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意溝通教學理論-從建構到實踐
情意溝通教學理論 全書分理論建構、教學實踐及研究發展三大部份。 第一部份-理論建構,內容安頓生命的動機出發,說明情意溝通教學理論的本質、內涵及建構歷程。 第二部份-教學實踐,內容說明在師資培育層次及國民教育層次,情意教學課程設計與教學設計的可行方法與範例。 第二部份-研究發展,內容包含從情意溝通教學理論之觀點看教育改革問題,以及利用質性研究,探討優良情意教學個案的方法。 作者簡介 鍾聖校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曾任北市仁愛國中英語教師、台北師專講師.....現任台北師範學教育中心心理與輔導學系教授 著有智能不足教育養護機構建築設備之研究、科學教育研究,另有關於情意教學教育學習輔導、科學教育等學術論文共三十餘篇。
教材教法-發展與革新
教材教法-發展與革新 跨世紀時代,課程、教法與教材,面臨更多元化,現代化、專業化、資訊化等全方位的挑單與衝擊,關係著整體教育的應用與發展。教材與教法的良窳攸關教育目標、教學活動的成敗,更是影響學校教學效能的關鍵因素。 本書旨在探討課程、教法與教法,全書分三篇十三章。
課程統整與教學
課程統整與教學 自九年一貫課程總綱公布以來,學界對於課程統整的基礎理論與設計方式提出許多觀點,累積了相當豐富的文獻。實務界著手嘗試統整課程方案的設計,探索各種可行的實施途徑,亦展現了充沛的課程革新精神。 散見於各期刊、專著中的相關文獻雖多,然而,對於課程統整與教學這個主題而言,仍存在許多值得探討的角度;由各種不同的角度,將可觀照不同的問題,而使得這個主題的研究成果更為可觀,也藉此提供更廣闊的視野。 基於此,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今年度之年刊乃以「課程統整與教學」為主題,廣邀各界來文。本學會經學術審查程序選擇十五篇文章,分為「基本概念」九篇與「規劃設計」五篇。 「基本概念篇」包含:課程統整、教學統整理論或概念的探討,以及師資培育與課程統整的相關問題;「規劃設計篇」探討學校進行統整課程規劃設計的方式,以及統整課程實施的途徑。這些問題的探討將對未來課程統整與教學的規劃、實施提供多元的思考面向。
人類傾向與蒙特梭利教育
人類傾向和蒙特梭利教育 在這許多意識形態相互衝擊的時代,要如何才能幫助幼兒發展本能,意識到人性,幫助幼兒建立安全感,協助幼兒在現實狀況下能夠調適自己,不致迷失方向等等,是當代教育不可輕忽的主要課題之一。 蒙特梭利博士在本書中引用許多淺顯易懂的例子,進一步探討人類傾向和蒙特利梭教育哲學的關係,文章蘊義深遠,是每一個關心幼兒教育的讀者應讀的文章。 蒙特梭利博士教育的目的,一方面是為幫助幼兒的發展,另一方面是幫助幼兒本身能夠適應週遭環境和社會需求,而該社會需求是由幼兒以及和幼兒生活的人一起控制的。 作者介紹 瑪利歐‧蒙特梭利 譯者介紹 楊俊秀 國立台東師院幼教系,美國賓州懷德納大學教育碩士。
教師與班級經營
教師與班級經營 本書的理念在於強調教學歷程中,「如何教」比「教什麼」來得重要。如何教?作者提出五個重點:教師的自尊、教師的能力、師生關係、班級經營及健全的學校系統。 書中對教師身心健康的維護、教師壓力的因應、師生關係的建立、學生問題行為的處理、學生學習動機的催化、同事關係與校長領導效能的提昇,有著深入淺出的原理說明,並提出具體可行的實踐之道。 作者從尊重人性的觀點來闡釋師生關係及校園中的各種人際關係,主張惟有當校園中及教室裡充滿無條件積極的愛與尊重時,才有可能引發學生的主動學習,以及促進學生建立負責的行為。 本書除了供國中小教師找到有效的教學之道,更珍貴之處是書中字裡行間所散發出的為師之道──尊重。誠如作者所說的:「高自尊的教師才能教導出高自尊的學生。」如何擁有高自尊?如何在校園中培養尊重的氣氛? 如何經營一個由學生自制的班級?都在本書有所闡釋。相信讀者會跟我一樣,在讀完之後,會折服於作者的信念。 譯者簡介 曾端真 學歷/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博士 現任/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授 曾玲(王民) 學歷/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教育碩士 現任/私立大同工學院講師
後現代課程觀
後現代課程觀 本書作者以宏觀綜合的視野,描繪後現代多元面開放的課程設計藍圖,以尋求取代現代性的單向獨白性威權教育,並以此批評西方獨斷的科學理性為宗旨下的教育課程,其已然淪為封閉的科學教條,內化於一種工業生產體系的一環,不只違背教育宗旨,更無助於心靈的成長。 作者設想一種後現代的思想典範將有助於教育思想的改變,藉由多元開放的課程設計,經由教育者與受教者之間開放的來回互動,受教者不只更能融入科學學習,並且不會產生僵硬的科學迷信。 本書對於美國教育觀念的改變已然產生深遠廣泛的影響,值得台灣所有關心教育的工作者閱讀與認識。 作者簡介 多爾 是印第安那州立大學的課程學系教授 出生於波士頓,曾任教於丹佛大學、巴爾的摩大學,並於約翰霍普斯金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多爾教授專業著述甚豐
教師工作
教師與學校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此乃千百年來中國傳統對教師職能的期許,換言之,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除了扮演專業知識傳授的「經師」角色外,更需要承擔倫理道德典範之「人師」角色。西方國家在經過數百年術業傳授為主的教育實踐後,也開始反思教育工作與教師角色的本質,由此可見,教育事業的良窳實與教師對自己職責的認知息息相關。本桂冠「前瞻教育叢書,教師專業系列」即在於提供有志於教育工作者,在施展自己的教育理念與抱負上,能有更淋漓盡致的發揮。 「教師工作」反映出教師生涯與他們在學校中生活的一種張力:教師既是個體獨立的「教書匠」,同時他們也是學校這專業共同體中的成員。若沒有學校改革的現行環境,則縱然教育政策方面一再鼓勵每位教師,要多參與促使個人成及改變的活動,但無異是再次強化了對教師教學方式的更大的控制權。 因此本書所具有的特殊意義,在於說明教師在舒緩個體與團體自治間的張力,以及個人如何在團體中成長,並在不斷改變的學習觀念關係裡,如何取得適當平衡的方法。
學校本位課程與教學創新
學校本位課程與教學創新 本書共收錄十篇論文,含括的層面包括: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與實施、各級各類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實例、新教學理念的介紹與教師專業成長等。各篇論文均能針砭課程與教學之理論與實務,以凝聚教育改革之共識,為新世紀的教育奠下堅實的基礎與正確的方向。
課堂評究
課堂研究 教學是一門藝術。成功的教師必須能夠觀察和領悟道課堂上所有複雜行為並迅速做出反應。此外,教師還必須發展且持續的改進自己的教學風格,本書提供了一種觀察、描述、思考和理解課堂行為的方法--這是發展一種暨有效有令人滿意的教學風格重要的第一步。 現代課堂的教學涉及課堂上的訊息處理過程、決策、學生知識的應用及教學方法。因此,本書描述了供教師參考的各種技巧,以便於提高他們在課堂上的思考及決策的能力。此外本書也提供了教師能用以改進教學的種要的知識、概念和研究發現,以期能幫助許多教師再教學這一方面能更輕鬆的教導學生。 關於作者 Thomas L. Good University of Arizona Jere E. Brophy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教師加油站
屬於教師的真情故事 本書是平凡的生活隨想、教學雜憶、日常見聞。但卻隱隱透露出作者睿智與胸懷。 教書這個行業,最易使人心靈生繭,神經線緊繃;生命會像橡皮圈一樣,拉址得多了,漸漸失去韌性。 《教師加油站》一書是趙志成、陳漢森這兩位熱心的教育工作者的合著。教書這個行業,最易使人心靈生繭,神經線緊繃;生命會像橡皮圈一樣,拉址得多了,漸漸失去韌性。 但,他們卻一直站在教學的前線,緊守崗位;雖歷經過長長的崎嶇路,但仍保有純厚的心靈和敏銳的觸覺,對人對物還能有所感、有所想和有所寫。 老師,辛苦了!讓這本真情故事伴您共度難關,讓您永保教學活力。 作者簡介 ◎趙志成 經濟學學士,教育學碩士。曾任中學教師及香港教育學院講師,現正攻讀教育學博士學位。經常在報章上發表教育小品及教育評論迗章,並曾在電台的教育節目擔任客席主持。 ◎陳漢森 1979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現任職工廠行政;1981年起從事教育工作。現為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學術部主任,喜歡教學工作,關心國家和社會事務,經常在報刊發表文章、與讀者分享生活經驗和教學體驗。
建立學生自我形象70式
建立學生自我形象 這是一本既有紮實的心理輔導理論,又充滿校園生活姿彩的著作。從字裡行間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教學的熱愛,對學生的熱情、自我剖白的真誠、對自我形象細緻的解剖、值得每一位教師、學校社工、輔導員、家長細嚼與反思。 此書極富感染力的「有情之作」,當中除了實質的建議,更有真摯的感受與經驗的分享。幫助學生建立自我形象,教師固然要懂得運用方法與技巧,但關鍵卻是教師本身的質素和教育信念。作者在本書提供了將輔導理論用於教育生活的方法,幫助教師建立對學生的接納、支持與欣賞的態度。 作者簡介 劉兆瑛 早年畢業於麗澤中學,現為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心理系博士候選人,曾跟隨林孟平教授攻讀輔導心理學。曾任職麗澤諸學教師中盛書院校長等職位,現任職香港進會大學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蒙特梭利幼兒教育手冊(平)
兒童之家 本書是蒙特梭利博士闡述其教育方法的一本通俗讀物。作者清楚描述了「兒童之家」的教具及其使用方法。並深入淺出地介紹導引這套教育方法的教育理念。
心理學與特異功能
本書分上下二大篇: 上篇為實用心理學,有八章,為心理學之基本知識。主要者為神經系統,首推腦及脊髓,有關大腦之接受、運動、交感、副交感、內分泌等系統之解剖、組織、構造、生理作用,及心理之思想、言語、記憶、智慧、精神、神智、意識、無意識,人格之構造及養成、夢之真相及意義、睡眠之生理及催眠術、人類態度對社會家庭關係及影響,如何調和整理使能適應近代文明進展環境、改善個人與社會相處以增進國家繁榮等等;論述簡潔,使讀者易於領悟。而心理學之重要工作當推心理測驗;檢定個人智慧俾在教育及工作上稱職,增進效率,此為現代先進國家之必需條件。 下篇為副心理學,有六章,為心理學之特異功能。此功能有傳心術、千里眼及預言三種。每種特異功能均有其沿革、軼事及結論,並介紹世界各學者之見解及理論;相當奧妙新奇,有神移悅目之趣,且增加新知。此外,又提出美蘇等國對此特異功能已漸重視並積極研究,對未來之軍事、通訊、交通及醫藥等有相當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