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流行音樂全球化之旅:「SM娛樂」的創新實踐
音樂正驅動科技,引燃數位經濟。國際唱片業協會(IFPI)執行長在「數位音樂年度報告」中指出,2013年音樂產業在創新、轉型上打了一場成功的硬戰。數位音樂不但可以激發科技創新,帶動網路商務,更可以擴及文創產業,提升國家軟實力。 韓國流行音樂產業,不論在文化影響力或產值,都是韓國文化創意產業中最具代表的產業。本書分析韓國音樂產業指標公司「SM娛樂」之成功因素,希望作為 台灣音樂產業因應數位匯流的發展參考。SM掌握了造就文化產業的關鍵力量,包括:在全球選才並長期系統培育;精心研發作曲寫詞編舞內容;有效應用社群媒介 行銷全球;掌握文化科技趨勢與市場脈動;全面強化價值流程管理。我們期許SM的創新實踐案例,能啟發台灣產官學以全球視野,協力為居華人領導品牌的台灣流 行音樂開展新頁。
歷史、藝術與台灣人文論叢(4)
本論叢成立的目的,是提供歷史、人文、藝術教學或研究者展現思考的園地:一個奠基於學術方式,胡思亂想的刊物。我們深信教學就是面對學生的思考,既然有思考,就有想法,只要再配上根據與參考他人相關成果的雙翼,就是合格的研究。衷心歡迎以教學為主體的老師,敞開胸懷,邁出最後一步,提供你/您的思考結晶,豐富本刊內容,進而超越心中的憂慮,釋放人文、藝術的魅力。
當代博物館展覽的敘事轉向
當代博物館為何越來越重視展覽敘事?何為展覽敘事?展覽又如何說故事?有什麼文本限制與特性?觀眾如何看待與接受展覽敘事? 當代博物館展 覽運用敘事手法的現象日益常見,本書說明其背後的文化成因,並試圖分析此種現象如何對應博物館在當代社會所扮演的文化傳譯積極角色。本書也闡明敘事的運用 如何能為博物館的展覽主題、乃至於博物館的發展,開闢新的發展方向。此外,本書也指出了展覽敘事的界定方式、其限制與優劣利弊,以及分析其結構的理論模 式,並從觀眾閱讀的角度說明敘事手法的運用,如何促進觀眾的認知、學習與獲得正向的博物館經驗。 本書為國內外第一本探討展覽敘事的專書。
北歐創意行李箱:打開卡米拉的藝想世界
「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要發生什麼事!」讓我們打開卡米拉的創意行李箱,加入這場奇幻旅程吧! 北歐藝術小日子,怎麼過? 《北歐創意行李箱》是你與藝術家交流分享的奇妙旅程,帶你細數生活中閃現光輝的點滴,創造屬於自己的北歐創意生活提案。 &&&& 通常北歐給人的第一印象──「北歐人怎麼這麼開心啊!」 這種開心、愉快、悠閒、清新、純淨體驗,一如卡米拉.殷格曼的作品,結合豐富的生活,呈現獨特的北歐藝術風情;卡米拉活躍於設計、攝影、插畫等各個藝術領域,風格鮮亮簡約,完整體現對生活細節的美學觀察與想像。 本書直擊卡米拉的住家、工作室、周邊的自然風景,發掘源源不覺的藝術靈感,還有熱愛冒險的夥伴Morran一路相陪,北歐藝術家的創意小日子,讓藝術不只是藝術,帶你找回屬於自己的快樂因子。 ★北歐X台灣藝術家,擦撞出創意火花 藝術無國界,本書邀請台灣藝術家,與卡米拉藝術作品互文撞擊,激盪出意想不到的創意驚喜。 台灣與北歐的創意對話,現在正開始! 【優席夫& 台灣當代藝術家的生活美學新觀點】 阿美族第一位躍上國際舞台之當代畫家 TED×Taipei Art Taipei國際藝術博覽會展演者 網址::yosifu.blogspot.tw/ 卡米拉獨特、具創意與衝突性的藝術創作,讓台灣當代藝術家──優席夫先生,為如此自然、充滿童趣的北歐生活美學愛不釋手,進而結合本身的藝術專業,跨刀規劃系列美學分享會,親臨講解生活美學新觀點,帶領讀者來場心靈藝術饗宴,不用出國,也能體會卡米拉的北歐美學! 【盧兆宗 | 溫暄文 | 溫秋萍& 讓藝術跳脫紙本走入生活】 盧兆宗、溫暄文、溫秋萍,三個因手作藝術結緣的年輕人,遇見北歐藝術家卡米拉,可以激發什麼樣的靈光? 本書邀請「巧手本舖」專業創作群,量身打造卡米拉筆下的創作人偶、卡米拉工作室的袖珍創作,讓藝術跳脫紙本,走入生活。 「巧手本舖」粉絲團:www.facebook.com/Anythinghandcrafted &&&& 【本書值得這樣的你收藏】 →手作中毒,對於居家小物裝飾創作,毫無免疫力者 →嚮往北歐時尚復古生活美學者 →自由閒散的小資文青們 →愛好藝術工作者
Cmaz!!達人誌Vol.1
在2010年2月創刊後,Cmaz!!不斷的努力發掘台灣新生代的繪師,並將他們的作品以實體書的方式呈現在讀者面前,如今到了2014年,Cmaz!!也將正式邁入第五年的關頭,在這段時間哩,我們很開心地看見台灣繪師們飛躍性的成長,當初一起與我們共享作品的繪師們,如今許多都已經成為國內外炙手可熱的教師級人物,因此在這個滿四周年的特別時間,Cmaz!!力邀這些繪師再次與讀者們分享他們的經驗與技巧,這次的特刊內容以教學為主,重點在於肌膚的描繪敘述,囊括了國內七位風格迥異的繪師,期望藉由這本書,可以開創臺灣創作更美好的未來。
Waterfall Magazine四五六期(限量三冊套書)
《Waterfall: The Spectacle of Now》 這不是一本圖鑑導覽。 以前的人選出了七大奇觀,冠冕堂皇,彷彿他們內心中都有一把丈量世界的尺。對照之下,現在活著的我們反而顯得不知所措。不知所措,我很喜歡這個詞,原意為不 知道該將手腳放置在哪裡。距離人類登陸月球的四十二年之後,我們每日每日無所適從地登錄所有自己擁有的帳號;無所適從地讀著報紙、看著電視;無所適從地等待世界末日來臨。 因此,即使這本的主題是作「世界奇觀」,即使我稍微提及了最初被劃定的七大世界奇觀,即使用日常生活的物件開啟得以一窺當代藝術樣貌的小窗,即使你認知到原 來利用控制雷射光束可以使日光燈管發出獨一無二的聲響來,即使規劃了一間臺灣汽車旅館的寫真記錄,或者,即便是瀑布尚未有自己的app。但這一本「世界奇觀」或許是也不是你所想像的那樣。 《Waterfall: Invisible (Cities)》 我原本不是要做一本關於城市的書,最初開放投稿的主題叫做黑與白,在某個層面上來說看不到顏色,在低限度的觀看前提下,我想知道依這個主題蒐集而來的題材我 可以做出什麼樣的瀑布。每每編輯瀑布的過程就如同拓荒一樣,我也不曉得前頭有什麼,但繼續往前走下去無論如何都會開出一條路徑,通往某處。我看著這些的作 品,許多許多是城市的景色,街上的日常劇場,但情緒上卻又多半是私人的,善感的,而我面對一座城市的關係也是如此。我想好吧,我把它們拼成一個和城市有關 的地圖,就算是歪曲零散的模樣也好,用以覆蓋關於觀看這件事。我從來都不覺得城市是摸得到的,它只是一個相較比對下的產物,我們身處其中讓它活著。 書裡面的作品都不過是我撿拾到的一小角,大象城堡、斯德哥爾摩或是台北,有些眼熟的風景和事件,柏林的飲食記錄,香港印象,衝突,戀情,巴黎拾獲的明信片等 等,只是我們剛好於彼於此而已。後注裡有篇以特里斯坦達庫尼亞群島住民群落為主體的創作計畫,是以相反的面向讓城市這個意象更清楚一些。回到最初,收在書末的羅蘭山和虛構百景則是在講觀看這件事,除此之外,最後再順帶一提聆聽的種種作為延伸的回應。 《Waterfall: FOOD》 吃是什麼?進食就是最基本的一件事,和呼吸一樣,就是活著。 我喜歡看各家文學裡,細細描述料裡用餐的片段,想像厚度薄得恰到好處的雲片糕(老殘遊記),或者煮一餐義大利麵的過程(發條鳥年代記),還有抄寫過葛楚與戀人在巴黎的用餐日記(愛麗絲‧B‧托克勒斯的自傳)。那些即使是表面的文字內容依舊可以讓我在片刻身陷其境,無需過多解釋,人對食物的印記(imprint)是共同的。
知名博物館:大英博物館(附DVD)
大英博物館,又稱不列顛博物館,成立於1753年,是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和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巴黎羅浮宮同列為世界三大博物館。目前擁有館藏1,300多萬件,並設有10個部門,分別為民族學部門、埃及部門、東方部門、硬幣與勳章部門、保護和科學研究部門、希臘與羅馬部門、中東部門、便攜式古物珍寶部門、史前與近世歐洲部門、版畫與素描部門,館藏珍貴豐富令人目不睱給。 本書特色 1.&& &隨書附贈限量珍藏版DVD 2.&& &完整介紹大英博物館歷史沿革與文化特色,帶您展開一場時空之旅 3.&& &羅列重要館藏,搭配清晰的圖片,隨時隨地可欣賞藝術大師的精典作品 4.&& &每幅作品皆有專業的分析及解說,為您揭開藝術家的創作背景故事 5.&& &本書以精美紙質彩色印刷,高質感、具有永久珍藏的價值
知名博物館:奧塞美術館(附DVD)
奧塞美術館是法國巴黎的近代藝術美術館,位於塞納河左岸,與羅浮宮遙遙相望。1986年由奧塞車站改建為美術館,接踵而來的龐大購置及捐贈,豐富了館藏,主要收藏1848-1914年間的繪畫、雕塑、攝影等作品,尤其以印象派經典名作為主,成為世界印象派大本營。在這裡,梵谷、莫內、塞尚、高更、雷諾瓦的名畫一一上演,陳載藝術史上最燦爛的半世紀。 本書特色 1.&& &隨書附贈限量珍藏版DVD 2.&& &完整介紹奧塞美術館歷史沿革與文化特色,帶您展開一場時空之旅 3.&& &羅列重要館藏,搭配清晰的圖片,隨時隨地可欣賞藝術大師的精典作品 4.&& &每幅作品皆有專業的分析及解說,為您揭開藝術家的創作背景故事 5.&& &本書以精美紙質彩色印刷,高質感、具有永久珍藏的價值&
知名博物館:羅浮宮(附DVD)
羅浮宮位於塞納河邊,始建於十二世紀末,是當時法國王室的城堡。經過歷史的動盪與多次的修建,整體建設才算完成。宮前的玻璃金字塔把自然光引入古老空間,由華裔建築大師貝律銘所設計,是古代與現代建築的最佳融合,如今成為巴黎的新地標。羅浮宮是世界最大最具象徵地位的博物館之一,館內珍藏中古世紀至十九世紀藝術珍品,是舉世矚目的藝術殿堂和萬寶之宮。 本書特色 1.&& &隨書附贈限量珍藏版DVD 2.&& &完成介紹羅浮宮歷史沿革與文化特色,帶您展開一場時空之旅 3.&& &羅列重要館藏,搭配清晰的圖片,隨時隨地可欣賞藝術大師的精典作品 4.&& &每幅作品皆有專業的分析及解說,為您揭開藝術家的創作背景故事 5.&& &本書以精美紙質彩色印刷,高質感、具有永久珍藏的價值&
知名博物館:烏菲茲美術館(附DVD)
烏菲茲美術館是義大利佛羅倫斯歷史最悠久的藝術博物館,始建於1560年。館內約有4800件藝術品,以收藏文藝復興時期大量名畫而聞名國際,例如波堤且利著名的《春》、《維納斯的誕生》,乃至於文藝復興三傑─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的曠世鉅作,有著「文藝復興藝術寶庫」之稱。 & 本書特色 & 1. 隨書附贈限量珍藏版DVD 2. 完整介紹烏菲茲美術館歷史沿革與文化特色,帶您展開一場時空之旅 3. 羅列重要館藏,搭配清晰的圖片,隨時隨地可欣賞藝術大師的精典作品 4. 每幅作品皆有專業的分析及解說,為您揭開藝術家的創作背景故事 5. 本書以精美紙質彩色印刷,高質感、具有永久珍藏的價值
知名博物館:冬宮博物館(附DVD)
冬宮博物館又名埃爾米塔日博物館,是俄羅斯著名皇宮,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博物館之一,由五座主要建築組合而成,猶如一個奢華的珠寶盒。整座博物館有1057個房間,開放的展廳有350個,在250年的時間長廊裡,收集了超過300萬件從石器時代至當代的世界文化藝術珍品,包括畫作、雕刻、考古、器皿,橫跨各洲及各種文化。 & 本書特色 & 1. 隨書附贈限量珍藏版DVD 2. 完成介紹冬宮博物館歷史沿革與文化特色,帶您展開一場時空之旅 3. 羅列重要館藏,搭配清晰的圖片,隨時隨地可欣賞藝術大師的精典作品 4. 每幅作品皆有專業的分析及解說,為您揭開藝術家的創作背景故事 5. 本書以精美紙質彩色印刷,高質感、具有永久珍藏的價值
知名博物館:普拉多博物館(附DVD)
馬德里普拉多博物館創立於1819年,是西班牙最大的博物館。建物充滿十九世紀風采,作品涵蓋十五到十八世紀,堪稱是歐洲博物館中最有影響力和最具代表性館藏的博物館之一。最初是由皇家開始收藏,收藏品曾裝飾各王宮和皇家建築物,直到十九世紀末期才變成國家博物館,是西班牙從舊體制邁向現代國家的證明。博物館中大師作品齊聚,盡顯百年西班牙繪畫之美。 & 本書特色 & 1. 隨書附贈限量珍藏版DVD 2. 完整介紹普拉多博物館歷史沿革與文化特色,帶您展開一場時空之旅 3. 羅列重要館藏,搭配清晰的圖片,隨時隨地可欣賞藝術大師的精典作品 4. 每幅作品皆有專業的分析及解說,為您揭開藝術家的創作背景故事 5. 本書以精美紙質彩色印刷,高質感、具有永久珍藏的價值
第五波產業革命:文化創鑫
設計不等於文創;發明創意商品化才是文創產業! 一談到文創,你和你身邊的人一定都很疑惑: 文創產業,如何獲利? 有創意與社群行銷就能成功嗎? 賺錢的好點子要去哪裡找? & 撥開?煙幕彈,翻開本書: 覃博士獨創T-P-C-N 文創矩陣攻略,帶你看出自己的文創優勢。 傳統VS流行VS現代VS利基,選出適合你的文創模式與行銷獲利。 文創不再只是文化創意,更要文化創鑫! 創造財富、價值與獨占市場的破壞力──即將引爆全球第五波產業革命! 本書特色 The Fifth Innovation! 定義你的創意產品 找出你的企業發展模式 深耕你的文化消費族群 帶動你的社群、風靡世界 21世紀最讚的產業──文創,一個點子就可改變全世界!
文化創意產業與文化公民參與:公共價值創造的觀點
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的推展,不只是促成在地產業的活化,其更可藉由在地文化特色與地區產業的結合,引領出地區對外界的吸引力,促成地區特色品牌的經營。是故,其亦可被視為融合地區行銷意涵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特性的「地區文化行銷」。 然而,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過程中,應有必要針對不同群體的文化認知差異進行深刻瞭解,並透過多元群體的集體決策行動尋求共識,才足以確實因應對並化解政策推展的根本問題,並創造出地區文化發展公共價值。基此,故本書乃以「文化創意產業與文化公民參與:文化公共價值創造結構」為研究核心,並以此結構為基礎,進行序列性論述。此外,因鑑於臺南市在臺灣歷史發展中所具有的傳統且特有文化資產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經驗,故本書亦應用公共管理與公共決策技術,以及由哈佛大學所發展的政策個案教學法,進行臺南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個案研究與實證探討。最後將整體研究成果彙整,付諸討論並推導政策建議。 綜言之,研究者乃期望在文化公共價值創造的理念前提上,探討文化創意產業與文化公民參與的理論意涵與政策議題,俾期提供讀者跨領域的思維觀點,並利未來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之意念發想暨行動酌參。
歷史、藝術與台灣人文論叢(3)人物專輯
本論叢成立的目的,是提供歷史、人文、藝術教學或研究者展現思考的園地:一個奠基於學術方式,胡思亂想的刊物。我們深信教學就是面對學生的思考,既然有思考,就有想法,只要再配上根據與參考他人相關成果的雙翼,就是合格的研究。衷心歡迎以教學為主體的老師,敞開胸懷,邁出最後一步,提供你/您的思考結晶,豐富本刊內容,進而超越心中的憂慮,釋放人文、藝術的魅力。
文創大觀1:台灣文創的第一堂課
認識台灣文創的第一堂課,掌握文化產業升級的契機!展現台灣文化的軟實力,掌握文創產業的真道理,就在這一堂課裡!台灣原鄉的文化資產,豐富又充滿活力,充沛的藝術能量、卓越的科技發展,展現源源不絕的創造力,但唯有具備文創的遠見,培養「文化產業化」與「產業文化化」的精準思維,才能從中開發無限的生機。文化創意產業是一項以「內容」比高下的產業,然而許多人並不清楚,台灣的文創「內容」在哪裡?有多少?如何善用?由於國內一直缺乏對文化創意產業完整的理解,使得許多有志投入文創產業的人士,苦於無法活用來自原鄉豐沛的文化資產。本書說明台灣文化資產及文創政策的形成,舉出多則國內外文創成功案例,更依主題羅列豐沛的本土文創資源--從自然、歷史、生活、藝術,到地方社區的營造,台灣的文化蘊含著無窮的活力!文創產業的參與者,將可透過本書的引導,探索文化創意「產業化」與產業升級的多元方向,為台灣整體文化創造更高的價值,以及更深遠的影響力。閱讀「台灣文創的第一堂課」,你將了解:◎台灣文化政策的形成◎台灣文化資產保存、文化設施的發展、文化藝術的創作與累積◎台灣文化創意產業之形成及其內容◎各國文創產業的成功案例與經驗◎從創意空間、服務、產品三方面,發掘台灣文創的潛力◎從多元面向探索台灣豐富的文創資源《Creative.文創大觀》是由財團法人白鷺鷥文教基金會總策畫,全套共六冊,主題分別為:「台灣文創的第一堂課」「創意空間篇」「表演藝術篇」「視覺藝術篇」「生活藝術篇」「電影電視篇」。預定每半年出版一冊。
歷史、藝術與台灣人文論叢(2)人物、宗教專輯
本論叢成立的目的,是提供歷史、人文、藝術教學或研究者展現思考的園地:一個奠基於學術方式,胡思亂想的刊物。我們深信教學就是面對學生的思考,既然有思考,就有想法,只要再配上根據與參考他人相關成果的雙翼,就是合格的研究。衷心歡迎以教學為主體的老師,敞開胸懷,邁出最後一步,提供你/您的思考結晶,豐富本刊內容,進而超越心中的憂慮,釋放人文、藝術的魅力。
樓外青山:文化休閒類博物館
當我們都在其中,文化就在那裡。從場域到精神意識的文化廣角論,大隱於市的文創後新視角。在《詠物成金:文化.創意.產業析論》一書之後,黃光男先生重新審視根源之「文化」意涵、博物館與民眾之間的關係、博物館之天職與經營等,以其如此豐沛之文化資源的管理與使用中,更提出「類博物館」概念。 人們的生命情思綻發流動間,從精緻純藝術創作到普遍的日常活動,當可溯及其文化根源或指標時,例如:廟前文化、喪葬禮儀、流行文化等活動,或是山巔海濱、時節地產等風景與產物,從場域到無形的精神意識,所吸引的人潮和能量自是不能小覷,這樣的「文化潛力」適足以產官學結合並引導之,方為深入民眾的零距離文化推廣。本書特色※ 本書為國內首度提出並深度探討”類博物館”一概念,並與國內博物館行政、經營面分析比較,梳理“文化”與“休閒”之間的孰重孰輕,立論清晰,在對現有之制度發問之際也提出建議。
臺灣藝壇關鍵啟示錄
臺灣藝壇面面觀-專訪25位藝廊經營者與策展人的文字、影音紀實。本書記錄臺灣二十五間藝廊經營者與策展人的智慧結晶,包含三大部分:◎臺灣藝壇面面觀:深入淺出讓您了解臺灣藝壇二十年的心路歷程與興衰起落,以及亞洲藝壇的未來發展趨勢。◎藝廊經營面面觀:為您揭開藝廊經營手法的神秘面紗,從當代藝術產業、藝廊經紀制度、藝術策展策略、文創經營模式、網路藝廊前景、新媒材藝術的發展,一直談到經營者及收藏家的世代交替。◎藝術市場面面觀:讓您深入了解當代藝術的蒐藏與未來市場變化,包含拍賣市場、兩岸市場、亞洲市場,以及各地藝術家與收藏家的特質分析,還有成功藝術家應具備的15個成功方程式。■這本書政府要看政府雖然資源很多,但每一個文化政策往往都是單點補助,短時間雖然可以幫助藝術家辦個展覽,但藝術家不是辦完一個展覽就會成名的,就像美術館辦了雙年展,在雙年展得獎的這些藝術家後續怎麼辦?如果他們沒有畫廊仲介組織經紀代理,就會回歸到教書的教書、沒工作的沒工作,補助經費花完了又再來申請。■這本書藝廊要看在M型化的社會結構下,中產階級的購買力越來越弱,經營中產階級的中型畫廊也日漸消失,藝術市場也呈現M型化的現象,展覽空間也是如此。因此藝術家也就會朝兩極化靠攏,想辦法操作自己的知名度把價位提高,或申請政府補助、申請免費空間。沒有中型畫廊當跳板,新生代畫家的畫價將無法跨越鴻溝。■這本書收藏家要看過去全世界完全是西方國家在主導整個藝術市場,但根據artprice的統計,近幾年亞洲的購買者已經提升到全球30%-40%。當市場的交易量夠大的時候,自然就有影響力,所以未來亞洲藝術市場的力量是不可忽視的。■這本書藝術家要看以今天這樣的資訊發達,藝術家只要持續發表,持續創作,完全不需要擔心沒有人欣賞,凡走過必定會留下痕跡,好的藝術家在有生之年是不可能被埋沒的。本書特色◎匯聚臺灣各家藝廊的藝術寶典,真實記錄藝廊經營者與策展人數十年的智慧結晶。◎內容涵蓋臺灣藝壇20年的興衰起落、藝廊經營手法、藝術市場分析、亞洲藝壇未來發展趨勢等,是藝廊、收藏家、藝術家和政府都應該要閱讀的一本書。◎全書彩色印刷,收錄精彩採訪圖文;並附贈影音光碟。
開心玩文創:從0到億的創新魔法書
文化創意產業是國家重點發展方向、未來的產業之星;然而在從業人員、研究者、投資者以及一般大眾的眼中,其創意、創新、創業,三位一體的創造性活動神祕而難以理解。本書從創業家的心態、創業的準備談起,指導如何編制創業計畫、創業投融資、創新的組織、以及生產與行銷。最特別的是,不僅有成功的案例,也有許多創業失敗的案例,避免有志者重蹈覆轍。期望本書能作為文創產業工作者在創意發想、產品與服務創新,以及創業實務上最重要的參考書。 本書特色本書可作為文創產業工作者在創意發想、產品與服務創新,以及創業實務上的魔法書。本書以幽默風趣的語調,有如說故事一般,深入淺出介紹其創新活動的本質以及創業生命週期等相關理論與實務。
歷史、藝術與台灣人文論叢(1)宗教、民俗專輯
本論叢成立的目的,是提供歷史、人文、藝術教學或研究者展現思考的園地:一個奠基於學術方式,胡思亂想的刊物。我們深信教學就是面對學生的思考,既然有思考,就有想法,只要再配上根據與參考他人相關成果的雙翼,就是合格的研究。衷心歡迎以教學為主體的老師,敞開胸懷,邁出最後一步,提供你/您的思考結晶,豐富本刊內容,進而超越心中的憂慮,釋放人文、藝術的魅力。
TOKYO美術館導覽2012-2013
網羅了令人矚目的111間美術館靠這一本就可以完全掌握「現在」的東京藝術情報!新增2013-2014年度展覽行程表本書為一本可讓人深度探索東京美術樂趣的導覽書。涵括了2012-2013年之間推出必去企 劃展的美術館、以「日本」為主題的美術館、可以觀賞到名作的美術館、可以常去的著名美術館等,共介紹了111間的精采之處及享受方法,其中更請來藝術專家來詳盡講解體驗美術館的方式。此外,書中也介紹藝術評論家所推薦的個性派畫廊。附錄中也附上了收錄了讓人一目瞭然的2012年度展覽行程表,以及方便讓台灣旅客前往的美術館詳細地圖。
文創進行式:走訪25個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現場
文創是行走的,需要跨域對話成一股力量,在地串聯成一種態度,釋放文藝想像成一方風景,於是,台灣的美好亮點處處。本書分為「樂活」、「旅行」、「創藝」、「空間」、「聚力」五部,收錄25個以跨域整合匯聚力量的文創成果,同時,也是25個用文創努力築夢的故事。故事的初衷,多萌芽於一顆想好好生活的心念;即使旅行或假期,也要玩得別出心裁,傳承在地的溫度;他們是創意集結的大本營,也是藝術群聚的生發地;他們為空間妝點奇景,讓創作與大眾相遇並貼近;他們是一項經營、一種生活態度、一個不斷行走的有機體……。書中,真實記錄著這些文創產業在實踐過程中抱持的原點與理想、面對的難題與挑戰、展現的碩果與願景,也看到每一個積極行動、熱情不滅的身影,繪寫出台灣最豐富的表情。作者群:王玉萍(生活旅人工作室負責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林文鎮(澎湖地方文化工作者)洪瑞薇(國藝會《藝企網》執行編輯)范譽莉(國藝會研究發展組組員)張惠蘭(東海大學美術系專任助理教授)張晴文(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藝術與文化政策管理研究所博士候選人)許育華(文字工作者)陳明輝(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博士候選人)黃韋維(微建築創意整合主持人)楊正字(國立東華大學藝術學院駐村計畫專案管理)廖嘉展(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蔣耀賢(白屋營運長)鄭微宣(自由文字工作者)謝一麟(文字工作者)鍾永豐(山歸來生活。茶旅行店長)韓良露(南村落總監)顏世樺(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蘇俞安(台北市政府文化局聘用企劃師)蘇皇銘(文字與影像工作者)(依姓氏筆畫排列)
文化創意產業
在文化創意產業中「文化」是「原料」、「創意」是「策略」、「產業」是「經濟」,也可分成「藝術、設計、媒體」等三大範疇,或是「有形」及「無形」二大文創產業類型,相關單位組織也可分成公部門的文創機構、第二部門的文創企業、第三部門的文創團體等,其跨越各種不同的領域,但又強調跨界整合的重要性。 本書以基礎、跨界的角度,探討分析文創產業之基本概念、文創組織其相關的人、事、物等領域。主要內容包括:文化及文創產業之概念、文創產業經理人、文創產品類型、組合及開發、產品風險、文創產業市場、文創產業鏈、文創產業群聚效應、文化創造力及創意思考法、符號創造與日常生活、文化品牌、品牌符號學、品牌經營、文化行銷、「PCRV」行銷組合、符號行銷、有形文創產品行銷企劃、無形文創的藝文節慶活動行銷企劃、綠色行銷企劃、文創產業專案經理、文創產品及品牌生命週期整合規劃、智慧財產權及藝術授權、專案管理、文創產業組織經理、文化組織與組織文化、關鍵績效指標、學習型組織、地方文化產業經理、社區經理的「四生」、地方文化產業及社會企業、地方自主營造模式等面向,是對於文化創意產業有興趣的學生、研究者,或相關領域的工作者值得參考的書籍。
藝術管理
本書共分為六篇,第一篇「政府」篇,乃對於文化環境的變遷與文化政策之演進、我國的文化行政組織與機制及各國文化行政組織機制之探討等做一宏觀論述。其餘各篇,則選擇將編著重點放在「資金」、「觀眾」、「企劃與行銷」、「傳播」以及「網路」等五大藝術管理工作類項上,希望以淺顯的文字與豐富的實例,來引導讀者對於上述各篇作一深入透視。其他各篇所涵蓋的內容為:第二篇論述公部門補助、私部門贊及基金會;第三篇論述藝術觀眾調查研究的整體規劃與研究設計、問卷設計及調查研究報告的撰寫;第四篇論述企劃案、藝術行銷及案例說明;第五篇論述文化藝術與大眾傳播、媒體公關的作法、教戰守則-如何撰寫新聞稿及公關與媒體的衝突;第六篇則論述網際網路現況、臺灣表演藝術團體使用網際網路的現況、競爭策略分析及表演藝術團體使用網際網路的困境與發展等,相信能啟迪讀者對於藝術管理的探究興趣。作者簡介夏學理學歷:美國加州拉汶大學(ULV)公共行政學博士經歷:國立空中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系主任兼文化行政學類召集人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行銷及產業組)副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程副教授、國立臺灣大學創意產業學程兼任副教授陳亞平學歷:英國倫敦政經學院社會與大眾傳播碩士現職:統一超商整合行銷部週一彤學歷:國立臺灣大學戲劇研究所碩士、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學士現職: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助理研究員、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學院兼任講師陳曼玲學歷: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學士經歷:中央日報記者、龍華科技大學兼任講師國立空中大學兼任講師現職: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公關傳播組組長、評鑑雙月刊主編鄭美華學歷: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博士、澳洲雪梨大學公共行政暨媒體傳播研究現職:實踐大學博雅學部專任助理教授、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文教法律所兼任助理教授、中國文化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兼任助理教授、中華民國華夏青年交流協會理事長、中華民國華夏行政學會副理事長、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特約研究員方顗茹學歷:美國華盛頓特區美利堅大學藝術管理碩士現職:臺南應用科技大學音樂系、美國基督教效力會基督書院音樂系、康寧護理專科學校兼任講師、箴言、詩篇聖樂發揚協會暨聖樂團公關&企畫宣傳
詠物成金:文化創意產業析論
文化可以販售?創意是一種產業?「文創」=?何謂「文化創意產業」?這是一種販售文化的名詞?當普遍概念還是停留在「好點子vs好生意」,甚至偏義到後者的產業面時,國際間又悄悄掀起了一股「軟實力」旋風,這又跟文創有什麼關係?作者以自身曾任美術館長、藝術大學校長、藝術家等身分,以及長期接觸官方、民間文化活動與國際相關研討會的經驗,撰寫出他這些年來對國際藝文環境與發展的觀察。書中從「文化創意產業」一詞做拆解與溯源,旁及歐、美、亞洲實際發展,並對照到台灣環境裡的「文化&產業」、「文化&創意」等意涵與關係,從文化政策到實例都有羅引,從一般觀念的紀念品販售到博物館、學校與周邊社區的藝文結合、官辦城市展覽行銷、台灣地產與文化象徵等都在本書的討論範圍內。甚至,作者還針對鮮少人著墨的美學教育與人才培育,有著不容置疑的堅持與肯定,並以其所在辦學的藝術大學為例舉之。是為國內少見專業人士所撰寫之以理論為體、實例為用的台灣文創專書。本書特色.作者曾兼美術館長、藝術大學校長、藝術家等身分,以及長期接觸官方、民間文化活動與國際相關研討會的經驗,撰寫出他這些年來對國際藝文環境與發展的觀察。.是為國內少見專業人士所撰寫之以理論為體、實例為用的台灣文創專書。
文化創意產業讀本:創意管理與文化經濟
藉由商業、科技、藝術文化的結合,創造新經濟價值,已是全球趨勢,本書不只是探討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著作,而是尋思台灣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可以參照的讀本。作者簡介Chris Bilton英國華威克大學文化政策研究中心主任(Director, Centre for Cultural Policy Studies, University of Warwick, Coventry, UK),並自1999年起兼掌該校創意與媒體企業碩士學程(Director, MA in Creative and Media Enterprises)。在取得博士學位之前,曾跟隨劇團遊歷英國與歐陸長達十年之久,擔任劇作、表演與經理的職務。從事的研究多以創意產業的政策與管理為題,並於華威克大學與哥本哈根商業學院(Copenhagen Business School)設立「管理與創造力工作坊」(Workshops on Management and Creativity)培訓企業經理人,同時經常到韓國、台灣、荷蘭等地知名學府訪問演講。重要的專書有:Creative Strategy: Reconnecting Business and Innovation (John Wiley & Sons)、Management and Creativity: From Creative Industries to Creative Management (Blackwell)。David Hesmondhalgh英國里茲大學傳播研究所媒體與音樂產業研究教授兼主任(Professor of Media and Music Industries; Head of the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s Studies, University of Leeds, UK),並為該校媒體產業研究中心負責人(Director of the Media Industries Research Centre)。研究興趣以當代媒體與文化生產的(經濟、社會、歷史)多重面向為主軸,近年來研究聚焦於媒體與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社會理論與媒體論述建構的互動關聯等議題。相關的代表性著作有:Creative Labour: Media Work in Three Cultural Industries (Routledge)、The Media and Social Theory (Routledge)、The Cultural Industries (Sage)。Micheal Keane澳洲格里菲斯大學博士(PhD, Griffith University, Australia),澳洲國家研究委員會創意產業與創新卓越研究中心(ARC, Centre of Excellence for Creative Industries and Innovation)資深研究員,研究議題涉及中國、韓國和台灣的影音產業的政策和發展、亞洲電視節目的形態、中國創意產業的國際化與創新。擔任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UNCTAD)的專案顧問,協助「發展中國家創意產業援助貸款專案」(Financing Creative Industr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審議,並為澳洲聯邦政府的專案「數位內容與創新」(Innovation in Digital Content in Australia)提供諮詢。近期專書有:Created in China: The Great New Leap Forward (Routledge)、China's New Creative Clusters: Governance, Human Capital and Investment (Routledge)。Joseph Lampel英國倫敦市立大學凱斯商業學院教授(Professor, Cass Business School, City University of London, UK),為管理學大師明茲柏格(Henry Mintzberg)知名著作《策略巡禮》(Strategy Safari: A Guided Tour through the Wilds of Strategic Management)與《策略流程》(Strategy Process: Concepts, Contexts, Cases)的共同撰述人。研究議題涉及企業創新與創意、企業組織理論,並聚焦於新媒體、藝術、出版、電影與娛樂等產業,成果反映於代表性的合輯論著The Business of Culture: Strategic Perspectives on Entertainment and Media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以及為《組織科學期刊》(Organization Science)特別企劃的專輯Cultural Industries: A Laboratory of Ideas for New Organizational Forms (Co-edited with Jamal Shamsie and Theresa K. Lant)。Keith Negus英國倫敦大學金匠學院音樂系教授(Professor, Department of Music, Goldsmiths College, University of London, UK)。在攻讀學位之前,曾瘋狂地自組樂團,並擔任吉他手與鍵盤手多年。取得學位之後,先後曾任教於里斯特(Leicester)與波多黎各(Puerto Rico)等地大學的媒體與傳播相關學系。研究興趣主要聚焦在流行音樂的創製、消費與流通的各個面向,還有當代文化理論有關的建構與爭議。著名的專書有:Popular Music in Theory (Polity Press)、Creativity,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al Value (Sage)、Bob Dylan (Equinox Publishing)。Richard A. Peterson美國范德彼大學社會學系榮譽教授(Emeritus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Vanderbilt University, Nashville, USA),當代社會學領域「文化生產學派」(the Production of Culture School)的奠基人,亦是一九七○年代「文化社會學研究」取向的先驅,終其一生酷愛音樂與視覺藝術,致力於藝術社會學、音樂與社會形構、流行文化社會動能等議題的研究,並曾於荷蘭、瑞典、西班牙、英國等知名學府講學。專書著作有:Music Scenes: Local, Translocal, and Virtual (Vanderbilt University Press)、The Production of Culture (Sage)、Age and Arts Participation (Seven Locks Press)。二○一○年於寓所辭世。Jason Potts澳洲昆士蘭科技大學創意產業與卓越創新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Principal Research Fellow, Centre of Excellence for Creative Industries and Innovation, Queens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risbane, Australia),昆士蘭大學經濟學院資深講師(Senior Lecturer, School of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Brisbane, Australia),研究專注於經濟思想的演化、網路原理與曲線理論的應用、以及科技/組織變遷帶動的經濟創新與成長。發表的學術論文有:""Why the Creative Industries Matter to Economic Evolution""、""Co-creating Games: A Co-evolutionary Analysis"";近期專書有Creative Industries and Economic Evolution (Edward Elgar)。Andy C. Pratt英國倫敦國王學院文化、媒體與創意產業中心教授(Professor, Center for Culture, Media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King's College, London, UK),曾於倫敦政經學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任
藝穗節與藝術節
乍看之下,你會以為這是一本學術性十足的研究工具書!但是當你翻開目錄之後,你會認為是一本旅遊介紹!因為筆者藉由行萬里路的研究,累積了大量的圖片與一手資訊,以輕鬆的筆觸,將國際與國內的藝穗節與藝術節娓娓道來!文中除了觀察不同城市之中表演藝術市場的傳統與現代型態、釐清未來的世界趨勢與市場需求,更看到臺灣目前所欠缺的表演藝術交易平台與商業機制,是一本綜和學術研究、表演探討、城市行銷的多元書! 本書所整理之資訊為 2010年在國際各藝穗節以及臺灣本地的藝術節深入研究的結果,包括愛丁堡藝穗節、紐約藝穗節、墨爾本藝穗節、臺北藝穗節、淡水藝術節,筆者親至歐洲、美洲、澳洲蒐集資料與撰寫,實地訪談藝穗節主辦者、經紀公司、劇場經營者、表演者,經營資料分析與比較,交出這一本藝穗節與藝術節研究的成績單,與讀者一同分享國際脈動、檢視與展望我國表演藝術的現況與未來!本書特色 ◎結合文化觀光、表演藝術、城市行銷、藝術行政 ◎探討全球化下的表演藝術經營;融合學術與休閒產業
設計心法100+1
本書適合需要創意思考、創新變通的:設計學人、各行各業的 marketing 人,以及廣告人閱讀。 香港平面設計教父、世界傑出華人設計師靳埭強親筆記錄累積多年的創作經驗,公開傳授 100 + 1 個設計心法。 .關注設計創意如何融入日常生活 .做好設計師必先練好的內功心法 .以設計案例闡述創意靈感的誕生 .細說十個關於設計人生的快樂事 作為設計及藝術教育推廣工作者,靳叔關注創意工業在香港的未來發展,在《設計心法 100 + 1》中,他分享了涉及設計創意的多個工作範疇,包括視覺形象設計、品牌包裝設計、書籍裝幀設計,以及不同的跨界合作設計。 靳叔以工作個案實例,細說靈感意念的醞釀、闡述思考創作的過程,讓讀者看見多個能夠實踐應用於生活的大師級設計作品如何誕生 ── .視覺形象設計例子: 中國銀行、新巴、香港科技園、香港公開大學、重慶城市…… .品牌包裝設計例子: 榮華餅家、嘉頓、點睛品、屈臣氏蒸餾水… .書籍裝幀設計例子: 杉浦康平、福田繁雄、伊瑪.布、趙廣超、陸智昌…… .跨界合作設計例子: 東亞運火炬、回歸紀念銀器《手相牽》及瓷器《華宴》、香港郵票、愛護動物 T-恤、日本名紙坊《自在紙》……
文化創意產業、品牌與行銷策略:跨國比較與大陸市場發展
本書出版是近年兩岸與韓、日學人參與相關會議的學術研討成果。其中既有「他山之石,可以攻錯」的典範,亦有發展經驗、教訓與挑戰。尤其是複雜、多變且多元的大陸內需市場開拓,市場遊戲規則的特質、企業發展策略的運用,以及市場變遷的掌握,皆是市場贏家不可或缺的要件。 作為產業開拓大陸內需市場,不僅涉及管理部門多頭馬車的交涉難題,也存在智慧財產權保護困難的風險。此外,進軍大陸市場應用之品牌、行銷理論和策略,台日韓商雖能各顯神通,但仍不乏慘遭淘汰出局與血本無歸者,值得吾人進行理論與實務的省思。
戀上書:一本書是如何做出來的?
一趟書籍世界的奧德賽之旅看著書架上一本一本的書,您知道書是怎麼做出來的嗎?或許您是一位愛書人,或許您是出版業界人士,然而,這樣的問題肯定難以全面回答!日本知名編輯大師松田哲夫深究此一課題,與細密畫家內澤旬子聯手,帶領您從拆解一本書開始,梭巡裝幀、手工書、紙張、印刷……的世界。書本,到底是怎麼做出來的?當您捧著手上這本書,請試著想想:書本的版型如何選?開本如何定?內文如何排?頁數有定規嗎?紙材如何選擇?裝訂有學問?印刷的原理是什麼?……我們習於翻讀書本,對於「書的身體」了解卻很少;除了愛書人,即便編輯、美術編輯等書業人士亦是如此。日本以「編輯狂」知名的書界聞人松田哲夫,以「作為物件的書籍」為興趣起始了這趟旅程,進入各個現場觀察並參與實作,直接訪問專業職人,以輕鬆的心情說解書籍製作的堂奧。
美學經濟密碼
大家都在談美學經濟,但什麼是美學經濟?誰在運用美學經濟?美學經濟的成功關鍵?《美學經濟密碼》是第一本專書,針對「美學經濟」這個議題,從現象觀察、經濟結合、發生場域、趨勢進展四個面向,完整解析這個最夯的議題。它從美學經濟的現象切入,解析美學與經濟如何結合,如何發揮效用,並以實際案例為立論骨幹,讀者將看到美學經濟無所不在,也將了解美學經濟的應用可以如何寬廣,美學經濟概念下的產品如何產生價值與效果:—從美學走向經濟,我們看到王偉忠怎麼把東西作出來,怎麼把東西賣出去—從經濟走向美學,我們看到溫世仁的明日工作室成功整合科技與人文—從美學結合經濟,我們看到Rain與大長今、Club Med與加賀屋的商機無限……你以為高高在上的美學經濟,其實在我們生活中無所不在!「知識經濟」、「創意經濟」、「美學經濟」喊得震天價響,你跟上了沒?為什麼同樣的杯子,貼上Hello kitty就是「兩倍價錢」;同樣的鞋子,加了一個勾勾,也是「兩倍價錢」?「美」真的是一門好生意?那到底那些生意算是?美學經濟??你的生意又要怎麼運用上「美學經濟」的概念?根據世界銀行最新發布的「二○○八年全球知識經濟指數競爭力(KEI)」評比,台灣在接受評比的一百四十個國家中,排名第十七位,名列亞洲第一名!知識創新能力,已經成為決戰的關鍵。而美學經濟,正是近年來最受重視的知識經濟。基本上,把美感生活經驗與產業發展結合的商業活動,就是「美學經濟」。本書從美學經濟的現象切入,解析美學與經濟如何結合,如何發揮效用,並提供當今應用美學經濟的著名案例,不論是Rain與大長今、iMac、加賀屋與Club Med、王偉忠與電視製作、溫世仁與明日工作室,讀者將看到美學經濟無所不在,也將了解美學經濟的應用可以如何寬廣。美學經濟概念下的產品如何產生價值(或效果)。本書更從實務面著手,談「美學經濟經營管理的Know How」,從企業實務面提出一個評量標準。
文化藝術與心靈管理
文化藝術是人類史上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人們生命中最能接觸的靈性活動。人類開創藝術、累積文化,使文化與藝術事物成為人們留給後世子孫最珍貴的遺產。這份遺產之所以珍貴,不只是它的精緻、細膩,也不完成在於它的取材和造型,而是人們留置其中的智慧與情感。 藝術不僅是人類情感的表現,更是情緒的出口。現代人生活步調緊湊、壓力也隨之不斷地累積,而藝術的創作與欣賞正是面對壓力時,一股正面的能量轉換。正如1876年,當托爾斯泰聆賞柴科夫斯基的D大調弦樂四重奏第二樂章時動情落淚,即肇因於取中饒富的深邃內涵。 本書共分為十章,分別由四位在各領域位居翹楚的作者執筆,藉由作品分析,從藝術的美學及宗教性層面、視覺藝術、書畫藝術、表演藝術與音樂等不同面向討論藝術對人類心靈的影響。
台灣製造:文化創意向前走
本書將台灣豐富在地的特色以文化創意的方式呈現給大眾,將讀者帶入了創意的生活裡,台灣製造介紹華山藝文特區整建過程、台中酒廠改造而成的台中創意園區、在故宮博物院登場的《衣-party》、手工稻草製做的公仔—紅豆姑娘、鶯歌陶博館的精緻陶瓷工藝及金門戰地碉堡及坑道的藝術開發為光觀資源…等文化創意的idea將台灣推向國際舞台。
美術館的魅力:21世紀初美術館教育經驗分享
從美術館是什麼?美術館教育又是什麼?由淺入深地思考博物館本質的著作以國內環境為經,國際實況為緯,提出鎔鑄國際視野與在地觀點的有力省思圖文對照、結構清晰、條理有據,為21世紀台灣美術館學的引路之作美術博物館的設立,象徵著一個國家文化水平的高低;台灣在有限的土地面積之下,如今已設有近四百家的博物館,每年吸引著眾多不同年齡層、不同身分行業的觀眾前往參觀,成為國民接受終身教育的廣大「社會學校」。如果美術館(博物館)這個場域經營得好,不僅能提高國民文化素質,彌補學校、家庭教育的不足,同時也可造就文化產質,以達到經濟效益,是潛藏「內涵與營利」的一種行業。像法國的羅浮宮、美國的大都會博物館,都是收藏豐富及展出吸引人而聞名於世的美術博物館範例。歷史上,從博物館初始對民眾開放、導覽員協助觀眾理解展示物件,到美術館為社會做更多「解開神祕」的服務,如今已經獲得更多民眾對藝術的理解及對美術館的支持。而一個國家當國民教育程度提升與休閒時間增加時,美術博物館就更被假設成在人民生活中的地位越加的重要。本書作者以擔任推廣組組長多年來的實務經驗與視野,以靜水流深的方式紀錄、整理、反芻國內外多宗案例,試圖從「美術館教育的意義」、「美術館教育的發展」、「美術館的觀眾」、「美術館教育的傳統與新傳統」、「變異中的展示環境與觀眾」五個層面建立美術館與人之間的親密關係,並配上彩色圖片輔助說明,為台灣當代的美術館應如何實踐「分享人類豐富心靈與進步知識精采的資源」此一責任,進而重建/創造美術館的魅力,提出深刻有力的闡述。
文化創意產業實務全書
本書為國家文化藝術會針對「工藝」、「文化設施產業」、「地方特色產業」、「表演藝術產業」、「視覺藝術產業」、「創意生活」等部分文化創意產業行業類別進行個案蒐錄;收入具備高度創意元素、市場競爭潛力之案例。並邀請九位台灣當前藝術文化界重要人士,提出對於文化創意產業的專文評述。期望為台灣的文化創意產業做一記錄,並提供這些產業經驗給予大眾啟發與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