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2_114 國中小參考書現貨
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熱賣排行榜

中文書 > 全部商品

九頭鳥 首期創刊(2015.1-2016.4):慶祝美國南加州湖北同鄉會成立30周年(1985- 2015)

漢世紀數位 出版
2016/12/01 出版

本全彩會刊是由美國南加州湖北同鄉會丁麗華女士擔任總編輯、並由周愚召集,張明巨、馬宇平、慈林、沙紅芳、王靜斯、樊亞東等擔任編委,為慶祝同鄉會在美成立30周年紀念所彙編發行。內容欄目詳實,包含美國南加州湖北同鄉會友會務集錦、荊楚英才、屈原魂歌、屈騷文風、湖北風貌、生活資訊與附錄。

9 特價135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楊王孫裸葬思想

許雅喬  著
學生書局 出版
2016/12/01 出版

人的第一次和最後一次同時發生就是死亡。然而,死亡究竟是什麼?人死後有知或無知?精神朽或不朽?沒有精神的形軀到底代表什麼意義?這一連串的難題,即使科技發達的二十一世紀,仍無法徹底的解答,致使有形形色色的喪葬禮俗。 漢初楊王孫躬逢獨尊儒術而罷黜黃老的年代,當時盛行厚葬,腰纏萬貫的楊王孫卻主張「人死無知」堅持裸葬,連棺材及衣物都免除,可說是所有喪葬形式中最獨特的一種,他的決定雖然違俗,卻肩負文化使命,破除歷來對鬼與葬的難題,明言厚葬無益於生者和死者,唯有裸葬才是最佳的埋葬方式,把薄葬發揮到淋漓盡致。

9 特價25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明末清初《莊子》註解研究:以憨山德清、方以智、王船山為例

鄧克銘  著
學生書局 出版
2016/12/01 出版

明末清初的《莊子》註解,往往與三教合一思潮有密切的關係。如憨山德清《莊子內篇註》之以佛解莊,方以智《藥地炮莊》之會通三教下的解莊,王船山《莊子解》、《莊子通》之以儒通莊,分別代表會通莊子的三種型態。本書從彼等對莊子之道、真宰、成心、物、氣、逍遙遊、知與無知等相關概念的詮解,探討其思維方式與理論特色。希能由此比較研究,拓展莊子思想層面的深度與廣度,同時對三教合一的表現方式,有較具體的認識。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布迪厄與台灣當代女性小說

劉乃慈  著
學生書局 出版
2016/11/01 出版

本研究借助社會學家皮耶•布迪厄(Pierre Bourdieu)的文化生產概念,及其解釋整體文學活動的分析框架,開展「鉅視層面的台灣文學場域結構」、「微觀層面的個體女作家創作特徵」以及「動態的台灣文學生態變化」這三大面向的關係性思考,讓台灣當代女性文學研究獲得不同面向的關照。布迪厄的文學場域概念,不僅可以幫助研究者細膩考察個別女作家的形塑過程,更藉由分析一連串環節鑲嵌的女性文學生產活動,來掌握女作家創作的條件與實踐,強化個體經驗與背後所依存的社會網絡關係。找出一個兼顧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的基本精神,又能更加周延台灣女性文學的論述空間,是本書的企圖。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從詮釋學與天台學說起

吳汝鈞  著
學生書局 出版
2016/11/01 出版

本書透過比較哲學、比較宗教來看東西方的哲學與宗教的特色。例如從詮釋學與精神分析看天台學與唯識學,重點之一在強調天台宗的智顗大師透過從二諦發展到三諦,展示出他對佛性觀念的重視,以表明我們應從佛性或中道佛性看終極真理,而捨棄傳統以二諦來看終極真理的限制,以突破印度佛教的中觀學只以空一觀念來解讀終極真理的偏差。這也可以說是智顗對《中論》的三諦偈的創造性的詮釋。另外,書中也從宏觀的角度對國際的佛學研究界對天台學研究作出廣面的觀察與深切的反思。我們也泛論及東亞佛學研究的現況與前瞻;也附帶涉及筆者如何透過熊十力對佛學的嚴刻的批判以轉出純粹力動現象學的建立問題。

9 特價40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天台與諸宗圓頓思想之論觀

施凱華  著
學生書局 出版
2016/10/01 出版

本書以天台智者「中道實相圓頓一乘」教觀思想,作為「天台與諸宗圓頓思想之論觀」的詮釋主軸,應用天台「即」之辯證方法與論證模式,進而與「天台南嶽慧思」,「三論嘉祥吉藏」,「華嚴法藏賢首」,「華嚴圭峰宗密」,「禪宗大滿弘忍」,「禪宗大鑑慧能」,及當代「法鼓聖嚴」,於佛教圓頓思想,進行比較、論觀、辯證、對觀、融攝,會通,並探究此五宗內在之教觀義理,所蘊具之義涵與究極理趣,藉以彰顯出漢傳佛教大乘諸宗之圓教特質、圓融要義,圓通義理,與圓頓思想。同時欲呈現出漢傳佛教諸宗圓頓思想之相攝相容及融會融構之境界。

9 特價42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訓詁學大綱

胡楚生  著
學生書局 出版
2016/10/01 出版

訓詁學發展到清代,名家輩出,高郵王念孫、王引之父子的成就最為可觀,本書在「附錄」中,特別選擇了王氏父子在「經義述聞」、「讀書雜志」中的一些實例,以及俞樾在「群經平議」及「諸子平議」中的一些實例,作為讀者們研習分析的資料,從這些實例的分析中,可以體會到,訓詁學家往往是從一般無疑處發現了問題,又在一些訓詁方法的運用下解決了問題,使得古籍原本扞格難通的文義,怡然理順,從而彰顯出經典中原有的義蘊。隨著一個個訓詁實例的分析,很自然地會使讀者們熟練訓詁方法的運用,提升讀者們對於經典正確理解的能力。

9 特價36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探索現代中國的政治轉型:《新青年》與民初政治、社會思潮

周麗卿  著
學生書局 出版
2016/10/01 出版

不同於既有《新青年》研究偏重於思想啟蒙的詮釋進路,本書對於《新青年》的探究,主要將《新青年》視為一動態歷史文本,置於清末民初的政治轉型──從專制帝國走向現代民族國家建國──此一政治整合艱難且擺盪的思考背景下。據此,作者希望在本書中能較具體的呈現出民初歷史的動態性結構,以此鋪陳《新青年》與民初政治之間,彼此是變向、對話的複雜關係。並且透過各章的分析,以呈現《新青年》此一面向:從其創刊前的前史研究到文化運動的提倡、同人的活動與實踐,其實正是圍繞在對民初政治與社會思潮的反省、探索與批判。在此意義上說明作為新文化運動核心刊物的《新青年》,為何它所形成的是中國新政治形式探索、實踐的可能,而不僅僅只是文化傳統的改造。

9 特價50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文學探索

尤雅姿  著
學生書局 出版
2016/10/01 出版

文學,從我們的身體,我們的心智,我們所與之邂逅的世界發跡;文學,從一顆一顆的文字,一句一句的話語之聲音與意義排列而起。文學,從民間歌謠、童話、故事,到經史典籍、大塊文章、詩詞歌賦、小說戲曲、手札、短訊、新聞、文宣,無所不包。化約來說,文學就是把情感與信息植入具有審美結構的文字形式裡,情感與信息一旦有了文字的物質形式作為載體,就可以穿越時空,隨緣旅行,為其他人所同情與理解,並進而存取於心。本書博採古今文學理論與科學知識,以生動有趣的筆觸解說文學原理,從文學活動的發生條件與背景因素、文學體裁的各種類型與寫作特色,到文學藝術技巧的原理解說,都有多元周到,體用兼備的闡釋,是一本別開生面,開卷有益的文學理論用書。

9 特價45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樸野僧.無上志:新竹靈隱寺無上和尚圓寂五十週年

釋悟因  著
學生書局 出版
2016/10/01 出版

二〇一六年正值無上和尚圓寂五十週年,僅以《樸野僧.無上志》一書,紀念他在臺灣僧伽教育初萌芽時期的努力與奉獻。 「樸野」是仁俊長老對無上和尚的描述。大家印象裡的這位樸質無華長者,他出身平凡卻有著一顆出奇的心與不尋常的願欲。無上和尚從小體認世間苦迫,顯露其宿世善根,最終抉擇出離凡塵,於新竹靈隱寺出家修行。 本書記錄了靈隱寺的歷史演變,以及在台灣齋教、日本佛教與大陸僧侶所帶來中國佛教的時代交錯,無上和尚如何以其對振興台灣佛教與培育僧青年的關懷,在臺灣佛教僧教育浪潮中,扮演著推動發展的關鍵角色。 這段歷史也讓紛擾不斷的靈隱寺意外保有了她在僧教育史上的意義與價值。幾位當年曾與老和尚結緣的長者,也著文表達他們對無上和尚的懷念與感恩。本書中並收錄了無上和尚文稿及其上百首詩,樸野僧相卻曾在一小段光陰裡閃爍著熠熠文采。

9 特價45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古文觀止

學生書局 出版
2016/10/01 出版

《古文觀止》,是清人吳楚才、吳調侯叔侄兩人選編和註釋的一部文言散文選集,編選此書的目的是「正蒙養而裨後學」,作為家塾訓蒙讀本,也是清以來最流行的散文選本之一。古文觀止成書於清康熙三十四年(1694年),書中選編了上啟先秦、下至明季的二百二十篇散文作品,其中絕大多數為古文,個別為駢文中的經典作品,作品題材涉及史傳、策論、遊記、書信、筆記等,由於古文觀止入選作品題材廣泛、代表性強、語言精煉,篇幅短小,言辭優美,非常適合初涉文言文的塾童,因而一經出版便非常流行,成為文言文教學的經典教材。

9 特價58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杜詩鏡銓(上下)

學生書局 出版
2016/10/01 出版

清人楊倫箋注的《杜詩鏡銓》,是具有代表性的杜甫詩集注本之一。楊氏參考了宋代至清代的各家杜詩注本,頗能裁擇各家之長,結合自己的研究心得,糾正、補充舊注中的一些錯誤和缺漏。本書的注釋比較平正通達,簡明扼要,不穿鑿附會,不作繁瑣的徵引和考證。楊氏除了著重根據歷史背景闡明作品的寫作年代和主旨外,還注意到對詩意的疏解,並精選諸家評箋作為注釋的重要補充。由於具有上述特點,本書向來為研究杜詩者所重視。本局用原刻本標點出版並附曹樹銘《杜詩鏡銓》一文校記供讀者研究參考。

9 特價63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新哲學概論:通俗性與當代性

吳汝鈞  著
學生書局 出版
2016/10/01 出版

這本書取名「新哲學概論:通俗性與當代性」。其中的「新」,是在表達方式和內容上不同於一般的哲學概論的意思。筆者盡量以通俗流暢的方式,和現代人所熟悉的語詞,淺出深入地述析哲學中的重要問題,俾能提高書的可讀性。另外也多探討一些新的、現時還在發展中的當代哲學,例如現象學、詮釋學、機體主義哲學、京都學派哲學和純粹力動現象學。特別是在文化哲學方面,我們突出史懷哲的敬畏生命思想、杭亭頓的文明衝突論及當代新儒學的文化源於心性的思想。除了一些特殊的情況,我們盡量少提供附註,以減少由學術性研究而來的壓力,讓讀者能看得輕鬆些。至於一般哲學概論書所包含的內容,如形而上學、知識論、倫理學、美學等,還是保留下來。只是在取例上有點不同。例如在知識論方面我們較少涉及熱門的康德,而選取一般人少留意的古典印度的法稱與當代中國的金岳霖。在形而上學方面,我們仍然重視柏拉圖,但也涉及西方的懷德海和中國的熊十力。

9 特價64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政治中當然有道德問題:徐復觀政治思想管窺

黃兆強  著
學生書局 出版
2016/10/01 出版

「偉大人物」、「偉大政治家」、「具偉大人格」,這是曾經和蔣中正先生相處多年並且為其所相當倚重的幕僚之一的徐復觀先生對蔣氏的描繪。徐先生曾經受過蔣氏多次的恩惠。正是由於這個原因而稱頌蔣公嗎?或由於其他緣故而不得不在字裡行間表示推崇之意呢? 毛澤東「是社會主義者,但他並瞧不起社會主義」、「是馬列主義者,但他否定了『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的唯物史觀的『歷史鐵則』」、「否定了黨內的民主」、「不給人民以最微末地位」、「壓低『知識分子』的地位,同時也壓低『知識』的地位」。毛是「死不肯改悔的夢遊病者」。「毛比殺四百多萬人以造成個人偶像崇拜的史達林,還要厲害。……毛澤東對中國的破壞力便是核彈。」以上負面的描述,全出自徐先生的手筆。但作為史家的徐先生,難道他不懂得或不理會平衡的報導,所以便只說毛澤東的壞話嗎?又作為新儒家的他,難道儒家經典《大學》以下的一句話:「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他都視若無睹嗎?其實,不是的,徐先生對毛澤東也有不少美言,如承認毛「有德必報」便是一例。且1949年前,甚至文革前的毛澤東,徐先生是相當欣賞的。正面稱頌的言論,在他的政論文章中,屢見不一見。 中外學者研究毛澤東多矣,可謂指不勝屈。但像徐先生一樣,擔任國軍高級軍官(少將)時,嘗以聯絡參謀名義從重慶遠赴延安和毛澤東相處半年,懇談不下五次的,便恐怕絕無僅有了。這種個人經歷,再加上其背後深厚的學識素養所成就的觀察能力,更不是一般學者可以企及的。 徐先生透過他的如椽巨筆,在為數眾多的政論雜文中,認真而嚴肅地品評、批判了不少中外政治人物。以上對蔣、毛的評論,只是本書所處理的眾多個案中的兩例而已。外國政壇上叱咤風雲、不可一世的顯赫人物,如美國總統尼克遜(R. M. Nixon)、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南韓總統朴正熙、南越總統阮文紹等等,無一逃得過先生的法眼。徐先生對他們的品評,本書都作了程度不一的闡述。 其實,本書還有一個更為關鍵的論述重點(見本書上篇各章)。徐先生發乎憂患意識而撰就的政論文章,恆充滿著人溺己溺、民胞物與的儒者大愛情懷。先生畢生倡言民主,此人所共知者。惟其民主,必以民本為依歸,為內核,為努力之基本方向,則人知之者尚少。所謂民本,乃指以民為本。就徐先生來說,即指其不容自已之道德心靈(良心、良知)恆聚焦輻輳於老百姓的身上,即所謂以老百姓之心為心,以老百姓之福祉為福祉也。政治之本身固係一獨立自主的領域。然而,一切為政施治,其背後必須本諸道德良心,否則其政便不得其正,其治也不得其治(不能使所治者成為治世)!徐先生所說的「政治中當然有道德問題」這句話,必須置放在此一脈絡下方可得其契解。其充盈深邃的道德意識普遍地貫注於所撰寫的各政論文章中,便是這句話的最佳佐證。

9 特價76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重起爐灶:遷臺初期的《中央日報》(1949-1953)

陳志昌  著
致知學術 出版
2016/08/31 出版

1949年《中央日報》搬遷至臺灣後,報務發展迅速,於1954年便超越《臺灣新生報》,成為五○年代臺灣第一大報。五○年代《中央日報》在臺穩定、生根、茁壯,彷彿見證當年國民黨在風雨飄搖的環境下,重新站穩腳步的過程。&&&& 因此本書將回溯《中央日報》在大陸時期的發展,作為在臺發展的比較樣本,並試圖從兩岸政治環境的不同、報社本身所具有的優勢地位以及新聞管制等層面,說明《中央日報》如何褪去舊有包袱,在臺重生。國民黨掌握了重生的《中央日報》,才有辦法在政府風雨飄搖之際,藉由「改造」與「自由中國」的宣傳與建構來突圍脫困,並進一步求取外援。國民黨在臺政權的穩固,作為宣傳喉舌的《中央日報》,功不可沒。 & &

9 特價25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媒體,寶物或怪獸?

陳國祥  著
天下文化 出版
2016/08/31 出版

新聞媒體若能善盡守望者、溝通者與教育者的職分, 則形同護持民主社會的寶物。若反其道而行, 自甘扮演政黨影武者、政治鬥爭者與社會撕裂者的角色, 則將淪為扭曲公共傳播的怪獸。 新聞媒體對於國家社會的發展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台灣自解嚴之後,社會撕裂、價值失焦、民粹當道、泛政治化等亂相叢生。台灣多數媒體只有立場,不問是非,缺少理性溝通的機制,媒體被視為亂源,疏於發揮澄清真相與整合分歧的功能。嚴重違背當年爭取新聞自由的初衷與理想。 本書作者為著名資深媒體人,以愛之深、責之切的態度,對新聞同業提出針砭與規勸,並聚焦於鼓動型新聞媒體與評論者的論述。不僅針對新聞媒體的內容提出自我救贖的看法;對於被認為愈來愈艱苦的傳統媒體經營環境,也針對轉型之道提出建議。

79 特價3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美國東亞圖書館發展史及其他

吳文津  著
聯經 出版
2016/06/22 出版

吳文津先生自1959年擔任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東亞圖書館館長以來,搜求資料的精神逐步透顯出來。這個精神我無以名之,祗有借用傅斯年先生的名言「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事實上,無論是傅先生或文津先生,所發揚的都是中國史學的原始精神,即司馬遷最早揭出的所謂「網羅天下放失舊聞」。文津先生祗要聽說任何地方有中國現代研究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史料,他便不顧一切困難,全力以赴地去爭取。─ 克魯格獎得主余英時院士 吳文津先生1965年就任哈佛燕京圖書館館長時,已將胡佛研究所「東亞藏書」轉變為美國收藏現代中、日資料的一個主要中心了。就現代中國的資料而言,館中所藏之富在中國大陸和台灣之外,更是屈指可數。— 前任美國史丹佛大學東亞圖書館館長,現任美國國會圖書館亞洲部主任邵東方先生 三十年來你是發展現代和當代中國研究資料的中心動力……牢記中國的傳統價值,我們景仰你在旁人心中激起的抱負,你有惠他人的成就,以及傳播與他人共用知識。本學會表彰如此傑出的事業生涯也是為自己增光。─ 美國亞洲學會1988年頒發吳文津先生該會之「傑出貢獻獎」辭 吳文津先生在《美國東亞圖書館發展史及其他》一書裡,敘述美國東亞圖書館演變和發展、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之史實及其收藏,緬懷中國近代圖書館發展先驅如韋隸華(Mary Elizabeth Wood)女士和袁同禮先生、學人如芮瑪麗(Mary Clabaugh Wright)教授和費正清(John King Fairbank)教授等,以及關於東亞圖書館目錄等,是一本研究美國東亞圖書館的重要之作!要認識20世紀中葉以來中國的歷史動向,還是想理解西方人怎樣研究這一動向,《美國東亞圖書館發展史及其他》都能給讀者以親切的指引。

79 特價6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圖書館管理精義

廖又生  著
新文京 出版
2016/06/15 出版

本書是作者近三十年致力於圖書館管理科學研究的結晶,從圖書館經營的哲理出發,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帶領讀者全面探討圖書館事業的機能,並認識圖書館的各項管理機能,結合圖書館管理之理論與實務,適合大專院校圖書館管理相關課程使用,也適合有志於圖書館經營實務的大眾讀者,在鑽研圖書館管理基礎理論之際,一窺當代圖書館管理新面貌。 全書共十七章:前兩章探討圖書館管理的穩定與變動、循環理論與圖書館動態翻轉;第三章起依序闡述圖書館生產作業管理、行銷與讀者需求管理、圖書館財務管理、圖書館總務經營、圖書館人力資源發展、圖書館研究發展管理等各項管理機能,涵括了「產、銷、人、發、財」等層面;第九章起講述圖書館的溝通管理、衝突管理、危機管理、知識管理、混沌管理等,將這些管理觀念帶進圖書館經營中;第十四章起探討圖書館經營與心靈管理、圖書館事業的休閒機能、圖書館管理發展新趨勢;最後一章總結說明圖書館學五律的變遷與其系統經營。 圖書館管理就是圖書資訊機構的管理,是一門講究理論與實務兼備的社會科學。在現今資訊化的時代,圖書館亦隨著快速變化,兼具紙本與網路兩種資訊資源。本書作者便在這種時代快速變遷的脈動中編撰本書,象徵圖書館實務已擺脫傳統學徒式訓練的窠臼,正式邁向管理科學或企業經營所追求具有生產力、競爭力及生命力的希望產業。

特價36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傳播理論

本書從多元的視角探討人類的傳播行為,內容涵蓋媒體中介的傳播行為,和人與人直接面對面的溝通行為。每一章都是由目前國內傳播學領域資深的教師撰寫而成,他們將累積多年的教學經驗與心得,以深入淺出方式解說理論,並且盡量採用國內的實例,讓同學們在閱讀時感覺比較熟悉而親切。為提高學習興趣與效率,每一章都附有討論問題以及專門語彙。國內的大專院校的師生們,在教授與學習傳播理論時,此書應該能夠提供較寬廣以及多元的內容與觀點。

9 特價58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台灣報業:歷史.現狀和展望

陳致中  著
風雲時代 出版
2016/05/21 出版

報紙,曾經是整個新聞行業的代名詞,是新聞人的驕傲、「無冕之王」們拚戰的一線陣地 然而,時移事往,台灣報業的路,是否能持續走下去? 本書作者深研現代傳媒理論與管理科學,這本介紹與論述台灣報業之歷史、現狀和展望的書冊,雖然篇幅相對精簡,但對百年來台灣報業的發展脈絡,及其在全球華文報業史上的特殊地位,卻已繪出了一個相當完整而妥貼的圖像。全書呈現了明變求因、取精用宏的史識,行文落筆亦堪稱有倫有脊,不蔓不枝,允為此領域內不可多得之作。其父曉林先生本為台灣聯合報系資深主筆,是台灣報業發展史親身參與者之一,亦為知名出版人及評論家,思精筆銳,素為識者所推重,且為本人多年摯友。緣於兩代交誼,我深知致中自幼穎悟,求學時奮勉精進,治學則厚實明達,在台灣及夏威夷修得碩士後,更獲北京清華大學管理學博士,如今在學府任教之餘,猶自潛心著作,常有兼顧學術與實務的作品推出,殊非偶然也。──知名學者龔鵬程 僅管臺灣報業的黃金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 那些優秀報紙、成功報人的事蹟 依然能夠為將來一代又一代的新聞工作者們提供借鑒 就在不算很久遠的過去,「報紙」曾經是整個新聞行業的代名詞,是發行量和影響力最大的大眾媒體,是新聞人的驕傲、「無冕之王」們拚戰的一線陣地。然而自從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報紙的日子是愈來愈不好過了。 報業的不景氣,並不只是經營策略滯後或經濟不景氣的影響,更多的,是整個傳媒生態以及受眾生活形態的改變所導致。 本書將首先回顧臺灣報業的簡短歷史,繼而對臺灣近代主要的報紙以及報人進行探討,最後則分析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臺灣報紙的現狀、面臨的挑戰以及可能存在的機遇等。希望通過這本篇幅精簡的小書,能讓讀者對臺灣報業曾經輝煌的過去,以及當前面對的境遇,有一定的瞭解。

79 特價23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書的演化史:六千年來人類知識載體大變遷

大石國際 出版
2016/02/25 出版

●從最早的莎草紙到電子書的誕生,本書帶你一探書本——這項主宰人類思想傳播的科技於這2000年來的發展脈絡。 ●除了回顧書的歷史之外,本書亦探討書籍於各國發展出來的文化,例如中美洲的抄本、日本漫畫、歐洲以外的書市 ●收錄近百張全彩精美照片,並以帶有連貫性、脈絡清晰的篇章回首書本的歷史與演進 「除了給予讀者一場以書為主角的視覺之旅,同時也展示了書如何於這2500年間形塑了人類的歷史。」─出版觀察網站Shelf Awareness 《書的演化史》按照時間序,描述世界各地書籍的演進與影響,從古代蘇美人的楔形文字泥板、活字印刷,一直到現代資訊革命的出現,並搭配精挑細選的266幅珍貴圖片,呈現各時代最具代表性的書籍風貌,有古馬雅抄本、古埃及莎草紙卷、中國甲骨和戰國竹簡、中世紀插畫手稿、古騰堡和馬努提烏斯的早期印刷傑作、地理大發現時代的地圖集、識字讀本和童書、廉價小說、日本漫畫、最早的數位小說,以及書的未來發展。 & 這本美麗的談書之書,從每一方面探討了書的本質,也展現了書籍歷久不衰的魔力,除了一饕喜愛傳統紙本書的人士,對著迷於電子內容的人而言,本書也是最充實的靈感來源。

79 特價55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新媒體理論與實證研究:科技與藝術的對話

莊克仁  著
五南 出版
2016/01/01 出版

以手機與網路為代表的新媒體,近年來,悄悄地進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現代人,尤其年輕一族,幾乎人手一機。在公車上,捷運上,除閉目養神者外,視線所及,低頭族比比皆是。甚至連過馬路,騎機車或行車駕駛人,也不忘低頭LINE一下手機,造成險象連連,令人心驚膽跳。 本書名為「新媒體理論與實證研究」,分理論研究與實證研究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為理論研究,分為六章,就新媒體的傳播環境、傳播理論(含研究方法)、傳播科技、學習社會、新媒體藝術與文化創意,加以介紹和論述。第二部分則是實證研究,分為四章,是作者近年來在不同經匿名審查的國際性研討會所發表的相關論文,內容豐富、嚴謹。讀者可細讀第一部分理論的闡釋內容,再對照第二部分實證案例的推理與驗算,如此安排,不但可對新媒體的理論予以融會貫通,還可以將新媒體運用在我們生活周遭的事與物,可謂一舉多得矣!

95 特價52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新聞創業相對論

陳順孝  著
允晨文化 出版
2016/01/01 出版

在新傳播工具興起後,新聞創業,不再是財團、政府、政黨、宗教的專利,而是新聞工作者憑藉人脈、信譽、知識能力就能集結資源、實現夢想的出路。本書收錄九場新聞創業者的精彩對話,18位對談人和他們創辦的媒體,僅管走向不同,但同樣堅持新聞自主,獨立於財團、政府與政黨之外,對談的焦點在於:在網路衝擊、媒體惡鬥的現實情境中,新聞專業如何生存。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檔案使用調查與案例分析

五南 出版
2015/12/31 出版

本書根據檔案學研究文獻論述之理論與實證研究成果,依檔案使用歷程階段,分章依序探討檔案使用政策、檔案使用需求與行為、檔案資訊系統使用評估、館藏調閱紀錄分析、引用檔案文獻分析等有關檔案使用過程議題;不僅論述各項使用研究理論基礎,並採實證調查方式,瞭解國內檔案典藏機構及其檔案使用情形,採案例分析過程說明,意在鼓勵發展本土性檔案使用研究,惟有持續建立館藏使用調查成果,始能逐步建立檔案使用者服務之典範。

95 特價39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只能在京都遇見的二十三間書店(京都本屋地圖書衣版)

蔚藍文化 出版
2015/12/29 出版

「以書店作為旅行規劃的重點,可行嗎?」 「對我而言,書店就是認識京都的窗口!」 23間書店╳46本私房選書╳6篇書店達人好文 「書店」這個空間具有某種力量! 不是把幾本書排放起來就可以成為一間書店的! 選擇什麼樣的書、如何排列、和什麼東西擺放在一起? 每一間書店的獨特魅力是這樣而產生的。 不管是街上的商家,還是舊大樓的一房,抑或是公寓當中的一個小房間,只要一打開門,眼前便是店主用其精挑細選出來的書所構築起來的另一個世界。 本書將為各位介紹京都特有的,或者是跳脫京都色彩,卻又有「京都風味」的23間書店。 哪!請懷著想像自己可以體驗到新奇的「新世界」的愉快心情⋯⋯ 讓我們出發前往書店來一趟探險之旅吧~ 本書特色 ●京都書店地圖書衣 台灣新銳插畫家WaHa Huang哇哈╳大頭針創作設計, 帶你輕鬆逛遊京都,一一點名不漏勾! ●書店旅行攻略 以書店為主題的日本旅行,如何準備?路線怎麼規劃? 台東晃晃二手書店店長,書店旅行實戰經驗不藏私大公開。 臺灣個性書店經營者齊聲推薦! 小小書房/劉虹風&& 荒野夢二/銀色快手&& 永樂座書店/石芳瑜 政大書城/李信賢&& 水木書苑/蘇至弘&& 時光二手書店/吳秀寧 新手書店/鄭宇庭&& 水牛書店/羅文嘉&& 瓦當人文書屋/陳晏華 Zeelandia Travel Books旅人書房/張瑟倫& 晃晃二手書店/羅素萍

9 特價324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光影游擊最前線

除了我們,還有更多人也在行動! & 補足華人新聞傳播史上被嚴重忽略的一頁── 獨立媒體如何協助人民改變國家體制 & ☆ 橫跨台灣、中國、香港、馬來西亞、澳門五地,最具系統的華人獨立媒體名單總紀錄。 & ☆ 藉觀察華人獨立媒體不斷成長與進化,看見人民如何挑戰國家僵化體制與固有權力。 若媒體報導實質左右著我們對待世界的方式, 我們該如何深究事情的真相? & 《光影游擊最前線:華人獨立媒體觀察》蒐集台灣、中國、香港、馬來西亞、澳門等,華人五地的獨立媒體發展簡史;記錄、分享不同華人地區此類媒體的運作、發展、困境、突圍,以及反思。 & 由「台灣公民行動紀錄協會」理事長管中祥主編,邀請華人地區各個另類/獨立媒體發展的經營者、學者親自主筆、完成。 & 獨立媒體是「報導者」,也是行動者。 & 世界各地與華語地區都發生了不少新媒體、社交媒體和獨立/另類媒體在其中扮演要角的重大事件,包括北非和阿拉伯世界的「茉莉花革命」、台灣的「太陽花運動」、香港的「雨傘運動」,以及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開始鬆動威權統治的政治反對運動。 & 在主流媒體日益資本化、去政治化的今日,獨立/另類媒體的健全與成熟,將是協助我們平衡認知國家機制、抗爭運動、革命事件的關鍵資源;繼而成為人民追求國家改革的重要契機。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敘事新聞與數位敘事

林東泰  著
五南 出版
2015/11/30 出版

今年 2015 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白俄羅斯記者斯維拉納.亞歷塞維奇 (Svetlana Alexievich),這是諾貝爾文學獎首次頒給新聞記者,她的作品就是「敘事新聞」(narrative journalism) 的寫作風格。 網路崛起,不僅掠奪傳統媒體的廣告和銷售市場,更以前所未有的數位敘事(digital narrative),要讓第一線記者消失。 數位敘事就是根據大數據自動撰寫機器新聞 (computational journalism),預估 2020 年全球媒體將普遍採用數位敘事,屆時新聞教育何去何從? 目前全球幾所頂尖大學已開始教授如何操控機器新聞,同時重視敘事新聞訓練。未來新聞教育生存之道,就是改走小而精、精而美的路線,並且著重敘事新聞訓練,因為機器新聞無法進行深度訪談、傾聽當事人心聲、撰寫具有深度的敘事新聞。

95 特價49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新聞工作的實用邏輯:兩種模型的實務考察

張文強  著
五南 出版
2015/11/20 出版

新聞是背負社會期待的工作,應該具有專業性格,依照專業邏輯行事。只是在現實社會中,新聞工作始終踏著塵泥前進。實際觀察,沾滿塵泥的步伐敘述實務場域有著屬於自己的實用邏輯,而且跟隨社會改變,新聞工作者像是踩踏在不同泥土地上,依照不同土地特性,演化出適合的行走方式,用對應於各自時代特徵的實用邏輯完成新聞工作。 實用邏輯或許顯得不夠堅定,不夠理想,卻不應該被忽略,它寫實描述了新聞場域的運作與各種問題。透過實用邏輯的引導,本書嘗試提出「農耕」與「做電視」兩種模型,分別描述過去以報紙為主,以及當下以有線電視為主的新聞場域,分兩階段細看近三十年來台灣新聞工作的演變、今昔差異,試圖重新解釋當下新聞工作為何演變如此。並且,期待實用版本與專業版本新聞工作的比對,可以促成實務與學術場域對話的機會。

95 特價39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專門圖書館

王珮琪  著 、劉春銀  著
五南 出版
2015/11/16 出版

專門圖書館(Special Library)」為圖書館五大類型之一,因其設置機構、館藏資料及服務對象等,均有其特殊性(Specialty),且與國家、公共、大專校院及中小學等四種類型圖書館不同而得名。 專門圖書館,係指由政府機構(構)、個人、法人或團體所設立,以特定人士為主要服務對象,蒐集特定主題或類型圖書資訊,提供專門性資訊服務之圖書館。 本書歷述一甲子以來在臺灣地區七大類型專門圖書館的篳路藍縷的發展與日益演進,即由1940年日人所設南方資料館、到光復後美國新聞處圖書館迄今近60年來各重要專門圖書館的發展沿革及特色皆有著墨。 本書首先論述專門圖書館的沿革發展、設置類型、資源服務、現況困境等;然後分別就政府機關、醫學、工商、大眾傳播、宗教及其他等類型圖書館,說明其各該主要的圖書館發展歷程與主要活動。對於圖書館學會所成立的專門、醫學、神學等圖書館委員會成立、活動項目等有專章加以闡述。並有對其的回顧及未來展望,以期介紹完整的專門圖書館,以饗讀者。

95 特價42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岸邊書藏:一座翻轉城市的圖書館

林倖妃  著
天下雜誌 出版
2015/11/13 出版

台灣十大非去不可圖書館票選冠軍 一座翻轉城市、凝聚眾人力量的圖書館—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 & 書中從兩個不同的面向,詳細解說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所蘊含的底蘊。 第一部份中詳述高市圖總館興建過程的點點滴滴,以及圖書館中幾項重要的特色,如記載大額募款人的感恩樹、小額捐款的捐款選書、由名雕刻家所完成的公共藝術《文化積澱》、以及圖書館中所珍藏的珍貴藏書等。藉由不同的特點,說明高市圖總館其獨特的不同之處。 第二部份詳述了幾位捐款人的人物故事。他們有的是捐出自己存了好久的撲滿的小孩、有的是經營壽司店的老闆、有在市場賣菜的菜販,雖然來自社會各個角落,但他們都擁有一顆「分享」的心。分享的不僅是知識,更是和高雄這座城市分享他們對生命的體驗、對人生的期待,對父母的懷念、對子女的深愛、對所有的摯愛,以及曾經有的一切夢想。 「一座偉大的城市,必然要有一座經典的圖書總館」,隨著知識力量的散佈,城市將不再掌握在國家或是資本家手中,而是逐漸還給城市住民,成為真正適合人居住的地方。 二○一五年正式開放的圖書館,為高雄市最大的公共圖書館。在興建的過程中,經歷了許多的困難與幫助,但也受到了許多善心人士的捐助,才打造出這座獻給所以高雄市民的大禮物。 書中除了一一細數建造過程中來自善心企業的募款及民眾的捐贈,更介紹了圖書館中幾項重要特色。如由名雕塑家陳龍濱以書本為媒材堆疊雕刻、以達文西及達摩為主題的作品《文化積澱》;特別蒐羅高雄相關書籍及東南亞語文的「高雄書」專區與多文化區;蒐藏了以余光中的第一本詩集《舟子的悲歌》為首的多本珍本的珍藏等。 除了硬體設備,書中更蒐羅了多位捐款興建圖書館的人物故事,他們可能是你每天匆匆忙忙趕到菜市場,遇到蹲坐在小板凳上賣著一把十五元空心菜的菜販;是在街上牽著孩子散步、帶著幸福微笑和你擦身而過的媽媽;是去路邊的便當店買排骨便當時,碰到的親切老闆娘。這些無數的「他們」開創出另外一種分享的形式。圖書館的興建,讓所有這些生活在我們周遭的人,因為曾有的過去,因為盼望著未來,透過書本作為參與改變的工具,分享了書中的觀念、價值、知識,分享源源不絕的資訊,這樣的分享,不只是眾人智慧的傳承,更多人開放自己和這座城市分享他們對生命的體驗、對人生的期待,對父母的懷念、對子女的深愛、對所有的摯愛,以及曾經有的一切夢想。 高雄市立圖書館不只是一間圖書館,更是場人民自動自發升起的城市運動,他們參與、他們分享,他們也是我們,就在這場運動中,一起為「改變」的到來,開啟無限的可能,一切都在這座城市中,發生。 圖書館在不斷創新中被翻轉,也可能就此翻轉了一座城市的命運。這是高雄,正在邁向偉大的城市,一座試圖從國家、從資本家手中奪回主導權,一步步創造自己命運的城市。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四季訪書(精裝)

鍾芳玲  著
遠景 出版
2015/11/06 出版

時時刻刻、月月年年,不分春夏與秋冬, 訪書讀書、說書寫書,總是持續進行中。 繽紛書世界,無論如何起伏與變遷, 都隨著四季輪轉,生生不息到永遠。 & 以「書話三部曲」──《書店風景》、《書天堂》、《書店傳奇》為華人世界開啟一扇西方書世界之窗的書女鍾芳玲,歷經數年的持續訪書生涯,再度將她一路與書人、書地、書本接觸的見聞娓娓道來,由點、線、面將人物、讀物、景物進行串連,至終構成一幅栩栩如生的立體圖像,集成《四季訪書》。 賦名為「四季」,除了呼應此書為作者之第「四」本著作,更重要的是彰顯愛書人時時刻刻、月月年年都處於訪書進行式。全書分為「文人宅」和「書樂園」兩大輯,共十個篇章。「文人宅」中的四位主角包含了詩人中的詩人約翰‧濟慈(John Keats)、二十世紀初傳奇作家傑克‧倫敦(Jack London)、曾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尤金‧歐尼爾(Eugene O’ Neill)、與約翰‧史坦貝克(John Steinbeck),書中內容不僅介紹他們的人與書,也談他們的忠實書迷與寵物,還走訪其故居、書房和墓園,探索他們的前世與今生,並從與作家相關的題贈本、老照片、肖像畫、藏書票、書封設計、改編電影(視)海報等物件,論及它們的意義或收藏價值,例如傑克‧倫敦與他妻子的藏書票,為何圖案分別是狼頭與波浪中騎馬的女人。 輯名「書樂園」是描繪作者與書為伍的種種故事和場景,與前作《書天堂》相呼應。其中詳載了作者長年於書展、書店中邂逅的美麗、奇異、有趣、古怪之書與人。在〈加州古書展采風〉、〈古書展怪奇之旅〉文中,可看到世界一流書商所展示的珍品,例如一本折合三千萬台幣的十六世紀地圖集、標價五萬英鎊的馬克‧吐溫首版書與手稿、中世紀鍊條神學書、以人皮或鯊魚皮裝幀之書、用整隻豬仔製作之手工書、一張破損卻標價一萬美元的《尤利西斯》四分鐘唱/讀片、據稱導致拿破崙死亡的壁紙等等。此外,也可見中文物件穿插其中,例如清朝同治年間的中譯《新、舊約全書》到1971年美國保釣運動的宣傳胸章。 〈皇家認證的書店〉介紹位在英國於1820年創立、擁有三個皇室認證且歷史悠久的海查德書店,面臨網路、連鎖書店崛起,風格依然如昔;〈西索弄堂獵書場〉講述倫敦現今真正的書街,在古意盎然、玲瓏有緻的西索弄堂,各式書店、古董店、藝廊群聚,早已取代過往的書街查靈歌斯路(查令十字路);〈舊金山迷你書攤〉展現了置身網路時代,愛書人如何以另一種小而美的形式來經營實體書店;〈消失的書店風景〉一章,是為七家因不同理由而消失的書店所寫之追悼文,充滿了作者對已逝書店的眷念與回顧。風景已不復存,但感性的文字和影像卻讓它們成了令人追想的「失樂園」。 & 自1997年出版華文世界第一本近距離描繪西方書店的《書店風景》以來,中文繁體字與簡體字版已出過十餘個版本,書中率先介紹巴黎的「莎士比亞書店」、舊金山的「城市之光」、紐約的「史傳德書店」、倫敦的「廚師書屋」、威爾斯的二手書鎮等,已成為愛書人旅行時的必訪景點。爾雅出版社創辦人隱地先生稱鍾芳玲為「書店大使」,並寫道:「因成天浸淫在書店、書市、書屋和書坊,她早已是『書人』中的哲學家了。」 書女鍾芳玲撰寫「有關書之書」(books about books)近二十載,她的每本書、每個增訂版都企圖從多元角度談論「書」的知識性、趣味性與審美價值,以及挖掘潛藏在書本、書人、書地背後的歷史與故事,將「書」這個主題揮灑得淋漓盡致。《四季訪書》正是她優遊於西方書世界,愉悅訪書、讀書、賞書、玩書、品書的真情寫照,呈現出書世界一幅幅繽紛萬象,隨著季節輪轉卻生生不息。 全書許多珍貴書影、海報與作家的照片,由英美與歐陸知名古書商、圖書館特藏區、書籍拍賣公司、北加州古書商協會、英國古書商協會尤金‧歐尼爾基金會、史坦貝克中心等單位提供。 封面圖片的英文書名與作者名,特別選用二十世紀初美國字體設計師弗瑞德瑞克‧高迪(Frederic Goudy)設計之字體「高迪華麗」(Goudy Ornate),本書內文字採用他設計的Goudy Old Style;高迪是位奇才,四十歲才接觸字體設計這領域,但日後設計出上百種字體。書中篇章的英文標題字體「半人半馬」(Centaur),則是另一位資格更老、美國最知名的字體設計師布魯斯‧羅傑斯(Bruce Rogers)的作品。 本書封底、中文題獻頁、英文致謝詞的木刻裝飾圖,取自1923 年版約翰‧濟慈詩選《賦頌》(Odes),由生產優質手工書著稱的「科文出版社」(The Curwen Press)製作,限量一百七十本,木刻版畫由女藝術家薇薇恩 ‧格律波(Vivien Gribble)精心設計。

9 特價49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江湖人語 走跳社會的人生潛規則

李作平  著
時報文化 出版
2015/08/11 出版

一點突破,全面擴張。 誰能揭露醜聞、新聞的幕後真相? 縱橫黑白兩道,走跳江湖數十載。 & 發掘痛點、盲點、潛規則。 初入職場如何洞悉陷阱,從遜咖搖身轉變為人才。 除了天分更要衝鋒陷陣。 &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以人的故事為主題,不以新聞報導的方式呈現,而是有血有淚的真實故事,寫下感悟情義的江湖憶往、細膩刻骨的社會觀察、走跳新聞的工作倫理、職業幕後的心酸刻苦、警界高層的軼聞風雲。

9 特價25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就這樣開了一家書店:永樂座的故事

石芳瑜  著
二魚文化 出版
2015/07/28 出版

當眾口紛雜預言紙書末日,她,就這樣開了一家書店。 臺灣文壇迷人的風景,在此不斷、不斷上演…… & 永樂座是一九二○年代大稻埕知名的劇院,現早已被拆除,一磚一瓦也不剩。近百年後,二○一一年七月三十日,盛夏的週末夜,鬼門開的前一晚,「永楽座」書店降生在泰順街一處地下室,生肖兔,獅子座。 & 一間不只是書店的書店於焉誕生。在這裡,有人收書賣書、有人讀書談書,所有人,都愛書。愛書人和書的生命也都如戲;在「永楽座」舞台上,他們成為永遠的主角。臺灣文壇最迷人的風景,就在這裡不斷、不斷上演…… & 「書店還在的時候,我會盡一切的努力。書店關門,我就走。我始終希望自己這麼灑脫。」石芳瑜的「永楽座」風風火火地來,或許也會和紙本書一起、像當年的劇院在時代洪流中消失。但在我們都能放下對書的眷戀、灑脫之前,你一定要認識近年來文壇中最重要的風景:「永楽座」。 & 紀蔚然、李維菁、高翊峰、許悔之、劉克襄、吳明益、陳雨航……那些你愛的作家們,都曾在這裡駐足。那些你還沒愛上的,也或許正在「永楽座」裡奮鬥、掙扎,為人生中第一場新書分享會手心冒汗。你或許可與大作家一親芳澤,也能找到書櫃裡下一個新歡。 & 「永楽座」魔力:下一秒,會遇到哪本書、哪個人,進入什麼樣的世界,都是未知。 & 作為人與書交會、偶遇的場所,書店一直具有吸引人們在其中探索、思考、沉澱的魅力。而二手書店更可說是讓輾轉漂流的書籍,與知音讀者再次邂逅、彰顯人與書偶然相遇的光芒與價值之所在。但是一間二手書店究竟是如何開始的?這些二手書究竟是從哪裡來,又有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與來歷?二手書店又是如何藉由書,串聯起人與人之間微妙的緣分?「永楽座」書店的主人石芳瑜,將書店從無到有一路走來的經驗點滴化為文字,讓更多的讀者能一窺人與書背後的故事。

9 特價2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新聞最前線(中英雙語版)

李蔚華  著
漢世紀數位 出版
2015/07/01 出版

本書集結了美南報業集團李蔚華董事長的新聞札記,過去數十年間,從大國冷戰結束到中國崛起,數位時代帶來之衝擊,地球暖化對氣候造成之變化物質文明對人類之極大影響;李蔚華以其獨特的知識觀點,剖析國內外重要新聞──媒體事業是為多元社會不斷記錄歷史,為社會伸張正義,為弱勢者吶喊,為社會提昇能正量。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Preserving Local Documentary Heritage—Conversations with Special

Patrick LO  著
城市大學 出版
2015/07/01 出版

Archival records are meant to serve as evidence of responsible governance, and in addition to their undeniable political value, they also serve as the basic component of a&nation’s documentary heritage. Records today are history tomorrow. However, with the absence of an Archives Law in Hong Kong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keeping records being overlooked or actually not understood by people of Hong Kong, there are heightened concerns that government records would be destroyed for unjustifiable reasons and that public’s rights to access well-preserved government records would be deprived of.This book in 16 chapters is based on a series of direct face-to-face interviews with different practising archivists and special library&managers&in Hong Kong. Their conversations recorded in the book not only enable readers to understand the urgency of approving the Archives Law, but also reveal the details about their profession, as well as the richness of the local heritage that is uniquely Hong Kong. While the role of archivists is always being confused with that of librarians, this book clarifies the function and job nature of the two professions and demonstrates the prospects they have and challenges they face. The book also serves as a reference guide for current students and graduates who are considering choosing the archival science or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profession, providing them insights into the life and work of archivists and special library managers.

9 特價99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誤解網際網路

巨流圖書 出版
2015/06/22 出版

網際網路問世以後,從政府、軍事單位、學術界與NGO組織的運用,擴展到了商業用途,其間,科技決定論再次附身,特別是網際網路結合手機與平板電腦等載具後,如何釐清(網路)科技與社會的關係,再次成為重要的教學、研究與社會實踐課題。本書結合三位政治經濟學者之力,從網路之歷史、政經脈絡及其規範,以及網際網路與政治活動之聯繫,分進合擊,深入淺出,可以發揮教科書的功能,同時足以支援進階探索,襄助重要問題意識的提煉。本書特色解析網際網路的迷思與弔詭理解網路、科技與社會的虛實關係

特價40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電視新聞感官主義

王泰俐  著
五南 出版
2015/02/01 出版

現代閱聽人正生活在一個「八卦的年代」(The Tabloid Decade)。八卦新聞文化崩解了硬性與軟性新聞的文化界線,衝擊平面媒體,更催生了電視新聞感官主義。 & 本書是國內第一本從理論背景與實證研究兩個層次,深入檢視電視新聞感官主義的學術專書,共分十二個章節。理論篇首先分析臺灣的電視新聞文化空間在過去十年間如何遷徙演變,重新定義並詮釋了電子媒體的新聞感官主義,接著闡述電視新聞感官主義理論。實證研究篇則分別以內容方析、文本分析、實驗法、調查法、接收分析、深度訪談等研究方法,從各面向探索電視新聞感官主義的面貌,以及如何影響閱聽眾對電視新聞內容的接收以及新聞產製過程。本書也跨越國界,呈現新聞感官化的跨國面貌,並釐清新聞競爭、新聞專業程度與新聞感官化之間的關係。 & 最後,本書討論邁向多媒體時代的新聞感官主義的可能發展。未來新媒體時代的新聞工作者,勢必無法以「感官」與「非感官」的二元對立概念產製影音新聞。如何同時了解兩種新聞價值,並不斷在其間拉扯妥協,維繫平衡,考驗新聞專業的存亡,也是新媒體時代工作者的最大挑戰。

95 特價39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社交媒體與新聞業

允晨文化 出版
2015/01/01 出版

本書集結兩岸三地頂尖學者及實務工作者共同探索社交媒體與新聞業之間的複雜變動關係,內容主題涵蓋面兼顧深度與廣度,包括:數位時代的新聞生產與新聞專業 主義、新聞業與社交媒體的辯證、公民新聞、獨立媒體與另類媒體的另闢蹊徑、新媒體時代下新聞實務的技能要求、以及信息碎片化時代的閱讀與觀看…等。作為兩 岸三地首部專門探討社交媒體與新聞業的書籍,期能有助於讀者深入了解新媒體與新聞業當前面對的挑戰、機會和未來的發展前景。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人間逆旅:吳豐山回憶錄

吳豐山  著
遠流 出版
2015/01/01 出版

我在民國五十七年夏天服完預備軍官役。我立志競選省議員已久,可是省議員要到民國六十一年底才改選,那麼從民國五十七年夏天到民國六十一年怎麼度過? 幾經考慮,我決定自薦到鄉前賢吳三連先生經營的《自立晚報》服務;一個理由是,我認為我可以勝任文字工作;另外一個更重要的理由是,三連先生是台南縣籍的國之大老,我認為投效他麾下可以有助未來參與選舉。 自薦信寄出之後不久,當時的《自立晚報》總編輯羅祖光先生約見我,並且立即錄用。我在那一年的八月一日入社,從此陰錯陽差的經歷了從記者、採訪主任、總編輯、社長、董事長到發行人的漫長的二十七年報人生涯。 報社派給我的第一個工作是採訪台北市政府新聞,那時的市長是高玉樹先生,台北市剛改制為院轄市,高玉樹由民選省轄市市長變成官派院轄市市長,幹勁十足。那時的《自立晚報》,社址在保安街,社內只有十個記者,我月薪一千元。採訪市政自然包括採訪市議會新聞,那時的議長是張祥傳先生。 坦白說,我採訪新聞,乏善可陳。有時候,採訪主任還要我額外協助採訪一些街頭新聞。對於不曾受過採訪專業訓練的我,一時之間實在不可能有好的表現。也因此,我再到政大新聞研究所半工半讀,拿了碩士學位。嚴格說,我不曾真正當過採訪記者,因為下面寫的這件事之後,我就不再做第一線採訪工作了。 台灣農村調查報告 民國五十九年十月某日,採訪主任余聯璧先生告訴我,南部很多人來向曾任省議員的吳三連先生訴苦,說農村經濟至為不堪,政府卻還陶醉在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實施成功的往日回憶中,希望我深入農村,做一個全面性的調查報導。 這種事,我興趣就大了。我讀歷史,知道吳三連年輕時寫過反抗日本米穀統制的殺頭文章,知道毛澤東寫過「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我來自農村,知道農村很苦,那麼,做農民同胞的喉舌,不正是我要競選省議員的理由之一嗎? 報社派了一個新進記者賴曉鐘先生協助我。稍早,胞兄和田買了新車子,把舊車子送給我。我與賴曉鐘從台北出發,一路南下,走走停停,回到台北後又越過瑞芳山頭進入蘭陽平原,訪談無數,蒐集的資料堆積如山,也拍了不少相片。再次返回台北後,又逐一訪問農政官員和學人,然後完成包括最後提出多項建議的調查報告全文。報社在民國六十年年初,在二版上半,連續二十二天,逐篇刊出。 調查報告全文刊出時的總刊頭叫做「今天的台灣農村」。下面記載的是其後幾個月的發展: 一、當時擔任國民黨中央黨部祕書長的張寶樹先生是農學博士,他約我去談話,問沒見報的內容可否口頭告訴他。 二、當時擔任行政院副院長的徐慶鐘先生也是農學博士,他約見我,告訴我:政府非常重視我的報導,將會有所回應。 三、美國大使館一位叫做高斯文的祕書找到我,與我幾次接觸後,交給我一封美國國務院邀請我赴美訪問一個半月的邀請函。 四、緊跟著,政府宣布了投入一百八十億元的改善農村經濟方案。 五、各情治單位開始分別約我「喝茶」,顯然是一種監控。 六、我更堅定要競選省議員的決心。 七、報社將《今天的台灣農村》結集發行。美日官方邀訪 我在民國六十年的八月十六日從台北出發,在美國做了四十五天的訪問旅行。 國務院給接待我的美國各方人士的書面資料說我是農業專家,是青年領袖。美國之行,極為愉快,見聞尤其珍貴。結束美國之旅後,我隻身以半自助方式經英國、西班牙、法國、瑞士、義大利、泰國、菲律賓、香港、返回台北,前後七十九天。我的壯遊日記,後來以《環遊世界七十九天》為名,由晨鐘出版社印行。 訪美歸來不久,日本駐台大使館遣人送來一份邀請函,邀我赴日訪問兩周,邀訪目的和行程安排與美國如出一轍。 像我這種新人競選省議員需花一年時間奔走,所以返國後便向社方請辭,社方很為難。最後吳三連先生出面告訴我,他看法不一樣;他認為假如我能夠好好辦報,將來對社會的貢獻會比較大。 現在的我,可以充分瞭解那種苦心。那時的我,衷心不以為然。折衷辦法是社方勉強同意我去選國民大會代表,算是兼職,本職是升任《自立晚報》採訪主任。 我先做採訪主任,然後在六十一年年底當選國大代表,當選後依約定回社繼續任採訪主任。 參選國大代表不是我的意願,採訪主任實在局面很小,我還是要從政,而且決定競選立法委員,因此三年後辭去採訪主任,可是報社又要我寫專欄。以「吳豐山專欄」為名的論政文章,每周一篇持續刊出後社會熱烈迴響,更堅定了吳三連先生不認同我競選的心意。越兩年,升任總編輯,辦報生涯於是成了我的不歸路。 吳三連先生年長我半世紀,他歷經風浪。發表《今天的台灣農村》後,他與我密切互動。他兩眼炯炯有神,話語不多,但充滿人生智慧,我對他由衷尊敬。

9 特價40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改變世界的10本書

池上彰  著
暖暖書屋 出版
2014/12/10 出版

書蘊藏著無可忽視的力量,10本撼動世界、創造歷史的書。& 池上彰 日本知名作家、媒體人、時事評論家& 從《資本論》、《可蘭經》、《安妮的日記》,到凱因斯、傅利曼、韋伯&hellip;&hellip;& 透過他的精闢分析,從現代眼光解讀10本撼動世界的經典作,讓你一次搞懂!& 日本讀者好評迴響、不斷加印,擴展國際視野的好書!& 家喻戶曉的10本重要書籍,背後竟隱藏著驚人事實!& ◆《安妮的日記》為什麼能影響中東問題?& ◆ 你所不知道的《聖經》內容與歷史& ◆ 從《可蘭經》教義一窺溫和的伊斯蘭教&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Verdana, Arial, Tahoma, 'Lucida Grande', 'Lucida Sans Uni

9 特價27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雜誌俱樂部招生中! 抒情時代的感性編輯手記

黃威融  著
大塊 出版
2014/12/01 出版

Shopping Design&小日子創刊總編輯 黃威融 從廣告文案&rarr;暢銷作家&rarr;雜誌總編 集體創意&times;圖文創作&times;生活編輯法 & 過去十年,他參與創辦了三本雜誌, 從設計消費、生活風格到內容行銷, 雜誌不僅是雜誌,更是時代變動的觀察點, 歡迎加入抒情時代的雜誌俱樂部。 & 「喜歡看雜誌的人,通常都是比較有趣的人,這當然是一個偏見,不過對我而言,卻是一個非常有用的偏見。我認識的搞創意做設計的朋友們幾乎沒有不愛看雜誌的。在成為真正的雜誌編輯之後,我才發現雜誌編輯除了是一門專業的技藝,也是感受台灣時代演變的最前線。」 & 作者回首十年雜誌編輯人生,觀察雜誌演變,從設計美學崛起,小日子和小確幸的販售,雜誌本身就是呼應時代需求的刊物。他也從這雜誌編輯的身份分享所謂的編輯技術,因為我們需要編輯的從來不只是一份刊物,可能是一場展覽,一個節目,一場旅行,甚至是你的整個人生。 & 特別收錄: &bull;關於設計雜誌.關於生活風格.關於黃威融那個總編輯 &bull;編輯攝影美術的三角戰術.誠品講堂現場珍稀版 &bull;生活風格雜誌的創刊.內容行銷時代的書店刊物

79 特價27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矽谷深度報導:為矽谷把脈:中美政商界人士專訪(中英雙語版)

張旗東  著
漢世紀數位 出版
2014/12/01 出版

本書蒐羅張旗東擔任資深記者以來,於中美政商界採訪的新聞報導、人物專訪、精闢論文等,對中美間的時事均有深度的看法與涉獵,可以透過中國記者的眼光觀察中美政界所關心的議題與紀錄。

9 特價108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數位世紀傳播生態

黃葳威等  著
揚智文化 出版
2014/11/01 出版

資訊科技的出現,各社群間是否形成相對權力關係的「真理政權」? & 隨著動新聞的出現,如何在數位匯流的基礎上,匯流文字、聲音、圖像、動畫等成為數位多媒體新聞,長期引發關注。 & 台灣傳媒對中國大陸形象的建構,是否因媒體自身的「理念」(idea)與「社會意識」使然,或者受到兩岸政策、國際對中國大陸觀念的影響?台灣有線電視產業發展,媒體與資訊科技、媒體政策、企業家創新精神等因素的關連如何? & 本書從閱聽人、敘事、結構三層面,審視資訊科技創新發展的理論實務。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咆哮誌:突破時代的雜誌

行人文化 出版
2014/10/25 出版

雜誌不僅是傳遞資訊或知識的載體,重要的雜誌往往能呼應時代,成為一代人共同的記憶。本書介紹1970到2000年間,五本不同領域、重要的人文雜誌:漢聲、人間、影響、島嶼邊緣、好讀。 .採訪該雜誌創辦人、主要編輯團隊,並參考資料,呈現該雜誌理念及工作方式。 .特別介紹雜誌專題,呈現其企畫、選材、版面特殊之處。 & 這本書記錄她們的咆哮,標誌了一個時代;也影響了當時,以及之後的一代人。 & 1986年12月2日,許信良企圖闖關回台,前往接機民眾與警察發生激烈衝突,即日後所稱「桃園機場事件」。在國家機器的掌控下,當年的主流媒體都沒有對機場事件進行完整報導,但《自立晚報》卻以一整版揭露當天的衝突現場與國家暴力鎮壓。為此,陳映真親自訪問自晚總編輯顏文閂,並以顏作為封面人物,於第15期《人間》大篇幅報導。該專題同時延伸介紹當時甫成立的獨立媒體「綠色錄影小組」,並邀多位媒體人提出長年對媒體的觀察及批判。 & 這讓當年才剛升大二的何榮幸深受衝擊。陳映真、顏文閂彷彿成為新聞界對抗威權的重要象徵,「我們這一代有志於新聞工作的年輕人,終於可以在『機場事件』汲取本土養分與新聞典範,再也不必遙指萬里之外的『水門案』。」 & 而三十年後,我們再次翻開《人間》。斗大的標題寫著「當人民要掌握他們的媒體」,一張張寫著訴求標語的海報、拒馬、機場憲警以水柱沖散民眾的照片&hellip;&hellip;是的,這是三十年前,陳映真的《人間》。 & 當然,《人間》不僅只於此。反杜邦、後勁反五輕、湯英伸案、蘭嶼核廢&hellip;&hellip;三十年前,《人間》以社會運動的姿態報導、介入議題,不只在當代造成震撼,影響直至今日。 & +++ & 台灣一直有很多很棒的雜誌,呼應時代,成為一代人共同的記憶。許多雜誌的選題概念、設計、企畫表現,今日看來依舊震撼,依然讓人感受到創意,或膽識。她們的內容反映了那個時代的樣貌,但其呈現卻又突破時代,對當時,甚至之後的人造成影響或改變。 & 我們想帶現代的讀者認識這些雜誌。 & 我們選了1970到2000年間,五本不同領域、重要的文化雜誌:漢聲、人間、影響、島嶼邊緣、好讀。一開始,選擇的理由很簡單:她們的重要性無庸置疑,特別的是這些雜誌即使放在今日,依然很酷!《漢聲》縝密工藝的記錄和破格表現手法、《人間》介入式的報導文學及報導攝影、《影響》研究般的專題設計及資訊呈現方式、《島嶼邊緣》左派游擊式的議題關注和顛覆的後正文設計,以及《好讀》創造出的閱讀及次文化表現平台。 & 我們試圖採訪這些雜誌的核心人物,包括創辦人、主要編輯團隊,並參考大量資料,試圖呈現雜誌雜誌人的故事。另一方面,我們也請當時接觸過這本雜誌的相關人士,從讀者的面向來談這本雜誌、以及該雜誌帶給那一代人的影響或改變。我們還希望讓現代讀者重新「看」這本雜誌:攤開全部的頁面,我們先看雜誌的結構;接著挑出三個專題,細看該本雜誌的專題呈現。 & 為什麼這些雜誌在今日看來依舊精采特別?採訪過程中,我們似乎逐漸找到答案,或許是因為他們都有革命的企圖。這群人想要突破的不僅是雜誌型式,他們酷,是他們想要用雜誌向某個時代、某個領域對話(也或許是對抗)。搶救古蹟、搶救傳統、搶救民藝,《漢聲》從四十年前開始的「搶救」理念,至今未變;《人間》當然不只是一本雜誌,其社會運動的企圖,昭然若揭;《影響》除了資訊傳遞,影像保存才是它的最終目標;《島嶼邊緣》以去中心的方式,落實左派議題關注;《好讀》就站在中產階級的位置(用中產階級能接受的方式),強迫他們接觸自己必須理解的社會現象。 & 雜誌,是載體,也是手段。這五本雜誌企圖在某個領域發聲的革命企圖,造就了其特殊的選題取材、表現手法及形式。 & 她們的發聲夠響夠亮,不僅凸顯了自身,也標誌了一個時代,影響至今。

9 特價40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圖書資訊學導論

王梅玲  著 、謝寶煖  著
五南 出版
2014/10/10 出版

本書自2003年第一版出版以來,近十年間圖書資訊學領域與圖書館服務發生許多變革,所以更新出版,主要探討數位與網路時代中圖書資訊學意涵,以及闡釋新 型態圖書館的經營之道,由王梅玲教授與謝寶煖教授根據過去十年此領域中的演變與發展,修訂而成;並經過前版作者胡述兆教授顧問指導。 &&& & 全書以圖書館事業經營為主體,以資訊科學為應用,探討數位時代圖書館與資訊服務,內容涵蓋:館藏發展、資訊組織、讀者服務與使用者研究、圖書館管理、 圖書館自動化與資訊系統、以及圖書資訊學教育。本書內容共分四部十章。第一部為圖書資訊學理論與專業,包括第一章、圖書資訊學的界說;第二章、圖書館的類 型與組織。第二部為圖書館與資訊服務,包括:第三章、館藏發展與圖書資訊徵集;第四章、資訊組織;第五章、資訊服務;第六章、圖書館與資訊素養教育;第七 章、資源共享與館際合作。第三部為資訊與網路科技的應用,包括:第八章、圖書館自動化與資訊系統;第九章、數位圖書館。第四部為專業教育,包括第十章、圖 書資訊學教育。

95 特價45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全球文化戰爭

稻田 出版
2014/09/25 出版

一場文化戰爭正在全球各地開打,誰是最後的贏家? 詳盡的田野調查,揭發全世界「軟實力」的暗中較勁 一本暢銷書、一首流行金曲或一部鉅片,是怎麼被製造出來的?為什麼爆米花和可口可樂在美國電影產業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迪士尼與梅鐸在中國失敗以後,能否將它們製作的內容成功出口到印度?寶萊塢如何吸引非洲人?巴西電視小說又是怎麼引起俄羅斯人興趣的?半島電視台如何組織阿拉伯的革命?為什麼瓦隆人堅持要看重新配音過的電影,弗拉芒人卻偏好原音加上字幕的版本?最後,為什麼美國的娛樂模式會成功,但歐洲的娛樂模式卻正在衰退?這場全球戰役的重心就是──主流文化。 從好萊塢到寶萊塢、從日本到撒哈拉沙漠、從墨西哥到韓國,這份前所未有的研究歷時五年,橫跨三十個國家才完成。馬泰爾分析了局內玩家的籌碼、眾媒體集團的運作邏輯,還有在五大洲傳布的內容。新興國家挾其媒體及「軟實力」,想要控制影像與夢想,而網路又增強了它們的勢力。一切都在加速進行。 本書敘述的,就是這場全球文化及媒體的全新戰爭,在全球化的時代,身為世界的一分子,你不能忽視這場戰爭! 本書特色 ★前所未有的田野調查,範圍橫跨30個國家 ★全面分析世界大國的軟實力競爭 ★解析全球大眾娛樂的傳播與地緣政治

9 特價49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書店本事:在地圖上閃耀的閱讀星空

遠流 出版
2014/09/01 出版

「開書店的人都有點瘋瘋的,那是一種gentle madness,溫文儒雅的瘋狂。」──楊照 本書呈現書店獨特的風景,不一定是書,有時是老闆,有時讀者更精采,有時貓很搶鏡頭&hellip;&hellip; 這些人,讓我們看見城市巷弄裡最美好的靈魂 43家在台灣各角落發光發熱的特色書店, 43篇有書有溫度有肝膽的人與書店故事, 43幅美麗的插圖,更有40支隨拍隨看《書店裡的影像詩》紀錄片。

9 特價351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美國大眾傳播(增修本)

鄭貞銘  著
臺灣商務 出版
2014/09/01 出版

美國大眾傳播對美國民主政治發展的影響,被譽為是「第四權」,以監督權力的腐敗為己任,並自許是「天生的反對黨」,貢獻重大。由於媒體影響力大,美國對大眾傳播之專業的要求相對亦高,對新聞自律與新聞倫理道德方面亦有甚高標準,以期「新聞自由」與「社會責任」同時落實。 所以,論述美國的大眾傳播有幾個特點是不能忽略的: 一、法律保護: 美國憲法第一條修正案:「國會不得制訂關於下列事項的法律,確立國教或禁止信教自由;剝奪言論自由或出版自由;剝奪人民和平集會和向政府請願的權利。」這條法律雖不足百字,但一百多年來一直被美國新聞廣泛而成為一張有效的保護傘。 二、媒體監督政府: 媒體監督政府,在美國是天經地義的事,他們深信政治學的一句名言:「絕對的權利造成絕對的腐敗」。所以政府受選民之所託,執行政務,必須有第四權監督行政、立法、司法三權。 本書特色 ★以作者在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與文化大學中美關係研究所,所開設的「美國大眾傳播」一課為藍本, ★記述美國各主要媒體歷史沿革與其發展概況,兼及對新聞教育的發展歷程。 ★大眾傳播學系必備的教科書(最新增修本)。

79 特價45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7/18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