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暴力校園──教師工作手冊
在台灣約有六成左右的國小學童曾經被霸凌過,約一成左右的孩子經常都會被同學欺負;同時,也有六成三的孩子因為被欺負而對上學產生恐懼。霸凌就是校園暴力。 霸凌絕不是一種孩子之間的玩笑,它對施暴者和受暴者都有長遠的影響。面對霸凌行為,身為老師除了制止,還要預防;身為家長更不能置身事外! 《無暴力校園》是由Allan L.Beane博士主筆撰寫,他的專門領域主要是特殊教育,對校園暴力有相當深入的研究。本書的重點是放在預防校園暴力的發生,為了能夠確實的達到「預防」的效果,Allan L.Beane博士在書中設計了超過100種以上的工具,能夠讓身為師長的人,能夠利用這些工具,從自己的教室開始,成功的將暴力排除在教室外,進而讓整個校園,都能夠「零暴力」。這本書的最大的特色就是可以「活用」。 書中的表格與問卷,甚至問答題型都可以讓老師、家長、同學影印使用,一起合力去探討並解決校園暴力。校園暴力問題存在已久,作者極其用心的寫作本書,最主要的是想讓學生知道,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雖然會有摩擦和衝突,但卻都有化解之道,暴力並不是唯一的解決之道,除了暴力,我們還可以透過寫字條、懇談等等各種方法來解決遭遇的問題。我們相信本書的出版,不但可以讓相關人士再度正視校園暴力的問題,更可以直接的對減少國內層出不窮的校園暴力事件,有絕對的幫助。
棒棒糖師父
不要讓『危險心靈』的真實版在家裡上演!【暨南大學教授】李家同.【卡內基訓練負責人】黑幼龍.【板橋法院少年保護官】盧蘇偉◎強力推薦!他用棒棒糖取代教鞭和責罵,成為點化啟發無數孩子的心靈捕手。他讓我們了解到,每個孩子的成長機會關鍵其實掌握在大人手中!『我認為,每個時代的每個人,都曾經歷過青少年這個時期。當你恐懼面對青少年時,就想想自己當年青少年的模樣,會很可怕嗎?再想想當年父母的模樣,是不是跟現在的自己有幾分神似?也許,我們最終也只會笑笑地說:「孩子畢竟是孩子。」孩子,就是需要用心去對待。至於他會變成什麼樣的人呢?就由他來告訴你吧!』 ──釋心廣『棒棒糖師父』釋心廣是許多父母、老師心中的救星,那些調皮搗蛋,甚至被認為頑劣沒救的孩子,譬如:同學讚一聲『英雄』,就破壞老師車子的阿光賣『天堂』帳號比打工還好賺,就自以為很帥的阿飛在外溫馴,回到家卻傷害父母的『家庭流氓』阿仁被鄰居怨恨帶壞自己小孩的刀哥寧願捨棄豪宅,也要在師父家睡地板的允強跨出警局就跟警察嗆聲的校園小混混『四人幫』……他們在師父的開導和引領下,一個個都有如脫胎換骨,其中的關鍵就是『理解』和『包容』。這幾個字看起來簡單,做起來卻要有方法,而本書的每一個故事,便都呈現了問題點和孩子的轉變過程。棒棒糖師父讓我們充分了解到,當我們不放棄時,世界上也就沒有絕對的壞孩子!
學生行為輔導:功能性之行為評
本書試圖為學校實務人員提供一些概念模型和實際操作形式,幫助實務人員能夠理解為何個體會在特定的環境及特定的時間表現出某種行為,用於對問題行為進行評價。這些問題行為對於學生個人的、學業的以及社會的發展和社會功能的運行,造成了一定的干擾。 & 功能性之行為評價的模型所遵循的是一種問題解決的過程,這個過程說明了一系列評估方法是如何理解行為發生的原因,以及如何設計和評估一些積極的行為介入 措施。因此,功能性之行為評價並不是一種特殊的方法,而是一些技術的融合,其目的只有一個:找到決定行為的變數,運用這些資訊來針對某個個體設計制定行為 介入的方案。
青少年發展與輔導(二版)
本書蒐集近年相關考試的題目,精心篩選, 富含以下特色: ●精準-本書係依據教師資格檢定考試委員會公布的「命題總則」及「各科題型比例、命題內容參照」出題,精心彙整資料編輯成書。 ●廣博-本書依考試題型歸納內容為: (1)試題預測分析; (2)綱要導覽; (3)重點突破; (4)名詞釋義; (5)快速記憶; (6)考題精選。 ●新穎-本書收錄有最新相關試題,包括教育研究所、教師甄試等考題,提供考生做全方位的準備。
生命教育:視域交融的自覺與實
生命是什麼?是一個難題,因而讓「生命教育是什麼?」也成為難題;當教育回歸於個體的成長,更讓其生命意義顯現出親證性與獨特性,故教師不應也不能 取代學生的生命展現。 據此,與其客觀地界定生命教育的內涵,不如關注於提升學生的生命體驗能力;這正是本書的主軸——透過教育開展學生「視域交融」 (fusion of horizons)能力。真正的學習始終發生在視域交融之中,小學如此、中學如此、大學亦然! & 本書將「視域交融」解析為「靠」與「看」兩個連續且循環互動的概念,這是一種本土性的轉化歷程;另外提供五個教學討論的議題,包括生命 長度、生命溫度、生命寬度、生命強度與生命澄度,目的要讓學生產生更多視域交融的機會;最後本書呈現視域交融實際應用在大學生命教育教學中的情形,這僅是拋磚引玉,盼能提供大學教師關注生命教育或應用視域交融理念的可能途徑。
教育行政學理論與案例
本書係由一群教育行政學者共同撰寫而成,透過不同專長者的合作,充分發揮教育行政學屬於科際學門之精神。全書除教育行政學的導論外,先探討教育行政學的知識、政治、制度、財政與倫理等五個面向的基礎,接著探討教育行政計畫、組織、溝通、領導、公關、設施、變革與效能等重要主題。 本書兼顧理論與實務,每章於理論的論述或實務的敘述後,均有一節舉出相關案例,供教學上的分析與討論,以利理論與實務的結合,進而培養分析、思考、批判與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中輟學生的危機與轉機
本書乃將個人近年來在中途輟學成因和中輟防治策略兩方面的探究心得有系統地加以彙整,因此本書的目的有二:一方面試圖從多元角度理解中輟學生的問題,二方面深入探討能解決中輟學生問題的有效中輟防治策略和選替教育方案。期能藉由本書的分析和整理,提供關心中輟學生問題的教育、輔導、社福、警政、法務等不同專業領域的實務工作者參考,協力促成國內中輟學生教育和輔導方案的長足發展,以有效消弭青少年中途輟學或犯罪的問題,減低少年偏差和犯罪行為對社會之戕害。
各國教育行政制度比較
國際化為本世紀世界主要國家致力追求的目標,洞悉各國發展的趨勢更是贏得國際競爭優勢的首要課題。以百年大業自許的教育事業,在快速變遷潮流的衝擊下,自須不斷調整與革新現有的教育制度,期能培育具備國際競爭力的下一代。因此,掌握全球主要國家的教育發展,成為關心教育人士的當務之急。教育行政制度的變革,牽一髮而動全身,更須具備全球性視野,才能獲得「他山之石,可以攻錯」之效。 本書為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系全體教師最新的共同研究成果。該系集結專攻各國教育的學者,以主要國家的教育行政制度為主題,分析其現況及特色,並提出可供比較的面向,進行跨國的分析,以深入了解主要國家教育行政制度的異同及制度背後的形成因素。這些國家包括英、美、日、澳、加、西班牙、法、德及我國,對於增進讀者國際教育的視野,豐富比較教育領域的知識,和思考我國教育行政制度變革的重要方向,將有莫大的助益。
學校體育行政
學校體育行政為作者專長之研究領域,同時也對我國各級學校體育行政工作現況頗為憂心,復以坊間學校體育行政專書奇缺,撰寫本書構思很久,撰寫本書之動機甚為強烈。於是在退休之前,將多年講授的講義、相關著作、輔導評鑑的資料……等,加以有系統整理而輯成本書。 & 本書共七章,四十節,約60萬字。在內容取材方面兼顧理論與實務;第一章偏重理論,舉凡學校體育行政基本概念、課程演進、行政過程等都有詳盡論述;第二章至第七章則側重實務,分別就學校體育行政的「事」(體育課教學、校內外體育活動與比賽等行政)、「人」(校長、體育主任……等人)、「財」(體育經費)、「物」(運動場與設備)等內容實務工作有具體陳述。 & 在各章節結構方面保持體制之完整,每章節均由各行政工作之發展史略以及經營的現況切入,繼之敘述實施方法,最後以實例介紹結束。本書不但對各級學校體育行政實務工作者具引導及參考之用,而且也可作為大學研究與學習參考用書。
溝通:其實不簡單
有些人以「不善表達」為由,很少與人溝通,結果自然易於發生誤解,而此誤解也因繼續以「不善表達」為擋箭牌,讓「溝通不良」成了惡性循環。「不善表達」不僅是先天的能力問題,更是後天觀念與心態的問題。其實,往往並非「不善表達」,而是「不願表達」。身為現代的教育及學校行政人員,可以先天上「不善表達」,卻不能後天上「不願表達」。尤其在當今的教改潮流之下,更需借助這「九年一貫課程」中「十大基本能力」之一的「表達、溝通與分享」,來克竟其功。盼所有「勇於」承擔教育及學校行政之責的「有心人」,都能在「溝通」這個領域上,對自己「教不厭,誨不倦」。溝通真的很難,但難不倒有決心的人。
校長遴聘政策之執行
賈馥茗教授推薦本書理論與實務廣徵博引,對執行的問題洞見癥結,並提出具體改革建議,對教育從業者,是一本不可不讀的好書。 梁恆正教授推薦陳寶山博士從事教育工作達三十多年,學術根柢紮實深厚,此一學術鉅著對萌芽中的政策執行研究,將帶來重大的影響及助益。 校長是學校的領導者,對學校的發展與成敗,責無旁貸且影響深遠。吸納、選拔、晉用更多優秀人才擔任校長,讓每個學校都有好校長,以確保教育品質和教育機會均等兩大理想的實現,是校長遴聘政策執行的要旨。本書針對國民中小學校長遴聘政策之執行,進行相關文獻分析與深度訪談,介紹政策執行的概念,說明校長任用政策執行的演變,對參與校長遴選的經驗與感受進行了解與詮釋,並分析校長遴聘政策執行的結果和執行的問題,最後提出綜合檢討和改革的建議。 本書適合關心校長遴聘政策執行的校長候選人、學校行政人員、教師、家長、教育行政人員、教育相關系所學生、學校行政碩士與在職進修碩士研究生、學校行政領導的研究者、學者,以及其他關心學校革新的相關人員使用。
校長學工作分析與角色研究取向
一直以來,有關校長學校生活的有系統描述、分析與詮釋之文獻並不多。本書以校長學為名,嘗試以民族誌的研究取向,描繪校長在學校的工作、角色與職責,並結合文獻所呈現之校長領導、管理作為,統整剖析校長在變遷社會中,其工作所呈現的性質、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必須關注的重要任務議題。本書特別強調校長扮演反思實踐者之角色,以銜接校長學的理論與實務,並詳細呈現校長如何落實課程、教學、變革,以及倫理道德的領導。在最後一章結語部分,作者並提出中庸式動態平衡領導的概念,強調不走極端、同時兼顧發展,但卻有重心(強調點)等領導特性,期能對校長學之理論與實務,做出貢獻。
班級家長會DIY普及本
台灣的中小學都有家長會的設置,但長久以來,家長會常只扮演捐錢的角色,並未對學校教育產生積極的作用。 近年來,台灣的教育制度與教育環境,教育觀念不斷的在改變,家長會的功能因而重新受到重視,而確實也有不少熱心的家長,透過參與,對學校教育做出了不少的貢獻。 這本「班級家長會DIY」是作者長期參與家長會,實務運作的心得與經驗,看了這本書,任何新手都可以輕鬆上路,將班及家長會經營的有聲有色。
學校與社區關係
利用豐富的文獻資料,加上本書作者所主持之國科會專案研究發現,及與實務工作者切磋、討論分享的結果,本書在塑造學校(及其社區)成為一「關懷的學習社區」的核心理念下,從學校行政與領導的角度,有系統地描繪了社區的概念、學校內、外部關係、具體實際的作法建議、學校與社區關係的研究現況與趨勢,以及所面對的挑戰與因應之道。體系完整,理論與實務兼具,對我國近來推動教育改革,提倡學校與社區、家庭之合夥關係的建立與落實,將發揮極大的推動力。本書適合於關心學校與家庭及社區合夥關係之學術研究者、現任及未來的教育工作者,以及關心教育的家長們詳細閱讀,吸取重要概念,並在日常生活實際中落實。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院院長黃光雄教授認為「本書的出版會有助於教育行政學術與實際的充實與成長發展」,並推薦「『視教室為一社區』、『塑造學校為一關懷的專業社區』、『學校與社區的合夥關係』,及『學校與大眾媒體的關係』相當值得推薦讀者優先閱讀」。
班級經營-致勝實招與實習心情故事
本書的第二部分是實習教師們一年來的實習心得或心情故事,篇篇是有感而發的肺腑之言,相信對初任教師會有所啟發,獲得心靈上的支持!想要有成功的班級經營嗎?想要做個勝任的快樂教師嗎?請閱讀本書,您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班級經營-理論.實務.策略與研究
本書的撰寫是包括整個班級經營研究領域,包含班級經營理論、有效班級經營實務的技能、有效班級經營策略模式、班級經營研究之方法論,此為本書的特色所在,這恰如滿足教師們在班級經營領域上的各項需求,以增進其班級經營知能,使成為一個快樂、有效的班級經營者。
教育行政研究導論:理論與實務
本書主要在釐清教育行動研究的內涵,使教育人員對教育行動研究有正確而完善的認知與體認,是有效導引教師從事行動研究的參考書籍。書中內容兼顧理論與實務二大部分,全書分為三大篇:理論認知篇、實踐推展篇、實例分享篇。全書以教師觀點出發,融入教育革新現況,循序撰述,條理清晰,除詳實介紹教育行動研究理論及其研究步驟、實施原則外,也輔以實際教育情境實例說明;每章之後,並附有思考問題,進一步激發讀者對章節內容的瞭解及對問題的批評。全書體系完整,文詞流暢,是教育人員從事行動研究、反思教學、提昇教學品質不可不讀的一本書籍。
學校本位管理制度比較研究
第三部分為第七章,依改革前制度背景、改革緣起因素、權力結構變革、授權學校管理經費、人事和課程情形,以及學校本位管理的責任控制機制等要項,進行五國家或地區制度的逐項併排比較;第四部分為第八章,根據比較結果提出結論,並參照結論審酌我國的制度環境,提出我國中小學教育行政制度改革的建議。
知識管理的理論與應用
管理學大師杜拉克指出知識在社會演進的過程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另外一位管理學者梭羅亦宣稱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中,知識已經取代了先前經濟體系中土地與能源的地位。第五項修練作者聖吉亦指出,未來競爭優勢的唯一來源是組織所擁有的知識,以及組織能夠較其競爭對手擁有更快速學習的能力。但長期以來,教育似乎總是落後於社會,如何促使學校教育進行必要的革新,將視決定這種差距是否擴大的關鍵因素。因此本書指在探討知識管理的理論與應用,並以教育領域及其革新為例,敘述知識管理在教育革新之上具體應用途徑。
班級經營與教學新趨勢
班級經營與教學新趨勢 《班級經營與教學新趨勢》一書乃呼應新世代資訊科技變遷情境、小班教學革新精神,因應新時代教師班級經營所需知能。 內容符應教育改革、教學創新、資訊科技社會發展趨勢,是教師在職進修研究、教學實務改進、班級經營策略應用的最佳參考資料。
教育組織行為
教育組織行為 學校是一獨特的社會組織,除具一般組織的共同特性外,更展現其特有的獨特性。學校成員個別與集體的行為,深受成員人格特質與其所處物質與社會環境交互作用的影響。本書《教育組織行為》係探究「在學校組織中人們的行為」,可以協助關心學校教育者,更深入瞭解學校組織及其成員的所作所為。 歐文思 (Robert G. Owens) 之《教育組織行為》(Organizational Behavior in Education)乙書第六版,試圖均衡論述傳統的與新興的組織理論觀點,以更確切地反映出學校組織專業實際的真實生活。全書除導讀外,共分為十章,依序包括:組織思想的主流、當代組織理論、建立人力資本、動機、教育組織中促進成長的環境、領導、組織衝突、作決定、組織變革、以及全面記述的必要性與質的研究等章。其中導讀以及前三章在第六版中曾作較大幅度的變動:有新增者;亦有應讀者反映意見而加以回覆者(曾與前面版次刪除者)、內容統整者。是學校行政人員(特 作者簡介 ◎林明地 學歷/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哲學博士主修教育行政 經歷/國小教師 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助理編輯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第三科股長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專案研究助理 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兼任副教授 現職/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副教授 著作/《教育組織行為》 ◎楊振昇 學歷/美國北科羅拉多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 Colorado)教育學博士 經歷/國小教師 教育部中等教育司科員、幹事、專員兼任司長秘書 國立空中大學、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兼任講師 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兼任副教授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副教授兼學生事務處課外活動組組長 現任/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副教授 著作/《教育組織行為》 ◎江芳盛 學歷/美國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Ann Arbor)教育博士 經歷/國小教師 現職/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著作/《教育組織行為》
國小訓導行政(三版)
教育人員不可或缺的進修讀本 訓育是指學校教師對學生日常生活的輔導,優良品德的陶冶、健康身心的攝衛,以及不良行為的矯正等等工作,可以說是學校教育專用的名詞,也是教師傳授知識以外的一項重要工作。 本書依訓導處各組織掌分別敘述,著重實際方法及步驟,舉凡職責之劃分,辦法之釐訂,表冊之建立,業務之推行步驟等,均力求合乎教育化、科學化,尤其注意求新求行,實際實用之原則,並引用最新的法令規章,立論精闢、取材廣博。 全書共分六章,理論與方法兼顧,實例與規章並重。實為今日從事國民小學教育工作人員不可或缺之參考,師範師院學校學生研究進修之讀物。 作者簡介 石佳福 ●學歷: 省立台中師專畢業 淡江文理學院夜間部電子計算機系畢業 ●經歷: 國小教師、兼組長、訓導、教務、總務主任共17年 省立淡水商工教師兼科主任、實習主任共13年
美國教育財政改革
內容導引 本書共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為美國教育財政系統之運作與發展,包括:美國教育改革的發展、美國教育財政系統之發展、以及法院訴訟對教育財政改革的影響。 第二部分為美國教育財政的重要發展方向,包括學校本位的財務管理、教育績效考核政策之新發展、教師專業發展與薪給制度改革、以及教育選擇權的發展等。 第三部分為美國教育財政改革對我國之啟示,包括:政府在教育財政政策上的新角色、美國教育財政改革的趨勢,以及美國教育財政改革對我國教育財政改革的啟示。 作者簡介 ◎陳麗珠 美國密西根大學Ann Arbor校區教育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畢業 現任: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曾任: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 美國密西根大學學校評鑑與改進研究中心助理 台灣省政府教育廳專員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編審、組員
學校行政實務-法規篇
針對教師關心之敘薪、出勤、差假、考核、獎懲、退休、撫卹、公保、全民健保、福利互助,及教師會、校教評會、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家長會、員生消費合作社之組織與運轉等編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