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3~0924_三采成書全書系
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中文書 > 全部商品

傳統武術論戰篇DVD

徐紀  著
木林森文化 出版
2014/09/01 出版

〈傳統武術論戰篇〉DVD三片一套2014年9月 木林森文化有限公司出版以戰求和~唯戰才能「喚起民眾」唯和才能「共同奮鬥」你只有一條胳膊?拳法功三合一?內運外動才是運動?只長胖而不長高行嗎?是舞劍還是劍舞?練打合一不合一?專注還是分注?內家外家是一家?徐紀老師親自講解示範。

9 特價9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散打基礎技法精要(附DVD)

武兵  著 、武冬  著
大展 出版
2014/09/01 出版

前言當下武術散打發展蓬勃向上、欣欣向榮,學習散打的人數與日俱增。特別是國內的散打爭霸賽和國際的散打挑戰賽,更是億萬觀眾熱議的話題。武術散打為國之瑰寶,搏擊奇葩,向來為世人所敬仰。散打是中國武術的一種實戰對搏功夫,同時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防身、健身、塑身運動方式。隨著「世界武術散打錦標賽」「世界盃武術散打比賽」「2008北京奧運武術散打比賽」以及「2009年首屆中國武術散打職業聯賽」等一系列賽事的舉辦,中國功夫散打運動必將源於中國,屬於世界。筆者講習武術數十載,所寫內容皆為散打之精華,既有多年來對散打技術體系精招妙法的整合與析解,又有尚未開發的優秀武技之展示與應用,同時也是筆者數十年武學體悟與教學經驗之結晶。「散打功夫系列」包括《散打基礎技法精要》《散打實用技法精要》《散打高級技法精要》三本書:《散打基礎技法精要》力推散打之拳、腿的基礎技法,拳打具有先天的靈活性,腿踢具有長度、硬度、力度的攻擊性,都是威力無比的技法,是通往散打最高境界的基石。俗話說「高樓尚需根基牢」「紮穩馬步好打拳」,因此,學練時必須在拳、腿技上多下功夫。《散打實用技法精要》著重介紹散打技術體系的摔、拿技法,既是練而能用的實用招法,也是散打技法的中堅利器。學練時雖存在一定難度,要求練習者周身協調,勁力通暢,但在制勝效果上往往更勝一籌。在摔、拿得手時,可以起到易判定、易得分、易制勝的奇效。《散打高級技法精要》揭示了散打高級連招技法,是競技獲勝的秘技,突出了「多點打擊」「連招絕殺」「技功雙顯」等特點,運用時絲毫不給對手喘息的防守機會,是比賽制勝的法寶。修煉此技,需要練習者有較高的身體素質,用技時方能遊刃有餘。本套叢書面向廣大讀者,力求做到雅俗共賞、圖文並茂,突出直觀性和實用性,激發練習者的學練興趣;以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運動和健康相結合,知識和技能相結合,並將一些鮮為人知的練功妙法和盤托出,相信會滿足國內外散打愛好者和各大體育院校的老師、學生及數以萬計的武館、武校、武術健身俱樂部的教練和學生的需求,也會得到武警、特警官兵及晉考散打裁判人員等不同層次散打學練者的喜愛。本套叢書附贈教學光盤,達到「一靜一動」的學習效果,直面散打精華,使讀者學有所獲、學以致用。書稿得以順利完成,要特別感謝武道前輩王天增、武萬富、白枝梅,武友于三虎、李建明、李雁軍、蔚飛、王志劍以及北京體育大學學生張開元、武?彧等人鼎力相助。雖傾心而書,受功力所限,書中不免存有瑕疵,誠盼廣大讀者不吝賜教,大謝!武 兵

9 特價36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五形動法

王安平  著
大展 出版
2014/09/01 出版

五形動法序言為「全民健身與奧運同行」主題活動增光添彩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主任 王筱麟當前,恰逢國家體育總局宣導在全國開展「全民健身與奧運同行」主題系列活動,喜迎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機,《武術健身方法叢書》的面世具有特殊意義,可慶可賀。這套叢書推出的龜鶴拳養生操、天罡拳十二式、太極藤球功、流星健身球、五形動法、九式太極操、雙人太極球、形意強身功八個武術健身方法,是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依據國家體育總局體武字〔2002〕256號《 關於在全國徵集武術健身方法的通知 》精神,成立了評審工作領導小組,同時聘請有關專家組成評審委員會,對廣泛徵集起來的申報材料,按照所選方法必須具備科學性、健身性、群眾性及觀賞性的原則,認認真真地評選出來的。這中間嚴格按照「堅持優選、寧缺勿濫」的要求,經歷了粗篩、初評、面向社會展示、徵求意見、修改、完善、終審等多個階段的審核。現奉獻給社會的這八個武術健身方法,既飽含著原創編者們的辛勞,也凝結有相關專家、學者及許多觀眾的智慧。可以說,是有關領導和眾多名人志士的心血澆灌培育起來的八朵鮮花。2004年10月,這八個方法首次在鄭州第1屆國際傳統武術節上亮相,初展其姿就贏得了與會62個國家和地區代表們的一致喝彩,紛紛稱讚說觀賞其表演是一種藝術享受。一些代表還建議將這些健身方法推廣到全國乃至世界各地。2005年8月8日,這八個方法還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全國優秀全民健身項目一等獎」。國際奧會批准武術這個項目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舉行比賽,這是武術進軍奧運歷程中的一座極其重要的里程碑,是值得全世界武林同仁熱烈慶賀的盛事。最近,國家體育總局劉鵬局長在全國群眾體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指出:「廣泛組織開展『全民健身與奧運同行』主題活動,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人民群眾參加健身的熱情,並使這種熱情與迎接奧運的激情緊密結合,形成在籌備奧運過程中體育健兒緊張備戰、人民群眾積極熱身的良性互動局面。」對武術工作而言,我們在這一大好形勢下,一方面要紮紮實實做好國家武術代表隊的集訓工作,積極備戰,爭取「北京2008武術比賽」的優異成績,為國爭光;另一方面要採取各種形式把全國億萬民眾吸引到武術健身的熱潮中,向世人展示作為武術發源地的中國確實是武術泱泱大國的光輝形象。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共同為武術走向世界、造福人類作貢獻。我們隆重推出這八個武術健身方法,對於後者是可以大有裨益的。我們將配合出版發行相關書籍、音像製品等,舉辦教練員、裁判員、運動員培訓班,組織全國性乃至國際性的武術健身方法比賽等活動,努力為「全民健身與奧運同行」主題系列活動增光添彩。

9 特價18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實用短棍術

劉勇  著 、李春木  著
大展 出版
2014/09/01 出版

前言  棍是武術十八般兵器的一種,有長棍、齊眉棍、鞭杆、短棍、雙節棍、三節棍之分。短棍因取材容易、攜帶方便、實用性強的特點,自古以來就是人們防身自衛的有效武器。  這套短棍術是我們在長期從事高校武術教學過程中,感悟中國傳統武術技藝精髓,在傳統棍術的基礎上,結合警棍術的實用方法創編而成的一個應用型套路。  此套短棍術內容豐富,技法乖巧,實用性強,不光包括了傳統武術的劈、掃、撩、戳、頂、點、挑、格、擋、架等基本棍法,還有纏、鎖、別等擒拿方法。該套路共分四段,每段均有10個動作,加上起收勢共有42個動作。每段最後一個動作後邊加一個收勢動作,均可獨立成段,方便教學和練習。該套短棍術敘述上採用一個動作配一個實用方法,有利於記憶。本套路動作簡單,樸實無華,易於學練,不論有無武術基本功均可學練。練習該套短棍術既可作為生活中健身鍛鍊的運動項目,又可作為抗暴防身的技藝,也可作為格鬥教材運用於軍警訓練。在套路編寫成書的過程中,張廣輝參與了大量的創編過程,鄭帥與李苗苗進行了動作示範,趙博擔任攝影和圖片處理,對於他們的辛勤勞動,在此表示衷心感謝。由於水準有限,該套短棍術在編排的過程中難免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希望讀者和有關專家批評指正。編 者

9 特價18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教門彈腿圖說

吳志青  著
大展 出版
2014/09/01 出版

自序武術一科,門類極繁,雖經名師教授,既詳且盡,然無專籍以資考證,無圖書以便仿效,隨時隨地,必不能得師資。此淺顯圖說,所以頗投俗好也。彈腿一門,派別甚多,練法試法,各有不同,即論踢腿一式,亦有分別。彈腿有不過膝之稱,而本書所演踢腿式則不然,曰高踢、矮試(高踢,即練法,腿須踢平。矮試,即用法,須矮。何以故?即生理之變化。高踢,即胯骨可以展開,練成則運用自如)。一方對於生理上,各部肌肉骨絡,須十分開展,方能活動自如。夫然後則氣順,氣順則力足,力足則變化自生,漸臻神妙。循循演進,功效自不可言喻。本會自聘楊奉真、于振聲兩先生掌教以來,傳授斯術。悉心研究,是以不及三月,成績優美,彰彰在人耳目。鄙人不敢自秘,爰編成淺顯說明,並繫以各圖,藉公同好。海內同志,當多嫻習於斯者,尚乞有以教之,並繩愆糾謬焉。幸甚幸甚。中華民國十年七月 吳志青   序於上海中華武術會

9 特價16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武式太極拳三十七式

翟維傳  著
大展 出版
2014/08/01 出版

武式太極拳37式概述武式太極拳37式,是為了適應當前全民健身運動,以及參加比賽、表演的需要,作者與恩師姚繼祖先生共同編排的,這也是恩師在晚年對武式太極拳繼承和發展的又一貢獻。武式太極拳37式,要求用時5~6分鐘,除保留了傳統武式太極拳108式的要求與特點外,本著少而精的原則,去掉了一些繁瑣和重複的動作,融入了一些新的功法和練法。透過筆者這幾年在全國各地的傳播,大家一致認為該套路架式圓活緊湊,身體鬆柔合度,意氣內外相合,氣感強,上功快,很適合當前全民健身運動的需要,同時也克服了傳統套路參加比賽的時間限制問題。武式太極拳37式亦是武式太極拳小架的過渡套路。因太極拳要求「先求開展、後求緊湊」,亦即由大圈到小圈,由小圈到微圈,所以武式太極拳37式是為將來練習武式太極拳小架不可或缺的套路。願武式太極拳37式能使更多的太極拳愛好者得到健康與快樂。武式太極拳37式名稱順序第一式 起 勢第二式 左右懶紮衣第三式 單 鞭第四式 提手上勢第五式 白鵝亮翅第六式 左右摟膝拗步第七式 上步搬攔捶第八式 如封似閉第九式 抱虎推山第十式 左右野馬分鬃第十一式 左右玉女穿梭第十二式 開合式第十三式 雲 手第十四式 高探馬第十五式 對心掌第十六式 手揮琵琶式第十七式 按 式第十八式 青龍出水第十九式 左右更雞獨立第二十式 左右封肘式第二十一式 左右撈月式第二十二式 下 勢第二十三式 上步七星第二十四式 退步跨虎第二十五式 伏虎式第二十六式 翻身懶紮衣第二十七式 倒攆猴第二十八式 ?手靠打第二十九式 掤 式第三十式 擠 式第三十一式 履 式第三十二式 按 式第三十三式 彎弓射虎第三十四式 進步懶紮衣第三十五式 雙峰貫耳第三十六式 退步雙抱捶第三十七式 收 勢

9 特價18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太極密碼3 太極拳勢通解

余功保  著
大展 出版
2014/08/01 出版

異形同質 理為一貫中國太極拳各流派,同根同源。根就是中國文化,源就是太極理法,在技術體系上也有著不可分割的血緣關係。各種太極拳流派的差異是顯而易見的,每種太極拳都有獨立的風格,在動作的練法、要領,特別是外形上有所不同。但也有很多相同點,比如在套路的編排結構上有很大的相似性,動作名稱有很大的相似度,甚至有相當數量是完全相同的。在長期研究太極拳的過程中,經常需要對各種太極拳流派拳架、拳勢的異同進行比較、分析,有的拳家在教學中也將它們進行對照講解。我們在交流中發現,這種比較的學習、研究方法具有獨特的效果,能夠使大家對拳勢的歷史發展、變化、來龍去脈更加清晰,對拳勢的認識更加全面,對要領的體會更加深入,學習起來也自然更加容易準確地把握。「通解」之意在於打破流派界限,對同一類拳勢進行橫向比較。本書中首次比較系統地將幾個主要流派的眾多太極拳勢排列在一起,以比較研究的方法進行介紹分析,揭示共性、析解差異,就是力圖給廣大太極拳讀者提供研習的方便。本書選取了幾種主要太極拳流派的數十個典型招勢,運用圖文並茂的方式進行講解。包括拳勢名稱、練習要領、原則理法、勁力特點、使用方法、經典拳訣等。每種流派的拳勢均有示範照片,使讀者擁有更直觀、生動和形象的體會。本書的示範照片均選用各流派代表性名家和世界太極拳冠軍,使得本書具有極高的權威性。需要指出的是,在分析、介紹同一式不同流派的練習差別時,目的在於讓讀者更全面瞭解、理解太極拳精髓,可對照揣摩、研習,而在此並無意評品各家長短。通解主要以當今最為流行的幾個主要流派的太極拳核心拳勢為對象,不可能對所有太極拳以及所有拳勢都一一介紹到。以後有機會我們再對其他一些太極拳流派和套路的典型拳勢進行分析介紹。本書中的太極拳勢都是各流派太極拳中最為典型或者核心的拳勢,選取的都是至少在兩種以上太極拳流派套路中出現的拳勢,大都是名稱相同或相近,練法也相近。有些則是名稱雖然有所差異,但練法相近,具有內在的關聯。可以說,掌握了這些拳勢就基本掌握了傳統太極拳的核心功技。本書對於每個拳勢,重點介紹分析的是其定勢狀態,但每一拳勢都有一個連續變化的過程,在定勢的前後都有許多的變化。讀者對每一拳勢的把握要有動態觀念和視點,在具體學習中要注意體會。比較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比較相同點,互相借鑒,不僅可以取長補短,還可以取長補長。你可以只練一種流派的拳法,但知曉了其他流派的練法,對自己練拳可以大有幫助。瞭解了拳勢的變化軌跡,則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各太極拳流派的技術特點和區別,更深入地體會各流派太極拳的精妙,舉一反三,在比較中體驗差異,在比較中體會統一。所以本書對於那些只練一種太極拳的練習者來說,也大有裨益。期望透過對本書的閱讀,使讀者更全面、深刻地感受中國太極拳,既「變化萬端」,而更深入的是「理為一貫」。余功保 於北京

9 特價18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太極拳講義

田振峰  著
大展 出版
2014/08/01 出版

太極拳講義編輯緣起不佞,習外家拳十易寒暑,雖未中斷,然終無一成。自民十四,始皈依內家。斯時專攻形意,奈羈身軍營,職司財政,以故輒嘗輒止。旋經商於保定,再從軍於開封。遇賈翁,先生名慕騫字蘊高,為當代劍道專家宋世榮先生之高足也,登堂入室,爐火純青。耳提面命者數逾月,方覺茅塞頓開,迥非昔比。先生旋作申江之行,揮淚送別,以期來日;雖聚首數月,頻受訓示,但僅窺一斑耳。回憶曩昔,殊覺愧汗!即經指導之後,始覺今是昨非。民十九隨軍轉戰膠東,遇李芳辰先生;先生為當代劍術名流。噫!我竟有此幸福也。傾談之下,頗受賞識,並賜內家之真諦。未幾,忝列門牆。後先生倡辦國術館於魯,開幕未久,被任重職。二十年夏,先生應召赴贛,因水土不服,致患惡痢,閱月已漸復原。又因東省事變,悲憤填胸,繞室彷徨者累日,以致病又轉劇!先生體壯過人,毫不介意,而病入膏肓,猶不自知也,以醫進則怒,以藥進則覆!時仍隨韓主席參加軍官訓練。為國痛心,無暇休養,寒勞交迫,病勢驟轉,繼以嘔血下血日數十次。延醫診視,亦弗能為力矣。自知不起,謂曰:「余二十餘年,身經百戰,今國難當前,竟為病累,未能執戈禦侮,以盡天職,深為遺憾!家貧無足重輕,但望爾等(指長子書剛、次子書箴等而言)能自立盡忠報國,繼我未竟之志。所耿耿於心者——老母年高未能終養,實抱無窮之恨!國事結局如何,恐余不及見,若能早息內爭,一致對外,我死亦可瞑目……」又囑國術館同人曰:「當此國術進步,正在萌芽之期,望汝等各盡所能,勇猛前進。景林事未竟而身先歿,惟諸位念景林之至誠,完成未了之素志云云。」言未畢而氣已奄奄。驟聞此言,捶胸頓足,眼枯無淚,心痛如割——嗚呼!昊天不吊!殄喪吾師!當師之前,立發宏誓:「但願秉承遺志,為提倡國術犧牲奮鬥而死,絕不願投機求榮苟延歲月以生。」不幸竟於二十年十二月三日夜十時與世長辭。先生拳劍兩道,神乎其神,可謂已臻上乘。惜我不文,弗克形諸篇幅,此我最大之憾事也——我學未成,我心可表,只有將先生之遺學,循次編輯成帙,以供後學之參考。此書完成於先生之生前,亦可謂不幸中之幸也。書內之姿勢解說,盡為先生一世研究內家之結晶;今更加以詳細校正,始出刊問世歟。不佞,夙以提倡國術為志,而草此編,倉卒從事,掛漏必多,尚望海內名家,勿以文字見責,而加指導是幸!壬申季春清苑 田鎮峰 謹識

9 特價18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太極拳推手奧秘

張耀忠  著 、張林  著
大展 出版
2014/08/01 出版

太極拳推手和盤架子(套路)是一個整體的兩個方面。盤架子為拳之體,推手為拳之用。所以說學會了盤架子還要學會推手,才算是體用兼備。太極推手,既能增強學者的學習興趣,又能達到健身和防身的目的,其樂無窮。練習推手,首先要練好太極推手的基本八法,即掤、捋、擠、按、採、 、肘、靠等八手功夫,也是八種勁別。掤、擠、肘、靠為進攻手;捋、按、採、 為化解手。捋破掤,按破擠,採破肘, 破靠。循序漸進,逐步提高。本書內容有四大特點:一、著重將太極推手八手功夫的各種練習方法、勁源心法及奧妙訣竅介紹給學者,以期引導習者打好堅實的推手基礎功夫。避免盲目,少走彎路。二、將太極拳推手發勁的三十六招展現給學者,以此拋磚引玉,啟迪創新。三、將太極八法和人體八卦對應關係展現給學者,引導學者沿著科學化的道路逐級而上,逐步登上光輝的太極頂峰,感受「一覽眾山小」的愉快心情。四、將著名太極推手權威王培生先生未曾公開的太極推手術介紹給學者,使學者開卷有益,無師自通。京城太極老人,九十高齡的沈勃先生曾約徐才先生與我等到家懇談太極推手話題。期盼各方努力,進一步推動太極推手運動的普及和發展。編寫此書,亦為此盡微薄努力。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得到了周懷恩、趙維國、張貴華、厲勇、高燕、賈秀芬、高金山、張文和、閆婧、蔡南鈞、王陽等各位在演示、攝影、打字、複印等方面的大力協助,在此一併致謝。疏漏之處,在所難免,誠望同道指正。編著者 己丑年金秋八月於本家潤園

9 特價19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警用格鬥技法

董如軍  著
大展 出版
2014/08/01 出版

格鬥技法屬於中國武術文化瑰寶之一,來自民間武術,是人民群眾喜愛的既強身健體又能防身自衛的運動項目,數千年來盛傳不衰。董如軍教授是我院學科帶頭人,從事高校、公安擒拿格鬥等教學與訓練28年,始終堅持在教學訓練工作第一線,曾參與撰寫公安院校武術《擒拿格鬥》教學大綱、編寫公安擒拿格鬥教材,在警察實戰教學和學科建設中作出了突出成績。他在總結教學與訓練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撰著了《警用格鬥技法》一書,介紹了格鬥訓練基礎知識以及大力金剛功、警用技能實戰、抓捕擒敵術等內容,圖文並茂,簡單易學。其中的格鬥招式、練習方法,凝結作者多年從事教育訓練實踐和研究的成果,既有實戰效果,又能強身健體。有心者若能科學練習、持之以恆,堅持數年必有收益。該書既適合公安武警訓練中學習參考,也適合廣大武術愛好者運動練習。我和董如軍教授是同事,且對武術運動有一些喜好,欣然為序。

9 特價19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禪武醫學

陳瑞燕  著
經濟日報 出版
2014/07/15 出版

.少林武功的傳承和發展。 .少林武功的重點:把動靜功的相互配合、如何清心、修心和養心。 .剖析內養功的練氣之道、養護丹田之法。 .解構少功武功的出拳、招式、速度之謎。 本書重點 .把禪武醫學與現代科學配合,以科學方法引證它的醫治果效,其效果已震攝中外。 .在治療自閉、抑鬱和情緒病有顯著作用。 .解構少林禪武醫學的重點功夫,強調行站坐卧、內功凝聚之道。

9 特價49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形意拳養生與實戰(附DVD)

張世杰  著
大展 出版
2014/07/01 出版

自序 關於形意拳的書籍,現在市面上已有許多,幾乎各支派都有,但仔細看起來,又都覺得很眼 熟…… 我和弟子所寫的這本書與其他的版本有所不同,無論是練拳養生與技擊實戰都是先前不曾發表過的,過去老師未曾教過的。曾經出版過的或現在拳師正在教的,我只 一筆帶過,不去詳細介紹。我們這本書裡融會了張定一、辛健侯、張東生、郎寶印這些尚雲祥早中期的入室弟子及張國良、楊俊秀、夏英久前輩的所學、所悟。本人 曾受到李文彬、孫劍雲老先生的指點,又跟過付劍飛(付大劍客)學藝、切磋,再加上走出去在大世界、大世面裡學習、交流、探討,一併將獲得的經驗、心得寫到 書中。這本書即講如何養生長壽之法,又講自衛實戰的功夫,並結合當今實際之需要,把表演的動作寫得非常清晰。 練武術有很多老師,老師們 又有各種教法,都說自己教得對,又都是所謂正宗,名師傳承……怎樣區分與辨別對不對,那就要在實際應用上來驗證!實戰出真 功,現在的功夫有的是養生,有的是表演。如果你學練的動作漂亮、瀟灑、大方,觀眾看得舒服,有美的感覺,比賽裁判員又能打出高分,能夠得獎牌,這樣的功夫 是對的,非常好。 但是有許多人學武術不想參加比賽,只想遇事能夠防身自衛,那麼他所學的每個動作,就要由老師講清楚、講明白這個動作的基礎功、基本用法及怎麼發的力, 怎樣變的勁,在什麼情況下換的勁,在那個角度或位置上贏的人,發力、換勁時是否能打傷人,是否能制服對方,讓對方懼怕等。 「太 極十年不出門,形意當年打死人(當年就贏人)」,這句話沒錯,一點不假!但是怎樣能練到贏人的地步:一是本人要有悟性;二是要有明師給講清楚,講 透徹;三是自己的勤奮刻苦加汗水。練功要多問為什麼(不要傻練),過去老師學點東西不容易,老師又怕教錯人,有的老師吃這碗飯,所以很保守,但現在都是為 傳承下去。所以現在學練功夫,最好是透過實際應用來檢驗所學的動作好不好用,和師兄弟經常切磋,最好再和生人切磋,實戰驗證一下。儘量不要閉門自修,在小 圈子內練或比劃覺得很了不起,外面的天地很寬廣,拳法高手也很多,要經歷風雨見世面。過去很多大師如郭雲深、車毅齋、李存義等都是經過長年在外拜明師、訪 高友,互相切磋,探討技藝來提高自己的,並做到了實戰出真功。 夢鄉居士

9 特價36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傳統太極拳(附DVD)

朱寶珍  著
大展 出版
2014/07/01 出版

前言 太極拳是我國優秀的三大內家拳之一,至今廣為流傳,享譽世界。河南陳家溝是太極拳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在楊露禪進京傳授太極拳之前,當地不叫陳式太極拳而叫陳錘。 太極拳這個名字的出現是在楊露禪從北京回到永年後,在武汝清、武禹襄等文人參與下共同確立的。這種以陰陽玄理解說太極拳的內容為太極拳之後的發展奠定了深厚的理論基礎,為太極拳的廣泛傳播起到了重要作用。此理論同時也被陳家溝的陳錘練習者接受(後稱陳式太極拳)。 根據歷史傳說,陳錘(陳式太極拳)是由陳王廷依據祖傳之一百單八式長拳並博採眾家精華而成的,其與山西洪洞縣的通背拳有著極深的淵源。 本書介紹的太極拳開始也叫陳錘,根源也在陳家溝,由陳家溝人傳給其至親河南祺縣的胡氏。我得該技是由劉振麟師傅傳授。劉師得此技於河南祺縣的胡天祥老前輩。此前在北京另有「大槍」劉德寬會該拳,且早於劉師。 據胡天祥介紹,該拳和戟法僅外傳給北京的這兩位,再沒傳其他外姓。該拳至今保持原始風貌,其技法動作複雜,動作難度大,更接近攻防技法。該拳具有陳式 太極拳的特點,又有楊式太極拳的風格。據劉師講,胡氏家族掌握此拳和戟法從不外傳,僅在本姓下傳,唯劉德寬首開先河,劉師是第二位。劉德寬得此拳技和戟的 典故,當時京城老一輩拳師皆知一二。下文我將所知道的劉德寬老前輩和劉師學得該拳和戟法的經過介紹給太極拳和其他武術愛好者。 劉德寬老前輩是河北(直隸)滄州人士,自幼學練六合拳,中年功成,當時自認其槍法絕倫,故綽號「大槍劉」。後聞知河南祺縣的胡家功夫了得,尤其是戟法 無與倫比,遂決心去其處以槍對戟分個高低。1895年前後,劉隻身持槍來河南祺縣尋得胡家住處,揚言以槍與戟較量。當時,胡天祥老前輩已70多歲了,並未 出手,而是令其孫女(12歲)持戟與劉對搏,幾個回合後,劉槍難架戟法而被戟之月牙鉤住頸部滿場奔跑,直至胡天祥喊停後劉德寬才得以脫身。 劉後從師胡天祥學習本書介紹的太極拳和六路戟法。老前輩學技結束要離開祺縣時問胡天祥:「太極拳好,還有比太極拳更好的拳種嗎?」胡答:「北京的八卦 掌優於太極拳,你不懂,沒有見過。」故劉德寬由祺縣直赴北京,找到了程氏柔掌者程庭華老前輩,在崇文門外其眼鏡店前進行了切磋。 從此,劉德寬老前輩由程庭華代師收徒為八卦門董海川的弟子。應當說,劉德寬入八卦門後,對八卦門內的柔掌體系的發展傳播作用很大,同時給柔掌技術增添了很多套路和技法,尤其是六路戟法和八面粘身槍法在柔掌體系內得到繼承。 六合拳在京城也得以發揚,唯太極拳不知傳與何人,沒有在社會上出現。後人傳言「八卦、太極、形意是一家」之說,應該是在程庭華、劉德寬、李存義和張兆東(占魁)之間形成的。 劉振麟(1885—1968年)師為北京八卦掌第三代傳人李永慶、郭守德的弟子,學得該太極拳是在1906年左右。當時劉師在北京會友鏢局任鏢師。因 劉師技法和擊法出眾且品德高尚,被委以重任,保皇差赴河南祺縣督辦公務。當時保鏢的潛規則是到當地後須拜見當地的知名武術家或武霸(地頭蛇),否則不可能 在當地站住腳,得到肯定。胡天祥就是當地的武霸(劉師稱其是「老賊頭」,因當地賊人都聽他的)。當劉師拜見胡天祥時,胡看到劉師英俊瀟灑、武德高尚又是保 皇差至此,料定武技不會一般,遂請劉師在祺縣時到其習武場地練習武功。 劉師看到器械架上有戟,便順手拿來練習(在北京跟劉德寬學得)。胡天祥看到後便問是否劉德寬傳授,劉師答是。胡隨後介紹了劉德寬到祺縣學得該技法的經 過(劉師之前瞭解一些,但不知事發胡天祥處,而胡天祥也不知劉德寬當時在北京傳授)。胡前輩介紹,該戟法共有十二路,為向前練六路、向後練六路,當時僅傳 給劉德寬前六路,並把重要的動作抽掉了。劉師請求學練後六路時被拒絕,僅將前六路補齊。所以我們習練的戟法多於社會流傳的技法。八卦柔掌繼承人有人將其改 編成八路,也有人改用為方天畫戟。當劉師練單刀加拐時被胡的孫女看到,非要學練,胡不應(因藝不輕傳),劉師暗中傳給了她,當胡發現時已基本學完。胡前輩 非常感慨,遂將祖傳的太極拳(陳錘)授予劉師。 據他介紹,與陳家溝原是老親戚,陳家的太極拳傳給他家時叫陳錘,是由其父下傳給他的。以前從不外傳,所以在社會上鮮見。上世紀80年代,我在北京七運 會上第一次進行了演示,被某領導發現請獻出來,因我思想保守,並且主要教授八卦掌,所以沒有將其整理獻給社會。如今本人年歲已大,應部分知情者的要求,便 形成文字和光碟獻給社會和愛好者。 因本人水準所限,在寫作的表達或理解上難免有不足或誤解之處,敬請廣大讀者指導,使本書更加有利於太極拳愛好者。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二十四式養生太極拳(附VCD)

苗樹林  著
大展 出版
2014/06/01 出版

前言 太極拳是我國廣泛流傳的一項歷史悠久、富於民族風格的體育運動。隨著社會的發展及人們需求的變化,原創太極拳的內涵由偏重於技擊性的拳技套路逐漸向以 療病、保健、預防早衰和延年益壽為主的拳術套路發展。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太極拳動作的柔和及舒展姿勢,適合生理的不同要求。如果能按照太極拳鍛鍊的 規則循序漸進,持之以恆,可增強人體的力量、耐力、速度、靈敏等素質。因此,它適合不同性別、年齡以及從事各種職業的人群,特別是中老年人和體弱者。   為什麼太極拳能延年益壽呢?因為練太極拳時要求思想高度集中,用意識引導動作,這就調節了大腦的生理功能,使大腦皮層活動強度、靈活性、均衡性得到提 高,對外界環境刺激反應的敏感性及調節功能也相應加強,從而使各組織器官能更好地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促進新陳代謝,增強機體免疫和防禦能力,在一定程度 上起到防病抗衰的作用。 堅持學練太極拳,能使心肌縮舒力增加,心搏有力,血輸出量增多,進一步增強循環系統的功能,使冠脈血供應充分,保證心臟及全身的血液供應。這樣可預防冠心病、高血壓的發生,使各系統器官的功能得到相應的改善和加強。 學練太極拳,能使呼吸肌功能加強,維持肺組織彈性,改善肺的通氣功能,有利於全身氧氣的供應。 學練太極拳,能促進泌尿系統更好地排泄代謝物,促進內分泌功能,尤其是腎上腺和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使人體生命更加旺盛。同時,太極拳運動對保持四肢關節及脊柱的靈活性、柔韌性,增加肌肉的力量有明顯的作用。 這套「養身太極拳」叢書,是從多種太極拳派中精選出有益於保健的功架組合而成的。因而學練時,教練者要掌握適當的進度,因人施教;學練者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特別是初學者要注意鍛鍊要領,力求姿勢正確,寧可學得慢些,也要做得好些。 Preface With a long history and national style, Tai Chi is a widely spread martial art in China. D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popular demand, the focus of Tai Chi has changed from competitions to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s, strengthening health, and prolonging people’s lifespan. The soft and stretching Tai Chi movements and postures are more suitable for the physiological needs of human beings. Practicing Tai Chi regularly and consistently will improve one’s energy, endurance, speed, and sensitivity. It benefits people of all different ages, genders and vocations, including seniors and the weak. How does Tai Chi improve the human health? Tai Chi requires the participants to focus their mind and use it to lead the movements, which helps the functions of the cerebrum. It also helps improve the activity, flexibility, and reaction of the cerebral cortex to the environment, which in turn coordinate the tissues and organs more effectively to maintain the normal life activity and to promote the metabolism and the immune system. Therefore, it help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age-resistant and disease-preventing to a certain degree. Practicing Tai Chi also enhances the cardiac muscles in stretching and contracting to increase cardiac output, and strengthens the function of circulatory system. The coronary artery and the entire body are replenished with blood, effectively reducing the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hypertension. Practicing Tai Chi also strengthens the respiratory muscles’ function to maintain the elasticity of the lung issue, and helps provide oxygen to the entire body. Practicing Tai Chi improves the urinary system and promotes the endocrine functions, especially the function of the adrenaline system and adrenal cortical system, in order to gain more vitality. This sport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ncreasing flexibility and agility and muscle power in the limbs and the spine. This series of Tai Chi for Health is comprised of routines that are chosen specifically from various Tai Chi schools, which benefit the health most. Teachers should design different schedules according to individuals. Students should also practice according to their own ability and make progress gradually. At the beginning, one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key points and postures and do his best to follow them correctly.

9 特價25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少林武當考 太極拳與內家拳 內家拳

唐豪  著
大展 出版
2014/06/01 出版

前言 本工作室收集到一份一九五九年一月二十六日出版的《體育報》(今《中國體育報》),上面刊登了唐豪先生逝世的消息,全文如下: 本報訊 國家體委運動技術委員會委員唐豪同志,在一九五九年一月二十日因患支氣管炎哮喘呼吸衰竭不幸逝世。享年六十三歲。 一月二十三日上午十時,國家體委在嘉興寺舉行了公祭。會上由國家體委副主任黃中同志代表機關全體同志獻花圈,運動技術委員會副主任王任山同志介紹了唐豪同志的生前事蹟。參加公祭的有唐豪同志的生前親友和國家體委機關的一百多人。公祭後已移靈八寶山安葬。 唐豪同志曾多年從事司法及教育工作。一九一九年參加上海救國十人團積極宣傳抗日;一九二七年受國民黨迫害逃往日本留學,回國後仍積極參加愛國活動。一 九三二年在上海法政大學,在黨的領導下從事學生運動;五卅慘案大遊行被推選為法律委員會副委員長。並曾為「七君子」史良等同志在法庭進行法律辯護,與國民 黨反共法律作了多年政治抗辯。解放後歷任上海市公安局法律顧問,華東檢察署調研室主任,華東行政委員會政法委員會委員,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運動委員會委 員等職,並於一九五四年當選為上海市人民代表。 從這份報導對唐豪先生四十年人生經歷的追述上,人們看不出這位「國家體委運動委員會委員」同「體育運動技術」(更不要說「武術」了)之間,存在哪怕一 絲一毫的聯繫,這真是令人費解!一代學人傾心從事的學術和他學術生涯的華彩樂章,竟被上述三九三字由權威部門發布的報導蓋棺論定,抹殺殆盡。聯想到一九四 九年之後,唐豪先生早年著作大都未曾再版(吳文翰先生語)這個不爭的事實,人們有理由認為,這不僅是一個學者個人的悲哀,更是一個學科整體的悲哀。 然而,唐豪先生其人其事,是不可能被如此抹殺掉的。在這個問題上,中國武術學會委員、暨南大學教授馬明達先生有著客觀且精到的評論,馬教授說: 「我們一直為當代武術界出現過唐豪(字范生,號棣華)先生這樣的武術家而感到慶幸,感到榮耀。他是傑出的律師,是學養宏深的文史專家,是一位富有正義 感的社會活動家;同時,又是武術家,是武術史和民族體育史學科的奠基人。唐豪先生是迄今唯一一位對武術文獻和民族體育文獻做過系統料理的學者。早在半個世 紀以前,唐豪先生發表的《中國武藝圖籍考》及其《補篇》,還有新中國成立後發表的《中國民族體育圖籍考》和許多論文專著,是二十世紀武術史和民族體育的劃 時代的著作,也是武術目錄學和文獻學的創軔奠基之作。由於多方面的原因,他的著作也不免有這樣那樣的疏失,這其實很正常,我們既不必為賢者諱,也不必橫加 指議,重要的是深入認識他的開拓精神和學術成就,學習他實事求是的治學態度和卓越的武術識見,把他所汲汲開創的武術學業繼承下來,並不斷加以恢宏發揚。對 武術和民族體育史來說,這是科研工作的基礎,也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遺憾的是,唐先生所開創的武術文獻學和目錄學,在唐先生以後竟成了一門『絕學』,不但後無來者,而且連他的著作也差不多成了無人問津的塵封之物,更 不要說整理出版了。這是一個耐人深思的現象。深入地探索這一現象的成因,對研究當代武術為什麼不斷萎縮衰變而無所適從的原因,對分析武術理論不斷淺薄化的 原因,肯定大有幫助。」 (馬明達《說劍叢稿》) 本工作室同仁,深以馬教授之言為然,這也是本套《唐豪文叢》之所以會編輯和出版的大背景與初衷。 唐先生的離去,至今已經五十多年了,武術史學界無論是讚成還是反對他的人,大概誰都不能無視唐豪先生的存在,潑髒水也好,唱讚歌也罷,他都是「我國現代武術史上一位繞不過去的人物」(顧元莊先生語),為學而能如此,當復何憾! 從上文《體育報》五十多年前的報導中,我們知道唐先生被「移靈八寶山安葬」。光陰荏苒,世事變遷,唐先生的墓葬是否安然不得而知,而此套叢書,就權作我們心底為唐先生再樹的一塊墓碑罷。 本書出版尚有若干事宜需同唐氏後人接洽,唐先生身後蕭條,本工作室曾多次托人尋找先生的後人唐世敏女士未果。現書數語,留此存照,以為日後聯繫之憑證也。 本書編輯出版得金仁霖、林子清、吳文翰、顧元莊諸位先生大力協助,謹此致謝。 瀚海工作室

9 特價20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太極密碼2 太極拳心法體悟

余功保  著
大展 出版
2014/06/01 出版

序 心法不是練拳的具體方法,但它是指導練拳的要旨精義。 有方法,沒心法,拳終究是練不高、練不精、練不深,甚至是練不成的。 方法是有邏輯性的,成系統。作為方法,越嚴密越好,前後呼應,左右彌合。心法則是「點」的,以點帶面,以面帶體,能點化,能使拳功拳技得到飛躍性發展。 練拳要有方法,更要有心法。 入門需方法,提高、昇華需心法。 一位老年書法家朋友,已然名聲卓著,自述二十多歲開始習練毛筆字,但真正得書法真要、豁然有悟乃五十以後。前面練了二十多年,只落得功力深厚,缺欠法度,始終心虛。五十後得名師指導,潛心碑帖,漸有所得,終成大雅,得法後自己內心也頓然踏實起來。 法度的重要性,不僅於書,於拳也是成敗攸關。 練習太極拳,只要長期堅持,功力是不斷增長的,但如果無法無度,或法度偏失,徒有功力,則功力越深,偏差越大,便是「歪功」「斜功」。 這裏所說的法度,便是「心法」的一部分。過去老師父們常說,「假傳萬卷書,真傳一句話」,這一句話,就是指心法。 心法是有個性的,一部分要傳,一部分還要悟,甚至悟的部分更重要。傳的是文字、語言,悟的是內容、關竅,是「不可言表」的那一部分。不是「不立文字」,是不可立,立不了。 但悟是要有基礎的,用心讀書是不可或缺的條件之一。不能憑空去悟,所謂「心外無拳」,因為心也是拳。 心法也包括一些練法,太極拳真正的心法不能是空中樓閣,而是具有實踐意義的。對太極拳來說,心法要結合練法才有意義。心法的獲得只有兩種途徑,一是用 心才能感悟到,二是練到就會明白。一邊感悟一邊練是獲得太極拳心法的最佳方式。所以在本書中雖然重點談太極心法,不涉及具體的招勢,但對太極拳的一些重要 原則、要領也進行了多角度的論述。心法領悟後,是可以用技法、功法去體現的。為了更直觀、清晰地體現太極心法,本書選取了眾多太極拳名家高手的演拳圖片, 他們風範生動地展現了太極心法的奧妙與境界,是本書中極為光彩閃耀的部分。 心法相對於一些具體練法來說,是比較抽象的,所以論心法可以說些冠冕堂皇的漂亮話,但本書選擇講實話。本書力圖讓真心研習太極拳者有真正的收穫,所以力戒套話。 真正的心法往往很簡單,有些東西不需要長篇大論,就可以直截了當地講明白。可能就幾句話,所謂一層窗戶紙,但不捅破永遠是謎。許多文字論來論去只是圍 繞幾句話的核心來轉,是為了闡釋核心的幾句話,等到領悟了心法的核心時,就會覺得那些闡釋的話都是多餘的了。所以本書力圖以簡潔的文字來表達,也是為了讓 讀者用最直接的方式,去觸碰心法的內核。 在「心法」層次上,許多形而下的區別不在了,很多不同形態的東西都是相通的。通往太極拳心法的路不只一條,有時候換個角度,看得更明白,換個路線走得更快。所以本書有些文章雖然沒有直接論拳,但實際上論的還是拳,是拳的心法。 最後說一句,我覺得文化是最大的心法。 余功保

9 特價18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太極拳授課實錄(附DVD)

趙琴  著
大展 出版
2014/06/01 出版

序一  耄耋譜新篇,情繫太極春 5年前,也就是2007年3月,趙琴先生81歲的時候,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太極拳的健身和技擊作用》一書,把他近30年追隨著名武術家、太極 拳技擊藝術大師王培生先生所學到的拳術技藝,結合自己苦練精研的收穫體會,對王培生老師的經典之作吳式太極拳37式,從體、用兩個方面,逐式逐動地進行了 細緻、獨到的解析。此書在太極拳界引起了很大反響,獲高度評價,為廣大太極拳愛好者起到了撥雲見日的作用。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趙琴先生在完成這部著作的 過程中,始終忍受著頭部帶狀?疹的劇烈疼痛和晝夜難眠的痛苦。我被他的精神所感動,欣然命筆為他寫了「於無聲處聽驚雷」的代序。 5年來,我經常打聽他的健康情況,沒有問及過他寫作的事。我以為他已經安心頤養天年了,但沒想到他又令人欣喜地完成了《太極拳授課實錄》這部經典巨 著。一天,他打來電話,再次囑我作序,使我心裏很不平靜。一位86歲的老人,還這樣嘔心瀝血、奮力急耕為什麼呢?我們從他的《太極拳授課實錄》的自序中就 完全可以窺出其心境。他既不是為了名利,也不是為了晚年的輝煌。他是為了不讓「先輩們許多好的高深武功被帶進棺材,成為絕唱」;「不像《蘭亭集序》那樣葬 於地下,成為千古憾事」;為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不讓「一代不如一代的悲劇重演」;為了不讓「有志上進之後學,臨太極之門徑,望洋興嘆」! 他認為:「保守這個陋習是最大的喪失武德。」他說:「太極拳是民族魂,不是私人財產。」他「希望廣大太極同好拋棄門戶之見……共同切磋,形諸於筆墨, 使太極文化發揚光大……」所以他雖值耄耋之年,仍自強不息,熱情傳播,苦心研究,筆墨不停,奉獻不斷,為我們武術人樹立了楷模。我相信,武術界只要多有一 些像趙琴先生這種具有無私奉獻精神的人,中國傳統武術的來日會更加輝煌! 趙琴先生的新作《太極拳授課實錄》是吳式太極拳37式和老架83式的合刊之作。他之前雖已有吳式太極拳37式的專著,但不同的是這次附有趙琴先生親自 示範的《精講吳式太極拳技擊作用》的DVD光盤。在體、用兩個方面講得都極為細緻、獨到,使讀者既有文字可閱,又有視頻可賞,且一看就會豁然開朗。趙琴先 生把吳式太極拳37式所有技擊動作和他苦練精研30年極為珍貴的體悟成果,毫無保留地奉獻出來,給傳統武術文化的百花園增添了一份寶貴遺產,對傳統武術的 發展做出了一大貢獻。十分難能可貴!此乃是吳式太極拳同門和太極拳界的一大幸事! 《太極拳授課實錄》一書,合盤推出的老架83式,不是我們現在常見的楊禹廷先生所傳授的吳式太極拳(北派)83式,而是王茂齋先生所傳授的傳統老架。 兩種套路各式的動作名稱基本相同,但動作規範和文化內涵差異很大。楊禹廷先生為了通俗易懂、便於推廣普及,用圓周八方線規範拳式動作。王茂齋先生所傳的老 架83式太極拳則是按易經休、生、傷、杜、景、死、驚、開的八門來規範動作。內涵高古而豐富,與人體經絡、臟腑和周易八卦、陰陽五行、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 識息息相關,其健身、技擊、開智作用的理論、方法深奧、有趣,其效果更為明顯。楊禹廷先生傳授的吳式太極拳(北派)83式,易學、易練、易懂、易於推廣普 及。王茂齋先生所傳授的吳式太極拳老架83式,相比之下要難學、難練、難懂,不易於推廣普及,但卻是我們追根溯源,進一步摸清古今太極拳的發展變化情況, 進一步揭開傳統太極拳的精髓、奧妙、真諦,挖掘研究傳統太極拳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好教材,對有志於陟聖造巔、攀登高峰、飽覽傳統太極拳無限風光的廣大太極拳 愛好者來說是十分珍貴的,閱後會覺得有曲徑通幽、耳目一新之感,對你原來所掌握的拳術技藝會有新的啟發、新的激蕩、新的補益,會有很大的收穫(注:這兩種 練法不一、內涵不同的新、老83式太極拳套路,都是王茂齋先生和楊禹廷先生分別傳授給王培生先生,又經王培生先生再傳而流傳至今的)。 另外,趙琴先生還在多篇附錄中把「太極拳與易經」「太極拳站樁要領」「太極拳拳理」「吳式太極拳所涉及的穴位」等都作了深入淺出的詮釋,是太極拳界不可多得的佳作。 寫完此序仍覺意猶未盡,我又借與好友、中國當代著名書法家李燕剛先生會面之機請他為趙琴先生題寫了「行止無愧天地」幾個字,以進一步表達了我對趙琴先生深深的敬意!祝趙琴先生健康長壽! 北京市武術協會委員 北京市吳式太極拳研究會副會長 中國武術八段 張全亮 序二 「養生有道,防身有術」的授課實錄 太極拳名家、86歲的趙琴先生新著《太極拳授課實錄》即將出版,與讀者見面,這是他幾十年來研究、教學吳式太極拳的殫精竭慮、嘔心瀝血的結晶。這本書 中包括兩個部分:王培生先師傳授、趙琴先生講授的吳式太極拳三十七式;第二部分是王茂齋宗師傳授、趙琴先生講授、周鴻策整理的吳式太極拳老架八十三式。在 附錄中還收錄有:趙琴先生寫的太極拳與易經、太極拳站樁要領、太極拳理,還錄有練吳式太極拳涉及到的主要穴位。 吳式太極拳以柔化著稱,動作輕鬆自然,連續不斷,拳式靈活。拳架由開展而緊湊,緊湊中而不顯拘謹。推手動作嚴密細膩,守靜而不妄動,亦以柔化見長。 1953年,王培生先生在北京工業學院(現為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吳式太極拳時,見學生功課繁重,閒暇時少,應校方之請,將老架八十三式中的重複動作刪 去,保留三十七式精華,將拳架以六合八法為綱,重新創編,又輔以精闢闡述,以便師生學練。後經楊禹廷老師首肯,公諸社會。吳式太極拳三十七式完全保留了傳 統拳法的真旨,並且經王培生先師博大理論的詮釋,使學練者窺見堂奧,先後在北京和東北地區推廣,深受廣大愛好者歡迎。1981年,此書正式出版後,很快在 全國各地廣為傳播,先後多次再版印刷,均搶購一空。還曾翻譯成多種文字出版遠播到海外,影響甚大。 曾維祺翻譯出版的英文版《吳式太極拳》(三十七式,王培生著)一書,曾被美國宇航局列為宇航員的訓練教材之一。2001年3月28日《中國體育報》報 導,美國休斯敦宇航中心在飛船發射前,讓宇航員演練吳式太極拳三十七式,然後進入駕駛艙。美國科學家認為太極拳是舒解宇航員起飛前心理緊張的最佳手段。 吳式太極拳是從楊露禪宗師所傳的太極拳套路演化而來的。清朝道光年間,楊露禪宗師在北京教拳時,全佑是受益最佳的弟子之一,學得楊式大架,後又從楊露 禪次子楊班侯學得楊式小架。因全佑事師最孝,學習篤誠,深受楊氏父子寵愛,兼得楊露禪、楊班侯兩代大、小架之精華,逐步形成自己的風格,時稱他練的拳為中 架太極拳,是吳式太極拳最早的雛形。 據《太極功同門錄》所記,全佑傳人有王茂齋、吳鑒泉、郭松亭等。吳式太極拳的定型是在1902年全佑逝世以後,王茂齋和師弟吳鑒泉、郭松亭等一起經過 多年的演練、切磋、研究、提煉、昇華,並吸收了其他優秀的太極拳技法,形成了新的拳式特點。中正安舒、不縱不跳、輕柔緩慢、鬆靜自然、緊湊舒伸、圓活靈 巧、點打拿發融為一體,廣為傳播,使吳式太極拳名聲顯赫,愛好者隊伍不斷擴大。當時叫「太極功」(見1929年王茂齋編輯出版的《太極功同門錄》)。 1928年,吳鑒泉先生南下後,王茂齋先生擔起了吳式太極拳在北方發展的重任,經常輔導弟子們在北平智化寺、東堂子胡同等處練拳。20世紀30年代初 期,在太廟(今勞動人民文化宮)成立了「北平太廟太極拳研究會」,王茂齋先生主教,其得意弟子楊禹廷先生助教。「北平太廟太極拳研究會」是當時太極拳愛好 者學習、活動的群眾組織和主要場所,亦是太極拳高手雲集,名宿、商界及各行業人士練拳、交流之處。 王茂齋先生在全佑逝世之後,一直聞雞起舞,苦練精研,廣收門徒,傳藝不止,苦心經營近四十年,培育了眾多的武林高手,並把技藝推廣到山東、東北等地。主要弟子有彭仁軒、趙鐵庵、楊禹廷、修丕勳、曹幼甫、李子固、王子英(子)、劉光斗、王歷生(侄子)等一百多人。 吳式太極拳老架八十三式,由王茂齋先生口傳親授給再傳弟子王培生先生。20世紀90年代初,王培生老師開始在《人民日報》社、舞蹈學院、國家教委等單 位開班傳授吳式太極拳老架八十三式。1995年,趙琴老師和師弟張偉一老師帶領日本、韓國四名入室弟子,在王培生老師家中學老架八十三式數月,又進一步得 到王培生老師親傳。 趙琴先生1926年出生於北京,滿族,正白旗,覺羅氏。學生時期曾參加過中國抗日遠征軍,跟隨以「飛鷹將軍」孫立人為代表的愛國抗日將領,赴印度、緬甸戰場抗日,歷經千辛萬苦,打出了中國軍人的英勇善戰、堅貞不屈的精神。 新中國成立以後,趙琴先生多年從事機械加工工作,刻苦鑽研,熟練操作車床、銑床、鑽床、刨床、磨床等多種機床,後又自學成才,成了一名機械工藝設計 師,參與設計、製造了645型旅遊客車、中國第一台食品速凍機等,受到有關部門的表彰和嘉獎。多年風風雨雨的生活磨鍊,成就了他堅韌不拔的性格和「

9 特價36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太極沉思錄

王希成  著
遠景 出版
2014/05/25 出版

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 太極拳可以改變人的個性,由急躁轉為沉著,逐漸冷靜且能自我沉澱。一種拳法可以外體不斷運動、轉動,內心卻平靜如止水,動靜合宜,彷如站立著的動禪。太極拳法講究吞天、接地、借力,可以天地人三合,前後左右轉向,而不失中定,思維與雜念如塵埃落定,心如明鏡。 & 《太極沉思錄》以白話易懂的散文為語言媒介,將文學、武學和哲學三者結合,呈現作者平日所練所思所感,希望可以文學的柔軟優美,武學的陽剛威猛,以及哲學的深沉深刻,拋磚引玉,讓對武術與太極拳有興趣的同好,可以更廣更深地體會太極之美之博大精深。 & 本書共分四卷。卷一〈拳理哲理〉不講招式,先講太極拳的基本內涵與思維邏輯;卷二〈練法功法〉開誠布公地談論作者自身對太極拳練習、體會與成長的心得,並提出不同的練習方法與技巧,又或者是導入新的觀念;卷三〈體用轉換〉則透過作者對練與實戰的經驗,反過頭檢討練拳架的招式動作,讓「體」與「用」互為轉換和激勵增進;卷四〈推手探討〉是作者過去推手比賽的實戰經驗,與擔任教練時的傳授過程,在教學相長中體會出新的推手思維,包括自我加強訓練、兩兩攻守練習及實際戰略運用等等。 & 《太極沉思錄》不僅是作者如實吐露自身三十五年太極拳經驗之心得,其中的基礎觀念、領略和體悟,深入淺出,讓入門太極拳者以至習練有成者若能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9 特價234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萇氏武技全書(合訂本)

劉義明  著
大展 出版
2014/05/01 出版

策劃人語 本叢書重新編排的目的,旨在供各界武術愛好者鑑賞、研習和參考,以達弘揚國術,保存國粹,俾後學者不失真傳而已。 原書大多為中華民國時期的刊本,作者皆為各武術學派的嫡系傳人。他們遵從前人苦心孤詣遺留之術,恐久而湮沒,故集數十年習武之心得,公之於世。叢書內容豐富,樹義精當,文字淺顯,解釋詳明,並且附有動作圖片,實乃學習者空前之佳本。 原書有一些塗抹之處,並不完全正確,恐為收藏者之筆墨。因為著墨甚深,不易恢復原狀,並且尚有部分參考價值,故暫存其舊。另有個別字,疑為錯誤,因存 其真,未敢遽改。我們只對有些顯著的錯誤之處,做了一些修改的工作;對缺少目錄和編排不當的部分原版本,我們根據內容進行了加工、調整,使其更具合理性和 可讀性。有個別原始版本,由於出版時間較早,保存時間長,存在殘頁和短頁的現象,雖經多方努力,仍沒有辦法補全,所幸者,就全書的整體而言,其收藏、參 考、學習價值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希望有收藏完整者鼎力補全,以裨益當世和後學,使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承傳不息。 為了更加方便廣大武術愛好者對古拳譜叢書的研究和閱讀,我們對叢書作了一些改進,並根據現代人的閱讀習慣,嘗試著做了斷句,以便於閱讀。 由於我們水平有限,失誤和疏漏之處在所難免,敬請讀者予以諒解。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行健齋隨筆 唐豪太極少林考

唐豪  著
大展 出版
2014/05/01 出版

前言 本工作室收集到一份一九五九年一月二十六日出版的《體育報》(今《中國體育報》),上面刊登了唐豪先生逝世的消息,全文如下: 本報訊 國家體委運動技術委員會委員唐豪同志,在一九五九年一月二十日因患支氣管炎哮喘呼吸衰竭不幸逝世。享年六十三歲。 一月二十三日上午十時,國家體委在嘉興寺舉行了公祭。會上由國家體委副主任黃中同志代表機關全體同志獻花圈,運動技術委員會副主任王任山同志介紹了唐豪同志的生前事蹟。參加公祭的有唐豪同志的生前親友和國家體委機關的一百多人。公祭後已移靈八寶山安葬。 唐豪同志曾多年從事司法及教育工作。一九一九年參加上海救國十人團積極宣傳抗日;一九二七年受國民黨迫害逃往日本留學,回國後仍積極參加愛國活動。一 九三二年在上海法政大學,在黨的領導下從事學生運動;五卅慘案大遊行被推選為法律委員會副委員長。並曾為「七君子」史良等同志在法庭進行法律辯護,與國民 黨反共法律作了多年政治鬥爭。解放後歷任上海市公安局法律顧問,華東檢察署調研室主任,華東行政委員會政法委員會委員,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運動委員會委 員等職,並於一九五四年當選為上海市人民代表。 從這份報導對唐豪先生四十年人生經歷的追述上,人們看不出這位「國家體委運動委員會委員」同「體育運動技術」(更不要說「武術」了)之間,存在哪怕一 絲一毫的聯繫,這真是令人費解!一代學人傾心從事的學術和他學術生涯的華彩樂章,竟被上述三九三字由權威部門發布的報導蓋棺論定,抹殺殆盡。聯想到一九四 九年之後,唐豪先生早年著作大都未曾再版(吳文翰先生語)這個不爭的事實,人們有理由認為,這不僅是一個學者個人的悲哀,更是一個學科整體的悲哀。 然而,唐豪先生其人其事,是不可能被如此抹殺掉的。在這個問題上,中國武術學會委員、暨南大學教授馬明達先生有著客觀且精到的評論,馬教授說: 「我們一直為當代武術界出現過唐豪(字范生,號棣華)先生這樣的武術家而感到慶幸,感到榮耀。他是傑出的律師,是學養宏深的文史專家,是一位富有正義 感的社會活動家;同時,又是武術家,是武術史和民族體育史學科的奠基人。唐豪先生是迄今唯一一位對武術文獻和民族體育文獻做過系統料理的學者。早在半個世 紀以前,唐豪先生發表的《中國武藝圖籍考》及其《補篇》,還有新中國成立後發表的《中國民族體育圖籍考》和許多論文專著,是二十世紀武術史和民族體育的畫 時代的著作,也是武術目錄學和文獻學的創軔奠基之作。由於多方面的原因,他的著作也不免有這樣那樣的疏失,這其實很正常,我們既不必為賢者諱,也不必橫加 指議,重要的是深入認識他的開拓精神和學術成就,學習他實事求是的治學態度和卓越的武術識見,把他所汲汲開創的武術學業繼承下來,並不斷加以恢宏發揚。對 武術和民族體育史來說,這是科研工作的基礎,也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遺憾的是,唐先生所開創的武術文獻學和目錄學,在唐先生以後竟成了一門『絕學』,不但後無來者,而且連他的著作也差不多成了無人問津的塵封之物,更 不要說整理出版了。這是一個耐人深思的現象。深入地探索這一現象的成因,對研究當代武術為什麼不斷萎縮衰變而無所適從的原因,對分析武術理論不斷淺薄化的 原因,肯定大有幫助。」(馬明達《說劍叢稿》) 本工作室同仁,深以馬教授之言為然,這也是本套《唐豪文叢》之所以會編輯和出版的大背景與初衷。 唐先生的離去,至今已經快五十年了,武術史學界無論是讚成還是反對他的人,大概誰都不能無視唐豪先生的存在,潑髒水也好,唱讚歌也罷,他都是「我國現代武術史上一位繞不過去的人物」(顧元莊先生語),為學而能如此,當復何憾! 從上文《體育報》近五十年前的報導中,我們知道唐先生被「移靈八寶山安葬」。光陰荏苒,世事變遷,唐先生的墓葬是否安然不得而知,而此套叢書,就權作我們心底為唐先生再樹的一塊墓碑罷。 本書出版尚有若干事宜需同唐氏後人接洽,唐先生身後蕭條,本工作室曾多次托人尋找先生的後人唐世敏女士未果。現書數語,留此存照,以為日後聯繫之憑證也。 本書編輯出版得金仁霖、林子清、吳文翰、顧元莊諸位先生大力協助,謹此致謝。 & 瀚海工作室

9 特價19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二十四式太極拳學與練(附VCD)

李壽堂  著
大展 出版
2014/05/01 出版

前言 24式太極拳是原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於1956年組織武術界老前輩和有關專家,在楊氏太極拳的基礎上,按照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原則進行改編、整理的,並定名為「簡化太極拳」。因其由24個動作組成,人們習慣上稱其為「24式太極拳」。 這個套路中去掉了原傳統套路中過多的重複拳勢動作,集中了傳統套路中的主要結構和技術內容,並增加了右式拳勢動作,克服了傳統套路中右勢動作較少的缺點,方便群眾掌握,易學易懂,更有益於群眾健身。 太極拳不僅是一種具有攻防作用的武術,而且是一種重要的健身和預防疾病的運動項目。實踐證明,它對人體的神經系統、呼吸循環系統、消化系統和骨骼、肌肉、關節疾病的預防和治療都有著神奇的作用。 24式太極拳自創編以來,由於其保留了楊氏太極拳緩慢柔和、連綿不斷、舒展大方、勁力內涵的特點和顯著的健身祛病效果,博得了世人的青睞。目前全世界 已有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十幾億人學練24式太極拳。在國內現存的130多個武術拳術,幾千個武術套路中,24式太極拳習練人數最多,流傳地域最廣。為 弘揚太極文化,促進全民健身,造福人類,本書將24式太極拳套路分段逐式精解,以幫助太極拳愛好者自學。 Preface Under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Chinese Sports Committee, masters and experts of Wushu created the 「24-form Taiji Quan」 in 1957, also known as Simplified Taiji. Based on the Yang style of Taiji, the entire set is composed of simple movements that gradually become more complex. In 24-form Taiji Quan, many repeated moves in the original routine were removed and the main structure and skill content are strengthened. The movements involving the right side of the body have been added to provide symmetry not found in the old sets. Therefore, it is easier to understand, easier to learn, and more practical to train for fitness. Taiji is not only a martial art for defense and offense, but also a useful sport for bodybuilding and preventing disease. Studies around the world have shown that long-term Taiji practice provides wondrous effects in preventing and alleviating various diseases in the nervous, respiratory, digestive, circulatory and other systems。 The 24-form Taiji Quan retains the main features of Yang style Taiji, including the slow, continuous, and reaching movements that are soft but full of internal power, and which play an active part in health preservation. Since its development in 1957, around one billion people throughout 150 countries and areas in the world now practice the 24-form Taiji Quan. Of the 130 types of Wushu boxing techniques and the thousands of existing Wushu sets, 24-form Taiji Quan is the only one being practiced by the greatest number of people in farreaching places. This book promotes Taiji culture and its benefits to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by presenting clearly the 24-form Taiji Quan step by step. Accordingly, the book assists Taiji enthusiasts to learn the basic movements。

9 特價25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太極拳初學入門(附DVD)

鄭勤  著 、趙永剛  著
大展 出版
2014/05/01 出版

編輯薦語 太極拳的普及不僅在於套路的演練,還在於太極文化的縱深傳播。套路是太極拳的物質外形,文化及其包含的武德精神是太極拳的內在魅力。本書在著力普及太 極拳的同時,全面介紹了太極拳的源流和內容、健身原理與科學,以及如何在太極拳的修習中進行武德培養等文化內容,並把這些文化的部分放在了全書的第一、 二、三章,凸顯其重要性。 本書內容的選擇,出發點是初學者。「太極拳運動的基本技術和要領」(第四章)介紹了太極拳運動中的手型掌法、步型步法、身型身法等基本技術。「太極拳 基礎功法」(第五章)介紹了太極拳樁功、六段選、八門五步等基本功法,功法簡潔實用,易於上手。「太極拳套路入門——24式太極拳」(第六章)選取了群眾 基礎厚實的24式太極拳。「太極推手基礎」(第七章)介紹了太極推手的基礎和主要練法。套路為體、推手為用,二者相互補充,相得益彰,目的在於學有所用。 本書在講解動作、分析文化內涵的同時,還與讀者分享了太極拳的技擊方法和養生價值。在插圖部分,演示者生動形象地示範了每一個單勢動作,且嘗試用部分文字篇幅對功法和套路的技擊含義進行分析,希冀激起學習者的興趣。 太極拳的推廣普及,最關鍵的是立足於健身價值,針對不同的學習者,講解功法套路,提出不同的練習方法,因材施教,循序漸進。 本書本著簡易普及的原則,立足初學者的立場,從博大精深的太極拳中選材取材,力求用科學合理的方法進行內容的編排,並配以插圖,希望初學者可輕鬆入門,一覽太極全貌,望入門者有所得,增益其所不能。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世紀歐洲武術大全

長田龍太  著
奇幻基地 出版
2014/04/08 出版

中世紀歐洲武術一本就通教戰大全! 中世紀歐洲的戰鬥教本 長劍術、摔角術、西洋劍術 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劍術.格鬥術全圖解! 以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歐洲為主題背景,介紹西元1400年前後到1650年前後普遍使用的武術之理論以及實際技巧配合Step by Step進行圖解步驟說明。 以現今仍有記錄的四個武術流派為主軸,論述基本武術理念,詳實展演各類武器入門與變化的武技解說,包含近身搏擊、身穿鎧甲護具、馬背上、異種武器之間的戰鬥方法,介紹多達21個種類的各式武器戰術。 本書內容包含了許多現今仍然實際存在且附有實際測試數據的武器圖解說明。繪圖精細豐富,完整展示戰鬥的藝術,鉅細靡遺,理論和實務兼具,是第一本以中世紀歐洲武器和武術為主題的教戰聖典! 第一部 基本概念 ■中世至近世戰鬥模式之變遷 ■歐洲武術的基本理念 ■架式、攻擊線、防禦、劍刃的握法、步法 ■流派介紹 第二部 武技解說 ■長劍、摔角、短劍、半劍、殺擊、武裝格鬥術、槍 ■長柄大斧、圓月砍刀、單手劍與小型圓盾、騎乘戰鬥 ■短棍、長棍、四角棍、威爾斯鉤矛、直刀、瑞士戟 ■西洋劍、雙手大劍、鐮刀與大鐮刀、棍棒與連枷、異種武器戰鬥 &

79 特價59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柔道精進的訣竅

山內直人  著
大坤書局 出版
2014/04/01 出版

柔道,自從1964年在東京奧運中正式成為奧運項目之後,漸漸成為世界上相當具人氣的運動競技。 最初在比賽規則中只有實施4個等級分別, 但為了消除體重差所造成的懸殊狀況,現在已增加到男女各7等級分別,在日本是由畢業於東京大學並擔任學習院講師的嘉納治五郎於1882年(明治15年)所 開始的新柔術所衍生而來。永昌寺12個榻榻米大的書院因為被用來做為道場,所以也被稱為講道館。 從那時開始,嘉納先生就創了「柔道」一詞,而一般人則稱呼柔道為「嘉納流柔術」。現代柔道儘管多次修正了比賽規則,慢慢帶有運動性,但其中的精神卻未曾改 變。武道精神的根本就是利用每日努力不懈的鍛鍊,來達到「精進技巧」的目的。因此,除了不間斷的努力以外,還需要相當大的毅力。最後,為了能將每日練習的 技術在比賽中完全發揮,更少不了的就是強韌的精神。現代柔道雖然擁有相當強烈的運動色彩,還是不難發現「心」、「技」、「體」的武道精神仍存在於其中。 以投技一決勝負是為最理想 日本柔道的創始者嘉納治五郎先生認為「因學習起倒流而體會到投技的絕妙之處後,就應該將柔道技術方面的修行偏重於投技之上」,「運用亂取技時應首重立技勝 負,次重臥技勝負,較為適當」,最理想的狀況就是使用立技來一決勝負。柔道創立初期,因為等級的分別不多,常常不是靠力氣,而是靠技術在取勝。這點與現代 柔道一樣。為了一決勝負,與對手進退斡旋、等待攻擊時機時,隨時都要處於最能發揮己身技巧的體勢。雖然最理想的狀況就是能利用立技一舉得勝,但實際上往往 因為對手的抵抗,難以出現如此完美的獲勝方式。然而,只要視完美的獲勝為目標,藉由每日練習的姿勢體態,就能達到精進技術的效果。 將抑技發揮到極致並一舉得勝 如果無法利用立技一舉得勝的話,可以改用一般被稱為臥技的「抑技」。最基本的方式是先利用立技將對手打倒,再隨即展開抑技。使用抑技時,勿侷限於特定的抑 技上,利用其他抑技的變化或是先使用關節技、絞技後,再使用抑技的方式最常見,最好是單次利用抑技就能一舉得勝。這點與立技相同,如果能利用單一的精湛技 巧,奪去對手自由活動的機會,就再也無須使用到其他的技巧了。 因此本書期望讀者能掌握此兩大技巧之訣竅,進而在柔道的學習上有所精進成長,如果讀者能有所收穫,相信這也是對作者最佳的鼓勵與光榮。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孫式太極拳拳架解析

張大輝  著
大展 出版
2014/04/01 出版

孫式太極拳源流    「太極」一詞源出《周易》。《周易》中的《易經• 繫辭上傳》第十一章中寫到,子曰:「夫易何為者也?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這裡,太極一詞含有經過循序漸進、前後節制,達到規範次第、高度有序狀態的意思。    太極拳,曾被稱為「長拳」、「綿拳」、「十三勢」、「軟手」等等。太極拳以「掤、捋、擠、按、採、挒、肘、靠、進、退、顧、盼、定」為基本方法。在運動中,要求呼吸自然,形意互動,中正安舒,不偏不倚,虛實分明,連綿不斷。在交互運動中,要求動靜相隨,剛柔相濟,虛實相應,隨人由己,黏走相依,因勢而變;宜「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最終,達致體意相諧,形神兼備的狀態。    太極拳,據《中國傳統武術史》作者于志均先生考證,作為一種拳術的名稱,有記載的最早資料是王宗岳的《太極拳論》。這份資料出現在1852年(咸豐二年), 是武禹襄(1812~1880,名河清,號廉泉)的兄長武澄清(1800~1884,字霽宇)發現的。    武禹襄同鄉楊祿禪(1799~1872,名福魁,別號祿纏)曾在河南溫縣陳家溝陳長興(1771~1853)處修習太極拳十餘載。武禹襄從楊祿禪學,但不得要領。遂大約於1853年親赴河南懷慶縣趙堡鎮訪陳清平(1795~1868,又名清萍或青平),研究月餘,始得精妙。後來,根據習練心得著有《十三勢行功要解》、《十三勢說略》、《太極拳解》、《太極拳論要解》、《四字秘訣》、《打手撒放》、《身法十要》等拳論和習拳要旨。此外,武禹襄的長兄武澄清著有《釋原論》和《打手論》等;武禹襄的仲兄武汝清也著有《太極拳結論》等武學篇章。    武禹襄的外甥李亦畬(1832~1892,名經綸,武禹襄姐姐之子)和李啟軒(1835~1900,名承綸,李亦畬之弟)均從學。李亦畬著有《太極拳小序》、《五字訣》、《走架打手行功要言》、《撒放秘訣》、《論虛實開合圖》、《身備五弓解》、《太極拳譜跋》等拳論。李啟軒著有《一字決》和《太極拳行功歌》等。武禹襄的入門弟子還有楊祿禪的次子、著名太極拳實戰家楊班侯(1837~ 1892,名鈺)。    李亦畬傳郝和(1849~1920,字為真),郝和得拳法竅要,稱名冀南。1912年,在北京訪友時識孫祿堂先生(1860~1933,名福全,晚號涵齋),並引為知己。孫祿堂先生自請列為弟子,得識武李式太極拳竅要。後與先前所學形意拳、八卦拳相融合,於1919年創孫式太極拳。

9 特價19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亂世防身術22絕招

安強  著
元神館 出版
2014/03/10 出版

現在世道紛亂,搶劫、恃強凌弱之事時有所聞,學會反臂、提籃掛印與迷蹤步等二十二式之後,即使「行走江湖」也不用怕被霸凌、欺侮。 最近隨著電影「一代宗師」系列大受歡迎,不但炒熱了詠春拳,「葉問」也像當年李小龍一樣,成為人人皆知的「民族英雄」。很多年輕人開始熱衷於學武,殊不知電影中的動作都是套招,華麗有餘而實用性不足,電視上的表演更是花拳繡腿,中看不重用,不可受到誤導。 作者從小習武,跟隨過多位名師,發現形意拳與八卦掌最實用,如能再學點擒拿術更佳。現代人卻因工作繁忙,無法像從前一樣專心練武,從小徒弟慢慢熬成武功高手、一代宗師。因此乃挑選形意拳精華,成為威猛的實用五行拳,「劈、鑽、崩、砲、橫」如電閃雷鳴,可以硬打硬進;再挑八卦掌實用八式「開山、奔雷、拂雲、穿心、分水、火焰、廣澤、旋風」,招招連綿不斷,變化無窮;最後輯成獨特的「亂世防身術22絕招」,包括反臂、搨掌等,四十多年來面對挑釁、比硬功從無敗績,即使年近八十,與中年人比「臂肘靠擊」,就讓對手痛倒在地,可見其威力,也符合現代人的需要。 但要練成這種「不招不架,只有一下」且「一擊而中」的武術,一定要從勤練基本功做起;之後再學形意拳、八卦掌,以及「亂世防身術22絕招」。但因此一武術很霸道,建議再學五禽戲與八段錦保健養生,並涉獵整骨與跌打損傷急救技術,才能達到「武藝」、「武學」境界。 學武的目的在防身,即使在亂軍中也能從容脫困,但一定要慎用,切記切記!&

9 特價22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太極拳經論透視

蘇峰珍  著
大展 出版
2014/03/01 出版

太極「拳經」、「拳論」、「行功心解」、「十三勢歌」等都是太極拳的重要經典,從來修學太極拳者,莫不以這些經典作為學拳的指南,這些經典都是祖師前輩們修成正果後的精闢言論,也只有修煉到同一水準層次的人,才能稍微理解這些經論、歌訣是在說些什麼。 一般初學者對於剛接觸的太極拳原本就陌生的,而且對這些古文言的經論也覺得有些深澀的,雖然有不少名師,將太極拳的經論作了釋義,但都是偏向依文解義而已,對於太極拳經論真正的內涵,並沒有作出詳細的解析,無法使人從中獲益,不免有些遺憾。 筆者修學太極拳三十餘年,不敢說對祖師們遺留下來的經論、歌訣有多深入的理解,僅就自己練拳的些微心得,就教於方家,借此而拋磚引玉,希望能引出更多的論作,以利後輩學人,是為所願。 本書僅論述「拳經」、「拳論」及歌訣「十三勢歌」三部分,至於「行功心解」部分,拙作《行功心解詳解》已於2012年8月由大展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請學者參閱指教。 本書原擬書名為「太極拳經論詳解」,唯因拙作已有「行功心解詳解」,故改名為《太極拳經論透視》,在此向讀者先於敘明。

9 特價19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太極盤根功法

徐毓如  著 、孫晴  著
大展 出版
2014/03/01 出版

前言 今年是家父徐雨辰逝世4周年,自他辭世後,老人家的音容笑貌、功法醫德和諄諄教誨歷歷在目,銘記在我的心頭。 家父一生善醫、習武、愛好書畫,皆成就卓然。我家祖籍是河北滄州南皮人,先祖曾是清初的武狀元,家中世代習武成風。家父幼年曾拜燕青門名師關老太爺為啟蒙教師,後拜滄州名醫孫華亭為師學習醫學,青年時代拜武術名師李雨山、米連科、李七桐、李書文為師,20歲考入東北錦州交通大學。 中年在蘭州經商時又拜通備武學宗師馬鳳圖先生為師學習劈掛拳。晚年發表了多篇關於武術名家逸事、武術研究等方面的文章,在武術界頗有影響。因功法武德卓著,殊榮甚多,曾獲全國「武林百傑」榮譽稱號和國際武術聯合會頒發的「武術貢獻獎」。家父生前曾是滄州醫學學會委員、《滄州武術志》編纂委員會委員,還擔任過陝西省武術協會副秘書長。 家父中年時期對「內功經盤根」發生了極大興趣,也進一步奠定了他將醫學、武術與生命意義相結合的思想,一生十分重視習武和養生結合。他主張傳統武術精髓加入科學性,讓更多的人從習武中養生。臟腑按摩是家父經50多年來為患者、朋友治病,及為自己練養益壽而總結積累出來的一套按摩功法。 家父一生淡泊名利,始終以臟腑按摩健身養生,過著自然儉樸的生活,到他90歲高齡時,仍思維敏捷,行動自由,以96歲高齡自然平靜仙逝,真乃仁者壽也。 家父的養生思想主張「天人合一」,保養「精、氣、神」。    所謂「天人合一」中的「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類,大自然與人類要達到和諧統一,不要成為敵人(依季羨林先生解釋)。惟其如此,方能構成「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的祥和生活境界。由此不難看出,家父所仰尊的「天人合一」養生思想的深意了。 所謂保養「精、氣、神」即每日需「靜養靈根,盤養命根」,透過自身調氣、按摩以形導引產生循經流注的方法來涵養精神,培養元氣,達到提高身心健康品質,如樹根盤旋一樣打好健康基礎。 我的武術人生是在家庭的薰陶下開始的,九歲隨父學習少林拳、昆吾劍。入西安體育學院運動系後師從武術名家馬振幫先生。少年時期得益於通背武學大師馬賢達先生傳教劈掛拳、翻子拳、提袍劍等。 我自幼親近中醫,除幼年隨父習武外,家父還親自為我引拜了三位名師:一位是太極拳名師申子榮,另一位是吳式太極拳名師文功遠,還有一位是針灸大師蘭友勤,以此希望我日後走上善醫習武的道路。曾有一段時間我終日背穴名、撚針包,喜讀中醫典籍。然而命運最終把我定格在武術套路專業訓練上,一生都在運動訓練氛圍中渡過。 在多年訓練感悟中,特別是從教後,文功遠老師親手教我太極推手,陳式太極拳大師王西安親自教我陳式老架、新架,讓我對太極拳體用意義有了較深的理解。深感太極拳是有著古老的哲學思想,深厚的傳統文化內涵,科學的技法和體用多功能價值的拳法。 《太極盤根功法》主要收集了家父多年研究的臟腑按摩、練養益壽功法,又結合我本人練太極拳的心得體會,而研編成的一套練養結合、技藝結合的太極拳教材。此功法注重以「天人合一」理論的整體觀為依據,以經絡為基礎,循經而行,調氣補腎,以加強氣機氣化為目地。透過臟腑按摩運動,增強相關臟腑的功能,透過手部的纏旋摩運,達到健腦強身的作用。 並以此激發人體固有的機能和潛在的機能,經反覆錘煉,將宇宙能量逐漸轉為人的體能,使它們在人體的經脈、穴位、諸生命功能系統中昇華,使人的身心高度統一、協調,獲得最佳生命功能狀態,以期達到最佳生命品質。 家父晚年融匯內功經、經絡學、氣血學說,還自己習練一套盤養益壽密功、補養藥灸密功和靈根靜養坐功。我的愛女孫晴自幼生活在她外公外婆身邊,五六歲時便隨外公踢腿打拳,背記「湯頭歌」,長大後隨了她外公心願攻讀中醫,成為一名醫生。因自小看著外公每日習練養生功,所以家父晚年自練自養的盤養益壽密功多是她收集編整。待系統整理後另作發表。 此作因是教材,除其有規範性、準確性以外,作者深知它的內容實在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因之,有意突現了它的理論性、科學性以及專業文化內涵。同時又對其操作性和實用價值做了精心設計和研究。耕耘望有收穫,企盼它為廣大讀者喜聞樂見並有好的效果。 此書出版之際,首先感謝通備武學大師、著名武術教授馬賢達前輩為此書作序。感謝原中國武術運動管理中心主任、中國武術協會主席兼國際武術聯合會秘書長王筱麟先生,日本武術太極拳聯盟副會長兼亞洲武術聯合會秘書長村岡久平先生,陳式太極拳大師王西安老師,著名武術擊技家佟慶輝先生的鼓勵和題詞。 感謝陝西省政協副主席劉石民先生,西安華潤包裝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潤先生的指導,感謝胡耘先生的真情資助,感謝馬文國博士攝影以及陳光遠先生、李紅飛先生和門生徐瑛、蕭關際、烏福娟的支持和協助。 由於作者水平有限,錯誤和疏漏之處在所難免,誠望有關專家和廣大讀者指正。 & 徐毓茹

9 特價20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楊健侯太極拳真傳(附DVD)

胡學智  著
大展 出版
2014/03/01 出版

《楊健侯太極拳真傳》由一代武術大師楊健侯的再傳弟子,原遼寧省太極拳隊教練,遼寧省太極拳協會顧問胡學智老先生首度正式公開。 & 很少有人瞭解,楊健侯太極拳其實是迥異於世人熟悉的楊澄甫太極拳的。 & 胡學智老先生自幼年起從其父胡星齋老人(已故)學練教太極拳幾十年至今,深得楊健侯太極拳真傳。門下弟子,學生無數,碩果累累。 & 今胡學智先生已經接近耄耋之年,雖然身體依然康健,完全不似70幾歲的老人,依然熱心指導太極愛好者,但是考慮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楊健侯太極拳一直小範圍流傳民間而不被世人熟悉,深以為憾,因此,特集多年來所學、所思、所悟,合編為此書正式出版。   假若有愛太極者、有緣者得此之,習之,則欣慰矣!&

9 特價29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陰把槍(附VCD)

吳秉孝  著 、吳敬賢  著
大展 出版
2014/03/01 出版

序 陰把槍是綻放在內蒙古西部地區(原綏遠省薩拉齊)的一株武學奇葩,據《綏遠通志稿》載:「趙老同,山東人,清咸同間遊塞外,久居薩拉齊。精武術,尤擅陰手槍法,一名纏槍,彼時國內稱為獨傳。綏人得受此槍法,實自老同始。」我們幸得該槍術第五代傳人──吳桐先生的親傳,以及他所珍藏的手抄槍譜,故責無旁貸地應將這一珍奇的民族文化傳承下去,並發揚光大。 經多年整理,於1986年初將它編寫成冊,後經中國武術協會審定,於1990年由人民體育出版社以《陰把槍》之名出版面世,並將它定為《中華武術文庫•拳械部•器械類》之一。 2002年初,中央電視五台,「體育人間欄目」登門採訪,並以「吳秉孝陰把槍」為題在中央五台、四台播放,對這一槍術文化進行了宣傳。之後,許多愛好者來函索取資料,筆者從而萌發了重新整理《陰把槍》的想法。 因在該書出版後的十幾年間,我在教學與訓練中,對槍術和理論仍在進行潛心的研究,增補了許多前版所未有的內容。對其傳承史,特別是祖師趙老同是否就是宋景詩的問題,經史料查證和實際調查,得出了明確的結論,望能在新版中充實和完善。 陰把槍在傳世之初,就以實用槍法為其突出之點。為不失這一傳統性,本書在基本槍術中,補充了一些歷史上所謂「托竿蹲身寂無少動」非常「吃功夫」的內容,並指明其技擊含義。在傳統的組合練習(如紮九槍)和套路動作中,亦注以技擊內涵。在要求動作規範的同時,也使讀者在技擊意識基礎上,惟妙惟肖地去掌握傳統陰把槍的實用技藝。 對於該槍術的名稱《陰手槍》、《纏槍》、《陰把槍》,亦曾有過研考,前二名是來自歷史記載,後者是自綏遠省國術館建館後,館員及學員們對它的俗稱。 過去武術界常稱手心向下為「陰手」,手心向上為「陽手」。因該槍術的前手,是手心向下握槍桿的,故稱為「陰手槍」。而「纏槍」則主要是因為該槍術突出了以纏繞黏隨為其特點(槍譜稱:前手為沾,後手為黏。;前手為隨,後手為連)。這兩種叫法均能概括槍法特點。 我們認為叫「陰把」(包括「陽把」)均欠妥。因為槍器中的「槍總」或「槍底」,就是供手握的把柄,被稱為「槍把」。一般由有力而靈活的手掌握它(槍譜稱:後手為發槍之主力),右手握稱之謂「右把槍」,左手握稱之謂「左把槍」。另一手握在槍桿的中部,起支點作用(槍譜稱:前手為架機之尺規)。如果將這隻手的握法也加上一個「把」字,即「陰把」(或「陽把」),既不能說明槍法特點,又混淆了「把」的概念。 道理雖如此,但從思想理念上講,「陽手」好像意味著光明正大,而「陰手」卻似乎有陰暗的含義。故學者們不願叫「陰手槍」,就將「手」字改成「把」字,長此以往,潛移默化地,將「陰手槍」叫成了「陰把槍」。 《通志稿•國術分館》中載:「館內設有國術教練班,以學、商兩界為多。副館長吳桐著有《太極拳淺釋》,館員雲連珍、李映宏合著《連環劍秘訣》,雲連珍、陳沛合著《纏槍學要義》等書。」(陳沛是一中的學生、雲師的高徒)。我們考研認定這《纏槍學要義》就是雲師不輕意脫手的《陰手槍槍譜》。它對該槍術的發展奉獻,有極大的里程碑意義。 槍譜中有這樣一段記述:「槍斜槍不可刮,機前晃搭搧槍,不怕他硬來批槍,回揪進擒陽把槍。」反而推知,雲師已對「陰把槍」之名是認可的。 「七•七」事變,日寇入侵歸綏,省國術館關閉。新中國成立後,隨著經濟文化事業的蓬勃發展,武術也飛快地開展起來,「陰把槍」之名亦隨著強勁的東風飛揚四海,逐步深入人心,願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永留人間。 書中與作者合拍雙人練習照的,是學生劉起、田奕崴、文建生,在此一併表示謝意。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智勇(第二卷)文武之道的當代傳承

藍晟  著
東方文化 出版
2014/02/14 出版

《智勇》每年出版一卷,主要刊登智勇文化提出者、智勇文化學院創辦人藍晟老師有關國學、太極拳、八卦走轉、太極功、智勇教育等內容的講記。 & 有識之士云:萬世師表兩千年,不想仲尼武亦湛;只傳智仁不傳勇,聖門儒生修哪般。 & 基於這樣的認識,文武雙修,就是智勇文化的核心,把握了這個核心,則「壹本萬殊」。 & 因此,《智勇》以「智慧圓融,勇於精進,仁者無敵」為創辦宗旨。 & 《智勇 - 文武之道的當代傳承》已出版三卷,此為第二卷。 & 本卷分為國學初階、智勇教育、智勇太極學三個部分,發表了《五性圓融略說 - 體悟國學和太極拳必知的理念》、《幫孩子實現自己的中國夢》、《太極文化與成功學》、《中華文化與太極拳的智慧》等多篇講記。

9 特價27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楊式內傳太極拳家手(附DVD)

張漢文  著 、蔣林  著
大展 出版
2014/02/01 出版

楊式太極拳為河北永年人楊露禪先生所創,是當今世界流傳最廣、習者最多的拳種。傳統楊式太極拳108式經楊氏三代宗師研習、修潤而定型,其風格舒展飄逸、寧靜大氣、柔和緩慢、含蓄優雅,它以獨特的練功方法和強身健體、治療疾病、延年益壽、陶冶情操的作用而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 然而,當年楊家傳拳內外有別。世傳僅是一套108式或後來衍生出來的傳統88式、85式和83式養生拳架。在楊氏子弟內部傳承卻另有一套體系,這個內傳太極拳體系有三套拳,第一套108式、第二套加(家)手、第三套小快式。 這三套拳的風格各異,招式、手法變化頗多,動作新穎別致,內容極為豐富。三套拳架,層層進階,各練一層功效。這個完整體系,由張文炳先生所傳,先生是楊式太極拳第三代宗師楊澄甫先生和楊少侯先生哥倆合傳的登堂入室弟子,是內傳弟子中極少數的外姓弟子。 這套楊式內傳太極拳108式,是楊澄甫先生l928年以前在北京傳授的早期拳架,與後期經楊澄甫先生修定的大架,從拳架結構上看基本相同,從招式手法變化的細節上看,不盡相同。早期拳架內外開合皆適中,更接近於楊健侯先生的中架,其拳路構思細膩、結構合理、科學實用,是技擊、保健、療病三者的自然結合。 同時在處理一般動作與高難動作的協調安排上,都顯得非常適當,使習練者自始至終都感舒適、輕鬆愉悅。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四十二式太極劍競賽套路分解教學(附DVD)

徐淑貞  著 、張薇薇  著
大展 出版
2014/02/01 出版

「太極劍競賽套路」係國家體委武術研究院組織專家,繼創編「四式太極拳競賽套路」和「太極拳競賽套路」之後,又編制的一種套路。此套路編寫組的組長為張山,成員有計月娥、李秉德、曹乃梁、闞桂香,由門惠豐等15人技術審定,已由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 競賽套路的推廣,對武術競賽的規範化、對武術運動的普及和提高起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合肥市武術協會在開展群眾性武術健身活動中做出了卓著的貢獻,教練員們在市民群眾中言傳身教,勇於探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分解教學方法上有所發展。與此同時,現代電子製版技術應用於圖書印製工藝.為武術圖書的圖片水準和合理版式提供了改革創新的有利條件。這就使我們萌生了組織編寫出版一套新型的武術教學讀物的思路。 《四十二式太極劍競賽套路分解教學》嚴格遵照國家体委武術研究院的要求,參照傳統太極武功的功理和教學第一線的實踐經驗來編寫。    對每個定式動作進行了精當的分解,每個分解動作配置有準確而清晰的照片以及步法方位平面圖;所有說明文字都按運動過程、動作要點、注意事項、呼吸和攻防含義的順序逐條分述。 各分解動作的照片均以演練人起勢面向正南方時,從正南方拍攝,必要時增加攝自北方的照片為輔,務使易學易記,一目了然。 本書編寫過程中,獲得合肥市武術院院長助理劉鳳珍老師的大力支持。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神遊太極(附DVD)

莊茂山  著
大展 出版
2014/01/01 出版

太極拳尚氣之拳——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注重精氣神之修鍊,故名《神遊太極》。內容均為作者本人之雜記,集結前人的智慧,整合作者的論述彙整編輯成冊。

79 特價27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王宗岳太極拳經 王宗岳陰符槍譜 戚繼光拳經

唐豪  著
大展 出版
2014/01/01 出版

《王宗岳太極拳經 王宗岳陰符槍譜 戚繼光拳經》是對王宗岳、太極拳經、王宗岳陰符槍譜、戚繼光拳經等的研究。唐豪是武術史和民族體育史學科的奠基人,足迄今唯一一位對武術文獻和民族體育文獻做過系統整理的學者。深入認識他的開拓精沖和學術成就,把他所汲汲開創的武術學業繼承下來,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9 特價18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孫氏三十六手太極拳115式(附DVD)

尤志心  著
大展 出版
2014/01/01 出版

自孫氏三十六手太極拳在雜誌上公開發表後,我收到了大量的讀者的來信,來電,他們一致要求能出書,出碟片。有的不遠萬里,乘飛機到鎮江來學拳,還有一位山西的農民父子,還寄來了錢,想要購這書。現在根據讀者的要求,把書稿交出版社出版。我們對原稿進行了認真的修改,並充實了有關內容。這是我國第一部揭示卐字手功法的書,也是第一部系統整理孫氏三十六手太極拳的書,在讀者中也許會引起一定的興趣吧。 陳健侯先師曾說過:「我這拳一定要口授心傳,即使拍千萬照片,也難以表達清楚。」 由於此拳動作太多太複雜,當時又沒有錄影,先師這樣說,是有一定道理的。但現代科技的發展,影像技術的進步,這一難關也許不難攻破的。只要讀者能仔細揣摩文字,再反覆對照錄影,是可能學會的。 陳健侯先師說此拳可強身、克敵、祛病、延年。但目前學拳的人,大都是為了強身健體,對其技擊作用,可略而不談。這樣學習此拳的困難也許會減少一些。當然如果想學技擊,對書中的技擊內容一定要仔細研讀,也許會從中得到啟發吧。 2010年是孫祿堂祖師誕辰150周年,陳健侯先生誕辰115周年,特以此書獻給二位先師。 由於我的功夫不純和水準限制,一支禿筆難以對這套拳的動作一一表述清楚,讀者在閱讀與練習時,若有疑問,希不吝賜教。 在成書過程中得到很多名家的支持,得到很多同門的無私幫助,得到讀者的支持。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湖北一位讀者還對原發表在雜誌上的圖文作了仔細校正。特在此一併表示誠摯的謝意。 & 尤志心

9 特價45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武術摔擒技法精粹

張風雷  著 、楊玉峰  著
大展 出版
2013/12/01 出版

中國摔法和擒拿法有著悠久的歷史,其技術動作、攻防理論和練習方法等內容十分豐富,隨著這些技法在社會不同領域的實踐應用,摔法與擒拿技術結合得愈加緊密,摔擒技法是摔技和擒技的有機結合,在實際應用中有非常顯著的作用。 「遠者拳打腳踢,近者貼身快摔」是武術諺語,也是武術技擊的一種理念,在中國傳統武術中倒地就意味著失敗,俗稱被打散架了。近年來,中國散打運動員在同國外選手的交流中,中國選手的摔法屢屢得手,常常令對方不知所措,望而生畏,並成為制勝法寶之一。 《武術摔擒技法精粹》一書介紹的摔擒技法,是我們將實踐教學中應用效果突出的動作進行總結和整理,遠距離摔有接腿絆摔、接腿涮摔,近距離摔有夾頸背快摔、抱臂別摔等,其突出特點是:以快破敵,以巧取勝,摔擒合一,摔後必擒。 摔擒法固然可以使乙方喪失進攻能力,而使甲方處於不敗之地,但在實踐應用中要注意以下兩點:第一,要將摔擒法和拳腳技法有機地結合,不能為摔而摔,為擒而擒,應該適時把握時機,在出現能利用摔擒戰勝乙方的機會時果斷地使用。第二,不斷加強單式基本功練習和各種力量、技巧練習。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得到了河北金融學院劉震宇教授、中國摔跤界泰斗李寶如老師、東方大學城防衛秘書特訓中心李新建教官、特邀動作拍攝宋玉龍等人的大力支持與幫助,在此表示感謝!由於作者水平所限,書中不足之處還請各位同仁指正。

9 特價16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楊式內傳太極拳108式(附DVD)

張漢文  著 、蔣林  著
大展 出版
2013/12/01 出版

楊式太極拳為河北永年人楊露禪先生所創, 是當今世界流傳最廣、習者最多的拳種。 & 傳統楊式太極拳108式經楊氏三代宗師研習、修潤而定型,其風格舒展飄逸、寧靜大氣、柔和緩慢、含蓄優雅,它以獨特的練功方法和強身健體、治療疾病、延年益壽、陶冶情操的作用而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然而,當年楊家傳拳內外有別。世傳僅是一套108式或后來衍生出來的傳統88式、85式和83式養生拳架。在楊氏子弟內部傳承卻另有一套體系,這個內傳太極拳體系有三套拳,第一套108式、第二套加(家)手、第三套小快式。這三套拳的風格各異,招式、手法變化頗多,動作新穎別致,內容極為豐富。三套拳架,層層進階,各練一層功效。 這個完整體系,由張文炳先生所傳,先生是楊式太極拳第三代宗師楊澄甫先生和楊少侯先生哥倆合傳的登堂入室弟子,是內傳弟子中極少數的外姓弟子。這套楊式內傳太極拳108式,是楊澄甫先生l928年以前在北京傳授的早期拳架,與后期經楊澄甫先生修定的大架,從拳架結構上看基本相同,從招式手法變化的細節上看,不盡相同。早期拳架內外開合皆適中,更接近于楊健侯先生的中架,其拳路構思細膩、結構合理、科學實用,是技擊、保健、療病三者的自然結合。同時在處理一般動作與高難動作的協調安排上,都顯得非常適當,使習練者自始至終都感舒適、輕松愉悅。

9 特價29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陳鑫太極拳法圖解(附DVD)

陳東山  著 、陳向武  著
大展 出版
2013/12/01 出版

太極拳源於明末清初,為河南溫縣陳家溝陳王廷在祖傳拳術的基礎上,根據太極陰陽、五行八卦變化之理,及日月星辰天地旋轉運行的規律所創編。以陰陽變化之理打太極拳,旨在指導人體一開一合、一屈一伸。動則生陽為開、靜則生陰為合;屈者為陰,伸者為陽。利用螺旋纏繞規律,產生力和化解力;充分利用圓的作用,調節人體陰陽平衡,陰陽互用,屈伸開合,使人體靈敏無比。故稱其為「太極拳」。 太極拳在陳氏族內經六代傳承至陳有本時,陳有本將祖傳原有套路歸納為一路(以柔為主)和二路(以剛為主,亦稱炮捶),時人稱其為「略」,即傳統意義上的「小架」,這是太極拳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之後,太極拳在傳承過程中,先後演變、派生出楊式、吳式、武式、孫式及和式等主要流派。 《太極拳圖畫講義》為陳有本之孫陳鑫所著。陳鑫集數代先輩經驗理論之大成,並結合自身實踐與體會,將家傳絕學六十四勢傳統拳法之精髓,筆之於書而無所隱。此書以易理說拳理,深入淺出、通俗易懂,被譽為「拳壇理論之豐碑,武林修學之經典」,久享盛譽,深受世人所厚愛,對中國太極拳的發展與普及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這是太極拳發展史上又一個里程碑。 隨著太極拳的普及與推廣,渴望學習陳鑫太極拳傳統套路的愛好者越來越多。為了滿足廣大學者的需求,由陳鑫直系後裔十九世陳東山和二十世陳向武,以陳鑫原著《太極拳圖畫講義》為藍本,共同編撰《陳鑫太極拳法圖解》,該《圖解》在原傳統六十四勢的基礎上,增加過渡圖像,在文字表述上盡可能採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基本理論與習練的方法,以及基本動作與用法,以訣示要,詳細分解,同時採用電子光碟分段、逐勢反覆演練,不厭求詳,充分保持家傳拳法之內涵。 此套路開合虛實依據陰陽變化之理,進退屈伸遵循自然和螺旋纏繞之規律,做到中正無偏、周身相隨、意到氣到、神形兼備、外柔內剛、含而不露,盡顯大雅之風規,是一套集健身與防身為一體的傳統拳法。此書的出版發行望有助於太極拳的普及和推廣,為廣大民眾的身心健康做出更大的貢獻。 此書在編輯過程中得到了國家體育局武術研究院康戈武教授、焦作市太極拳研究會趙功佩會長、閆文勝會長,溫縣李英傑縣長,溫縣文聯嚴雙軍主席,開封市武術協會李德祥會長,汕頭市武術協會鐘楚平會長,汕頭市電視臺劉群先生,汕頭市琪雅公司張仕伍董事長,汕頭市中心醫院陳鴻達醫師及蔡松濤、林輝、李育州、劉敬偉、陳康俊、職寶貴、王策、王合先生、張麗璇、林尤娟、鐘華瑩、陳可女士等諸多好友大力支持和幫助,在此一併表示衷心的感謝。由於水平有限,書中不足之處,敬請讀者諒解。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三十二式太極劍分解教學(附DVD)

熊人澤  著 、張薇薇  著
大展 出版
2013/12/01 出版

中華武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浩如煙海。在數千年中華民族的文明史中,中華武術在增強國民體質、防身健體、振奮民族精神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是我國寶貴的民族文化遺產。 太極拳是以太極原理立論的武術主要拳種之一。最早傳習於河南溫縣陳家溝陳王廷。他綜合各家拳術之長,以戚繼光《拳經》為基礎,博取古代導引、吐納術,以意行氣、以氣健身的方法,同時還採納了古代陰陽學說和中醫經絡學說,使拳理與哲學、醫學相結合,進一步創新和發展了太極拳運動。太極拳在長期流傳中,逐步形成陳式、楊式、吳式、武式、孫式各流派。各流派的太極拳雖然風格各異,但基本要領均相同,都要求:靜心用意,氣沉丹田,呼吸自然,中正安舒,柔和緩慢,連貫協調,虛實分明,輕靈沉著,剛柔相濟,圓活穩健,動作處處走弧線,以腹式呼吸為主。在技法上主張避實就虛,以逸待勞,以靜制動,常常是借力打力,後發先至,有「四兩撥千斤」之奧妙。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黨和政府十分重視武術運動的發展,自1953年起組織力量相繼編寫了二十四式太極拳、四十八式太極拳、八十八式太極拳和三十二式太極劍等套路;1988年起,為了適應國內外武術競賽的需要,國家體委武術研究院組織力量編寫了四十二式《太極拳競賽套路》、四十二式《太極劍競賽套路》,以及分別具各派風格的陳、楊、吳、孫四式的太極拳競賽套路,使太極拳運動的發展更加規範化、系統化和科學化。 隨著武術運動的普及和發展,太極拳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它不僅能夠鍛鍊身體,增強體質;同時能陶冶性情,培養堅忍頑強、勇敢奮進的意志;還可以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給人以美的享受。 合肥市武術協會成立於1979年,經過20多年的發展壯大,已成為安徽省先進的武術協會之一,多次受到省體委的表彰。下屬的武術輔導站已從初期的幾個發展到50多個,參加活動的人數已由初期的數百人發展到現在的近萬人。在普及太極拳的教學與輔導過程中,我們培養出一大批德、技兼備的優秀輔導員、教練員、運動員,在國際、國內和全省太極拳比賽中屢有令人矚目的成績,並且為合肥市人民健身活動作出了貢獻。 為了全面總結我們在太極拳(劍)教學中積累的成功經驗和有效的教學方法,以便更加規範我們的教學內容,進一步提高教練員水準,並給廣大太極拳愛好者提供在課外復習和自修的翔實而有針對性的輔導材料,我們下決心編好這套既準確實用又易學易記的武術教材。 這套教材在嚴格遵照國家體委中國武術研究院編寫的各式太極拳(劍)套路規定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吸收我們在群眾性教學中,對各定式的最明確的分解和最有效的教學方法,將解說內容分項逐條解說清楚。 為了給讀者提供最真實生動的形體變化示範,我們組織在這些套路的全國性比賽中的優勝者擔任演練員,為每一分解動作配置了生動的照片;並運用現代電腦製版技術將照片與表示動作運行方向的弧線結合起來。考慮到下盤的準確移動是全身運轉正確、分清虛實的根基,很多分解動作還配置了兩足位置和移動變換方向的示意圖,為讀者自行琢磨、糾偏提供了指導。 為了確保這套叢書的編寫品質,合肥市武協組織富有武術理論和教學經驗,並有較好文字表達能力的教練員組成本叢書的編審委員會。編審委員會成員有:徐淑貞(主編)、吳兆祥、吳丹江(副主編)及張自山、張家本、熊人澤、王信和、徐少農、常青共9人。由編審委員會確定各分冊的編寫人、演練人,並集體審定文稿和圖片。 限於水準,書中難免有疏漏之處,尚望武術同道和廣大讀者不吝指教,以便今後修訂完善。 & 合肥市武術協會

9 特價25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內功煉丹秘訣(合訂本)

殷師竹  著
大展 出版
2013/11/01 出版

本叢書重新編排的目的,旨在供各界武術愛好者鑑賞、研習和參考,以達弘揚國術,保存國粹,俾後學者不失真傳而已。    原書大多為中華民國時期的刊本,作者皆為各武術學派的嫡系傳人。他們遵從前人苦心孤詣遺留之術,恐久而湮沒,故集數十年習武之心得,公之於世。叢書內容豐富,樹義精當,文字淺顯,解釋詳明,並且附有動作圖片,實乃學習者空前之佳本。    原書有一些塗抹之處,並不完全正確,恐為收藏者之筆墨。因為著墨甚深,不易恢復原狀,並且尚有部分參考價值,故暫存其舊。另有個別字,疑為錯誤,因存其真,未敢遽改。我們只對有些顯著的錯誤之處,做了一些修改的工作;對缺少目錄和編排不當的部分原版本,我們根據內容進行了加工、調整,使其更具合理性和可讀性。有個別原始版本,由於出版時間較早,保存時間長,存在殘頁和短頁的現象,雖經多方努力,仍沒有辦法補全,所幸者,就全書的整體而言,其收藏、參考、學習價值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希望有收藏完整者鼎力補全,以裨益當世和後學,使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承傳不息。    為了更加方便廣大武術愛好者對古拳譜叢書的研究和閱讀,我們對叢書作了一些改進,並根據現代人的閱讀習慣,嘗試著做了斷句,以便於閱讀。    由於我們水平有限,失誤和疏漏之處在所難免,敬請讀者予以諒解。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龜鶴拳養生操

張鴻俊  著
大展 出版
2013/11/01 出版

序言 為「全民健身與奧運同行」主題活動增光添彩 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主任 王筱麟    當前,恰逢國家體育總局宣導在全國開展「全民健身與奧運同行」主題系列活動,喜迎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機,《武術健身方法叢書》的面世具有特殊意義,可慶可賀。    這套叢書推出的龜鶴拳養生操、天罡拳十二式、太極藤球功、流星健身球、五形動法、九式太極操、雙人太極球、形意強身功八個武術健身方法,是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依據國家體育總局體武字〔2002〕256號《 關於在全國徵集武術健身方法的通知 》精神,成立了評審工作領導小組,同時聘請有關專家組成評審委員會,對廣泛徵集起來的申報材料,  按照所選方法必須具備科學性、健身性、群眾性及觀賞性的原則,認認真真地評選出來的。    這中間嚴格按照「堅持優選、寧缺勿濫」的要求,經歷了粗篩、初評、面向社會展示、徵求意見、修改、完善、終審等多個階段的審核。    現奉獻給社會的這八個武術健身方法,既飽含著原創編者們的辛勞,也凝結有相關專家、學者及許多觀眾的智慧。可以說,是有關領導和眾多名人志士的心血澆灌培育起來的八朵鮮花。    2004年10月,這八個方法首次在鄭州第1屆國際傳統武術節上亮相,初展其姿就贏得了與會62個國家和地區代表們的一致喝彩,紛紛稱讚說觀賞其表演是一種藝術享受。一些代表還建議將這些健身方法推廣到全國乃至世界各地。2005年8月8日,這八個方法還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全國優秀全民健身項目一等獎」。    國際奧會批准武術這個項目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舉行比賽,這是武術進軍奧運歷程中的一座極其重要的里程碑,是值得全世界武林同仁熱烈慶賀的盛事。    最近,國家體育總局劉鵬局長在全國群眾體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指出:「廣泛組織開展『全民健身與奧運同行』主題活動,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人民群眾參加健身的熱情,並使這種熱情與迎接奧運的激情緊密結合,形成在籌備奧運過程中體育健兒緊張備戰、人民群眾積極熱身的良性互動局面。」對武術工作而言,我們在這一大好形勢下,一方面要紮紮實實做好國家武術代表隊的集訓工作,積極備戰,爭取「北京2008武術比賽」的優異成績,為國爭光;另一方面要採取各種形式把全國億萬民眾吸引到武術健身的熱潮中,向世人展示作為武術發源地的中國確實是武術泱泱大國的光輝形象。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共同為武術走向世界、造福人類作貢獻。    我們隆重推出這八個武術健身方法,對於後者是可以大有裨益的。我們將配合出版發行相關書籍、音像製品等,舉辦教練員、裁判員、運動員培訓班,組織全國性乃至國際性的武術健身方法比賽等活動,努力為「全民健身與奧運同行」主題系列活動增光添彩。

9 特價18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把吳鉤看了:中國武術論叢4

徐紀  著
木林森文化 出版
2013/11/01 出版

〈把吳鉤看了〉是徐紀老師近二十年來,在台灣傳授武術的評論文集。 書中儘多對武術的殷憂,而更重要的是在呼喚同道;擴大眼界與境界,提升理論與技術。 武術急需不盲從、不迷信;有思考力、有責任心的新世代,救敗拯亡,開拓前進。

79 特價27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太極破腿百法

孫國璽  著
大展 出版
2013/10/01 出版

《太極破腿百法》一書,是作者多年習練太極拳和散打的經驗總結。 其技擊的目的和方法都有相通的共性。 從傳統的陳式太極拳一路、二路來講,拳法中含有彈腿、蹬腿、裏合腿、擺蓮腿、二起腳、旋風腳、前掃腿、後掃腿等多種腿法。

9 特價22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陳式太極拳三十六式套路分解教學(附DVD)

劉淑慧  著
大展 出版
2013/10/01 出版

陳式太極拳是我國武術太極拳各種流派中最古老的拳種之一,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其內容和風格各具特色。 第一動作都是以纏絲勁法和松活彈抖的發力運動為核心的由內及外的圓弧運動。 動作往返纏繞,圓轉曲折,剛柔、快慢,開合、蓄髮等節奏變化尤為顯著,因而,套路動作技術比較複雜,不易掌握,教學難點也很多。 《陳式太極拳36式套路分解教學》總結陳式太極拳36式,既豐富了太極拳鍛煉的內容,又便於初學者練習。

9 特價29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十路彈腿(「1書+4片DVD」套盒)

徐紀  著
聯經 出版
2013/09/26 出版

彈腿,是中國武術的入門基礎,根基打穩了,再學任何門派的拳腳、兵器,都能很快上手。彈腿的風格,樸實無華。結構,簡明大方。而訓練,次第分明。它一般是由十組招式串成的,為武術開蒙第一年的訓練課程,奠定堅實的基礎。之後,則在此基礎教材上,由反覆研習,消化吸收,而變化發揮,以致實用。彈腿絕非只有區區十路為內容,而是從十路的學習開始,一站一站地前進,一層一層地堆壘。它的技術,不以量勝,不務花妙,而是以質勝,愈出而愈精,引領著上進,而臻於高峰。彈腿之所以能夠立為門派,打出知名度,令人競相慕習的理由,就在於此。本書特色一、彈腿是著名的門派,也是入門學武的必修課程。二、踢好彈腿是練武成功的一大保證。三、書+DVD的組合,是教你自學彈腿和自我修正的最好方法。四、使你在最短時間之內,打好習武成功的基礎。五、彈腿宅急便,師父到你家。

79 特價221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十路彈腿

徐紀  著
聯經 出版
2013/09/26 出版

彈腿,是中國武術的入門基礎,根基打穩了,再學任何門派的拳腳、兵器,都能很快上手。彈腿的風格,樸實無華。結構,簡明大方。而訓練,次第分明。它一般是由十組招式串成的,為武術開蒙第一年的訓練課程,奠定堅實的基礎。之後,則在此基礎教材上,由反覆研習,消化吸收,而變化發揮,以致實用。彈腿絕非只有區區十路為內容,而是從十路的學習開始,一站一站地前進,一層一層地堆壘。它的技術,不以量勝,不務花妙,而是以質勝,愈出而愈精,引領著上進,而臻於高峰。彈腿之所以能夠立為門派,打出知名度,令人競相慕習的理由,就在於此。

9 特價22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青城太極

劉綏濱  著
人類智庫 出版
2013/09/23 出版

一代武術大師余國雄 唯一欽點青城派武術第36代掌門人一天30分鐘,30天內人人皆可練成「青城養生太極」●濃縮青城武術歷代精華,針對現代人肩頸酸痛、失眠、胃痛、頭痛、腎虛等常見病症來示範養身怯病拳法,由內而外,調養身體。●透過劉掌門近十餘年的習練,將太極36式幻化成簡易「6式、9式、13式」,讓7歲孩童到77歲長者皆可一學就會。●以圖文式步驟解說,從全身經絡、氣血、五行進行全面改善,幫助習練者創造身心和諧的人生。●除青城太極拳法,並補充穴位按摩圖、簡易養生食譜,為讀者提供全方位的養生寶典。普及全球50餘國,練習人數突破數十萬30位富比士富豪、世界500強企業養生推薦美國ICN、日本NHK等600家媒體爭相報導「快樂學武術、休閒練養生」新理念啟動全民瘋太極的「青城熱潮」即將兩岸三地同步上市●2008年,協助上萬名汶川大地震災民,身心重建,重新開展新生活。●2011年,青城小學每日習練青城太極15至40分鐘,全市考評從27名躍升至第6名,被媒體評為教育奇蹟,引發成都全民太極熱潮。●2012年,青城太極應用正式登上蘋果應用商店,供全球iPhone用戶下載使用。2013年,青城太極亮相首屆太極拳菁英賽開幕式。本書特色●青城武術,全球超過50餘國,數十萬人習練。包括美國ICN、好萊塢新聞、日本NHK、新加坡聯合早報等600家媒體爭相報導。●本書作者劉綏濱,青城派第36代掌門人。曾獲中國電視金氏世界紀錄擂主,國際武術比賽冠軍,以其重慶大學醫學系的專業背景,投入中國太極拳法發揚。●透過劉掌門近十餘年的習練,將太極36式幻化成簡易6式、9式、13式。●全書以圖文式步驟解說,讓7歲孩童到77歲長者,30天內人人皆可練就青城太極招式。●除青城太極拳法,並補充穴位按摩圖、簡易養生食譜,為讀者提供全方位的養生寶典。於附錄中收錄青城太極養生招式,提供讀者完整的學習參考內容。

9 特價288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頁數8/19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