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1105_深夜食堂30
1103~1105_神奇柑仔店1920完結篇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AI、新媒介與出版產業

陳建安  著
元華文創  出版
2025/11/03 出版

科技下的新媒介與人工智慧,促發出版產業價值鏈的全面更新與改變。 而新媒介與人工智慧下的出版產業,賦能出版產業更多跨領域、跨行業的創新發展。 出版是社會剛需,即便在新科技影響下產生出版產業價值鏈的變化,也僅是促發出版產業型態與通路的變化,但對讀者來說,反因為科技發展,更能精準迎合讀者需求,讓出版社從原本單一內容生產者,改變成為讀者們的知識代理人。新媒介的通路與AI人工智慧的精準傳播,都是讓出版產業過去的雙邊不確定性,在AI與新媒介兩者科技的賦能下,使追求速度網路環境下的讀者們,可以更輕鬆獲取書本的知識,也更可以更簡易徜徉與連接世界上各種不同型態的內容。

79 特價35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那些書店這些人:書店如何形塑文化與生活,獻給書店與書店員的情書

大塊  出版
2025/11/01 出版

◎Goodreads二〇二四年讀者年度之選◎《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紐約客》一致盛讚◎《科克斯評論》星級評論、《出版人週刊》星級評論◎賣書這行「垂死了少說也有五千年」?!十三則精彩的書店故事,探索書業古怪又迷人的歷史。從連鎖書店到主題書店;從百貨公司的附屬書店到獨立書店,從高雅的經銷商珍本交易到流動書車,這本書講述了書店在人們生活中的地位與引人入勝的書店發展史長久以來,書店一直有它不同於其他任何商店的屬性,書店塑造著自己的讀者乃至作家,也影響著我們讀書的品味、思想和政治觀念,它們帶給當地社區民眾精神食糧的同時又在不斷創建自己的新領域。在正確的時間把正確的書給一個正確的人,可能會改變這些人的一生。讀者、作家和文學也隨著我們買書的方式和地點被影響著。《那些書店這些人》是一部充滿情懷且引人入勝的美國書店發展史,講述了書店在人們文化生活中的中心地位,以及在塑造美國身分方面所發揮的低調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書中,作者艾文‧佛里斯鉅細靡遺地從美國開國之初,富蘭克林創辦的第一間書店開始說起,細數美國歷史上重要的、且別具特色的書店,涵蓋獨立書店、議題書店、連鎖書店,也談及街頭小販與行動書車的樣貌。書店既是文人匯聚之地,也以屢屢犯禁的選書品味引領文化;作者認為最成功的書店不僅僅是賣小說、非虛構和兒童文學,更是當地社群聚集的場所,也因此,許多早期的獨立書店,反而積極打造一個社交空間,並銷售各種可以賺錢維持營運的「副業」,如咖啡、飲品、酒水、食物、藥品,也積極舉辦各種快閃店活動,書店可以是一間博物館、美術館、諮商師的沙發、一間淩亂的英語教授辦公室、祖母的客廳和一間巴黎的咖啡館,所有這些元素都在一家書店裡被呈現。書中內容取材於口述歷史、檔案收藏、市政記錄、日記、信件和大量採訪,讓讀者對書店這個我們深愛的場所有更深入的瞭解,作者佛里斯帶我們領略了一系列書店的歷史風采,書中也講述了美國圖書銷售發展進程中那些重要的人物,他們絕大多數都是充滿激情和理想的文青,也分享了兩個多世紀以來書籍如何被行銷和銷售的有趣故事,例如有書店曾經請來一頭三千磅的大象來簽書。 這是一本給書店的情書,從古至今,書店一直是給人帶來愉悅的商店,是我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界讚譽】「以充滿活力的筆觸,熱情捍衛書店這個重要、奇怪、充滿挑戰與機遇的商業文化。」——《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十三篇精煉的書店與店長小傳⋯⋯佛里斯將當代美國的小型書店視為商業主義的避風港——這裡是凝聚社群的空間,書本也不僅僅是商品⋯⋯在佛里斯的敘述中,書店透過不斷重塑自身而得以生存。」——《紐約客》(The New Yorker)「讀來宛如置身最愛的書店之中⋯⋯沿途遇見諸多奇聞趣事⋯⋯佛里斯彷彿歷史版的印象派畫家喬治‧修拉,將這些精彩細節與軼事精心拼貼,讓點滴史實匯聚成美國書店業及其式微的完整畫作。」——芝加哥文學雜誌《新城市文學》(New City Lit)「嗜讀者必將為這部美國書店史沉醉……生動活潑……佛里斯寫出一本知識與娛樂兼具的通俗歷史書。」——《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引人入勝……獻給書店這個文學聖地及其經營者的真摯情書。」──《人物》雜誌「本週好書」(People magazine, "Book of the Week")「精彩絕倫⋯⋯《那些書店這些人》既是獻給這些魔法空間的頌歌;更是一部必讀之作,協助我們理解書店為何始終是美國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又何以在社群媒體時代仍深具影響力。」——《匹茲堡郵報》(The Pittsburgh Post-Gazette)「書中必有一些片段能喚醒每位書迷的暖心回憶⋯⋯一本值得你珍藏的書。」──書評網站Book Reporter「書店往往體現出店長的獨特個性,在這本溫暖慷慨的著作中漫遊美國書店史實為樂事。書中介紹的書店主人皆全心投入、熱情且略帶瘋狂,令我深感共鳴。我們從事的真是門美妙事業。」——艾瑪.史特勞布(Emma Straub),《紐約時報》暢銷作家暨「魔法書屋(Books Are Magic)」店主「身為賣書人,我懷著無比愉悅的心情讀完艾文‧佛里斯的《那些書店這些人》。他筆下的美國獨立書店史,恰如其主題本身——充滿權威、個人色彩且引人入勝。」——保羅.山崎(Paul Yamazaki),舊金山「城市之光」店長兼出版人「細膩而深邃⋯⋯艾文‧佛里斯是我們穿梭書店歷史之旅的理想嚮導,他帶來豐富的知識與軼事,並以苦樂參半的筆觸提醒我們:書店何其重要,對我們的文化與社群又是何其必要,我們必須竭盡所能守護它們。」——茱莉亞‧哈斯(Julia Hass),文學網站Lit Hub「二〇二四年最受期待書籍」(Lit Hub's "Most Anticipated Books of 2024")【聯合推薦】小憩|人生觀察粉專主理人宋怡慧|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李屏瑤|作家李信賢|政大書城經理洪沛澤|現流冊店店長洪毓穗|晴耕雨讀小書院店主馬欣|作家許俐葳|小說家解永華|師大白鹿洞店長詹慶齡|主播、名人書房主持人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79 特價4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匯流紀元的傳播與媒介政策

彭芸  著
翰蘆圖書  出版
2025/10/23 出版

20世紀談「管制」,21世紀講「治理」。20世紀媒體到了21世紀,上了平台,數位化了。傳播,無時無地,分分秒秒影響我們的生活。本書分成三個單元:理論篇、平台篇、媒體篇。理論篇討論媒體管制的演進以及相關理論、模式;進入21世紀,平台成為生活的日常,平台規管跨越國界,全球、區域、國家均需在規管上有所調整。因著地緣政治,談合作、共管、多方利害關係人治理,氛圍由樂觀轉為更加謹慎,網路上的仇恨言論、虛假資訊、對青少年的影響等,必須嚴肅面對。媒體篇觸及關鍵的文化保護、產業發展、媒體自由、公共服務媒體、獨立機關。從媒體政策到傳播政策,重要文獻均有所檢視,並提出反思。作者從百餘篇最新文獻中加以消化、整理,讀者必能從不同章節掌握國際上討論治理的重要議題與面向,多少理解我國媒體治理的困境。看看他人,想想自己,我們沒有悲觀的權利,因為我們活在「匯流紀元」。

特價4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