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尼爾.佛格森碰上艾倫.狄波頓一部教人如何過美好生活的現代指南英國大眾哲學家羅曼.柯茲納里奇從歷史的視角洞察十二個人生主題「我們該如何生活?」改善生活的方式很多,我們可以求助哲學家的智慧,也可以尋求宗教的教誨,甚至可以探究心理學家做了什麼最新實驗。然而,很多人忘了,我們還可以從歷史尋求啟發,如果我們真的這麼做,我們會發現,歷史能給予我們的力量異常強大。為了說明過去能給予我們什麼教訓,本書作者羅曼.柯茲納里奇探討十二個世人關心的主題,從工作與愛情到金錢與創造力,他告訴我們其實忽略了太多歷史能給予我們的智慧。我們可以從古希臘人身上學習到人際關係,工業革命可以告訴我們為何工作無法令人滿意,而明代中國將會改變我們對養兒育女的看法。就像文藝復興的「珍寶櫃」擺滿珍奇的物件,每個物件都有自己的故事。《哲學珍寶櫃》也充滿來自歷史的故事與觀念,每個故事與觀念都能在日常生活方面提供我們珍貴的建言,讓我們重新思索感官的運用或改變對時間的態度。市面上充斥著各種司空見慣的自助書籍,我們何不從另一個途徑尋找更豐富且有用的生活建議。羅曼.柯茲納里奇告訴我們,如果我們願意從歷史尋求啟發,歷史必能給予我們驚人的洞見。就像文藝復興的珍寶櫃,《哲學珍寶櫃》同樣充滿睿智而有趣的觀念。無論是瞭解古希臘人以改善自己的愛情生活,或是從工業革命的歷史中尋求改善自身工作的契機,本書要做的就是以歷史為師,讓自己活得更好。
《語文蹊徑》一書是作者在過去三十年間,於兩岸三地及歐洲學界所醞釀的一系列與漢語漢字相關的理論反思的結晶。儘管作者並非漢語專業,但他對母語的熱愛與持續的學習,驅使他從跨學科和跨文化的視角進行深入探索。書中參考並融合了多種西方哲學及語言學的理論元素,如轉換生成語法、雅各布遜結構主義、洪堡特及索緒爾的普通語言學、認知語言學、語詞場域理論、胡塞爾現象學,以及梅洛龐蒂身體世界相聯理論等,旨在為漢語漢字的理解提供嶄新的視角。這種以西方哲學和語言學為理論基礎,卻以漢語漢字為對象的研究,無疑在當代學界中顯得甚為獨特,而這正是書名中「蹊徑」二字所寄託的寓意。此外,近十多年來,作者於香港中文大學開發的「漢語多功能字庫」網頁中,也可見到本書中若干重要理論環節的影響與延伸。
★★★★★ 1000萬讀者追隨 ★★★★★★★★★★ 長踞韓國各大書店/網路書店人文類暢銷排行榜 ★★★★★上千名讀者佳評如潮────本書探問「為什麼要為別人而活?」────作者20歲得到血癌,在抗癌的過程中,重新認識了生命的意義,以自身最絕望的經驗,告訴讀者活出自我的人生解方。★「CORTIS」隊長Martin與金主訓近日在網路節目「민주의 핑크 캐비닛」分享最近閱讀的書籍,Martin提到:「不要在意他人目光,在你放下那些無謂執著的瞬間,人生會變得更加自由、輕鬆。」【暢銷百萬冊!繁體中文版獨家特典】⁎⁺˳✧₊ 哲學家經典金句藏書卡組(美術紙印刷,一組兩款) ₊✧˳⁺⁎✢✢✢□ 網路上的酸民留言真的超多,想裝沒看到也很難□ 發文後忍不住盯著讚數、分享和留言,結果耽誤正事□ 出門就會被各種評頭論足(外表、穿搭、身材等),到底是想怎樣?□ 隨便講一句無傷大雅的話,卻被人斷章取義,改寫成莫須有的事件□ 現實或網路上,好像一定要表明立場,不然就會被說冷漠、不關心□ 哇哩咧,說喜歡就被嫌跟風,不表態又被說落伍□ 訊息被已讀不回或根本不讀,心裡越想越氣還想找對方理論□ 想出手幫助別人卻怕招來麻煩,被說雞婆□ 因為不好意思拒絕,只好勉強自己做不想做的事——如果你對以上情境深有同感,那麼這本書就是獻給在意他人眼光、想突破束縛的你。▍ 獻給現今社會被手機餵養的所有人「你是要活給自己爽,還是活給別人看?」社群媒體讓我們彼此之間的距離更近,也讓人們壓力更大。外貌、穿著、言行,隨時都在被比較、被評價。作者透過自身的故事,以及五十四位哲學家和名人的智慧,提醒我們:人生不是給別人打分數的。雖然他人的眼光和干擾不會消失,但從改變一個想法、一個選擇開始,我們就能找回專屬於自己堅強的力量,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 透過哲學家的深刻探索,幫你面對內心的脆弱與來自世界的惡意從古到今,人都在用自己的經驗組成「人生哲學」。那些活得穩定又自在的人,其實靠的不是幸運,而是他們有自己的原則。如果你現在覺得生活快要崩解,很可能是因為缺少了屬於自己的「信念」。我們現代人最常見的狀況:每天忙到沒時間照顧自己,卻還是忍不住一直滑社群;一天沒發文就心慌,看到別人的限動又覺得自己超廢;總是搞得對自己超不滿,還把人生交給別人的眼光來決定。這本書就是為這種「快被生活壓垮的人」準備的。作者整理了尼采、叔本華、傅柯等五十四位哲學家與文學家的思想,讓我們發現:其實不需要活在他人的掌聲裡,你要做的只是學會肯定與尊重自己。「不在意他人的目光,便能活出真正的自我」••┈┈┈┈••◆總是糾結過去「遺忘者有福了,因其連自身的愚蠢亦能忘卻。」 ——尼采 「生命不斷且不可避免地與荒謬展開鬥爭和奮戰,而這場鬥爭不斷地重複、循環。在這其中,我們逐漸開始感到無力。」 ——卡繆 ◆害怕不被了解「最危險的謬誤,是將內心陰影強加於他人身上。這正是所有衝突的根源。」——榮格◆生活茫然空虛「人類只有一個真正該追求的使命,那就是找到通往自己內心的道路。」——赫曼・赫塞◆感覺人生一團亂「如果你真正專注於某件事,你的生活將會變得簡單。因為你沒有餘力去關注不必要的事情。」 ——托爾斯泰 Remember,Life depends on the choices you make. 【本書特色】一,暢銷書作者高潤全新的人文著作,以自身經歷為主,哲學為輔,探討「活著」的意義◎ 作者高潤,在二十歲時被診斷出血癌。但他沒有被擊垮,反而從最絕望的時刻,悟出怎樣才算「活得完整」。這不是空談的勵志故事,而是他用生命換來的體悟。他在短短一年半內,就吸引了二十萬粉絲,千萬讀者的支持,被稱為「二十、三十世代最能引起共鳴的成功學作家」。現在,他依然走遍各地,用自己的故事鼓舞更多人。二,內容豐富,輕鬆好讀◎ 本書總共有六十篇,設計成「早晚各一篇」的閱讀節奏。不需要硬啃厚厚的哲學書,你只要花幾分鐘,就能吸收哲學智慧。正如書中所說:「我們的生活方式,就是由我們的思想決定的。」希望透過這本書,你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力量,穩住不安的人生。三,名言金句,並附上注解◎ 繁體中文版特別補上每一句哲學名言的來源。不用擔心網路上那種「假名言」,你讀到的每一句,都是有憑有據。••┈┈┈┈••◢◣讀者療癒好評◢◣✨「快速翻目錄就被一些標題戳中,讀下去才發現原來正好打中我的煩惱。書裡的一句話、一個問題,都可能改變你的人生。」✨「別再害怕新的可能性了,這本書讓我開始思考:人生是不是該為自己而活?一個問題就能打中內心,讓人重新面對選擇。」✨「最近被多巴胺轟炸到專注力超差,但這本我竟然一次讀完!書籍內容輕鬆卻有深度,很多地方都超有共鳴。還送朋友一本,他們也都愛爆。」✨「書小小一本,帶出門超方便,放包包也不重。雖然迷你,但內容超豐富,像隨身寶藏。」✨「一直覺得哲學很難懂,但這本書拆成早晚各一章,讀起來完全不痛苦,還想再買一本送人。」✨「這本書像一場和哲學家的心靈對話,讀的過程很療癒,不是單純學知識,而是幫你想清楚自己的人生該怎麼走。」✨「以前都只看電子書,結果看到這本實體書的封面直接被電到,超美!內容更是驚喜,像隨身帶著一盒靈感巧克力,隨手翻都能得到啟發。小小一本,卻是大寶藏。」✨「以為哲學很硬,沒想到這本早晚各一篇就能讀得下去。第一次完整讀完一本書,好有成就感!」✨「這不是知識型作者自我炫耀的書,而是真的會讓你開始思考『我想怎麼活?』的書。」
一枚戒指守住愛情,一顆珠子連結遠方,連小小胸針,都能左右一場運動的風向。珠寶從來不僅是美麗的裝飾,它是愛與記憶的容器,是身分與權力的符號,更是人類文明最細緻的註解。英國珠寶研究權威卡蘿.伍頓,以七種首飾為題,蒐羅古今趣聞,開啟一場橫跨歷史、藝術與時尚的美麗之旅,從出土文物到伸展臺光芒,娓娓道來人類與珠寶的千年連結。◆我們佩戴珠寶,為的是確認自我、記錄愛、追尋永恆。從蘇美女王的黃金耳環,到傳奇巨星的鑽石手環;從維京人的銀項圈,到印度傳統的頭巾帽珠寶;從各民族祈求庇護的護身符,到名流政要宣示信念的胸針……在這本燦爛的文明故事集中,每一件首飾都是文明留下的閃亮註腳。你將看見珠寶如何映照價值觀的與時俱進,同時也傾訴著人類最深刻的情感與信念:愛與連結、認同與承諾。珠寶總提醒我們:生命中的脆弱與璀璨,都值得珍視。◆從珠寶中,讀懂時光的密語:流行,常是經典的甦醒。• 鎂光燈下當代流行天后的圈型耳環,和出土的蘇美女王黃金耳環竟然造型相仿?• 古埃及的蛇形與聖甲蟲符號,從維多利亞女王的定情戒到當代時尚精品,為何一再復興,重啟潮流?• 從瑪麗蓮夢露的鑽石手環,到神力女超人的手環,再到丹麥設計師的寬版銀手環,獨立女性的形象如何演變?【好評推薦】「卡蘿.伍頓是珠寶領域的百科全書,但她從不讓自己的知識變得艱澀。這本書充滿了迷人的故事,關於我們日常佩戴的飾品,以及人類自古以來的裝飾文化史。」──亞歷山德拉.舒曼(Alexandra Shulman),英國版《Vogue》前總編輯「充滿迷人的知識點與文化觀察,伍頓以引人入勝的筆法帶領讀者穿越歷史,令人真心期盼珠寶真的能開口說話。」──《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研究嚴謹,充滿古怪又有趣的洞見,任何愛珠寶的人都會愛不釋手。」──《太陽報》(The Sun)
4段不同時期的昭和感性 X 40個昭和關鍵字 X 6位昭和感性人物 X 3座台灣城市的昭和感性散步路線 「昭和」是日本歷史上時間最長的年號,跨越二戰時期,自1926年開始至1989年止一共64年,歷經日本從帝國主義到民主化,戰敗重建、經濟復興成長至高峰泡沫化的轉折時代。昭和時代所發展出的政治、社會、藝術、文學及大眾文化,形塑出當代日本的肌骨,甚至影響鄰近的台灣、韓國與其他東亞國家,動漫、遊戲、音樂等大眾文化,更廣泛地向外輸出至全世界,產生巨大的影響力。 如果昭和紀年未曾結束,今年2025年正好是昭和100年。近年來「昭和懷舊」成為流行話題,Z世代年輕人尤為熱衷,但許多日本人所懷念的「昭和」,是指戰後日本高度經濟成長的黃金年代。然而,昭和遠不僅如此──它是一個橫跨戰前與戰後、現代與傳統、自由與壓抑的複雜時代,歷經了戰前摩登開放、軍國主義高漲,以及戰後的戰爭創傷修復、以大眾流行文化重建國家自信心的不同階段。正因如此,昭和不是一種單一記憶,而是一面多棱鏡,折射出日本現代史最斑斕也最矛盾的光影與感性。 此外,曾為日本殖民地的台灣,其無論在戰前或戰後,皆深受日本文化影響。台灣各個角落風景其實蘊含了不少「昭和風情」。本刊以「昭和感性」視角切入,梳理日本昭和的歷史之外,也試圖探究昭和的痕跡如何彰顯在當代台灣當今的建築、食物、城市街景上,使昭和感性亦成為台灣的一部分。 本刊《昭和感性:昭和100年特別編集》為有理文化全新 MOOK 書系「故事別冊 The Story+」創刊第一彈,以昭和100年為時間節點,回望昭和時代在社會、軍事、政治與大眾文化等領域的重要發展軌跡。 本書特色 ■特色一|橫跨64年,拆解昭和四大階段的歷史轉折與多元面向 從戰前昭和摩登、戰時軍國主義,到戰後復甦重建、創造泡沫經濟奇蹟,以當代觀點梳理昭和64年間的關鍵轉折與變遷。並透過人物與文化氛圍的感性描寫,打破傳統歷史的理性敘事框架,重新理解昭和如何形塑日本與亞洲的現代性與集體感受。 ■特色二|第一本從台灣視角重新認識昭和的Mook 不僅日本,昭和時代的影響力亦深刻烙印在曾為殖民地的台灣土地上,戰後昭和所發展出的漫畫、音樂、偶像等大眾文化,在台灣世代之間持續傳播與產生共鳴。本刊為第一本從台灣視角出發,帶領讀者認識昭和時代的Mook刊物。 ■特色三|以雜誌編輯手法整合圖文,全方位解讀昭和時代 以大事紀、深度專文、人物側寫、關鍵字等單元深入解讀昭和時代,邀請野島剛、龍貓大王通信、重點就在括號裡、劉芷妤、謝宜安、張嘉真、洪芳怡等作者深度剖析昭和議題。 ■特色四|不只日本昭和,還有台灣昭和 邀請三位城市帶路人,走訪台北、嘉義、高雄三地街區,規劃昭和散步路線,深度挖掘台灣城市裡的昭和記憶與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