練功妙法和盤托出,相信會滿足國內外散打愛好者和各大體育院校的老師、學生及數以萬計的武館、武校、武術健身俱樂部的教練和學生的需求,也會得到武警、特警官兵及晉考散打裁判人員等不同層次散打學練者的喜愛。本套叢書附贈教學光盤,達到「一靜一動」的學習效果,直面散打精華,使讀者學有所獲、學以致用。書稿得以順利完成,要特別感謝武道前輩王天增、武萬富、白枝梅,武友于三虎、李建明、李雁軍、蔚飛、王志劍以及北京體育大學學生張開元、武喆彧等人鼎力相助。雖傾心而書,受功力所限,書中不免存有瑕疵,誠盼廣大讀者不吝賜教,大謝!武 兵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武式太極拳老架

翟維傳  著
大展 出版
2015/02/01 出版

前言武式太极拳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它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現代文明高度發展並迅速傳播的今天, 太极拳仍以其武術、醫學、健身、美學等方面的獨特魅力為世人所矚目,所吸引。太极拳的中興發源地──河北省永年縣廣府古城,座落於碧波蕩漾、綠葦環繞的萬畝窪淀之中。在這片土地上,處處都散發著濃厚的太極文化氣息。武式、楊武太极拳都是從這裡興起的,後有的孫武、吳武太极拳也是從這兩大支派派生的,所以廣府古城有「太極聖地」之稱。武式太极拳創始人為廣府城內秀才武禹襄,他得傳於河南溫縣趙堡鎮陳清萍。武式太极拳之所以倍受太極拳界的推崇,也正是由於武禹襄及其傳人李亦畬二位宗師結合技擊實踐,把太極拳理論推到了一個難於企及的高峰。他們二人的著作與王宗岳的《太极拳論》被現代各派太极拳奉為經典。筆者也是生於廣府,長於廣府,自幼受家鄉太極之風薰陶,12歲開始習練武式太極拳,先後拜在武式太極拳第四代傳人魏佩林、姚繼祖二位宗師門下。由於自己勤學苦練,善思好悟,很受師父器重,盡得二位恩師真傳,又經十數年苦心研磨,由心知而得身知,摸索出了許多心得體會,並在國家級武術刊物上發表了很多太極拳方面的論著。今應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之邀,編篡一套《傳統武式太極拳叢書》,來彌補武式太極拳所出書籍不詳、不全、不符等問題。該套叢書共由10個分冊組成,分別是:《武式太極拳37武》、《武式太極拳老架》、《武式太極拳小架》、《武式太極拳競賽套路》、《武式太極拳樁功》、《武式太極十三連環劍》、《武式太極刀》、《武式太極杆》、《武式太極拳拳解與論述》和《武式太極拳推手》等。書中附錄有王宗岳太極拳論,武式太極拳歷代名人傳略,武式太極拳歷代經典拳論,回憶姚繼祖先生文章,武式太極拳傳承表和筆者履歷等內容。武式太極拳老架,由108個式法組成,從中架開始教學,其架式緊湊,立身中正,動作舒緩,虛實清楚,開合有致,剛柔相濟,陰陽相輔,靠內氣潛轉來支配外形,內固精神,外示安逸,左右手各管半個身體,分工嚴格,互不逾越,出手高不過眼,遠不過腳尖…… 《武式太極拳老架》一書中的拳照是筆者2004年在湖北弟子馬則中家鄉由其友張和平先生拍攝。文字的整理、校對由弟子世宗、代金選等人協助完成,在此一併表示謝意。由於本人水準有限,書中難免有錯誤和紕漏,望拳友同道不吝賜教。

9 特價18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武道的教科書

大坤書局 出版
2015/01/06 出版

從初學者到指導者皆適用武道的教科書 [柔道‧劍道‧相撲]柔道針對破勢、受身等重要的基本動作以及施與受等角色別的施技方法、受技方法做詳細解說。此外,在本書中還介紹了許多在現場可立即使用、引發學生產生興趣的技巧、適用於初學者的指導法等專業指導者才具有的知識。*本書中以白色柔道衣者為施(施技的一方)、藍色柔道衣者為受(受技的一方),來做介紹。1讓柔道授課更愉快的指導技巧2禮法、柔道衣的整理方式3基本動作 4施技法、受技法5自由練習‧簡單的比賽劍道介紹學習基本動作的同時,也能學習進入實戰時的技術與感覺的空間技術練習法。此外還有可對應學習指導要領的18種技術指導重點,以及以視覺的方式解說對基本學習相當有幫助的「使用木刀之劍道基本技練習法」。1讓劍道授課更愉快的指導技巧2禮法與動作 劍道具的著裝3基本動作 4施技法、受技法5簡易的比賽‧規則★使用木刀之劍道基本技練習法相撲介紹對應學習指導要領的10個基本動作、15個基本技巧。加上針對初學者的指導原則、簡單明瞭的教法建議等,提供給初次教導相撲的指導者也能快速了解的內容。另外,針對簡易比賽的方法、規則、裁判法等基礎知識也有非常詳細的解說1讓相撲授課更愉快的指導技巧2禮法、兜襠布的著裝方法3基本動作4施技法、受技法5簡易的比賽‧規則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三才劍:天.地.人(書加4DVD書盒)

徐紀  著
聯經 出版
2015/01/06 出版

武俠小說與電影中,高手、大俠們,都以劍術來行俠仗義。 但你知道,那些劍法全是錯的嗎? 想學真正中國武術的劍術,三才劍就是最好的教材! 雲門舞集拳術教師徐紀師傅親自講解示範 1書+4片教學DVD套盒 本書特色 三才劍: 1.樸實無華,剛健大方。不混雜纖巧的戲弄,美化的舞姿。 2.分為上下兩趟,每趟各分四段。指引學習者分段專精,最後一氣呵成,完成個人的單練。 3.可以一人練上趟,另一人練下趟,招招對刺,式式互擊。將單練一變而成三才對劍。不必另學,經濟、現成。

79 特價221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八翻手用法解析(附DVD)

劉篤義  著
大展 出版
2015/01/01 出版

八翻手拳之特色八翻手拳,以其專擊敵人之要害,毀傷敵人之四肢為特長,以其簡而易習,樸實無華,內涵豐富,講求實用,剛柔進退,以術制人,捋手當先,尤為獨到。   後經紀子修、許禹生、吳鑒泉、劉恩綬、王新午、郝學儒、李雲龍、王錦泉等諸先輩,數十年之苦心研求,參以太極拳、形意拳剛柔相濟之精義,以內煉鼓蕩之氣,煉氣、煉勁,以外練拳路姿勢,練招、練功。   就招而勁,借勁以用招。內外兼修,快慢相兼;招勁神聚,剛柔相濟。輒翻變化,其勁不斷,是八翻手拳之特色風格,強調以鬆、順、送三字為功,以達大成,是最具有中華傳統武術文化特色的功夫拳。

9 特價36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陳氏世傳太極拳術.太極拳精義

陳子明  著
大展 出版
2015/01/01 出版

陳子明傳陳公子明字洞,河南溫縣陳家溝陳氏十七世人。係太極拳鼻祖陳王廷嫡宗第八世孫。太極名師陳復元之次子。生於一八七八年,卒於一九五一年,享年七十三歲,公乃陳氏太極第九代傳人。公從小秉承家學,隨父復元公、叔貫元公習拳練武,年方十歲便跟著名太極拳理論家陳鑫(字品三)學文習武。陳鑫係英義公陳仲甡之子,文武兼備,拳理精奧,武功卓絕。時值壯年,無一子嗣,對孩童十分喜愛。子明公天資聰慧,學文下功,習拳刻苦。族叔陳鑫對其更是喜愛有加,每每單獨輔導之。公遇名師,如魚得水,受益匪淺,數年間便打下了深厚的文學基礎,並對拳術、器械精髓理解頗深。在家父、叔父和恩師的精心傳授培育下,公拳藝精湛,武功純厚,且深得太極真諦,二十餘歲就已臻化境,漸露頭角成為陳家溝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公在沁陽創辦太極拳社傳授武藝,從此和武術結下了不解之緣,一生從事太極拳的研究和傳授。一九二七年公與李霽青等人在懷慶府創辦中州粹武會,一九二八年上海黃金榮、江子誠(其父曾任懷慶知府,對陳家溝太極早有所聞,羡慕已久)等人創辦上海太極拳社,聘公前往滬上傳授家傳太極拳。公所傳太極拳講究陰陽開合、虛實分明、剛柔相濟、快慢相間,處處走弧形、走螺旋,儒雅瀟灑,收蓄兼併,融健身與技擊於一體。這種太極拳有別於當時流行的楊派、吳派、郝派、孫派各式太極拳,讓世人大開眼界。知是陳家溝太極拳的本來面目,於是陳氏太極受到人們的倍加關注、倍加喜愛,對武術聖地陳家溝愈加嚮往,愈加崇仰。在上海,公武功精湛,拳法獨到,與人搭手過招,招式變化莫測,出神入化;與人交手,從無敗北;與人交談,皆顯大家風度,很快在上海灘名噪一時。翌年春,南京中央國術館教務長朱國福來滬遇公,深為公之言談舉止、身手功夫所敬佩,與館長張之江相商後聘公為南京國術館武藝教官(南京國術館係國民政府直屬,是人才薈萃、英雄雲集之所在,武藝教官均由各省選取推薦而來,均為各門派的頂尖高手)。時公居南京,陳發科公在北京,傅劍南公(振嵩,陳延熙的得意高徒)在廣州,向外傳授太極拳,很快使陳氏太極顯赫武林,盛極一時。公「教拳不遺餘力」、「循循善誘」、「生眾獲益匪淺」、「學者日眾」。授拳之餘公集前輩習拳之經驗,融自己練武之心得,捉筆為文,發憤著書,花數十年之心血,先後寫出了《陳氏世傳太極拳術》、《太極拳精義》、《太極拳拳械》三部著作。尤其是一九三一年《陳氏世傳太極拳術》的出版發行,這是陳家溝陳氏不私其家傳之秘,闡發世代相傳太極拳理刊行面世的第一部著作。當時轟動武壇,深受武林同道的贊許。南京中央國術館館長張之江、教務長朱國福、河南武術館副館長劉丕顯、武術名家曾虞民、姜容樵等人紛紛給該書作序,贊其「抱負絕學而不倦於教誨」,「立言不流於誇誕」,「不私其家傳之秘」;書之全文「動作不悖拳理,姿勢合乎力學,體天地之陰陽養浩然之元氣,具科學之萬有得哲學之奧妙,更兼攝影、掛圖,凡關於太極拳術者無不搜羅殆遍,使讀者一目了然」。本書的出版發行對太極拳的傳播推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清末民初,武術界有一種怪現象:一些人以狹隘的門戶偏見不惜攀仙附道故弄玄虛:「你捧佛,我就捧道」,「你尊達摩,我就尊三豐」,「你是崑崙派,我就是雪山派」,這種生編亂造,無中生有「祖師爺越老越好,越古越好」的假託,一時間搞得雲遮霧罩、迷霧重重。這些毫無史實根據的「起源說」嚴重地影響著武術的健康發展。為了弄清太極拳的來龍去脈,正本清源,南京國術館武術家、武術史家唐范生(唐豪)先生邀公一道去河南進行實地調查。他們三下陳家溝翻族譜、查家譜、看碑文、尋遺跡、閱縣誌、覽中州文選、走訪遺老,在掌握了大量史實資料的基礎上,經反覆考證終於得出結論:陳氏太極拳是各流派太極拳之源,陳家溝就是太極拳發源地,陳王廷就是太極拳創始人。在此期間,公為恩師陳鑫的《陳氏太極拳圖說》的出版多方奔走,竭盡全力,終使這一經典武術巨著刊行面世。抗日戰爭爆發,公又經人推薦到陝西西北師範學院(陝西師範大學前身)擔任武術教授,並擔任部隊武術教官。公為抗日將士訓練擒拿格鬥術、拼殺術。在此期間公寫出了《 太極拳精義 》一書作為教學用書,用於指導師生、指導將士進行操練、演習。公一生是在太極拳的推廣和研究中渡過的,為弘揚太極,宣傳陳家溝,公含辛茹苦、嘔心瀝血數十年,將畢生獻給了太極拳,一九五一年公因病逝世於漢中東門河南會館,享年七十有三。公不愧為陳氏十七世傑出代表,第九代太極傳人,是陳氏太極(小架)承前啟後的一代宗師。公這種鍥而不捨、誨人不倦、勇於探索、勇於求真的精神深受後人敬重,永遠激勵著太極拳愛好者奮發向上、不斷前進!陳子明太極拳研究會名譽會長 陳玉章會  長 王勝利副 會 長 職寶貴

9 特價22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太極密碼4 太極十三經心解

余功保  著
大展 出版
2015/01/01 出版

序經拳互用   太極拳是身心並練的文化拳、哲拳,練好太極拳要理法兼備,這是前提。太極拳之理最精華部分就是傳統拳論,那麼讀點古拳論是必需的了。   說是古拳論,實際上成熟的太極拳論的歷史並不太長,大概幾百年的樣子,有的還不到一百年。但太極拳是中國武術發展到頂峰的產物,無論技術上還是理論上都是水到渠成,並吸收了中國文化的精髓,因此許多拳論都成為了經典。   傳統拳論內容十分豐富,各個時期的拳家也都在不斷補充、發展,各流派的優秀拳家們又都相繼留下了本門派的一些論述,因此積累下來的拳論數量眾多。對於很多太極拳愛好者來說,要把這些拳論都能看到或者看完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況且,由於研究角度、認知水準、學識修養,甚至流傳途徑等多種原因所致,在流傳下來的拳論中,也是良莠不齊的,有些甚至存在著偏頗和謬誤。如果練拳者不加甄別地拿來即讀,不僅對練拳無益,甚至產生誤導。   從大量傳統拳論中選擇出最核心的內容,對於當今廣大太極拳的研習者來說,顯得十分必要。因此,本書算是傳統優秀拳論的選讀本,目的是使習拳者能在較短時間內研習到中國太極拳最精華的理法內容,並少走彎路,方便廣大太極拳愛好者研習。   「經」是中國古代對於能夠成為經典的文獻的最高評稱。能夠稱為「拳經」者,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條件,一是經歷了時間的檢驗,大浪淘沙;二是經過了廣大群眾的實踐檢驗,立論真切;三是適用範圍廣泛,不局限於一門一派;四是得到太極拳界眾多名家、專家的肯定認可,具有很高的理論水準。這幾點也正是本書選取拳經的原則和標準。   入選的這十三篇拳經,字字珠璣,句句錦繡,閃爍著太極拳的智慧和光華,對研習太極拳有重要參考價值。這十三部經典文獻,如果練太極拳者一篇都沒有讀過,必為缺陷。若能通曉全部,太極理法必然登堂入室。   對於一篇優秀拳論,由於古文字的原因以及表達方式的不同和理解水準的差異,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解讀,甚至差別很大。一些拳論由於言簡意賅,更由於它們都與實際修煉相結合,往往沒有到達一定階段很難完全領悟,這也是一些人讀拳論有「滯重」之感的原因。本書在所選的每篇拳論之後,都逐句或逐段進行解析,除了對一些較為難懂、艱澀的詞語進行注解外,有些文詞通俗易懂,就沒有在文字注釋上多費筆墨,而是把重點放在其含義的解讀上,故稱為「心解」。   「心解」一是為體現力爭透徹、深入,二為表示「重意不重形」,不拘泥文字束縛而重點說明內涵。希望借此為廣大太極拳研習者提供一個研讀傳統拳論登堂入室的階梯。特別值得說明的是,一些太極大家用他們的切身感受和透徹理解,對於先人的拳論進行了注解,這是「發乎心」「陳乎理」「取乎用」的精妙再加工,對於我們研讀這些拳論顯得彌足珍貴,本書也選取了部分這類名家對經典拳論的注解,便於大家學習印證。   本書的重點在於對拳論內容進行解析,並非作者及版本考證,故對於書中收錄的多篇拳論以及作者,由於在太極拳界還有一些爭議,在沒有確切其他定論情況下,均暫時沿用通用說法。太極拳講究虛實,讀拳經也有虛、實兩種讀法。先讀之法,可用「虛讀法」,在初學階段,或者在實踐上還沒有體會到拳經所論的境界時,側重理論上理解為主,瞭解拳經所言法要,為今後練拳做好鋪陳。此時讀拳經,不必求甚解,不必一一對應,而著重從大的方面來把握。此「虛讀」非「虛著」,能夠有助於我們從整體上加深對太極拳的瞭解,對練拳過程有水到渠成的幫助效果。   後讀之法,為「實讀法」,即練拳到了一定程度,甚至很高深的功夫層次,此時讀拳經,應著重於對具體功法、技術的理解與掌握,對於拳經所闡明的功夫有了切身的實際感受,此時讀來有豁然貫通之悟,對於練拳中所遇到的疑難有針對性的釋解,這時虛的拳經就變成了對拳的實踐活動有實在指導意義的了。拳經是長看不懈的讀本,隨著練拳的深入,不斷研習拳經有「日日讀來日日新」的妙處。   應該指出的是,心解也是一家之言,包括書中選編的部分太極名家的拳論解讀,都作為參考。廣大讀者以此為導引,但不可囿於書中觀點。太極拳是一種共性和個性共容的文化形態,共性就是遵循的生命運動、發展規律,個性是在此基礎上高度自由、自如的生命張揚。   太極拳的理法需要每個人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太極理法的真髓在每個人身上和心中。    余功保

9 特價22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普及太極拳

劉南亮  著
大展 出版
2015/01/01 出版

前言   筆者一輩子從事群眾文化工作,其間,太極拳運動一直伴隨著我,為祛病健身、延年益壽,以身試拳已達五十餘載。   太極拳是一種「以意導動,動靜結合,內外兼練,性命雙修」的運動,內練精、氣、神,外練筋、骨、皮,鍛鍊功能是全身心的,健身效果是全面的,它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瑰寶,是中華養生功中的一顆明珠。   太極拳又是一種「鬆、靜、慢、柔、圓」的運動,它動作優美,情趣高雅,內涵豐富,運動量小,出汗不覺累,疲倦不喘氣,練完一趟拳以後滿身輕利,精神特爽。這種有氧運動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   太極拳更是一種「塑型健美、增智益慧」的運動。它理法嚴實,功夫深奧,把一個自然形體雕琢成一尊「立如秤準」的塑像,要求「活似車輪」的圓動,不斷調理身形,隨時修正不足。   筆者練拳至80歲,依然身軀挺拔不駝背,兩腳走路似有彈簧。在行拳走架時,聚精會神憶拳理、合拳規,在悟拳理中悟拳法,在悟拳法中悟人生。長期堅持演練,寒暑不輟,如春風化雨,滋潤無聲,在不知不覺中強壯了體魄,淨化了心靈,不斷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   自古以來,拳術的核心是「技擊」。太極拳產生之初,也是為技擊所用,而健身是次要的。在傳統太極拳各派傳人中,不乏「楊無敵」這樣的高手「放人丈外,跌者懵然」「用意不用力,四兩撥千斤」。但在當今世界,冷兵器逐漸失去了主要地位,傳統技擊的價值已經削弱。若不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追求太極拳豐富多彩的內涵和深奧莫測的妙境,則有深陷入誤區之虞。《普及太極拳》的出現,是時代的產物,大眾的需要,更是歷史的必然。   筆者出於職業本能,長期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理念,不斷求索中華民族優秀的太極拳如何惠及廣大人民群眾?如何讓工人、農民掌握和接受它?如何在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農村地區推廣和普及?這就是《普及太極拳》萌發的初衷。經過50餘年的實踐,在學習各派太極拳傳承經驗過程中,精心演練,博採眾長,比如,舒展的拳架學習楊澄甫;科學的纏絲勁效法陳鑫;太極理境繼承王宗岳等。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進行了必要的創新。   第一,改直線行拳為圓形走架。練拳者在一個圓圈中(太極圖)以圓形、圓勢、圓動完成一套優美的太極拳運動。   第二,補偏刪繁。每式有左必有右,有右必有左,左右平衡,全面發展。   第三,圖像力求清晰準確,立體直觀,易懂易學。消除畏難情緒,縮短學拳時間。第四,文學解說盡可能追求形象生動,簡約明瞭,使授拳者減少許多贅語,學拳者一「點」即明。為普及太極拳解決一些難點,讓太極拳運動平易地進入尋常百姓家。《 普及太極拳 》涵蓋了傳統太極拳修煉的三層功夫:架功、氣功、勁功。「闖過三關再分手,健身、技擊任君走」。透過套路演練,一層一層攀升,循序積累功夫,必將達到強身健體、防身禦侮的目的。凡學練過這套太極拳的人,都親身感受到運動效果明顯,別有一番新意。式子編排雖多(100式),但學習時間大大縮短。不論男女老少,不論學識水準高低,都可以從書本上輕鬆愉快地學會這套普及的太極拳。廬陵布衣老人 劉南亮

9 特價19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三才劍:天.地.人

徐紀  著
聯經 出版
2014/12/24 出版

武俠小說與電影中,高手、大俠們,都以劍術來行俠仗義。 但你知道,那些劍法全是錯的嗎? 想學真正中國武術的劍術,三才劍就是最好的教材! 雲門舞集拳術教師徐紀師傅親自講解示範 本書特色 三才劍: 1.樸實無華,剛健大方。不混雜纖巧的戲弄,美化的舞姿。 2.分為上下兩趟,每趟各分四段。指引學習者分段專精,最後一氣呵成,完成個人的單練。 3.可以一人練上趟,另一人練下趟,招招對刺,式式互擊。將單練一變而成三才對劍。不必另學,經濟、現成。

79 特價19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太極拳與靜坐

南懷瑾文化 出版
2014/12/01 出版

◎國學大師南懷瑾談自身入道過程,闡述太極、練氣等中國武學之妙。 ◎以平實言語及自身經驗剖析太極拳要點,讓讀者少走冤枉路。 ◎解答靜坐學子的諸多疑問,劃分為一般、生理、心理、修行四大部分,幫助初學者與進階者解惑定心。 & 〈太極拳與道功〉這篇講記是一九六六年,南師應邀於台灣立法院第二會議廳所講,難得的是,在講演的過程中,南師將自己學拳、學功、學道、學仙的多種經歷,說得清清楚楚,這都是中國傳統文化道家學養的內涵。現正值復興文化之際,特印行出版,作為讀者的參考。 本集另一篇〈如何靜坐問答錄〉 是一九八七年,南師在美國時,與學子們有關靜坐的問答記錄。當時大多是初學的人,所以問題各式各樣十分有趣。但對學習靜坐而言,不論是初學或已學,南師的回答,提供了正確的觀念,雖云淺顯,但卻是重點。現將兩篇合併出版,以饗讀者。

9 特價10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六合潭腿圖說

朱國福  著
大展 出版
2014/12/01 出版

【策劃人語】 本叢書重新編排的目的,旨在供各界武術愛好者鑒賞、研習和參考,以達弘揚國術,保存國粹,俾後學者不失真傳而已。 原書大多為中華民國時期的刊本,作者皆為各武術學派的嫡系傳人。他們遵從前人苦心孤詣遺留之術,恐久而湮沒,故集數十年習武之心得,公之於世。叢書內容豐富,樹義精當,文字淺顯,解釋詳明,並且附有動作圖片,實乃學習者空前之佳本。 原書有一些塗抹之處,並不完全正確,恐為收藏者之筆墨。因為著墨甚深,不易恢復原狀,並且尚有部分參考價值,故暫存其舊。另有個別字,疑為錯誤,因存其真,未敢遽改。我們只對有些顯著的錯誤之處做了一些修改的工作;對缺少目錄和編排不當的部分原版本,我們根據內容進行了加工、調整,使其更具合理性和可讀性。有個別原始版本,由於出版時間較早,保存時間長,存在殘頁和短頁的現象,雖經多方努力,仍沒有辦法補全,所幸者,就全書的整體而言,其收藏、參考、學習價值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希望有收藏完整者鼎力補全,以裨益當世和後學,使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不息。 為了更加方便廣大武術愛好者對老拳譜叢書的研究和閱讀,我們對叢書做了一些改進,並根據現代人的閱讀習慣,嘗試著做了斷句,以便於對照閱讀。 由於我們水平有限,失誤和疏漏之處在所難免,敬請讀者予以諒解。 【張序】 我國國術門派之夥儼同牛毛,往往窮畢生精力,猶難盡其一二,斯則治技者之所苦,而研究者之所病焉。且武家通習師弟口授,文獻之足徵者,間有圖譜輾轉傳抄,脫偽滋多,非亥豕魯魚難以卒讀,即俚俗晦澀,不知所云;能略通此中精妙者,幾若鳳毛鱗角,百不得一。 余主中央國術館於茲兩易寒暑矣,每以為欲使前述之所苦所病,得一解決之途徑,惟以用歸納的方法,從改革與創造著手,方為根本之圖。否則提倡雖力,其奈收效之終鮮何。雖然改革與創造,豈一朝一夕之所易言哉?蓋創造之先,必經實驗;實驗之先,必經整理,故整理國術,實為改革創造之初步。 余嘗以斯意示諸同人,囑其多從整理下工夫,整理愈多,則研究之資料愈富。至其本身價值如何,編者僅管存而勿論,一聽後來之實驗定其去取可耳。朱同志國福、呂同志光華編《六合潭腿》,成敢以一得之見弁諸簡首。 & 中華民國十九年十月二十日鹽山 張之江 【例言】 一、潭腿十二蹚,每蹚每式分術名、口令、動作、用法四項。其分段者,便於團體教練時之呼唱口令而已。 二、關於動作一項,分為身步手眼,順次說明,俾閱者一目了然。 三、本書各式方向,以身之前後左右為標準,惟悉以面向之處為前。 四、潭腿之潭不一,除本書及精武會所編之潭腿作潭外,武術會所編教門潭腿作彈,又有作者。究應何從,尚待研究,並存之,以俟正者。 五、本書係教務處長朱國福與余同編,但掛一漏萬,仍恐難免,名家不吝指教,俾再版時,得以改正,無任感激。 & 呂光華識

9 特價20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入門圖解七十四式(附DVD)

張富香  著
大展 出版
2014/12/01 出版

本書系統地用圖解的方式,對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中的基本動作、纏絲勁法和套路招式等進行了詳盡的描述。其最大特點,就是用文字引路,圖示說話,視頻傳授,做到了圖文視共進,使讀者易學、易仿、易懂、易會,是太極拳愛好者不可多得的良師益友,也是太極拳培訓的最佳教材。

9 特價29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形意拳技擊術

尚濟  著
大展 出版
2014/12/01 出版

形意拳入門的一定之規,稱作形意拳基本功,它是延年養生、學好套路和正確掌握技擊要領的必不可少的基礎訓練,它包括通經絡、養真氣、定形式、固底盤四個方面。    形意拳是體、用、藝三者兼備的優秀內家拳種之一, 講究內外兼修,神、氣、形合一。內有氣之飛騰,外有勢之變化,勁有起落、橫豎、吞吐、剛柔,三者合一,方得養生與技擊之妙用。初學者必須先進行氣、形、勁三個方面的基礎訓練,然後才能開步練拳。    基本功訓練,諸前輩拳師各有各的教法,筆者所學是河北劉維祥老先生一派。劉老先生既得郭雲深之力,又得宋世榮之柔和白西園之巧,其基礎訓練以樁功為主,對氣、形、勁三者同時進行訓練,行之頗為有效。

9 特價29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形意拳練法用法與功法

曹志清  著
大展 出版
2014/11/01 出版

【目錄】 & 前言 & 第一章 五行拳練法 第一節起勢 第二節劈拳 第三節崩拳 第四節鑽拳 第五節炮拳 第六節橫拳 附:五行拳歌訣 & 第二章 五行拳用法 第一節劈拳用法 第二節崩拳用法 第三節鑽拳用法 第四節炮拳用法 第五節橫拳用法 & 第三章 十二形意拳練法與用法 第一節龍形練法與用法 第二節虎形練法與用法 第三節猴形練法與用法 第四節馬形練法與用法 第五節鼉形練法與用法 第六節雞形練法與用法 第七節鷂形練法與用法 第八節燕形鍊法與用法 第九節蛇形練法與用法 第十節形練法與用法 第十一節鷹形練法與用法 第十二節熊形練法與用法 & 第四章 單練對練套路 第一節五行生剋對練 第二節伏虎拳 & 第五章 形意十四打法 第一節頭打 第二節肩打 第三節肘打 第四節手打 第五節胯打 第六節膝打 第七節足打 第八節臀打 & 第六章 形意拳練功法 第一節頭功 第二節肩功 第三節肘功 第四節手功 第五節臂功 第六節腰功 第七節胯功 第八節膝功 第九節腿功 第十節足功 第十一節捋麻辮功 第十二節轉樹法 第十三節穿越莊稼法 第十四節吊打沙袋法 第十五節吐故納新法 第十六節增大肺活量法 第十七節增強胸肌法 第十八節強腎保命法 & 附錄 形意拳《拳經匯》解 《拳道集錄•內功四經》 跋

9 特價29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懂勁之後 內家勁的修煉(附DVD)

黃逸武  著
大展 出版
2014/11/01 出版

【目錄】 & 序─大家來懂勁吧! & 第一課開勁 太極拳的優勢──「內勁」與「聽勁」 一切都須從「開勁」開始 懂勁的步驟 未開勁便無陰陽 「開勁」是直指人心的印證 開勁之前先鬆筋 吻靴、頂天立地、背手、壓手、揉踝 開勁五禽戲─虎步、鹿鳴、熊經、猿舒、鳥伸 直指人心、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陰陽轉移與踩蹬搓揉 人體初始只有短勁,沒有內勁、長勁 熊經開勁的秘訣 盤根錯節在腳皮 靜在熊經、動在虎猿 開勁狂喜九個月 & 第二課築基 縮小熊經8字幅度 馬步站樁的感覺 三角原理─站樁、與人搭手時的意念 從單片三角型到厚片三角型,最後到地面三角型 三角錐型─完美「勁架子」 消除空虛點 & 第三課找勁 尋找長勁 一落地便生根三尺 意守根勁 有之無勝無之無 & 第四課養勁、練勁 養勁─運勁十步走出陰陽相濟之感 練勁─單練式勝於拳套 拳架需量身訂做 長勁須能微笑 雙重之病未悟耳 三十四式太極拳 掤樹之功,其效奇佳 快速養勁法─以勁餵勁 & 第五課練鬆 練鬆之前先懂鬆 下比上堅就是鬆 應手之鬆棉花裹鐵蛋 鬆中透堅變化才快 & 第六課練氣場 人人天生俱氣場,不假外求 先練小氣場,再練大氣場 氣場的鍛鍊 & 第七課練聽勁 第一時間是太極拳的優勢所在 聽勁聽重心聽氣場 聽勁要有雙向性 聽勁五步驟─搭手、重心、型態、閉眼、氣場 & 第八課練接勁 挨打是硬著陸接勁是軟著陸 接勁的訓練要求:接的快、接的準 接勁的練法:落空法、封勁法、借地法 來勁意念 臨界點的拿捏 介紹王宗岳打手歌 & 第九課練化勁 化勁與接勁之差別 上化為君側化為臣 掤勁槍勁互用 左纏右纏上纏下纏之勁 化勁練法一點即化 & 第十課練發勁 勁之五驅 長勁的方向:定勁、虎勁、龍勁、採勁 定勁 虎勁 龍勁 採勁 搭手攻擊的順序──定勁、虎勁、龍勁 發勁的種類:槍形、刀形、掤形、纏絲、鬆沉、封勁、亂環發勁 鬆沉發勁之四境界──鬆、沉、圓、整 & 第十一課練前龍後虎 你要給你,咱打咱有 發勁只在1~15之間 二打一三打一 一體到位的整勁 練前龍後虎 練法 & 第十二課練破勁 力被勁破勁被互破 龍勁破定勁、虎勁破採勁、定勁破虎勁、採勁破龍勁 鬆柔、剛猛、不爭、俐落、輕靈 & 第十三課搭手八應 搭手陰陽生八應 搭手八應淺釋 & 第十四課根勁太極與鬆柔太極 有勁才能空靈 活根:一點根、一線勁 & 第十五課慢拳打快拳 慢拳打快拳更犀利 慢拳如何打快拳 太極的快 單腳掤樹練慢勁 & 第十六課練絕活 熟練拳架漸至從心所欲 先天差異各有絕活可練 & 第十七課懂勁之後進階課程 搭手之初進而不發 以力餵勁 沾實即發、沾虛即黏、沾半實則採 渾身是手手非手 從意守根勁到意守丹田 由三角轉成圓 勁一定要招之即來,揮之即去 勁的直覺反應如同安全氣囊 整勁爆發點:一寸之距,未沾即發 大砲理論 讓對手關門以得機得勢 左頂則左打、右頂則右發 掤、槍、相依 可讓便讓一大片,不可讓分毫堅守 附錄:各大家先賢論述補軼 參考書目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八十八式太極拳學與練(附VCD)

李壽堂  著
大展 出版
2014/11/01 出版

【目錄】 & 88式太極拳套路拳譜 88式太極拳套路動作詳解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第四組 &第五組 &第六組 & 88-form Taiji Quan Spectrum 88-Form Taiji Quan Detail Explanation Step By Step Group 1 Group 2 Group 3 Group 4 Group 5 Group 6 &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三十二式太極劍學與練(附VCD)

李壽堂  著
大展 出版
2014/11/01 出版

【目錄】 & 第一章劍的結構、各部名稱及規格 & 第二章 32式太極劍的基本技術 第一節手型與手法 第二節步型與步法 第三節身型、身法與眼法 第四節劍法 & 第三章 32式太極劍套路詳解 第一節32式太極劍套路劍譜 第二節32式太極劍套路動作說明 & 附32式太極劍動作佈局路線圖 & Chapter 1 Structure, Components Names, and Standard of the Swords & Chapter 2 Basic Technique of 32-form Tai Chi Sword Section 1 Hand Forms and Hand Movements Section 2 Foot Positions and Foot Movements Section 3 Body Posture, Body Movements, and Eyes Section 4 Sword Techniques & Chapter 3 Movement Sequence of 32-form Tai Chi Sword Section 1 List of the 32-form Tai Chi Sword Movements Section 2 32-form Tai Chi Sword Petail Explanation Step by Step & Appendix Path Map of the 32-form Tai Chi Sword Movements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現代女子防身術

丁郁芬  著
朵琳 出版
2014/10/22 出版

生活中處處暗藏危機! 當危機來襲,妳是選擇坐以待斃,還是選擇學會幾個簡單招式來應付百種危機? & 當事件主角變成自己,妳是否能讓自己逃脫危機? & 一個人在家帶小孩,當面臨簽收貨物、門戶洞開時; 帶著孩子走在街上,遇到神色詭異的人徘徊在附近; 回家的路上,背後傳來忽快忽慢的腳步聲; 獨自搭電梯,走進一位形色有異的陌生人…… & 只要簡單幾個動作,就能有效防身,成功逃脫。 & 由女性武術老師丁郁芬老師親自規劃的防禦招式, 將長期學習的合氣道與瑜珈提斯融合,結合武術外放的靈活、瑜珈內斂的力度,創造出一套動作獨特、適合女性的防身術。 & 不僅是遇到危機狀況時能保護自己的防身動作, 更是能達到健體塑身,打造完美身形效果的運動! & 本書專為一般沒有武術基礎的人士進行設計,是十分簡單易懂的防身術入門書。 ●防身首重於預防──安全觀念的建立,防範勝於未然 ◎提高警覺心 ◎相信自己的直覺 ◎平常培養運動習慣或武術的鍛鍊 ◎建立自信的態度 & ●面對危險近在眼前時,爭取黃金3秒,冷靜、逃跑、不跌倒 ◎建設心理的安全空間 ◎肢體和安全空間的建立 & 實用的防身術,必須包含摔、打、拿、點等搏擊技巧,對於一般人來說,要學習起來實為不易。 但透過丁郁芬老師實用生動的教學,只要勤練與活用6個基本動作,就能讓妳掌握防身術中的防衛、脫逃、擒拿與鍛鍊身體四個目的,在實際搏鬥中,應用摔、打、拿、點等技巧,必能克敵致勝、發揮防身最大效能。 & 本書獨家附贈丁芬芬老師參與執行製作的「合氣道簡易實用防身禦暴術」DVD。特別針對已熟練本書的讀者,一個可以在家自我練習進階防身術以及精進基礎合氣道的大好機會! & 所謂的「合氣道」,是結合伸展法及放鬆整體的「健康生活」武術。包含多元化的身體動作,採用伸展法、肌肉鍛鍊操、呼吸、情緒張力等複合式方法,來調整身體的平衡進而由內產生一種力量。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四十二式太極拳學與練(附VCD)

李壽堂  著
大展 出版
2014/10/01 出版

四十二式太極拳學與練(附VCD)&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鐵人三項完全指南

麥格羅希爾 出版
2014/09/25 出版
9 特價558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頁數7/19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