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轉型時期的知識份子
中國的知識分子在過去做了些什麼事?在未來還有哪些該做的事? 十位中外知名的史學家與社會學家,針對中國歷史幾個重要轉折點上知識分子的思想和活動,作了深刻的探討與剖析,尤其注意知識分子在社會和國家之間的關係。 & 本書雖不是一本知識分子的通史,但闡明了中國知識分子的文化角色與傳承功能,也點出了當代知識分子自覺的困境。
傳習錄
傳習錄是王守仁的弟子們記錄老師的學術講話及論學書信的集子。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奕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所謂『傳』,是從老師傳授下來的。『習』是把承受的『傳』來熱習。 守仁的學說有他的最先的大前提,就是『心即理』的觀念。所謂『理』是什麼呢?就是原則,規律,也就是至善。 王學在我國思想史上是一大支,在人心上發生過極大的影響,我們當然要知道牠。這部傳習錄,是守仁學術講話及倫學書信的集子,無疑地,是了解王學最切要的材料。至於那個大前提『心即理』是或否,『良知』這件東西有或無,都是問題。大概這些偏於信仰方面,正負兩端都不能折服其他的一端。編者無所見,不能述及。關於詳細的研究及王門諸家的概要,可看明儒學案。
商君書今註今譯
《商君書》,又稱《商子》,為中國戰國法家人物商鞅及其後學的著作彙編,是法家學派的代表作之一。此書側重記載商鞅輔佐秦孝公時進行革新變法、重農重戰、重刑厚賞、反斥儒家言論,主要反映了戰國法家的政治思想。在《漢書》中錄有二十九篇,但現在僅存二十四篇(另有兩篇有目無文)。其中有些篇所述史實在商鞅死後,說明不是商鞅本人所作,但書中保留了法家思想遺著,並記錄了商鞅的言行,約為戰國末年商鞅後學編成。 本書原文及分段俱以陳啟天《商君書校釋》為藍本。每篇最先為「題解」,為求簡約,僅對每篇標題的含義扼要加以解釋。其次為「要旨」,先說明其文體,然後將內容撮要,為免冗贅,不時直接引用原文辭句,但較艱澀的,則略加註解。再者為「考證」,主要參照陳啟天《商鞅評傳》、容肇祖《商君書考證》、羅根澤《商君書探源》、詹秀惠〈釋商君書並論其真偽〉等文,並旁參時人有關論述加以推斷、補充、修正而成。最後為「今註」、「今譯」部分。
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
本書選收作者十篇論文:從價值系統看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意識形態與學術思想/再論意識形態與學術思想/中國古代死後世界觀的演變/儒家「君子」的理想/漢代循吏與文化傳播/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清代學術思想史重要觀念通釋/方以智自沉惶恐灘考/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適。前三篇屬通論性質;對中國思想傳統的一些整體的觀察。後七篇則屬斷代的專題研究,藉以說明整個思想的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