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就要像孩子
孩子的成長 盼望著,一個小生命呱呱落地。從這一刻起,您就必須負責起他的養育以及教育。要怎麼樣將孩子培育成一個正正當當的成人這就是父母親所應該面對的課題。 如果您之前所採取的教育方式多是干涉或者是幫忙,責罵孩子的失敗,那麼,只會培養出充滿自卑感的孩子。父母應該要放任孩子,讓他在世界中自行摸索,找出最適合他自己的生活模式。 同時我們要培養孩子的是非感。這時就需要父母親的以身作則。如果父母對繪畫,閱讀充滿興趣,自然孩子也會模仿父母的行為。如果父母舉止有禮,孩子們自然也會成為一個彬彬有禮的人。 一個正常的教育環境是氣氛明朗愉快的,多製造玩笑與逗趣的話題是身為父母者應該要努力的課題,因為我們相信幽默也是通往愛的捷徑。 作者簡介 平井信義,一九一九年生於東京,畢業於東京大學文學院東北大學醫學院。現任大妻女子大學教授,而同學研究會會長。
中國古代家教
作者簡介 閻愛民,山東東阿人,一九五六年生。天津師範大學歷史學學士,南開大學歷史學碩士。現任南開大學歷史系講師,在職博士生。著有「中國宗族社會」、「中國宗族」兩書,均與他人合著。 家庭教育的重要 家庭教育,又常簡稱為家教,它在我們的社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內容。舊時流傳很廣的《三字經》上說:「養不教,父之過。」及現在人們喜歡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都顯示出家教的重要性。 古往今來,怎樣為人父母,如何教育子女,都是每個家庭所遇到的不可迴避的問題。雖然現代社會中,學校教育、學前幼兒園保育院教育以及各種形式的社會教育愈來愈發達,但家長在子女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依然是不能忽視的,家庭教育也很難被其他的教育形式所完全取代,有家庭的存在,就必然會有家教問題。 時下隨著獨生子女的日漸增多,孩子的教育成為家庭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家教上的各種嚴重的偏頗傾向,使得教育家們不斷地疾呼要家長們走出家教的誤區。 本書試圖從多方面介紹中國古代家教的大致狀貌,並分析古代家教的演變過程及其對社會的影響。並說明傳統家教到近現代以來遇到的問題與挑戰,提出一些思考。
蕭瑟的童顏(父母心理學2)
在養育孩子富有創造力的奮鬥中,我們並不『完美』,而是和普通人一樣有弱點、有缺陷。在意識中,我們決定不把父母曾經給我們造成的痛苦強加給孩子;但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的,不可避免,我們又犯了其他過失;反過來說,這又是我們的孩子在養育他們的孩子時要堅決避免的情形。在我們和孩子身上有著遺傳的決定性特徵,顯而易見,這種特徵限制了我們自身的能力,使我們只能把自己沒有達成的願望,寄託在孩子身上,同樣這也限制了孩子的能力,使他們不能從我們能為他們提供的,並且也願意為他們提供的一切中獲益,這些遺傳特徵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在生活中做任何一件事情,尤其是在承擔了人父人母的重任下,我們承認自己的力量,又不得不承認自己的無能;既承認自己的成功,又承認自己的失敗。所以說,最愛孩子的父母是那些做得『夠好了』的父母,而不是事事都表現『完美』的父母。這是因為只有讓孩子最終能夠認識到,父母是優秀的、強有力的、值得他們敬愛,但父母也有普通人所常有的弱點。那麼,處於生長發育中的孩子,在面對自己的不足和缺陷時,才能獲得完全的自尊和自信。成年人中那些最為驚恐不安、最不快樂的人,就是由於他們滿腦子都充斥著父母親那無懈可擊的『完美無缺』。兒童身心和智能的發展,皆有固定的順序和節奏,無法被強迫加速。這種論戶看之下有違代的“平權”主張,但其實了解兒童的特殊需要並非歧視他們,而是尊重他們異於成人的本質,呼籲全天下的“新好父母”,讓屬於孩子的回歸孩子吧!
莎喲哪啦!壞人-教孩子防壞人
保護我們的孩子 執法人員和兒童治療專家警告我們,全國充斥著兒童性侵害問題,估計每年有五十萬個兒童成為性侵砉的受害童。沒有人能夠解釋為什麼會這樣。但是,不論原因為何,父母都必須知道自己的孩子處於危險之中。 專家認為,在現代,保護小孩的工作變得更加困難,不過這並不表示你和你的孩子孤立無援。 本書提供父母有效地執行其最重要的工作:保護孩子的安全。你有很多方式可以保護你的孩子,甚至是保護我們所有的兒童。這本書會告訴你該怎麼做,教孩子如何防壞人。
培養負責剛毅的孩子
母親與青少年 很多人認為青少年不應該與母親有過於親密的關係,相信孩子應該與父親或其他男性相處,才能更加擁有男性本色,並警告眾人,認為過於堅強的母親會培養出懦弱的兒子。 但這樣的信仰是有所偏頗的,其實母親可以帶給兒子極正面的影響。雖然,不可置否的,父親的確在兒子的成長中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但青少年期的兒子依然需要母親的關懷。若他過早脫離母親的懷抱,反而會抑制他對自我的追尋。 因為一位了解自己需要他人如同他人需要自己的男孩,一位懂得互相依賴的男孩,將會保有自己的男子氣概與人性。這些相當寶貴的人性並沒有辦法經由追隨森林中的傳奇人物、打鼓、或是脫離年長女性的照料中獲得。 本書便是依此種觀念所衍生出的知識,教導母親們應該如何與兒子溝通並互相了解,不僅說明男性發展的階段,更指出應如何與青春期的兒子討論性別問題、如何尊重女性以及如何協助兒子渡過忐忑不安的青春期的各種秘方。 作者簡介 安˙卡倫 擁有教育博士學位,現為心裡學者及親子教育專家。曾出版《別停止愛我,陪女兒走過青春期之母親指南》一書,而且有四名兒子兩名女兒,目前和夫婿居住於康乃迪克州。
13-19歲孩子教養良策
了解青春期青少年的寶典 一般忙碌的父母很難花心思和耐心去了解和指導踫到問題的青少年。 因此本書把13到19歲青少年時期,可能踫到的問題找出來,並將解決的方法和答案與父母親分享,讓父母親能善用本書去了解青少年。 本書是為父母和青少年特別設計的。希望透過本書,分享答案時,會幫助親子間的溝通、確定彼此的感受,以達到更深、更成熟的瞭解。 這是一本幫助父母了解青春期青少年的寶典!
天才寶貝
天才寶貝寫真錄 天才寶貝,產生於天才家庭。天才家庭,一定先有位天才媽媽。這位天才媽媽,就是本書作者。 天才在那裡,在伯樂的眼裡,在本身的成就裡,否則將永遠被埋沒。作者楊老師曾任教小學,她熱愛文學創作、教學認真,近年並致力語文教育。 天才家庭的兩個寶貝,男主角是兒子小群,女主角是女兒小萱,媽媽是第一配角,第二配角是爸爸;另外偶而串場的小侄兒、小侄女及阿嬤和外婆等。書中所蒐集充滿智慧、機智、靈感的一○○條幽默小語,全是現代家庭中以小群和小萱為中心的生活樂趣,至於所表現出簡要洗鍊的文筆,是作者本身技巧造詣。 相信,天下的家庭,在欣賞完天才寶貝的對話之後,都將成為溫馨樂趣無窮的寶貝家庭。
教孩子輕鬆做功課
教孩子輕鬆做功課 許多父母面對不願意做功課的孩子,往往束手無策,有時忍不住對孩子疾言厲色有時卻心疼他們的淚水,而動手幫他們做功課,失去了學習獨自承擔責任的機會。 家庭作業是孩子自我成長的基石,如果孩子一面對家庭作業便吵鬧不休,做父母的又怎麼能奢望他會從中獲得成就感與責任感呢?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能「教孩子輕鬆做功課」,卻總是不得要領。閱讀本書後,父母會發現,教孩子做功課原來是需要有系統的規劃和循序漸進的步驟的! 作者簡介 王秀園 美國辛辛那提周麗大學心理學教授,曾美國愛滋病防治中心義務輔導員等職位,著有《教孩子輕鬆做功課》等書,現任專業心理諮商顧問等職位。
養出快樂活潑的孩子
孩子的教育方法 你的小孩有竊盜、翹課、組幫結黨、意外……父母是越來越難當了,如果一個不小心處理不當,就有可能給孩子們留下難忘的傷痛。這個時代的孩子們,縱使沒有重大情節的犯錯,但是,小過小錯屢勸不聽的情形更多了,新時代的孩子,也讓父母頭痛萬分。 教導小朋友們的行為似乎是越來越累了,現在的小孩子隨著時代的進步,他們再也和以前的我們不一樣了,現在的問題,從幫派到色情問題都有,比之從前可真是多元豐富,但是,我們要如何防治他們學壞呢?單是打罵的效果已經沒有作用了,現在的我們應該好好的坐下來,與孩子們進行一個良好的溝通了。 作者簡介 米雪兒˙伊莉歐特 身兼教師、心理學家、母親數職,現育有兩子。1968起致力於親子工作,現任職於兒童熱線諮詢會與NSPCC兩機構,並有十三本著作。
用最好的方式愛每個孩子
用最好的方式愛每個孩子 你認為你對待每一個孩子都是公平的?你認為給每一個孩子的規定都必須一致?美國知名養育學家南茜.薩梅琳教你如何用最好的方式愛每個孩子! 《用最好的方式愛每個孩子》迥異於一般照顧孩子的手冊,那些手冊指示你「必須」以及「應該」做的事。相反的,這本具有鼓勵性、有實際效益的書,說出了孩子們的感覺,也說出了「你」的感覺。它提出了有意義的見解,讓你覺得不那麼孤立無援,不那麼有罪惡感,而讓你覺得你是更有能力的,更能了解與欣賞孩子的。你身為兩個孩子以上的父母,南茜.薩梅琳藉著幫你減輕壓力,告訴你如何能更好的應付小事、挫折感與擔憂。她幫助你創造一個有更多歡笑與樂趣、更少爭吵與緊張的家庭。 作者簡介 南茜.薩海琳。 全美著名養育諮詢專家,班克斯崔大學教育碩士,並獲專業諮文憑。
如何指導孩子撰寫專題報告
台北縣由於實施開放教育,國小三至六年級的教師需依教學科目指導小朋友至少完成一件專題報告,學校在學期結束前也要辦理各學年的教學成果發表。這項屬於「做中學」的成果發表會,事實上是督促老師將孩子的學習活動帶到另一個更生活化、更系統化的領域。 開放教育強調學習是孩子自主性的活動過程,本書不標榜開放教育的理論,只著重可行作法的提供,因此,這是一本隨時可翻閱、參考的工具書。
6-12孩子的教養良策
6~12歲孩子的教養良策 這本書討論的是童年時期最有趣最多變得一個階段,我們可以稱這個階段為「童年的迷失時代」,因為甚少有學者、作家會去研究或編寫有關這個時期的現象與問題。然而,這幾年卻是進入青春期和成人期的最重要準備階段。 這是一個極度模仿的年齡,孩子一心想要成為他們父母親或其心目中崇拜的成人的樣子,尤其對於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孩子更不可能放棄學習模仿的機會。 這個階段的孩子會盡其所能的在各個方面力求表現,目的是為了取得他們所推崇之成人的讚美以及取悅這些人。本書中所提到之負擔與譴責,在各個年齡的兒童發展上都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如何幫助孩子克服隱性障礙
克服障礙 一般人都會認為,父母關心他們孩子的發展,細心栽培他們,好讓他們長大成人之後有能力應付生活中無數的變數,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更多的人認為,在某些方面有缺陷,無法像其他正常小孩一樣健全發展的孩童,不但值得我們所有人的同情,而且也應該獲得某種機構的協助,讓他們能夠恢復正常的現象。 本書能夠為大眾或專門處理孩童問題的醫師們帶來更深的見識,明瞭這些孩子們在其生活中所遭受的極大困難與痛苦。作者希望,本書能夠讓大家能夠巧妙地協助他們。 本書能夠幫助父母真正找出孩子在學校表現不佳的原因,協助孩子克服不適與挫折。 作者簡介 高登˙史芳坦 小兒科神經專科醫生,在開普敦學習小兒科,曾服務於多倫多醫院,目前服務於雪梨皇家亞歷山大醫院。個人處理八千名有隱性障礙的孩童,為幫助更多家長了解孩童這方面的問題,將多年行醫經驗撰成本書。
孩子一年級
孩子一年級 無論是教材、生活作息、學習方式,小學都和幼稚園不一樣;面對心的生涯起點,孩子該怎麼辦?父母該怎麼辦? 小傢伙剛由整天吃喝玩耍、唱歌跳舞的幼稚園轉換到一個必須穿制服、背書包,每天早起趕升旗的小學生生涯,常常是狀況百出,令人好氣又好笑。 本書是一個小一媽媽的心聲,也是他帶過兩個女兒上小一的經驗所得。可以提供其他「家有小一」的媽媽們參考,少繞一點點路,少吃一點苦。 作者簡介 曾是新聞狂熱工作者,經歷無數的新聞採訪戰役,而今雖未退出新聞戰場,卻以文字耕耘出另一片天地。一個觀念先進的中年人,曾出版《菲來的妙管家》、《四十不晚-中年追夢人的故事》,都不失新聞人的本色,適時掌握時代脈動,未來尚有一連串寫作計劃。
親職教育
親職教育 本書中強調家長是學校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應使其能樂意地參與其中。而其站在父母的立場,體貼地設想其困難處,有助於讀者能夠將心打開,換一個角度去看待問題,這是每位將為人師及喜愛教育工作者所應抱持的基本態度,畢竟幼兒園的老師是能給予家庭最大、最直接支持的人。 從本書中,我們看到美國當前學前教育的基本理念、與家長建立合作關係、致力於父母溝通與參與,甚至父母和老師積極地合力促成與兒童托育相關法案的制訂等主題之探討,這些對於台灣的學前教育者是個很好的參考及啟示。 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錯」,也許美國的民情和狀況與台灣不盡相同,全套帶入我們的社會有其窒礙難行、不合適之處,因此,讀者可持書中所提的概念與本土現況加以整合,或許可以在其中找出最適合運用於我們學前教育的方法,以便能夠與家長共同努力合作,幫助孩子達到其最好的發展。 校閱者簡介 郭靜晃 學歷/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家庭關係與人類發展博士 現任/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譯者簡介 邱書璇 學歷/中國文化大學家政研究所 現任/能仁家商幼保科教師